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39008A - 一种控温装置及大功率充电站冷却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温装置及大功率充电站冷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39008A
CN116639008A CN202310836124.2A CN202310836124A CN116639008A CN 116639008 A CN116639008 A CN 116639008A CN 202310836124 A CN202310836124 A CN 202310836124A CN 116639008 A CN116639008 A CN 1166390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heat exchanger
temperature
control device
expansion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3612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彪
夏前川
王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llimeter Electromechanical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llimeter Electromechanical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llimeter Electromechanical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llimeter Electromechanical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83612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39008A/zh
Publication of CN1166390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390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02Cooling of charging equip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1Charging colum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控温装置及大功率充电站冷却设备,控温装置包括:压缩机,压缩机内能够对制冷剂进行压缩;冷凝器,冷凝器连接压缩机的排气口,对制冷剂进行散热;第一膨胀阀,第一膨胀阀连接冷凝器,以接收来自冷凝器的制冷剂,第一膨胀阀的开度可调节;热交换器,热交换器连接第一膨胀阀和压缩机的回气口,热交换器形成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用于传递制冷剂,第二通道用于接收来自待冷却设备的冷却液,并将冷却液排出至待冷却设备,热交换器的材料为导热材料,第一通道的温度能够传递至第二通道;控制器,控制器连接第一膨胀阀,以控制第一膨胀阀的开度。本发明的控温装置能够降低环境温度对于冷却液的降温的影响,且控温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控温装置及大功率充电站冷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控温装置及大功率充电站冷却设备。
背景技术
新能源电动汽车行业正在逐步扩大,对大功率充电站的需求越来越多,特别大功率充电站在快速充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如果不加以冷却,会造成大功率充电站的事故。
现有的大功率充电站冷却通常仅仅采用风冷或水冷,特别在外界高温情况下,风和水的温度都会升高,对充电站的降温效果会大大降低,不能很好的满足降温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温装置及大功率充电站冷却设备,能够降低环境温度对于冷却液的降温的影响,且控温效率高,能够实现快速控温。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控温装置,所述控温装置包括: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内可容纳制冷剂,且能够对制冷剂进行压缩,所述压缩机包括接收所述制冷剂的回气口和排出所述制冷剂的排气口;
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连接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以接收来自所述压缩机的所述制冷剂,并对所述制冷剂进行散热;
第一膨胀阀,所述第一膨胀阀连接所述冷凝器,以接收来自所述冷凝器的所述制冷剂,所述第一膨胀阀的开度可调节;
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连接所述第一膨胀阀和所述压缩机的所述回气口,所述热交换器形成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膨胀阀的所述制冷剂且将所述制冷剂传递至所述压缩机的所述回气口,所述第二通道用于接收来自待冷却设备的冷却液,并将所述冷却液排出至所述待冷却设备,所述热交换器的材料为导热材料,所述第一通道的温度能够传递至所述第二通道;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膨胀阀,以控制所述第一膨胀阀的开度。
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器还包括:
流量调节阀,所述流量调节阀连接所述压缩机和所述热交换器,以接收来自所述压缩机的制冷剂,并调整所述制冷剂的流量,再将所述制冷剂排入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一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流量调节阀为第二膨胀阀,且所述第二膨胀阀的开度可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控温装置还包括:
水温传感器,所述水温传感器用于检测流出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冷却液的温度;
所述控制器还连接所述水温传感器和第二膨胀阀,以根据所述水温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温度与预定温度/温度范围的差异,调节所述第一膨胀阀的开度和所述第二膨胀阀的开度,以使得所述水温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温度达到所述预定温度/温度范围。
进一步地,所述控温装置还包括:
过滤干燥器,所述过滤干燥器连接所述冷凝器和所述第一膨胀阀,所述冷凝器通过所述过滤干燥器连接所述第一膨胀阀,所述过滤干燥器用于对所述制冷剂进行过滤。
进一步地,所述控温装置还包括:
隔热泡棉,所述隔热泡棉包覆所述热交换器。
进一步地,所述冷凝器为管翅式冷凝器,所述管翅式冷凝器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器的侧方,
所述控温装置还包括:
风机,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管翅式冷凝器的邻近所述热交换器的一侧,且面对所述热交换器。
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器包括金属块,金属块沿其长度方向形成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间隔开设置,第一通孔形成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孔形成第二通道;或者,
所述热交换器包括第一金属板、第一铜管及第二铜管,所述第一金属板的上表面形成有第一蛇形凹槽,所述第一铜管和所述第二铜管相互贴紧且沿着所述第一蛇形凹槽设置,且均埋设于所述第一蛇形凹槽中,所述第一铜管形成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铜管形成所述第二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器包括:
第二金属板,所述第二金属板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在所述第一表面上形成有第二蛇形凹槽,在所述第二表面的中部形成有突出的且间隔开排列的针翅;
第三金属板,所述第三金属板覆盖所述第一表面,以使得所述第二蛇形凹槽形成所述第二通道;
第四金属板,所述第四金属板覆盖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四金属板和所述第二金属板贴合能够形成腔室,以及腔室两端的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所述出口及所述腔室形成所述第一通道。
本发明提供一方面提供一种大功率充电站冷却设备,所述大功率充电站冷却设备包括:
储液箱,所述储液箱可容纳冷却液;
水泵,所述水泵连接所述储液箱,所述水泵的抽液端连接所述储液箱,且其排液端用于与待冷却设备连接,以将所述冷却液流至所述待冷却设备;
控温装置,所述控温装置为上述任一所述的控温装置,所述控温装置的热交换器的第二通道的第一端用于与所述待冷却设备连接,以接收来自所述待冷却设备的所述冷却液,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二端与所述储液箱连接,以将所述冷却液回流至所述储液箱中。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控温装置,包括压缩机、冷凝器、第一膨胀阀和热交换器,压缩机对制冷剂进行压缩,使得制冷剂形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冷凝器接收来自压缩机的制冷剂,对制冷剂进行降温,使得制冷剂由气态制冷剂变成液态制冷剂,第一膨胀阀接收来自冷凝器的制冷剂,使得制冷剂液态制冷剂变成低温低压的雾状制冷剂,控制器调节第一膨胀阀的开度,从而控制进入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的流量,热交换器的第一通道接收来自第一膨胀阀的预定流量的制冷剂,使得制冷器由雾状的液态制冷剂变成气态的制冷剂,实现第一通道的精准降温,第一通道将其低温传递至第二通道,从而使得第二通道的冷却液降温,以提供给待冷却设备降温后的冷却液,此装置实现内部制冷,降低环境温度对于冷却液的降温的影响,且控温效率高,能够实现快速控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控温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控温装置的结构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三个是实施例的控温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图1实施例的控温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结构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结构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大功率充电站冷却设备的结构图;
图9是根据图8实施例的大功率充电站冷却设备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压缩机;210、冷凝器;220、风机;300、过滤干燥器;410、第一膨胀阀;420、第二膨胀阀;500、热交换器;510、第一通孔;520、第二通孔;530、金属块;540、第一铜管;550、第二铜管;560、第一金属板;571、第二金属板;572、第二蛇形凹槽;573、针翅;581、第三金属板;582、第四金属板;600、储液箱;700、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下面,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控温装置。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控温装置包括压缩机100、冷凝器210、第一膨胀阀410和热交换器500。
首先,说明压缩机100、冷凝器210和第一膨胀阀410。压缩机100内可容纳制冷剂,且能够对制冷剂进行压缩,压缩机100包括接收制冷剂的回气口和排出制冷剂的排气口。冷凝器210连接压缩机100的排气口,以接收来自压缩机100的制冷剂,并对制冷剂进行散热。第一膨胀阀410连接冷凝器210,以接收来自冷凝器210的制冷剂,第一膨胀阀410的开度可调节。
压缩机100对制冷剂进行压缩,使得制冷剂形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冷凝器210接收来自压缩机100的制冷剂,对制冷剂进行降温,使得制冷剂由气态制冷剂变成液态制冷剂,第一膨胀阀410接收来自冷凝器210的制冷剂,使得制冷剂液态制冷剂变成低温低压的雾状制冷剂。第一膨胀阀410的开度可调节,从而能够通过开度的调节,控制制冷剂的流量。
接着,说明热交换器500。热交换器500连接第一膨胀阀410和压缩机100的回气口,热交换器500形成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用于接收来自第一膨胀阀410的制冷剂且将制冷剂传递至压缩机100的回气口,第二通道用于接收来自待冷却设备的冷却液,并将冷却液排出至待冷却设备,热交换器500的材料为导热材料,第一通道的温度能够传递至第二通道。
热交换器500的第一通道接收来自第一膨胀阀410的制冷剂,使得制冷器由雾状的液态制冷剂变成气态的制冷剂,这个过程吸收热量,第一通道的温度降低,热交换器500的材料为导热材料(金属、石墨等),第一通道的低温传递至第二通道,从而对第二通道内的冷却液进行降温,降温后的冷却液可以提供给待冷却设备(大功率充电站的充电枪、充电柜等),对待冷却设备进行降温。
最后,说明控制器。控制器连接第一膨胀阀410,以控制第一膨胀阀410的开度。其中,控制器可以是单片机或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
控制器控制第一膨胀阀410的开度,从而控制制冷剂进入热交换器500的流量,从而对第一通道的温度实现精确控温。
以上的控温装置,压缩机100对制冷剂进行压缩,使得制冷剂形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冷凝器210接收来自压缩机100的制冷剂,对制冷剂进行降温,使得制冷剂由气态制冷剂变成液态制冷剂,第一膨胀阀410接收来自冷凝器210的制冷剂,使得制冷剂液态制冷剂变成低温低压的雾状制冷剂,控制器调节第一膨胀阀410的开度,从而控制进入热交换器500的制冷剂的流量,热交换器500的第一通道接收来自第一膨胀阀410的预定流量的制冷剂,使得制冷器由雾状的液态制冷剂变成气态的制冷剂,实现第一通道的精准降温,第一通道将其低温传递至第二通道,从而使得第二通道的冷却液降温,以提供给待冷却设备降温后的冷却液。此装置实现内部制冷,降低环境温度对于冷却液的降温的影响,且控温效率高,能够实现快速控温。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热交换器500还包括流量调节阀,流量调节阀连接压缩机100和热交换器500,以接收来自压缩机100的制冷剂,并调整制冷剂的流量,再将制冷剂排入热交换器500的第一通道。
如图1和图4所示,压缩机100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进入流量调节阀,通过流量阀的调节能够使得预定流量的气态制冷剂进入热交换器500的第一通道,高温的制冷剂会升高第一通道的温度,从而将高温传递至第二通道,对第二通道内的冷却液进行升温。
特别在寒冷的冬季,在控温装置初始运行时,可以关闭第一膨胀阀410,打开流量调节阀,实现对冷却液的升温,提高冷却液的流动性,避免冷却液流动性太差而影响待冷却设备的降温,而且经过流量调节阀的部分高温的制冷剂能够回流动至第一膨胀阀410,能够避免第一膨胀阀410结霜或堵塞,提高第一膨胀阀410的使用寿命,在冷却液温度上升之后,可以关闭流量调节阀,打开第一膨胀阀410,对冷却液进行降温,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大功率充电站的使用需求。
进一步地,流量调节阀为第二膨胀阀420,且第二膨胀阀420的开度可调节。
通过第二膨胀阀420的开度调节能够精确地控制高温的制冷剂的流量,从而实现对第一通道精确升温。
进一步地,控温装置还包括水温传感器。水温传感器用于检测流出热交换器500的冷却液的温度。控制器还连接水温传感器和第二膨胀阀420,以根据水温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温度与预定温度/温度范围的差异,调节第一膨胀阀410的开度和第二膨胀阀420的开度,以使得水温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温度达到预定温度/温度范围。
例如,冷却液的预定温度范围为10~15度(满足冷却液的流动性和降温效果的需求),水温传感器检测到流出热交换器500的冷却液的温度为8度,且当前是通过第一膨胀阀410控制制冷剂流入热交换器500进行降温而达到的冷却液的温度为8度,此时通过降低第一膨胀阀410的开度则容易导致温度的波动较大,且升温速度比较慢,不利于精确控温,则可以保持第一膨胀阀410的开度不变,控制第二膨胀阀420打开一定的开度,对冷却液进行快速升温,从而实现冷却液的精准控温。
由此,能够实现对冷却液的快速和精准控温,使得冷却液更好地满足大功率充电站的需求。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控温装置还包括过滤干燥器300,过滤干燥器300连接冷凝器210和第一膨胀阀410,冷凝器210通过过滤干燥器300连接第一膨胀阀410,过滤干燥器300用于对制冷剂进行过滤。
通过过滤干燥剂能够过滤将要进入第一膨胀阀410的液态的制冷剂的杂质,避免此杂质进入第一膨胀阀410导致膨胀阀堵塞,而导致冷却液降温异常的情况。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控温装置还包括隔热泡棉,隔热泡棉包覆热交换器500。
通过隔热泡棉包覆热交换器500,能够避免外界的温度影响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温度的传递,增加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之间温度传递的效率,且避免热交换器500在使用过程中,外界的热空气在冷的热交换器500的表面形成大量水珠,造成控温装置漏水的情况。
进一步地,冷凝器210为管翅式冷凝器210,管翅式冷凝器210设置在热交换器500的侧方,控温装置还包括风机220,风机220设置在管翅式冷凝器210的邻近热交换器500的一侧,且面对热交换器500。
如图2所示,来自风机220的风能够吹向热交换器500和冷凝器210,风直着吹向热交换器500,保持热交换器500的隔热泡棉的表面的干燥,避免隔热泡棉产生水雾。风机220所产生的风侧向吹至冷凝器210,对冷凝器210进行降温,对制冷剂进行高效降温,而且风机220产生的部分风,经过隔热泡棉的低挡,能够降低风的温度,低温的风折返吹向冷凝器210,也能够进一步增加冷凝器210的降温速率。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控温装置的热交换器500可以是以下三种结果中的一种。
第一种结构,如图5所示,热交换器500包括金属块530,金属块530沿其长度方向形成有第一通孔510和第二通孔520,第一通孔510和第二通孔520间隔开设置,第一通孔510形成第一通道,第二通孔520形成第二通道。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对第一通孔510和第二通孔520的形状没有做具体限定,可以是图5中左图所示的直的通孔,也可以是图2所示的部分段是直的部分段是弯曲的。此结构的热交换器500的结构简单,成本低,且能够满足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温度的传递需求。
第二种结构,如图6所示,热交换器500包括第一金属板560、第一铜管540及第二铜管550,第一金属板560的上表面形成有第一蛇形凹槽,第一铜管540和第二铜管550相互贴紧且沿着第一蛇形凹槽设置,且均埋设于第一蛇形凹槽中,第一铜管540形成第一通道,第二铜管550形成第二通道。
第一铜管540内的制冷剂的温度能够传递给相邻的第二铜管550内的冷却液,使得冷却液维持在预定温度范围。铜的导热系数较高,能够更好地进行温度传递,第一铜管540的温度部分通过相互贴紧的区域直接传递至第二铜管550,部分通过将温度传递至金属板,再由金属板将温度传递至第二铜管550。金属板形成第一蛇形凹槽,能够增加金属板与铜管的接触面积,增大换热面积,而且能够保护铜管,避免铜管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使用或组装过程中容易被折损的情况。
可选地,第一铜管540和第二铜管550的顶部低于所述第一蛇形凹槽的口部,从第一铜管540和第二铜管550的上方注入导热凝胶,以灌封所述第一蛇形凹槽。从而,能够使得第一铜管和第二铜管之间的缝隙以及第一通过540和第二通过550的上部通过导热凝胶填满,增加第一铜管和第二铜管之间的换热面积,且更好的保护第一铜管540和第二铜管550。
第三种结构,如图7所示,热交换器500包括第二金属板570、第三金属板581及第四金属板582。第二金属板570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在第一表面上形成有第二蛇形凹槽572,在第二表面的中部形成有突出的且间隔开排列的针翅573(PIN-FIN结构)。第三金属板581覆盖第一表面,以使得第二蛇形凹槽572形成第二通道。第四金属板582覆盖第二表面,第四金属板582和第二金属板570贴合能够形成腔室,以及腔室两端的进口和出口,进口、出口及腔室形成第一通道。
制冷剂从第二金属板570和第四金属板582形成的腔室的进口流至出口,能够对第四金属板582进行降温,可以在第二金属板570面对第四金属板582的一侧(第二表面)进行局部挖除处理,形成多个针翅573,针翅573能够增加制冷剂与第二金属板570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换热面积,进而增加制冷剂与第二金属板的换热量,第二金属板570面对第三金属板581的一面形成第二蛇形凹槽572,第二金属板570和第三金属板581组合能够在第二蛇形凹槽572处形成第二通道,冷却液流过第二蛇形凹槽572,第二金属板570的温度通过第二蛇形凹槽572传递至冷却液,实现对冷却液的控温。通过第二蛇形凹槽572能够增加冷却液的流速,从而提高换热系数,能够更快地且更多地对第二金属板570进行换热。
下面,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大功率充电站的冷却设备。
如图8和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大功率充电站的冷却设备包括储液箱600、水泵700和控温装置。储液箱600可容纳冷却液。水泵700连接储液箱600,水泵700的抽液端连接储液箱600,且其排液端用于与待冷却设备连接,以将冷却液流至待冷却设备。控温装置为上述的控温装置,控温装置的热交换器500的第二通道的第一端用于与待冷却设备连接,以接收来自待冷却设备的冷却液,第二通道的第二端与储液箱600连接,以将冷却液回流至储液箱600中
水泵700将冷却液从储液箱600中抽出至待冷却设备(大功率充电站的充电枪,电柜等),实现对待冷却设备的冷却,对待冷却设备冷却后的冷却液流至控温装置的热交换器500的第二通道,通过第一通道对第二通道进行温度传递,从而使得第二通道内的冷却液在预定温度范围,以对待冷却设备的精确控温和循环控温。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温装置包括: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内可容纳制冷剂,且能够对制冷剂进行压缩,所述压缩机包括接收所述制冷剂的回气口和排出所述制冷剂的排气口;
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连接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以接收来自所述压缩机的所述制冷剂,并对所述制冷剂进行散热;
第一膨胀阀,所述第一膨胀阀连接所述冷凝器,以接收来自所述冷凝器的所述制冷剂,所述第一膨胀阀的开度可调节;
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连接所述第一膨胀阀和所述压缩机的所述回气口,所述热交换器形成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膨胀阀的所述制冷剂且将所述制冷剂传递至所述压缩机的所述回气口,所述第二通道用于接收来自待冷却设备的冷却液,并将所述冷却液排出至所述待冷却设备,所述热交换器的材料为导热材料,所述第一通道的温度能够传递至所述第二通道;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膨胀阀,以控制所述第一膨胀阀的开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还包括:
流量调节阀,所述流量调节阀连接所述压缩机和所述热交换器,以接收来自所述压缩机的所述制冷剂,并调整所述制冷剂的流量,再将所述制冷剂排入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一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调节阀为第二膨胀阀,且所述第二膨胀阀的开度可调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温装置,其特征值在于,所述控温装置还包括:
水温传感器,所述水温传感器用于检测流出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冷却液的温度;
所述控制器还连接所述水温传感器和第二膨胀阀,以根据所述水温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温度与预定温度/温度范围的差异,调节所述第一膨胀阀的开度和所述第二膨胀阀的开度,以使得所述水温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温度达到所述预定温度/温度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温装置,其特征值在于,所述控温装置还包括:
过滤干燥器,所述过滤干燥器连接所述冷凝器和所述第一膨胀阀,所述冷凝器通过所述过滤干燥器连接所述第一膨胀阀,所述过滤干燥器用于对所述制冷剂进行过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温装置,其特征值在于,所述控温装置还包括:
隔热泡棉,所述隔热泡棉包覆所述热交换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温装置,其特征值在于,所述冷凝器为管翅式冷凝器,所述管翅式冷凝器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器的侧方,
所述控温装置还包括:
风机,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管翅式冷凝器的邻近所述热交换器的一侧,且面对所述热交换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温装置,其特征值在于,
所述热交换器包括金属块,金属块沿其长度方向形成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间隔开设置,第一通孔形成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孔形成第二通道;或者,
所述热交换器包括第一金属板、第一铜管及第二铜管,所述第一金属板的上表面形成有第一蛇形凹槽,所述第一铜管和所述第二铜管相互贴紧且沿着所述第一蛇形凹槽设置,且均埋设于所述第一蛇形凹槽中,所述第一铜管形成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铜管形成所述第二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温装置,其特征值在于,所述热交换器包括:
第二金属板,所述第二金属板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在所述第一表面上形成有第二蛇形凹槽,在所述第二表面的中部形成有突出的且间隔开排列的针翅;
第三金属板,所述第三金属板覆盖所述第一表面,以使得所述第二蛇形凹槽形成所述第二通道;
第四金属板,所述第四金属板覆盖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四金属板和所述第二金属板贴合能够形成腔室,以及腔室两端的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所述出口及所述腔室形成所述第一通道。
10.一种大功率充电站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功率充电枪冷却设备包括:
储液箱,所述储液箱可容纳冷却液;
水泵,所述水泵连接所述储液箱,所述水泵的抽液端连接所述储液箱,且其排液端用于与待冷却设备连接,以将所述冷却液流至所述待冷却设备;
控温装置,所述控温装置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所述的控温装置,所述控温装置的热交换器的第二通道的第一端用于与待冷却设备连接,以接收来自所述待冷却设备的所述冷却液,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二端与所述储液箱连接,以将所述冷却液回流至所述储液箱中。
CN202310836124.2A 2023-07-10 2023-07-10 一种控温装置及大功率充电站冷却设备 Pending CN1166390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36124.2A CN116639008A (zh) 2023-07-10 2023-07-10 一种控温装置及大功率充电站冷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36124.2A CN116639008A (zh) 2023-07-10 2023-07-10 一种控温装置及大功率充电站冷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39008A true CN116639008A (zh) 2023-08-25

Family

ID=876191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36124.2A Pending CN116639008A (zh) 2023-07-10 2023-07-10 一种控温装置及大功率充电站冷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3900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59835A (zh) * 2023-09-01 2023-11-14 毫厘机电(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储能电池的控温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59835A (zh) * 2023-09-01 2023-11-14 毫厘机电(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储能电池的控温系统
CN117059835B (zh) * 2023-09-01 2024-03-15 毫厘机电(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储能电池的控温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639008A (zh) 一种控温装置及大功率充电站冷却设备
CN109219722A (zh) 空调系统
KR102247995B1 (ko) 응축수를 사용하여 효율을 향상시킨 저전력 냉방장치
WO2017129109A1 (zh) 一种平行流换热器及空调器
CN111503968A (zh) 风冷冰箱及其除湿方法
CN109802195A (zh) 电池系统及其温度控制方法
CN107742762A (zh) 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CN101184971B (zh) 加热系统
CN111503758A (zh) 换热效率高的电器盒、空调及空调的控制方法
CN112820980A (zh) 一种多级冷却式电池包及其冷却方法
CN209249634U (zh) 电池系统、电动车及电网系统
CN217236132U (zh) 变频空调系统
CN111342167B (zh) 一种基于极耳风冷方式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CN213564311U (zh) 多温冷水机组
CN211204977U (zh) 针对高温热源设备的降温散热系统
CN113782864A (zh) 电池用加热制冷装置及电池温度管理系统
CN210107846U (zh) 风冷冰箱
CN116605076A (zh) 一种大功率充电站冷却系统
CN116753555B (zh) 二氧化碳热泵供热系统
CN110763046A (zh) 针对高温热源设备的降温散热系统及降温散热方法
CN219532800U (zh) 冷热冲击试验装置
CN212720364U (zh) 热管与压缩制冷复合系统及空调设备
CN218296389U (zh) 一种低温除霜盘管
CN215336711U (zh) 冷媒冷却系统及空调器
CN220541402U (zh) 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