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284A - 天麻栽培技术 - Google Patents

天麻栽培技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284A
CN1107284A CN 94100759 CN94100759A CN1107284A CN 1107284 A CN1107284 A CN 1107284A CN 94100759 CN94100759 CN 94100759 CN 94100759 A CN94100759 A CN 94100759A CN 1107284 A CN1107284 A CN 11072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terium
rod
bed
rhizoma gastrodiae
shoest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9410075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306C (zh
Inventor
刘喜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941007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306C/zh
Publication of CN11072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2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30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30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天麻栽培技术,是一套天麻栽培法。
密环菌棒发菌检验法,将菌棒置于围蔽物内保持 适当温、湿度,使其萌发菌索,有杂菌也可生长发现, 以利选用。
培育密环菌棒法,种用菌棒用发出菌索嫩芽的, 准确、早接菌育出专用短菌棒。
立式多行排列式菌床,将短菌棒发出菌索嫩芽一 端朝上,立式多行排列布置成早接菌,菌索密集的高 产天麻菌床。
木楞式菌床,将一端或两端发出菌索嫩芽的短菌 棒,木楞式排列布置成早接菌,菌索密集的高产天麻 菌床。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天麻栽培技术,尤其是能使天麻栽培优质高产的一套方法,有八项发明组成。
天麻栽培史至今不足三十年,六十年代人们还不了解天麻需密环菌供给养份才能生长、繁育。人们不断探索使天麻栽培技术逐步提高。目前,人工栽培天麻药用成份、形态和野生天麻有差异,种麻增重率和单位面积产量都很低,而且栽培天麻的技术不好掌握,容易造成天麻栽培亏损,现在已很少有人栽培天麻,天麻价格暴长。
本发明是提供新的技术,使栽培天麻获得较大效益。
1.密环菌棒发菌检验法
本发明是栽培天麻,检验密环菌棒优劣的方法。
目前天麻栽培中,以经验观察密环菌棒外表,及用刀割开菌棒皮部察看菌基识别密环菌棒优劣极不准确。
本发明是一种准确检验、挑选密环菌棒的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将密环菌棒用水浸湿、洗净,置于室内、窖内、洞内、沟内、塑料棚内、容器内、或用塑料膜复盖保持适宜湿度和温度,半月内菌棒大部份发出菌索嫩芽,根据菌索嫩芽情况识别菌棒优劣,使有杂菌的密环菌棒杂菌萌发以发现,在这期间要保持菌棒表面湿润。
密环菌棒菌索嫩芽发出0.5至1公分长时,取出放入容器内保湿运到布置菌床现场,或置于0℃以上的低温处保湿贮存备用。
密环菌种在6至8℃时生长十分缓慢,适宜温度为20至25℃,超过30℃停止生长,温度低菌索粗壮,适宜湿度为75%。
2.培育密环菌棒法
本发明是栽培天麻,培育密环菌棒的方法。
目前,培育菌棒多用40至80公分长木棒,用其布置菌床菌索不旺盛,不密集,育菌中消耗种用菌棒太多,新棒接菌晚。
本发明是培育优良密环菌棒的好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选用的菌棒和新鲜木棒全部是短段,直径2至5公分,长12公分为宜,选排水良好平正的地方,将两端发出0.5至1公分长菌索嫩芽的短菌棒,和新鲜短木棒按1∶1比例间隔摆成木楞,在这木楞木棒纵向前后各用新鲜短木棒摆一等高、等宽木楞,木楞截头相对宽不限,高20公分为宜,以利菌床透气,用煮沸一小时的锯沫或稻壳填塞各棒之间及复盖其四周1公分布置菌床。
又法是选排水良好平正的地方,用新鲜短木棒摆成两个等宽、等高木楞,宽高不限以操作方便为宜,在两个木楞之间横向放入全身长出0.5至1公分长菌索嫩芽的菌棒,放入菌棒及根数以各木棒截头都能接上菌索为宜,用煮沸1小时的锯沫或稻壳填塞各棒之间及复盖木楞四周1公分布置菌床。
育菌床湿度在50-60%时,温度在16至20℃时2个月菌棒可以培育好,温度在20至25℃时1个月菌棒可以培养好。
在布置育菌床时,发出菌索嫩芽的菌棒要装在保温容器内,或水桶内复盖湿布随用随取,用锯沫或稻壳填充各棒之间及复盖其四周是随着摆菌棒、木棒同时进行,对菌棒菌索嫩芽要及时用湿锯沫或湿稻壳复盖,以免菌索嫩芽干燥。
10月份树木落叶以后,砍伐新棒育菌最好,发出的菌索最为旺盛。
此法是少用种菌棒,从木棒一头接菌,早接菌培育短菌棒,短菌棒截头发出菌索密集旺盛,用2至5公分粗木棒育菌不仅节省木材,用其布置立式多行排列式菌床、木楞式菌床菌索密度大。
3.立式多行排列式菌床
本发明是一种栽培天麻菌床。
目前栽培天麻菌床密环菌菌索不密集,不能高密度栽培天麻;天麻不易接菌;接菌晚;种麻增重率、天麻单位面积产量低。
本发明提供一种栽培天麻的丰产菌床。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选排水良好,平整的地方,将新鲜的短木棒和一端接菌发出0.5-1公分菌索嫩芽的短菌棒,间隔直立式、斜立式多行排列,菌棒菌索嫩芽一端朝上,排列长度不限,宽30公分为宜,以利透气,用煮沸1小时的锯沫或稻壳,填塞各棒之间及覆盖其四周1公分厚布置菌床,利用菌棒一端发出菌索栽培天麻。用锯沫或稻壳填塞及覆盖,是随着摆菌棒、木棒同时进行的,对菌索嫩芽要及时用湿锯沫或湿稻壳覆盖,防止菌索嫩芽干燥。菌棒要装在水桶内用湿布覆盖,随用随取,天气干燥可在菌棒上喷水增加湿度。菌床布置完要马上栽培天麻,用覆盖料盖好菌床,以免菌床失水干燥。菌棒与新鲜木棒直径2-5公分、长12公分为宜。立式多行排列式菌床优点:由于所选菌棒是一端接菌、发出菌索的菌棒,其可随着天麻生长营养需求,菌棒内菌基逐渐向另一端发展菌索长时间旺盛,还具有菌床菌索密集,天麻容易接菌,早接菌,可高密度栽培天麻,种麻增重率和天麻单位面积产量高。相应的省地方,省填充料和覆盖料。由于依靠菌棒一端发出菌索、栽培天麻,对菌棒利用上或多或少存在浪费。但是考虑,培育一端接菌发出菌索的菌棒时已省了大量菌棒,而且木棒价格便宜,天麻价格高,多用点菌棒天麻高产是合算的。立式多行排列式菌床下种天麻、中间管理、天麻收获均都方便,以及立式多行排列式菌床诸多优点,立式多行排列式菌床是可取的。
立式多行排列式菌床应用
天麻无性繁殖:天麻种栽生长点朝上,放在立式多行排列式菌床菌索嫩芽相对位置,在菌床上可横放全身长出菌索嫩芽的菌棒,增加菌床菌索密度,用腐殖土将天麻种栽大部份盖上,再用抖落掉1/3腐殖土的草皮子复盖菌床,上面10公分,四个侧面上部5公分,下部稍厚点保持斜坡。无草皮子可用体积计量的一份无污染树叶,2份锯沫,一份腐殖土混合料代替。保持适宜湿度和温度,春天栽培天麻秋天可丰收天麻。栽培2.5克以下天麻用2-3公分粗菌棒、木棒布置菌床,菌索密集有利天麻接菌。天麻在10-27℃时可以生长,20-25℃时生长最快,适宜湿度为50%。
天麻下种量
天麻下种量取决于天麻品种增殖倍数;生长期长短;培育菌棒用材的树种;菌棒粗细、优劣;以及菌床的布置形式而定。
(天麻箱栽技术)的双层天麻栽培,种麻占有菌棒量经推算是:
20-30克重的一个种麻占有菌棒3.75-4.5公分长;
10-20克重的一个种麻占有菌棒2.5-3.75公分长;
2.5-10克重的一个种麻占有菌棒0.9-2.5公分长。
陕西省宁强县天麻研究所的(天麻丰产栽培一讲义)中,栽培增殖倍数高的陕西天麻,每个种麻占有菌棒长10公分左右。
根据经验在长白山林区,用冬季培育的嫩柞木、榛材优质菌棒布置立式多行排列式菌床,吉林天麻下种量如下:
10×6公分下种20-30克重天麻种栽1个;
10×6公分下种10-19克重天麻种栽1-1.5个;
10×5公分下种2.5-9克重天麻种栽1.5-3个;
10×5公分下种0.2-2.4克重天麻种栽3-10个。
立式多行排列式菌床天麻下种单个种栽占有菌棒量大;下种天麻种栽密度大。而且菌床上还补加菌棒,加在菌床上的菌棒按5公分、6公分宽在菌床上排开成行,然后在这个菌棒行之间按10公分间距下种天麻较方便。此菌床如下种10克以上麻种每平方米可产鲜天麻10公斤以上。
应用举例:如10×6公分下种10-19克重天麻种栽1-1.5个,是在菌床10×6公分的面积上,19克重的种栽下种1个;10克重的种栽下种1.5个;15-19克重的种栽可下种1个;10-15克重的种栽下种1.5个,用这样表示天麻下种量较准确。如按重量表示为:10×6公分下种10-19克重天麻种栽15-19克。
立式多行排列树叶菌床天麻种子播种:
在早春3月用木箱在室内布置立式多行排列式菌床,宽不超过30公分为宜,以利菌床透气。在菌床上复盖3公分厚无污染浸湿的青杠树落叶,用草皮子复盖树叶5公分厚,保持适宜湿度和温度。6至7月天麻种子成熟时,把草皮子取下,菌床上树叶取出2公分厚,留1公分厚,将天麻种子播在菌床树叶上,复盖1公分取出的树叶,再播一层天麻种子,将取出的树叶全部复盖上,把草皮子盖上保持适宜湿度和温度,第二年秋收获天麻。天麻种子萌发适宜温度22-25℃,每平方米下种15-20个果实的天麻种子,天麻种子用共产萌发菌拌匀下种效果更好。
4.木楞式菌床
本发明是一种栽培天麻菌床。
目前,栽培天麻菌床密环菌不密集,不能高密度栽培天麻;天麻不易接菌;接菌晚;种麻增重率、天麻单位面积产量低。
本发明提供一种栽培天麻丰产的菌床。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选排水良好,平正的地方,将一端和两端发出0.5至1公分长菌索嫩芽的短菌棒和新鲜短木棒,间隔摆成木楞,高、宽不限,高30公分栽培操作较为方便,用煮沸1小时的锯沫或稻壳,填塞各棒之间及复盖其四周1公分厚布置菌床,利用菌棒两侧截头发出菌索供菌栽培天麻。用锯沫或稻壳填塞及复盖,是随着摆菌棒、木棒同时进行的,对菌索嫩芽要及时用湿锯沫,或湿稻壳复盖,防止菌索嫩芽干燥,菌棒要装在水桶内用湿布复盖随用随取,天气干燥可在菌棒上喷水增加湿度。菌床布置完要马上栽培天麻,用复盖料盖好菌床,以免菌床失水干燥。菌棒、新鲜木棒直径2至5公分,长12公分为宜。
木楞式菌床优点:菌床菌索密集,可高密度栽培天麻,天麻容易接菌,接菌早,种麻增重率及单位面积天麻产量高。
木楞式菌床应用。
天麻无性繁殖:
木楞式菌床高30公分为宜,宽不限,在木楞式菌床两侧菌棒截头发出菌索嫩芽的相对位置,放置天麻种栽生长点朝外,菌床下部种较大天麻复盖腐殖土10公分厚,上部下种小天麻复盖腐殖土薄一些,形成稳定斜坡,再用抖落掉三分之一腐殖土的草皮子复盖整个菌床5公分厚,菌床另两侧下部厚一些形成稳定斜坡。无草皮子用体积计量配1份无污染树叶,2份煮沸灭菌的锯沫或稻壳,1份腐殖土混合料代替。
木楞式菌床联合布置,2.5克重以下无麻无性繁殖:是几个木楞式菌床间隔10公分联合布置,菌棒截头相对,菌床宽40公分、高20公分为宜,在各菌床菌索嫩芽相对位置放置2.5克以下麻种,生长点朝外,用体积计量配1份无污染树叶,2份煮沸灭菌的锯沫或稻壳,1份腐殖土混合料,复盖天麻种栽和菌床,也就是木楞式菌床之间10公分用混合料填满,再用混合料将菌床上面复盖5公分厚,整个菌床四个侧面上部复盖混合料5公分厚,下部复盖混合料厚一些使斜坡稳定。
木楞式菌床联合布置,8公分长以上的天麻无性繁殖:是几个木楞式菌床间隔10公分联合布置,菌棒截头相对,菌床宽40公分、高12公分为宜,在菌床菌索嫩芽的相对位置立栽8公分以上长的天麻种栽,生长点朝上使天麻能接触到上下及各层菌棒菌索,或木棒以后发出的菌索,用体积计量配1份无污染树叶,2份煮沸灭菌的锯沫或稻壳,1份腐殖土混合料复盖天麻种栽和菌床,也就是木楞式菌床之间10公分用混合料填满,整个菌床四个侧面上部用混合料复盖10公分厚,下面复盖厚一些使斜坡稳定,菌床上面用草皮子复盖5-10公分厚,使新生天麻长在草皮子下面,无草皮子用混合料代替。菌床要布置在排水好,平正的地方。木楞式菌床也加全身长满菌索嫩芽的菌棒以增加菌索密度。
天麻下种量:在木楞式菌床每侧截面上,10×7公分下种,20-30克重天麻种栽1个;10-19克种栽1-1.5个。10×6公分下种,2.5-9克重天麻种栽1.5-3个;0.2-2.4克种栽3-10个。
木楞式菌床应用中的第1.3种布局可生产商品天麻。第二种布局只能栽培2.5克以下小天麻,由于木楞式菌床联合布置两菌床间菌索更为密集小天麻更宜接菌,但长出的天麻形态细长。栽培小天麻要用2至3公分粗的菌棒、木棒布置菌床,菌索密集有利接菌,木楞式菌床第一种布局,栽培天麻产量每平方米可超过10公斤。用上述方法栽培天麻,保持好湿度和温度,春种,秋收既可丰产。
木楞式树叶菌床天麻种子播种:
在早春3月用木箱在室内用直径2-3公分菌棒、木棒布置木楞式菌床,在木楞式菌床两侧截头处复盖3公分厚用水浸湿的无污染青杠树落叶,用草皮子复盖菌床保持适宜湿度和温度,六、七月份天麻种子成熟时,把草皮子取出,把菌床两侧树叶取出2公分厚留1公分厚,将天麻种子播在木楞式菌床两侧树叶上,复盖一公分厚取出的树叶,再播一层天麻种子,将取出的树叶全部复盖上,最后用草皮子复盖菌床,保护适宜湿度和温度第2年秋收获天麻,天麻种子萌发适宜温度为22-25℃,每平方米下种15-20个果实的天麻种子,天麻种子用共产萌发菌拌匀播种效果更好。
5.杂菌预防法
本发明是栽培天麻预防杂菌的方法。
目前,栽培天麻对杂菌预防少有办法,杂菌如在育菌床中,栽培天麻菌床中蔓延,可使培育的菌棒大量报废,栽培天麻产量减产。
本发明提供一套综合预防杂菌方法应用于育菌床培育菌棒,布置菌床栽培天麻。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在布置育菌床和栽培天麻菌床时,通过密环菌棒发菌检验法淘汰有杂菌的菌棒,使有杂菌的菌棒不混入育菌床;选用新棒时用几年内长成的嫩木棒、嫩条子,不要杂菌多的有老树皮枝桠;填充料选用煮沸一小时灭菌的锯沫或稻壳,锯沫或稻壳本身消灭杂菌,用其填塞,复盖立式多行排列菌床、木楞式菌床,菌床内菌棒腐朽轻;复盖料用无污染,无杂菌的草皮子、腐殖土,主要危害天麻栽培的杂菌是白色的其蔓延快很好识别,本杂菌预防法方便有效的减少杂菌在育菌床和栽培天麻菌床中滋生蔓延。
6.大量新鲜短木棒伴入菌床法
本发明是栽培天麻,将大量短棒伴入菌床的方法。
目前,栽培天麻用新棒伴入菌床,保持密环菌索后期旺盛提高天麻产量。
本发明提供一种将新鲜短木棒大量伴入菌床,发挥更好效果的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将新鲜短木棒与短菌棒按1∶1或2∶1比例,间隔排列布置成立式多行排列式菌床,木楞式菌床。在采用2∶1的比例时木棒、菌棒应选2至3公分粗的;下种天麻长应在8公分以上;用优质菌棒布置菌床,由于木棒与菌棒为2∶1,木楞式菌床菌棒两侧都要发出菌索嫩芽的。使天麻下种后能接上菌索。无论怎样间隔排列木棒、菌棒,都要使菌棒分布均匀。菌棒与木棒长12公分,粗2至5公分为宜。由于伴入栽培天麻菌床的木棒,是冬天砍伐的营养充足以后发出菌索旺盛。在立式多行排列式菌床、木楞式菌床中菌棒已发出菌索嫩芽,新棒和其排列紧密接菌,早在2个月内可发出旺盛菌索,满足天麻生长盛期的营养需求。
7.仿生栽培法
本发明是仿照野生天麻生态布置菌床栽培天麻。
目前,栽培天麻菌床和野生天麻生长的自然状态差别较大,直接影响了天麻优质高产,栽培的天麻药用成份、形态和野生天麻都有差异。
本发明提供一种仿生的天麻栽培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栽培了天麻的立式多行排列式菌床,木楞式菌床用草皮子复盖,天麻种栽下种时生长点朝外,新生天麻体积增大数倍、十几倍,由于新麻长在草皮子下面,向菌床外膨胀,不会影响填充料、复盖料透气性,密环菌、天麻才能旺盛生长,栽培的天麻还可在腐殖土、草皮中吸收营养,其药用成份、形态可和野生天麻一致。
天麻的自然生态是,野生天麻主要生长在有密环菌索的树跟周围,草皮子复盖树根和天麻。立式多行排列式菌床、木楞式菌床如同一个发出菌索的树根,栽了天麻盖上草皮子和野生天麻生态非常相似。
草皮子是林区腐殖土多的地方地表复盖物,由多年草根攀结而成,草根形成骨架内有优质腐殖土,草皮子具有透水、透气、保湿性能,可成片挖取。
8.菌床保湿、调温法
本发明是栽培天麻,保持菌床湿度、调温的方法。
目前,栽培天麻菌床保湿、调温方法不足。
本发明提供一种菌床保湿、调温好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用塑料膜复盖在菌床上,塑料膜四边不要完全压实以利透气,塑料膜可大大减少菌床水份蒸发;防止雨水过多浇入菌床,有效的保持菌床湿度。否则菌床在夏天干燥季节,上午浇水下午就干了,复盖了塑料膜干旱季节七天、八天浇一次水较省工。
塑料膜复盖菌床,上方需有遮阴棚,防止阳光直射菌床积温过高,早春、晚秋菌床温度低,可调整遮阴棚透光率,因有塑料膜复盖菌床,增温效果较好。此法可用于育菌床、栽培天麻菌床。
下面对附图说明:
图1是密环菌棒发菌检验法中的短菌棒,菌索情况示意图。
图2是培育菌棒法示意图。
图3是培育菌棒法中菌棒与木棒间隔布置示意图。
图4是立式多行排列菌床无性繁殖示意图。
图5是培育菌棒法示意图。
图6是立式多行排列菌床、木楞式菌床木棒与菌棒,2∶1比例间隔布置示意图。
图7是木楞菌床无性天麻繁殖示意图。
图8是木楞式树叶菌床示意图。
图9是立式多行排列式树叶菌床示意图。
图10是木楞式菌床联合布置,2.5克重以下天麻无性繁殖示意图。
图11是木楞式菌床联合布置,8公分以上长天麻无性繁殖示意图。
图1中.1.一端发出菌索嫩芽的短密环菌棒2.全身长出菌索嫩芽的短菌棒.3.两端长出菌索嫩芽的短菌棒4.密环菌棒发出的菌索嫩芽
图2中.1.新鲜短木棒木楞式排列2.短木棒与短菌棒间隔木楞式排列.3.新鲜短木棒木楞式排列4.发出菌索嫩芽的密环菌棒
图3中.1.发出菌索嫩芽的短密环菌棒2.新鲜短木棒3.煮沸灭菌的锯沫或稻壳
图4中.1.一端发出菌索嫩芽的短密环菌棒2.新鲜短木棒3.煮沸灭菌的锯沫或稻壳4.腐殖土5.天麻种栽6.补加的全身发出菌索嫩芽的短密环菌棒7.草皮子
图5中.1.新鲜短木棒木楞式排列2.全身发出菌索嫩芽的短密环菌棒3.新鲜短木棒木楞式排列
图6中.1.发出菌索嫩芽的短密环菌棒2.新鲜短木棒3.煮沸一小时灭菌的锯沫或稻壳4.补加的全身发出菌索嫩芽的短密环菌棒
图7中.1.发出菌索嫩芽的短密环菌棒2.新鲜短木棒3.煮沸1小时来灭菌的锯沫或稻壳4.腐殖土5.天麻种栽6.大地地面7.草皮子或用体积计量1份无污染树叶,2份灭菌锯沫或稻壳,1份腐殖土混合料。
图8中.1.发出菌索嫩芽的短密环菌棒2.新鲜短木棒3.煮沸1小时灭菌的锯沫或稻壳4.浸湿的无污染树叶5.草皮子6.木箱
图9中.1.一端发出菌索嫩芽的菌棒2.新鲜短木棒3.煮沸1小时灭菌的锯沫或稻壳4.浸湿的无污染树叶5.草皮子6.木箱
图10中.1.发出菌索的短密环菌棒2.新鲜短木棒3.煮沸1小时灭菌的锯沫或稻壳4.用体积计量1份无污染树叶,2份灭菌锯沫或稻壳,1份腐殖土混合料5.天麻种栽6.大地地面
图11中.1.发出菌索嫩芽的短菌棒2.新鲜短木棒3.煮沸1小时灭菌的锯沫或稻壳4.用体积计量1份无污染树叶,2份灭菌锯沫或稻壳,1份腐殖土混合料5.天麻种栽6.大地

Claims (8)

  1. 一套天麻栽培技术由八项发明组成。
    1、本发明密环菌棒发菌检验法特征是:将密环菌棒浸湿、洗净置于室内、容器内、洞内、沟内、窖内、塑料棚内,或用塑料膜复盖,保持适宜湿度和温度,使密环菌棒在半月内大部分发出菌索嫩芽,根据菌索嫩芽情况准确识别密环菌棒优劣,使有杂菌的菌棒杂菌萌发以发现,以保证用优质密环菌棒栽培天麻和培育新菌棒。
  2. 2、本发明培育密环菌棒法特征是:培育出优质密环菌棒供栽培天麻应用,本法全部用新鲜短木棒培育菌棒,少用种菌棒,主要是用新棒从一头接菌,种用菌棒发出菌索嫩芽能使新棒早接菌,所培育出的短菌棒截头发出菌索特别旺盛。此法是将两端发出菌索嫩芽的短菌棒和新鲜短木棒间隔排列,布置成目前的育菌床,在这菌床木棒纵向前后各摆一新鲜短木棒木楞,使这两个木楞木棒截头和菌床菌棒、木棒截头相对使之从一端接菌,布置育菌床,又法是将全身发出菌索嫩芽的菌棒横放在中间,在这菌棒横向两边垂直放置新鲜短木棒使新棒从一端接菌,布置菌床,菌棒和木棒直径2-5公分,长12公分为宜。
  3. 3、本发明立式多行排列式菌床特征是:用一端接菌发出菌索嫩芽的短菌棒,发出菌索嫩芽一端朝上直立式或斜立式多行排列,用填充料填塞各棒之间及复盖其四周布置菌床,主要利用短菌棒一端截头发出菌索供菌栽培天麻。菌棒直径2-5公分,长12公分为宜。
  4. 4、本发明木楞式菌床特征是:用一端和两端发出菌索嫩芽的短菌棒摆成木楞状,用填充料填塞各棒之间及复盖其四周布置菌床,主要利用短菌棒两侧截头发出菌索供菌栽培天麻。
  5. 5、本发明杂菌预防法特征是:在天麻栽培布置菌床、育菌床时,用密环菌棒发菌检验法淘汰有杂菌的菌棒;选用新棒时用几年内长成的嫩树棒,嫩条子,不要杂菌多有老树皮的枝桠;填充料锯沫或稻壳煮沸一小时不仅本身灭菌,用其填充和复盖立式多行排列菌床、木楞式菌床菌棒腐朽轻;复盖料选用无污染、无杂菌的草皮子、腐殖土,主要危害天麻栽培的杂菌是白色的其蔓延快很好识别。
  6. 6、本发明大量短木棒伴入天麻菌床法特征是:将新鲜短木棒与短菌棒按1-2∶1的比例间隔排列布置成立式多行排列式菌床、木楞式菌床栽培天麻,由于菌棒已发出菌索嫩芽,新棒和菌棒接触近,接菌早,在天麻生长盛期发生大量旺盛菌索供天麻生长。在采用2∶1比例时,木棒与菌棒应选2-3公分粗的,下种天麻长应在8公分以上,用优质菌棒布置菌床,使天麻下种后能接上菌索,木楞式菌床的菌棒要两端发出菌索嫩芽的。
  7. 7、本发明天麻仿生栽培法特征是:用透水、透气保湿的草皮子复盖栽培了天麻的立式多行排列式菌床、木楞式菌床,使生长在草皮子下面新麻体积比种麻增大数倍、十几倍向菌床外膨胀、不影响填充料、复盖料的透气性,密环菌生长旺盛,天麻又能吸收草皮子中的营养,使栽培的天麻形态,药用成份和野生天麻一致。
  8. 8、本发明菌床保湿调温法特征是:用塑料膜复盖栽培天麻的菌床,育菌床上,塑料膜四周不压实以利透气,塑料膜可减少菌床水分蒸发,防止雨水过多浇入菌床,有效的保持其湿度,大大减少了浇水次数,菌床上方设遮阴棚防止阳光直射菌床,使塑料膜下的菌床积温过高,早春,及晚秋可调正遮阴棚透光率提高菌床温度。
CN94100759A 1994-01-20 1994-01-20 天麻栽培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9306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94100759A CN1059306C (zh) 1994-01-20 1994-01-20 天麻栽培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94100759A CN1059306C (zh) 1994-01-20 1994-01-20 天麻栽培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284A true CN1107284A (zh) 1995-08-30
CN1059306C CN1059306C (zh) 2000-12-13

Family

ID=5029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410075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9306C (zh) 1994-01-20 1994-01-20 天麻栽培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306C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810C (zh) * 1996-02-14 2001-04-25 北京西城区人民政府西长安街街道办事处 一种连续采收天麻的箱栽方法
CN101855988A (zh) * 2010-06-17 2010-10-13 刘�文 一种室内养菌种植天麻的方法
CN102369855A (zh) * 2011-09-22 2012-03-14 曹玉会 四季恒温天麻栽培窖及其天麻栽培方法
CN102972200A (zh) * 2011-09-06 2013-03-20 李喜年 一种天麻立体栽培技术
CN103109727A (zh) * 2013-03-04 2013-05-22 江源区久竹有机山野菜农民专业合作社 长白山仿野生天麻高产优质栽培方法
CN103461085A (zh) * 2013-09-16 2013-12-25 天津市宏胜源食用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废菌棒养殖绿植的方法
CN103947429A (zh) * 2014-05-04 2014-07-30 刘修文 一种乌绿或绿乌天麻的培育方法
CN104115634A (zh) * 2013-04-24 2014-10-29 谭德寅 一种新型天麻种植栽培方法
CN108770591A (zh) * 2018-05-15 2018-11-09 谭会平 一种镂空嵌入式的猪苓种植方法
CN109566317A (zh) * 2019-01-31 2019-04-05 曹守堂 一种天麻的栽培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743A (zh) * 1988-06-24 1990-01-17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 紫萁小菇与天麻种子萌发培养技术
CN1036694C (zh) * 1992-11-25 1997-12-17 邓立志 一种天麻高产栽培方法
CN1079102A (zh) * 1993-06-04 1993-12-08 陈忠平 天麻室内无土栽培技术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810C (zh) * 1996-02-14 2001-04-25 北京西城区人民政府西长安街街道办事处 一种连续采收天麻的箱栽方法
CN101855988A (zh) * 2010-06-17 2010-10-13 刘�文 一种室内养菌种植天麻的方法
CN101855988B (zh) * 2010-06-17 2012-05-30 刘�文 一种室内养菌种植天麻的方法
CN102972200A (zh) * 2011-09-06 2013-03-20 李喜年 一种天麻立体栽培技术
CN102972200B (zh) * 2011-09-06 2014-07-09 李喜年 一种天麻立体栽培技术
CN102369855A (zh) * 2011-09-22 2012-03-14 曹玉会 四季恒温天麻栽培窖及其天麻栽培方法
CN103109727A (zh) * 2013-03-04 2013-05-22 江源区久竹有机山野菜农民专业合作社 长白山仿野生天麻高产优质栽培方法
CN103109727B (zh) * 2013-03-04 2014-04-02 白山市盛林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 长白山仿野生天麻高产优质栽培方法
CN104115634A (zh) * 2013-04-24 2014-10-29 谭德寅 一种新型天麻种植栽培方法
CN104115634B (zh) * 2013-04-24 2016-01-20 谭德寅 一种天麻种植栽培方法
CN103461085A (zh) * 2013-09-16 2013-12-25 天津市宏胜源食用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废菌棒养殖绿植的方法
CN103947429A (zh) * 2014-05-04 2014-07-30 刘修文 一种乌绿或绿乌天麻的培育方法
CN108770591A (zh) * 2018-05-15 2018-11-09 谭会平 一种镂空嵌入式的猪苓种植方法
CN109566317A (zh) * 2019-01-31 2019-04-05 曹守堂 一种天麻的栽培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306C (zh) 2000-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83391B (zh) 二次嫁接法寒地山楂树种植方法
CN103548562A (zh) 一种天麻有性繁殖的高产栽培方法
CN104186141A (zh) 一种果林地仿生套种三叶青的袋式栽培方法
CN102696302B (zh) 一种柚木低切杆促萌快繁育苗方法
CN1316867C (zh) 一种何首乌的规范化种植方法
CN105875375A (zh) 一种江南油杉的无土基质育苗方法
CN103460846A (zh) 一种解除银鹊树种子休眠并提高育苗成活率的方法
CN103283551A (zh) 寒地山楂树种植方法
CN105075625A (zh) 一种薄壳山核桃的种植及其养护方法
CN102771297A (zh) 一种栓皮栎幼苗的培育方法
CN111066575A (zh) 一种广西酒红球盖菇大田生态栽培方法
CN112690168A (zh) 一种贫困山区林下栽培大球盖菇的新方法
CN1059306C (zh) 天麻栽培方法
CN102550271B (zh) 耐寒天竺桂种质容器苗商品化培育方法
CN106613808A (zh) 一种天麻无土无棒栽培方法
CN106358719A (zh) 一种高效稳产高产的乌天麻种植方法
CN108967097A (zh) 一种淮山与赤松茸菇共用基质套种方法
CN108157044A (zh) 一种油橄榄绿枝扦插育苗方法
CN103503682A (zh) 一种旱冬瓜轻基质网袋育苗方法
CN113796217A (zh) 一种火龙果高成活率扦插定植方法
CN106508362A (zh) 一种提高南酸枣播种萌发率和移苗保存率的育苗方法
CN106550850A (zh) 一种八角林地间种十大功劳的方法
CN108293579A (zh) 桑园套种竹荪的栽培方法
Bailey The nursery-book: a complete guide to the multiplication of plants
JP2008253168A (ja) 茎葉利用カンショ「すいおう」の栽培方法ならびに培養土入り栽培容器及び栽培容器付き「すいおう」の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