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44048A - 旋转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旋转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44048A
CN117044048A CN202280021482.1A CN202280021482A CN117044048A CN 117044048 A CN117044048 A CN 117044048A CN 202280021482 A CN202280021482 A CN 202280021482A CN 117044048 A CN117044048 A CN 1170440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exible substrate
connection terminal
main flexible
rotary connector
wir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2148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远藤祐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0440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440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8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5/00Flexible or turnable line connectors, i.e. the rotation angle being limited
    • H01R35/02Flexible line connectors without frictional contact members
    • H01R35/025Flexible line connectors without frictional contact members having a flexible conductor wound around a rotation axi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9/00Rotary current collectors, distributors or interrupters
    • H01R39/64Devices for uninterrupted current col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36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other printed circuits
    • H05K3/361Assembling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with other printed circuit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旋转连接器具备:固定件;转动件;多个主柔性基板,容纳于固定件与转动件之间的环状空间,在各自的端部设置有第一连接端子部;布线构件,具有多个第二连接端子部,多个第二连接端子部连接有多个主柔性基板各自的第一连接端子部,多个主柔性基板以各自的端部相互重叠的状态配置在布线构件上,在接近布线构件一侧的主柔性基板与远离布线构件一侧的主柔性基板中,接近布线构件一侧的主柔性基板的端部具有在俯视时与连接有远离布线构件一侧的主柔性基板的第一连接端子部的第二连接端子部不重叠的形状。

Description

旋转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在汽车等车辆中一直使用以下技术,即:通过设置在方向盘与车辆主体之间的旋转连接器,电连接设置于方向盘的各种电气部件(例如,开关、传感器等。以下,表示为“方向盘侧电气部件”)和设置于车辆主体的各种电气部件(例如,ECU(Electronic ControlUnit,电子控制单元)等,以下,表示为“车辆侧电气部件”)。
通常,这种旋转连接器在固定件与转动件之间的环状空间中容纳有用于电连接固定件侧的电气部件与转动件侧的电气部件的柔性基板。
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在时钟弹簧连接器中重叠三片柔性电缆并连接至一个引线框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6-50254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技术中,需要将多个柔性电缆从下层的柔性电缆开始依次与引线框接合。因此,在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技术中,存在用于将多个柔性电缆接合至引线框的作业工序增多且复杂化的可能性。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一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具备:固定件;转动件,设置为能相对于固定件旋转;多个主柔性基板,容纳于固定件与转动件之间的环状空间,各自的端部设置有第一连接端子部;布线构件,具有多个第二连接端子部,多个第二连接端子部连接有多个主柔性基板各自的第一连接端子部,多个主柔性基板,以各自的端部相互重叠的状态配置在布线构件上,在接近布线构件一侧的主柔性基板与远离布线构件一侧的主柔性基板中,接近布线构件一侧的主柔性基板的端部具有在俯视时与连接有远离布线构件一侧的主柔性基板的第一连接端子部的第二连接端子部不重叠的形状。
发明的效果
根据一实施方式,在旋转连接器中,能够抑制将多个主柔性基板以相互重叠的状态接合至副柔性基板上时的作业工序的增多及复杂化。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一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一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拆下转动件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的旋转连接器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5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中连接电缆的连接部的结构的外观立体图。
图6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中连接电缆的连接部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一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所具备的副柔性基板的外观立体图。
图8是一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所具备的主柔性基板的端部的俯视图。
图9是一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所具备的保持构件的外观立体图。
图10A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中连接电缆的连接部的结构的第一变形例的图。
图10B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中连接电缆的连接部的结构的第一变形例的图。
图11A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中连接电缆的连接部的结构的第二变形例的图。
图11B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中连接电缆的连接部的结构的第二变形例的图。
图12A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中连接电缆的连接部的结构的第三变形例的图。
图12B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中连接电缆的连接部的结构的第三变形例的图。
图13A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中连接电缆的连接部的结构的第四变形例的图。
图13B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中连接电缆的连接部的结构的第四变形例的图。
图14A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中连接电缆的连接部的结构的第五变形例的图。
图14B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中连接电缆的连接部的结构的第五变形例的图。
图15A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中连接电缆的连接部的结构的第六变形例的图。
图15B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中连接电缆的连接部的结构的第六变形例的图。
图16A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中连接电缆的连接部的结构的第七变形例的图。
图16B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中连接电缆的连接部的结构的第七变形例的图。
图17A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中连接电缆的连接部的结构的第八变形例的图。
图17B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中连接电缆的连接部的结构的第八变形例的图。
图17C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中连接电缆的连接部的结构的第八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后面的说明中,为了方便,将与旋转中心轴AX1平行的方向设为Z轴方向,将与旋转中心轴AX1正交的方向设为X轴方向和Y轴方向。其中,将后述的保持面151A的长度方向设为X轴方向。
(旋转连接器10的概述)
图1和图2是一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10的外观立体图。图1和图2所示的旋转连接器10组装在汽车等车辆的转向装置中,将设置在方向盘上的各种方向盘侧电气部件(例如,拨片开关、各种操作开关、气囊、各种检测传感器、振动发生装置、加热器等)与设置在车辆主体上的各种车辆侧电气部件(例如,ECU等)电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旋转连接器10整体呈大致薄型的圆柱状。旋转连接器10在其中央形成有沿着旋转中心轴AX1延伸的圆筒状的贯穿孔10A。转向轴穿过贯穿孔10A。
旋转连接器10具备彼此组合的转动件110和固定件120。转动件110设置为相对于固定件120旋转自如,是与方向盘一体旋转的圆盘状构件。转动件110具有连接表面10B(参见图1),所述连接表面10B直接或者通过其他构件间接地与方向盘连接。连接面10B是大致呈圆形的平面,其中央部通过上述贯穿孔10A开口为圆形。在连接面10B上,向方向盘侧凸出地设置连接器10E。连接器10E通过与设置在方向盘上的连接器嵌合而与方向盘电连接。
固定件120是固定在车辆主体上的大致圆筒状的构件。固定件120在内筒部120B和外筒部120C之间具有圆环状的环状空间120A(参见图3)。在环状空间120A的内部容纳有连接电缆130(参见图3)。连接电缆130是具有挠性的带状电缆。环状空间120A的方向盘侧的开口被旋转自如地设置在该开口内的转动件110所堵塞。固定件120具有连接表面10C(参见图2),所述连接表面10C直接或通过其他构件间接地与车辆主体连接。连接面10C是大致呈圆形的平面,其中央部通过上述贯穿孔10A开口为圆形。在连接面10C上,向车辆主体侧凸出地设置连接器10F。连接器10F通过与设置在车辆主体上的连接器嵌合而与车辆主体电连接。
设置在连接面10B上的连接器10E与设置在连接面10C上的连接器10F通过容纳在旋转连接器10内部的连接电缆130相互电连接。
旋转连接器10构成为转动件110的连接面10B相对于固定件120的连接面10C绕旋转中心轴AX1旋转自如。由此,在旋转连接器10组装于转向装置的状态下,在旋转操作了方向盘时,能够以连接面10C固定于车辆主体的状态,使安装有方向盘的连接面10B与方向盘一起旋转。由此,旋转连接器10能够不妨碍方向盘的旋转操作地将方向盘侧电气部件与车辆侧电气部件电连接。
(固定件120的内部结构)
图3是一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10(拆下转动件110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图4是图3所示的旋转连接器10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如图3和图4所示,具有挠性的带状连接电缆130以沿着圆周方向延伸的方式容纳在固定件120的环状空间120A的内部。连接电缆130由两个主柔性基板131、132(“多个主柔性基板”的一个例子)重叠构成。主柔性基板131、132均为具有挠性的带状布线部件。例如,主柔性基板131、132通过用具有挠性和绝缘性的材料(例如,聚酰亚胺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覆盖带状导体布线(例如,铜箔等)的两个表面而形成。
另外,如图3和图4所示,连接电缆130的端部与作为“布线构件”的一个例子的副柔性基板135连接。一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10中,副柔性基板135与连接电缆130分开设置,从而,连接电缆130的端部能够通过副柔性基板135扩大为矩形形状且大面积。另外,作为连接连接电缆130的端部的布线构件,可以具有在树脂等绝缘构件上保持布线的结构。
如图3和图4所示,副柔性基板135呈向径向外侧大致直角地弯折的形状,包括平行于旋转中心轴AX1的第一平面部135A和垂直于旋转中心轴AX1的第二平面部135B。
第一平面部135A配置在固定件120的内筒部120B附近。副柔性基板135以在第一平面部135A与连接电缆130的一端重叠的状态下,通过焊接与连接电缆130的一端电连接。
第二平面部135B从第一平面部135A的上端部向以旋转中心轴AX1为中心的圆的半径方向的外侧(即,外筒部120C侧)延伸设置。在第二平面部135B的表面上,设有构成连接器10E的引线块161、162。在引线块161、162各自的上表面上,立起设置有平行于旋转中心轴AX1延伸的多个外部连接端子163。
另外,如图3和图4所示,一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10具备将副柔性基板135从其背面侧(车辆主体侧)保持的保持构件150。与副柔性基板135同样地,保持构件150呈向径向外侧大致直角地弯折的形状。例如,保持构件150使用树脂材料形成。如图3和图4所示,保持构件150具有第一保持部151和第二保持部152。
第一保持部151是平行于旋转中心轴AX1的平板状部分。第一保持部151配置在固定件120的内筒部120B附近。第一保持部151具有面向旋转中心轴AX1侧的保持面151A。保持面151A黄副柔性基板135的第一平面部135A从其背面侧保持。
第二保持部152是垂直于旋转中心轴AX1的平板状部分。第二保持部152从第一保持部151的上端部向以旋转中心轴AX1为中心的圆的半径方向的外侧(即,外筒部120C侧)延伸设置。第二保持部152具有面向方向盘侧的保持面152A。保持面152A将副柔性基板135的第二平面部135B从其背面侧保持。
(连接电缆130的连接部的结构)
下面,参考图5至图9,对连接电缆130的连接部的结构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10中连接电缆130的连接部的结构的外观立体图。图6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10中连接电缆130的连接部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一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10所具备的副柔性基板135的外观立体图。图8是一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10的主柔性基板131的端部的俯视图。图9是一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10所具备的保持构件150的外观立体图。
如图5所示,连接电缆130具有两个主柔性基板131、132各自的端部相互重叠的结构。两个主柔性基板131、132以在相互重叠的状态下从副柔性基板135的第一平面部135A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侧(X轴负方向一侧)引出的方式,在与第一平面部135A重叠的状态下与第一平面部135A连接。第一平面部135A由构成保持构件150的第一保持部151的保持面151A从其背面侧保持。
在一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10中,连接电缆130具有两个主柔性基板131、132,从而,能够无需扩大该连接电缆130的宽度,就能应对方向盘侧电气部件的增多来增加该连接电缆130的布线数。
如图5所示,在主柔性基板131的端部设有第一连接端子部131A、131B、131C、131D。
在主柔性基板131的端部,第一连接端子部131A、131B设置在主柔性基板131的主体侧(X轴负方向一侧)。第一连接端子部131A、131B在主柔性基板131的宽度方向(平行于旋转中心轴AX1的方向(Z轴方向))上相向设置。
在主柔性基板131的端部,第一连接端子部131C、131D设置在主柔性基板131的顶端侧(X轴正方向一侧)。第一连接端子部131C、131D在主柔性基板131的宽度方向上相向设置。
在主柔性基板131的宽度方向上,第一连接端子部131A、131C设置在主柔性基板131的一侧的边缘部(Z轴正方向一侧的边缘部)附近。
在主柔性基板131的宽度方向上,第一连接端子部131B、131D设置在主柔性基板131的另一侧的边缘部(Z轴负方向一侧的边缘部)附近。
如图5所示,在主柔性基板132的端部设有第一连接端子部132A、132B。第一连接端子部132A、132B在主柔性基板132的宽度方向(平行于旋转中心轴AX1的方向(Z轴方向)上相向设置。
在主柔性基板132的宽度方向上,第一连接端子部132A设置在主柔性基板132的一侧的边缘部(Z轴正方向一侧的边缘部)附近。
在主柔性基板132的宽度方向上,第一连接端子部132B设置在主柔性基板132的另一侧的边缘部(Z轴负方向一侧的边缘部)附近。
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在副柔性基板135的第一平面部135A上设有第二连接端子部136A、136B、136C、136D、136E、136F。
在与旋转中心轴AX1正交的方向(X轴方向)上,第二连接端子部136A、136B设置在第一平面部135A的一端侧(引出连接电缆130的一侧(X轴负方向一侧)的端部)。另外,在平行于旋转中心轴AX1的方向(Z轴方向)上,第二连接端子部136A、136B彼此相向设置。第二连接端子部136A设置在与主柔性基板132的第一连接端子部132A重叠的位置上,通过焊锡连接与第一连接端子部132A连接。第二连接端子部136B设置在与主柔性基板132的第一连接端子部132B重叠的位置上,通过焊锡连接与第一连接端子部132B连接。
在与旋转中心轴AX1正交的方向(X轴方向)上,第二连接端子部136C、136D设置在第一平面部135A的中央部。另外,在与旋转中心轴AX1平行的方向(Z轴方向)上,第二连接端子部136C、136D彼此相向设置。第二连接端子部136C设置在与主柔性基板131的第一连接端子部131A重叠的位置上,通过焊锡连接与第一连接端子部131A连接。第二连接端子部136D设置在与主柔性基板131的第一连接端子部131B重叠的位置上,通过焊锡连接与第一连接端子部131B连接。
在与旋转中心轴AX1正交的方向(X轴方向)上,第二连接端子部136E、136F设置在第一平面部135A的另一端侧(引出连接电缆130的一侧的相反侧(X轴正方向一侧)的端部)。另外,在与旋转中心轴AX1平行的方向(Z轴方向)上,第二连接端子部136E、136F彼此相向设置。第二连接端子部136E设置在与主柔性基板131的第一连接端子部131C重叠的位置上,通过焊锡连接与第一连接端子部131C连接。第二连接端子部136F设置在与主柔性基板131的第一连接端子部131D重叠的位置上,通过焊锡连接与第一连接端子部131D连接。
此处,连接电缆130具有以下结构:主柔性基板131、132各自的端部,以主柔性基板131的端部为下层(“靠近布线构件一侧的主柔性基板”的一个例子),主柔性基板132的端部为上层(“远离布线构件一侧的主柔性基板”的一个例子)的方式相互重叠。上层的主柔性基板132的端部分别与设置在第一平面部135A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的一端部(X轴负方向一侧的端部)的第二连接端子部136A、136B连接。另一方面,下层的主柔性基板131的端部分别与设置在第一平面部135A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的中央部和另一端部(X轴正方向一侧的端部)的第二连接端子部136C~136F连接。因此,相较于上层的主柔性基板132的端部,下层的主柔性基板131的端部在与旋转中心轴AX1正交的方向(X轴方向)上的长度较长。
另外,如图8所示,下层的主柔性基板131的端部具有一对避让部131E,所述一对避让部131E呈避开连接上层的主柔性基板132的端部的第二连接端子部136A、136B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避让部131E呈从主柔性基板131的宽度方向(Z轴方向)上的两侧边缘部分别向内侧切掉而成的形状。
由此,当与副柔性基板135重叠配置时,下层的主柔性基板131能够部分地不覆盖连接上层的主柔性基板132的各第二连接端子部136A、136B。其结果,各第二连接端子部136A、136B部分地仅被与各该第二连接端子部136A、136B连接的一个主柔性基板132覆盖。
由此,在一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10中,能够在上层的主柔性基板132重叠于下层的主柔性基板131上的状态下,将上层的主柔性基板132的第一连接端子部132A、132B与副柔性基板135的第二连接端子部136A、136B焊接接合。
另外,在一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10中,能够在上层的主柔性基板132重叠于下层的主柔性基板131上的状态下,将下层的主柔性基板131的第一连接端子部131A~131D的每一个和上层的主柔性基板132的第一连接端子部132A、132B的每一个,同时与对应的第二连接端子部136A~136F的每一个焊接接合。
因此,根据一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10,能够对在使多个主柔性基板131、132相互重叠的状态与副柔性基板135接合时的作业工序的增加和复杂化进行抑制。
另外,因为在一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10中,能够从副柔性基板135向相互相同的方向引出各主柔性基板131、132,所以,能够提高主柔性基板131、132的布线自由度。
另外,在一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10中,对具有大致一定宽度的带状的主柔性基板131设有一对避让部131E,所述一对避让部131E呈部分地朝向宽度方向的内侧切掉而成的形状,所以,无需减少从原片材上取下主柔性基板131的个数,就能够使各主柔性基板131部分地不覆盖设置在副柔性基板135上的各第二连接端子部136A、136B。
(台座部153)
另外,如图9所示,在构成保持构件150的第一保持部151的保持面151A上,在分别与下层的主柔性基板131的一对避让部131E重叠的位置(即,配置第二连接端子部136A、136B的位置)上设有一对台座部153。俯视时,一对台座部153的每一个呈与一对避让部131E的每一个大致相同的形状,并容纳于一对避让部131E的每一个的内侧。一对台座部153各自的上表面为平坦面,高度位置仅比保持面151A高出一定的高度。一对台座部153各自的高度尺寸与下层的主柔性基板131的厚度尺寸大致相等。在一对台座部153各自的上表面上,分别配置第二连接端子部136A、136B。由此,一对台座部153的每一个能够部分地使各第二连接端子部136A、136B的高度位置与下层的主柔性基板131的表面的高度位置大致相等。
由此,在一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10中,能够在上层的主柔性基板132重叠于下层的主柔性基板131上时,抑制上层的主柔性基板132的第一连接端子部132A、132B从副柔性基板135的第二连接端子部136A、136B浮起。因此,一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10能够使第一连接端子部132A、132B稳定地焊接接合于第二连接端子部136A、136B。
并且,一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10在焊接接合第一连接端子部132A、132B之后,也能够抑制在第一连接端子部132A、132B产生要从第二连接端子部136A、136B剥离的应力。
另外,如图7所示,在副柔性基板135的第一平面部135A形成狭缝137A、137B。由此,在第一平面部135A形成舌片部138A、138B,并能使舌片部138A、138B局部挠曲。舌片部138A包括第二连接端子部136A,舌片部138B包括第二连接端子部136B。由此,一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10中,在第二连接端子部136A、136B的高度位置被一对台座部153抬高时,能够通过使舌片部138A、138B局部挠曲来抑制副柔性基板135产生变形等,因此,能够稳定地焊接接合。
另外,如图9所示,在第一保持部151的保持面151A上立起设置多个圆柱状的销154。另一方面,如图5~图8所示,在各主柔性基板131、132和副柔性基板135上的与多个销154的每一个对应的位置上,形成圆形开口部。以嵌入主柔性基板131、132和副柔性基板135的各个开口部的状态,铆接多个销154的每一个。由此,主柔性基板131、132和副柔性基板135在相互重叠的状态下,准确地定位并固定于保持面151A。
另外,在一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10中,将主柔性基板131配置在下层,将主柔性基板132配置在上层,但也能够将主柔性基板131配置在上层,将主柔性基板132配置在下层。在该情况下,在一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10中,也能够以主柔性基板131、132相互重叠的状态,使上层的主柔性基板131的第一连接端子部131A~131D的每一个与下层的主柔性基板132的第一连接端子部132A、132B的每一个同时与对应的第二连接端子部136A~136F的每一个焊接接合。
另外,如图9所示,在第一保持部151的保持面151A的配置第二连接端子部136A~136F的各个位置上形成有开口部155。当焊接接合第二连接端子部136时,各个开口部155允许利用夹具从第一保持部151的背面侧按压该第二连接端子部136。
(变形例)
下面,参考图10~图17,对连接电缆130的连接部的结构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如图10~图17所示,连接电缆130的连接部只要是具有以下形状的结构即可,可以是任意结构,即:构成连接电缆130的多个主柔性基板各自的端部以相互重叠的状态,配置在副柔性基板135上,且俯视时,一个主柔性基板的端部与连接其他主柔性基板的第一连接端子部的第二连接端子部不重叠。
(第一变形例)
图10A和图10B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10中连接电缆130的连接部的结构的第一变形例的图。图10A表示互不重叠状态下的第一变形例的主柔性基板131、132和副柔性基板135。图10B表示相互重叠状态下的第一变形例的主柔性基板131、132和副柔性基板135。
在第一变形例中,如图10A所示,在副柔性基板135的第一平面部135A上,在该第一平面部135A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上排列设置第二连接端子部136A、136B。
另外,在上层的主柔性基板132的端部的一侧边缘部(Z轴正方向一侧的边缘部)附近,设有第一连接端子部132A。
另外,在下层的主柔性基板131的端部的一侧边缘部(Z轴正方向一侧的边缘部)附近,设有第一连接端子部131A。
另外,在下层的主柔性基板131的端部上,在与第二连接端子部136A重叠的位置上形成避让部131E,所述避让部131E从一侧边缘部(Z轴正方向一侧的边缘部)向内侧切掉而成。
如图10B所示,在第一变形例中,下层的主柔性基板131的端部具有避让部131E,从而,能够在与第一平面部135A重叠时避开第二连接端子部136A。
因此,根据第一变形例,如图10B所示,在主柔性基板131、132与副柔性基板135相互重叠的状态下,能够将设置在上层的主柔性基板132的端部的第一连接端子部132A与第二连接端子部136A焊接接合。另外,根据第一变形例,能够将主柔性基板132的第一连接端子部132A和主柔性基板131的第一连接端子部131A同时与第二连接端子部136A、136B焊接接合。
(第二变形例)
图11A和图11B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10中连接电缆130的连接部的结构的第二变形例的图。图11A表示互不重叠状态下的第二变形例的主柔性基板131、132和副柔性基板135。图11B表示相互重叠状态下的第二变形例的主柔性基板131、132和副柔性基板135。
在第二变形例中,如图11A所示,在副柔性基板135的第一平面部135A上,在该第一平面部135A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上排列设置第二连接端子部136A、136B。
另外,在上层的主柔性基板132的端部的一侧边缘部(Z轴正方向一侧的边缘部)附近设有第一连接端子部132A。
另外,在下层的主柔性基板131的端部的一侧边缘部(Z轴正方向一侧的边缘部)附近,设有第一连接端子部131A。
另外,下层的主柔性基板131形成有避让部131E,所述避让部131E是是除了设有第一连接端子部131A的部分之外的一侧边缘部(Z轴正方向一侧的边缘部)整体向内侧被切掉而成。换言之,可以说下层的主柔性基板131整体宽度窄,并呈设有第一连接端子部131A的部分从一侧边缘部(Z轴正方向一侧的边缘部)向外侧凸出的形状。
如图11B所示,在第二变形例中,下层的主柔性基板131的端部具有避让部131E,从而,能够在与第一平面部135A重叠时避开第二连接端子部136A。
因此,根据第二变形例,如图11B所示,在主柔性基板131、132与副柔性基板135相互重叠的状态下,能够将设置在上层的主柔性基板132的端部的第一连接端子部132A与第二连接端子部136A焊接接合。另外,根据第二变形例,能够将主柔性基板132的第一连接端子部132A和主柔性基板131的第一连接端子部131A同时与第二连接端子部136A、136B焊接接合。
(第三变形例)
图12A和图12B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10中连接电缆130的连接部的结构的第三变形例的图。图12A表示互不重叠状态下的第三变形例的主柔性基板131、132和副柔性基板135。图12B表示相互重叠状态下的第三变形例的主柔性基板131、132和副柔性基板135。
在第三变形例中,如图12A所示,在副柔性基板135的第一平面部135A上,在该第一平面部135A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上排列设置第二连接端子部136A、136B。但将第二连接端子部136B设置为比第二连接端子部136A更偏向Z轴负方向一侧。
另外,在上层的主柔性基板132的端部的一侧边缘部(Z轴正方向一侧的边缘部)附近,设有第一连接端子部132A。
另外,在下层的主柔性基板131的端部的一侧边缘部(Z轴正方向一侧的边缘部)附近,设有第一连接端子部131A。
另外,下层的主柔性基板131的端部整体上形成有避让部131E,所述避让部131E从一侧边缘部(Z轴正方向一侧的边缘部)向内侧被切掉而成。换言之,可以说下层的主柔性基板131的端部的宽度比下层的主柔性基板131的其他部分(主体部)窄。
如图12B所示,在第三变形例中,下层的主柔性基板131的端部因具有避让部131E而宽度变窄,从而,能够在与第一平面部135A重叠时避开第二连接端子部136A。
因此,根据第三变形例,如图12B所示,能够在主柔性基板131、132与副柔性基板135相互重叠的状态下,将设置在上层的主柔性基板132的端部的第一连接端子部132A与第二连接端子部136A焊接接合。另外,根据第三变形例,能够将主柔性基板132的第一连接端子部132A和主柔性基板131的第一连接端子部131A同时与第二连接端子部136A、136B焊接接合。
(第四变形例)
图13A和图13B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10中连接电缆130的连接部的结构的第四变形例的图。图13A表示互不重叠状态下的第四变形例的主柔性基板131、132和副柔性基板135。图13B表示相互重叠状态下的第四变形例的主柔性基板131、132和副柔性基板135。
在第四变形例中,如图13A所示,在副柔性基板135的第一平面部135A上,在该第一平面部135A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上排列设置第二连接端子部136A、136B。
另外,在上层的主柔性基板132的端部设有从一侧边缘部(Z轴正方向一侧的边缘部)向外侧凸出的凸出部132C。在凸出部132C设有第一连接端子部132A。
另外,在下层的主柔性基板131的端部设有从一侧边缘部(Z轴正方向一侧的边缘部)向外侧凸出的凸出部131F。在凸出部131F设有第一连接端子部131A。
如图13B所示,在第四变形例中,下层的主柔性基板131的端部在凸出部131F设置第一连接端子部131A,从而,能够在与第一平面部135A重叠时避开第二连接端子部136A。
因此,根据第四变形例,如图13B所示,在主柔性基板131、132与副柔性基板135相互重叠的状态下,能够将设置在上层的主柔性基板132的端部的第一连接端子部132A与第二连接端子部136A焊接接合。另外,根据第四变形例,能够将主柔性基板132的第一连接端子部132A和主柔性基板131的第一连接端子部131A同时与第二连接端子部136A、136B焊接接合。
(第五变形例)
图14A和图14B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10中连接电缆130的连接部的结构的第五变形例的图。图14A表示互不重叠状态下的第五变形例的主柔性基板131、132和副柔性基板135。图14B表示相互重叠状态下的第五变形例的主柔性基板131、132和副柔性基板135。
在第五变形例中,如图14A所示,在副柔性基板135的第一平面部135A上,在该第一平面部135A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上排列设置第二连接端子部136A、136B。但将第二连接端子部136B设置为比第二连接端子部136A更偏向Z轴负方向一侧。
另外,上层的主柔性基板132整体具有一定的宽度。在上层的主柔性基板132的端部的一侧边缘部(Z轴正方向一侧的边缘部)附近,设有第一连接端子部132A。
另外,下层的主柔性基板131整体具有一定的宽度。但下层的主柔性基板131的宽度窄于上层的主柔性基板132的宽度。在下层的主柔性基板131的端部的一侧边缘部(Z轴正方向一侧的边缘部)附近,设有第一连接端子部131A。
如图14B所示,在第五变形例中,下层的主柔性基板131的宽度窄于上层的主柔性基板132,从而,能够在与第一平面部135A重叠时,避开第二连接端子部136A。
因此,根据第五变形例,如图14B所示,在主柔性基板131、132与副柔性基板135相互重叠的状态下,能够将设置在上层的主柔性基板132的端部的第一连接端子部132A与第二连接端子部136A焊接接合。另外,根据第五变形例,能够将主柔性基板132的第一连接端子部132A和主柔性基板131的第一连接端子部131A同时与第二连接端子部136A、136B焊接接合。
(第6变形例)
图15A和图15B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10中连接电缆130的连接部的结构的第六变形例的图。图15A表示互不重叠状态下的第六变形例的主柔性基板131、132和副柔性基板135。图15B表示相互重叠状态下的第六变形例的主柔性基板131、132和副柔性基板135。
在第六变形例中,如图15A所示,在副柔性基板135的第一平面部135A上,在该第一平面部135A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上排列设置第二连接端子部136A、136B。但将第二连接端子部136B设为比第二连接端子部136A更偏向Z轴负方向一侧。
另外,下层的主柔性基板131整体具有一定的宽度。在下层的主柔性基板131的端部的一侧边缘部(Z轴正方向一侧的边缘部)附近,设有第一连接端子部131A。
另外,上层的主柔性基板132的宽度与下层的主柔性基板131大致相同。但在上层的主柔性基板132的端部,设有从一侧边缘部(Z轴正方向一侧的边缘部)向外侧凸出的凸出部132C。在凸出部132C上设有第一连接端子部132A。
如图15B所示,在第六变形例中,将第二连接端子部136A设置在比下层的主柔性基板131的一侧边缘部(Z轴正方向一侧的边缘部)靠外侧的位置上,从而,下层的主柔性基板131能够在与第一平面部135A重叠时避开第二连接端子部136A。
因此,根据第六变形例,如图15B所示,在主柔性基板131、132与副柔性基板135相互重叠的状态下,能够将设置在上层的主柔性基板132的端部的第一连接端子部132A与第二连接端子部136A焊接接合。另外,根据第六变形例,能够将主柔性基板132的第一连接端子部132A和主柔性基板131的第一连接端子部131A同时与第二连接端子部136A、136B焊接接合。
(第七变形例)
图16A和图16B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10中连接电缆130的连接部的结构的第七变形例的图。图16A表示互不重叠状态下的第七变形例的主柔性基板131、132、133和副柔性基板135。图16B表示相互重叠状态下的第七变形例的主柔性基板131、132、133和副柔性基板135。
在第七变形例中,如图16A所示,在副柔性基板135的第一平面部135A上,在该第一平面部135A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上排列设置第二连接端子部136A、136B、136C。
另外,在第七变形例中,连接电缆130具有三个主柔性基板131、132、133各自的端部相互重叠的结构。三个主柔性基板131、132、133的宽度彼此大致相同。
在上层的主柔性基板133的端部的一侧边缘部(Z轴正方向一侧的边缘部)附近,设有第一连接端子部133A。
另外,在中层的主柔性基板132的端部的一侧边缘部(Z轴正方向一侧的边缘部)附近,设有第一连接端子部132A。
另外,在中层的主柔性基板132的端部的与第二连接端子部136A重叠的位置上,形成避让部132D,所述避让部132D从一侧边缘部(Z轴正方向一侧的边缘部)向内侧切掉而成。
另外,在下层的主柔性基板131的端部的一侧边缘部(Z轴正方向一侧的边缘部)附近,设有第一连接端子部131A。
另外,在下层的主柔性基板131的端部的与第二连接端子部136A、136B重叠的位置上,形成避让部131E,所述避让部131E从一侧边缘部(Z轴正方向一侧的边缘部)向内侧切掉而成。
如图16B所示,在第七变形例中,下层的主柔性基板131的端部具有避让部131E,从而,能够在与第一平面部135A重叠时避开第二连接端子部136A、136B。另外,中层的主柔性基板132的端部具有避让部132D,从而,能够在与第一平面部135A重叠时避开第二连接端子部136A。
因此,根据第七变形例,如图16B所示,在主柔性基板131、132、133和副柔性基板135相互重叠的状态下,能够将设置在上层的主柔性基板133的端部的第一连接端子部133A与第二连接端子部136A焊接接合,并能够将设置在中层的主柔性基板132的端部的第一连接端子部132A与第二连接端子部136B焊接接合。另外,根据第七变形例,能够将主柔性基板133的第一连接端子部133A、主柔性基板132的第一连接端子部132A和主柔性基板131的第一连接端子部131A同时与第二连接端子部136A、136B、136C焊接接合。
(第八变形例)
图17A、图17B和图17C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10中连接电缆130的连接部的结构的第八变形例的图。图17A表示互不重叠状态下的第八变形例的主柔性基板131、132、133和副柔性基板135。图17B表示表示相互重叠状态下的第八变形例的主柔性基板133和副柔性基板135。图17C表示相互重叠状态下的第八变形例的主柔性基板131、132、133和副柔性基板135。
在第八变形例中,如图17A所示,在副柔性基板135的第一平面部135A上,在该第一平面部135A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上排列设置第二连接端子部136A、136B、136C。
另外,在第八变形例中,连接电缆130具有三张主柔性基板131、132、133各自的端部相互重叠的结构。三张主柔性基板131、132、133的宽度彼此大致相同。但在主柔性基板133为下层、主柔性基板131为中层、主柔性基板132为上层这一点上,与第七变形例不同。
在下层的主柔性基板133的端部的一侧边缘部(Z轴正方向一侧的边缘部)附近,设有第一连接端子部133A。
另外,在上层的主柔性基板132的端部的一侧边缘部(Z轴正方向一侧的边缘部)附近,设有第一连接端子部132A。
但上层的主柔性基板132的端部不具有避让部132D,这一点与第七变形例不同。
另外,在中层的主柔性基板131的端部的一侧边缘部(Z轴正方向一侧的边缘部)附近,设有第一连接端子部131A。
另外,在中层的主柔性基板131的端部的与第二连接端子部136B重叠的位置上,形成避让部131E,所述避让部131E从一侧边缘部(Z轴正方向一侧的边缘部)向内侧切掉而成。
在第八变形例中,如图17B所示,首先,将下层的主柔性基板133的端部重叠配置在第一平面部135A上,将设置在下层的主柔性基板133的端部的第一连接端子部133A与第二连接端子部136A焊接接合。
接着,如图17C所示,将中层的主柔性基板131和上层的主柔性基板132各自的端部重叠配置在第一平面部135A上。此处,如图17C所示,在第八变形例中,中层的主柔性基板131的端部具有避让部131E,由此,在重叠配置于第一平面部135A时,能够避开第二连接端子部136B。
因此,根据第八变形例,如图17C所示,在主柔性基板131、132、133和副柔性基板135相互重叠的状态下,能够将设置在上层的主柔性基板132的端部的第一连接端子部132A与第二连接端子部136B焊接接合。另外,根据第八变形例,能够将主柔性基板132的第一连接端子部132A和主柔性基板131的第一连接端子部131A同时与第二连接端子部136B、136C焊接接合。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形或变更。
例如,“避让部”并不仅限于从主柔性基板的边缘部向内侧切掉而成的形状,也可以是在比主柔性基板的边缘部靠内侧形成的开口形状。
另外,虽然在上述所有实施例中,使靠近布线构件一侧的主柔性基板为与布线构件的远离布线构件一侧的主柔性基板的第一连接端子部所对应的第二连接端子部不重叠的形状,但也可以使两侧主柔性基板的层叠结构上下翻转,使远离布线构件一侧的主柔性基板为与靠近布线构件一侧的主柔性基板的第一连接端子部所对应的第二连接端子部不重叠的形状。在该情况下,因为能够防止因远离布线构件一侧的主柔性基板在与靠近布线构件一侧的主柔性基板的第一连接端子对应的第二连接端子上重叠而引起的、焊接接合时夹具对接合部的加热或加压的阻碍,所以,能够与上述实施例同样地,在将多个柔性基板相互重叠的状态下同时焊接接合。
另外,在以多个主柔性基板重叠的状态将位于端部的各连接端子部与布线构件的多个连接端子部连接的情况下,本发明的结构也可以应用于多个主柔性基板中的一部分主柔性基板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因为能够同时接合多个主柔性基板中的一部分主柔性基板和配线部件的连接端子部,所以,能够得到抑制作业工序的增加和复杂化的效果。
本国际申请要求基于2021年3月15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21-041406号的优先权,本国际申请援引该申请的全部内容。
附图标记说明
10旋转连接器
10A贯通孔
10B、10C连接面
10E、10F连接器
110转动件
120固定件
120A环状空间
120B内筒部
120C外筒部
130连接电缆
131主柔性基板
131A、131B、131C、131D第一连接端子部
131E避让部
132主柔性基板
132A、132B第一连接端子部
135副柔性基板
135A第一平面部
135B第二平面部
136A、136B、136C、136D、136E、136F第二连接端子部
137A、137B狭缝
138A、138B舌片部
150保持构件
151第一保持部
151A保持面
152第二保持部
152A保持面
153台座部
154销
155开口部
161、162引线块
163外部连接端子
AX1旋转中心轴

Claims (10)

1.一种旋转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
固定件;
转动件,设置为能相对于所述固定件旋转;
多个主柔性基板,容纳于所述固定件与所述转动件之间的环状空间,在多个所述主柔性基板各自的端部设置有第一连接端子部;
布线构件,具有多个第二连接端子部,多个所述第二连接端子部连接有多个所述主柔性基板各自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子部,
多个所述主柔性基板以多个所述主柔性基板各自的所述端部相互重叠的状态配置在所述布线构件上,
在接近所述布线构件一侧的所述主柔性基板与远离所述布线构件一侧的所述主柔性基板中,
接近所述布线构件一侧的所述主柔性基板的所述端部具有在俯视时与连接有远离所述布线构件一侧的所述主柔性基板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子部的所述第二连接端子部不重叠的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接近所述布线构件一侧的所述主柔性基板的所述端部具有避让部,
该避让部呈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的一部分被切掉而成的形状,并且,在俯视时与连接有远离所述布线构件一侧的所述主柔性基板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子部的所述第二连接端子部不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避让部呈从所述主柔性基板的宽度方向的边缘部向内侧切掉而成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避让部呈在比所述主柔性基板的宽度方向的边缘部更靠内侧形成的开口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主柔性基板从所述布线构件向相互相同的方向引出。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布线构件是副柔性基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保持构件,具有将所述副柔性基板从背面侧保持的保持面,
所述保持面具有:台座部,在与连接有远离所述布线构件一侧的所述主柔性基板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子部的所述第二连接端子部对应的位置上,从所述保持面部分地凸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台座部将连接有远离所述布线构件一侧的所述主柔性基板的所述第二连接端子部距所述保持面的高度位置,抬高至大致与接近所述布线构件一侧的所述主柔性基板的表面距所述保持面的高度位置相同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旋转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副柔性基板具有:舌片部,能够部分地挠曲,
配置在俯视时与所述台座部重叠的位置上的所述第二连接端子部设置在所述舌片部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转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副柔性基板具有配置有多个所述第二连接端子部的大致矩形的平面部,通过形成于该平面部的狭缝,在所述平面部内形成所述舌片部。
CN202280021482.1A 2021-03-15 2022-02-24 旋转连接器 Pending CN11704404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41406 2021-03-15
JP2021-041406 2021-03-15
PCT/JP2022/007746 WO2022196286A1 (ja) 2021-03-15 2022-02-24 回転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44048A true CN117044048A (zh) 2023-11-10

Family

ID=83321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21482.1A Pending CN117044048A (zh) 2021-03-15 2022-02-24 旋转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266794A1 (zh)
JP (1) JP7537714B2 (zh)
CN (1) CN117044048A (zh)
DE (1) DE112022001512T5 (zh)
WO (1) WO202219628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46133A (ja) * 2001-02-21 2002-08-30 Alps Electric Co Ltd 回転コネクタ
JP2002246136A (ja) 2001-02-21 2002-08-30 Alps Electric Co Ltd 回転コネクタ
JP5029821B2 (ja) * 2007-06-19 2012-09-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配線体及び液滴吐出ヘッド
JP6163715B2 (ja) 2012-03-30 2017-07-19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ゼオライト膜複合体
EP3467967B1 (en) 2016-05-31 2021-11-24 Alps Alpine Co., Ltd. Rotary connector
JP6711419B2 (ja) * 2016-12-28 2020-06-1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インターポーザ基板、回路モジュー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22001512T5 (de) 2024-01-25
US20240266794A1 (en) 2024-08-08
WO2022196286A1 (ja) 2022-09-22
JPWO2022196286A1 (zh) 2022-09-22
JP7537714B2 (ja) 2024-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157892A1 (en) Wire harness joint
US10468845B2 (en) Rotary connector
CN109155475B (zh) 柔性扁平线缆连接件、柔性扁平线缆连接构造体以及旋转连接器装置
JP2020013829A (ja) 回路体及び電池モジュール
US10651617B1 (en) Rotary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same
CN109075516B (zh) 旋转连接器
JPH0950841A (ja)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とリード線の接合部およびその形成方法
US11824284B2 (en) Structure for connecting flexible flat cables
US6663400B1 (en) Wiring board having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7044048A (zh) 旋转连接器
JP6621450B2 (ja) 板状配索材の導体接続構造
CN114556685B (zh) 布线模块
US10772204B2 (en) Electronic device
US11211723B2 (en) Structure for connecting flexible flat cables
WO2019230066A1 (ja) 回転機器
JP2022151343A (ja) 回転コネクタ
JP4822936B2 (ja) ラグ端子及び回路基板並びに電子モジュール
WO2022113639A1 (ja) 基板、モータ、及び軸流ファン
JP7023070B2 (ja) モータ
CN113875322B (zh) 带端子的挠性基板及带连接器的挠性基板
WO2021131665A1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蓄電モジュール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
JP2000197250A (ja) ワイヤ―ハ―ネスのジョイント構造
JP4070095B2 (ja)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への電子部品の実装方法及び実装接続部
CN115997319A (zh) 配线模块
CN116034057A (zh) 车载用配线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