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03812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03812A
CN116203812A CN202310272943.9A CN202310272943A CN116203812A CN 116203812 A CN116203812 A CN 116203812A CN 202310272943 A CN202310272943 A CN 202310272943A CN 116203812 A CN116203812 A CN 1162038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forming
forming apparatus
edge
key
operation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7294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泽田宏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162038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038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16User-machine interface; Display panels; Control conso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08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 H04N1/00411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the display also being used for user input, e.g. touch scree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78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dopt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352Input means
    • H04N1/00392Other manual input means, e.g. digitisers or writing tabl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08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 H04N1/0044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for image preview or review, e.g. to help the user position a she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77Indicating status, e.g. of a job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82Output means outputting a plurality of job set-up options, e.g. number of copies, paper size or resolu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40Details not directly involved in printing, e.g. machine management, management of the arrangement as a whole or of its constitutive parts
    • G06K15/408Handling exceptions, e.g. faul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图像形成部分,所述图像形成部分配置成用以在片材上形成图像;以及操作部分,所述操作部分包括显示画面,所述显示画面至少包括数字键、配置成用以促使图像形成部分开始图像形成的开始键、以及配置成用以停止图像形成部分的图像形成的停止键,所述操作部分还包括硬件按键,所述硬件按键设在显示画面的背面并且配置成用以启动图像形成装置的维护模式。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9年11月8日、申请号为201911084520.4、发明名称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形成图像的电子照相型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图像形成装置的多功能化,显示部分的尺寸增大,所述显示部分设有操作部分的触摸面板以用于进行显示和输入。而且,通过IC卡来执行用户认证和管理,因此,并列设置有IC卡读取器BOX部分的图像形成装置已成为主流。图7是具有这种特征的常规打印机100的操作部分201及其周边的放大透视图。打印机100通过接通主开关(电源开关)220来致动,通过执行打印作业而在其上形成图像的片材排出至排出部分17上。而且,操作部分201通过螺钉而紧固和固定在用于读取图像的读取器301上。操作部分201设有包括显示部分的触摸面板204以及包括硬件按键(例如数字键盘和开始键)的硬件按键部分230。具有IC卡认证功能的IC卡读取器BOX部分202设在操作部分201的左手侧。打印机100的用户使IC卡靠近IC卡读取器BOX部分202的上表面部分202a,由此IC卡读取器从IC卡读取用户信息并认证该用户信息,以使用户能够使用打印机100。然而,包括硬件按键部分230和触摸面板204的操作部分201以及IC卡读取器BOX部分202并列设置在装置(打印机)的前侧部,从而使得难以看到排出部分17。为此,排出至排出部分17上的小尺寸片材的可视性下降,并且当从排出部分17取出片材时,片材和/或用户的手会接触操作部分等,由此导致操作性下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JP-A)2012-42888中提出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设置无按键面板,从而使用硬件按键部分执行的操作由触摸面板来执行。图8是示出了在JP-A 2012-42888中提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透视图。如图8中所示,操作面板部分21具有这样的构造:其中,使用硬件按键部分执行的操作由触摸面板来执行,该操作面板部分21是无按键面板,从该无按键面板中移除了与触摸面板204(包括图7中所示的显示部分)并列设置的硬件按键部分230(例如数字键盘)。通过移除硬件按键部分,能够减小操作面板部分21的尺寸(特别是减小横向宽度(尺寸)),从而能够保证在操作面板部分和图像形成装置之间的开放空间具有足够的宽度。所以,当用户从上表面观察设置在图像读取部分23和图像形成部分24之间的排出部分22时,该排出部分22被操作面板部分21所遮挡的范围减小,因此,排出至排出部分22上的片材的可视性明显提高。
通过引入无按键面板,通过设在常规操作部分上的硬件按键部分进行的按钮操作被改变成在触摸面板上进行的操作。然而,通过从操作部分中移除硬件按键部分,当执行服务维护操作时,会出现以下问题。例如,在触摸面板自身损坏的情况下,当更换触摸面板的组成部件时,需要再次设定触摸面板的坐标。为此,需要在操作部分的显示画面上显示服务维护画面。通常,为了显示服务维护画面,通过按压设在图7中所示的操作部分201上的硬件按键来启动服务维护画面。服务维护画面是专门为服务人员提供的画面,并且通过复杂的操作来启动,从而使得相应的服务维护画面不容易由图像形成装置的用户来驱动。例如,存在这样的情况:在接通主开关之后,由服务人员在普通用户不使用硬件按键的操作时间按压设置在不同于触摸面板的位置处的多个硬件按键,并且服务人员由此访问服务维护画面,但是在移除了硬件按键的情况下,将出现不能执行这些操作的问题。
如上所述,通过从操作部分201中移除硬件按键部分230来减小操作部分201的尺寸,从而显著提高排出至排出部分上的片材的可视性。另一方面,操作部分的硬件按键还具有由服务人员在维护操作或类似操作中使用的功能开关的功能。为此,对于在上述的服务维护操作过程期间的操作,需要单独提供开关功能,所述开关功能是常规硬件按键的替代形式。
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能够在操作部分不设置硬件按键(例如数字键盘)的情况下对操作部分顺利地执行服务维护操作。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图像形成部分,所述图像形成部分配置成用以在片材上形成图像;以及操作部分,所述操作部分包括显示画面,所述显示画面至少包括数字键、配置成用以促使图像形成部分开始图像形成的开始键、以及配置成用以停止图像形成部分的图像形成的停止键,所述操作部分还包括硬件按键,所述硬件按键设在显示画面的背面并且配置成用以启动图像形成装置的维护模式。
参考附图,通过下文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2是所述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部分以及操作部分的周边的透视图。
图3是所述实施例中的操作部分沿图2中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
图4是所述实施例中的操作部分沿图2中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
图5是示出了所述实施例中的操作部分的背面的透视图。
图6的部分(a)和(b)是示意图,均示出了在所述实施例中的服务模式的画面的显示示例。
图7是在常规示例中包括硬件按键部分的操作部分的透视图。
图8是在常规示例中包括无按键操作部分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具体介绍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
【图像形成装置】
下面将参考图1介绍打印机100的结构,该打印机100是根据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图1是示出打印机100的结构的示意性截面图。如图1中所示,打印机100包括:片材(纸张)进给盒11,在片材(纸张)进给盒11中容纳多个片材S;以及片材进给部分103,其用于从片材进给盒11进给和传送片材S。而且,打印机100包括:图像形成部分104,其用于在由片材进给部分103进给的片材S上形成图像;排出辊对16,其用于排出在片材上形成有图像的片材S;以及排出部分17,所排出的片材S堆叠在该排出部分17上。片材进给部分103包括:片材进给辊12,其用于通过摩擦分离方式逐一地进给在片材进给盒11中所容纳的片材S;以及进给辊对13,其包括第一辊30和第二辊20,用于进一步进给所进给的片材S。片材进给部分103还包括斜行校正机构80,其用于校正由进给辊对13进给的片材S的斜行。打印机100包括控制器70,其用于控制整个片材进给部分103(包括片材进给辊12和进给辊对13的驱动)。顺便提及,控制器70对打印机100的整体(不仅包括片材进给部分103,而且还包括图像形成部分104)实施控制。
图像形成部分104包括四个处理盒Pa、Pb、Pc和Pd,它们用于分别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图像。而且,图像形成部分104包括曝光装置7a、7b、7c和7d。附图标记或标号的后缀a、b、c和d分别表示与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调色剂颜色相对应的装置或部件。顺便提及,在下文中,除了将颜色限制为特定的调色剂颜色的情况以外,将省略附图标记或标号的附加后缀a至d。
每个处理盒P都包括感光鼓6,静电潜像形成在该感光鼓6上。各个处理盒具有相同的结构,区别仅在于要形成的图像的调色剂颜色。图像形成部分104包括:环形中间转印带2,在感光鼓6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将被转印至该环形中间转印带2上;以及初次转印辊5,其用于将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6转印至中间转印带2上。每个初次转印辊5都通过将中间转印带2夹在它自身和相关联的感光鼓6之间而形成初次转印部分T1。在初次转印部分T1处,形成在感光鼓6上的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至中间转印带2上。
图像形成部分104包括:内部二次转印辊1、张紧辊3和上游二次转印辊8,它们拉伸中间转印带2;以及清洁部分4,其用于清洁中间转印带2。图像形成部分104还包括调色剂盒T,其用于向处理盒P供给调色剂。而且,图像形成部分104包括:二次转印辊14,其用于将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2转印至片材S上;以及定影部分15,其用于通过加热和加压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而将转印在片材S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定影。
下面将介绍打印机100的图像形成操作。当根据操作部分201的设置开始进行打印作业时,基于从外部PC等输入的打印作业的第一信息,由曝光装置7用激光照射感光鼓6。感光鼓6被预先充电至预定电势,并利用来自曝光装置7的激光进行照射,从而在感光鼓6上形成静电潜像。然后,调色剂沉积在形成于感光鼓6上的静电潜像上,从而在感光鼓6上形成相应的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调色剂图像。
在每个初次转印部分T1处,将初次转印偏压施加至初次转印辊,与此同时,中间转印带2沿感光鼓6的方向被加压。由此,在感光鼓6上形成的相应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在初次转印部分T1处从感光鼓6相继地叠加转印至中间转印带2上。通过中间转印带2的旋转驱动,叠加转印在中间转印带2上的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被进给至二次转印辊14。
另一方面,与图像形成部分的调色剂图像形成操作并行地,容纳在片材进给盒11中的片材S由片材进给辊12逐一地进给,然后片材S在预定的正时被进给至进给辊对13。进给辊对13将片材S进给至二次转印部分T2,在该二次转印部分T2处,二次转印辊14和中间转印带2相互接触,同时通过斜行校正机构80来校正片材S的斜行。在二次转印部分T2处,将二次转印偏压施加至二次转印辊14,与此同时,片材S由二次转印辊14和中间转印带2来夹持和进给,从而将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片材S上。在片材上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S被进给至包括加热辊18和进给辊19的定影部分15,并且由定影部分15加热和加压,从而将未定影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片材S上。然后,调色剂图像已在片材上定影的片材S通过排出辊对16而排出至排出部分17上,从而结束一系列的图像形成操作。
而且,在打印机100的上部设有用于读取图像的读取器301、用于允许信息显示和数据输入的操作部分201、以及IC卡读取器部分203。在该实施例中,布置操作部分201的一侧被定义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前面(正面)。
【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部分】
图2是参考图1所介绍的打印机100的操作部分201及其周边的放大透视图。下面将参考图2介绍操作部分201的装置结构和操作部分201的周边。在图2中,操作部分201包括触摸面板204(显示画面),该触摸面板204(显示画面)包括显示部分209(图3)。关于操作部分201,与上述常规示例中的图7所示的操作部分201相比,移除了硬件按键部分230(其至少包括数字键盘、用于开始图像形成操作的开始键、以及用于停止图像形成操作的停止键),因此,在该实施例中的操作部分201的尺寸减小。在该实施例的操作部分201中,至少数字键、开始键和停止键被显示为所述显示画面上的软件按键。另外,还可以显示状态键(其指示图像形成作业的处理状态)和清除键(其用于清除通过数字键输入的信息)等。而且,在图7中,IC卡读取器BOX部分202在左(手)侧与操作部分201并列设置,但是在图2中,本实施例中的IC卡读取器部分203布置在操作部分201的右(手)侧。IC卡读取器部分203包括具有IC卡认证功能的IC卡读取器。打印机100的用户将IC卡放至IC卡读取器部分203的上表面203a附近,以使IC卡读取器从IC卡读取用户信息并且验证用户信息,用户由此能够使用打印机100。而且,主开关(电开关)220是用于接通和断开打印机100的主开关的交互转换开关(seesaw switch),通过主开关220的操作将打印机100的状态保持在主开关220的接通位置或断开位置。
在图7的常规示例中,IC卡读取器BOX部分202设在操作部分201的左侧,并且排出部分17被IC卡读取器BOX部分202遮挡,这使得排出至排出部分17上的片材的可视性降低。另一方面,在该实施例的打印机100中,IC卡读取器部分203设在操作部分201的右侧(如图2中的该实施例所示),由此提高了排出至排出部分17上的片材的可视性。
顺便提及,在图2中,线A-A表示在下文介绍的图3和图4中所示的操作部分201的剖视线。而且,箭头(箭头线)B至F表示操作部分201的观察方向。也就是说,箭头B表示从背面(底面)侧观察操作部分201的方向,箭头C表示从上方观察触摸面板204的方向,箭头D表示从图中的左侧观察操作部分201的方向,箭头E表示从图中的右侧观察操作部分201的方向,并且箭头F表示从读取器301侧观察触摸面板204的方向。
【操作部分的内部结构】
图3是沿图2所示的剖视线A-A剖视的、示出了操作部分201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在图3中,箭头B、C、D和E表示参考图2介绍的操作部分201的观察方向。操作部分201包括在操作部分壳体210内的LCD型显示部分209。打印机100的用户能够经由(通过)触摸面板204来视觉识别显示部分209。而且,触摸面板204能够检测用户是否触摸(按压)了触摸面板204的任何位置(任何部分)。控制基板205检测对触摸面板204的按压并且控制显示部分209的显示。控制基板205通过控制电缆(未示出)而与打印机100的控制基板(未示出)连接。而且,当主开关220接通时,通过打印机100的控制基板和控制电缆向控制基板205供应电力。
操作部分壳体210包括盖(盖子)208,该盖(盖子)208能够围绕在其后侧的旋转轴208a打开,并且图3示出了盖208的关闭状态。在盖208的内部设有凹部211,所述凹部211包括作为开关部分的键顶(按钮)206。在控制基板205的与键顶206相对的位置处设有触觉开关207,并且在按压键顶206时,触觉开关207即被按压,从而能够检测到键顶206的按压。
图3是示出了处于盖208的关闭状态中的操作部分201的截面图,并且在盖208的关闭状态中,服务人员(或用户)不能从外部对键顶206进行操作。另一方面,图4是示出了通过盖208从图3的关闭状态围绕旋转轴208a旋转而打开盖208的状态的示意图。在图4中,设在凹部211中的键顶206处于盖208打开的状态,从而使得服务人员能够从外部对键顶206进行操作。
【操作部分的键顶】
图5是示出了在图2中所示的操作部分201的左侧端部部分附近的凹部211(其处于设在操作部分201的背面侧的盖208打开的状态)的周边的放大透视图。在图5中,箭头B、C、D、E和F分别表示在从背面侧、上表面侧、左侧、右侧和读取器301侧观察图2中所示的操作部分201时该操作部分201的观察方向。因此,当服务人员站在图2所示的操作部分201的前面时,设有键顶206的凹部211处于图2中的左侧表面的背面侧。
图5示出了盖208的打开状态,其中,设在操作部分201的侧表面附近的凹部211的盖208围绕两个旋转轴208a旋转。当盖208关闭时,孔210a设置在设于盖208上的锁定机构208c与操作部分壳体210相接触的位置处。锁定机构208c被锁定在该孔210a中,由此将盖208固定在操作部分壳体210上,从而建立起可锁定结构(图3中所示的状态)。而且,当盖208从如图3中所示的盖的关闭状态打开时(如图4所示),通过用一字型螺丝刀等施压而将盖208从由锁定机构208c固定盖208的状态释放。然后,使用这样的结构:其中,通过使盖208围绕旋转轴208a旋转而将盖208打开。只有使用工具(例如螺丝刀等)才能释放所述锁定机构208c,因此,使用这样的结构:其中,即使在打印机100的用户的手或手指触及锁定机构208c时,盖208也不打开。
如图5中所示,在凹部211中设有三个键顶(按钮)206a、206b和206c。顺便提及,如上所述,在控制基板205的与各个键顶206a、206b和206c相对的位置处设有触觉开关207。在该实施例中,每个键顶206a、206b和206c的键节距(各键的中心距离)约为20mm并且键尺寸(键直径)约为10mm。而且,在图5中,上键顶206a在它的中心部分处设有突起206d。当执行维护操作时,通过由服务人员的指尖接触该突起206d,就能够辨别出所接触的部分是键顶206a。而且,在该实施例中,三个键顶206a、206b和206c的中心在一定的距离范围内沿图2中所示的操作部分壳体210的左侧表面与之平行地定位在任意位置处(与左侧表面的端部相距大约20mm至70mm),以使得服务人员的手指能够从操作部分壳体210的左侧表面触及键顶。顺便提及,关于键顶206a、206b和206c布置在与左侧表面的端部相距大约20mm至70mm的范围内,当以体型尺寸较大的美国男性的95%的尺寸为基准时,假设手在抓握面板等时的长度约为85mm。为此,当键顶的位置与左侧表面的端部相距85mm以下时,所述的距离范围使得服务人员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能够触及键顶并且能够按压该键,并且在该实施例中,键顶的位置与操作部分壳体210的左侧表面的端部相距约为50mm(落在约20mm至70mm的范围内)。
而且,将凹部211(三个键顶206设在该凹部211中)布置在操作部分壳体210的左侧的原因如下所述。也就是说,通常,惯用右手的人比惯用左手的人更多,因此可以认为,当执行维护模式的操作时,服务人员很容易通过用左手操作键顶以及用右手操作显示部分来执行维护模式中的操作。如上所述,当服务人员在该服务人员打开盖208的状态中按压凹部211的键顶206时,该服务人员能够通过按住相应的键顶206a、206b和206c来按压键顶206中的一个或多个。
【键顶作为服务开关的使用示例】
下面将介绍在启动了用于各种打印的画面和用于维护服务的画面(例如故障诊断画面)的情况下的键顶206的使用示例。在主开关220断开的状态中,将操作部分壳体210的盖208打开,并且随后接通主开关220。然后,通过在预定的正时向下按压键顶206a,打印机100的控制基板(未示出)启动在维护服务模式下的操作处理,在该维护服务模式中进行打印机100的维护和检查等。然后,打印机100的控制基板向操作部分201的控制基板205提供指令,以使得用于维护服务的画面显示在显示部分209上,如图6的部分(a)中所示。图6的部分(a)是示出了画面示例的示意图,该画面显示在操作部分201的显示部分209上并且给出在指定维护模式的情况下该维护模式的菜单。服务人员可以只需从模式1、模式2和模式3中选择相关联的服务,并且按压相关联的显示部分。由此,服务人员能够通过在操作部分201的显示部分209处显示的用于维护服务的画面来进行多种测试打印和故障诊断。
接下来将介绍在执行打印机100的软件更新的情况下的键顶的使用示例。在主开关220断开的状态中,将操作部分壳体210的盖208打开,并且随后接通主开关220。然后,将用于软件更新的USB存储器插入与打印机100的控制器(未示出)相连接的USB端子中。然后,在预定的正时按压键顶206b,打印机100的控制基板由此识别到维护服务模式的软件更新(模式)被启动,并提供指令以显示出图6的部分(b)中所示的用于维护服务的画面。图6的部分(b)是示出了在指定软件更新的情况下在显示部分209处显示的显示画面的示例的示意图。服务人员根据在显示部分209的画面上显示的消息而输入“1”,由此从USB存储器中读取要更新的软件,并且由此执行软件更新。
如上所述,在操作部分201(该操作部分201由于尺寸的减小而没有在操作部分201的上表面上设置硬件按键)的背面部分上设有用于维护操作的键顶206,因此能够顺利地执行维护操作,该维护操作与常规维护操作没有区别。特别地,键顶206设在操作部分201的背面侧,因此,从操作部分201的正面侧难以视觉地识别键顶206。而且,凹部211(键顶206设在该凹部211中)由盖208覆盖,该盖208由锁定机构208c沿着关闭方向锁定,并且为了释放锁定机构208c,必需使用螺丝刀等,因此能够防止用户错误地接触锁定机构208c并打开所述盖208。
而且,键顶206设在操作部分201的背面侧,因此,当服务人员使用键顶206时,服务人员不能直接视觉识别键顶206。为此,在该实施例中,特定的键顶206a在它的表面上设有突起,以使得即使在不能视觉识别键顶206时,服务人员也能够通过用服务人员的指尖触摸突起206d来获知所触摸的部分正是所述特定的键顶206a。由此,能够识别键顶206的布置顺序,从而能够实现良好的操作性。
而且,键顶206布置在使服务人员的手指能够从图2中所示的操作部分201的左侧表面触及键顶206的范围内并且布置成遵循操作部分201的侧表面且基本平行于操作部分201的侧表面。因此,即使当多个键顶206被设置用于实现一些服务模式的设定时,也能够实现良好的操作性。而且,为了能够在操作键顶206的同时进行接通操作,主开关220被布置在使得服务人员的手能够触及主开关220的位置,因此,键顶206和主开关220能够用服务人员的双手来进行操作。
顺便提及,在该实施例中,用于控制操作部分201的控制基板205具有能够安装触觉开关207的结构,并且不需要提供专门用于触觉开关207的基板,因此能够实现操作部分201的尺寸减小和成本降低。
而且,在该实施例中,如图2中所示,主开关220设在操作部分201的右侧,并且键顶206设在靠近操作部分201左侧表面的背面侧,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种布置。例如,即使主开关220设在操作部分201的左侧并且键顶206设在靠近操作部分201的右侧表面的背面侧,也能够实现类似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该实施例,能够使用未设置硬件按键的操作部分来顺利地执行服务维护操作。
尽管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介绍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当赋予最广义的解释,以便涵盖所有这些变型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9)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形成部分,所述图像形成部分配置成用以在片材上形成图像;以及
操作部分,所述操作部分包括设置在操作部分的正面上的显示画面和设置在操作部分的背面上的多个硬件按键,所述多个硬件按键包括配置成用以启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维护模式的硬件按键,所述显示画面配置成用以接收经由触摸操作的输入,所述显示画面包括第一边缘以及比所述第一边缘短的第二边缘,所述第二边缘垂直于所述第一边缘,
其中,设置在所述操作部分的背面上的所述多个硬件按键位于与所述操作部分的壳体的侧表面相距20mm以上且70mm以下的范围内,所述侧表面与沿着所述第一边缘的方向相交,在沿着所述第二边缘的方向上设置所述多个硬件按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相对于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正面看沿着所述第一边缘的方向,设置在所述操作部分的背面上的所述多个硬件按键位于与所述操作部分的壳体的左侧表面相距20mm以上且70mm以下的范围内,相对于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正面看沿着所述第一边缘的方向,所述多个硬件按键沿着所述左侧表面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主开关(220);
其中,通过在所述硬件按键被按压的状态中按压所述主开关来启动所述维护模式,
其中,相对于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正面看沿着所述第一边缘的方向,所述主开关设在所述多个硬件按键的右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相对于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正面看沿着所述第一边缘的方向,设置在所述操作部分的背面上的所述多个硬件按键位于与所述操作部分的壳体的右侧表面相距20mm以上且70mm以下的范围内,相对于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正面看沿着所述第一边缘的方向,所述多个硬件按键沿着所述右侧表面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主开关;
其中,通过在所述硬件按键被按压的状态中按压所述主开关来启动所述维护模式,
其中,相对于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正面看沿着所述第一边缘的方向,所述主开关设在所述多个硬件按键的左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能够打开的盖,所述盖设在所述显示画面的背面上并且配置成用以覆盖所述硬件按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设在所述操作部分的外部壳体盖上以便保持所述盖关闭的状态,并且配置成用以与所述盖接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配置成用以在启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维护模式的所述硬件按键被按压的情况下促使所述显示画面显示服务维护画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与存储介质相连接的连接端子,
其中,在所述存储介质连接至所述连接端子的状态中,当启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维护模式的所述硬件按键被按压时,在所述显示画面上显示用于选择是否由存储在所述存储介质中的软件执行由存储在所述存储介质中的软件进行软件更新的画面。
CN202310272943.9A 2018-11-08 2019-11-08 图像形成装置 Pending CN11620381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10697A JP7254484B2 (ja) 2018-11-08 2018-11-08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210697 2018-11-08
CN201911084520.4A CN111158226B (zh) 2018-11-08 2019-11-08 图像形成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84520.4A Division CN111158226B (zh) 2018-11-08 2019-11-08 图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03812A true CN116203812A (zh) 2023-06-02

Family

ID=7055004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72943.9A Pending CN116203812A (zh) 2018-11-08 2019-11-08 图像形成装置
CN201911084520.4A Active CN111158226B (zh) 2018-11-08 2019-11-08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84520.4A Active CN111158226B (zh) 2018-11-08 2019-11-08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3) US10944879B2 (zh)
JP (1) JP7254484B2 (zh)
CN (2) CN116203812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54484B2 (ja) * 2018-11-08 2023-04-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277159B2 (ja) 2019-02-05 2023-05-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391627B2 (ja) 2019-11-21 2023-12-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82158A (en) * 1984-03-23 1987-07-21 Ricoh Company, Ltd. Guidance device for manipulation of machine
US6222539B1 (en) * 1998-10-22 2001-04-24 Hewlett-Packard Company Extended help feature for image forming devices
JP2003076517A (ja) 2001-09-06 2003-03-1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4566141B2 (ja) * 2005-07-06 2010-10-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設置角度調整装置及び設置角度調整方法
JP5199295B2 (ja) 2010-02-18 2013-05-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操作機器、その操作機器を備えた電子機器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JP5075938B2 (ja) * 2010-04-06 2012-11-2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131785B2 (ja) 2010-08-23 2013-01-3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JP5708232B2 (ja) 2011-05-18 2015-04-3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ファームウェア更新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670012B2 (ja) 2015-07-22 2020-03-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06605189B (zh) * 2015-07-30 2019-03-08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输入装置
US10089397B2 (en) 2015-12-25 2018-10-02 Fuji Xerox Co., Ltd. Diagnostic device, diagnostic system, diagnostic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JP6740063B2 (ja) 2016-09-09 2020-08-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848522B2 (ja) 2017-02-27 2021-03-2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機器
JP2020064750A (ja) 2018-10-17 2020-04-2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操作パネル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254484B2 (ja) * 2018-11-08 2023-04-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277159B2 (ja) 2019-02-05 2023-05-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254484B2 (ja) 2023-04-10
US11811986B2 (en) 2023-11-07
US20210144268A1 (en) 2021-05-13
CN111158226B (zh) 2023-03-31
US10944879B2 (en) 2021-03-09
CN111158226A (zh) 2020-05-15
JP2020075421A (ja) 2020-05-21
US20240007570A1 (en) 2024-01-04
US20200153985A1 (en) 2020-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1198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 hardware key provided on a back side of a display screen
US1173394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mprising an operating portion, an input device, and an IC card reader that is disposed beyond a right side wall of an outer casing frame
CN106353981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5675709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51461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86102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37849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90009788A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JP627375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記録材搬送装置および検知装置
WO2015037666A1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344411A (ja) 両面印字装置
JP705257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15782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17178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定着ユニットロック機構
JP685276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51309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7314365B2 (ja) 複合機
JP201313089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4946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132872B2 (ja) 複合機
US20240171688A1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JP200821397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29557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109014B2 (ja)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743778B2 (ja) 表示入力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