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49450B - 一种具有特殊香气和口感的茶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特殊香气和口感的茶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49450B
CN116649450B CN202310921720.0A CN202310921720A CN116649450B CN 116649450 B CN116649450 B CN 116649450B CN 202310921720 A CN202310921720 A CN 202310921720A CN 116649450 B CN116649450 B CN 1166494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withering
leaves
time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2172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649450A (zh
Inventor
李辉
金容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ming Mukai Foo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ming Mukai Foo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ming Mukai Food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ming Mukai Foo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92172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49450B/zh
Publication of CN1166494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494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6494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494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40Tea flavour; Tea oil; Flavouring of tea or tea extract
    • A23F3/405Flavouring with flavours other than natural tea flavour or tea oil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23F3/08Oxidation; Ferment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23F3/12Rolling or shredding tea leav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9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ood processing or handling, e.g. food conservation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特殊香气和口感的茶及其制备方法,该茶的制备方法具体如下:S1选用无农残的新鲜茶叶。S2对新鲜茶叶进行调香处理,得到调香叶。S3对调香叶进行真空低温干燥至茶叶含水量为3‑10%,得到所述茶叶。步骤S2所述调香处理包括:S2.1第一次萎凋于户外进行日光萎凋。第二次萎凋在室内进行,得到萎凋叶。S2.2.第一次为轻揉,第二次为重揉,得到揉捻叶。S2.3对揉捻叶进行发酵,并在发酵完毕后进行预干燥处理,得到调香叶。本发明所得茶叶中水溶性果胶的质量含量≥7%,咖啡碱的质量含量≤1.3%,总碳水化合物的质量含量为55±2%,适用人群较广。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特殊香气和口感的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具有特殊香气和口感的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饮茶用茶的历史非常悠久。直到现在,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和茶文化现象(琴棋书画诗酒茶)中的“茶”,饮茶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茶叶被称为中国的“国饮”。中国历史以来形成了六大基础茶类: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以及再加工茶类的普洱茶。
申请人经过多年研究,以普洱茶制备工艺为基础,结合其他制茶工序,得到了一种口感独特、汤色金黄金红透亮、滋味独特、不苦涩、不刺激、具有清凉感的茶,该茶与市场上的绿茶、黄茶、青茶、白茶、红茶、黑茶相比,从制备方法到口感滋味上都有区别,称为8普洱茶。
现申请人在原有8普洱茶的基础上,经过近年来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一种茶叶和茶汤具有茶香和咖啡香,茶汤口感醇厚甘甜而没有苦涩感的新一代8普洱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了一种茶叶和茶汤具有茶香和咖啡香,茶汤口感醇厚甘甜而没有苦涩感的新一代8普洱茶。该茶叶中水溶性果胶的质量含量≥7%,咖啡碱的质量含量≤1.3%,总碳水化合物的质量含量为55±2%。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了一种茶叶和茶汤具有茶香和咖啡香,茶汤口感醇厚甘甜而没有苦涩感的新一代8普洱茶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
S1 选用无农残的新鲜茶叶。
S2 对新鲜茶叶进行调香处理,得到调香叶。
S3 对调香叶进行真空低温干燥至茶叶含水量为3-10%,得到所述茶叶。
步骤S2所述调香处理包括:
S2.1 对新鲜茶叶进行两次萎凋,其中:第一次萎凋于户外进行日光萎凋。第二次萎凋在室内进行,得到萎凋叶。
S2.2 对萎凋叶进行两次揉捻处理,其中:第一次为轻揉,第二次为重揉,得到揉捻叶。
S2.3 对揉捻叶进行发酵,并在发酵完毕后进行预干燥处理,得到调香叶。
进一步的,步骤S2.1所述第二次萎凋的方法包括:
S2.1.1 将日光萎凋完毕的茶叶放入室内的萎凋槽中,茶叶铺设厚度为5-15cm。
S2.1.2 向萎凋槽中的茶叶均匀喷洒萎凋液。
S2.1.3 控制室内环境温度为22-25℃,湿度53-57%,自然萎凋一段时间后,向萎凋槽内通入干热空气,进行人工萎凋。
S2.1.4 重复步骤S2.1.2和步骤S2.1.3,重复至少四次后完成第二次萎凋。
进一步的,步骤S2.1.2中所述萎凋液的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1 取洗净无农残的金银花,与500克水混合,得到混合物。
步骤2 将混合物置于循环提取装置中,55±3℃循环提取10-12小时。
步骤3 固液分离,取其中液相组分为萎凋液。
当重复步骤S2.1.2和步骤S2.1.3的次数为四次时,其中:
第一次进行S2.1.2时,步骤1中金银花取10克。
第二次进行S2.1.2时,步骤1中金银花取9克。
第三次进行S2.1.2时,步骤1中金银花取2克。
第四次进行S2.1.2时,步骤1中金银花取1克。
进一步的,步骤S2.1.2中所述萎凋液的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1 取洗净无农残的金银花,与500克水混合,得到混合物。
步骤2 将混合物置于循环提取装置中,55±3℃循环提取10-12小时。
步骤3 固液分离,取其中液相组分为萎凋液。
当重复步骤S2.1.2和步骤S2.1.3的次数大于四次时,其中:
第一次进行S2.1.2时,步骤1中金银花取10克。
第二次进行S2.1.2时,步骤1中金银花取9克。
第三次进行S2.1.2至倒数第三次进行S2.1.2期间,步骤1中金银花的克数按照重复轮次依次递减,且克数<9克的同时>2克。
倒数第二次进行S2.1.2时,步骤1中金银花取2克。
最后一次进行S2.1.2时,步骤1中金银花取1克。
进一步的,第一次进行S2.1.2时,所述萎凋液的喷洒量为茶叶质量的3.2%。之后每次重复进行S2.1.2时,所述萎凋液的喷洒量依次递减,至最后一次进行S2.1.2时,所述萎凋液的喷洒量为茶叶质量的2.8%。
进一步的,第一次进行S2.1.3时,自然萎凋的时间至少为10分钟。之后每次重复进行S2.1.3时,自然萎凋的时间依次递增。至完成第二次萎凋时,自然萎凋的总时间控制在100-120分钟。
第一次进行S2.1.3时,人工萎凋的时间至少为15分钟。之后每次重复进行S2.1.3时,人工萎凋的时间依次递减。至完成第二次萎凋时,人工萎凋的总时间控制在160-180分钟。
进一步的,第一次进行S2.1.3时,通入的干热空气温度为35℃,之后每次重复进行S2.1.3时,通入的干热空气温度递减1℃。最后一次通入的干热空气温度为40℃。
进一步的,步骤S2.2所述揉捻处理包括:第一次揉捻,于室温环境、40-50%湿度环境下,轻力揉捻时间5分钟。第二次揉捻在第一次揉捻完成20分钟后进行,于室温环境、60-70%湿度环境下,重力揉捻时间10分钟后完成。
进一步的,步骤S2.3所述发酵包括:
首先以干燥的自然空气置换密闭容器中的气氛环境。
然后将揉捻叶放入密闭的容器中,并洒入茶叶质量15-20%的发酵液。所述发酵液为:0.01-0.03%的磷酸钾和0.01-0.03%的柠檬酸锌水溶液。
之后冲入发酵气体,使得密封容器内的气压为1.3-1.4个大气压。所述发酵气体为氧气、氨气和氮气按照体积比1:0.3-0.5:2.1-2.3的比例混合得到的混合气。
最后在28-30℃温度下发酵15-17天,发酵完毕。
进一步的,步骤S2.3所述预干燥处理包括:
S2.3.1 将发酵完毕后的茶叶放入滚筒中,并保持滚筒带动茶叶持续翻转。
S2.3.2 升温至滚筒内环境温度为73-75℃,控制滚筒内气氛环境湿度为60±5%,持续时间15-20分钟。
S2.3.3 升温至滚筒内环境温度为94-97℃,控制滚筒内气氛环境湿度为30±5%,持续时间15-20分钟。
S2.3.4 取出茶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调香叶。
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之一:
本发明所得茶叶同时具有茶香和咖啡香,其冲泡得到的茶汤,闻着也有较浓的咖啡香味。但是品尝茶汤时,并没有类似咖啡的苦味,而口感醇厚、甘甜。
本发明所得茶叶中水溶性果胶的质量含量≥7%,咖啡碱的质量含量≤1.3%,总碳水化合物的质量含量为55±2%,适用人群较广。
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
一种茶叶,其制备方法具体包括:
S1 选用无农残的新鲜茶叶。
S2 对新鲜茶叶进行调香处理,得到调香叶。
S3 对调香叶进行真空低温干燥至茶叶含水量为6.3%,得到所述茶叶。
步骤S2所述调香处理包括:
S2.1 对新鲜茶叶进行两次萎凋,其中:第一次萎凋于户外进行日光萎凋。第二次萎凋在室内进行,得到萎凋叶。
S2.2 对萎凋叶进行两次揉捻处理,其中:第一次为轻揉,第二次为重揉,得到揉捻叶。
S2.3 对揉捻叶进行发酵,并在发酵完毕后进行预干燥处理,得到调香叶。
步骤S2.1所述第二次萎凋的方法包括:
S2.1.1 将日光萎凋完毕的茶叶放入室内的萎凋槽中,茶叶铺设厚度为10cm。
S2.1.2 向萎凋槽中的茶叶均匀喷洒萎凋液。
所述萎凋液的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1 取洗净无农残的金银花,与500克水混合,得到混合物。
步骤2 将混合物置于循环提取装置中,55±3℃循环提取11小时。
步骤3 固液分离,取其中液相组分为萎凋液。
S2.1.3 控制室内环境温度为24℃,湿度55%,自然萎凋一段时间后,向萎凋槽内通入干热空气,进行人工萎凋。
S2.1.4 重复步骤S2.1.2和步骤S2.1.3,重复4次后完成第二次萎凋。
其中:
第一次进行S2.1.2时,制备萎凋液的制备方法中步骤1中金银花取10克。第一次进行S2.1.2时,所述萎凋液的喷洒量为茶叶质量的3.2%。
第一次进行S2.1.3时,自然萎凋的时间为15分钟,人工萎凋的时间为65分钟,通入的干热空气温度为35℃。
第二次进行S2.1.2时,制备萎凋液的制备方法中步骤1中金银花取9克。第一次进行S2.1.2时,所述萎凋液的喷洒量为茶叶质量的3.07%。
第二次进行S2.1.3时,自然萎凋的时间为23.3分钟,人工萎凋的时间为50分钟,通入的干热空气温度为34℃。
第三次进行S2.1.2时,制备萎凋液的制备方法中步骤1中金银花取2克。第一次进行S2.1.2时,所述萎凋液的喷洒量为茶叶质量的2.94%。
第三次进行S2.1.3时,自然萎凋的时间为31.7分钟,人工萎凋的时间为35分钟,通入的干热空气温度为33℃。
第四次进行S2.1.2时,制备萎凋液的制备方法中步骤1中金银花取1克。第一次进行S2.1.2时,所述萎凋液的喷洒量为茶叶质量的2.8%。
第四次进行S2.1.3时,自然萎凋的时间为40分钟,人工萎凋的时间为20分钟,通入的干热空气温度为40℃。
步骤S2.2所述揉捻处理包括:第一次揉捻,于室温环境、45%湿度环境下,轻力揉捻时间5分钟。第二次揉捻在第一次揉捻完成20分钟后进行,于室温环境、65%湿度环境下,重力揉捻时间10分钟后完成。所述轻力和重力为工作人员进行揉捻时施加到茶叶上的力度,轻力一般为将缠绕的茶叶柔散即可的力度。重力一般为揉捻过程中施加5-10kg的压力。
步骤S2.3所述发酵包括:
首先以干燥的自然空气置换密闭容器中的气氛环境。
然后将揉捻叶放入密闭的容器中,并洒入茶叶质量18%的发酵液。所述发酵液为:0.02%的磷酸钾和0.02%的柠檬酸锌水溶液。
之后冲入发酵气体,使得密封容器内的气压为1.3个大气压。所述发酵气体为氧气、氨气和氮气按照体积比1:0.4:2.2的比例混合得到的混合气。
最后在29℃温度下发酵16天,发酵完毕。
步骤S2.3所述预干燥处理包括:
S2.3.1 将发酵完毕后的茶叶放入滚筒中,并保持滚筒带动茶叶持续翻转。
S2.3.2 升温至滚筒内环境温度为74℃,控制滚筒内气氛环境湿度为60±5%,持续时间18分钟。
S2.3.3 升温至滚筒内环境温度为96℃,控制滚筒内气氛环境湿度为30±5%,持续时间18分钟。
S2.3.4 取出茶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调香叶。
实施例2
一种茶叶,其制备方法具体包括:
S1 选用无农残的新鲜茶叶。
S2 对新鲜茶叶进行调香处理,得到调香叶。
S3 对调香叶进行真空低温干燥至茶叶含水量为10%,得到所述茶叶。
步骤S2所述调香处理包括:
S2.1 对新鲜茶叶进行两次萎凋,其中:第一次萎凋于户外进行日光萎凋。第二次萎凋在室内进行,得到萎凋叶。
S2.2 对萎凋叶进行两次揉捻处理,其中:第一次为轻揉,第二次为重揉,得到揉捻叶。
S2.3 对揉捻叶进行发酵,并在发酵完毕后进行预干燥处理,得到调香叶。
步骤S2.1所述第二次萎凋的方法包括:
S2.1.1 将日光萎凋完毕的茶叶放入室内的萎凋槽中,茶叶铺设厚度为15cm。
S2.1.2 向萎凋槽中的茶叶均匀喷洒萎凋液。
所述萎凋液的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1 取洗净无农残的金银花,与500克水混合,得到混合物。
步骤2 将混合物置于循环提取装置中,55±3℃循环提取12小时。
步骤3 固液分离,取其中液相组分为萎凋液。
S2.1.3 控制室内环境温度为25℃,湿度57%,自然萎凋一段时间后,向萎凋槽内通入干热空气,进行人工萎凋。
S2.1.4 重复步骤S2.1.2和步骤S2.1.3,重复4次后完成第二次萎凋。
其中:
第一次进行S2.1.2时,制备萎凋液的制备方法中步骤1中金银花取10克。第一次进行S2.1.2时,所述萎凋液的喷洒量为茶叶质量的3.2%。
第一次进行S2.1.3时,自然萎凋的时间为15分钟,人工萎凋的时间为65分钟,通入的干热空气温度为35℃。
第二次进行S2.1.2时,制备萎凋液的制备方法中步骤1中金银花取9克。第一次进行S2.1.2时,所述萎凋液的喷洒量为茶叶质量的3.07%。
第二次进行S2.1.3时,自然萎凋的时间为25分钟,人工萎凋的时间为51.7分钟,通入的干热空气温度为34℃。
第三次进行S2.1.2时,制备萎凋液的制备方法中步骤1中金银花取2克。第一次进行S2.1.2时,所述萎凋液的喷洒量为茶叶质量的2.94%。
第三次进行S2.1.3时,自然萎凋的时间为35分钟,人工萎凋的时间为38.3分钟,通入的干热空气温度为33℃。
第四次进行S2.1.2时,制备萎凋液的制备方法中步骤1中金银花取1克。第一次进行S2.1.2时,所述萎凋液的喷洒量为茶叶质量的2.8%。
第四次进行S2.1.3时,自然萎凋的时间为45分钟,人工萎凋的时间为25分钟,通入的干热空气温度为40℃。
步骤S2.2所述揉捻处理包括:第一次揉捻,于室温环境、50%湿度环境下,轻力揉捻时间5分钟。第二次揉捻在第一次揉捻完成20分钟后进行,于室温环境、70%湿度环境下,重力揉捻时间10分钟后完成。
步骤S2.3所述发酵包括:
首先以干燥的自然空气置换密闭容器中的气氛环境。
然后将揉捻叶放入密闭的容器中,并洒入茶叶质量20%的发酵液。所述发酵液为:0.03%的磷酸钾和0.03%的柠檬酸锌水溶液。
之后冲入发酵气体,使得密封容器内的气压为1.4个大气压。所述发酵气体为氧气、氨气和氮气按照体积比1:0.5:2.3的比例混合得到的混合气。
最后在30℃温度下发酵17天,发酵完毕。
步骤S2.3所述预干燥处理包括:
S2.3.1 将发酵完毕后的茶叶放入滚筒中,并保持滚筒带动茶叶持续翻转。
S2.3.2 升温至滚筒内环境温度为75℃,控制滚筒内气氛环境湿度为60±5%,持续时间20分钟。
S2.3.3 升温至滚筒内环境温度为97℃,控制滚筒内气氛环境湿度为30±5%,持续时间20分钟。
S2.3.4 取出茶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调香叶。
实施例3
一种茶叶,其制备方法具体包括:
S1 选用无农残的新鲜茶叶。
S2 对新鲜茶叶进行调香处理,得到调香叶。
S3 对调香叶进行真空低温干燥至茶叶含水量为3%,得到所述茶叶。
步骤S2所述调香处理包括:
S2.1 对新鲜茶叶进行两次萎凋,其中:第一次萎凋于户外进行日光萎凋。第二次萎凋在室内进行,得到萎凋叶。
S2.2 对萎凋叶进行两次揉捻处理,其中:第一次为轻揉,第二次为重揉,得到揉捻叶。
S2.3 对揉捻叶进行发酵,并在发酵完毕后进行预干燥处理,得到调香叶。
步骤S2.1所述第二次萎凋的方法包括:
S2.1.1 将日光萎凋完毕的茶叶放入室内的萎凋槽中,茶叶铺设厚度为5cm。
S2.1.2 向萎凋槽中的茶叶均匀喷洒萎凋液。
所述萎凋液的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1 取洗净无农残的金银花,与500克水混合,得到混合物。
步骤2 将混合物置于循环提取装置中,55±3℃循环提取11小时。
步骤3 固液分离,取其中液相组分为萎凋液。
S2.1.3 控制室内环境温度为22℃,湿度53%,自然萎凋一段时间后,向萎凋槽内通入干热空气,进行人工萎凋。
S2.1.4 重复步骤S2.1.2和步骤S2.1.3,重复4次后完成第二次萎凋。
其中:
第一次进行S2.1.2时,制备萎凋液的制备方法中步骤1中金银花取10克。第一次进行S2.1.2时,所述萎凋液的喷洒量为茶叶质量的3.2%。
第一次进行S2.1.3时,自然萎凋的时间为10分钟,人工萎凋的时间为60分钟,通入的干热空气温度为35℃。
第二次进行S2.1.2时,制备萎凋液的制备方法中步骤1中金银花取9克。第一次进行S2.1.2时,所述萎凋液的喷洒量为茶叶质量的3.07%。
第二次进行S2.1.3时,自然萎凋的时间为20分钟,人工萎凋的时间为46.7分钟,通入的干热空气温度为34℃。
第三次进行S2.1.2时,制备萎凋液的制备方法中步骤1中金银花取2克。第一次进行S2.1.2时,所述萎凋液的喷洒量为茶叶质量的2.94%。
第三次进行S2.1.3时,自然萎凋的时间为30分钟,人工萎凋的时间为33.3分钟,通入的干热空气温度为33℃。
第四次进行S2.1.2时,制备萎凋液的制备方法中步骤1中金银花取1克。第一次进行S2.1.2时,所述萎凋液的喷洒量为茶叶质量的2.8%。
第四次进行S2.1.3时,自然萎凋的时间为40分钟,人工萎凋的时间为20分钟,通入的干热空气温度为40℃。
步骤S2.2所述揉捻处理包括:第一次揉捻,于室温环境、40%湿度环境下,轻力揉捻时间5分钟。第二次揉捻在第一次揉捻完成20分钟后进行,于室温环境、60%湿度环境下,重力揉捻时间10分钟后完成。
步骤S2.3所述发酵包括:
首先以干燥的自然空气置换密闭容器中的气氛环境。
然后将揉捻叶放入密闭的容器中,并洒入茶叶质量15%的发酵液。所述发酵液为:0.01%的磷酸钾和0.01%的柠檬酸锌水溶液。
之后冲入发酵气体,使得密封容器内的气压为1.3个大气压。所述发酵气体为氧气、氨气和氮气按照体积比1:0.3:2.1的比例混合得到的混合气。
最后在28℃温度下发酵15天,发酵完毕。
步骤S2.3 所述预干燥处理包括:
S2.3.1 将发酵完毕后的茶叶放入滚筒中,并保持滚筒带动茶叶持续翻转。
S2.3.2 升温至滚筒内环境温度为73℃,控制滚筒内气氛环境湿度为60±5%,持续时间15分钟。
S2.3.3 升温至滚筒内环境温度为94℃,控制滚筒内气氛环境湿度为30±5%,持续时间15分钟。
S23.4 取出茶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调香叶。
实施例4
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S2.1.4 重复步骤S2.1.2和步骤S2.1.3共计6次后完成第二次萎凋。其中:
第一次进行S2.1.2时,制备萎凋液的制备方法中步骤1中金银花取10克。第一次进行S2.1.2时,所述萎凋液的喷洒量为茶叶质量的3.2%。
第一次进行S2.1.3时,自然萎凋的时间为15分钟,人工萎凋的时间为40分钟,通入的干热空气温度为35℃。
第二次进行S2.1.2时,制备萎凋液的制备方法中步骤1中金银花取9克。第一次进行S2.1.2时,所述萎凋液的喷洒量为茶叶质量的3.12%。
第二次进行S2.1.3时,自然萎凋的时间为16.4分钟,人工萎凋的时间为35.3分钟,通入的干热空气温度为34℃。
第三次进行S2.1.2时,制备萎凋液的制备方法中步骤1中金银花取6.7克。第一次进行S2.1.2时,所述萎凋液的喷洒量为茶叶质量的3.04%。
第三次进行S2.1.3时,自然萎凋的时间为17.7分钟,人工萎凋的时间为30.7分钟,通入的干热空气温度为33℃。
第四次进行S2.1.2时,制备萎凋液的制备方法中步骤1中金银花取4.3克。第一次进行S2.1.2时,所述萎凋液的喷洒量为茶叶质量的2.96%。
第四次进行S2.1.3时,自然萎凋的时间为19.0分钟,人工萎凋的时间为26分钟,通入的干热空气温度为32℃。
第五次进行S2.1.2时,制备萎凋液的制备方法中步骤1中金银花取2克。第一次进行S2.1.2时,所述萎凋液的喷洒量为茶叶质量的2.88%。
第五次进行S2.1.3时,自然萎凋的时间为20.3分钟,人工萎凋的时间为21.3分钟,通入的干热空气温度为31℃。
第六次进行S2.1.2时,制备萎凋液的制备方法中步骤1中金银花取1克。第一次进行S2.1.2时,所述萎凋液的喷洒量为茶叶质量的2.8%。
第六次进行S2.1.3时,自然萎凋的时间为21.6分钟,人工萎凋的时间为16.7分钟,通入的干热空气温度为40℃。
实施例5
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不重复步骤S2.1.2和步骤S2.1.3,其中:
进行S2.1.2时,制备萎凋液的制备方法中步骤1中金银花取9克。进行S2.1.2时,所述萎凋液的喷洒量为茶叶质量的3.2%。
进行S2.1.3时,自然萎凋的时间为110分钟,人工萎凋的时间为170分钟,通入的干热空气温度为40℃。
实施例6
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S2.1.4 重复步骤S2.1.2和步骤S2.1.3共计2次后完成第二次萎凋。其中:
第一次进行S2.1.2时,制备萎凋液的制备方法中步骤1中金银花取9克。第一次进行S2.1.2时,所述萎凋液的喷洒量为茶叶质量的3.2%。
第一次进行S2.1.3时,自然萎凋的时间为50分钟,人工萎凋的时间为100分钟,通入的干热空气温度为35℃。
第二次进行S2.1.2时,制备萎凋液的制备方法中步骤1中金银花取2克。第一次进行S2.1.2时,所述萎凋液的喷洒量为茶叶质量的2.8%。
第二次进行S2.1.3时,自然萎凋的时间为60分钟,人工萎凋的时间为70分钟,通入的干热空气温度为40℃。
实施例7
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S2.1.4 重复步骤S2.1.2和步骤S2.1.3共计3次后完成第二次萎凋。其中:
第一次进行S2.1.2时,制备萎凋液的制备方法中步骤1中金银花取10克。第一次进行S2.1.2时,所述萎凋液的喷洒量为茶叶质量的3.2%。
第一次进行S2.1.3时,自然萎凋的时间为20分钟,人工萎凋的时间为80分钟,通入的干热空气温度为35℃。
第二次进行S2.1.2时,制备萎凋液的制备方法中步骤1中金银花取9克。第一次进行S2.1.2时,所述萎凋液的喷洒量为茶叶质量的3.0%。
第二次进行S2.1.3时,自然萎凋的时间为36.7分钟,人工萎凋的时间为56.7分钟,通入的干热空气温度为34℃。
第三次进行S2.1.2时,制备萎凋液的制备方法中步骤1中金银花取2克。第一次进行S2.1.2时,所述萎凋液的喷洒量为茶叶质量的2.8%。
第三次进行S2.1.3时,自然萎凋的时间为53.3分钟,人工萎凋的时间为33.3分钟,通入的干热空气温度为40℃。
对比例1
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步骤S2.1.2中喷洒的萎凋液均为纯水。
对比例2
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步骤S2.1.2中喷洒的萎凋液为相同提取物质量浓度的板蓝根提取液。
对比例3
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步骤S2.1.2中喷洒的萎凋液为相同提取物质量浓度的蒲公英提取液。
对比例4
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步骤S2.1.2中喷洒的萎凋液为相同提取物质量浓度的接骨木提取液。
对比例5
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重复步骤S2.1.2和S2.1.3过程中,萎凋液均为10克金银花与500克水的提取液。
对比例6
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重复步骤S2.1.2和S2.1.3过程中,萎凋液均为1克金银花与500克水的提取液。
对比例7
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萎凋液的喷洒量均为3.2%。
对比例8
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萎凋液的喷洒量均为2.8%。
对比例9
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
第一次进行S2.1.2时,制备萎凋液的制备方法中步骤1中金银花取10克。
第二次进行S2.1.2时,制备萎凋液的制备方法中步骤1中金银花取7克。
第三次进行S2.1.2时,制备萎凋液的制备方法中步骤1中金银花取4克。
第四次进行S2.1.2时,制备萎凋液的制备方法中步骤1中金银花取1克。
对比例10
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
第一次进行S2.1.2时,制备萎凋液的制备方法中步骤1中金银花取20克。
第二次进行S2.1.2时,制备萎凋液的制备方法中步骤1中金银花取19克。
第三次进行S2.1.2时,制备萎凋液的制备方法中步骤1中金银花取12克。
第四次进行S2.1.2时,制备萎凋液的制备方法中步骤1中金银花取11克。
对比例11
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
第一次进行S2.1.2时,制备萎凋液的制备方法中步骤1中金银花取4克。
第二次进行S2.1.2时,制备萎凋液的制备方法中步骤1中金银花取3克。
第三次进行S2.1.2时,制备萎凋液的制备方法中步骤1中金银花取2克。
第四次进行S2.1.2时,制备萎凋液的制备方法中步骤1中金银花取1克。
对比例12
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步骤S2.1.3中,自然萎凋过程不进行温度和湿度控制,采用自然环境下避光萎凋的处理方法。
对比例13
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步骤S2.1.3中,自然萎凋时间均为15分钟,持续萎凋时间均为65分钟。
对比例14
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步骤S2.1.3中,自然萎凋时间均为40分钟,持续萎凋时间均为20分钟。
对比例15
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步骤S2.2的揉捻均在自然环境下完成。
对比例16
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步骤S2.2的轻力揉捻在65%湿度环境中进行。
对比例17
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步骤S2.2的轻力揉捻时间为1分钟。
对比例18
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步骤S2.2的轻力揉捻时间为15分钟。
对比例19
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步骤S2.2的重力揉捻在45%湿度环境下进行。
对比例20
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步骤S2.2的重力揉捻时间为7分钟。
对比例21
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步骤S2.2的重力揉捻时间为15分钟。
对比例22
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步骤S2.3所述发酵中的发酵液为纯水。
对比例23
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步骤S2.3所述发酵中的发酵液为0.02%的磷酸钠和0.02%的柠檬酸锌水溶液。
对比例24
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步骤S2.3所述发酵中的发酵液为0.02%的磷酸钾和0.02%的柠檬酸铁水溶液。
对比例25
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步骤S2.3所述发酵中的发酵液为0.05%的磷酸钾和0.05%的柠檬酸锌水溶液。
对比例26
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步骤S2.3所述发酵中的发酵液为0.005%的磷酸钾和0.005%的柠檬酸锌水溶液。
对比例27
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步骤S2.3所述发酵中的发酵气体为氧气。
对比例28
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步骤S2.3所述发酵中的发酵气体为氨气。
对比例29
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步骤S2.3所述发酵中的发酵气体为氮气。
对比例30
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步骤S2.3所述发酵中的发酵气体为氧气和氮气按照体积比1:2.2的比例混合得到的混合气。
对比例31
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步骤S2.3所述发酵中的发酵气体为氧气和氨气按照体积比1:0.4的比例混合得到的混合气。
对比例32
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步骤S2.3所述发酵中的发酵气体为氨气和氮气按照体积比0.4:2.2的比例混合得到的混合气。
对比例33
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步骤S2.3所述发酵中的发酵气体为空气。
对比例34
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步骤S2.3所述发酵中的发酵温度为40℃。
对比例35
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步骤S2.3所述发酵中的发酵温度为25℃。
对比例36
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步骤S2.3所述发酵中的发酵时间为20天。
对比例37
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步骤S2.3所述发酵中的发酵时间为10天。
对比例38
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步骤S2.3所述预干燥采用96℃的热风干燥,干燥时间36分钟。
对比例39
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步骤S2.3所述预干燥采用74℃的干燥热风进行干燥,干燥时间36分钟。
对比例40
采用申请人原有的8普洱茶的制作方法制备8普洱茶,技术过程参考专利201811579663.8,包括如下步骤:
1)、萎凋
在自然避光的室内将鲜叶摊凉5小时。
、揉捻
在自然环境中将茶叶轻力揉散后重力揉捻15分钟左右。
3)、发酵
鲜叶经过步骤2)揉捻后进行渥堆发酵,发酵时间40天。
4)、选择香型以及一次干燥
将步骤3)停止发酵后的鲜叶进行96℃,18分钟的干燥。
5)、固定香型以及二次干燥
釆用真空低温干燥方法,二次干燥形成了干茶原料,并带有固定香型。
6)、稳定香型
将骤5)固定香型后的干茶原料放在25℃,68%湿度环境中仓储7天。
7)、再次人工发酵
将步骤6)的香型固定的茶叶毛料潮水一定量,渥堆发酵30天。
8)、干燥
将步骤7)再次人工发酵后的原料,以热风干燥的方法干燥,将茶叶含水量控制在3-10%以下。
9)、密封保香
将步骤8)干燥后的原料,在密封容器里仓储1-3年,使其香型和滋味稳定。
10)、精加工
根据产品设定,将经过步骤9)密封保香后的原料直接加工为具有咖啡香型的包装散茶,即8普洱茶。
对上述实施例、对比例以及市售普洱茶标准样进行茶香、口感、有效物含量的鉴定和检测,中:
茶香鉴定:由于本发明所得茶叶中的咖啡香是一种由多种挥发物共同构成的混合香气,难以通过对其中某一或某些挥发物进行鉴定的方式明确咖啡香气的浓度和类型,因此现行对咖啡香气的评价是基于人工评价进行的。本发明亦采用人工评价的方式进行茶香(主要是咖啡香气)鉴定,具体方法包括:
(1)参评人员为30位年龄分布在8-65岁之间,性别分布为男女比例=1:1。
(2)除特定标准样品外,参评产品仅以编号进行展示。
(3)以仅有普洱茶香的市售普洱茶为普洱茶标准样品,以后谷咖啡的新冲泡得到的黑咖啡为咖啡标准样品。参评人每次进行茶香鉴定时:首先闻普洱茶标准样品的香气,然后3分钟后闻本发明实施例和对比例的品鉴茶的茶叶香气,而后3分钟后闻咖啡标准样品的香气,最后由参评人根据其认可的品鉴茶的茶叶香气更倾向于普洱茶标准样品或咖啡标准样品的香气的程度,在0-100分之间评分,其中0分为普洱茶标准样品的香气,100分为黑咖啡标准样品的香气。
(4)每个品鉴茶的茶香评分以全部参评人评分中,去掉其中2个最高分、2个最低分后的数均平均值为最终茶叶香气评分。
2. 口感品鉴:参考GB/T 22111-2008 附录C中的第C.2.2.2 内质评审要求,有香气评定的30位评审人进行茶汤的汤色、香气、滋味评定。
3. 有效物含量鉴定:
(1)安全性检测:送检的方式进行,其中:水分、灰分、铅含量执行检测标准:GB5009.4-2016,农残含量执行检测标准:GB 23200.113-2018。安全性鉴定结果均为合格。
(2)咖啡碱检测:送检的方式进行,执行检测标准:GB/T 8312-2013。
(3)水溶性果胶检测:采用《普洱茶中水溶性果胶的含量测定》,官兴丽,鲍治帆等,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第7期3125-3126,3128页中采用的方法进行测定。
(4)总碳水化合物检测:送检的方式进行,执行检测标准:GB 28050-2011。
本发明实施例1-3其余理化指标均符合GB/T 8313-2018普洱茶(熟茶)相关标准要求。
鉴定和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实施例1、对比例1-39、普洱茶标准样的鉴定和检测结果表
项目 香气(茶饼) 香气(茶汤) 口感 咖啡碱(质量百分数,%) 水溶性果胶检测(质量百分数,%) 总碳水化合物(质量百分数,%)
普洱茶标准样品 0 茶香浓郁 醇厚,回甘,有一定的苦涩感 3.42 4.35 29.1
实施例1 69.5 茶香浓郁,茶汤有咖啡香气 浓醇、甘甜,无苦涩感 1.27 7.22 55.5
实施例4 69.8 茶香浓郁,茶汤有咖啡香气 浓醇、甘甜,无苦涩感 1.25 7.26 55.6
实施例5 13.5 茶香浓郁,茶汤中的咖啡香气不明显 醇厚,回甘,有一定的苦涩感 3.06 4.81 37.4
实施例6 33.6 茶香浓郁,茶汤具有少量的咖啡香气 醇厚、有甘甜口感,略有苦涩感 2.11 5.65 42.6
实施例7 53.2 茶香浓郁,茶汤有咖啡香气 浓醇、甘甜,略有苦涩感 1.84 6.44 50.3
对比例1 32.5 茶香浓郁,茶汤具有少量的咖啡香气 醇厚、有甘甜口感,略有苦涩感 2.06 4.93 48.4
对比例2 33.2 茶香浓郁,茶汤具有少量的咖啡香气 醇厚,有甘甜口感,略有涩感,苦味略重 2.10 4.87 48.2
对比例3 32.7 茶香浓郁,茶汤具有少量的咖啡香气 醇厚,有甘甜口感,略有苦涩 2.12 4.95 48.7
对比例4 32.2 茶香浓郁,茶汤具有少量的咖啡香气 醇厚,有甘甜口感,略有苦涩 2.08 5.01 48.1
对比例5 47.6 茶香浓郁,茶汤具有一定的咖啡香气 浓醇,甜感,无苦涩感,很轻微的酸味 0.82 8.83 50.3
对比例6 45.6 茶香浓郁,茶汤具有一定的咖啡香气 醇厚、有甘甜口感,略有苦涩感 2.02 5.21 50.7
对比例7 61.2 茶香浓郁,茶汤有咖啡香气 浓醇、甘甜,无苦涩感 1.31 6.98 53.2
对比例8 60.3 茶香浓郁,茶汤有咖啡香气 浓醇、甘甜,有微弱的苦涩感 1.45 6.91 52.9
对比例9 61.7 茶香浓郁,茶汤有咖啡香气 浓醇、甘甜,无苦涩感 1.33 7.02 52.4
对比例10 32.5 茶香浓郁,茶汤具有少量的咖啡香气混合明显的酸味 浓醇,有甘甜感,无苦涩感,很明显的酸味 0.46 9.12 48.2
对比例11 48.3 茶香浓郁,茶汤具有一定的咖啡香气 醇厚、甘甜,略有苦涩感 1.93 5.98 52.3
对比例12 53.1 茶香浓郁,茶汤有咖啡香气 浓醇、甘甜,无苦涩感 1.29 7.18 55.1
对比例13 45.6 茶香浓郁,茶汤具有一定的咖啡香气 醇厚、甘甜,略有苦涩感 1.84 6.13 52.8
对比例14 25.1 茶香浓郁,茶汤中的咖啡香气不明显且混合明显的酸味 浓醇,有甘甜感,无苦涩感,很明显的酸味 - - -
对比例15 58.8 茶香浓郁,茶汤有咖啡香气 浓醇、甘甜,无苦涩感 1.29 7.15 55.2
对比例16 60.2 茶香浓郁,茶汤有咖啡香气 浓醇、甘甜,无苦涩感 1.31 7.17 55.1
对比例17 48.5 茶香浓郁,有一定的咖啡香气 浓醇、甘甜,无可苦涩感,但茶叶相对较散 1.28 7.19 55.4
对比例18 52.3 茶香浓郁,茶汤有咖啡香气 浓醇、甘甜,有微弱的苦涩感 1.57 7.18 54.9
对比例19 61.3 茶香浓郁,茶汤有咖啡香气 浓醇、甘甜,略有苦涩感 2.10 7.19 53.7
对比例20 63.2 茶香浓郁,茶汤有咖啡香气 浓醇、甘甜,有微弱的苦涩感 1.52 7.20 55.1
对比例21 61.7 茶香浓郁,茶汤有咖啡香气 浓醇、甘甜,有微弱的苦涩感 1.61 7.18 54.8
对比例22 42.1 茶香浓郁,茶汤中带有一定的咖啡香气 醇厚、有甘甜口感,略有苦涩 2.35 5.67 42.1
对比例23 25.4 茶香浓郁,茶汤中带有较弱的咖啡香气和明显的果香 醇厚、有甘甜口感,略有苦涩 1.79 5.88 48.5
对比例24 32.7 茶香浓郁,茶汤中带有少量的咖啡香气和较为明显的花香 浓醇、有甘甜口感,略有苦涩 1.85 6.65 44.8
对比例25 72.1 茶香浓郁,茶汤中带有咖啡香气 甘甜,初期浓醇,后期干喉 0.99 8.15 56.3
对比例26 41.8 茶香浓郁,茶汤中带有一定的咖啡香气 浓醇、有甘甜口感,略有苦涩 2.73 6.36 45.2
对比例27 15.2 茶香浓郁,茶汤中带有微弱的咖啡香气 醇厚、甘甜,无苦涩 1.31 5.87 54.2
对比例28 带有臭味,不符合标准要求
对比例29 45.4 茶香浓郁,茶汤中带有一定的咖啡香气 浓醇、甘甜,略有苦涩 2.33 6.56 55.1
对比例30 31.2 茶香浓郁,茶汤中带有少量的咖啡香气 醇厚、甘甜,无苦涩 1.31 5.87 54.2
对比例31 53.7 茶香浓郁,茶汤中带有咖啡香气和微弱的果香 浓醇、甘甜,无苦涩 1.35 6.71 55.3
对比例32 43.2 茶香浓郁,茶汤中带有一定的咖啡香气 浓醇、甘甜,无苦涩 1.38 6.82 55.2
对比例33 44.7 茶香浓郁,茶汤中带有少量的咖啡香气 醇厚、甘甜,无苦涩 1.35 6.01 54.6
对比例34 25.3 茶香浓郁,带有微弱的咖啡香气 浓醇、甘甜,无苦涩 1.24 7.57 56.1
对比例35 45.8 茶香浓郁,带有一定的咖啡香气 浓醇、甘甜,有微弱的苦涩感 2.16 7.03 54.8
对比例36 65.5 茶香浓郁,茶汤有咖啡香气 浓醇、甘甜,无苦涩 1.28 7.21 55.6
对比例37 52.4 茶香浓郁,茶汤有一定的咖啡香气 醇厚、有甘甜口感、带有回甘、有一定的苦涩感 2.41 6.88 49.6
对比例38 53.2 茶香浓郁,茶汤有一定的咖啡香气 浓醇、甘甜,无苦涩感 1.25 7.23 55.6
对比例39 56.2 茶香浓郁,茶汤有一定的咖啡香气 浓醇、甘甜,无苦涩感 1.27 7.22 55.4
对比例40 62.1 茶香浓郁,茶汤有咖啡香气 醇厚、甘甜,无苦涩感 1.42 5.15 52.2
有上表可知:
(1)由实施例1和普洱茶标准样品对比可知,采用本发明茶叶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茶叶,除了具有浓郁的茶香外,干茶自身香气和茶汤香气中均带有明显的咖啡香气,可以带给消费者与传统普洱不一样的品鉴体验。此外,经过测试,采用本发明所得茶叶的咖啡碱含量相比传统普洱茶有显著的下降,因此本发明所得茶叶的刺激性(主要是指由咖啡碱带来的神经兴奋刺激)降低,适用人群得到显著的扩大。同时,本发明所得茶叶的水溶性果胶含量和总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提高,因此茶汤口感更醇(水溶性果胶的提升导致茶汤粘稠度提升,在茶汤品鉴中认为醇度更佳),且口感上甘甜的感觉更浓,可能是由于本发明所得茶叶中的可溶性的单糖、双糖或多糖含量显著提升导致。
(2)由实施例1和实施例4-6对比可知,增加步骤S2.1.2和步骤S2.1.3的重复次数,所得茶叶的咖啡香气、咖啡碱含量、水溶性果胶含量、总碳水化合物含量均有显著改善。但是如实施例7,增加步骤S2.1.2和步骤S2.1.3的重复次数至6次(大于4次)之后,所得茶叶的咖啡香气、咖啡碱含量、水溶性果胶含量、总碳水化合物含量虽然还有改善,但是幅度显然减小,但茶叶的制备成本显然增加。
(3)由实施例1和对比例1-4对比可知,本发明选用的金银花水提产物作为萎凋液,相比纯水(对比例1)可显著提升茶叶的咖啡香气,且有明显的促进咖啡碱分解、水溶性果胶生成、总碳水化合物生成的作用。且并非所有的中药提取物都能产生类似的作用,对此,申请人通过对比例2的板蓝根提取液,对比例3的蒲公英提取液这两种在中药材领域与金银花常作为相似替换药的药材的提取物进行了对比尝试,其结果与纯水相比区别不大,且口感上出现部分劣化。对比例4采用了与金银花同科的接骨木,且效果与纯水相似,即没有产生应有的促进作用。因此目前研究得到的结果为,在本发明工艺技术条件下,仅金银花可以对茶叶的咖啡香气、咖啡碱分解、水溶性果胶生成、总碳水化合物生成产生促进作用。
(4)由实施例1和对比例5-6和9对比可知,金银花提取液的浓度应当采用如本发明的梯度递减的方法,否则如对比例5,一直采用高浓度的金银花提取液,虽然咖啡碱含量更低、水溶性果胶含量更高,但是咖啡香气反而受到影响。如对比例6采用低浓度金银花提取液,则促进效果显然不足。此外,采用本发明的非恒定递减添加金银花的方法,所得茶叶的咖啡香略优于采用等差递减添加金银花的方法。
(5)由实施例1和对比例7-8对比可知,金银花提取液的添加量采用本发明特定的变化方式进行调控,茶叶最终表现出来的咖啡香气等效果显然优于固定添加量的对比例7(恒定3.2%)和对比例8(恒定2.8%)。
(6)由实施例1和对比例10-11对比可知,每次添加的金银花提取物的浓度需要控制在特定的浓度范围内,如对比例10在每一次添加金银花提取物时均采用高于实施例1最高浓度的方式,也采用非等差递减的方法,其结果为:咖啡香气显著降低,且茶汤中出现了酸味口感,影响了茶叶品质。而对比例11添加的金银花提取物浓度显然较低,其结果为促进作用不足。
(7)由实施例1和对比例12-14对比可知,萎凋处理的环境和方法对本发明茶叶的香气和品质影响比较明显,如对比例12不控制自然萎凋的环境条件,而是采用自然避光条件进行,其结果为咖啡香气出现下降。对比例13以增加了人工萎凋的比例,降低了自然萎凋的比例,其结果为咖啡香气出现明显下降,且咖啡碱含量有较为明显的提升,导致茶汤中出现了略微的苦涩感,同时茶汤的醇度下降。对比例14显著提升了自然萎凋的比例而降低了人工萎凋的比例,其结果为茶叶酸味显著提升,甚至干茶都有酸味,不符合茶叶销售要求,因此申请人并未就其余指标进行检测。可能的原因在于由于本发明工艺萎凋过程中需要加入萎凋液,因此茶叶本身湿度较大,采用长时间自然萎凋时茶叶中的含水量难以降低,因此在自然环境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发酵,导致结合后续处理后茶叶酸化严重而成为不合格品。
(8)由实施例1和对比例17-18、对比例20-21对比可知,轻力揉捻时间对本发明咖啡香气的影响较大,揉捻时间过长或过短均会导致所得茶叶咖啡香气的下降。而重力揉捻会同时影响咖啡香气和咖啡碱含量的变化,揉捻时间过长或不足会导致咖啡香气在一定程度上下降,以及咖啡碱含量的上升,并导致茶汤出现略微的苦涩感。
(9)由实施例1和对比例15、16、19对比可知,自然环境下的揉捻,和在高湿度环境中进行轻度揉捻(采用重度揉捻的湿度环境)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本发明茶叶的咖啡香气,但对咖啡碱、水溶性果胶、总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较小。但是改变了重度揉捻的控制环境(湿度改为轻度揉捻的湿度环境),会严重干扰咖啡碱的分解,但是本发明茶叶中咖啡碱含量显著提升,从而导致茶汤具有苦涩味。
(10)由实施例1和对比例22-24对比可知,发酵液的选择对本发明茶叶的品质影响也很大。采用纯水发酵(对比例22),技术方法类似于现有发酵技术,且结果为茶叶的咖啡香气一般,且茶叶的咖啡碱含量显著升高,从而导致茶汤有苦涩味、水溶性果胶含量下降,因此茶汤醇度下降、总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下降,因此茶汤甘甜口感不足。而更换添加物,即使只更换其中一种为其他比较常见的相似盐(对比例23更换磷酸钾为磷酸钠,对比例24更换柠檬酸锌为柠檬酸铁)也会显著影响本发明茶叶的香气和口感。其中对比例23出现了果香冲击了原有的咖啡香,且茶汤出现苦涩感、醇度和甘甜口感下降。而对比例24出现了花香冲击了原有的咖啡香,且茶汤出现苦涩感、甘甜口感下降。可见,发酵液的选择会导致本发明茶叶香气出现不同的倾向性,申请人目前仅发现通过磷酸钾和柠檬酸锌可以促进茶叶的咖啡香气。
(11)由实施例1和对比例25-26对比可知,磷酸钾和柠檬酸锌的浓度需要在特定的范围内才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当磷酸钾和柠檬酸锌添加量过大时,会导致茶叶散烂,且茶汤后期会出现干喉的问题,即越喝越口渴,茶叶品质上仅适宜特殊需要人群。而磷酸钾和柠檬酸锌添加量不足时,促进作用不明显,与纯水发酵液的效果接近。
(12)由实施例1和对比例27-33对比可知,在本发明中,发酵过程需要加入发酵气增加密封发酵罐内的气压进行高压发酵,以缩短发酵时间。如直接以空气进行加压(对比例33),其结果相比实施例1在咖啡香气和水溶性果胶含量上出现了较为显著的下降。而分别采用氧气、氨气、氮气进行单独或组合使用时,单独使用氨气会使得茶叶出现臭味而不能作为产品,因此申请人不再进行其余项目的品鉴和检测。其余组合均会导致咖啡香气和水溶性果胶含量上的下降变化。可见,发酵气的组合对本发明茶叶的咖啡香气和水溶性果胶含量具有一定的影响,并未可以通过随意组合得到。
(13)由实施例1和对比例34-37对比可知,当发酵温度过高(对比例34)时,咖啡香气出现了非常显著的下降,但是咖啡碱、水溶性果胶、总碳水化合物含量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当发酵温度过低时(对比例35),不仅咖啡香气出现了下降,咖啡碱、水溶性果胶、总碳水化合物含量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劣化。当发酵时间过长(对比例36)时,茶叶的香气、咖啡碱、水溶性果胶、总碳水化合物含量均无显著变化,但是制备时间延长,制备效率不足。更长的发酵时间,根据本领域一般经验会导致发酵过度,从而导致咖啡碱含量上升,茶叶散碎。当发酵时间不足(对比例37)时,茶叶的香气、咖啡碱、总碳水化合物含量均出现了劣化,水溶性果胶含量变化较小,可能是由于发酵不足导致。可见,发酵环境对本发明茶叶的香气、咖啡碱、水溶性果胶含量、总碳水化合物含量均有影响,不当的发酵条件会影响本发明茶叶成品的质量。
(14)由实施例1和对比例38-39对比可知,预干燥处理对本发明茶叶的咖啡香气有一定的影响。改变预干燥处理的温度为恒定的高温(96℃)或低温(74℃),相比本发明采用的变温预干燥处理,茶叶的咖啡香气会出现下降,且较为明显。
(15)由实施例1和对比例40对比可知,本发明制备工艺相比之前的8普洱制备方法有了显著的简化,不再需要进行再次发酵、三次干燥、陈仓处理等极为耗时的工序,也能得到具有咖啡香气的茶叶。同时,从有效物含量检测结果可见,采用本发明制备方法后,水溶性果胶含量有显著提升,即茶汤的醇度口感更佳。
综上可见:本发明所得茶叶的咖啡香气是通过一系列的工艺方法共同得到的,其中金银花提取物可以对茶叶的咖啡香气和其他有效物含量有促进作用,萎凋处理、揉捻处理、发酵处理和预干燥处理均需要在特定的工艺参数下进行,才能得到本发明具有茶香和咖啡香,冲泡得到的茶汤,闻着也有较浓的咖啡香味,但是品尝茶汤时并没有类似咖啡的苦味,而口感醇厚、甘甜的茶叶。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2)

1.一种茶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选用无农残的新鲜茶叶;
S2对新鲜茶叶进行调香处理,得到调香叶;
S3对调香叶进行真空低温干燥至茶叶含水量为3-10%,得到所述茶叶;
步骤S2所述调香处理包括:
S2.1对新鲜茶叶进行两次萎凋,其中:第一次萎凋于户外进行日光萎凋;第二次萎凋在室内进行,得到萎凋叶;
S2.2对萎凋叶进行两次揉捻处理,其中:第一次为轻揉,第二次为重揉,得到揉捻叶;
S2.3对揉捻叶进行发酵,并在发酵完毕后进行预干燥处理,得到调香叶;
步骤S2.1所述第二次萎凋的方法包括:
S2.1.1将日光萎凋完毕的茶叶放入室内的萎凋槽中,茶叶铺设厚度为5-15cm;
S2.1.2向萎凋槽中的茶叶均匀喷洒萎凋液;
S2.1.3控制室内环境温度为22-25℃,湿度53-57%,自然萎凋一段时间后,向萎凋槽内通入干热空气,进行人工萎凋;
S2.1.4重复步骤S2.1.2和步骤S2.1.3至少四次后完成第二次萎凋;
步骤S2.1.2中所述萎凋液的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1取洗净无农残的金银花,与500克水混合,得到混合物;
步骤2将混合物置于循环提取装置中,55±3℃循环提取10-12小时;
步骤3固液分离,取其中液相组分为萎凋液;
其中:
第一次进行S2.1.2时,步骤1中金银花取10克;
第二次进行S2.1.2时,步骤1中金银花取9克;
第三次进行S2.1.2时,步骤1中金银花取2克;
第四次进行S2.1.2时,步骤1中金银花取1克;
第一次进行S2.1.2时,所述萎凋液的喷洒量为茶叶质量的3.2%;
之后每次重复进行S2.1.2时,所述萎凋液的喷洒量依次递减,至最后一次进行S2.1.2时,所述萎凋液的喷洒量为茶叶质量的2.8%;
第一次进行S2.1.3时,自然萎凋的时间至少为10分钟;之后每次重复进行S2.1.3时,自然萎凋的时间依次递增;至完成第二次萎凋时,自然萎凋的总时间控制在100-120分钟;
第一次进行2.1.3时,人工萎凋的时间至少为15分钟;之后每次重复进行S2.1.3时,人工萎凋的时间依次递减;至完成第二次萎凋时,人工萎凋的总时间控制在160-180分钟;
第一次进行S2.1.3时,通入的干热空气温度为35℃,之后每次重复进行S2.1.3时,通入的干热空气温度递减1℃;最后一次通入的干热空气温度为40℃;
步骤S2.2所述揉捻处理包括:第一次揉捻,于室温环境、40-50%湿度环境下,轻力揉捻时间5分钟;第二次揉捻在第一次揉捻完成20分钟后进行,于室温环境、60-70%湿度环境下,重力揉捻时间10分钟后完成;
步骤S2.3所述发酵包括:
首先以干燥的自然空气置换密闭容器中的气氛环境;
然后将揉捻叶放入密闭的容器中,并洒入茶叶质量15-20%的发酵液;所述发酵液为:0.01-0.03%的磷酸钾和0.01-0.03%的柠檬酸锌水溶液;
之后冲入发酵气体,使得密封容器内的气压为1.3-1.4个大气压;所述发酵气体为氧气、氨气和氮气按照体积比1:0.3-0.5:2.1-2.3的比例混合得到的混合气;
最后在28-30℃温度下发酵15-17天,发酵完毕;
步骤S2.3所述预干燥处理包括:
S2.3.1将发酵完毕后的茶叶放入滚筒中,并保持滚筒带动茶叶持续翻转;
S2.3.2升温至滚筒内环境温度为73-75℃,控制滚筒内气氛环境湿度为60±5%,持续时间15-20分钟;
S2.3.3升温至滚筒内环境温度为94-97℃,控制滚筒内气氛环境湿度为30±5%,持续时间15-20分钟;
S2.3.4取出茶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调香叶。
2.一种具有特殊香气和口感的茶,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且所得茶叶中水溶性果胶的质量含量≥7%,咖啡碱的质量含量≤1.3%,总碳水化合物的质量含量为55±2%。
CN202310921720.0A 2023-07-26 2023-07-26 一种具有特殊香气和口感的茶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66494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21720.0A CN116649450B (zh) 2023-07-26 2023-07-26 一种具有特殊香气和口感的茶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21720.0A CN116649450B (zh) 2023-07-26 2023-07-26 一种具有特殊香气和口感的茶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49450A CN116649450A (zh) 2023-08-29
CN116649450B true CN116649450B (zh) 2023-10-10

Family

ID=87722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21720.0A Active CN116649450B (zh) 2023-07-26 2023-07-26 一种具有特殊香气和口感的茶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49450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32731A (ja) * 2008-03-26 2009-10-15 Misatocho 紅茶製造方法
CN104171148A (zh) * 2014-09-18 2014-12-03 平邑县鲁蒙茶业专业合作社 金银花红茶及其制备工艺
CN105145917A (zh) * 2015-10-09 2015-12-16 安徽含眉生态茶叶有限公司 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
CN105325589A (zh) * 2015-12-16 2016-02-17 惠安县科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养生红茶的制作工艺
CN105795050A (zh) * 2016-03-25 2016-07-27 绥阳县吉帮昌盛金银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金银花茶制作方法
CN106173106A (zh) * 2016-08-30 2016-12-07 贵州贵茶有限公司 一种金银花香红茶的制作方法
CN109315519A (zh) * 2018-11-05 2019-02-12 谢桂英 一种茉莉花普洱茶的制备方法
CN110214826A (zh) * 2019-06-25 2019-09-10 福建省蓝湖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多段式梯度摇青的红茶工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0010315D0 (en) * 2000-04-27 2000-06-14 Unilever Plc Black tea manufactur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32731A (ja) * 2008-03-26 2009-10-15 Misatocho 紅茶製造方法
CN104171148A (zh) * 2014-09-18 2014-12-03 平邑县鲁蒙茶业专业合作社 金银花红茶及其制备工艺
CN105145917A (zh) * 2015-10-09 2015-12-16 安徽含眉生态茶叶有限公司 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
CN105325589A (zh) * 2015-12-16 2016-02-17 惠安县科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养生红茶的制作工艺
CN105795050A (zh) * 2016-03-25 2016-07-27 绥阳县吉帮昌盛金银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金银花茶制作方法
CN106173106A (zh) * 2016-08-30 2016-12-07 贵州贵茶有限公司 一种金银花香红茶的制作方法
CN109315519A (zh) * 2018-11-05 2019-02-12 谢桂英 一种茉莉花普洱茶的制备方法
CN110214826A (zh) * 2019-06-25 2019-09-10 福建省蓝湖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多段式梯度摇青的红茶工艺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ow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affect the level of pesticide residues in tea;Chitra Sood等;《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第2123–2127页 *
Nirar Dam B.P.O等.Studies on freeze-withering in black tea manufacturing.《Food Chemistry》.2007,第103–106页. *
茶叶初制所的规范与优化;卢志明;;普洱(03);第1-3页 *
赖兆荣 ; .广西茶树品种"桂红3号"制作花香型工夫红茶试验初探.广西农学报.2016,(05),第33-35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49450A (zh) 2023-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17683B (zh) 信阳红红茶加工工艺
CN107616242B (zh) 普洱茶的拼配工艺
CN105341244B (zh) 系列忧遁草茶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18892A (zh) 一种桑叶红茶加工方法
CN109619221B (zh) 一种拼配茶及其加工方法
CN107836538A (zh) 一种复合酶改善有机兰香绿茶口感的加工方法
KR101260466B1 (ko) 감국식초의 제조방법
CN106617047B (zh) 一种桑椹酵素及其生产工艺
CN111919914A (zh) 一种茉莉花金花黑茶的制备方法
CN106819166A (zh) 一种基于特级大叶种茶的复合风味红茶的制备方法
CN104146084B (zh) 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
CN116649450B (zh) 一种具有特殊香气和口感的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15299511B (zh) 一种橘红红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KR101064782B1 (ko) 차(茶)꽃을 포함한 찻잎 와인의 제조방법
CN107372898B (zh) 一种轻发酵的绿红茶及其加工方法
CN106332991A (zh) 一种乌龙茶二次发酵工艺
CN107319035B (zh) 一种普洱茶的仓储工艺
CN114424791A (zh) 一种高花果香红茶的加工制作方法
CN110564538A (zh) 一种茶香甜白葡萄酒及其酿造工艺
CN107821888B (zh) 软枣猕猴桃果汁及其加工工艺
CN107373596B (zh) 一种糯米香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17651B (zh) 一种桑椹腐乳及其生产工艺
CN110916150A (zh) 一种番茄火锅底料及制备方法
CN115477989B (zh) 一种诺尼酿造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KR102482326B1 (ko) 약콩을 이용한 기능성 막걸리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