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74634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74634A
CN117374634A CN202311530040.2A CN202311530040A CN117374634A CN 117374634 A CN117374634 A CN 117374634A CN 202311530040 A CN202311530040 A CN 202311530040A CN 117374634 A CN117374634 A CN 1173746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connector body
terminals
portions
f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3004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权藤大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lex LLC
Original Assignee
Molex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lex LLC filed Critical Molex LLC
Publication of CN1173746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746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5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 H01R12/57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surface mountin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05Guiding, mounting, polarizing or locking means; Extractors
    • H01R12/7011Locking or fixing a connector to a PCB
    • H01R12/707Soldering or w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05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4Means for preventing access to live contacts
    • H01R13/447Shutter or cover pl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4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different pieces being moulded, cemented, welded, e.g. ultrasonic, or swaged toge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5Latching arms not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1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01R13/6395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for wall or panel outl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005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requiring successive relative motions to complete the coupling, e.g. bayonet ty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88Arrangements for power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0Pins, blades, or sockets shaped, or provided with separate member, to retain co-operating parts toge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连接器能够实现附接有多个端子的凸部之间的间隔变窄,此外能容易地制造且小型化,可靠性高。本发明的连接器包括:半体部,各半体部包括连接器本体、以及以预定的间距并排且通过嵌件成形与所述连接器本体一体化的多个端子;本体端部,将平行布置的所述半体部的所述连接器本体之间结合,并形成于所述连接器本体的两端;以及加强配件,与所述本体端部一体化。

Description

连接器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20年4月23日、申请号为2020800310251、发明名称为“连接器”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常规地,基板对基板连接器等的连接器已用于将成对的平行的电路基板彼此电连接。这些类型的连接器附接于一对电路基板的相对的表面并嵌合在一起以确保导通(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图15是示出常规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在该图中,811是安装在电路基板(未示出)上的连接器基座,具有在其长度方向上延伸的一对凸部812。此外,多个端子861在连接器的长度方向上并排附接于凸部812。
此外,当连接器与配合连接器(未示出)嵌合时,凸部812插入形成于配合连接器的配合基座中的一对凹槽中的每一个中。该过程使得各自的端子861接触并排附接在凹槽内的配合端子(未示出)并建立导通。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文未审专利公开号JP2001-126789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常规的连接器中,端子861与基座811一体化,在连接器小型化的情况下,两凸部812之间的间隔减小,由此端子861之间的间距减小。结果,使连接器的制造更困难。端子861通常采用称为包覆成形或嵌件成形的成形方法与基座811的一对凸部812一体化。采用这种方法,导致凸部812之间的间隔和端子861之间的间距变窄,使得难以在基座811的成形用模具内的一对凸部812处正确对应地配置大量的端子861。
为了解决常规的连接器中的上述问题,本文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容易制造的小型化的且可靠的连接器,同时实现具有附接的端子的凸部之间的间隔变窄。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从上述角度出发,连接器包括:半体部,各半体部包括连接器本体、以及以预定的间距并排且通过嵌件成形与所述连接器本体一体化的多个端子;本体端部,将平行布置的所述半体部的所述连接器本体之间结合,并形成于所述连接器本体的两端;以及加强配件,与所述本体端部一体化。各所述端子包括向所述连接器本体的宽度方向外侧延伸的尾部,各所述连接器本体所保持的多个所述端子定向为相邻的所述端子在所述连接器本体的宽度方向上彼此相反,在各所述连接器本体的宽度方向的各侧延伸出的所述尾部彼此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是所述连接器本体所保持的所述端子彼此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的两倍。而且,从一个半体部的连接器本体延伸至相邻的半体部的连接器本体的尾部,相对于从所述相邻的半体部的连接器本体延伸至所述一个半体部的连接器本体的尾部偏移。
在另外的连接器中,还包括在所述连接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开放的贯通孔,当从嵌合方向观察时能够经由所述贯通孔视觉辨认从所述一个半体部的连接器本体延伸至所述相邻的半体部的连接器本体的尾部和从所述相邻的半体部的连接器本体延伸至所述一个半体部的连接器本体的尾部。
在还有的连接器中,还包括在所述连接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开放的贯通孔,从所述一个半体部的连接器本体延伸至所述相邻的半体部的连接器本体的尾部和从所述相邻的半体部的连接器本体延伸至所述一个半体部的连接器本体的尾部位于所述贯通孔内。
在还有的连接器中,从所述一个半体部的连接器本体延伸至所述相邻的半体部的连接器本体的尾部的端部和从所述相邻的半体部的连接器本体延伸至所述一个半体部的连接器本体的尾部的端部比所述连接器的宽度方向的中心更位于宽度方向的外侧。
在还有的连接器中,所述加强配件包括:在所述连接器本体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上板、连接于所述上板的左右两侧缘并向下延伸的左右一对的脚部、以及连接于所述上板的前后两侧缘并向下延伸的端壁外面覆部和端壁内面覆部。
此外,连接器包括:多个半体部,各半体部包括连接器本体以及附接于所述连接器本体的多个端子;以及本体端部,通过使多个半体部的所述连接器本体邻接,形成在所述连接器本体的各端。各所述连接器本体为与所述多个端子一体化的元件,且包括:凸部,在长度方向上延伸并保持所述多个端子;以及埋设部,连接于所述凸部的长度方向的各端。所述本体端部包括覆盖部,所述覆盖部覆盖各所述连接器本体的埋设部的至少一部分,从而所述覆盖部为与所述埋设部一体化的元件。
在另外的连接器中,所述埋设部整个由所述覆盖部覆盖,从而朝向所述连接器本体的长度方向中央侧的端壁内面形成在所述覆盖部上。
在还有的连接器中,所述埋设部具有:内侧面,作为朝向另一埋设部的表面;外侧面,位于所述连接器本体的长度方向的内侧面的相反侧;上面以及下面,将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连接;以及端面位于所述连接器本体的长度方向端部。至少所述内侧面、所述外侧面、所述上面、所述下面以及所述端面由所述覆盖部覆盖。
在还有的连接器中,所述埋设部包括倾斜内侧面,其与另一倾斜内侧面面对成间隙朝向所述连接器本体的长度方向中央侧变大。所述覆盖部包括朝向所述连接器本体的长度方向中央侧的端壁内面。所述端壁内面通过所述覆盖部的成形材料充填所述倾斜内侧面之间的所述间隙来形成。
在还有的连接器中,所述凸部的长度方向的各端连接有延长端部,且所述埋设部从所述延长端部延伸。
在还有的连接器中,所述连接器本体的延长端部向所述连接器的宽度方向内侧倾斜并从所述凸部的长度方向的各端延伸。所述本体端部的宽度小于所述连接器的宽度。
连接器对包括根据根公开所述的连接器以及与所述连接器嵌合的配合连接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提供小型化的且可靠的并能容易制造的连接器,同时实现具有附接其上的端子的凸部之间的间隔变窄。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的左半体部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用于制造第一连接器的左半体部的过程的立体图。
图5提供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制造第一连接器的第一突出端部的第一过程的两面视图,其中,(a)是俯视图,而(b)是仰视图。
图6提供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制造第一连接器的第一突出端部的第二过程的两面视图,其中,(a)是俯视图,而(b)是仰视图。
图7提供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制造第一连接器的第一突出端部的第一及第二过程的要部的放大图,其中,(a)是图5的E部的放大图,而(b)是图6的F部的放大图。
图8提供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制造第一连接器的第一突出端部的第一及第二过程的剖视图,其中,(a)是沿图5的箭头A-A的剖视图,(b)是沿图5的箭头B-B的剖视图,(c)是沿图6的箭头C-C的剖视图,而(d)是沿图6的箭头D-D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从第一连接器侧观察时刚好在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嵌合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第一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的变形例的左半体部的分解图。
图11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13提供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的第一突出端部的第一个两面视图,其中,(a)是仰视图,而(b)是沿(a)的箭头G-G的剖视图。
图14提供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的第一突出端部的第二个两面视图,其中,(a)是侧视图,而(b)是沿(a)的箭头H-H的剖视图。
图15是示出常规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实施例。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的分解图,以及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的左半体部的立体图。
在这些图中,1是作为一对的基板对基板连接器中的一个的第一连接器,且是本实施例中的连接器。第一连接器1是一表面安装型的连接器,安装在用作安装元件的第一基板(未示出)的表面上,并嵌合于后述的用作配合连接器的第二连接器101。此外,第二连接器101是该对基板对基板连接器中的另一个且是安装在用作安装元件的第二基板(未示出)的表面上的表面安装型连接器。
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101优选用于将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电连接,但是也能用于将其它元件电连接。例如,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各为电子设备等中使用的印刷电路基板、柔性扁平线缆(FFC)、柔性电路基板(FPC)等,但可为任何种类的基板。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用于说明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101的各部分的动作和构成的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指示方向的表述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且当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101的各部分处于图中所示的姿势时这些表述是适合的,就是说,当其姿势改变时,这些方向应根据所述姿势的变化来不同地解释。
此外,第一连接器1使用作为加强配件的第一加强配件51和通过称为包覆成形(overmolding)、基体上注塑成形(outsert molding)或嵌件成形(insert molding)的成形方法(以下以“嵌件成形”说明)一体成形的覆盖部16而将一对左右的半体部(即左半体部10A和右半体部10B)相互连接来构成。注意的是,左半体部10A和右半体部10B是配置成在左右侧的相互面对的相同部件,在统一说明的情况下,左半体部10A和右半体部10B将以半体部10来说明。左半体部10A和右半体部10B各具有在平面视图中大致为门型的形状(投影到X-Y面上的形状),且结合的左半体部10A和右半体部10B之间的空间为在第一连接器1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上延伸的细长的凹槽部13。凹槽部13为在第一连接器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开放的贯通孔。
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说明,第一连接器1说明为具有一对半体部10,即具有两个半体部10平行布置的构造,然而,也可以平行布置三个以上的半体部10。此外,半体部10不是必须具有大致门型的形状,而是可以具有任意形状,只要长度方向的两端能够通过第一加强配件51和覆盖部16结合即可。
半体部10具有作为连接器本体的第一基座11,第一基座11由合成树脂等的绝缘材料一体形成且形状为在平面视图中的大体门型。各第一基座11包括:细长的带状的底板部17,在第一基座11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上延伸;以及第一凸部12,作为细长的凸部,在第一基座11的长度方向上延伸,一体形成在底板部17的上面。第一凸部12为横截面形状类似于倒U字状的元件且具有位于上侧(Z轴正方向侧)的弯曲的嵌合面12a以及连接于嵌合面12a的左右两侧的外侧面12b和内侧面12c。外侧面12b和内侧面12c为一对相互平行的相对的平面,并在第一基座11的长度方向上延伸。注意的是,第一凸部12在宽度方向(Y轴方向)上的尺寸小于底板部17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从而,底板部17在第一凸部12的下端(Z轴负方向侧端))从外侧面12b和内侧面12c向宽度方向外侧突出。此外,底板部17的下表面为第一基座11的面向第一基板的表面的安装面17a。
此外,作为端子的第一端子61设置在各第一凸部12上。第一端子61以预定数量(在图中示出的示例中为32个)和预定的间距配设。第一端子61是通过对导电金属板实施冲压、弯曲等的加工而一体形成的元件,且包括:本体部63,在第一凸部12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尾部62,连接于本体部63的第一端;接触部65,以约90度的角度连接于本体部63的第二端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以及上端部64,以约90度的角度连接于接触部65的上端。
本体部63是埋入并保持于底板部17的部分。此外,尾部62从底板部17向宽度方向外侧延伸且通过焊接等连接于连接垫,连接垫连结于第一基板的导电迹线。导电迹线典型地为信号线。此外,接触部65包括接触凹部65a,接触凹部65a是当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101嵌合时接触第二连接器101的后述的第二端子161的部分,且优选是从表面凹陷的部分。
第一端子61通过嵌件成形与第一基座11一体化。即,通过将绝缘材料充填在设置有第一端子61的模具的腔内来成形第一基座11。因此,在本体部63的下表面和尾部62的下表面露出于底板部17的安装面17a且接触部65的表面和上端部64的表面露出于第一凸部12的外侧面12b或内侧面12c和嵌合面12a的状态下,第一端子61一体附接于第一基座11。
此外,附接于各第一凸部12的多个第一端子61定向为相邻的第一端子的姿势在第一凸部12的宽度方向上彼此相反。在图中示出的示例中,在附接于左半体部10A的第一凸部12的多个第一端子61中,位于前端(X轴正方向端)的第一端子61定向为尾部62向外侧突出(Y轴正方向侧)的姿势,而从前端的位于第二位置的第一端子61定向为尾部62向内侧(Y轴负方向侧)突出的姿势。在这种方式下,由于多个第一端子61以在相反的方向上交替并列地附接于第一凸部12,所以从第一凸部12的两侧的各侧突出的尾部62的间距是第一端子61的间距的两倍。因此,这种配置使通过焊接等将第一端子连接于第一基板的连接垫的作业容易地进行。露出在第一凸部12的外侧面12b上的接触部65的间距以及露出在内侧面12c上的接触部65的间距也是第一端子61的间距的两倍。
注意的是,由于第一端子61是通过嵌件成形等与第一基座11一体化的元件,所以第一端子61不会存在与第一基座11的分离。然而,注意的是,为了便于说明,在图2中,第一端子61与第一基座11分开示出。
此外,作为本体端部且作为嵌合引导部的第一突出端部18设置在第一凸部1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第一突出端部18是连接于各第一凸部1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的元件,并形成为将左半体部10A与右半体部10B结合。此外,在第一连接器1与第二连接器101嵌合的状态下,第一突出端部18起到插入第二连接器101的后述的第二突出端部121的嵌合凹部122的插入凸部的作用。
第一突出端部18由左右的半体部10的延长端部14和埋设部15以及覆盖部16和第一加强配件51构成。
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延长端部14一体地连接于各半体部10的第一凸部12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且在第一凸部12的长度方向上进一步延伸的埋设部15一体地连接于各延长端部14。注意的是,延长端部14向内侧倾斜地延伸,且埋设部15从延长端部14的末端的向内侧偏心的位置在长度方向上延伸,并位于第一凸部12的外侧面12b的内侧的位置。换句话说,左半体部10A的延长端部14向右方向(Y轴负方向)倾斜地延伸,且埋设部15从延长端部14的末端的向右方向偏心的位置在长度方向上延伸。此外,右半体部10B的延长端部14向左方向(Y轴正方向)倾斜地延伸,且埋设部15从延长端部14的末端的向左方向偏心的位置在长度方向上延伸。如上所述,因为埋设部15相对延长端部14偏心,所以埋设部15能够以其朝向延长端部14的内侧突出的形式形成。这种形成方式使得埋设部15的内侧更靠近第一凸部12,以由形成覆盖部16的端壁内面16d的树脂覆盖。一体化的强度因此进一步提高。
此外,左右的半体部10的延长端部14的至少一部分和埋设部15的全部由合成树脂等的绝缘材料形成的覆盖部16覆盖。具体地,通过使左右的半体部10的埋设部15相互接近、使它们处于被第一加强配件51覆盖的状态下进行嵌件成形来形成覆盖部16。由此,左右的半体部10的延长端部14和埋设部15、覆盖部16和第一加强配件51一体化以形成第一突出端部18,且将左右的半体部10结合。覆盖部16不是必须覆盖整个埋设部15,但可以将埋设部15覆盖到足以将左右的半体部10结合的程度。然而,为了使结合力最强,可取的是覆盖整个埋设部15。覆盖部16为通过嵌件成形与其它部件一体形成的元件且不是与其它部件分离的单独的元件。然而,为了便于说明,在图2中,覆盖部16以其为单独的元件来示出。
如图3所示,延长端部14具有位于上侧的上面14a、连接于上面14a的左右两侧的外侧面14b和内侧面14c以及位于下侧的下面14d。下面14d位于安装面17a的上方,且下面14d的至少一部分被覆盖部16覆盖。上面14a与第一凸部12的嵌合面12a大致齐平。内侧面14c是相对第一凸部12的内侧面12c向内侧斜地倾斜的表面。外侧面14b包括:倾斜外侧面14b1,相对第一凸部12的外侧面12b向内侧斜地倾斜;以及平行外侧面14b2,大致平行于第一凸部12的外侧面12b。平行外侧面14b2与覆盖部16的外侧面大致齐平并成为第一突出端部18的外侧面的一部分。覆盖部16包括延伸为与延长端部14的下面14d一体化的延长覆盖部16e。延长覆盖部16e能增加覆盖部16与第一基座11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一体化的强度。虽然是优选的,但延长覆盖部16e的下表面不是必须与安装面17a齐平。与安装面17a齐平的延长覆盖部16e的下表面的形成能增加针对第一基板的第一连接器1的安装面,这有利于稳定安装状态。
埋设部15为其整体形状为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元件,并具有五个面,包括位于上侧的上面15a、位于左右两侧的外侧面15b和内侧面15c、位于下侧的下面15d以及在第一连接器1的长度方向两端的端面15e。上面15a和下面15d是相互平行的平面。上面15a和下面15d之间的距离(即埋设部15的厚度)小于延长端部14和第一凸部12的厚度。上面15a位于嵌合面12a的下方,而下面15d位于安装面17a的上方。外侧面15b为大致平行于第一凸部12的外侧面12b的平面,且相对外侧面12b位于内侧,即,靠近第一基座11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内侧面15c包括:平行内侧面15c1,其为大致平行于第一凸部12的内侧面12c的平面;以及倾斜内侧面15c2,大致平行于延长端部14的内侧面14c。端面15e是与第一连接器1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平面。埋设部15整个被覆盖部16覆盖,即,埋设在覆盖部16内。
上述结构能增加端壁内面16d和左右的倾斜内侧面15c2之间的间隙,使得绝缘材料的充填量增加。因为五个表面均是平坦的,所以在嵌件成形过程中树脂流动在这些平坦的表面上,提高成形性且容易一体化。五个表面不是必须平行或平坦的。例如,埋设部15尤其是其靠近端部的部分可为圆柱状等的曲面而非大体长方体。对应于倾斜内侧面15c2的部分可具有类似于包括卵形的球状或圆锥的形状。如上所述,形成凹凸形状、曲面等能增加埋设部15与覆盖部16之间的接触面积,由此提高一体化的强度。与埋设部15一样,覆盖部16的外形的各平面不是必须为平行或平坦的。相对的内侧面15c之间存在的间隙允许在嵌件成形过程中树脂顺利流动通过该间隙,由此允许树脂容易地分布在埋设部15的整个表面上。然而,该间隙不是必须地形成。如果覆盖部16和埋设部15能顺利一体化,则可无该间隙。
在这种方式下,由于延长端部14向内侧斜地倾斜地延伸且埋设部15相对第一凸部12的外侧面12b位于内侧的位置,所以第一突出端部18的宽度(Y轴方向的尺寸)能够小于第一连接器1的宽度(左右的第一凸部12的外侧面12b之间的距离)。注意的是,在不需要使第一突出端部18的宽度小于第一连接器1的宽度的情况下,延长端部14不必向内侧斜地倾斜延伸而是可以直地延伸。此外,通过从第一凸部12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直接延伸出埋设部15,可以省略延长端部14。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缩短第一连接器1在长度方向上的尺寸。此外,当三个以上的半体部10平行布置时,延长端部14可以从第一凸部12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延伸以形成Y字形状。
延长端部14向内侧斜地倾斜地延伸且埋设部15相对第一凸部12的外侧面12b位于内侧的位置的结构能使左半体部10的埋设部15和由半体部10的埋设部15(即左右的埋设部15)相互接近。相互接近的两埋设部15随后与覆盖部16一体化。与两埋设部15之间的间隔大的结构相比,本两个埋设部16之间的部分具有稳定的形状而不会歪斜或翘曲。连接器1能由此精确地形成。
第一加强配件51是通过对金属板施加冲压、弯曲等的加工而一体形成的元件,并包括:大致矩形的上板54,其在第一基座11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大致矩形的脚部55,其连接于上板54的左右两侧缘并向下延伸;以及端壁外面覆部52和端壁内面覆部53,其分别连接于上板54的前后两侧缘并向下延伸。注意的是,尾部52a连接于端壁外面覆部52的下端。端壁外面覆部52的宽度大于端壁内面覆部53的宽度。
如上所述,第一加强配件51与覆盖部16一体化以构成第一突出端部18。上板54埋入第一突出端部18的上面。在这种状态下,上板54的上面与覆盖部16的上面齐平以构成第一突出端部18的上面的面积的过半。左右的脚部55埋入第一突出端部18的左右的外侧面。脚部55的外侧面与覆盖部16的外侧面齐平以构成第一突出端部18的外侧面的面积的过半。此外,端壁外面覆部52和端壁内面覆部53分别埋入第一突出端部18的端壁外面和端壁内面。端壁外面覆部52的外侧面和端壁内面覆部53的外侧面与覆盖部16的端壁外面和端壁内面分别齐平以分别构成第一突出端部18的端壁外面的面积的过半和端壁内面的面积的过半。
尾部52a弯曲约90度并连接于端壁外面覆部52的下端、向第一基座11的长度方向外侧延伸并通过焊接等连接于连接垫,连接垫与第一基板上的导电迹线连结。注意的是,导电迹线典型地为电源线。如果有必要,脚部55的下端可以接近或接触第一基板的表面。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焊接等将脚部55的下端连接于第一基板上的连接垫,由此增强第一加强配件51与第一基板的连接强度。
下面将说明制造上述构成的第一连接器1的方法。
图4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用于制造第一连接器的左半体部的过程的立体图。图5提供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制造第一连接器的第一突出端部的第一过程的两面视图。图6提供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制造第一连接器的第一突出端部的第二过程的两面视图。图7提供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制造第一连接器的第一突出端部的第一及第二过程的要部的放大图。图8提供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制造第一连接器的第一突出端部的第一及第二过程的剖视图。在图5和图6中,(a)是俯视图,而(b)是仰视图。在图7中,(a)是图5的E部的放大图,而(b)是图6的F部的放大图。在图8中,(a)是沿图5的箭头A-A的剖视图,(b)是沿图5的箭头B-B的剖视图,(c)是沿图6的箭头C-C的剖视图,而(d)是沿图6的箭头D-D的剖视图。
第一端子61是由金属板在板厚方向弯曲制成的元件,并通过对金属板施加冲压、弯曲等的加工来制作,且如图4所示,以连接于平板状的端子料带68的状态下提供多个第一端子61。图2所示的这样的元件是通过经由细长的连接臂68a将多个第一端子61的尾部62的末端连接于端子料带68、随后在切断部68b将尾部62从连接臂68a上切离来获得的。
对于通过嵌件成形与第一基座11一体化的过程,如图4所示,以连接于料带68的状态提供多个第一端子61。图4示出制造左半体部10A的示例。在该示例中,使尾部62向外侧(Y轴正方向侧)突出的多个第一端子61连接于图4中的右侧的端子料带68,且使尾部62向内侧(Y轴负方向侧)突出的多个第一端子61连接于图4中的左侧的端子料带68。在这种状态下,这些端子61设置在未示出的第一次的成形用模具中。通过保持并操作连接有多个第一端子61的端子料带68,多个第一端子61同时定位并设置在成形用模具中。
随后,在成形用模具的腔内充填熔融的合成树脂等的绝缘材料。以这种方式进行第一次的嵌件成形。绝缘材料可以是任何种类的材料。在该示例中,采用液晶聚合物(LCP)。在第一次的嵌件成形中,可取的是,选择重视流动性的材料。当充填的绝缘材料冷却并固化以形成第一基座11,打开成形用模具,并取出如图4所示的带有连接于第一端子61的端子料带68的左半体部10A。带有连接于第一端子61的端子料带68的右半体部10B以相同的方式制造。
随后,如图4所示,连接于向内侧突出的尾部62的端子料带68(图4中的左侧的端子料带68)从带有连接于第一端子61的端子料带68的左半体部10A上切除,而连接于向外侧突出的尾部62的端子料带68(图4中的右侧的端子料带68)保持原样。同样地,将连接于向内侧突出的尾部62的端子料带68从带有连接于第一端子61的端子料带68的右半体部10B上切除,而连接于向外侧突出的尾部62的端子料带68保持原样。
随后,如图5所示,使带有仅连接于向外侧突出的尾部62的端子料带68的左半体部10A和右半体部10B以相互相对的状态下设置在第二次的成形用模具(未示出)中。具体地,左右的半体部10的内侧相互面对,且左右的半体部10的第一基座11相互平行,左右的半体部10的第一基座11的安装面17a相互齐平,在长度方向的两端的端面15e相互齐平,且左右的半体部10的埋设部15相互接近但不接触。此外,如图7(a)所示,相对的左右的半体部10定位成使相对的埋设部15的平行内侧面15c1之间的间隔为预定距离L2,并将它们设置在第二次的成形用模具中。
随后,第一加强配件51设置在第二次的成形用模具中,以覆盖左右的半体部10的延长端部14的至少一部分和埋设部15的全部。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加强配件51在尾部52a的末端连接于作为料带的配件料带58的状态下被设置。尾部52a在切断部58b从配件料带58上切离以获得如图2所示的第一加强配件51。具体地,如图7(a)、图8(a)和图8(b)等所示,第一加强配件51设置成上板54与埋设部15的上面15a之间具有空隙、脚部55与埋设部15的外侧面15b之间具有空隙、端壁外面覆部52与埋设部15的端面15e之间具有空隙、端壁内面覆部53与埋设部15的倾斜内侧面15c2之间具有空隙,且脚部55的下端位于埋设部15的下面15d的下方且高度与安装面17a大致相同。
随后,合成树脂等的熔融的绝缘材料充填在成形用模具中。以这种方式进行第二次的嵌件成形。绝缘材料可以是任何种类的材料。在该示例中,与第一次的嵌件成形一样,重视流动性的LCP被采用。用于第二次的嵌件成形的绝缘材料可基于重视强度和与第一次嵌件成形的绝缘材料的熔融结合性来选择。当充填的绝缘材料冷却并固化以形成覆盖部16时,打开成形用模具。取出如图6所示的使长度方向的两端通过第一突出端部18相互结合的左右的半体部10。
在这种结构下,左右的半体部10在延长端部14的至少一部分和埋设部15的全部被覆盖部16覆盖的状态下与覆盖部16一体化。第一加强配件51与覆盖部16一体化以覆盖覆盖部16的外侧面的至少一部分。具体地,如图7(b)、图8(c)和图8(d)等所示,第一加强配件51的上板54、脚部55、端壁外面覆部52和端壁内面覆部53与埋设部15的上面15a、外侧面15b、端面15e和倾斜内侧面15c2之间的空隙分别被覆盖部16的绝缘材料充填。同样地,相对的埋设部15的平行内侧面15c1之间的空隙也被覆盖部16的绝缘材料充填。埋设部15的下面15d的下方也被覆盖部16的绝缘材料充填,且覆盖部16的下面与安装面17a大致齐平。延长端部14的平行外侧面14b2与覆盖部16的外侧面大致齐平并成为第一突出端部18的外侧面的一部分。
如图7(a)所示,第一加强配件51的端壁内面覆部53与埋设部15的倾斜内侧面15c2之间存在空隙。因为倾斜内侧面15c2是倾斜的,所以这种结构允许在第二次的嵌件成形中充填到成形用模具的腔中的熔融的绝缘材料流动到端壁内面覆部53与左右的倾斜内侧面15c2之间以及流动到相对的埋设部15的平行内侧面15c1之间。所述腔由此不留任何间隙地被充填。此外,端壁内面覆部53和左右的倾斜内侧面15c2之间的形成的大的空间使得绝缘材料的充填量增加。
如图7(a)所示,可取的是,表示与埋设部15的平行内侧面15c1之间的空隙相对的第一加强配件51的端壁内面覆部53处在第一连接器1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的宽度L1设定为大于表示平行内侧面15c1之间的间隔的距离L2。换句话说,可取的是,L1大于L2。端壁外面覆部52的宽度大于端壁内面覆部53的宽度。当从前后方向(X轴方向)观察时,经由第一次的嵌件成形形成的埋设部15的平行内侧面15c1与经由第二次的嵌件成形形成的覆盖部16之间的边界被端壁外面覆部52和端壁内面覆部53覆盖,且因此难以分离并增加了第一突出端部18的强度。
如图7(a)所示,可取地,第一加强配件51的脚部55在第一连接器1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或长度L3设定为大于埋设部15的外侧面15b的长度L4。换句话说,可取的是,L3大于L4。进一步可取地是,外侧面15b的靠近第一连接器1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心的端部比脚部55的靠近第一连接器1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心的端部更靠近第一连接器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这种结构使得当从宽度方向(Y轴方向)观察时经由第一次的嵌件成形形成的埋设部15的外侧面15b与经由第二次的嵌件成形形成的覆盖部16之间的边界被脚部55覆盖,且因此难以分离并提高了第一突出端部18的强度。
此外,埋设部15设置成:无论从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长度方向)观察还是从左右方向(宽度方向)观察,使至少一部分与第一加强配件51的上板54、端壁外面覆部52、端壁内面覆部53以及脚部55中的任一个重叠(即叠置)。这种结构增加了第一突出端部18的强度。
最后,在左右的半体部10在长度方向的两端由第一突出端部18结合的状态下,将如图6(a)和图6(b)所示的剩余的端子料带68和配件料带58从左右的半体部10上切除。由此,可以获得如图1所示的第一连接器1。
接下来,将说明与第一连接器1形成连接器对的第二连接器101的构造以及将第一连接器1与第二连接器101嵌合的动作。
图9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从第一连接器侧观察时刚好在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嵌合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根据本实施例的作为配合连接器的第二连接器101具有第二基座111,第二基座111作为配合连接器本体由合成树脂等的绝缘材料一体形成。如图所示,该第二基座111为具有大致长方形的厚板状的大致长方体。此外,与第一基座11嵌合的大致矩形的封闭的凹部112形成在第二基座111的第一连接器1嵌入的一侧(即嵌合面111a侧(Z轴负方向侧))。作为与凹槽部13嵌合的岛部的第二凸部113与第二基座111一体而形成在凹部112中,此外,与第二凸部113平行延伸的侧壁部114与第二基座111一体而形成在第二凸部113的两侧。
第二凸部113和侧壁部114从凹部112的底面向上方(Z轴负方向)突出,并在第二连接器101的长度方向上延伸。因此,作为在第二连接器101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上延伸的细长凹部的凹槽部112a作为凹部112的一部分形成在第二凸部113的两侧。
用于收容对应的第二端子161的凹槽状的第二端子收容槽腔115a形成在第二凸部113的两侧的侧面和侧壁部114的内侧的侧面。用于收容对应的第二端子161的孔状的第二端子收容孔腔115b形成在第二凸部113和侧壁部114上。第二端子收容槽腔115a和第二端子收容孔腔115b在凹槽部112a的底面上彼此连结并一体化。因此在对第二端子收容槽腔115a和第二端子收容孔腔115b统一说明时,它们以第二端子收容腔115来说明。对应第一端子61的数量的第二端子收容腔115以对应第一端子61的间距配设。
第二端子161是通过对导电金属板施加冲压等的加工而一体形成的元件,并包括:本体部(未示出);尾部162,连接于本体部的下端;连接部,其从本体部的下端附近在第二连接器101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延伸;以及接触部165,其从连接部向上方(Z轴负方向)延伸。注意的是,向本体部突出的接触凸部165a优选形成在接触部165的末端的附近。
本体部是压入并保持在第二端子收容孔腔115b中的部分。此外,尾部162弯曲并连接于本体部的下端,在第二基座111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并通过焊接等连接于连接垫(连接垫连结于第二基板上的导电迹线)。导电迹线典型地为信号线。接触部165是当第一连接器1与第二连接器101嵌合时接触第一连接器1所配设的第一端子61的部分。优选地,接触凸部165a与形成在第一端子61的接触部65上的接触凹部65a接合。
第二端子161从第二基座111的下方插入第二端子收容腔115并附接于第二基座111。以这种方式,第二端子161的本体部压入并保持在第二端子收容孔腔115b中,接触部165收容在第二端子收容槽腔115a中并露出于凹槽部112a。且尾部162的下面露出于作为第二基座111的下面的安装面111b。
此外,与第一端子61一样,附接于各凹槽部112a的第二端子161定向为使相邻第二端子161的姿势在凹槽部112a的宽度方向上彼此相反。在图9所示的示例中,在附接于Y轴正方向侧的凹槽部112a中的多个第二端子161中,位于前端(X轴正方向端)的第二端子161定向为使尾部162在Y轴负方向突出的姿势,而从前端的位于第二位置的第二端子161定向为使尾部162在Y轴正方向突出的姿势。在这种方式下,由于多个第二端子161在相反的方向交替地定向并附接于凹槽部112a中,所以在凹槽部112a的两侧露出在安装面111b上的尾部162的间距设定为第二端子161的间距的两倍。这种结构便于通过焊接等将第二端子连161连接于第二基板的连接垫的作业。此外,露出于凹槽部112a的接触部165的间距也设定为第二端子161的间距的两倍。
此外,作为嵌合引导部的第二突出端部121设置在第二基座11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作为凹部112的一部分的嵌合凹部122形成在各第二突出端部121上。嵌合凹部122为连接于各凹槽部112a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的大致长方形的凹部。此外,在第一连接器1与第二连接器101嵌合的状态下,第一连接器1的第一突出端部18插入嵌合凹部122中。作为配合配件的第二加强配件151附接于第二突出端部121。第二加强配件151通过嵌件成形与第二基座111一体化。
第二加强配件151是通过对金属板施加冲压、弯曲等的加工而一体形成的元件,并包括:第二本体部152,在第二基座111的宽度方向上延伸;侧方覆部153,连接于第二本体部152的左右两端;接触侧部154,设置在嵌合凹部122的左右的内壁上;以及尾部156,连接于第二本体部152的下端。尾部156向第二连接器101的长度方向外侧延伸,并通过焊接等连接和固定于露出在第二基板的表面上的连接垫(未示出)。注意的是,例如,连接垫优选与作为电源线的导电迹线连结。
接下来将说明具有上述构成的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101的嵌合动作。
通过将第一端子61的尾部62经由焊接等连接于与未示出的第一基板上的导电迹线连结的连接垫,且将第一加强配件51的尾部52a经由焊接等连接于与第一基板上的导电迹线连结的连接垫,第一连接器1安装在第一基板的表面上。注意的是,与连接有第一端子61的尾部62的连接垫连结的导电迹线为信号线,而与连接有第一加强配件51的尾部52a的连接垫连结的导电迹线为电源线。
同样地,通过将第二端子161的尾部162经由焊接等连接于与未示出的第二基板上的导电迹线连结的连接垫,并将第二加强配件151的尾部156经由焊接等连接于与第二基板上的导电迹线连结的连接垫,第二连接器101安装在第二基板的表面上。注意的是,与连接有第二端子161的尾部162的连接垫连结的导电迹线为信号线,而与连接有第二加强配件151的尾部156的连接垫连结的导电迹线为电源线。
首先,操作者将第一凸部12的嵌合面12a(嵌合面12a为第一连接器1的第一基座11的嵌合面)与第二连接器101的第二基座111的嵌合面111a彼此相对,从而当第一连接器1的第一凸部12的位置与第二连接器101的对应的凹槽部112a的位置一致且第一连接器1的第一突出端部18的位置与第二连接器101的对应的嵌合凹部122的位置一致时,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101之间的对位完成。
在这种状态下,当第一连接器1和/或第二连接器101沿接近配合侧的方向(即嵌合方向)移动时,第一连接器1的第一凸部12和第一突出端部18插入第二连接器101的凹槽部112a和嵌合凹部122。通过这个过程,完成第一连接器1与第二连接器101的嵌合。此外,第一端子61与第二端子161导通。
接下来,将说明第一连接器1的变形例。
图10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的变形例的左半体部的分解图。
在所示的变形例中,第一端子61不包括本体部63,但包括:接触部65,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尾部62,大约弯曲90度并连接于接触部65的下端;以及上端部64,大约弯曲90度并连接于接触部65的上端。注意的是,大约弯曲90度并向下延伸的埋入部64a连接于上端部64的末端。埋入部64a为从嵌合面12a向下埋入第一凸部12中的部分。
在图2等所示的第一端子61中,尾部62在与接触部65面对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延伸,但是在图10所示的变形例的第一端子61中,尾部62沿与接触部65面对的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这种结构使将经由细长的连接臂68a连接于尾部62的末端的端子料带68保持并将多个第一端子61从左右两侧设定在第一次的成形用模具中从而多个第一端子沿相反的方向交替地定向的作业容易。
因为在图10中的变形例的第一端子61的其它构成、动作以及效果与图2等所示的第一端子61相同,且由此省略了其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1包括:多个半体部10,各半体部10包括第一基座11以及附接于第一基座11的多个第一端子61;第一突出端部18,通过使多个半体部10的第一基座11邻接,形成在第一基座11的两端;以及第一加强配件51,附接于第一突出端部18。各第一基座11为经由第一次的嵌件成形与第一端子61一体化的元件。第一基座11包括:第一凸部12,在长度方向上延伸并保持第一端子61;延长端部14,连接于第一凸部1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以及埋设部15,其从延长端部14延伸。第一突出端部18包括覆盖部16,覆盖部16覆盖各第一基座11的延长端部14的至少一部分和埋设部15的全部。覆盖部16为通过第二次的嵌件成形与延长端部14、埋设部15和第一加强配件51一体化的元件。
该构造实现附接多个第一端子61的第一基座11的第一凸部12之间的间隔变窄,由此使第一连接器1小型化。此外,该构造使第一连接器1容易制造同时提高第一连接器1的可靠性。
第一加强配件51包括:上板54,其在第一基座11的宽度方向上延伸;一对左右的脚部55,连接于上板54的左右两侧缘并向下方延伸;以及端壁外面覆部52和端壁内面覆部53,连接于上板54的前后两侧缘并向下延伸。埋设部15设置成当从上下、前后和左右方向观察时至少部分与上板54、脚部55、端壁外面覆部52和端壁内面覆部53重叠。该结构使半体部10A的埋设部15和右半体部10B的埋设部15通过覆盖部16与第一加强配件51一体化而牢固地结合在一起,由此第一突出端部18可靠地构成以及左半体部10A和右半体部10B紧密地结合。
此外,各第一基座11的埋设部15包括:平行内侧面15c1,在第一基座11的长度方向上延伸并相对另外的第一基座11的埋设部15。相对的平行内侧面15c1之间的距离L2小于第一加强配件51的配置成面向相对的平行内侧面15c1之间的空隙的端壁内面覆部53的宽度L1。采用这种结构,当从前后方向观察时,经由第一次的嵌件成形成形的埋设部15的平行内侧面15c1与经由第二次的嵌件成形成形的覆盖部16之间的边界与端壁内面覆部53重叠,因此难于分离并增加了第一突出端部18的强度。
端壁内面覆部53设置成与倾斜内侧面15c2相对,倾斜内侧面15c2连接于各相对的平行内侧面15c1,埋设部15的倾斜内侧面15c2相对第一基座11的长度方向倾斜。此外,端壁内面覆部53与倾斜内侧面15c2之间存在有空隙。
各第一基座11的埋设部15包括:外侧面15b,在第一基座11的长度方向上延伸并面向第一加强配件51的脚部55。外侧面15b的长度L4小于脚部55的长度L3。这种结构使得当从左右方向观察时,经由第一次的嵌件成形成形的埋设部15的外侧面15b与经由第二次的嵌件成形成形的覆盖部16之间的边界被脚部55覆盖,因此难于分离并增加了第一突出端部18的强度。
各第一基座11的延长端部14向第一连接器1的宽度方向内侧倾斜,并从第一凸部12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延伸。第一突出端部18的宽度小于第一连接器1的宽度。因为第一突出端部18的宽度能小于第一连接器1的宽度,所以在第一连接器1与第二连接器101嵌合时,即使当接触侧部154设置在第二基座111的嵌合凹部122的左右的内壁上且嵌合凹部122的宽度实质上减少,本结构也能够使第一突出端部18插入嵌合凹部122。
其次,将说明第二实施例。注意的是,对于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构造的部分,通过给予其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说明。此外,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动作和效果的说明也将省略。
图11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的立体图。图12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的分解图。图13提供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的第一突出端部的第一个两面视图。图14提供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的第一突出端部的第二个两面视图。在图13中,(a)是仰视图,而(b)是沿(a)的箭头G-G的剖视图。在图14中,(a)是侧视图,而(b)是沿(a)的箭头H-H的剖视图。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强配件51被省略。本实施例的覆盖部16未覆盖有第一加强配件51,而第一实施例的覆盖部16覆盖有第一加强配件51。
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一样,左右的半体部10的延长端部14的至少一部分和埋设部15的全部由合成树脂等的绝缘材料形成的覆盖部16覆盖。覆盖部16通过在左右的半体部10的埋设部15相互接近的状态下进行第二次的嵌件成形来形成。通过这个过程,左右的半体部10的延长端部14和埋设部15与覆盖部16一体化以形成第一突出端部18,由此将左右的半体部10结合。
覆盖部16包括位于上侧的上面16a、位于下侧的下面16b、左右两侧的侧面16s、朝向第一连接器1的长度方向两端外侧的外端面16c以及朝向第一连接器1的长度方向中央侧的端壁内面16d。此外,埋设部15设置成当在上下方向、前后方向(长度方向)以及左右方向(宽度方向)观察时与覆盖部16的上面16a、下面16b、侧面16s、外端面16c以及端壁内面16d中的任一个重叠。这种结构提高了第一突出端部18的强度。
本实施例的延长端部14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其中,下面14d的至少一部分由覆盖部16覆盖。埋设部15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具有其五个表面,包括由覆盖部16覆盖的上面15a、左右两侧的外侧面15b及内侧面15c、位于下侧的下面15d以及在第一连接器1的长度方向两端的端面15e。换句话说,埋设部15埋设于覆盖部16内。相对的内侧面15c的倾斜内侧面15c2之间的间隙朝向第一连接器1的长度方向中央侧变大。上述结构能增加端壁内面16d和左右的倾斜内侧面15c2之间的间隙,使得绝缘材料的充填量增加。此外,因为五个表面均是平坦的,所以在嵌件成形过程中树脂流动在这些平坦的表面上,提高成形性且容易一体化。五个表面不是必须平行或平坦的。例如,埋设部15尤其是其靠近端部的部分可为圆柱状等的曲面而非大体长方体。对应于倾斜内侧面15c2的部分可具有类似于包括卵形的球状或圆锥的形状。如上所述,形成凹凸形状、曲面等能增加埋设部15与覆盖部16之间的接触面积,由此提高一体化的强度。与埋设部1一样5,覆盖部16的外形的各平面不是必须为平行或平坦的。
相对的内侧面15c之间存在的间隙允许在嵌件成形过程中树脂顺利流动通过该间隙,由此允许树脂容易地分布在埋设部15的整个表面上。然而,该间隙不是必须地形成。如果覆盖部16和埋设部15能顺利一体化,则可无该间隙。
覆盖部16包括延伸成与延长端部14的下面14d一体化的延长覆盖部16e。延长覆盖部16e能增加覆盖部16与第一基座11之间的接触面积,这进一步提高了一体化的强度。虽然是优选的,延长覆盖部16e的下表面不是必须与安装面17a齐平。与安装面17a齐平的延长覆盖部16e的下表面形成能增加针对第一基板的第一连接器1的安装面,这有利于稳定安装状态。
延长端部14向内侧斜地倾斜地延伸且埋设部15相对第一凸部12的外侧面12b位于内侧的位置的结构能使左半体部10的埋设部15和由半体部10的埋设部15(即左右的埋设部15)相互接近。相互接近的两埋设部15随后与覆盖部16一体化。与两埋设部15之间的间隔大的结构相比,本两个埋设部16之间的部分具有稳定的形状而不会歪斜或翘曲。连接器1能由此精确地形成。因为埋设部15相对延长端部14偏心,所以埋设部15能够以其朝向延长端部14的内侧突出的形式形成。这种形成方式使得埋设部15的内侧更靠近第一凸部12,以由形成覆盖部16的端壁内面16d的树脂覆盖。一体化的强度因此进一步提高。
与第一实施例一样,覆盖部16不是必须覆盖整个埋设部15,但可以将埋设部15覆盖到足以将左右的半体部10结合的程度,然而,为了使结合力最强,可取的是覆盖整个埋设部15。
覆盖部16为通过嵌件成形与其它部件一体形成的元件且不是与其它部件分离的单独的元件。然而,应注意的是,为了便于说明,在图12中,覆盖部16以其为单独的元件来示出。
因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1的其它方面的构成和制造方法、第二连接器101的构成以及第一连接器1与第二连接器101的嵌合方法与第一实施例的情况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1包括:多个半体部10,各半体部10包括第一基座11以及附接于第一基座11的多个第一端子61;以及第一突出端部18,通过使多个半体部10的第一基座11邻接,形成在第一基座11的各端。各第一基座11为经由第一次的嵌件成形与第一端子61一体化的元件。第一基座11包括:第一凸部12,在长度方向上延伸并保持第一端子61;以及埋设部15,连接于第一凸部12的长度方向的各端。第一突出端部18包括覆盖部16,覆盖部16覆盖各第一基座11的埋设部15的全部。覆盖部16为通过第二次的嵌件成形与埋设部15一体化的元件。
该构造实现附接多个第一端子61的第一基座11的第一凸部12之间的间隔变窄,由此使第一连接器1小型化。此外,该构造使第一连接器1容易制造同时提高第一连接器1的可靠性。
延长端部14连接于第一凸部12的长度方向的各端,而埋设部15从延长端部14延伸。第一基座11的埋设部15包括在第一基座11的长度方向上且相对另一第一基座11的埋设部15延伸的内侧面15c。彼此相对的内侧面15c之间的间隙由覆盖部16的成形材料充填。覆盖部16还包括朝向第一基座11的长度方向中央侧的端壁内面16d。端壁内面16d与相对的内侧面15c所包含的且相对第一基座11的长度方向倾斜的埋设部15的倾斜内侧面15c2对向。倾斜内侧面15c2由覆盖部16的成形材料覆盖。覆盖部16还包括在第一基座11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左右两侧的侧面16s。第一基座11的埋设部15包括在第一基座11的长度方向上的相反于内侧面15c的外侧延伸的外侧面15b。外侧面15b由覆盖部16的成形材料覆盖。埋设部15具有由覆盖覆盖部16的五个表面。这种结构使得左半体部10A的埋设部15和右半体部10B的埋设部15通过覆盖部16牢固地结合在一起,由此实现第一突出端部18可靠的构成以及左半体部10A和右半体部10B之间的紧密结合。
注意的是,本说明书的公开内容说明了与优选和示例性实施例有关的特征。通过总结本说明书的公开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自然可以想到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和精神内的各种其它实施例、修改和变形。例如,多个端子的交错布置不必是规则的。此外,在左右的半体部的端子的配置不是必须相同。此外,左右的半体部不必是轴对称的。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公开可适用于连接器。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连接器
10A左半体部
10B右半体部
11第一基座
12第一凸部
12a、111a嵌合面
12b、14b、15b外侧面
12c、14c、15c内侧面
13、112a凹槽部
14延长端部
14a、15a、16a上面
14b1倾斜外侧面
14b2平行外侧面
14d、15d、16b下面
15埋设部
15c1平行内侧面
15c2倾斜内侧面
15e端面
16覆盖部
16c外端面
16d端壁内面
16e延长覆盖部
16s侧面
17底板部
17a、111b安装面
18第一突出端部
51第一加强配件
52端壁外面覆部
52a、62、156、162尾部
53端壁内面覆部
54上板
55脚部
58配件料带
58b、68b切断部
61第一端子
63本体部
64上端部
64a埋入部
65、165接触部
65a接触凹部
68端子料带
68a连接臂
101第二连接器
111第二基座
112凹部
113第二凸部
114侧壁部
115第二端子收容腔
115a第二端子收容槽腔
115b第二端子收容孔腔
121第二突出端部
122嵌合凹部
151第二加强配件
152第二本体部
153侧方覆部
154接触侧部
161第二端子
165a接触凸部
811基座
812凸部
861端子

Claims (6)

1.一种连接器,其中,包括:
半体部,各半体部包括连接器本体、以及以预定的间距并排且通过嵌件成形与所述连接器本体一体化的多个端子;
本体端部,将平行布置的所述半体部的所述连接器本体之间结合,并形成于所述连接器本体的两端;以及
加强配件,与所述本体端部一体化,
各所述端子包括向所述连接器本体的宽度方向外侧延伸的尾部,各所述连接器本体所保持的多个所述端子定向为相邻的所述端子在所述连接器本体的宽度方向上彼此相反,在各所述连接器本体的宽度方向的各侧延伸出的所述尾部彼此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是所述连接器本体所保持的所述端子彼此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的两倍,
从一个半体部的连接器本体延伸至相邻的半体部的连接器本体的尾部,相对于从所述相邻的半体部的连接器本体延伸至所述一个半体部的连接器本体的尾部偏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还包括在所述连接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开放的贯通孔,当从嵌合方向观察时能够经由所述贯通孔视觉辨认从所述一个半体部的连接器本体延伸至所述相邻的半体部的连接器本体的尾部和从所述相邻的半体部的连接器本体延伸至所述一个半体部的连接器本体的尾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还包括在所述连接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开放的贯通孔,从所述一个半体部的连接器本体延伸至所述相邻的半体部的连接器本体的尾部和从所述相邻的半体部的连接器本体延伸至所述一个半体部的连接器本体的尾部位于所述贯通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从所述一个半体部的连接器本体延伸至所述相邻的半体部的连接器本体的尾部的端部和从所述相邻的半体部的连接器本体延伸至所述一个半体部的连接器本体的尾部的端部比所述连接器的宽度方向的中心更位于宽度方向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加强配件包括:在所述连接器本体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上板、连接于所述上板的左右两侧缘并向下延伸的左右一对的脚部、以及连接于所述上板的前后两侧缘并向下延伸的端壁外面覆部和端壁内面覆部。
6.一种连接器对,其中,包括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以及与所述连接器嵌合的配合连接器。
CN202311530040.2A 2019-04-25 2020-04-23 连接器 Pending CN11737463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962838345P 2019-04-25 2019-04-25
US62/838,345 2019-04-25
CN202080031025.1A CN113728518B (zh) 2019-04-25 2020-04-23 连接器
PCT/JP2020/017438 WO2020218400A1 (ja) 2019-04-25 2020-04-23 コネクタ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31025.1A Division CN113728518B (zh) 2019-04-25 2020-04-23 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74634A true CN117374634A (zh) 2024-01-09

Family

ID=72940712

Famil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21858.3A Active CN111934110B (zh) 2019-04-25 2020-04-22 连接器
CN202210719571.5A Pending CN115101955A (zh) 2019-04-25 2020-04-23 连接器
CN202311530040.2A Pending CN117374634A (zh) 2019-04-25 2020-04-23 连接器
CN202410520707.9A Pending CN118249102A (zh) 2019-04-25 2020-04-23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连接器制造方法
CN202080031025.1A Active CN113728518B (zh) 2019-04-25 2020-04-23 连接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21858.3A Active CN111934110B (zh) 2019-04-25 2020-04-22 连接器
CN202210719571.5A Pending CN115101955A (zh) 2019-04-25 2020-04-23 连接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520707.9A Pending CN118249102A (zh) 2019-04-25 2020-04-23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连接器制造方法
CN202080031025.1A Active CN113728518B (zh) 2019-04-25 2020-04-23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1233346B2 (zh)
JP (4) JP7364363B2 (zh)
KR (1) KR102669863B1 (zh)
CN (5) CN111934110B (zh)
WO (1) WO202021840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09370B2 (ja) 2019-01-22 2023-07-18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用コネクタ装置
US11095059B2 (en) 2019-04-25 2021-08-17 Molex, Llc Connector
JP7364363B2 (ja) * 2019-04-25 2023-10-18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
TWD206849S (zh) * 2019-05-29 2020-09-01 連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的固定件
JP7454995B2 (ja) * 2020-05-11 2024-03-25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対
CN114552309A (zh) * 2020-11-24 2022-05-2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母座、连接器公座、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WO2023053037A1 (en) * 2021-09-28 2023-04-06 Te Connectivity Solutions Gmbh Electrical connector system
WO2024080504A1 (ko) * 2022-10-14 2024-04-18 엘에스엠트론 주식회사 커넥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커넥터 조립체

Family Cites Families (5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68471B2 (ja) 1999-10-25 2003-01-20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4074584B2 (ja) * 2001-11-28 2008-04-09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可撓性を有する高密度コネクタ組み立て体
JP4478690B2 (ja) 2006-05-02 2010-06-09 壽也 山道 内部空洞型パンの製法及びこの製法に使用する内部空洞型パン製造器
JP5253129B2 (ja) * 2008-12-19 2013-07-31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JP5523776B2 (ja) 2009-09-08 2014-06-18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
JP5859938B2 (ja) 2012-09-13 2016-02-16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レセプタクル型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405640B1 (ja) 2012-10-05 2014-02-0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TWD161213S (zh) 2013-02-13 2014-06-21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x5 電連接器
JP6241062B2 (ja) 2013-04-30 2017-12-06 ウシオ電機株式会社 極端紫外光光源装置
JP5972855B2 (ja) 2013-12-24 2016-08-17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US9391398B2 (en) * 2014-03-20 2016-07-12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Connector assembly
CN105098413B (zh) * 2014-04-17 2017-09-29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端子、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件
JP1520055S (zh) 2014-06-30 2015-03-23
USD745463S1 (en) 2014-06-30 2015-12-15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JP6034339B2 (ja) * 2014-07-29 2016-11-30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USD737213S1 (en) 2014-09-29 2015-08-25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Connector
JP6056835B2 (ja) 2014-11-14 2017-01-11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基板接続用電気コネクタ及び基板接続用電気コネクタ装置
JP2016146255A (ja) 2015-02-06 2016-08-12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ソケット型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ユニット
JP6341876B2 (ja) 2015-04-01 2018-06-13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JP6591251B2 (ja) * 2015-10-01 2019-10-16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498622B2 (ja) 2016-03-14 2019-04-10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512210B2 (ja) * 2016-12-21 2019-05-15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JP6806593B2 (ja) * 2017-02-28 2021-01-06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842359B2 (ja) * 2017-05-10 2021-03-17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
CN207459293U (zh) 2017-05-31 2018-06-05 唐虞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板对板电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
JP6925883B2 (ja) 2017-06-09 2021-08-25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CN109038013B (zh) * 2017-06-09 2020-01-10 莫列斯有限公司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WO2019021611A1 (ja) 2017-07-24 2019-01-3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ネクタセット
JP1606260S (zh) 2017-09-01 2018-06-11
JP1627804S (zh) 2018-05-11 2019-04-01
KR102041368B1 (ko) * 2018-05-24 2019-11-07 몰렉스 엘엘씨 리셉터클 커넥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커넥터 조립체
JP1625949S (zh) 2018-06-22 2019-03-04
JP6493611B1 (ja) 2018-08-03 2019-04-03 Smk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7253337B2 (ja) * 2018-08-22 2023-04-06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
JP7148357B2 (ja) * 2018-10-18 2022-10-05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
JP2020077490A (ja) 2018-11-06 2020-05-21 Smk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セット
JP7309370B2 (ja) 2019-01-22 2023-07-18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用コネクタ装置
JP1645828S (zh) 2019-03-29 2019-11-18
JP1645829S (zh) 2019-03-29 2019-11-18
US11095059B2 (en) * 2019-04-25 2021-08-17 Molex, Llc Connector
JP7364363B2 (ja) * 2019-04-25 2023-10-18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
JP2020184459A (ja) * 2019-05-08 2020-11-12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WO2021000152A1 (zh) 2019-06-30 2021-01-07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多极连接器
CN112259990A (zh) 2019-07-02 2021-01-22 电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多通道连接器及其组合件
JP1659117S (zh) 2019-09-27 2020-05-11
JP7353123B2 (ja) * 2019-10-11 2023-09-29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JP7454995B2 (ja) * 2020-05-11 2024-03-25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対
CN116075990A (zh) * 2020-08-04 2023-05-05 莫列斯有限公司 连接器及连接器对
JP6968965B1 (ja) * 2020-10-26 2021-11-24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対
JP2023118511A (ja) * 2022-02-15 2023-08-2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364363B2 (ja) 2023-10-18
WO2020218400A1 (ja) 2020-10-29
JPWO2020218400A1 (zh) 2020-10-29
CN113728518A (zh) 2021-11-30
CN113728518B (zh) 2024-04-02
US11233346B2 (en) 2022-01-25
CN111934110B (zh) 2021-09-10
JP7281537B2 (ja) 2023-05-25
CN115101955A (zh) 2022-09-23
JP2023103404A (ja) 2023-07-26
CN111934110A (zh) 2020-11-13
JP7208115B2 (ja) 2023-01-18
US20220200186A1 (en) 2022-06-23
KR102669863B1 (ko) 2024-05-29
US20200343660A1 (en) 2020-10-29
KR20210151961A (ko) 2021-12-14
CN118249102A (zh) 2024-06-25
JP2020181803A (ja) 2020-11-05
JP2020181804A (ja) 2020-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728518B (zh) 连接器
CN111864427B (zh) 连接器
CN113224576B (zh) 连接器
JP6807218B2 (ja) コネクタ
CN111082238A (zh) 连接器
TWI765681B (zh) 連接器及連接器對
JP2021002534A (ja) 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