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43579A - 一种交通指示灯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交通指示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43579A
CN116543579A CN202310816293.XA CN202310816293A CN116543579A CN 116543579 A CN116543579 A CN 116543579A CN 202310816293 A CN202310816293 A CN 202310816293A CN 116543579 A CN116543579 A CN 1165435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agonal brace
rear side
light
lamp
br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1629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友兵
王清
李友波
戴学兴
李百顺
卢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zhou Junyu Lighting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gzhou Junyu Lighting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zhou Junyu Lighting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gzhou Junyu Lighting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81629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43579A/zh
Publication of CN1165435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435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09Arrangements for giving variable traffic instructions
    • G08G1/095Traffic lights
    • G08G1/0955Traffic lights transportab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3/00Other supports for positioning apparatus or articles; Means for steadying hand-held apparatus or articles
    • F16M13/02Other supports for positioning apparatus or articles; Means for steadying hand-held apparatus or articles for supporting on, or attaching to, an object, e.g. tree, gate, window-frame, cycle
    • F16M13/025Corner sup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交通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交通指示灯。包括壳体、灯盘,灯盘固定连接在壳体的前侧面,壳体用于固定在车道上方的灯杆上,还包括轻质低风阻支架和轻质信号灯,轻质低风阻支架位于壳体的上方并与壳体固定连接,轻质信号灯位于轻质低风阻支架的上端并与轻质低风阻支架固定连接,轻质信号灯的朝向与灯盘的朝向平行,轻质信号灯通过导线与灯盘并联设置,轻质信号灯所指示的通行状态与灯盘所指示的通行状态相同,轻质信号灯与壳体之间的竖直距离大于1.5米。由于轻质信号灯的指示信号与灯盘的指示信号相同,因此大货车后面跟随的小轿车司机可以通过观察轻质信号的指示信号来判断是否可以通行,从而降低了跟随大货车的小轿车闯红灯的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交通指示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交通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交通指示灯。
背景技术
交通指示灯通常安装在路口用于指挥交通,现有技术中的交通指示灯通常安装在车道上方的灯杆上,由于灯杆的高度有限,靠近路口的小轿车跟随大货车时,交通指示灯被大货车遮挡,小轿车无法观察交通指示灯的指示信号,大货车驶出车道进入路口后绿灯变为红灯,此时小轿车因没有看到交通指示灯的指示信号而继续行驶,容易出现闯红灯的情况。在显示为绿灯的情况下,需要等待前面的车行驶出路口,为了能够及时驶出路口,后面的小轿车通常会紧跟前面的车辆,当前面的大货车刚驶出路口绿灯就变为红灯时(此时后面的小轿车还以为处于绿灯状态),后面的小轿车容易因没有看到指示灯的信号变化而闯红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提出一种交通指示灯,实现便于大货车后面的小轿车司机观察指示信号,降低跟随车辆闯红灯的风险。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交通指示灯,包括壳体、灯盘,灯盘固定连接在壳体的前侧面,壳体用于固定在车道上方的灯杆上,还包括轻质低风阻支架和轻质信号灯,所述轻质低风阻支架位于所述壳体的上方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轻质信号灯位于所述轻质低风阻支架的上端并与所述轻质低风阻支架固定连接,所述轻质信号灯的朝向与所述灯盘的朝向平行,所述轻质信号灯通过导线与所述灯盘并联设置,所述轻质信号灯所指示的通行状态与所述灯盘所指示的通行状态相同,所述轻质信号灯与所述壳体之间的竖直距离大于1.5米。
在上述交通指示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轻质低风阻支架包括左侧斜撑杆和右侧斜撑杆,所述左侧斜撑杆和所述右侧斜撑杆的断面形状均为圆形,所述左侧斜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壳体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右侧斜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壳体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左侧斜撑杆的上端和所述右侧斜撑杆的上端延伸至所述壳体上端面中心的正上方,所述左侧斜撑杆和所述右侧斜撑杆以所述壳体左侧面以及所述壳体右侧面之间的中心平面为对称面对称设置,所述左侧斜撑杆和所述右侧斜撑杆位于同一竖直平面,所述左侧斜撑杆和所述右侧斜撑杆所在的竖直平面位于所述壳体的前侧面以及所述壳体的后侧面之间的中心位置,所述左侧斜撑杆的上端和所述右侧斜撑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轻质信号灯与所述左侧斜撑杆的上端固定连接。
在上述交通指示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轻质低风阻支架还包括后侧上斜撑杆和后侧横杆,所述后侧上斜撑杆和所述后侧横杆的断面形状均为圆形,所述后侧横杆和所述后侧上斜撑杆位于所述壳体的上方,所述后侧横杆沿前后方向设置,所述后侧横杆的前端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后侧横杆的后端位于所述壳体的后方,所述后侧上斜撑杆位于所述后侧横杆的上方,所述后侧上斜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后侧横杆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后侧上斜撑杆的上端与所述左侧斜撑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后侧横杆和所述后侧上斜撑杆位于所述左侧斜撑杆和所述右侧斜撑杆的对称面上。
在上述交通指示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轻质低风阻支架还包括后侧下斜撑杆,所述后侧下斜撑杆的断面形状为圆形,所述后侧下斜撑杆位于所述壳体的后方且位于所述后侧横杆的下方,所述后侧下斜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壳体的后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后侧下斜撑杆的上端与所述后侧横杆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后侧下斜撑杆位于所述左侧斜撑杆和所述右侧斜撑杆的对称面上。
在上述交通指示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左侧斜撑杆和所述右侧斜撑杆一体连接,所述左侧斜撑杆和所述右侧斜撑杆设置为管状结构,所述轻质信号灯与所述灯盘连接的一部分导线分别穿插在所述左侧斜撑杆和所述右侧斜撑杆内部。
在上述交通指示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后侧上斜撑杆和所述后侧横杆一体连接,所述后侧上斜撑杆和所述后侧横杆设置为管状结构,所述轻质信号灯与所述灯盘连接的另一部分导线穿插在所述后侧上斜撑杆和所述后侧横杆内部。
在上述交通指示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左侧斜撑杆的上端具有朝右弯曲的左侧弯折部,所述右侧斜撑杆的上端具有朝左弯曲的右侧弯折部,所述左侧弯折部的端面朝右设置,所述右侧弯折部的端面朝左设置,所述左侧弯折部的右端面和所述右侧弯折部的左端面沿左右方向对齐并朝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至接触后再一体连接,所述左侧弯折部右端和所述右侧弯折部左端套设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竖直设置,所述轻质信号灯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管的下端,所述连接套的下表面以及所述左侧弯折部右端下表面设有沿竖直方向对齐的第一线孔,所述连接管通过所述第一线孔与所述左侧弯折部以及所述右侧弯折部的内部连通,所述左侧斜撑杆内部的导线以及所述右侧斜撑杆内部的导线依次穿过所述第一线孔以及所述连接管后与所述轻质信号灯连接;
所述后侧上斜撑杆的上端具有朝前弯曲的后侧弯折部,所述后侧弯折部的端面朝前设置,所述后侧弯折部的前端面与所述连接套的后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套的后侧面以及所述左侧弯折部的右端后侧面设有沿前后方向对齐的第二线孔,所述后侧弯折部的内部空间通过所述第二线孔与所述左侧弯折部以及所述右侧弯折部的内部空间连通,所述后侧上斜撑杆内部的导线依次穿过所述第二线孔、所述第一线孔以及所述连接管后与所述轻质信号灯连接。
在上述交通指示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灯盘包括红光灯盘、绿光灯盘和黄光灯盘,所述轻质信号灯包括外壳、灯罩、红光灯珠、绿光灯珠和黄光灯珠;所述外壳位于所述连接管的下方,所述外壳的上表面中心位置与所述连接管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外壳内部空间连通,所述红光灯珠、所述绿光灯珠、所述黄光灯珠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的前侧面,所述红光灯珠通过导线与所述红光灯盘并联,与所述红光灯珠连接的导线穿插在所述左侧斜撑杆内部,所述绿光灯珠通过导线与所述绿光灯盘并联,与所述绿光灯珠连接的导线穿插在所述右侧斜撑杆内部,所述红光灯珠通过导线与红光灯盘并联,与所述红光灯珠连接的导线穿插在所述后侧上斜撑杆以及所述后侧横杆内部,所述灯罩位于所述外壳的前方,所述灯罩的开口朝前设置,所述灯罩的后端与所述外壳的前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红光灯珠、所述绿光灯珠、所述黄光灯珠位于所述灯罩的内侧,所述灯罩的前端面沿左右方向的投影形状为四分之一椭圆形,所述椭圆形的圆心位于所述灯罩后端面的顶点处。
在上述交通指示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左侧斜撑杆、所述右侧斜撑杆、所述后侧上斜撑杆、所述后侧横杆以及所述后侧下斜撑杆由不锈钢或碳纤维材料制成,所述左侧斜撑杆、所述右侧斜撑杆、所述后侧上斜撑杆、所述后侧横杆以及所述后侧下斜撑杆的外壁直径相等且介于4毫米至6毫米之间,所述左侧斜撑杆、所述右侧斜撑杆、所述后侧上斜撑杆、所述后侧横杆以及所述后侧下斜撑杆的内壁直径相等且壁厚介于0.8毫米至1.1毫米之间。
在上述交通指示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左侧斜撑杆的下端向下弯曲后竖直向下延伸,所述左侧斜撑杆的下端设有左侧固定板、左侧压板,所述左侧固定板与所述壳体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左侧斜撑杆的下端位于所述左侧压板和所述左侧固定板之间,所述左侧压板与所述左侧固定板通过左侧螺钉紧固连接,所述左侧压板与所述左侧固定板夹紧所述左侧斜撑杆的下端;和/或,
所述右侧斜撑杆的下端向下弯曲后竖直向下延伸,所述右侧斜撑杆的下端设有右侧固定板、右侧压板,所述右侧固定板与所述壳体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右侧斜撑杆的下端位于所述右侧压板和所述右侧固定板之间,所述右侧压板与所述右侧固定板通过右侧螺钉紧固连接,所述右侧压板与所述右侧固定板夹紧所述右侧斜撑杆的下端;和/或,
所述后侧横杆的前端设有上端固定板、上端压板,所述上端固定板与所述壳体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后侧横杆的前端位于所述上端压板和所述上端固定板之间,所述上端压板与所述上端固定板通过上端螺钉紧固连接,所述上端压板和所述上端固定板夹紧所述后侧横杆的前端;和/或,
所述后侧下斜撑杆的下端向下弯曲后竖直向下延伸,所述后侧下斜撑杆的下端设有后侧固定板、后侧压板,所述后侧固定板与所述壳体的后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后侧下斜撑杆的下端位于所述后侧压板和所述后侧固定板之间,所述后侧压板与所述后侧固定板通过后侧螺钉紧固连接,所述后侧压板与所述后侧固定板夹紧所述后侧下斜撑杆的下端。
发明的效果
当小轿车跟随大货车行驶至靠近路口实线时,大货车越过实线进入路口后,灯盘的绿灯指示信号转变为红灯指示信号,由于轻质信号灯所指示的通行状态与灯盘所指示的通行状态相同,因此大货车后面跟随的小轿车司机可以通过观察轻质信号灯所指示的通行状态来判断是否可以通行,此时即使小轿车压线或已经越过实线,小轿车的司机通过轻质信号灯已经确定无法继续通行,小轿车的司机也能够及时停车等待下一轮绿灯后再通行,此时的小轿车不属于闯红灯的范畴,从而降低了跟随大货车的小轿车闯红灯的风险。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交通指示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交通指示灯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3是交通指示灯的右侧视图。
图4是交通指示灯的前侧视图。
图5是交通指示灯的左侧视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轻质低风阻支架的下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轻质低风阻支架的下端结构在另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沿图8中B-B线的剖视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灯盘以及轻质信号灯之间连接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壳体;102、灯盘;104、灯杆;106、轻质低风阻支架;108、轻质信号灯;110、左侧斜撑杆;112、右侧斜撑杆;114、后侧上斜撑杆;116、后侧横杆;118、后侧下斜撑杆;120、左侧弯折部;122、右侧弯折部;124、连接套;126、连接管;128、第一线孔;130、后侧弯折部;132、第二线孔;134、红光灯盘;136、绿光灯盘;138、黄光灯盘;140、外壳;142、灯罩;144、红光灯珠;146、绿光灯珠;148、黄光灯珠;150、左侧固定板;152、左侧压板;154、右侧固定板;156、右侧压板;158、上端固定板;160、上端压板;162、后侧固定板;164、后侧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申请,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下文的各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申请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和元件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申请的主旨。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通指示灯,包括壳体100、灯盘102,灯盘102固定连接在壳体100的前侧面,壳体100用于固定在车道上方的灯杆104上,还包括轻质低风阻支架106和轻质信号灯108,轻质低风阻支架106位于壳体100的上方并与壳体100固定连接,轻质信号灯108位于轻质低风阻支架106的上端并与轻质低风阻支架106固定连接,轻质信号灯108的朝向与灯盘102的朝向平行,轻质信号灯108通过导线与灯盘102并联设置,轻质信号灯108所指示的通行状态与灯盘102所指示的通行状态相同,轻质信号灯108与壳体100之间的竖直距离大于1.5米。
当小轿车跟随大货车行驶至靠近路口实线(如图2中的P所示)时,大货车越过实线进入路口后,灯盘102的绿灯指示信号转变为红灯指示信号(即禁止通行),由于轻质信号灯108所指示的通行状态与灯盘102所指示的通行状态相同,因此大货车后面跟随的小轿车司机可以通过观察轻质信号灯108所指示的通行状态来判断是否可以通行,此时即使小轿车压线或已经越过实线,小轿车的司机通过轻质信号灯108已经确定无法继续通行,小轿车的司机也能够及时停车等待下一轮绿灯后再通行,此时的小轿车不属于闯红灯的范畴(可能被判为违规停车,因此小轿车司机应该尽量注意轻质信号灯108所指示的通行状态),从而降低了跟随大货车的小轿车闯红灯的风险。轻质低风阻支架106的高度越大,跟随的车辆越容易观察到轻质信号灯108,但是轻质低风阻支架106的高度越大,稳定性也就越低,影响轻质支架稳定性的一大因素来自于风吹的作用力,另一个因素是轻质低风阻支架106本身的重量,因此需要尽量减轻轻质低风阻支架106的自身重量,并降低轻质低风阻支架106的风阻。由于轻质信号灯108主要是供靠近路口的跟随车辆的司机观察,距离比较近,因此不需要做成灯盘102那样的规格,采用小灯珠就可以满足观察,即减小了轻质低风阻支架106所需要的最大承载强度,减轻了轻质低风阻支架106和轻质信号灯108的整体重量,又能够降低能耗,还能够降低对远离路口处的车辆司机观察灯盘102信号的干扰。由于轻质低风阻支架106最大承载强度较小,因此可以采用细长杆结构来减轻轻质低风阻支架106的重量,同时减小轻质低风阻支架106的风阻(风阻是指对风产生的阻力,风阻反过来作用在轻质低风阻支架106上,风阻越小,轻质低风阻支架106受到的风吹作用力越小,稳定性就越高)。轻质低风阻支架106的高度越大,对轻质低风阻支架106的结构强度要求就越高,而提高结构强度则需要增加轻质低风阻支架106重量且增大了风阻,因此本实施例中的轻质低风阻支架106高度不超过4米,在1.5米至3米之间能够兼顾可观察性(靠近路口的跟随车辆的司机观察到轻质信号灯108的性能)和稳定性以及经济性。
如图1和图4所示,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轻质低风阻支架106包括左侧斜撑杆110和右侧斜撑杆112,左侧斜撑杆110和右侧斜撑杆112的断面形状均为圆形,左侧斜撑杆110的下端与壳体100的左侧面固定连接,右侧斜撑杆112的下端与壳体100的右侧面固定连接,左侧斜撑杆110的上端和右侧斜撑杆112的上端延伸至壳体100上端面中心的正上方,左侧斜撑杆110和右侧斜撑杆112以壳体100左侧面以及壳体100右侧面之间的中心平面为对称面对称设置,左侧斜撑杆110和右侧斜撑杆112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左侧斜撑杆110和右侧斜撑杆112所在的竖直平面位于壳体100的前侧面以及壳体100的后侧面之间的中心位置,左侧斜撑杆110的上端和右侧斜撑杆112的上端固定连接,轻质信号灯108与左侧斜撑杆110的上端固定连接。
左侧斜撑杆110和右侧斜撑杆112在壳体100上方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结构,能够抵抗左右方向的风吹作用力,当风向为前后方向时,轻质信号灯108会沿前后晃动,轻质信号灯108沿前后晃动对可观察性的影响比较低(因为轻质信号灯108的朝向与车道的方向平行,所以该车道上的观察则难以觉察到轻质信号灯108存在前后晃动,应当理解,当晃动幅度较大时,例如晃动幅度达到30厘米以上,观察者仍能够察觉到轻质信号灯108存在前后晃动),因此在能够保证前后晃动不足以使左侧斜撑杆110和右侧斜撑杆112发生破坏性变形的前提下,可以不对前后晃动提供稳定措施,从而降低轻质低风阻支架106的重量。
结合图3和图5所示,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轻质低风阻支架106还包括后侧上斜撑杆114和后侧横杆116,后侧上斜撑杆114和后侧横杆116的断面形状均为圆形,后侧横杆116和后侧上斜撑杆114位于壳体100的上方,后侧横杆116沿前后方向设置,后侧横杆116的前端与壳体10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后侧横杆116的后端位于壳体100的后方,后侧上斜撑杆114位于后侧横杆116的上方,后侧上斜撑杆114的下端与后侧横杆116的后端固定连接,后侧上斜撑杆114的上端与左侧斜撑杆110的上端固定连接,后侧横杆116和后侧上斜撑杆114位于左侧斜撑杆110和右侧斜撑杆112的对称面上。
后侧上斜撑杆114和后侧横杆116能够将轻质信号灯108前后晃动产生的作用力传递到壳体100的上端,从而减小轻质信号灯108前后晃动的幅度,提高轻质信号灯108的稳定性,减小轻质信号灯108前后晃动的幅度,优选的,后侧横杆116在壳体100后侧悬空部分的长度设置为50厘米以内,避免因后侧横杆116自身重量发生弯曲反而影响到轻质信号灯108的稳定性,并且该悬空部分的长度至少大于10厘米,使后侧上斜撑杆114能够对左侧斜撑杆110和右侧斜撑杆112的上端施加支撑力和牵引力。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轻质低风阻支架106还包括后侧下斜撑杆118,后侧下斜撑杆118的断面形状为圆形,后侧下斜撑杆118位于壳体100的后方且位于后侧横杆116的下方,后侧下斜撑杆118的下端与壳体100的后侧面固定连接,后侧下斜撑杆118的上端与后侧横杆116的后端固定连接,后侧下斜撑杆118位于左侧斜撑杆110和右侧斜撑杆112的对称面上。
后侧下斜撑杆118能够对后侧横杆116的后端进行支撑和牵引,从而对后侧上斜撑杆114的下端提供更大的支撑和牵引强度,进一步减小轻质信号灯108前后晃动的幅度,提高轻质信号灯108的平稳性。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左侧斜撑杆110和右侧斜撑杆112一体连接,左侧斜撑杆110和右侧斜撑杆112设置为管状结构,轻质信号灯108与灯盘102连接的一部分导线分别穿插在左侧斜撑杆110和右侧斜撑杆112内部。
左侧斜撑杆110和右侧斜撑杆112由同一根杆弯折而成,导线穿插在左侧斜撑杆110和右侧斜撑杆112内部(即导线在左侧斜撑杆110和右侧斜撑杆112内部并沿轴向走线),由于轻质信号灯108的功耗较低,因此导线可采用细径导线(本实施例中的直径为0.3毫米,也可以采用线径为0.5毫米的导线),又由于导线直径较小,因此在左侧斜撑杆110和右侧斜撑杆112的内部占用空间较小,左侧斜撑杆110的内壁直径和右侧斜撑杆112的内壁直径设置为2毫米,通过减小轻质低风阻支架106中杆的直径、壁厚以及导线的线径,较大程度上减小了轻质低风阻支架106、导线以及轻质信号灯108的整体重量。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后侧上斜撑杆114和后侧横杆116一体连接,后侧上斜撑杆114和后侧横杆116设置为管状结构,轻质信号灯108与灯盘102连接的另一部分导线穿插在后侧上斜撑杆114和后侧横杆116内部。
后侧上斜撑杆114、后侧横杆116即能够对左侧斜撑杆110上端以及右侧斜撑杆112上端进行支撑和牵引,同时又为走线提供了通道,较大程度上提高了交通指示灯的结构紧凑性,可以避免导线暴露在外部而增大风阻,另一方面,轻质低风阻支架106的杆件断面形状设置为圆形也很大程度上减小了风阻。
如图8和图9所示,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左侧斜撑杆110的上端具有朝右弯曲的左侧弯折部120,右侧斜撑杆112的上端具有朝左弯曲的右侧弯折部122,左侧弯折部120的端面朝右设置,右侧弯折部122的端面朝左设置,左侧弯折部120的右端面和右侧弯折部122的左端面沿左右方向对齐并朝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至接触后再一体连接,左侧弯折部120右端和右侧弯折部122左端套设有连接套124,连接套12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管126,连接管126竖直设置,轻质信号灯108固定连接在连接管126的下端,连接套124的下表面以及左侧弯折部120右端下表面设有沿竖直方向对齐的第一线孔128,连接管126通过第一线孔128与左侧弯折部120以及右侧弯折部122的内部连通,左侧斜撑杆110内部的导线以及右侧斜撑杆112内部的导线依次穿过第一线孔128以及连接管126后与轻质信号灯108连接;后侧上斜撑杆114的上端具有朝前弯曲的后侧弯折部130,后侧弯折部130的端面朝前设置,后侧弯折部130的前端面与连接套124的后侧面固定连接,连接套124的后侧面以及左侧弯折部120的右端后侧面设有沿前后方向对齐的第二线孔132,后侧弯折部130的内部空间通过第二线孔132与左侧弯折部120以及右侧弯折部122的内部空间连通,后侧上斜撑杆114内部的导线依次穿过第二线孔132、第一线孔128以及连接管126后与轻质信号灯108连接。
将连接套124套在左侧斜撑杆110和右侧斜撑杆112连接处,然后再对左侧斜撑杆110和右侧斜撑杆112进行弯折形成等腰三角形结构,由于轻质信号灯108固定在左侧斜撑杆110和右侧斜撑杆112连接处,而左侧斜撑杆110和右侧斜撑杆112的直径又比较小,因此设置连接套124能够增大该处的连接表面积,避免因连接缝过于密集而降低结构强度。设置弯折部(包括左侧弯折部120、右侧弯折部122、后侧弯折部130)能够减小应力集中,另一方面,弯折部的设置还在轻质低风阻支架106的上端围绕成一个开口朝前的空间,用来容纳轻质信号灯108,避免因后侧弯折部130上部的内侧空间过小导致轻质信号灯108安装位置偏低。
结合图10所示,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灯盘102包括红光灯盘134、绿光灯盘136和黄光灯盘138,轻质信号灯108包括外壳140(外壳140优选采用薄壁塑料制成,壁厚介于1毫米至2毫米之间,减轻轻质信号灯108的重量)、灯罩142、红光灯珠144、绿光灯珠146和黄光灯珠148;外壳140位于连接管126的下方,外壳140的上表面中心位置与连接管126的下端面固定连接,连接管126与外壳140内部空间连通,红光灯珠144、绿光灯珠146、黄光灯珠148分别固定连接在外壳140的前侧面,红光灯珠144通过导线与红光灯盘134并联,与红光灯珠144连接的导线穿插在左侧斜撑杆110内部,绿光灯珠146通过导线与绿光灯盘136并联,与绿光灯珠146连接的导线穿插在右侧斜撑杆112内部,红光灯珠144通过导线与红光灯盘134并联,与红光灯珠144连接的导线穿插在后侧上斜撑杆114以及后侧横杆116内部,灯罩142位于外壳140的前方,灯罩142的开口朝前设置,灯罩142的后端与外壳140的前侧面固定连接,红光灯珠144、绿光灯珠146、黄光灯珠148位于灯罩142的内侧,灯罩142的前端面沿左右方向的投影形状为四分之一椭圆形,椭圆形的圆心位于灯罩142后端面的顶点处。
灯罩142能够将轻质信号灯108发散出来的光线向下反射(漫反射),有助提高于下方车道上的司机接收到光线亮度。
灯盘102的工作状态通常由控制器(PLC控制器或单片机)进行控制,控制其根据输入端(如图10中的Input所示)的信号控制灯盘102工作,例如输入的信号是红灯亮其他灯灭,则控制红光灯盘134亮而绿光灯盘136和黄光灯盘138灭,此时,红光灯盘134两端具有输出的电流,大部分电流流经红光灯盘134,另一部分电流流经与其并联的红光灯珠144,红光灯盘134和红光灯珠144同时发出红光,优选的,在红光灯珠144上串联一个电阻(如图10中的R所示),用来减小流经红光灯珠144的电流,避免红光灯珠144过载损坏或流经红光灯盘134的电流过小,绿光灯盘136与绿光灯珠146之间、黄光灯盘138灯盘102与黄光灯珠148之间的连接结构与红光灯盘134与红光灯珠144之间的连接结构类似(如图10所示),因此不再赘述,其中红光灯盘134、绿光灯盘136、黄光灯盘138的输出端与总线(如图10中的Bus所示)连接。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左侧斜撑杆110、右侧斜撑杆112、后侧上斜撑杆114、后侧横杆116以及后侧下斜撑杆118由不锈钢或碳纤维材料制成,左侧斜撑杆110、右侧斜撑杆112、后侧上斜撑杆114、后侧横杆116以及后侧下斜撑杆118的外壁直径相等且介于4毫米至6毫米之间,左侧斜撑杆110、右侧斜撑杆112、后侧上斜撑杆114、后侧横杆116以及后侧下斜撑杆118的内壁直径相等且壁厚介于0.8毫米至1.1毫米之间。
如图1、图7和图8所示,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左侧斜撑杆110的下端向下弯曲后竖直向下延伸,左侧斜撑杆110的下端设有左侧固定板150、左侧压板152,左侧固定板150与壳体100的左侧面固定连接,左侧斜撑杆110的下端位于左侧压板152和左侧固定板150之间,左侧压板152与左侧固定板150通过左侧螺钉紧固连接,左侧压板152与左侧固定板150夹紧左侧斜撑杆110的下端;
右侧斜撑杆112的下端向下弯曲后竖直向下延伸,右侧斜撑杆112的下端设有右侧固定板154、右侧压板156,右侧固定板154与壳体100的右侧面固定连接,右侧斜撑杆112的下端位于右侧压板156和右侧固定板154之间,右侧压板156与右侧固定板154通过右侧螺钉紧固连接,右侧压板156与右侧固定板154夹紧右侧斜撑杆112的下端;
后侧横杆116的前端设有上端固定板158、上端压板160,上端固定板158与壳体100的上端面固定连接,后侧横杆116的前端位于上端压板160和上端固定板158之间,上端压板160与上端固定板158通过上端螺钉紧固连接,上端压板160和上端固定板158夹紧后侧横杆116的前端;
后侧下斜撑杆118的下端向下弯曲后竖直向下延伸,后侧下斜撑杆118的下端设有后侧固定板162、后侧压板164,后侧固定板162与壳体100的后侧面固定连接,后侧下斜撑杆118的下端位于后侧压板164和后侧固定板162之间,后侧压板164与后侧固定板162通过后侧螺钉紧固连接,后侧压板164与后侧固定板162夹紧后侧下斜撑杆118的下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灯珠”采用LED灯珠,“上、下、左、右、前、后”是指附图中的视图方向,如图1中注有方向的直线箭头所示。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Claims (10)

1.一种交通指示灯,包括壳体(100)、灯盘(102),灯盘(102)固定连接在壳体(100)的前侧面,壳体(100)用于固定在车道上方的灯杆(104)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轻质低风阻支架(106)和轻质信号灯(108),所述轻质低风阻支架(106)位于所述壳体(100)的上方并与所述壳体(100)固定连接,所述轻质信号灯(108)位于所述轻质低风阻支架(106)的上端并与所述轻质低风阻支架(106)固定连接,所述轻质信号灯(108)的朝向与所述灯盘(102)的朝向平行,所述轻质信号灯(108)通过导线与所述灯盘(102)并联设置,所述轻质信号灯(108)所指示的通行状态与所述灯盘(102)所指示的通行状态相同,所述轻质信号灯(108)与所述壳体(100)之间的竖直距离大于1.5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指示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轻质低风阻支架(106)包括左侧斜撑杆(110)和右侧斜撑杆(112),所述左侧斜撑杆(110)和所述右侧斜撑杆(112)的断面形状均为圆形,所述左侧斜撑杆(110)的下端与所述壳体(100)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右侧斜撑杆(112)的下端与所述壳体(100)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左侧斜撑杆(110)的上端和所述右侧斜撑杆(112)的上端延伸至所述壳体(100)上端面中心的正上方,所述左侧斜撑杆(110)和所述右侧斜撑杆(112)以所述壳体(100)左侧面以及所述壳体(100)右侧面之间的中心平面为对称面对称设置,所述左侧斜撑杆(110)和所述右侧斜撑杆(112)位于同一竖直平面,所述左侧斜撑杆(110)和所述右侧斜撑杆(112)所在的竖直平面位于所述壳体(100)的前侧面以及所述壳体(100)的后侧面之间的中心位置,所述左侧斜撑杆(110)的上端和所述右侧斜撑杆(112)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轻质信号灯(108)与所述左侧斜撑杆(110)的上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通指示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轻质低风阻支架(106)还包括后侧上斜撑杆(114)和后侧横杆(116),所述后侧上斜撑杆(114)和所述后侧横杆(116)的断面形状均为圆形,所述后侧横杆(116)和所述后侧上斜撑杆(114)位于所述壳体(100)的上方,所述后侧横杆(116)沿前后方向设置,所述后侧横杆(116)的前端与所述壳体(10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后侧横杆(116)的后端位于所述壳体(100)的后方,所述后侧上斜撑杆(114)位于所述后侧横杆(116)的上方,所述后侧上斜撑杆(114)的下端与所述后侧横杆(116)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后侧上斜撑杆(114)的上端与所述左侧斜撑杆(110)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后侧横杆(116)和所述后侧上斜撑杆(114)位于所述左侧斜撑杆(110)和所述右侧斜撑杆(112)的对称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通指示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轻质低风阻支架(106)还包括后侧下斜撑杆(118),所述后侧下斜撑杆(118)的断面形状为圆形,所述后侧下斜撑杆(118)位于所述壳体(100)的后方且位于所述后侧横杆(116)的下方,所述后侧下斜撑杆(118)的下端与所述壳体(100)的后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后侧下斜撑杆(118)的上端与所述后侧横杆(116)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后侧下斜撑杆(118)位于所述左侧斜撑杆(110)和所述右侧斜撑杆(112)的对称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通指示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斜撑杆(110)和所述右侧斜撑杆(112)一体连接,所述左侧斜撑杆(110)和所述右侧斜撑杆(112)设置为管状结构,所述轻质信号灯(108)与所述灯盘(102)连接的一部分导线分别穿插在所述左侧斜撑杆(110)和所述右侧斜撑杆(112)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交通指示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上斜撑杆(114)和所述后侧横杆(116)一体连接,所述后侧上斜撑杆(114)和所述后侧横杆(116)设置为管状结构,所述轻质信号灯(108)与所述灯盘(102)连接的另一部分导线穿插在所述后侧上斜撑杆(114)和所述后侧横杆(116)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交通指示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斜撑杆(110)的上端具有朝右弯曲的左侧弯折部(120),所述右侧斜撑杆(112)的上端具有朝左弯曲的右侧弯折部(122),所述左侧弯折部(120)的端面朝右设置,所述右侧弯折部(122)的端面朝左设置,所述左侧弯折部(120)的右端面和所述右侧弯折部(122)的左端面沿左右方向对齐并朝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至接触后再一体连接,所述左侧弯折部(120)右端和所述右侧弯折部(122)左端套设有连接套(124),所述连接套(12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管(126),所述连接管(126)竖直设置,所述轻质信号灯(108)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管(126)的下端,所述连接套(124)的下表面以及所述左侧弯折部(120)右端下表面设有沿竖直方向对齐的第一线孔(128),所述连接管(126)通过所述第一线孔(128)与所述左侧弯折部(120)以及所述右侧弯折部(122)的内部连通,所述左侧斜撑杆(110)内部的导线以及所述右侧斜撑杆(112)内部的导线依次穿过所述第一线孔(128)以及所述连接管(126)后与所述轻质信号灯(108)连接;
所述后侧上斜撑杆(114)的上端具有朝前弯曲的后侧弯折部(130),所述后侧弯折部(130)的端面朝前设置,所述后侧弯折部(130)的前端面与所述连接套(124)的后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套(124)的后侧面以及所述左侧弯折部(120)的右端后侧面设有沿前后方向对齐的第二线孔(132),所述后侧弯折部(130)的内部空间通过所述第二线孔(132)与所述左侧弯折部(120)以及所述右侧弯折部(122)的内部空间连通,所述后侧上斜撑杆(114)内部的导线依次穿过所述第二线孔(132)、所述第一线孔(128)以及所述连接管(126)后与所述轻质信号灯(108)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交通指示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盘(102)包括红光灯盘(134)、绿光灯盘(136)和黄光灯盘(138),所述轻质信号灯(108)包括外壳(140)、灯罩(142)、红光灯珠(144)、绿光灯珠(146)和黄光灯珠(148);所述外壳(140)位于所述连接管(126)的下方,所述外壳(140)的上表面中心位置与所述连接管(126)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126)与所述外壳(140)内部空间连通,所述红光灯珠(144)、所述绿光灯珠(146)、所述黄光灯珠(148)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140)的前侧面,所述红光灯珠(144)通过导线与所述红光灯盘(134)并联,与所述红光灯珠(144)连接的导线穿插在所述左侧斜撑杆(110)内部,所述绿光灯珠(146)通过导线与所述绿光灯盘(136)并联,与所述绿光灯珠(146)连接的导线穿插在所述右侧斜撑杆(112)内部,所述红光灯珠(144)通过导线与红光灯盘(134)并联,与所述红光灯珠(144)连接的导线穿插在所述后侧上斜撑杆(114)以及所述后侧横杆(116)内部,所述灯罩(142)位于所述外壳(140)的前方,所述灯罩(142)的开口朝前设置,所述灯罩(142)的后端与所述外壳(140)的前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红光灯珠(144)、所述绿光灯珠(146)、所述黄光灯珠(148)位于所述灯罩(142)的内侧,所述灯罩(142)的前端面沿左右方向的投影形状为四分之一椭圆形,所述椭圆形的圆心位于所述灯罩(142)后端面的顶点处。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的交通指示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斜撑杆(110)、所述右侧斜撑杆(112)、所述后侧上斜撑杆(114)、所述后侧横杆(116)以及所述后侧下斜撑杆(118)由不锈钢或碳纤维材料制成,所述左侧斜撑杆(110)、所述右侧斜撑杆(112)、所述后侧上斜撑杆(114)、所述后侧横杆(116)以及所述后侧下斜撑杆(118)的外壁直径相等且介于4毫米至6毫米之间,所述左侧斜撑杆(110)、所述右侧斜撑杆(112)、所述后侧上斜撑杆(114)、所述后侧横杆(116)以及所述后侧下斜撑杆(118)的内壁直径相等且壁厚介于0.8毫米至1.1毫米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4至8任一项所述的交通指示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斜撑杆(110)的下端向下弯曲后竖直向下延伸,所述左侧斜撑杆(110)的下端设有左侧固定板(150)、左侧压板(152),所述左侧固定板(150)与所述壳体(100)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左侧斜撑杆(110)的下端位于所述左侧压板(152)和所述左侧固定板(150)之间,所述左侧压板(152)与所述左侧固定板(150)通过左侧螺钉紧固连接,所述左侧压板(152)与所述左侧固定板(150)夹紧所述左侧斜撑杆(110)的下端;和/或,
所述右侧斜撑杆(112)的下端向下弯曲后竖直向下延伸,所述右侧斜撑杆(112)的下端设有右侧固定板(154)、右侧压板(156),所述右侧固定板(154)与所述壳体(100)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右侧斜撑杆(112)的下端位于所述右侧压板(156)和所述右侧固定板(154)之间,所述右侧压板(156)与所述右侧固定板(154)通过右侧螺钉紧固连接,所述右侧压板(156)与所述右侧固定板(154)夹紧所述右侧斜撑杆(112)的下端;和/或,
所述后侧横杆(116)的前端设有上端固定板(158)、上端压板(160),所述上端固定板(158)与所述壳体(100)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后侧横杆(116)的前端位于所述上端压板(160)和所述上端固定板(158)之间,所述上端压板(160)与所述上端固定板(158)通过上端螺钉紧固连接,所述上端压板(160)和所述上端固定板(158)夹紧所述后侧横杆(116)的前端;和/或,
所述后侧下斜撑杆(118)的下端向下弯曲后竖直向下延伸,所述后侧下斜撑杆(118)的下端设有后侧固定板(162)、后侧压板(164),所述后侧固定板(162)与所述壳体(100)的后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后侧下斜撑杆(118)的下端位于所述后侧压板(164)和所述后侧固定板(162)之间,所述后侧压板(164)与所述后侧固定板(162)通过后侧螺钉紧固连接,所述后侧压板(164)与所述后侧固定板(162)夹紧所述后侧下斜撑杆(118)的下端。
CN202310816293.XA 2023-07-05 2023-07-05 一种交通指示灯 Pending CN1165435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16293.XA CN116543579A (zh) 2023-07-05 2023-07-05 一种交通指示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16293.XA CN116543579A (zh) 2023-07-05 2023-07-05 一种交通指示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43579A true CN116543579A (zh) 2023-08-04

Family

ID=874563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16293.XA Pending CN116543579A (zh) 2023-07-05 2023-07-05 一种交通指示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43579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54200A (zh) * 2020-03-09 2020-06-30 多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交通信号灯及路口交通控制系统
CN111477023A (zh) * 2020-04-24 2020-07-31 北京博纳菲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路况信息的多角度交通信号优化控制装置
CN212433975U (zh) * 2020-07-01 2021-01-29 刘明静 一种便于观察的交通提示灯
CN212933785U (zh) * 2020-09-08 2021-04-09 贾小耕 一种提高通行率的信号指示灯
CN216352783U (zh) * 2021-11-14 2022-04-19 湖北玖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宽视野机动车交通信号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54200A (zh) * 2020-03-09 2020-06-30 多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交通信号灯及路口交通控制系统
CN111477023A (zh) * 2020-04-24 2020-07-31 北京博纳菲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路况信息的多角度交通信号优化控制装置
CN212433975U (zh) * 2020-07-01 2021-01-29 刘明静 一种便于观察的交通提示灯
CN212933785U (zh) * 2020-09-08 2021-04-09 贾小耕 一种提高通行率的信号指示灯
CN216352783U (zh) * 2021-11-14 2022-04-19 湖北玖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宽视野机动车交通信号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543579A (zh) 一种交通指示灯
US9685082B2 (en) Traffic signaling apparatus
CN216352783U (zh) 一种宽视野机动车交通信号灯
CN203047086U (zh) 一种汽车车顶横杆
CN214874063U (zh) 一种汽车牵引拖挂装置和一种汽车
CN206317777U (zh) 电池安装装置和车辆
CN211223604U (zh) 一种无驾驶室的电动运输车底盘车架
CN218594472U (zh) 一种正三轮摩托车用转向灯与方向把的总装
CN213142836U (zh) 一种高速公路雾区诱导防撞装置
CN215164906U (zh) 一种高速公路景观门架
CN210424871U (zh) 一种集成型车灯架
CN220662745U (zh) 一种摇篮式摩托车车架
CN215210690U (zh) 一种用于交通道路上的龙门架
CN212499892U (zh) 一种汽车拉索支架
CN210000122U (zh) 变速箱悬置下安装支架
CN218929284U (zh) 扶手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09320829U (zh) 一种防撞缓冲车灯架及防撞缓冲车
CN214565844U (zh) 一种新型摩托车转向灯加长杆
CN220180939U (zh) 防脱落的仪表盘用横梁结构
CN208971060U (zh) 布线结构及装置
CN213867471U (zh) 一种可拓展的交通设施杆
CN213594035U (zh) 多功能旅居车拖车杠
CN215474260U (zh) 一种大过道驱动桥壳及大过道前桥
CN218839079U (zh) 拖车牵引连接装置和车辆
CN213869176U (zh) 一种具有信号屏蔽管的交通设施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3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