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57275A - 箔转印装置 - Google Patents

箔转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57275A
CN116157275A CN202180055610.XA CN202180055610A CN116157275A CN 116157275 A CN116157275 A CN 116157275A CN 202180055610 A CN202180055610 A CN 202180055610A CN 116157275 A CN116157275 A CN 1161572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roller
foil
transfer
heating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5561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酒井亮辅
山本智也
大平彩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1572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572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22/00Shaping without cutting, by stamping, spinning, or deep-drawing
    • B21D22/02Stamping using rigid devices or tools
    • B21D22/022Stamping using rigid devices or tools by heating the blank or stamping associated with heat treat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37/00Tools as parts of machin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B21D37/16Heating or coo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6/00Transfer printing apparat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4DECORATIVE ARTS
    • B44CPRODUCING DECORATIVE EFFECTS; MOSAICS; TARSIA WORK; PAPERHANGING
    • B44C1/00Process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roducing decorative surface effects
    • B44C1/16Process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roducing decorative surface effects for applying transfer pictures or the like
    • B44C1/165Process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roducing decorative surface effects for applying transfer pictures or the like for decalcomanias; sheet material therefor
    • B44C1/17Dry transfer
    • B44C1/1712Decalcomanias applied under heat and pressure, e.g. provided with a heat activable adhesive
    • B44C1/1729Hot stamping techniqu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CLABELLING OR TAGGING MACHINE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 B65C9/00Details of labelling machines or apparatus
    • B65C9/40Controls; Safety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0/00Advancing webs
    • B65H20/02Advancing webs by friction roll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0Special constructions, e.g. surface features, of feed or guide rollers for we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7/00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devices for performing specified auxiliary operations
    • B65H37/002Web delivery apparatus, the web serving as support for articles, material or another web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43/00Use of control, check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devices comprising an element for sensing a vari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00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 B65H7/20Controlling associated apparatu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4Electronic sequencing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9/0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 B65H29/12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by means of the nip between two, or between two sets of, moving tapes or bands or rollers
    • B65H29/125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by means of the nip between two, or between two sets of, moving tapes or bands or rollers between two sets of roll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Decoration By Transfer Pictures (AREA)
  •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ling Sheets Or Webs (AREA)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能够抑制箔膜浪费地输送且能够抑制片材的压接痕迹的箔转印装置。箔转印装置具有加热辊、加压辊、压接分离机构、输送辊和控制部。压接分离机构使加热辊在压接位置和分离位置之间移动。控制部在使箔膜在从片材的前端离开的片材上的位置开始压接于片材的情况下,执行第一处理、第二处理、第三处理、第四处理。第一处理在使加热辊位于分离位置的状态下开始片材的输送(时刻t1)。第二处理在片材上的箔转印区域到达加热辊和加压辊之间的转印位置之前停止片材的输送(时刻t3)。第三处理在片材停止的状态下,开始使加热辊从分离位置向压接位置移动(时刻t3)。第四处理在加热辊到达压接位置之前,再次开始片材的输送(时刻t4)。

Description

箔转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箔转印于片材的箔转印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箔转印装置,已知有具备卷绕有箔膜的供给卷轴、用于卷取箔膜的卷取卷轴、加热箔膜及片材的加热辊、以及在与加热辊之间夹持箔膜及片材的加压辊的装置(参照日本特开平7-290685号公报)。在该技术中,通过利用旋转的加热辊和加压辊输送箔膜和片材,从而能够将箔转印到片材上的色粉图像(以下也称为“箔转印”)。
在现有技术中,例如,当在接收到箔转印的指令后在使加热辊和加压辊压接的状态下开始片材的输送,则箔膜被浪费地输送。因此,预先使加热辊和加压辊分离,在即将进行箔转印之前压接,则能够抑制箔膜被浪费地输送。在这种情况下,当一边输送片材一边使加热辊与加压辊压接时,由于加热辊与加压辊压接时所施加的阻力,片材会产生褶皱,因此,可以考虑在停止片材输送的状态下使加热辊与加压辊压接的方法。
但是,如果在停止了片材的输送的状态下使加热辊和加压辊压接,则由于片材在不被输送的状态下因在压接时从加热辊和加压辊受到的热和压力,从而存在在片材产生压接痕迹的问题。
希望抑制箔膜的浪费的输送,并且抑制在片材产生压接痕迹。
发明内容
为此,提出了在将片材与含有箔的箔膜重叠而将箔转印于片材的箔转印装置中的改良。在一个方式中,箔转印装置具有加热辊、加压辊、压接分离机构、输送辊和控制部。加热辊加热箔膜和片材。加压辊在与加热辊之间夹持箔膜及片材的状态下旋转,由此输送箔膜和片材。压接分离机构使加热辊和加压辊中的一方的辊在压接于另一方的辊的压接位置和从另一方的辊离开的分离位置之间移动。输送辊在加压辊和加热辊之间输送片材。
控制部能够执行箔保存模式,在该箔保存模式中,使所述箔膜压接在片材的输送方向上的片材的一部分的范围内而执行转印,在所述箔保存模式中,在使所述箔膜在从片材的前端离开的片材上的位置处开始压接于片材的情况下,执行第一处理、第二处理、第三处理及第四处理。第一处理是控制输送辊而在一方的辊位于分离位置的状态下开始输送片材的处理。第二处理是控制输送辊而在片材上的作为应转印箔的区域的箔转印区域到达加热辊和加压辊之间的转印位置之前停止片材的输送的处理。第三处理是控制压接分离机构而在片材停止的状态下使一方的辊开始从分离位置向压接位置移动的处理。第四处理是控制输送辊而在一方的辊到达压接位置之前再次开始片材输送的处理。
根据该结构,在箔保存模式中,在使箔膜在从片材的前端离开的片材上的位置开始压接于片材的情况下,在停止片材输送并开始压接之后,在一方的辊到达压接位置之前,再次开始片材的输送,因此,能够缩短片材在停止的状态下压接于加热辊的时间。因此,能够抑制箔膜被浪费地输送且能够抑制在片材产生压接痕迹。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构成为,在第四处理中,控制部在一方的辊与另一方的辊接触之后且到达压接位置之前,再次开始片材的输送。
根据该结构,由于在一方的辊与另一方的辊接触之前不再次开始片材的输送,因此一方的辊与另一方的辊接触时的阻力不会妨碍片材的输送。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片材在输送辊和加压辊之间产生褶皱。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构成为,箔转印装置还具有检测一方的辊的位置的分离传感器,在第四处理中,控制部基于来自分离传感器的信号再次开始片材的输送。
此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构成为,箔转印装置还具备片材传感器,该片材传感器检测片材并且在片材的输送方向上配置于加热辊的上游,在第二处理中,控制部基于在片材传感器检测到片材的前端通过起经过的时间来停止片材。
附图说明
图1的(a)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箔转印装置的图,图1的(b)是表示箔膜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2是表示打开箔转印装置的盖的状态的图。
图3是说明控制部、各传感器、各电机、触摸面板的连接的图。
图4的(a)是表示执行全面转印的片材中的压接范围的图,图4的(b)是表示执行前端转印的片材中的箔转印区域和压接范围的图。
图5的(a)是表示执行中央转印的片材中的箔转印区域和压接范围的图,图5的(b)是表示执行后端转印的片材中的箔转印区域和压接范围的图。
图6是表示在接收到全面转印指令、前端转印指令、后端转印指令以及中央转印指令的情况下控制部执行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前端转印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全面转印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中央转印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后端转印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执行全面转印处理或前端转印处理时的时序图。
图12是执行中央转印处理或后端转印处理时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适当的附图详细说明箔转印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
在以下的说明中,方向以图1所示的方向进行说明。即,将图1的右侧设为“前”,将图1的左侧设为“后”,将图1的纸面跟前侧设为“左”,将图1的纸面里侧设为“右”。另外,将图1的上下设为“上下”。
如图1的(a)所示,箔转印装置1是用于在利用例如激光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在片材S形成了色粉图像之后,在片材S的色粉图像上转印铝等箔的装置。箔转印装置1具有壳体2、片材托盘3、片材输送部10、膜供给部30和转印部50。
壳体2由树脂等构成,具有壳体主体21和盖22。壳体主体21在上部具有开口21A(参照图2)。开口21A是用于在壳体主体21装卸后述的膜单元FU的开口。盖22是用于开闭开口21A的部件。盖22的后端部可转动地支承于壳体主体21。盖22能够在关闭开口21A的关闭位置(图1的(a)的位置)和开放开口21A的打开位置(图2的位置)之间转动。
片材托盘3是放置纸张、OHP膜等片材S的托盘。片材托盘3设置在壳体2的后部。另外,片材S以使形成有色粉图像的面朝下的方式放置在片材托盘3上。在片材托盘3设置有检测在片材托盘3放置的片材S的片材托盘传感器SS0。当在片材托盘3放置有片材S的情况下,片材托盘传感器SS0接通,当在片材托盘3未放置有片材S的情况下,片材托盘传感器SS0断开。
片材输送部10具有片材供给机构11和片材排出机构12。片材供给机构11是将片材托盘3上的片材S一张张地向转印部50输送的机构。片材供给机构11包括拾取辊11A、延迟辊11B和作为输送辊的一例的上游侧输送辊11C。
拾取辊11A是用于将片材托盘3上的片材S向转印部50供给的辊。延迟辊11B是用于将由拾取辊11A输送的片材S分离为一张的辊。
延迟辊11B配置于拾取辊11A之上。延迟辊11B能够使重叠在由拾取辊11A送出的片材S上的片材S向朝向片材托盘3返回的方向旋转。
上游侧输送辊11C由两个辊构成,通过在将片材S夹在这两个辊之间的状态下使各辊旋转,从而能够输送片材S。上游侧输送辊11C配置于片材S的输送方向(以下也简称为“输送方向”)上的转印部50的上游,将由拾取辊11A送出的片材S输送到转印部50。
片材排出机构12是将通过了转印部50的片材S排出到壳体2的外部的机构。片材排出机构12包括下游侧输送辊12A和排出辊12B。
下游侧输送辊12A和排出辊12B分别由两个辊构成,各辊在将片材S夹在这些辊之间的状态下旋转,从而能够输送片材S。下游侧输送辊12A配置在转印部50和排出辊12B之间,将从转印部50送出的片材S输送到排出辊12B。排出辊12B在片材S的输送方向上配置在下游侧输送辊12A的下游侧,将由下游侧输送辊12A送出的片材S排出到壳体2外。
膜供给部30是以与从片材供给机构11输送来的片材S重叠的方式供给箔膜F的部分。膜供给部30具有膜单元FU。
如图2所示,膜单元FU在与后述的供给卷轴31的轴向正交的方向上,通过开口21A而能够相对于壳体主体21装卸。膜单元FU包括供给卷轴31、卷取卷轴35、第一引导轴41、第二引导轴42和第三引导轴43。在膜单元FU的供给卷轴31卷绕有箔膜F。
如图1的(b)所示,箔膜F是由多层构成的膜。详细地说,箔膜F具有支承层F1和被支承层F2。支承层F1是由高分子材料构成的带状的透明的基材,支承被支承层F2。被支承层F2例如具有剥离层F21、转印层F22和粘接层F23。剥离层F21是用于从支承层F1容易地剥离转印层F22的层,剥离层F21配置在支承层F1和转印层F22之间。剥离层F21包含易于从支承层F1剥离的透明材料,例如包含蜡系树脂。
转印层F22是转印到色粉图像的层,包含箔。箔是指金、银、铜、铝等薄金属。另外,转印层F22包含金色、银色、红色等着色材料和热塑性树脂。转印层F22配置在剥离层F21和粘接层F23之间。
粘接层F23是用于使转印层F22容易地与色粉图像粘接的层。粘接层F23包含容易附着于由后述的转印部50加热后的色粉图像的材料,例如包含氯乙烯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
供给卷轴31由树脂等构成,具有卷绕箔膜F的供给轴部31A。箔膜F的一端固定于供给轴部31A。
卷取卷轴35由树脂等构成,具有用于卷取箔膜F的卷取轴部35A。在卷取轴部35A固定有箔膜F的另一端。
另外,在图1等中,为了方便,图示在供给卷轴31和卷取卷轴35两者最大地卷绕了箔膜F的状态。实际上,在膜单元FU为新品的状态下,卷绕于供给卷轴31的卷状的箔膜F的直径为最大,在卷取卷轴35未卷绕有箔膜F,或者卷绕于卷取卷轴35的卷状的箔膜F的直径为最小。另外,在膜单元FU达到寿命时(箔膜F用完时),卷绕于卷取卷轴35的卷状的箔膜F的直径为最大,在供给卷轴31未卷绕有箔膜F,或者卷绕于供给卷轴31的卷状的箔膜F的直径为最小。
第一引导轴41、第二引导轴42和第三引导轴43是用于改变箔膜F的行进方向的轴。第一引导轴41、第二引导轴42以及第三引导轴43由SUS(不锈钢)等构成。
第一引导轴41在片材S的输送方向上位于转印部50的上游。第一引导轴41将从供给卷轴31拉出的箔膜F的行进方向变更为与片材S的输送方向大致平行。
由这样的第一引导轴41引导的箔膜F在使被支承层F2(参照图1的(b))朝上的状态下被向转印部50输送。另外,片材S重叠在处于被支承层F2朝向上方的状态下的箔膜F上而与箔膜F一起向转印部50输送。
第二引导轴42在片材S的输送方向上位于转印部50的下游。第二引导轴42通过将通过了转印部50的箔膜F的行进方向变更为与片材S的输送方向不同的方向而使箔膜F从片材S剥离。
第三引导轴43限定从片材S剥离箔膜F时的箔膜F的角度(以下也称为“剥离角度”)。在此,剥离角度是箔膜F中的在第一引导轴41和第二引导轴42之间架设的部分与在第二引导轴42和第三引导轴43之间架设的部分所成的角度。第三引导轴43改变由第二引导轴42引导的箔膜F的行进方向而将箔膜F引导至卷取卷轴35。
转印部50是用于在片材S和箔膜F重叠的状态下进行加热和加压,从而将转印层F22转印到在片材S形成的色粉图像上的部分。转印部50包括加压辊51、加热辊61和压接分离机构70。转印部50在加压辊51和加热辊61的夹持部中,重叠片材S和箔膜F并进行加热和加压。
加压辊51是用由硅橡胶构成的橡胶层覆盖圆筒状的芯部的周围而成的辊。加压辊51配置于箔膜F的上侧,能够与片材S的背面(与形成有色粉图像的面相反侧的面)接触。
加压辊51的两端部可旋转地支承于盖22。加压辊51在与加热辊61之间夹持片材S和箔膜F,通过被旋转驱动而使加热辊61从动旋转。在这样在加压辊51和加热辊61之间夹着片材S和箔膜F的状态下,通过加压辊51和加热辊61旋转,从而片材S和箔膜F被输送。另外,也可以是通过旋转驱动加热辊61而使加压辊51从动旋转的结构。
加热辊61是在形成为圆筒状的金属管的内部配置有加热器的辊,加热辊61对箔膜F和片材S进行加热。加热辊61配置在箔膜F的下侧,并与箔膜F接触。
压接分离机构70是使加热辊61和加压辊51中的一方的辊在与另一方的辊压接的压接位置和从另一方的辊离开的分离位置之间移动的机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压接分离机构70通过使加热辊61在图1中实线所示的压接位置和图1中双点划线所示的分离位置之间移动,从而使加热辊61与箔膜F接触、分离。在此,压接位置是加热辊61压接于加压辊51的位置。另外,分离位置是加热辊61从加压辊51离开的位置。
在这样构成的箔转印装置1中,片材S的表面朝下而放置于片材托盘3的片材S被片材供给机构11一张张地向转印部50输送。片材S在转印部50的片材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与从供给卷轴31供给的箔膜F重叠,并在片材S的色粉图像与箔膜F接触的状态下被输送到转印部50。
在转印部50中,在片材S和箔膜F通过加压辊51和加热辊61之间的夹持部时,由加热辊61和加压辊51加热和加压,在色粉图像上转印转印层F22,即转印箔。加压辊51和加热辊61之间的夹持部是转印位置。
在进行箔转印之后,片材S和箔膜F在紧密接触的状态下被输送到第二引导轴42。当片材S和箔膜F通过第二引导轴42时,箔膜F的输送方向变为与片材S的输送方向不同的方向,因此箔膜F从片材S剥离。
从片材S剥离的箔膜F被卷取卷轴35卷取。另一方面,剥离了箔膜F的片材S通过片材排出机构12以转印了箔的表面朝下的状态排出到壳体2的外部。
如图3所示,箔转印装置1还具有输送电机80、离合器81、压接分离电机90、凸轮CA、分离传感器SA、控制部300、触摸面板TP。
输送电机80是用于驱动拾取辊11A、延迟辊11B、上游侧输送辊11C以及加压辊51的电机。拾取辊11A经由离合器81从输送电机80被输入驱动。
压接分离电机90是用于驱动凸轮CA以使加热辊61在压接位置和分离位置之间移动的电机。在加热辊61位于分离位置的情况下,当凸轮CA受到来自压接分离电机90的驱动而旋转时,凸轮CA上推支承加热辊61的框架而使加热辊61从分离位置移动到压接位置。另外,在加热辊61位于压接位置的情况下,当凸轮CA受到来自压接分离电机90的驱动而旋转时,解除凸轮CA对框架的上推。当解除凸轮CA对框架的上推,则加热辊61因自重而从压接位置移动到分离位置。
分离传感器SA是检测加热辊61的位置的传感器。具体而言,分离传感器SA通过检测支承加热辊61的框架,从而在加热辊61位于分离位置时成为接通,在加热辊61不位于分离位置时成为断开。分离传感器SA例如为光传感器,设置于压接分离机构70的附近。
另外,在拾取辊11A和上游输送辊11C之间设置有片材传感器SS1。片材传感器SS1在片材的输送方向上配置在加热辊61的上游,片材传感器SS1是检测片材S的传感器。片材传感器SS1能够检测片材S的前端和后端的通过。例如,片材传感器SS1可以使用例如由通过接触片材S而转动的杆和检测杆的位置的光传感器构成的传感器。另外,本申请中所说的片材S的前端是指片材S的输送方向上的前方的端部。
控制部300具有CPU、RAM、ROM以及输入输出电路,控制部300根据存储在ROM等中的程序、数据进行各种运算处理,从而执行控制。
触摸面板TP是显示由用户操作的按钮等的面板。另外,如图1所示,触摸面板TP例如设置于盖22的上表面。
如图3所示,触摸面板TP显示输入部B1和开始按钮B2。输入部B1具有用于变更在触摸面板TP显示的数值等的多个按钮。开始按钮B2是用于执行箔转印的按钮。
控制部300能够执行使箔膜F压接在片材S的输送方向上的片材S的整个范围来执行转印的全面转印模式、和使箔膜F压接在输送方向上的片材S的一部分范围来执行转印的箔保存模式。另外,全面转印模式包括箔膜F在宽度方向上仅在片材S的一部分范围内与片材S压接的情况。
当在箔保存模式下执行箔转印时,用户可以操作输入部B1来设置箔保存模式下的动作。具体而言,可以设定前端空白长度L1和箔转印长度LT,前端空白长度L1是从片材S的前端到开始箔转印的长度,箔转印长度LT是进行箔转印的范围的长度。
然后,控制部300根据输入的转印模式和用户设定的输入信息,决定将加热辊61压接于片材S的压接范围,以使该压接范围包含应转印箔的箔转印区域TA。具体而言,控制部300决定从片材传感器SS1检测到片材S的前端开始到使加热辊61开始压接为止的时间和从规定的时刻开始到使加热辊61开始分离为止的时间。这里的规定的时刻根据转印模式可以设为:当输送电机80接通时、当片材传感器SS1检测到片材的后端时、当分离传感器SA断开时等。
如图4的(a)所示,在选择全面转印模式的情况下,不设定前端空白长度L1和箔转印长度LT。控制部300将包含片材S的全部的范围作为压接范围,执行全面转印模式。
箔保存模式包括图4的(b)所示的前端转印模式、图5的(a)所示的中央转印模式、图5的(b)所示的后端转印模式。
如图4的(b)所示,在选择前端转印模式的情况下,用户不设定前端空白长度L1而仅设定箔转印长度LT。此时,与用户设定的箔转印长度LT相当的范围成为箔转印区域TA。
如图5的(a)所示,在选择中间转印模式的情况下,用户设定前端空白长度L1和箔转印长度LT。此时,与用户设定的箔转印长度LT相当的范围成为箔转印区域TA。
如图5的(b)所示,在选择后端转印模式的情况下,用户仅设定前端空白长度L1而不设定箔转印长度LT。此时,相对于与前端空白长度L1对应的区域位于输送方向的后侧的范围成为箔转印区域TA。
当用户设定了转印模式等之后按下开始按钮B时,触摸面板TP将与各模式对应的指令、箔转印区域TA的信息输出到控制部300。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在选择了全面转印模式的情况下输出到控制部300的指令称为“全面转印指令”,将在选择了前端转印模式的情况下输出到控制部300的指令称为“前端转印指令”。另外,将在选择了后端转印模式的情况下输出到控制部300的指令称为“后端转印指令”,将在选择了中央转印模式的情况下输出到控制部300的指令称为“中央转印指令”。
当控制部300在各转印模式中接收到转印指令,则使加热辊61位于分离位置,经由离合器81驱动拾取辊11A,将片材托盘3上的片材S向转印部50供给。然后,控制部300执行与各转印模式对应的处理。
以下,说明在各转印模式下控制部300执行的处理。另外,在未执行箔转印的初始状态下,加热辊61位于分离位置,分离传感器SA为接通。
在各转印模式中,当在片材S放置于片材托盘3的状态下按下开始按钮B6,则控制部300驱动输送电机80,拾取片材S,并将片材S输送到转印部50。然后,控制部300在一张片材S的前端到达转印位置之前停止片材S的输送。然后,控制部300使加热辊61从分离位置移动到压接位置。
在此,在执行全面转印模式和前端转印模式的情况下,控制部300在加热辊61到达压接位置之后输送片材S并执行箔转印。
另一方面,在执行中央转印模式和后端转印模式的情况下,即,在从片材S的前端离开的片材上的位置使箔膜F开始压接于片材的情况下,控制部300在加热辊61到达压接位置之前,输送片材S并执行箔转印。具体而言,当执行中央转印模式和后端转印模式时,控制部300执行第一处理、第二处理、第三处理和第四处理。
第一处理是控制部300控制上游侧输送辊11C而在使加热辊61位于分离位置的状态下开始片材S的输送的处理。
第二处理是控制部300控制上游侧输送辊11C而在片材S上的箔转印区域TA到达加热辊61和加压辊51之间的转印位置之前停止片材S的输送的处理。在第二处理中,控制部300基于从片材传感器SS1检测到片材S的前端通过起经过的时间停止片材S。控制部300在片材传感器SS1检测到片材S的前端通过后经过了时间T11时停止片材S。时间T11是根据用户设定的前端空白长度L1确定的时间,并且是在箔转印区域TA即将到达转印位置时能够停止片材S的时间。
第三处理是控制部300控制压接分离机构70而在片材S停止的状态下使加热辊61开始从分离位置向压接位置移动的处理。
第四处理是控制部300控制上游侧输送辊11C而在到达压接位置之前再次开始片材S的输送的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处理在加热辊61与加压辊51接触后,再次开始片材S的输送。在第四处理中,控制部300基于来自分离传感器SA的信号再次开始片材S的输送。当在分离传感器SA从接通变为断开之后经过时间T22时,控制部300再次开始片材S的输送。
接着,将参考图6的流程图描述由控制部300执行的动作的一例。控制部300在接通箔转印装置1的电源后,重复执行图6所示的处理。
如图6所示,控制部300首先判断是否存在全面转印指令(S101)。在步骤S101中判断为存在全面转印指令的情况下(是),控制部300执行全面转印处理(S102),结束本处理。
在步骤S101中判断为没有全面转印指令的情况下(否),控制部300判断是否有前端转印指令(S103)。在步骤S103中判断为有前端转印指令的情况下(是),控制部300执行前端转印处理(S104),结束本处理。
在步骤S103中判断为没有前端转印指令的情况下(否),控制部300判断是否有后端转印指令(S105)。在步骤S105中判断为有后端转印指令的情况下(是),控制部300执行后端转印处理(S106),结束本处理。
在步骤S105中判断为没有后端转印指令的情况下(否),控制部300判断是否有中央转印指令(S107)。在步骤S107中判断为有中央转印指令的情况下(是),控制部300执行中央转印处理(S108),结束本处理。在步骤S107中判断为没有中央转印指令的情况下(否),控制部300结束本处理。
接着,参照图7和图11的流程图,具体说明控制部300执行的前端转印处理的一例。图11表示执行全面转印处理或前端转印处理时的动作。在图11中,实线表示前端转印处理的情况,虚线表示全面转印处理的情况。
在图7所示的前端转印处理中,控制部300在使输送电机80接通后(S1、t1),判定片材传感器SS1是否接通(S2)。
在步骤S2中,控制部300等待直到片材传感器SS1被接通,当判定为片材传感器SS1被接通(S2,是,t2),则控制部300判定从片材传感器SS1被接通起是否经过了时间T1(S3)。
在步骤S3中,当控制部300判定从片材传感器SS1被接通起经过了时间T1时(S3,是,t3),控制部300判定为片材S的前端已经到达了即将到达转印位置的位置,并断开输送电机80并接通压接分离电机90(S4,t3)。由此,在片材S的输送停止的状态下,加热辊61开始从分离位置向压接位置移动。时间T1是在片材传感器SS1接通之后并且在片材S的前端即将到达转印位置时能够停止片材S的时间。
在步骤S4之后,控制部300判定分离传感器SA是否为断开(S5)。控制部300等待直到分离传感器SA成为断开,在判定为分离传感器SA断开的情况下(S5,是,t32),控制部300判定从分离传感器成为断开起是否经过了时间T2(S6)。时间T2是从分离传感器SA断开到加热辊61到达压接位置所花费的时间。
在步骤S6中,控制部300等待直到从分离传感器SA成为断开开始起经过时间T2,在判定为从分离传感器SA成为断开开始经过了时间T2的情况下(S6,是,t5),断开压接分离电机90(S7,t5),并接通输送电机80(S8,t5),再次开始片材S的输送。
在步骤S8之后,控制部300判定从输送电机80成为接通开始是否经过了设定时间TX(S9)。设定时间TX是根据箔转印长度LT决定的时间,并且是足以对整个箔转印区域TA进行箔转印的时间。
在步骤S9中,控制部300等待直到从输送电机80成为接通开始到经过设定时间TX,在判定为从输送电机80成为接通开始经过了设定时间TX的情况下(S9,是,t7),使压接分离电机90成为接通而使加热辊61分离(S10,t7),并判定片材传感器SS1是否成为断开(S11)。
在步骤S11中,控制部300等待直到片材传感器SS1成为断开,在判定为片材传感器SS1成为断开的情况下(S11,是,t9),控制部300确定是否存在下一张片材S(S12)。控制部300能够通过片材托盘传感器SS0成为接通状态而判定存在下一张片材S。
在步骤S12中,控制部300在判定为有下一张片材S的情况下(S12,是),拾取下一张片材S(S13),转移到步骤S2。另一方面,在步骤S12中,控制部300在判定为没有下一张片材S的情况下(S12,否),将输送电机80断开(S15),结束处理。
接下来,将参考图8的流程图描述由控制部300执行的全面转印处理的一例。全面转印处理只是后半部分的一部分处理与前端转印处理不同,其他处理(S1~S8)与前端转印处理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如图8所示,在全面转印处理中,在步骤S8之后,控制部300判定片材传感器SS1是否成为断开(S11)。
在步骤S11中,控制部300等待直到片材传感器SS1成为断开,在判定为片材传感器SS1成为断开的情况下(S11,是,t9),控制部300判定为有下一张片材S(S12)。
在步骤S12中,控制部300在判定为有下一张片材S的情况下(S12,是),拾取下一张片材S(S13),并转移到步骤S11。另一方面,在步骤S12中,控制部300在判定为没有下一张片材S的情况下(S12,否),使加热辊61分离(S14),然后,使输送电机80断开(S15)而结束处理。
接下来,将参考图9和图12的流程图描述由控制部300执行的中央转印处理的示例。图12示出了执行中央转印处理或后端转印处理时的动作。在图12中,实线表示中央转印处理的情况,虚线表示后端转印处理的情况。
在图9所示的中央转印处理中,控制部300判定在输送电机80接通之后(S1、t1)片材传感器SS1是否被接通(S2)。
在步骤S2中,控制部300等待直到片材传感器SS1被接通,当判定为片材传感器SS1被接通(S2,是,t2),则之后控制部300判定在片材传感器SS1被接通之后是否经过了时间T11(S31)。时间T11是如上所述根据用户设定的前端空白长度L1而决定的时间,并且是在箔转印区域TA即将到达转印位置时能够停止片材S的时间。
在步骤S31中,控制部300在判定为从片材传感器SS1被接通起经过了时间T11的情况下(是,t31),控制部300判定为箔转印区域TA已经到达了即将到达转印位置的位置,并断开输送电机80,且接通压接分离电机90(S4,t31)。由此,在片材S的输送停止的状态下,加热辊61开始从分离位置向压接位置移动。
在步骤S4之后,控制部300判定分离传感器SA是否为断开(S5)。控制部300等待直到分离传感器SA成为断开,在判定为分离传感器SA为断开的情况下(S5,是,t32),判定从分离传感器成为断开起是否经过了时间T22(S61)。时间T22是从分离传感器SA断开到加热辊61接触所需的时间。
在步骤S61中,控制部300等待直到从分离传感器SA成为断开起经过时间T22,在判定为从分离传感器SA成为断开起经过了时间T22的情况下(S61,是,t40),使输送电机80接通(S62,t40),之后,判定从分离传感器断开起是否经过了时间T23(S63)。时间T23是从分离传感器SA断开到加热辊61到达压接位置所花费的时间。另外,时间T23是比时间T22长的时间。
在步骤S63中,控制部300等待直到从分离传感器断开起经过时间T23,在判定为从分离传感器断开起经过了时间T23的情况下(S63,是,t5),断开压接分离电机90(S64),转移到步骤S9。
步骤S9以后与前端转印处理的情况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接下来,将参考图10的流程图描述由控制部300执行的后端转印处理的一例。后端转印处理只是后半部分的一部分处理与中央转印处理不同,前半部分的处理(S1~S5、S61~S64)与中央转印处理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后端转印处理中,不是像中央转印处理的情况那样在箔转印区域TA通过了转印位置后,在片材S位于转印位置的期间使加热辊61分离,而是在片材S的后端通过转印位置后使加热辊61分离。因此,如图10所示,在步骤S64之后,控制部300判定片材传感器SS1是否成为断开(S71)。
在步骤S71中,控制部300等待直到片材传感器SS1成为断开,在判定为片材传感器SS1成为断开的情况下(S71,是,t9),则控制部300判定是否存在下一张片材S(S72)。
在步骤S72中,在控制部300判定为存在下一张片材S的情况下(S72,是),控制部300拾取下一张片材S(S73),并确定片材S的后端是否通过了转印位置(S74)。另外,对于片材S的后端是否经过了转印位置,通过判定在片材传感器SS1成为断开之后是否经过了时间T3即可。
在步骤S74中,控制部300等待直到片材S的后端通过转印位置,在判定为片材S的后端通过了转印位置的情况下(S74,是,t9),接通压接分离电机90(t10),分离加热辊61(S75),分离结束后,断开压接分离电机90(t11),转移到步骤S2。
另一方面,在步骤S72中,控制部300在判定为没有下一张片材S的情况下(S72,否),使压接分离电机90接通而使加热辊61离开(S76),使输送电机80断开(S77),并结束处理。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如下效果。
在箔转印装置1中,在执行箔转印之前预先使加热辊61和加压辊51分离,在即将执行箔转印之前使加热辊61和加压辊51压接。因此,能够抑制箔膜F被浪费地输送。进而,在箔转印装置1中,在箔保存模式下,在使箔膜在离开片材的前端的片材上的位置处开始与片材压接的情况下,在停止片材输送并开始压接之后,在加热辊61到达压接位置之前,再次开始片材S的输送。因此,能够缩短在片材停止的状态下压接于加热辊61的时间,因此,与在加热辊61到达压接位置之后再次开始片材S的输送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压接痕迹的产生。其结果是,能够抑制箔膜F被浪费地输送,并且能够抑制在片材S产生压接痕迹。
另外,控制部300在第四处理中,在加热辊61与加压辊51接触之后且到达压接位置之前,再次开始片材S的输送。因此,由于在加热辊61与加压辊51接触之前不再次开始片材S的输送,因此加热辊61与加压辊51接触时的阻力不会妨碍片材S的输送。其结果是,能够更可靠地抑制片材S在上游侧输送辊11C与加压辊51之间产生褶皱。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如以下例示那样变形为各种方式来实施。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结构和处理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四处理中,控制部300控制上游侧输送辊11C而在加热辊61与加压辊51接触时再次开始片材S的输送,但例如也可以如图12的输送电机80的动作中的细线那样,在加热辊61与加压辊51接触后且加热辊61到达压接位置之前的期间(时刻t41)再次开始片材S的输送。在该方式中,与上述实施方式相比,能够更可靠地抑制片材S在上游侧输送辊11C与加压辊51之间产生褶皱。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四处理中,控制部300控制上游侧输送辊11C而在加热辊61与加压辊51接触时再次开始片材S的输送,但也可以如图12的输送电机80的动作中的细线那样,控制部300在加热辊61与加压辊51接触之前(t42)再次开始片材S的输送。在这种情况下,与上述实施方式相比,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在片材S上产生压接痕迹。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图7~图9的步骤S4中,将输送电机80断开,同时将压接分离电机90接通(也参照图11中的时刻t3、图12中的时刻t31),但也可以在将输送电机80断开后,等待规定时间后将压接分离电机90接通。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控制部通过用户输入各转印处理模式、前端空白长度、箔转印长度来决定压接范围,但控制部也可以检测片材的色粉图像来决定压接范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各模式中使加压辊51停止时等,使全部输送辊(11A~12B)停止,但也可以仅使与片材S接触的输送辊停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加热辊61相对于加压辊51压接、分离,但也可以使加压辊相对于加热辊压接、分离。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箔转印装置,例示了在形成于片材上的色粉图像上转印箔的装置,但箔转印装置只要是在片材上转印箔的装置即可,可以是任意装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箔转印用膜盒FC设置有供给卷轴31和卷取卷轴35,但例如也可以在箔转印用膜盒设置供给卷轴,在壳体设置卷取卷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输入部的一例,例示了在触摸面板TP上显示的按钮,但输入部也可以是例如通过用户的操作能够移动到按压位置和解除位置的按钮(开关)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控制部根据来自触摸面板TP的信号来执行各模式,但例如在图像形成装置和箔转印装置一体构成的情况下,控制部也可以根据印刷转印指令中包含的图像数据来判断片材上的调色剂区域的大小和位置,根据调色剂区域的大小和位置来选择各模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片材传感器由杆和检测杆的位置的光传感器构成,但片材传感器例如也可以仅由光传感器构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箔膜F由四层构成,但只要箔膜具有转印层和支承层,则层的数量可以是任意数量。
也可以任意组合实施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说明的各要素。

Claims (4)

1.一种箔转印装置,将片材与含有箔的箔膜重叠而将所述箔转印于片材,其特征在于,具有:
加热辊,该加热辊加热所述箔膜和片材;
加压辊,该加压辊在与所述加热辊之间夹着所述箔膜和片材的状态下旋转,由此输送所述箔膜和片材;
压接分离机构,该压接分离机构使所述加热辊及所述加压辊中的一方的辊在与另一方的辊压接的压接位置和从所述另一方的辊离开的分离位置之间移动;
输送辊,该输送辊在所述加压辊和所述加热辊之间输送片材;以及
控制部,
所述控制部能够执行箔保存模式,在该箔保存模式中,使所述箔膜压接在片材的输送方向上的片材的一部分的范围内而执行转印,在所述箔保存模式中,在使所述箔膜在从片材的前端离开的片材上的位置处开始压接于片材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执行第一处理、第二处理、第三处理及第四处理,
在该第一处理中,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输送辊而在使所述一方的辊位于分离位置的状态下开始片材的输送,
在该第二处理中,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输送辊而在片材上的作为应转印箔的区域的箔转印区域到达所述加热辊和所述加压辊之间的转印位置之前停止片材的输送,
在该第三处理中,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压接分离机构而在片材停止的状态下使所述一方的辊开始从所述分离位置向所述压接位置移动,
在该第四处理中,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输送辊而在所述一方的辊到达所述压接位置之前再次开始片材的输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箔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四处理中,所述控制部在所述一方的辊与另一方的辊接触之后且到达所述压接位置之前,再次开始片材的输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箔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检测所述一方的辊的位置的分离传感器,
在所述第四处理中,所述控制部根据来自所述分离传感器的信号,再次开始片材的输送。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箔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检测所述片材的片材传感器,该片材传感器在所述片材的输送方向上配置于所述加热辊的上游,
在所述第二处理中,所述控制部基于从由所述片材传感器检测出所述片材的前端的通过起经过的时间而停止片材。
CN202180055610.XA 2020-10-26 2021-09-17 箔转印装置 Pending CN11615727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78959 2020-10-26
JP2020178959A JP2022069976A (ja) 2020-10-26 2020-10-26 箔転写装置
PCT/JP2021/034217 WO2022091627A1 (ja) 2020-10-26 2021-09-17 箔転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57275A true CN116157275A (zh) 2023-05-23

Family

ID=81382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55610.XA Pending CN116157275A (zh) 2020-10-26 2021-09-17 箔转印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34118A1 (zh)
JP (1) JP2022069976A (zh)
CN (1) CN116157275A (zh)
WO (1) WO202209162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4017034A (ja) * 2022-07-27 2024-02-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箔転写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66476A (ja) * 2000-11-30 2002-06-11 Canon Inc ラミネート装置及びラミネート成品の製造方法
JP7286979B2 (ja) * 2019-01-29 2023-06-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層転写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91627A1 (ja) 2022-05-05
US20230234118A1 (en) 2023-07-27
JP2022069976A (ja) 2022-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43231B2 (ja) 層転写装置
CN113412221A (zh) 层转印装置
CN116157275A (zh) 箔转印装置
JP7286979B2 (ja) 層転写装置
US20220306416A1 (en) Foil transfer film cartridge and foil transfer device
JP7283087B2 (ja) 層転写装置
CN115335291B (zh) 箔转印装置
JP2022069870A (ja) 箔転写装置
JP7367528B2 (ja) 箔転写装置
WO2023095729A1 (ja) 箔転写装置
WO2023095732A1 (ja) 箔転写装置
JP2022074248A (ja) 箔転写装置
JP2022099585A (ja) 箔転写装置
JP7380210B2 (ja) 箔転写装置
JP2023089565A (ja) 箔転写装置
JP2022098768A (ja) 箔転写装置
WO2023189414A1 (ja) 箔転写装置
WO2024024389A1 (ja) 箔転写装置
JP2022072745A (ja) シート供給装置および箔転写装置
WO2023095730A1 (ja) 箔転写装置
JP2023003449A (ja) 層転写装置
JP7552087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ラミネート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22161081A (ja) 箔転写装置
JP2024082844A (ja) 箔転写装置
JP2024147113A (ja) 箔転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