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66712B - 一种基于环氧树脂的ic封装基板及其加工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环氧树脂的ic封装基板及其加工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66712B
CN116766712B CN202310730002.5A CN202310730002A CN116766712B CN 116766712 B CN116766712 B CN 116766712B CN 202310730002 A CN202310730002 A CN 202310730002A CN 116766712 B CN116766712 B CN 1167667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poxy resin
low
heat
expansion
stir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3000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766712A (zh
Inventor
朱利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Yaoho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Yaoho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Yaoho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Yaoho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73000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66712B/zh
Publication of CN1167667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667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7667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667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poxy Resin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IC封装基板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环氧树脂的IC封装基板及其加工工艺。改性氮化硼纳米片作为导热填料,羧基化Zr2P2WO12壳聚糖微球制备得到的柔性聚酰胺作为低膨胀柔性填料共同制备低膨胀高导热柔性环氧树脂,使得制备得到的覆铜板能够解决高密度电子器件高热量的产生IC封装基板的温度升高,从而引起热膨胀,产生微裂纹、翘曲等问题;具有高强度、高硬度、耐腐蚀、低热膨胀系数的优点,以适应高温环境和微小尺寸器件的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环氧树脂的IC封装基板及其加工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IC封装基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环氧树脂的IC封装基板及其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环氧树脂是一种常用的IC封装基板材料,它具有耐高温、耐化学腐蚀等优良性能,在电子产品制造业中被广泛应用。然而,在应对高性能、高密度电子器件的要求方面,现有环氧树脂材料的低热膨胀系数(CTE)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技术瓶颈。
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发展和普及,IC封装基板在体积、功耗、速度和集成度方面不断追求卓越的性能和质量。然而,高密度电子器件的制造和使用往往伴随着高热量的产生,这会导致IC封装基板的温度升高,从而引起热膨胀,产生微裂纹、翘曲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器件的可靠性和性能。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环氧树脂基板虽然具有高强度、高硬度、耐腐蚀等优点,但由于其热膨胀系数过大,难以适应高温环境和微小尺寸器件的需求。因此,研究人员正在积极寻求低热膨胀系数的新型环氧树脂材料,以满足日益严格的电子产品制造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环氧树脂的IC封装基板及其加工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环氧树脂的IC封装基板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导热填料超声分散在丙酮中,加入环氧树脂搅拌均匀,置于50-60℃烘箱中真空干燥脱除溶剂,继续升温至95-100℃,加入低膨胀柔性填料搅拌均匀,加入固化剂搅拌均匀,得到低膨胀高导热柔性环氧树脂;
S2:将玻璃纤维布浸入低膨胀高导热柔性环氧树脂中,置于烘箱中在100-105℃下固化,制备得到半固化片;将铜箔覆于半固化片两面,置于热压机上145-150℃下热压,得到环氧树脂基覆铜板;
S3:在环氧树脂基覆铜板上进行蚀刻线路,穿孔,将芯片焊接到覆铜板上,环氧树脂封装,得到IC封装基板;
所述低膨胀高导热柔性环氧树脂中,按质量份数计,环氧树脂80-100份,导热填料8-12份,低膨胀柔性填料12-15份,固化剂15-20份。
进一步的,所述低膨胀柔性填料按如下方法制备:
将Zr2P2WO12粉末超声分散在壳聚糖溶液中,加入司盘80和液体石蜡搅拌均匀,加入戊二醛溶液继续搅拌反应,过滤,洗涤,真空冷冻干燥,得到Zr2P2WO12壳聚糖微球;
Zr2P2WO12壳聚糖微球,硅烷偶联剂和戊二酸酐加入到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搅拌反应,过滤,洗涤,真空冷冻干燥,得到羧基化Zr2P2WO12壳聚糖微球;
在氮气氛围下,将羧基化Zr2P2WO12壳聚糖微球、3,4-二氨基二苯基醚和羧基化聚二乙醇加入到反应容器中,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A;加入三苯氧基膦、氯化钙、吡啶和N-甲基-2-吡咯烷酮,加热至110-120℃反应,冷却至室温后,洗涤,过滤,真空干燥,得到低膨胀柔性填料。
进一步的,所述Zr2P2WO12粉末:司盘80:戊二醛溶液的质量比为1:(10-15):(2-3);所述戊二醛溶液浓度为20-25wt%。
进一步的,所述Zr2P2WO12壳聚糖微球:硅烷偶联剂:戊二酸酐的质量比为1:(1.5-1.8):(0.6-0.8);所述硅烷偶联剂为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进一步的,所述Zr2P2WO12壳聚糖微球:3,4-二氨基二苯基醚:羧基化聚二乙醇的质量比为(1-3):(2-4):1。
进一步的,所述混合物A:三苯氧基膦:氯化钙:吡啶的质量比为1:(2-4):(2-4):(3-6)。
进一步的,所述导热填料按如下方法制备:
将氮化硼纳米片和1-芘羧酸超声分散在甲醇中,加入纯水,超声处理直至形成稳定的乳液状分散体,离心,洗涤,真空55-65℃下干燥,得到导热填料。
进一步的,所述氮化硼纳米片:1-芘羧酸的质量比为(4-5):1。
进一步的,所述固化剂为1,2-二(2-氨基乙氧基)乙烷和4,4’-亚甲基二(2-氯苯胺)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壳聚糖溶液将Zr2P2WO12粉末制成微球,并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与戊二酸酐的作用下,成功将羧基引入到微球表面;以羧基化Zr2P2WO12壳聚糖微球、羧基化聚乙二醇和3,4-二氨基二苯基醚为原料在亚磷酸三苯酯和吡啶的作用下成功制备得到具有负热膨胀结构的柔性聚酰胺;Zr2P2WO12粉末在羧基化壳聚糖微球的包裹下均匀的分散在柔性聚酰胺中,一方面Zr2P2WO12粉末能够在聚合物中形成大量的物理交点限制链段运动,大大提高了环氧树脂的热稳定性能和耐热性能,另一方面由于Zr2P2WO12粉末自身具有负热膨胀性能使得环氧树脂的热膨胀系数进一步降低,同时由于柔性链段的加入进一步提高了环氧树脂的韧性和力学性能,制备得到的覆铜板在制备IC封装基板后能够满足对高性能、高密度电子器件的要求方面;
本发明通过1-芘丁酸对氮化硼纳米片进行了非共价功能化改性,使得氮化硼纳米片能够与环氧树脂之间提供有效的界面粘附作用,同时能够均匀的分散在环氧树脂当中大大提高了环氧树脂的导热性能和介电性能;与传统共价功能化改性相比,非共价功能化能够避免氮化硼纳米片的结构缺陷导致损害了导热性能和介电性能;
改性氮化硼纳米片作为导热填料,羧基化Zr2P2WO12壳聚糖微球制备得到的柔性聚酰胺作为低膨胀柔性填料共同制备低膨胀高导热柔性环氧树脂,使得制备得到的覆铜板能够解决高密度电子器件高热量的产生IC封装基板的温度升高,从而引起热膨胀,产生微裂纹、翘曲等问题;具有高强度、高硬度、耐腐蚀、低热膨胀系数的优点,以适应高温环境和微小尺寸器件的需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实施例中,Zr2P2WO12粉末依照文献《Zr2P2WO12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戚瑞琼》中水热法制备Zr2P2WO12粉末;
壳聚糖溶液按如下方法制备:将壳聚糖粉末溶于1%冰醋酸溶液中搅拌均匀,在70℃下热降解4h,过滤,得到壳聚糖溶液;
司盘80、戊二醛、液体石蜡由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提供;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戊二酸酐、3,4-二氨基二苯基醚和羧基化聚二乙醇由上海麦克林生化试剂有限公司提供,羧基化聚二乙醇Mw=600;三苯氧基膦、氯化钙、吡啶和N-甲基-2-吡咯烷酮由阿拉丁试剂有限公司提供;1-芘羧酸由天津希恩思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氮化硼纳米片由毕佳索(上海毕得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CAS为10043-11-5。
实施例1:一种基于环氧树脂的IC封装基板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1gZr2P2WO12粉末超声分散在60mL壳聚糖溶液中,加入10g司盘80和120mL液体石蜡搅拌均匀,加入2g戊二醛溶液继续搅拌反应,过滤,依次用石油醚、丙酮、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三次,真空冷冻干燥,得到Zr2P2WO12壳聚糖微球;
S2:1gZr2P2WO12壳聚糖微球,1.5g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0.6g戊二酸酐加入到100mL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搅拌反应,过滤,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三次,真空冷冻干燥,得到羧基化Zr2P2WO12壳聚糖微球;
S3:在氮气氛围下,将1g羧基化Zr2P2WO12壳聚糖微球、2g3,4-二氨基二苯基醚和1g羧基化聚二乙醇加入到反应容器中,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A;加入8g三苯氧基膦、8g氯化钙、12g吡啶和200mLN-甲基-2-吡咯烷酮,加热至110℃反应,冷却至室温后,用甲醇洗涤后用80℃去离子水洗涤三次,过滤,真空干燥,得到低膨胀柔性填料;
S4:将40mg氮化硼纳米片和10mg1-芘羧酸超声分散在50mL甲醇中,加入250mL纯水,超声处理直至形成稳定的乳液状分散体,离心,洗涤,真空55℃下干燥,得到导热填料;
S5:将8g导热填料超声分散在丙酮中,加入80g环氧树脂搅拌均匀,置于50℃烘箱中真空干燥脱除溶剂,继续升温至95℃,加入12g低膨胀柔性填料搅拌均匀,加入15g1,2-二(2-氨基乙氧基)乙烷搅拌均匀,得到低膨胀高导热柔性环氧树脂;
S6:将玻璃纤维布浸入低膨胀高导热柔性环氧树脂中,置于烘箱中在100℃下固化,制备得到半固化片;将铜箔覆于半固化片两面,置于热压机上150℃下热压,得到环氧树脂基覆铜板;
S7:在环氧树脂基覆铜板上进行蚀刻线路,穿孔,将芯片焊接到覆铜板上,环氧树脂封装,得到IC封装基板。
试验:热膨胀系数测试:将环氧树脂热压制备成环氧树脂基板,利用热膨胀仪测试环氧树脂基板的热膨胀系数,升温速率为10℃/min,在氮气气氛80℃下测试;
导热性能测试:将环氧树脂基覆铜板置于热常数分析仪上,在85℃下进行测试,测试3次取平均值,每次间隔2min。
实施例2:一种基于环氧树脂的IC封装基板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1gZr2P2WO12粉末超声分散在60mL壳聚糖溶液中,加入15g司盘80和120mL液体石蜡搅拌均匀,加入2g戊二醛溶液继续搅拌反应,过滤,依次用石油醚、丙酮、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三次,真空冷冻干燥,得到Zr2P2WO12壳聚糖微球;
S2:1gZr2P2WO12壳聚糖微球,1.6g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0.7g戊二酸酐加入到100mL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搅拌反应,过滤,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三次,真空冷冻干燥,得到羧基化Zr2P2WO12壳聚糖微球;
S3:在氮气氛围下,将2g羧基化Zr2P2WO12壳聚糖微球、3g3,4-二氨基二苯基醚和1g羧基化聚二乙醇加入到反应容器中,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A;加入12g三苯氧基膦、12g氯化钙、18g吡啶和200mLN-甲基-2-吡咯烷酮,加热至110℃反应,冷却至室温后,用甲醇洗涤后用80℃去离子水洗涤三次,过滤,真空干燥,得到低膨胀柔性填料;
S4:将40mg氮化硼纳米片和10mg1-芘羧酸超声分散在50mL甲醇中,加入250mL纯水,超声处理直至形成稳定的乳液状分散体,离心,洗涤,真空55℃下干燥,得到导热填料;
S5:将8g导热填料超声分散在丙酮中,加入80g环氧树脂搅拌均匀,置于50℃烘箱中真空干燥脱除溶剂,继续升温至95℃,加入12g低膨胀柔性填料搅拌均匀,加入15g1,2-二(2-氨基乙氧基)乙烷搅拌均匀,得到低膨胀高导热柔性环氧树脂;
S6:将玻璃纤维布浸入低膨胀高导热柔性环氧树脂中,置于烘箱中在100℃下固化,制备得到半固化片;将铜箔覆于半固化片两面,置于热压机上150℃下热压,得到环氧树脂基覆铜板;
S7:在环氧树脂基覆铜板上进行蚀刻线路,穿孔,将芯片焊接到覆铜板上,环氧树脂封装,得到IC封装基板。
试验:热膨胀系数测试:将环氧树脂热压制备成环氧树脂基板,利用热膨胀仪测试环氧树脂基板的热膨胀系数,升温速率为10℃/min,在氮气气氛80℃下测试;
导热性能测试:将环氧树脂基覆铜板置于热常数分析仪上,在85℃下进行测试,测试3次取平均值,每次间隔2min。
实施例3:一种基于环氧树脂的IC封装基板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1gZr2P2WO12粉末超声分散在60mL壳聚糖溶液中,加入15g司盘80和120mL液体石蜡搅拌均匀,加入3g戊二醛溶液继续搅拌反应,过滤,依次用石油醚、丙酮、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三次,真空冷冻干燥,得到Zr2P2WO12壳聚糖微球;
S2:1gZr2P2WO12壳聚糖微球,1.8g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0.8g戊二酸酐加入到100mL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搅拌反应,过滤,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三次,真空冷冻干燥,得到羧基化Zr2P2WO12壳聚糖微球;
S3:在氮气氛围下,将3g羧基化Zr2P2WO12壳聚糖微球、4g3,4-二氨基二苯基醚和1g羧基化聚二乙醇加入到反应容器中,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A;加入16g三苯氧基膦、16g氯化钙、24g吡啶和200mLN-甲基-2-吡咯烷酮,加热至110℃反应,冷却至室温后,用甲醇洗涤后用80℃去离子水洗涤三次,过滤,真空干燥,得到低膨胀柔性填料;
S4:将40mg氮化硼纳米片和10mg1-芘羧酸超声分散在50mL甲醇中,加入250mL纯水,超声处理直至形成稳定的乳液状分散体,离心,洗涤,真空55℃下干燥,得到导热填料;
S5:将8g导热填料超声分散在丙酮中,加入90g环氧树脂搅拌均匀,置于50℃烘箱中真空干燥脱除溶剂,继续升温至95℃,加入12g低膨胀柔性填料搅拌均匀,加入15g1,2-二(2-氨基乙氧基)乙烷搅拌均匀,得到低膨胀高导热柔性环氧树脂;
S6:将玻璃纤维布浸入低膨胀高导热柔性环氧树脂中,置于烘箱中在100℃下固化,制备得到半固化片;将铜箔覆于半固化片两面,置于热压机上150℃下热压,得到环氧树脂基覆铜板;
S7:在环氧树脂基覆铜板上进行蚀刻线路,穿孔,将芯片焊接到覆铜板上,环氧树脂封装,得到IC封装基板。
试验:热膨胀系数测试:将环氧树脂热压制备成环氧树脂基板,利用热膨胀仪测试环氧树脂基板的热膨胀系数,升温速率为10℃/min,在氮气气氛80℃下测试;
导热性能测试:将环氧树脂基覆铜板置于热常数分析仪上,在85℃下进行测试,测试3次取平均值,每次间隔2min。
实施例4:一种基于环氧树脂的IC封装基板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1gZr2P2WO12粉末超声分散在60mL壳聚糖溶液中,加入15g司盘80和120mL液体石蜡搅拌均匀,加入3g戊二醛溶液继续搅拌反应,过滤,依次用石油醚、丙酮、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三次,真空冷冻干燥,得到Zr2P2WO12壳聚糖微球;
S2:1gZr2P2WO12壳聚糖微球,1.8g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0.8g戊二酸酐加入到100mL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搅拌反应,过滤,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三次,真空冷冻干燥,得到羧基化Zr2P2WO12壳聚糖微球;
S3:在氮气氛围下,将3g羧基化Zr2P2WO12壳聚糖微球、4g3,4-二氨基二苯基醚和1g羧基化聚二乙醇加入到反应容器中,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A;加入16g三苯氧基膦、16g氯化钙、24g吡啶和200mLN-甲基-2-吡咯烷酮,加热至110℃反应,冷却至室温后,用甲醇洗涤后用80℃去离子水洗涤三次,过滤,真空干燥,得到低膨胀柔性填料;
S4:将40mg氮化硼纳米片和10mg1-芘羧酸超声分散在50mL甲醇中,加入250mL纯水,超声处理直至形成稳定的乳液状分散体,离心,洗涤,真空55℃下干燥,得到导热填料;
S5:将12g导热填料超声分散在丙酮中,加入100g环氧树脂搅拌均匀,置于50℃烘箱中真空干燥脱除溶剂,继续升温至95℃,加入15g低膨胀柔性填料搅拌均匀,加入15g1,2-二(2-氨基乙氧基)乙烷搅拌均匀,得到低膨胀高导热柔性环氧树脂;
S6:将玻璃纤维布浸入低膨胀高导热柔性环氧树脂中,置于烘箱中在100℃下固化,制备得到半固化片;将铜箔覆于半固化片两面,置于热压机上150℃下热压,得到环氧树脂基覆铜板;
S7:在环氧树脂基覆铜板上进行蚀刻线路,穿孔,将芯片焊接到覆铜板上,环氧树脂封装,得到IC封装基板。
试验:热膨胀系数测试:将环氧树脂热压制备成环氧树脂基板,利用热膨胀仪测试环氧树脂基板的热膨胀系数,升温速率为10℃/min,在氮气气氛80℃下测试;
导热性能测试:将环氧树脂基覆铜板置于热常数分析仪上,在85℃下进行测试,测试3次取平均值,每次间隔2min。
实施例5:一种基于环氧树脂的IC封装基板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1gZr2P2WO12粉末超声分散在60mL壳聚糖溶液中,加入15g司盘80和120mL液体石蜡搅拌均匀,加入3g戊二醛溶液继续搅拌反应,过滤,依次用石油醚、丙酮、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三次,真空冷冻干燥,得到Zr2P2WO12壳聚糖微球;
S2:1gZr2P2WO12壳聚糖微球,1.8g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0.8g戊二酸酐加入到100mL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搅拌反应,过滤,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三次,真空冷冻干燥,得到羧基化Zr2P2WO12壳聚糖微球;
S3:在氮气氛围下,将3g羧基化Zr2P2WO12壳聚糖微球、4g3,4-二氨基二苯基醚和1g羧基化聚二乙醇加入到反应容器中,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A;加入16g三苯氧基膦、16g氯化钙、24g吡啶和200mLN-甲基-2-吡咯烷酮,加热至110℃反应,冷却至室温后,用甲醇洗涤后用80℃去离子水洗涤三次,过滤,真空干燥,得到低膨胀柔性填料;
S4:将40mg氮化硼纳米片和10mg1-芘羧酸超声分散在50mL甲醇中,加入250mL纯水,超声处理直至形成稳定的乳液状分散体,离心,洗涤,真空55℃下干燥,得到导热填料;
S5:将12g导热填料超声分散在丙酮中,加入80g环氧树脂搅拌均匀,置于50℃烘箱中真空干燥脱除溶剂,继续升温至95℃,加入15g低膨胀柔性填料搅拌均匀,加入15g1,2-二(2-氨基乙氧基)乙烷搅拌均匀,得到低膨胀高导热柔性环氧树脂;
S6:将玻璃纤维布浸入低膨胀高导热柔性环氧树脂中,置于烘箱中在100℃下固化,制备得到半固化片;将铜箔覆于半固化片两面,置于热压机上150℃下热压,得到环氧树脂基覆铜板;
S7:在环氧树脂基覆铜板上进行蚀刻线路,穿孔,将芯片焊接到覆铜板上,环氧树脂封装,得到IC封装基板。
试验:热膨胀系数测试:将环氧树脂热压制备成环氧树脂基板,利用热膨胀仪测试环氧树脂基板的热膨胀系数,升温速率为10℃/min,在氮气气氛80℃下测试;
导热性能测试:将环氧树脂基覆铜板置于热常数分析仪上,在85℃下进行测试,测试3次取平均值,每次间隔2min。
对比例1:一种基于环氧树脂的IC封装基板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1gZr2P2WO12粉末超声分散在60mL壳聚糖溶液中,加入10g司盘80和120mL液体石蜡搅拌均匀,加入2g戊二醛溶液继续搅拌反应,过滤,依次用石油醚、丙酮、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三次,真空冷冻干燥,得到Zr2P2WO12壳聚糖微球;
S2:1gZr2P2WO12壳聚糖微球,1.5g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0.6g戊二酸酐加入到100mL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搅拌反应,过滤,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三次,真空冷冻干燥,得到羧基化Zr2P2WO12壳聚糖微球;
S3:在氮气氛围下,将1g羧基化Zr2P2WO12壳聚糖微球、2g3,4-二氨基二苯基醚和1g羧基化聚二乙醇加入到反应容器中,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A;加入8g三苯氧基膦、8g氯化钙、12g吡啶和200mLN-甲基-2-吡咯烷酮,加热至110℃反应,冷却至室温后,用甲醇洗涤后用80℃去离子水洗涤三次,过滤,真空干燥,得到低膨胀柔性填料;
S4:将0.4g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4g羟基化氮化硼纳米片加入质量比为1:1的乙醇水溶液中,在75℃下搅拌8h,洗涤,过滤,真空干燥,得到导热填料;
S5:将8g导热填料超声分散在丙酮中,加入80g环氧树脂搅拌均匀,置于50℃烘箱中真空干燥脱除溶剂,继续升温至95℃,加入12g低膨胀柔性填料搅拌均匀,加入15g1,2-二(2-氨基乙氧基)乙烷搅拌均匀,得到低膨胀高导热柔性环氧树脂;
S6:将玻璃纤维布浸入低膨胀高导热柔性环氧树脂中,置于烘箱中在100℃下固化,制备得到半固化片;将铜箔覆于半固化片两面,置于热压机上150℃下热压,得到环氧树脂基覆铜板;
S7:在环氧树脂基覆铜板上进行蚀刻线路,穿孔,将芯片焊接到覆铜板上,环氧树脂封装,得到IC封装基板。
试验:热膨胀系数测试:将环氧树脂热压制备成环氧树脂基板,利用热膨胀仪测试环氧树脂基板的热膨胀系数,升温速率为10℃/min,在氮气气氛80℃下测试;
导热性能测试:将环氧树脂基覆铜板置于热常数分析仪上,在85℃下进行测试,测试3次取平均值,每次间隔2min。
对比例2:一种基于环氧树脂的IC封装基板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1g4,4-二氨基二苯醚溶解于N,N-二甲基甲酰胺中,加入0.2gZr2P2WO12粉末,持续搅拌至溶液乳白色,分三次平均加入均苯四甲酸酐共1.15g,持续搅拌至溶液淡黄色,置于80℃烘箱中干燥24h,分别在120℃、180℃下加热1h,然后在240℃和290℃下加热4h,得到低膨胀填料;
S4:将40mg氮化硼纳米片和10mg1-芘羧酸超声分散在50mL甲醇中,加入250mL纯水,超声处理直至形成稳定的乳液状分散体,离心,洗涤,真空55℃下干燥,得到导热填料;
S5:将8g导热填料超声分散在丙酮中,加入80g环氧树脂搅拌均匀,置于50℃烘箱中真空干燥脱除溶剂,继续升温至95℃,加入12g低膨胀填料搅拌均匀,加入15g1,2-二(2-氨基乙氧基)乙烷搅拌均匀,得到低膨胀高导热柔性环氧树脂;
S6:将玻璃纤维布浸入低膨胀高导热柔性环氧树脂中,置于烘箱中在100℃下固化,制备得到半固化片;将铜箔覆于半固化片两面,置于热压机上150℃下热压,得到环氧树脂基覆铜板;
S7:在环氧树脂基覆铜板上进行蚀刻线路,穿孔,将芯片焊接到覆铜板上,环氧树脂封装,得到IC封装基板。
试验:热膨胀系数测试:将环氧树脂热压制备成环氧树脂基板,利用热膨胀仪测试环氧树脂基板的热膨胀系数,升温速率为10℃/min,在氮气气氛80℃下测试;
导热性能测试:将环氧树脂基覆铜板置于热常数分析仪上,在85℃下进行测试,测试3次取平均值,每次间隔2min。
对比例3:一种基于环氧树脂的IC封装基板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1gZr2P2WO12粉末超声分散在60mL壳聚糖溶液中,加入10g司盘80和120mL液体石蜡搅拌均匀,加入2g戊二醛溶液继续搅拌反应,过滤,依次用石油醚、丙酮、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三次,真空冷冻干燥,得到Zr2P2WO12壳聚糖微球;
S2:1gZr2P2WO12壳聚糖微球,1.5g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0.6g戊二酸酐加入到100mL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搅拌反应,过滤,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三次,真空冷冻干燥,得到羧基化Zr2P2WO12壳聚糖微球;
S3:在氮气氛围下,将1g羧基化Zr2P2WO12壳聚糖微球、2g3,4-二氨基二苯基醚和1g羧基化聚二乙醇加入到反应容器中,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A;加入8g三苯氧基膦、8g氯化钙、12g吡啶和200mLN-甲基-2-吡咯烷酮,加热至110℃反应,冷却至室温后,用甲醇洗涤后用80℃去离子水洗涤三次,过滤,真空干燥,得到低膨胀柔性填料;
S4:将40mg氮化硼纳米片和10mg1-芘羧酸超声分散在50mL甲醇中,加入250mL纯水,超声处理直至形成稳定的乳液状分散体,离心,洗涤,真空55℃下干燥,得到导热填料;
S5:将8g导热填料超声分散在丙酮中,加入80g环氧树脂搅拌均匀,置于50℃烘箱中真空干燥脱除溶剂,继续升温至95℃,加入25g低膨胀柔性填料搅拌均匀,加入15g1,2-二(2-氨基乙氧基)乙烷搅拌均匀,得到低膨胀高导热柔性环氧树脂;
S6:将玻璃纤维布浸入低膨胀高导热柔性环氧树脂中,置于烘箱中在100℃下固化,制备得到半固化片;将铜箔覆于半固化片两面,置于热压机上150℃下热压,得到环氧树脂基覆铜板;
S7:在环氧树脂基覆铜板上进行蚀刻线路,穿孔,将芯片焊接到覆铜板上,环氧树脂封装,得到IC封装基板。
试验:热膨胀系数测试:将环氧树脂热压制备成环氧树脂基板,利用热膨胀仪测试环氧树脂基板的热膨胀系数,升温速率为10℃/min,在氮气气氛80℃下测试;
导热性能测试:将环氧树脂基覆铜板置于热常数分析仪上,在85℃下进行测试,测试3次取平均值,每次间隔2min。
热膨胀系数(ppm/K) 导热系数(Wm-1K-1)
实施例1 42.6 0.55
实施例2 40.7 0.58
实施例3 38.2 0.62
实施例4 35.8 0.66
实施例5 31.2 0.68
对比例1 50.3 0.46
对比例2 58.9 0.53
对比例3 28.9 0.38
注:热膨胀系数计算公式=dL/dT×1/L0;dL/dT为样品长度-温度曲线的斜率,L0为样品初始长度。
结论:实施例1-5中实施例5制备得到的产品具有较低的热膨胀系数和较高的导热性能。
对比例1使用硅烷偶联剂KH560改性氮化硼纳米片,使用共价键合的官能团对氮化硼纳米片的表面进行功能化,以改善界面相互作用和整体分散;然而,共价功能化会导致氮化硼纳米片的结构缺陷,导致导热性能下降和热膨胀系数提高;
对比例2将Zr2P2WO12粉末直接与二胺制备得到Zr2P2WO12粉末与聚酰亚胺的复合材料加入到环氧树脂中,Zr2P2WO12粉末分散在连续相的聚酰亚酐中导致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和热膨胀性能下降。
对比例3低膨胀柔性填料加入量过多导致物理交联点位过多,在环氧树脂中限制了导热填料的分散和分子主链的运动,导致团聚现象的发生。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基于环氧树脂的IC封装基板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导热填料超声分散在丙酮中,加入环氧树脂搅拌均匀,置于50-60℃烘箱中真空干燥脱除溶剂,继续升温至95-100℃,加入低膨胀柔性填料搅拌均匀,加入固化剂搅拌均匀,得到低膨胀高导热柔性环氧树脂;
S2:将玻璃纤维布浸入低膨胀高导热柔性环氧树脂中,置于烘箱中在100-105℃下固化,制备得到半固化片;将铜箔覆于半固化片两面,置于热压机上145-150℃下热压,得到环氧树脂基覆铜板;
S3:在环氧树脂基覆铜板上进行蚀刻线路,穿孔,将芯片焊接到覆铜板上,环氧树脂封装,得到IC封装基板;
所述低膨胀高导热柔性环氧树脂中,按质量份数计,环氧树脂80-100份,导热填料8-12份,低膨胀柔性填料12-15份,固化剂15-20份;
所述低膨胀柔性填料按如下方法制备:
将Zr2P2WO12粉末超声分散在壳聚糖溶液中,加入司盘80和液体石蜡搅拌均匀,加入戊二醛溶液继续搅拌反应,过滤,洗涤,真空冷冻干燥,得到Zr2P2WO12壳聚糖微球;
Zr2P2WO12壳聚糖微球,硅烷偶联剂和戊二酸酐加入到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搅拌反应,过滤,洗涤,真空冷冻干燥,得到羧基化Zr2P2WO12壳聚糖微球;
在氮气氛围下,将羧基化Zr2P2WO12壳聚糖微球、3,4-二氨基二苯基醚和羧基化聚二乙醇加入到反应容器中,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A;加入三苯氧基膦、氯化钙、吡啶和N-甲基-2-吡咯烷酮,加热至110-120℃反应,冷却至室温后,洗涤,过滤,真空干燥,得到低膨胀柔性填料;
所述Zr2P2WO12粉末:司盘80:戊二醛溶液的质量比为1:(10-15):(2-3);所述戊二醛溶液浓度为20-25wt%;
所述Zr2P2WO12壳聚糖微球:硅烷偶联剂:戊二酸酐的质量比为1:(1.5-1.8):(0.6-0.8);所述硅烷偶联剂为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所述Zr2P2WO12壳聚糖微球:3,4-二氨基二苯基醚:羧基化聚二乙醇的质量比为(1-3):(2-4):1;
所述混合物A:三苯氧基膦:氯化钙:吡啶的质量比为1:(2-4):(2-4):(3-6);
所述导热填料按如下方法制备:
将氮化硼纳米片和1-芘羧酸超声分散在甲醇中,加入纯水,超声处理直至形成稳定的乳液状分散体,离心,洗涤,真空55-65℃下干燥,得到导热填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环氧树脂的IC封装基板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氮化硼纳米片:1-芘羧酸的质量比为(4-5):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环氧树脂的IC封装基板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剂为1,2-二(2-氨基乙氧基)乙烷和4,4’-亚甲基二(2-氯苯胺)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环氧树脂的IC封装基板的加工工艺制备得到的IC封装基板。
CN202310730002.5A 2023-06-20 2023-06-20 一种基于环氧树脂的ic封装基板及其加工工艺 Active CN1167667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30002.5A CN116766712B (zh) 2023-06-20 2023-06-20 一种基于环氧树脂的ic封装基板及其加工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30002.5A CN116766712B (zh) 2023-06-20 2023-06-20 一种基于环氧树脂的ic封装基板及其加工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66712A CN116766712A (zh) 2023-09-19
CN116766712B true CN116766712B (zh) 2024-01-02

Family

ID=879853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30002.5A Active CN116766712B (zh) 2023-06-20 2023-06-20 一种基于环氧树脂的ic封装基板及其加工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66712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0031948D1 (de) * 1999-09-02 2007-01-04 Ibiden Co Ltd Leiterplatte,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und kondensator zur integration in der leiterplatte
CN101786354A (zh) * 2009-12-24 2010-07-28 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层法双面挠性覆铜板及其制作方法
JP2014101491A (ja) * 2012-11-16 2014-06-05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絶縁用樹脂組成物、絶縁フィルム、プリプレグ及び印刷回路基板
CN104974523A (zh) * 2015-05-21 2015-10-14 郑州大学 一种低热膨胀系数Zr2WP2O12/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04681A (zh) * 2015-12-17 2016-04-20 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固性树脂组合物以及含有它的预浸料、层压板以及印制电路板
CN109437143A (zh) * 2018-12-18 2019-03-08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负热膨胀填料Zr2(WO4)(PO4)2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0194939A (zh) * 2019-06-26 2019-09-03 苏州太湖电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导热绝缘的双组份环氧灌封胶及其使用方法
CN111073216A (zh) * 2019-12-05 2020-04-28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高导热环氧树脂基纳米复合热界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1849003A (zh) * 2020-08-06 2020-10-30 广东创辉鑫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金属基板槽孔填孔胶片的制备方法
CN113337230A (zh) * 2021-05-11 2021-09-03 广东创辉鑫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基板的高导热半固化胶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4163779A (zh) * 2021-11-22 2022-03-11 江苏大学 一种负热膨胀环氧树脂与聚氨酯的制备方法
CN114434904A (zh) * 2021-11-22 2022-05-06 安徽鸿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环氧树脂覆铜板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0031948D1 (de) * 1999-09-02 2007-01-04 Ibiden Co Ltd Leiterplatte,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und kondensator zur integration in der leiterplatte
CN101786354A (zh) * 2009-12-24 2010-07-28 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层法双面挠性覆铜板及其制作方法
JP2014101491A (ja) * 2012-11-16 2014-06-05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絶縁用樹脂組成物、絶縁フィルム、プリプレグ及び印刷回路基板
CN104974523A (zh) * 2015-05-21 2015-10-14 郑州大学 一种低热膨胀系数Zr2WP2O12/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04681A (zh) * 2015-12-17 2016-04-20 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固性树脂组合物以及含有它的预浸料、层压板以及印制电路板
WO2017101539A1 (zh) * 2015-12-17 2017-06-22 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固性树脂组合物以及含有它的预浸料、层压板以及印制电路板
CN109437143A (zh) * 2018-12-18 2019-03-08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负热膨胀填料Zr2(WO4)(PO4)2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0194939A (zh) * 2019-06-26 2019-09-03 苏州太湖电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导热绝缘的双组份环氧灌封胶及其使用方法
CN111073216A (zh) * 2019-12-05 2020-04-28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高导热环氧树脂基纳米复合热界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1849003A (zh) * 2020-08-06 2020-10-30 广东创辉鑫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金属基板槽孔填孔胶片的制备方法
CN113337230A (zh) * 2021-05-11 2021-09-03 广东创辉鑫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基板的高导热半固化胶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4163779A (zh) * 2021-11-22 2022-03-11 江苏大学 一种负热膨胀环氧树脂与聚氨酯的制备方法
CN114434904A (zh) * 2021-11-22 2022-05-06 安徽鸿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环氧树脂覆铜板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环氧树脂/ZrW_2O_8封装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徐桂芳;程晓农;徐伟;徐红星;管艾荣;;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03期);第223-226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66712A (zh) 2023-09-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42851B (zh) 一种低介电常数聚酰亚胺杂化薄膜及应用
CN115044041B (zh) 一种聚酰亚胺基改性氮化硼纳米片导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2679770B (zh) 一种低介电常数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72448B (zh) 聚酰亚胺树脂及其用途、二层无胶基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27764A (zh) 一种高粘接低介电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85556B (zh) 一种导热交联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18321B (zh) 一种聚酰胺酸及其制备方法、聚酰亚胺导热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10046A (zh) 一种用于高频覆铜板的碳氢树脂基板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1925543A (zh) 一种低湿、低热膨胀系数聚酰亚胺复合薄膜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10218316B (zh) 一种可用于柔性高频覆铜板的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16766712B (zh) 一种基于环氧树脂的ic封装基板及其加工工艺
CN113527881A (zh) 一种聚酰亚胺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1825867B (zh) 一种低介电改性聚酰亚胺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5558292B (zh) 一种高导热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应用
CN111704798A (zh) 一种耐高温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87041B (zh) 一种聚酰亚胺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2409612A (zh) 一种高固含量低粘度聚酰胺酸溶液的制备方法
CN115044204B (zh) 一种低介电全有机交联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15286793A (zh) 一种聚酰亚胺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061338B (zh) 聚酰胺酸组合物、聚酰亚胺组合物、聚酰亚胺薄膜及聚酰亚胺覆铜板
CN114874621A (zh) 一种低介电导热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WO2009008029A1 (en) Circuit substrate
CN114410216B (zh) 一种用于耐碱腐蚀芯片钝化层的聚酰亚胺胶液及制备方法
CN115109289B (zh) 一种与玻璃基材具有强物理粘合性的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2574563A (zh) 一种聚酰亚胺电介质材料及电介质薄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