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37018A - 一种储能电池的控温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储能电池的控温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37018A
CN116937018A CN202311121784.9A CN202311121784A CN116937018A CN 116937018 A CN116937018 A CN 116937018A CN 202311121784 A CN202311121784 A CN 202311121784A CN 116937018 A CN116937018 A CN 1169370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pipeline
cooling
temperature
temperature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2178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彪
夏前川
王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llimeter Electromechanical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llimeter Electromechanical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llimeter Electromechanical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llimeter Electromechanical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12178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37018A/zh
Publication of CN1169370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370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01M10/63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algorithms, flow charts, software details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01M10/486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for measuring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5Heating or keeping wa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6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7Liquids
    • H01M10/6568Liquids characterised by flow circuits, e.g. loops, located externally to the cells or cell casin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储能电池的控温设备,储能电池的控温设备包括:水泵,水泵的进液口通过第一管路连接储能电池的出液口;冷却装置,冷却装置通过第二管路连接水泵的出液口;加热器,加热器的第一端通过第三管路连接冷却装置;出液温度传感器和回液温度传感器,出液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第四管路上,回液温度传感器连接第一管路,控制器根据出液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当前出液温度与预定出液温度的差异,对冷却装置和加热器进行第一调整,或根据回液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当前回液温度与预定回液温度的差异,对冷却装置和加热器进行第二调整。本发明的储能电池的控温设备通过冷却液对储能电池进行高效地控温,且稳定性高。

Description

一种储能电池的控温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储能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储能电池的控温设备。
背景技术
储能电池需要在合适的温度环境下工作,温度过高和过低都会缩短储能电池的寿命及影响储能电池的使用情况。
现有的储能电池通常采用风冷进行散热,散热效率比较低,且环境温度对于储能电池的影响较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能电池的控温设备,通过冷却液对储能电池进行高效地控温,且稳定性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储能电池的控温设备,所述储能电池的控温设备包括:
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液口通过第一管路连接储能电池的出液口;
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通过第二管路连接所述水泵的出液口,以对所述冷却液进行冷却,所述冷却装置的制冷可调节;
加热器,所述加热器的第一端通过第三管路连接所述冷却装置,以对来自所述冷却装置的冷却液进行加热,所述加热器的第二端通过第四管路连接所述储能电池的进液口,所述加热器的加热可调节;
出液温度传感器和回液温度传感器,所述出液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四管路上,以检测所述第四管路内的所述冷却液的当前出液温度,所述回液温度传感器连接所述第一管路,以检测所述第一管路内的所述冷却液的当前回液温度;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出液温度传感器、所述回液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器及所述冷却装置,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出液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所述当前出液温度与预定出液温度的差异,对所述冷却装置和所述加热器进行第一调整,或根据所述回液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所述当前回液温度与预定回液温度的差异,对所述冷却装置和所述加热器进行第二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控温设备还包括:
储液罐,所述储液罐通过第五管路连接所述第一管路,所述储液罐用于容纳所述冷却液,所述储液罐内的远离所述储液罐的进/出液口的一端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能够根据所述冷却液在所述储液罐的体积的增加而产生压缩形变,且能够根据所述第一管路内冷却液的不足,产生膨胀形变,将所述储液罐内部的所述冷却液推入所述第五管路,进而进入所述第一管路;
补液管,所述补液管的出液端连接所述第一管路,通过所述补液管能够向所述第一管路输送所述冷却液;
补液阀,所述补液阀连接所述补液管,以开启/封闭所述补液管。
进一步地,所述控温设备还包括:
补液压力表,所述补液压力表连接所述补液管,且位于所述补液管的出液端与所述补液阀之间,以检测所述补液管内的所述冷却液的压力;
补液泵,所述补液泵连接所述补液管的进液端,以向所述补液管输送所述冷却液;
所述控制器还连接所述补液阀、所述补液泵及所述补液压力表,所述控制器启动所述补液泵且开启所述补液阀进行补液的过程中,根据所述补液压力表所检测到的所述冷却液的压力达到预定压力,关闭所述补液泵且关闭补液阀。
进一步地,所述控温设备还包括:
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连接所述储液罐,以检测所述储液罐内的所述冷却液的当前液位;
所述控制器还连接所述液位传感器,以根据所述当前液位低于预定液位,启动所述补液泵且开启所述补液阀。
进一步地,所述第五管路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管路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控温设备还包括:
排气阀,所述排气阀连接所述储液罐,且邻近所述储液罐的进/出液口,以排出所述储液罐内的气体;
泄压阀,所述泄压阀连接所述储液罐,且邻近所述排气阀,以在所述储液罐内的冷却液的压力大于最大允许压力,进行排液。
进一步地,所述控温设备还包括:
过滤器,所述过滤器设置在所述第四管路上,以对来自所述加热器的所述冷却液进行过滤。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器的外壳的材料为金属材料,所述控温设备还包括:
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连接在所述外壳,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制冷能够对所述外壳进行制冷和制热,
所述控制器还连接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以根据所述当前出液温度高于所述预定出液温度第一预定值,进行第一报警,启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制冷,或根据所述当前出液温度低于所述预定出液温度第二预定值,进行第二报警,启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进行制热。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回液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出液温度传感器中的其中一个失效,通过另外一个控制所述冷却装置和所述加热器,
所述控制器还计算所述当前回液温度和所述当前出液温度的温度差值,且根据所述温度差值大于预定差值,对所述第一调整进行补偿。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装置包括: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的温度能够传递至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管路和所述第三管路连接;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连接所述换热器的第二通道的第一端,所述压缩机内能够容纳所述制冷剂,且能够对所述制冷剂进行压缩,使得所述制冷剂变成高温高压的气态的所述制冷剂;
微通道散热器,所述微通道散热器连接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以接收来自所述压缩机的所述制冷剂,并对所述制冷剂进行散热,以使得气态的所述制冷剂变成液态的所述制冷剂;
风扇,所述风扇面对所述微通道散热器,以对所述微通道散热器进行风冷;
膨胀阀,所述膨胀阀连接所述微通道散热器,以接收来自所述微通道散热器的制冷器,并使得液态的所述制冷剂变成雾状的所述制冷剂,所述膨胀阀的开度可调节,所述膨胀阀连接所述换热器的第二通道的第二端,以将雾状的所述制冷剂排入所述第二通道;
所述控制器还连接所述膨胀阀,通过调节所述膨胀阀的开度来调整所述冷却装置的制冷。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储能电池的控温设备,水泵通过第一管路抽取来自储能电池内的冷却通道的冷却液,并将冷却液通过第二管路输入冷却装置,通过冷却装置能够对冷却液进行冷却,冷却装置通过第三管路将冷却液输入加热器,通过加热器能够对冷却液进行加热,加热器通过第四管路将冷却液输入储能电池的冷却通道,从而实现对储能电池的循环控温,在第一管路上设置回液温度传感器,检测冷却液的当前回液温度,在第四管路上设置出液温度传感器,检测冷却液的当前出液温度,控制器根据当前回液温度与预定回液温度的差异调整加热器和冷却装置,从而使得当前回液温度稳定在预定回液温度,或根据当前出液温度与预定出液温度的差异调整加热器和冷却装置,从而使得当前出液温度稳定在预定出液温度,进行能够使得控温设备稳定且高效地对储能电池进行控温,使得储能电池处于较佳的环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储能电池的控温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的储能电池的控温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储能电池的控温设备的示意图。
100、水泵;210、第一管路;220、第二管路;230、第三管路;240、第四管路;310、冷却装置;310、换热器;311、第一通道;312、第二通道;320、压缩机;330、微通道散热器;341、风扇;342、滤网;350、膨胀阀;400、加热器;510、过滤器;520、半导体制冷片;610、出液温度传感器;620、回液温度传感器;710、储液罐;720、排气阀;730、泄压阀;740、第五管路;750、气囊;760、液位传感器;810、补液管;820、补液阀;830、补液压力表;840、补液泵;900、储能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下面,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储能电池900的控温设备。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控温设备包括:水泵100、冷却装置310、加热器400、出液温度传感器610、回液温度传感器620及控制器。
首先,说明水泵100。水泵100的进液口通过第一管路210连接储能电池900的出液口。
储能电池900内部设置提供冷却液流动的冷却通道,通过储能电池900的控温设备对冷却通道提供较佳温度的冷却液,冷却液将温度传导入储能电池900,从而使得储能电池900处于较佳的温度。
水泵100连接第一管路210的第一端,第一管路210的第二端连接储能电池900的出液口,水泵100从储能电池900内抽取经过换热后的冷却液,避免经过换热后的冷却液滞留在储能电池900内。
接着,说明冷却装置310。冷却装置310通过第二管路220连接水泵100的出液口,以对冷却液进行冷却,冷却装置310的制冷可调节。
通过冷却装置310能够对来自水泵100的冷却液进行冷却,冷却装置310可以是冷水机、后文的冷却装置310等。冷却装置310的制冷可调节,即制冷的幅度可调节。
接着,说明加热器400。加热器400的第一端通过第三管路230连接冷却装置310,以对来自冷却装置310的冷却液进行加热,加热器400的第二端通过第四管路240连接储能电池900进液口,加热器400的加热可调节。
加热器400通过第三管路230接收来自冷却装置310的冷却液,并能够对冷却液进行加热,并能够将加热后的冷却液通过第四管路240输入储能电池900的进液口。加热器400可以是管道加热器。调节加热器400的加热,能够调节加热器400的加热(即加热幅度)。
然后,说明出液温度传感器610和回液温度传感器620。出液温度传感器610设置在第四管路240上,以检测第四管路240内的冷却液的当前出液温度,回液温度传感器620连接第一管路210,以检测第一管路210内的冷却液的当前回液温度。
也就是说,通过回液温度传感器620检测来自储能电池900的冷却液的温度,通过出液温度传感器610检测将要输入储液电池的冷却液的温度。
最后,说明控制器。控制器连接出液温度传感器610、回液温度传感器620、加热器400及冷却装置310,控制器根据出液温度传感器610所检测到的当前出液温度与预定出液温度的差异,对冷却装置310和加热器400进行第一调整,或根据回液温度传感器620所检测到的当前回液温度与预定回液温度的差异,对冷却装置310和加热器400进行第二调整。
也就是说,控制器有两种模式:
模式一,控制器根据出液温度传感器610所检测到的当前出液温度与预定出液温度的差异,对冷却装置310和加热器400进行第一调整。
例如,出液温度传感器610检测到冷却液的当前出液温度为30度,设定的冷却液的预定出液温度为20度,控制器则会增大冷却装置310的制冷幅度,对冷却液进行进一步降温,使得冷却液的当前出液温度降低为20度。如果制冷过多或者环境过低,当前出液温度降低为15度,则控制器控制加热器400启动和/或降低冷却装置310的制冷幅度,将冷却液的当前出液温度控制在20度。通过出液温度传感器610监测冷却液的当前出液温度,控制器调整冷却装置310和加热器400使得当前出液温度为预定出液温度,能够保证输入储能电池900的冷却液的温度为较佳温度。
模式二、控制器根据回液温度传感器620所检测到的当前回液温度与预定回液温度的差异,对冷却装置310和加热器400进行第二调整。
例如,环境温度过低,回液温度传感器620检测到冷却液的当前回液温度为10度,设定的冷却液的出液预定温度为20度,控制器则会启动加热器400,对冷却液进行升温,使得冷却液的当前回液温度上升为20度。如果加热器400加热过多、环境过高或储能电池900的温度过高,当前回液温度上升至25度,则控制器控制加热器400降低加热幅度和/或启动冷却装置310,将冷却液的当前回液温度控制在20度。通过回液温度传感器620监测冷却液的回液温度,控制器调整冷却装置310和加热器400使得当前回液温度为预定回液温度,能够及时地根据储能电池900的发热情况进行冷却液的温度调整。
以上的储能电池900的控温设备,水泵100通过第一管路210抽取来自储能电池900内的冷却通道的冷却液,并将冷却液通过第二管路220输入冷却装置310,通过冷却装置310能够对冷却液进行冷却,冷却装置310通过第三管路230将冷却液输入加热器400,通过加热器400能够对冷却液进行加热,加热器400通过第四管路240将冷却液输入储能电池900的冷却通道,从而实现对储能电池900的循环控温,在第一管路210上设置回液温度传感器620,检测冷却液的当前回液温度,在第四管路240上设置出液温度传感器610,检测冷却液的当前出液温度,控制器根据当前回液温度与预定回液温度的差异调整加热器400和冷却装置310,从而使得当前回液温度稳定在预定回液温度,或根据当前出液温度与预定出液温度的差异调整加热器400和冷却装置310,从而使得当前出液温度稳定在预定出液温度,进行能够使得控温设备稳定且高效地对储能电池900进行控温,使得储能电池900处于较佳的环境。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控温设备还包括储液罐710、补液管810及补液阀820,储液罐710通过第五管路740连接第一管路210,储液罐710用于容纳冷却液,储液罐710内的远离储液罐710的进/出液口的一端设置有气囊750,气囊750能够根据冷却液在储液罐710的体积的增加而产生压缩形变,且能够根据第一管路210内冷却液的不足,产生膨胀形变,将储液罐710内部的冷却液推入第五管路740,进而进入第一管路210。补液管810的出液端连接第一管路210,通过补液管810能够向第一管路210输送冷却液。补液阀820连接补液管810,以开启/封闭补液管810。
如图3所示,在控温设备使用过程中,其内部的冷却液由于蒸发或泄漏,会导致冷却液不足,影响对储能电池900的控温效果。控温设备的冷却液流失,第一管路210中的冷却液会不足,储液罐710中的气囊750会由压缩形变改变为膨胀形变,推动储液罐710内的冷却液流入第五管路740,再流入第一管路210,使得第一管路210中充满冷却液。
长期使用后,需要对储液罐710进行补液,或每次开机前,对储液罐710进行补液,可以打开补液阀820,向补液管810内输入冷却液,储液罐710内的冷却液流入第一管路210,在冷却液充满第一管路210后,会溢流入第五管路740,从第五管路740流入储液罐710,从而对储液罐710进行补液。此方式,能够优先且快速地对第一管路210进行补液,再对储液罐710进行补液。控温设备可以一边对储能电池900控温一边补液,能够优先保证控温设备各个循环管路(相互连通的第一管路210、第二管路220、第三管路230及第四管路240)中有充足的冷却液。
可选地,第五管路740的直径小于第一管路210的直径。
如图2所示,较细的第五管路740,能够减少对第一管路210内冷却液的扰动,且避免增加第一管路210中的与第五管路740连接处的截面积过大,导致冷却液流速降低而造成换热效率降低的情况。
进一步地,控温设备还包括补液压力表830和补液泵840。补液压力表830连接补液管810,且位于补液管810的出液端与补液阀820之间,以检测补液管810内的冷却液的压力。补液泵840连接补液管810的进液端,以向补液管810输送冷却液。控制器还连接补液阀820、补液泵840及补液压力表830,控制器启动补液泵840且开启补液阀820进行补液的过程中,根据补液压力表830所检测到的冷却液的压力达到预定压力,关闭补液泵840且关闭补液阀820。
当需要补液时,控制器打开补液阀820且启动补液泵840,补液泵840可以从外界抽取冷却液至补液管810,从而进行补液,随着冷却液流入第一管路210及储液罐710的过程中,补液压力表830所检测到的冷却液的压力会上升,当压力达到预定压力,则关闭补液泵840且关闭补液阀820,停止补液。相比于补充冷却液到储液罐710的预定液位,此方式根据补液压力去控制补液,保证整个循环管路处于预定压力下,避免冷却液的压力过大导致循环管路有破裂的风险,增加安全性,而且能够避免储液罐710补液过程中,液位的波动导致储液罐710内的冷却液的液位测试不准确,导致补液不完全的情况。
进一步地,控温设备还包括液位传感器760。液位传感器760连接储液罐710,以检测储液罐710内的冷却液的当前液位。控制器还连接液位传感器760,以根据当前液位低于预定液位,启动补液泵840且开启补液阀820。
当储液罐710内的冷却液的液位降低到预定液位,启动补液泵840且打开补液阀820,能够对储液罐710及时进行补液,避免补液不及时导致第一管路210内的冷却液不足,而影响对储能电池900的控温的情况。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控温设备包括排气阀720和泄压阀730。排气阀720连接储液罐710,且邻近储液罐的进/出液口,以排出储液罐710内的气体。泄压阀730连接储液罐710,且邻近排气阀720,以在储液罐710内的冷却液的压力大于最大允许压力,进行排液。
如图3所示,排气阀720和泄压阀730邻近储液罐的进/出液口,即与储液罐710中容纳冷却液的部分连接。
通过排气阀720能够排出控温设备内的气体,冷却液受热膨胀或补液过程中,可能会使得控温设备内部存在气体,气体流入第一管路210中,通过第五管路740流入储液罐710,从排气阀720中排出,避免因为气体无法排出,占用循环管路和储液罐710的冷却液的空间,且造成循环管路和储液罐710内压力过大,造成循环管路和储液罐710存在爆裂的风险。
通过泄压阀730能够排出控温设备的冷却液,冷却液过多,或局部管路堵塞而造成的冷却液聚集,会通过泄压阀730及时排出,避免冷却液过多或聚集造成控温设备内的压力增大,造成循环管路和储液罐710存在爆裂的风险。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控温设备还包括过滤器510。过滤器510设置在第四管路240上,以对来自加热器400的冷却液进行过滤。
如图3所示,通过过滤器510能够对循环管路中的杂质进行过滤,避免杂质造成循环管路的堵塞,影响冷却液流动而影响对储能电池900控温的情况。
进一步地,过滤器510的外壳的材料为金属材料,控温设备还包括半导体制冷片520,半导体制冷片520连接在外壳,半导体制冷片520制冷能够对外壳进行制冷和制热。控制器还连接半导体制冷片520,以根据当前出液温度高于预定出液温度第一预定值,进行第一报警,启动半导体制冷片520制冷,或根据当前出液温度低于预定出液温度第二预定值,进行第二报警,启动半导体制冷片520进行制热。其中,控制器对半导体制冷片520提供的正向电压和负向电压的切换,能够实现半导体制冷片520制冷和加热的切换。
正常情况下,控制器根据回液温度传感器620检测的当前回液温度,或控制器根据出液温度传感器610检测的当前出液温度,去调整加热器400和冷却装置310,出液温度传感器610所检测的冷却液的当前出液温度波动范围较小,当前出液温度最高不高于预定出液温度第一预定值,当前出液温度最低不低于预定出液温度第二预定值,如果超出此波动范围,则说明冷却装置310和加热器400控温异常,及时进行报警,提醒相关人员及时进行处理。此时,在当前出液温度高于预定出液温度第一预定值时,通过半导体制冷片520对过滤器510的金属的外壳进行制冷,从而对外壳内的冷却液进行制冷;在当前出液温度低于预定出液温度第二预定值时,通过半导体制冷片520对过滤器510的金属的外壳进行制热,从而对外壳内的冷却液进行制热,避免将要输入储能电池900的当前出液温度异常,而造成储能电池900异常的情况,增加对储能电池900控温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根据回液温度传感器620和出液温度传感器610中的其中一个失效,通过另外一个控制冷却装置310和加热器400。控制器还计算当前回液温度和当前出液温度的温度差值,且根据温度差值大于预定差值,对第一调整进行补偿。
例如,回液温度传感器620失效,控制器无法读取回液温度传感器620的数值,则控制器根据出液温度传感器610的当前出液温度的数值,调节冷却装置310和加热器400,使得当前出液温度达到预定出液温度,避免对冷却液造成控温异常。
例如,当前回液温度为70度,当前出液温度为20度,温度差异为50度,而预定差值为30度(正常情况下冷却装置310快速降温的范围),说明储能电池900出现异常,温度升高过多,如果还是按照当前第一调整,则无法快速地对储能电池900的突发情况进行相适应调整,此时对第一调整进行补偿,关闭加热器400,增加制冷装置的制冷,从而快速地对冷却液降温,针对储能电池900的异常高温进行快速冷却,避免出现冷却液的温度调整滞后的问题。由此,能够根据储能电池900的异常情况及时进行相适应性地调整。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冷却装置310包括换热器310、压缩机320、微通道散热器330、风扇341及膨胀阀350。换热器310包括第一通道311和第二通道312,第二通道312的温度能够传递至第一通道311,第一通道31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管路220和第三管路230连接。压缩机320的进气口连接换热器310的第二通道312的第一端,压缩机320内能够容纳制冷剂,且能够对制冷剂进行压缩,使得制冷剂变成高温高压的气态的制冷剂。微通道散热器330连接压缩机320的排气口,以接收来自压缩机320的制冷剂,并对制冷剂进行散热,以使得气态的制冷剂变成液态的制冷剂。风扇341面对微通道散热器330,以对微通道散热器330进行风冷。膨胀阀350连接微通道散热器330,以接收来自微通道散热器330的制冷器,并使得液态的制冷剂变成雾状的制冷剂,膨胀阀350的开度可调节,膨胀阀350连接换热器310的第二通道312的第二端,以将雾状的制冷剂排入第二通道312。控制器还连接膨胀阀350,通过调节膨胀阀350的开度来调整冷却装置310的制冷。
如图1和图3所示,压缩机320将制冷剂变成高温高压的气态的制冷剂,微通道散热器330接收来自压缩机320的气态的制冷剂,对制冷剂进行散热(风扇341吹风至微通道散热器330,使得微通道散热器330内部的冷却液的温度降低),使得其他的制冷剂变成液态的制冷剂,膨胀阀350接收来自微通道散热器330的制冷剂,并将液态的制冷剂变成雾状的制冷剂,并将雾状的制冷剂输入换热器310的第二通道312,从而对换热器310的第二通道312进行冷却,第二通道312的低温能够传递至第一通道311,从而第一通道311能够对其接收的来自第二管路220的冷却液进行降温,并将冷却后的冷却液输入第三管路230,实现对冷却液的快速降温。控制器可以控制膨胀阀350的开度,从而对制冷装置的制冷进行调节。由此,能够高效地对冷却液进行制冷,且制冷可调节。
可选地,在风扇341的远离微通道散热器330的一侧设置有滤网342,能够避免较大的杂物飘落至风扇341,影响风扇341的转动。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储能电池的控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温设备包括:
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液口通过第一管路连接储能电池的出液口;
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通过第二管路连接所述水泵的出液口,以对所述冷却液进行冷却,所述冷却装置的制冷可调节;
加热器,所述加热器的第一端通过第三管路连接所述冷却装置,以对来自所述冷却装置的冷却液进行加热,所述加热器的第二端通过第四管路连接所述储能电池的进液口,所述加热器的加热可调节;
出液温度传感器和回液温度传感器,所述出液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四管路上,以检测所述第四管路内的所述冷却液的当前出液温度,所述回液温度传感器连接所述第一管路,以检测所述第一管路内的所述冷却液的当前回液温度;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出液温度传感器、所述回液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器及所述冷却装置,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出液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所述当前出液温度与预定出液温度的差异,对所述冷却装置和所述加热器进行第一调整,或根据所述回液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所述当前回液温度与预定回液温度的差异,对所述冷却装置和所述加热器进行第二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温设备还包括:
储液罐,所述储液罐通过第五管路连接所述第一管路,所述储液罐用于容纳所述冷却液,所述储液罐内的远离所述储液罐的进/出液口的一端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能够根据所述冷却液在所述储液罐的体积的增加而产生压缩形变,且能够根据所述第一管路内冷却液的不足,产生膨胀形变,将所述储液罐内部的所述冷却液推入所述第五管路,进而进入所述第一管路;
补液管,所述补液管的出液端连接所述第一管路,通过所述补液管能够向所述第一管路输送所述冷却液;
补液阀,所述补液阀连接所述补液管,以开启/封闭所述补液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温设备还包括:
补液压力表,所述补液压力表连接所述补液管,且位于所述补液管的出液端与所述补液阀之间,以检测所述补液管内的所述冷却液的压力;
补液泵,所述补液泵连接所述补液管的进液端,以向所述补液管输送所述冷却液;
所述控制器还连接所述补液阀、所述补液泵及所述补液压力表,所述控制器启动所述补液泵且开启所述补液阀进行补液的过程中,根据所述补液压力表所检测到的所述冷却液的压力达到预定压力,关闭所述补液泵且关闭补液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温设备还包括:
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连接所述储液罐,以检测所述储液罐内的所述冷却液的当前液位;
所述控制器还连接所述液位传感器,以根据所述当前液位低于预定液位,启动所述补液泵且开启所述补液阀。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管路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管路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温设备还包括:
排气阀,所述排气阀连接所述储液罐,且邻近所述储液罐的进/出液口,以排出所述储液罐内的气体;
泄压阀,所述泄压阀连接所述储液罐,且邻近所述排气阀,以在所述储液罐内的冷却液的压力大于最大允许压力,进行排液。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温设备还包括:
过滤器,所述过滤器设置在所述第四管路上,以对来自所述加热器的所述冷却液进行过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的外壳的材料为金属材料,所述控温设备还包括:
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连接在所述外壳,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制冷能够对所述外壳进行制冷和制热,
所述控制器还连接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以根据所述当前出液温度高于所述预定出液温度第一预定值,进行第一报警,启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制冷,或根据所述当前出液温度低于所述预定出液温度第二预定值,进行第二报警,启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进行制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温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回液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出液温度传感器中的其中一个失效,通过另外一个控制所述冷却装置和所述加热器,
所述控制器还计算所述当前回液温度和所述当前出液温度的温度差值,且根据所述温度差值大于预定差值,对所述第一调整进行补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包括: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的温度能够传递至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管路和所述第三管路连接;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连接所述换热器的第二通道的第一端,所述压缩机内能够容纳所述制冷剂,且能够对所述制冷剂进行压缩,使得所述制冷剂变成高温高压的气态的所述制冷剂;
微通道散热器,所述微通道散热器连接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以接收来自所述压缩机的所述制冷剂,并对所述制冷剂进行散热,以使得气态的所述制冷剂变成液态的所述制冷剂;
风扇,所述风扇面对所述微通道散热器,以对所述微通道散热器进行风冷;
膨胀阀,所述膨胀阀连接所述微通道散热器,以接收来自所述微通道散热器的制冷器,并使得液态的所述制冷剂变成雾状的所述制冷剂,所述膨胀阀的开度可调节,所述膨胀阀连接所述换热器的第二通道的第二端,以将雾状的所述制冷剂排入所述第二通道;
所述控制器还连接所述膨胀阀,通过调节所述膨胀阀的开度来调整所述冷却装置的制冷。
CN202311121784.9A 2023-09-01 2023-09-01 一种储能电池的控温设备 Pending CN1169370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21784.9A CN116937018A (zh) 2023-09-01 2023-09-01 一种储能电池的控温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21784.9A CN116937018A (zh) 2023-09-01 2023-09-01 一种储能电池的控温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37018A true CN116937018A (zh) 2023-10-24

Family

ID=883792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21784.9A Pending CN116937018A (zh) 2023-09-01 2023-09-01 一种储能电池的控温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3701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16208B1 (ja) 水素ガス冷却装置
JP5732709B1 (ja) 水素ガス冷却装置
KR101602741B1 (ko) 항온액 순환 장치 및 그 운전 방법
JP3234523B2 (ja) 恒温冷媒液循環装置
US4404811A (en) Method of preventing refrigeration compressor lubrication pump cavitation
CN112880123B (zh) 空调器的压缩机冷却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2006234238A (ja) 冷凍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US4399663A (en) Mechanical control system for preventing compressor lubrication pump cavitation in a refrigeration system
CN116937018A (zh) 一种储能电池的控温设备
JP5716207B1 (ja) 冷却装置
CN116639008A (zh) 一种控温装置及大功率充电站冷却设备
JPH10141831A (ja) 恒温冷媒液の循環装置
CN216132137U (zh) 一种制冷循环系统及制冷设备
CN216554974U (zh) 用于气悬浮轴承的供气系统及冷媒循环系统
CN117059835B (zh) 一种用于储能电池的控温系统
JPS59200170A (ja) 蒸気圧縮冷凍装置のサブクーラの冷媒排出装置及び蒸気圧縮冷凍装置の運転方法
KR102388766B1 (ko) 이젝터를 이용한 냉동장치
CN205690741U (zh) 为激光器配套的军用空调用冷量调节和自保护装置
JP5699310B1 (ja) 水素ガス冷却装置
CN106152583B (zh) 一种高精度温控热交换系统
JP6704505B2 (ja) ヒートポンプ給湯装置
JPH07294073A (ja) 冷凍装置
JP6549403B2 (ja) 冷却システム
CN219244013U (zh) 冰箱和生活热水供应系统
CN116605076A (zh) 一种大功率充电站冷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