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52845A - 抗污染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抗污染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52845A
CN114452845A CN202111676410.4A CN202111676410A CN114452845A CN 114452845 A CN114452845 A CN 114452845A CN 202111676410 A CN202111676410 A CN 202111676410A CN 114452845 A CN114452845 A CN 1144528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ase solution
reverse osmosis
osmosis membrane
pollution
oil ph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7641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52845B (zh
Inventor
孙佳楠
田雅馨
孙垒
刘文龙
彭伟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7641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528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528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528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528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528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71/00Semi-permeabl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71/06Organic material
    • B01D71/76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B01D71/08 - B01D71/74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1/00Processes of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e.g. dialysis, osmosis or ultrafiltration; Apparatu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1/02Reverse osmosis; Hyperfiltration ; Nanofiltration
    • B01D61/025Reverse osmosis; Hyperfilt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9/00Semi-permeabl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9/12Composite membranes; Ultra-thin membranes
    • B01D69/125In situ manufacturing by polymerisation, polycondensation, cross-linking or chemical reac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 C02F1/44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by reverse osmosi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24Water desalination
    • Y02A20/131Reverse-osmosi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污染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抗污染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反渗透膜、高分子水相溶液以及油相溶液,其中,高分子水相溶液中包括有聚乙烯醇、二醛类交联剂以及无机酸,油相溶液中包括有多元酰氯,且高分子水相溶液中仲羟基的摩尔浓度大于油相溶液中酰氯基的摩尔浓度;以及将高分子水相溶液以及油相溶液依次形成于反渗透膜的表面,经热处理形成抗污染层,得到抗污染反渗透膜。本发明抗污染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抗污染反渗透膜在保持优异水通量以及盐截留率的条件下,具有长效且优异的抗污染性能。

Description

抗污染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抗污染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反渗透(RO)是一种高效节能的水处理方法,但反渗透膜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污染,导致水通量下降,使用寿命缩短,阻碍了反渗透膜的应用。
为了提高反渗透膜的抗污染性,传统技术的做法是利用聚乙烯醇与戊二醛在反渗透膜的表面交联形成抗污染层,但是,这种方式形成的抗污染层较为致密,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反渗透膜的水通量,另外,由于抗污染层与反渗透膜表面附着力较小,导致在反渗透膜工作的过程中,抗污染层会逐渐脱落,使反渗透膜的抗污染性能逐渐丧失。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抗污染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抗污染反渗透膜在保持优异水通量以及盐截留率的条件下,具有长效且优异的抗污染性能。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抗污染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反渗透膜、高分子水相溶液以及油相溶液,其中,所述高分子水相溶液中包括有聚乙烯醇、二醛类交联剂以及无机酸,所述油相溶液中包括有多元酰氯,且所述高分子水相溶液中仲羟基的摩尔浓度大于所述油相溶液中酰氯基的摩尔浓度;以及
将所述高分子水相溶液以及所述油相溶液依次形成于所述反渗透膜的表面,经热处理形成抗污染层,得到抗污染反渗透膜。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聚乙烯醇在所述高分子水相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1%-5%。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聚乙烯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104g/mol-1.4×105g/mol。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高分子水相溶液的粘度为5mPa·s-50mPa·s,所述高分子水相溶液的粘度与所述多元酰氯在油相溶液中的质量分数满足以下关系:95mPa·s:1%-1700mPa·s:1%。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多元酰氯在油相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小于或等于0.05%。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多元酰氯选自均苯三甲酰氯、对苯二甲酰氯或邻苯二甲酰氯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二醛类交联剂在所述高分子水相溶液中的质量分数小于或等于0.8%。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将所述高分子水相溶液以及所述油相溶液依次形成于所述反渗透膜的表面的步骤包括:将所述高分子水相溶液形成于所述反渗透膜的表面,使所述高分子水相溶液渗入所述反渗透膜中,去除所述反渗透膜表面剩余的高分子水相溶液,再将所述油相溶液形成于所述反渗透膜的表面。
一种抗污染反渗透膜,所述抗污染反渗透膜由如上述的抗污染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一种如上述的抗污染反渗透膜在水处理装置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的抗污染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中,由于高分子水相溶液中仲羟基的摩尔浓度大于油相溶液中酰氯基的摩尔浓度,因此,将高分子水相溶液以及油相溶液依次形成于反渗透膜的表面之后,聚乙烯醇既能与多元酰氯发生聚合反应,又能与戊二醛发生交联反应,由于该聚合反应的反应速率大于该交联反应的反应速率,聚乙烯醇首先与多元酰氯发生聚合反应形成疏松的网络结构,该网络结构一方面能够作为水分子通道,保持了反渗透膜的水通量,另一方面,在热处理过程中,能够作为交联反应的模板,使交联反应的生长方向垂直于反渗透膜表面并沿着网络结构的空隙进行,不仅减少了聚乙烯醇与戊二醛的交联密度,进一步保持了反渗透膜的水通量,而且提高了抗污染层的厚度,进而极大的提高了抗污染性能。
另外,将高分子水相溶液以及油相溶液依次形成于反渗透膜的表面的步骤中,由于聚乙烯醇与多元酰氯发生界面聚合反应,即本发明提供的高分子水相溶液能够渗透入反渗透膜中,使聚乙烯醇与多元酰氯发生的聚合反应从膜孔发生,使抗污染层的分子链伸入反渗透膜的孔隙中,从而使抗污染层牢固的固定于反渗透膜的表面。
因此,本发明制备方法得到的抗污染反渗透膜在保持优异水通量以及盐截留性能的条件下,具有长效且优异的抗污染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获得的抗污染反渗透膜的SEM断面图;
图2为对比例2获得的抗污染反渗透膜的SEM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对本发明提供的抗污染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提供的抗污染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提供反渗透膜、高分子水相溶液以及油相溶液;以及
S20,将高分子水相溶液以及油相溶液依次形成于反渗透膜的表面,经热处理形成抗污染层,得到抗污染反渗透膜。
步骤S10中,反渗透膜包括层叠设置的多孔支撑膜以及致密层,应予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对反渗透膜的来源进行限制,反渗透膜可以通过市售得到,也可以自行制备。
在一实施方式中,多孔支撑膜的材料包括聚砜、聚丙烯或聚丙烯腈中至少一种,其中,聚砜价廉易得,制膜简单,机械强度好,抗压密性能好,化学性能稳定,无毒,能抗生物降解,因此,多孔支撑膜的材料优选为聚砜。
在一实施方式中,致密层选自聚酰胺层。
为了增加抗污染反渗透膜的强度,在一实施方式中,抗污染反渗透膜还包括无纺布层,无纺布层层叠设置于多孔支撑膜远离致密层的表面上。
然而,反渗透膜在应用时,容易受到生物质等杂质污染,为了提高反渗透膜的抗污染性,本发明还提供了高分子水相溶液以及油相溶液,并进行步骤S20。
具体的,高分子水相溶液中包括有聚乙烯醇、二醛类交联剂以及无机酸,油相溶液中包括有多元酰氯,且高分子水相溶液中仲羟基的摩尔浓度大于油相溶液中酰氯基的摩尔浓度。
应予说明的是,聚乙烯醇、二醛类交联剂以及无机酸之间发生的交联反应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在常温下反应速率慢。
因此,将高分子水相溶液以及油相溶液依次形成于反渗透膜的表面之后,聚乙烯醇既能与多元酰氯发生聚合反应,又能与戊二醛发生交联反应,由于该聚合反应的反应速率大于该交联反应的反应速率,聚乙烯醇首先与多元酰氯发生聚合反应形成疏松的网络结构,该网络结构一方面能够作为水分子通道,保持了反渗透膜的水通量,另一方面,在热处理过程中,能够作为交联反应的模板,使交联反应的生长方向垂直于反渗透膜表面沿着网络结构的空隙进行,不仅减少了聚乙烯醇与戊二醛的交联密度,进一步保持了反渗透膜的水通量,而且提高了抗污染层的厚度,进而极大的提高了抗污染性能。
在一实施方式中,聚乙烯醇在高分子水相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1%-5%,聚乙烯醇的分子量为4×104g/mol-1.4×105g/mol,进一步优选为4×104g/mol-1.2×105g/mol,从而,一方面使高分子水相溶液的粘度适中,进而能够更好的形成疏松的网络结构,另一方面,能够留有足量的聚乙烯醛与二醛类交联剂交联形成抗污染层,进而更好的提高抗污染层的厚度。
在一实施方式中,高分子水相溶液的粘度为5mPa·s-80mPa·s,进一步优选为8mPa·s-40mPa·s,更进一步优选为10mPa·s-30mPa·s。
在一实施方式中,二醛类交联剂包括戊二醛、乙二醛、丙二醛或丁二醛中的至少一种,为了更好的保持反渗透膜的水通量,二醛类交联剂在水相溶液中的质量分数小于或等于0.8%,进一步优选为0.2%-0.8%。
在一实施方式中,无机酸包括磷酸、盐酸或硫酸中的至少一种;无机酸在水相溶液中的摩尔浓度为0.008mol/L-0.012mol/L。
可以理解的,本发明高分子水相溶液的溶剂为水。
在一实施方式中,高分子水相溶液的粘度与多元酰氯在油相溶液中的质量分数满足以下关系:95mPa·s:1%-1700mPa·s:1%,进一步优选为100mPa·s:1%-850mPa·s:1%,更进一步优选为250mPa·s:1%-850mPa·s:1%,从而使聚乙烯与多元酰氯能够更好的形成疏松的网络结构,进而更好的保持反渗透膜的水通量,同时,能够更好的引导交联反应的生长方向。
为了更好的形成疏松的网络结构,在一实施方式中,多元酰氯在油相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小于或等于0.05%,进一步优选为0.02%-0.05%。
在一实施方式中,多元酰氯选自均苯三甲酰氯、对苯二甲酰氯或邻苯二甲酰氯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不对油相溶液的溶剂特别限定,在一实施方式中,油相溶液的溶剂包括异构烷烃类溶剂、正己烷或环己烷中的至少一种,具体的,异构烷烃类溶剂包括异构十二烷或异构十四烷中的至少一种。
步骤S20中,将高分子水相溶液以及油相溶液依次形成于反渗透膜的表面的步骤包括:将高分子水相溶液形成于反渗透膜的表面,使高分子水相溶液渗入反渗透膜中,去除反渗透膜表面剩余的高分子水相溶液,再将油相溶液形成于反渗透膜的表面。
应予说明的是,本发明提供的高分子水相溶液能够渗入反渗透膜中,使聚乙烯醇与多元酰氯发生的聚合反应从膜孔发生,使抗污染层的分子链伸入到反渗透膜的孔隙中,从而使抗污染层牢固的固定于反渗透膜的表面。
应予说明的是,高分子水相溶液渗入反渗透膜中的多少与高分子水相溶液的粘度有关。
在一实施方式中,热处理的温度为70℃-90℃,热处理的时间为2min-4min。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抗污染反渗透膜,抗污染反渗透膜由上述抗污染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包括层叠设置的反渗透膜以及抗污染层,可以理解的,抗污染层层叠设置于致密层远离多孔支撑膜的表面,由于高分子水相溶液能够渗入反渗透膜中,使聚乙烯醇与多元酰氯的聚合反应从反渗透膜的膜孔中发生,因此,致密层与抗污染层之间还有过渡层。
本发明制备方法得到的抗污染反渗透膜在保持优异水通量以及盐截留性能的条件下,具有长效且优异的抗污染性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如上述的抗污染反渗透膜在水处理装置中的应用。
以下,将通过以下具体实施例对抗污染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提供反渗透膜,反渗透膜包括层叠设置的多孔支撑膜以及聚酰胺层。
将聚乙烯醇(相对分子质量为8.4×104g/mol)、戊二醛,硫酸混合均匀得到粘度为8.04mPa·s的高分子水相溶液,高分子水相溶液中,聚乙烯醇的质量分数为1%,戊二醛的质量分数为0.5%,硫酸的摩尔浓度为0.01mol/L。
将均苯三甲酰氯加入到异构十二烷中,混合均匀,得到油相溶液,油相溶液中,均苯三甲酰氯的质量分数为0.05%;高分子水相溶液的粘度与多元酰氯在油相溶液中的质量分数满足以下关系:160.80mPa·s:1%。
在聚酰胺层远离多孔支撑膜的表面涂覆上述高分子水相溶液,静置60s后倒掉多余的高分子水相溶液,阴干,再在聚酰胺层远离多孔支撑膜的表面上涂覆油相溶液,静置30s后倒掉多余的油相溶液,将得到的膜片放入80℃鼓风干燥箱中热处理2min,形成抗污染层,得到抗污染反渗透膜,实施例1获得的抗污染反渗透膜的SEM断面图如图1所示。
实施例2
提供反渗透膜,反渗透膜包括层叠设置的多孔支撑膜以及聚酰胺层。
将聚乙烯醇(相对分子质量为8.4×104g/mol)、戊二醛,硫酸混合均匀得到14.88mPa·s的高分子水相溶液,高分子水相溶液中,聚乙烯醇的质量分数为2%,戊二醛的质量分数为0.5%,硫酸的摩尔浓度为0.01mol/L。
将均苯三甲酰氯加入到异构十二烷中,混合均匀,得到油相溶液,油相溶液中,均苯三甲酰氯的质量分数为0.05%;高分子水相溶液的粘度与多元酰氯在油相溶液中的质量分数满足以下关系:297.60mPa·s:1%。
在聚酰胺层远离多孔支撑膜的表面涂覆上述高分子水相溶液,静置60s后倒掉多余的高分子水相溶液,阴干,再在聚酰胺层远离多孔支撑膜的表面上涂覆油相溶液,静置30s后倒掉多余的油相溶液,将得到的膜片放入80℃鼓风干燥箱中热处理2min,形成抗污染层,得到抗污染反渗透膜。
实施例3
提供反渗透膜,反渗透膜包括层叠设置的多孔支撑膜以及聚酰胺层。
将聚乙烯醇(相对分子质量为8.4×104g/mol)、戊二醛,硫酸混合均匀得到27.51mPa·s的高分子水相溶液,高分子水相溶液中,聚乙烯醇的质量分数为5%,戊二醛的质量分数为0.5%,硫酸的摩尔浓度为0.01mol/L。
将均苯三甲酰氯加入到异构十二烷中,混合均匀,得到油相溶液,油相溶液中,均苯三甲酰氯的质量分数为0.05%;高分子水相溶液的粘度与多元酰氯在油相溶液中的质量分数满足以下关系:550.20mPa·s:1%。
在聚酰胺层远离多孔支撑膜的表面涂覆上述高分子水相溶液,静置60s后倒掉多余的高分子水相溶液,阴干,再在聚酰胺层远离多孔支撑膜的表面上涂覆油相溶液,静置30s后倒掉多余的油相溶液,将得到的膜片放入80℃鼓风干燥箱中热处理2min,形成抗污染层,得到抗污染反渗透膜。
实施例4
提供反渗透膜,反渗透膜包括层叠设置的多孔支撑膜以及聚酰胺层。
将聚乙烯醇(相对分子质量为8.4×104g/mol)、戊二醛,硫酸混合均匀得到35.21mPa·s的高分子水相溶液,高分子水相溶液中,聚乙烯醇的质量分数为7%,戊二醛的质量分数为0.5%,硫酸的摩尔浓度为0.01mol/L。
将均苯三甲酰氯加入到异构十二烷中,混合均匀,得到油相溶液,油相溶液中,均苯三甲酰氯的质量分数为0.05%;高分子水相溶液的粘度与多元酰氯在油相溶液中的质量分数满足以下关系:704.20mPa·s:1%。
在聚酰胺层远离多孔支撑膜的表面涂覆上述高分子水相溶液,静置60s后倒掉多余的高分子水相溶液,阴干,再在聚酰胺层远离多孔支撑膜的表面上涂覆油相溶液,静置30s后倒掉多余的油相溶液,将得到的膜片放入80℃鼓风干燥箱中热处理2min,形成抗污染层,得到抗污染反渗透膜。
实施例5
提供反渗透膜,反渗透膜包括层叠设置的多孔支撑膜以及聚酰胺层。
将聚乙烯醇(相对分子质量为1.4×105g/mol)、戊二醛,硫酸混合均匀得到25.36mPa·s的高分子水相溶液,高分子水相溶液中,聚乙烯醇的质量分数为2%,戊二醛的质量分数为0.5%,硫酸的摩尔浓度为0.01mol/L。
将均苯三甲酰氯加入到异构十二烷中,混合均匀,得到油相溶液,油相溶液中,均苯三甲酰氯的质量分数为0.03%;高分子水相溶液的粘度与多元酰氯在油相溶液中的质量分数满足以下关系:845.33mPa·s:1%。
在聚酰胺层远离多孔支撑膜的表面涂覆上述高分子水相溶液,静置60s后倒掉多余的高分子水相溶液,阴干,再在聚酰胺层远离多孔支撑膜的表面上涂覆油相溶液,静置30s后倒掉多余的油相溶液,将得到的膜片放入80℃鼓风干燥箱中热处理2min,形成抗污染层,得到抗污染反渗透膜。
实施例6
提供反渗透膜,反渗透膜包括层叠设置的多孔支撑膜以及聚酰胺层。
将聚乙烯醇(相对分子质量为1.4×105g/mol)、戊二醛,硫酸混合均匀得到48.74mPa·s的高分子水相溶液,高分子水相溶液中,聚乙烯醇的质量分数为5%,戊二醛的质量分数为0.5%,硫酸的摩尔浓度为0.01mol/L。
将均苯三甲酰氯加入到异构十二烷中,混合均匀,得到油相溶液,油相溶液中,均苯三甲酰氯的质量分数为0.03%;高分子水相溶液的粘度与多元酰氯在油相溶液中的质量分数满足以下关系:1624.67mPa·s:1%。
在聚酰胺层远离多孔支撑膜的表面涂覆上述高分子水相溶液,静置60s后倒掉多余的高分子水相溶液,阴干,再在聚酰胺层远离多孔支撑膜的表面上涂覆油相溶液,静置30s后倒掉多余的油相溶液,将得到的膜片放入80℃鼓风干燥箱中热处理2min,形成抗污染层,得到抗污染反渗透膜。
实施例7
提供反渗透膜,反渗透膜包括层叠设置的多孔支撑膜以及聚酰胺层。
将聚乙烯醇(相对分子质量为4×104g/mol)、戊二醛,硫酸混合均匀得到7.89mPa·s的高分子水相溶液,高分子水相溶液中,聚乙烯醇的质量分数为2%,戊二醛的质量分数为0.5%,硫酸的摩尔浓度为0.01mol/L。
将均苯三甲酰氯加入到异构十二烷中,混合均匀,得到油相溶液,油相溶液中,均苯三甲酰氯的质量分数为0.08%;高分子水相溶液的粘度与多元酰氯在油相溶液中的质量分数满足以下关系:98.63mPa·s:1%。
在聚酰胺层远离多孔支撑膜的表面涂覆上述高分子水相溶液,静置60s后倒掉多余的高分子水相溶液,阴干,再在聚酰胺层远离多孔支撑膜的表面上涂覆油相溶液,静置30s后倒掉多余的油相溶液,将得到的膜片放入80℃鼓风干燥箱中热处理2min,形成抗污染层,得到抗污染反渗透膜。
实施例8
提供反渗透膜,反渗透膜包括层叠设置的多孔支撑膜以及聚酰胺层。
将聚乙烯醇(相对分子质量为4×104g/mol)、戊二醛,硫酸混合均匀得到7.68mPa·s的高分子水相溶液,高分子水相溶液中,聚乙烯醇的质量分数为2%,戊二醛的质量分数为0.8%,硫酸的摩尔浓度为0.01mol/L。
将均苯三甲酰氯加入到异构十二烷中,混合均匀,得到油相溶液,油相溶液中,均苯三甲酰氯的质量分数为0.05%;高分子水相溶液的粘度与多元酰氯在油相溶液中的质量分数满足以下关系:153.60mPa·s:1%。
在聚酰胺层远离多孔支撑膜的表面涂覆上述高分子水相溶液,静置60s后倒掉多余的高分子水相溶液,阴干,再在聚酰胺层远离多孔支撑膜的表面上涂覆油相溶液,静置30s后倒掉多余的油相溶液,将得到的膜片放入80℃鼓风干燥箱中热处理2min,形成抗污染层,得到抗污染反渗透膜。
实施例9
提供反渗透膜,反渗透膜包括层叠设置的多孔支撑膜以及聚酰胺层。
将聚乙烯醇(相对分子质量为4×104g/mol)、戊二醛,硫酸混合均匀得到7.58mPa·s的高分子水相溶液,高分子水相溶液中,聚乙烯醇的质量分数为2%,戊二醛的质量分数为0.2%,硫酸的摩尔浓度为0.01mol/L。
将均苯三甲酰氯加入到异构十二烷中,混合均匀,得到油相溶液,油相溶液中,均苯三甲酰氯的质量分数为0.05%;高分子水相溶液的粘度与多元酰氯在油相溶液中的质量分数满足以下关系:151.60mPa·s:1%。
在聚酰胺层远离多孔支撑膜的表面涂覆上述高分子水相溶液,静置60s后倒掉多余的高分子水相溶液,阴干,再在聚酰胺层远离多孔支撑膜的表面上涂覆油相溶液,静置30s后倒掉多余的油相溶液,将得到的膜片放入80℃鼓风干燥箱中热处理2min,形成抗污染层,得到抗污染反渗透膜。
对比例1
提供反渗透膜,反渗透膜包括层叠设置的多孔支撑膜以及聚酰胺层。
将聚乙烯醇(相对分子质量为8.4×104g/mol)、硫酸混合均匀得到7.88mPa·s的高分子水相溶液,高分子水相溶液中,聚乙烯醇的质量分数为1%,硫酸的摩尔浓度为0.01mol/L。
将均苯三甲酰氯加入到异构十二烷中,混合均匀,得到油相溶液,油相溶液中,均苯三甲酰氯的质量分数为0.05%;高分子水相溶液的粘度与多元酰氯在油相溶液中的质量分数满足以下关系:157.60mPa·s:1%。
在聚酰胺层远离多孔支撑膜的表面涂覆上述高分子水相溶液,静置60s后倒掉多余的高分子水相溶液,阴干,再在聚酰胺层远离多孔支撑膜的表面上涂覆油相溶液,静置30s后倒掉多余的油相溶液,将得到的膜片放入80℃鼓风干燥箱中热处理2min,形成抗污染层,得到抗污染反渗透膜。
对比例2
提供反渗透膜,反渗透膜包括层叠设置的多孔支撑膜以及聚酰胺层。
将聚乙烯醇(相对分子质量为8.4×104g/mol)、戊二醛,硫酸混合均匀得到7.55mPa·s的高分子水相溶液,高分子水相溶液中,聚乙烯醇的质量分数为1%,戊二醛的质量分数为0.5%,硫酸的摩尔浓度为0.01mol/L。
在聚酰胺层远离多孔支撑膜的表面涂覆上述高分子水相溶液,静置60s后倒掉多余的高分子水相溶液,将得到的膜片放入80℃鼓风干燥箱中热处理2min,形成抗污染层,得到抗污染反渗透膜,对比例2获得的抗污染反渗透膜的SEM断面图如图2所示。
测试例1
测试实施例1-9以及对比例1-2提供的反渗透膜以及抗污染反渗透膜的脱盐率和水通量,测试条件为:测试压力为1.55MPa,浓水为2000ppm的氯化钠水溶液,浓水流量为1.0GPM,浓水的pH值为7,环境温度为25℃,有效膜面积约19cm2,结果描述于表1中。
表1
Figure BDA0003452089360000131
测试例2
测试实施例1-9以及对比例1-2提供的抗污染反渗透膜的抗污染性,测试条件为:以浓水为2000PPm氯化钠+100PPm的牛血清蛋白为进水条件下进行抗污染性能测试,在连续运行120h后,对膜片进行碱洗,然后以浓水为2000PPm氯化钠进水条件下进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Figure BDA0003452089360000132
Figure BDA0003452089360000141
表1-2中,膜水通量(F)由一定时间内通过反渗透膜的水的体积来计算,公式为:F=V/(A×T),其中,V为单位时间内通过反渗透膜的水的体积,A为有效膜面积,T为时间。
脱盐率(R)通过浓水的浓度和透过液的浓度来计算,计算公式为:R=(1-C1/C0)×100%,其中,C1为浓水的浓度,C0为透过液的浓度。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抗污染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反渗透膜、高分子水相溶液以及油相溶液,其中,所述高分子水相溶液中包括有聚乙烯醇、二醛类交联剂以及无机酸,所述油相溶液中包括有多元酰氯,且所述高分子水相溶液中仲羟基的摩尔浓度大于所述油相溶液中酰氯基的摩尔浓度;以及
将所述高分子水相溶液以及所述油相溶液依次形成于所述反渗透膜的表面,经热处理形成抗污染层,得到抗污染反渗透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污染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醇在所述高分子水相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污染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104g/mol-1.4×105g/mol。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污染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水相溶液的粘度为5mPa·s-50mPa·s,所述高分子水相溶液的粘度与所述多元酰氯在油相溶液中的质量分数满足以下关系:95mPa·s:1%-1700mPa·s:1%。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抗污染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酰氯在油相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小于或等于0.0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污染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酰氯选自均苯三甲酰氯、对苯二甲酰氯或邻苯二甲酰氯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抗污染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醛类交联剂在所述高分子水相溶液中的质量分数小于或等于0.8%。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抗污染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高分子水相溶液以及所述油相溶液依次形成于所述反渗透膜的表面的步骤包括:将所述高分子水相溶液形成于所述反渗透膜的表面,使所述高分子水相溶液渗入所述反渗透膜中,去除所述反渗透膜表面剩余的高分子水相溶液,再将所述油相溶液形成于所述反渗透膜的表面。
9.一种抗污染反渗透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污染反渗透膜由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抗污染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10.一种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抗污染反渗透膜在水处理装置中的应用。
CN202111676410.4A 2021-12-31 2021-12-31 抗污染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144528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76410.4A CN114452845B (zh) 2021-12-31 2021-12-31 抗污染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76410.4A CN114452845B (zh) 2021-12-31 2021-12-31 抗污染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52845A true CN114452845A (zh) 2022-05-10
CN114452845B CN114452845B (zh) 2023-04-21

Family

ID=814071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76410.4A Active CN114452845B (zh) 2021-12-31 2021-12-31 抗污染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5284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51480A (zh) * 2022-12-26 2023-06-13 蓝星(杭州)膜工业有限公司 可再生抗污染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再生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80284A (zh) * 2013-09-03 2014-01-01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耐污染聚酰胺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92078A (zh) * 2018-09-13 2018-12-28 上海恩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聚乙烯分离膜的处理方法及改性聚乙烯分离膜
KR20190025783A (ko) * 2017-09-01 2019-03-12 고려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내오염 특화 패턴 구조를 가지는 박막 복합체 분리막의 제조 공정
CN110038446A (zh) * 2019-05-31 2019-07-23 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 一种抗污染芳香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
WO2021130780A1 (en) * 2019-12-27 2021-07-01 Council Of Scientific & Industrial Research Highly permeable ultrathin polymer nanofilm composite membrane and a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80284A (zh) * 2013-09-03 2014-01-01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耐污染聚酰胺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KR20190025783A (ko) * 2017-09-01 2019-03-12 고려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내오염 특화 패턴 구조를 가지는 박막 복합체 분리막의 제조 공정
CN109092078A (zh) * 2018-09-13 2018-12-28 上海恩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聚乙烯分离膜的处理方法及改性聚乙烯分离膜
CN110038446A (zh) * 2019-05-31 2019-07-23 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 一种抗污染芳香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
WO2021130780A1 (en) * 2019-12-27 2021-07-01 Council Of Scientific & Industrial Research Highly permeable ultrathin polymer nanofilm composite membrane and a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thereof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YUTAO HU ET AL.: "Enhancing theperformanceofaromaticpolyamidereverseosmosis membranebysurfacemodification via covalent attachment of polyvinylalcohol(PVA)", 《JOURNAL OFMEMBRANESCIENCE》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51480A (zh) * 2022-12-26 2023-06-13 蓝星(杭州)膜工业有限公司 可再生抗污染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再生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52845B (zh) 2023-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29193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porous silicon molded bodies
CN103635242A (zh) 嵌入分子笼型化合物的薄膜复合膜
JP2012503542A (ja) トリコット上キャスト非対称および複合分離膜
JP2010082619A (ja) 水分離のための複合膜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9351190A (zh) 一种交联含氟聚酰胺复合耐溶剂纳滤膜、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KR101035717B1 (ko) 복합막용 비대칭 다공성 폴리이서블록아마이드 막과 이의제조방법
US20170036173A1 (en) Membranes an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KR101743808B1 (ko) 폴리아마이드계 복합막의 제조방법
CN114452845A (zh) 抗污染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KR20200012863A (ko) 가스 분리막, 가스 분리막 엘리먼트, 가스 분리 장치 및 가스 분리 방법
CN112023731B (zh) 一种高通量低压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
JP4057217B2 (ja) 耐溶剤性微孔質ポリベンゾイミダゾール薄膜の製造方法
KR101517653B1 (ko) 크산텐계 화합물을 포함하는 고투과 유량 역삼투 분리막 및 이를 제조하는 방법
KR101374273B1 (ko) 탄소나노튜브로 코팅된 역삼투 복합막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2302236B1 (ko) 중공사형 정삼투 분리막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2015181990A (ja) カルボキシメチルセルロース複合分離膜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膜分離方法
KR102309927B1 (ko) 중공사형 정삼투 분리막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0322235B1 (ko) 고 투과성 역삼투압 분리막의 제조방법
KR102041657B1 (ko) 수처리 분리막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하여 제조된 수처리 분리막 및 수처리 분리막을 포함하는 수처리 모듈
JPH10309449A (ja) 有機物分離用高分子膜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328470B1 (ko) 클로로트리플루오로에틸렌와 비닐 염화물에 기초한 공중합체와 3량체 및 그의 용도
KR20110095511A (ko) 전기방사를 이용한 염제거막 제조방법 및 그에 의해 제조된 염제거막
KR102266896B1 (ko) 중공사형 정삼투 분리막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20130079858A (ko) 폴리에스터계 역삼투 복합막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2042299B1 (ko) 수처리 분리막의 제조방법,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된 수처리 분리막, 및 수처리 분리막을 포함하는 수처리 모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