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292A - 用多种线进行缝制的缝纫机 - Google Patents

用多种线进行缝制的缝纫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292A
CN1175292A CN95197656A CN95197656A CN1175292A CN 1175292 A CN1175292 A CN 1175292A CN 95197656 A CN95197656 A CN 95197656A CN 95197656 A CN95197656 A CN 95197656A CN 1175292 A CN1175292 A CN 11752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mentioned
pin
selection apparatus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51976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978C (zh
Inventor
古下次博
渡边正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rud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rud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rud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ruda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52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2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97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97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C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C11/00Devices for guiding, feeding, handling, or treating the threads in embroidering machines; Machine needles; Operating or control mechanisms therefor
    • D05C11/16Arrangements for repeating thread patterns or for changing thr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1/00Forwar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1/20Devices for temporarily stor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during forwarding, e.g. for buffer storage
    • B65H51/22Reels or cages, e.g. cylindrical, with storing and forwarding surfaces provided by rollers or b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9/00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interconnecting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Knot-tying devices ;Control of the correct working of the interconnecting device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87/00Needle- or looper- thread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112/00Sewing
    • Y10S112/03Pneumat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使用多种线进行缝制的缝纫机,具有多个线供给源、从它们所供给的多根线中选择并抽出任意的线的选线装置(A)、缝制用的针、捏夹住选线装置(A)所抽出的线的前端部将其送至针处的装置(F)。被选线装置(A)选择并抽出的线,其端部被机械方式捏夹住而送至针处。

Description

用多种线进行缝制的缝纫机
所属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选择地使用由各自独立的线供给源分别供给的多种线进行缝制的缝纫机。
背景技术
与这种缝纫机有关的技术内容在例如特开平6-254277号公报中已有披露。将该公报所记载的部分内容摘要在下面的“公知技术段落”中。另外,将上述公报中的图1、2、3、4之(A)、4之(B)、9、10纳入本申请的附图中,为与本申请之实施例的图1~图45相区别,将它们的图号分别按顺序标为图46、47、48、49A、49B、50、51。因此,在阅读公知技术段落时,该图1、2、3、4之(A)、4之(B)、9、10应分别为图46、47、48、49A、49B、50、51。
公知技术段落
“在展示多头的多色缝纫机中的一个头的图1及图2中,1是多头缝纫机的横向长的基架,也称之为桥架。2是上述桥架1上设置的一个头的缝纫机。3是该缝纫机上的机头。4是头架,安装在上述基架1上。编号5、6、7、8依次为针杆、设置在针杆下端的缝制用针、压脚、挑线杆,它们具有众所周知的结构,并如众所周知地是靠图中未示出的升降机构而上下动作从而发挥其预定的功能的。下面就旨在供给色线的构成进行说明。9是色线供给源,为能够提供颜色和粗细各异的线而设置有多个。10是对由上述各色线供给源9供给的色线进行选择并将其送出的选择装置。11是相对于选择装置10使各色线处于准备状态的回拉装置,12是向色线施加预定大小的张力的张紧装置。14是进行自上述选择装置10向挑线杆8穿线的穿线装置。15是进行自挑线杆8向针6穿线的穿线装置。16是缝纫机的众所周知的台板,图中所示为台板的上表面。如公众所知,台板上具有针板,其下方装有公知的旋梭。另外,在上述针板与旋梭之间设置有公知的上线及下线切断装置……。
“……下面就展示上述选择装置10的图3~图8进行说明。选择装置10由基体22及其周围的操作体23构成。图3中,24是基体的外壳,由内装有用来进行选线的部件构成的、略呈圆柱形的主体构件25以及用来构成线的导引路径的呈锥形的第1导引构件26和呈盖状的第2导引构件27组成。26a是螺纹连接部分,25a、27a是用来连接主体构件25和第2导引构件27的凸缘,28是防止漏气的衬垫。第1导引构件26的外周表面及第2导引构件27的内周表面均为可使线良好滑行的光滑表面。33是线的引入口,在以主体构件25的轴中心线为圆心的一个圆周上排列有多个(例如16个)。34是线的引出口,35是用来对自引入口33引入的线的端头进行保持的保持部,由与各引入口33相连通的小通孔形成。图3中的36是将上述保持部35与引出口34连通起来的导引路径。图1、图2中的61是将线向引入口33进行导引的引线器。
“……就图3中将线自保持部35经引出口34引出的驱动器进行说明。该驱动器由用来将保持部35中的线送入导引路径36之途中而相对于各个保持部35分别单独设置的多个第1驱动手段37和用来将送到导引路径36之途中的线从该处送向引出口34并从该引出口34送出去的一个第2驱动手段38所组成。……
“……下面就详细展示了操作体23的图6进行说明……。133是对各压缩空气供给口进行压缩空气的通入与切断的阀……。146是各阀133的马区动电磁铁……。
“……上述基体22中的第1驱动器37及第2驱动器38、上述操作体23中的阀133以及压缩空气源129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9所示。另外,与上述各第1驱动器37相对应的阀以编号133a、133b、133c……标志,而与第2驱动器38相对应的阀以编号133A标志。
“……作为上述图2的回拉装置11,为了将其在上述多个色线供给源9与挑线杆8之间的各线的通过路径上分别单独设置,而将其分别单独设置在各色线供给源9与选择装置10之间的线的通过路径上,例如安装在固定地设置在基架1上方的支承架1a上。下面就详细展示该回拉装置11的图10~图13进行说明……。64是鼓体,以合成树脂材料形成……。68是用来将来自色线供给源的线向鼓体外周上导引的通孔……。
“……69是卷绕构件,以合成树脂材料形成,能够以上述鼓体64的中心轴为轴自如旋转……。71是引线部,做成通孔状,两端口具有用耐磨性较好的硬质材料例如氧化铝制成的导引构件71a、72a。引线部71上的靠近鼓体64一侧的端口72位于导引斜面66的外周侧。74是驱动卷绕构件69转动的电机,为了准确控制卷绕构件69的旋转角度而采用例如脉冲电机……。
“上述图1、2的穿线装置14及穿线装置15均为利用例如压缩空气的公知的装置……。
“……90是底盘63之圆周侧壁63c上设置的使线停止前进的止线机构……。95是解除止线机构90的动作状态的解除构件……。
“下面对如上构成的缝纫机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首先,作为准备,在各色线供给源9的插线柱19上装好卷绕线20的线轴21,将从各线轴21上拉出的线20经由引线器81、回拉装置11、张紧装置12、引线器84、61送入选择装置10中。此时,回拉装置11中,如图10所示,使引线部71与通孔68对准而将线20如双点划线所示引入。在选择装置10中,将线20的端头如图3所示自引入口33插入使之到达保持部35中。
“……在该状态下,各装置在计算机及其他控制装置的控制下按照预定的程序进行如下动作。首先,在与将要用于缝制的线有关的回拉装置11中,对螺线管95通电,止线机构90将处于图10及图11之(A)所示的解除状态。而与该线有关的张紧装置12中也处于解除张紧状态,线处于自由状态。在该状态下,图9的阀133A及与上述的线相对应的第1驱动器37有关的阀例如133a被打开……。通过阀133A的压缩空气从第2驱动器38上的……吐出口60朝向引出口34强有力地吹出。而通过阀133a的压缩空气从第1驱动器37的吹出口51朝向保持部35强有力地笔直吹出。在上述第1驱动器37所产生的压缩空气气流的作用下,位于保持部35中的线20之下端将从保持部35到达图3的导引路径36中并到达该导引路径36之下部的编号标为36a的狭窄部位处。在狭窄部位36a中,由于自第2驱动器38的喷出口60喷出压缩空气可形成从狭窄部位36a流向引出口34的压缩空气流,因此,到达狭窄部位36a处的上述线在该压缩空气流的作用下到达引出口34,进而从该处被送向下方。当需要用于缝制的线如上所述地从引出口34送出来时,上述阀133A、133a被关闭而停止压缩空气的流通……。
“……如上所述地从引出口34送出的线20靠图1、2的穿线装置14通过挑线杆8,进而靠穿线装置15穿过针6的针孔。
“……当缝制用的线如上所述地穿入针6时,与该线相关的张紧装置12将成为对该线施加张力的状态,而且如公众所知地缝纫机主轴开始旋转,从而针6开始上下动作、旋梭开始转动。并且挑线杆8与之连动地动作,对台板上布料的缝制与已知的缝纫机同样地进行。另外,在回拉装置11中,线20在图10中双点划线所示的路径上向箭头20a的方向前进。”
这种现有的缝纫机是利用压缩空气将从选择装置中送出的线下引至针处的,因此屡屡存在下引失败问题。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而提供本发明的缝纫机。
本发明的目的是能够从预先准备好的多根线中任意选择其中一根并以该线进行缝制。
另外的目的是能够将选出的线以机械装置自动装填入针中。
另外的目的是,在将通过选线装置选择并抽出的线穿入针的穿线孔中时,能够将上述抽出的线以机械方式捏住,并可在保持该捏夹的状态下穿入穿线孔中。
另外的目的是,在上述场合,通过在将根部以枢轴固定的臂的端部设置线的捕捉机构,从而能够利用上述臂的圆弧移动完成将捕捉到的线送至针处和将该线穿入穿线孔的双重任务。
另外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选线装置,该选线装置能够从分别送至各自的引入口处的多根线中选择任意的线并将该线从一个共用的引出口送到抽出位置。
另外的目的是,通过以压缩空气气流进行上述线的选择和送出,从而能够将线不发生机械变形地送出。
另外的目的是,即使以压缩空气气流将线从引出口送向抽出位置,换言之,即使存在着线在抽出位置随压缩空气气流横摆的可能性,仍能将送到抽出位置的线定位于一定的横向位置上。
另外的目的是,在上述抽出位置中,将送出到该处的线的端部在一定位置上切断,使得在抽出位置处剩下一定长度的线。
另外的目的是,在切断线的前端部时,能够在使得切断后留在抽出位置处的线的前端保持笔直的状态下进行切断。
另外的目的是,在上述选择装置中,将上述选择后的一根线以压缩空气气流引到引出口处时,能够将线不发生缠绕地流畅地引到引出口处。
另外的目的是,将线穿过针的穿线孔时,能够以导引孔导引线使之对准穿线孔,从而切实完成穿线。
另外的目的是,进行上述线的导引时,即使线偏向导引孔圆周上的任何一侧,仍能进行上述导引。
另外的目的是,在线穿过针的穿线孔之后,能够很容易地使上述导引装置与线相脱离。
另外的目的及优点可通过附图及其相关的下面的说明很容易获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使用多种线进行缝制的缝纫机具有:分别供给缝制用线的多个线供给源9,从这些线供给源9所供给的多根的线20中选择并抽出任意的线的选线装置A,缝制用的针6,将由上述选择装置A抽出的线20的端头捏住而将其送至针处的装置F。
按照本发明的使用多种线进行缝制的缝纫机,能够从多种线中选出所希望的线并用该线进行缝制。
并且,将选出的线送至缝制用针之处的操作是将线的端头以机械捏夹而进行的,因而可将线20切实地送至针6处。
再者,上述送线操作是通过其一个端部经枢轴支承于比针的位置更靠上方的位置上的臂来进行的。因此,当臂向下方倾斜时,可随着捕捉机构向针靠近而使捕捉机构的水平方向的移动分量增大。借助该水平方向的移动分量,可将以捕捉机构捏夹的线的端部从针的穿线孔中穿过。这一点可获得如下效果,即以上述臂的摆动一个动作就能实现将线从选线装置送至针处和将该线穿入针的穿线孔两个操作,能够缩短完成这些操作所需要的时间。
再有,选线装置中设有线的定位机构及切断装置时,能够在抽出位置首先将线定位,以捕捉机构捕捉住该线,然后将该线的端部切掉。这样做可使以捕捉机构捏夹的线的端部只从捕捉机构中伸出很少部分。其结果,即使是较柔软的线,也能使该线的端部保持笔挺的状态,可使得向针的穿线孔的插入能准确进行。
再有,按照本发明的选线装置,在从多根线中选择和抽出一根时是利用压缩空气气流使线移动的,故能够将线以浮动状态抽出,防止在选择和抽出过程中损伤线。
若如上所述地利用压缩空气的气流将线送出,则抽出的线会左右摇摆。但在本发明中,能够将抽出的线以定位装置定位于一定位置上。这使得能够将抽出的线向后续的操作装置例如将该线向针输送的装置连接性良好地予以交接,使这些操作的连续自动化成为可能。
此外,还能将定位于上述抽出位置中的线的端部在既定部位切断,故可使留在抽出位置中的线其长度总为一个定值。这使得如上所述的后续装置中的线的处理更易于实现自动化。
再有,在上述将线切断的场合,切断装置中的一对切断构件的切刃能够在线的定位位置处相遇而将线切断。因此,将线切断时,线不会因切断构件的作用而向横向移动。这可使切断后留在定位位置处的线的端部保持直线性,从而能够在例如在下一工序中将线穿入针的穿线孔中时该穿入操作得以顺利地完成。
再有,按照本发明的线的抽出方法,在从多根存在于保持部中的线中选择并抽出一根时,是通过第1及第2驱动器所形成的压缩空气的气流使线移动的,故能够使线切实从保持部向导引路径移动,并在线如上所述移动而处于第2驱动器所形成的压缩空气气流之中后,能够通过减少从第2驱动器提供的压缩空气的量来防止线缠卡在导引路径内,将线自引出口顺畅地送出来。
再有,按照本发明的穿线机构,在将线穿入缝制用针的穿线孔中时,由于设在导引装置中的导引孔在其整个圆周上是封闭着的,因此无论线在导引孔中偏向哪一侧,均能使线切实对准穿线孔并穿进其中。
并且,由于上述导引装置是由自上述导引孔的一端至另一端的范围可分裂成两部分的两个构件构成的,故将上述线穿过穿线孔之后,能够通过将该导引装置一分为二而将上述线简单地从上述导引孔中释放出来。
附图简介
图1是缝纫机的主视图
图2是缝纫机的侧视图。
图3是选线装置的主视图。
图4是选线装置的侧视图。
图5是定位装置的俯视图(图3中线V-V剖视图)。
图6A和图6B是分别说明定位装置之工作原理的俯视图。
图7是选线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8是定位装置的图7中VIII-VIII线剖视图。
图9A是保持装置的横向剖视图(图3中IX-IX线剖视图)、图9B是图9A之B-B线剖视图。
图10是切断装置的底视图。
图11A~图11E是用于说明线之定位的工作原理的剖视图。
图12是用于说明选线装置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13A是展示在准备状态下回拉装置的线的绕行状态之侧视图,图13B是展示缝制时回拉装置的线的绕行状态之侧视图。
图14是展示从线轴上牵拉出的线产生扭卷时的状态之侧视图。
图15A~15C是展示图14的线之扭卷消除过程的剖视图。
图16是臂之根部的放大图。
图17是展示臂之根部与驱动机构二者之关系的图16上沿XVII-XVII线的剖视图。
图18是图2之XVIII向的捕捉装置的视图。
图19是捏夹机构的剖视图。
图20是捕捉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21A、图21B是捏夹机构的工作原理说明图,图21C、图21D分别是自导引孔的中心线位置剖开后的、展示图21A、图21B状态下之导引装置与捏夹部二者的关系的剖视图。
图22A~图22D是对线的下引进行说明的图。
图23是穿针装置的自图2之XXIII向看过去的局部剖视图。
图24是穿线机构的俯视图。
图25是穿线机构的侧视图。
图26是穿线机构的主视图。
图27是图25之XXVII-XXVII线剖视图。
图28A是用来说明穿线机构向针进行装填的图,展示穿线机构接近针时的状态的纵剖视图,图28B是图28A之B-B向横剖视图。
图29A是用来说明穿线机构向针进行装填的图,展示针进到夹持面之间时的状态的纵向剖视图,图29B是对图29A之状态自与图28B相同的位置剖开后加以展示的横向剖视图。
图30是穿线机构向针装填之后的状态下主要部分的横剖视图。
图31是展示被牵拉下来的线的端部到达穿线机构之导引孔内后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32是线的端部穿过穿线孔后的纵剖视图。
图33是足够长的线穿过穿线孔后的纵剖视图。
图34是用来说明使穿线机构脱离针时力的施加方法的横剖视图。
图35A是说明穿线机构脱离针之过程的图,展示针自夹持面之间脱出后的状态的纵向剖视图,图36B是图36A之状态下的横剖视图。
图37是脱离开针后的穿线机构移动到回避位置时的纵剖视图。
图38是选择机构之动作不同例的时序图。
图39是用来改变供给第2驱动器的压缩空气的供给量的装置之不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0A是穿线机构中的形状不同的夹持部之实施例的纵剖视图,图40B是放大了的横剖视图。
图41是具有可选择性地利用的多个针之例子的立体图。
图42是线供给源及选线装置的不同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3是图42中的活动引线器的纵剖视图。
图44是线供给源及选线装置的又一不同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5是反映位于抽出位置之上方的引线器与用来将线送出的机构二者关系的纵剖视图。
图46是多色缝纫机的主视图。
图47是其侧视图。
图48是选择装置的局剖放大图。
图49A是沿图48之4A-4A线剖视图,图49B是沿4B-4B线剖视图。
图50是反映驱动器、阀与压缩空气气源三者关系的图。
图51是回拉装置的纵向剖视图。
最佳实施例
下面,就反映本发明之实施例的附图进行说明。图1、2中标以1、4、5、6、10的构件系公知(例如特开平6-254277号公报)的缝纫机中的基架、头架、针杆、针、选择装置。各部件及其与其它部件的关连,具有与上述公知技术栏中所述的对应各部件及其与其它部件的关连的构成相同的结构。另外,对于图1~4、12、36、41~45中的功能上与图46~51中所示者相同或构成相同而对其进行说明将会产生重复,标上了与图46~51相同的编号并省去说明。
图3、4所示A是用来从多个线供给源所供给的多种线中选择所需要的线并将其抽出的选线装置。上述多种线是指各自颜色不同的线、粗细不同的线、形状不同的线等等用于缝制或刺绣的各种各样的线。上述选线装置A由进行线的选择与抽出的选择机构B和进行已抽出线的线头处理的线端处理机构C所构成。
首先说明选择机构B。作为该机构B采用了前述公知技术段落所述的选择装置10,但对其部分结构作了改动,特对其改动部分参照图7进行说明。201是第2导引构件27的内周面,构成对从保持部35送出的线进行导引的导引面。202是设在第2导引构件27的下端上的导引筒,用来将由导引面201导引过来的线向引出口34导引。第1导引构件26的下端203定位在自导引面201的延长线201a向上方退让的位置上,以使由上述导引面201导引来的线(坚挺的线更具有沿着导引面201及其延长线201a笔直地前进的倾向)不会与第1导引构件26的外周面204碰触。这样定位之后,借助于空气气流而从保持部35送出来并沿导引面201在导引路径36中下行的线将借助于自喷出口60吹出的压缩空气平滑地进入导引筒202中并从引出口34伸出,而不会与第1导引构件26的外周面相碰触或缠绕在其周围。而为使自喷出口60喷出的压缩空气顺畅地(不与导引面201碰撞地)进入导引筒202内,上述下端203以设在尽量靠近导引筒202的较低位置为宜。因此,上述下端203的位置可兼顾上述两个条件予以确定。此外,205是用来将选择机构B安装到头架上去的安装构件,206是固定在头架4上的支柱,207是安装在支柱206上的安装托架,安装托架207上安装了选择机构B。208是设定在导引面202之延长线上的线的抽出位置,是指线穿过导引筒202、从引出口34伸出而抵达的位置。
下面说明线端处理机构C。图3、图4中所示D是定位装置,是用来将从选择机构B的引出口34送出的线的端部定位在既定位置上的,沿上述抽出位置208设置。E是切断装置,用来将以上述定位装置D定位的线在既定位置处切断,与定位装置D同样沿上述抽出位置208设置。再结合图5~图8对上述定位装置D进行说明。211是构成支承该装置D上的各个构件的基础的支承构件,由底板212及将其安装到上述支柱206上去的安装用托架213构成。D1是安装在上述底板212上的保持装置,用来将从上述引出口34送出到抽出位置208处的线的下端部通过压缩空气的吸引作用使之就位并保持于既定位置上。D2是装在上述底板212上的就位装置,用来使送出到上述抽出位置208处的线的上端部分就位于既定位置上。
下面就展示上述保持装置D1的图4、7、9进行说明。该保持装置D1系利用压缩空气的喷出效应以产生对线的吸引力这种结构的例子,由安装在上述底板212上的基体构件214及其内藏的喷嘴构件215构成。下面对基体构件214进行说明。216是用来安装喷嘴构件215的通孔,217是与上述喷嘴孔216相连通的压缩空气的进入口,218是作为向进入口217供给压缩空气的供给管的一个例子的软管,219是压缩空气及线屑的排出口,220是压缩空气及线屑的排出软管。其次对喷嘴构件215进行说明。222是设在周围上的通气槽,为使吹出的压缩空气呈与喷嘴构件215的中心线平行的笔直的状态吹出而与中心线相平行地形成。223是用来引入线的通孔。由于将该喷嘴构件215装在上述通孔216中,从而在该构件215的外周面与通孔216的内周面之间形成了成为咽喉部位的狭窄的压缩空气吹出口224。225是用来将上述喷嘴构件215固定在基体构件214上的固定板,226是固定板225上形成的吸引口。该吸引口226如图3所示,纵向上的长度较长以易于将呈纵向下垂状抵达其前方的线吸入,同时横向宽度做得较窄以提高吸入的线在横向上的定位精度。227是线定位部,以上述吸引口226上侧的固定板225的前表面构成。该定位部227是通过使吸入上述吸引口226中的线靠到该部227上而起到在图7的左右方向上将线定位的作用的。另外,定位部227的位置定在上述导引筒202之内周面的、图7所示最右侧的边缘部分202a之延长线202b上。如上构成的保持装置D1,当经由上述软管218向进入口217供给压缩空气时,该压缩空气将从吹出口224朝向排出口219笔直地强有力地吹出,而在通孔223处形成负压。在该负压的作用下,吸引口226处将产生吸力。
就展示上述就位装置D2的图4~图8进行说明。该就位装置D2由起到线的就位作用的就位机构D21和驱动该机构D21的驱动机构D22构成。首先说明就位机构D21。230是支承该机构D21中的后述的活动部分使其可在既定场所以既定范围自如进退的支承机构,将在下面说明。231、232为支承体,安装在上述保持装置D1的构件所共用的底板212上。233、234是导杆,装在上述支承体231、232上。235是对后述的活动部分进行定位的定位构件,所示为以螺栓构成的例子,前端236作为定位用的阻止部。该螺栓235与设在上述支承体232上的螺孔237旋合,通过转动该螺栓235,阻挡部236的位置随之沿中心线方向进退而改变,从而可改变活动部分的定位位置。下面对就位机构D21中的活动部分进行说明。238是装在上述导杆233、234上可自如进退的活动块,具有与驱动机构D22相配合的配合部239、240。241是勾拉片,其根部安装在活动块238上。242是勾拉片241的端部上具有的包围部,仅在勾拉片241的勾拉方向侧(图5中的上方侧)开口而呈弧形,其内部侧242a作为线的通路。该包围部242所在的位置与上述导引筒202具有这样的位置关系,即在就位装置D2呈非工作状态时,其内部的线的通路242a与导引筒202的内部相重合。243是用来勾拉线的勾拉部,以上述包围部242的底部构成。如图5所示,该勾拉部243其平面形状呈V字形形成,通过以其V字形底部勾拉线使线的勾拉位置(图5之左右方向上的位置)确定化。
下面说明驱动机构D22。245是向上述活动块238施加使其发挥勾拉作用的驱动力的弹簧,采用压簧,设在支承体231与活动块238之间。246是对在上述弹簧245作用下具有移动趋势的活动块的移动进行操作的操作机构。下面说明该机构246。247是装在上述导杆233、234上可自如进退的操作块,具有用以与上述活动块238的配合部239、240相配合的配合部248、249。图7、图8所示250是设在上述操作块427上的连动部分,是与上述切断机构E中的后述的驱动机构E2连动的部分,251是容置驱动体用的欠缺部,252、253是与驱动体配合的配合部。下面对使上述操作块247动作的机构进行说明。254是装在操作块247上的齿条,255是装在底板212上的电机,所示为齿轮传动电机。256是其旋转轴,257是装在旋转轴上的小齿轮,与上述齿条254相啮合。
如上构成的就位装置D2中,当该装置D2未动作时,操作块247位于图5的位置上,活动块238的配合部239、240分别与操作块247的配合部248、249相接触而位于图示的位置上,勾拉片241位于使包围部242处于在选择机构B之引出口34的下方时将抽出位置208围住的状态的退避位置上。当电机255的旋转轴256旋转、经小齿轮257及齿条254使操作块247向箭头247a方向移动时,受弹簧245作用力的活动块238将随之移动。而当如图6A所示,勾拉片241的勾拉部243到达既定的定位位置(上述导引筒202之内周面的边缘部分202a之延长线202b上的位置)上时,活动块238与定位构件235的阻止部236相接触而在该处停下。当上述电机255继续旋转时,操作块247将如图6B移动。而当上述电机255的旋转轴256向相反方向旋转时,操作块247将从图6B的状态恢复到图6A的状态,配合部248、249与活动块238的配合部239、240相配合。之后,活动块238与操作块247成为一体回到图5的位置,勾拉片241回到退避位置。另外,在图6A状态与图6B状态之间的状态下,操作机构246将作为切断装置E中的驱动机构的一部分起作用。
下面就展示切断装置的图7、8进行说明。该切断装置E由切断机构E1及其驱动机构E2构成。切断机构E1能够将由上述定位装置D定位的线在保持其被定位的状态下直接进行切断。下面说明其构成。261、262是一对切断构件,261a、262a是其切刃。263是将上述切断构件261、262以枢轴方式装到底板212上的轴,具有可防止切断构件脱落的头部263a的销。通过该轴263将上述一对切断构件261、262以枢轴进行安装以使上述切刃261a、262a相互滑合。264是为了向上述一对切断构件261、262施加使切刃261a、262a恰当地滑合的力的弹簧垫圈,图7中是通过使轴263趋于向上移动而经头部263a施加上述力的。265、266是使各切断构件261、262动作的杆,分别与切断构件261、262形成一体。267是为了在切断装置的非动作期间将一对切断构件261、262的切刃261a、262a相对于线的通路遮蔽起来的遮蔽构件,如图10所示,设在与处于非动作状态下的切断构件261、262相重合的位置上。设置该构件267的目的是,缝制过程中经过切断构件261、262附近的线即使随着针和挑线杆等的动作而横摆,仍可防止该线因误触切刃261a、262a而被切断的事故发生。另外,所示该构件267是作为底板212的一部分构成的,但也可将单独形成的构件安装在底板上并与上述切断构件261、262相重合的位置上。
下面说明驱动机构E2。269是相对于导杆233可自如进退地安装的驱动体,位于操作块247的欠缺部中。270是为引导驱动体269移动而开设在底板212上的导孔,呈与导杆233平行的状态形成。271、272是将驱动体269与上述杆265、266连接起来的连接片,各自的一端以轴连接于上述驱动体269上,另一端以轴连接于各杆265、266上。
上述切断装置E中,当上述操作块247自图5的状态移动而超过图6A的状态时,配合部252将与驱动体269接触,驱动体269则与操作块247一体地开始移动。当操作块247进而如图6B所示地移动时,驱动体269将向图10的箭头269a方向移动。由于这种移动,杆265、266通过连接片271、272分别向箭头方向转动,切断构件261、262分别向箭头261b、262b方向转动,切刃261a、262a相遇而相互滑合。另一方面,当操作块247从图6B的状态开始进行恢复到图6A状态去的动作时,在该过程之途中配合部253与驱动体269相接触,之后驱动体269与操作块247一体地进行恢复到图6A状态的动作。而当操作块247恢复至图5的位置时,一对切断构件261、262恢复到图10的状态。另外,上述定位装置D与该切断装置E的位置关系这样设定,即可使切刃261a、262a在上述延长线202b上彼此相会。
具有上述构成的缝纫机中其线的准备作业如下进行。从多个线轴21中分别抽拉出线20,经由引线器81、回拉装置11、引线器84等使各个线头通过选择机构B中的多个引入口并且分别单独插入保持部35中。这时,在回拉装置11中,将线20穿入后以手动操作使卷绕构件69旋转,以此将线20如图13A所示在鼓体64上卷绕既定量。卷绕量这样确定,在通过向卷绕构件69的放线方向旋转而将线20放出,从而进行下面将叙述的任意线的抽出并将该线穿出到缝制用的针处之后,此时仍卷绕在鼓体64上的剩下的线的量应为能够如后所述地向线20施加恰如其分的张力的适宜的量(例如一圈)。因此,上述卷绕量因自选择机构B至针为止的距离的不同而异,但可为例如三圈半左右。
其次,对于将从多根线中任意选择的线抽出到抽出位置208中的动作进行说明。该动作分三个阶段进行。在第1阶段,按照图中未示的控制装置所发出的抽出预定的色线20的命令,将该线从选择机构B的引出口34送出;在第2阶段,对送出来的线以定位装置D进行定位;在第3阶段,将该定位后的线以切断装置E切断。这些动作是通过各个构件按照图12的时序图进行动作来完成的。
首先说明第1阶段。按照上述指令,如图12所示,在与上述所选择的既定的线相关的回拉装置11中,卷绕构件69朝着将线放出的方向转动而将线20放出,同时在选择机构B中,第1驱动器37的压缩空气的吹出与第2驱动器38的压缩空气的吹出如图12所示进行。其结果,上述选出的线20如图11A所示从引出口34被送出到抽出位置208中。所送出的长度应为可使线20的线头20a如图11B所示抵达保持装置D1中并且可被其保持的长度。对该长度的控制是通过控制回拉装置11的卷绕构件69的旋转角度进行的。另外,该长度这样确定,即在进行了后述的切断后在回拉装置11一侧留有既定长度(为将线如后所述地穿至针处而进行了放线之后,在鼓体64上还能剩下上述一圈线的长度)的线。
下面说明第2阶段。在线20处于被如上所述地从引出口34送出到抽出位置208的状态时,该线20已处在包围部242内的线的通路242a中的位置上了。当如图11A双点划线所示地上述送出的线20的端部20a到达保持装置D1的吸引口226的前方时,将如图11B所示从吸引口226被拉入通孔223中。而保持装置D1如图12所示预先已有压缩空气供给而处于动作状态。经上述吸入,自回拉装置11经过选择机构B而到达保持装置D1的线20处于绷紧的状态。该线的下端部与吸引口226的周边相接触而被制约在横向的位置上。接着,由于勾拉片241的动作,包围部242如图11C所示地移动,抽出位置208中的线20以其上端部20b被包围部242包围的状态向图11的右方被勾拉过去并借助勾拉部243的V字形底部而定位。而抽出位置208中的线的下端部20c与定位部227相接触,被定位在一定位置上。经上述定位之后,即使在图11A的状态下,线20受到自引出口34吹出的压缩空气的扰动而如箭头20e、20e′所示地横摆,该线20仍将如图11C所示处于沿上述延长线202b上静止地定位的状态。因此,由于线20在其水平方向上的位置确定下来,故通过将作为后续装置的接收口之一个示例的任意的捏持器341(例如为将线20送至针所在位置而进行机械动作的捏持器)如图11D所示送至上述抽出位置208处,便能以一定的、恰当的状态进行捏夹。
在第3阶段,在将上述线20如图11E所示拉紧且定好位的状态下切断机构E1动作,以一对切断要素261、262将上述线20切断。这时,两个切断要素261、262这样动作,即使得各自的切刃261a、262a一起向处于上述定位状态的线20对称地前进,而在定好位的线20所在的位置处各切刃261a、262a相会,将位于该处的线20切断。切断后,这些切刃261a、262a在仅稍稍交错后停止前进,然后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经上述切断而切下来的线20将与保持装置D2的压缩空气气流一起自通孔223经上述排出口219、软管220被送往图中未示的集积处。
上述切断是在线20张紧的状态下将其切断的,故可使该切断切实进行。另外,是在线20保持定位的原样状态下将其切断的,故可将位于抽出位置208中的线20不会发生横向弯曲地予以切断。即可使切断后抽出位置208中所剩下的线20的端部保持笔直的状态。这在将该线20递交给直至针处的后续机构中时(例如插入针的穿线孔时),可使它们的操作流畅且可靠地进行。并容易实现它们的自动化。再者,因切下来的线20被排走,故不会落到下方的缝制中的布料上,能避免误将落下的线缝上去的事故发生。
其次,将如上抽出的线20以前述公知的穿线装置或后述的下拉装置F及穿针装置G穿过针的穿线孔。这时,在回拉装置11中,卷绕构件69向放线方向旋转,放出绕在鼓体64上的线。放线的结果,在线已穿入针的穿线孔的状态下,鼓体64周面上的线20如图1 3B所示将剩下例如前述的一圈。
其次,图1、图2所示F是用来将由上述选择装置A选择和抽出到抽出位置208中的线20在该处捏住并将该线送至针6处的装置,本例所示为将上述捏住的线下拉至下方的针6处的线的下拉装置。该装置F在下降至针6附近的位置时,发挥将上述接受过来的线20的前端穿过针6的穿线孔中去的插穿装置的功能。G是用来将端部穿过上述针6的线20进一步拉出,使该线20充分通过针6的穿线孔的穿针装置。
首先说明线的下拉装置F。该装置F具有一端以枢轴支承另一端可上下自如运动的臂F1、驱动该臂F1使之上下运动的驱动机构F2和设在臂F1的自由端上的用来捕捉线的捕捉装置F3。以下分别进行说明。
结合图1~图17、图20对上述臂F1进行说明。为使该臂F1动作轻快,以例如铝等轻型材料形成。长度应为在一端以枢轴安装于头架4的状态下通过转动臂F1使另一端可到达抽出位置208的侧面及针6的侧面位置这样的长度。臂F1的一个端部以枢轴支承于针6上方的位置上。例如,在臂F1的一端上设有的枢轴支承用通孔301的位置上,作为枢轴安装构件采用示例的销302安装于头架4上。将上述枢轴支承位置确定在针6上方的位置上的目的是,使臂F1的另一端在针6的位置上具有更大的水平移动分量。303是受驱动机构F2的驱动的被驱动部,示例为长孔。图20所示304~306是安装捕捉装置F3用的构成构件,304是装电机用的凹部,305是插入电机轴的通孔,306是支承安装轴使之可自如转动的轴承孔。而图2所示307是防止与缝纫机的主轴308产生干涉的凹部。
作为上述驱动机构F2有以液压缸作为驱动源的、以电动机作为驱动源的等等各种形式,示例为以编号310-319等构件构成的机构。310是用以支承该机构F2的各构件的支架,安装在基架1上。311是设在上述支架310上的直线进退机构,312是装在支架310上的一对支承体,313是装在支承体312上的一对导杆,314是送进杆,以螺杆构成,可自如转动地装在支承体312上。315是作为驱动上述臂F1的驱动子而示例的进退块。315a是穿入上述导杆313用的通孔,315b是供上述送进杆314旋合的螺孔,随着旋合于该处的送进杆314的转动,在穿入通孔315a中的导杆313的导引下而作直线运动。316是进退块315上所具有的连接片,位于长孔303内。317是驱动用电机,装在支架310上。318是装在电机317的旋转轴上的小齿轮,319是装在上述送进杆314上的齿轮,与上述小齿轮318相啮合。在这一驱动机构F2中,当上述电机317工作时,经小齿轮318及齿轮319使送进杆314旋转,进退块315直线运动,连接片316向图16的箭头316a方向移动从而使臂F1向箭头F1a方向转动。
现在,就展示上述捕捉装置F3的图18~图21进行证明。该装置F3由将线捏住而进行捕捉的捕捉机构F31和为在进行线的捏夹作业、自线通过处进行退避以及进行将线穿过针的穿线孔的穿线等作业时改变上述捕捉机构F31的朝向的变向机构F32构成。首先说明捕捉机构F31。该机构F31为所示能以机械方式将线捏住并予以保持的结构,设在臂F1的自由端部位,通过臂F1的上下运动可在与选择装置A中的线的抽出位置208和针6的穿线孔6a相对的位置之间移动。而且可在垂直面内改变方向。其构成说明如下。该捕捉结构F31由底座321及设在该底座321上的捏夹机构F311和驱动捏夹结构F311的驱动装置F312构成。首先说明底座321。该底座321是用来支承该机构F31上的各种构件的,由底座主体322和安装构件323、324构成。325是将两个安装构件323、324连成一体的紧定螺钉。326是用来将构件324安装到安装轴327上的安装孔,327是为了将上述底座321以枢轴支承在臂F1的自由端上的安装轴。它们这样地装配,即安装轴327可自如旋转地插在轴承孔306中,其端部插入安装孔326中同时以紧定螺钉328将其固定,于是,上述底座321便可自如旋转地安装在臂F1上。
其次,F311是设在底座321上的捏夹机构,由编号为331~343的构件和机构345构成。以下对各构件进行说明。331是一对支承体,分别具有一对导孔332,装在上述底座主体322上。333、334是用来支承一对进退构件的一对进退杆,插穿在上述导孔332中并能自如进退。进退杆333是受下述的驱动装置驱动的被驱动构件,图18之右端所示335是用来承受上述驱动力的被驱动部。336是防脱片,防止因与驱动装置的驱动部产生横向错位而脱离。337、338是一对进退构件,具有穿入进退杆用的通孔339。340是将进退构件紧定在进退杆上的紧定构件,示例为紧定螺钉。它们这样装配,在各进退构件337、338的通孔339中插穿上述进退杆333、334,进退构件337、338分别紧定在进退杆333、334上。341是设在各进退构件337、338上的捏夹片,端部设有可如图32所示伸入穿线机构G1的导孔410中去的弯曲的镊子状捏夹部342。这些捏夹片341具有从各进退构件337、338上的面对面一侧的边缘部分337a、338a如图所示突出出来的捏夹部342,当两个捏夹片341靠近时捏夹部342将紧紧重合在一起。343是使上述一对捏夹片341彼此分离的弹簧,采用压簧,装在进退构件337、338之间。
345是使上述一对进退构件337、338对称地动作的连动机构,可使上述一对进退杆333、334连动。即,346是连动杆,作为以枢轴予以固定的片将其用示例的销347在进退杆333、 334的正中位置处以枢轴方式安装到底座主体322上,两个端部具有嵌合用凹部348,同时该处嵌合有固定于各进退杆333、334上的连动片349。
上述构成的捏夹机构F311在一个进退杆333进退时另一个进退杆334将随之对称地进退,其结果,一对进退构件337、338对称地分合。其结果,一对捏夹片341在二者的正中位置350处重合。而该正中位置350与前述线端处理机构C的定位装置D所确定的线的定位位置一致。
其次,F312是驱动上述捏夹机构F311的驱动装置,示例是靠电源的合分使驱动片352作进退动作的螺线管。353是该驱动装置F312上用来操作捏夹机构F311的被驱动部335的驱动部,所示为以上述驱动片352的端部构成的对上述被驱动部335进行推压驱动的例子。354是防止与上述捏夹机构F311的被驱动部335产生横向错位的部位,以可将上述防脱片336嵌合的凹部为示例。
其次,变向机构F32是由编号为357~362的构件构成的。分别进行说明。357是驱动电机,从例如旋转角度的可控制性考虑采用脉冲电机。358是其旋转轴,359、360是作为电机旋转轴358与捕捉机构F31的安装轴327之间的连络构件而示例的一对齿轮,361是装在臂F1上的止挡,362是装在齿轮359上的探片,当齿轮359旋转到既定位置时与上述止挡361相接触而使齿轮359停止旋转。关于其停止的位置将后述。该变向机构F32是靠上述电机357的旋转,经齿轮359、360而使捕捉机构F31的安装轴327旋转,使捏夹片341的朝向如图22A或图22B所示地变化。
其次说明穿针装置G。该装置G具有进行将线20穿过上述针6之操作的穿线机构G1、对其进行支承使其在退避位置G1A与穿线位置G1B之间自如往复运动的支承机构G2以及使上述穿线机构G1在上述两个位置之间移动的驱动机构G3。上述退避位置G1A定在比穿线位置G1B高的位置上,以确保进行缝制时台板与穿线机构G1之间有尽可能高的作业空间。有了这样的高的作业空间,则在台板上将刺绣框沿台板上表面移动的同时对张紧于刺绣框上的布料进行刺绣时,可防止刺绣框或该刺绣框上用来防止布料松动的夹子与上述导引手段G14之间产生干涉,使刺绣作业得以顺利进行。
首先对展示上述支承机构G2的图2、图23进行说明。该机构G2由编号为364~371的构件构成。364是底座,呈如图2所示的“<”字形臂状,安装在头架4上。365是设在上述底座364上的直线支承机构,用来支承穿线机构G1使其可在上述两个位置之间直线移动,与前述直线进退机构311的构成相同。即366是一对支承体,367是一对导杆,368是送进杆,369是进退块,370是通孔,371是螺孔。
其次,驱动机构G3具有可使上述送进杆368旋转的结构,由编号为375~377的构件构成。375是经托架374安装在底座364上的驱动电机,376是装在电机375的旋转轴上的小齿轮,377是装在送进杆368上的齿轮,与上述小齿轮376相啮合。
其次对穿线机构G1结合图23~图27进行说明。该机构G1由用以支承以下各装置及机构的主架G11、靠压缩空气的吸力将线穿入针6的穿线孔的穿引装置G12、将穿过针6之穿线孔的线保持其穿过状态的保持机构G13以及在将线穿入针6之穿线孔中时为将该线向穿线孔导引而位于针6前面的导引装置G14所组成。而所说的上述针6的前方是指图2中针6的左侧(系缝纫机的前方侧),后方是指右侧(系缝纫机的后方侧)。
首先说明主架G11。该主架G11例如由金属材料形成,具有编号380~388所示结构。380是用来将该主架G11安装在上述进退块369上的安装部。而381a、381b是安装用托架。383是作为穿引装置G12的装接部而示例的通孔。384是保持机构G13的装接部。385是对该机构G13上的夹持用臂的根部进行保持的部分,呈凹部构成,在上下部位设有用以支承臂的伸出部386。387是枢轴支承用的通孔。388是安装上述机构G13上的施力弹簧的螺孔。
其次,穿引手段G12具有编号391~395所示的结构,分别予以说明。391是装在上述通孔383上的吸引用管子,392是吸嘴,为与针6呈气密性紧密接触而以具有柔性及弹性的材料例如橡胶材料形成,粘接在上述管子391的一端以保证安装的气密性。393是相对于针6的接触部,为提高接触时的气密性而做成如图所示的小直径形状以使其易于弹性变形。394是吸引孔,开口于上述接触部393处的一端为吸引口395。另外,上述管子391的另一端与图中未示的吸引装置相连接。
其次,保持机构G13具有编号397~406所示的构成,分别予以说明。397是一对夹持用臂,系硬质材料(例如金属)制成。398是设在臂397的根部的枢轴装接用通孔,以通孔398及作为枢轴贯穿于上述通孔398中的销399在上述主架G11上将臂397的根部装接在从上述吸引口395的中心线395a向侧方偏离的位置上。另外,在臂397的根部与前述管子391之间具有较小的间隙,以仅仅使臂397可如图29B及图28B所示分合。400是该臂397的伸出部,如图所示,向一对臂397的面对面的一侧突出。401是用来夹持线的夹持面,以各伸出部400的相向的面构成。两个臂397的位置关系是使得它们的夹持面40 1在上述吸引口395的中心线395a上紧紧重合。402是夹持面401的前缘,作为将针6引入夹持面401的导引面,作为导引用的斜面的一个例子是半径仅例如1mm的圆弧面。403是针6的夹持部,以伸出部400上的朝向上述吸嘴构件392一侧的平坦表面构成。404是为了避免与针6相接触而设的欠缺部,可使上述夹持部403上的后述送出部412的周围部分切实与针6相接触(将接触面积限定在插穿口周围的狭窄面积上),其表面为小半径圆弧面。405是对上述臂397施力以使两个夹持面401压接的施力构件,示例为板簧,以旋合于上述螺孔388中的螺钉406装在上述主架G11上。
其次说明导引装置G14。该导引装置G14由可左右分离的一对构件构成,可使针6从该一对构件之间通过。例如,作为上述一对构件利用的是上述一对夹持用臂397上的伸出部400的一部分,两个伸出部400上的上述夹持面401成为该一对构件上的分离面。该导引装置G14具有编号410~413所示的构成,分别予以说明。410是线的导引孔,如图25所示,以其中心线410a与水平面成角度θ1倾斜的状态构成。该中心线410a的方向与靠前述下拉装置F拉下来的线的行进方向一致。例如上述角度θ1为45°。另外,上述下拉装置F是通过臂F1的旋转进行上述下拉的,故上述线的行进方向在针6附近的臂F1自由端之圆弧形移动轨迹的切线方向上。411是上述导述孔410上的导引部,是用来导引线20的端部20a及压缩空气气流向上述中心线410a靠近的导引部分,如图所示呈喇叭状张开的形状,内表面413是导引线用的导引面,形成例如圆锥形的光滑的面。412是上述导引孔410上的、将靠近上述中心线410a的端部20a及压缩空气气流沿中心线410a送出的送出部,使之与穿线孔6a相连通的部分,为将通过该部分的线流畅地送向穿线孔6a中而以与穿线孔6a相对应的小直径例如与之大略相同的直径形成。该送出部412与前述吸引口395的位置关系定为彼此对准的关系。
具有上述各装置及机构G12~G14的穿线机构G1由前述支承机构G2的支承,在缝制用的针通过上述导引装置G14上的两个构件400、400的分离面401、401之间的状态下,于上述退避位置G1A与穿线位置G1B之间进退。
其次,图2所示416是向上下驱动针杆5的众所周知的针杆驱动机构,由通过图中未示的驱动装置沿导杆417上下移动的升降体418对针杆5进行上下驱动。
其次对通过上述下拉装置F及穿针装置G将线穿过针6的穿线动作进行说明。该穿线动作在针6处于上死点位置的状态下的停止上下动作状态下进行。穿线动作分三步进行,即对以选线装置A选择并抽出的线进行捕捉的第一步、将所捕捉的线下拉至针6附近的第二步和将拉下的线穿入针6之穿线孔中去的第三步。
说明上述第一步。首先如图22A所示,臂F1处于上升位置、捏夹片341处于准备位置。臂F1的上升位置是以图中未示的定位机构确定在一定位置上的。作为定位机构,采用的是当检测出驱动机构F2的进退块315上升至既定位置处时,使电机317停止动作的机构,但在直接检测臂F1的位置而使电机317停止动作或作为驱动机构F2采用例如气缸的场合,也可以是以机械止挡来使臂F1停止的机构。在上述状态下,从选线装置A的引出口34将线20送出到抽出位置208,该线20在线端处理机构C中的定位机构D的作用下定位于双点划线所示既定的定位位置上。另外,在上述场合,捏夹片341的准备位置是通过例如变向机构F32中的接片362与止挡361相接触来达到的。其次,通过变向机构F32使捕捉机构F31转动,捏夹片341如图22B所示向箭头421方向移动而伸入抽出位置208中。这一操作是以例如通过向驱动电机357输入既定数目的脉冲而使旋转轴358只旋转既定的角度来实现的。其次,捏夹机构F311受驱动装置F312的驱动,捏夹片341如图21A所示闭合而捏住上述已被定位的线20。其次,线端处理机构C的切断装置E动作,将上述捏住的线20的前端不用部分切断。经过该切断,以捏夹部342捏夹的线的前端呈自捏夹部342只伸出例如5~6mm左右的状态。其次,在变向机构F32作用下捕捉机构F31向与上述相反的方向转动,捏夹片341如图22C所示向箭头422方向移动而到达插穿位置。该插穿位置是为进行将线20的前端如后述地插穿入针的穿线孔的作业之位置,本例所示为与上述准备位置同一位置的例子。该位置在本例中与上述准备位置同样,是通过接片362与止挡361相接触来达到的。
对上述第2步进行说明。该步这样进行,即以驱动机构F2使F1在图22C的状态下如箭头423所示向下转动,如图22D所示到达下降位置。通过该臂F1的旋转,被捏夹片341以机械方式捏夹的线20的端部从选线装置A下拉至穿线机构G1中。而臂F1在下降位置上的定位是与上述上升位置同样地进行的。
现在,说明上述第3步。该第3步分如下工序进行,即为进行穿线而将穿线机构G1相对针6进行装填的准备工序,将线的前端部穿入针6的穿线孔中的插穿第1工序,将前端部已穿入穿线孔的线进一步深插的插穿第2工序和插穿完了后将穿针装置G自针6处脱离的解除工序。
下面说明准备工序。该工序是以驱动机构G3将穿线机构G1如图2所示从退避位置G1A移动至穿线位置G1B而完成的。以下对该过程进行说明。另外,上述穿线机构G1在上述退避位置G1A和穿线位置G1B上的定位是在检测出进退块369分别移动到与位置G1A、G1B相对应的既定位置时使电机375停止动作来定位的,但也可以直接对穿线机构G1的主架G11的位置进行检测而使上述电机375停止动作来定位。首先,通过驱动机构G3使穿线机构G1向箭头425方向移动。通过该移动,穿线机构G1如图28中箭头425所示向着针6前进。而当导引面402与针6相接触时,由于导引面402的导引,一对臂397向箭头426方向被推开;随着向上述箭头425方向的移动,如图29所示针6相对进入一对夹持面401之间。随着进一步向上述箭头425方向前进,当针6从夹持面401之间通过后,由于图24~图27所示弹簧405作用力的作用,夹持面401之间如图30所示闭合,夹持部403与针6的前侧(也称之为外侧)的面6b相接触。而吸嘴392的接触部393因与针6的后侧(也称之为内侧)的面6c相接触而产生弹性变形,从而在该处紧密接触,吸引口395与针6的穿线孔6a相连通。此时,与针6的外侧面6b相接触的夹持部403抱夹针6使与之内侧面6c接触的接触部393的紧密接触状态得以保持。另外,在上述工序进行期间,例如从穿线机构G1开始前进到导引面402与针6接触之前期间吸引装置即开始动作,开始从吸引口395吸入压缩空气。上述准备工序与前述第2步并行地进行,在线20被下拉至针6附近之前完成。另外,该准备工序也可以与前述第1步并行地进行。
下面说明插穿第1工序。当臂F1如上所述到达下降位置时,如图31所示由捏夹片341捏夹的线20的前端20a因导引孔410是朝向前述方向而形成,故沿其中心线410a大体径直地进入导入孔411内,并如图32所示,经过送出部412到达针6的穿线孔6a中,进而穿过此处而进入吸嘴392的吸引孔394内。另外,在该工序中,即使线20的前端部20a弯曲着,其前端部20a也能在导引面413的作用下被机械地引至送出部412中。
下面说明插穿第2工序。当线20的端部20a如上所述到达吸引孔394中时,由于驱动装置F312的动作,一对捏夹片341相互离开而将上述捏住的线20放开。于是,线20随着上述压缩空气的气流如图33穿过穿线孔6a被深深拉入吸引管391内。其结果,自选线装置A到穿线装置G之间的线20呈张紧的状态。当线如上所述地被深深地拉入后,可防止已穿入上述穿线孔6a中的线20在后述的解除工序中误从穿线孔6a脱出的事故发生。
在进行上述插穿第2工序时,线的端部20a在下拉装置F的作用下对着针6的穿线孔6a向斜下方穿行。另一方面,穿线机构G1呈水平方向配置,以防止与缝纫机的台板产生干涉。在这种条件下,穿过穿线孔6a的线20的前端20a有可能与穿引装置G12中的吸引孔394的侧壁相接触。但是,穿过上述穿线孔6a的线20受到从上述穿线孔6a经吸引孔394流向更深处的压缩空气气流的引导。其结果,可使线20切实能在上述较长尺寸范围内穿过。
在进行以上述驱动装置F312的动作将线20从捏夹片341中放开时,由于下述理由,可以防止捏夹片341受损和导引面413划伤。在上述插穿第1工序结束时刻,捏夹片341的捏夹部342如图32伸入到导引孔410的导引部411深处的较细直径部位。若此时驱动装置F312动作而使一对捏夹片341打开,将如图21D所示,捏夹部342的端部342a与导引面413相接触。但是,由于上述驱动装置F312的动作是驱动杆352的后退,并且一对捏夹片341是靠弹簧343而趋于打开的,因此,一旦如上所述捏夹部342的端部342a与导引面413接触,将如图21B所示,驱动部353从被驱动部335上离开,捏夹片341停止离开。故可防止捏夹片341受损和导引面413划伤。而由于上述接触停止的一对捏夹片341的打开,在接下来的解除工序中捏夹片341从引入口410离开后,在上述弹簧343的作用力下进行。另外,当上述捏夹部342的端部342a接触到导引面413时,面对面的一对夹持面401的重合状态在弹簧405的作用下得以维持。
下面说明解除工序。该工序这样进行,即在使臂F1返回到上升位置的同时,通过驱动机构G3使穿线机构G1自图2的穿线位置G1B后退到退避位置G1A。以下说明该过程。臂F1的上升是靠其驱动机构F2实现的。此时,捏夹片341自引入口410离开而复位到图18所示初始状态。另一方面,通过驱动机构G3使穿线机构G1向与前述箭头425相反的箭头428的方向移动。在该移动开始时,如图34所示,在一对夹持臂397上的夹持部403上施加有来自针6的箭头429方向的力。由于各夹持臂397是在自施加于夹持部403上的上述箭头429方向的力的作用线(为前述中心线395a所在位置)向侧方只偏离距离L1的位置上以枢轴固定的,因而受到在上述箭头429方向的力的作用下产生的、使之打开的箭头430所示方向的力的作用。在该力430的作用下,各夹持臂397受推而打开,随着穿线机构G1向上述箭头428方向移动,针6如图35所示相对地向夹持面401之间前进。而在此期间,压缩空气向吸引管391内吸引线仍在继续进行中。
当随着穿线机构G1继续向上述箭头428方向移动,针6如图36所示相对地从夹持面401之间拔脱时,夹持面401随即再度闭合,将穿线孔6a和吸引口395之间的线20夹住。因而可防止线20误从穿线孔6a中脱出。之后,穿线机构G1仍继续向箭头428方向移动。此时,由于夹持面401夹持线20的夹持力设定得较弱(弹簧405作用力小),故随着穿线机构G1的移动,线20在保持张紧的状态下在夹持面401之间滑移(不会出现从选线装置A一侧线被进一步拉出的现象)。即使在如图37所示穿线机构G1已到达退避位置G1A的状态下,线20的端部20a仍保持在被夹持于上述夹持面401中的状态。为达到该状态,对在上述第1及第2步和第3步中的插穿第1工序及第2工序期间由线供给源侧放出的线的长度尺寸进行设定。
如上所述地线20的下拉和向穿线孔6a中的插穿完了之后,缝纫机的针6、压脚7、旋梭等各机构便开始动作,缝制开始。该缝制开始时,因如上所述,线20的端部20a被夹持面401所夹持,故具有如下优点。即,可防止线20误从穿线孔6a中脱出。另外,可使上述线(上线)20与旋梭放出的线(下线)可靠地开始交合,使缝制的开始得以顺利地进行。还可防止线20自正在通过穿线孔6a的部分到前端20a为止的部分被针6缝到布料上的事故发生。而缝制开始之后,随着缝制的进行,上述被夹持的线20的端部20a从夹持面401中滑出,呈通常的缝制状态。
以穿入上述针中的线进行缝制时,从线轴21放出的线20在通过回拉装置11时边在鼓体64的圆周面上滑动边到达选择装置并进而到达针处。此时,由于在上述鼓体64的圆周面上滑动而在该处产生的摩擦阻力的作用,使得向选线装置A前进的线20张紧,可防止回拉装置11与选线装置A二者之间的线松弛。
线20在上述鼓体64的圆周面上的滑动,可在如图14所示因从线轴21沿其轴向拉出线20而使线20产生环状扭卷20d时,起到将其消除的作用。下面就此进行说明。如图15A所示,上述扭卷20d通过回拉装置11的通孔68而到达鼓体64的圆周面上。在鼓体64的圆周面上滑动的线20受到缝制用的针施加的如箭头275所示的拉力的同时还受到鼓体圆周面的摩擦阻力所产生的箭头276所示的力。在受到这种力276作用的状态下,线20随着缝制的进行而被顺序拉出时,上述扭卷20d一边在上述力276的作用下逐渐消除,一边如图15B所示地移动。当随着上述扭卷20d的移动,通孔68与扭卷20d之间的线逐渐变长时,因该线与鼓体圆周面之间滑动而产生的摩擦阻力增大,上述箭头276所示的力增大。于是,上述扭卷20d的消解得以进一步进行,不久即如图15C所示,扭卷20d完全消除。这样进行扭卷20d的消除,结果可防止因扭卷的存在而导致断线,使缝制得以顺利地继续下去。
使线20卷绕在上述鼓体64的圆周面上,可使得在回拉装置11的后续段侧(选线装置A一侧)发生断线时,防止线轴21上的线20从线轴21上松脱散落。即,由于线20是从上述线轴21上沿其轴向拉出的,故对于绞合得较有力的线而言,处于上述线轴21与回拉装置11之间的线20具有以自身的绞合进行扭绞的力,该力在线轴21与回拉装置11之间起到使之卷缩的力的作用。此时,若线不绕在鼓体64上,则在上述后续段侧发生断线时,在上述使之扭绞的力的作用下,线将从回拉装置11滑脱而返回线轴21一侧,线轴21上的线从线轴2 1上松脱而散落下来。这种散落的后果是在欲将线20再次穿入回拉装置11等中而将散落的线20的端头上拉时,散落的线的中间部分有可能卡在线轴21的下侧而不得不进行将其解开的困难的作业。但若将线20如上所述地卷绕到鼓体64的圆周面上,则在该处产生如上所述的摩擦阻力,因而即使在上述后段侧发生断线,也能防止线自回拉装置11滑脱而返回线轴21一侧。其结果,可防止上述的松脱散落、避免进行上述困难的作业。
对于在上述选择机构B中将从位于各保持部35的线中选出的一根线自保持部35送到引出口34、再从该处送出去的操作的其他例子结合图38进行说明。接到将前述选出的线抽出来的命令时,首先如T1时刻所示,向第2驱动器38供给主驱动所需用量的压缩空气。其次,之后随即在T2时刻向第1驱动器37供给既定量的压缩空气。上述主驱动所需量的压缩空气的量应适当,即通过将该量压缩空气自喷出口60向引出口34吹出时,可将从第1驱动器37送出给导引路径36的压缩空气从导引路径36引向引出口34的同时,还在导引路径36的下部的喷出口60附近位置处形成负压,将来到该位置处的线进一步向导引筒202内驱动这样一种适当的量,例如为从第1驱动器37供给的压缩空气的量的两倍。
由于这样供给压缩空气,使得位于保持部35的线的端头向导引路径36前进。向上述第1驱动器37供给的压缩空气在T3时刻停止供给。由于如上所述地向第1驱动器37供给压缩空气,线的端头将到达导引路径36的中间部位,例如第2驱动器3 8中的喷出口60附近位置处的侧方位置上。而从上述T2时刻到T3时刻之间的时间t1预先设定在保持部35的线到达上述喷出口60附近位置处所需要的时间值上。例如可通过实验求得后进行设定。若在上述T3时刻停止向第1驱动器37供给压缩空气,则在随即的T4时刻减少向第2驱动器38供给的压缩空气的供给量。例如减少到中间量,通过向第2驱动器38供给如上所述的中间量,使到达上述喷出口60的侧方位置处的线20随着从导引路径36通过导引筒202向引出口34平缓流动的压缩空气的气流顺畅地到达引出口34并从此处被送出。若线20如上所述地从引出口34被送出来,则上述中间量的压缩空气的供给在T5时刻结束。
之所以要减少向上述第2驱动器38供给的压缩空气的供给量,是因为如果即使压缩空气从第1驱动器向导引路径36的流出停止之后从第2驱动器38的喷出口60吹出的压缩空气的吹出量仍保持很大,则有在导引路径36内产生例如压缩空气的旋流而使线卷绕到第1导引构件26上的可能。而上述中间量只要定在可防止该卷绕产生的程度的量上例如主驱动之需要量的一半即可。另外,从上述主驱动用量向中间量的切换在下述情况下进行即可,即即使将第2驱动器38的压缩空气量从主驱动用量切换为中间量之后,仍能以该第2驱动器38的中间量的压缩空气对线20施加驱动力使该线20向引出口34移动时进行。例如可以在线20的端部到达喷出口60附近位置处时进行。作为具体位置的一个例子,是线的端部如上所述地到达喷出口60的侧方位置的时候。这一控制只要通过例如对第1驱动器37的动作开始时刻T2到进行上述切换的时刻T4之间的时间进行控制来实现即可。上述时间例如可通过实验求得。而对于上述向第2驱动器38供给的压缩空气的供给量的控制,作为进行该控制的阀133A可采用例如比例控制阀进行。另外,关于上述向第2驱动器38供给的压缩空气供给量的改变,不仅可以如上所述以两个阶段进行,也可以以更多的阶段进行。
从上述时刻T1至时刻T5止的时间如上所述地预先设定在直到线从引出口34送出为止的时间值上。例如可通过实验求得。作为一例为0.2秒。
其次,在将向上述第2驱动器38供给的压缩空气的供给量减少到中间量的状态下将线20从引出口34送出去这一点还具有如下效果。即随着从喷出口60吹出、进而经由导引筒202从引出口34吹出的压缩空气的气流朝向下方而扩散并且压缩空气与遮挡构件267相遇时,压缩空气将向横向流动。但若如上所述,向第2驱动器38供给的压缩空气的供给量较少而从引出口34吹出的压缩空气气流较平缓,即使该压缩空气撞到遮挡构件267上,仍可使压缩空气的横向流动气流减弱。若压缩空气的横向气流弱,则因该横向气流导致线20发生横摆的可能性得以减小。其结果,可切实将线20穿过遮挡构件267的内侧送到吸引口226的前方处。
其次,在下述情况下也可实施向上述第2驱动器38供给中间量的压缩空气,即认为选择机构B内发生了线卷绕到第1导引构件26上的现象,例如尽管向选择机构B的第1驱动器37及第2驱动器38供给了压缩空气,从引出口34并没有线送出来的情况下实施。在这种情况下,当如上所述地实施中间量压缩空气的供给时,则能够形成自导引路径36流向引出口34的平滑的空气流并以该空气流将线从引出口34送出。为便于以直接目视方式确认上述第1导引构件26上是否卷绕了线,上述第2导引构件27也可由透明材料构成。
其次,图39所示为控制向上述第2驱动器38供给的压缩空气供给量之控制手段的不同的例子。在阀133的压缩空气可流通量较小(例如本例为阀的有效截面为1.3mm2、压缩空气压力为6kgf/cm2G时流量为163N1/秒)时,也可如图所示并列设置向第2驱动器38供给压缩空气的两个阀133A、133B,通过打开两个阀以供给上述主驱动用量的压缩空气,只打开一个阀以供给上述中间量的压缩空气。为使向上述第2驱动器38供给压缩空气的控制可分更多阶段进行,也可并列设置更多个上述的阀。
前述插通第1工序也可如下进行。即,利用上述穿引手段G12所产生的压缩空气的吸引作用形成从导引孔410通过穿线孔6a直至吸引孔394的压缩空气气流。导引孔410的导引部411处的压缩空气气流是从大直径的入口部411a向小直径的送出部412流动的,并且在导引部411内,与中心线410a的附近处相比,导引面413附近处的向送出部412流动的气流的强度更强。当在导引孔410内部处于上述状态时,由上述捏夹片341捏夹的线20的端部20a被夹持着送到送出部412附近时,该线不仅凭着自身的机械性坚挺而要保持顺沿于上述中心线410a的状态,而且还受到压缩空气气流的使其在中心线410a上顺沿的力。并且,随着捏夹片341的行进,端部20a自送出部412通过穿线孔6a到达吸引孔394。因而该第1工序切实得以完成。
另外,由于在导引孔410内形成有上述的压缩空气气流,因此即使捏夹片341所捏夹的线20较柔软或从捏夹片341中伸出的长度较长而其端部20a呈下垂的状态,一旦该线的端头20a′进入导引孔410内,该端头20a′首先被顺沿于导引面413上的压缩空气气流引向送出部412,进而被通过该送出部412的压缩空气气流引向穿线孔6a并穿过该处到达吸引孔394中。
另外,由于形成有如上所述的压缩空气气流,故捏夹片341也可在线20的端头20a在导引部411的深处到达送出部412附近位置处时解除对线20的夹持。即使如此,线20仍能借助于上述压缩空气气流穿过送出部412、穿线孔6a而到达吸引孔394中。
其次,图40A及图40B所示为夹持部形状有所不同的穿线机构,是作为相对于穿线机构G1的行进方向上的斜面的一例而展示的将夹持部403做成圆弧面的例子。该构成可使穿线机构G1从针6处脱离的解除工序进行得更流畅。即穿线机构G1相对于针6从图示状态向箭头428方向移动时,由于存在着前述距离L1,夹持臂397受到箭头430方向的力。不仅如此,除该力之外,上述呈斜面的夹持部403的导引作用也使一对夹持臂397受到指向上述箭头430方向的打开的力的作用。其结果,一对夹持臂397易于打开,使针6能够进入夹持面400之间;能够很容易地进行穿线机构G1从针6的解除而不会误将针6折断。
其次,对展示本发明之不同实施例的图41进行说明。本例为可从多针个6中选择与缝制用的线的粗细相符的针6的例子。435是以轴体436为轴可水平自如转动地以枢轴方式装在前述头架上的针杆保持架,具有多根例如三根可分别上下自如运动的针杆5。
各针杆5上除分别装有粗线用的针6A、细线用的针6B之外,在本例中还装有取代针的对布料进行开孔的开孔刀6C。具有这种构成的实施例中,以图中未示的驱动机构驱动保持架435横移而将针杆5交替地送至前述升降体418的下方以进行利用各种针进行的缝制和利用开孔刀进行的开孔等作业。
其次,图42、图43是线供给源及选线装置的不同实施例。图中,437是底板,例如装在头架4上。438是装在底板437上的引线器,439是可相对于底板437横向自如移动的活动引线器,440是设于引线器439上的导引孔,可将线例如向下引出。441是用来驱动上述引线器439的驱动机构,442是导向体,443是受导向体442支承的进退杆,一端与上述引线器439连结。上述进退杆的局部上形成的齿条,445是驱动电机,采用例如脉冲电机。446是装在电机旋转轴上的小齿轮,与上述齿条444相啮合。
如上构成的实施例中,从分别装在插线柱19上的线轴21上分别引出线20,该线20穿过引线器438、439,使端部20a自导引孔440垂下。在该状态下,按照选线命令,电机445旋转,通过小齿轮446与齿条444的啮合进退杆443横移到与上述命令相对应的既定位置上。其结果,多根线20之各端部20a中的与上述命令相对应者将位于抽出位置208中。位于该位置后的线20之端部20a为前述捕捉装置的捏夹片341所捕捉。
其次,图44、图45是线供给源及选线装置的又一不同的实施例。图中,447是设有多个插线柱的底盘,以其中心为轴可相对于缝纫机的头架在水平方向上自如旋转,由图中未示的驱动装置驱动其旋转。448为筒状引线器,排列在以底盘447的旋转中心为圆心的同一个圆周上。449是设在各个引线器448之同一侧部位例如靠上述中心一侧的开口,450是设在与开口449相向部位上的夹持辊。451是引线器。452是其根部被枢轴固定于缝纫机的固定部分例如头架4上的臂,在图中未示的驱动装置例如气缸的驱动下可向箭头方向自如旋转。453是设在臂452的自由端上的送线辊,可通过图中未示的驱动电机例如脉冲电机的驱动使其旋转既定的角度。
如上构成的实施例中,从底盘447上装有的多个线轴21中分别拉出线20,使该线20穿过引线器451而向引线器448内垂下。在该状态下,根据选线指令,底盘447旋转至既定位置处,使一个引线器448位于抽出位置208的上方。接着,臂452转动,使送线辊453通过开口449而与上述引线器448的夹持辊450压触,并且送线辊453向图45的箭头方向转动而将线20向抽出位置208内送出。而当上述底盘447转动时,臂452上升使送线辊453退让出来,以防止与引线器448产生干涉。

Claims (7)

1.一种使用多种线进行缝制的缝纫机,其特征是其有:用来分别供给缝制用的线的多个线供给源;从这些线供给源所供给的多根线中选择并抽出任意的线的选线装置;缝制用的针;以及对上述选择装置所抽出的线的前端部进行捏夹并将其送至上述针处的手段。
2.如权利要求1的使用多种线进行缝制的缝纫机,其特征是:上述捏夹线的前端部将其送至上述针处的手段包括一个端部被枢轴支承于比上述针的位置更上方的位置上而另一端部可上下自如活动的臂、以及设在该臂上的另一端部上的线的捕捉机构;靠上述另一端部的上下运动,上述捕捉机构在以上述选线装置将线抽出来的抽出位置与和上述针的穿线孔相向的位置之间移动。
3.如权利要求2的使用多种线进行缝制的缝纫机,其特征是:上述选线装置具有用来将线定位于上述抽出位置中的定位机构和将该被定位的线的端部在既定位置处予以切断的一对切断构件;上述一对切断构件其各自的切刃在上述抽出位置中线被定位的位置处相会。
4.一种使用多种线进行缝制的缝纫机,具有用来分别供给缝制用的线的多个线供给源、从这些线供给源所供给的多根线中选择并抽出任意的线的选线装置以及以上述抽出的线进行缝制的针,其特征是:上述选线装置具有用来分别将线引入的多个引入口和用来将选择出的线向抽出位置送出的引出口,能够从已引入上述各引入口中的多根线中以压缩空气气流有选择地将任意的线从上述引出口向抽出位置送出;上述选线装置具有用来对送出到上述抽出位置中的线的由于上述压缩空气的气流引起的横摆加以抑制而将线定位的定位机构。
5.使用多种线进行缝制的缝纫机,具有用来分别供给缝制用的线的多个线供给源、从这些线供给源所供给的多根线中选择并抽出任意的线的选线装置以及以上述抽出的线进行缝制的针,并且上述选线装置具有用来分别将线引入的多个引入口、为将从各个单独的引入口引入的线分别单独地进行保持而分别与上述引入口单独地连通的多个保持部、为将线引出的一个引出口、一端与上述引出口相连另一端与上述多个保持部共同地相连的导引路径、将上述各保持部中的线以压缩空气的气流单独进行驱动而向导引路径内送出的多个第1驱动手段、以及将送出到导引路径内的线以压缩空气的气流向上述引出口驱动的第2驱动手段,其特征是:在将分别存在于上述多个保持部中的多根线中的存在于任意一个保持部中的线从上述引出口引出时,使与上述一个保持部相对应的第1驱动手段和上述第2驱动手段二者均动作而将上述一个保持部的线向导引路径送出,在该线到达导引路径的中间处之后将上述第2驱动手段的压缩空气量减少。
6.一种使用多种线进行缝制的缝纫机,具有用来分别供给缝制用的线的多个线供给源、从这些线供给源所供给的多根线中选择并抽出任意的线的选线装置、以及以上述抽出的线进行缝制的针,其特征是:具有设有用来导引线的导引孔的导引手段;上述导引孔,其一端系与缝制用的针上的穿线孔相对应的较细口径而另一端则为较之大一些的口径,且其内表面为将线自上述另一端向上述一端导引用的导引面;上述导引手段由在从上述导引孔的一端至另一端的范围内可分离成两部分的两个构件构成,在将线穿入缝制用的针的穿线孔中时,通过将上述导引手段的两个构件成为一体而使上述导引孔在整个圆周上闭合,在线穿入后,通过将两个构件分离而使上述导引孔开启从而可将线从导引孔中释放出来。
7.如权利要求4的使用多种线进行缝制的缝纫机,其特征是:上述导引装置被这样支承,即在上述缝制用的针在上述两个构件的分离面之间通过的状态下能够自如进退,上述导引装置的两个构件在外力作用下其各自的分离面趋向于压接到一起。
CN95197656A 1994-12-19 1995-12-18 用多种线进行缝制的缝纫机 Expired - Lifetime CN104697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3501994 1994-12-19
JP335019/94 1994-12-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292A true CN1175292A (zh) 1998-03-04
CN1046978C CN1046978C (zh) 1999-12-01

Family

ID=18283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5197656A Expired - Lifetime CN1046978C (zh) 1994-12-19 1995-12-18 用多种线进行缝制的缝纫机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5832850A (zh)
JP (1) JP2903261B2 (zh)
KR (1) KR100251574B1 (zh)
CN (1) CN1046978C (zh)
AU (1) AU4189996A (zh)
DE (1) DE19581887C2 (zh)
WO (1) WO1996019608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63549C (zh) * 2002-03-28 2008-01-23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缝纫机及用于缝纫机的穿线方法
CN107385709A (zh) * 2017-09-14 2017-11-24 贵州省雷山县俏姑民族工艺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方便使用可调节的刺绣架
CN111560714A (zh) * 2020-05-26 2020-08-21 台州学院 一种具有自动穿线功能的缝纫机
CN111560716A (zh) * 2020-05-26 2020-08-21 台州学院 一种工业缝纫机中的自动穿线装置
CN114408668A (zh) * 2022-01-19 2022-04-29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分线设备、分线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设备
CN114783766A (zh) * 2022-04-26 2022-07-22 东莞市泰元达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绕线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624344A1 (de) * 1996-06-19 1998-01-02 Zsk Stickmasch Gmbh Stickmaschine mit automatischem Fadenwechsler
KR200167993Y1 (ko) * 1999-08-17 2000-02-15 박함규 자수기의 윗실 공급장치
ITUD20030182A1 (it) * 2003-09-11 2005-03-12 Giannino Landoni Dispositivo per il cambio automatico del filo in un ago in macchine tessili, relativo procedimento e macchina tessile adottante tale dispositivo di cambio filo.
US20050108068A1 (en) * 2003-11-14 2005-05-19 Marcken Carl D. Generating flight schedules using fare routings and rules
JP2008501471A (ja) * 2004-06-09 2008-01-24 インブロ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自動刺繍機用糸供給装置
KR100742366B1 (ko) * 2006-03-14 2007-07-25 (주) 인브로 자수기용 윗실 공급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64889A (en) * 1966-02-10 1968-01-23 Singer Co Thread handling systems and devices for sewing machines
US3713605A (en) * 1972-02-10 1973-01-30 Singer Co Quick threading thread guide for sewing machines
JPS5130046A (ja) * 1974-09-03 1976-03-13 Toshio Myamoto Mishinnoitotooshisochi
JPS5130054A (en) * 1974-09-03 1976-03-13 Toshio Myamoto Mishinniokerukyushisochi
JPS5368356U (zh) * 1976-11-04 1978-06-08
US4111136A (en) * 1977-06-30 1978-09-05 Abram N. Spanel Yarn clamping apparatus
US4198915A (en) * 1978-10-05 1980-04-22 The Singer Company Vacuum-type pneumatic needle threading assist
GB8518743D0 (en) * 1985-07-24 1985-08-29 Glaxo Group Ltd Heterocyclic compounds
JPS6359993A (ja) * 1986-08-30 1988-03-15 工業技術院長 紐体収納装置
DE4118130A1 (de) * 1991-06-03 1992-12-10 Alkotex Srl Fadenverarbeitende maschine, insbesondere stickmaschine mit einer faden-wechseleinrichtung
US5165352A (en) * 1991-12-27 1992-11-24 Tapistron International, Inc. Hollow needle tufting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patterned fabric
JPH06154453A (ja) * 1992-11-26 1994-06-03 Barudan Co Ltd ミシン
JPH06254277A (ja) * 1993-03-10 1994-09-13 Barudan Co Ltd 多色ミシン
JPH06277382A (ja) * 1993-03-29 1994-10-04 Barudan Co Ltd 糸ガイド
US5603462A (en) * 1993-09-09 1997-02-18 Melco Industries, Inc. Changing threads in a sewing machine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63549C (zh) * 2002-03-28 2008-01-23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缝纫机及用于缝纫机的穿线方法
CN107385709A (zh) * 2017-09-14 2017-11-24 贵州省雷山县俏姑民族工艺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方便使用可调节的刺绣架
CN111560714A (zh) * 2020-05-26 2020-08-21 台州学院 一种具有自动穿线功能的缝纫机
CN111560716A (zh) * 2020-05-26 2020-08-21 台州学院 一种工业缝纫机中的自动穿线装置
CN111560714B (zh) * 2020-05-26 2021-07-09 台州学院 一种具有自动穿线功能的缝纫机
CN111560716B (zh) * 2020-05-26 2021-10-26 台州学院 一种工业缝纫机中的自动穿线装置
CN114408668A (zh) * 2022-01-19 2022-04-29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分线设备、分线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设备
CN114783766A (zh) * 2022-04-26 2022-07-22 东莞市泰元达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绕线机
CN114783766B (zh) * 2022-04-26 2024-01-05 东莞市泰元达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绕线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5832850A (en) 1998-11-10
DE19581887T1 (de) 1997-12-11
WO1996019608A1 (fr) 1996-06-27
CN1046978C (zh) 1999-12-01
AU4189996A (en) 1996-07-10
JP2903261B2 (ja) 1999-06-07
KR100251574B1 (ko) 2000-04-15
DE19581887C2 (de) 2002-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978C (zh) 用多种线进行缝制的缝纫机
CN105568575B (zh) 一种缝纫机去鸟巢结构的松线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982526B (zh) 缝纫机
CN1789537A (zh) 缝纫机
KR102557765B1 (ko) 짧은 목표-시임 폭을 갖는 시임-시작 윗실의 형성 방법 및 이 방법의 실시를 위한 어셈블리
CN106149211A (zh) 一种从毛线团到成品的中国结缝纫机
JP2008110165A (ja) ボタン穴かがりミシン
CN1131905C (zh) 缝纫机的底线切断装置
JP2010088760A (ja) ミシンの糸通し装置
CN106319786A (zh) 一种抓线机构
CN105970491A (zh) 旋轴式高厚材料缝纫装置
CN1523156A (zh) 缝纫机
JP4022043B2 (ja) 縫製縫い目によって作られる通路の張紐を開放することができるミシンおよび縫製方法
CN1144908C (zh) 底线卷绕装置
KR101396213B1 (ko) 자동 고무밴드 재봉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HUT77538A (hu) Kétszálas láncöltéses "Zarif" varrógép
JP5205175B2 (ja) 刺繍ミシンの布押え体
KR102257366B1 (ko) 캡핑기
CN107663718A (zh) 缝纫机及缝纫机的控制方法
CN201068510Y (zh) 缝纫机的拉线器
CN1831230A (zh) 绕根钉扣缝纫机及钉扣方法
CN205501595U (zh) 缝纫机同步装置
CN1115811A (zh) 缝纫机中的底线端部夹持装置
CN207452439U (zh) 一种刺绣机的分体式压脚机构
JP3668457B2 (ja) 自動刺繍機用上糸供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1999120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