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01992A - 喷出装置和喷出系统 - Google Patents
喷出装置和喷出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801992A CN116801992A CN202280009119.8A CN202280009119A CN116801992A CN 116801992 A CN116801992 A CN 116801992A CN 202280009119 A CN202280009119 A CN 202280009119A CN 116801992 A CN116801992 A CN 11680199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uid
- air discharge
- air
- discharge
- in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51 othe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05C1/00 - B05C9/00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05C1/00 - B05C9/00
- B05C11/10—Storage, supply or control of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Recovery of excess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5/00—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projected, poured or allowed to flow on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5/00—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projected, poured or allowed to flow on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 B05C5/02—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projected, poured or allowed to flow on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being discharged through an outlet orifice by pressure, e.g. from an outlet device in contact or almost in contact, with the work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0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 F04C2/08—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 F04C2/1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of internal-axis type with the outer member having more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e.g. rollers, than the inner member
- F04C2/107—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of internal-axis type with the outer member having more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e.g. rollers, than the inner member with helical tee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 Rotary Pumps (AREA)
- Jet Pumps And Other Pumps (AREA)
- Nozzles (AREA)
- X-Ray Techniques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充分进行在壳体内部供流体流入流出的流体收纳部中的排气,而且流体导入口与空气排出部的位置关系的自由度高的喷出装置和喷出系统;喷出装置(20)具有流体导入部(108)、配置于流体收纳部(110)的内部的连接部(78)、以及空气排出部(100);空气排出部(100)具有与流体收纳部(110)连通的空气排出通道(130);空气排出通道(130)具有空气排出部入口(134)和空气排出部出口(138),空气排出部入口(134)隔着连接部(78)在流体导入口(108a)的相对侧与流体收纳部(110)连通,空气排出部出口(138)在与空气排出部入口(134)在流体收纳部(110)的周向和轴向的任一方向或两个方向上错开的位置处与流体收纳部(110)的外部连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出装置和喷出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提供了如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旋转容积式泵那样的喷出装置。专利文献1的旋转容积式泵具备:动力传递机构部,具备用于传递从驱动机输入的旋转动力的传动轴;泵机构部,从传动轴接受旋转动力进行工作;以及收纳件,具有供流体流入流出的内部空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注册第322198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此,在上述现有技术的旋转容积式泵那样的喷出装置中,若在流体流入流出的内部空间等中残留有空气的状态下进行用于喷出流体的喷出运转,则会产生种种问题。例如,若在内部空间等中残留有空气的状态下喷出流体,则空气会以气泡的形式混入喷出的流体中。在如上述专利文献1的旋转容积式泵那样喷出粘接剂等流体并呈线状涂敷时,有可能成为产生了粘接剂中途中断的部位的状态(涂敷线断开)。另外,还有可能产生如下现象:在喷出装置正在进行喷出运转的期间,由于内部压力的影响使空气被压缩而缩小,但当喷出运转停止时,作用于空气的内部压力降低而导致空气的体积膨胀。当发生这样的现象时,有可能由于空气体积膨胀的影响而将流体挤出,从而发生所谓的滴液。
为了消除这种顾虑,本发明的发明人们在如单轴偏心螺杆泵那样在供流体流入流出并收纳流体的空间(以下也称为“流体收纳部”)的内部存在轴或接头等柱状部件的喷出装置中,对用于可靠地排出进入流体收纳部的空气(排气)的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当流体收纳部的内部存在轴等的柱状部件时,若不设置用于隔着柱状部件从设置于流体收纳部的周向规定位置处的流体的导入口(流体导入口)的周向相对侧排出空气的构成(空气排出部),则有可能导致排气不充分。
但是,在采用上述构成时,流体导入口与空气排出部的位置关系被限定。因此,发现在重视排气的情况下,存在产生例如喷出装置的配置自由度变低等的制约条件这一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充分进行在壳体内部供流体流入流出的流体收纳部中的排气,而且流体导入口与空气排出部的位置关系的自由度高的喷出装置和喷出系统。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的本发明的喷出装置能够将被导入至设置于壳体的内部的流体收纳部中的流体喷出,其特征在于,具有:流体导入部,向所述流体收纳部导入流体;内部部件,配置于所述流体收纳部的内部;以及空气排出部,从所述流体收纳部的内部向外部排出空气;所述流体导入部具有与所述流体收纳部的内部连通的流体导入口;所述空气排出部具有与所述流体收纳部连通的空气排出通道;所述空气排出通道具有空气排出部入口和空气排出部出口,所述空气排出部入口隔着所述内部部件在所述流体导入口的相对侧与所述流体收纳部连通,所述空气排出部出口在与所述空气排出部入口在所述流体收纳部的周向和轴向的任一方向或两个方向上错开的位置处与所述流体收纳部的外部连通。
本发明的喷出装置具有流体导入口和空气排出部入口,流体导入口设置为与流体导入部连通。另外,空气排出部入口隔着配置于流体导入部内部的内部部件而设置于流体导入口的相对侧。因此,当空气与流体一起从流体导入口流入流体收纳部时,空气经由隔着内部部件位于相对侧的空气排出部入口从流体收纳部排出。本发明的喷出装置由于采用这样的构成,因而能够将流入流体收纳部的空气经由空气排出部入口充分地排出。
另外,在本发明的喷出装置中,空气排出部具备作为经由空气排出部入口排出的空气的通路的空气排出通道。进而,空气排出通道在与空气排出部入口在流体收纳部的周向和轴向中的任一方向或两个方向上错开的位置处具有与流体收纳部的外部连通的空气排出部出口。因此,本发明的喷出装置可以不受空气排出部入口的位置的限制而将空气排出部出口设置于在流体收纳部的周向和轴向的任一方向或两个方向上与空气排出部入口错开的位置处。
(2)上述本发明的喷出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内部部件是在所述流体收纳部的内部沿轴向延伸的轴状部件。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使流入流体收纳部内部的空气以在沿轴向延伸地配置于流体收纳部的轴心位置处的内部部件的外周环绕,并到达设置于流体导入口的相对侧的空气排出部入口的方式移动,从而能够充分地排出。
(3)上述本发明的喷出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排出部入口相对于所述流体导入口设置于喷出流体时成为重力方向上侧的位置处。
根据上述构成,可以更加可靠地将流入流体收纳部内部的空气排出至流体收纳部的外部。
(4)上述本发明的喷出装置的特征在于,经由所述空气排出部入口从所述流体收纳部进入所述空气排出部的空气的流入方向与从所述空气排出部出口排出的空气的排出方向呈交叉或扭曲的关系。
根据该构成,能够使从流体导入部进入流体收纳部的空气朝向与流体导入部的相对侧的位置不同的方向排出。
(5)上述本发明的喷出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排出部的至少一部分是将多个构成部件可分离地组合而成;通过将构成所述空气排出部的所述构成部件的一部分或全部从其他的构成部件分离,从而使所述空气排出通道敞开。
根据该构成,能够将构成空气排出部的构成部件的一部分或全部从其他构成部件分离而使空气排出通道敞开,从而对空气排出通道的内部进行清扫或实施维护保养。
(6)上述本发明的喷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驱动部;转子,由阳螺纹型的轴体构成;定子,内周面形成为阴螺纹型,所述转子能够插通于所述定子中;以及连接部,将所述驱动部与所述转子以能够传递动力的方式连接,以使所述转子能够以一边在所述定子的内侧自转一边沿所述定子的内周面公转的方式进行偏心旋转;所述连接部作为所述内部部件配置于所述流体收纳部的内部。
根据该构成,能够提供尽管存在用于以能够传递动力的方式连接驱动部与转子的连接部,也能够充分地进行流体收纳部中的排气,而且流体导入口与空气排出部的位置关系的自由度高的喷出装置。
(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的本发明的喷出系统的特征在于,将多个上述本发明的喷出装置配置为所述壳体相互靠近;各喷出装置的所述流体导入部和所述空气排出部配置于远离靠近的其他喷出装置的壳体的位置处。
根据该构成,无需考虑流体导入口或空气排出部的存在而调整多个喷出装置的间隔,与之相应地,能够将各喷出装置的壳体彼此配置得非常靠近。因此,根据上述构成,可以提供能够充分进行排气且结构紧凑的喷出系统。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能够充分进行在壳体内部供流体流入流出的流体收纳部中的排气,而且流体导入口与空气排出部的位置关系的自由度高的喷出装置和喷出系统。
附图说明
图1中(a)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出系统的主视图,(b)是(a)所示的喷出系统的右侧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出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图2的A部放大图。
图4是图3的B-B剖视图。
图5是表示构成图2的喷出装置的第一壳体部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变形例涉及的第一壳体部和第一密封支撑部件的侧视图。
图7中(a)是图6的第一壳体部的俯视图,(b)是表示将图6所示的第一密封支撑部件嵌入图6的第一壳体部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第一变形例涉及的喷出装置的构成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使用图8的喷出装置构成的喷出系统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第二变形例涉及的喷出装置的构成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0:喷出系统
20:喷出装置
50:壳体
52:转子
54:定子
74:驱动部
76:动力传递部
78:连接部(内部部件)
100:空气排出部
108:流体导入部
108a:流体导入口
110:流体收纳部
130:空气排出通道
134:空气排出部入口
138:空气排出部出口
210:喷出系统
220:喷出装置
230:壳体
234:流体收纳部
236:流体导入部
240:针(内部部件)
260:空气排出部
262:空气排出部入口
264:空气排出部出口
266:空气排出通道
320:喷出装置
330:壳体
334:流体收纳部
336:流体导入部
340:螺杆(内部部件)
360:空气排出部
362:空气排出部入口
364:空气排出部出口
366:空气排出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出系统10和喷出装置20详细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首先对喷出系统10和喷出装置20的构成进行说明,然后对喷出装置20具备的空气排出部100以及与其相关联的构成、喷出系统10中的喷出装置20的配置、喷出装置20中的排气作业的作业工序详细进行说明。
《关于喷出系统10和喷出装置20的构成》
喷出系统10是例如利用多个系统(本实施方式中为第一系统12和第二系统14两个系统)供给、混合并喷出由主剂和固化剂构成的双液性粘接剂等的流体。如图1所示,喷出系统10包括喷出装置20、20和混合单元40。
关于喷出装置20,第一系统12中使用的喷出装置和第二系统14中使用的喷出装置相同。喷出装置20由旋转容积式的泵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喷出装置20由所谓的单轴偏心螺杆泵构成。喷出装置20呈将转子52、定子54以及动力传递机构56等收纳在壳体50内部的构成。壳体50是金属制成的筒状部件,在长度方向一端侧设有第一开口部60。另外,壳体50的外周部分设置有第二开口部62。第二开口部62在壳体50的长度方向中间部分与壳体50的内部空间连通。
第一开口部60和第二开口部62分别是作为形成喷出装置20的单轴偏心螺杆泵的吸入口和喷出口发挥功能的部分。喷出装置20通过使转子52正向旋转,可以使第一开口部60作为喷出口、第二开口部62作为吸入口发挥功能。另外,为了维护保养等目的,通过使转子52逆向旋转,可以使第一开口部60作为吸入口、第二开口部62作为喷出口发挥功能,从而进行壳体50的内部空间等的清洗等。
定子54是由橡胶等弹性体、或者树脂等形成且具有大致圆筒形的外观形状的部件。定子54的内周壁66形成为n+1条(n为自然数)单级或多级阴螺纹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54形成为两条多级的阴螺纹形状。另外,定子54的贯通孔68被形成为:在定子54的长度方向的任意位置剖视时其剖面形状(开口形状)都呈大致长圆形。
转子52是金属制的轴体,并形成为n条单级或多级的阳螺纹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子52形成为一条偏心的阳螺纹形状。转子52被形成为:在长度方向的任意位置剖视时其剖面形状都呈大致正圆形。转子52插通在形成于上述定子54的贯通孔68中,并且能够在贯通孔68的内部自由地偏心旋转。
当将转子52插通于定子54中时,成为转子52的外周面70与定子54的内周面66以两者的切线密接的状态,在定子54的内周面66与转子52的外周面70之间形成流体输送通道72(空腔)。流体输送通道72沿着定子54或转子52的长度方向呈螺旋状地延伸。
当使转子52在定子54的贯通孔68内旋转时,流体输送通道72一边在定子54内旋转一边沿定子54的长度方向前进。因此,当使转子52旋转时,能够从定子54的一端侧向流体输送通道72内吸入流体,并将该流体以封闭在流体输送通道72内的状态朝向定子54的另一端侧输送,在定子54的另一端侧喷出。
动力传递机构56用于从驱动部74向上述转子52传递动力。动力传递机构56具有动力传递部76和连接部78。动力传递部76设置于壳体50的长度方向一端侧。另外,连接部78设置于中间部。连接部78是将动力传递部76与转子52以能够传递动力的方式连接的部分。由此,转子52能够以一边在定子54的内侧自转一边沿定子54的内周面公转的方式进行偏心旋转。连接部78由现有公知的万向接头、联杆、螺杆等构成。因此,连接部78能够将通过使驱动部74进行工作而产生的旋转动力传递至转子52,从而使转子52偏心旋转。
混合单元40是将从喷出装置20、20供给的流体混合并喷出的部分。混合单元40具备混合器部42。混合器部42例如由静态混合器、具备从电机等驱动源接受动力进行工作的驱动螺杆的动态混合器等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混合器部42由静态混合器构成。
《关于空气排出部100以及与其相关联的结构》
上述喷出装置20具备用于排出与流体一起从外部流入的空气的空气排出部100。以下,参照附图对空气排出部100以及与其相关联的构成详细进行说明。
如图2和图3所示,空气排出部100设置于喷出装置20的壳体50中收纳动力传递机构56的部分。具体而言,壳体50具有第一壳体部50a、第二壳体部50b、第三壳体部50c以及第四壳体部50d。另外,壳体50在第一壳体部50a与第二壳体部50b之间具有第一密封支撑部件102,并在第二壳体部50b与第三壳体部50c之间具有第二密封支撑部件104。
第一壳体部50a和第二壳体部50b是分别收纳动力传递机构56和驱动部74的部分。第三壳体部50c是设置于第一壳体部50a与第二壳体部50b之间的部分。另外,第四壳体部50d是收纳由转子52和定子54构成的泵机构55的部分。空气排出部100设置于构成壳体50的这些部分中形成第一壳体部50a的部分。
第一壳体部50a的内部设置有收纳从外部供给的流体的流体收纳部110。流体收纳部110与收纳泵机构55的第四壳体部50d连通,能够将供给至第一壳体部50a的流体供给至流体输送通道72。另外,流体收纳部110的内部配置有连接部78(内部部件)。连接部78是配置于流体收纳部110的大致轴心位置的柱状部分,并配置为沿轴线方向延伸。
另外,第一壳体部50a的第三壳体部50c侧的端部被第一密封支撑部件102和密封部件106密封。具体而言,第一密封支撑部件102是形成为环状的部件。第一密封支撑部件102在第一壳体部50a和第三壳体部50c中嵌入通过对两者接触的部分进行锪孔而形成的嵌入部120。另外,密封部件106嵌入设置于第一密封支撑部件102的轴心位置处的开口部。形成为轴状的动力传递部76插入密封部件106。由此,动力传递部76在一端侧被转动自如地支撑,并且,第一壳体部50a的第三壳体部50c侧的端部被封闭。此外,动力传递部76在另一端侧(驱动部74侧)由第二密封支撑部件104和密封部件107旋转自如地支撑,该第二密封支撑部件104设置于第二壳体部50b与第三壳体部50c之间。
如图5等所示,第一壳体部50a的周部设置有流体导入部108。流体导入部108具有与流体收纳部110的内外连通的流体导入口108a。由此,能够经由流体导入部108向流体收纳部110的内部导入流体。
空气排出部100是从流体收纳部110的内部向外部排出空气的部分。空气排出部100通过将第一密封支撑部件102可分离地组合至第一壳体部50a而形成。具体而言,空气排出部100具有与流体收纳部110连通的空气排出通道130。空气排出通道130在上述第一壳体部50a中利用凹槽126和第一密封支撑部件102形成,该凹槽126形成于构成嵌入部120的第一锪孔部122的底面124。
如图5等所示,凹槽126形成为槽状,其中间部分呈向外部敞开的形状。空气排出通道130通过利用嵌入嵌入部120的第一密封支撑部件102将凹槽126的敞开部分封闭,从而构成空气能够通过的周向排出通道132(参照图4等)。另外,如图5所示,周向排出通道132可以通过拆除第一密封支撑部件102而使凹槽126向外部敞开。周向排出通道132以沿流体收纳部110的周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周向排出通道132以沿流体收纳部110的周向形成中心角约为90度的圆弧的方式延伸。另外,空气排出通道130具有空气排出部入口134和空气排出部出口138,空气排出部入口134与周向排出通道132的一端侧连通,空气排出部出口138经由与周向排出通道132的另一端侧连通的轴向排出通道136与周向排出通道132连通。
空气排出部入口134是在周向排出通道132的一端侧与流体收纳部110连通的开口。空气排出部入口134隔着设置于流体收纳部110内部的柱状的连接部78而在流体导入部108的相对侧开口。即,空气排出部入口134设置于与流体导入部108在周向上对置的位置。另外,空气排出部入口134相对于流体导入部108设置于喷出流体时成为重力方向上侧的位置(泵机构55的相对侧/驱动部74侧)。
轴向排出通道136是与周向排出通道132的另一端侧连通的通路。轴向排出通道136通过在周向排出通道132的另一端侧在第一壳体部50a上设置沿轴向延伸的孔而形成。
空气排出部出口138通过以与轴向排出通道136的末端部连通的方式形成的开口构成。空气排出部出口138通过在第一壳体部50a上设置沿着与轴向交叉的方向(本实施方式中为大致正交的方向/流体收纳部110的径向)延伸的孔而形成。空气排出部出口138的内周面形成有阴螺纹。由此,通过相对于空气排出部出口138安装或拆除具有外周部形成有阳螺纹的螺纹轴的密封部件140,从而能够将空气排出部出口138打开或关闭。
空气排出部出口138设置于一端侧具有空气排出部入口134的周向排出通道132的另一端侧的位置。因此,空气排出部出口138位于与空气排出部入口134在流体收纳部110的周向上错开的位置。另外,空气排出部出口138被设置为在周向排出通道132的另一端侧与沿流体收纳部110的轴向形成的轴向排出通道136的末端部连通。因此,空气排出部出口138位于与空气排出部入口134在轴向上错开的位置。
空气排出通道130的各部分以使经由空气排出部入口134从流体收纳部110进入空气排出部100的空气的流入方向与从空气排出部出口138排出的空气的排出方向呈扭曲关系的方式构成。另外,各部分以使从流体导入部108与流体一起导入流体收纳部110的空气的导入方向与从空气排出部出口138排出的空气的排出方向呈扭曲关系的方式构成。
《关于喷出系统10中的喷出装置20的配置》
如上所述,喷出系统10具备第一系统12用的喷出装置20(以下也称为“喷出装置20A”)和第二系统14用的喷出装置20(以下也称为“喷出装置20B”)。如上所述,在喷出装置20中,流体导入部108和空气排出部出口138在周向上位于错开的位置(本实施方式中为分离大致90度的位置)。
因此,如图1所示,喷出系统10配置为:喷出装置20A、20B的空气排出部出口138、138朝向正面侧,并且,从正面观察时位于左侧的喷出装置20A的流体导入部108朝向喷出系统10的左侧,位于右侧的喷出装置20B的流体导入部108朝向喷出系统10的右侧。由此,可以将喷出装置20A、20B的间隔抑制为最小限度,并且无需从喷出系统10拆除喷出装置20A、20B便可进行向喷出装置20A、20B的流体导入或排气作业。
《关于喷出装置20中的排气作业的作业工序》
向喷出装置20导入流体时的排气作业,例如可以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具体而言,在形成于壳体50内的流体收纳部110为空的状态下,通过与流体导入部108连接的流路将喷出装置20与具备流体罐或供给泵等的流体的供给源连接。在进行排气作业时,通过拆除安装于空气排出部出口138中的密封部件140,使空气排出通道130变为向大气敞开的状态。当在该状态下从流体导入部108导入流体时,流体以环绕配置于流体收纳部110内部的柱状的连接部78的周围的方式流入。由此,流体收纳部110被流体充满。
在如上所述向流体收纳部110导入流体的过程中,与流体一起流入流体收纳部110的空气在连接部78的周围环绕,并经由位于流体导入部108的相对侧的空气排出部入口134流入空气排出通道130。流入空气排出通道130的空气经由周向排出通道132和轴向排出通道136到达空气排出部出口138,并被排出至流体收纳部110的外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空气排出部入口134隔着形成连接部78的轴位于流体导入部108的相对侧,而且位于流体收纳部110的重力方向最上部附近(第一密封支撑部件102的大致正下方),因此,空气不会滞留于流体收纳部110内,整个流体收纳部110成为被流体充满的状态。另外,在与形成流体收纳部110的第一壳体部50a连通的第四壳体部50d中,通过构成泵机构55的转子52和定子54紧密接触形成的密封线而被密封。因此,喷出装置20在泵机构55侧不存在空气的出入。
当成为如上所述从流体收纳部110充分排出了空气的状态时,将密封部件140安装至空气排出部出口138,从而将空气排出通道130密封。然后,使喷出装置20进行工作,使形成于定子54内的流体输送通道72(空腔)也被流体充满。另外,根据需要而从流体输送通道72喷出流体(舍弃)。由此,喷出装置20中的排气作业完成,成为流体的喷出准备就绪的状态。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出装置20以及使用该喷出装置的喷出系统10,可以获得以下(1)~(8)的效果。
(1)本实施方式的喷出装置20具有流体导入口108a和空气排出部入口134,流体导入口108a设置为与流体收纳部110连通。另外,空气排出部入口134隔着配置于流体收纳部110内部的连接部78而设置于流体导入口108a的相对侧。因此,当空气与流体一起从流体导入口108a流入流体收纳部110时,空气经由隔着连接部78位于相对侧的空气排出部入口134从流体收纳部110排出。本实施方式的喷出装置20由于采用这样的构成,因而能够将流入流体收纳部110的空气经由空气排出部入口134充分地排出。
(2)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出装置20中,空气排出部100具备空气排出通道130,该空气排出通道130是经由空气排出部入口134排出的空气的通路。进而,空气排出通道130在与空气排出部入口134在流体收纳部110的周向和轴向的任一方向或两个方向上错开的位置处具有与流体收纳部110的外部连通的空气排出部出口138。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喷出装置20可以不受空气排出部入口134的位置的限制而将空气排出部出口138设置于在流体收纳部110的周向和轴向的任一方向或两个方向上与空气排出部入口134错开的位置处。
(3)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出装置20中,作为配置于流体收纳部110内部的内部部件,连接部78是沿流体收纳部110的轴向延伸的轴状部件。由于采用这样的构成,因而能够使流入流体收纳部110内部的空气以在沿轴向延伸地配置于流体收纳部110的轴心位置处的连接部78的外周环绕,并到达设置于流体导入口108a的相对侧的空气排出部入口134的方式移动,从而能够充分地排出。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连接部78作为内部部件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可以将配置于流体收纳部110内部的各种部件作为内部部件。
(4)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出装置20中,空气排出部入口134相对于流体导入口108a设置于在喷出流体时成为重力方向上侧的位置处。由此,喷出装置20可以更加可靠地将流入流体收纳部110内部的空气排出至流体收纳部110的外部。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空气排出部入口134相对于流体导入口108a设置于重力方向上侧的位置处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当不使空气排出部入口134相对于流体导入口108a位于重力方向上侧也能够充分排气而能够实现充分的效果时、或者其他效果优先时等,也可以使空气排出部入口134位于与流体导入口108a在重力方向上相同的位置、或者较之更靠重力方向下侧的位置处。
(5)在上述喷出装置20中,经由空气排出部入口134从流体收纳部110进入空气排出部100的空气的流入方向与从空气排出部出口138排出的空气的排出方向呈扭曲关系。由此,喷出装置20能够使从流体导入部108进入流体收纳部110的空气朝向与流体导入部108的相对侧的位置不同的方向排出。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使从流体收纳部110进入空气排出部100的空气的流入方向与从空气排出部出口138排出的空气的排出方向呈扭曲关系的喷出装置20的例子,但是,例如即使将喷出装置20的构成变更为两个方向交叉,也有望实现相同的效果。
(6)在上述本实施方式的喷出装置20中,空气排出部100的至少一部分是将多个构成部件可分离地组合而成,通过将构成空气排出部100的构成部件的一部分或全部从其他的构成部件分离,从而使空气排出通道130敞开。具体而言,空气排出部100通过将第一密封支撑部件102可分离地组合至第一壳体部50a而形成。由此,喷出装置20可以使第一密封支撑部件102从第一壳体部50a分离而使空气排出通道130敞开,从而对空气排出通道130的内部进行清扫或者实施维护保养。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可以通过使构成空气排出部100的构成部件的一部分或全部从其他的构成部件分离而使空气排出通道130敞开的喷出装置20,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在可以通过别的方法进行空气排出通道130的清扫和维护保养的情况下、或者也可以不考虑分拆清扫等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必如上述那样形成为可分解的构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通过在第一壳体部50a的第一锪孔部122设置圆弧状的凹槽126,并利用嵌入第一锪孔部122的第一密封支撑部件102将凹槽126的敞开部分封闭而构成空气可通过的周向排出通道132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6或图7所示,也可以取代凹槽126而在第一壳体部50a的第一锪孔部122的顶面侧以及流体收纳部110侧设置圆弧状的凹陷150,并在第一密封支撑部件102侧设置圆弧状的壁152,通过将第一密封支撑部件102嵌入第一锪孔部122而在两者之间形成相当于凹槽126的间隙154。在采用这样的构成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7)上述本实施方式的喷出装置20具备:驱动部74、由阳螺纹型的轴体构成的转子52、可供转子52插通且内周面形成为阴螺纹型的定子54、以及连接部78,该连接部78将驱动部74与转子52以能够传递动力的方式连接,以使转子52能够以一边在定子54的内侧自转一边沿定子54的内周面公转的方式进行偏心旋转,并且,连接部78作为内部部件配置于流体收纳部110的内部。由此,尽管存在用于以能够传递动力的方式连接驱动部74与转子52的连接部78,喷出装置20也能够充分对流体收纳部110进行排气,而且流体导入口108a与空气排出部100的位置关系的自由度高。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喷出装置20为单轴偏心螺杆泵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如之后作为变形例详细叙述的那样,也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喷出装置。
(8)在上述喷出系统10中,两个喷出装置20、20以壳体50相互靠近的方式配置,并且,各喷出装置20的流体导入部108和空气排出部100配置于远离靠近的其他喷出装置20的壳体50的位置处。由此,喷出系统10无需考虑流体导入口108a或空气排出部100的存在而调整多个喷出装置20的间隔,与之相应地,能够将各喷出装置20的壳体50彼此配置得非常靠近。因此,上述喷出系统10能够充分地进行排气,而且可以使构成紧凑。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使用两个喷出装置20、20构建喷出系统10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具备更多的喷出装置2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喷出系统10,例示了将双液性粘接剂等的流体混合并喷出的喷出系统,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喷出系统10也可以不具备混合单元40,而是能够从各喷出装置20分别单独地喷出流体,等等。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喷出装置20使用于喷出系统10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作为单体而使用喷出装置20。
《第一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由单轴偏心螺杆泵构成的喷出装置20中设置空气排出部100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8所示的喷出装置220那样,在针阀式的喷出装置中设置与喷出装置20的空气排出部100的构成相同的空气排出部260。以下,对喷出装置220的构成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喷出装置220具有壳体230、针240、致动器250以及空气排出部260。在喷出装置220中,壳体230相当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壳体50。在图示状态下,在壳体230的下端侧的位置处设置有喷出口232,从而与外部连通。另外,在壳体230的上端侧设置有顶面部230a。由此,在内部形成能够收纳流体的流体收纳部234。另外,在壳体230的外周部设置有相当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流体导入部108的流体导入部236。流体导入部236在壳体230的上端侧与流体收纳部234连通。
针240可以经由设置于壳体230的顶面部230a的插通孔230b沿轴向前进或后退。喷出装置220可以通过形成为针240的前端部插入喷出口232的状态而将喷出口232堵塞。另外,喷出装置220可以通过形成为从喷出口232拔去针240的前端部而将喷出口232打开。针240是在流体收纳部234内沿轴向延伸地配置的内部部件。
致动器250配置于针240的基端侧(图示状态下为顶面部230a的上方侧)。致动器250与针240连接,可以使针240沿轴向前进或后退。
空气排出部260相当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空气排出部100。空气排出部260是在壳体230上设置相当于上述空气排出通道130的通路而成的。具体而言,空气排出部260具有空气排出通道266,该空气排出通道266的一端侧具有空气排出部入口262,另一端侧具备空气排出部出口264。空气排出部入口262和空气排出部出口264分别相当于上述空气排出部入口134和空气排出部出口138。
空气排出部入口262以与流体收纳部234连通的方式开口。在本变形例中,空气排出部入口262隔着作为内部部件的针240而在流体导入部236的相对侧开口。即,空气排出部入口262位于与流体导入部236在流体收纳部234的周向上错开的位置处。另外,空气排出部入口262位于与流体导入部236在流体收纳部234的轴向上错开的位置(本变形例中为比流体导入部236更靠上方侧的位置)处。
另外,空气排出部出口264以与流体收纳部234(壳体230)的外部连通的方式开口。空气排出部出口264设置于相对于流体导入部236偏向轴向下方侧的位置处。空气排出部出口264可以通过安装或拆除与密封部件140同样的密封部件272而打开或关闭。
空气排出通道266以将上述空气排出部入口262与空气排出部出口264连接的方式形成于壳体230上。在图示例中,空气排出通道266具有轴向排出通道268和周向排出通道270,其中,轴向排出通道268从空气排出部入口262沿轴向延伸,周向排出通道270形成为以从轴向排出通道268的末端部到达空气排出部出口264的方式沿流体收纳部234(壳体230)的周向延伸。
通过采用本变形例的喷出装置220那样的构成,可以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喷出装置20的(1)~(6)同样的作用效果。另外,如图9所示,通过构建将多个(图示例中为四台)喷出装置220并排配置而成的喷出系统210,可以从各喷出装置220向工件W喷出流体。根据这样的喷出系统210,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喷出系统10的(8)同样的作用效果。
此外,在本变形例中,示出了喷出装置220为针阀式的喷出装置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喷射式分配器、活塞式分配器等中,可以采用与喷出装置220同样的构成。
《第二变形例》
在上述第一变形例中,例示了针阀式的喷出装置220,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为图10所示的螺杆式的喷出装置320。以下,对喷出装置320的构成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或上述第一变形例相同的构成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喷出装置320具有壳体330、螺杆340、电机350以及空气排出部360。在喷出装置320中,壳体330相当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壳体50或第一变形例的壳体230。在图示状态下,在壳体330的下端侧的位置处设置有喷出口332,从而与外部连通。另外,在壳体330的上端侧设置有顶面部330a。由此,在内部形成能够收纳流体的流体收纳部334。另外,壳体330的外周部设置有与上述第一变形例的流体导入部236同样的流体导入部336,并与流体收纳部334连通。
螺杆340是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旋转轴342上设置旋转叶片344而成的。旋转轴342经由设置于壳体330的顶面部330a上的插通孔330b与电机350连接。螺杆340是在流体收纳部334内沿轴向延伸地配置的内部部件。
空气排出部360相当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空气排出部100或第一变形例的空气排出部260。空气排出部360是在壳体330上设置相当于上述空气排出通道130、266的通路而成的。具体而言,空气排出部360具有空气排出通道366,该空气排出通道266的一端侧具有空气排出部入口362,另一端侧具备空气排出部出口364。
空气排出部入口362以与流体收纳部334连通的方式开口。在本变形例中,空气排出部入口362隔着作为内部部件的螺杆340而在流体导入部336的相对侧开口。空气排出部入口362位于与流体导入部336在流体收纳部334的周向和轴向上错开的位置处。
另外,空气排出部出口364以与流体收纳部334(壳体330)的外部连通的方式开口。空气排出部出口364设置于相对于流体导入部336偏向轴向上方侧的位置处。空气排出部出口364可以通过安装或拆除与密封部件140同样的密封部件372而打开或关闭。
空气排出通道366以将上述空气排出部入口362与空气排出部出口364连接的方式形成于壳体330上。
通过采用本变形例的喷出装置320那样的构成,可以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喷出装置20的(1)~(6)同样的作用效果。另外,通过排列多个喷出装置320,能够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喷出系统10或第一变形例的喷出系统210同样地得到上述(8)的作用效果。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等中示出的内容,能够在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根据其教导及精神得到其他的实施方式。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可以任意选择并组合构成。另外,也可以将实施方式的任意的构成要素、与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中记载的任意的构成要素或将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中记载的任意的构成要素具体化的构成要素任意地组合构成。对此,有意在本申请的补正或分案申请等中获得专利权。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适当地利用于例如喷出如由主剂和固化剂构成的双液性粘接剂那样要求将多种流体混合并喷出的流体的多液混合喷出装置的全部中。
Claims (7)
1.一种喷出装置,能够将导入流体收纳部的流体喷出,所述流体收纳部设置于壳体的内部,所述喷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流体导入部,向所述流体收纳部导入流体;
内部部件,配置于所述流体收纳部的内部;以及
空气排出部,从所述流体收纳部的内部向外部排出空气;
所述流体导入部具有与所述流体收纳部的内部连通的流体导入口;
所述空气排出部具有与所述流体收纳部连通的空气排出通道;
所述空气排出通道具有空气排出部入口和空气排出部出口,所述空气排出部入口隔着所述内部部件在所述流体导入口的相对侧与所述流体收纳部连通,所述空气排出部出口在与所述空气排出部入口在所述流体收纳部的周向和轴向的任一方向或两个方向上错开的位置处与所述流体收纳部的外部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部部件是在所述流体收纳部的内部沿轴向延伸的轴状部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排出部入口相对于所述流体导入口设置于喷出流体时成为重力方向上侧的位置处。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经由所述空气排出部入口从所述流体收纳部进入所述空气排出部的空气的流入方向与从所述空气排出部出口排出的空气的排出方向呈交叉或扭曲的关系。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排出部的至少一部分是将多个构成部件可分离地组合而成;
通过将构成所述空气排出部的所述构成部件的一部分或全部从其他的构成部件分离,从而使所述空气排出通道敞开。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驱动部;
转子,由阳螺纹型的轴体构成;
定子,内周面形成为阴螺纹型,所述转子能够插通于所述定子中;以及
连接部,将所述驱动部与所述转子以能够传递动力的方式连接,以使所述转子能够以一边在所述定子的内侧自转一边沿所述定子的内周面公转的方式进行偏心旋转;
所述连接部作为所述内部部件配置于所述流体收纳部的内部。
7.一种喷出系统,其特征在于,
将多个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出装置配置为所述壳体相互靠近;
各喷出装置的所述流体导入部和所述空气排出部配置于远离靠近的其他喷出装置的壳体的位置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1-004550 | 2021-01-14 | ||
JP2021004550A JP7090356B1 (ja) | 2021-01-14 | 2021-01-14 | 吐出装置、及び吐出システム |
PCT/JP2022/000443 WO2022153954A1 (ja) | 2021-01-14 | 2022-01-09 | 吐出装置、及び吐出システ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801992A true CN116801992A (zh) | 2023-09-22 |
Family
ID=82155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80009119.8A Pending CN116801992A (zh) | 2021-01-14 | 2022-01-09 | 喷出装置和喷出系统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7090356B1 (zh) |
KR (1) | KR20230130005A (zh) |
CN (1) | CN116801992A (zh) |
TW (1) | TWI797927B (zh) |
WO (1) | WO202215395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24012936A (ja) * | 2022-07-19 | 2024-01-31 | 兵神装備株式会社 | 脱泡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082069A (ja) * | 2004-01-14 | 2006-03-30 | Seiko Epson Corp | 圧力調整弁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機能液供給機構、並びに液滴吐出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JP4424480B2 (ja) | 2004-03-15 | 2010-03-03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塗布ユニット、該塗布ユニットを備えた塗布装置、および塗布ユニットの充填方法 |
JP4807184B2 (ja) * | 2006-08-29 | 2011-11-02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インク吐出装置 |
JP6030366B2 (ja) * | 2012-07-24 | 2016-11-24 | 株式会社パイロット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 液体吐出装置 |
JP6068254B2 (ja) | 2013-05-02 | 2017-01-25 | 株式会社パイロット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 液体吐出方法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
JP2017104821A (ja) | 2015-12-11 | 2017-06-15 | 株式会社コガネイ | シリンジポンプ |
JP3221980U (ja) | 2019-03-18 | 2019-07-04 | 兵神装備株式会社 | 回転容積型ポンプ |
-
2021
- 2021-01-14 JP JP2021004550A patent/JP7090356B1/ja active Active
- 2021-12-29 TW TW110149354A patent/TWI797927B/zh active
-
2022
- 2022-01-09 WO PCT/JP2022/000443 patent/WO202215395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2-01-09 CN CN202280009119.8A patent/CN116801992A/zh active Pending
- 2022-01-09 KR KR1020237023457A patent/KR20230130005A/ko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227191A (zh) | 2022-07-16 |
JP7090356B1 (ja) | 2022-06-24 |
JP2022109170A (ja) | 2022-07-27 |
WO2022153954A1 (ja) | 2022-07-21 |
TWI797927B (zh) | 2023-04-01 |
KR20230130005A (ko) | 2023-09-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6801992A (zh) | 喷出装置和喷出系统 | |
EP2823895A1 (en) | Liquid dispensing apparatus, coating apparatus for same, and liquid dispensing method | |
US4951843A (en) | Disposable mixing chamber liner and paddle for a dynamic mixing and dispensing gun | |
AU2018288489B2 (en) | Fluid handling apparatus and fluid tank system | |
US20200362854A1 (en) | Multi-channel 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 apparatus | |
JP2010005518A (ja) | 塗装装置 | |
JP2004068773A (ja) | 塗料供給用シリンジポンプ | |
CN115697572A (zh) | 多液混合喷出装置 | |
JP2012152420A (ja) | 粉体噴射装置 | |
JP5497767B2 (ja) | 流体の部分流を分岐させる装置 | |
WO2017204399A1 (ko) | 액상 물질 토출 장치 | |
CA2404715C (en) | Rotary valve and piston pump assembly and tank dispenser therefor | |
JP2019001486A (ja) | 袋組立体、材料供給装置及びキャップ | |
CN217138288U (zh) | 牙科弯手机机头模组和牙科弯手机 | |
US20240316591A1 (en) | Dense-phase powder pump with pinch valve and pinch valve | |
EP3775554B1 (en) | A pumping apparatus for dispensing a flowable product | |
JP2002221164A (ja) | 可動翼形回転装置 | |
US20230184340A1 (en) | Automatic drain valve for condensed water | |
KR200259705Y1 (ko) | 유공압 스크류모터 | |
CN111215263B (zh) | 涂料填充单元以及具备该涂料填充单元的涂料填充装置 | |
JP4242085B2 (ja) | ロータリーポンプ及びロータリーポンプの洗浄方法 | |
CN114587647A (zh) | 牙科弯手机机头模组和牙科弯手机 | |
JP2004353605A (ja) | 一軸偏心ねじポンプ及びその取扱方法 | |
NZ759547B2 (en) | Fluid handling apparatus and fluid tank system | |
CN116834195A (zh) | 一种用于聚氨酯发泡的搅拌混合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