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479A - 图象形成系统 - Google Patents
图象形成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1479A CN1161479A CN96111256.5A CN96111256A CN1161479A CN 1161479 A CN1161479 A CN 1161479A CN 96111256 A CN96111256 A CN 96111256A CN 1161479 A CN1161479 A CN 116147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image
- picture information
- original
- processing syste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055 memory stor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32258 trans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2224 diss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ferric 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Fe]O[Fe]=O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102100029860 Suppressor of tumorigenicity 20 protein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144 data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269238 D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1139126 Homo sapiens Krueppel-like factor 6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0710013 Homo sapiens Reversion-inducing cysteine-rich protein with Kazal motif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0661807 Homo sapiens Suppressor of tumorigenicity 14 protein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11 coo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RUZYUOTYCVRMRZ-UHFFFAOYSA-N doxazosin Chemical compound C1OC2=CC=CC=C2OC1C(=O)N(CC1)CCN1C1=NC(N)=C(C=C(C(OC)=C2)OC)C2=N1 RUZYUOTYCVRMR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514 refle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807 s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53 sens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11 vegetabl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3/00—Geometric image transformations in the plane of the image
- G06T3/40—Scaling of whole images or parts thereof, e.g. expanding or contrac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87—Composing, repositioning or otherwise geometrically modifying originals
- H04N1/3872—Repositioning or masking
- H04N1/3873—Repositioning or masking defined only by a limited number of coordinate points or parameters, e.g. corners, centre; for trimming
- H04N1/3875—Repositioning or masking defined only by a limited number of coordinate points or parameters, e.g. corners, centre; for trimming combined with enlarging or reduc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diting Of Facsimile Originals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主CPU在从操作面板的LCD显示器指定了装订区时,依据存储在ROM中的程序,根据从LCD显示器设定的装订区宽度和复印纸尺寸以及用扫描器读取的原稿尺寸计算原稿图象的写入开始位置和倍率(放大率或缩小率),根据计算结果用印刷机进行印刷。指定了装订区时,在确保所指定的装订区的同时印刷原稿图象的端部不残缺的适宜的原稿图象。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具有图象压缩、扩张装置、图象存储装置的数字式复印机等的图象形成装置及图象形成方法。
以往,作为图象形成装置的数字式复印机具有把多个原稿图象结合为1张图象进行印刷(图象形成)的所谓存储器编辑复印功能,还具有压缩从扫描器读入的输入图象并在以1页单位来分段的页存储器中存储多页的压缩图象数据后,扩张压缩图象数据,按每份印刷的电子分类复印功能。
在这样的印刷中,移动被印刷的原稿图象能够在复印纸上指定空白即装订区。装订区能够设在复印纸的左右任一侧,同时也有作为“中央折迭装订”而在复印纸的正中设装订区的情况。
然而,在指定这样的装订区时,由于相对于复印纸移动原稿图象,因此有时原稿图象的顶端部分被印刷成缺少所移动了的部分。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指定装订区时,能够在确保指定了的装订区的同时不缺少原稿图象的顶端部分地印刷适宜的原稿图象的图象形成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是所提供的图象形成系统包括:读取原稿的图象信息的读取装置;存储由该读取装置所读取的图象信息的存储装置;用已存储在该存储装置中的图象信息设定包含在被成象媒体上形成图象时的装订区量的图象形成条件的设定装置;输入原稿及被成象媒体各个尺寸的输入装置;在由上述输入装置输入的尺寸的被成象媒体上根据已存储在上述存储装置中的图象信息进行图象形成的图象形成装置;在由上述设定装置设定了装订区量时,根据该装订区量、被成象媒体的尺寸和原稿的尺寸,计算出在被成象媒体除去装订区的区域上可以形成存储在上述存储装置中的图象信息的变倍率的计算装置;根据该计算装置的计算结果进行控制使之读出存储在上述存储装置中的图象信息并用上述图象形成装置在上述被成象媒体上形成图象的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是所提供的图象形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设定包含图象形成时的复印纸及原稿的尺寸以及装订区等图象形成条件;根据设定了的装订区决定上述复印纸上的图象形成区域,并从上述图象形成区域和上述原稿尺寸计算复印倍率;遵照已计算出的上述复印倍率读取原稿的图象信息并存储所读取的图象信息;判断在使用已存储的图象信息在上述复印纸上形成图象时产生的空白是否为用于在上述图象形成区域上均等配置的图象写入位置;根据所判断的图象写入位置和上述被已改变了倍率的图象信息形成图象。
若采用本发明,则在由操作者指定装订区时,能够确保所指定的装订区并印刷不缺少原稿图象端部的适宜的原稿图象。
图1是与本发明一实施例有关的图象形成装置的断面图。
图2是图象形成装置的系统结构图。
图3是示出基本控制单元的结构框图。
图4是示出扫描器单元的结构的框图。
图5是示出印刷机单元的结构的框图。
图6是为实现图象形成装置中的电子分类的功能控制框图。
图7是示出存储在页存储器中的存储区域结构的示意图。
图8A-8C是用于说明自动两面装置中的印刷动作的说明图。
图9是从A4原稿向A5复印纸复印的示例图。
图10是从A4原稿向4-R(横方向)复印纸的中央折迭装订复印的示例图。
图11是从A4原稿向B4-R(横方向)复印纸复印的示例图。
图12是从A4原稿向A4复印纸的中央折迭装订复印的示例图。
图13是指令把装订区D附在短边的复印的示例图。
图14是指定了中央折迭装订区的示例图。
图15是指令把装订区D附在长边的复印的示例图。
图16是调整空白使得均等产生的复印的示例图。
图17是用于说明原稿的读取、存储、印刷的动作的流程。
图18是用于说明原稿的读取、存储、印刷的动作的流程。
图19是用于说明原稿的读取、存储、印刷的动作的流程。
图20A及20B是用于说明原稿的读取、存储、印刷的动作的流程。
<实施形态>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
图1概略地示出与本发明有关的作为图象形成装置的电子复印机的总体结构。该装置具备原稿扫描部分140及图象形成部分160,在其上部安装有原稿自动供给装置200。
原稿自动供给装置200形成为如下的结构,作为箱体的盖本体21的后端沿部分借助未图示的铰链装置被开闭自由地安装在装置本体的上平面的后端沿部分上,根据需要可以使原稿自动传送装置200总体转动位移而开放原稿台2。在盖本体21的上面稍稍靠左的部件上设有可以总括保持多张原稿的原稿供纸台22。在装置的一端侧设有依次每次一张地取出原稿并供给到原稿台2的一端侧(图中左端一侧)的供给装置23。供给装置23配设有用于取出原稿的拾取轮27、把原稿压向拾取轮27的加重板28、检测原稿向原稿供纸台22的设置状态的作为原稿检测传感器的无纸传感器29等。此外,在拾取轮27的原稿取出方向上配设供纸轮32,使得可靠地每次一张地供给原稿。原稿台2的上平面上,张设着覆盖该平面的原稿运送皮带37。原稿运送皮带37由挂在一对皮带轮40、40上的外表面为白色的宽缘环形皮带构成。还有,原稿运送皮带37的内周部分的背面一侧上设有用于把皮带面压到原稿台2上的多个皮带压轮41……以及检测原稿自动供给装置的开闭状态的位置开关(未图示)。而且,把由上述供给装置23供给的原稿从原稿台2的一端侧(左端侧)运送到另一端侧(右端侧)。装置的右侧部位上设有排纸装置38,排纸装置38设有传送轮44、把原稿压到该传送轮44上的紧压轮45、检测被送向排纸方向的原稿终端的作为原稿检测装置的排纸传感器46等。在原稿排出路径的下游一侧,配设有排纸轮48。另外,在原稿排出路径上为把原稿正反翻转后导向原稿台2设有槽82,使两面复印原稿成为可能。
原稿扫描部分140由作为光源的曝光灯6、设置了反射镜15的第1滑架7、设置了弯转光路的反射镜8a、8b的第2滑架9、透射10、感受反射光的光电变换单元11、变更各部分的位置而驱动以上各部分的驱动系统(未图示)以及把光电变换单元11的输出即图象数据以模拟变换为数字的A/D变换单元(未图示)构成。上述第1、第2滑架7、9相互用同步皮带(未图示)连接,第2滑架9成为以第1滑架7的1/2速度向同一方向移动。由此,能够使到达透射镜10的光路长度为恒定地进行扫描。上述透镜10焦距固定,改变倍率时向光轴方向移动。上述光电变换单元11是把来自原稿的反射光进行光电变换的装置,例如以CCD形行图形传感器等构成主体。这时,原稿的1个象素对应于CCD传感器的1个器件。上述光电变换单元11的输出被输出到A/D变换单元。上述第1、第2滑架7、9、反射镜8a、8b的移动分别由步进电机(未图示)进行。上述第1、第2滑架7、9根据挂在连接到上述步进电机的转轴上的驱动轮(未图示)和空转轮(未图示)之间的同步皮带(未图示)的动作移动。上述透镜10由对应的步进电机(未图示)转动螺旋转轴(未图示)并借助于该螺旋转轴的转动使之向光轴方向移动。
60是电光变换单元(半导体激光器),对应于该电光变换单元60配置有准直透镜62、光学多面镜(多面反射镜)64、透镜66、反射镜68、70,透镜72,使得把来自曝光装置52的激光照射到感光鼓50上。
图象形成部分160把例如激光光学系统和能够在复印纸上形成图象的电子摄影方式组合了起来。即,图象形成部分160具有在装置内几乎中央部位上被轴支承为转动自由的、作为图像载体的感光鼓50,该感光鼓50的周围依次配置有曝光装置52、显影装置54、复制充电器55、剥离充电器56、清除充电器57、去电充电器58及带电充电器59。由带电充电器59使感光鼓50均匀地带电的同时,从原稿扫描部分输出激光,在上述感光鼓50上使原稿的图象结象,形成静电潜象。
接着,已形成于上述感光鼓50上的静电潜象由显影装置54显影,在从后述的作为供纸装置的供纸盒30经由导轮20送来的复印纸P上由复制充电器55复制显影图象。由该复制充电器55复制后的复印纸P由基于AC电晕放电的剥离充电器56剥离后,经由运送皮带运送到定影器72,由该定影器72溶融定影了显象图象的复印纸P由排纸轮对73经由分拣机80排出到排纸托盘74上。另外,分拣机80上设有在订书机分类模式时对每1份进行装订的订书机76。为挪动排纸的装载位置,排纸托盘74还要用后述的托盘驱动单元使之前后左右移动。
另一方面,向上述复印纸P进行显影图象的复制、剥离后残留在感光鼓50上的显影剂由清除充电器57清除,由去电充电器58使感光鼓50上的电位降到低于一定的电平,使下一次的复印动作成为可能。
另外,在复印纸P的两面印刷的两面复印时,把由上述的定影器72溶融定影了显影图象的复印纸P经由运送路径75a运送后存放在托盘75b中。存放在该托盘75b中的单面印刷完毕的复印纸P经由运送路径75c传送到上述复制充电器55,在尚未被印刷的另一面上复制显影图象。还有,托盘75b的下方设有光反射型的纸传感器75d,检测有无堆放在托盘75b上的复印纸。
另外,运送路径75a、托盘75b、运送路径75c以及纸传感器75d构成作为自动两面翻转机构的自动两面装置75。
还有,图中30是安装成从上述装置本体1的正面装卸自由的、上下多层的、作为供纸装置的供纸盒。该供纸盒30由本身即是收纳复印纸P的箱体的盒式机箱31构成,该盒式机箱31的取出端部有使之向复印纸取出方向倾斜的结构。这样一来,收纳在上述供纸盒30的盒式机箱31内的复印纸P可由拾取轮81从最上层拾起而取出。由该拾取轮81取出并被送入上述盒式机箱31的取出端部一侧的复印纸P由设置在上述盒式机箱31的取出端部内侧上方的供纸轮84和分离轮(或分离片)85构成的复印纸分离单元一张张地分离后向图象形成部分160运送。
下面,参照图2至图5说明图象形成装置的控制电路。图2示出与一实施例有关的数字复印机控制系统等的图象形成存储装置的结构框图的概略图,图3示出(CPU单元)基本控制单元,图4示出扫描器单元,图5示出印刷机单元。
如图2所示,上述数字复印机控制系统由基本部分301和页存储器部分302共两块构成。基本部分301中,扫描器313、印刷机315之间连接图象处理单元314,构成数字复印机。页存储器部分302采用接收并存储来自基本部分301的图象数据,再次把该已存储好了的图象数据传送给基本部分301的办法,实现存储器复印。
用存取控制数据的基本部分系统接口316、存取图象数据的基本部分图象接口317连接基本部分301和页存储器部分302。
其次,基本部分301由扫描器313、印刷机315、图象处理装置314以及控制这些装置的基本控制单元311构成。
如图3所示,基本控制单元311的主CPU100上连接着ROM102、RAM104、图象存储器106、定时存储器108、密码存储器110、定时器112、内部接口122、外部接口124。内部接口122上连接操作面板114,操作面板114上配置有LCD显示器116、0-9数字键118、作业密码模式按钮120、复印键121等。外部接口124连接分拣机80和外部装置138。分拣机80中的排纸托盘74由托盘驱动单元79驱动。
这里,图象信息的存储和读出由主CPU100进行。例如,在存储密码和图象信息时,在扫描器CPU160的控制下由扫描器单元读入的图象信息依据主CPU100的指令存入图象存储器106中。主CPU100的指令由来自操作单元的输入(键入)决定其模式。
接着,参照图4说明扫描器单元313的详细结构。扫描器单元313的扫描器CPU160连接着控制照明灯6的控制单元164/控制扫描电机166的电机驱动器168/原搞尺寸检测传感器169、以及驱动控制各种传感器、开关及螺线管类170的驱动单元172,并控制它们的动作。另外,扫描器CPU160还连接并控制用于对来自光电器件11的图象信息进行图象处理的A/D变换电路176、析象度变换电路178、“阴暗部分”修正电路176、图象质量改善电路180、2值化电路182。
下面,参照图5详细地说明印刷机315。在印刷机315中,印刷机CPU190连接着驱动主电机192的主电机驱动器194、驱动控制纸尺寸检测传感器195、各种传感器、开关、螺线管类196的驱动单元198、控制定影灯200的定影灯控制单元202、控制带电充电器204、复制充电器206、剥离充电器208、PCC充电器210的高压输出控制单元212、控制去电灯214的去电灯控制单元216、控制供纸轮218和拾取轮220用的供纸电机222的供纸控制单元224、以及控制电光变换单元(激光二极管)60及多角电机228用的激光驱动电路230的调制电路232,并且控制它们的动作。
下面,参照图2详细地说明页存储器部分302。连接基本部分301的系统总线316的总线310由总线变换单元330结构变换为总线329。页存储器323临时存储图象数据。地址控制单元306生成页存储器323用的地址。图象总线320是用于进行页存储器部分302内各器件间的数据传送的总线,数据控制单元307控制经由图象总线320进行页存储器323和其它器件的数据传送时的数据传送。
图象数据I/F308在经由基本部分图象接口317和基本部分301传送图象数据时用作图象数据接口析象度变换/2值旋转装置325在向析象度不同的机器发送图象数据时实行2值图象数据的90度旋转处理,把图象数据变换为其它机器的析象度,或者把从析象度不同的机器接收的图象数据变换为基本部分301中印刷机315的析象度。
压缩/扩张装置324为了像传真发送和光盘存储那样把图象数据压缩后或发送或存储装置而输入的图象数据进行压缩,或者为了经由印刷机使压缩后的图象数据可视化而进行扩张。多值旋转存储器309连接图象数据I/F装置308,在向印刷机315输出图象数据之际,把图象数据旋转90度或-90度后输出时使用。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图象形成装置的电子分类功能的功能框图。在该功能框图中,原稿读取控制单元和放大/缩小单元351例如对应于扫描器313及图象处理装置314,图象压缩控制单元352及图象扩张控制单元/位置展开控制单元354对应于压缩扩张装置324,图象印刷控制单元355对应于印刷机315,文件管理控制单元353对应于数据控制单元307等。
原稿读取控制单元和放大/缩小单元351中的原稿读取控制单元量化来自扫描器313的图象数据,写入页存储器323。若原稿已装入原稿自动供给装置200则从原稿自动供给装置200给出原稿并读取原稿。另外,已装入到原稿自动供给装置200中的原稿从最末页开始读取。指定为两面原稿时,从最末页开始,并按照先背面、后正面的顺序一直读到起始页的正面。
原稿读取控制单元和放大/缩小单元中的放大/缩小单元是原稿读取控制单元的子组件,从复印纸和原稿尺寸的关系判定缩小或放大率(以下,把它们记为倍率),决定复印图象的纵,横象素数,处理来自扫描器313的图象数据,即进行放大或缩小。
在图象压缩控制单元352及文件管理控制单元353中,压缩页存储器323上的图象数据,以文件形式写入所管理的区域。
图7是示出页存储器323的存储区结构的示意图,划分为把用扫描器单元313读取的原稿的图象数据不加改动地写入的页缓冲区M1和写入把该图象数据压缩后的数据的以1页单位分成段的文件区M2。
该文件区M2的各页起始地址存储在地址控制单元306中的各文件区页数据的起始地址存储区M3中。另外,文件既可以建立在RAM这样易失性存储器上,也可以建立在硬盘那样的大容量非易失性存储器上。
操作者为了复印,例如把原稿装入原稿自动供给装置200并按下复印键121,于是原稿读取控制单元和放大/缩小单元351就供给原稿以及放大或缩小读取所供原稿后得到的图象数据。文件管理控制单元353把该图象数据写入页存储器323,图象压缩控制单元352逐页压缩写入的图象数据,并存入以1页单位分成段的文件区M2中。该过程一直进行到装入原稿自动供给装置200中的原稿供完为止。但是,当以上过程中文件存满(存储器溢出)时,在中途停止输入动作,把迄今为止所输入、压缩、存储了的图象数据全部清除,中止复印。
一旦把原稿全部在页存储器323上存储结束,则控制就过渡到图象扩张控制单元、位置展开控制单元354。
图象扩张控制单元和位置展开控制单元354从文件区M2一读出被压缩了的原稿图象,为了输出(印刷)而以复印纸的单面(输出页)为单位扩张图象,并把扩张后的图象传送到图象印刷控制单元355。该过程反复进行到读出全部原稿图象为止。
压缩图象数据的读出,如后述那样,根据原稿页数决定其顺序,以该顺序印刷图象并在自动两面装置75的托盘75b中堆放印刷后的复印纸。
在自动两面装置75中把背面已印刷了的复印纸堆放在托盘75b中,接着,从托盘75b中取出进行正面的印刷,把两面印刷了的复印纸排出到排纸托盘74上。多张原稿时,首先各复印纸背面的印刷及堆放全部进行完之后,边从自动两面装置75排出边印刷正面并把两面都印刷过后的复印纸排出到排纸托盘74。
图8A-8C是用于说明自动两面装置75中的印刷动作的说明图。例如,把单面8张原稿进行中央折迭装订时,如图8A所示,在数据控制单元307的控制下,把第4页和第5页印刷到第1张的背面,把第2页和第7页印刷到第2张的背面并堆放在自动两面装置75的托盘75b中。接着,如图8B所示,从托盘75b取出在背面已印刷了第2、7页的复印纸,在正面印刷第1、8页后排出,取出在背面已印刷了第4、5页的复印纸,在正面印刷第3、6页后排出,由此完成1份中央折迭装订的印刷。这样,例如可把8张A4单面原稿印刷到2张A4纸上。另外,复印2份以上时,按份数重复该动作。
还有,在原稿张数不是4的整倍数时要多放一份进行印刷。例如把6张原稿进行中央折迭装订印刷时的输出结果例示于图8C。
上述原稿读取控制单元和放大/缩小单元351的放大/缩小单元中的倍率由主CPU100使用已存储在ROM102中的本发明的倍率判断程序算出。
图9是从A4原稿向A5复印纸进行无图象旋转的复印的示例图。这时,计算出放大或缩小率使得把原稿在纵横方向上均等地放大或缩小以便尽可能地填满复印纸的全部区域。以A4W作为A4宽度,A4H作为A4长度,A5W作为A5宽度,A5H作为A5长度,以A5W/A4W或A5H/A4H计算倍率。采用的倍率是A5W/A4W及A5H/A4H中的较小一方,而该情况下二者相同为71%。
图10是作为无图象旋转的中央折迭装订定型连接的从A4原稿向A4-R(横方向)复印纸进行中央折迭装订复印的示例图。这时,计算出放大或缩小率使得把原稿纵横均等地放大或缩小以便尽可能填满复印纸的一半区域。计算出来的倍率是(A4H/2)/A4W以及A4W/A4H,采用较小的一方,该情况下也是二者相同为71%。
图11是作为有图象旋转的从A4原稿向B4-R(横方向)复印纸进行复印的示例图。这时,计算出放大或缩小率使得把原稿纵横均等地放大或缩小以便尽可能填满复印纸的全部区域。计算的倍率是B4W/A4W及B4H/A4H,采用较小的一方。
图12是作为有图象旋转的中央折迭装订定型连接的从A4原稿向A4复印纸进行中央折迭装订复印的示例图。这时,计算出放大或缩小率使得旋转原稿而纵横均等地放大或缩小以便尽可能填满复印纸一半的区域。计算的倍率是A4W/A4H及(A4H/2)/A4W,采用较小的一方。
本发明的图象形成装置在指定了装订区时,确保在复印纸上指定了的装订区,对应复印纸内的其余区域进行图象的放大/缩小印刷。即,即使有装订区原稿图象也完整地印刷在复印纸上。在指定了装订区时的所希望倍率由主CPU100使用存储在ROM102中的程序计算。
下面,说明指定装订区并复印时希望倍率的计算。
图13是有图象旋转的从A4原稿到B4-R(横方向)复印纸进行复印的情况下指示把装订区“D”附在短边的示例图。计算的倍率是B4W/A4W及(B4H-D)/A4H,采用较小的一方。
图14是指定了中央折迭装订的示例图。指定了中央折迭装订区时,装订区“D”均等地取在复印纸的正中。缩小并读入原稿图象使得容纳在除去了装订区的区域中。即,指定了装订区时,在比未指定时稍小的格中留出装订区输入原稿图象。计算的倍率是((A4H-D)/2)/A4W及A4W/A4H,采用较小的一方。还要乘上用于在印刷图象的周围设极小空白的调整倍率(例如98%)而最终决定读入原稿时的倍率。这时,如图所示产生空白。
图15是在把4张A4原稿连结在A4复印纸的情况下令其把装订区“D”附在长边的示例图。计算的倍率是((A4W-D)/2)/A4W及(A4W/2)/A4H,采用较小的一方。这时,如图所示产生2条空白。
如在图13-图15中说明过的那样,若分别把图象缩小装订区量部分则产生空白。为此,挪动图象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得空白均等产生。
图16是在从A4原稿向B4-R(横方向)复印纸进行复印的情况下进行调整使空白均等产生的示例图。计算的倍率是B4W/A4W及(B4H-D)/A4H,采用较小的一方,把以所采用的倍率X输入的图象上下挪动使得位于B4复印纸宽度方向中的正中间。这时,(B4W-A4W×X)/2为挪动量。
其次,参照图17-20的流程说明在这样的结构中原稿的读取、存储、印刷的动作。
首先,若由操作者对操作面板114的操作先择菜单,则主CPU100在LCD显示器116上显示模式的选择画面,从该模式选择画面设定装订区、原稿/复印纸尺寸选择模式等(ST1)。另外,缺省时,设定原稿/复印纸尺寸选择模式为“通常”,选择原稿尺寸为A4、选择复印纸尺寸为A4。
原稿/复印纸尺寸选择模式不是通常(ST2),而且原稿台2上有原稿时(ST3),用原稿检测传感器169检测原稿尺寸(ST4)。另外,在原稿/复印纸尺寸选择模式是APS(AutoPaper Select自动选纸)时(ST5),检测原稿尺寸,选择和原稿相同尺寸的复印纸(ST6)。这时,如果没有装订区的设定则倍率取为100%。还有,在原稿/复印纸尺寸选择模式是AMS(Auto Magnification Select自动选择放大率)时(步骤ST5中“No”的情况),检测原稿尺寸,复印纸尺寸使用在步骤ST1中设定的尺寸(ST7)。
在步骤ST8中从选择原稿尺寸及选择复印纸尺寸计算倍率,显示在LCD显示器116上。因此在已设定了装订带时,如图13~图15中说明的那样,决定倍率使印刷图象不残缺。
这里,主CPU100确认供纸盒30中是否有所选择的复印纸尺寸的复印纸(ST9),没有时设定为不接受开始键(复印键)121的指令(ST10)。在LCD显示器116上显示补充纸指令(ST11)。当供纸盒30中有所选择的复印纸尺寸的复印纸时,设定为接受开始键(复印键)121的旨令(ST12)。
接着主CPU100在LCD显示器116上显示模式选择画面(装订区等)(ST13),输入各种键按下的信息(ST14)。在按下健时(ST15),主CPU100如下所述那样判断对应于所按键的信息。
在步骤ST16中,如果被按下的键是开始键(复印键)121则流程转移到步骤ST27,否则,转移到步骤ST17。在步骤ST17中,当检测出按下了在LCD显示器116显示“B5”、“A3”等的原稿尺寸选择键时,把原稿/复印纸尺寸选择模式设定为通常,如果APS或AMS灯点亮则熄灭(ST18),把在步骤ST17中选择了的原稿尺寸设定为选择原稿尺寸后返回步骤ST2(ST19)。在步骤ST20中,如果是在LCD显示器116上显示了“B5”、“A3”等的复印纸尺寸选择键,则把原稿/复印纸选择模式设定为通常,如果APS或AMS灯亮则使之熄灭(ST21),把在步骤ST20中所选择的复印纸尺寸设定为选择复印纸尺寸后返回步骤ST2(ST22)。在步骤ST23中,如果是LCD显示器116上的APS健,则把原稿/复印纸尺寸选择模式设定为APS,使APS灯亮后返回到步骤ST2(ST24)。在步骤ST2 5中,如果是LCD显示器116上的AMS健,则把原稿/复印纸尺寸选择模式设定为AMS,使AMS灯亮后返回到步骤ST2(ST26)。
在步骤ST27中,主CPU100依据来自原稿检测传感器29的检测信号检查原稿自动传送装置200上有无原稿,有原稿时供给1张原稿自动传送装置200上的原稿,用原稿尺寸检测传感器169检测原稿尺寸(ST28)。在步骤ST29中,如果原稿/复印纸尺寸选择模式是通常,则转移到步骤ST29。
在步骤ST29中,如果原稿/复印纸尺寸选择模式不是通常,而且在步骤ST30中不是APS,则选择原稿尺寸被设定为在步骤ST28中所检测到的尺寸(ST31),计算出倍率并在LCD显示器116上显示其倍率(ST32),流程转向步骤ST39。在步骤ST30中如果是APS,则选择复印纸尺寸和选择原稿尺寸均被设定为所检测到的尺寸(ST33),计算出倍率并显示在LCD显示器116上(ST34)。在步骤ST35中,如果供纸盒30中有选择复印纸尺寸的复印纸则转向步骤ST39,如果供纸盒30中没有选择复印纸尺寸的复印纸则在LCD显示器116上显示补充纸指令(ST36)。
另外,在步骤ST27中,主CPU100依据来自原稿检测传感器29的检测信号检查原稿自动传送装置200上有无原稿。没有原稿时,以在步骤ST8中计算出的倍率读取原稿台2上的原稿,把所读取的原稿图象按页压缩,作为压缩数据存储到页存储器部分302的页存储器323中(ST37),按下LCD显示器116上的结束键后转向步骤ST42。
在步骤ST42中主CPU100决定所设定的复印纸尺寸上的图象区域(计算写入开始位置)。这时在已设定了装订区的情况下如图13-15那样把装订区加入计算中,而且如果需要则像图16那样决定图象区域使得空白均等地产生。根据该结果,主CPU100在页存储器部分302内展开已存储在页存储器323中的压缩图象数据,并经由图象处理单元314在印刷机315中进行印刷(ST43),当印刷完预定份数时则结束处理(ST44)。
如以上那样,进行原稿的读取、存储、印刷,在此,详细地说明例如把8张A4原稿(纵)向A4-R(横方向)复印纸进行设定中央折迭装订区进行的印刷的情况。
在由操作者选择按下LCD显示器116的选择画面上的中央折迭装订模式时,主CPU100还要在LCD显示器116上显示装订带量(例如10mm)、复印纸尺寸(A4-R)、所需份数(例如3份)等设定要求,由操作者进行这些设定。
主CPU100用扫描器313读取原稿,把已读取进来的图象数据暂时存储在页存储器323的缓冲区M1中,压缩该图象数据,并作为压缩数据按页存储在文件区M2中。
读取了全部原稿后,主CPU100考虑对应于所设定的装订区量的复印纸上的图象区域及原稿尺寸计算缩小率(倍率),决定写入开始位置(均等地产生空白的位置)。
根据计算结果主CPU100在印刷机315中如图8A、图8B中所示首先把第4、5页印刷在第1张复印纸的背面后堆放在自动两面装置75的托盘75b中,把第2、7页印刷在第2张的背面后堆放在托盘75b中。接着,从托盘75b中取出背面印刷了2、7页的复印纸,在正面印刷第1、8页后排出到排纸托盘74中,取出背面印刷了4、5页的复印纸,在正面印刷第3、6页后排出到排纸托盘74中,这样就完成了1份中央折迭装订的印刷。由于所设定的份数是3份,故再重复2次上述动作后结束。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若采用上述发明的实施形态,则在设定了装订区的功能时,根据所指定的装订区量缩小(或放大)原稿图象,就能够使得原稿图象不残缺地进行印刷输出。
Claims (10)
1.图象形成装置,包括:
设定用图象信息在被成象媒体上形成图象时的包含在被成象媒体的端部区域形成的空白部分的空白量的图象形成条件的设定装置;
输入原稿及被成象媒体各自的尺寸信息的输入装置;
读取原稿的图象信息的读取装置;
根据由上述读取装置读取的图象信息,在由上述输入装置所输入的尺寸的被成象媒体上形成图象的图象形成装置;
在由上述设定装置设定了上述空白量时,根据该空白量和被成象媒体的尺寸信息及原稿的尺寸信息,计算可以把由上述读取装置读取的图象信息形成在被成象媒体的除已被设定的上述空白部分的区域中的变倍率的计算装置。
根据该计算装置的计算结果变换由上述读取装置读取的图象信息,使得用上述图象形成装置在上述被成象媒体上形成图象的控制装置。
2.权利要求1中记述的图象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装置具有实施控制使得以由上述计算装置算出的变倍率变换由上述读取装置读取的图象信息的倍率,上述图象形成装置用变倍后的图象信息进行图象形成的第2控制装置。
3.权利要求1中记述的图象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装置具有决定图象写入位置,使得在以由上述计算装置算出的变倍率变换由上述读取装置读取的图象信息的倍率时对于上述除空白部分之外的区域均等地产生空白的第3控制装置。
4.权利要求1中记述的图象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设定装置具有设定中央折迭装订的装置;
上述控制装置具有控制上述图象形成装置使得在由上述设定装置设定了上述中央折迭装订时,以中央折迭装订方式在上述被成象媒体上形成图象的第2控制装置。
5.权利要求1中记述的图象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设定装置具有设定把多张原稿图象汇集在1张被成象媒体上进行图象形成的存储器编辑复印的装置;
上述控制装置具有控制上述图象形成装置使得在由上述设定装置设定了上述存储器编辑复印时,上述多张原稿汇集在1张复印纸上进行图象形成的第2控制装置。
6.图象形成装置,包括:
设定从图象信息在复印纸上形成图象时的包括复印纸尺寸,原稿尺寸及装订区宽度在内的图象形成条件的设定装置;
读取原稿的图象信息的扫描器;
存储由该扫描器读取的图象信息的存储器;
在由上述设定装置设定了尺寸的复印纸上根据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的图象信息进行图象形成的印刷机;
作为由上述设定装置设定的图象形成条件设定了装订带宽时,根据从由上述设定装置设定了的复印纸尺寸减去该装订带宽部分后余下复印纸区域和上述原稿尺寸计算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的图象信息的倍率的计算装置;
决定图象写入位置使得在以由该计算装置算出的倍率把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的图象信息进行了倍率变化时对于上述复印纸区域产生的空白均等配置的决定装置;
进行控制使得上述印刷机根据由该决定装置决定的图象写入位置和由上述计算装置计算的倍率进行图象形成的控制装置。
7.权利要求6中记述的图象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计算机装置包括作为上述倍率,计算出以上述原稿的短边除上述剩下的复印纸区域的短边的第1倍率和以上述原稿的长边除上述剩下的复印纸区域的长边的第2倍率并提供较小一方倍率的装置。
8.权利要求6中记述的图象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设定装置具有设定中央折迭装订的装置;
上述控制装置具有控制上述图象形成装置使得由上述设定装置设定了上述中央迭装订时以中央折迭装订方式在上述被成象媒体上形成图象的第2控制装置。
9.权利要求6中记述的图象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设定装置具有设定把多张原稿图象汇集到1张被成象媒体上进行图象形成的存储器编辑复印的装置;
上述控制装置具有控制上述图象形成装置使得在由上述设定装置设定了上述存储器编辑复印时,上述多张原稿汇集到1张上进行图象形成的第2控制装置。
10.图象形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设定图象形成时的包括复印纸和原稿的尺寸以及装订区在内的图象形成条件;
根据所设定的装订区决定上述复印纸上的图象形成区域,用上述图象形成区域和上述原稿尺寸计算复印倍率;
依据已算出的上述复印倍率读取原稿的图象信息,存储所读取的图象信息;
判断使得在用所存储的图象信息在上述复印纸上进行图象形成时产生的空白均等地配置在上述图象形成区域中的图象写入位置;
根据判断后的图象写入位置和上述被变倍了的图象信息形成图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7246982A JPH0969939A (ja) | 1995-08-31 | 1995-08-31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
JP246982/1995 | 1995-08-31 | ||
JP246982/95 | 1995-08-3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1479A true CN1161479A (zh) | 1997-10-08 |
CN1115859C CN1115859C (zh) | 2003-07-23 |
Family
ID=17156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6111256.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5859C (zh) | 1995-08-31 | 1996-08-30 | 图象形成系统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5839033A (zh) |
EP (1) | EP0762731A3 (zh) |
JP (1) | JPH0969939A (zh) |
CN (1) | CN1115859C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161714B1 (en) | 1999-11-25 | 2007-01-09 | Ricoh Company,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images, and computer product |
CN100382555C (zh) * | 2005-04-15 | 2008-04-16 | 虹光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智能型适配功能的数字复印设备及其复印方法 |
CN100428767C (zh) * | 2004-07-30 | 2008-10-22 | 诺日士钢机株式会社 | 打印框自动设定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947167B1 (en) * | 1997-07-23 | 2005-09-20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which forms images of four page on both faces of sheet in such a manner as images of two pages are formed on each face |
JP3673643B2 (ja) * | 1997-07-30 | 2005-07-2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印刷レイアウト装置及び印刷レイアウト方法並びに記憶媒体 |
JPH11136410A (ja) * | 1997-10-29 | 1999-05-21 | Canon Inc |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の方法、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を記憶した記憶媒体 |
US6097916A (en) * | 1998-03-31 | 2000-08-01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ation method |
US6825949B1 (en) * | 1998-12-18 | 2004-11-30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
JP4298146B2 (ja) * | 2000-08-22 | 2009-07-1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印刷データを生成する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方法 |
JP4785303B2 (ja) * | 2000-10-31 | 2011-10-0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印刷制御装置、印刷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JP2002321432A (ja) * | 2001-04-26 | 2002-11-05 | Canon Inc | 情報処理装置、印刷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記憶媒体、およびそ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
US6567628B1 (en) * | 2001-11-07 | 2003-05-20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determine page orientation for post imaging finishing |
JP4447817B2 (ja) * | 2002-01-16 | 2010-04-0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US6873812B2 (en) * | 2002-05-28 | 2005-03-29 | Nisca Corporatio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forming image on different size pages of booklet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thereof |
KR100472453B1 (ko) * | 2002-06-05 | 2005-03-1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원고의 인쇄 방법 및 장치 |
US7154628B2 (en) * | 2002-12-17 | 2006-12-26 | Xerox Corporation | Job secure overwrite failure notification |
JP2005227588A (ja) * | 2004-02-13 | 2005-08-25 | Toshiba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US20060082816A1 (en) * | 2004-10-15 | 2006-04-20 |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 Printer device and related method for handling print-and-hold jobs |
US7733539B2 (en) * | 2005-03-16 | 2010-06-08 |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 Scanning method for stitching images |
US20060279812A1 (en) * | 2005-06-08 | 2006-12-14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the reproduction of original images |
JP2007174479A (ja) * | 2005-12-26 | 2007-07-05 | Fuji Xerox Co Ltd | 読取制御システム |
JP5004328B2 (ja) * | 2006-09-12 | 2012-08-2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記録装置及び画像記録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440272B1 (en) * | 1982-10-08 | 1995-09-20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
JPS60227242A (ja) * | 1984-04-25 | 1985-11-12 | Minolta Camera Co Ltd | 複写機 |
JPS6142668A (ja) * | 1984-08-06 | 1986-03-01 | Sharp Corp | 画像位置設定機能を有する複写機 |
JPS6211875A (ja) * | 1985-07-09 | 1987-01-20 | Minolta Camera Co Ltd | 電子写真複写機 |
US4839699A (en) * | 1985-07-31 | 1989-06-13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reproducing apparatus |
US4819029A (en) * | 1986-01-29 | 1989-04-04 |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 Copying machine capable of producing a copy with a filing margin |
JP2668886B2 (ja) * | 1987-08-31 | 1997-10-27 |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複写機 |
WO1992000644A1 (en) * | 1990-06-22 | 1992-01-09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Device for forming image |
JP3373536B2 (ja) * | 1990-09-28 | 2003-02-04 | ゼロックス・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 プリンタのダイナミックジョブ回復方法 |
US5214519A (en) * | 1991-04-29 | 1993-05-25 |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a specified format output image from an arbitrary format source image |
JPH07111582A (ja) * | 1993-10-12 | 1995-04-25 | Minolta Co Ltd | 画像読取装置 |
-
1995
- 1995-08-31 JP JP7246982A patent/JPH0969939A/ja not_active Abandoned
-
1996
- 1996-08-21 EP EP96113422A patent/EP0762731A3/en not_active Ceased
- 1996-08-26 US US08/703,353 patent/US5839033A/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6-08-30 CN CN96111256.5A patent/CN1115859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161714B1 (en) | 1999-11-25 | 2007-01-09 | Ricoh Company,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images, and computer product |
CN100428767C (zh) * | 2004-07-30 | 2008-10-22 | 诺日士钢机株式会社 | 打印框自动设定装置 |
CN100382555C (zh) * | 2005-04-15 | 2008-04-16 | 虹光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智能型适配功能的数字复印设备及其复印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H0969939A (ja) | 1997-03-11 |
EP0762731A2 (en) | 1997-03-12 |
US5839033A (en) | 1998-11-17 |
CN1115859C (zh) | 2003-07-23 |
EP0762731A3 (en) | 1998-04-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5859C (zh) | 图象形成系统 | |
EP0854632B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forming images | |
CN1124022C (zh) | 成像设备 | |
CN1106592C (zh) | 图象形成装置 | |
CN1149444C (zh) |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
CN1170891A (zh) | 图象形成装置和图象形成方法 | |
JPH1097112A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
JPH08227192A (ja) | 紙づまりからの復旧を改良した複写装置および複写方法 | |
JP4933382B2 (ja) |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 |
JPH0530368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3354681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3155789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4132473B2 (ja) |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US7639408B2 (en) | Image forming device | |
JP2003196154A (ja) | Fifoメモリ回路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 |
JP3155573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3214502B2 (ja) | 複写装置 | |
JPH04135073U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H0851529A (ja) | デジタル複写機 | |
JPH1184788A (ja) | 画像処理装置 | |
JPH0514646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S63180678A (ja) | 画像記録装置 | |
JPH08130611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H053539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H0514649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0723 Termination date: 201308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