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76415U - 驻车制动的集成式epb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驻车制动的集成式epb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76415U
CN209776415U CN201920260651.2U CN201920260651U CN209776415U CN 209776415 U CN209776415 U CN 209776415U CN 201920260651 U CN201920260651 U CN 201920260651U CN 209776415 U CN209776415 U CN 2097764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ke
synchronous
parking
rotating shaft
dr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6065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雷
王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tai Vehicle System Ch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u Niu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u Niu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u Niu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26065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764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764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764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驻车制动的集成式EPB驱动装置,包括旋转轴以及用以驱动其转动的驱动组件;旋转轴上设有两个同步蜗杆,每一同步蜗杆均可通过各自相应的传动组件向相应的制动活塞施加作用力,制动活塞之间相互平行设置,制动活塞受力面向刹车片移动,克服与刹车片固接的弹簧片卡的作用力并按压于刹车盘的表面;当解除驻车时,传动组件背向刹车片移动,刹车片在弹簧片卡的反作用力下后退,并推动制动活塞同步后退。本实用新型主要体现在:结构合理,设计新颖,该装置采用两个制动活塞同步按压于刹车片上,能产生加倍的驻车制动力,从而满足驻车制动需求,同时,该装置结构紧凑、体积小、安装调试方便,控制响应迅速,对车辆的维护也比较便利。

Description

驻车制动的集成式EPB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驻车制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驻车制动的集成式EPB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电控技术在汽车工业应用的不断深入,目前汽车零部件产品的机电一体结合成为了发展的主流。电子驻车制动器(EPB)取代传统纯机械拉索式驻车器,在给客户带来舒适性的同时,也提高了驻车制动的安全性。EPB的主要功能是用来使得车辆停车以后,在坡道上保持静止的产品,并且在坡道起步,应急制动需求等情况下,提供辅助制动力。目前主流的EPB可分为卡钳集成式EPB和拉索式EPB。
卡钳集成式EPB通常是由电机驱动减速齿轮组,实现减速增扭矩力,再带动丝杠螺母运动,将旋转运动转变为直线运动,推动制动活塞,压紧刹车片,从而加紧制动盘,产生驻车制动力,使得车辆实现驻车功能。但是该结构的卡钳集成式EPB限于齿轮组结构强度,能提供的最大制动夹紧力有限,目前市场上该类产品普遍只适用于满载重量不超过3.5吨的车辆。
拉索式EPB通过是由电机带动减速齿轮,减速增加扭矩力,再转动和收紧拉索,拉动拉索连接的制动卡钳机构,驱动卡钳内的制动活塞,压紧刹车片,夹紧制动盘,从而产生驻车制动力。该种结构目前可以适用于满载重量大于3.5吨的车辆。但是该类拉索式EPB的结构复杂,尺寸大,占用车辆较多安装空间,制动力控制精度低。同时,由于需要安装较长的拉索,对客户来说,安装以及后期维护带来很多的不便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驻车制动的集成式EPB驱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驻车制动的集成式EPB驱动装置,包括旋转轴以及用以驱动其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旋转轴上至少设置有两个与其同步转动的同步蜗杆,每一所述同步蜗杆均可通过各自相应的传动组件向相应的制动活塞施加作用力,所述制动活塞之间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制动活塞受力面向刹车片移动,克服与所述刹车片固接的弹簧片卡的作用力并将所述刹车片按压于刹车盘的表面;当解除驻车时,所述传动组件背向所述刹车片移动,所述刹车片在弹簧片卡的反作用力下后退,并推动所述制动活塞同步后退。
优选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斜齿轮、传动螺母及传动丝杆,所述第一斜齿轮与所述同步蜗杆之间为相啮合的斜齿轮蜗杆传动,所述第一斜齿轮的齿轮轴上固设有所述传动丝杆,所述传动丝杆上套设有所述传动螺母,所述传动螺母延伸置于可对其起限位阻力作用的所述制动活塞的方形内腔内,所述传动螺母与所述制动活塞的内腔为间隙配合,并可驱动所述制动活塞与其同步面向所述刹车片移动。
优选的,所述旋转轴上设有两个所述同步蜗杆,所述同步蜗杆均可通过各自相应的传动组件向刹车片施加作用力的间距范围为100-150mm。
优选的,所述传动螺母与所述制动活塞之间的间隙小于1mm。
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上固设有一从动螺杆,所述旋转轴上固设有一与所述从动螺杆上的螺旋面相啮合的第二斜齿轮,所述第二斜齿轮与所述从动螺杆为斜齿轮蜗杆传动。
优选的,所述旋转轴包括第一部、第二部以及第三部,所述第二部位于相邻所述同步蜗杆之间,且与其固接;所述第一部和第三部分别位于相应所述同步蜗杆的另一侧,并与其固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斜齿轮齿轮轴的第一端通过微调垫片与所述传动丝杆固接。
优选的,还包括中心架,所述中心架上设有与其一体注塑而成的减震套,所述减震套的内圈与所述第一斜齿轮齿轮轴的第二端固接。
优选的,所述减震套由橡胶材料制成的。
优选的,所述中心架由工程塑料材料制成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1、结构合理,设计新颖,该装置采用两个制动活塞同步按压于刹车片上,能产生加倍的驻车制动力,从而满足满载重量大于3.5吨但是不超过6吨的车辆的驻车制动需求;
2、中心架和减震套一体注塑而成,第一斜齿轮的齿轮轴可插接至减震套上内,实现对第一斜齿轮的快速限位,操作简单便捷,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3、减震套的设置可以降低第一斜齿轮在运转时带来的振动和噪音;
4、微调垫片的设置可以消除两个制动活塞与刹车片之间的高度差,从而保证两个制动活塞对所述刹车片的压紧力一致,延长该装置的使用寿命;
5、该装置结构紧凑、体积小、也不需要占用额外的车辆空间来安装拉索驱动结构,安装调试方便,控制响应迅速,对车辆的维护也比较便利。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驻车制动的集成式EPB驱动装置,包括旋转轴1以及驱动其转动的驱动组件5,所述驱动组件5包括驱动电机51,所述驱动电机51的电机轴上固设有一从动蜗杆52,所述旋转轴1上固设有一与所述从动螺杆52上的螺旋面相啮合的第二斜齿轮53,所述第二斜齿轮53与所述从动螺杆52为蜗轮蜗杆传动。当然,所述驱动组件5亦可为其他驱动装置,本实用新型不作具体限定。
所述旋转轴1上设置有两个与其同步转动的同步蜗杆2,当然,也可以设置为其它数量的同步蜗杆2,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定。所述旋转轴1的两端均套设有轴承11,所述轴承11的内圈与所述旋转轴1固接,其外圈与壳体固接。其中,所述旋转轴1包括第一部12、第二部13以及第三部14,所述第二部13位于相邻所述同步蜗杆2之间,且与其固接。所述第一部12和第三部14分别位于相应所述同步蜗杆2的另一侧,并与其固接。当然,所述旋转轴1也可以为多段拼接式的,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
本实用新型中,每一所述同步蜗杆2均可通过各自相应的传动组件3向相应地制动活塞4施加作用力,其中,所述传动螺母32与所述制动活塞4之间的间隙小于1mm。向制动活塞4施加作用力的间距范围为100-150mm,如间距太大或太小都不利于制动。所述制动活塞4在受力的状态下面向刹车片100移动。其中,所述刹车片100通过弹簧片卡(图中未示出)设在刹车卡钳支架(图中未示出)上,所述制动活塞4也安装在刹车卡钳支架上,所述传动组件3驱动所述制动活塞4面向所述刹车片100移动,克服与所述刹车片100固接的弹簧片卡的作用力并将所述刹车片100按压于刹车盘101的表面,实现驻车。当车辆启动需解除驻车时,所述传动组件3后退,背向所述刹车片100移动,所述刹车片100在弹簧片卡的反作用力下后退,并推动所述制动活塞4同步后退,实现解除驻车功能,车辆正常行驶。
上述中,所述传动组件3包括第一斜齿轮31、传动螺母32、传动丝杆33,所述第一斜齿轮31与所述同步蜗杆2之间为相啮合的斜齿轮蜗杆传动,所述第一斜齿轮31的齿轮轴上固设有所述传动丝杆33,所述传动丝杆33上套设有所述传动螺母32,所述传动螺母32延伸置于可对其起限位阻力作用的所述制动活塞4的方形内腔内,用以防止所述传动螺母32转动。具体的,所述传动螺母32与所述制动活塞4的内腔为间隙配合,并可驱动所述制动活塞4与其同步面向所述刹车片100移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实施例是所述传动组件3采用斜齿轮蜗杆传动,当然,所述传动组件3也可以采用蜗轮蜗杆传动,蜗轮蜗杆传动为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就不对其做详细阐述。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斜齿轮31的齿轮轴的第一端通过微调垫片34与传动丝杆33连接,其第二端通过减震套36与中心架35固接,所述减震套36与所述中心架35为一体注塑而成,减震套的设置可以降低第一斜齿轮在运转时带来的振动和噪音。所述中心架35到的设置可便于所述第一斜齿轮31齿轮轴的第二端插接至所述减震套内进行快速限位,操作简单便捷,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当所述同步蜗杆2转动时,两个所述第一斜齿轮31同步转动,依次通过各自相应的微调垫片34、传动丝杆33、传动螺母32以及制动活塞4驱动所述刹车片100面向所述刹车盘101移动,但是由于传动螺母32和制动活塞4在加工过程中都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从微观角度上观察肯定会有一所述制动活塞4先按压于刹车片100,此时,相应的所述微调垫片34可起到微距离回弹作用,从而消除高度差,两个所述制动活塞4同步驱动所述刹车片100按压于刹车盘101的表面,可极大地延长该装置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所述减震套36由橡胶材料制成的,所述中心架35由工程塑料材料制成的。
下面简单阐述一下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当需要驻车时,所述驱动电机51启动,依次通过从动蜗杆52、第二斜齿轮53驱动所述旋转轴1转动,所述旋转轴1转动带动与其同步转动的同步蜗杆2转动,所述同步蜗杆2转动依次通过第一斜齿轮31、微调垫片34、传动丝杆33以及传动螺母32驱动所述制动活塞4面向所述刹车片100移动,直至所述制动活塞4按压于刹车盘101的表面,实现驻车。
当需解除驻车时,所述驱动电机51启动并反转,依次通过从动蜗杆52、第二斜齿轮53驱动所述旋转轴1转动,所述旋转轴1转动带动与其同步转动的同步蜗杆2转动,所述同步蜗杆2转动依次通过第一斜齿轮31、微调垫片34、传动丝杆33驱动传动螺母32背向所述刹车盘101移动。此时,所述刹车片100在弹簧片卡的反作用力下后退,并推动所述制动活塞4同步后退,实现解除驻车功能。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驻车制动的集成式EPB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轴(1)以及用以驱动其转动的驱动组件(5);所述旋转轴(1)上至少设置有两个与其同步转动的同步蜗杆(2),每一所述同步蜗杆(2)均可通过各自相应的传动组件(3)向相应的制动活塞(4)施加作用力,所述制动活塞(4)之间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制动活塞(4)受力面向刹车片(100)移动,克服与所述刹车片(100)固接的弹簧片卡的作用力并将所述刹车片(100)按压于刹车盘(101)的表面;当解除驻车时,所述传动组件(3)背向所述刹车片(100)移动,所述刹车片(100)在弹簧片卡的反作用力下后退,并推动所述制动活塞(4)同步后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车制动的集成式EPB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3)包括第一斜齿轮(31)、传动螺母(32)及传动丝杆(33),所述第一斜齿轮(31)与所述同步蜗杆(2)之间为相啮合的斜齿轮蜗杆传动,所述第一斜齿轮(31)的齿轮轴上固设有所述传动丝杆(33),所述传动丝杆(33)上套设有所述传动螺母(32),所述传动螺母(32)延伸置于可对其起限位阻力作用的所述制动活塞(4)的方形内腔内,所述传动螺母(32)与所述制动活塞(4)的内腔为间隙配合,并可驱动所述制动活塞(4)与其同步面向所述刹车片(100)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驻车制动的集成式EPB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1)上设有两个所述同步蜗杆(2),所述同步蜗杆(2)均可通过各自相应的传动组件(3)向刹车片(100)施加作用力的间距范围为100-150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驻车制动的集成式EPB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螺母(32)与所述制动活塞(4)之间的间隙小于1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驻车制动的集成式EPB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5)包括驱动电机(51),所述驱动电机(51)的电机轴上固设有一从动螺杆(52),所述旋转轴(1)上固设有一与所述从动螺杆(52)上的螺旋面相啮合的第二斜齿轮(53),所述第二斜齿轮(53)与所述从动螺杆(52)为斜齿轮蜗杆传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驻车制动的集成式EPB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1)包括第一部(12)、第二部(13)以及第三部(14),所述第二部(13)位于相邻所述同步蜗杆(2)之间,且与其固接;所述第一部(12)和第三部(14)分别位于相应所述同步蜗杆(2)的另一侧,并与其固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驻车制动的集成式EPB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齿轮(31)齿轮轴的第一端通过微调垫片(34)与所述传动丝杆(33)固接。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任一所述的驻车制动的集成式EPB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心架(35),所述中心架(35)上设有与其一体注塑而成的减震套(36),所述减震套(36)的内圈与所述第一斜齿轮(31)齿轮轴的第二端固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驻车制动的集成式EPB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套(36)由橡胶材料制成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驻车制动的集成式EPB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架(35)由工程塑料材料制成的。
CN201920260651.2U 2019-03-01 2019-03-01 驻车制动的集成式epb驱动装置 Active CN2097764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60651.2U CN209776415U (zh) 2019-03-01 2019-03-01 驻车制动的集成式epb驱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60651.2U CN209776415U (zh) 2019-03-01 2019-03-01 驻车制动的集成式epb驱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76415U true CN209776415U (zh) 2019-12-13

Family

ID=687962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60651.2U Active CN209776415U (zh) 2019-03-01 2019-03-01 驻车制动的集成式epb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7641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49886A (zh) * 2019-03-01 2019-06-07 泰牛汽车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驻车制动的集成式epb驱动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49886A (zh) * 2019-03-01 2019-06-07 泰牛汽车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驻车制动的集成式epb驱动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878848B1 (en) Electro-mechanical brake with differential gear
CN105736606B (zh) 一种具有间隙调节功能的汽车电子机械制动器
CN205578558U (zh) 一种具有间隙调节功能的汽车电子机械制动器
CN106884913B (zh) 一种电子控制式电动制动卡钳总成
CN209776415U (zh) 驻车制动的集成式epb驱动装置
CN106427966A (zh) 一种用于车辆制动系统中的电子控制制动助力器
CN102107655A (zh) 一种电子机械制动装置
CN110686031B (zh) 一种基于旋转电机和滚珠丝杠的单向双级增力式电子机械制动执行器
CN209762062U (zh) 一种卡钳壳体定位机构
CN109849886A (zh) 驻车制动的集成式epb驱动装置
CN102794918A (zh) 一种电动螺旋压力机
CN113753010B (zh) 一种扫路机集成式制动系统
CN203463527U (zh) 一种车辆电子机械式制动执行器
CN105799685A (zh) 具有双活塞卡钳的电子驻车制动系统
CN215682059U (zh) 一种具有刹车盘动能回收功能的卡钳发电机组
CN216045109U (zh) 一种汽车电子机械鼓式制动器
CN102069790A (zh) 一种电子机械制动器电控保压机构以及实现方法
CN215293356U (zh) 一种电子驻车双mgu汽车用制动钳
CN210390998U (zh) 一种汽车底盘防护装置
CN209146179U (zh) 一种自增力式汽车线控制动器
CN216642897U (zh) 一种修井机用能耗制动与液压盘式刹车联合装置
CN206202284U (zh) 一种用于车辆制动系统中的电子控制制动助力器
CN220600291U (zh) 一种双向自增力行车制动器
CN216636451U (zh) 一种液压调整机构
CN2502955Y (zh) 防滑煞车系统液压调节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16

Address after: No.368 Longjin Road,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3000

Patentee after: KUNTYE VEHICLE SYSTEM (CHANGZHOU)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123 building G1, Suzhou 2.5 Industrial Park, 88 Dongchang Road, Suzhou Industrial Park,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TAI NIU AUTOMOTIVE TECHNOLOGY (SUZHOU)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368 Longjin Road,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3000

Patentee after: Kuntai vehicle system (Changzhou) Co.,Ltd.

Address before: No.368 Longjin Road,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3000

Patentee before: KUNTYE VEHICLE SYSTEM (CHANGZHOU)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