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51480A - 可再生抗污染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再生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可再生抗污染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再生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51480A
CN116251480A CN202211673141.0A CN202211673141A CN116251480A CN 116251480 A CN116251480 A CN 116251480A CN 202211673141 A CN202211673141 A CN 202211673141A CN 116251480 A CN116251480 A CN 1162514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verse osmosis
osmosis membrane
pollution
mass fraction
mixed sol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7314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251480B (zh
Inventor
陈可可
刘文超
谭惠芬
洪勇琦
陈涛
张宇
潘巧明
郑宏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luestar Hangzhou Membrane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luestar Hangzhou Membran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luestar Hangzhou Membrane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luestar Hangzhou Membran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67314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51480B/zh
Publication of CN1162514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514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2514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514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7/00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 B01D67/0079Manufacture of membranes comprising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n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1/00Processes of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e.g. dialysis, osmosis or ultrafiltration; Apparatu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1/02Reverse osmosis; Hyperfiltration ; Nanofiltration
    • B01D61/025Reverse osmosis; Hyperfilt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5/00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in general,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 B01D65/02Membrane cleaning or sterilisation ; Membrane regene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9/00Semi-permeabl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9/02Semi-permeabl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ropert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 C02F1/44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by reverse osmos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321/00Details relating to membrane cleaning, regeneration, sterilization or to the prevention of fouling
    • B01D2321/16Use of chemical agents
    • B01D2321/164Use of bas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24Water desalination
    • Y02A20/131Reverse-osmosi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再生抗污染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再生方法和应用。该可再生抗污染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反渗透膜,反渗透膜包括层叠设置的多孔支撑膜以及致密层;先将聚乙烯醇与多羟基化合物溶解于水中,然后加入交联剂、酸、聚磷酸盐以及二价金属盐,得到混合溶液,其中,聚磷酸盐的质量分数大于二价金属盐的质量分数;以及将混合溶液形成于致密层远离多孔支撑膜的表面,再进行热处理,形成抗污染层,得到可再生抗污染反渗透膜。该制备方法能够使抗污染层牢固的形成于反渗透膜的表面,且当制得的可再生抗污染反渗透膜使用一段时间后,能够通过碱洗使抗污染性能恢复,使得使用寿命延长。

Description

可再生抗污染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再生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再生抗污染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再生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反渗透是一种高效节能的水处理方法,但反渗透膜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污染,导致水通量下降,为了提高反渗透膜的抗污染性,传统技术的做法是利用聚乙烯醇与戊二醛在反渗透膜的表面交联形成抗污染层,得到抗污染反渗透膜。然而,反渗透膜表面的形态不利于抗污染层在膜表面的长期吸附,因此抗污染反渗透膜往往在使用几天甚至几个小时后,抗污染层就会脱落,使用寿命极短。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再生抗污染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再生方法和应用;该制备方法能够使抗污染层牢固的形成于反渗透膜的表面,且制得的可再生抗污染反渗透膜使用一段时间后,能够通过碱洗恢复抗污染的性能,使用寿命得到有效延长。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再生抗污染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反渗透膜,所述反渗透膜包括层叠设置的多孔支撑膜以及致密层;
先将聚乙烯醇与多羟基化合物溶解于水中,然后加入交联剂、无机酸、聚磷酸盐以及二价金属盐,得到混合溶液,其中,所述聚磷酸盐的质量分数大于所述二价金属盐的质量分数;以及
将所述混合溶液形成于所述致密层远离所述多孔支撑膜的表面,再进行热处理,形成抗污染层,得到可再生抗污染反渗透膜。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多羟基化合物中羟基的取代度大于或等于20%。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多羟基化合物选自单宁酸、瓜尔胶、黄原胶或卡拉胶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多羟基化合物在所述混合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0.05%-0.15%。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混合溶液中,所述聚磷酸盐的质量分数大于所述二价金属盐的质量分数,所述聚磷酸盐的质量分数为0.5%-1.5%,所述二价金属盐的质量分数为0.3%-0.7%。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聚磷酸盐选自三聚磷酸钠、二聚磷酸钠或六偏磷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及/或,所述二价金属盐包括二价镁盐或二价钙盐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聚乙烯醇在所述混合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0.3%-0.7%;
及/或,所述交联剂在所述混合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0.1%-0.3%。
一种可再生抗污染反渗透膜,所述可再生抗污染反渗透膜由如上述的可再生抗污染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一种可再生抗污染反渗透膜的再生方法,将使用后的如上述的可再生抗污染反渗透膜进行碱洗。
一种如上述的可再生抗污染反渗透膜在水处理装置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中,通过控制加入顺序,使混合溶液中各组分之间能够均匀的混合,从而,在制备抗污染层时,聚乙烯醇在交联剂以及无机酸的作用下交联形成抗污染层,聚磷酸盐与二价金属盐形成的三维网络和多羟基化合物能够掺杂于该抗污染层中,而且,多羟基化合物能够与该三维网络互穿。另外,掺杂于该抗污染层中的多羟基化合物还能够同时与抗污染层中的聚乙烯醇分子链以及致密层形成氢键,提高了抗污染层的黏附性。因此,多羟基化合物能够发挥粘结作用,使抗污染层能够牢固的形成于致密层的表面,有效的防止抗污染层的脱落。
当制得的可再生抗污染反渗透膜使用一段时间后,可通过碱洗再生,具体有三个原因,第一、在碱洗的过程中,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多羟基化合物与抗污染层的氢键作用,使部分多羟基化合物从抗污染层中脱落;第二、碱可以使得多羟基化合物氧化反应,从抗污染层中脱落,带走污染物;第三、部分二价金属离子能与碱反应,形成固体颗粒并从抗污染层的三维网络中脱落,而脱落的多羟基化合物与固体颗粒在被碱水冲走的同时能够带走抗污染层中的污染物,且由于抗污染层中的过量的聚磷酸盐可以重新吸附浓水中的二价金属离子并形成新的三维网络,不仅实现了抗污染层的更新,还避免了二价金属离子的结垢现象,有效增加膜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提供的可再生抗污染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提供反渗透膜,反渗透膜包括层叠设置的多孔支撑膜以及致密层;
S20、先将聚乙烯醇与多羟基化合物溶解于水中,然后加入交联剂、无机酸、聚磷酸盐以及二价金属盐,得到混合溶液,其中,聚磷酸盐的质量分数大于二价金属盐的质量分数;以及
S30、将混合溶液形成于致密层远离多孔支撑膜的表面,再进行热处理,形成抗污染层,得到可再生抗污染反渗透膜。
步骤S10中,本发明对于反渗透膜的来源不作特殊限制,反渗透膜可以通过市售得到,也可以自行制备。
在一实施方式中,多孔支撑膜的材料包括聚砜、聚丙烯或聚丙烯腈中至少一种,其中,聚砜价廉易得,制膜简单,机械强度好,抗压密性能好,化学性能稳定,无毒,能抗生物降解,因此,多孔支撑膜的材料优选为聚砜。
在一实施方式中,致密层选自聚酰胺层,可以理解的,聚酰胺层由多元胺和多元酰氯交联得到;多元胺可选自芳香族多元胺、脂肪族多元胺或脂环族多元胺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多元胺选自间苯二胺或哌嗪中的至少一种;多元酰氯可选自芳香族多元酰氯或脂肪族多元酰氯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多元酰氯选自均苯三甲酰氯或己二酰氯中的至少一种。
为了增加可再生抗污染反渗透膜的强度,在一实施方式中,反渗透膜还包括无纺布层,无纺布层层叠设置于多孔支撑膜远离致密层的表面。
然而,反渗透膜在应用时,容易受到污染,为了提高反渗透膜的抗污染性,本发明通过步骤S20提供了混合溶液,并通过步骤S30形成抗污染层。
步骤S20通过控制加入顺序,使混合溶液中各组分之间能够均匀的混合,从而,在步骤S30制备抗污染层时,聚乙烯醇在交联剂以及无机酸的作用下交联形成抗污染层,聚磷酸盐与二价金属盐形成的三维网络和多羟基化合物能够掺杂于该抗污染层中,而且,多羟基化合物能够与该三维网络互穿。另外,掺杂于该抗污染层中的多羟基化合物还能够同时抗污染层中的聚乙烯醇分子链以及致密层形成氢键,提高了抗污染层的黏附性,因此,多羟基化合物能够发挥粘结作用,使抗污染层能够牢固的形成于致密层的表面,有效的防止抗污染层的脱落。
步骤S20中,多羟基化合物中的羟基可以为酚羟基,也可以为醇羟基,醇羟基可以为伯醇基、仲醇基或叔醇基,优选的,多羟基化合物中的羟基为酚羟基,更优选的,多羟基化合物中具有邻苯二酚基团。
在一实施方式中,多羟基化合物选自单宁酸、瓜尔胶、黄原胶或卡拉胶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多羟基化合物选自单宁酸。
由于多羟基化合物中羟基的质量分数影响多羟基化合物在混合溶液中的均匀程度以及抗污染层在反渗透膜表面的粘附力,在一实施方式中,多羟基化合物中羟基的取代度大于或等于10%,优选的,多羟基化合物中羟基的取代度为10%-40%,包括但不限于10%、12%、15%、17%、19%、21%、23%、25%、27%、29%、31%、33%、35%、37%、39%或40%,可以理解的,此处多羟基化合物中羟基的取代度指的是:羟基在多羟基化合物中的质量分数。
由于多羟基化合物在混合溶液中的质量分数影响多羟基化合物在混合溶液中的均匀程度以及抗污染层在反渗透膜表面的粘附力,在一实施方式中,多羟基化合物在混合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0.05%-0.15%,包括但不限于0.05%、0.06%、0.07%、0.08%、0.09%、0.10%、0.11%、0.12%、0.13%、0.14%或0.15%。
在一实施方式中,混合溶液中,聚磷酸盐选自三聚磷酸钠、二聚磷酸钠或六偏磷酸钠中的至少一种,聚磷酸盐的质量分数为0.5%-1.5%,包括但不限于0.5%、0.6%、0.7%、0.8%、0.9%、1.0%、1.1%、1.2%、1.2%、1.3%、1.4%或1.5%。
在一实施方式中,二价金属盐包括二价镁盐或二价钙盐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二价金属盐选自氯化镁、硫酸镁或氯化钙中的至少一种;二价金属盐的质量分数为0.3%-0.7%,包括但不限于0.3%、0.4%、0.5%、0.6%或0.7%。
在一实施方式中,聚乙烯醇在混合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0.3%-0.7%,包括但不限于0.3%、0.4%、0.5%、0.6%或0.7%。
在一实施方式中,交联剂选自二醛类交联剂,具体的,二醛类交联剂包括戊二醛、乙二醛、丙二醛或丁二醛中的至少一种;交联剂在混合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0.1%-0.3%,包括但不限于0.1%、0.2%或0.3%。
在一实施方式中,无机酸选自硫酸、盐酸或磷酸中的至少一种;可以理解的,无机酸的用量为催化量,一般加入1滴-10滴。
步骤S30中,聚乙烯醇、二醛类交联剂以及无机酸之间发生的交联反应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在常温下反应速率慢,为了使交联反应更好的进行,同时更好的形成抗污染层,进行热处理的步骤中,温度优选为80℃-120℃,包括不限于80℃、85℃、90℃、95℃、100℃、105℃、110℃、115℃或120℃,时间优选为1min-5min,包括但不限于1min、2min、3min、4min或5min。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可再生抗污染反渗透膜,可再生抗污染反渗透膜由如上述的可再生抗污染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可再生抗污染反渗透膜的再生方法,将使用后的如上述的可再生抗污染反渗透膜进行碱洗。
在一实施方式中,可采用pH为11-13的碱性溶液对可再生抗污染反渗透膜进行清洗。
在一实施方式中,进行碱洗的步骤中,温度优选为40℃-70℃,包括但不限于40℃、45℃、50℃、55℃、60℃或70℃,时间优选为1min-2min,包括但不限于1min、1.5min或2min。
当制得的可再生抗污染反渗透膜使用一段时间后,可通过碱洗再生,具体有三个原因,第一、在碱洗的过程中,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多羟基化合物与抗污染层的氢键作用,使部分多羟基化合物从抗污染层中脱落;第二、碱可以使得多羟基化合物氧化反应,从抗污染层中脱落,带走污染物;第三、部分二价金属离子能与碱反应,形成固体颗粒并从抗污染层的三维网络中脱落,而脱落的多羟基化合物与固体颗粒在被碱水冲走的同时能够带走抗污染层中的污染物,且由于抗污染层中的过量的聚磷酸盐可以重新吸附浓水中的二价金属离子并形成新的三维网络,不仅实现了抗污染层的更新,还避免了二价金属离子的结垢现象,有效增加膜寿命;可以理解的,浓水指的是水处理过程中的进水。
应予说明的是,当多羟基化合物完全脱落后,抗污染层也会随之脱落,此时,可以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混合溶液,在回收得到的反渗透膜的表面再形成抗污染层,从而得到可再生抗污染反渗透膜。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如上述的可再生抗污染反渗透膜在水处理装置中的应用。
具体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括如上述的反渗透膜的净水机,在净水过程中,待净化的原水从反渗透膜的抗污染层进入,原水在压力的作用下透过反渗透膜形成纯水。
以下,将通过以下具体实施例对可再生抗污染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再生方法和应用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提供反渗透膜(Navilue BW),反渗透膜包括层叠设置的无纺布层、聚砜多孔支撑膜以及聚酰胺致密层。
将聚乙烯醇、单宁酸溶解于水中,然后加入戊二醛、2滴稀盐酸、三聚磷酸钠以及氯化镁,得到混合溶液,其中,聚乙烯醇的质量分数为0.5%,单宁酸的质量分数为0.1%,戊二醛的质量分数为0.2%,三聚磷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氯化镁的质量分数为0.5%。
将混合溶液形成于致密层远离多孔支撑膜的表面,放入100℃鼓风干燥箱中热处理2min,形成抗污染层,得到可再生抗污染反渗透膜。
实施例2
实施例2参照实施例1进行,不同之处在于,将单宁酸替换为瓜尔胶。
对比例1
提供反渗透膜,反渗透膜包括层叠设置的无纺布层、聚砜多孔支撑膜以及聚酰胺致密层。
将聚乙烯醇溶解于水中,然后加入戊二醛、2滴稀盐酸、三聚磷酸钠以及氯化镁,得到混合溶液,其中,聚乙烯醇的质量分数为0.5%,戊二醛的质量分数为0.2%,三聚磷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氯化镁的质量分数为0.5%。
将混合溶液形成于致密层远离多孔支撑膜的表面,放入100℃鼓风干燥箱中热处理2min,形成抗污染层,得到抗污染反渗透膜。
对比例2
提供反渗透膜,反渗透膜包括层叠设置的无纺布层、聚砜多孔支撑膜以及聚酰胺致密层。
将聚乙烯醇以及单宁酸溶解于水中,然后加入戊二醛、2滴稀盐酸以及三聚磷酸钠,得到混合溶液,其中,聚乙烯醇的质量分数为0.5%,单宁酸的质量分数为0.1%,戊二醛的质量分数为0.2%,三聚磷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
将混合溶液形成于致密层远离多孔支撑膜的表面,放入100℃鼓风干燥箱中热处理2min,形成抗污染层,得到抗污染反渗透膜。
对比例3
提供反渗透膜,反渗透膜包括层叠设置的无纺布层、聚砜多孔支撑膜以及聚酰胺致密层。
将聚乙烯醇以及单宁酸溶解于水中,然后加入戊二醛、2滴稀盐酸以及氯化镁,得到混合溶液,其中,聚乙烯醇的质量分数为0.5%,单宁酸的质量分数为0.1%,戊二醛的质量分数为0.2%,氯化镁的质量分数为0.5%。
将混合溶液形成于致密层远离多孔支撑膜的表面,放入100℃鼓风干燥箱中热处理2min,形成抗污染层,得到抗污染反渗透膜。
对比例4
提供反渗透膜,反渗透膜包括层叠设置的无纺布层、聚砜多孔支撑膜以及聚酰胺致密层。
将聚乙烯醇以及单宁酸溶解于水中,然后加入戊二醛以及2滴稀盐酸,得到混合溶液,其中,聚乙烯醇的质量分数为0.5%,单宁酸的质量分数为0.1%,戊二醛的质量分数为0.2%。
将混合溶液形成于致密层远离多孔支撑膜的表面,放入100℃鼓风干燥箱中热处理2min,形成抗污染层,得到抗污染反渗透膜。
对比例5
提供反渗透膜,反渗透膜包括层叠设置的无纺布层、聚砜多孔支撑膜以及聚酰胺致密层。
将聚乙烯醇以及单宁酸溶解于水中,然后加入戊二醛、2滴稀盐酸、三聚磷酸钠以及氯化镁,得到混合溶液,其中,聚乙烯醇的质量分数为0.5%,单宁酸的质量分数为0.1%,戊二醛的质量分数为0.2%,三聚磷酸钠的质量分数为0.5%,氯化镁的质量分数为0.7%。
将混合溶液形成于致密层远离多孔支撑膜的表面,放入100℃鼓风干燥箱中热处理2min,形成抗污染层,得到抗污染反渗透膜。
对比例6
提供反渗透膜,反渗透膜包括层叠设置的无纺布层、聚砜多孔支撑膜以及聚酰胺致密层。
将聚乙烯醇溶解于水中,然后加入戊二醛、2滴稀盐酸,得到混合溶液,其中,聚乙烯醇的质量分数为0.5%,戊二醛的质量分数为0.2%。
将混合溶液形成于致密层远离多孔支撑膜的表面,放入100℃鼓风干燥箱中热处理2min,形成抗污染层,得到抗污染反渗透膜。
对比例7
提供反渗透膜,反渗透膜包括层叠设置的无纺布层、聚砜多孔支撑膜以及聚酰胺致密层。
测试例1
对实施例1-2得到的可再生抗污染反渗透膜、对比例1-6得到的抗污染反渗透膜、对比例7提供的反渗透膜进行抗污染性能测试以及可再生性能测试;具体测试条件如下所示,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抗污染性能:测试压力为1.55MPa,浓水流量为1.0GPM,环境温度均为25℃,浓水pH值为7.0,以浓水为2000PPm氯化钠+100PPm的牛血清蛋白为进水。
可再生性能:在可再生抗污染反渗透膜连续进行120h抗污染测试后,将可再生抗污染反渗透膜用pH为12的NaOH溶液进行碱洗,碱洗的温度为50℃,时间为1min,然后再以2000PPm氯化钠作为进水。
表1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1
水通量和截留率的计算方式如下:
膜水通量(F)由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膜面积上的流体量来计算,公式为:F=V/(A×T),其中,V为单位时间内通过膜的水的体积,A为有效膜面积,T为时间。
截留率(R)是膜阻止料液中某组分通过或截留其中某一组分的能力。通过浓水的浓度和透过液的浓度来计算,计算公式为:R=(1-C1/C0)×100%,其中,C1为透过液的浓度,C0为浓水的浓度。
水通量衰减率的计算公式为:水通量衰减率=(F1-F2)/F1,其中,F1为0h时的水通量,F2为碱洗后的水通量。
截留率衰减率的计算公式为:截留率衰减率=(R1-R2)/R1,其中,R1为0h时的截留率,R2为碱洗后的截留率。
实施例3
实施例3参照实施例1进行,不同之处在于,混合溶液中,聚乙烯醇的质量分数为0.5%,单宁酸的质量分数为0.1%,戊二醛的质量分数为0.2%,三聚磷酸钠的质量分数为0.6%,氯化镁的质量分数为0.5%。
实施例4
实施例4参照实施例1进行,不同之处在于,混合溶液中,聚乙烯醇的质量分数为0.5%,单宁酸的质量分数为0.1%,戊二醛的质量分数为0.2%,三聚磷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5%,氯化镁的质量分数为0.5%。
实施例5
实施例5参照实施例1进行,不同之处在于,混合溶液中,聚乙烯醇的质量分数为0.5%,单宁酸的质量分数为0.1%,戊二醛的质量分数为0.2%,三聚磷酸钠的质量分数为2.0%,氯化镁的质量分数为0.5%。
测试例2
对实施例3-4得到的可再生抗污染反渗透膜进行抗污染性能测试,以及可再生性能测试;测试条件参照测试例1进行,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
实施例6
实施例6参照实施例1进行,不同之处在于,混合溶液中,聚乙烯醇的质量分数为0.5%,单宁酸的质量分数为0.1%,戊二醛的质量分数为0.2%,三聚磷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氯化镁的质量分数为0.2%。
实施例7
实施例7参照实施例1进行,不同之处在于,混合溶液中,聚乙烯醇的质量分数为0.5%,单宁酸的质量分数为0.1%,戊二醛的质量分数为0.2%,三聚磷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氯化镁的质量分数为0.3%。
实施例8
实施例8参照实施例1进行,不同之处在于,混合溶液中,聚乙烯醇的质量分数为0.5%,单宁酸的质量分数为0.1%,戊二醛的质量分数为0.2%,三聚磷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氯化镁的质量分数为0.7%。
测试例3
对实施例6-8得到的可再生抗污染反渗透膜进行抗污染性能测试,以及可再生性能测试;测试条件参照测试例1进行,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3
实施例9
实施例9参照实施例1进行,不同之处在于,不同之处在于,混合溶液中,聚乙烯醇的质量分数为0.5%,单宁酸的质量分数为0.05%,戊二醛的质量分数为0.2%,三聚磷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氯化镁的质量分数为0.5%。
实施例10
实施例10参照实施例1进行,不同之处在于,不同之处在于,混合溶液中,聚乙烯醇的质量分数为0.5%,单宁酸的质量分数为0.15%,戊二醛的质量分数为0.2%,三聚磷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氯化镁的质量分数为0.5%。
实施例11
实施例11参照实施例1进行,不同之处在于,不同之处在于,混合溶液中,聚乙烯醇的质量分数为0.5%,单宁酸的质量分数为0.20%,戊二醛的质量分数为0.2%,三聚磷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氯化镁的质量分数为0.5%。
测试例4
对实施例9-11得到的可再生抗污染反渗透膜进行抗污染性能测试,以及可再生性能测试;测试条件参照测试例1进行,测试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4
实施例12
实施例12参照实施例1进行,不同之处在于,将单宁酸替换为黄原酸。
实施例13
实施例13参照实施例1进行,不同之处在于,将单宁酸替换为卡拉胶。
测试例5
对实施例12-13得到的可再生抗污染反渗透膜进行抗污染性能测试,以及可再生性能测试;测试条件参照测试例1进行,测试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5
应予说明的是,进行碱洗后,实施例中可再生抗污染反渗透膜、对比例1-6中的抗污染反渗透膜以及对比例7中的反渗透膜的截留率均无明显衰减。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可再生抗污染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反渗透膜,所述反渗透膜包括层叠设置的多孔支撑膜以及致密层;
先将聚乙烯醇与多羟基化合物溶解于水中,然后加入交联剂、无机酸、聚磷酸盐以及二价金属盐,得到混合溶液,其中,所述聚磷酸盐的质量分数大于所述二价金属盐的质量分数;以及
将所述混合溶液形成于所述致密层远离所述多孔支撑膜的表面,再进行热处理,形成抗污染层,得到可再生抗污染反渗透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生抗污染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羟基化合物中羟基的取代度大于或等于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生抗污染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羟基化合物选自单宁酸、瓜尔胶、黄原胶或卡拉胶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生抗污染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羟基化合物在所述混合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0.05%-0.15%。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任一项所述的可再生抗污染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溶液中,所述聚磷酸盐的质量分数为0.5%-1.5%,所述二价金属盐的质量分数为0.3%-0.7%。
6.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任一项所述的可再生抗污染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磷酸盐选自三聚磷酸钠、二聚磷酸钠或六偏磷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及/或,所述二价金属盐包括二价镁盐或二价钙盐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任一项所述的可再生抗污染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醇在所述混合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0.3%-0.7%;
及/或,所述交联剂在所述混合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0.1%-0.3%。
8.一种可再生抗污染反渗透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再生抗污染反渗透膜由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任一项所述的可再生抗污染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9.一种可再生抗污染反渗透膜的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使用后的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再生抗污染反渗透膜进行碱洗。
10.一种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再生抗污染反渗透膜在水处理装置中的应用。
CN202211673141.0A 2022-12-26 2022-12-26 可再生抗污染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再生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162514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73141.0A CN116251480B (zh) 2022-12-26 2022-12-26 可再生抗污染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再生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73141.0A CN116251480B (zh) 2022-12-26 2022-12-26 可再生抗污染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再生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51480A true CN116251480A (zh) 2023-06-13
CN116251480B CN116251480B (zh) 2023-08-01

Family

ID=86685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73141.0A Active CN116251480B (zh) 2022-12-26 2022-12-26 可再生抗污染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再生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51480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34886A (en) * 1987-01-08 1989-05-30 Filmtec Corporation Process for making alkali resistant hyperfiltration membrane and resulting product
CN101130444A (zh) * 2006-08-23 2008-02-27 贵阳时代汇通膜科技有限公司 低污染复合反渗透膜
CN101462024A (zh) * 2008-12-24 2009-06-24 北京时代沃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抗污染层复合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81893A (zh) * 2017-08-03 2019-02-26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一种超亲水疏油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US20200122092A1 (en) * 2017-05-03 2020-04-23 Jiangsu Bangtech Environmental Sci-Tech Co. LTD Composite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13262641A (zh) * 2021-04-02 2021-08-17 蓝星(杭州)膜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抗污染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717589A (zh) * 2021-09-09 2021-11-30 徐州特之达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自清洁的纤维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82307A (zh) * 2021-12-08 2022-02-25 湖南澳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抗氧化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52845A (zh) * 2021-12-31 2022-05-10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抗污染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34886A (en) * 1987-01-08 1989-05-30 Filmtec Corporation Process for making alkali resistant hyperfiltration membrane and resulting product
CN101130444A (zh) * 2006-08-23 2008-02-27 贵阳时代汇通膜科技有限公司 低污染复合反渗透膜
CN101462024A (zh) * 2008-12-24 2009-06-24 北京时代沃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抗污染层复合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
US20200122092A1 (en) * 2017-05-03 2020-04-23 Jiangsu Bangtech Environmental Sci-Tech Co. LTD Composite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9381893A (zh) * 2017-08-03 2019-02-26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一种超亲水疏油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3262641A (zh) * 2021-04-02 2021-08-17 蓝星(杭州)膜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抗污染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717589A (zh) * 2021-09-09 2021-11-30 徐州特之达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自清洁的纤维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82307A (zh) * 2021-12-08 2022-02-25 湖南澳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抗氧化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52845A (zh) * 2021-12-31 2022-05-10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抗污染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燕: "表面改性制备抗污染反渗透膜研究", 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pages 2 *
徐铜文: "膜化学与技术教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pages: 262 - 26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51480B (zh) 2023-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14769B (zh) 一种耐氯抗污染软水用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7824057B (zh) 一种超支化聚合物改性聚合物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5282783B (zh) 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KR20190142019A (ko) 내산성 및 내열성이 향상된 나노분리막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11659268A (zh) 一种低压多电解层中空纤维纳滤膜的制备方法
CN111841343B (zh) 一种非对称聚酰胺纳米膜及制备方法
CN111790276A (zh) 一种耐碱性纳滤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CN112354379A (zh) 一种过滤分离性能持久稳定的聚四氟乙烯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
CN114177786B (zh) 一种多层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
KR101743808B1 (ko) 폴리아마이드계 복합막의 제조방법
CN102814126A (zh) 一种高通量抗氧化纳滤膜的制备方法
CN116251480B (zh) 可再生抗污染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再生方法和应用
KR101286521B1 (ko) Ro/nf 공정에 적용 가능한 복합막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0823628B1 (ko) 이온수기용 폴리아미드계 나노복합막의 제조방법
CN109758929B (zh) 分盐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36094B (zh) 一种耐氯型复合反渗透膜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KR20180108208A (ko) 2가 양이온에 대한 선택적 제거능을 가지는 코팅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분리막
CN110394066B (zh) 复合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452845B (zh) 抗污染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888396A (zh) 一种含水渗透通道的耐酸复合纳滤膜及制备方法
CN110548400A (zh) 一种大通量反渗透膜及制备方法
CN114345152B (zh) 一种高通量抗污染复合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3181783B (zh) 一种聚酰胺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17903A (zh) 一种反渗透膜及制备方法
CN112473398B (zh) 一种高脱盐兼具抗污染的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