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67420A - 一种双层套袋蜜环菌菌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层套袋蜜环菌菌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67420A
CN116267420A CN202310315830.2A CN202310315830A CN116267420A CN 116267420 A CN116267420 A CN 116267420A CN 202310315830 A CN202310315830 A CN 202310315830A CN 116267420 A CN116267420 A CN 1162674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uble
fungus
stick
fungus stick
armillaria mell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1583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连兵
刘佳佳
缪家云
李世波
罗成莹
李宗扬
徐天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31031583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67420A/zh
Publication of CN1162674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674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20Culture media, e.g. compost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4/0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 A01G24/2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natural organic material
    • A01G24/22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natural organic material containing plant materi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4/0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 A01G24/2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natural organic material
    • A01G24/22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natural organic material containing plant material
    • A01G24/23Wood, e.g. wood chips or sawdust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31/00Soilless cultivation, e.g. hydroponic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40Bio-organic fraction processing; Production of fertilisers from the organic fraction of waste or refus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真菌和天麻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层套袋蜜环菌菌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所述菌棒培养基料以苹果树枝条为主料,可以将废弃的修剪苹果树枝条加以利用,减少种植天麻对天然林木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双层套袋蜜环菌棒,以所述菌棒培养基料组合物为基础,结合双层套袋技术,外层套用不透水袋,有效保证菌棒的含水率,防止杂菌污染;内层使用可降解袋,对生态环境无危害。与传统天然木材菌棒相比,本发明所述双层套袋蜜环菌棒以小体积的苹果树枝条、锯末和木屑为基料可以为蜜环菌提供更大地接触面积,有利于蜜环菌地快速定殖,有效保证天麻种植的营养供给,天麻定殖后的接菌率和成麻率均高于80%。

Description

一种双层套袋蜜环菌菌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真菌和天麻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层套袋蜜环菌菌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蜜环菌(Armillariamellea)是名贵药用植物天麻(Gastrodiaelata)的共生菌。蜜环菌以菌索的形式侵入天麻营养繁殖茎并被同化,是天麻无性繁殖阶段的唯一营养源。蜜环菌通过菌索从所寄生木头中获取营养以保证自身正常生长发育,所寄生木头称为菌材。适宜蜜环菌生长的菌材常用青冈、棚栋、毛栗、野樱桃、板栗等生长缓慢的树种,多采用直径6~12cm的粗大枝干。随着天麻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菌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同时,蜜环菌往往只生长于木材韧皮部和木质交界面,导致菌材原料利用率低下。
在蜜环菌伴栽天麻的生产流程中,蜜环菌母种经扩繁后接种于树叶或细碎枝段,形成菌丝体生长旺盛的菌包,后者转染粗壮椴木发展成长满菌索的菌材。菌材上的菌索健壮程度与多寡则直接决定了天麻的质量和产量。
目前,大量蜜环菌替代菌材不断涌现,如以木屑为主料的蜜环菌菌包,用核桃树、秸秆等替代传统菌材树种等。然而,菌包、秸秆等虽能短时间促进蜜环菌快速生长,但很快被降解,不足以维持天麻漫长种植期的蜜环菌供能,从而导致天麻种植失败或天麻产量低下。采用核桃树等其他树种替代,同样存在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尽管,中国专利“一种用于天麻栽培中的菌棒”(申请号:201110102592.4)的专利中,公布了一种将阔叶树木的锯末、枝叶或边皮废料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粉碎后经压制形成的用于天麻栽培中的菌棒,其菌棒不需要以砍伐森林资源为推广种植天麻为代价,避免了传统天麻种植地区,森林资源遭到破坏,有效资源日益缺乏状况的发生,但其生产制作的过程需要放入温度80℃~300℃下、压力10~30MP的环境下压制成直径5cm~20cm的圆形木棒,生产工艺要求高,设备工艺复杂,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套袋蜜环菌菌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所述菌棒培养基料组合物为基料的双层套袋蜜环菌菌棒可以直接替代粗大枝干用于天麻伴栽,减少资源浪费,保护生态环境,缩短天麻种植周期,且成本低廉。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菌棒培养基料组合物,包括如下质量百分含量的原料:苹果树枝条70~80%、锯末10~15%和木屑10~15%。
优选的,所述苹果树枝条的长度为2~4cm,直径为2~5cm;所述锯末的粒径为0.1~0.5mm;所述木屑的粒径为0.5~2cm。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菌棒培养基料组合物在真菌菌棒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双层套袋菌棒,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菌棒培养基料组合物、可降解袋、不透水袋和封口器;所述菌棒培养基料组合物封装于所述可降解袋中;所述不透水袋套于所述可降解袋外部;所述封口器用于密封所述不透水袋的开口。
优选的,所述可降解袋的高度为15~35cm,底部直径为8~15cm;所述不透水袋的高度为25~45cm,底部直径为10~18cm。
优选的,所述双层套袋菌棒中所述菌棒培养基料组合物的含水量为40~6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双层套袋菌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浸透的苹果树枝条与浸透的锯末和木屑混合,得到浸透混合物;
将所述浸透混合物装入可降解袋,压实,得到装有混合物的可降解袋;
将所述装有混合物的可降解袋装入不透水袋,封口器封口,得到双层套袋菌棒。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双层套袋蜜环菌菌棒,包括蜜环菌和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双层套袋菌棒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双层套袋菌棒;所述蜜环菌的菌丝充满所述双层套袋菌棒中。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双层套袋蜜环菌菌棒的制备方法,包括:将蜜环菌接种于所述双层套袋菌棒中,避光培养,得到双层套袋蜜环菌菌棒。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菌棒培养基料组合物、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双层套袋菌棒、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双层套袋菌棒、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双层套袋蜜环菌菌棒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双层套袋蜜环菌菌棒在天麻种植中的应用。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菌棒培养基料组合物,包括如下质量百分含量的原料:苹果树枝条70~80%、锯末10~15%和木屑10~15%。本发明所述菌棒培养基料以苹果树枝条为主料,可以将苹果树修剪枝条加以利用,降低天然菌材,减少种植天麻对天然林木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双层套袋蜜环菌棒,以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菌棒培养基料组合物为基础,结合双层套袋技术,外层套用不透水袋,有效保证菌棒使用前的含水率,防止杂菌污染;内层使用可降解袋,有利于使用后的降解,对生态环境无危害。另外,与传统天然木材菌棒相比,本发明所述双层套袋蜜环菌棒以小体积的苹果树枝条、锯末和木屑为基料,可以为蜜环菌提供更大地接触面积,有利于蜜环菌地快速定殖,有效保证天麻种植的营养供给,天麻定殖后的接菌率和成麻率均可高于80%。
同时,本发明所述双层套袋蜜环菌棒制备简单,可工厂化生产,与传统的用于天麻种植的菌床和菌棒的6~8个月的培育时间相比,本发明所述双层套袋蜜环菌棒的准备时间仅需1~2个月,大大缩短了天麻的种植周期,降低生产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实施例1中双层套袋蜜环菌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封口器、2为不透水袋、3为可降解袋、4为苹果树枝条、5为木屑、6为锯末;
图2为实施例1中双层套袋蜜环菌棒的实物图;
图3为实施例1中去掉聚丙烯食用菌袋的蜜环菌棒实物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菌棒培养基料组合物,包括如下质量百分含量的原料:苹果树枝条70~80%、锯末10~15%和木屑10~15%。
以质量百分含量计,本发明所述菌棒培养基料组合物包括70~80%的苹果树枝条,优选包括75~80%,更优选为80%。本发明所述苹果树枝条的直径优选为2~5cm,更优选为3~4cm;长度优选为2~4cm,更优选为4cm。本发明所述菌棒培养基料组合物中的苹果树枝条使用时优选用水浸泡24~48h,确保浸透后沥干明水,至手握渗水即可。本发明所述苹果树枝条优选为废弃的修剪苹果树枝条,以此为主料可以降低天然菌材,减少种植天麻对天然林木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
本发明所述菌棒培养基料组合物包括10~15%的锯末,优选包括10~12%,更优选为10%。本发明所述锯末的粒径优选为0.1~0.5mm,进一步优选为0.2~0.4mm。本发明所述锯末使用时优选用水浸泡4~8h,更优选浸泡4~6h,确保浸透后沥干明水,至手握渗水即可。本发明所述锯末优选包括柳杉锯末或杂树锯末,更优选为柳杉锯末。
本发明所述菌棒培养基组合物包括10~15%的木屑,优选包括10~12%,更优选为10%。本发明所述木屑的粒径优选为0.5~2cm,进一步优选为1~1.5cm。本发明所述木屑使用时优选用水浸泡4~8h,确保浸透后沥干明水,至手握渗水。本发明所述木屑优选包括杂木木屑或柳杉木屑,更优选为柳杉木屑。
与传统天然木材菌棒相比,本发明所述双层套袋蜜环菌棒以小体积的苹果树枝条、锯末和木屑为基料可以为菌种提供更大地接触面积,有利于菌种的快速定殖。同时,本发明以苹果树枝条为主料,可以将废弃的修剪苹果树枝条加以利用,降低天然菌材,减少对天然林木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
基于上述优势,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菌棒培养基料组合物在真菌菌棒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双层套袋菌棒,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菌棒培养基料组合物、可降解袋、不透水袋和封口器;所述菌棒培养基料组合物封装于所述可降解袋中;所述不透水袋套于所述可降解袋外部;所述封口器用于密封所述不透水袋的开口。
在本发明中,所述可降解袋优选包括无纺布袋;所述可降解袋的高度优选为15~35cm,更优选为30cm;底部直径优选为8~15cm,更优选为10cm。本发明所述不透水袋优选包括聚丙烯袋、低压聚乙烯袋或高压聚乙烯袋,更优选为聚丙烯袋。本发明所述不透水袋的高度优选为25~45cm,更优选为35cm;底部直径优选为10~18cm,更优选为15cm。
本发明所述双层套袋菌棒中所述菌棒培养基料装入可降解袋时稍微压紧,装满可降解袋即可。
本发明所述双层套袋菌棒中所述菌棒培养基料组合物的含水量优选为40~60%,更优选为50%。本发明对所述封装的方式没有特殊限定,采用本领域中常规封装方式即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双层套袋菌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浸透的苹果树枝条与浸透的锯末和木屑混合,得到浸透混合物;
将所述浸透混合物装入可降解袋,压实,得到装有混合物的可降解袋;
将所述装有混合物的可降解袋装入不透水袋,封口器封口,得到双层套袋菌棒。
本发明优选制备浸透的苹果树枝条。当所述苹果树枝条为干枝条时,本发明优选将所述干苹果树枝条与水混合,进行第一浸泡,沥干明水,得到所述浸透的苹果树枝条。本发明所述第一浸泡的时间优选为24~48h,更优选为48h。当所述苹果树枝条为新鲜苹果树枝条时,本发明优选包括将所述新鲜苹果树枝条与硝酸铵溶液混合浸泡后晾干,得到所述浸透的苹果树枝条,以防止新鲜的苹果树枝条返青而影响菌株的生长。本发明所述硝酸铵溶液的质量百分比优选为0.2~0.25%,更优选为0.2%。本发明所述混合浸泡的时间优选为15~20min,更优选为20min。本发明对所述晾干的的操作没有具体限定,采用本领域中常规操作即可。
本发明优选将锯末、木屑和水混合,进行第二浸泡,沥干明水,得到浸透的锯末木屑混合物,以手握渗水为宜。本发明所述第二浸泡的时间优选为4~8h,更优选为6~8h,最优选为8h。
得到所述浸透的苹果树枝条和浸透的锯末木屑混合物后,本发明将浸透的苹果树枝条与浸透的锯末木屑混合物混合,得到浸透混合物。本发明对所述混合的操作没有特殊限定,混合均匀即可。本发明所述浸透混合物的含水量优选为40~60%,更优选为60%。
得到所述浸透混合物后,本发明将所述浸透混合物装入可降解袋,压实,得到装有混合物的可降解袋。本发明所述压实的操作能够使原料定形成菌棒样式。
得到所述装有混合物的可降解袋后,本发明将所述装有混合物的可降解袋装入不透水袋,封口器封口,得到双层套袋菌棒。本发明优选采用封口器进行所述封口。本发明对所述封口器的形状、材质以及封口方式均没有特殊限定,采用本领域中常规封口器进行所述封口即可,如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的是无棉盖体双套环防水盖。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双层套袋蜜环菌菌棒,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双层套袋菌棒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双层套袋菌棒和蜜环菌;所述蜜环菌的菌丝充满所述双层套袋菌棒中。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双层套袋蜜环菌菌棒的制备方法,包括:将蜜环菌接种于所述双层套袋菌棒中,避光培养,得到双层套袋蜜环菌菌棒。
本发明优选对所述双层套袋菌棒进行灭菌。本发明优选采用高压灭菌进行所述灭菌;所述灭菌的温度优选为121℃;时间优选为2h。
所述灭菌后,本发明优选将灭菌后的双层套袋菌棒冷却至室温。
所述冷却后,本发明优选将蜜环菌接种于所述双层套袋菌棒中,避光培养,得到所述双层套袋蜜环菌菌棒。本发明对将蜜环菌接种于所述双层套袋菌棒的方式没有特殊限定,采用本领域中常规接种方式即可。以蜜环菌菌液计,本发明所述蜜环菌的接种量优选为15~30mL/菌棒,更优选为20mL/菌棒。本发明所述蜜环菌菌液的生物量优选为15~25g/L,更优选为25g/L。本发明所述蜜环菌菌液的制备方法优选为液体深层发酵。本发明对所述液体深层发酵的具体步骤没有特殊限定,采用本领域常规蜜环菌深层发酵的步骤即可。本发明所述避光培养的温度优选为22~25℃,更优选为25℃;时间优选为30~50d,更优选为45d。
与传统天然木材菌棒相比,本发明所述双层套袋蜜环菌棒以小体积的苹果树枝条、锯末和木屑为基料可以为蜜环菌提供更大地接触面积,有利于蜜环菌地快速定殖;定殖的蜜环菌可以有效保证天麻种植的营养供给,提高天麻定殖后的接菌率和成麻率。同时,外层套用不透水袋,有效保证菌棒使用前的含水率,防止杂菌污染;内层使用可降解袋,有利于使用后的降解,对生态环境无危害。
基于上述优势,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菌棒培养基料组合物、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所述的双层套袋菌棒、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双层套袋菌棒、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双层套袋蜜环菌菌棒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双层套袋蜜环菌菌棒在天麻种植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述天麻种植优选包括林下仿野生天麻种植。在本发明中,当以所述双层套袋蜜环菌菌棒进行天麻种植时,优选将所述双层套袋蜜环菌菌棒的不透水袋去掉后再放入天麻种植坑中。本发明对所述双层套袋蜜环菌菌棒与天麻的数量比没有特殊限定,依据本领域中的常规种植习惯调整即可。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1、一种菌棒培养基料组合物,由以下组分组成:
以干重计,苹果树枝条80%,柳杉锯末10%和杂木木屑10%;苹果树枝条直径为2~5cm,长为2~4cm;柳杉锯末粒径为0.1~0.5mm,杂木木屑的粒径为0.2~2cm。
2、一种双层套袋菌棒,由步骤1中的菌棒培养基组合物、无纺布袋、聚丙烯袋和封口器组成;其中无纺布袋的高30cm,底部直径为10cm;聚丙烯袋的高35cm,底部直径为15cm。
3、一种双层套袋蜜环菌菌棒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将步骤1中的苹果树枝条用水浸泡40h,浸透,沥干明水备用;柳杉锯末和杂木木屑浸泡8h,浸透,沥干明水备用;将上述浸透后的原料混合均匀,手握渗水即可。
2)将步骤1)中混匀的原料装入高30cm,底部直径10cm的可降解无纺布育苗袋(可降解袋)中,压实。装入高35cm,底部直径15cm的聚丙烯食用菌袋(不透水袋)中,盖好封口器,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中1为封口器、2为不透水袋、3为可降解袋、4为苹果树枝条、5为木屑、6为锯末。
在121℃下,高压灭菌2h,将灭菌后的菌棒运至无菌室,冷却至30℃左右。
3)双层套袋蜜环菌菌棒的接菌与培养,每个菌棒接入20mL蜜环菌菌液(生物量为25g/L),在25℃下避光恒温培养45天。
4)双层套袋蜜环菌菌棒的林下仿野生天麻种植,去掉步骤3)中制备得到的双层套袋蜜环菌菌棒的聚丙烯食用菌袋,取出其中的无纺布菌菌棒(实物图如图2~3所示)放入50×60cm大小的天麻坑中。每个坑放置4个菌棒(共2列,每列2个),每个菌棒两侧分别垂直放置5个白头麻,白头麻头朝外,尾部紧贴菌棒。用沙土覆盖天麻坑,经1年的种植,每坑平均收获35个成品麻。
实施例2
1、一种菌棒培养基料组合物,由以下组分组成:
以干重计,苹果树枝条70%,柳杉锯末15%和杂木木屑15%;苹果树枝条直径为2~5cm,长为2~4cm;柳杉锯末粒径为0.1~0.5mm,杂木木屑的粒径为0.2~2cm。
2、一种双层套袋菌棒,由步骤1中的菌棒培养基组合物、无纺布袋、聚丙烯袋和封口器组成;其中无纺布袋的高30cm,底部直径10cm;聚丙烯袋的高35cm,底部直径为15cm。
3、一种双层套袋蜜环菌菌棒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将步骤1中的苹果树枝条用水浸泡48h,浸透,沥干明水备用;柳杉锯末和杂木木屑浸泡6h,浸透,沥干明水备用;将上述浸透后的原料混合均匀,手握渗水即可。
2)将步骤1)中混匀的原料装入高30cm,底部直径为10cm的可降解无纺布育苗袋(可降解袋)中,压实。装入高35cm,底部直径15cm的聚丙烯食用菌袋(不透水袋)中,盖好封口器。
在121℃下,高压灭菌2h,将灭菌后的菌棒运至无菌室,冷却至20℃左右。
3)双层套袋蜜环菌菌棒的接菌与培养,每个菌棒接入20mL蜜环菌菌液(生物量为25g/L),在25℃下避光恒温培养40天。
4)双层套袋蜜环菌菌棒的林下仿野生天麻种植,去掉步骤3)中制备得到的双层套袋蜜环菌菌棒的聚丙烯食用菌袋,取出其中的无纺布菌菌棒(实物图如图2~3所示)放入50×60cm大小的天麻坑中。每个坑放置4个菌棒(共2列,每列2个),每个菌棒两侧分别垂直放置5个白头麻,白头麻头朝外,尾部紧贴菌棒。用沙土覆盖天麻坑,经11个月的种植,每坑平均收获33个成品麻。
实施例3
1、一种菌棒培养基料组合物,由以下组分组成:
以干重计,苹果树枝条75%,柳杉锯末10%和杂木木屑15%;苹果树枝条直径为2~5cm,长为2~4cm;柳杉锯末粒径为0.1~0.5mm,杂木木屑的粒径为0.2~2cm。
2、一种双层套袋菌棒,由步骤1中的菌棒培养基组合物、无纺布袋、聚丙烯袋和封口器组成;其中无纺布袋的高25cm,底部直径8cm;聚丙烯袋的高30cm,底部直径为10cm。
3、一种双层套袋蜜环菌菌棒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将步骤1中的苹果树枝条用水浸泡42h,浸透,沥干明水备用;柳杉锯末和杂木木屑浸泡6h,浸透,沥干明水备用;将上述浸透后的原料混合均匀,手握渗水即可。
2)将步骤1)中混匀的原料装入高25cm,底部直径8cm的可降解无纺布育苗袋(可降解袋)中,压实。装入高30cm,底部直径10cm的聚丙烯食用菌袋(不透水袋)中,盖好封口器。
在121℃下,高压灭菌2h,将灭菌后的菌棒运至无菌室,冷却至25℃左右。
3)双层套袋蜜环菌菌棒的接菌与培养,每个菌棒接入20mL蜜环菌菌液(生物量为25g/L),在25℃下避光恒温培养40天。
4)双层套袋蜜环菌菌棒的林下仿野生天麻种植,去掉步骤3)中制备得到的双层套袋蜜环菌菌棒的聚丙烯食用菌袋,取出其中的无纺布菌菌棒(实物图如图2~3所示)放入40×50cm大小的天麻坑中。每个坑放置4个菌棒(共2列,每列2个),每个菌棒两侧分别垂直放置4个白头麻,白头麻头朝外,尾部紧贴菌棒。用沙土覆盖天麻坑,经11个月的种植,每坑平均收获27个成品麻。
尽管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做出了详尽的描述,但它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人们还可以根据本实施例在不经创造性前提下获得其他实施例,这些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菌棒培养基料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质量百分含量的原料:苹果树枝条70~80%、锯末10~15%和木屑10~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棒培养基料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苹果树枝条的长度为2~4cm,直径为2~5cm;所述锯末的粒径为0.1~0.5mm;所述木屑的粒径为0.5~2cm。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菌棒培养基料组合物在真菌菌棒中的应用。
4.一种双层套袋菌棒,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菌棒培养基料组合物、可降解袋、不透水袋和封口器;所述菌棒培养基料组合物封装于所述可降解袋中;所述不透水袋套于所述可降解袋外部;所述封口器用于密封所述不透水袋的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层套袋菌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降解袋的高度为15~35cm,底部直径为8~15cm;所述不透水袋的高度为25~45cm,底部直径为10~18cm。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双层套袋菌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套袋菌棒中所述菌棒培养基料组合物的含水量为40~60%。
7.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双层套袋菌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浸透的苹果树枝条与浸透的锯末和木屑混合,得到浸透混合物;
将所述浸透混合物装入可降解袋,压实,得到装有混合物的可降解袋;
将所述装有混合物的可降解袋装入不透水袋,封口器封口,得到双层套袋菌棒。
8.一种双层套袋蜜环菌菌棒,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双层套袋菌棒或权利要求7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双层套袋菌棒和蜜环菌;所述蜜环菌的菌丝充满所述双层套袋菌棒中。
9.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层套袋蜜环菌菌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蜜环菌接种于所述双层套袋菌棒中,避光培养,得到双层套袋蜜环菌菌棒。
10.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菌棒培养基料组合物、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双层套袋菌棒、权利要求7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双层套袋菌棒、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层套袋蜜环菌菌棒或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双层套袋蜜环菌菌棒在天麻种植中的应用。
CN202310315830.2A 2023-03-28 2023-03-28 一种双层套袋蜜环菌菌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ending CN1162674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15830.2A CN116267420A (zh) 2023-03-28 2023-03-28 一种双层套袋蜜环菌菌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15830.2A CN116267420A (zh) 2023-03-28 2023-03-28 一种双层套袋蜜环菌菌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67420A true CN116267420A (zh) 2023-06-23

Family

ID=86784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15830.2A Pending CN116267420A (zh) 2023-03-28 2023-03-28 一种双层套袋蜜环菌菌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67420A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8525A (zh) * 2002-11-08 2004-05-26 彭根相 一种花菇双袋栽培工艺
CN101225197A (zh) * 2008-01-31 2008-07-23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可降解、四周出菇的食用菌栽培袋
CN102742452A (zh) * 2011-04-19 2012-10-24 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 玉米芯蜜环菌生产种的制作方法
CN103688751A (zh) * 2013-12-12 2014-04-02 重庆市福鑫洋食用菌有限公司 利用段木制作蜜环菌菌种的方法
CN104756707A (zh) * 2015-04-07 2015-07-08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 一种利用桑枝栽培天麻的方法
CN105646063A (zh) * 2015-04-22 2016-06-08 储甲松 蜜环菌母种培养基、培养蜜环菌菌种的方法、棉花秸秆制作菌棒的方法及菌棒栽培天麻的方法
CN105660143A (zh) * 2016-02-18 2016-06-15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一种天麻共生蜜环菌人工菌棒制作及其应用的技术
CN108293825A (zh) * 2016-08-27 2018-07-20 杜名胜 短段木熟料栽培天麻新技术
CN109964731A (zh) * 2019-05-17 2019-07-05 彝良县天麻产业开发中心 法国蜜环菌的高产高效栽培方法
CN111345208A (zh) * 2020-03-12 2020-06-30 昭通市丘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替代木材来栽培天麻的菌材制作方法及天麻种植方法
CN112314326A (zh) * 2020-10-28 2021-02-05 李昌发 一种利用椴木熟料培育牛樟芝的方法
CN112544380A (zh) * 2020-12-03 2021-03-26 昭通市苹果产业发展中心 一种利用替代菌材种植天麻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8525A (zh) * 2002-11-08 2004-05-26 彭根相 一种花菇双袋栽培工艺
CN101225197A (zh) * 2008-01-31 2008-07-23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可降解、四周出菇的食用菌栽培袋
CN102742452A (zh) * 2011-04-19 2012-10-24 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 玉米芯蜜环菌生产种的制作方法
CN103688751A (zh) * 2013-12-12 2014-04-02 重庆市福鑫洋食用菌有限公司 利用段木制作蜜环菌菌种的方法
CN104756707A (zh) * 2015-04-07 2015-07-08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 一种利用桑枝栽培天麻的方法
CN105646063A (zh) * 2015-04-22 2016-06-08 储甲松 蜜环菌母种培养基、培养蜜环菌菌种的方法、棉花秸秆制作菌棒的方法及菌棒栽培天麻的方法
CN105660143A (zh) * 2016-02-18 2016-06-15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一种天麻共生蜜环菌人工菌棒制作及其应用的技术
CN108293825A (zh) * 2016-08-27 2018-07-20 杜名胜 短段木熟料栽培天麻新技术
CN109964731A (zh) * 2019-05-17 2019-07-05 彝良县天麻产业开发中心 法国蜜环菌的高产高效栽培方法
CN111345208A (zh) * 2020-03-12 2020-06-30 昭通市丘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替代木材来栽培天麻的菌材制作方法及天麻种植方法
CN112314326A (zh) * 2020-10-28 2021-02-05 李昌发 一种利用椴木熟料培育牛樟芝的方法
CN112544380A (zh) * 2020-12-03 2021-03-26 昭通市苹果产业发展中心 一种利用替代菌材种植天麻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应国华等: "图说香菇栽培", vol. 1, 30 April 2014,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pages: 55 *
张胜友等: "中国天麻栽培技术大全", vol. 1, 28 February 2010,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pages: 68 *
杜双田等: "蛹虫草 灰树花 天麻高产栽培新技术", vol. 1, 31 March 2002, 中国农业出版社, pages: 176 - 177 *
范文丽: "不同经济树种枝条对蜜环菌生长的影响", 辽宁农业科学, no. 2, 28 February 2013 (2013-02-28), pages 59 - 6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97023B (zh) 一种利用山核桃生产加工废弃物制作秀珍菇栽培料的方法
CN103408369B (zh) 一种杏鲍菇栽培料配伍及此栽培料的制作方法
CN103497026B (zh) 一种利用山核桃生产加工废弃物制作榆黄蘑栽培料的方法
CN103548562A (zh) 一种天麻有性繁殖的高产栽培方法
CN106258478B (zh) 利用秸秆发酵基质制作的羊肚菌营养袋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53153A (zh) 一种油茶的扦插栽培方法
CN107306671A (zh) 杏鲍菇废料制备双孢菇的培养料及培养方法
CN102612983A (zh) 一种农作物长秸秆立体栽培食用菌的方法
CN108925400B (zh) 一种林业废弃物制备的石斛栽培基质
CN101406141A (zh) 一种能大量减少木材消耗的灵芝栽培方法
CN103539504A (zh) 一种利用山核桃生产加工废弃物制作白灵菇栽培料的方法
CN109076860A (zh) 一种芒果栽培的种植方法
CN203136647U (zh) 保水保肥无纺布育苗袋
CN108157045A (zh) 一种桑树套种鸡腿菇及其菌渣直接还田的栽培方法
CN1107284A (zh) 天麻栽培技术
CN116267420A (zh) 一种双层套袋蜜环菌菌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US11925146B2 (en) Cultivation method of Morchella without nutrient bag
CN208821351U (zh) 一种竹荪培养基
CN116267415A (zh) 一种利用竹片制备竹荪栽培培养基的方法
CN103524189B (zh) 一种利用山核桃生产加工废弃物制作金福菇栽培料的方法
CN106106174B (zh) 一种朱顶红鳞茎切片的繁殖方法
CN105900829B (zh) 一种基于离子注入尾细桉人工杂交种的快速育种方法
CN103858650B (zh) 一种慈竹的扦插繁殖方法
CN106508362A (zh) 一种提高南酸枣播种萌发率和移苗保存率的育苗方法
CN104322280B (zh) 一种块茎食用菌的栽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