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99785A - 透镜镜筒及摄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透镜镜筒及摄像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699785A CN116699785A CN202310714808.5A CN202310714808A CN116699785A CN 116699785 A CN116699785 A CN 116699785A CN 202310714808 A CN202310714808 A CN 202310714808A CN 116699785 A CN116699785 A CN 11669978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
- state
- optical axis
- lens barrel
- moving me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8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23 axial leng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40 feeding op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81 surface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1—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for more than one le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1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by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several lenses, e.g. of varifocal objective le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1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adapted to interchange lense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 G03B17/14—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interchangeably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56—Accessories
- G03B17/565—Optical accessories, e.g. converters for close-up photography, tele-convertors, wide-angle convertor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5/02—Lateral adjustment of le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46—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zoom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Camera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透镜镜筒(1)具备:第1框(70);能够相对于上述第1框旋转的第2框(80);保持于上述第1框及上述第2框中的一方的施力部件(310);和能够沿光轴方向移动地配置、且将上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传递到上述第1框及上述第2框中的另一方的移动部件(320)。
Description
本发明申请是国际申请日为2019年08月20日、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19/032365、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国家申请号为201980053347.3、发明名称为“透镜镜筒及摄像装置”的发明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透镜镜筒及摄像装置。
本申请基于2018年8月20日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8-154296号主张优先权,并在此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切换拍摄状态和折叠状态的透镜镜筒。通过滑动开关(变焦锁定机构),允许从折叠状态向拍摄状态切换(例如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113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案,提供一种透镜镜筒,具备:第1框;能够相对于上述第1框旋转的第2框;保持于上述第1框及上述第2框中的一方的施力部件;和能够沿光轴方向移动地配置、且将上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传递到上述第1框及上述第2框中的另一方的移动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2方案,提供一种透镜镜筒,具备:固定框;能够绕光轴旋转地配置的旋转框;保持于上述固定框及上述旋转框中的一方的施力部件;和能够沿光轴方向移动地配置的移动部件,上述固定框及上述旋转框中的另一方具有第1面和第2面,上述施力部件的挠曲量或全长在上述移动部件与上述第1面接触的状态和上述移动部件与上述第2面接触的状态之间变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3方案,提供一种透镜镜筒,具备:固定框;能够绕光轴旋转地配置的旋转框;保持于上述固定框及上述旋转框中的一方的施力部件;和被施力部施力且能够沿光轴方向移动地配置的移动部件,上述固定框及上述旋转框中的另一方具有第1面和第2面,上述施力部件的挠曲量或全长在上述移动部件与上述第1面接触的状态和上述移动部件与上述第2面接触的状态之间变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4方案,提供一种透镜镜筒,具备:固定框;能够绕光轴旋转地配置的旋转框;保持于上述固定框及上述旋转框中的一方的施力部件;和能够沿光轴方向移动地配置、且将上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传递到上述固定框及上述旋转框中的另一方的移动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5方案,提供一种透镜镜筒,具备:第1部件;与上述第1部件之间具有至少沿第1方向相对移动的关系的第2部件;保持于上述第1部件及上述第2部件中的一方的施力部件;和至少能够沿着上述第1部件及第2部件中的另一方移动地配置、且将上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传递到上述第1部件及第2部件中的另一方的移动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6方案,提供一种透镜镜筒,能够切换拍摄状态和缩回状态,上述透镜镜筒具备:第1框;能够相对于上述第1框相对地旋转的第2框;保持于上述第1框及上述第2框中的一方、且向缩回的方向具有作用力的施力部;和保持于上述施力部、且能够与上述第1框及上述第2框中的另一方接触的接触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7方案,提供一种透镜镜筒,具备:第1框;能够相对于上述第1框相对地旋转的第2框;保持于上述第1框及上述第2框中的一方的施力部;和通过上述施力部而能够与上述第1框及上述第2框中的另一方以面进行接触的接触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8方案,提供一种摄像装置,具备上述透镜镜筒和具有摄像元件的主体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透镜镜筒中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移动构件的相对动作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设于第2部件的凹陷的形状及/或移动构件的形状的例子的图。
图4是表示移动构件的突出部的形状的例子的图。
图5是表示透镜镜筒的长焦端摄像状态及折叠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施力机构的示意图。
图7是固定框和变焦环的立体图。
图8是固定框和变焦环的其他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移动构件的图。
图10是透镜镜筒的局部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施力部件的设置构造的图。
图12是表示施力部件的其他的设置构造的图。
图13是示意地表示相机(摄像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多个实施方式。附图及说明并不意图将本发明限定于所公开的特定方式,仅仅只是例示,意图为了供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而示出权利要求书所公开的主题。
在图1中,示出了透镜镜筒1的普通结构。如图1所示,透镜镜筒1具备第1部件(第1框)70、第2部件(第2框)80和施力机构300。施力机构300具有施力部件310和移动构件(移动部件)320。
第1部件70及第2部件80具有在第1部件70与第2部件80之间至少能够沿D1方向(第1方向)相对移动的关系。D1方向能够相对于透镜镜筒1的光轴方向被设定为任意方向。在一个实施方式中,D1方向平行于与透镜镜筒1的光轴方向(缩回方向、推力方向、纵向)交叉或垂直的规定平面。或者,D1方向平行于透镜镜筒1的径向(横向)。在其他实施方式中,D1方向平行于透镜镜筒1的光轴方向(缩回方向、推力方向、纵向)。或者,D1方向平行于与透镜镜筒1的径向(横向)交叉或垂直的规定平面。例如,能够将D1方向设为绕光轴的周向、绕与光轴不同的规定轴的周向、与光轴交叉的直线方向、相对于光轴倾斜的直线方向、或与光轴平行的直线方向。
施力部件(施力部、施力体、弹簧)310保持、支承及/或固定于第1部件70。作为施力部件310,能够适用任意种类的弹簧。例如,作为施力部件310,能够适用螺旋弹簧(压缩螺旋弹簧或拉伸螺旋弹簧)、板簧、扭簧、气体弹簧(空气弹簧)或磁性弹簧等。能够单独使用一种施力部件310或组合使用多种施力部件310。施力部件310以发挥作用力(F1、F2)的方式配置在第1部件70上。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施力部件310的轴沿着D2方向(第2方向)配置。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施力部件310的轴沿着与D2方向不同的方向配置。D2方向是与D1方向交叉或相对于D1方向垂直的方向。在一个实施方式中,D2方向平行于透镜镜筒1的光轴方向。在其他实施方式中,D2方向平行于相对于透镜镜筒1的光轴方向倾斜的、与透镜镜筒1的径向平行的、或者与透镜镜筒1的光轴方向交叉的规定平面或与光轴方向垂直的规定平面。例如,能够将D2方向设为与光轴平行的直线方向、相对于光轴倾斜的直线方向、或与光轴交叉的直线方向。
移动构件(移动部件、接触部、接触构件、物理接点)320至少能够沿D2方向移动地配置。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移动构件320的移动轴与施力部件310的轴平行及/或同轴地配置。在该情况下,在与移动构件320的移动轴交叉的方向上,有利于施力机构300的紧凑化、及/或有利于施力机构300的结构的简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移动构件320的移动轴与施力部件310的轴不平行及/或不同轴地配置。在该情况下,在沿着移动构件320的移动轴的方向上,有利于施力机构300的紧凑化。
移动构件320承接施力部件310所发挥的作用力。对于一个移动构件320设有一个或多个施力部件310。或者,对于多个移动构件320设有一个施力部件310。在来自施力部件310的力的作用下,移动构件320被朝向第2部件80推压。在移动构件320与第2部件80直接或间接地接触的情况下,来自施力部件310的力至少沿着D2方向作用于第2部件80。这样的作用力例如能够用于针对特定部件施加D2方向的荷载。D2方向的荷载有助于两个部件之间的保持力、及/或使用者手动操作两个部件之间的相对移动的情况下的使用者操作感。
在图1中,LA1是移动构件320在D2方向上的移动范围(D2方向的移动长度、最大移动范围、移动量)。LA2是与为了施力部件310而设定于第1部件70的区域(区域BA1)相对应的、D2方向上的长度。例如,区域BA1包含施力部件310的配置区域,LA2是配置于区域BA1的施力部件310中的从沿着D2方向的一端到另一端为止的距离(最大距离)。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能够将LA2相对于LA1设为约300、400、500、600、700、800、900或1000%以上。或者,能够将LA1设为LA2的1/3、1/4、1/5、1/6、1/7、1/8、1/9或1/10以下。上述数值是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在其他例子中能够适用其他数值。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施力机构300能够具有无荷载状态的弹簧长度(自由长度(全长、自由高度))比较大、且最大宽度或外径比较小的施力部件310。换言之,通过接受施力机构300的大自由长度,而实现施力部件310的细长尺寸。细长尺寸的施力部件310优选适用于狭窄尺寸的设置空间,有利于灵活设计。大自由长度的施力部件310优选适用于高荷载的条件。在使用了施力机构300的高保持力的作用下,可靠地保持透镜镜筒1。其结果为,能够实现以往的变焦锁定机构或晃动消除机构等以往的透镜镜筒所需的机构及/或零部件的省略或简化。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施力部件310是压缩螺旋弹簧,在将施力部件310的外径(或最大宽度)设为LA3(未图示)、将施力部件310的自由长度设为LA4(未图示)时,能够将LA4相对于LA3设为约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3000、4000%以上。或者,能够将LA3设为LA4的1/2、1/4、1/6、1/8、1/10、1/12、1/14、1/16、1/18、1/20、1/30或1/40以下。上述数值是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在其他例子中能够适用其他数值。由于自由长度相对于外径之比(细长比)高,所以提供了应对高荷载且细长的施力部件31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施力部件310是压缩螺旋弹簧,在将从无荷载状态(自由长度)到最大动作位置为止的施力部件310的位移即最大挠度(最大使用挠度、最大挠曲量、总挠度)设为LA5(未图示)时,能够将LA5相对于LA1(移动构件320的移动范围)设为约200、300、400、500、600、700、800、900或1000%以上。或者,能够将LA1设为LA5的1/2、1/3、1/4、1/5、1/6、1/7、1/8、1/9或1/10以下。上述数值是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在其他例子中能够适用其他数值。即,施力部件310相对于移动构件320的移动范围,具有比较大的最大挠度。
在此,通过将LA5相对于LA1之比(容许挠度比)设定得比较高,而抑制了相对于挠曲量变化的荷载变化。即,避免了荷载与移动构件320的D2方向的位置的些微变化相应地大幅变化。例如,在施力机构300中,能够维持高荷载状态、且移动构件320的移动能够被施力部件310顺畅地吸收。使用施力机构300的荷载(力)维持了高保持性,且关于第1部件70与第2部件80之间的相对移动的手动操作,提高了使用者的操作感。另外,这样的施力机构300也有利于组装及调整。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沿着第1部件70的壁配置施力部件310,且施力部件310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在第1部件70的壁的厚度范围内。或者,以施力部件310的整体形状的主延伸方向沿着第1部件70的壁的延伸方向的方式配置,且施力部件310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在第1部件70的壁的内部。在本实施方式中,抑制了施力机构300的从壁面起的突出高度,避免了施力部件310与其他部件发生不必要的干涉。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第1部件70上设有用于施力部件310及移动构件320的孔部(开槽、槽部)110。孔部110可以是贯穿孔,也可以是非贯穿孔。另外,孔部110也可以具有设于第1部件70的端部的槽形状。用于施力部件310的孔部110及用于移动构件320的孔部110可以相互相连,也可以单独地设置。施力部件310的至少一部分及移动构件320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在孔部110内。例如,细长尺寸的施力部件310整体或其大部分能够收纳在孔部110内。孔部110的形状能够任意设定。在移动构件320的移动轴与施力部件310的轴平行及/或同轴的情况下,孔部110具有简单的形状、且其开口面积能够被最小化。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孔部110具有引导移动构件320的移动的滑动壁121、122。移动构件320通过设于滑动壁121、122的限制部而限制与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移动。例如,滑动壁121、122作为限制部而具有与移动构件320的移动轴平行地设置的壁面。移动构件320沿着滑动壁121、122的壁面移动。通过滑动壁121、122,实现了移动构件320的顺畅的移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移动构件320具有分别与滑动壁121、122的壁面相面对地配置的滑动面321、322。滑动面321、322与移动构件320的移动轴平行地设置。在将滑动壁121、122的沿着移动轴的长度设为LA6(未图示)时,能够将LA6相对于LA1(移动构件320的D2方向的移动范围)设为约300、400、500、600、700、800、900或1000%以上。或者,能够将LA1设为LA6的1/3、1/4、1/5、1/6、1/7、1/8、1/9或1/10以下。上述数值是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在其他例子中能够适用其他数值。通过滑动面321、322,在移动范围的整个区域范围内可靠地限制了移动构件320在与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移动。在施力机构300中,虽然结构简单,但避免了移动构件320移动时发生扭转,实现了移动构件320的更顺畅的移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移动构件320由与施力部件310不同的材质构成。另外,能够相对于施力部件310实质独立地限制及/或控制移动构件320的姿势。即,能够以高精度限制及/或控制移动构件320的姿势。其结果为,如后述那样,可靠地实现了第1部件70与第2部件80之间的面接触。或者,可靠地实现了后述的用于相对移动的高精度的转矩控制。
移动构件320通过与第2部件80或不同于第2部件80的其他部件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而能够在D2方向上进行定位。施力部件310的挠曲量(及施力部件310的作用力(弹簧荷载))与移动构件320的D2方向上的位置变化相应地发生变化。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2部件80具有D1方向(第1方向)上的位置相互不同的第1面211和第2面212。第1面211及第2面212各自与D1方向平行,D2方向(第2方向)上的位置相互不同。在图1的(a)中,在移动构件320与第1面211抵接的状态下,施力部件310发挥作用力F1。另外,为了实现第1部件70与第2部件80之间的相对移动,而需要力(操作力、转矩)T1。另外,移动构件320和第1面211能够以面进行接触。通过以面进行接触,能够将作用力F1高效地向第2部件80传递。在图1的(b)中,在移动构件320与第2面212抵接的状态下,挠曲量增加的施力部件310发挥比F1大的作用力F2。换言之,移动构件320与第1面211接触的状态下的施力部件310的作用力F1比移动部件320与第2面212接触的状态下的施力部件310的作用力F2小。同样地,移动构件320与后述的第5面215接触的状态下的施力部件310的作用力比移动部件320与第2面212接触的状态下的施力部件310的作用力小。另外,为了实现第1部件70与第2部件80之间的相对移动,而需要比T1大的力(操作力、转矩)T2。另外,移动构件320和第2面212能够以面进行接触。通过以面进行接触,能够将作用力F2高效地向第2部件80传递。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2部件80在D1方向上还具有配置在第1面211与第2面212之间的第3面213。第3面213具有相对于第1面211及第2面212倾斜的倾斜面,作为第1面211与第2面212之间的转变区域而发挥功能。换言之,第2部件80具有将第1面211和第2面212连接、且相对于光轴方向存在倾斜的第3面213。在从图1的(a)的状态向图1的(b)的状态的转变中,为了实现第1部件70与第2部件80之间的相对移动,而需要比T1大的力(切换操作力、切换转矩)T3。通过使用上述的应对高荷载的施力部件310,切换操作力被设定得高,其结果为,能够实现以往的变焦锁定机构等以往的透镜镜筒所需的机构及/或零部件的省略。另外,移动构件320和第3面213能够以面进行接触。通过以面进行接触,能够将D2方向的作用力高效地向第2部件80传递。另外,能够高效地产生或恰当地调整移动构件320从第1面211向第2面212移动时所需的力T3。
在图2的例子中,第2部件80具有D1方向上的位置相互不同的第1面211、第2面212、第3面213、第4面214、第5面215、第6面216和第7面217。沿着D1方向,按照第4面214、第1面211、第3面213、第2面212、第6面216、第5面215以及第7面217的顺序排列。第1面211及第2面212各自与D1方向大致平行,D2方向上的位置相互不同。第3面213具有相对于D1方向倾斜的倾斜面,作为第1面211与第2面212之间的转变区域而发挥功能。第4面214具有相对于D1方向倾斜的倾斜面。第4面214的倾斜朝向与第3面213的倾斜朝向不同。
移动构件320具有第1面311、第2面312和第3面313。第1面311与D1方向平行地配置。第2面312具有相对于D1方向倾斜的倾斜面。第3面313具有相对于D1方向倾斜的倾斜面。移动构件320具有从主体向D2方向突出的突出部,在突出部上形成第1面311、第2面312及第3面313。第2面312的倾斜朝向与第3面313的倾斜朝向不同。例如,移动构件320的第2面(倾斜面)312与第2部件80的第3面(倾斜面)213平行地配置。或者,第2部件80的第3面213相对于施力部件310的施力方向的倾斜、和移动构件320的第2面312相对于施力部件310的施力方向的倾斜大致平行。换言之,第3面213和第2面312大致平行。另外,移动构件320的第3面(倾斜面)313与第2部件80的第4面(倾斜面)214及第6面(倾斜面)216平行地配置。换言之,第4面214及第6面216面分别与第3面313大致平行。通过将相互抵接的两个面平行地配置,而实现了第2部件80与移动构件320的实质的面接触。例如,在面接触中,维持了两个面平行地配置的状态,且通过两个面之间的相对移动而两个面相互接近、两个面相互接触。关于第1部件70与第2部件80之间的相对移动的手动操作,面接触有助于提高使用者的操作感。此外,在其他例子中,面接触的两个面能够具有平坦面以外的形状。能够追加性地以提高平滑性、提高滑动性、防止磨损、隔音及/或静音为目的,对抵接对象的面的至少一部分实施规定的表面处理。
第2部件80的第5面215具有相对于D1方向稍微倾斜的倾斜面(倾斜角θ)。若在移动构件320与第2部件80的第5面215抵接的状态下,移动构件320相对于第2部件80从(c)的状态向(d)的状态相对地移动,则移动构件320的D2方向上的位置会逐渐变化,与之相随地,从施力部件310(图1)受到的作用力逐渐增加。
第2部件80的第6面216及第7面分别具有相对于D1方向倾斜的倾斜面。换言之,第6面216具有相对于第2面212及第5面215倾斜的倾斜面,作为第2面212与第5面215之间的转变区域而发挥功能。第2部件80具有将第2面212和第5面215连接、且相对于光轴方向存在倾斜的第6面216。第6面216的倾斜朝向与第7面的倾斜朝向不同。例如,第6面(倾斜面)216与第4面(倾斜面)214平行地配置。第7面(倾斜面)217与第3面(倾斜面)213平行地配置。第6面216的倾斜具有与第7面的倾斜斜度相同的斜度。或者,第6面216的倾斜具有与第7面的倾斜斜度不同的斜度。
在图3的(a)的例子中,移动构件320在与第2部件80不接触的状态下被定位。在第2部件80的第1面211与移动构件320的第1面311之间,在D2方向上设有间隙。在该情况下,由于第2部件80的第1面211和移动构件320的第1面311不接触,所以能够避免在D2方向上产生多余的力。另外,若使第2部件80的第3面213和移动构件320的第2面312接触,则即使第1面211和第1面311不接触,也能够产生D2方向上的力。该状态通过使移动构件320与第1部件70或不同于第1部件70及第2部件80的第3部件抵接而实现。在规定状态下,避免了施力部件310(图1)的作用力作用于第2部件80。
在图3的(b)的例子中,第2部件80的第1面211与第2面212之间的转变区域即第3面213相对于D1方向垂直地配置。在该情况下,能够将移动构件320从第1面211向第2面212移动时所需的力T3设定得大。
在图3的(c)的例子中,第2部件80的第1面211与第2面212之间的转变区域即第3面213具有凸轮廓。通过改变第3面213的凸形状,能够调整移动构件320从第1面211向第2面212移动时所需的力T3。
在图3的(d)的例子中,第2部件80的第1面211与第2面212之间的转变区域即第3面213具有凹轮廓。通过改变第3面213的凹形状,能够调整移动构件320从第1面211向第2面212移动时所需的力T3。
在图3的(e)的例子中,第2部件80的第2面212具有非平滑面。例如,第2面212具有粗面加工后的面。或者,在第2面212上设有多个突起、孔、槽及/或凹陷。关于第1部件70与第2部件80之间的相对移动的手动操作,这样的形态有助于使用者识别操作感的变化。在其他例子中,与第2面212不同的其他面能够具有非平滑面。
在图4的(a)的例子中,移动构件320的突出部(接触部)340整体具有凸轮廓。
在图4的(b)的例子中,移动构件320的突出部(接触部)340局部具有凸轮廓。
接下来,说明将透镜镜筒1适用于能够相对于相机主体装拆的更换镜头的例子。
图5是表示透镜镜筒1的长焦端(Tele端)摄像状态及折叠状态(缩回状态、待机状态)的剖视图。在图5中,纸面上半部分示出了折叠状态的透镜镜筒1,纸面下半部分示出了长焦端摄像状态的透镜镜筒1。透镜镜筒1能够相对于相机主体装拆。在其他例子中,也可以是透镜镜筒1固定于相机主体而无法装拆的相机。在图13所示的相机(摄像装置)500的一个例子中,相机主体(主体部)510具备摄像元件520及显示部530等。
在图5中,透镜镜筒1具备具有多个透镜组的变倍光学系统。透镜镜筒1具备包含第1组透镜L1、第2组透镜L2、第3组透镜L3、第4组透镜L4和第5组透镜L5的变焦透镜。从被摄体侧朝向像面侧,按照第1组透镜L1、第2组透镜L2、第3组透镜L3、第4组透镜L4及第5组透镜L5的顺序配置。
第1组透镜L1、第2组透镜L2、第3组透镜L3、第4组透镜L4及第5组透镜L5在变焦时沿光轴方向移动。第4组透镜L4包含聚焦透镜,在聚焦时沿光轴方向移动。
另外,透镜镜筒1具备:第1移动筒10、第2移动筒20、直进筒30、第3移动筒35、第4移动筒40、凸轮筒(第3框)50、固定筒60、固定框(第1部件、第1框)70、变焦环(第2部件、旋转框、第2框)80和固定件(mount)90。
第1移动筒10能够沿着光轴(OA)相对于固定框70移动。第2移动筒20能够沿着光轴相对于固定框70移动。直进筒30能够沿着光轴相对于固定框70移动。第3移动筒35能够沿着光轴相对于固定框70移动。第4移动筒40能够沿着光轴相对于固定框70移动。凸轮筒50能够绕光轴相对于固定框70旋转,另外,能够沿着光轴相对于固定框70移动。
第1组透镜L1保持于第1透镜框11。第1透镜框11保持于第1移动筒10。
第2组透镜L2保持于第2透镜框21。第2透镜框21保持于第2移动筒20。
第3组透镜L3保持于第3透镜框31。第5组透镜L5保持于第5透镜框51。第3透镜框31及第5透镜框51保持于第3移动筒35。在其他例子中,第3组透镜L3和第5组透镜L5能够构成为保持于不同的移动筒且可独立地移动。
第4组透镜L4保持于第4透镜框41。第4透镜框41保持于第4移动筒40。
固定筒60保持于固定框70。固定框70保持于固定件90。固定件90保持于相机主体。透镜镜筒1经由固定件90而与相机主体连接。
变焦环80能够绕光轴相对于固定框70在规定范围内旋转。变焦环80能够由使用者(拍摄者)进行旋转操作。
凸轮筒50具有与设于变焦环80的未图示的直线槽卡合的未图示的变焦连动销。凸轮筒50相对于固定框70及/或变焦环80配置在内周侧。另外,凸轮筒50具有与设于固定筒60的凸轮从动件62卡合的凸轮槽52。凸轮筒50伴随着变焦环80的旋转而绕光轴旋转,并且沿着光轴移动。
直进筒30具有与设于凸轮筒50的连结销53卡合的圆周槽32。另外,直进筒30具有与设于固定筒60的直线槽63卡合的键33。直进筒30伴随着凸轮筒50的光轴方向上的移动而无旋转地沿着光轴移动。
第2移动筒20具有与设于凸轮筒50的凸轮槽54卡合的凸轮从动件22。另外,第2移动筒20具有与设于固定筒60的未图示的直线槽卡合的未图示的键。第2移动筒20伴随着凸轮筒50的旋转而无旋转地沿着光轴移动。
第1移动筒10具有与设于凸轮筒50的未图示的凸轮槽卡合的未图示的凸轮从动件。另外,第1移动筒10具有与设于直进筒30的未图示的直进槽卡合的未图示的连结销。第1移动筒10伴随着凸轮筒50的旋转而无旋转地沿着光轴移动。
第3移动筒35具有贯穿固定筒60、且与设于凸轮筒50的凸轮槽56卡合的未图示的凸轮从动件。另外,第3移动筒35具有与设于第2移动筒20的未图示的直线槽卡合的未图示的键。第3移动筒35伴随着凸轮筒50的旋转而无旋转地沿着光轴移动。
第4移动筒40具有贯穿第3移动筒35、且与设于凸轮筒50的凸轮槽57卡合的未图示的凸轮从动件。另外,第4移动筒40具有与设于第3移动筒35的未图示的直线槽卡合的未图示的键。第4移动筒40伴随着凸轮筒50的旋转而无旋转地沿着光轴移动。
另外,在第4移动筒40上设有致动器(聚焦马达)45及未图示的位置检测部(位置传感器)。第4组透镜L4及第4透镜框41能够在伴随着变焦环80的旋转而移动的基础上,通过致动器45沿着光轴移动。作为致动器45,例如适用步进马达。在其他例子中,能够将致动器45设为超声波马达、音圈马达、压电致动器或线性致动器等。位置检测部例如能够列举光遮断器(photo-interrupter)。
通过变焦,透镜镜筒1的焦距发生变化。另外,通过聚焦,透镜镜筒1的拍摄距离(或聚焦位置)发生变化。拍摄距离是指从相机到被摄体为止的距离。更具体地说,是指从相机的基准位置到对焦的被摄体为止的距离。聚焦位置是指对焦的被摄体的位置。
透镜镜筒1是在第3组透镜L3与作为变焦透镜的第5组透镜L5之间配置有包含聚焦透镜的第4组透镜L4的、所谓内聚焦类型。
另外,透镜镜筒1能够在包含长焦侧状态(Tele状态)和广角侧状态(Wide状态)在内的通常拍摄状态(非缩回状态)、与包含折叠状态在内的非拍摄状态(缩回状态)之间切换拍摄模式。这些状态通过基于使用者对变焦环80的旋转操作而切换。在通常拍摄状态下,焦距根据长焦端与广角端之间的变焦环80的旋转操作而变化。
透镜镜筒1能够以恰当地控制变焦环80的操作转矩等为目的而具备上述那样的施力机构300。在使用了图1及图2的说明中,说明作为第1部件70而适用固定框70、作为第2部件80而适用变焦环80的例子。此外,也可以是作为第1部件70而适用变焦环80,作为第2部件80而适用固定框70。
在图2中,(a)示出折叠状态,(b)示出切换状态、(c)示出拍摄模式下的广角端状态,(d)示出拍摄模式下的长焦端状态。在切换状态下,拍摄模式在通常拍摄状态(拍摄模式、使用状态)与非拍摄状态(折叠状态、待机状态)之间切换。D1方向是绕光轴的周向,D2方向是沿着光轴的方向(光轴方向)。
在图2的(a)的折叠状态下,移动构件320与变焦环80的第1面211及/或第3面213接触。如图6所示,在变焦环80的轴端部(轴端面)中,形成有被第1面211、第2面212及第3面213包围的凹陷390,在该凹陷390内收纳移动构件320的前端部。在该状态下,在移动构件320上沿光轴方向作用有施力部件310的作用力(荷载)。移动构件320通过施力部件310以能够向透镜镜筒1缩回的方向(光轴方向)移动的方式被保持。施力部件310是压缩螺旋弹簧。施力部件310在高荷载条件下配置于施力机构300。
为了使得移动构件320越上变焦环80的凹陷390的层差,而需要用于使变焦环80沿周向旋转的强力(第1切换操作力、第1切换转矩)。在该透镜镜筒1中,使用光轴方向的高作用力(高荷载)将切换转矩设定得高,而实现了以往的变焦锁定机构的省略。即,即使在将具备比较大型的透镜镜筒1的相机布置为前方镜头朝下的情况下(例如在从脖子或肩膀挂着相机主体的情况下),也会通过第3面213或第4面214限制移动构件320的移动。其结果为,防止了透镜镜筒1中的镜头的因自重导致的突出。以往的变焦锁定机构的省略有利于提高透镜镜筒1的紧凑化及外观性。此外,假设在使高荷载作用于透镜镜筒1的径向的情况下,担心透镜镜筒1的变形。向光轴方向赋予荷载在抑制透镜镜筒1的变形方面也是有利的。
在图2的(a)中,通过使用者以强力旋转变焦环80,移动构件320的第2面312沿着变焦环80的凹陷390的壁面(第3面213)相对地移动,移动构件320越上变焦环80的第2面212(图2的(b))。
在图2的(b)的切换状态(转变状态)下,通过使用者旋转变焦环80,由于规定的镜头被送出等,所以透镜镜筒1进入从非拍摄状态(折叠状态、待机状态)向通常拍摄状态(拍摄模式、使用状态)的切换区域。此时,移动构件320在变焦环80的第2面212上滑动。用于使变焦环80向周向旋转的力(转矩)比上述的第1切换转矩小。
在图2的(c)的广角端状态下,移动构件320与变焦环80的第5面215及/或第6面216接触。在变焦环80的轴端部(轴端面)形成有被第5面215、第6面216及第7面217包围的凹陷,在该凹陷内收纳移动构件320的前端部。在该状态下,在移动构件320上沿光轴方向作用有施力部件310的作用力,通过移动构件320将变焦环80向光轴方向推压。如上述那样,变焦环80与凸轮筒50(参照图5)卡合。施力部件310至少能够经由移动构件320和变焦环80对凸轮筒50向缩回的方向(光轴方向)施力。变焦环80受到的光轴方向的力传递到凸轮筒50。换言之,施力部件310经由移动构件320和变焦环80,对凸轮筒50向光轴方向施力。而且,该光轴方向上的力能够经由凸轮筒50传递到其他框体或筒体。其结果为,防止了因部件间的间隙引起的光轴方向上的部件位置偏移(晃动的发生)。这有利于提高透镜镜筒1中的光学性能。另外,由于在从图2的(b)的切换状态向图2的(c)的广角端状态变化时基于施力部件310产生的作用力会发生变化,所以使用者可知已切换到通常拍摄状态。变焦环80在施力部件310施力的方向上,具有与固定框70之间的距离为第1距离的第1面211、与固定框70之间的距离为第2距离的第2面212、与固定框70之间的距离为第3距离的第5面215、配置在第1面211与第2面212之间的第3面213、和配置在第2面212与第5面215之间的第6面216。移动构件320能够与第2面212、第3面213和第6面216中的至少一个面以面进行接触。移动构件320具有能够与第1面211、第2面212和第5面215中的至少一个面接触的第1面311、能够与第3面213接触的第2面312、和能够与第6面216接触的第3面313。换言之,移动构件320能够具有可与第1面211、第2面212和第5面215中的至少一个面以面进行接触的第1面311、可与第3面213以面进行接触的第2面312、和可与第6面216以面进行接触的第3面313。
在图2的(c)中,通过使用者旋转变焦环80,由于规定的镜头被进一步送出等,所以执行变焦操作。在变焦操作中,维持移动构件320被压接于变焦环80的状态。在使用者的变焦操作中防止了变焦环80的光轴方向上的位置偏移。这有利于提高使用者的操作感。另外,变焦环80受到的光轴方向上的力能够紧接着经由凸轮筒50传递到其他框体或筒体。其结果为,即使在变焦操作时,也会防止因部件间的间隙引起的光轴方向上的部件位置偏移(晃动的发生)。这有利于提高透镜镜筒1中的光学性能。
另外,在图2的(c)中,变焦环80的第5面215相对于D1方向(与光轴方向垂直的面)稍微倾斜。因此,在变焦操作时,避免了移动构件320与变焦环80的第5面之间的面接触,而成为接近线接触的状态。移动构件320能够相对于变焦环80相对地比较顺畅地滑动。这有利于提高使用者的操作感、以及提高透镜镜筒1中的光学性能。
在从图2的(c)的广角端状态向图2的(d)的长焦端状态的变焦中,移动构件320从施力部件310受到的作用力(荷载)逐渐增加。这样的荷载变化能够根据变焦时的镜头的动作而设定。例如,能够根据规定筒的凸轮槽的轨迹等,设定第5面215的高度轮廓(heightprofile)。在一个例子中,能够以使用者所识别的变焦环80的操作转矩从广角端朝向长焦端逐渐增加的方式,设定第5面215的高度轮廓。在其他例子中,能够以使用者所识别的变焦环80的操作转矩在广角端到长焦端之间成为固定的方式,设定第5面215的高度轮廓。
在从图2的(d)的长焦端状态返回到图2的(a)的折叠状态的操作中,使用者将变焦环80向反方向旋转。在从通常拍摄状态向非拍摄状态的切换中,为了使得移动构件320越上变焦环80的凹陷395的层差,需要用于使变焦环80向周向旋转的强力(第2切换操作力、第2切换转矩)。在此,变焦环80的第6面216的倾斜面能够具有与第3面213的倾斜面不同的斜度。换言之,第6面216在与第3面213相反的一侧与第2面212连接,相对于光轴方向具有倾斜。或者,第3面213在与第6面216相反的一侧与第2面212连接,相对于光轴方向具有倾斜。第6面216相对于光轴方向的倾斜与第3面213相对于光轴方向的倾斜不同。或者,施力部件310的施力方向与第3面213所成的角中的较小角度、和施力部件310的施力方向与第6面216所成的角中的较小角度不同。在一个例子中,与第6面216的斜度相比,第3面213具有较高的斜度。换言之,光轴方向与第3面213所成的角中的较小角度比光轴方向与第6面216所成的角中的较小角度小。在该情况下,与第2切换转矩相比,第1切换转矩被设定得较大。由此,非拍摄状态(折叠状态、待机状态)被更加稳固地维持。能够对非拍摄时的相机的各种动作实施可靠的锁定。例如,当在非拍摄状态(折叠状态、待机状态)下使用者从脖子挂着相机而携带着走时,能够防止透镜镜筒非意图地伸长而切换到通常拍摄状态。在其他例子中,与第3面213的斜度相比,第6面216能够具有较高的斜度。换言之,光轴方向和第6面216所成的角中的较小角度比光轴方向与第3面213所成的角中的较小角度小。由此,在使用者以广角端附近的焦距进行拍摄的过程中,能够防止非意图地向非拍摄状态切换。此外,也可以大致同样地设定第6面216的斜度和第3面213的斜度。
此外,在其他例子中,能够使变焦环80的第5面215平行于D1方向(与光轴方向垂直的面)。在该情况下,第2面212与第5面215之间的距离(凹陷395的深度)DP2(未图示)能够具有不同于第2面212与第1面211之间的距离(凹陷390的深度)DP1(未图示)的值。在一个例子中,DP1比DP2大。由此,非拍摄状态(折叠状态、待机状态)被更加稳固地维持。能够对非拍摄时的相机的各种动作实施可靠的锁定。另外,由于DP2比DP1小,所以在通常拍摄状态下,能够将D2方向的作用力向变焦环80传递。由此,能够产生从广角端到长焦端为止的变焦操作所需的转矩力。另外,也能够如上述那样发挥功能将向D2方向的晃动消除。在其他例子中,能够将DP1设为与DP2相同或比DP2小。
在透镜镜筒1中,在长焦端状态下,通过图7所示的限制板980,机械地限制了进一步的送出动作。
如图7及图8所示,在透镜镜筒1中,配置有三个施力机构300。三个施力机构300能够以相等间隔或不相等间隔沿周向相互分离地配置。细长尺寸的施力部件310有利于多个施力机构300的配置。能够对于一个透镜镜筒1配置1、2、3、4、5、6、7、8、9或10以上的施力机构300。
通过多个施力部件310,在周向的多个位置处沿光轴方向对变焦环80作用高荷载。其结果为,在透镜镜筒1整体中,能够进行更高荷载的条件设定。或者,荷载被分散于周向的多个部位,有助于提高耐久性。另外,避免了周向上的荷载偏移,更加可靠地防止了因部件间的间隙引起的光轴方向上的部件位置偏移(晃动的产生)。这有利于提高透镜镜筒1中的光学性能。
如图7及图8所示,在固定框70的周壁设有用于施力部件310及移动构件320的孔部(开槽、槽部)110。孔部110具有沿着光轴方向的滑动壁121、122。而且,孔部110的底的至少一部分作为滑动壁123而发挥功能。移动构件320通过设于滑动壁121、122、123的限制部,而被限制与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移动。例如,滑动壁121、122、123作为限制部而具有与移动构件320的移动轴平行地设置的壁面。移动构件320沿着滑动壁121、122、123的壁面移动。通过滑动壁121、122、123,实现了移动构件320的顺畅的移动。
移动构件320具有与滑动壁121、122、123的壁面分别相面对地配置的滑动面321、322、323。滑动面321、322、323与移动构件320的移动轴平行地设置。通过滑动面321、322、323,在移动范围的整个区域内,可靠地限制了移动构件320在与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移动。在施力机构300中,虽然结构简单,但避免了移动构件320移动时发生扭转,实现了移动构件320的更加顺畅的移动。
能够相对于施力部件310实质独立地限制及/或控制移动构件320的姿势。即,能够以高精度限制及/或控制移动构件320的姿势。其结果为,可靠地实现了固定框70与变焦环80之间的面接触。或者,可靠地实现了变焦操作中的高精度的转矩控制。
如图8所示,在变焦环80的轴端面上,在与三个施力机构300相对应的三个区域分别设定有具有两个凹陷390、395的轮廓。在轴端面上设定这样的轮廓会有助于提高设计自由度、加工性及/或加工精度。
如图9所示,移动构件320具有:具有平滑的外表面的滑动面321;具有平滑的外表面的滑动面322;和具有平滑的外表面的滑动面323。滑动面321和滑动面322分别沿移动轴方向延伸,并且相互平行。滑动面323沿移动轴方向延伸,并且相对于滑动面321及滑动面322垂直。具有这样的结构的移动构件320能够经由滑动面321、322、323以高精度限制及/或控制其姿势。
在一个例子中,滑动面323具有沿与移动轴交叉的方向相互分离的多个滑动面(323)。这有利于以高精度进行移动构件320的姿势控制。在与移动轴交叉的方向上,在多个滑动面(323)之间能够配置突出部(接触部)340。这也有利于以高精度进行移动构件320的姿势控制。
如图10所示,移动构件320具有主体325、从主体325沿着移动轴向前方突出地设置的第1突出部(接触部)340、和相对于第1突出部340进一步向前方突出地设置的第2突出部(支承部)342。第2突出部342设于主体325的底部,例如具有板形状。第2突出部342的至少一部分与变焦环80的内周面的一部分相面对。其结果为,第2突出部342能够沿径向支承变焦环80。这有助于提高变焦环80相对于固定框70的保持强度。
如图10所示,移动构件320具有安装施力部件310的柱345。施力部件310是压缩螺旋弹簧。相对于施力部件310的螺旋中心部从螺旋端部沿轴向插入柱345。在将配置于区域BA1的施力部件310中的从沿着轴向的一端到另一端为止的距离(最大距离)设为LA2、将柱345的轴长度设为LA7时,能够将LA7相对于LA2设为约10、20、30、40、50、60或70%。上述数值是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在其他例子中能够适用其他数值。通过恰当地设定柱345的长度,避免了施力部件310的姿势崩坏。
柱345具有至少设于前端的厚壁部346、和设在基端部与前端之间的薄壁部347。厚壁部346的外径被设定成比薄壁部347外径大的值。另外,厚壁部346的外径被设定成比施力部件310的内径小的值。厚壁部346仅周向上的一部分具有厚壁形状。即,厚壁部346具有非圆形的截面形状。在柱345的厚壁部346中,截面积的重心相对于施力部件310的中心轴沿径向错开地配置。通过设定厚壁部346,避免了施力部件310的姿势崩坏。
如图11所示,固定框70具有安装施力部件310的柱350、和安装柱350的壁355。在施力部件310的一端,插入柱350。壁355具有第1面356、第2面357和第3面358。在柱350的轴向上,第1面356和第2面357的高度水平相互不同。第3面358配置在第1面356与第2面357之间,将第1面356和第2面357连接。柱350以覆盖第1面356的一部分、第2面357的一部分及第3面358的一部分的方式配置。在柱350的基端部处的壁355上设定有层差形状。施力部件(螺旋弹簧)310的线材的前端配置于第1面356、第2面357及第3面358中的某一个。在一个例子中,施力部件310的线材的前端配置于高度水平最低的第1面356。像这样,通过对施力部件310的端部所接触的壁设定高低差,避免了因施力部件310的卷绕形状引起的姿势崩坏。在施力部件310的线材前端被配置于高度水平最高的第2面357的情况下,能够抑制施力部件310向内侧挠曲地被组装。即,能够进行姿势的控制。在其他例子中,如图12所示,施力部件310的线材前端被配置于高度水平最高的第2面357。或者,施力部件310配置成施力部件310的线材的前端部分与第3面358交叉(或与壁355的层差卡合)。在能够追加使弹簧端面平坦的处理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层差形状。
以将施力部件310设于固定框70并使移动构件320对变焦环80施力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施力部件310设于变焦环80,使移动构件320对固定框70施力。在该情况下,在固定框70上设有第1面211到第7面217。
另外,以施力部件310向光轴方向施力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向以光轴为中心的圆的径向施力的结构。
施力机构300并不限定于关于固定框70与变焦环80之间的控制的机构。施力机构300能够适用于关于透镜镜筒1中的、各种两个部件间的控制的机构。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透镜镜筒(1)具备:第1框(70);能够相对于上述第1框旋转的第2框(80);保持于上述第1框及上述第2框中的一方的施力部件(310);和能够沿光轴方向移动地配置、且将上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传递到上述第1框及上述第2框中的另一方的移动部件(320)。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上述第1框及上述第2框中的另一方具有第1面(215、211)和第2面(212),上述移动部件(320)与上述第1面(215、211)接触的状态下的上述作用力比上述移动部件(320)与上述第2面(212)接触的状态下的上述作用力小。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上述第1框及上述第2框中的另一方具有将上述第1面(215、211)和上述第2面(212)连接、且相对于光轴方向具有倾斜的第3面(216、213)。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上述第1框及上述第2框中的另一方具有在与上述第3面(216、213)相反的一侧与上述第2面(212)连接、且相对于光轴方向具有倾斜的第4面(213、216)。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上述第4面(213、216)相对于光轴方向的倾斜与上述第3面(216、213)相对于光轴方向的倾斜不同。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光轴方向与上述第4面(213、216)所成的角中的较小角度比光轴方向与上述第3面(216、213)所成的角中的较小角度小。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上述移动部件(320)具有能够与上述第4面(213、216)以面进行接触的第5面(312、313)。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上述第4面(213、216)和上述第5面(312、313)大致平行。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上述移动部件(320)具有能够与上述第3面(216、213)以面进行接触的第6面(313、312),上述第3面(216、213)和上述第6面(313、312)大致平行。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透镜镜筒(1)还具备配置在上述第1框(70)及上述第2框(80)的内周侧的第3框(50),上述施力部件(310)经由上述移动部件(320)和上述第1框及上述第2框中的另一方,对上述第3框(50)向光轴方向施力,上述施力部件(310)及上述移动部件(320)配置有多个。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能够切换拍摄状态和缩回状态的透镜镜筒(1)具备:第1框(70);能够相对于上述第1框相对地旋转的第2框(80);保持于上述第1框及上述第2框中的一方、且向缩回的方向具有作用力的施力部(310);和被上述施力部施力、且能够与上述第1框及上述第2框中的另一方接触的接触部(320、340)。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上述接触部(320、340)被上述施力部(310)以能够向缩回的方向移动的方式施力。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透镜镜筒(1)还具备配置在上述第1框(70)及上述第2框(80)的内周侧的第3框(50),上述施力部(310)能够至少经由上述接触部(320、340)和上述第1框及上述第2框中的另一方对上述第3框向缩回的方向施力。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透镜镜筒(1)具备:固定框(70);能够绕光轴旋转地配置的旋转框(80);保持于上述固定框及上述旋转框中的一方的施力部件(310);和被施力部施力且能够沿光轴方向移动地配置的移动部件(320),上述固定框及上述旋转框中的另一方具有第1面(215、211)和第2面(212),上述施力部件的挠曲量或全长在上述移动部件与上述第1面接触的状态和上述移动部件与上述第2面接触的状态之间变化。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透镜镜筒(1)具备:第1部件(70);与上述第1部件之间具有至少向第1方向相对移动的关系的第2部件(80);保持于上述第1部件及上述第2部件中的一方的施力部件(310);和至少能够沿着上述第1部件及第2部件中的另一方移动地配置、且将上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传递到上述第1部件及第2部件中的另一方的移动部件(320)。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透镜镜筒(1)具备:第1框(70);能够相对于上述第1框相对地旋转的第2框(80);保持于上述第1框及上述第2框中的一方的施力部(310);和能够通过上述施力部而与上述第1框及上述第2框中的另一方以面进行接触的接触部(320、340)。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摄像装置(500)具备上述某一个透镜镜筒(1)和具有摄像元件(520)的主体部(510)。
以上,使用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所记载的范围。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明确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施加各种变更或改进。从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明确施加了这样的变更或改进的方式也会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另外,并不限于所说明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是这些结构的任意组合。
附图标记说明
1:透镜镜筒、L1:第1组透镜、L2:第2组透镜、L3:第3组透镜、L4:第4组透镜、L5:第5组透镜、10:第1移动筒、11:第1透镜框、20:第2移动筒、21:第2透镜框、22:凸轮从动件、30:直进筒、31:第3透镜框、32:圆周槽、33:键、35:第3移动筒、45:致动器(聚焦马达)、40:第4移动筒、41:第4透镜框、50:凸轮筒(第3框)、52:凸轮槽、53:连结销、54:凸轮槽、60:固定筒、62:凸轮从动件、63:直线槽、70:固定框(第1部件、第1框)、80:变焦环(第2部件、旋转框、第2框)、90:固定件、300:施力机构。
Claims (16)
1.一种透镜镜筒,能够切换作为折叠状态的第1状态和不为折叠状态的第2状态,具备:
筒状的第1框,其在轴端面上具备相对于光轴方向具有倾斜的第1面及第2面、和配置于所述第1面与所述第2面之间且与光轴正交的面即第3面;
能够相对于所述第1框相对旋转的第2框;
保持于所述第2框的施力部件;以及
能够沿光轴方向移动地配置、且利用所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与所述第1框抵接的移动部件,
所述移动部件在所述第1状态下能够与所述第1面抵接,在从所述第1状态向所述第2状态转变的第3状态的期间与所述第3面抵接并滑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
所述第3面沿着以光轴为中心的周向具有长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
所述移动部件具有与所述第3面抵接并滑动的滑动面,
所述第3面比所述滑动面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
所述第3面与所述滑动面进行面接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
在所述滑动面从所述第3面的一端滑动至另一端的期间,对于所述第1框与所述第2框之间的相对旋转产生规定的转矩。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
所述移动部件具有与所述第1面大致平行的接触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
所述第1面相对于光轴方向的倾斜与所述第2面相对于光轴方向的倾斜不同。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
光轴方向与所述第1面所成的角中的较小角度比光轴方向与所述第2面所成的角中的较小角度小。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
具备配置在所述第1框及所述第2框的内周侧的第3框,
所述施力部件经由所述移动部件或所述第1框或所述第2框,对所述第3框向光轴方向施力。
10.一种透镜镜筒,能够切换全长固定的第1状态和全长可变的第2状态,具备:
筒状的第1框;
能够相对于所述第1框相对旋转的第2框;
保持于所述第1框及所述第2框中的一方、且向光轴方向具有作用力的施力部件;和
能够沿光轴方向移动地配置、且将所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传递到所述第1框及所述第2框中的另一方的移动部件,
所述第1状态为折叠状态,
所述第1框及所述第2框中的另一方的轴端面具有能够供所述移动部件抵接并滑动的第1面及第2面。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
所述移动部件与所述第1面抵接并滑动的状态下的所述作用力比所述移动部件与所述第2面抵接并滑动的状态下的所述作用力小。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
所述第1框及所述第2框中的另一方具有:
将所述第1面和所述第2面连接、且相对于光轴方向具有倾斜的第3面;和
在与所述第3面相反的一侧与所述第2面连接、且相对于光轴方向具有倾斜的第4面。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
光轴方向与所述第4面所成的角中的较小角度比光轴方向与所述第3面所成的角中的较小角度小。
14.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
所述施力部件及所述移动部件配置有多个。
15.一种摄像装置,具备:
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镜筒;和
具有摄像元件的主体部。
16.一种透镜镜筒,能够切换全长固定的第1状态和全长可变的第2状态,具备:
筒状的第1框,其在端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具备相对于光轴方向具有倾斜的第1面及第2面、和配置于所述第1面与所述第2面之间且与光轴正交的面即第3面;
能够相对于所述第1框相对旋转的第2框;
保持于所述第2框的施力部件;以及
能够沿光轴方向移动地配置、且利用所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与所述第1框抵接的移动部件,
所述第1状态为折叠状态,
所述移动部件在所述第1状态下能够与所述第1面抵接,在从所述第1状态向所述第2状态转变的第3状态的期间与所述第3面抵接并滑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154296 | 2018-08-20 | ||
JP2018-154296 | 2018-08-20 | ||
PCT/JP2019/032365 WO2020040112A1 (ja) | 2018-08-20 | 2019-08-20 |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
CN201980053347.3A CN112567276A (zh) | 2018-08-20 | 2019-08-20 | 透镜镜筒及摄像装置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53347.3A Division CN112567276A (zh) | 2018-08-20 | 2019-08-20 | 透镜镜筒及摄像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699785A true CN116699785A (zh) | 2023-09-05 |
Family
ID=69592637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714808.5A Pending CN116699785A (zh) | 2018-08-20 | 2019-08-20 | 透镜镜筒及摄像装置 |
CN202310714980.0A Pending CN116699787A (zh) | 2018-08-20 | 2019-08-20 | 透镜镜筒及摄像装置 |
CN201980053347.3A Pending CN112567276A (zh) | 2018-08-20 | 2019-08-20 | 透镜镜筒及摄像装置 |
CN202310714971.1A Pending CN116699786A (zh) | 2018-08-20 | 2019-08-20 | 透镜镜筒及摄像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714980.0A Pending CN116699787A (zh) | 2018-08-20 | 2019-08-20 | 透镜镜筒及摄像装置 |
CN201980053347.3A Pending CN112567276A (zh) | 2018-08-20 | 2019-08-20 | 透镜镜筒及摄像装置 |
CN202310714971.1A Pending CN116699786A (zh) | 2018-08-20 | 2019-08-20 | 透镜镜筒及摄像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10311376A1 (zh) |
JP (2) | JPWO2020040112A1 (zh) |
CN (4) | CN116699785A (zh) |
WO (1) | WO202004011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SE546247C2 (en) * | 2022-11-17 | 2024-09-10 | Topgolf Sweden Ab |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adjusting a camera lens in relation to a camera senso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0104812U (ja) * | 1983-12-23 | 1985-07-17 | 旭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 レンズ鏡筒の距離調節環のプリセツト機構 |
JPH08234259A (ja) * | 1995-02-24 | 1996-09-13 | Nikon Corp | 鏡筒の基準位置検出装置 |
JPH08278434A (ja) * | 1995-04-06 | 1996-10-22 | Nikon Corp | レンズ鏡筒 |
JPH08334676A (ja) * | 1995-06-06 | 1996-12-17 | Asahi Optical Co Ltd | 自動焦点カメラ用レンズ鏡筒 |
JPH09145985A (ja) * | 1995-11-21 | 1997-06-06 | Nikon Corp | レンズ鏡筒 |
JPH09203842A (ja) * | 1996-01-26 | 1997-08-05 | Nikon Corp | レンズ鏡筒 |
JPH1020173A (ja) * | 1996-07-04 | 1998-01-23 | Nikon Corp | カメラのズームレンズ鏡筒 |
JP2000035606A (ja) * | 1998-07-17 | 2000-02-02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カメラ |
JP2001305409A (ja) * | 2000-04-19 | 2001-10-3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レンズ鏡筒 |
JP2003075711A (ja) * | 2001-09-06 | 2003-03-12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 |
JP2007310073A (ja) * | 2006-05-17 | 2007-11-29 | Fujifilm Corp | レンズ鏡胴 |
JP5372385B2 (ja) * | 2008-01-25 | 2013-12-18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レンズ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
JP2010014766A (ja) * | 2008-07-01 | 2010-01-21 | Cosina Co Ltd | レンズ装置及び光学機器 |
JP2010145499A (ja) * | 2008-12-16 | 2010-07-01 | Canon Inc | レンズ鏡筒 |
JP5430259B2 (ja) * | 2009-07-08 | 2014-02-2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沈胴式レンズ鏡筒 |
KR101567816B1 (ko) * | 2009-07-16 | 2015-11-1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렌즈 아답터 |
JP5598128B2 (ja) * | 2010-07-12 | 2014-10-01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光学機器 |
JP2014059402A (ja) * | 2012-09-14 | 2014-04-03 | Olympus Imaging Corp | レンズ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
JP2014232133A (ja) * | 2013-05-28 | 2014-12-11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
JP6314318B2 (ja) * | 2013-10-15 | 2018-04-25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レンズ鏡筒 |
DE102013022013B4 (de) * | 2013-12-20 | 2017-08-17 | Carl Zeiss Ag | Kamerawechselobjektiv und Verfahren zum Aktivieren und Deaktivieren einer Rastvorrichtung einer Blende eines Kamerawechselobjektivs |
US10185206B2 (en) * | 2015-08-20 | 2019-01-2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Lens barrel, lens driving device,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
JPWO2017115465A1 (ja) * | 2015-12-28 | 2018-09-20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カメラ |
JP6946675B2 (ja) * | 2017-03-13 | 2021-10-0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
JP7118801B2 (ja) * | 2018-08-10 | 2022-08-1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レンズ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撮像装置 |
JP7130511B2 (ja) * | 2018-09-21 | 2022-09-0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 |
-
2019
- 2019-08-20 JP JP2020538391A patent/JPWO2020040112A1/ja active Pending
- 2019-08-20 CN CN202310714808.5A patent/CN116699785A/zh active Pending
- 2019-08-20 WO PCT/JP2019/032365 patent/WO2020040112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9-08-20 US US17/269,107 patent/US20210311376A1/en active Pending
- 2019-08-20 CN CN202310714980.0A patent/CN116699787A/zh active Pending
- 2019-08-20 CN CN201980053347.3A patent/CN112567276A/zh active Pending
- 2019-08-20 CN CN202310714971.1A patent/CN116699786A/zh active Pending
-
2022
- 2022-09-21 JP JP2022150027A patent/JP2022174289A/ja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22174289A (ja) | 2022-11-22 |
WO2020040112A1 (ja) | 2020-02-27 |
US20210311376A1 (en) | 2021-10-07 |
CN112567276A (zh) | 2021-03-26 |
JPWO2020040112A1 (ja) | 2021-08-26 |
CN116699787A (zh) | 2023-09-05 |
CN116699786A (zh) | 2023-09-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969859B2 (ja) | レンズ鏡筒 | |
US4993815A (en) | Zoom-lens-barrel assembly | |
CN101641628B (zh) | 镜头、成像装置和信息终端装置 | |
EP1632800B1 (en) | Retractable Lens Camera | |
US6661970B2 (en) | Lens barrel | |
KR101106422B1 (ko) | 렌즈 배럴, 카메라 및 정보 장치 | |
US7265918B2 (en) | Movable member supporting mechanism, and movable member supporting mechanism for lens barrel | |
KR20060135639A (ko) | 렌즈 구동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US6049432A (en) | Zoom lens barrel | |
US7969662B2 (en) | Lens barrel unit and imaging apparatus | |
US6754011B2 (en) | High zoom ratio lens | |
CN116699785A (zh) | 透镜镜筒及摄像装置 | |
JP2006301187A (ja) | ズームレンズ沈胴鏡筒 | |
JP3416317B2 (ja) | レンズ鏡筒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機器 | |
JP2008224795A (ja) | レンズ鏡胴および携帯型情報端末装置 | |
US6906871B2 (en) | Cam mechanism for lens barrel | |
CN113227865B (zh) | 镜头镜筒及光学设备 | |
US10634828B2 (en) | Diaphragm apparatus, lens apparatus, and imaging apparatus | |
JP4882321B2 (ja) | レンズ鏡筒 | |
US6839187B2 (en) | Lens distance-varying mechanism, and step-zoom len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 |
US20240264406A1 (en) | Optical apparatus and imaging apparatus | |
JP6900039B2 (ja) | カムフォロア及びレンズ鏡筒 | |
JP7360553B2 (ja) | ズームレンズ装置及び光学装置 | |
JP2005084406A (ja) |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および光学機器 | |
JPH1020173A (ja) | カメラのズームレンズ鏡筒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