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27191A - 吐出裝置和吐出系統 - Google Patents

吐出裝置和吐出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27191A
TW202227191A TW110149354A TW110149354A TW202227191A TW 202227191 A TW202227191 A TW 202227191A TW 110149354 A TW110149354 A TW 110149354A TW 110149354 A TW110149354 A TW 110149354A TW 202227191 A TW202227191 A TW 20222719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luid
discharge
air discharge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493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97927B (zh
Inventor
翁昴平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兵神裝備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兵神裝備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兵神裝備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271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271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79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7927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05C1/00 - B05C9/00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05C1/00 - B05C9/00
    • B05C11/10Storage, supply or control of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Recovery of excess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5/00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projected, poured or allowed to flow on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5/00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projected, poured or allowed to flow on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 B05C5/02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projected, poured or allowed to flow on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being discharged through an outlet orifice by pressure, e.g. from an outlet device in contact or almost in contact, with the work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0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 F04C2/08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 F04C2/1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of internal-axis type with the outer member having more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e.g. rollers, than the inner member
    • F04C2/107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of internal-axis type with the outer member having more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e.g. rollers, than the inner member with helical tee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 Rotary Pumps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 Jet Pumps And Other Pumps (AREA)
  • Nozzles (AREA)
  • X-Ray Techniqu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能夠充分進行在殼體內部供流體流入流出之流體收納部中的排氣,而且流體導入口與空氣排出部之位置關係的自由度高的吐出裝置和吐出系統;吐出裝置(20)具有流體導入部(108)、配置於流體收納部(110)內部的連接部(78)以及空氣排出部(100);空氣排出部(100)具有與流體收納部(110)連通之空氣排出路(130);空氣排出路(130)具有空氣排出部入口(134)和空氣排出部出口(138),空氣排出部入口(134)隔著連接部(78)在流體導入口(108a)之相反側與流體收納部(110)連通,空氣排出部出口(138)在與空氣排出部入口(134)在流體收納部(110)之周向和軸向的任一者或兩者上錯開的位置處與流體收納部(110)的外部連通。

Description

吐出裝置和吐出系統
本發明係有關於吐出裝置和吐出系統。
以往,提供了如下述專利文獻1中公開之旋轉容積式泵那樣的吐出裝置。專利文獻1之旋轉容積式泵具備:動力傳遞機構部,具備用於傳遞從驅動機輸入的旋轉動力之傳動軸;泵機構部,從傳動軸接受旋轉動力進行工作;以及收納體,具有供流體流入流出之內部空間。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實用新型註冊第3221980號公報
在此,在上述現有技術之旋轉容積式泵那樣的吐出裝置中,若在流體流入流出的內部空間等中殘留有空氣之狀態下進行用於吐出流體之吐出運轉,則會產生種種問題。例如,若在內部空間等中殘留有空氣之狀態下吐出流體,則空氣會以氣泡的形式混入吐出的流體中。在如上述專利文獻1之旋轉容積式泵那樣吐出粘接劑等流體並呈線狀塗敷時,有可能成為產生了粘接劑中途中斷之部位的狀態(塗敷線斷開)。另外,還可能產生如下現象,即:在吐出裝置進行吐出運轉期間,由於內部壓力之影響使空氣被壓縮而縮小,但當吐出運轉停止時,作用於空氣的內部壓力降低而導致空氣之體積膨脹。當發生這種現象時,有可能由於空氣體積膨脹之影響而將流體擠出,從而發生所謂滴液。
為了消除這種顧慮,本發明的發明人們在如單軸偏心螺桿泵那樣在供流體流入流出並收納流體之空間(以下也稱為“流體收納部”)的內部存在軸或接頭等柱狀部件的吐出裝置中,對用於可靠地排出進入流體收納部的空氣(排氣)之構成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當流體收納部之內部存在軸等的柱狀部件時,若不設置用於隔著柱狀部件從設置於流體收納部的周向規定位置處之流體的導入口(流體導入口)之周向相反側排出空氣之構成(空氣排出部),則有可能導致排氣不充分。
但是,在採用上述構成時,流體導入口與空氣排出部之位置關係被限定。因此,發現在重視排氣之情況下,存在產生例如吐出裝置之配置自由度變低等的制約條件這一問題。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能夠充分進行在殼體內部供流體流入流出之流體收納部中的排氣,而且流體導入口與空氣排出部之位置關係的自由度高的吐出裝置和吐出系統。
(1)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而提供之本發明的吐出裝置能夠將被導入至設置於殼體的內部之流體收納部中的流體吐出,其特徵在於,具有:流體導入部,向所述流體收納部導入流體;內部部件,配置於所述流體收納部的內部;以及空氣排出部,從所述流體收納部的內部向外部排出空氣;所述流體導入部具有與所述流體收納部的內部連通之流體導入口;所述空氣排出部具有與所述流體收納部連通之空氣排出路;所述空氣排出路具有空氣排出部入口和空氣排出部出口,所述空氣排出部入口隔著所述內部部件在所述流體導入口之相反側與所述流體收納部連通,所述空氣排出部出口在與所述空氣排出部入口在所述流體收納部之周向和軸向的任一者或兩者上錯開的位置處與所述流體收納部的外部連通。
本發明之吐出裝置具有流體導入口和空氣排出部入口,流體導入口設置為與流體導入部連通。另外,空氣排出部入口隔著配置於流體收納部內部的內部部件設置於流體導入口之相反側。因此,當空氣與流體一起從流體導入口流入流體收納部時,空氣經由隔著內部部件位於相反側的空氣排出部入口從流體收納部排出。本發明之吐出裝置由於採用這樣的構成,因而能夠將流入流體收納部的空氣經由空氣排出部入口充分地排出。
另外,在本發明之吐出裝置中,空氣排出部具備作為經由空氣排出部入口排出的空氣之通路的空氣排出路。進而,空氣排出路在與空氣排出部入口在流體收納部之周向和軸向中的任一者或兩者上錯開的位置處具有與流體收納部的外部連通之空氣排出部出口。因此,本發明之吐出裝置可以不受空氣排出部入口之位置的限制而將空氣排出部出口設置於在流體收納部之周向和軸向的任一者或兩者上與空氣排出部入口錯開的位置處。
(2)上述本發明之吐出裝置之特徵在於,所述內部部件係在所述流體收納部的內部沿軸向延伸之軸狀部件。
根據上述構成,能夠使流入流體收納部內部的空氣以在沿軸向延伸地配置於流體收納部之軸心位置處的內部部件之外周環繞,並到達設置於流體導入口之相反側的空氣排出部入口之方式移動,從而能夠充分地排出。
(3)上述本發明之吐出裝置之特徵在於,所述空氣排出部入口相對於所述流體導入口設置於吐出流體時成為重力方向上側的位置處。
根據上述構成,可以更加可靠地將流入流體收納部內部的空氣排出至流體收納部的外部。
(4)上述本發明之吐出裝置之特徵在於,經由所述空氣排出部入口從所述流體收納部進入所述空氣排出部的空氣之流入方向與從所述空氣排出部出口排出的空氣之排出方向呈交叉或扭曲的關係。
根據該構成,能夠使從流體導入部進入流體收納部的空氣朝向與流體導入部之相反側的位置不同的方向排出。
(5)上述本發明之吐出裝置之特徵在於,所述空氣排出部之至少一部分係將複數個構成部件可分離地組合而成;透過將構成所述空氣排出部的所述構成部件之一部分或全部從其他的構成部件分離,從而使所述空氣排出路敞開。
根據該構成,能夠將構成空氣排出部的構成部件之一部分或全部從其他構成部件分離而使空氣排出路敞開,從而對空氣排出路之內部進行清掃或實施維護保養。
(6)上述本發明之吐出裝置之特徵在於,具有:驅動部;轉子,由陽螺紋型的軸體構成;定子,內周面形成為陰螺紋型,所述轉子能夠插通於所述定子中;以及連接部,將所述驅動部與所述轉子以能夠傳遞動力之方式連接,以使所述轉子能夠以一邊在所述定子的內側自轉一邊沿所述定子的內周面公轉之方式進行偏心旋轉;所述連接部作為所述內部部件配置於所述流體收納部的內部。
根據該構成,能夠提供儘管存在用於以能夠傳遞動力之方式連接驅動部與轉子的連接部,也能夠充分地進行流體收納部中的排氣,而且流體導入口與空氣排出部之位置關係的自由度高的吐出裝置。
(7)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而提供之本發明的吐出系統之特徵在於,將複數個上述本發明之吐出裝置配置為所述殼體相互靠近;各吐出裝置之所述流體導入部和所述空氣排出部配置於遠離靠近的其他吐出裝置之殼體的位置處。
根據該構成,無需考慮流體導入口或空氣排出部之存在而調整複數個吐出裝置的間隔,與之相應地,能夠將各吐出裝置之殼體彼此配置得非常靠近。因此,根據上述構成,可以提供能夠充分進行排氣且結構緊湊的吐出系統。 (發明功效)
根據本發明,可以提供能夠充分進行在殼體內部供流體流入流出的流體收納部中的排氣,而且流體導入口與空氣排出部之位置關係的自由度高的吐出裝置和吐出系統。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涉及之吐出系統10和吐出裝置20詳細進行說明。此外,在以下的說明中,首先對吐出系統10和吐出裝置20之構成進行說明,然後對吐出裝置20具備的空氣排出部100以及與其相關聯之構成、吐出系統10中的吐出裝置20之配置、吐出裝置20中的排氣作業之作業工序詳細進行說明。
《關於吐出系統10和吐出裝置20之構成》 吐出系統10例如利用複數個系統(本實施方式中為第一系統12和第二系統14兩個系統)供給、混合並吐出由主劑和固化劑構成之雙液性粘接劑等的流體。如圖1所示,吐出系統10包括吐出裝置20、20和混合單元40。
關於吐出裝置20,第一系統12中使用的吐出裝置和第二系統14中使用的吐出裝置相同。吐出裝置20由旋轉容積式的泵構成。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2所示,吐出裝置20由所謂的單軸偏心螺桿泵構成。吐出裝置20構成為將轉子52、定子54以及動力傳遞機構56等收納在殼體50的內部。殼體50係由金屬製成的筒狀部件,在長度方向一端側設有第一開口部60。另外,殼體50之外周部分上設置有第二開口部62。第二開口部62在殼體50之長度方向中間部分與殼體50的內部空間連通。
第一開口部60和第二開口部62係分別作為形成吐出裝置20的單軸偏心螺桿泵之吸入口和吐出口發揮作用的部分。吐出裝置20透過使轉子52正向旋轉,可以使第一開口部60作為噴出口、第二開口部62作為吸入口發揮作用。另外,為了維護保養等目的,透過使轉子52逆向旋轉,可以使第一開口部60作為吸入口、第二開口部62作為吐出口發揮作用,從而進行殼體50之內部空間等的清洗等。
定子54係由橡膠等彈性體、或者樹脂等形成且具有大致圓筒形的外觀形狀的部件。定子54之內周壁66形成有n+1條(n為自然數)單級或多級的陰螺紋形狀。在本實施方式中,定子54形成為兩條多級的陰螺紋形狀。另外,定子54之貫通孔68被形成為:在定子54之長度方向的任意位置處剖視時,其截面形狀(開口形狀)都呈大致長圓形。
轉子52係由金屬制成的軸體,並形成為n條單級或多級的陽螺紋形狀。在本實施方式中,轉子52形成為一條偏心的陽螺紋形狀。轉子52被形成為:在長度方向之任意位置處剖視時,其截面形狀都呈大致正圓形。轉子52插通在形成於上述定子54的貫通孔68中,並且能夠在貫通孔68的內部自由地偏心旋轉。
當將轉子52插通於定子54中時,變為轉子52之外周面70與定子54之內周面66以兩者的切線密接的狀態,在定子54之內周面66與轉子52之外周面70之間形成流體輸送路72(空腔)。流體輸送路72沿著定子54或轉子52之長度方向呈螺旋狀地延伸。
當使轉子52在定子54的貫通孔68內旋轉時,流體輸送路72一邊在定子54內旋轉一邊沿定子54之長度方向前進。因此,當使轉子52旋轉時,能夠從定子54之一端側將流體吸入流體輸送路72內,並且,將該流體以封閉在流體輸送路72內的狀態朝向定子54之另一端側輸送,並在定子54之另一端側吐出。
動力傳遞機構56用於從驅動部74向上述轉子52傳遞動力。動力傳遞機構56具有動力傳遞部76和連接部78。動力傳遞部76設置於殼體50之長度方向一端側。另外,連接部78設置於中間部。連接部78係將動力傳遞部76與轉子52以能夠傳遞動力之方式連接的部分。由此,轉子52能夠以一邊在定子54的內側自轉一邊沿定子54的內周面公轉之方式進行偏心旋轉。連接部78由現有公知的萬向接頭、聯桿、螺桿等構成。因此,連接部78能夠將透過使驅動部74進行工作而產生之旋轉動力傳遞至轉子52,從而使轉子52偏心旋轉。
混合單元40將從吐出裝置20、20供給的流體混合並吐出。混合單元40具備混合器部42。混合器部42例如由靜態混合器、具備從電機等驅動源接受動力進行工作的驅動螺桿之動態混合器等構成。在本實施方式中,混合器部42由靜態混合器構成。
《關於空氣排出部100以及與其相關聯之結構》 上述吐出裝置20具備用於排出與流體一起從外部流入的空氣之空氣排出部100。以下,參照附圖對空氣排出部100以及與其相關聯之構成詳細進行說明。
如圖2和圖3所示,空氣排出部100設置於吐出裝置20的殼體50之收納動力傳遞機構56的部分中。具體而言,殼體50具有第一殼體部50a、第二殼體部50b、第三殼體部50c以及第四殼體部50d。另外,殼體50在第一殼體部50a與第二殼體部50b之間具有第一密封支撐部件102,並在第二殼體部50b與第三殼體部50c之間具有第二密封支撐部件104。
第一殼體部50a和第二殼體部50b分別係收納動力傳遞機構56和驅動部74的部分。第三殼體部50c係設置於第一殼體部50a與第二殼體部50b之間的部分。另外,第四殼體部50d係收納由轉子52和定子54構成之泵機構55的部分。空氣排出部100設置於構成殼體50的這些部分之形成第一殼體部50a的部分中。
在第一殼體部50a的內部設置有收納從外部供給的流體之流體收納部110。流體收納部110與收納泵機構55的第四殼體部50d連通,能夠將供給至第一殼體部50a的流體供給至流體輸送路72。另外,流體收納部110的內部配置有連接部78(內部部件)。連接部78係配置於流體收納部110之大致軸心位置的柱狀部分,並配置為沿軸線方向延伸。
另外,第一殼體部50a之第三殼體部50c側的端部被第一密封支撐部件102和密封部件106密封。具體而言,第一密封支撐部件102係形成為環狀的部件。第一密封支撐部件102嵌入第一殼體部50a和第三殼體部50c中透過對兩者接觸的部分進行鍃孔而形成之嵌入部120中。另外,密封部件106嵌入設置於第一密封支撐部件102之軸心位置處的開口部中。形成為軸狀的動力傳遞部76插入密封部件106中。由此,動力傳遞部76在一端側被支撐為轉動自如,並且,第一殼體部50a之第三殼體部50c側的端部被封閉。此外,動力傳遞部76在另一端側(驅動部74側)透過設置於第二殼體部50b與第三殼體部50c之間的第二密封支撐部件104和密封部件107旋轉自如地支撐。
如圖5等所示,第一殼體部50a之周部設置有流體導入部108。流體導入部108具有與流體收納部110之內外連通的流體導入口108a。由此,可以經由流體導入部108向流體收納部110的內部導入流體。
空氣排出部100係從流體收納部110的內部向外部排出空氣的部分。空氣排出部100透過將第一密封支撐部件102可分離地組合至第一殼體部50a而形成。具體而言,空氣排出部100具有與流體收納部110連通的空氣排出路130。空氣排出路130利用凹槽126和第一密封支撐部件102形成,該凹槽126形成於上述第一殼體部50a中構成嵌入部120的第一鍃孔部122之底面124上。
如圖5等所示,凹槽126形成為槽狀,其呈中間部分向外部敞開的形狀。空氣排出路130透過利用嵌入至嵌入部120的第一密封支撐部件102將凹槽126之敞開部分封閉,從而構成空氣能夠通過的周向排出路132(參照圖4等)。另外,如圖5所示,周向排出路132透過拆除第一密封支撐部件102,可以使凹槽126向外部敞開。周向排出路132以沿流體收納部110之周向延伸之方式形成。在本實施方式中,周向排出路132以沿流體收納部110之周向形成中心角約為90度的圓弧之方式延伸。另外,空氣排出路130具有空氣排出部入口134和空氣排出部出口138,空氣排出部入口134與周向排出路132之一端側連通,空氣排出部出口138經由與周向排出路132之另一端側連通的軸向排出路136與周向排出路132連通。
空氣排出部入口134係在周向排出路132之一端側與流體收納部110連通的開口。空氣排出部入口134隔著設置於流體收納部110內部的柱狀的連接部78而在流體導入部108之相反側開口。即,空氣排出部入口134設置於與流體導入部108在周向上對置的位置處。另外,空氣排出部入口134相對於流體導入部108設置於吐出流體時成為重力方向上側的位置(泵機構55之相反側/驅動部74側)。
軸向排出路136係與周向排出路132之另一端側連通的通路。軸向排出路136透過在周向排出路132之另一端側在第一殼體部50a上設置沿軸向延伸的孔而形成。
空氣排出部出口138透過以與軸向排出路136之末端部連通之方式形成的開口構成。空氣排出部出口138透過在第一殼體部50a上設置沿著與軸向交叉的方向(本實施方式中為大致正交的方向/流體收納部110的徑向)延伸的孔而形成。空氣排出部出口138之內周面形成有陰螺紋。由此,透過相對於空氣排出部出口138安裝或拆除具有外周部有陽螺紋的螺紋軸之密封部件140,從而能夠將空氣排出部出口138打開或關閉。
空氣排出部出口138設置於一端側具有空氣排出部入口134的周向排出路132之另一端側的位置處。因此,空氣排出部出口138位於與空氣排出部入口134在流體收納部110之周向上錯開的位置。另外,空氣排出部出口138被設置為在周向排出路132之另一端側與沿流體收納部110之軸向形成的軸向排出路136之末端部連通。因此,空氣排出部出口138位於與空氣排出部入口134在軸向上錯開的位置。
空氣排出路130之各部分以使經由空氣排出部入口134從流體收納部110進入空氣排出部100的空氣之流入方向與從空氣排出部出口138排出的空氣之排出方向呈扭曲關係之方式構成。另外,各部分以使從流體導入部108與流體一起導入流體收納部110的空氣之導入方向與從空氣排出部出口138排出的空氣之排出方向呈扭曲關係之方式構成。
《關於吐出系統10中的吐出裝置20之配置》 如上所述,吐出系統10具備第一系統12用的吐出裝置20(以下也稱為“吐出裝置20A”)和第二系統14用的吐出裝置20(以下也稱為“吐出裝置20B”)。如上所述,在吐出裝置20中,流體導入部108和空氣排出部出口138在周向上位於錯開的位置(本實施方式中為分離大致90度的位置)。
因此,如圖1所示,吐出系統10配置為:吐出裝置20A、20B之空氣排出部出口138、138朝向正面側,並且,從正面觀察時位於左側的吐出裝置20A之流體導入部108朝向吐出系統10的左側,位於右側的吐出裝置20B之流體導入部108朝向吐出系統10的右側。由此,可以將吐出裝置20A、20B之間隔抑制為最小限度,並且,無需從吐出系統10拆除吐出裝置20A、20B便可進行向吐出裝置20A、20B導入流體或排氣作業。
《關於吐出裝置20中的排氣作業之作業工序》 向吐出裝置20導入流體時的排氣作業例如可以按照以下步驟進行。具體而言,在形成於殼體50內的流體收納部110為空的狀態下,透過與流體導入部108連接的流路將吐出裝置20與具備流體罐或供給泵等的流體的供給源連接。在進行排氣作業時,透過拆除安裝於空氣排出部出口138中的密封部件140,使空氣排出路130變為向大氣敞開的狀態。當在該狀態下從流體導入部108導入流體時,流體以在配置於流體收納部110內部的柱狀的連接部78的周圍環繞之方式流入。由此,流體收納部110被流體充滿。
在如上所述向流體收納部110導入流體的過程中,與流體一起流入流體收納部110的空氣在連接部78的周圍環繞,並經由位於流體導入部108之相反側的空氣排出部入口134流入空氣排出路130。流入空氣排出路130的空氣經由周向排出路132和軸向排出路136到達空氣排出部出口138,並被排出至流體收納部110的外部。在本實施方式中,由於空氣排出部入口134隔著形成連接部78的軸位於流體導入部108之相反側,而且位於流體收納部110之重力方向最上部附近(第一密封支撐部件102的大致正下方),因此,空氣不會滯留於流體收納部110內,成為整個流體收納部110被流體充滿的狀態。另外,在與形成流體收納部110的第一殼體部50a連通的第四殼體部50d中,透過構成泵機構55的轉子52和定子54緊密接觸形成之密封線而被密封。因此,吐出裝置20在泵機構55側不存在空氣的出入。
當成為如上所述從流體收納部110充分排出了空氣的狀態時,將密封部件140安裝至空氣排出部出口138中,從而將空氣排出路130密封。然後,使吐出裝置20進行工作,使形成於定子54內的流體輸送路72(空腔)也被流體充滿。另外,根據需要而從流體輸送路72吐出流體(捨棄)。由此,吐出裝置20之排氣作業完成,成為流體的吐出準備就緒的狀態。
根據上述實施方式涉及之吐出裝置20以及使用該吐出裝置的吐出系統10,可以獲得以下(1)~(8)的效果。
(1)本實施方式之吐出裝置20具有流體導入口108a和空氣排出部入口134,流體導入口108a設置為與流體收納部110連通。另外,空氣排出部入口134隔著配置於流體收納部110內部的連接部78而設置於流體導入口108a的相反側。因此,當空氣與流體一起從流體導入口108a流入流體收納部110時,空氣經由隔著連接部78位於相反側的空氣排出部入口134從流體收納部110排出。本實施方式之吐出裝置20由於採用這樣的構成,因而能夠將流入流體收納部110的空氣經由空氣排出部入口134充分地排出。
(2)在本實施方式之吐出裝置20中,空氣排出部100具備作為經由空氣排出部入口134排出的空氣的通路之空氣排出路130。進而,空氣排出路130在與空氣排出部入口134在流體收納部110之周向和軸向中的任一者或兩者上錯開的位置處具有與流體收納部110之外部連通的空氣排出部出口138。因此,本實施方式之吐出裝置20可以不受空氣排出部入口134之位置的限制地將空氣排出部出口138設置於在流體收納部110之周向和軸向的任一者或兩者上與空氣排出部入口134錯開的位置處。
(3)在本實施方式之吐出裝置20中,作為配置於流體收納部110內部的內部部件,連接部78呈沿流體收納部110之軸向延伸的軸狀。由於採用這樣的構成,因而能夠使流入流體收納部110內部的空氣以在沿軸向延伸地配置於流體收納部110之軸心位置處的連接部78之外周環繞,並到達設置於流體導入口108a之相反側的空氣排出部入口134之方式移動,從而能夠充分地排出。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示出了將連接部78作為內部部件的例子,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可以將配置於流體收納部110內部的各種部件作為內部部件。
(4)在本實施方式之吐出裝置20中,空氣排出部入口134相對於流體導入口108a設置於吐出流體時成為重力方向上側的位置處。由此,吐出裝置20可以更加可靠地將流入流體收納部110內部的空氣排出至流體收納部110的外部。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示出了將空氣排出部入口134相對於流體導入口108a設置於重力方向上側的位置處的例子,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例如,當不使空氣排出部入口134相對於流體導入口108a位於重力方向上側也能夠充分排氣而能夠實現充分的效果時、或者其他效果優先時等,也可以使空氣排出部入口134位於與流體導入口108a在重力方向上相同的位置、或者較之更靠重力方向下側的位置處。
(5)在上述吐出裝置20中,經由空氣排出部入口134從流體收納部110進入空氣排出部100的空氣之流入方向與從空氣排出部出口138排出的空氣之排出方向呈扭曲關係。由此,吐出裝置20能夠使從流體導入部108進入流體收納部110的空氣朝向與流體導入部108之相反側的位置不同的方向排出。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示出了使從流體收納部110進入空氣排出部100的空氣之流入方向與從空氣排出部出口138排出的空氣之排出方向呈扭曲關係的吐出裝置20的例子,但是,例如即使將吐出裝置20之構成變更為兩個方向交叉,也有望實現相同的效果。
(6)在上述本實施方式之吐出裝置20中,空氣排出部100之至少一部分係將複數個構成部件可分離地組合而成,透過將構成空氣排出部100的構成部件之一部分或全部從其他的構成部件分離,從而使空氣排出路130敞開。具體而言,空氣排出部100透過將第一密封支撐部件102可分離地組合至第一殼體部50a而形成。由此,吐出裝置20可以使第一密封支撐部件102從第一殼體部50a分離而使空氣排出路130敞開,從而對空氣排出路130之內部進行清掃或者實施維護保養。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例示了可以透過使構成空氣排出部100的構成部件之一部分或全部從其他的構成部件分離而使空氣排出路130敞開的吐出裝置20,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在可以透過別的方法進行空氣排出路130之清掃和維護保養之情況下、或者也可以不考慮分拆清掃等之情況下,也可以不必如上述那樣形成為可分解的構成。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示出了透過在第一殼體部50a之第一鍃孔部122上設置圓弧狀的凹槽126,並透過嵌入第一鍃孔部122的第一密封支撐部件102將凹槽126之敞開部分封閉而構成空氣可通過的周向排出路132的例子,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例如,如圖6或圖7所示,也可以取代凹槽126而在第一殼體部50a的第一鍃孔部122之頂面側以及流體收納部110側設置圓弧狀的凹陷150,並在第一密封支撐部件102側設置圓弧狀的壁152,透過將第一密封支撐部件102嵌入第一鍃孔部122而在兩者之間形成相當於凹槽126的間隙154。在採用這樣的構成之情況下,也能夠得到與上述實施方式同樣的作用效果。
(7)上述本實施方式之吐出裝置20具備:驅動部74、由陽螺紋型的軸體構成的轉子52、可供轉子52插通且內周面形成為陰螺紋型的定子54、以及連接部78,該連接部78將驅動部74與轉子52以能夠傳遞動力之方式連接,以使轉子52能夠以一邊在定子54的內側自轉一邊沿定子54的內周面公轉之方式進行偏心旋轉,並且,連接部78作為內部部件配置於流體收納部110的內部。由此,儘管存在用於以能夠傳遞動力之方式連接驅動部74與轉子52的連接部78,吐出裝置20也能夠充分地進行流體收納部110之排氣,而且流體導入口108a與空氣排出部100之位置關係的自由度高。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示出了吐出裝置20為單軸偏心螺桿泵的例子,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例如,如之後作為變形例詳細敘述的那樣,也可以採用其他類型的吐出裝置。
(8)在上述吐出系統10中,兩個吐出裝置20、20以殼體50相互靠近之方式配置,並且,各吐出裝置20之流體導入部108和空氣排出部100配置於遠離靠近的其他吐出裝置20的殼體50的位置處。由此,吐出系統10無需考慮流體導入口108a或空氣排出部100之存在而調整複數個吐出裝置20的間隔,與之相應地,能夠將各吐出裝置20的殼體50彼此配置得非常靠近。因此,上述吐出系統10能夠充分地進行排氣,而且可以使結構緊湊。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例示了使用兩個吐出裝置20、20構建吐出系統10的例子,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也可以具備更多的吐出裝置20。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吐出系統10,例示了將雙液性粘接劑等的流體混合並吐出的吐出系統,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例如,吐出系統10也可以不具備混合單元40,而是能夠從各吐出裝置20分別單獨地吐出流體,等等。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示出了將吐出裝置20使用於吐出系統10的例子,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也可以作為單體而使用吐出裝置20。
《第一變形例》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示出了在由單軸偏心螺桿泵構成之吐出裝置20中設置空氣排出部100的例子,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也可以如圖8所示之吐出裝置220那樣,在針閥式的吐出裝置中設置與吐出裝置20的空氣排出部100之構成相同的空氣排出部260。以下,對吐出裝置220之構成進行說明。此外,在以下的說明中,對與上述實施方式相同的構成賦予相同的符號,並省略詳細說明。
吐出裝置220具有殼體230、針240、致動器250以及空氣排出部260。在吐出裝置220中,殼體230相當於上述實施方式之殼體50。在圖示狀態下,在殼體230之下端側的位置處設置有吐出口232,並與外部連通。另外,在殼體230之上端側設置有頂面部230a。由此,在內部形成能夠收納流體的流體收納部234。另外,在殼體230之外周部設置有相當於上述實施方式之流體導入部108的流體導入部236。流體導入部236在殼體230之上端側與流體收納部234連通。
針240可以經由設置於殼體230之頂面部230a上的插通孔230b沿軸向前進或後退。吐出裝置220可以透過變為針240的前端部插入吐出口232之狀態而將吐出口232堵塞。另外,吐出裝置220可以透過變為從吐出口232拔去針240的前端部而將吐出口232打開。針240係在流體收納部234內沿軸向延伸地配置的內部部件。
致動器250配置於針240的基端側(圖示狀態下為頂面部230a的上方側)。致動器250與針240連接,可以使針240沿軸向前進或後退。
空氣排出部260相當於上述實施方式之空氣排出部100。空氣排出部260係在殼體230上設置相當於上述空氣排出路130的通路而成之。具體而言,空氣排出部260具有空氣排出路266,該空氣排出路266之一端側具有空氣排出部入口262,另一端側具備空氣排出部出口264。空氣排出部入口262和空氣排出部出口264分別相當於上述空氣排出部入口134和空氣排出部出口138。
空氣排出部入口262以與流體收納部234連通之方式開口。在本變形例中,空氣排出部入口262隔著作為內部部件的針240而在流體導入部236的相反側開口。即,空氣排出部入口262位於與流體導入部236在流體收納部234之周向上錯開的位置處。另外,空氣排出部入口262位於與流體導入部236在流體收納部234之軸向上錯開的位置(本變形例中為相比流體導入部236更靠上方側的位置)處。
另外,空氣排出部出口264以與流體收納部234(殼體230)的外部連通之方式開口。空氣排出部出口264設置於相對於流體導入部236偏向軸向下方側的位置處。空氣排出部出口264可以透過安裝或拆除與密封部件140同樣的密封部件272而打開或關閉。
空氣排出路266以將上述空氣排出部入口262與空氣排出部出口264連接之方式形成於殼體230上。在圖示例中,空氣排出路266具有軸向排出路268和周向排出路270,其中,軸向排出路268從空氣排出部入口262沿軸向延伸,周向排出路270形成為以從軸向排出路268之末端部到達空氣排出部出口264之方式沿流體收納部234(殼體230)之周向延伸。
透過採用本變形例之吐出裝置220那樣的構成,可以獲得與上述實施方式之吐出裝置20的(1)~(6)同樣的作用效果。另外,如圖9所示,透過構建將複數個(圖示例中為四台)吐出裝置220並排配置而成之吐出系統210,能夠從各吐出裝置220向工件W吐出流體。根據這樣的吐出系統210,能夠獲得與上述實施方式之吐出系統10的(8)同樣的作用效果。
此外,在本變形例中,示出了吐出裝置220為針閥式的吐出裝置的例子,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例如,在噴射式分配器、活塞式分配器等中,可以採用與吐出裝置220同樣的構成。
《第二變形例》 在上述第一變形例中,例示了針閥式的吐出裝置220,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也可以為圖10所示之螺桿式的吐出裝置320。以下,對吐出裝置320之構成進行說明。此外,在以下的說明中,對與上述實施方式或上述第一變形例相同的構成賦予相同的符號,並省略詳細說明。
吐出裝置320具有殼體330、螺桿340、電機350以及空氣排出部360。在吐出裝置320中,殼體330相當於上述實施方式之殼體50或第一變形例之殼體230。在圖示之狀態下,在殼體330之下端側的位置處設置有吐出口332,並與外部連通。另外,在殼體330之上端側設置有頂面部330a。由此,在內部形成能夠收納流體的流體收納部334。另外,殼體330之外周部設置有與上述第一變形例之流體導入部236同樣的流體導入部336,並與流體收納部334連通。
螺桿340係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旋轉軸342上設置旋轉葉片344而成之。旋轉軸342經由設置於殼體330之頂面部330a上的插通孔330b與電機350連接。螺桿340係在流體收納部334內沿軸向延伸地配置的內部部件。
空氣排出部360相當於上述實施方式之空氣排出部100或第一變形例之空氣排出部260。空氣排出部360係在殼體330上設置相當於上述空氣排出路130、266的通路而成之。具體而言,空氣排出部360具有空氣排出路366,該空氣排出路366之一端側具有空氣排出部入口362,另一端側具備空氣排出部出口364。
空氣排出部入口362以與流體收納部334連通之方式開口。在本變形例中,空氣排出部入口362隔著作為內部部件的螺桿340而在流體導入部336之相反側開口。空氣排出部入口362位於與流體導入部336在流體收納部334之周向和軸向上錯開的位置處。
另外,空氣排出部出口364以與流體收納部334(殼體330)的外部連通之方式開口。空氣排出部出口364設置於相對於流體導入部336偏向軸向上方側的位置處。空氣排出部出口364可以透過安裝或拆除與密封部件140同樣的密封部件372而打開或關閉。
空氣排出路366以將上述空氣排出部入口362與空氣排出部出口364連接之方式形成於殼體330上。
透過採用本變形例之吐出裝置320那樣的構成,可以獲得與上述實施方式之吐出裝置20的(1)~(6)同樣的作用效果。另外,透過排列複數個吐出裝置320,能夠與上述實施方式之吐出系統10或第一變形例之吐出系統210同樣地得到上述(8)的作用效果。
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方式和變形例等示出之內容,能夠在不脫離請求項的範圍內根據其教導及精神得到其他的實施方式。上述實施方式之構成要素可以任意選擇並組合構成。另外,也可以將實施方式之任意的構成要素、與用於解決發明的技術方案中記載之任意的構成要素或將用於解決發明的技術方案中記載之任意的構成要素具體化的構成要素任意地組合構成。對此,有意在本申請之補正或分案申請等中獲得專利權。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本發明能夠良好地應用於例如吐出如由主劑和固化劑構成之雙液性粘接劑那樣要求將多種流體混合並吐出的流體之多液混合吐出裝置的全部中。
10:吐出系統 20:吐出裝置 50:殼體 52:轉子 54:定子 74:驅動部 76:動力傳遞部 78:連接部(內部部件) 100:空氣排出部 108:流體導入部 108a:流體導入口 110:流體收納部 130:空氣排出路 134:空氣排出部入口 138:空氣排出部出口 210:吐出系統 220:吐出裝置 230:殼體 234:流體收納部 236:流體導入部 240:針(內部部件) 260:空氣排出部 262:空氣排出部入口 264:空氣排出部出口 266:空氣排出路 320:吐出裝置 330:殼體 334:流體收納部 336:流體導入部 340:螺桿(內部部件) 360:空氣排出部 362:空氣排出部入口 364:空氣排出部出口 366:空氣排出路
圖1中(a)係顯示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涉及之吐出系統的主視圖,(b)係(a)所示之吐出系統的右側視圖。 圖2係顯示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涉及之吐出裝置的結構的剖視圖。 圖3係圖2之A部放大圖。 圖4係圖3之B-B剖視圖。 圖5係顯示構成圖2之吐出裝置的第一殼體部的立體圖。 圖6係顯示變形例涉及之第一殼體部和第一密封支撐部件的側視圖。 圖7中(a)係圖6之第一殼體部的俯視圖,(b)係顯示將圖6所示之第一密封支撐部件嵌入圖6之第一殼體部後的狀態的俯視圖。 圖8係顯示第一變形例涉及之吐出裝置的構成的說明圖。 圖9係顯示使用圖8之吐出裝置構成的吐出系統之變形例的說明圖。 圖10係顯示第二變形例涉及之吐出裝置的構成的說明圖。
10:吐出系統
12:第一系統
14:第二系統
20,20A,20B:吐出裝置
40:混合單元
42:混合器部
50:殼體
74:驅動部
108:流體導入部
108a:流體導入口
138:空氣排出部出口
140:密封部件

Claims (7)

  1. 一種吐出裝置,能夠將被導入至設置於殼體的內部之流體收納部中的流體吐出,所述吐出裝置之特徵在於,具有: 流體導入部,向所述流體收納部導入流體; 內部部件,配置於所述流體收納部的內部;以及 空氣排出部,從所述流體收納部的內部向外部排出空氣; 所述流體導入部具有與所述流體收納部的內部連通之流體導入口; 所述空氣排出部具有與所述流體收納部連通之空氣排出路; 所述空氣排出路具有空氣排出部入口和空氣排出部出口,所述空氣排出部入口隔著所述內部部件在所述流體導入口之相反側與所述流體收納部連通,所述空氣排出部出口係在與所述空氣排出部入口於所述流體收納部之周向和軸向的任一者或兩者上錯開之位置處,與所述流體收納部的外部連通。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吐出裝置,其中, 所述內部部件係在所述流體收納部的內部沿軸向延伸之軸狀部件。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吐出裝置,其中, 所述空氣排出部入口相對於所述流體導入口設置於吐出流體時成為重力方向上側的位置處。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之吐出裝置,其中, 經由所述空氣排出部入口從所述流體收納部進入所述空氣排出部的空氣之流入方向與從所述空氣排出部出口排出的空氣之排出方向呈交叉或扭曲的關係。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吐出裝置,其中, 所述空氣排出部之至少一部分係將複數個構成部件可分離地組合而成; 透過將構成所述空氣排出部的所述構成部件之一部分或全部從其他的構成部件分離,從而使所述空氣排出路敞開。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所述之吐出裝置,其中,具有: 驅動部; 轉子,由陽螺紋型的軸體構成; 定子,內周面形成為陰螺紋型,所述轉子能夠插通於所述定子中;以及 連接部,將所述驅動部與所述轉子以能夠傳遞動力之方式連接,以使所述轉子能夠以一邊在所述定子的內側自轉一邊沿所述定子的內周面公轉之方式進行偏心旋轉; 所述連接部作為所述內部部件配置於所述流體收納部的內部。
  7. 一種吐出系統,其特徵在於, 將複數個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所述之吐出裝置配置為所述殼體相互靠近; 各吐出裝置之所述流體導入部和所述空氣排出部配置於遠離靠近的其他吐出裝置之殼體的位置處。
TW110149354A 2021-01-14 2021-12-29 吐出裝置和吐出系統 TWI7979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04550 2021-01-14
JP2021004550A JP7090356B1 (ja) 2021-01-14 2021-01-14 吐出装置、及び吐出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27191A true TW202227191A (zh) 2022-07-16
TWI797927B TWI797927B (zh) 2023-04-01

Family

ID=82155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49354A TWI797927B (zh) 2021-01-14 2021-12-29 吐出裝置和吐出系統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7090356B1 (zh)
KR (1) KR20230130005A (zh)
CN (1) CN116801992A (zh)
TW (1) TWI797927B (zh)
WO (1) WO202215395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4012936A (ja) * 2022-07-19 2024-01-31 兵神装備株式会社 脱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82069A (ja) * 2004-01-14 2006-03-30 Seiko Epson Corp 圧力調整弁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機能液供給機構、並びに液滴吐出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4424480B2 (ja) * 2004-03-15 2010-03-0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塗布ユニット、該塗布ユニットを備えた塗布装置、および塗布ユニットの充填方法
JP4807184B2 (ja) * 2006-08-29 2011-11-02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インク吐出装置
JP6030366B2 (ja) * 2012-07-24 2016-11-24 株式会社パイロット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液体吐出装置
JP6068254B2 (ja) * 2013-05-02 2017-01-25 株式会社パイロット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液体吐出方法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JP2017104821A (ja) * 2015-12-11 2017-06-15 株式会社コガネイ シリンジポンプ
JP3221980U (ja) 2019-03-18 2019-07-04 兵神装備株式会社 回転容積型ポン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109170A (ja) 2022-07-27
CN116801992A (zh) 2023-09-22
JP7090356B1 (ja) 2022-06-24
KR20230130005A (ko) 2023-09-11
WO2022153954A1 (ja) 2022-07-21
TWI797927B (zh) 2023-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313171A (zh) 泡沫泵
TW202227191A (zh) 吐出裝置和吐出系統
EP2803863A1 (en) Vane-type compressor
CN108026924B (zh) 涡旋式流体机械
KR20080014642A (ko) 스크류 펌프
KR102271066B1 (ko) 포소화약제의 정량 비례 혼합이 가능한 비례혼합장치
TWI679039B (zh) 由旋轉泵驅動之藥劑遞送裝置
JP5388187B2 (ja) 一軸偏心ねじポンプ
CA2404715C (en) Rotary valve and piston pump assembly and tank dispenser therefor
US11319811B2 (en) Internal gear pump
CN116710655A (zh) 螺杆压缩机
JP4250713B2 (ja) 一軸偏心ねじポンプ及びその取扱方法
EP1633980B1 (en) Single-vane rotary pump or motor
JP7324766B2 (ja) 流動性製品を分注するためのポンプ装置
JP4242085B2 (ja) ロータリーポンプ及びロータリーポンプの洗浄方法
JP4895187B2 (ja) 内接歯車ポンプ
RU2788661C2 (ru) Насосная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дозирования текучего продукта
KR101003954B1 (ko) 일체형 구동축-베인이 구비된 로타리 압축기
JP2002221164A (ja) 可動翼形回転装置
CN210977778U (zh) 精密伺服柱塞计量泵
JP2001280262A (ja) ギヤポンプ
JP2006233854A (ja) 一軸偏心ねじポンプのジョイント構造
NZ759547B2 (en) Fluid handling apparatus and fluid tank system
CN109395968A (zh) 微量螺杆点胶阀
KR20010027198A (ko) 정역방향으로 주유가능한 주유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