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24673A - 散装供料器及元件安装机 - Google Patents

散装供料器及元件安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24673A
CN116724673A CN202180090723.3A CN202180090723A CN116724673A CN 116724673 A CN116724673 A CN 116724673A CN 202180090723 A CN202180090723 A CN 202180090723A CN 116724673 A CN116724673 A CN 1167246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utter
rail member
feeder
state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9072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崎祐辅
川崎裕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7246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246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 H05K13/043Feeding one by one by other means than bel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02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 B65G47/04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 B65G47/12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disorderly-arranged article piles or from loose assemblages of articles
    • B65G47/14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disorderly-arranged article piles or from loose assemblages of articles arranging or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by mechanical or pneumatic means during feeding
    • B65G47/1407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disorderly-arranged article piles or from loose assemblages of articles arranging or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by mechanical or pneumatic means during feeding the articles being fed from a container, e.g. a bowl
    • B65G47/1442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disorderly-arranged article piles or from loose assemblages of articles arranging or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by mechanical or pneumatic means during feeding the articles being fed from a container, e.g. a bowl by means of movement of the bottom or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container
    • B65G47/145Jigging or reciprocating mov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9/00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 B23P19/001Article feeders for assembling mach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7/00Jigging conveyors
    • B65G27/10Applications of devices for 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jigging movements
    • B65G27/16Applications of devices for 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jigging movements of vibrators, i.e. devices for producing movements of high frequency and small amplitude
    • B65G27/18Mechanic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2Feeding of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8Monitoring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 H05K13/081Integration of optical monitoring devices in assembly lines; Processes using optical moni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devices or machines in assembly l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Abstract

散装供料器具备:供料器主体;轨道部件,以能够相对于供料器主体进行振动的方式设置,形成有输送多个元件的输送路径及与输送路径连通并向上方开口以能够拾取多个元件的供给区域;施振装置,向轨道部件施加振动以沿着输送路径输送多个元件;开闭器,设置于轨道部件的上部,能够堵住供给区域的开口;及驱动装置,以在开闭器从关闭状态转移到打开状态时使开闭器从轨道部件离开的方式对开闭器进行开闭。

Description

散装供料器及元件安装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散装供料器及元件安装机。
背景技术
散装供料器装备于向基板安装元件的元件安装机,用于散装状态的元件的供给。散装供料器输送从元件盒排出的多个元件,并在以使吸嘴能够拾取元件的方式向上方开口的供给区域中供给元件。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向输送路径施加振动而输送多个元件的结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140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这样的散装供料器中,要求防止在元件的输送时等元件从供给区域的飞出,并且防止向供给区域的异物混入。因此,设想设置可开闭地设置于供给区域的上方并在关闭状态下堵住供给区域的开口的开闭器。但是,在利用振动的元件的输送时,若开闭器影响振动特性,则有可能降低元件的输送效率。
本说明书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装供料器及元件安装机,能够防止元件从供给区域飞出,并且能够适当地进行利用振动的元件的输送动作。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说明书公开一种散装供料器,具备:供料器主体;轨道部件,以能够相对于上述供料器主体进行振动的方式设置,形成有输送多个元件的输送路径及与上述输送路径连通并向上方开口以能够拾取多个上述元件的供给区域;施振装置,向上述轨道部件施加振动以沿着上述输送路径输送多个上述元件;开闭器,设置于上述轨道部件的上部,能够堵住上述供给区域的开口;及驱动装置,以在上述开闭器从关闭状态转移到打开状态时使上述开闭器从上述轨道部件离开的方式对上述开闭器进行开闭。
发明效果
根据这样的结构,散装供料器通过使开闭器成为关闭状态而能够堵住供给区域的开口,因此能够防止输送时的元件的飞出,并且能够防止向供给区域的异物混入。另外,由于从关闭状态转移到打开状态的开闭器从形成有供给区域的轨道部件离开,因此能够防止开闭器影响轨道部件的振动特性。因此,散装供料器通过解除开闭器的关闭状态,能够适当地进行使用振动的元件的输送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装备有散装供料器的元件安装机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散装供料器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散装供料器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4是从图2中的IV方向观察时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开闭器的关闭状态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开闭器的打开状态的侧视图。
图7是放大表示开闭器的中间状态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安装处理等中的各期间与开闭器等的状态之间的关系的表。
具体实施方式
1.元件安装机10的结构
元件安装机10例如与包括其他元件安装机10的多种对基板作业机一起构成生产基板产品的生产线。构成上述的生产线的对基板作业机可以包括印刷机、检查装置、回流焊炉等。
1-1.基板输送装置
如图1所示,元件安装机10具备基板输送装置11。基板输送装置11向输送方向依次输送基板91,并且将基板91定位在机内的预定位置。
1-2.元件供给装置12
元件安装机10具备元件供给装置12。元件供给装置12供给向基板91上安装的元件。元件供给装置12在多个插槽121中分别装备有供料器122。供料器122可应用例如带式供料器,该带式供料器使收纳有多个元件的载带进给移动,从而以可拾取的方式供给元件。另外,供料器122可应用对以散装状态(各自的姿势不规则的散乱状态)收容的元件以可拾取的方式供给的散装供料器30。对于散装供料器30的详情,将在后面叙述。
1-3.元件移载装置13
元件安装机10具备元件移载装置13。元件移载装置13将由元件供给装置12供给的元件移载到基板91上的预定的安装位置。元件移载装置13具备:头驱动装置131、移动台132、安装头133及吸嘴134。头驱动装置131通过直动机构使移动台132在水平方向(X方向及Y方向)上移动。安装头133通过未图示的夹紧部件以可拆装的方式固定于移动台132,在机内以能够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设置。
安装头133将多个吸嘴134以可旋转且可升降的方式支撑。吸嘴134是拾取并保持由供料器122供给的元件92(参照图3)的保持部件。吸嘴134通过被供给的负压空气,吸附由供料器122供给的元件。作为安装于安装头133的保持部件,可以采用通过把持元件来进行保持的卡盘等。
1-4.元件相机14、基板相机15
元件安装机10具备元件相机14及基板相机15。元件相机14及基板相机15是具有CMOS等拍摄元件的数字式的拍摄装置。元件相机14及基板相机15基于控制信号进行拍摄,并发送通过该拍摄而取得的图像数据。元件相机14构成为能够从下方拍摄保持于吸嘴134的元件。基板相机15以能够与安装头133一体地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设置于移动台132。基板相机15构成为能够从上方拍摄基板91。
另外,基板相机15除了将基板91的表面作为拍摄对象以外,只要是移动台132的可动范围内,还可以将各种设备等作为拍摄对象。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基板相机15能够将散装供料器30供给元件92的供给区域As、设置于散装供料器30的上部的基准标记356收纳在相机视野中而进行拍摄。这样,基板相机15为了取得在各种图像处理中使用的图像数据,可以兼用于不同的拍摄对象的拍摄。
1-5.控制装置20
如图1所示,元件安装机10具备控制装置20。控制装置20主要由CPU、各种存储器、控制电路及存储装置构成。控制装置20在控制装置20中存储用于安装处理的控制的控制程序等各种数据。控制程序表示在安装处理中向基板91安装的元件的安装位置、安装角度及安装顺序。
控制装置20执行由多个保持部件(吸嘴134)分别保持的元件的保持状态的识别处理。具体而言,控制装置20对通过元件相机14的拍摄而取得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识别各元件相对于安装头133的基准位置的位置及角度。另外,除了元件相机14以外,控制装置20还可以对例如与安装头133一体设置的头相机单元等从侧方、下方或上方拍摄元件而取得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
控制装置20基于控制程序来控制由安装头133进行的元件的安装动作而执行安装处理。在此,安装处理包含将包含拾取动作和安装动作的PP循环(拾取和放置循环)重复多次的处理。上述的“拾取动作”是指通过吸嘴134拾取由元件供给装置12供给的元件的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20在执行上述的拾取动作时,控制包含散装供料器30的元件供给装置12的动作。在以散装供料器30的动作为对象的控制中,包括例如由散装供料器30进行的元件92的供给动作及后述的开闭器51的开闭动作的控制。
控制装置20具备状态识别部22。状态识别部22基于通过相机(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基板相机15)的拍摄而取得的图像数据,识别散装供料器30的供给区域As中的多个元件92的供给状态。在供给状态的识别处理中,包括识别在供给区域As中是否存在可拾取的元件92,并且在存在可拾取的元件92的情况下识别该元件92的位置及角度的处理。并且,控制装置20基于供给状态的识别处理的结果,控制拾取动作中的安装头133的动作。
另外,上述的“安装动作”是指将拾取的元件以预定的安装角度安装到基板91的预定的安装位置的动作。控制装置20在安装处理中,根据从各种传感器输出的信息、图像处理的结果、控制程序等来控制安装头133的动作。由此,对支撑于安装头133的多个吸嘴134的位置及角度进行控制。
2.散装供料器30的结构
散装供料器30装备于元件安装机10而作为元件供给装置12的一部分发挥功能。散装供料器30供给以未如载带那样排列的散装状态收容的元件92。因此,散装供料器30与带式供料器不同,不使用载带,因此在能够省略载带的装填、使用完的带的回收等方面具有优点。
散装供料器30例如有向平面状的供给区域As以不规则的姿势供给元件92的类型。但是,若散装供料器30在供给区域As以元件92彼此接触的程度接近或堆积(在上下方向上重叠的状态)、或元件92的宽度方向成为上下方向那样的横立姿势,则不能设为拾取对象。因此,为了增加可拾取的元件92的比例,散装供料器30有在供给区域As中以使元件92整齐排列的状态进行供给的类型。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使元件92整齐排列的类型的散装供料器30来进行说明。
2-1.供料器主体31
如图2所示,散装供料器30具备形成为扁平的箱状的供料器主体31。在供料器主体31的前部,设置有连接器311及两个销312。当供料器主体31安设于元件供给装置12的插槽121中时,经由连接器311供电,并且成为能够与控制装置20进行通信的状态。两个销312插入在插槽121设置的引导孔中,用于将供料器主体31安设于插槽121时的定位。
2-2.元件盒32及容纳部件33
在供料器主体31上,经由容纳部件33可拆装地安装有以散装状态收容多个元件92的元件盒32。元件盒32是散装供料器30的外部设备。在供料器主体31上,从各种类型的元件盒32选择适合安装处理的一种来进行安装。在元件盒32的前部形成有向外部排出元件92的排出口321。
容纳部件33相对于供料器主体31可振动地设置,支撑所安装的元件盒32。容纳部件33形成有容纳从元件盒32排出的元件92的容纳区域Ar。在本实施方式中,容纳部件33在容纳区域Ar中具有相对于水平面向前侧倾斜的倾斜部331。该倾斜部331位于元件盒32的排出口321的下方,且呈平面状。容纳部件33形成有向容纳区域Ar的上方延伸的元件92的流路,该流路形成有向上方开口的送出部332。
2-3.托架34、轨道部件35、锁定单元36
散装供料器30具备托架34及轨道部件35。托架34以能够相对于供料器主体31进行振动的方式设置。托架34形成为沿着供料器主体31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块状,在上表面上安装轨道部件35。托架34由后述的施振装置40的支撑部件41支撑。轨道部件35形成有输送多个元件92的输送路径R及与输送路径R连通并向上方开口以能够拾取多个元件92的供给区域As。
散装供料器30具备锁定单元36。锁定单元36在轨道部件35安装于托架34的状态下锁定轨道部件35。轨道部件35若被锁定单元36锁定,则成为相对于供料器主体31而与托架34一体地振动的状态。轨道部件35通过锁定单元36的解锁而成为能够从托架34拆下的状态。
2-4.轨道部件35的详细结构、罩37、连结部件38
轨道部件35以沿着供料器主体31的前后方向(图4中的左右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在轨道部件35的宽度方向(图4中的上下方向)的两边缘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一对侧壁351。一对侧壁351与轨道部件35的前端部352一起包围输送路径R的周缘,防止在输送路径R上输送的元件92的漏出。在前端部352的上表面,左右一对地附设有表示供给区域As的基准位置的圆形的基准标记356。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轨道部件35上可更换地安装有整齐排列部件353。整齐排列部件353具有分别收容多个元件92的多个空腔354。详细而言,多个空腔354在供给区域As排列成矩阵状。例如,整齐排列部件353总计具有80个空腔354,该80个空腔354在输送方向上规则地排列有8个,并在输送路径R的宽度方向上规则地排列有10个。多个空腔354分别向上方开口,以元件92的厚度方向为上下方向的姿势收容元件92。
空腔354的开口设定为比从上方观察时的元件92的外形状稍大的尺寸。空腔354的深度根据元件92的种类(形状、质量等)来设定。轨道部件35安装有从各种类型的轨道部件35中根据元件92的种类、空腔354的必要数量、功能性而选择的一种。
在此,所谓轨道部件35的“供给区域As”,是指以散装状态供给元件92的区域,是能够通过支撑于安装头133的吸嘴134来拾取元件92的区域。另外,所谓轨道部件35的“输送路径R”,是指从容纳区域Ar向轨道部件35流通的元件92向供给区域As输送的元件92的通道。
散装供料器30具备罩37。罩37固定于轨道部件35,并覆盖输送路径R的上方。罩37在上表面形成有多个排气口371。在排气口371上张设有接缝比元件92的外形尺寸小的网眼。通过这样的结构,罩37构成为能够防止元件92从输送路径R飞出,并且能够将空气从排气口371排出到外部。
轨道部件35在后部形成向下方延伸的元件92的流路,具有该流路向下方开口的导入部355。导入部355与容纳部件33的送出部332在上下方向上相向。散装供料器30具备呈管状的连结部件38。连结部件38连结容纳部件33的送出部332及轨道部件35的导入部355。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部件38是密接螺旋弹簧,整体具有挠性。
通过上述的结构,连结部件38以在容纳区域Ar与输送路径R之间多个元件92可流通的方式进行连结。另外,连结部件38通过响应于相对于供料器主体31的容纳部件33的振动及轨道部件35的振动而变形来吸收振动。连结部件38减轻或阻挡在相互独立振动的容纳部件33及轨道部件35之间传递的振动。
2-5.空气供给装置39
散装供料器30具备空气供给装置39。空气供给装置39从容纳区域Ar的下方供给正压空气,使多个元件92从容纳部件33经由连结部件38而流通到轨道部件35。在本实施方式中,空气供给装置39根据后述的供料器控制装置70的指令,从容纳区域Ar的下方供给或切断从外部供给的正压空气。
当空气供给装置39供给正压空气时,滞留在容纳区域Ar的多个元件92被正压空气向上方吹起。正压空气及多个元件92按照容纳部件33的送出部332、连结部件38及导入部355的顺序流通,并到达轨道部件35的输送路径R。在此,正压空气从罩37的排气口371向外部排气。另外,多个元件92由于自重落下到轨道部件35的输送路径R上。
2-6.施振装置40
散装供料器30具备设置于供料器主体31的施振装置40。施振装置40对轨道部件35施加振动,以使多个元件92被沿着被输送路径R输送。具体而言,施振装置40具有:多个支撑部件41、多个压电元件42、振动传感器43及供电装置44。多个支撑部件41直接地或间接地连结供料器主体31与托架34而支撑托架34。
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支撑部件41具有用于元件92的前侧输送的前进用支撑部件41A和用于后侧输送的后退用支撑部件41B。前进用支撑部件41A及后退用支撑部件41B各自相对于铅垂方向的倾斜方向互不相同。多个压电元件42是以与从供电装置44供电的电力对应的频率振动的振子。多个压电元件42贴附于多个支撑部件41中的各支撑部件41上。
当多个压电元件42中的至少一部分振动时,经由托架34而向轨道部件35施加振动。另外,轨道部件35的振幅根据施加到压电元件42的电压而变动。振动传感器43在压电元件42被供电而振动时,检测轨道部件35的实际的振动的频率或振幅。在本实施方式中,振动传感器43设置于对与轨道部件35一体地振动的托架34进行支撑的多个支撑部件41上。
在此,当施振装置40对轨道部件35施加振动时,轨道部件35在侧视下进行椭圆运动。由此,位于输送路径R的多个元件92根据轨道部件35的椭圆运动的旋转方向而被施加前方且上方的外力,或被施加后方且上方的外力。由此,多个元件92被向轨道部件35的前侧输送,或被向后侧输送。
供电装置44基于后述的供料器控制装置70的指令,使向压电元件42供给的电力的频率及施加电压变动。由此,调整施加到轨道部件35的振动的频率及振幅,确定轨道部件35的椭圆运动的旋转方向。当轨道部件35的振动的频率、振幅、振动引起的椭圆运动的旋转方向变动时,被输送的元件92的输送速度、元件92的分散程度及输送方向等变动。
因此,为了提高输送效率,施振装置40预先设定与具有个体差的振动特性(包括固有振动频率)对应的电力供给(频率、施加电压)。例如,散装供料器30在安装有用于预定执行的供给动作的轨道部件35的状态、即轨道部件35相对于托架34被锁定单元36锁定的状态下执行校正处理。
该校正处理首先基于振动传感器43的检测值测定轨道部件35的实际的振动的频率及振幅中的至少一方。并且,校正处理基于与振动相关的测定结果来调整供电装置44对压电元件42的电力。校正处理通过反复进行该处理,取得在托架34及轨道部件35一体地以固有振动频率振动时向压电元件42供给的电力。
3.开闭器单元50
由上述结构构成的散装供料器30使从元件盒32排出的多个元件92从容纳区域Ar经由输送路径R而向供给区域As移动。此时,如上所述,在输送路径R的上方设置有罩37来防止元件92的飞出。另一方面,在供给区域As,优选能够进行由吸嘴134进行的元件92的拾取,并且例如在输送元件92时堵住供给区域As的开口。
因此,散装供料器30具备能够开闭供给区域As的开口的开闭器单元50。开闭器单元50具有开闭器51,该开闭器51设置于轨道部件35的上部,能够堵住供给区域As的开口。由此,通过对开闭器51进行开闭,从而能够防止元件92的飞出或向供给区域As的异物混入。
然而,散装供料器30供给的元件92根据种类而非常微细,因此在开闭器51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下,优选以使开闭器51与轨道部件35之间不形成间隙的方式密接。但是,在散装供料器30如本实施方式那样是在元件92的输送中使用振动的类型的情况下,若开闭器51与轨道部件35接触,则有可能成为轨道部件35的振动的阻力,或影响轨道部件35的振动特性。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散装供料器30采用能够防止元件92从供给区域As飞出并且能够适当地进行使用振动的元件92的输送动作的结构。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散装供料器30的开闭器单元50具备开闭器51及驱动装置52。而且,开闭器单元50优选还具备基座53及开闭传感器54。
3-1.开闭器51
如上所述,开闭器51构成为能够堵住供给区域As的开口。在此,开闭器51通过开闭动作切换打开状态及关闭状态。所谓开闭器51的关闭状态,是指开闭器51与轨道部件35接触并且供给区域As的开口被完全堵住的状态。此时,如图4中的虚线所示,开闭器51位于比轨道部件35的一对基准标记356靠供料器主体31的后侧处,在俯视时能够目视确认及拍摄一对基准标记356。另外,图4用双点划线表示关闭状态的开闭器51(在图6-图7中,也相同)。
另外,所谓开闭器51的打开状态,是指供给区域As的开口未被堵住且使供给区域As的主要范围(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多个空腔354的范围)露出的状态。此时,吸嘴134能够对任一空腔354执行元件92的拾取动作。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开闭器51的开闭动作中包含中间状态,该中间状态是关闭状态与打开状态之间的状态,是开闭器51从轨道部件35离开至少比通过施振装置40的施振而振动的轨道部件35的振幅大的距离、且限制元件92从供给区域As的开口飞出的状态。
开闭器51作为整体形状而形成为在前后方向观察时向下方开口的U字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开闭器51具有上壁部511及一对侧壁部512。上壁部511在关闭状态下与轨道部件35接触而堵住供给区域As的开口,并且在中间状态下从轨道部件35离开。一对侧壁部512位于轨道部件35的左右方向上的外侧,从上壁部511的两端缘向下方延伸,在中间状态下与上壁部511一起限制元件92从供给区域As的开口飞出。
3-2.驱动装置52
驱动装置52对开闭器51进行开闭,使得在开闭器51从关闭状态转移到打开状态时,使开闭器51从轨道部件35离开。具体而言,驱动装置52通过下述的结构进行开闭器51的开闭动作。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装置52具有导轨521和滑动件522。如图5所示,导轨521在供料器主体31的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上延伸。
在本实施方式中,导轨521在供料器主体31的左右两侧设置一对。导轨521形成为随着从后方靠近前方而平缓地前往上方的直线状。滑动件522支撑开闭器51。滑动件522通过螺栓紧固开闭器51的一对侧壁部512。滑动件522构成为能够沿着导轨521移动。
当滑动件522沿着导轨521在前后方向上移动时,开闭器51与滑动件522一体地在前后方向上移动。此时,开闭器51由于导轨521的倾斜而根据前后方向的移动量在上下方向上移动。驱动装置52作为使滑动件522移动的机构能够采用各种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本实施方式那样,驱动装置52具有:销523、臂524、马达525及弹簧526。
销523在供料器主体31的左右方向(图5中的前后方向)上延伸而在前后方向上卡止于滑动件522。在本实施方式中,销523卡止于滑动件522的后端部。臂524支撑销523,以能够相对于供料器主体31绕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水平轴旋转的方式设置。由此,当臂524旋转时,销523在以臂524的旋转轴为中心的圆弧轨道上移动。
马达525使臂524旋转。马达525通过后述的供料器控制装置70供电。马达525构成为能够根据供电而使臂524绕水平轴旋转预定角度。弹簧526是连结供料器主体31和滑动件522的弹性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作为弹性部件的弹簧526、螺旋状的拉伸弹簧。
弹簧526以始终对滑动件522向后侧施力的方式作用弹性力。此时,由于滑动件522设置成沿着倾斜的导轨521移动,因此弹簧526对滑动件522向导轨521的下端侧施力。也就是说,根据上述的结构,当切断向马达525的供电时,滑动件522被弹簧526向后侧施力,开闭器51成为关闭状态。
通过开闭器51的上壁部511与轨道部件35的上缘接触,而滑动件522在后端位置(是下端位置,是滑动件522的初始位置)停止。当向马达525供给电力时,如图6所示,臂524旋转,滑动件522克服弹簧526的作用力而沿着导轨521向前侧移动。由此,支撑于滑动件522的开闭器51向前侧移动而成为打开状态。此时,开闭器51向上方移动导轨521的倾斜对应的量。
另外,驱动装置52向马达525供给预定的电力而使臂524从初始角度旋转一定角度,从而能够使开闭器51为中间状态。此时,如图7所示,开闭器51稍微向前侧移动,且向上方移动上升量L1。上述的上升量L1设定得比轨道部件35的振动的振幅大。由此,中间状态的开闭器51相对于振动的轨道部件35维持非接触的状态。此外,图7夸张地示出了从关闭状态转移到中间状态的开闭器51的移动量中的上升量L1。
另外,上述的上升量L1优选设定为在轨道部件35与开闭器51之间形成的间隙比元件92的外形的最小尺寸(例如,元件92的厚度)小。由此,开闭器51在中间状态下从轨道部件35离开,并且能够可靠地防止元件92的飞出。
3-3.基座53、开闭传感器54
基座53是与滑动件522一体地移动的部件。如图5及图6所示,基座53在供料器主体31的左右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右侧)通过螺栓紧固于滑动件522。开闭传感器54是检测开闭器51转移到打开状态时的基座53的位置的传感器。在本实施方式中,开闭传感器54被设定为在开闭器51完全转移到打开状态时检测基座53。
另外,除了上述机构以外,开闭传感器54也可以检测开闭器51处于中间状态时的基座53的位置。此时,开闭传感器54也可以根据基座53的形状,分别设置于供料器主体31的多个位置,从而分别检测与开闭器51的中间状态及打开状态对应的基座53的位置。另外,也可以由一个开闭传感器54分别检测与开闭器51的中间状态及打开状态这两方对应的基座53的位置。
4.供料器控制装置70
散装供料器30具备供料器控制装置70。供料器控制装置70主要由CPU、各种存储器、控制电路构成。供料器控制装置70在散装供料器30设置于插槽121的状态下,经由连接器311而被供电,另外,成为能够与元件安装机10的控制装置20进行通信的状态。
如图2所示,供料器控制装置70具有存储部71。存储部71由闪存等构成。在存储部71中存储在元件供给处理的控制中使用的程序、输送参数等各种数据。上述的“输送参数”是在元件供给处理中输送元件92时用于控制施振装置40的动作以使施加于轨道部件35的振动适当的参数,例如与元件92的每个种类相关联地预先设定。
供料器控制装置70具有输送控制部72。输送控制部72控制施振装置40的动作来执行元件92的输送动作。详细而言,输送控制部72在执行输送动作的情况下,对施振装置40的供电装置44送出指令。由此,通过供电装置44向压电元件42供给预定的电力,来经由托架34而向轨道部件35施加振动。并且,输送路径R上的元件92受到外力而被输送,以沿着输送方向移动。
供料器控制装置70具有以开闭器单元50为对象的驱动控制部75。驱动控制部75根据开闭传感器54的检测结果来控制滑动件522的移动。驱动控制部75与输送控制部72一起根据元件安装机10的控制装置20的指令来适当驱动开闭器单元50,从而切换开闭器51的关闭状态、中间状态及打开状态。
5.元件安装机10的安装处理及供料器控制
如图8所示,元件安装机10在安装处理的各期间,进行与散装供料器30的供给状态对应的供料器控制。在此,控制装置20在散装供料器30安设于插槽121后,执行校准处理,识别机内的供给区域As的位置。详细而言,控制装置20首先对供料器控制装置70指示使开闭器51为关闭状态。由此,驱动控制部75以切断向驱动装置52的供电,使开闭器51成为关闭状态的方式进行控制。由此,成为能够从上方拍摄多个基准标记356的状态。
控制装置20使基板相机15移动到散装供料器30的多个基准标记356的上方,通过基板相机15的拍摄来取得图像数据。并且,控制装置20基于通过图像处理而包含在图像数据中的多个基准标记356的位置及拍摄时的基板相机15的位置,识别机内的散装供料器30的位置、即供给区域As的位置。
接着,控制装置20在安装处理中从散装供料器30拾取元件92前,向散装供料器30指示元件92的输送。由此,散装供料器30根据需要从元件盒32排出元件92,并且使元件92流通至轨道部件35。然后,散装供料器30通过驱动控制部75将开闭器51维持在中间状态,进行元件92的输送动作。由此,在多个空腔354中收容元件92,多余的元件92从供给区域As向输送路径R侧退避。
控制装置20在供给状态的识别处理时,对散装供料器30指示使开闭器51成为打开状态。控制装置20使基板相机15移动到供给区域As的上方,从而通过基板相机15的拍摄来取得图像数据。并且,控制装置20的状态识别部22通过以图像数据为对象的图像处理来识别可拾取的元件92的位置及角度作为供给状态。
控制装置20在即将执行PP循环中的拾取动作之前,对散装供料器30指示使开闭器51成为打开状态。另外,控制装置20在拾取动作结束,执行PP循环中的安装动作期间,对散装供料器30指示使开闭器51成为关闭状态。另外,控制装置20在供给区域As中可拾取的剩余的元件92的数量少于下次的PP循环的拾取动作中拾取的预定的元件92的数量的情况下,在执行安装动作期间对散装供料器30指示元件92的输送。
也就是说,散装供料器30在被指示了元件92的输送的情况下,使开闭器51为中间状态,进行上述的输送动作。另外,散装供料器30在未被指示元件92的输送的情况下,在安装动作的期间使开闭器51为关闭状态。在任何状态下,开闭器51都堵住供给区域As,防止元件92的飞出、向供给区域As的异物混入。
控制装置20在结束安装动作时,转移到下一PP循环,再次从散装供料器30拾取元件92。因此,控制装置20对散装供料器30指示使开闭器51成为打开状态。并且,控制装置20在指示了元件92的输送的情况下,再次执行供给状态的识别处理。另一方面,控制装置20在没有指示元件92的输送的情况下,省略供给状态的识别处理,根据上次的识别处理的结果,进行以剩余的可拾取的元件92为对象的拾取动作。
如上所述,控制装置20在相机(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基板相机15)拍摄供给区域As的期间及元件移载装置13从供给区域As拾取元件92的期间使开闭器51成为打开状态。另外,控制装置20在元件移载装置13将拾取的元件92向基板上移栽的期间及散装供料器30输送多个元件92的期间,使开闭器51成为关闭状态(不需要输送的情况)或中间状态(需要输送的情况)。
6.实施方式的结构产生的效果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所例示的结构,散装供料器30通过使开闭器51成为关闭状态,能够堵住供给区域As的开口,因此能够防止输送时的元件92的飞出,并且能够防止向供给区域As的异物混入。另外,由于从关闭状态转移到打开状态的开闭器51从形成有供给区域As的轨道部件35离开,因此能够防止开闭器51影响轨道部件35的振动特性。因此,散装供料器30通过解除开闭器的关闭状态,能够适当地进行使用振动的元件92的输送动作。
7.实施方式的变形方式
7-1.关于轨道部件35
在实施方式中,构成为散装供料器30的轨道部件35具备形成有多个空腔354的整齐排列部件353。与此相对,也可以是省略整齐排列部件353的结构。也就是说,也可以在轨道部件35的供给区域As形成有在比输送路径R的上表面低的位置分散元件92的凹状部或与输送路径R的上表面均匀的平面状部,以散装状态供给元件92。但是,从元件供给处理的高效化、减轻供给区域As中的供给状态的识别处理中的图像处理的负荷的观点出发,优选实施方式中例示的结构。
7-2.关于相机
在实施方式中,构成为拍摄散装供料器30的供给区域As的相机是基板相机15。与此相对,元件安装机10也可以具备设置于散装供料器30的上方,能够拍摄供给区域As的相机。该相机可以专用于供给区域As的拍摄,也可以兼用于其他用途。根据这样的结构,相机成为固定式,能够实现校准处理、供给状态的识别处理的精度提高。但是,从设备成本降低的观点出发,优选实施方式中例示的方式。
附图标记说明
10:元件安装机,12:元件供给装置,13:元件移载装置,15:基板相机,20:控制装置,22:状态识别部,30:散装供料器,31:供料器主体,32:元件盒,35:轨道部件,40:施振装置,50:开闭器单元,51:开闭器,511:上壁部,512:侧壁部,52:驱动装置,521:导轨,522:滑动件,523:销,524:臂,525:马达,526:弹簧(弹性部件),53:基座,54:开闭传感器,70:供料器控制装置,75:驱动控制部,91:基板,92:元件,As:供给区域,R:输送路径。

Claims (9)

1.一种散装供料器,具备:
供料器主体;
轨道部件,以能够相对于所述供料器主体进行振动的方式设置,形成有输送多个元件的输送路径及与所述输送路径连通并向上方开口以能够拾取多个所述元件的供给区域;
施振装置,向所述轨道部件施加振动以沿着所述输送路径输送多个所述元件;
开闭器,设置于所述轨道部件的上部,能够堵住所述供给区域的开口;及
驱动装置,以在所述开闭器从关闭状态转移到打开状态时使所述开闭器从所述轨道部件离开的方式对所述开闭器进行开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装供料器,其中,
所述驱动装置具有:
导轨,沿着所述供料器主体的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延伸;及
滑动件,支撑所述开闭器,并能够沿着所述导轨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装供料器,其中,
所述驱动装置还具有:
销,沿着所述供料器主体的左右方向延伸并在前后方向上卡止于所述滑动件;
臂,支撑所述销,以能够相对于所述供料器主体而绕着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水平轴旋转的方式设置;
马达,使所述臂旋转;及
弹性部件,连结所述供料器主体与所述滑动件,朝所述导轨的下端侧对所述滑动件施力。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散装供料器,其中,
所述散装供料器还具备:
基座,与所述滑动件一体地移动;
传感器,检测所述开闭器转移到所述打开状态时的所述基座的位置;及
驱动控制部,根据所述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控制所述滑动件的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散装供料器,其中,
在所述开闭器的开闭动作中包含中间状态,
所述中间状态是所述关闭状态与所述打开状态之间的状态,在所述中间状态下,所述开闭器从所述轨道部件离开至少比通过所述施振装置的施振而振动的所述轨道部件的振幅大的距离、且限制所述元件从所述供给区域的开口飞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装供料器,其中,
所述开闭器具有:
上壁部,在所述关闭状态下与所述轨道部件接触并堵住所述供给区域的开口,并且在所述中间状态下从所述轨道部件离开;及
一对侧壁部,位于所述轨道部件的左右方向上的外侧并从所述上壁部的两端缘向下方延伸,在所述中间状态下与所述上壁部一起限制所述元件从所述供给区域的开口飞出。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散装供料器,其中,
所述开闭器在所述散装供料器供给多个所述元件时被设为所述打开状态,
所述开闭器在所述施振装置向所述轨道部件施振时被设为所述中间状态。
8.一种元件安装机,具备:
元件供给装置,装备有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散装供料器;及
控制装置,控制由所述散装供料器进行的所述元件的供给动作及所述开闭器的开闭动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元件安装机,其中,
在所述开闭器的开闭动作中包含中间状态,
所述中间状态是所述关闭状态与所述打开状态之间的状态,在所述中间状态下,所述开闭器从所述轨道部件离开至少比通过所述施振装置的施振而振动的所述轨道部件的振幅大的距离、且限制所述元件从所述供给区域的开口飞出,
所述元件安装机还具备:
元件移载装置,将由所述元件供给装置供给的所述元件向基板移载;
相机,能够拍摄所述供给区域;及
状态识别部,根据通过所述相机的拍摄而取得的图像数据,识别所述供给区域中的多个所述元件的供给状态,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相机拍摄所述供给区域的期间及所述元件移载装置从所述供给区域拾取所述元件的期间,使所述开闭器为所述打开状态,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元件移载装置将拾取到的所述元件向所述基板移载的期间及所述散装供料器输送多个所述元件的期间,使所述开闭器为所述关闭状态或所述中间状态。
CN202180090723.3A 2021-01-29 2021-01-29 散装供料器及元件安装机 Pending CN11672467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1/003420 WO2022162915A1 (ja) 2021-01-29 2021-01-29 バルクフィーダおよび部品装着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24673A true CN116724673A (zh) 2023-09-08

Family

ID=826543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90723.3A Pending CN116724673A (zh) 2021-01-29 2021-01-29 散装供料器及元件安装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76136A1 (zh)
EP (1) EP4287805A4 (zh)
JP (1) JP7486618B2 (zh)
CN (1) CN116724673A (zh)
WO (1) WO202216291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305738A1 (de) * 1983-02-18 1984-08-23 Siemens AG, 1000 Berlin und 8000 München Vibrationslaengsfoerderer
JP3636739B2 (ja) * 1993-12-06 2005-04-06 ジューキ株式会社 チップ部品装着機
JP3430918B2 (ja) * 1998-05-15 2003-07-2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部品搬送装置
JP2001217592A (ja) 2000-02-04 2001-08-10 Juki Corp 電子部品供給装置
JP2007088333A (ja) 2005-09-26 2007-04-05 Renesas Technology Corp 電子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406682B2 (ja) 2009-11-25 2014-02-05 日東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供給装置
CN106061226B (zh) * 2015-04-13 2019-10-15 先进装配系统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通过振动向贴装准备区域内提供散装元件的元件输入装置及相应的贴装准备工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287805A1 (en) 2023-12-06
US20240076136A1 (en) 2024-03-07
JPWO2022162915A1 (zh) 2022-08-04
JP7486618B2 (ja) 2024-05-17
WO2022162915A1 (ja) 2022-08-04
EP4287805A4 (en) 2024-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31835B (zh) 元件供给装置
CN110719729A (zh) 元件安装装置及散装元件供给方法
CN114651537B (zh) 散装供料器及元件安装机
CN107006142B (zh) 作业机及收纳方法
CN117178645A (zh) 散装供料器
CN116685544A (zh) 散装供料器
EP3007534B1 (en) System for mounting electronic circuit components
CN114788436B (zh) 元件安装机
CN108136595B (zh) 元件供给系统及分散元件的拾取装置
JP4829042B2 (ja) 実装機
CN116724673A (zh) 散装供料器及元件安装机
CN116803226A (zh) 散装供料器及元件供给控制系统
CN116671272A (zh) 元件供给控制系统
CN117223406A (zh) 散装供料器及元件供给控制系统
CN112042287B (zh) 元件安装机、元件用尽判定方法
CN116670051A (zh) 散装供料器及供料器管理装置
CN114651536B (zh) 散装供料器及元件安装机
CN109997426B (zh) 作业机
CN114642090A (zh) 元件装配机
US20240165727A1 (en) Solder ball supply device and solder ball supply method
CN112753292B (zh) 元件供给装置
JP2023070876A (ja) メンテナンス装置および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CN116649000A (zh) 供料器管理系统
CN116918472A (zh) 维护装置
JP2007200989A (ja) 電子部品の実装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