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17554B - 一种房车制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房车制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17554B
CN116717554B CN202310998136.5A CN202310998136A CN116717554B CN 116717554 B CN116717554 B CN 116717554B CN 202310998136 A CN202310998136 A CN 202310998136A CN 116717554 B CN116717554 B CN 1167175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fixedly connected
adjacent
brake
symmetrically distribu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9813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717554A (zh
Inventor
郭鹏博
王建军
付康
刘媛
马红艳
马建军
闫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Livezonerv Special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Livezonerv Special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Livezonerv Special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Livezonerv Special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99813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17554B/zh
Publication of CN1167175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175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7175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175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51/00Brakes with outwardly-movable braking members co-operating with the inner surface of a drum or the like
    • F16D51/02Brakes with outwardly-movable braking members co-operating with the inner surface of a drum or the like shaped as one or more circumferential band
    • F16D51/06Brakes with outwardly-movable braking members co-operating with the inner surface of a drum or the like shaped as one or more circumferential band fluid actuat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02Braking members; Mounting thereof
    • F16D65/04Bands, shoes or pads; Pivots or supporting members therefor
    • F16D65/08Bands, shoes or pads; Pivots or supporting members therefor for internally-engaging brak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14Actuating mechanisms for brakes; Means for initiating operation at a predetermined posi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78Features relating to cooling
    • F16D65/82Features relating to cooling for internally-engaging brakes
    • F16D65/827Features relating to cooling for internally-engaging brakes with open cooling system, e.g. cooled by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21/00Type of actuator operation force
    • F16D2121/02Fluid pressure
    • F16D2121/04Fluid pressure acting on a piston-type actuator, e.g. for liquid press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制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房车制动装置。包括有支撑套,支撑套固接有背板,背板转动连接有制动鼓,制动鼓设置有用于排尘的通孔,支撑套固接有对称分布的第一支架,背板滑动连接有中心对称分布的固定片和对称分布的制动片,第一套筒设置有传动机构,背板设置有防刹死机构。本发明通过对称分布的制动片同步与制动鼓的内壁接触,并产生相同的摩擦力,同时使制动片外侧各处区域与制动鼓内壁的接触力度相同,避免制动片局部与制动鼓内壁之间的摩擦过度导致制动片过早失效;通过制动鼓的通孔将金属粉尘和摩擦材料的磨损颗粒向外抽取,防止此类杂质对制动鼓与制动片之间的配合产生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房车制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制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房车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房车是一种集汽车和住宅功能为一体的车辆,房车上通常包括卧室、厨房、卫生间和有关生活的各种设施,能够提供舒适的居住体验,由于房车具有移动形、独立性和便利性等诸多优点,所以房车成为了喜欢户外活动人群外出工具的首选。
房车由于自重较大,所以其在制动的过程中,需要更大的阻力,而鼓刹能够提供足够的制动力并且耐久性较好,所以鼓刹被广泛应用于房车,然而在现有鼓刹制动的过程中,刹车片各个区域与制动鼓内壁之间的接触力度不同,从而引起制动片局部过度摩擦,导致制动片过早失效。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鼓刹制动的过程中,制动片局部过度摩擦,导致制动片过早失效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房车制动装置。
一种房车制动装置,包括有支撑套,支撑套固接有背板,背板转动连接有制动鼓,制动鼓设置有用于排尘的通孔,支撑套内转动连接有传动轴,传动轴的一端固接有连接件,支撑套固接有对称分布的第一支架和对称分布的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固接有第一套筒,第一套筒滑动连接有活塞杆,对称分布的活塞杆之间固接有方形框,第二支架固接有与相邻活塞杆滑动连接的第二套筒,第二套筒内填充有传动介质,第一套筒与方形框之间固接有第一弹性元件,背板滑动连接有中心对称分布的固定片和对称分布的制动片,制动片与制动鼓配合,固定片与相邻的制动片之间固接有弹性件,中心对称分布的固定片之间固接有第二弹性元件,背板转动连接有对称分布的第三支架,第三支架安装有与相邻第二套筒连通的液压油缸,第一套筒设置有用于向相邻固定片传递动力的传动机构,背板设置有防刹死机构。
优选地,中心对称分布固定片的对向侧均设置有中心对称分布的倾斜凸起。
优选地,制动鼓的外侧固接有均匀分布的散热板,散热板用于对制动鼓进行散热。
优选地,制动鼓远离方形框的一侧为倾斜侧面,该侧面与制动鼓内壁之间的距离自中心向外逐渐增大,且该侧面上设置有周向阵列的弧形槽,用于对自通孔排出的灰尘进行处理。
优选地,传动机构包括有第三套筒,第三套筒滑动连接于相邻的第一套筒内,且第三套筒的外壁与相邻第一套筒的内壁之间存在摩擦力,第三套筒内填充有传动介质,活塞杆固接有挤压片,挤压片设置有通孔,挤压片与相邻的第三套筒滑动连接,且挤压片位于相邻第三套筒远离背板的一侧,第三套筒固接有对称分布的L形杆,L形杆与相邻的第一套筒滑动连接,背板滑动连接有均匀分布的限位板,限位板设置有限位槽,L形杆与相邻限位板的限位槽配合,限位板与相邻的制动片固接,第一支架设置有用于对L形杆进行限位的限位组件。
优选地,限位组件包括有对称分布的第一限位块,对称分布的第一限位块均固接于相邻的第一支架,L形杆滑动连接有第二限位块,第二限位块与相邻的第一限位块配合,第二限位块与相邻的L形杆之间固接有第三弹性元件,L形杆与相邻的第一支架中间固接有第四弹性元件。
优选地,防刹死机构包括有对称分布的第五弹性元件,对称分布的第五弹性元件分别固接于背板与相邻的第三支架之间,相邻的L形杆之间固接有U形杆,对称分布第三支架的对向侧均固接有缺齿轮,U形杆固接有中间杆,中间杆与背板滑动连接,对称分布中间杆远离U形杆的一端之间固接有支撑环,支撑环转动连接有直齿轮,直齿轮与缺齿轮配合,直齿轮与传动轴花键连接。
优选地,直齿轮上的齿牙为均匀分布的缺齿牙组成,用于与相邻的缺齿轮进行间歇配合。
优选地,当直齿轮转动至刚好与缺齿轮失去配合时,对称分布的制动片恰好将制动鼓刹死。
优选地,还包括有用于使L形杆复位的复位机构,复位机构设置于方形框,复位机构包括有均匀分布的限位杆,均匀分布的限位杆均固接于方形框靠近第一弹性元件的一侧,对称分布第二限位块的背向侧均固接有第三限位块,第三限位块与相邻的限位杆配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对称分布的制动片同步与制动鼓的内壁接触,并产生相同的摩擦力,使制动鼓受到的制动力分布均匀,同时使制动片外侧各处区域与制动鼓内壁的接触力度相同,避免制动片局部与制动鼓内壁之间的摩擦过度导致制动片过早失效,造成浪费;通过制动鼓的通孔将金属粉尘和摩擦材料的磨损颗粒向外抽取,防止此类杂质对制动鼓与制动片之间的配合产生影响,从而降低对房车的制动效果,还通过制动鼓外侧的散热板增大制动鼓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以此将制动鼓因制动产生的热量分散,避免热量不断叠加导致制动力降低,引发危险;通过直齿轮与缺齿轮反复啮合与脱离,使对称分布的制动片反复对制动鼓进行刹死与释放,避免驾驶人员在遇到紧急情况快速下压制动踏板时,对称分布的制动片将制动鼓完全刹死,使房车失去转向功能,从而引发危险,以此在不失去对房车控制的情况下提高对房车的制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立体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背板及其上零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传动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套筒向右移动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限位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限位块向右移动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直齿轮向右移动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三支架偏转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限位杆向左移动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1:支撑套,2:背板,3:制动鼓,4:传动轴,5:连接件,6:第一支架,7:第一套筒,8:活塞杆,9:方形框,10:第二支架,11:第二套筒,12:第一弹性元件,1301:固定片,1302:制动片,14:弹性件,15:第二弹性元件,16:第三支架,17:液压油缸,1801:第三套筒,1802:挤压片,1803:L形杆,1804:限位板,1805:第一限位块,1806:第二限位块,1807:第三弹性元件,1808:第四弹性元件,1901:第五弹性元件,1902:U形杆,1903:缺齿轮,1904:中间杆,1905:支撑环,1906:直齿轮,2001:限位杆,2002:第三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一种房车制动装置,如图1-图3所示,包括有支撑套1,制动鼓3的外侧固接有均匀分布的散热板,散热板用于对制动鼓3进行散热,支撑套1的右侧固接有背板2,背板2的外侧转动连接有制动鼓3,制动鼓3的右侧设置有用于排尘的通孔,通过制动鼓的通孔将制动鼓3内由于制动产生的金属粉尘和摩擦材料的磨损颗粒向外抽取,防止此类杂质对房车的制动过程造成影响,从而降低对房车的制动效果,制动鼓3的右侧为倾斜侧面,该侧面与制动鼓3内壁之间的距离自中心向外逐渐增大,且该侧面上设置有周向阵列的八个弧形槽,用于对自通孔排出的灰尘进行处理,通过制动鼓3转动时弧形槽对杂质的挤压力,进一步提高排放杂质的效果和效率,支撑套1内转动连接有传动轴4,传动轴4与房车的动力系统连接,传动轴4的右端固接有连接件5,连接件5用于与房车轮毂连接,支撑套1固接有上下对称分布的两个第一支架6和上下对称分布的两个第二支架10,通过制动鼓3外侧的散热板增大制动鼓3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以此将制动鼓3因制动产生的热量分散,避免热量不断叠加导致制动力降低,引发危险。
如图3-图5所示,第一支架6固接有第一套筒7,第一套筒7滑动连接有活塞杆8,上下对称分布的两个活塞杆8的左端之间固接有方形框9,方形框9与刹车踏板连接,第二支架10固接有与相邻活塞杆8滑动连接的第二套筒11,第二套筒11内填充有液压油,第一套筒7与方形框9之间固接有第一弹性元件12,第一弹性元件12为弹簧,用于对方形框9进行复位,背板2滑动连接有前后中心对称分布两个的固定片1301和对称分布的制动片1302,制动片1302与制动鼓3配合,前后中心对称分布两个的固定片1301的对称点与传动轴4的轴线重合,前后中心对称分布两个固定片1301的对向侧均设置有中心对称分布的倾斜凸起,该倾斜凸起的厚度自下至上逐渐增大且倾斜凸起的后侧面为竖直面,(以后侧固定片1301上部的倾斜凸起为例),固定片1301与相邻的制动片1302之间固接有弹性件14,弹性件14为橡胶片,前后中心对称分布两个的固定片1301之间固接有第二弹性元件15,第二弹性元件15为拉簧,用于对相邻的两个固定片1301进行复位,背板2转动连接有上下对称分布的两个第三支架16,第三支架16安装有与相邻第二套筒11连通的液压油缸17,液压油缸17为双头液压油缸,液压油缸17的两个伸缩端均固接有与相邻固定片1301配合的接触件,第一套筒7设置有用于向相邻固定片1301传递动力的传动机构,背板2设置有用于调节第三支架16角度的防刹死机构。
如图4-图6所示,传动机构包括有第三套筒1801,第三套筒1801滑动连接于相邻的第一套筒7内,且第三套筒1801的外壁与相邻第一套筒7的内壁之间存在摩擦力,第三套筒1801内填充有空气,活塞杆8固接有挤压片1802,挤压片1802设置有周向阵列的四个通孔,该孔用于空气流动,挤压片1802与相邻的第三套筒1801滑动连接,且挤压片1802位于相邻第三套筒1801内部的左侧,第三套筒1801固接有前后对称分布的两个L形杆1803,L形杆1803与相邻的第一套筒7滑动连接,L形杆1803的右端固接有限位柱,背板2滑动连接有均匀分布的限位板1804,限位板1804设置有限位槽,该限位槽由限位直槽和限位斜槽首尾相连组成,且限位斜槽自左向右逐渐向前倾斜(以图6所示方向为例),L形杆1803的限位柱与相邻限位板1804的限位槽限位配合,限位板1804与相邻的制动片1302固接,第一支架6设置有用于对L形杆1803进行限位的限位组件。
如图4和图7所示,限位组件包括有前后对称分布的两个第一限位块1805,前后对称分布的两个第一限位块1805分别固接于相邻的第一支架6的前后两侧,L形杆1803的“拐角处”滑动连接有第二限位块1806,第二限位块1806与相邻的第一限位块1805限位配合,第二限位块1806与相邻的L形杆1803之间固接有第三弹性元件1807,第三弹性元件1807为拉簧,用于对相邻的第二限位块1806进行复位,L形杆1803与相邻的第一支架6中间固接有第四弹性元件1808,第四弹性元件1808为弹簧,用于对相邻的L形杆1803进行复位。
如图5、图8和图9所示,防刹死机构包括有上下对称分布的两个第五弹性元件1901,第五弹性元件1901为扭簧,用于对相邻的第三支架16进行复位,上下对称分布的两个第五弹性元件1901分别固接于背板2与相邻的第三支架16之间,前后对称两个L形杆1803的右端之间固接有U形杆1902,上下对称分布两个第三支架16的对向侧均固接有缺齿轮1903,U形杆1902固接有中间杆1904,中间杆1904与背板2滑动连接,上下对称分布两个中间杆1904的右端固接有支撑环1905,支撑环1905的右侧转动连接有直齿轮1906,两个缺齿轮1903均与直齿轮1906配合,直齿轮1906与传动轴4花键连接,直齿轮1906上的齿牙为均匀分布的缺齿牙组成,用于与相邻的缺齿轮1903进行间歇配合,当直齿轮1906转动至刚好与缺齿轮1903失去配合时,对称分布的制动片1302恰好将制动鼓3刹死,通过直齿轮1906与缺齿轮1903反复啮合与脱离,使两个制动片1302反复对制动鼓3进行刹死与释放,避免驾驶人员在遇到紧急情况快速下压制动踏板时,两个制动片1302将制动鼓3完全刹死,使房车失去转向功能,从而引发危险,以此在不失去对房车控制的情况下提高对房车的制动效果。
在房车的行驶过程中,房车通过动力系统将动力传递至传动轴4,传动轴4顺时针转动,传动轴4带动连接件5一同顺时针转动,连接件5带动房车的车轮一同顺时针转动,从而达到房车行驶的目的,当需要使用本装置对房车进行制动时,驾驶人员缓慢下压刹车踏板,刹车踏板开始向右挤压方形框9,方形框9开始向右移动,两个第一弹性元件12被压缩,方形框9带动其上的两个活塞杆8一同向右移动,活塞杆8于相邻第一套筒7内和相邻的第二套筒11内滑动,活塞杆8带动相邻的挤压片1802一同向右移动,此时由于驾驶人员下压制动踏板的速率较慢,所以挤压片1802受相邻第三套筒1801内空气的阻力较低,第三套筒1801内的空气可通过挤压片1802的孔自右侧转移至左侧,且该阻力小于第三套筒1801与相邻第一套筒7之间的摩擦力,即第三套筒1801不发生移动。
随后活塞杆8开始挤压相邻第二套筒11内的液压油,自第二套筒11排出的液压油流入相邻的液压油缸17,随后液压油缸17的两个伸缩端开始背向移动,液压油缸17的伸缩端带动相邻的接触件一同移动,接触件开始挤压两个固定片1301,两个固定片1301开始背向移动,固定片1301带动相邻弹性件14和相邻的制动片1302一同移动,两个制动片1302开始与制动鼓3的内壁接触,依靠两个制动片1302与制动鼓3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对房车进行减速,直至房车停止,通过两个制动片1302同步与制动鼓3的内壁接触,并产生相同的摩擦力,使制动鼓3受到的制动力分布均匀,同时使制动片1302外侧各处区域与制动鼓3内壁的接触力度相同,避免制动片1302局部与制动鼓3内壁之间的摩擦过度导致制动片1302过早失效,造成浪费,完成制动后,驾驶人员松开制动踏板,方形框9在两个第一弹性元件12弹力的作用下开始向左移动,方形框9带动其上零件一同向左移动,直至两个第一弹性元件12完全复位。
在房车行驶的过程中,由于房车高速行驶,房车外的空气会受到车身形状和运动的影响,形成气流,在制动鼓3的通孔处产生高速气流,此类高速气流在制动鼓3的通孔外部形成较低的气压,而制动鼓3内部则是相对较高的气压,根据气流速度和气压差异的原理,制动鼓3内部的气体倾向于朝着制动鼓3通孔外气压较低的区域移动,以此对制动鼓3内由于制动产生的金属粉尘和摩擦材料的磨损颗粒向外进行抽取,防止此类杂质对制动鼓3与制动片1302之间的配合产生影响,从而降低对房车的制动效果,当杂质向外移动至制动鼓3的弧形槽区域时,杂质还受制动鼓3转动时的离心力和弧形槽的挤压力,以此进一步提高排放杂质的效果和效率,还通过制动鼓3外侧的散热板增大制动鼓3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以此将制动鼓3因制动产生的热量分散,避免热量不断叠加导致制动力降低,引发危险。
当需要紧急制动时,驾驶人员快速下压制动踏板,制动踏板带动方形框9快速向右移动,方形框9带动两个活塞杆8一同快速向右移动,活塞杆8带动相邻的挤压片1802一同快速向右移动,挤压片1802于相邻第三套筒1801的内部向右快速移动,并快速挤压相邻第三套筒1801内的空气,由于挤压片1802的移动速度增大,挤压片1802挤压相邻第三套筒1801内空气的速率亦增加,挤压片1802右侧的空气来不及通过挤压片1802的通孔向左侧移动,随着挤压片1802持续向右移动,挤压片1802持续压缩相邻第三套筒1801内的空气,当第三套筒1801内空气被压缩产生的压力大于第三套筒1801与相邻第一套筒7之间的摩擦力时,第三套筒1801开始向右移动,第三套筒1801带动相邻的两个L形杆1803一同向右移动,L形杆1803开始挤压相邻的第四弹性元件1808,由于空气传动相较于液压油传动具有延缓的特点,所以当第三套筒1801带动相邻的两个L形杆1803移动时,两个制动片1302已经将制动鼓3刹死,并且在两个制动片1302背向移动的过程中,制动片1302带动相邻的限位板1804一同移动,L形杆1803的限位柱于相邻限位板1804的限位直槽区域滑动,当制动片1302已经将制动鼓3刹死后,L形杆1803的限位柱移动至相邻限位板1804的限位斜槽区域。
随着L形杆1803向右移动,L形杆1803的限位柱开始挤压相邻限位板1804的限位斜槽,在L形杆1803限位柱的挤压作用下,前后对称分布的两个限位板1804开始对向移动,限位板1804带动相邻的制动片1302一同移动,制动片1302开始挤压相邻的弹性件14,弹性件14发生形变,在L形杆1803向右移动的过程中,前后相邻的两个L形杆1803带动之间的U形杆1902一同向右移动,U形杆1902带动相邻的中间杆1904一同向右移动,两个中间杆1904带动支撑环1905一同向右移动,支撑环1905带动直齿轮1906一同向右移动,直至直齿轮1906与缺齿轮1903的右侧处于同一平面,在L形杆1803向右移动的过程中,L形杆1803还带动相邻的第二限位块1806和第三弹性元件1807一同向右移动,当第二限位块1806向右移动至与相邻的第一限位块1805接触后,随着L形杆1803继续向右移动,第一限位块1805开始挤压相邻的第二限位块1806,前后对称分布的两个第二限位块1806开始背向移动,第二限位块1806拉伸相邻的第三弹性元件1807,直至第二限位块1806越过相邻的第一限位块1805,然后前后对称的两个第二限位块1806在相邻第三弹性元件1807拉力的作用下对向移动,随后第一限位块1805对相邻的第二限位块1806进行限位,届时,两个制动片1302恰好与制动鼓3失去接触。
房车在惯性的作用下继续移动,车轮带动制动鼓3持续顺时针转动,制动鼓3带动连接件5一同顺时针转动,连接件5带动传动轴4一同顺时针转动,传动轴4带动直齿轮1906一同顺时针转动,当直齿轮1906转动至与缺齿轮1903啮合时,缺齿轮1903开始逆时针偏转,缺齿轮1903带动相邻的第三支架16一同逆时针偏转,第五弹性元件1901发生形变,第三支架16带动相邻的液压油缸17一同逆时针偏转,液压油缸17伸缩端上的接触件开始挤压相邻固定片1301的倾斜凸起,两个固定片1301受相邻接触件的挤压开始背向移动,固定片1301带动相邻的弹性件14一同移动,弹性件14进一步发生形变,弹性件14带动相邻的制动片1302一同移动,制动片1302再次将制动鼓3刹死,届时直齿轮1906与缺齿轮1903恰好失去啮合,第三支架16在相邻第五弹性元件1901扭力的作用下复位,液压油缸17伸缩端上的接触件逐渐失去对相邻固定片1301的倾斜凸起,随后两个固定片1301在两个第二弹性元件15拉力的作用下开始对向移动,两个制动片1302再次将制动鼓3释放,房车在惯性的作用下继续移动,直齿轮1906再次转动,直齿轮1906再次与缺齿轮1903啮合,以此往复循环,直至房车停止移动,通过直齿轮1906与缺齿轮1903反复啮合与脱离,使两个制动片1302反复对制动鼓3刹死与释放,避免驾驶人员在遇到紧急情况快速下压制动踏板时,两个制动片1302将制动鼓3完全刹死,使房车失去转向功能,从而引发危险,以此在不失去对房车控制的情况下提高对房车的制动效果,待制动完成后,驾驶人员松开制动踏板即可。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1和图10所示,还包括有用于使L形杆1803复位的复位机构,复位机构设置于方形框9的右侧,复位机构包括有均匀分布的四个限位杆2001,均匀分布的四个限位杆2001均固接于方形框9的右侧,前后对称分布两个第二限位块1806的背向侧均固接有第三限位块2002,第三限位块2002与相邻的限位杆2001限位配合,通过在方形框9在复位的过程中,带动相邻第三限位块2002一同移动,使得第二限位块1806与相邻的第一限位块1805失去限位配合,使L形杆1803自动复位,以此提高制动过程的完整性,同时降低驾驶人员的操作步骤。
当紧急制动完成后,方形框9在两个第一弹性元件12弹力的作用下开始向左复位,方形框9带动四个限位杆2001一同向左移动,当限位杆2001移动至与相邻的第三限位块2002接触时,随着限位杆2001持续移动,限位杆2001开始挤压相邻的第三限位块2002,前后对称分布的两个第三限位块2002开始背向移动,第三限位块2002带动相邻的第二限位块1806一同移动,第二限位块1806拉伸相邻的第三弹性元件1807,当第二限位块1806失去与相邻第一限位块1805的限位配合后,L形杆1803在相邻第四弹性元件1808弹力的作用下复位,L形杆1803上的零件一同复位,通过在方形框9在复位的过程中,带动相邻第三限位块2002一同移动,使得第二限位块1806与相邻的第一限位块1805失去限位配合,使L形杆1803自动复位,以此提高制动过程的完整性,同时降低驾驶人员的操作步骤。
待紧急制动完毕后,驾驶人员应立即检查相关零件的完整度,防止由于紧急制动导致各受力过大造成损坏,驾驶人员检查完毕后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房车制动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有支撑套(1),支撑套(1)固接有背板(2),背板(2)转动连接有制动鼓(3),制动鼓(3)设置有用于排尘的通孔,支撑套(1)内转动连接有传动轴(4),传动轴(4)的一端固接有连接件(5),支撑套(1)固接有对称分布的第一支架(6)和对称分布的第二支架(10),第一支架(6)固接有第一套筒(7),第一套筒(7)滑动连接有活塞杆(8),对称分布的活塞杆(8)之间固接有方形框(9),第二支架(10)固接有与相邻活塞杆(8)滑动连接的第二套筒(11),第二套筒(11)内填充有传动介质,第一套筒(7)与方形框(9)之间固接有第一弹性元件(12),背板(2)滑动连接有中心对称分布的固定片(1301)和对称分布的制动片(1302),制动片(1302)与制动鼓(3)配合,固定片(1301)与相邻的制动片(1302)之间固接有弹性件(14),中心对称分布的固定片(1301)之间固接有第二弹性元件(15),背板(2)转动连接有对称分布的第三支架(16),第三支架(16)安装有与相邻第二套筒(11)连通的液压油缸(17),第一套筒(7)设置有用于向相邻固定片(1301)传递动力的传动机构,背板(2)设置有防刹死机构;传动机构包括有第三套筒(1801),第三套筒(1801)滑动连接于相邻的第一套筒(7)内,且第三套筒(1801)的外壁与相邻第一套筒(7)的内壁之间存在摩擦力,第三套筒(1801)内填充有传动介质,活塞杆(8)固接有挤压片(1802),挤压片(1802)设置有通孔,挤压片(1802)与相邻的第三套筒(1801)滑动连接,且挤压片(1802)位于相邻第三套筒(1801)远离背板(2)的一侧,第三套筒(1801)固接有对称分布的L形杆(1803),L形杆(1803)与相邻的第一套筒(7)滑动连接,背板(2)滑动连接有均匀分布的限位板(1804),限位板(1804)设置有限位槽,L形杆(1803)与相邻限位板(1804)的限位槽配合,限位板(1804)与相邻的制动片(1302)固接,第一支架(6)设置有用于对L形杆(1803)进行限位的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有对称分布的第一限位块(1805),对称分布的第一限位块(1805)均固接于相邻的第一支架(6),L形杆(1803)滑动连接有第二限位块(1806),第二限位块(1806)与相邻的第一限位块(1805)配合,第二限位块(1806)与相邻的L形杆(1803)之间固接有第三弹性元件(1807),L形杆(1803)与相邻的第一支架(6)中间固接有第四弹性元件(1808);防刹死机构包括有对称分布的第五弹性元件(1901),对称分布的第五弹性元件(1901)分别固接于背板(2)与相邻的第三支架(16)之间,相邻的L形杆(1803)之间固接有U形杆(1902),对称分布第三支架(16)的对向侧均固接有缺齿轮(1903),U形杆(1902)固接有中间杆(1904),中间杆(1904)与背板(2)滑动连接,对称分布中间杆(1904)远离U形杆(1902)的一端固接有支撑环(1905),支撑环(1905)转动连接有直齿轮(1906),直齿轮(1906)与缺齿轮(1903)配合,直齿轮(1906)与传动轴(4)花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车制动装置,其特征是:中心对称分布固定片(1301)的对向侧均设置有中心对称分布的倾斜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车制动装置,其特征是:制动鼓(3)的外侧固接有均匀分布的散热板,散热板用于对制动鼓(3)进行散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车制动装置,其特征是:制动鼓(3)远离方形框(9)的一侧为倾斜侧面,该侧面与制动鼓(3)内壁之间的距离自中心向外逐渐增大,且该侧面上设置有周向阵列的弧形槽,用于对自通孔排出的灰尘进行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车制动装置,其特征是:直齿轮(1906)上的齿牙为均匀分布的缺齿牙组成,用于与相邻的缺齿轮(1903)进行间歇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房车制动装置,其特征是:当直齿轮(1906)转动至刚好与缺齿轮(1903)失去配合时,对称分布的制动片(1302)恰好将制动鼓(3)刹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车制动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有用于使L形杆(1803)复位的复位机构,复位机构设置于方形框(9),复位机构包括有均匀分布的限位杆(2001),均匀分布的限位杆(2001)均固接于方形框(9)靠近第一弹性元件(12)的一侧,对称分布第二限位块(1806)的背向侧均固接有第三限位块(2002),第三限位块(2002)与相邻的限位杆(2001)配合。
CN202310998136.5A 2023-08-09 2023-08-09 一种房车制动装置 Active CN1167175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98136.5A CN116717554B (zh) 2023-08-09 2023-08-09 一种房车制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98136.5A CN116717554B (zh) 2023-08-09 2023-08-09 一种房车制动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17554A CN116717554A (zh) 2023-09-08
CN116717554B true CN116717554B (zh) 2023-11-28

Family

ID=878738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98136.5A Active CN116717554B (zh) 2023-08-09 2023-08-09 一种房车制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17554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9980038911A (ko) * 1996-11-27 1998-08-17 김영귀 자동차의 드럼 브레이크 장치
KR19980032788U (ko) * 1996-12-05 1998-09-05 박병재 자동차용 드럼식 브레이크의 제동력향상구조
CN105026797A (zh) * 2013-03-29 2015-11-04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动力传递装置
CN115614402A (zh) * 2022-09-15 2023-01-17 黄山菲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制动v字型鼓刹
CN116336108A (zh) * 2023-04-06 2023-06-27 山东高原油气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游梁式抽油机电控刹车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9980038911A (ko) * 1996-11-27 1998-08-17 김영귀 자동차의 드럼 브레이크 장치
KR19980032788U (ko) * 1996-12-05 1998-09-05 박병재 자동차용 드럼식 브레이크의 제동력향상구조
CN105026797A (zh) * 2013-03-29 2015-11-04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动力传递装置
CN115614402A (zh) * 2022-09-15 2023-01-17 黄山菲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制动v字型鼓刹
CN116336108A (zh) * 2023-04-06 2023-06-27 山东高原油气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游梁式抽油机电控刹车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17554A (zh) 2023-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12771A (zh) 用于盘式制动器的调节装置
CN103032560A (zh) 新型带双制动的轮边驱动装置
CN210653516U (zh) 一种自行车停车用后轮脚刹
CN1269001A (zh) 机械盘式摩擦制动器和盘式摩擦离合器
CN116717554B (zh) 一种房车制动装置
CN109630574A (zh) 逐级贴合鼓式刹车装置
JP3894627B2 (ja) 車両用多板式ブレーキ
CN108730379A (zh) 一种汽车底盘制动鼓
WO2010012150A1 (zh) 驱动桥的制动装置
CN115195688B (zh) 一种车辆行驶制动失效用辅助刹车装置
CN216045109U (zh) 一种汽车电子机械鼓式制动器
CN104908313A (zh) 木塑凉亭制作方法和木塑凉亭制作工具
CN107152473A (zh) 一种汽车刹车制动鼓
CN113389858B (zh) 行星齿轮变速器
CN104895966B (zh) 驻车卡钳用带弹性压脚挡圈
CN109591792B (zh) 一种汽车刹车钳体
KR102265283B1 (ko) 차량용 브레이크 디스크 유닛
CN109649350B (zh) 一种梅花桩式电子手刹装置及其控制方式
CN218935084U (zh) 一种货车气压活塞制动器
CN114834411B (zh) 新能源汽车多级刹车助力装置
DE102016000890A1 (de) Scheibenbremsanlage für ein Fahrzeug
CN113669390B (zh) 一种加强型自控散热制动鼓
CN216895477U (zh) 一种用于拖拉机的新型鼓式制动器
CN1110656A (zh) 摩擦带式紧急停车装置
CN220410528U (zh) 一种汽车刹车双重制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