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15327A - 气垫 - Google Patents
气垫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015327A CN117015327A CN202280003674.XA CN202280003674A CN117015327A CN 117015327 A CN117015327 A CN 117015327A CN 202280003674 A CN202280003674 A CN 202280003674A CN 117015327 A CN117015327 A CN 11701532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chamber
- air
- cushion
- welded portion
- sha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902 bimod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10000004197 pelvis Anatomy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2
- 210000001624 hip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4820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10000001217 buttock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8
-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N acrylic acid group Chemical group C(C=C)(=O)O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7
- -1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284 re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814 polyureth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7237 body shap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3127 kne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018 mel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2635 polyureth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2725 thermoplastic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0115 thoracic cav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0689 upper leg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303 weig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JOYRKODLDBILNP-UHFFFAOYSA-N Ethyl ur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COC(N)=O JOYRKODLDBIL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952 Polya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698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5038 ethylene vinyl acet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1200 poly(ethylene-vinyl acet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2647 polya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728 polyest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573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08035 Back Pai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50296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08930 Low Back Pai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459 Nitrile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396 body weigh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456553 Chanodichthys dabryi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19122 Cucurbi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9852 Cucurbita pepo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93 Epox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043261 Hevea brasiliens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311 Urethane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800 acrylic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127 amorphous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09 cont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038 crystalline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3460 diamon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32 diamo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49 embo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973 fluoro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261 foam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7 glass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943 hotmel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49 leather substitu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52 natural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194 natural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058 polyacry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17 polycarbon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515 polycarbon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306 polyurethane 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00 polyvinyl chlor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50 screen-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379 silicone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45 silicone rub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81 surface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93 welding typ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303 wrinkle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27/00—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 A47C27/08—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 A47C27/081—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of pneumatic typ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7/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hairs or stools
- A47C7/02—Seat parts
- A47C7/021—Detachable or loose seat cush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27/00—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 A47C27/08—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 A47C27/087—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with means for connecting opposite sides, e.g. internal ties or strips
Landscapes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如下的气垫,即:在就座时规定空气室立起,无论使用者的身体向左右方向的倾斜如何,都骨盆支承性优异。气垫沿着平板袋状物的外周部具有外侧熔接部,具有作为就座部的第1空气室、作为侧方支承部的第2空气室以及作为侧方支承部的第3空气室,经由通过部将各空气室之间连通,以供填充空气相互移动,并且具有对各空气室之间进行划分的U字状的内侧熔接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垫(air cushion),特别涉及使用者的骨盆的支承性等优异的气垫。
背景技术
近年,伴随着使用个人计算机(PC)的在公司的桌面办公、及居家远程办公等的作业增加,使用者在就座于桌子所附带的椅子的状态下进行规定作业等的工作时间明显变长。
这种桌面办公、远程办公等的工作时间的增加容易引起由过度的骨盆的后倾、前倾导致的驼背、弯腰,并对腰椎、胸椎增加负担,因此,是引起腰痛、腰间盘突出等的严重原因。
因此,提出有各种令使用者的使用性提升的垫子(cushion)。
作为该垫子,例如提出有如下的垫子,即与颈垫、垫席(mat)等组合,并能够根据使用者的颈、腰的位置等调整高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更具体而言,如图11的(a)所示,是如下的垫子200,即:在内部收容了发泡材料等弹性体,使至少两个气囊(201′、201″)在垂直方向对置配置。
而且,是如下的垫子200。即:在一个气囊(201′)设置有用于控制空气的填充及排出的空气控制单元,且在分别对置的气囊的表面形成有通路孔及连接部,两个气囊(201′、201″)直接连接。
另外,提出有在使用者就座的状态下能够分散作用于臀部的压力的座压缓和气垫(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更具体而言,如图11的(b)所示,是如下的座压缓和气垫300,即具备:主体301;一对凹部302,对臀部的位置对应;压迫防止孔303,设置于中心;中空的缘部304,设置于周围;以及空气流通细孔,将主体301及缘部304相连。
专利文献1:US2015/0366368A1公报(权利要求书、附图等)
专利文献2:日本实用新型注册第3000758号公报(实用新型注册权利要求书、附图等)
然而,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垫子不是从左右方向支撑使用者的腰等的构造,所以存在如下问题,即:在使用者就座的情况下无法够防止骨盆的倾斜。
进一步讲,还发现如下问题,即:即使与颈垫、垫席等组合,在使用者向左右方向倾斜了身体的情况下,气囊本身也不追随骨盆的倾斜,结果是,无法够有效地减少对腰椎、胸椎的负荷。
另外,关于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座压缓和气垫,也不是周围的缘部从左右方向支撑腰部的构造,所以存在如下问题,即:因使用者的体形、就座时的姿势而异,空气向周围的缘的流入变得不均匀,而无法防止骨盆的倾斜。
并且,该座压缓和气垫存在如下问题,即:构造本身复杂,制造工序较多,且难以稳定地制造,进而容易在经济上不利。
发明内容
因此,本申请的发明人鉴于这样的问题点而深入研究的结果是,发现了经由规定内侧熔接部而设置多个空气室,并利用使用者就座时的填充空气的流动,从而能够发挥优异的对使用者的骨盆的支承性等,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气垫,即:通过使用者就座时的填充空气的流动,连通的多个空气室沿着铅垂方向以倾斜的状态立起,由此,能够包住腰部周围,进而即使是使用者向左右方向倾斜了身体这样的情况,也能够维持优异的骨盆支承性等。
根据本发明,提供如下的气垫,能够解决上述的问题,上述气垫沿着平板袋状物的外周部具有外侧熔接部,其特征在于,在俯视的情况下,至少具有:作为就座部的第1空气室;作为侧方支承部的第2空气室,配置于该第1空气室的左方;以及作为对置的侧方支承部的第3空气室,配置于第1空气室的右方,经由通过部将第1空气室、第2空气室以及第3空气室之间连通,以供填充空气相互移动,并且具有对第1空气室、第2空气室以及第3空气室之间进行划分的U字状的内侧熔接部。
即,根据本发明的气垫,在就座时,第1空气室被从上方压缩,由此第1内侧熔接部被向下方下压,并且填充空气沿着平面方向向外周部侧扩展,第2空气室及第3空气室以向内侧倾斜这样的状态沿着铅垂方向容易地立起。
因此,在就座时,规定空气室容易地立起,能够以从左右包住骨盆的周围的方式进行支承,即使是使用者向左右方向倾斜了身体这样的情况,也能够维持优异的骨盆支承性等。
进一步讲,在气垫不使用时,容易将其折叠得较薄而成为紧凑的形状,并且因为轻量,所以携带、保管也容易。
另外,优选为:在构成本发明时,在将上述U字状的内侧熔接部作为第1内侧熔接部的情况下,除第1内侧熔接部之外,在第1空气室以规定间隔设置有一个或多个U字状的第1′内侧熔接部。
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无论使用者的体形、体重如何,都能够使第1空气室的就座性更加良好,并且能够更加高精度地控制就座时的填充空气的流动。
另外,优选为:在构成本发明时,在将上述U字状的内侧熔接部作为第1内侧熔接部的情况下,设置有第2内侧熔接部,上述第2内侧熔接部与第1内侧熔接部相接,在俯视的情况下,具有从正方形、长方形、倒V字状以及倒U字状中选择的至少一个形状。
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控制第2空气室与第3空气室之间的直接的空气的移动,能够更加高精度地控制就座时的填充空气的流动。
另外,优选为:在构成本发明时,具有作为后方支承部的第4空气室,上述第4空气室配置于第1空气室的后方。
通过设为具有这样的第4空气室的结构,而从后方也能够支承骨盆,能够与第2空气室和第3空气室一起进一步发挥优异的对使用者的骨盆的支承性等。
另外,优选为:在构成本发明时,在俯视平板袋状物的情况下,使该平板袋状物的下方外周部成为跨越第2空气室及第3空气室的双峰形状。
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能够使第2空气室及第3空气室的立起更加顺畅。
另外,优选为:在构成本发明时,具有跨越第2空气室及第3空气室的水平状或曲线状的又一内侧熔接部。
通过设为具有这样的又一内侧熔接部(以下存在称为第3内侧熔接部的情况)的结构,而在第2空气室及第3空气室立起时,这些空气室沿着第3内侧熔接部弯折,能够使对腰部的抵接性进一步提升。
另外,优选为:在构成本发明时,在就座部的表面设置有防滑部,上述防滑部具有规定规则图案或随机图案。
通过设为设置了这样的防滑部的结构,而就座部的表面的防滑性提高,进而填充空气更加顺畅地移动,能够使骨盆的支承性提升。
另外,优选为:在构成本发明时,在第2空气室及第3空气室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填充空气的填充口。
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而能够组合规定泵等来容易且高精度地控制填充空气的填充量、排出风量。
附图说明
图1的(a)~(b)是俯视第1实施方式的气垫的情况下的整体图。
图2的(a)~(c)是为了对第1实施方式的气垫中的空气流动以及伴随于此的空气室的立起的结构进行说明而提供的图。
图3的(a)~(b)分别是为了对第1实施方式中的另一气垫的具体例进行说明而提供的图。
图4的(a)~(b)分别是为了对第1实施方式中的又一气垫的具体例进行说明而提供的图。
图5的(a)~(c)分别是为了对第1实施方式的防滑部的规定规则图案进行说明而提供的图。
图6是为了对第2实施方式的气垫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而提供的流程图。
图7是为了对第3实施方式的气垫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而提供的流程图。
图8的(a)~(c)是为了对骨盆的倾斜角度进行说明而提供的图。
图9的(a)~(c)是为了表示在座面为亚克力制的椅子设置第1实施方式的垫子并就座的情况下的座压分布而提供的图,
图9的(d)是为了表示直接就座于座面为亚克力制的椅子的情况下的座压分布而提供的图。
图10的(a)~(c)是为了表示在座面具有聚氨酯垫的椅子设置第1实施方式的垫子并就座的情况下的座压分布而提供的图,
图10的(d)是为了表示直接就座于座面为亚克力制的椅子的情况下的座压分布而提供的图。
图11的(a)~(b)分别是为了对现有的垫子进行说明而提供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如图1的(a)所例示,第1实施方式是沿着平板袋状物11的外周部具有外侧熔接部20的气垫10,其特征在于,在俯视的情况下,至少具有作为就座部的第1空气室12、配置于该第1空气室12的左方的作为侧方支承部的第2空气室14、以及配置于第1空气室12的右方的作为对置的侧方支承部的第3空气室16,经由通过部30将第1空气室12、第2空气室14以及第3空气室16之间连通,以供填充空气相互移动,并且具有对第1空气室12、第2空气室14以及第3空气室16之间进行划分的U字状的第1内侧熔接部22。
以下,适当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气垫10的第1实施方式具体进行说明。
1.平板袋状物
如图1的(a)所示,平板袋状物11(以下存在简称为袋状物11的情况)作为气垫10的外包装,能够在内部保持从填充口(未图示)等填充的空气,并且在填充了空气的状态下,是具有规定厚度的平板状的部件。
更具体而言,优选设为如下结构,即:熔接一对片状物的外周而成为袋状的结构;折弯片状物,并熔接除折弯线以外的外周而成为袋状的结构;以及熔接成为筒状的片状物的开口部而成为袋状的结构等。
该理由是因为存在如下情况,即:即使是简易的结构,也能够形成适于能够防止空气向外部泄漏的气垫10的大体平板状的袋状物11。
(1)材质
另外,作为构成袋状物的一对片材的材质,只要是能够防止空气向外部泄漏的材质且是能够熔接的材质,则并不特别限定,但通常优选为在结晶性树脂的情况下,使用熔点(在非结晶性树脂的情况下,使用玻璃化转变温度或软化点)较低的树脂。
更具体而言,优选为由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酯(PES)、聚碳酸酯(PC)、聚酰胺(PA)、聚氨酯(PU)、热塑性弹性体(TPE)、热塑性橡胶(TPR)、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等中的至少一者构成的单层片材、源自多个树脂的多张片材的层叠物。
该理由是因为存在如下情况,即:通过使用一个或者组合使用多个源自这样的树脂的片材,而能够通过规定熔接来容易地融解,成为弹性率在所希望范围并且具有柔软性的袋状物。
并且,因为存在如下情况,即:通过使用源自这样的树脂的片材,而应对来自外部的冲击、内部的空气压的强度优异,并能够长期发挥优异的骨盆支承性。
此外,为了使对气垫的肌肤触感、装饰性、以及人造皮革性等提升,作为一对片材的材质,也优选使用由上述材料构成的起毛片材、实施了微细表面压花、微细表面处理的片材等。
另外,作为构成袋状物的材质的熔点,只要是不会因熔接装置等的使用而破损的温度,则并不特别限定,但通常优选为50~300℃的范围内的值。
该理由是因为存在如下情况,即:若是这样的熔点,则不易因熔接装置等的使用而破损,并且作为气垫而具有适当的柔软性。
因此,更加优选为构成袋状物的材质的熔点为60~280℃的范围内的值,进一步优选为80~250℃的范围内的值。
另外,优选为在袋状物的周围或表面设置保护罩。
该理由是因为存在如下情况,即:通过设置保护罩,而能够使耐久性更加提升,并且能够使就座时的接触感觉更加良好。
即,优选为保护罩由编织了纤维的织物构成。
具体而言,优选为由编织了聚酯纤维、聚氨酯纤维、聚乙烯纤维、聚酰胺纤维等中的至少一种纤维的织物构成,更加优选为由编织了包覆纱的织物构成,该包覆纱以这些纤维为芯线并卷绕了其他纤维。
(2)形状
另外,袋状物的平面形状只要是能够在臀部的下方支撑与其相连的腰部的形状,则并不特别限定,通常在俯视的情况下,优选设为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倒三角形、四边形(包括正方形、长方形)、多边形(例如5~10边形)、菱形、异形以及这些形状的一部分向内侧凹陷而成的形状等中的至少一个。
该理由是因为存在如下情况,即:通过设为这样的形状,即使是相对简易的结构,也能够确保比较宽大的就座面积,并且第2空气室及第3空气室容易立起,能够容易地发挥优异的骨盆支承性。
另外,从使骨盆支承性更加提升的观点,更加优选为使袋状物的形状在俯视的情况下为倒凸形状、重叠了大小圆形的葫芦形状、倒壶型形状、铲形状等中的至少一个,以使后述的第4空气室成为向后方突出的形状。
另外,对于袋状物的平面形状而言,优选为:在俯视平板袋状物的情况下,使该平板袋状物的下方外周部成为跨越第2空气室及第3空气室的双峰形状。
具体而言,优选为:如图1的(a)所示,袋状物11的下方外周部36在跨越第2空气室及第3空气室的部位具有双峰形状。
该理由是因为存在如下情况,即:通过设为这样的形状,而第2空气室及第3空气室的立起更加顺畅。
(3)大小
另外,表示袋状物的平面形状的大小的最大直径只要是能够铺放于臀部的下方并支承腰部的值,则并不特别限定,但通常优选设为150~1000mm的范围内的值。
该理由是因为存在如下情况,即:通过设为这样的最大直径,而在铺放于椅子、地面并就座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向前后方向、左右方向的摇晃,能够更加稳定地支承骨盆。
因此,更加优选将袋状物的平面形状的最大直径设为300~800mm的范围内的值,进一步优选设为400~700mm的范围内的值。
此外,袋状物的平面形状的最大直径能够定义为袋状物的平面形状的外接圆的直径。
(4)填充了空气的状态下的厚度
另外,袋状部的厚度能够以设置平面为基准,定义为填充了空气的状态下的沿着铅垂方向的袋状物的最上位表面的高度H1(参照图2的(b))。
此时,袋状部的厚度优选为能够得到就座时的适度的缓冲性的厚度,并能够考虑使用者的体形、体重等来适当变更,通常优选设为10~150mm的范围内的值。
该理由是因为存在如下情况,即:通过设为这样的厚度,而在铺放于椅子、地面并就座的情况下,对臀部的紧贴性优异,并且能够防止过度的沉入,使骨盆的支承性更加提升。
因此,更加优选将袋状物的厚度设为20~120mm的范围内的值,进一步优选设为30~100mm的范围内的值。
2.外侧熔接部
如图1的(a)所示,外侧熔接部20是如下部位,即:为了使填充空气不向袋状物11的外部泄漏,而通过使用了规定熔接装置的加热、加压等将袋状物11的外周部的至少一部分以熔接面成为平坦或压花形状的方式熔接的部位。
另外,外侧熔接部为了使密封性等提升,优选为在熔接的一对片状物之间设置粘合剂层作为中间层。
具体而言,作为该粘合剂层,通常优选使用热熔粘合剂、环氧类粘合剂、聚氨酯类粘合剂、丙烯酸类粘合剂、EVA粘合剂、SBR类粘合剂、NBR类粘合剂等中的至少一者。
该理由是因为存在如下情况,即:通过设置这样的粘合剂层,而能够更加无间隙且稳固地粘合各种片材,能够更加减少向袋状物的外部流出的填充空气的泄漏量。
另外,外侧熔接部的宽度只要是在反复就座使用时能够维持已熔接的部分不剥离的粘合力的宽度,则并不特别限定,但通常优选设为3~30mm的范围内的值。
该理由是因为存在如下情况,即:通过设为这样的宽度,而能够无间隙且稳固地粘合,能够更加有效地防止填充空气向袋状物的外部泄漏。
因此,外侧熔接部的宽度更加优选设为4~25mm的范围内的值,进一步优选设为5~20mm的范围内的值。
3.空气室
(1)第1空气室
如图1的(a)所示,第1空气室12是在俯视袋状物的情况下配置于比第1内侧熔接部22靠前方的位置的部位,并是作为就座部而铺放于臀部的下方的部位。
具体而言,是如下结构,即:经由后述的通过部30而与后述的第2空气室14及第3空气室16连通,承受就座时的压力并将填充至内部的空气向第2空气室14及第3空气室16挤出。
另外,第1空气室12的高度能够以设置平面为基准,定义为填充了空气的状态下的沿着铅垂方向的构成第1空气室12的袋状物的最上位表面的高度H4(参照图2的(b))。
此时,第1空气室12的高度只要是能够充分确保对坐骨的缓冲性的高度,则并不特别限定,但通常优选设为5~60mm的范围内的值。
该理由是因为存在如下情况,即:通过设为这样的高度,而在使用者就座于第1空气室12时的对使用者的尾骨的缓冲性更加提升。
另外,是因为存在如下情况,即:通过设为这样的高度,而第1空气室的体积相对较大,在使用者就座时,空气容易从第1空气室向后述的第2空气室14及第3空气室16流动,第2空气室14及第3空气室16容易立起。
因此,更加优选为将在内部填充了空气的情况下的第1空气室12的高度设为10~55mm的范围内的值,进一步优选设为15~50mm的范围内的值。
(2)第2空气室及第3空气室
如图2所示,第2空气室14及第3空气室16作为侧方支承部,是如下结构,即:通过沿着箭头X1(参照图2的(a))的填充空气的流入,而沿铅垂方向以倾斜的状态立起。
而且,是通过从周围包住腰部而从左右支承骨盆的部位,是在俯视的情况下经由后述的第1内侧熔接部22而分别配置于第1空气室12的左右的结构。
具体而言,是如下结构:即,经由后述的通过部30而与第1空气室12连通,并通过来自第1空气室12的空气流入而立起。
以下,参照图2的(a)~(c),对各空气室立起的结构具体进行说明。
首先,在椅子的座面40上设置气垫10。此时,第1内侧熔接部22的最下表面不与椅子的座面40相接,处于距椅子的座面40高度H2(参照图2的(b))的位置。
接着,通过就座于气垫10,而第1空气室12从上方承受压力P1。
然后,第1空气室12的空气沿着由箭头X1示出的路径,流入至第2空气室14及第3空气室16,从而第2空气室14及第3空气室16膨胀。
并且,第1内侧熔接部22的最下表面从高度H2朝向椅子的座面40移动,同时沿着平面,从基准线D1向Y1方向扩展到第1内侧熔接部22x的位置。
由此,外侧熔接部20以第1内侧熔接部22中的第2空气室14及第3空气室16侧的端部38为起点,被向Y2方向上推。
即,第2空气室14及第3空气室16立起到高度H3(参照图2的(c))。
因此,第2空气室14及第3空气室16以沿着第1内侧熔接部22形成的凹谷为折痕,容易地立起。
此外,第2空气室14及第3空气室16立起的状态下的高度H3能够以设置平面为基准,定义为填充了空气的状态下的沿着铅垂方向的构成第2空气室14及第3空气室16的袋状物的最上位部位的高度(参照图2的(c))。
另外,第2空气室及第3空气室立起的状态下的高度H3只要是能够支承腰部周围的高度,则并不特别限定,但通常优选设为50~250mm的范围内的值。
该理由是因为存在如下情况,即:通过设为这样的高度,而能够稳定地按压腰部周围,能够使骨盆支承性更加提升。
因此,更加优选为将第2空气室及第3空气室立起的状态下的高度设为60~200mm的范围内的值,进一步优选设为80~150mm的范围内的值。
(3)第4空气室
另外,也优选为:作为空气室,除第1空气室、第2空气室以及第3空气室之外,还具有第4空气室。
具体而言,如图3的(a)~(b)所示,第4空气室18也优选为:作为后方支承部,是通过穿过通过部30的沿着箭头X2的空气流入而立起并按压腰部,从而从后方支承骨盆的部位,并且在俯视的情况下,是经由后述的第2内侧熔接部24而配置于第1空气室12的后方的结构。
该理由是因为存在如下情况,即:作为支承部,增加该后方支承部,从而能够与第2空气室、第3空气室一起,更加稳定地按压腰部周围,能够使骨盆支承性进一步提升。
另外,作为第4空气室18立起的结构,能够考虑如下结构,即:将第2空气室14及第3空气室16立起时的第2空气室14及第3空气室16和第1内侧熔接部22的运动置换为第4空气室18和第2内侧熔接部24的运动。
具体而言,通过就座,而第1空气室12的空气流入至第4空气室18,从而第4空气室18膨胀。
并且,第2内侧熔接部24被向下方下压,并且第4空气室18的外侧熔接部被向上方上推,第4空气室18立起。
另外,作为第4空气室立起的状态下的高度,基本上优选设为与第2空气室及第3空气室的结构相同的结构,但考虑使用环境、使用者的体形等,也优选为在规定范围内设为不同的结构。
另外,第4空气室是如下结构,即:在由于向左右倾斜身体等而压力施加至第2空气室或第3空气室的情况下,承受该空气室内的空气流入,向另一方空气室挤出空气。
该理由是因为存在如下情况,即: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而即使是向左右倾斜了身体的情况,也能够维持优异的骨盆支承性。
4.内侧熔接部
(1)主结构
如图1的(a)~(b)所示,作为内侧熔接部的主结构,是如下部位,即:为了将第1空气室12、第2空气室14以及第3空气室16隔开,并且以内侧熔接部为引导部来控制空气的流动,而通过使用了熔接装置的加热、加压等将袋状物的规定部位以熔接面成为平坦或压花形状的方式熔接的部位。
因此,基本上优选设为与外侧熔接部20相同的结构的熔接部,但考虑形成的容易度、熔接强度,也优选设为不同的形态。
(2)第1内侧熔接部
如图1的(a)~(b)所示,第1内侧熔接部22是如下熔接部,即:将第1空气室12、第2空气室14以及第3空气室16隔开,并在俯视的情况下弯曲为U字状。
具体而言,优选使第1内侧熔接部22的形状为线状。
该理由是因为存在如下情况,即:通过设为这样的形状,而能够更加稳定地引导空气。
此外,本发明的内侧熔接部中的“U字状”的形状能够定义为如下形状,即:在俯视的情况下,内切内侧熔接部的圆的直径小于内切气垫的圆的直径。
另外,第1内侧熔接部的端部形状只要是熔接不易脱落的形状,则并不特别限定,但通常优选设为圆形、椭圆形、四边形(包括正方形、长方形)、多边形(例如5~10边形)、箭头状、T字状、喇叭状等中的至少一者。
该理由是因为存在如下情况,即:在填充了空气时,能够有效地防止袋状物所产生的褶皱集中而支承性降低。
而且,如图1的(a)~(b)所示,优选为:将第1内侧熔接部22的端部形状设为规定形状,且在将该规定形状的当量圆直径设为将第1内侧熔接部22的宽度设为W1时,满足下述关系式(1)。
该理由是因为存在如下情况,即:通过设为像这样使端部的大小(当量圆直径等)较大的内侧熔接部的结构,而能够增大第1内侧熔接部22的终端的面积,提高固定性、密封性。
并且,是因为存在如下情况,即:通过将这样的第1内侧熔接部22的端部形状设为规定形状,且满足上述关系式(1),而能够将就座时的填充空气的流动控制为所希望的形态。
另外,优选将第1内侧熔接部的长度L1(参照图1的(a)~(b))、即端部间距离设为100~700mm的范围内的值。
该理由是因为存在如下情况,即:通过设为这样的端部间距离,而第1空气室、第2空气室以及第3空气室的容积的平衡良好,容易更加稳定地将第1空气室内的空气引导至第2空气室及第3空气室。
因此,更加优选将第1内侧熔接部的端部间距离设为200~600mm的范围内的值,进一步优选设为300~500mm的范围内的值。
另外,第1内侧熔接部的宽度W1(参照图1的(a)~(b))只要是在使用时能够防止经由熔接部的各空气室间的泄漏并能够维持已熔接的部分不剥离的粘合力的宽度,则并不特别限定,但通常优选设为3~30mm的范围内的值。
该理由是因为存在如下情况,即:通过设为这样的宽度,而能够更加无间隙且稳固地粘合,能够更加减少经由内侧熔接部的各空气室间的泄漏量。
因此,内侧熔接部的宽度更加优选设为4~25mm的范围内的值,进一步优选设为5~20mm的范围内的值。
另外,通常优选将第1内侧熔接部的端部的当量圆直径设为5~35mm的范围内的值。
该理由是因为存在如下情况,即:通过设为这样的当量圆直径,而能够有效地防止使空气流动的情况下的气流的紊乱,能够向连通的空气室更加稳定地引导空气。
因此,更加优选将第1内侧熔接部的端部的当量圆直径设为6~30mm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设为8~25mm的范围内的值。
另外,如图1的(b)所示,优选为:与第1内侧熔接部22分开地在第1空气室12以规定间隔设置有一个或多个U字状的第1′内侧熔接部22′。
该理由是因为存在如下情况,即:无论使用者的体形、体重如何,都使第1空气室的就座性进一步良好,并且能够更加高精度地控制就座时的填充空气的流动。
另外,在第1′内侧熔接部由多个熔接部构成的情况下,优选将第1′内侧熔接部中的熔接部的数量设为2~10的范围内。
该理由是因为存在如下情况,即:通过设为这样的数量,而容易将第1空气室内的空气稳定地引导至第2空气室及第3空气室,使第2空气室及第3空气室的立起性更加提升,进而能够更加稳定地支承骨盆。
因此,更加优选将第1′内侧熔接部中的熔接部的数量设为3~8的范围内的值,进一步优选设为4~6的范围内的值。
另外,在第1′内侧熔接部由多个熔接部构成的情况下,优选将第1内侧熔接部中的熔接部设为配置为从前方向后方扩展的波纹状的结构。
该理由是因为存在如下情况,即:能够将第1空气室划分为多个波纹状,在就座时能够更加容易地抑制从第1空气室挤出的空气量的偏差。
另外,在第1′内侧熔接部由多个熔接部构成的情况下,优选将第1′内侧熔接部中的熔接部的间隔设为10~300mm的范围内的值。
该理由是因为存在如下情况,即:通过设为以这样的间隔配置的结构,而在就座时能够更加容易地抑制从第1空气室挤出的空气量的偏差。
因此,更加优选将第1′内侧熔接部中的熔接部的间隔设为20~200mm的范围内的值,进一步优选设为30~150mm的范围内的值。
另外,在第1′内侧熔接部由多个熔接部构成的情况下,优选将第1′内侧熔接部中的熔接部的间隔从后方起依次缩窄。
该理由是因为存在如下情况,即:在袋状物填充了空气的情况下,能够使第1空气室向前方倾斜,能够使骨盆支承性更加提升。
因此,优选将第1′内侧熔接部中的熔接部的间隔从后方起按次序每次缩窄3~50mm,更加优选每次缩窄5~40mm,进一步优选每次缩窄8~30mm。
(3)第2内侧熔接部
另外,优选为:作为内侧熔接部,除第1内侧熔接部之外,还具有第2内侧熔接部。
具体而言,如图1的(a)~(b)、图3的(a)~(b)以及图4的(a)~(b)所示,第2内侧熔接部24优选为:与第1内侧熔接部22相接,在俯视的情况下具有从正方形、长方形、倒V字状以及倒U字状中选择的至少一个形状。
该理由是因为存在如下情况,即:通过设为这样的形状,而能够防止第2空气室与第3空气室之间的直接的空气的移动。
另外,在第2内侧熔接部为正方形的熔接部的情况下,优选将一边的长度设为30~150mm的范围内的值。
该理由是因为存在如下情况,即:通过设为这样的长度,而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第2空气室与第3空气室之间的直接的空气的移动。
因此,更加优选将第2内侧熔接部的正方形的一边的长度设为35~120mm的范围内的值,进一步优选设为40~100mm的范围内的值。
另外,在第2内侧熔接部为长方形的熔接部的情况下,优选将长边的长度设为35~160mm的范围内的值。
该理由是因为存在如下情况,即:通过设为这样的长度,而熔接性更加提升。
因此,更加优选将第2内侧熔接部的长方形的长边的长度设为40~130mm的范围内的值,进一步优选设为45~110mm的范围内的值。
另外,在第2内侧熔接部为长方形的熔接部的情况下,优选将短边的长度设为30~150mm的范围内的值。
该理由是因为存在如下情况,即:通过设为这样的长度,而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第2空气室与第3空气室之间的直接的空气的移动。
因此,更加优选将第2内侧熔接部的长方形的短边的长度设为35~120mm的范围内的值,进一步优选设为40~100mm的范围内的值。
另外,在第2内侧熔接部为倒V字状或倒U字状的熔接部的情况下,更加优选将第2内侧熔接部的形状设为线状(包括直线、弯曲线)。
该理由是因为存在如下情况,即:通过设为这样的形状,而能够更加稳定地引导空气。
另外,在第2内侧熔接部为倒V字状或倒U字状的熔接部的情况下,优选将第2内侧熔接部的长度、即端部间距离设为50~350mm的范围内的值。
该理由是因为存在如下情况,即:通过设为这样的端部间距离,而第1空气室、第2空气室以及第3空气室的容积的平衡变得良好,能够使由第2空气室及第3空气室带来的骨盆的支承性提升。
因此,更加优选将第2内侧熔接部的端部间距离设为60~300mm的范围内的值,进一步优选设为80~250mm的范围内的值。
另外,在第2内侧熔接部为倒V字状或倒U字状的熔接部的情况下,第2内侧熔接部的宽度只要是在使用时能够防止经由熔接部的各空气室间的泄漏并能够维持已熔接的部分不剥离的粘合力的宽度,则并不特别限定,但通常优选设为3~50mm的范围内的值。
该理由是因为存在如下情况,即:通过设为这样的宽度,而能够更加无间隙且稳固地粘合,能够更加减少经由内侧熔接部的各空气室间的泄漏量。
因此,内侧熔接部的宽度更加优选设为5~40mm的范围内的值,进一步优选为设为8~30mm的范围内的值。
另外,在第2内侧熔接部为倒V字状或倒U字状的熔接部的情况下,第2内侧熔接部的端部的形状基本上优选设为与第1内侧熔接部相同的结构,但从较宽地形成通过部的宽度等的观点等,也优选设为不同的结构。
另外,虽未特别图示,但优选为在第1内侧熔接部与第2内侧熔接部之间设置折弯部。
具体而言,优选为:作为折弯部而设置有袋状物中的收缩部、沿左右方向呈虚线状地熔接的虚线状部、在表面具有之字形的压花的波纹部等。
该理由是因为存在如下情况,即:通过设置这样折弯部,而第4空气室的立起性提升,能够使骨盆支承性更加提升。
(4)第3内侧熔接部
另外,也优选为:作为内侧熔接部,除第1内侧熔接部及第2内侧熔接部的之外,还具有又一内侧熔接部(以下存在称为第3内侧熔接部的情况)。
具体而言,如图4的(a)所示,第3内侧熔接部34优选为跨越第2空气室14及第3空气室16。
该理由是因为存在如下情况,即:通过像这样设置第3内侧熔接部,而在第2空气室及第3空气室立起时,第3内侧熔接部作为折弯部发挥功能,从而第2空气室及第3空气室弯折,对腰部的抵接性提升,也能够从后方支承骨盆。
另外,第3内侧熔接部优选为水平状或曲线状。
该理由是因为存在如下情况,即:通过这样的形状,而第2空气室及第3空气室弯折,能够使对腰部的抵接性更加提升。
(5)变形例
另外,作为内侧熔接部的变形例,虽未图示,但优选设为如下形状,即:将第1内侧熔接部和第2内侧熔接部分离规定间隔地配置,并分别用直线将各个内侧熔接部的左侧端部和右侧端部连结。
该理由是因为存在如下情况,即:通过设为这样的形状,而能够形成直线状的熔接部,第2空气室及第3空气室更加容易沿着熔接部立起。
另外,作为另一例子,虽未图示,但优选设为如下形状,即:将V字状的第1内侧熔接部和倒V字状的第2内侧熔接部以顶点彼此接合的方式配置。
该理由是因为存在如下情况,即:通过设为这样的形状,即使是简易的熔接装置也容易地形成内侧熔接部。
5.通过部
如图1的(a)~(b)所示,通过部30在俯视袋状物11的情况下是熔接部的断开处、即相当于非熔接部的部分,是作为使空气在规定空气室间通过的流路的部位。
具体而言,优选为:在熔接部的末端与外周部之间设置至少一个非熔接部,作为由这样的非熔接部构成的通过部30沿着外周部设置。
该理由是因为存在如下情况,即:通过像这样配置规定通过部,而能够更加容易地防止在外周部附近膨胀不充分。
此外,在俯视垫子的情况下,关于通过部的宽度,即在将熔接部的末端与外周部之间作为通过部时,通常优选将两者之间的距离设为5~80mm的范围内的值,更加优选设为10~60mm的范围内的值,进一步优选设为20~40mm的范围内的值。
6.防滑部
如图1所示,防滑部32优选为:在俯视袋状物11的情况下,设置于就座部、即相当于第1空气室12的表面的袋状物11。
该理由是因为存在如下情况,即:通过设为像这样设置了防滑部的就座部,而就座部的防滑性提高,进而填充空气更加顺畅地移动,能够提升骨盆支承性。
另外,防滑部32的方式只要能够发挥规定防滑性,则并不特别限定,但通常优选为圆或椭圆的点状、线状、三角形状、四边形(包括正方形、长方形)状、蜂窝形状、或者多边形、不同形状的规定规则图案或随机图案。
更具体而言,优选为如下的防滑部32′~32″′,即:具有如图5的(a)~(c)所示的点状、三角形状或者多边形状,并且三维地具有凹部及凸部、或者其中任意一者。
另外,虽未图示,但也优选为如下的防滑部,即:具有使上述规定图案的凹凸部反转而成的反转点状、反转三角形状或者反转多边形状的凹部。
该理由是因为存在如下情况,即: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能够长期维持良好的防滑性等。
另外,防滑部的材质只要能够发挥规定防滑性,则并不特别限定,但通常优选为由硅酮橡胶、聚氨酯橡胶、丙烯酸橡胶、丁腈橡胶、氟橡胶或者天然橡胶等中的至少一者构成的橡胶材料。
该理由是因为存在如下情况,即:通过由这样的橡胶材料构成,而不仅就座部的防滑性,防汚性、缓冲性也更加提高。
并且,是因为存在如下情况,即:只要是这样的橡胶材料,则丝网印刷、辊式印刷也容易,并且对袋状物的密合性也优异。
并且,虽未图示,但也优选在垫子的背面设置防滑部。
该理由是因为存在如下情况,即:通过像这样设置防滑部,而垫子与设置了垫子的面的摩擦力提升,垫子不易从设置了垫子的面滑落。
另外,设置于垫子的背面的防滑部的方式、材质并不特别限定,但从防滑性的观点,优选为与设置于就座部的防滑部同样的方式、材质。
7.填充口
虽未特别图示,但优选为:袋状物设置有至少一个能够从袋状物的外部导入空气的孔部作为填充空气的填充口。
具体而言,优选为袋状物在第2空气室及第3空气室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填充空气的填充口。
另外,在袋状物具有第4空气室的情况下,优选为在第2空气室~第4空气室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填充空气的填充口。
该理由是因为存在如下情况,即:通过设置填充口,而能够更加迅速且容易地向袋状物的内部填充空气,并且能够有效地防止在就座时使用者和填充口干涉。
另外,填充口也可以配置于第2空气室或第3空气室的下方。
该理由是因为存在如下情况,即:通过这样配置,而能够更加迅速地向第1空气室填充空气,并且能够更加有效地防止在就座时使用者和填充口干涉。
另外,优选为考虑操作性等来决定填充口的直径,通常优选设为3~30mm的范围内的值。
该理由是因为存在如下情况,即:为了使操作性等提升,也可以使用市售的充气装置,或者即使直接从嘴吹气也能够填充空气,进而能够更加迅速且容易地向袋状物的内部填充空气。
因此,更加优选将填充口的直径设为4~20mm的范围内的值,进一步优选设为5~10mm的范围内的值。
另外,优选为在填充口设置有与后述的空气填充装置连接的连接件。
具体而言,优选为设置有软管接头、螺纹型接头、嵌合型接头、单触式接头等中的至少一个作为连接件。
该理由是因为存在如下情况,即:能够有效地防止已填充的空气逆流,并且能够容易地进行与后述的空气填充装置的装卸。
另外,在填充口设置有多个的情况下,优选将填充口的数量设为2~4个的范围内的值。
该理由是因为存在如下情况,即:通过在各空气室设置填充口,而能够更加迅速地填充空气。
[第2实施方式]
如图6所例示,第2实施方式是第1实施方式的气垫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下述工序(A)~(D)。
(A)沿着一对片状物的外周部进行熔接,形成具备外侧熔接部的平板袋状物的工序。
(B)形成如下的平板袋状物的工序,即:熔接平板袋状物的内侧的规定部位来形成作为就座部的第1空气室、配置于该第1空气室的左方的作为侧方支承部的第2空气室、以及配置于第1空气室的右方的作为对置的侧方支承部的第3空气室,且经由通过部将第1空气室与第2空气室及第3空气室之间连通,以供填充空气相互移动。
(C)在平板袋状物设置至少一个填充空气的填充口的工序。
(D)经由设置于平板袋状物的填充口而导入填充空气,成为气垫的工序。
以下,适当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气垫的制造方法的实施方式具体进行说明。
此外,适当省略与第1实施方式重复的部分的说明。
1.前工序
首先,作为前工序,准备用于形成规定袋状物的一对片状物(参照图6的步骤S1)。
此外,关于袋状物的内容,优选为基本上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已经说明的内容同样的内容,所以省略此处的再次说明。
2.工序(A)
工序(A)是如下工序,即:通过规定熔接装置沿着一对片状物的外周在一部分进行熔接,形成外侧熔接部(参照图6的步骤S2)。
具体而言,优选为:熔接装置使用烙铁式熔接器、热板式熔接器、热风式熔接器、高频熔接器、超声波熔接器以及激光熔接器等中的至少一者,通过加热、加压等,以熔接面成为平坦或压花形状的方式进行熔接。
该理由是因为存在如下情况,即:能够防止熔接不均匀,能够容易地形成规定形状的熔接部。
另外,优选为:外侧熔接部利用通过大型熔接装置一次熔接的方法、通过小型熔接装置将较小的熔接部局部地重叠的方法等来形成。
另外,熔接温度因使用的熔接装置的种类、熔接时间等而不同,但通常优选为80~500℃的范围内的值。
该理由是因为存在如下情况,即:能够防止产生袋状物的变形、外观不良,更加容易地进行稳固的熔接。
因此,熔接温度更加优选为100~400℃的范围内的值,进一步优选为150~300℃的范围内的值。
3.工序(B)
工序(B)是如下工序,即:通过形成内侧熔接部来至少形成第1~第3空气室(参照图6的步骤S3)。
具体而言,形成第1内侧熔接部,在该第1内侧熔接部的前方形成第1空气室,并且分别形成第2空气室及第3空气室。
4.工序(C)
工序(C)是如下工序,即:在平板袋状物设置至少一个填充空气的填充口(参照图6的步骤S4)。
具体而言,优选为:通过开孔用打孔工具、孔眼用打孔工具、孔锥、钻头、激光等,在第2空气室及第3空气室中的至少一者形成作为填充口的规定孔部。
该理由是因为存在如下情况,即:通过使用这样的器具,而即使是简易的器具,也能够相对高效地形成孔部。
5.工序(D)
工序(D)是如下工序,即:通过规定空气填充装置,经由填充口向袋状物填充空气,形成平板状的气垫(参照图6的步骤S5)。
具体而言,空气填充装置只要是能够向袋状物的内部填充空气的装置即可,但通常优选使用隔膜式泵、波纹管式泵、电磁式泵、活塞式泵等中的至少一者来向袋状物的内部填充空气。
另外,空气泵的排出风量因使用的泵而不同,但通常优选为0.1~120L/min的范围内的值。
该理由是因为存在如下情况,即:能够向袋状物的内部迅速地填充空气,能够更加容易地形成平板状的气垫。
因此,更加优选将空气泵的排出风量设为0.5~50L/min的范围内的值,进一步优选设为1~30L/min的范围内的值。
6.变形例
另外,在实施具有第4空气室的气垫的制造方法时,作为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也优选如下的制造方法,即:在形成第1内侧熔接部后,形成规定第2内侧熔接部,从而形成第4空气室。
即,也优选通过下述工序(A′)~工序(D′)制造气垫。
(1)工序(A′)
与工序(A)同样地形成外侧熔接部。
(2)工序(B′)
接着,形成第1内侧熔接部,在该第1内侧熔接部的前方形成第1空气室,并且形成第2内侧熔接部,在该第2内侧熔接部的后方形成第4空气室。
并且,以将第1内侧熔接和第2内侧熔接部接合的方式,熔接第1内侧熔接与第2内侧熔接部之间,从而在第1空气室的左右分别形成第2空气室及第3空气室。
(3)工序(C′)
接着,与工序(C)同样地设置填充空气的填充口。
(4)工序(D′)
接着,与工序(D)同样地,经由填充口向袋状物填充空气,形成平板状的气垫。
[第3实施方式]
如图7所例示,第3实施方式是第1实施方式的气垫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下述工序(i)~(iii)。
(i)就座于第1空气室的工序。
(ii)使第1空气室内的填充空气流入至第2空气室及第3空气室,使第2空气室及第3空气室膨胀并立起的工序。
(iii)使已立起的第2空气室及第3空气室抵接臀部及腰部而支撑骨盆的工序。
以下,适当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气垫的使用方法的实施方式具体进行说明。
此外,适当省略与第1实施方式及第2实施方式重复的部分的说明。
1.前工序
首先,作为前工序,优选将规定气垫沿着平面配置于就座位置(参照图7的步骤S1′)。
此外,关于气垫的内容、使用方法,优选为基本上与在第1实施方式及第2实施方式中已经说明的内容同样的内容,所以省略此处的再次说明。
2.工序(i)
工序(i)是使用者就座于规定气垫的工序(参照图7的步骤S2′)。
具体而言,是使用者将腰部朝向后方并且将臀部置于第1空气室而就座的工序。
此外,工序(i)与后述的工序(ii)也可以实质上是同时的。
此时,优选为将腰部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位置与第1空气室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位置对齐地就座,但例如也可以是向左右各稍微偏移50mm左右的情况。
该理由是因为存在如下情况,即:即使是像这样向左右偏移地就座的情况,也能够通过第2空气室及第3空气室变形,而比较有效地防止骨盆支承性降低。
3.工序(ii)
工序(ii)是将第2及第3空气室立起的工序(参照图7的步骤S3′)。
具体而言,是如下工序,即:使第1空气室内的空气流入至第2空气室及第3空气室,使各个空气室膨胀,从而使第2空气室及第3空气室的高度比第1空气室的厚度高至规定高度。
另外,在规定空气室立起的状态下的高度过高的情况下,通过排出已填充至袋状物的内部的空气、或就座于更前方来减少从第1空气室挤出的空气量而能够进行调整。
而且,在规定空气室立起的状态下的高度过低的情况下,相反地,通过进一步填充空气、或就座于更后方来增加从第1空气室挤出的空气量而能够进行调整。
另外,规定空气室立起的时间优选为从就座起没有时滞,但为了进行立起状态下的高度调整等,也优选为在从就座起算的1~10秒的范围内的值立起。
因此,规定空气室立起的时间更加优选设为2~8秒的范围内的值,进一步优选设为3~5秒的范围内的值。
4.工序(iii)
工序(iii)是支承骨盆的工序(参照图7的步骤S4′)。
具体而言,是如下工序,即:通过已立起的第2及第3空气室,来按压腰部周围,从而以规定倾斜角度支承骨盆。
而且,如图8的(a)~(c)所示,将穿过骨盆的沿着铅垂方向的上下顶点的假象直线相对于铅垂方向前倾的状态设为正,将后倾的状态设为负,支承的骨盆的倾斜角度θ优选设为-30~30°的范围内的值。
该理由是因为存在如下情况,即:通过以这样的倾斜角度支承,而能够更加有效地减轻对腰椎、胸椎的负担。
因此,更加优选将支承的骨盆的倾斜角度θ设为-20~20°的范围内的值,进一步优选设为-10~10°的范围内的值。
5.变形例
另外,在实施具有第4空气室的气垫的使用方法时,作为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也优选为如下的使用方法,即:使第4空气室膨胀,通过已立起的第4空气室,按压腰部周围,从而以规定倾斜角度支承骨盆。
即,也优选通过下述工序(i′)~工序(iii′)使用气垫。
(1)工序(i′)
与工序(i)同样地,是使用者就座的工序。
此外,工序(i′)与后述的工序(ii′)也可以实质上是同时的。
(2)工序(ii′)
工序(ii′)是将第2~第4空气室立起的工序。
具体而言,是如下工序,即:使第1空气室内的空气流入至第2空气室及第3空气室,使各个空气室膨胀,从而使第2空气室及第3空气室的高度比第1空气室的厚度高至规定高度。
并且,是如下工序,即:已流入的第1空气室的空气挤出第2空气室及第3空气室内的空气,使空气流入至第4空气室并使第4空气室膨胀,从而使第4空气室的高度比第1空气室的厚度高至规定高度。
(3)工序(iii′)
工序(iii′)是支承骨盆的工序。
具体而言,是如下工序,即:通过已立起的第2~第4空气室,来按压腰部周围,从而以规定倾斜角度支承骨盆。
实施例
以下,使用实施例,进一步对本发明详细进行说明。
但是,没有特别理由,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下述实施例的记载。
[实施例1]
1.气垫的制造
通过上述的方法,制造图4的(b)所示的气垫。
具体而言,作为平板袋状物的构成材料,准备最大直径为600mm的一对倒壶型形状的片状物。
接着,将一对倒壶型形状的片状物沿着外周进行熔接,形成平板袋状物。
并且,在已得到的平板袋状物形成U字状的第1内侧熔接部、U字状的3个第1′内侧熔接部以及倒U字状的第2内侧熔接部,分别形成第1空气室、第2空气室、第3空气室以及第4空气室。
此时,第1内侧熔接部的端部间距离为350mm,第1内侧熔接部同与第1内侧熔接部邻接的第1′内侧熔接部的距离、以及3个第1′内侧熔接部彼此的距离分别从后方起依次为125mm、80mm以及73mm。
最后,在平板袋状物设置填充空气的填充口,从已设置的填充口填充空气,成为图4的(b)所示的气垫。
此时,填充了空气的气垫的袋状部的厚度(H1)为50mm,第1空气室12的厚度(H4)为40mm。
2.气垫的评价
(1)评价1:座面为亚克力制的椅子的就座舒适性
准备座面为亚克力制的椅子,在该椅子的座面上设置已制造的气垫。
接着,体重80kg的评价者在背不靠在靠背、双脚放在地面的状态下,以膝与大腿的角度为90°的方式就座于气垫,按照下述基准来评价气垫的就座舒适性,将得到的评价结果在表1中示出。
◎:与未使用气垫的情况相比,就座舒适度得到相当改善。
〇:与未使用气垫的情况相比,就座舒适度得到改善。
Δ:与未使用气垫的情况相比,就座舒适度没发现变化。
×:与未使用气垫的情况相比,就座舒适度变差。
(2)评价2:座面为亚克力制的椅子中的座压分布
准备座面为亚克力制的椅子和片型压力测量装置(X3 Pro Electronics,XSENSOR公司制),在椅子的座面上设置片型压力测量装置的片传感器。
接着,在该片传感器上设置已制造的气垫,体重80kg的使用者在背不靠在靠背、双脚放在地面的状态下,以膝与大腿的角度为90°的方式就座于气垫,测量该状态下的座压分布。如图9的(a)所示,将座压不足1kPa的区域设为A区域,将座压为1kPa~不足4kPa之间的区域设为B区域,将座压为4kPa~不足7.5kPa之间的区域设为C区域,将座压为7.5~不足12.5kPa之间的区域设为D区域,将座压为12.5kPa以上的区域设为E区域,将通过测量而得到的座压分布分为5个区域。
并且,根据以下基准评价已分为5个区域的座压分布,将得到的评价结果在表1中示出。
◎:完全没有观察到座压集中。
〇:稍微观察到座压集中。
Δ:观察到座压集中。
×:观察到座压明显集中。
(3)评价3:在座面具有聚氨酯垫的椅子的就座舒适性
准备在座面具有垫子的椅子,在该椅子的座面上设置已制造的气垫。
接着,体重80kg的评价者在背不靠在靠背、双脚放在地面的状态下,以膝与大腿的角度为90°的方式就座于气垫,按照下述基准来评价气垫的就座舒适性,将得到的评价结果在表1中示出。
◎:与未使用气垫的情况相比,就座舒适度得到相当改善。
〇:与未使用气垫的情况相比,就座舒适度得到改善。
Δ:与未使用气垫的情况相比,就座舒适度没发现变化。
×:与未使用气垫的情况相比,就座舒适度变差。
(4)评价4:在座面具有聚氨酯垫的椅子的座压分布
准备在座面具有垫子的椅子和片型压力测量装置(X3 Pro Electronics,XSENSOR公司制),在椅子的座面上设置片型压力测量装置的片传感器。
接着,在该片传感器上设置已制造的气垫,体重80kg的使用者在背不靠在靠背、双脚放在地面的状态下,以膝与大腿的角度为90°的方式就座于气垫,测量该状态下的座压分布。如图10的(a)所示,将座压不足1kPa的区域设为A′区域,将座压为1kPa~不足2.5kPa之间的区域设为B′区域,将座压为2.5kPa~不足5kPa之间的区域设为C′区域,将座压为5kPa~不足8.5kPa之间的区域设为D′区域,将座压为8.5kPa以上的区域设为E′区域,将通过测量而得到的座压分布分为5个区域。
并且,根据以下基准评价已分为5个区域的座压分布,将得到的评价结果在表1中示出。
◎:完全没有观察到座压集中。
〇:稍微观察到座压集中。
Δ:观察到座压集中。
×:观察到座压明显集中。
[实施例2]
在实施例2中,如图3的(b)所示,除具有3个U字状内侧熔接部、倒V字状的第2内侧熔接部以及作为后方支承部的第4空气室并设为以下结构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气垫,进行评价。
即,制造的气垫的平板袋状物的最大直径为675mm,第1内侧熔接部的端部间距离为365mm,第1内侧熔接部同与第1内侧熔接部邻接的第1′内侧熔接部的距离、以及第1′内侧熔接部彼此的距离分别为130mm及80mm。
另外,填充了空气的气垫的袋状部的厚度(H1)为60mm,第1空气室12的厚度(H4)为50mm。
并且,将得到的评价结果在表1中示出,将座面为亚克力制的椅子的座压分布在图9的(b)中示出,将在座面具有聚氨酯垫的椅子的座压分布在图10的(b)中示出。
[实施例3]
在实施例3中,如图1的(b)所示,除具有3个U字状内侧熔接部、倒V字状的第2内侧熔接部以及双峰形状的下方外周部并设为以下结构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气垫,进行评价。
即,制造的气垫的平板袋状物的最大直径为665mm,第1内侧熔接部的端部间距离为375mm,第1内侧熔接部同与第1内侧熔接部邻接的第1′内侧熔接部的距离、以及第1′内侧熔接部彼此的距离分别为100mm及80mm。
另外,填充了空气的气垫的袋状部的厚度(H1)为60mm,第1空气室12的厚度(H4)为50mm。
并且,将得到的评价结果在表1中示出,将座面为亚克力制的椅子的座压分布在图9的(c)中示出,将在座面具有聚氨酯垫的椅子的座压分布在图10的(c)中示出。
[比较例1]
在比较例1中,除未使用气垫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评价。将得到的结果在表1中示出,将座面为亚克力制的椅子的座压分布在图9的(d)中示出,将在座面具有聚氨酯垫的椅子的座压分布在图10的(d)中示出。
【表1】
评价1 | 评价2 | 评价3 | 评价4 | |
实施例1 | ○ | ○ | ○ | ○ |
实施例2 | ◎ | ◎ | ○ | ○ |
实施例3 | ◎ | ◎ | ◎ | ◎ |
比较例1 | △ | × | △ | △ |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发明的气垫、气垫的制造方法以及气垫的使用方法,经由规定内侧熔接部而设置多个空气室,从而无论使用者的身体向左右方向的倾斜如何,都能够发挥优异的骨盆支承性。
即,作为气垫,在就座时,能够稳定地使空气流动,能够使腰部周围的空气室的立起性更加提升。
而且,第2空气室及第3空气室适度地变形,而能够防止身体被固定,并且即使是向左右倾斜了身体的情况,也能够维持优异的骨盆支承性。
因此,本发明通过将就座时的骨盆的前后倾斜支承为不易对腰椎、胸椎施加负担的状态,从而被期待作为防止腰痛、腰间盘突出等的气垫而被使用。
另外,空气室的立起性优异,所以能够期待作为以本发明的气垫为座面的汽车用座椅、无腿靠椅等使用。
并且,内部的封闭性、已填充至内部的流体的流动性优异,所以也期待取代空气而填充液体从而成为骨盆支承性优异的水垫。
因此,期待本发明不仅是作为褥垫使用的垫子,还广泛用作车辆用座椅、椅子,无腿靠椅、床、枕头等。
Claims (8)
1.一种气垫,沿着平板袋状物的外周部具有外侧熔接部,其特征在于,
在俯视的情况下,至少具有:
作为就座部的第1空气室;
作为侧方支承部的第2空气室,配置于该第1空气室的左方;以及
作为对置的侧方支承部的第3空气室,配置于所述第1空气室的右方,
经由通过部将所述第1空气室、所述第2空气室以及所述第3空气室之间连通,以供填充空气相互移动,
并且具有对所述第1空气室、所述第2空气室以及所述第3空气室之间进行划分的U字状的内侧熔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垫,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U字状的内侧熔接部作为第1内侧熔接部的情况下,除该第1内侧熔接部之外,在所述第1空气室以规定间隔设置有一个或多个U字状的第1′内侧熔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垫,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U字状的内侧熔接部作为第1内侧熔接部的情况下,设置有第2内侧熔接部,所述第2内侧熔接部与该第1内侧熔接部相接,在俯视的情况下,具有从正方形、长方形、倒V字状以及倒U字状中选择的至少一个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垫,其特征在于,
具有作为后方支承部的第4空气室,所述第4空气室配置于所述第1空气室的后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垫,其特征在于,
在俯视所述平板袋状物的情况下,使该平板袋状物的下方外周部成为跨越所述第2空气室及所述第3空气室的双峰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垫,其特征在于,
具有跨越所述第2空气室及所述第3空气室的水平状或曲线状的又一内侧熔接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垫,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就座部的表面设置有防滑部,所述防滑部具有规定规则图案或随机图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垫,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空气室及所述第3空气室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所述填充空气的填充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2-033630 | 2022-03-04 | ||
JP2022033630 | 2022-03-04 | ||
PCT/JP2022/020360 WO2023166751A1 (ja) | 2022-03-04 | 2022-05-16 | エアクッション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015327A true CN117015327A (zh) | 2023-11-07 |
Family
ID=878834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80003674.XA Pending CN117015327A (zh) | 2022-03-04 | 2022-05-16 | 气垫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30284792A1 (zh) |
JP (1) | JP7389519B1 (zh) |
CN (1) | CN117015327A (zh) |
WO (1) | WO2023166751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318644A (ja) * | 1998-05-11 | 1999-11-24 | Morito Co Ltd | エアークッションマット |
JP2001149395A (ja) * | 1999-11-25 | 2001-06-05 | Hitoshi Fujii | 楔形エアバッグシステム |
JP2020130198A (ja) * | 2019-02-12 | 2020-08-31 | 尚子 本間 | 腰痛対策用のクッション及び携帯クッション |
-
2022
- 2022-05-16 US US17/920,802 patent/US20230284792A1/en active Pending
- 2022-05-16 JP JP2022552977A patent/JP7389519B1/ja active Active
- 2022-05-16 WO PCT/JP2022/020360 patent/WO202316675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2-05-16 CN CN202280003674.XA patent/CN117015327A/zh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7389519B1 (ja) | 2023-11-30 |
US20230284792A1 (en) | 2023-09-14 |
WO2023166751A1 (ja) | 2023-09-07 |
JPWO2023166751A1 (zh) | 2023-09-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676745B1 (en) | Lumbar support, cushion for seat, and seat structure | |
US6161902A (en) | Stabilized inflatable chair | |
US9643522B2 (en) | Orthopedic cushion for a seat | |
GB2467017A (en) | Pillow | |
CA2750303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ally correcting posture | |
JP7242072B2 (ja) | 改良型着座クッション | |
US20090085393A1 (en) | Inflatable Chair With Cushion Top | |
EP3058851A1 (en) | Thoracic region comfort seating system | |
JP2016005535A (ja) | 流体充填敷物 | |
JP4636939B2 (ja) | シート用クッション及びエアクッション | |
CN117015327A (zh) | 气垫 | |
JP2009219558A (ja) | クッション | |
JP6404198B2 (ja) | 着座具 | |
JP4545455B2 (ja) | クッション | |
US10398232B2 (en) | Seat cushion | |
JP2010252869A (ja) | 弾性クッション、積層クッション、身体支持装置、椅子 | |
JP3496151B1 (ja) | 自由背もたれ装置 | |
JP5580649B2 (ja) | エアクッション | |
JP3244977U (ja) | インフレータブルクッション | |
JP4031326B2 (ja) | クッション | |
JP2010252868A (ja) | 座用流体クッション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椅子 | |
TWI855782B (zh) | 具抑制噪音之氣囊結構 | |
JP4497883B2 (ja) | クッション | |
CN114794788A (zh) | 坐垫 | |
JPS6122510Y2 (zh)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