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94839A - 车辆用警告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警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94839A
CN116394839A CN202211691292.9A CN202211691292A CN116394839A CN 116394839 A CN116394839 A CN 116394839A CN 202211691292 A CN202211691292 A CN 202211691292A CN 116394839 A CN116394839 A CN 1163948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warning
vehicle
occupant
radiation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9129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片山诚
柿沼良
安藤拓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3948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948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9/00Arrangement or adaptation of signal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ne of main groups B60Q1/00 - B60Q7/00, e.g. haptic signalling
    • B60Q9/008Arrangement or adaptation of signal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ne of main groups B60Q1/00 - B60Q7/00, e.g. haptic signalling for anti-collision purpo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 Emergency Alarm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警告装置,构成为根据来自对存在于车辆周围的物体进行检测的物体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对于乘员实施的车辆的开门操作发出警告,具备:声辐射压发生部,其发出超声波,在车室内的门锁解除操作部的周围空间生成使人感受到触觉的声辐射压;和警告控制部,其根据检测信号的接收,使声辐射压发生部进行声辐射压的生成。

Description

车辆用警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从车辆下车时的安全进行辅助的车辆用警告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针对下车时的开门操作发出碰撞警报的系统(一般称为开门警告系统:Exit Warning)。这样的系统例如记载于专利文献1中。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系统中,在警报时在显示器显示警报标志。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在从后方来的车辆接近时若乘员接触内侧把手,振动警报器动作而内侧把手振动的技术。
然而,专利文献2记载的技术,根据乘员操作内侧把手时的接触而开始振动。因此,有可能乘员注意到振动之后停止开门动作,在注意到了振动时已经将门打开。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192090号公报(JP2019-192090A);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147434号公报(JP2015-147434A)。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车辆用警告装置为根据来自检测存在于车辆的周围的物体的物体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对于乘员实施的车辆的开门操作发出警告的车辆用警告装置,具备:声辐射压发生部,其发出超声波,在车室内的门锁解除操作部的周围空间生成使人感受到触觉的声辐射压;和警告控制部,其根据检测信号的接收,使声辐射压发生部进行声辐射压的生成。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目的、特征以及优点,通过与附图相关的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进一步阐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警告装置的一例的框图。
图2是示出车室内的驾驶席周围的构成的图。
图3是示出驾驶席的车门内饰的一部分的图。
图4是沿着图3的A-A线的剖视图。
图5是说明声压发生部的效果的图。
图6是示出设置于前车门侧反光镜的警报显示部的图。
图7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警告动作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门锁解除开关的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警告装置的概略构成的框图。
图10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警告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以下记载以及附图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示例,为了使说明清楚,适当地进行了省略和简化。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对相同或类似的元件以及处理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有时省略重复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记载的内容只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实施方式,也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实施。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车辆用警告装置的一例的框图。车辆用警告装置1具备:警告控制部10、声辐射压生成装置(以下称为声压生成装置)20、声音警报部30、警报显示部40、解除操作检测部50以及乘员动作检测部60。车辆用警告装置1是进行用于支持下车时的乘员的安全的警报的装置。
从设置于车辆的物体检测装置2向车辆用警告装置1输入检测信号。物体检测装置2监视在车辆周围的规定范围内存在的物体,并将通知在规定范围内存在物体的检测信号向车辆用警告装置1输出。例如,使用毫米波雷达、相机等监视规定范围内的物体(车辆、行人、障碍物等)。车辆控制部3是控制车辆的行驶动作的部件,还根据行驶动作控制车辆用警告装置1的启动停止。例如,当本车辆停止时,车辆控制部3使车辆用警告装置1启动,当从点火开关断开经过规定时间时,车辆控制部3使车辆用警告装置1停止。
车辆用警告装置1是指在给下车时的开门动作带来影响的状况下向乘员进行警告动作的装置。因此,由物体检测装置2监视本车辆的侧方、后方以及前方等规定范围,并检测本车辆的车门侧方的静止物体以及移动物体、从前方或后方靠近本车辆的移动物体等打开了车门时有可能与车门碰撞的物体的有无。通常,监视从车室内难以识别的从车辆后方接近的物体(汽车、自行车等车辆、行人等),当检测出接近的物体时,检测信号从物体检测装置2输出到车辆用警告装置1。以下,以在检测出从车辆后方接近的物体时输出检测信号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也能够适用打开了车门时存在有碰撞危险的物体的各种状况,且起到相同的效果。
警告控制部10控制整个车辆用警告装置1从而进行乘员下车时的警告动作。警告控制部10具备例如具有CPU(中央处理器)、存储器(ROM:只读存储器、RAM: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外围电路等的微型计算机等运算处理装置,利用存储于ROM的软件程序实现警告控制部10的功能。车辆用警告装置1当从物体检测装置2接收到检测信号时,在警报显示部40显示向乘员报知物体接近的警报显示,并使声音警报部30产生警报音。解除操作检测部50是检测乘员进行了解除门锁的操作的传感器,检测结果输入到警告控制部10。乘员动作检测部60是具有检测乘员解除门锁的动作的功能的部件,例如使用摄像机等。乘员动作检测部60的检测结果输入到警告控制部10。
声压生成装置20是产生超声波,从而在空中形成能够刺激触觉的声辐射压的分布的装置。作为这样的声压生成装置的一例,有在日本特表2017-533500号(JP2017-533500A)中记载的装置。声压生成装置20具备生成声辐射压的声辐射压发生部201和驱动控制声辐射压发生部(以下称为声压发生部)201的驱动部202。在声压发生部201设置有多个产生超声波的超声波振动器。多个超声波振动器配置成阵列状,通过相控阵原理使声能在空间上集中,在空中形成声辐射压的分布。
如后所述,在车辆车门的车室内侧设置有内侧把手106作为用于解除车门锁的锁解除操作部4。声压发生部201在锁解除操作部4近旁的空间区域S生成使人感受到触觉的声辐射压的分布。
图2~4是说明与图1所示的各构成相对应的构件在车室内的配置的图。图2是示出车室内的驾驶席周围的图,图3是示出驾驶席的车门内饰的一部分的图,图4是沿图3的A-A线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在支柱100设置有监视坐在了驾驶席侧的座椅105上的乘员的动作的动画拍摄用的相机101。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相机101作为图1的乘员动作检测部60发挥功能。
如图2、3所示,在车门102的车门内饰板(door trim panel)110设置有作为声音警报部30发挥功能的警报蜂鸣器103以及警报显示部40。需要说明的是,如后所述,前车门侧反光镜107也具有警报显示部40的功能。在打开车门102时,操作内侧把手106解除门锁。当使警报显示部40点亮显示或闪烁显示时,在那里显示表示接近本车辆M1的物体M2的警告标志。
如图4所示,在车门内饰板110形成有凹部111。内侧把手106配置于凹部111的开口附近。内侧把手106在与凹部111的底面111a相对的面具备作为解除操作检测部50发挥功能的触控传感器108。触控传感器108使用例如静电容量方式的触控传感器。
在凹部111的底面111a设置有声压发生部201。声压发生部201在用符号S所示的空间区域形成给与振动触感那样的声辐射压分布。在空间区域S生成的声辐射压被控制为使皮肤感受到振动那样的压力。当然,不限于振动,还可以控制为能够给与除振动以外的触感。当想要操作内侧把手106而乘员使手H如图5那样移动时,通过声压发生部201产生的声辐射压分布,空间区域S内的手H感受到振动那样的力的触感。
声压发生部201是用于在与内侧把手106相对向的空中生成使人感受到触觉的声辐射压而设置的部件。因此,声压发生部201的配置不局限于图4所示的底面111a,还可以配置于凹部111的侧表面111b(图4的虚线)、111c、把手106的表面106a、106b、106c等。
需要说明的是,省略图示,警报蜂鸣器103、警报显示部40、触控传感器108以及声压发生部201不限于驾驶席的车门102,而是设置于所有车门。另外,只要是能够监视落座于全部席位的乘员的动作,设置于车室内的相机10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图6是示出设置于前车门侧反光镜107的警报显示部40的图。当检测信号从图1的物体检测装置2输入到车辆用警告装置1时,在警报显示部40显示如图6所示那样的表示接近本车辆M1的物体M2的警告标志。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前排坐席(驾驶席和副驾驶席),图1的警报显示部40设置于前车门侧反光镜107和车门内饰板110两处,但还可以设置于其中任一处。另外,只要是乘员能够视认的位置,警报显示部40的配置位置就不限定于前车门侧反光镜107、车门内饰板110。
图7是说明警告控制部10实施的警告动作的流程图。车辆控制部3当根据车速传感器等检测出本车辆的停止时,起动车辆用警告装置1。当车辆用警告装置1由车辆控制部3启动时,警告控制部10开始EW监视动作,以规定时间间隔反复执行图7所示的一系列处理。需要说明的是,在警告控制部10启动时,警报显示部40、警报蜂鸣器103以及声压发生部201全部为关闭状态。EW是“Exit Warning”的缩写,意为对下车时的铰接门转动操作的碰撞警报。
在S100(S:处理步骤)中,判定是否从车辆控制部3接收到了EW停止信号,在接收到了的情况下(S100:是),进入S105,执行规定结束处理,使车辆用警告装置1关机。另一方面,在没收到EW停止信号的情况下(S100:否)从S100进入S110。
在S110中,判定是否输入有来自物体检测装置2的检测信号。图1所示的物体检测装置2在检测物体的接近的期间继续进行检测信号的输出,并且当在检测不出物体的接近时,停止检测信号的输出。警告控制部10在接收到检测信号的情况下(S110:是)从S110进入S120,在未接收到检测信号的情况下(S110:否)进入S125。
在接收到了检测信号并进入了S120的情况下,警告控制部10将警报显示部40设为点亮状态,将警报蜂鸣器103设为关闭状态,将声压发生部201设为关闭状态。即,在该阶段,通过警报显示部40的点亮向乘员警报物体接近。
另一方面,在未接收到检测信号而进入了S125的情况下,警告控制部10将警报显示部40设为熄灭状态,将警报蜂鸣器103设为关闭状态,将声压发生部201设为关闭状态。然后,暂时结束图7的警告动作的处理,当经过规定时间间隔时再次执行图7的警告动作的处理。
在S130中,警告控制部10判定是否检测出了乘员实施的门锁解除的操作动作。具体而言,根据相机101的拍摄信息,监视乘员将手向内侧把手移动的动作,若检测出了移动动作则判定为检测出操作动作。在S130中未检测出操作动作的情况下(S130:否),暂时结束图7的一系列的处理,当经过规定时间间隔时再次执行图7的处理。
另一方面,当在S130中检测出了操作动作时(S130:是),进入S140。在S140中,警告控制部10使警报显示部40从点亮状态变更为闪烁状态,并将声压发生部201设为开启状态,从而产生声辐射压。关于警报蜂鸣器103维持关闭状态。这样,在乘员想要操作内侧把手106的情况下,通过将警报显示部40从点亮状态变更为闪烁状态,能够向乘员更强烈地发出物体接近的警报。还有,如图5所示,当乘员想要操作内侧把手106而使手向空间区域S移动时,手感受到声辐射压带来的振动的触感,因此乘员容易直观地察觉到是对内侧把手106的操作的警报。
在S150中,警告控制部10判定设置于内侧把手106的触控传感器108是否开启。即,判定乘员是否想要操作内侧把手106以解除门锁而触碰了触控传感器108。因此,如图5所示,触控传感器108设置于在对车门进行打开操作时肯定会触碰车门把手106的地方(面106a的一侧)。
当在S150中判定为触控传感器108未开启时,暂时结束图7的一系列处理,当经过规定时间间隔时再次执行图7的处理。
另一方面,当在S150中触控传感器108处于开启时,即当通过内侧把手106的操作判定为与触控传感器108接触了时(S150:是),进入S160。在S160中,警告控制部10使警报显示部40的闪烁状态继续,并且将警报蜂鸣器103从关闭状态变更为开启状态。还有,将声压发生部201从开启状态变更为关闭状态,使声辐射压的产生停止。之后,暂时中止图7的一系列处理,当经过规定时间间隔时再次执行图7的处理。
即,在S150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判定为乘员想要进行解除门锁打开车门的动作,通过警报显示部40的闪烁状态、警报蜂鸣器103的警报音提醒注意物体接近,同时使声辐射压的产生停止,从而节约声压发生部201的电力消耗。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当乘员将手H靠近内侧把手106时,除警报显示部40的点亮/闪烁、蜂鸣声外,使想要操作内侧把手106的手感受到振动的触感。因此,乘员通过手H感受到的振动的触感,容易注意到对下车动作的警报。例如即使在乘员不知道警报显示部40的点亮/闪烁、蜂鸣声意味着什么的情况下,根据手所感到的意外的振动,直观地注意到那是对操作内侧把手106的警报。
尤其是如图4、5所示,因为在与内侧把手106分离的空中形成声辐射压的分布,所以乘员在手H接触到内侧把手106之前注意到警报,因此能够将对内侧把手106的操作防于未然。这样,通过声压发生部201使想要解除门锁的手感受到振动的触感,能够简单易懂地提醒乘员对在物体接近时不小心打开门的行为的注意,能够提高下车时的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7所示的警告动作中,当接收到检测信号时,对于所有车门102的打开动作实施警告动作。但是,在物体的接近在本车辆的左右哪一侧的信息包括在检测信号中的情况下,还可以根据左右信息对右侧的车门102或左侧的车门102的打开动作实施警告动作。也就是说,还可以对物体正在接近一侧的车门102的打开动作实施警告动作。当然,即使在存在左右信息的情况下,还可以针对所有车门102实施警告动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检测信号接收时的乘员的门锁解除动作,不实施锁定等的门锁解除的禁止。这是为了能够按照用户的意思选择开门操作,以不妨碍在紧急事态下的从本车辆的避难动作。
在前述专利文献2记载的技术中,根据乘员开始操作内侧把手时的接触,内侧把手开始振动。因此,有可能乘员注意到振动之后停止开门动作,在注意到振动时已经将门打开了。
另一方面,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由声压发生部201在与内侧把手106分离的周围空间(例如图4的空间区域S)形成声辐射压分布,使手H感受到振动的触感。因此,在乘员的手H到达内侧把手106之前,能够通过振动使乘员注意到警报,能够将门锁解除动作防于未然。即,能够可靠地防止警告时的乘员的对车门的打开动作。
(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通过对内侧把手106的操作而解除门锁,但还已知有通过对设置于车门内饰板的门锁解除开关的操作而电动解除门锁。在变形例中,对具备门锁解除开关的情况下的车辆用警告装置进行说明。
图8是示出设置于车门102的车门内饰板110上的门锁解除开关109的图。门锁解除开关109设置于车门内饰板110的手柄112的侧表面。门锁解除开关109与图1的锁解除操作部4相对应。触控传感器108设置于门锁解除开关109的表面。因此,当为了对门锁解除开关109进行操作而使手指接触门锁解除开关109时,由触控传感器108检测出开关操作。
声压发生部201设置于手柄112的上表面和侧面、以及与手柄112相对向的车门内饰板表面。当乘员为了操作门锁解除开关109而将手靠近手柄112时,通过声压发生部201所产生的声辐射压使乘员的手感受到振动的触感。警告控制部10的警告动作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电动解除门锁的构成的情况下,当接收到检测信号时,存在即使乘员对门锁解除开关109进行操作,门锁也不解除的情况。在变形例中,根据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的理由,构成为当在接收检测信号时乘员操作门锁解除开关109时,门锁被解除。即,根据对门锁解除开关109的操作,触控传感器108也开启,从S150进入S160。然后,在S160中,警报显示部40的闪烁状态继续,并且将警报蜂鸣器103从关闭状态变更为开启状态,将声压发生部201从开启状态变更为关闭状态,且利用电动解除门锁。即,从警告控制部10向车辆控制部3输出门锁解除信号,并通过车辆控制部3将门锁解除。
(第二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由作为乘员动作检测部60发挥功能的相机101检测了乘员将手靠近内侧把手106的动作。图9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车辆用警告装置1A的概略构成的框图。与图1的车辆用警告装置1不同的是,车辆用警告装置1A不具备乘员动作检测部60。因此,警告控制部10实施的警告动作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其他构成与图1相同,省略说明。
图10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警告动作的流程图。当车辆用警告装置1A由车辆控制部3启动时,警告控制部10以规定时间间隔反复执行图10所示的一系列的处理。另外,在警告控制部10启动时,警报显示部40、警报蜂鸣器103以及声压发生部201全部处于关闭状态。
在S200中,判定是否从车辆控制部3接收到了EW停止信号,在接收到了的情况下(S200:是)进入S205,执行规定结束处理,关闭车辆用警告装置1A。另一方面,在未接收到EW停止信号的情况下(S200:否)从S200进入S210。
在S210中,判定是否输入有来自物体检测装置2的检测信号。警告控制部10在接收到检测信号的情况下(S210:是)从S210进入S220,在未接收到检测信号的情况下(S210:否)进入S225。
在接收到检测信号而进入了S220的情况下,警告控制部10将警报显示部40设为点亮状态,将警报蜂鸣器103设为关闭状态,将声压发生部201设为开启状态。其结果是,在图4的空间区域S中形成给与振动的触感的声辐射压分布。
另一方面,在未接收到检测信号而进入了S225的情况下,警告控制部10将警报显示部40设为熄灭状态,将警报蜂鸣器103设为关闭状态,将声压发生部201设为关闭状态。然后,暂时结束图10的警告动作的处理,当经过规定时间间隔时再次执行图10的警告动作的处理。
在S230中,与图7的S150的情况相同,警告控制部10判定设置于内侧把手106的触控传感器108是否为开启。当在S230中判定为触控传感器108未开启时(S230:否),暂时结束图10的一系列的处理,当经过规定时间间隔时再次执行图10的处理。
另一方面,当在S230中判定为触控传感器108开启时(S230:是),即判定为因对内侧把手106的操作而接触了触控传感器108时,进入S240。在S240中,警告控制部10将警报显示部40设为闪烁状态,并且将警报蜂鸣器103从关闭状态变更为开启状态。还有,将声压发生部201从开启状态变更为关闭状态,使声辐射压的产生停止。之后,暂时结束图10的一系列的处理,当经过规定时间间隔时再次执行图10的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于在检测信号接受时的乘员的门锁解除动作,也不实施锁定等的门锁解除的禁止。另外,如上述变形例那样,在具备门锁解除开关109的结构的情况下,当在检测信号接收时乘员对门锁解除开关109进行操作时,也在S240中通过电动解除门锁。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因为不具备乘员动作检测部60(例如、相机101),所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比较,能够降低车辆用警告装置1A的成本。另一方面,因为无法监视乘员的锁解除动作,因此当接收到检测信号时开始进行声压发生部201实施的声辐射压分布的生成(S220)。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比较,声压发生部201的动作时间较长。
采用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起到以下的作用效果。
(1)如图1、3、8~10等所示,车辆用警告装置1根据来自对存在于车辆的周围的物体进行检测的物体检测装置2的检测信号对乘员进行的车门的开门操作发出警告。并且,车辆用警告装置1具备:声辐射压发生部201,其发出超声波,在作为车室内的门锁解除操作部4的内侧把手106或门锁解除开关109的周围空间生成使人感受到触觉的声辐射压;和警告控制部10,其根据检测信号的接收,实施由声辐射压发生部201进行的声辐射压的生成。通过这样的构成,在操作门锁解除操作部4之前,能够通过振动使乘员注意到警报,能够将门锁解除动作防于未然。其结果是,能够可靠地防止在下车警告时的乘员的开门动作。
(2)如图1、3、7等所示,车辆用警告装置1还具备设置于车室内,作为检测乘员的手向门锁解除操作部4的移动动作的乘员动作检测部60的相机101。警告控制部10当接收到检测信号且由乘员动作检测部60检测出移动动作时,使声辐射压发生部201进行声辐射压的生成。通过该构成,因为直至检测出向门锁解除操作部4的移动动作为止,不使声辐射压发生部201进行声辐射压的生成,所以能够抑制伴随声辐射压发生部201的动作而产生的电力消耗。
(3)如图1、4、7、10等所示,车辆用警告装置1还具备设置于车室内,作为检测乘员对门锁解除操作部4的操作的解除操作检测部50的触控开关108。警告控制部10当在声辐射压发生部201进行声辐射压的生成中由作为解除操作检测部50的触控开关108检测出对门锁解除操作部4的操作时,使声辐射压发生部201停止进行声辐射压的生成。这样,在触控开关108检测出了对门锁解除操作部4的操作的情况下,即识别出警报的同时乘员进行了开门操作的情况下,停止声辐射压的产生,因此能够抑制电力消耗。
(4)如图1、3、4、7、10等所示,车辆用警告装置1还具备设置于车室内,作为通过声音进行警报的声音警报部30的警报蜂鸣器103。警告控制部10当接收到检测信号且由作为解除操作检测部50的触控开关108检测出对门锁解除操作部4的操作时,使警报蜂鸣器103进行警报。这样,在乘员对门锁解除操作部4进行了操作的情况下,通过警报蜂鸣器103进行对听觉的警报,起到向乘员更强烈地发出下车时的注意的效果。
(5)如图1、6、7、10等所示,车辆用警告装置1还具备设置于车室内或前车门侧反光镜107,通过警报显示向乘员报知物体检测的警报显示部40。警告控制部10当接收到检测信号时,使警报显示部40进行警报显示(警告标志M1、M2的显示)。通过该构成,能够通过警报显示部40向乘员提供视觉上容易识别的警报。
以上说明的各种实施方式、变形例仅为一例,只要不破坏发明的特征,本发明就不局限于这些内容。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所想到的其他方式也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采用本发明,能够可靠地防止下车警告时的乘员的开门动作。
上文结合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不脱离后述权利要求书的公开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得到各种修改和变更。

Claims (7)

1.一种车辆用警告装置,为根据来自对存在于车辆周围的物体进行检测的物体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对于乘员实施的车辆的开门操作发出警告的车辆用警告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声辐射压发生部(201),其发出超声波,在车室内的门锁解除操作部(4)的周围空间生成使人感受到触觉的声辐射压;和
警告控制部(10),其根据所述检测信号的接收,使所述声辐射压发生部(201)进行声辐射压的生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警告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乘员动作检测部(60),所述乘员动作检测部(60)设置于车室内,检测乘员的手向所述门锁解除操作部(4)的移动动作,
所述警告控制部(10)当接收到所述检测信号且由所述乘员动作检测部(60)检测到所述移动动作时,使所述声辐射压发生部(201)进行声辐射压的生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警告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解除操作检测部(50),所述解除操作检测部(50)设置于车室内,检测乘员对所述门锁解除操作部(4)的操作,
所述警告控制部(10)当在所述声辐射压发生部(201)的声辐射压的生成中由所述解除操作检测部(50)检测出对所述门锁解除操作部(4)的操作时,使所述声辐射压发生部(201)停止声辐射压的生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警告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声音警报部(30),所述声音警报部(30)设置于车室内,进行通过声音的警报,
所述警告控制部(10)当接收到所述检测信号且由所述解除操作检测部(50)检测到对所述门锁解除操作部的操作时,使所述声音警报部(30)进行警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警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解除操作检测部(50)与车门的凹部(111)的底面(111a)相对向地配置,
所述声辐射压发生部(201)配置于所述凹部(111)的所述底面(111a)或侧表面(111b、111c),使得在所述凹部(111)产生超声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警告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警报显示部(40),所述警报显示部(40)设置于车室内或前车门侧反光镜,通过警报显示向乘员报知物体检测,
所述警告控制部(10)当接收到所述检测信号时,使所述警报显示部(40)进行警报显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警告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乘员动作检测部(60),所述乘员动作检测部(60)设置于车室内,检测乘员的手向所述门锁解除操作部(4)的移动动作,
所述警告控制部(10)当接收到所述检测信号时,将所述警报显示部(40)设为点亮状态,之后当由所述乘员动作检测部(60)检测出所述移动动作时,将所述警报显示部(40)设为闪烁状态。
CN202211691292.9A 2022-01-06 2022-12-27 车辆用警告装置 Pending CN11639483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00855 2022-01-06
JP2022000855A JP7326505B2 (ja) 2022-01-06 2022-01-06 車両用警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94839A true CN116394839A (zh) 2023-07-07

Family

ID=870129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91292.9A Pending CN116394839A (zh) 2022-01-06 2022-12-27 车辆用警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326505B2 (zh)
CN (1) CN116394839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46850Y2 (ja) * 1990-01-18 1997-09-03 株式会社 小糸製作所 車両用ドア開閉警告表示灯
EP1440429B1 (en) * 2001-10-23 2012-12-12 Immersion Corporation Method of using tactile feedback to deliver silent status information to a user of a handheld weapon
JP2005247067A (ja) * 2004-03-02 2005-09-15 Ichikoh Ind Ltd 車両用安全装置
DE102004021505B3 (de) * 2004-04-30 2005-09-29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m Betätigen von elektrischen oder elektromechanischen Einrichtungen an oder in einem Fahrzeug
CA2574813A1 (en) * 2004-12-08 2006-06-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oor handle device, door member with the door handle device, and smart entry system with the door member
JP4793944B2 (ja) * 2008-08-11 2011-10-12 オムロン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検知装置及び錠制御装置
JP6173746B2 (ja) 2013-04-04 2017-08-0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警報装置
JP2015147434A (ja) * 2014-02-04 2015-08-2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ドアの開閉警告装置
JP2015209657A (ja) * 2014-04-24 2015-11-24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制御装置及び車両制御装置
JP6672744B2 (ja) * 2015-11-27 2020-03-25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ドアロックシステム
JP6992045B2 (ja) * 2016-07-22 2022-01-13 ハーマン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 インダストリーズ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触覚誘導システム
EP3409553B1 (en) 2017-06-01 2021-08-04 Honda Research Institute Europe GmbH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ed execution of a maneuver or behavior of a system
JP2020037813A (ja) * 2018-09-05 2020-03-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周辺監視装置及び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100305A (ja) 2023-07-19
JP7326505B2 (ja) 2023-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67647B2 (ja) 降車支援装置
JP6341055B2 (ja) 車載制御装置
US8412390B2 (en) Information presentation device
CN103569013B (zh) 用于车辆的警示系统和方法
US7511610B2 (en) Multiple passenger vehicle seat belt notification system with force feedback
JP2000225877A (ja)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及び車両用シート併用型報知システム
CN209904702U (zh) 用于门碰撞检测的装置及系统
JP2006341839A (ja) 車両用報知装置及び車両用警報装置
WO2005116956A2 (en) Collision avoidance system
JPH10338111A (ja) 緊急自動ブレーキ装置
CN112384407A (zh) 包括开门报警系统的车辆
CN108528333A (zh) 一种变道辅助报警系统
JP2005062911A (ja) 車両制御装置
JPH09156438A (ja) 乗員検出装置
EP3800102A1 (en) Automatic driving control system
JP2015209657A (ja)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制御装置及び車両制御装置
CN116394839A (zh) 车辆用警告装置
JP7298520B2 (ja) 降車支援装置
JP2008158671A (ja) 車両用衝突警報装置
JPH09164858A (ja) 車両用警報装置
JP2010108128A (ja) 警報装置
JP2002079910A (ja) シートベルト用警報装置及び方法
JP2022182338A (ja) 車両の置去警報装置
JP2022081172A (ja) ドア制御装置
JPH11189066A (ja) 車両用警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