CN117616222A - 增稳系统、云台上的拍摄设备的增稳方法及可移动平台 - Google Patents

增稳系统、云台上的拍摄设备的增稳方法及可移动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16222A
CN117616222A CN202280047365.2A CN202280047365A CN117616222A CN 117616222 A CN117616222 A CN 117616222A CN 202280047365 A CN202280047365 A CN 202280047365A CN 117616222 A CN117616222 A CN 1176162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uator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compensate
attitude
image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4736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6162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162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1/00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 F16M11/02Heads
    • F16M11/18Heads with mechanism for moving the apparatus relatively to the stan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增稳系统(100)、增稳方法及可移动平台(3000)。拍摄设备(20)搭载在云台(10)上,并设有致动器(21)及光学元件(22)。处理器(30)用于根据拍摄设备(20)预设的第一目标姿态与当前姿态获取姿态差。致动器(21)用于根据姿态差驱动光学元件(22)运动以补偿拍摄设备(20)。

Description

增稳系统、云台上的拍摄设备的增稳方法及可移动平台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图像稳定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增稳系统、云台上的拍摄设备的增稳方法及可移动平台。
背景技术
近年来,无人机的发展迅速,已经应用于诸如农业、勘察、监控、探测等多个领域。例如,无人机通过云台搭载相机,以执行航拍任务。
另外,在无人机领域,无人机的振动频率较高,往往大于100Hz,更有甚者可以达到300Hz。传统三轴云台,由于其机构特性以及反馈控制原理,导致其扰动抑制性能在100Hz以上难以有抑制作用。因此,在长焦的拍摄需求下,高频的影响会尤为明显,导致拍摄的图像会呈现水波纹。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增稳系统、云台上的拍摄设备的增稳方法及可移动平台。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增稳系统包括云台、拍摄设备及处理器。云台设有惯性测量单元,所述惯性测量单元用于检测所述云台的当前姿态。拍摄设备搭载在所述云台上,并设有致动器及光学元件。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拍摄设备预设的第一目标姿态与所述当前姿态获取姿态差。所述致动器用于根据所述姿态差驱动所述光学元件运动以补偿所述拍摄设备。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云台上的拍摄设备的增稳方法包括:检测所述云台的当前姿态;根据所述拍摄设备预设的第一目标姿态与所述当前姿态获取姿态差;及根据所述姿态差控制所述拍摄设备中的致动器驱动所述拍摄设备的光学元件运动以补偿所述拍摄设备。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可移动平台包括可移动平台本体及增稳系统。增稳系统包括云台、拍摄设备及处理器。云台设有惯性测量单元,所述惯性测量单元用于检测所述云台的当前姿态。拍摄设备搭载在所述云台上,并设有致动器及光学元件。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拍摄设备预设的第一目标姿态与所述当前姿态获取姿态差。所述致动器用于根据所述姿态差驱动所述光学元件运动以补偿所述拍摄设备。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增稳系统、云台上的拍摄设备的增稳方法及可移动平台,通过 云台的当前姿态和拍摄设备的第一目标姿态的姿态差,控制致动器驱动拍摄设备的光学元件运动,以补偿拍摄设备。由此,可保证可移动平台振动频率较高时,云台因性能限制带来的姿态误差,并不会对拍摄设备造成影像,从而保证拍摄设备的成像质量,以保证可移动平台的成像质量。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云台上的拍摄设备的增稳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增稳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可移动平台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至图6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云台上的拍摄设备的增稳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和图8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云台上的拍摄设备的增稳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图9至图11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云台上的拍摄设备的增稳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至图14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云台上的拍摄设备的增稳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图15至图17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云台上的拍摄设备的增稳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8至图20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云台上的拍摄设备的增稳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自始至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限制。
请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云台10上的拍摄设备20的增稳方 法。该增稳方法包括步骤:
01:检测云台10的当前姿态;
03:根据拍摄设备20预设的第一目标姿态与当前姿态获取姿态差;
05:根据姿态差控制拍摄设备20中的致动器21驱动拍摄设备20的光学元件22运动以补偿拍摄设备20。
请参阅图2,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增稳系统100。增稳系统100包括云台10、拍摄设备20及处理器30。本申请实施方式的云台10上的拍摄设备20的增稳方法可应用于增稳系统100。云台10设有惯性测量单元11。拍摄设备20搭载在云台10上,并设有致动器21及光学元件22。其中,惯性测量单元11用于执行步骤01,处理器30用于执行步骤03,处理器30还用于控制致动器21执行步骤05。即,惯性测量单元11检测云台10的当前姿态。处理器30用于根据拍摄设备20预设的第一目标姿态与当前姿态获取姿态差。处理器30还用于根据姿态差控制拍摄设备20中的致动器21驱动拍摄设备20的光学元件22运动以补偿拍摄设备20。
请参阅图3,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可移动平台1000。可移动平台1000包括可移动平台本体300和增稳系统100。增稳系统100搭载在可移动平台本体300上。其中,可移动平台1000可以是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等可以移动的设备,本申请实施方式仅以可移动平台1000是无人机为例进行说明,可移动平台1000的具体为其他结构的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具体地,在可移动平台1000工作过程中,可以通过拍摄设备20进行摄像,此时,云台10上的电机就会工作,以对拍摄设备20进行增稳,从而使得拍摄设备20拍摄的图像清晰。例如,为了对拍摄设备20进行增稳,需要调整云台10的姿态使得仰俯轴转动到50.5°,但是由于可移动平台本体300本身的振动传递到云台10,使得云台10增稳后,只能达到仰俯轴转动到50°的姿态,那么拍摄设备20拍摄的图像便会有背景技术中提及的水波纹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申请的增稳系统100中的惯性测量单元11可实时的检测云台10的姿态,即,云台10的当前姿态。其中,云台10的当前姿态可以是云台10对拍摄设备20进行增稳后的姿态,例如仰俯轴转动到50°时云台10所处的姿态。而处理器30利用云台10对拍摄设备20进行初步增稳时,处理器30可检测云台10的实时姿态(增稳前的姿态),在检测出实时姿态后,云台10可对拍摄设备20进行增稳,以使云台10和拍摄设备20一起处于增稳后的姿态,此时的姿态被称为当前姿态。
具体地,处理器30可根据云台10预设的第二目标姿态和实时姿态,调整云台10,以对拍摄设备100进行初步增稳。如,假设第二目标姿态为调整仰俯轴转动到50°时 云台10所处的姿态,如此,处理器30便可根据初步增稳前的实时姿态与第二目标姿态之间的差值调整云台10上对应的电机,以使云台10的仰俯轴转动到50°,从而实现云台10对拍摄设备20的初步增稳,此时云台10所处的姿态即为增稳后的当前姿态。
接下来,处理器30便可根据拍摄设备20预设的第一目标姿态与当前姿态(增稳后的姿态),以获取第一目标姿态和当前姿态的姿态差。其中,预设的第一目标姿态是预先设定的期望的姿态,第一目标姿态为使拍摄设备20清晰成像(清晰度大于预定清晰度,预定清晰度可依据经验值来人为设置或由处理器30根据历史使用记录自动设置)时,云台10应该所处的姿态。例如,仰俯轴转动到50.5°时云台10所处的姿态。尽管拍摄设备20可通过云台10的电机的运动,对拍摄设备20进行初步增稳,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拍摄图像或拍摄视频的质量。但云台10仍可能未处于第一目标姿态,那么就需要计算出当前姿态与第一目标姿态的差距,即二者之间的姿态差(本申请例子中姿态差为50.5°-50°=0.5°),后续才可以根据该姿态差来补偿拍摄设备20。其中,拍摄设备20可以是传统的直筒式拍摄设备(光路传播至影像传感器大致为直线),也可以是潜望式拍摄设备(光路传播至影像传感器有转折)。
最后,在处理器30获取得到第一目标姿态和当前姿态的姿态差后,处理器30便可根据姿态差控制拍摄设备20中的致动器21驱动拍摄设备20的光学元件22运动以补偿拍摄设备20。其中,云台10在达到当前姿态所经过的初步增稳时的角度大于根据姿态差控制光学元件22所补偿的角度。更进一步而言,利用光学元件22所补偿的角度小于云台10的轴臂各电机所能补偿角度的最小值。
传统的增稳方法中,即便获取到姿态差,多是利用姿态差以及云台的闭环控制逻辑,再对云台进行精细调整,使其达到第一目标姿态,然而,这种增稳方法对精调控制精准度要求较高,对云台的硬件要求也较高,例如调整公差需要做到很小,反馈时间也较长,长时间的反馈对于拍摄而言是非常不可取的,尤其是在运动过程中的拍摄,会带来其他影响成像不清晰的问题。
对比来看,本申请的增稳方法中,处理器30通过将云台10的当前姿态与第一目标姿态进行比对得到姿态差,再利用姿态差反馈出拍摄设备20所需要调整的内部结构及方式,即,将调整的对象变为拍摄设备20本身,更为直截了当,无需较高硬件要求的云台10,同时,拍摄设备20内部采用的是精度较高的致动器,本身的调整精度就高,不仅能够保证调整的精确性,更能减少调整的反馈时间,从而保证在补偿拍摄设备20后,拍摄设备20能够拍摄出较为稳定且清晰的图像或视频。
其中,拍摄设备20的光学元件22可以是拍摄设备20的反射镜、影像传感器和 透镜组等。因此,致动器21可以是驱动拍摄设备20的反射镜运动以补偿拍摄设备20,也可以是驱动拍摄设备20的影像传感器以补偿拍摄设备20,还可以是驱动拍摄设备20的透镜组以补偿拍摄设备20。此外,致动器21还可以是驱动反射镜、影像传感器和透镜组中的两个或多个运动以补偿拍摄设备20。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增稳系统100、云台10上的拍摄设备20的增稳方法和可移动平台1000,通过云台10的当前姿态和拍摄设备20的第一目标姿态的姿态差,以控制致动器21驱动拍摄设备20的光学元件22运动,来补偿拍摄设备20。由此,可保证可移动平台1000振动频率较高时,云台10因性能限制带来的姿态误差,由拍摄设备20自己内部的光学元件22运动以得到补偿,从而保证拍摄设备20的成像质量,进而保证可移动平台1000的成像质量。
请参阅图2至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01:检测云台10的当前姿态,可包括步骤:
011:在云台10对拍摄设备20进行初步增稳后,检测云台10的当前姿态。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惯性测量单元11用于执行步骤011。即,惯性测量单元11用于在云台10对拍摄设备20进行初步增稳后,检测云台10的当前姿态。
具体地,在获取云台10的当前姿态前,处理器30还可先通过云台10对拍摄设备20进行初步增稳,如此,便可先一步地降低拍摄设备20因可移动平台1000振动,导致拍摄画面出现水波纹的影响。
更具体地,云台10对拍摄设备20的初步增稳(以前述例子而言,可使得云台10能达到仰俯轴转动到50°的姿态),可以理解为云台10对拍摄设备20因可移动平台1000振动导致的画面波动的粗调节,通过该过程可在相当程度上提高拍摄设备20的成像质量。
如此,在获取得到云台10的当前姿态后,处理器30在通过姿态差控制致动器21驱动拍摄设备20的光学元件22运动,便可利用拍摄设备20自己内部的光学元件22运动来较为精细的对拍摄设备20进行补偿,从而保证拍摄设备20的成像质量较高。
请参阅图2、图3、图5至图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05:根据姿态差控制拍摄设备20中的致动器21驱动拍摄设备20的光学元件22运动以补偿拍摄设备20,可包括步骤:
051:根据姿态差控制第一致动器211驱动反射镜221运动以补偿拍摄设备20。
具体地,步骤051:根据姿态差控制第一致动器211驱动反射镜221运动以补偿拍摄设备20,还包括步骤:
0511:当姿态差表明拍摄设备20的当前姿态相对第一目标姿态在一个轴上偏转 一角度,则控制第一致动器211驱动反射镜221在该轴上反向偏转同一角度,以补偿拍摄设备20。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处理器30用于控制致动器21执行步骤051和步骤0511。即,处理器30用于根据姿态差控制第一致动器211驱动反射镜221运动以补偿拍摄设备20;及当姿态差表明拍摄设备20的当前姿态相对第一目标姿态在一个轴上偏转一角度,则控制第一致动器211驱动反射镜221在该轴上反向偏转同一角度,以补偿拍摄设备20。
具体地,根据上述可知,光学元件22可包括反射镜221和影像传感器222。反射镜221用于将外界光线朝向影像传感器222反射,影像传感器222用于接收光线,并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以获取图像。
请结合图7,致动器21可包括有第一致动器211,第一致动器211用于驱动反射镜221运动。即,处理器30可通过控制第一致动器211,驱动反射镜221运动,从而补偿拍摄设备20。
更具体地,在处理器30得到第一目标姿态与云台10的当前姿态的姿态差后,根据上述可知,云台10先一步对拍摄设备20已进行了初步增稳,因此,姿态差表明的是:云台10在对拍摄设备20进行增稳后,云台10的当前姿态(等同于拍摄设备20的当前姿态)与拍摄设备20的第一目标姿态之间的姿态差。
因此,在第一致动器211驱动反射镜221运动以补偿拍摄设备20时,姿态差可表明拍摄设备20的当前姿态相对第一目标姿态在一个轴上偏转的角度。其中,该轴可包括偏航轴(如垂直于图7所示的XY平面的Z轴)和俯仰轴(如图7所示的X轴)。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拍摄设备20搭载在可移动平台本体300上时,入光方向沿横滚轴Y的方向,图7、图8、图12-图14及图18均为俯视可移动平台1000所观察到,且机头朝向Y方向。
如图7所示,若姿态差表明拍摄设备20的当前姿态相对第一目标姿态在Z轴上偏转的角度为正0.5°,此时,处理器30便再控制第一致动器211驱动反射镜221在Z轴上偏转负0.5°,以补偿拍摄设备20,反之亦然(即,若姿态差表明拍摄设备20的当前姿态相对第一目标姿态在Z轴上偏转的角度为负0.5°,处理器30便再控制第一致动器211驱动反射镜221在Z轴上偏转正0.5°)。若姿态差表明拍摄设备20的当前姿态相对第一目标姿态在X轴上偏转的角度为正0.5°,此时,处理器30便再控制第一致动器211驱动反射镜221在X轴上偏转负0.5°,以补偿拍摄设备20,反之亦然。
更具体地,在一个例子中,请结合图7和图8,当处理器30控制第一致动器211驱动反射镜221在Z轴翻转θ角度后,拍摄设备20则整体偏转2倍的θ角度。
如此,拍摄设备20虽然没有处于第一目标姿态(当前姿态与第一目标姿态的差值反馈到偏航轴Z上仍有0.5°的差值),但由于反射镜221的运动,对拍摄设备20的当前姿态相对第一目标姿态的姿态差进行了补偿,使得焦点仍然落在影像传感器222应该落到的位置(拍摄设备20处于第一目标姿态时,焦点应该落在影像传感器222上的位置),从而使得拍摄出的图像或视频的成像质量较高,进而保证可移动平台1000的成像质量较高。
其中,第一致动器211包括压电式致动器21,如压电陶瓷致动器21。即,处理器30可通过压电式致动器来驱动反射镜221运动,以补偿拍摄设备20。如此,一方面,可实现更高的系统带宽,以满足振动为百赫兹级别的增稳要求,即对高频率的扰动具有优秀的抑制性能;另一方面,压电式致动器21自带有自锁装置,且结构较为简单,不需要使用额外的锁定机构,以减少制造成本。
请参阅图2、图3、图9至图1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05:根据姿态差控制拍摄设备20中的致动器21驱动拍摄设备20的光学元件22运动以补偿拍摄设备20,可包括步骤:
052:根据姿态差控制第二致动器212驱动影像传感器222运动以补偿拍摄设备20。
具体地,步骤052:根据姿态差控制第二致动器212驱动影像传感器222运动以补偿拍摄设备20,可包括步骤:
0521:控制第二致动器212驱动影像传感器222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平移一距离,以补偿拍摄设备20;
0523:控制第二致动器212驱动影像传感器222在横滚轴上反向偏转同一角度,以补偿拍摄设备20。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处理器30用于控制致动器21执行步骤052、步骤0521和步骤0523。即,处理器30用于根据姿态差控制第二致动器212驱动影像传感器222运动以补偿拍摄设备20;控制第二致动器212驱动影像传感器222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平移一距离,以补偿拍摄设备20;及控制第二致动器212驱动影像传感器222在横滚轴上反向偏转同一角度,以补偿拍摄设备20。
具体地,根据上述可知,光学元件22包括反射镜221和影像传感器222。反射镜221用于将外界光线朝向影像传感器222反射,影像传感器222用于接收光线,并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以获取图像。
请结合图12,致动器21可包括有第二致动器212,第二致动器212用于驱动影像传感器222运动。即,处理器30可通过控制第二致动器212,驱动影像传感器222 运动,从而补偿拍摄设备20。
更具体地,在处理器30得到第一目标姿态与云台10的当前姿态的姿态差后,根据上述可知,云台10先一步对拍摄设备20已进行了初步增稳,因此,姿态差表明的是:云台10在对拍摄设备20进行增稳后,云台10的当前姿态(等同于拍摄设备20的当前姿态)与拍摄设备20的第一目标姿态之间的姿态差。
因此,在第二致动器212驱动影像传感器222运动以补偿拍摄设备20时,姿态差可表明拍摄设备20的当前姿态相对第一目标姿态在一个轴上偏转的角度。其中,该轴可包括偏航轴(如图12所示的Z轴)、俯仰轴(如图12所示的X轴)和横滚轴(如图12所示的Y轴)。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当姿态差表明拍摄设备20的当前姿态相对第一目标姿态在偏航轴(Z轴)或俯仰轴(X轴)上偏转一角度时,根据图12可以看出,要想使得焦点仍然落在影像传感器222上与拍摄设备20处于第一目标姿态时焦点所落的相同的位置,影像传感器222的位置必须发生改变。
因此,当姿态差表明拍摄设备20的当前姿态相对第一目标姿态在偏航轴或俯仰轴上偏转一角度时,处理器30可控制第二致动器212驱动影像传感器222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也可理解在YZ平面内)平移一距离,以补偿拍摄设备20。其中,如图11所示,光学元件22还包括透镜组223。第二致动器212驱动影像传感器222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平移的距离与透镜组223的焦距及偏转的角度相关。请参阅图13,在一个例子中,第二致动器212驱动影像传感器222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平移的距离x满足关系式:x=f*tan(θ),其中,f为透镜组223的焦距,θ为拍摄设备20相对第一目标姿态在偏航轴(Z轴)或俯仰轴(X轴)上偏转的角度。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当姿态差表明拍摄设备20的当前姿态相对第一目标姿态在横滚轴(Y轴)上偏转的角度时,处理器30可控制第二致动器212驱动影像传感器222在横滚轴上反向偏转同一个角度,以补偿拍摄设备20。
如图12所示,若姿态差表明拍摄设备20的当前姿态相对第一目标姿态在Y轴(横滚轴)上偏转的角度为0.5°(绕Y轴偏转了0.5°),此时,处理器30便再控制第二致动器212驱动影像传感器222在Y轴上偏转负0.5°(绕Y轴反向偏转0.5°),以补偿拍摄设备20。
如此,拍摄设备20在拍摄过程中虽然没有处于第一目标姿态,但由于影像传感器222的运动,对拍摄设备20的当前姿态相对第一目标姿态的姿态差进行了补偿,使得焦点仍然落在影像传感器222应该落到的位置(拍摄设备20处于第一目标姿态时,焦点应该落在影像传感器222上的位置),从而使得拍摄出的图像或视频的成像 质量较高,进而保证可移动平台1000的成像质量较高。
其中,第二致动器212可包括音圈马达。如此,一方面可保证第二致动器212的响应速度较快,灵敏度较高;又一方面,还可保证第二致动器212的定位精度高,从而保证拍摄设备20的增稳效果较好,成像质量较高,以保证可移动平台1000的成像质量;还一方面,可保证第二致动器212的使用寿命较长,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此外,请结合图14,当拍摄设备20为直筒式镜头时,第二致动器212还可设置在影像传感器222的底部,以驱动影像传感器222运动。
请参阅图2、图3、图15至图1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05:根据姿态差控制拍摄设备20中的致动器21驱动拍摄设备20的光学元件22运动以补偿拍摄设备20,还可包括步骤:
053:根据姿态差控制第三致动器213驱动透镜组223运动以补偿拍摄设备20。
具体地,步骤053:根据姿态差控制第三致动器213驱动透镜组223运动以补偿拍摄设备20,可包括步骤:
0531:控制第三致动器213驱动透镜组223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平移一距离,以补偿拍摄设备20;
0533:控制第三致动器213驱动透镜组223在横滚轴上反向偏转同一角度,以补偿拍摄设备20。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处理器30用于控制致动器21执行步骤052、步骤0531和步骤0533。即,处理器30用于根据姿态差控制第三致动器213驱动透镜组223运动以补偿拍摄设备20;控制第三致动器213驱动透镜组223在垂直于光轴(Y轴方向)的方向上(也即XZ平面内)平移一距离,以补偿拍摄设备20;及控制第三致动器213驱动透镜组223在横滚轴(Y轴)上反向偏转同一角度,以补偿拍摄设备20。
具体地,光学元件22包括透镜组223和影像传感器222。透镜组223用于将外界光线引导至影像传感器222,影像传感器222用于接收光线,并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以获取图像。
请结合图18,致动器21可包括有第三致动器213,第三致动器213用于驱动透镜组223运动。即,处理器30可通过控制第三致动器213,以驱动透镜组223运动,从而补偿拍摄设备20。
更具体地,在处理器30得到第一目标姿态与云台10的当前姿态的姿态差后,根据上述可知,云台10先一步对拍摄设备20已进行了初步增稳,因此,姿态差表明的是:云台10在对拍摄设备20进行增稳后,云台10的当前姿态(等同于拍摄设备20的当前姿态)与拍摄设备20的第一目标姿态之间的姿态差。
因此,在第三致动器213驱动透镜组223运动以补偿拍摄设备20时,姿态差可表明拍摄设备20的当前姿态相对第一目标姿态在一个轴上偏转的角度。其中,该轴可包括偏航轴(如图18所示的Z轴)、俯仰轴(如图18所示的X轴)和横滚轴(如图18所示的Y轴)。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当姿态差为拍摄设备20的当前姿态相对第一目标姿态在偏航轴或俯仰轴上偏转的角度(即绕偏航轴或俯仰轴转动角度θ)时,根据图18可以看出,要想使得焦点仍然落在影像传感器222上与拍摄设备20处于第一目标姿态时焦点所落的相同的位置,透镜组223或影像传感器222的位置必须发生改变。
因此,当姿态差表明拍摄设备20的当前姿态相对第一目标姿态在偏航轴或俯仰轴上偏转的角度时,处理器30可控制第三致动器213驱动透镜组223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XZ平面内)平移一距离,以补偿拍摄设备20。其中,如图18所示,第三致动器213驱动透镜组223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也即XZ平面内)平移的距离与透镜组223的焦距及角度相关。请结合图18,在一个例子中,第三致动器213驱动透镜组223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平移的距离x满足关系式:x=Ky=K*f*tan(θ),其中,f为透镜组223的焦距,θ为拍摄设备20相对第一目标姿态在偏航轴(Z轴)或俯仰轴(X轴)上偏转的角度,K为镜片组223移动位移量,映射到影像传感器222的成像位移量。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8所示,当姿态差表明拍摄设备20的当前姿态相对第一目标姿态在横滚轴(Y轴)上偏转的角度时,处理器30可控制第三致动器213驱动透镜组223在横滚轴上反向偏转同一个角度,以补偿拍摄设备20。
例如,若姿态差表明拍摄设备20的当前姿态相对第一目标姿态在Y轴(横滚轴)上偏转的角度为0.5°(绕Y轴偏转了0.5°),此时,处理器30便可控制第三致动器213驱动透镜组223在Y轴上偏转0.5°(绕Y轴反向偏转0.5°),以补偿拍摄设备20。
如此,拍摄设备20在拍摄过程中虽然没有第一目标姿态,但由于透镜组223的运动,对拍摄设备20的当前姿态相对第一目标姿态的姿态差进行了补偿,使得焦点仍然落在影像传感器222应该落到的位置(拍摄设备20处于第一目标姿态时,焦点应该落在影像传感器222上的位置),从而使得拍摄出的图像或视频的成像质量较高,以保证可移动平台1000的成像质量较高。
其中,第三致动器213可包括音圈马达。如此,一方面可保证第三致动器213的响应速度较快,灵敏度较高;又一方面,还可保证第三致动器213的定位精度高,从而保证拍摄设备20的增稳效果较好,成像质量较高,以保证可移动平台1000的成像质量;还一方面,可保证第三致动器213的使用寿命较长,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此外,请结合图18和图20,当拍摄设备20为直筒式镜头时,根据姿态差控制拍摄设备20中的致动器21驱动拍摄设备20的光学元件22运动以补偿拍摄设备20,还可包括步骤:
根据姿态差控制第二致动器212驱动影像传感器222运动以补偿拍摄设备20。
具体地,根据姿态差控制第二致动器212驱动影像传感器222运动以补偿拍摄设备20,可包括步骤:
控制第二致动器212驱动影像传感器222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平移一距离,以补偿拍摄设备20;
控制第二致动器212驱动影像传感器222在横滚轴上反向偏转同一角度,以补偿拍摄设备20。
具体地补偿方式与前文方法0521和方法0523相同,在此不在赘述。同样地,拍摄设备20在拍摄过程中虽然没有第一目标姿态,但由于影像传感器222的运动,对拍摄设备20的当前姿态相对第一目标姿态的姿态差进行了补偿,使得焦点仍然落在影像传感器222应该落到的位置(拍摄设备20处于第一目标姿态时,焦点应该落在影像传感器222上的位置),从而使得拍摄出的图像或视频的成像质量较高,以保证可移动平台1000的成像质量较高。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某些实施方式”、“一个例子中”、“示例地”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申请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37)

  1. 一种增稳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云台,设有惯性测量单元,所述惯性测量单元用于检测所述云台的当前姿态;
    拍摄设备,搭载在所述云台上,并设有致动器及光学元件;及
    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拍摄设备预设的第一目标姿态与所述当前姿态获取姿态差;其中:
    所述致动器用于根据所述姿态差驱动所述光学元件运动以补偿所述拍摄设备。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云台对所述拍摄设备进行初步增稳。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惯性测量单元用于检测所述云台的实时姿态;所述云台用于根据所述云台预设的第二目标姿态和所述当前姿态调整所述云台,以对所述拍摄设备进行初步增稳。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惯性测量单元还用于在所述云台对所述拍摄设备进行初步增稳后,检测所述云台的当前姿态。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元件包括反射镜和影像传感器,所述反射镜用于将外界光线朝所述影像传感器反射,所述影像传感器用于接收光线,并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以获取图像;所述致动器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反射镜运动的第一致动器,所述第一致动器用于根据所述姿态差驱动所述反射镜运动以补偿所述拍摄设备。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增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致动器包括压电式致动器。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增稳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姿态差表明所述拍摄设备的当前姿态相对所述第一目标姿态在一个轴上偏转一角度,所述第一致动器还用于驱动所述反射镜在该轴上反向偏转同一角度,以补偿所述拍摄设备。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增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包括偏航轴和俯仰轴。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元件包括反射镜和影像传感器,所述反射镜用于将外界光线朝所述影像传感器反射,所述影像传感器用于接收光线,并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以获取图像;所述致动器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影像传感器运动的第二致动器,所述第二致动器还用于根据所述姿态差驱动所述影像传感器运动以补偿所述拍摄设备。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增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致动器包括音圈马 达。
  11.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增稳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姿态差表明所述拍摄设备的当前姿态相对所述第一目标姿态在偏航轴或仰俯轴上偏转一角度,所述第二致动器还用于驱动所述影像传感器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平移一距离,以补偿所述拍摄设备。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增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元件还包括透镜组,所述距离与所述透镜组的焦距及所述角度相关。
  13.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增稳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姿态差表明所述拍摄设备的当前姿态相对所述第一目标姿态在横滚轴上偏转一角度,所述第二致动器还用于驱动所述影像传感器在横滚轴上反向偏转同一角度,以补偿所述拍摄设备。
  1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元件包括透镜组和影像传感器,所述透镜组用于将外界光线导引至所述影像传感器,所述影像传感器用于接收光线,并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以获取图像;所述致动器包括用于驱动所述透镜组运动的第三致动器,所述第三致动器还用于根据所述姿态差驱动所述透镜组运动以补偿所述拍摄设备。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增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致动器包括音圈马达。
  16.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增稳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姿态差表明所述拍摄设备的当前姿态相对所述第一目标姿态在偏航轴或仰俯轴上偏转一角度,所述第三致动器还用于驱动所述透镜组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平移一距离,以补偿所述拍摄设备。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增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与所述透镜组的焦距及所述角度相关。
  18.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增稳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姿态差表明所述拍摄设备的当前姿态相对所述第一目标姿态在横滚轴上偏转一角度,所述第三致动器还用于驱动所述透镜组在横滚轴上反向偏转同一角度,以补偿所述拍摄设备。
  19. 一种云台上的拍摄设备的增稳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所述云台的当前姿态;
    根据所述拍摄设备预设的第一目标姿态与所述当前姿态获取姿态差;及
    根据所述姿态差控制所述拍摄设备中的致动器驱动所述拍摄设备的光学元件运动以补偿所述拍摄设备。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增稳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利用所述云台对所述拍摄设备进行初步增稳,所述初步增稳的角度大于所述姿态差对应的角度。
  21.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增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云台对所述拍摄设备进行初步增稳,包括:检测所述云台的实时姿态;及根据所述云台预设的第二目标姿态和所述实时姿态调整所述云台,以对所述拍摄设备进行初步增稳。
  22.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增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所述云台的当前姿态,包括:
    在所述云台对所述拍摄设备进行初步增稳后,检测所述云台的当前姿态。
  23.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增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元件包括反射镜和影像传感器,所述反射镜用于将外界光线朝所述影像传感器反射,所述影像传感器用于接收光线,并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以获取图像;所述致动器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反射镜运动的第一致动器;
    所述根据所述姿态差控制所述拍摄设备中的致动器驱动所述拍摄设备的光学元件运动以补偿所述拍摄设备,包括:
    根据所述姿态差控制所述第一致动器驱动所述反射镜运动以补偿所述拍摄设备。
  24.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增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致动器包括压电式致动器。
  25.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增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姿态差控制所述第一致动器驱动所述反射镜运动以补偿所述拍摄设备,包括:
    当所述姿态差表明所述拍摄设备的当前姿态相对所述第一目标姿态在一个轴上偏转一角度,则控制所述第一致动器驱动所述反射镜在该轴上反向偏转同一角度,以补偿所述拍摄设备。
  26.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增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包括偏航轴和俯仰轴。
  27.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增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元件包括反射镜和影像传感器,所述反射镜用于将外界光线朝所述影像传感器反射,所述影像传感器用于接收光线,并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以获取图像;所述致动器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影像传感器运动的第二致动器;
    所述根据所述姿态差控制所述拍摄设备中的致动器驱动所述拍摄设备的光学元件运动以补偿所述拍摄设备,包括:
    根据所述姿态差控制所述第二致动器驱动所述影像传感器运动以补偿所述拍摄设备。
  28. 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增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致动器包括音圈马 达。
  29. 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增稳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姿态差表明所述拍摄设备的当前姿态相对所述第一目标姿态在偏航轴或仰俯轴上偏转一角度,所述根据所述姿态差控制所述第二致动器驱动所述影像传感器运动以补偿所述拍摄设备,包括:
    控制所述第二致动器驱动所述影像传感器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平移一距离,以补偿所述拍摄设备。
  30. 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增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元件还包括透镜组,所述距离与所述透镜组的焦距及所述角度相关。
  31. 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增稳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姿态差表明所述拍摄设备的当前姿态相对所述第一目标姿态在横滚轴上偏转一角度,所述根据所述姿态差控制所述第二致动器驱动所述影像传感器运动以补偿所述拍摄设备,包括:
    控制所述第二致动器驱动所述影像传感器在横滚轴上反向偏转同一角度,以补偿所述拍摄设备。
  32.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增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元件包括透镜组和影像传感器,所述透镜组用于将外界光线导引至所述影像传感器,所述影像传感器用于接收光线,并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以获取图像;所述致动器包括用于驱动所述透镜组运动的第三致动器;
    所述根据所述姿态差控制所述拍摄设备中的致动器驱动所述拍摄设备的光学元件运动以补偿所述拍摄设备,包括:
    根据所述姿态差控制所述第三致动器驱动所述透镜组运动以补偿所述拍摄设备。
  33. 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增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致动器包括音圈马达。
  34. 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增稳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姿态差表明所述拍摄设备的当前姿态相对所述第一目标姿态在偏航轴或仰俯轴上偏转一角度,所述根据所述姿态差控制所述第三致动器驱动所述透镜组运动以补偿所述拍摄设备,包括:
    控制所述第三致动器驱动所述透镜组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平移一距离,以补偿所述拍摄设备。
  35. 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增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与所述透镜组的焦距及所述角度相关。
  36. 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增稳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姿态差表明所述拍摄设备的当前姿态相对所述第一目标姿态在横滚轴上偏转一角度,所述根据所述姿态差控制所述第三致动器驱动所述透镜组运动以补偿所述拍摄设备,包括:
    控制所述第三致动器驱动所述透镜组在横滚轴上反向偏转同一角度,以补偿所述拍摄设备。
  37. 一种可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移动平台本体;及权利要求1-18任意一项所述的增稳系统,所述增稳系统搭载在所述可移动平台本体上。
CN202280047365.2A 2022-04-21 2022-04-21 增稳系统、云台上的拍摄设备的增稳方法及可移动平台 Pending CN11761622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2/088286 WO2023201655A1 (zh) 2022-04-21 2022-04-21 增稳系统、云台上的拍摄设备的增稳方法及可移动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16222A true CN117616222A (zh) 2024-02-27

Family

ID=88418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47365.2A Pending CN117616222A (zh) 2022-04-21 2022-04-21 增稳系统、云台上的拍摄设备的增稳方法及可移动平台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16222A (zh)
WO (1) WO202320165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44162A (zh) * 2016-02-23 2016-07-06 桂林飞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增稳功能的拍摄系统
WO2018170882A1 (en) * 2017-03-24 2018-09-27 Sz Dji Osmo Technology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adaptive gimbal
CN110622091A (zh) * 2018-03-28 2019-12-27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云台的控制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存储介质及无人机
CN110573786A (zh) * 2018-04-28 2019-12-13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增稳装置和手持云台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01655A1 (zh) 2023-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43015B2 (ja) 撮像装置
KR102196231B1 (ko) 손떨림 보정 장치 및 그 조정 방법, 손떨림 보정 회로 및 손떨림 보정 방법과, 카메라 모듈 및 그 광학 요소의 위치 제어 방법
US8125711B2 (en) Image blur correction apparatus, and imaging apparatus or optical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image blur correction apparatus
US7933076B2 (en) Optical element driving device and imaging apparatus
CN205707401U (zh) 一种航拍校准装置和航拍飞行器
US20110051243A1 (en) Prism type lens structure
JP5458570B2 (ja) 光学装置、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光学装置の調整方法、及び撮影装置
US20220132038A1 (en) Photographic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 photographic apparatus for jitter reduction
JP2006084540A (ja) ブレ補正装置
CN117616222A (zh) 增稳系统、云台上的拍摄设备的增稳方法及可移动平台
CN109683345B (zh) 抖动校正装置、镜头镜筒以及摄影装置
US10728455B2 (en) Imag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WO2019134427A1 (zh) 云台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11372316B2 (en) Lens barrel, camera body, camera system
US20200236285A1 (en) Driving device, image blur correction device,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including image blur correction device
JP6733981B2 (ja) 構造体
JP5458521B2 (ja) レンズ鏡筒、レンズ鏡筒の調整方法、光学装置、および光学装置の調整方法
JP2014228623A (ja) ブレ補正装置、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影装置
US5890019A (en) Optical axis angle variation mechanism optical axis angle variation apparatus and image stabilizer
CN107505798B (zh) 基于线性拟合方式的航空遥感器实时匀速斜距调焦方法和装置
JP3827108B2 (ja) 画像振れ補正装置
JP2014228621A (ja) ブレ補正装置および撮影装置
JP7085229B2 (ja) 構造体
JP7470082B2 (ja) 像ブレ補正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JP2009175241A (ja) 光学装置およびその調整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