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54824B - 松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松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54824B
CN116354824B CN202310534552.XA CN202310534552A CN116354824B CN 116354824 B CN116354824 B CN 116354824B CN 202310534552 A CN202310534552 A CN 202310534552A CN 116354824 B CN116354824 B CN 1163548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lica gel
compound
fractions
fraction
column chromatograph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3455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354824A (zh
Inventor
张维库
续洁琨
赫军
丁康
杨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China 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31053455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54824B/zh
Publication of CN1163548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548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3548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548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69/00Esters of carboxylic acids; Esters of carbonic or haloformic acids
    • C07C69/66Esters of carboxylic acids having esterified carboxylic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and having any of the groups OH, O—metal, —CHO, keto, ether, acyloxy, groups, groups, or in the acid moiety
    • C07C69/73Esters of carboxylic acids having esterified carboxylic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and having any of the groups OH, O—metal, —CHO, keto, ether, acyloxy, groups, groups, or in the acid moiety of unsaturated acids
    • C07C69/738Esters of keto-carboxylic acids or aldehydo-carboxylic aci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67/00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 esters
    • C07C67/48Separation; Purification; Stabilisation; Use of addi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67/00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 esters
    • C07C67/48Separation; Purification; Stabilisation; Use of additives
    • C07C67/56Separation; Purification; Stabilisation; Use of additives by solid-liquid treatment; by chemisorp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BGENERAL METHODS OF ORGANIC CHEMISTRY; APPARATUS THEREFOR
    • C07B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ecific properties of organic compounds
    • C07B2200/07Optical iso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603/00Systems containing at least three condensed rings
    • C07C2603/02Ortho- or ortho- and peri-condensed systems
    • C07C2603/04Ortho- or ortho- and peri-condensed systems containing three rings
    • C07C2603/22Ortho- or ortho- and peri-condensed systems containing three rings containing only six-membered rings
    • C07C2603/26Phenanthrenes; Hydrogenated phenanthren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松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和应用,具体公开了从月腺大戟中提取分离的两个具有相同的二萜母核的松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及其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研究表明,化合物(+)‑ebracdineA和(‑)‑ebracdine A对肝癌细胞HepG2、乳腺癌细胞T47D和MCF‑7、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对肝癌细胞HepG2和乳腺癌细胞MCF‑7具有显著抑制活性,且化合物(+)‑ebracdine A活性显著优于(‑)‑ebracdine A和阳性药顺铂(Cisplatin),可用于开发抗肿瘤类药物。

Description

松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松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和应用。
背景技术
在全球范围内,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预计2040年相比2020年,癌症负担将增加50%,届时全新新发癌症病例数将达到近3000万。这在正经历社会和经济转型的国家中最为显著。其中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乳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死亡率也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化疗药物疗效明显但容易出现药物耐受和肝肾、血液系统损伤等一系列副作用,不利于患者长期应用。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宝库,其治疗癌症历史悠久,且中药品种众多,活性成分丰富多样,因此从中药中寻找高效低毒的抗癌天然化合物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月腺大戟为《中国药典》收载中药狼毒的来源之一,味辛,性平,归肝、脾经,具有逐水祛痰,破积杀虫的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乳腺癌、肝癌等恶性肿瘤。且现代研究表明,月腺大戟中的二萜类化合物类型丰富,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因此,从月腺大戟中寻找新型抗肿瘤活性的二萜类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松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和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所述松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从月腺大戟中提取分离而得,获得了两个具有相同的二萜母核的松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ebracdine A和(-)-ebracdine A。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松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其是具有如下式I或式Ⅱ所示的结构:
Ⅱ 。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上述松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松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是从月腺大戟中提取分离获得。
所述松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取干燥的月腺大戟,加入溶剂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后浓缩,得浸膏;
S2、将浸膏加入到其8-12倍质量的水中混悬后,依次用石油醚和二氯甲烷萃取,舍弃石油醚萃取物,将二氯甲烷萃取物经硅胶柱色谱,使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洗脱,收集馏分后利用硅胶薄层层析检识,254nm和365 nm下观察Rf值相同的荧光斑点和10%硫酸香草醛显色为灰色的斑点结果合并相似馏分依次得到11个馏分,分别命名为A、B、C、D、E、F、G、H、I、J和K;
S3、利用HPLC-UV追踪目标化合物紫外吸收情况(λmax= 210, 280 nm),选择馏分F经ODS柱色谱,使用甲醇-水梯度洗脱,收集到50-60个馏分后,利用硅胶薄层层析检识,合并为8个馏分F1~F8,利用HPLC-UV追踪目标化合物紫外吸收情况(λmax= 210,280 nm),选择馏分F6经硅胶柱色谱,使用环己烷-乙酸乙酯梯度洗脱,收集到50-60个馏分后,利用硅胶薄层色谱检识,合并为7个馏分L1~L7,利用HPLC-UV追踪目标化合物紫外吸收情况(λmax= 210,280 nm),选择馏分L3经硅胶柱色谱,使用二氯甲烷-甲醇梯度洗脱,收集到40-50个馏分后,利用硅胶薄层色谱检识,合并为10个馏分M1~M10;
S4、以乙腈-水为流动相,采用HPLC法,利用C18色谱柱可在馏分M2中制备得到式Ⅰ和式Ⅱ所示的松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外消旋体;再以正己烷-异丙醇为流动相,采用HPLC法,利用手性色谱柱可在上述外消旋体中制备得到结构式如式Ⅰ和式Ⅱ所示的松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
具体地,在所述步骤S1中,所述溶剂为92-98v%的乙醇水溶液,且其加入质量为月腺大戟的5-10倍,回流提取的次数为2-3次,每次提取1-3h。
具体地,在所述步骤S2中,将二氯甲烷萃取物经硅胶柱色谱时,使用体积比为(100:0)-(0:100)的石油醚-乙酸乙酯进行洗脱。更具体地,石油醚-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100︰0、90︰10、80︰20、70︰30、60︰40、50︰50、40︰60、30︰70、20︰80、10︰90和0︰100。
具体地,在所述步骤S3中,将馏分F经ODS柱色谱时,根据化合物的极性,结合其分离度等因素,使用体积比为(30:70)-(100:0)的甲醇-水进行梯度洗脱。更具体地,所述甲醇-水的体积比为30︰70、40︰60、50︰50、60︰40、70︰30、80︰20、90︰10、100︰0。
具体地,在所述步骤S3中,将馏分F6经硅胶柱色谱时,使用体积比为5:1、4:1、3:1和1:1的环己烷-乙酸乙酯进行梯度洗脱。
具体地,在所述步骤S3中,将馏分L3经硅胶柱色谱时,使用体积比为(100:0)-(0:100)的二氯甲烷-甲醇进行梯度洗脱。更具体地,二氯甲烷-甲醇的体积比为100︰0、90︰10、80︰20、70︰30、60︰40、50︰50、40︰60、30︰70、20︰80、10︰90、0︰100。
具体地,在所述步骤S4中,在HPLC法分离馏分M2时所用的流动相中,根据化合物的极性,结合其分离度等因素,乙腈和水的体积比可为(68:32)-(72:28),优选乙腈和水的体积比为70:30,结构式如式I和Ⅱ所示的松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外消旋体的保留时间为25-27 min。
在所述步骤S4中,利用手性色谱柱,根据化合物的极性,正己烷-异丙醇的体积比可为(92:8)-(87:13)为流动相将外消旋体拆分得到化合物1和2的保留时间分别为22-25min和 26-30 min。优选地,正己烷-异丙醇的体积比为90:10。
本发明又一方面提供了含有上述松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
具体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剂型为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糖浆剂、膏剂、冲剂、滴丸或微丸中的任一种。
所述药物组合物还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赋形剂。也就是说,含有作为活性成分的本发明的松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和常规药物赋形剂或辅剂或载体的药物组合物亦包含在本发明内。
本发明再一方面提供了上述松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或上述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目前尚未见报道的松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并进一步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可行、重现性好、提取纯度高的从月腺大戟中提取获得所述松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的方法;
(2)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所提供的松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对乳腺癌细胞T47D和MCF-7、肝癌细胞HepG2和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均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尤其是对肝癌细胞HepG2和乳腺癌细胞MCF-7具有显著抑制活性,且化合物(+)-ebracdine A活性显著优于(-)-ebracdine A和阳性药顺铂(Cisplatin),可用于开发抗肿瘤类药物,尤其针对临床化疗阶段药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得的化合物1的HR-ESI-MS谱;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得的化合物1的1H NMR谱(500MHz,CDCl3);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得的化合物1的13C NMR谱(125MHz,CDCl3);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得的化合物2的HR-ESI-MS谱;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得的化合物2的1H NMR谱(500MHz,CDCl3);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得的化合物2的13C NMR谱(125MHz,CDCl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中,如无特别说明,所用手段均为本领域常规的手段。
本文中所用的术语“包含”、“包括”或其任何其它变形,意在覆盖非排它性的包括。例如,包含所列要素的组合物、步骤、方法、制品或装置不必仅限于那些要素,而是可以包括未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此种组合物、步骤、方法、制品或装置所固有的要素。
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者,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通过正规渠道商购买得到的常规产品。
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一种松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称取干燥的月腺大戟67 Kg,加入质量为月腺大戟的10倍(670 Kg)的95v%的乙醇水溶液作为溶剂回流提取3次,每次提取2 h,合并提取液后浓缩,得到6.47 Kg浸膏;
S2、将6.47 Kg浸膏加入到其10倍质量的水(64.7 Kg)中混悬后,依次用混悬液1.5倍量体积的石油醚和二氯甲烷进行萃取,且各萃取剂分别萃取两次,得到1500g石油醚萃取物(舍弃)和520g二氯甲烷萃取物,将二氯甲烷萃取物经硅胶柱色谱,使用体积比为100︰0、90︰10、80︰20、70︰30、60︰40、50︰50、40︰60、30︰70、20︰80、10︰90和0︰100的石油醚-乙酸乙酯进行洗脱,每500mL体积为1个馏分,共收集到70个馏分,利用硅胶薄层层析检识,根据254nm和365 nm下观察Rf值分别为0.78-0.80、0.73-0.77、0.68-0.71、0.63-0.66、0.60-0.62、0.55-0.58、0.51-0.54、0.46-0.50、0.41-0.45、0.36-0.40、0.32-0.35的荧光斑点和10%硫酸香草醛显色为灰色的斑点结果合并相似馏分依次得到11个馏分,分别命名为A、B、C、D、E、F、G、H、I、J和K;
S3、利用HPLC-UV追踪目标化合物紫外吸收(λmax= 210, 280 nm)选择馏分F经ODS柱色谱,使用体积比为30︰70、40︰60、50︰50、60︰40、70︰30、80︰20、90︰10、100︰0的甲醇-水梯度洗脱,收集到56个馏分后,利用硅胶薄层层析检识,合并为8个馏分F1~F8;利用HPLC-UV追踪目标化合物紫外吸收(λmax= 210, 280 nm)选择馏分F6经硅胶柱色谱,使用体积比为5:1、4:1、3:1和1:1的环己烷-乙酸乙酯梯度洗脱,收集到52个馏分后,利用硅胶薄层色谱检识,合并为7个馏分L1~L7;利用HPLC-UV追踪目标化合物紫外吸收(λmax= 210, 280 nm)选择馏分L3经硅胶柱色谱,使用体积比为100︰0、90︰10、80︰20、70︰30、60︰40、50︰50、40︰60、30︰70、20︰80、10︰90、0︰100的二氯甲烷-甲醇梯度洗脱,收集到47个馏分后,利用硅胶薄层色谱检识,合并为10个馏分M1~M10;
S4、利用HPLC法,以体积比为70:30的乙腈-水为流动相在馏分M2中制备得到化合物1和2的外消旋体(tR= 26 min);利用手性色谱柱,以体积比为90:10的正己烷-异丙醇为流动相将外消旋体分离制备得到化合物1(tR= 24 min)和2(tR= 28 min)。
实施例1利用C18色谱柱所制得的化合物测得,判断该化合物为外消旋体,然后利用手性色谱柱以体积比为90:10的正己烷-异丙醇流动相将外消旋体拆分为化合物1和2。
实施例1所制得的化合物1的物理性质和检测数据,具体如下:
白色粉末,易溶于三氯甲烷、二氯甲烷、甲醇。
UV谱中,λ max=204,280 nm(MeOH),提示为松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的特征吸收;IR谱中,3332 cm-1提示该结构含有羟基,1674 cm-1提示该结构含有羰基,1637 cm-1提示该结构含有碳碳双键;根据高分辨质谱(HR-ESI-MS,参见图1)m/z361.2004 [M+H]+(计算值361.2015),推测其分子量为360,结合1HNMR(参见图2)、13CNMR谱(参见图3),确定其分子式为 C21H28O5,计算其不饱和度为8。
1HNMR (500 MHz, CDCl3)谱(参见图2)显示,在偏高场区含有1个次甲基氢信号[δ H3.83 (1H, q,J= 7.1 Hz)],1个甲氧基氢信号[δ H3.67 (3H, s)];高场区存在4 个单峰甲基信号[δ H1.35, 1.26, 0.92,0.89 (each 3H,s)]。
13CNMR (125 MHz, CDCl3) 谱(参见图3)显示共有 21 个碳信号,包括 4 个甲基碳信号(δ C33.6, 21.9,20.2, 15.0),5个亚甲基碳信号(δ C41.4, 36.3, 26.7, 19.0,17.4),2个次甲基碳信号(δ C51.8, 34.5),1个甲氧基碳信号(δ C52.3),4个烯氢碳信号(δ C150.9, 147.3, 146.0,118.4),3 个羰基碳信号(δ C186.4,182.9, 173.8)以及 2个余下的季碳信号(δ C38.7,33.6)。
1H NMR、13C NMR的信号归属如下表所示:
结合1H NMR和13C NMR谱图,推测化合物1含有2个酮羰基,1个酯羰基,2对双键,余下的3个不饱和度为3个环所占有,此外,还含有1个甲氧基碳信号和4个甲基;结合以上信息,确定该化合物1为一种松香烷型二萜化合物。
在HMBC谱中,可观察到H3-17 (δ H1.35)与C-13 (δ C118.4)、C-15 (δ C34.5)、C-16(δ C173.8)之间的相关,确定酯羰基在C-16位,甲基连在C-15位;H-15 (δ H3.83)与C-12 (δ C150.9)、C-13 (δ C118.4)、C-14 (δ C186.4)之间的远程相关,推测C-12/C-13存在双键,酮羰基在C-14位,H2-7 (δ H2.34, 2.70)与C-8 (δ C146.0)、C-9 (δ C147.3)之间的远程相关,确定C-8/C-9存在双键;此外,H3-21 (δ H3.67)与C-16 (δ C173.8)之间的远程相关,可确定该结构中甲氧基的位置在C-16位。
在NOESY谱中,H-5 (δ H1.10)与H3-18 (δ H0.92)具有NOE相关,H3-19 (δ H0.89)与H3-20 (δ H1.26)具有NOE相关,因此确定了化合物的相对构型,即H-5和H3-18朝向一个平面为α构型, H3-19和H3-20在另一个平面,为β构型。
综上所述,确定了化合物1[(+)-ebracdine A]的结构如下:
实施例1所制得的化合物2的物理性质和检测数据,具体如下:
白色粉末,易溶于三氯甲烷、二氯甲烷、甲醇。
UV谱中,λ max=204,280 nm (MeOH),提示为松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的特征吸收;IR谱中,3332 cm-1提示该结构含有羟基,1674 cm-1提示该结构含有羰基,1637 cm-1提示该结构含有碳碳双键;根据高分辨质谱(HR-ESI-MS,参见图4)m/z361.2003[M+H]+(计算值361.2015),推测其分子量为360,结合1HNMR(参见图5)、13CNMR谱(参见图6),确定其分子式为 C21H28O5,计算其不饱和度为8。
1HNMR (500 MHz, CDCl3) 谱(参见图5)显示,在偏高场区含有1个次甲基氢信号[δ H3.83 (1H, q,J= 7.1 Hz)], 1 个甲氧基氢信号[δ H3.67 (3H, s)];高场区存在 4 个单峰甲基信号[δ H1.35, 1.26, 0.92, 0.89 (each 3H, s)]。
13CNMR (125 MHz, CDCl3) 谱(参见图6)显示共有 21 个碳信号,包括 4 个甲基碳信号(δ C33.6, 21.9,20.2, 15.0),5个亚甲基碳信号(δ C41.4, 36.3, 26.7, 19.0,17.4),2个次甲基碳信号(δ C51.8, 34.5),1个甲氧基碳信号(δ C52.3),4个烯氢碳信号(δ C150.9, 147.3, 146.0,118.4),3 个羰基碳信号(δ C186.4,182.9, 173.8)以及 2个余下的季碳信号(δ C38.7,33.6)。
1H NMR、13C NMR的信号归属如下表所示:
结合1H NMR和13C NMR谱图,推测化合物2含有2个酮羰基,1个酯羰基,2对双键,余下的3个不饱和度为3个环所占有,此外,还含有1个甲氧基碳信号和4个甲基;结合以上信息,确定该化合物2可能为一个松香烷型二萜化合物。
在HMBC谱中,可观察到H3-17 (δ H1.35)与C-13 (δ C118.4)、C-15 (δ C34.5)、C-16(δ C173.8)之间的相关,确定酯羰基在C-16位,甲基连在C-15位;H-15 (δ H3.83)与C-12 (δ C150.9)、C-13 (δ C118.4)、C-14 (δ C186.4)之间的远程相关,确定C-12/C-13存在双键,酮羰基在C-14位,H2-7 (δ H2.34, 2.70)与C-8 (δ C146.0)、C-9 (δ C147.3)之间的远程相关,确定C-8/C-9存在双键;此外,H3-21 (δ H3.67)与C-16 (δ C173.8)之间的远程相关,可确定该结构中甲氧基的位置在C-16位。
在NOESY谱中,H-5 (δ H1.10)与H3-18 (δ H0.92)具有NOE相关,H3-19 (δ H0.89)与H3-20 (δ H1.26)具有NOE相关,且由于与化合物1的比旋光值相反,为对映异构体,因此确定了化合物的相对构型,即H-5和H3-18朝向一个平面为β构型,H3-19和H3-20在另一个平面,为α构型。
综上所述,确定了化合物2[(-)-ebracdine A]的结构如下:
对比例1
本发明对比例1提供了一种松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与实施例1类似,区别仅在于,步骤S3中,将馏分F经ODS柱色谱时,使用体积比为20:80的甲醇-水进行洗脱。
结果显示,无法制备得到化合物1和2。
对比例2
本发明对比例2提供了一种松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与实施例1类似,区别仅在于,步骤S4中,在HPLC法分离馏分M2时所用的流动相中,乙腈和水的体积比为60:40。
结果显示,无法制备得到化合物1和2。
试验例
本试验例公开了化合物1和2[(+)-ebracdine A和(-)-ebracdineA]的抗肿瘤活性试验。
1、实验材料和仪器
受试品:实施例1所制得的化合物1((+)-ebracdine A)和化合物2((-)-ebracdineA);
实验细胞株及来源:肝癌细胞HepG2、乳腺癌细胞MCF-7、T47D和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均购自中国科学院细胞典藏库(上海)。
2、实验方法
2.1药物处理
化合物(+)-ebracdine A和(-)-ebracdine A,使用DMSO溶解,配成浓度为0.01M的母液,储存于-20℃;临用时将其稀释为100、50、25、12.5、6.25、3.125μM进行实验。
选取顺铂(Cisplatin)作为阳性对照药,按上述方法参照给药组配制成相应浓度的溶液;同时,设置DMSO对照组和不含细胞的空白组。
2.2 CCK-8法的测定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调整细胞密度为40000个/mL,接种于96孔板内,100μL/well,培养于37℃、5%CO2的培养箱内;培养24h后,将药物稀释为100、50、25、12.5、6.25、3.125μM六个浓度,100μL/well,作用24 h。分设空白组、给药组,每组设6个复孔;再避光加入CCK-8试剂10μL,1.5h后利用酶标仪检测450 nm处吸光度值(A);最后以空白组A值为100%,计算各组细胞抑制率。
细胞增殖抑制率(%)= [(A对照-A样品)/ (A对照-A空白)]×100%。
2.3统计方法
全部资料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检验分析;各组数据用均值±标准误(Mean±S.E.)表示,采用One-WayANOVA评价整体性差异,并进行Dunnett 或Dunnett’sT3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3、实验结果
表1 化合物对肿瘤细胞的IC50
从表1的结果可以看出,化合物1和2((+)-ebracdine A和(-)-ebracdine A)作用24h之后对四种细胞株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对肝癌细胞HepG2和乳腺癌细胞MCF-7具有显著活性,且抑制活性化合物1显著优于化合物2和阳性药顺铂(Cisplatin)。
综上,本发明所述的松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对肝癌细胞HepG2、乳腺癌细胞T47D和MCF-7及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用于开发抗肿瘤类药物,尤其针对临床化疗阶段药物。
应用例1
本发明应用例公开了一种以(+)-ebracdine A为原料药的胶囊剂,其组份如下:
(+)-ebracdine A 15.0 mg
淀粉 6.0 g
焦亚硫酸氢钠 0.2g
硬脂酸镁 0.2 g
无水乙醇适量
制成 100粒。
具体制备过程如下:
取(+)-ebracdine A和淀粉、焦亚硫酸氢钠混合均匀,加无水乙醇制成软材,过24目筛,制成颗粒,干燥,加入硬脂酸镁,混匀,装入胶囊。
应用例2
本发明应用例公开了一种以化合物(-)-ebracdine A为原料药的颗粒剂,其组份如下:
(-)-ebracdine A 20.0 mg
淀粉 6.0 g
亚硫酸氢钠 0.2 g
硬脂酸镁 0.2 g
无水乙醇适量;
制成 100袋。
具体制备过程如下:
取(-)-ebracdine A与淀粉、亚硫酸氢钠混匀后,加入无水乙醇制成软材,过24目筛,制成颗粒,干燥,加入硬脂酸镁,混匀,装袋。
应用例3
本发明应用例公开了一种以化合物(+)-ebracdine A为原料药的口服液,其组份如下:
(+)-ebracdine A16.0 mg
蔗糖 3.0 g
亚硫酸氢钠 0.2 g
对羟基苯甲酸甲酯 0.2 g
碳酸氢钠 0.1mL
注射用水 1000 mL;
制成 100支。
具体制备过程如下:
上述组份混匀后,采用口服液常规制备方法,分装即可。
应用例4
本发明应用例公开了一种以化合物(-)-ebracdine A分别为原料药的注射剂,其组份如下:
(-)-ebracdine A 22.0 mg
维生素C 0.2 g
氯化钠 6.0 g
碳酸氢钠 0.1 mL
注射用水 1000 mL;
制成 100支。
具体制备过程如下:
上述组份混匀后,采用注射剂常规制备方法,即可得100支。
应用例5
本发明应用例公开了一种以化合物(+)-ebracdine A和环磷酰胺为原料药的片剂,其组份如下:
(+)-ebracdine A 16.0 mg
环磷酰胺 5 g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18 g
滑石粉 0.4 g
乳糖 0.2 g
硬脂酸镁 0.2 g
无水乙醇适量;
制成 100片。
具体制备过程如下:
取(+)-ebracdine A、环磷酰胺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滑石粉、乳糖、硬脂酸镁混合均匀,加无水乙醇制成软材,过24目筛,制成颗粒,干燥,加入硬脂酸镁,混匀,压片。
应用例6
本发明应用例公开了一种以化合物(-)-ebracdine A和来那度胺为原料药的胶囊剂,其组份如下:
(-)-ebracdine A 20.0 mg
来那度胺 2.0 g
淀粉 6.0g
焦亚硫酸氢钠 0.2 g
硬脂酸镁 0.2 g
无水乙醇适量;
制成 100粒。
具体制备过程如下:
取(-)-ebracdine A、来那度胺和淀粉、焦亚硫酸氢钠混匀后,加入无水乙醇制成软材,过24目筛,制成颗粒,干燥,加入硬脂酸镁,混匀,装入胶囊。
应用例7
本发明应用例公开了一种以化合物(+)-ebracdine A和长春瑞滨为原料药的注射剂,其组份如下:
(+)-ebracdine A 15.0 mg
长春瑞滨 2.0 g
维生素C 0.2 g
氯化钠 6.0 g
碳酸氢钠 0.1 mL
注射用水 1000mL;
制成 100支。
具体制备过程如下:
上述组份混匀后,采用注射剂常规制备方法,即可得100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松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如式I或式II所示的结构:
Ⅱ。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松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松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是从月腺大戟中提取分离获得;
包括以下步骤:
S1、取干燥的月腺大戟,加入溶剂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后浓缩,得浸膏;
S2、将浸膏加入到其8-12倍质量的水中混悬后,依次用石油醚和二氯甲烷萃取,舍弃石油醚萃取物,将二氯甲烷萃取物经硅胶柱色谱,使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洗脱,收集馏分后利用硅胶薄层层析检识, 254nm和365nm下观察Rf值相同的荧光斑点和10%硫酸香草醛显色为灰色的斑点结果合并相似馏分,依次得到11个馏分,分别命名为A、B、C、D、E、F、G、H、I、J和K;
S3、利用HPLC-UV追踪目标化合物紫外吸收情况,选择馏分F经ODS柱色谱,使用甲醇-水梯度洗脱,收集到50-60个馏分后,利用硅胶薄层层析检识,合并为8个馏分F1~F8,利用HPLC-UV追踪目标化合物紫外吸收情况,选择馏分F6经硅胶柱色谱,使用环己烷-乙酸乙酯梯度洗脱,收集到50-60个馏分后,利用硅胶薄层色谱检识,合并为7个馏分L1~L7,利用HPLC-UV追踪目标化合物紫外吸收情况,选择馏分L3经硅胶柱色谱,使用二氯甲烷-甲醇梯度洗脱,收集到40-50个馏分后,利用硅胶薄层色谱检识,合并为10个馏分M1~M10;
S4、以乙腈-水为流动相,采用HPLC法,利用C18色谱柱可在馏分M2中制备得到式Ⅰ和式Ⅱ所示的松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外消旋体;再以正己烷-异丙醇为流动相,采用HPLC法,利用手性色谱柱可在上述外消旋体中制备得到结构式如式Ⅰ和式Ⅱ所示的松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
步骤S4中,在HPLC法分离馏分M2时所用的流动相中,乙腈和水的体积比为(68:32)-(72:28),且结构式如式I和式Ⅱ所示的松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外消旋体的保留时间为25-27 min;
利用手性色谱柱,根据化合物的极性,正己烷-异丙醇的体积比为(92:8)-(87:13)为流动相将外消旋体拆分得到式I和式II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分别为22-25 min和27-30 min;
步骤S3中,
将馏分F经ODS柱色谱时,使用体积比为(30:70)-(100:0)的甲醇-水进行梯度洗脱;
将馏分F6经硅胶柱色谱时,使用体积比为5:1、4:1、3:1和1:1的环己烷-乙酸乙酯进行梯度洗脱;
将馏分L3经硅胶柱色谱时,使用体积比为(100:0)-(0:100)的二氯甲烷-甲醇进行梯度洗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松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将二氯甲烷萃取物经硅胶柱色谱时,使用体积比为(100:0)-(0:100)的石油醚-乙酸乙酯进行洗脱;
步骤S1中,所述溶剂为92-98v%的乙醇水溶液,且其加入质量为月腺大戟的5-10倍,回流提取的次数为2-3次,每次提取1-3h。
4.一种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松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还包含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赋形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剂型为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糖浆剂、膏剂、冲剂、滴丸或微丸中的任一种。
7.权利要求1所述的松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或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CN202310534552.XA 2023-05-12 2023-05-12 松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和应用 Active CN1163548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34552.XA CN116354824B (zh) 2023-05-12 2023-05-12 松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34552.XA CN116354824B (zh) 2023-05-12 2023-05-12 松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54824A CN116354824A (zh) 2023-06-30
CN116354824B true CN116354824B (zh) 2023-09-12

Family

ID=86909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34552.XA Active CN116354824B (zh) 2023-05-12 2023-05-12 松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54824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06791A (ja) * 2004-04-22 2005-11-04 Arakawa Chem Ind Co Ltd アビエタンキノン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CN104557823A (zh) * 2013-10-15 2015-04-29 上海中医药大学 松香型二萜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922384A (zh) * 2019-11-14 2020-03-27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松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具有抗血小板活性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5626932A (zh) * 2022-12-08 2023-01-20 中日友好医院(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 新型二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和在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06791A (ja) * 2004-04-22 2005-11-04 Arakawa Chem Ind Co Ltd アビエタンキノン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CN104557823A (zh) * 2013-10-15 2015-04-29 上海中医药大学 松香型二萜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922384A (zh) * 2019-11-14 2020-03-27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松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具有抗血小板活性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5626932A (zh) * 2022-12-08 2023-01-20 中日友好医院(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 新型二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和在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Oliver E.Edwards ,Pak-Tsun HO.Photolysis of diterpenoid quinones.Canadian Journal of Chemistry.1978,第56卷(第5期),733-4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54824A (zh) 2023-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329816B1 (en) An anti-cancer active substance from antrodia camphorata,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same and use thereof
CN101531644B (zh) 芫花中的瑞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4105751B (zh) 一种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6354824B (zh) 松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和应用
CN115626932B (zh) 新型二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和在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CN114213375B (zh) 一种倍半萜内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764320B (zh) 山大颜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抗肿瘤应用
CN114573456B (zh) 一种贝壳杉烷型二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206429B (zh) 一种异喹啉类生物碱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9734696B (zh) 一种新的二环氧木脂素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49134B (zh) 核桃青皮中一种达玛烷型三萜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10078783B (zh) 木通皂苷h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72464B (zh) 一种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用途
CN114605422A (zh) 一对对映体生物碱二聚体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677471B (zh) 玫瑰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及制备、药物组合物和抗肿瘤应用
CN103191143A (zh) 一种强心苷化合物的新用途
CN108250207B (zh) 一种香豆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536532B (zh) 巴豆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和应用
CN109438195B (zh) 一种新的萘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5611720B (zh) 新型ent-strobane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和应用
CN113402488B (zh) 一种刺齿凤尾蕨中的化合物及其提取分离纯化方法和应用
CN116143796B (zh) 一种从马钱子中提取分离的单萜吲哚类生物碱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178463B (zh) 一种蒽酮糖苷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410645B (zh) 一种木脂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09879885B (zh) 一种新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