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56714A - 益生质组成物及其减重用途 - Google Patents

益生质组成物及其减重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56714A
CN117356714A CN202310828257.5A CN202310828257A CN117356714A CN 117356714 A CN117356714 A CN 117356714A CN 202310828257 A CN202310828257 A CN 202310828257A CN 117356714 A CN117356714 A CN 1173567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ck tea
probiotic composition
bioactive substance
ferment
erythrit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2825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咏翔
郑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3567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567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33/0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33/1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using additives
    • A23L33/105Plant extracts, their artificial duplicates or their derivati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82Theaceae (Tea family), e.g. camell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06Fungi, e.g. yeasts
    • A61K36/062Ascomycota
    • A61K36/064Saccharomycetales, e.g. baker's yeas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48Fabaceae or Leguminosae (Pea or Legume family); Caesalpiniaceae; Mimosaceae; Papilionacea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88Liliopsida (monocotyled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88Liliopsida (monocotyledons)
    • A61K36/889Arecaceae, Palmae or Palmaceae (Palm family), e.g. date or coconut palm or palmetto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8/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peptides
    • A61K38/04Peptides having up to 20 amino acids in a fully defined sequence; Derivative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8/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peptides
    • A61K38/16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8/168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from pl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metabolism
    • A61P3/04Anorexiants; Antiobesity ag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002/00Food compositions, function of food ingredients or processes for food or foodstuff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236/00Isolation or extraction methods of 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
    • A61K2236/10Preparation or pretreatment of starting material
    • A61K2236/19Preparation or pretreatment of starting material involving fermentation using yeast, bacteria or both; enzymatic treat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reaction products thereof with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35/66Microorganisms or materials therefrom
    • A61K35/74Bacteria
    • A61K35/741Probiot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reaction products thereof with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35/66Microorganisms or materials therefrom
    • A61K35/74Bacteria
    • A61K35/741Probiotics
    • A61K35/744Lactic acid bacteria, e.g. enterococci, pediococci, lactococci, streptococci or leuconostoc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Natural Medicines & Medicinal Plant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Myc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Alternative & Traditional Medicine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Obesit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AREA)
  • Diabetes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Cosmetics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Coloring Foods And Improving Nutritive Qualit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益生质组成物,其包括红茶发酵物及生物活性物质。其中,生物活性物质是大豆胜肽粉、豌豆蛋白、米蛋白、玉米低聚肽粉或其组合。红茶发酵物是由下列步骤所制得:在50℃至100℃下以水萃取红玉红茶(Camellia sinensis)的茶叶0.5小时至3小时以得到红茶萃取液,以及以啤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BCRC20271、雷特氏B菌(Bifidobacterium lactis)BCRC910887、格氏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gasseri)BCRC910886与木质醋酸菌(Gluconacetobacter xylinus)BCRC12335发酵红茶萃取液12天至25天以得到红茶发酵物。

Description

益生质组成物及其减重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益生质组成物及其用途,将红茶发酵物及生物活性质用于制备益生质组成物,以及将益生质组成物用于减重。
背景技术
益生质(Prebiotics),又称益生元、益菌生,一般为天然食物中不易被人体酵素消化的多糖成分。依据国际益生菌及益生质科学协会(International ScientificAssociation for Probiotics and Prebiotics,ISAPP)于2017年《Nature report》对于益生质的共同声明中,其定义为「能选择性地被与宿主共生的微生物利用,因而促进宿主健康的物质」。
消化系统(主要是大肠)中的益生菌(Probiotics)可利用益生质在其在菌群生长、扩张和代谢生成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FCAs)上。
也就是说,益生质能帮助益生菌生长,并有助于抑制肠道中的坏菌。肠道中的益生菌亦会将益生质代谢生成短链脂肪酸,从而提供给益生菌和宿主作为能量来源。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益生质组成物,其包括红茶发酵物及生物活性物质,并可促进受体肠道内哈夫尼亚菌生长的能力,并用于帮助受体减重。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益生质组成物,其包括红茶发酵物及生物活性物质。其中,生物活性物质是大豆胜肽粉、豌豆蛋白、米蛋白、玉米低聚肽粉或其组合。红茶发酵物是由下列步骤所制得:在50℃至100℃下以水萃取红玉红茶(Camellia sinensis)的茶叶0.5至3小时以得到红茶萃取液,以及以啤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BCRC20271、雷特氏B菌(Bifidobacterium lactis)BCRC910887、格氏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gasseri)BCRC910886与木质醋酸菌(Gluconacetobacter xylinus)BCRC12335发酵红茶萃取液12天至25天以得到红茶发酵物。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益生质组成物用于制备减重组合物的用途,益生质组成物包括红茶发酵物及生物活性物质。其中,生物活性物质是大豆胜肽粉、豌豆蛋白、米蛋白、玉米低聚肽粉或其组合。红茶发酵物是由下列步骤所制得:在50℃至100℃下以水萃取红玉红茶(Camellia sinensis)的茶叶0.5至3小时以得到红茶萃取液,以及以啤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BCRC20271、雷特氏B菌(Bifidobacterium lactis)BCRC910887、格氏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gasseri)BCRC910886与木质醋酸菌(Gluconacetobacter xylinus)BCRC12335发酵红茶萃取液12天至25天以得到红茶发酵物。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红茶发酵物及生物活性物质的重量比为9:1至1:9。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益生质组成物更包括赤藻糖醇、阿拉伯胶或其组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益生质组成物包括前述红茶发酵物、生物活性物质,以及赤藻糖醇或阿拉伯胶,其中红茶发酵物、生物活性物质,以及赤藻糖醇或阿拉伯胶的重量比为1:1:0.05-2。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益生质组成物包括红茶发酵物、生物活性物质及赤藻糖醇,其中红茶发酵物、生物活性物质、赤藻糖醇的重量比为1:1:0.6-2。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益生质组成物包括红茶发酵物、生物活性物质及阿拉伯胶,其中红茶发酵物、生物活性物质、阿拉伯胶的重量比为1:1:0.05-0.2。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益生质组成物包括红茶发酵物、生物活性物质、赤藻糖醇及阿拉伯胶,其中红茶发酵物、生物活性物质、赤藻糖醇及阿拉伯胶的重量比为1:1:0.6-2:0.05-0.2。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益生质组成物包括红茶发酵物、生物活性物质、赤藻糖醇及阿拉伯胶,其中红茶发酵物、生物活性物质、赤藻糖醇及阿拉伯胶的重量比为3:3:3.6:0.4。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生物活性物质为大豆胜肽粉。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益生质组成物具有促进哈夫尼亚菌(Hafnia alvei)生长的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益生质组成物具有提升肠道短链脂肪酸含量的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益生质组成物具有抑制受体食欲的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益生质组成物具有减少受体的体重、体脂肪及腰围的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体脂肪为躯干体脂肪。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减重组合物为胶囊型态,且含有500克的益生质组成物。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胶囊型态的减重组合物的使用量为每日2次。
综上,任一实施例的益生质组成物包括红茶发酵物、生物活性物质,且具有促进哈夫尼亚菌、提升肠道短链脂肪酸含量、抑制受体食欲、减少受体的体重、体脂肪(如躯干体脂肪)及腰围等能力。并且,益生质组成物可用以制备减重组合物。
附图说明
图1是单一成分及复方成分对于哈夫尼亚菌影响的分析实验结果图;
图2是多组不同比例的益生质组成物(红茶发酵物与大豆胜肽粉)对于哈夫尼亚菌影响的分析实验结果图;
图3是多组不同组合的益生质组成物对于哈夫尼亚菌影响的分析实验结果图;
图4是不同比例的特定益生质组成物对哈夫尼亚菌影响的分析实验结果图;
图5是特定益生质组成物对哈夫尼亚菌影响的相对丰度实验结果图;
图6是受试者第0周及第4周的肠道中哈夫尼亚菌平均相对丰度的分析结果图;
图7是受试者第0周及第4周的肠道短链脂肪酸的平均含量的分析结果图;
图8是受试者第0周及第4周的平均相对CNAQ分数的分析结果图;
图9是受试者第0周及第4周的平均体重的分析结果图;
图10是受试者第0周及第4周的平均躯干体脂肪率的分析结果图;以及
图11是受试者第0周及第4周的平均腰围的分析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于下列实施方式的说明中,除非另有相关说明,则「%」符号是指重量百分比而符号「体积%」通常是指体积百分浓度。
益生质组成物包括红茶发酵物及生物活性物质。其中,生物活性物质为含氮的氨基酸构成物,如胜肽、低聚肽、蛋白质等。举例来说,生物活性物质为大豆胜肽粉、豌豆蛋白、米蛋白、玉米低聚肽粉或其组合。红茶发酵物是将红玉红茶(Camellia sinensis)的茶叶以水萃取后再以多种菌株进行发酵所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大豆胜肽粉、豌豆蛋白、米蛋白、玉米低聚肽粉均为市售可购得。举例来说,大豆胜肽粉可购自自FUJIOIL Co.Ltd.、豌豆蛋白可购自法国的Roquette、米蛋白可购自日本的Panel Japan Co.Ltd.,而玉米低聚肽粉购自中国的中食都庆山东生物有限公司。
在一些实施例中,生物活性物质较佳为大豆胜肽粉。
在一些实施例中,红茶发酵物是由下列步骤所制得:将红玉红茶(Camelliasinensis)的茶叶与水混和后,在50℃至100℃下进行萃取0.5至3小时以得到红茶萃取液。接着,将冷却至室温的红茶萃取液以啤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BCRC20271(保藏号ATCC26602)、雷特氏B菌(Bifidobacterium lactis)BCRC910887(保藏号DSM33303)、格氏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gasseri)BCRC910886(保藏号DSM33105)与木质醋酸菌(Gluconacetobacter xylinus)BCRC12335进行发酵12天至25天以取得前述红茶发酵物。
在一些实施例中,红茶的茶叶与水的混合的重量比为1:50-125。举例来说,茶叶与水的重量比为1: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红茶萃取液的萃取温度及时间为90℃萃取1.2小时。并且,在萃取的同时亦可同步进行灭菌。
在一些实施例中,啤酒酵母菌BCRC20271的接种量为0.01%-0.5%(v/v)、雷特氏B菌BCRC910887的接种量为0.01%-0.25%(v/v)、格氏乳酸杆菌BCRC910886的接种量为0.01%-0.25%(v/v),且木质醋酸菌BCRC12335的接种量为10%-15%(v/v)。举例来说,啤酒酵母菌BCRC20271的接种量为0.015%(v/v)、雷特氏B菌BCRC910887的接种量为0.03%(v/v)、格氏乳酸杆菌BCRC910886的接种量为0.035%(v/v),且木质醋酸菌BCRC12335的接种量为12%(v/v)。
在一些实施例中,啤酒酵母菌BCRC20271、雷特氏B菌BCRC910887、格氏乳酸杆菌BCRC910886与木质醋酸菌BCRC12335是同时植入红茶萃取液中,且总发酵天数为14天。
举例来说,啤酒酵母菌BCRC20271、雷特氏B菌BCRC910887、格氏乳酸杆菌BCRC910886与木质醋酸菌BCRC12335可为向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采购的菌株。此外,啤酒酵母菌BCRC20271的国际保藏号为ATCC26602、雷特氏B菌BCRC910887的国际保藏号为DSM33303、格氏乳酸杆菌BCRC910886的国际保藏号为DSM33105,而木质醋酸菌BCRC12335可见于公开案号为TW201819635A的中国台湾申请案。
在一些实施例中,红茶发酵物的制备步骤更包括:于发酵12天至25天后将其于45℃至70℃下进行减压浓缩,并调整所得产物的白利糖度为4.1±0.5°Bx(此作为质量控管的条件),最后再以200网目(mesh)至400网目的网筛过滤,即可得到红茶发酵物。
在一些示范例中,将重量比为1:50-125的红玉红茶的茶叶与水的混合,于50℃至100℃下进行萃取0.5至3小时以得到红茶萃取液。待红茶萃取液降至室温后,将0.01%-0.5%(v/v)的啤酒酵母菌BCRC20271、0.01%-0.25%(v/v)的雷特氏B菌BCRC910887、0.01%-0.25%(v/v)的格氏乳酸杆菌BCRC910886及10%-15%(v/v)的木质醋酸菌BCRC12335同时接种至降温后的红茶萃取液,并发酵。12天至25天以得到红茶初发酵液。将红茶初发酵液于45℃至70℃下进行减压浓缩、调整白利糖度为4.1±0.5°Bx,再以200网目至400网目的网筛过滤后,即可得到红茶发酵物。
在一些实施例中,益生质组成物包括红茶发酵物及生物活性物质,且红茶发酵物及生物活性物质的重量比为9:1至1:9。在另一些较佳实施例中,红茶发酵物及生物活性物质的重量比为4-7:6-3。在又一些更佳实施例中,红茶发酵物及生物活性物质的重量比为1:1。
在一些实施例中,益生质组成物更包括醣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举例来说,醣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包括赤藻糖醇、阿拉伯醣、阿拉伯胶、果寡糖等。在一些实施例中,益生质组成物更包括赤藻糖醇、阿拉伯胶或其组合。
举例来说,益生质组成物为红茶发酵物与生物活性物质的组合;红茶发酵物、生物活性物质及赤藻糖醇的组合;红茶发酵物、生物活性物质及阿拉伯胶的组合;以及红茶发酵物、生物活性物质、赤藻糖醇及阿拉伯胶的组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益生质组成物包括红茶发酵物、生物活性物质及赤藻糖醇,红茶发酵物、生物活性物质、赤藻糖醇的重量比为1:1: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红茶发酵物、生物活性物质、赤藻糖醇的重量比为1:1:0.6-2。
在一些实施例中,益生质组成物包括红茶发酵物、生物活性物质及阿拉伯胶,红茶发酵物、生物活性物质、阿拉伯胶的重量比为1:1: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红茶发酵物、生物活性物质、阿拉伯胶的重量比为1:1:0.05-0.2。
在一些实施例中,益生质组成物包括红茶发酵物、生物活性物质、赤藻糖醇及阿拉伯胶,红茶发酵物、生物活性物质、赤藻糖醇及阿拉伯胶的重量比为1:1:0.6-2:0.05-0.2。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红茶发酵物、生物活性物质、赤藻糖醇及阿拉伯胶的重量比为1:1:1.2:0.1。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红茶发酵物、生物活性物质、赤藻糖醇及阿拉伯胶的重量比为3:3:3.6:0.4。
基此,通过特定工艺所得的红茶发酵物与生物活性物质,或与生物活性物质及醣类化合物以特定比例混合后,可得到益生质组成物。益生质组成物可提高受体肠道中的特定益生菌的菌量至少7倍。
在一些实施例中,益生质组成物可改善肠道的菌相。举例来说,益生质组成物可促进受体肠道中的哈夫尼亚菌(Hafnia alvei)生长,以提高酪蛋白水解肽酶B(ClpB蛋白;Casein hydrolytic peptidase B)以及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
在一些实施例中,益生质组成物可抑制受体食欲。举例来说,透过服用益生质组成物,受体的饱腹感提升,并可抑制食欲,减少过度或过量饮食的情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益生质组成物可减少受体的体重、体脂肪及腰围。举例来说,体脂肪为躯干体脂肪。
基此,前述益生质组成物可用以制备为减重组合物。
在一些实施例中,减重组合物可以为固态,例如,粉末、锭剂、胶囊等型态。举例来说,减重组合物为胶囊等型态,其内含有500克的益生质组成物。
在一些实施例中,益生质组成物的剂量为1000mg/日。举例来说,益生质组成物主要是由红茶发酵物、大豆胜肽粉、赤藻糖醇及阿拉伯胶所组成,而益生质组成物的每日剂量1000mg是指红茶发酵物、大豆胜肽粉、赤藻糖醇及阿拉伯胶的总量为1000mg。
在一些实施例中,胶囊型态的减重组合物中含有500克的益生质组成物,且其使用量为每日服用2次。
前述的任一益生质组成物可为医药品。换言之,此医药品包含有效含量的以特定比例组成的红茶发酵物、生物活性物质(如大豆胜肽粉)的组合,或红茶发酵物、生物活性物质(如大豆胜肽粉)、赤藻糖醇及/或阿拉伯胶的组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的医药品可利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详知的技术而被制造成适合于经肠道地、非经肠道地(parenterally)、口服的、或局部地(topically)投药剂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经肠道或口服的投药剂型可为,但不限于,锭剂(tablet)、片剂(troche)、口含锭(lozenge)、丸剂(pill)、胶囊(capsule)、分散性粉末(dispersiblepowder)或细颗粒(granule)、溶液、悬浮液(suspension)、乳剂(emulsion)、糖浆(syrup)、酏剂(elixir)、浓浆(slurry)或类似之物。在一些实施例中,非经肠道地或局部地投药剂型可为,但不限于,注射品(injection)、无菌的粉末(sterile powder)、外部制剂(externalpreparation)或类似之物。在一些实施例中,注射品的投药方式可为皮下注射(subcutaneous injection)、表皮内注射(intraepidermal injection)、皮内注射(intradermal injection)或病灶内注射(intralesional injection)。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的医药品可包含被广泛地使用于药物制造技术的医药上可接受的载剂(pharmaceutically acceptable carrier)。在一些实施例中,医药上可接受的载剂可为下列载剂中一种或多种:溶剂(solvent)、缓冲液(buffer)、乳化剂(emulsifier)、悬浮剂(suspending agent)、分解剂(decomposer)、崩解剂(disintegrating agent)、分散剂(dispersing agent)、黏结剂(binding agent)、赋形剂(excipient)、安定剂(stabilizing agent)、螯合剂(chelating agent)、稀释剂(diluent)、胶凝剂(gellingagent)、防腐剂(preservative)、润湿剂(wetting agent)、润滑剂(lubricant)、吸收延迟剂(absorption delaying agent)、脂质体(liposome)以及类似之物。关于选用的载剂的种类与数量是落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与例行技术范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作为医药上可接受的载剂的溶剂可为水、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磷酸盐缓冲生理盐水(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或含有醇的水性溶液(aqueous solutioncontaining alcohol)。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的任一益生质组成物可为非医疗目的食用产品。换言之,非医疗目的食用产品包含特定含量的以特定比例组成的红茶发酵物、生物活性物质(如大豆胜肽粉)的组合,或红茶发酵物、生物活性物质(如大豆胜肽粉)、赤藻糖醇及/或阿拉伯胶的组合。在一些实施例中,食用产品可为一般食品、非医疗目的保健食品或非医疗目的膳食补充品。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的食用产品可利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详知的技术而被制造成适合于口服的剂型。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的一般食品可为食用产品本身。在一些实施例中,一般食品可为但不限于:饮料(beverages)、发酵食品(fermented foods)、烘培产品(bakery products)或调味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得的益生质组成物可进一步作为非医疗目的食品添加物(food additive),以制得含有特定比例组成的红茶发酵物、生物活性物质(如大豆胜肽粉)的组合,或含有特定比例组成的红茶发酵物、生物活性物质(如大豆胜肽粉)、赤藻糖醇及/或阿拉伯胶的组合所制备的益生质组成物的食品组合物。于此,能通过现有技术方法于原料制备时添加任一实施例的益生质组成物,或是于食品的制作过程中添加任一实施例的益生质组成物,而与任一种可食性材料配制成供人类与非人类动物摄食的食用产品(即食品组合物)。
例1:红茶发酵物的制备
首先,将重量比为1:100的红玉红茶的茶叶(购自于中国台湾农林股份有限公司)与水的混合,于90℃下进行萃取1.2小时以得到红茶萃取液。待红茶萃取液降至室温后,将0.015%(v/v)的啤酒酵母菌BCRC20271、0.03%(v/v)的雷特氏B菌BCRC910887、0.035%(v/v)的格氏乳酸杆菌BCRC910886及12%(v/v)的木质醋酸菌BCRC12335同时接种至降温后的红茶萃取液,并发酵14天以得到红茶初发酵液。将红茶初发酵液于45℃至70℃下进行减压浓缩、调整白利糖度为4.1±0.5°Bx,再以200网目至400网目的网筛过滤后,即可得到红茶发酵物。
于此,啤酒酵母菌BCRC20271、雷特氏B菌BCRC910887、格氏乳酸杆菌BCRC910886与木质醋酸菌BCRC12335均为向中国台湾食品工业发展研究(Food Industry Research andDevelopment Institute,FIRDI)所采购的菌株。
例2:单一成分及复方成分对于哈夫尼亚菌的影响
于此,单一成分是指例1所制备的红茶发酵物、大豆胜肽粉(购自FUJIOILCo.Ltd.)、豌豆蛋白(购自Roquette,法国)、米蛋白(购自Panel Japan Co.Ltd.,日本)、玉米低聚肽粉(购自中食都庆山东生物有限公司,中国)等5种益生质(以下又称单方配方),共5个单方实验组,分别为单方实验组A至单方实验组E。复方成分是指例1所制备的红茶发酵物分别与4种生物活性物质(即大豆胜肽粉、豌豆蛋白、米蛋白、玉米低聚肽粉)的组合成的益生质组成物(以下又称复方配方),共4个复方实验组,分别为复方实验组a至复方实验组d。所使用的液态培养基为脑心灌注培养液(Brain heart infusion broth,BHI;以下称BHI培养基;购自DifcoTM)。所使用的测试菌株为购自生物资源保存及研究中心(BioresourceCollection and Research Center,BCRC)的哈夫尼亚菌(Hafnia alvei)BCRC10906。
将组别分为控制组、五组单方实验组及四组复方实验组,并整理如表1所示:
控制组:未添加任何配方,其实验培养基为10毫升的BHI培养基。
单方实验组:分别为含有例1所制备的红茶发酵物的单方实验组A、含有大豆胜肽粉的单方实验组B、含有豌豆蛋白的单方实验组C、含有米蛋白的单方实验组D及含有玉米低聚肽粉的单方实验组E。并且,单方实验组A的实验培养基为含有1克的例1所制备的红茶发酵物的10毫升的BHI培养基。单方实验组B的实验培养基为含有1克的大豆胜肽粉的10毫升的BHI培养基。单方实验组C的实验培养基为含有1克的豌豆蛋白的10毫升的BHI培养基。单方实验组D的实验培养基为含有1克的米蛋白的10毫升的BHI培养基。单方实验组E的实验培养基为含有1克的玉米低聚肽粉的10毫升的BHI培养基。
复方实验组:分别为含有例1所制备的红茶发酵物及大豆胜肽粉的复方实验组a、含有例1所制备的红茶发酵物及豌豆蛋白的复方实验组b、含有例1所制备的红茶发酵物及米蛋白的复方实验组c,以及含有例1所制备的红茶发酵物及玉米低聚肽粉的复方实验组d。并且,复方实验组a的实验培养基为含有0.5克的例1所制备的红茶发酵物及0.5克的大豆胜肽粉的10毫升的BHI培养基。复方实验组b的实验培养基为含有0.5克的例1所制备的红茶发酵物及0.5克的豌豆蛋白的10毫升的BHI培养基。复方实验组c的实验培养基为含有0.5克的例1所制备的红茶发酵物及0.5克的米蛋白的10毫升的BHI培养基。复方实验组d的实验培养基为含有0.5克的例1所制备的红茶发酵物及0.5克的玉米低聚肽粉的10毫升的BHI培养基。
表1
首先,先将哈夫尼亚菌以5%(v/v)接种至BHI培养基,并于厌氧操作箱(氢气5%;二氧化碳10%;氮气85%)以37℃进行活化24小时,以得到实验用菌液。
取5%(v/v)的活化后的哈夫尼亚菌分别加入装有10mL的各组实验培养基的试管中,并于37℃下厌氧培养24小时,并进行二重复试验。接着,待培养24小时后,将各组菌液摇匀并分别取200μl至96孔盘,并于15分钟内以盘式全光谱光学定量仪(厂牌:BioTek;型号EPOCH)检测各组OD600nm。于此,将控制组的吸光值视为相对菌数为100±3.81%,并对应换算其他各组的相对菌数(%),其检测结果及换算的相对菌数结果,如图1及表2所示:
表2
组别 吸光值(OD600) 相对菌数(%)
控制组 0.105±0.004 100±3.81
单方实验组A 0.32±0.022 304.77±20.96
单方实验组B 0.277±0.013 263.81±12.39
单方实验组C 0.268±0.029 255.24±27.62
单方实验组D 0.232±0.033 220.96±22.63
单方实验组E 0.247±0.045 235.24±39.26
复方实验组a 0.402±0.039 382.86±37.15
复方实验组b 0.359±0.027 341.91±25.72
复方实验组c 0.346±0.041 361.91±39.05
复方实验组d 0.351±0.051 342.86±35.66
请参见图1。未添加任何益生质的控制组的OD600nm为0.105±0.004,而其余9组实验组中,单方实验组A的OD600nm为0.32±0.022、单方实验组B的OD600nm为0.277±0.013、单方实验组C的OD600nm为0.268±0.029、单方实验组D的OD600nm为0.232±0.033、单方实验组E的OD600nm为0.247±0.045、复方实验组a的OD600nm为0.402±0.039、复方实验组b的OD600nm为0.359±0.027、复方实验组c的OD600nm为0.346±0.041且复方实验组d的OD600nm为0.351±0.051。由此可知,对于哈夫尼亚菌来说,单方配方虽可促进其生长,但均无复方配方促进其生长显著。其中,复方配方a(重量比1:1的例1所制备的红茶发酵物与大豆胜肽粉)促进哈夫尼亚菌生长的能力最为显著,且复方实验组a的相对菌数约为控制组的4倍。
例3:多组不同比例的益生质组成物(红茶发酵物与大豆胜肽粉)对于哈夫尼亚菌的影响
于此,将组别分为控制组及9组实验组。所使用的液态培养基为脑心灌注培养液(Brain heart infusion broth,BHI;以下称BHI培养基;购自DifcoTM)。所使用的测试菌株为购自生物资源保存及研究中心(Bioresource Collection and Research Center,BCRC)的哈夫尼亚菌(Hafnia alvei)BCRC10906。各组别整理如表3所示。
控制组:未添加任何益生质,其实验培养基为10毫升的BHI培养基。
9组实验组:分别为含有不同比例组成的例1所制备的红茶发酵物及大豆胜肽粉的实验组[1]至实验组[9]。其中,实验组的益生质组成物的重量比为1:9至9:1。各组的实验培养基中为10毫升的BHI培养基中含有各组含有1克的益生质组成物(即0.1克的例1所制备的红茶发酵物与0.9克的大豆胜肽粉的组合、0.2克的例1所制备的红茶发酵物及约0.8克的大豆胜肽粉的组合、0.3克的例1所制备的红茶发酵物及0.7克的大豆胜肽粉的组合、0.4克的例1所制备的红茶发酵物及0.6克的大豆胜肽粉的组合、0.5克的例1所制备的红茶发酵物及0.5克的大豆胜肽粉的组合、0.6克的例1所制备的红茶发酵物及0.4克的大豆胜肽粉的组合、0.7克的例1所制备的红茶发酵物及0.3克的大豆胜肽粉的组合、0.8克的例1所制备的红茶发酵物及0.2克的大豆胜肽粉的组合、0.9克的例1所制备的红茶发酵物及0.1克的大豆胜肽粉的组合;又称配方[1]至[9])。
表3
首先,先将哈夫尼亚菌以5%(v/v)接种至BHI培养基,并于厌氧操作箱(氢气5%;二氧化碳10%;氮气85%)以37℃进行活化24小时,以得到实验用菌液。
取5%(v/v)的活化后的哈夫尼亚菌分别加入装有10mL的各组实验培养基的试管中,并于37℃下厌氧培养24小时,并进行二重复试验。接着,待培养24小时后,将各组菌液摇匀并分别取200μl至96孔盘,并于15分钟内以盘式全光谱光学定量仪(厂牌:BioTek;型号EPOCH)检测各组OD600nm。于此,将控制组的吸光值视为相对菌数为100±11.2%,并对应换算其他各组的相对菌数(%),其检测结果及换算的相对菌数结果,如图2及表4所示:
表4
请参见图2。未添加任何益生质的控制组的OD600nm为0.098±0.011e,而其余9组实验组中,实验组[1]的OD600nm为0.303±0.019c、实验组[2]的OD600nm为0.279±0.032cd、实验组[3]的OD600nm为0.290±0.028c、实验组[4]的OD600nm为0.362±0.023b、实验组[5]的OD600nm为0.489±0.056a、实验组[6]的OD600nm为0.377±0.065b、实验组[7]的OD600nm为0.317±0.041c、实验组[8]的OD600nm为0.302±0.035c且实验组[9]的OD600nm为0.265±0.047d。由此可知,对于哈夫尼亚菌来说,9种组成比例的例1所制备的红茶发酵物与大豆胜肽粉均可促进其生长,但当例1所制备的红茶发酵物与大豆胜肽粉的重量比为1:1时促进其生长的能力较为显著,其相对菌数约为控制组的5倍。
例4:多组不同组合的益生质组成物对于哈夫尼亚菌的影响
于此,将组别分为控制组及11组实验组。实验组共6组单方实验组及5组复方实验组,分别为单方实验组[1]至单方实验组[6],以及复方实验组[1]至复方实验组[5]。所使用的液态培养基为脑心灌注培养液(Brain heart infusion broth,BHI;以下称BHI培养基;购自DifcoTM)。所使用的测试菌株为购自生物资源保存及研究中心(BioresourceCollection and Research Center,BCRC)的哈夫尼亚菌(Hafnia alvei)BCRC10906。各组别整理如表5所示。
控制组:未添加任何益生质,其实验培养基为10毫升的BHI培养基。
6组单方实验组:分别为含有赤藻醣醇(购自新糖城科研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单方实验组[1]、含有阿拉伯糖(购自HIGHCHEM Co.,Ltd.)的单方实验组[2]、含有阿拉伯胶(购自信意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单方实验组[3]、含有果寡糖(购自Panel Japan Co.,Ltd.)的单方实验组[4]、含有大豆胜肽粉(购自FUJI OIL Co.Ltd.)的单方实验组[5],以及含有例1所制备的红茶发酵物的单方实验组[6]。各组的实验培养基中为10毫升的BHI培养基中含有各组含有1克的益生质(即赤藻醣醇、阿拉伯糖、阿拉伯胶、果寡糖、大豆胜肽粉、例1所制备的红茶发酵物;又称单方配方[1]至[6])。
5组复方实验组:分别为含有例1所制备的红茶发酵物及大豆胜肽粉的复方实验组[1];含有例1所制备的红茶发酵物、大豆胜肽粉及赤藻醣醇的复方实验组[2];含有例1所制备的红茶发酵物、大豆胜肽粉及果寡糖的复方实验组[3];含有例1所制备的红茶发酵物、大豆胜肽粉及阿拉伯糖的复方实验组[4];以及,含有例1所制备的红茶发酵物、大豆胜肽粉及阿拉伯胶的复方实验组[5]。其中,复方实验组的益生质组成物的重量比均为1:1或1:1:1。各组的实验培养基中为10毫升的BHI培养基中含有各组含有1克的益生质组成物(即0.5克的例1所制备的红茶发酵物与0.5克的大豆胜肽粉的组合、约0.33克的例1所制备的红茶发酵物及约0.33克的大豆胜肽粉与约0.33克的赤藻醣醇的组合、约0.33克的例1所制备的红茶发酵物及约0.33克的大豆胜肽粉与约0.33克的果寡糖的组合、约0.33克的例1所制备的红茶发酵物及约0.33克的大豆胜肽粉与约0.33克的阿拉伯糖的组合、约0.33克的例1所制备的红茶发酵物及约0.33克的大豆胜肽粉与约0.33克的阿拉伯胶的组合;又称复方配方[1]至[5])。
表5
/>
首先,先将哈夫尼亚菌以5%(v/v)接种至BHI培养基,并于厌氧操作箱(氢气5%;二氧化碳10%;氮气85%)以37℃进行活化24小时,以得到实验用菌液。
取5%(v/v)的活化后的哈夫尼亚菌分别加入装有10mL的各组实验培养基的试管中,并于37℃下厌氧培养24小时,并进行二重复试验。接着,待培养24小时后,将各组菌液摇匀并分别取200μl至96孔盘,并于15分钟内以盘式全光谱光学定量仪(厂牌:BioTek;型号EPOCH)检测各组OD600nm。于此,将控制组的吸光值视为相对菌数为100±3.81%,并对应换算其他各组的相对菌数(%),其检测结果及换算的相对菌数结果,如图3及表6所示:
表6
/>
请参见图3。未添加任何益生质的控制组的OD600nm为0.078±0.039,而其余11组实验组中,单方实验组[1]的OD600nm为0.169±0.026、单方实验组[2]的OD600nm为0.176±0.038、单方实验组[3]的OD600nm为0.195±0.04、单方实验组[4]的OD600nm为0.203±0.015、单方实验组[5]的OD600nm为0.268±0.009、单方实验组[6]的OD600nm为0.309±0.025、复方实验组[1]的OD600nm为0.387±0.039、复方实验组[2]的OD600nm为0.506±0.035、复方实验组[3]的OD600nm为0.523±0.018、复方实验组[4]的OD600nm为0.552±0.052且复方实验组[5]的OD600nm为0.563±0.041。由此可知,对于哈夫尼亚菌来说,单方配方中赤藻醣醇、阿拉伯糖、阿拉伯胶、果寡糖虽可促进其生长,但例1所制备的红茶发酵物与大豆胜肽粉促进其生长的能力较为显著。并且,6组单方配方而言均无复方配方促进其生长显著。5组复方配方中,复方配方[5](重量比1:1:1的例1所制备的红茶发酵物、大豆胜肽粉与阿拉伯胶)促进哈夫尼亚菌生长的能力最为显著,且复方实验组[5]的相对菌数约为控制组的7.2倍。
基此,一定比例及特定种类的益生质组成物可有效且显著地提高益生菌(如,哈夫尼亚菌)的生长能力。
例5-1:不同比例的特定益生质组成物对哈夫尼亚菌的影响
于此,特定益生质组成物是指例1所制备的红茶发酵物、大豆胜肽粉(购自FUJIOIL Co.Ltd.)、赤藻醣醇(购自新糖城科研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及阿拉伯胶(购自信意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所组合而成。所使用的液态培养基为脑心灌注培养液(Brain heartinfusion broth,BHI;以下称BHI培养基;购自DifcoTM)。所使用的测试菌株为购自生物资源保存及研究中心(Bioresource Collection and Research Center,BCRC)的哈夫尼亚菌(Hafnia alvei)BCRC10906。各组别整理如表7所示。
将组别分为控制组及3组实验组。控制组是指未添加任何益生质的组别,其实验培养基为10毫升的BHI培养基。实验组则是含有不同比例组成的例1所制备的红茶发酵物、大豆胜肽粉、赤藻醣醇及阿拉伯胶的实验组[1]至实验组[3],其实验培养基为10毫升的BHI培养基中含有各组含有1克的益生质组成物(即约0.38克的例1所制备的红茶发酵物、约0.38克的大豆胜肽粉、约0.23克的赤藻醣醇及约0.02克阿拉伯胶的的组合、约0.24克的例1所制备的红茶发酵物、约0.24克的大豆胜肽粉、约0.48克的赤藻醣醇及约0.05克阿拉伯胶的的组合,以及约0.30克的例1所制备的红茶发酵物、约0.30克的大豆胜肽粉、约0.36克的赤藻醣醇及约0.03克阿拉伯胶的的组合;又称配方[1]至[3])。
表7
首先,先将哈夫尼亚菌以5%(v/v)接种至BHI培养基,并于厌氧操作箱(氢气5%;二氧化碳10%;氮气85%)以37℃进行活化24小时,以得到实验用菌液。
取5%(v/v)的活化后的哈夫尼亚菌分别加入装有10mL的各组实验培养基的试管中,并于37℃下厌氧培养24小时,并进行二重复试验。接着,待培养24小时后,将各组菌液摇匀并分别取200μl至96孔盘,并于15分钟内以盘式全光谱光学定量仪(厂牌:BioTek;型号EPOCH)检测各组OD600nm。于此,将控制组的吸光值视为相对菌数为100±9.7%,并对应换算其他各组的相对菌数(%),其检测结果及换算的相对菌数结果,如图4及表8所示:
表8
组别 吸光值(OD600) 相对菌数(%)
控制组 0.093±0.009 100±9.7
实验组[1] 0.487±0.024 524±25.8
实验组[2] 0.449±0.035 483±37.63
实验组[3] 0.545±0.027 586±29.03
请参见图4。未添加任何益生质的控制组的OD600nm为0.093±0.009c,而其余3组实验组中,实验组[1]的OD600nm为0.487±0.024b、实验组[2]的OD600nm为0.449±0.035b且实验组[3]的OD600nm为0.545±0.027a。由此可知,对于哈夫尼亚菌来说,不同配方的实验组[1]至[3]均可促进其生长,但当例1所制备的红茶发酵物、大豆胜肽粉、赤藻醣醇及阿拉伯胶的重量比为1:1:1.2:0.1时促进其生长的能力较为显著,且相对菌数约为控制组的近6倍。
例5-2:特定比例的益生质组成物对哈夫尼亚菌的影响
进一步调整例5-1的益生质组成物的组成比例。于此,特定比例是指重量比为3:3:3.6:0.4的例1所制备的红茶发酵物、大豆胜肽粉(购自FUJI OIL Co.Ltd.)、赤藻醣醇(购自新糖城科研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及阿拉伯胶(购自信意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所组合而成。所使用的液态培养基为脑心灌注培养液(Brain heart infusion broth,BHI;以下称BHI培养基;购自DifcoTM)。所使用的测试菌株为购自生物资源保存及研究中心(BioresourceCollection and Research Center,BCRC)的哈夫尼亚菌(Hafnia alvei)BCRC10906。
将组别分为控制组及实验组。控制组是指未添加任何益生质的组别,其实验培养基为10毫升的BHI培养基。实验组则是特定益生质组成物的组别,其实验培养基为含有10%(w/v)的特定益生质组成物的BHI培养基(相当于10毫升的BHI培养基中含有1克的特定益生质组成物)。于此,特定益生质组成物为0.3克的例1所制备的红茶发酵物、0.3克的大豆胜肽粉、0.36克的赤藻醣醇及0.04克的阿拉伯胶所组成。
将哈夫尼亚菌以5%(v/v)接种至BHI培养基,并于厌氧操作箱(氢气5%;二氧化碳10%;氮气85%)以37℃进行活化24小时,以得到实验用菌液。
取5%(v/v)的活化后的哈夫尼亚菌分别接种个组别的实验培养基中,并于37℃下厌氧培养24小时,且进行二重复试验。
接着,待培养24小时后,将菌液摇匀并取200μl至96孔盘,并于15分钟内以盘式全光谱光学定量仪(厂牌:BioTek;型号EPOCH)检测各组OD600nm
请参见图5。未添加任何益生质的控制组的OD600nm为0.08,而实验组的OD600nm为0.62,代表实验组的哈夫尼亚菌的相对丰度约为控制组的近8倍。由此可知,此特定益生质组成物具有较佳的促进哈夫尼亚菌生长的能力。
例6:人体实验
为进一步确认特定的益生质组成物对于人体的影响。将重量比为3:3:3.6:0.4的例1所制备的红茶发酵物、大豆胜肽粉(购自FUJI OIL Co.Ltd.)、赤藻醣醇(购自新糖城科研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及阿拉伯胶(购自信意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所组合而成的益生质组成物进行试验。
以每颗含有500mg的前述益生质组成物的胶囊提供给10位受试者,每人每日早、晚饭前服用1颗胶囊(共2颗/日),并连续服用4周。换言之。每人的每日剂量为1000mg的益生质组成物。并且,于第0周(即服用前)、第4周(即服用4周后)进行粪便采样、问卷回馈及体组成量测等检测项目。
其中,10位受试者分别为20岁至55岁的自觉无法控制食欲或其体脂大于25%的男性或女性。
其中,粪便采样是收集受试者粪便,并送至委外检测单位(图尔斯)测定受试者的NGS菌相及其肠道短链脂肪酸(SCFA)含量分析。本次NGS菌相检测的菌种为哈夫尼亚菌。
其中,问卷回馈为采用国际认可的食欲评估量表(CNAQ)进行调查后分析问卷结果。
其中,体组成测定包括体重、体脂率、腰围等。
例6-1:受试者肠道中哈夫尼亚菌的丰度分析
10位受试者于服用含有益生质组成物的胶囊前(即第0周)与服用含有益生质组成物的胶囊后(即第4周)分别采集粪便,并委托图尔斯进行NGS菌相分析,结果如图6所示。
于此,所检测的菌种为哈夫尼亚菌。
请参阅图6。10位受试者于第0周时的平均哈夫尼亚菌的丰度为63.55OUT count,且于第4周时的平均哈夫尼亚菌的丰度提高为162.35OUT count。也就是说,10位受试者在连续早晚服用含有益生质组成物的胶囊4周后,其肠道中哈夫尼亚菌的丰度提升2.55倍。当肠道中哈夫尼亚菌的菌量提升时,有助于帮助受体控制其食欲。因此,透过服用由红茶发酵物、大豆胜肽粉、赤藻醣醇及阿拉伯胶组成的益生质组成物,可有效的提高使用者的肠道中哈夫尼亚菌的菌量,从而帮助使用者控制食欲。
例6-2:受试者肠道中短链脂肪酸(SCFA)的含量分析
5位受试者于服用含有益生质组成物的胶囊前(即第0周)与服用含有益生质组成物的胶囊后(即第4周)分别采集粪便,并委托图尔斯进行肠道短链脂肪酸(SCFA)含量分析,结果如图7所示。
请参阅图7。5位受试者于第0周时的平均肠道短链脂肪酸含量为37.4μM,且于第4周时的平均肠道短链脂肪酸含量提高为57.8μM。也就是说,5位受试者在连续早晚服用含有益生质组成物的胶囊4周后,其肠道短链脂肪酸含量提升1.55倍。并且,肠道短链脂肪酸可分别与肠道细胞的FFAR-2及FFAR-3受体结合,从而促进饱腹感激素PYY及GLP-1的分泌。换言之,当肠道短链脂肪酸的含量提升时,有助于受体的饱腹感激素的信息传导,从而控制其食欲。因此,透过服用由红茶发酵物、大豆胜肽粉、赤藻醣醇及阿拉伯胶组成的益生质组成物,可有效的提高使用者的肠道短链脂肪酸的含量,从而帮助使用者控制食欲。
例6-3:受试者食欲评估量表分析
10位受试者于服用含有益生质组成物的胶囊前(即第0周)与服用含有益生质组成物的胶囊后(即第4周)分别以食欲评估量表调查其食欲状况。并且,将10位受试者的问卷回馈结果整理如图8所示。
请参见图8。将10位受试者的平均CNAQ分数视为100%,而在服用含有益生质组成物的胶囊4周后,10位受试者的平均CNAQ分数降至88.3%,代表10位受试者的食欲状况降低11.7%。由此可知,透过服用由红茶发酵物、大豆胜肽粉、赤藻醣醇及阿拉伯胶组成的益生质组成物,可有效的降低使用者的食欲,从而达到减重的效果。
例6-4:受试者体组成分析
10位受试者于服用含有益生质组成物的胶囊前(即第0周)与服用含有益生质组成物的胶囊后(即第4周)分别以体脂计(厂牌:TANITA BC-601FS)、皮尺量测其体组成状况。并且,将10位受试者的体组成结果整理如图9至图11所示。
于此,分析的体组成项目包括:体重、躯干体脂率及腰围。
请参阅图9。于第0周服用含有益生质组成物的胶囊前,10位受试者的平均体重为78.8公斤,而在服用4周后,10位受试者的平均体重下降为77.8公斤。换言之,服用含有益生质组成物的胶囊4周后受试者的平均体重减少1.0公斤。由此可知,透过服用由红茶发酵物、大豆胜肽粉、赤藻醣醇及阿拉伯胶组成的益生质组成物,可有效的降低受体的体重,从而达成减重的效果。
请参阅图10。于第0周服用含有益生质组成物的胶囊前,10位受试者的平均躯干体脂率为36.2%,而在服用4周后,10位受试者的平均躯干体脂率下降为35.8%。换言之,服用含有益生质组成物的胶囊4周后受试者的平均躯干体脂率减少0.4%。由此可知,透过服用由红茶发酵物、大豆胜肽粉、赤藻醣醇及阿拉伯胶组成的益生质组成物,可有效的降低受体的躯干体脂率,从而达成减重的效果。
请参阅图11。于第0周服用含有益生质组成物的胶囊前,10位受试者的平均腰围为96.3公分,而在服用4周后,10位受试者的平均腰围下降为94.0公分。换言之,服用含有益生质组成物的胶囊4周后受试者的平均腰围减少2.3公分。由此可知,透过服用由红茶发酵物、大豆胜肽粉、赤藻醣醇及阿拉伯胶组成的益生质组成物,可有效的降低受体的腰围,从而达成减重的效果。
综上,根据本发明任一实施例的含有红茶发酵物及生物活性物质(如大豆胜肽粉、豌豆蛋白、米蛋白、玉米低聚肽粉或其组合)的益生质组成物,可用于促进哈夫尼亚菌生长、提升肠道短链脂肪酸含量、抑制受体食欲、减少受体的体重、减少受体的体脂肪(如躯干体脂肪)及减少受体的腰围。并且,益生质组成物可用以制备减重组合物,并可用于控制受体的食欲。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20)

1.一种益生质组成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红茶发酵物及一生物活性物质,其中该生物活性物质是大豆胜肽粉、豌豆蛋白、米蛋白、玉米低聚肽粉或其组合,该红茶发酵物是由下列步骤所制得:
在50℃至100℃下以水萃取红玉红茶(Camellia sinensis)的茶叶0.5小时至3小时以得到一红茶萃取液;以及
以啤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BCRC20271、雷特氏B菌(Bifidobacteriumlactis)BCRC910887、格氏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gasseri)BCRC910886、木质醋酸菌(Gluconacetobacter xylinus)BCRC12335发酵该红茶萃取液12天至25天以得到该红茶发酵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益生质组成物,其中该红茶发酵物及该生物活性物质的重量比为9:1至1: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益生质组成物,更包括一赤藻糖醇、一阿拉伯胶或其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益生质组成物,其中该红茶发酵物、该生物活性物质、该赤藻糖醇或该阿拉伯胶的重量比为1:1:0.05-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益生质组成物,其中该红茶发酵物、该生物活性物质、该赤藻糖醇及该阿拉伯胶的重量比为1:1:0.6-2:0.05-0.2。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益生质组成物,其中该生物活性物质为大豆胜肽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益生质组成物,其具有促进哈夫尼亚菌(Hafnia alvei)生长的能力。
8.一种益生质组成物用于制备一减重组合物的用途,其特征在于,该益生质组成物包括一红茶发酵物及一生物活性物质,该生物活性物质是大豆胜肽粉、豌豆蛋白、米蛋白、玉米低聚肽粉或其组合,该红茶发酵物是由下列步骤所制得:
在50℃至100℃下以水萃取红玉红茶(Camellia sinensis)的茶叶0.5小时至3小时以得到一红茶萃取液;以及
以啤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BCRC20271、雷特氏B菌(Bifidobacteriumlactis)BCRC910887、格氏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gasseri)BCRC910886、木质醋酸菌(Gluconacetobacter xylinus)BCRC12335发酵该红茶萃取液12天至25天以得到该红茶发酵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途,其中该红茶发酵物及该生物活性物质的重量比为9:1至1:9。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途,其中该益生质组成物更包括一赤藻糖醇、一阿拉伯胶或其组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途,其中该红茶发酵物、该生物活性物质、该赤藻糖醇或该阿拉伯胶的重量比为1:1:0.05-2。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途,其中该红茶发酵物、该生物活性物质、该赤藻糖醇及该阿拉伯胶的重量比为3:3:3.6:0.4。
13.根据权利要求8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该生物活性物质为大豆胜肽粉。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途,其中该益生质组成物具有促进一受体肠道内哈夫尼亚菌生长的能力。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途,其中该益生质组成物具有提升肠道短链脂肪酸含量的能力。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途,其中该益生质组成物具有抑制一受体食欲的能力。
17.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途,其中该益生质组成物具有减少一受体的体重、体脂肪及腰围的能力。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途,其中该体脂肪为躯干体脂肪。
1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途,其中该减重组合物为胶囊型态,且含有500克的该益生质组成物。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用途,其中该减重组合物的使用量为每日2次。
CN202310828257.5A 2022-07-08 2023-07-07 益生质组成物及其减重用途 Pending CN11735671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263359204P 2022-07-08 2022-07-08
US63/359,204 2022-07-0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56714A true CN117356714A (zh) 2024-01-09

Family

ID=89389954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28258.XA Pending CN117357572A (zh) 2022-07-08 2023-07-07 槐花萃取物及其用于制备保湿、抗老或抗发炎组合物的用途
CN202310831838.4A Pending CN117357443A (zh) 2022-07-08 2023-07-07 关山樱花萃取物于提升皮肤状况及提升基础代谢率上的用途
CN202310831841.6A Pending CN117356709A (zh) 2022-07-08 2023-07-07 黑钻苹果萃取物用于制备调理肌肤状态组合物的用途
CN202310828257.5A Pending CN117356714A (zh) 2022-07-08 2023-07-07 益生质组成物及其减重用途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28258.XA Pending CN117357572A (zh) 2022-07-08 2023-07-07 槐花萃取物及其用于制备保湿、抗老或抗发炎组合物的用途
CN202310831838.4A Pending CN117357443A (zh) 2022-07-08 2023-07-07 关山樱花萃取物于提升皮肤状况及提升基础代谢率上的用途
CN202310831841.6A Pending CN117356709A (zh) 2022-07-08 2023-07-07 黑钻苹果萃取物用于制备调理肌肤状态组合物的用途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09261A1 (zh)
CN (4) CN117357572A (zh)
TW (4) TW202402265A (zh)
WO (1) WO202400818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84608B2 (ja) * 2016-03-14 2021-06-09 共栄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組成物及び皮膚外用剤
CN111087483A (zh) * 2018-10-24 2020-05-01 南通金庆美术图案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樱花多糖的提取方法
CN111743802B (zh) * 2020-07-28 2022-02-25 广州鹰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增加肌肤弹性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2089660B (zh) * 2020-09-30 2023-04-07 广东省禾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樱花花提取物在维持皮肤菌群平衡和/或抗蓝光中的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02316A (zh) 2024-01-16
CN117357443A (zh) 2024-01-09
TW202402318A (zh) 2024-01-16
TW202402265A (zh) 2024-01-16
CN117357572A (zh) 2024-01-09
US20240009261A1 (en) 2024-01-11
TW202402315A (zh) 2024-01-16
CN117356709A (zh) 2024-01-09
WO2024008187A1 (zh) 2024-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57973B (zh) 一种有益糖脂代谢功能的益生菌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CN108991327A (zh) 一种益生菌固体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US11273189B2 (en)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TCI378 and its uses in losing fat and improving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s
WO2020211831A1 (zh) 一种具有降血糖功效的益生菌制剂的功能性食品
CN110623182A (zh) 一种用于治疗高尿酸及痛风的益生菌植物固体饮料
WO2019153334A1 (zh) 一种调节人体肠道功能的复合益生元及其应用
CN112244299A (zh) 一种具有缓解非酒精性脂肪肝功能的益生菌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2970990A (zh) 一种具有减肥降脂作用的益生菌固体饮料及其制备工艺
JPH03151854A (ja) 腸内有害腐敗産物低減剤
CN111066991A (zh) 一种改善胃肠道功能的复合益生元固体饮料的制备方法
JP6301024B2 (ja) フィーカリバクテリウム属細菌増殖剤
CN116855413B (zh) 利用鼠李糖乳杆菌YSs069制备调节人体微生态平衡的生物活性物质及其应用
CN110638841B (zh) 一种益生菌和益生元复合制剂、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JP5422200B2 (ja) 肝機能障害改善剤
CN112274577A (zh) 包含芭蕉属物种发酵物的组合物的用途及益生质组合物
CN117356714A (zh) 益生质组成物及其减重用途
TWI817342B (zh) 益生質組合物及其用途
KR20130071203A (ko) 변비 개선용 조성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US20230144246A1 (en) Probiotic composition and its method for improving intestinal tract of subject in need thereof
CN106974940B (zh) 厚壁菌类益生菌在治疗和预防肥胖及其相关疾病中的应用
TWI835021B (zh) 益生質組合物及其用途
CN116076711A (zh) 益生质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16548609A (zh) 益生质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12840017B (zh) 乳酸菌、血中铁增加剂和贫血改善剂
WO2023000408A1 (zh) 包含β-烟酰胺单核苷酸和刺梨提取物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