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92382A - 一种可折叠膜材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折叠膜材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92382A
CN116092382A CN202211739408.1A CN202211739408A CN116092382A CN 116092382 A CN116092382 A CN 116092382A CN 202211739408 A CN202211739408 A CN 202211739408A CN 116092382 A CN116092382 A CN 1160923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exible substrate
membrane structure
filling layer
foldable membran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73940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传富
金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73940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92382A/zh
Publication of CN1160923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92382A/zh
Priority to US18/209,660 priority patent/US20230324959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52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lexible, e.g. mimicking a sheet of paper, or rollabl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01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ed to the housing of computer displays, e.g. of CRT monitors, of flat display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39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based on proje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41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ormed by a plurality of foldable display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and not covered by groups H10K10/80, H10K30/80, H10K50/80 or H10K59/80
    • H10K77/10Substrates, e.g. flexible substrates
    • H10K77/111Flexible substrat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04 - G06F1/32
    • G06F2200/16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16 - G06F1/18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折叠膜材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可折叠膜材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弯折区;可折叠膜材结构包括:柔性基底;在弯折区,柔性基底第一侧包括多个第一凹槽;填充层,填充层包括第一填充层,第一填充层填充第一凹槽;和/或,柔性基底第二侧包括多个第二凹槽;填充层包括第二填充层,第二填充层填充第二凹槽;第一侧为柔性基底在可折叠膜材结构处于弯折状态下时的内侧,第二侧与第一侧相对;第一填充层和第二填充层中至少一者的弹性大于柔性基底的弹性。通过在柔性基底的第一侧和/或第二侧设置凹槽,并且在凹槽内填充弹性较大的填充层,保证柔性基底在折叠或受冲击时,可以吸收部分形变力,减小膜层的蠕变,减轻折痕。

Description

一种可折叠膜材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膜材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柔性屏可以做到兼顾大尺寸和便携性,许多人将柔性屏视为新一代手机的发展趋势。现有的柔性屏包括多层高分子膜材,由于高分子膜层的弹性不足,并且现有高分子膜材的支撑能力不足,抗冲击性能偏弱,在长期、反复弯折时,会由于蠕变产生不可恢复变形,放大折痕、不平整等问题,影响显示面板外观和显示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折叠膜材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可以保证可折叠膜材结构中柔性基底在折叠或受冲击时,可以吸收部分形变力,减小膜层的蠕变,减轻折痕。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膜材结构,所述可折叠膜材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弯折区;
所述可折叠膜材结构包括:
柔性基底;
在所述弯折区,所述柔性基底第一侧包括多个第一凹槽;
填充层,所述填充层包括第一填充层,所述第一填充层填充所述第一凹槽;和/或,所述柔性基底第二侧包括多个第二凹槽;
所述填充层还包括第二填充层,所述第二填充层填充所述第二凹槽;
其中,所述第一侧为所述柔性基底在所述可折叠膜材结构处于弯折状态下时的内侧,所述第二侧与所述第一侧相对;
所述第一填充层和所述第二填充层中至少一者的弹性大于所述柔性基底的弹性。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膜材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
形成柔性基底,所述柔性基底包括至少一个弯折区,在所述弯折区,所述柔性基底第一侧包括多个第一凹槽,和/或所述柔性基底第二侧包括多个第二凹槽;
在所述第一凹槽内形成第一填充层,在所述第二凹槽内形成第二填充层,所述第一填充层和所述第二填充层中至少一者的弹性大于所述柔性基底的弹性;
加工所述弯折区的表面,以使非弯折状态下所述第一填充层远离所述第二填充层一侧的表面与所述第一凹槽两侧相邻的所述柔性基底的表面齐平,所述第二填充层远离所述第二填充层一侧的表面与所述第二凹槽两侧相邻的所述柔性基底的表面齐平。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膜材结构。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三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膜材结构,其中可折叠膜材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弯折区,并且可折叠膜材结构包括的柔性基底在弯折区的第一侧包括多个第一凹槽,和/或,柔性基底在在弯折区的第二侧包括多个第二凹槽。进一步的,可折叠膜材结构还包括填充层,第一填充层填充第一凹槽,和/或,第二填充层填充第二凹槽,并且第一填充层和第二填充层中至少一者的弹性大于柔性基底的弹性。即在柔性基底的第一侧和/或第二侧的凹槽内填充弹性较大的填充层,保证柔性基底在折叠或受冲击时,填充层可以吸收部分形变力,减小柔性基底的蠕变,进而减轻可折叠膜材结构在弯折区的折痕,保证可折叠膜材结构的结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描述实施例中所需要用到的附图做一简单介绍。显然,所介绍的附图只是本发明所要描述的一部分实施例的附图,而不是全部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得到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膜材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沿A-A’方向的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基底弯折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7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8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9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10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11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12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13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14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15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16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17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18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19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膜材结构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完整地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单元的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单元。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膜材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沿A-A’方向的一种截面示意图,图3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图4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基底弯折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折叠膜材结构10,可折叠膜材结构10包括至少一个弯折区100;可折叠膜材结构10包括:柔性基底200;在弯折区100,柔性基底200第一侧210包括多个第一凹槽211;填充层300,填充层300包括第一填充层310,第一填充层310填充第一凹槽211;和/或,柔性基底200第二侧220包括多个第二凹槽221;填充层300还包括第二填充层320,第二填充层320填充第二凹槽221;其中,第一侧210为柔性基底200在可折叠膜材结构10处于弯折状态下时的内侧,第二侧220与第一侧210相对;第一填充层310和第二填充层320中至少一者的弹性大于柔性基底200的弹性。
其中,可折叠膜材结构10包括至少一个弯折区100,通过在弯折区100实现可折叠膜材结构10的弯曲和折叠的效果,便于实现显示面板的小型化设计等。进一步的,弯折区100的数量可以是多个,即可折叠膜材结构10可以在多处进行弯折,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具体的限定。示例性的,参考图1所示,以可折叠膜材结构10包括一个弯折区100进行举例说明。
进一步的,可折叠膜材结构10包括柔性基底200和填充层300,参考图2所示,在柔性基底200的第一侧210包括多个第一凹槽211,填充层300包括第一填充层310,并且第一填充层310填充第一凹槽211,柔性基底200在弯折区100进行弯折时,第一凹槽211以及第一凹槽211内的第一填充层310弹性较大,可以分散柔性基底200产生的形变应力等,从而减小柔性基底200的蠕变,进而减轻可折叠膜材结构10在弯折区100的折痕,保证可折叠膜材结构10的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的,参考图3所示,还可以在柔性基底200的第二侧220包括多个第二凹槽221,填充层300包括第二填充层320,并且第二填充层320填充第二凹槽221。其中第二侧220与第一侧210为柔性基底200相对的两侧,并且第一侧210为柔性基底200在可折叠膜材结构10处于弯折状态下时的内侧。参考图2或图3所示,在柔性基底200的任意一侧设置凹槽,并且在凹槽内填充填充层300,均可以减小柔性基底200的蠕变,进而减轻可折叠膜材结构10在弯折区100的折痕。
进一步的,参考图4所示,在柔性基底200的第一侧210设置多个第一凹槽211,并且在第一凹槽211内填充第一填充层310;同时在柔性基底200的第二侧220设置多个第二凹槽221,并且在第二凹槽221内填充第二填充层320。参考图5所示,第一侧210为柔性基底200在可折叠膜材结构10处于弯折状态下时的内侧,第二侧220与第一侧210相对。通过在柔性基底200的两侧均设置凹槽,并且在凹槽内填充有填充层300,填充层300的弹性可以大于柔性衬底200的弹性,可以进一步减小柔性基底200的蠕变,进而减轻可折叠膜材结构10在弯折区100的折痕。
进一步的,继续参考图2至图5所示,第一填充层310和第二填充层320中至少一者的弹性大于柔性基底200的弹性,即通过在第一凹槽211或者第二凹槽221内填充高弹性的材料,可以有效的吸收柔性基底200在弯折状态或受冲击下产生的形变力,减少膜层间产生的蠕变,进而保证柔性基底200的结构稳定性,进而保证可折叠膜材结构10的结构稳定性。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膜材结构,在柔性基底的第一侧和/或第二侧的凹槽内填充弹性较大的填充层,保证柔性基底在折叠或受冲击时,填充层可以吸收部分形变力,减小柔性基底的蠕变,进而减轻可折叠膜材结构在弯折区的折痕,保证可折叠膜材结构的结构稳定性。
继续参考图2至4所示,在非弯折状态下,填充层300远离性基底200一侧的至少部分表面与非凹槽区212或者222的至少部分表面齐平。
进一步的,柔性基底200在第一侧210和/或第二侧220设置多个凹槽,在相邻两个凹槽之间还包括柔性基底200的非凹槽区212或222。
具体的,参考图2所示,在柔性基底200的第一侧210包括多个第一凹槽211,相邻两个第一凹槽211之间还包括非凹槽区212。并且在第一凹槽211内填充的第一填充层310后,在第一填充层310与非凹槽区212至少部分表面齐平,进而保证柔性基底200整体的结构平整性,保证可折叠膜材结构10的表面平整性。
具体的,参考图3所示,在柔性基底200的第二侧220包括多个第二凹槽221,相邻两个第二凹槽221之间还包括非凹槽区222。并且在第二凹槽221内填充的第二填充层320后,在第二填充层320与非凹槽区222至少部分表面齐平,进而保证柔性基底200整体的结构平整性,保证可折叠膜材结构10的表面平整性。
进一步的,参考图4所示,在柔性基底200的第一侧210包括多个第一凹槽211,相邻两个第一凹槽211之间还包括非凹槽区212,在柔性基底200的第二侧220包括多个第二凹槽221,相邻两个第二凹槽221之间还包括非凹槽区222。并且在第一凹槽211内填充的第一填充层310后,在第一填充层310与非凹槽区212至少部分表面齐平,在第二凹槽221内填充的第二填充层320后,在第二填充层320与非凹槽区222至少部分表面齐平,进而保证柔性基底200整体两侧的结构均具有平整性,保证可折叠膜材结构10的表面平整性,也便于后续其他膜层的制备。
图6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继续参考图1和图6所示,柔性基底200在弯折区100形成多个周期性的重复单元230,重复单元230在第一平面的投影包括至少一段弯曲形状,第一凹槽211和/或第二凹槽221形成于弯曲形状起伏处的凹陷内,第一平面与柔性基底200所在平面垂直,且与可折叠膜材结构10的折叠轴Z垂直。
其中,柔性基底200在弯折区100包括多个重复单元230,并且多个重复单元230以周期性进行重复排布的。进一步的,参考图6所示,柔性基底200在弯折区100由多个重复单元230组成,并且重复单元230在第一平面的投影包括至少一段弯曲形状,其中第一平面可以是图6所示柔性基底200的展示面,通过第一平面可以示出柔性基底200的重复单元230的形状。
进一步的,参考图6所示,基于柔性基底200在弯折区100呈现的弯曲形状,即存在连续的起伏,并且在弯曲形状起伏处的凹陷内可以设置第一凹槽211和/或第二凹槽221。即可以参考图6所示,在起伏两侧同时设置第一凹槽211和第二凹槽221,也可以仅在柔性基底200的一侧设置第一凹槽211或第二凹槽221,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具体的限定。换句话说,柔性基底200在弯折区100可以包括多个重复的微褶皱结构,在受到冲击时可以将冲击力分散至柔性基底200的两侧,从而提升柔性基底200的抗冲击性能。并且在可折叠膜材结构10进行弯折时,柔性基底200的重复单元230即微褶皱可以拉伸变形,由于凹槽内填充层300的弹性较大,可以减少柔性基底200本身形变,进而保证可折叠膜材结构10的结构稳定性。
继续参考图6所示,可折叠膜材结构10还包括位于弯折区100两侧的非弯折区110,沿垂直于柔性基底200的延伸方向,弯折区100内的至少部分柔性基底200的厚度h2小于非弯折区110内的柔性基底200的厚度h1。
具体的,参考图6所示,可折叠膜材结构10还包括非弯折区110,非弯折区110位于弯折区100的两侧。进一步的,沿垂直于柔性基底200的延伸方向,即柔性基底200的厚度方向上,柔性基底200在非弯折区110的厚度为h1,存在部分柔性基底200在弯折区100的厚度近似为h2,即弯折区100内的至少部分柔性基底200的厚度h2小于非弯折区110内的柔性基底200的厚度h1。通过对柔性基底200的厚度进行调整,便于在保证整个柔性基底200厚度均衡的情况下,实现在弯折区100进行填充层300的增加,缓解和释放柔性基底200可能产生的形变应力等。
换句话说,在弯折区100柔性基底200的厚度比较小,从而可以留出更大的填充层300的放置空间,在弯折或发生形变时更好地分散应力,保证柔性基底200的结构稳定性。同时还可以保证填充层300填充后的弯折区100的柔性基底200厚度和非弯折区110的厚度近似一致,不会额外增大厚度,便于实现可折叠膜材结构10的平整性和薄型化设计。
继续参考图6所示,重复单元230的周期T满足100μm≤T≤500μm。
具体的,参考图6所示,限定重复单元230的重复周期T,即限定重复单元230的凹陷或微褶皱的尺寸,进而限定第一凹槽211和/或第二凹槽221的设置尺寸。发明人经研究发现,当弯折区100处的柔性基底200受力弯折时,具有周期性重复单元230的柔性基底200会产生拉伸形变,一方面,当重复单元230的周期T过大时,弯折区100所能包括的重复单元230数量过少,因此弯折区100处的柔性基底200所受的拉伸形变力由少数的重复单元230分摊,因此每一个重复单元230所承受的形变力较大,导致此处的柔性基底200结构不稳定;另一方面,重复单元230的凹陷处会填充弹性填充材料即填充层300,让填充层300来分散弯折区100处柔性基底200的形变力,若重复单元230周期T过小,会导致重复单元230形成的微褶皱尺寸过小,进而导致填充层300填充尺寸较小,因此填充层300可以分担的应力会较小,当柔性基底200受力弯折时,应力不能被填充层300很好的分散掉,最终导致弯折区100处可折叠膜材结构10结构不稳定。故本实施例限定微褶皱的尺寸可以保证应力分散效果,即在柔性基底200受冲击或者折叠时,重复单元230使应力向平行于柔性基底200延伸方向分散,且凹槽内的高弹性填充材料即填充层300,增强了柔性基底200抗冲击性能,进而保证可折叠膜材结构10的结构稳定性。
图7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参考图6和图7所示,可折叠膜材结构10还包括位于弯折区100两侧的非弯折区110;在弯折区100内,柔性基底200包括平坦区域240,平坦区域240位于相邻的第一凹槽211之间;和/或,平坦区域240位于相邻的第二凹槽221之间;平坦区域240的表面与位于非弯折区110的柔性基底200在同一侧的表面平齐。
具体的,可折叠膜材结构10还包括非弯折区110,非弯折区110位于弯折区100的两侧。参考图6和图7所示,柔性基底200包括平坦区域240,平坦区域240位于弯折区100内,并且平坦区域240位于相邻两个第一凹槽211和/或第二凹槽221之间。通过设置平坦区域240,一方面可以保证柔性基底200在受到冲击或者弯折状态时,有利于将柔性基底100在弯折区100产生的应力向非弯折区110分散,避免柔性基底100在弯折区100因应力集中,进而减少柔性基底100的蠕变,保证可折叠膜材结构10的结构稳定性;另一方面,平坦区240的设置可以保证柔性基底200整体两侧的结构具有平整性,保证可折叠膜材结构10的表面平整性,便于后续其他膜层的制备。
继续参考图1和图7所示,沿垂直于可折叠膜材结构10的折叠轴Z的方向,平坦区域240的宽度D1满足50μm≤D1≤250μm。
其中,参考图7所示,平坦区域240的宽度D1满足50μm≤D1≤250μm,示例性的,平坦区域240的宽度D1可以是50μm、100μm、150μm、200μm或者250μm,本发明实施例对具体的数值不进行限定。发明人经研究发现,一方面,平坦区域240的宽度D1过大时,示例的当D1>250μm时,设置微褶皱的区域就会相应的减小,因此填充层300的数量或者尺寸就会相应的减少,导致弯折区100处的柔性基底200弯折时受到的应力分散效果不好,进而影响可折叠膜材结构10结构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平坦区域240的宽度D1过小时,示例的当D1<50μm时,由于平坦区域240是由柔性基底200形成,当D1<50μm时,此处的柔性基底200的尺寸过小,柔性基底200经过反复弯折后容易折断,进而影响可折叠膜材结构10结构的稳定性。因此本实施例通过调整平坦区域240的宽度D1,可以保证柔性基底200在弯折区100弯折或受冲击状态时,在减轻弯折折痕的同时,还可以避免柔性基底200折断,保证柔性基底200的结构稳定性,进而保证可折叠膜材结构10的结构稳定性。
继续参考图6所示,平坦区域240与填充层300的交界面为圆滑曲面。
进一步的,参考图6中B区域所示,平坦区域240与填充层300的交界处通过圆滑曲面进行过渡。其中,当弯折区100处的柔性基底200受力弯折时,圆滑曲面的设置可以避免应力在拐点的聚集,进而在弯折或者受冲击状态下,避免应力的集中导致柔性基底200的结构稳定性被破坏,保证柔性基底200的结构稳定性,进而保证可折叠膜材结构10的结构稳定性。
图8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参考图8所示,平坦区域240表面包括多个第一子凹槽250。
进一步的,参考图8所示,柔性基底200还包括多个第一子凹槽250,并且多个第一子凹槽250位于平坦区域240的表面。通过在柔性基底200的平坦区域240增加多个第一子凹槽250,相当于在平坦区域240增加微褶皱,通过多个第一子凹槽250可以保证柔性基底200后续与其他相邻膜层的紧密接触,例如在柔性基底200两侧贴合光学胶层,第一子凹槽250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增大光学胶层与柔性基底200的接触面积,提升光学胶层与柔性基底200的连接可靠性;另一方面,第一子凹槽250的设置也可以起到定位的作用,其他相邻膜层,例如光学胶层可以通过第一子凹槽250与柔性基底200啮合,也就是说,第一子凹槽250可以限制光学胶层和柔性基底200沿平行于柔性基底200所在的平面横向错位移动,进而减少膜层相互错位的可能性。本实施例通过多个第一子凹槽250可以保证柔性基底200与光学胶层的紧密贴合,进而保证可折叠膜层结构10的结构稳定性。进一步的,在多个第一子凹槽250内也可以填充有填充层300,进而实现柔性基底200进一步对弯折或者受冲击状态下,应力的缓解和分散,进而保证柔性基底200的结构稳定性。
图9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参考图9所示,沿弯折区100的中心指向非弯折区的方向X,重复单元230的周期增大。
进一步的,参考图9所示,柔性基底200在靠近弯折区100中心区域的重复单元230的周期T2小于靠近弯折区100边缘区域的重复单元230的周期T1,即柔性基底200的重复单元230的在整个弯折区100不是均一大小的,并且周期T越小的情况下,单位面积内填充的填充层300的体积越大,进而弹性越大,当对应力的缓解能力越强。具体的,柔性基底200在弯折状态或者受冲击状态时,靠近弯折区100中间区域的柔性基底200产生的应力较大,远离弯折区100中间区域的柔性基底200产生的应力较小,通过调整重复单元230的周期T,平衡在弯折区100中柔性基底200在各个位置处的应力,进而保证可折叠膜材结构10的结构稳定性,同时根据应力大小差异化设置填充层300可以避免填充层300中高弹性的材料的浪费,节省成本。
图10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参考图10所示,第一凹槽211的内壁包括多个第二子凹槽211A,第一填充层310包括多个第一凸起311A,第一凸起311A填充第二子凹槽211A;和/或第二凹槽221的内壁包括多个第三子凹槽221A,第二填充层320包括多个第二凸起321A,第二凸起321A填充第三子凹槽221A。
进一步的,参考图10所示,柔性基底200中包括第一凹槽211和第二凹槽221,并且第一凹槽211的内壁还包括多个第二子凹槽211A,同时第二凹槽221的内壁也可以包括多个第三子凹槽221A。进一步的,也可以柔性基底200仅包括第一凹槽211或者第二凹槽221,并且在第一凹槽211的内壁还包括多个第二子凹槽211A或者在第二凹槽221的内壁也可以包括多个第三子凹槽221A,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具体的限定。
进一步的,在柔性基底200包括多个第二子凹槽211A时,第一填充层310包括多个第一凸起311A,第一凸起311A填充第二子凹槽211A,在柔性基底200包括多个第三子凹槽221A时,第二填充层320包括多个第二凸起321A,第二凸起321A填充第三子凹槽221A。换句话说,新增的第一凸起311A与第二子凹槽211A相当于凹凸啮合结构,提升柔性基底200的结构稳定性,和/或新增的第二凸起321A与第三子凹槽221A也当于凹凸啮合结构,同样提升柔性基底200的结构稳定性。换句话说,柔性基底200通过在弯折区100的凹槽内增加多个子凹槽,即第二子凹槽211A和/或第三子凹槽221A,并且在第二子凹槽211A和/或第三子凹槽221A内与填充层300提供的凸起,即第一凸起311A和/或第二凸起321A,结构啮合,可以限制填充层300相对于凹槽的错位,进而提升柔性基底200的结构稳定性,保证其在多次弯折或者受外力冲击还可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进而保证可折叠膜材结构10的稳定性,同时凸起的设置还会增大填充层300和凹槽处柔性基底200的接触面积,进而提升填充层300和凹槽连接可靠性。
图11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参考图11所示,沿垂直于柔性基底200的延伸方向,填充层300的厚度D3小于柔性基底200厚度D2的一半。
具体的,沿垂直于柔性基底200的延伸方向,即沿柔性基底200的厚度方向,填充层300的厚度为D3,柔性基底200的厚度为D2,参考图11所示,填充层300的厚度D3小于柔性基底200厚度D2的一半,填充层300的厚度D3大于柔性基底200厚度D2的一半时,相应的,弯折区100处的柔性基底200的厚度就会小于非弯折区110处柔性基底200厚度的一半,当柔性基底200在弯折状态或者受冲击状态下由于厚度的减小可能会出现断裂的情况,因此填充层300的厚度不宜过大,避免柔性基底200在弯折状态或者受冲击状态下出现断裂的情况。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膜材结构10,在柔性基底200的凹槽填充有填充层300并且对应力进行分散,同时调整填充层300的厚度,进一步保证柔性基底200不会因填充的填充层300过厚而存在断裂的情况,保证可折叠膜材结构10的结构稳定性。
可选的,填充层300的厚度D3满足10μm≤D3≤50μm。
进一步的,一般柔性基底200的厚度不超过100μm,填充层300的厚度D3可以是10μm、20μm、30μm、40μm或50μm,即D3满足10μm≤D3≤50μm即可,填充层300的厚度设置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根据柔性基底200的具体情况进行厚度选择,本发明实施例对填充层300的具体厚度数值不进行限定。
继续参考图4所示,柔性基底200包括第一凹槽211和第二凹槽221;第一凹槽211的中心P1与第二凹槽221的中心P2在柔性基底200的正投影错位。
具体的,参考图4所示,柔性基底200包括第一凹槽211和第二凹槽221,沿柔性基底200的厚度方向,第一凹槽211的中心P1的投影与第二凹槽221的中心P2投影错位,即沿柔性基底200的厚度方向,第一凹槽211和第二凹槽221不是完全重合的状态,为柔性基板200提供两侧的力的传输途径。具体的,可以保证柔性基底200在弯折或者受冲击力时,柔性基板200产生的应力可以向两侧进行分散,进而保证柔性基底200的结构稳定性,进而保证可折叠膜材结构10的结构稳定性,同时,第一凹槽211和第二凹槽221不完全重合,可以使第一凹槽211相对于柔性基底200的第一侧210的最低点和第二凹槽221相对于柔性基底200的第二侧220的最低点错开,避免此处的柔性基底200的厚度过小,弯折或受冲击状态时容易断裂。
继续参考图4所示,第一凹槽211在柔性基底200的正投影位于相邻两个第二凹槽221在柔性基底200的正投影之间。
进一步的,参考图4所示,沿柔性基底200的厚度方向上,相邻两个第二凹槽211的正投影之间包括第一凹槽211的正投影,即位于柔性基底200两侧的第一凹槽211和第二凹槽221完全的错位设置,也就是说,使第一凹槽211相对于柔性基底200的第一侧210的最低点和位于柔性基底200的第二侧220的非凹槽区222相对,第二凹槽221相对于柔性基底200的第二侧220的最低点和位于柔性基底200的第一侧210的非凹槽区212相对,同时尽量使第一凹槽211和第二凹槽221的侧壁错位,可以最大限度增大弯折区100处柔性基底200的厚度,避免由于第一凹槽211和第二凹槽221重叠导致的柔性基底200厚度减小,进一步避免柔性基底200在弯折或受冲击时出现断裂的情况,进而提升柔性基底200的结构稳定性,进而保证可折叠膜材结构10的结构稳定性,可以适应多种不同环境。
继续参考图4至图11所示,柔性基底200包括第一填充层310和第二填充层320;第一填充层310和第二填充层320包括相同的材料。
其中,柔性基底200在第一凹槽211内填充第一填充层310,柔性基底200在第二凹槽221内填充第二填充层320,通过在第一凹槽211和第二凹槽内221内填充有填充层300,进而保证柔性基底200在弯折或受冲击时,对应力进行分散等,保证柔性基底200的结构稳定性。进一步的,第一填充层310和第二填充层320的材质可以相同,并且第一填充层310和第二填充层320的材料的弹性大于柔性基底200。通过将第一填充层310和第二填充层320的材质相同,可以简化可折叠膜材结构10的制备工艺及制备成本。
可选的,第一填充层310包括硅胶、TPU、橡胶、聚丙烯酸酯类弹性体或聚酯弹性体的至少一种。
示例性的,第一填充层310的材质可以是硅胶、TPU、橡胶、聚丙烯酸酯类弹性体或聚酯弹性体的至少一种,同样的,第二填充层320的材质也可以是硅胶、TPU、橡胶、聚丙烯酸酯类弹性体或聚酯弹性体的至少一种。进一步的,在第一填充层310和第二填充层320内填充的高弹材料与柔性基底200的第一凹槽211和第二凹槽221通过热压、膜材预处理硅烷偶联剂底涂剂或热固化在膜层表面,由于填充层300与凹槽为嵌合结构,其可容易固定在第一凹槽211和第二凹槽221内。进一步的,第一填充层310和第二填充层320的材质可以是透明的,保证柔性基底200对光线的传输不存在影响,进而丰富柔性基底200的应用场景。
图12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参考图12所示,柔性基底200包括第一填充层310和第二填充层320;第一填充层310的硬度大于第二填充层320的硬度。
进一步的,柔性基底200在两侧凹槽内填充的第一填充层310和第二填充层320的材质可以具有差异,可以细化柔性基底200在弯折或受冲击时的应力的分散,保证柔性基底200的结构稳定性。具体的,第一填充层310位于第一凹槽211内,第二填充层320位于第二凹槽221内,并且第一凹槽211与第二凹槽221位于柔性基底200的两侧,第一凹槽211和第一填充层310位于柔性基底200弯折时的弯折内侧,则需要第一填充层310的材质硬度增加,从而提升柔性基底200的抗冲击性能。第二凹槽221和第二填充层320位于柔性基底200弯折时的弯折外侧,则需要第二填充层320的材质弹性更高,整体上基于第一填充层310和第二填充层320的材质差异,柔性基底200可同时兼顾表面硬度的改善、抗冲击等性能。
图13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参考图1和图13所示,第一填充层310在第一平面的投影面积小于第二填充层320在第一平面的投影面积,第一平面与柔性基底200所在平面垂直,且与可折叠膜材结构10的折叠轴Z垂直。
其中,参考图13所示,沿柔性基底200的厚度方向,第一填充层310的投影的截面长度为L1,第二填充层320的投影的截面长度为L2,并且第一填充层310的投影的截面长度可以小于第二填充层320的投影的截面长度,即第一填充层310在第一平面的投影面积小于第二填充层320在第一平面的投影面积。具体的,在第一填充层310的硬度大于第二填充层320的硬度时,即柔性基底200弯折时内侧的第一凹槽211填充高硬度材料,柔性基底200弯折时外侧的第二凹槽221填充高弹性材料,同时,将第一填充层310的尺寸小于第二填充层320的尺寸,在保证柔性基底200在兼顾弯折时内部硬度的同时,柔性基底200的外侧的第二填充层320的尺寸较大,更加便于柔性基底200的弯折,即提升柔性基底200的结构柔韧性和稳定性。
进一步的,第一填充层310的硬度大于或等于3H。
其中,第一填充层310的材质硬度较大,具体的,第一填充层310的硬度可以大于或者等于3H的硬度。需要说明的是,一般膜材基材的硬度在1H以下,可以通过添加高硬度材料,可以提升材料硬度,进而其不易在受到冲击时发生损坏,即提升柔性基底200的结构稳定性。
可选的,第一填充层310包括环氧材料或丙烯酸材料,环氧材料或丙烯酸材料内掺杂无机纳米颗粒。
进一步的,第一填充层310的材质具有较大的硬度,可以包括环氧材料或丙烯酸材料,并且通过在环氧材料或丙烯酸材料掺杂无机纳米颗粒,进一步提升第一填充层310的材质硬度,进而保证柔性基底200受冲击或者弯折时的结构稳定性,进而保证可折叠膜材结构10的结构稳定性。
图14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图15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图16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继续参考图1、图12、图14至图16所示,填充层300在第一平面的投影为三角形、半圆形、梯形或矩形的至少一种;第一平面与柔性基底200所在平面垂直,且与可折叠膜材结构10的折叠轴垂直。
进一步的,柔性基底200两侧的第一凹槽211和第二凹槽221的形状具有多样性,进而填充在第一凹槽211的第一填充层310以及填充在第二凹槽221的第二填充层320的形状也具有多样性。进一步的,参考图14所示,填充层300在第一平面的投影可以是三角形,参考图15所示,填充层300在第一平面的投影可以是梯形,参考图16所示,填充层300在第一平面的投影可以是矩形,参考图12所示,填充层300在第一平面的投影可以是半圆形等,即柔性基底200在弯折区100的凹槽可以设置成半圆形、三角形、梯形、矩形等形状,对应的填充层300的形状也可以设置成半圆形、三角形、梯形、矩形等形状,并且凹槽可以用刻蚀工艺直接形成,然后在第一凹槽211和第二凹槽221填充高弹性的填充层300,从而降低工艺难度,减少柔性基底200的制备成本。
图17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参考图17所示,填充层300的透过率>90%,雾度<1%。
具体的,可折叠膜材结构10可以用于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中,并且可以将可折叠膜材结构10置于显示层的上方。为避免可折叠膜材结构10对光线传输的影响,对填充在柔性基底200内的填充层300的光学性能可以进行限定。具体的,填充层300的光透过率可以大于90%,并且雾度小于1%,即第一填充层310和第二填充层320均具有较强的透光性能,并且雾度较小,不会对经过的光线进行过多的干扰,进而保证柔性基底200或者说可折叠膜材结构10的光线传输效果,丰富可折叠膜材结构10的适用场景。
进一步的,继续参考图17所示,填充层300的折射率与柔性基底200的折射率差值小于0.1。
在可折叠膜材结构10位于显示层的上方时,为避免透过可折叠膜材结构10或者柔性基底200的光线发生较大的偏转,可以对填充层300和柔性基底200的折射率进行调整,即减小填充层300与柔性基底200的折射率的差值,进而避免透过的光线发生较大角度的偏转。换句话说,通过优化材料的光学性能,减小不同材料之间的折射率差异,从而弱化光在不同材料界面的折射作用,避免光线通过柔性基底200的弯折区100透射时发生偏折,避免发生色偏效应,提升整体的显示效果。
图18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参考图18所示,填充层300与柔性基底200之间设置有粘结层260。
其中,为保证填充层300与柔性基底200之间粘结的稳定性,可以在填充层300与柔性基底200之间设置有粘结层260。具体的,参考图18所示,第一凹槽211和第一填充层310之间包括粘结层260,第二凹槽221和第二填充层320之间包括粘结层260,即保证第一凹槽211与第一填充层310的结构稳定性,保证第二凹槽221与第二填充层320的结构稳定性,进而避免柔性基底200在弯折或者受冲击时,填充层300与柔性基底200剥离,进而保证柔性基底200的结构稳定性。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18所示,粘结层260包括硅烷偶联剂底涂剂。
示例性的,继续参考图18所示,粘结层260的材质可以是硅烷偶联剂底涂剂,即提供较大的粘度,避免柔性基底200在弯折或者受冲击时,填充层300与柔性基底200剥离,进而保证柔性基底200的结构稳定性。
图19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参考图19所示,可折叠膜材结构10的至少一侧设置有光学胶270。
进一步的,可折叠膜材结构10至少一侧设置光学胶270,即在柔性基底200的至少一侧设置有光学胶270,参考图19所示,以柔性基底200的两侧均设置光学胶270为例进行举例说明。通过设置光学胶270可以进一步保证柔性基底200中与填充层300的稳定接触,即保证柔性基底200的结构稳定性和平整性,进而保证可折叠膜材结构10的结构稳定性和平整性。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折叠膜材结构的制备方法,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膜材结构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可折叠膜材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
S110、形成柔性基底,柔性基底包括至少一个弯折区,在弯折区,柔性基底第一侧包括多个第一凹槽,和/或柔性基底第二侧包括多个第二凹槽。
其中,可折叠膜材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弯折区,通过在弯折区实现可折叠膜材结构的弯曲和折叠的效果,便于实现可折叠膜材结构的小型化设计等。进一步的,弯折区的数量可以是多个,即可折叠膜材结构可以在多处进行弯折,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具体的限定。
S120、在第一凹槽内形成第一填充层,在第二凹槽内形成第二填充层,第一填充层和第二填充层中至少一者的弹性大于柔性基底的弹性。
进一步的,可折叠膜材结构包括柔性基底和填充层,示例性的,在柔性基底的第一侧包括多个第一凹槽,填充层包括第一填充层,并且第一填充层填充第一凹槽,柔性基底在弯折区进行弯折时,第一凹槽以及第一凹槽内的第一填充层可以分散柔性基底产生的形变应力等,从而减小柔性基底的蠕变,进而减轻可折叠膜材结构在弯折区的折痕,保证可折叠膜材结构的结构稳定性。
示例性的,还可以在柔性基底的第二侧包括多个第二凹槽,填充层包括第二填充层,并且第二填充层填充第二凹槽。其中第二侧与第一侧为柔性基底相对的两侧,并且第一侧为柔性基底在可折叠膜材结构处于弯折状态下时的内侧。即在柔性基底的任一一侧设置凹槽,并且在凹槽内填充填充层,均可以减小柔性基底的蠕变,进而减轻可折叠膜材结构在弯折区的折痕。
示例性的,在柔性基底的第一侧设置多个第一凹槽,并且在第一凹槽内填充第一填充层;同时在柔性基底的第二侧设置多个第二凹槽,并且在第二凹槽内填充第二填充层。第一侧为柔性基底在可折叠膜材结构处于弯折状态下时的内侧,第二侧与第一侧相对。通过在柔性基底的两侧均设置凹槽,并且在凹槽内填充填充层,可以进一步减小柔性基底的蠕变,进而减轻可折叠膜材结构在弯折区的折痕。
进一步的,第一填充层和第二填充层中至少一者的弹性大于柔性基底的弹性,即通过在第一凹槽和/或第二凹槽内填充高弹性的材料,可以有效的吸收柔性基底在弯折状态下产生的形变力,减少膜层间产生的蠕变,进而保证柔性基底的结构稳定性,进而保证可折叠膜材结构的结构稳定性。
S130、加工弯折区的表面,以使非弯折状态下第一填充层远离第二填充层一侧的表面与第一凹槽两侧相邻的柔性基底的表面齐平,第二填充层远离第二填充层一侧的表面与第二凹槽两侧相邻的柔性基底的表面齐平。
示例性的,在柔性基底的第一侧包括多个第一凹槽,相邻两个第一凹槽之间还包括非凹槽区。并且在第一凹槽内填充的第一填充层后,在第一填充层与非凹槽区至少部分表面齐平,进而保证柔性基底整体的结构平整性,保证可折叠膜材结构的表面平整性。
示例性的,在柔性基底的第二侧包括多个第二凹槽,相邻两个第二凹槽之间还包括非凹槽区。并且在第二凹槽内填充的第二填充层后,在第二填充层与非凹槽区至少部分表面齐平,进而保证柔性基底整体的结构平整性,保证可折叠膜材结构的表面平整性。
进一步的,在柔性基底的第一侧包括多个第一凹槽,相邻两个第一凹槽之间还包括非凹槽区,在柔性基底的第二侧包括多个第二凹槽,相邻两个第二凹槽之间还包括非凹槽区。并且在第一凹槽内填充的第一填充层后,在第一填充层与非凹槽区至少部分表面齐平,在第二凹槽内填充的第二填充层后,在第二填充层与非凹槽区至少部分表面齐平,进而保证柔性基底整体两侧的结构均具有平整性,保证可折叠膜材结构的表面平整性,也便于后续其他膜层的制备。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膜材结构的制备方法,在柔性基底的第一侧和/或第二侧的凹槽内填充弹性较大的填充层,保证柔性基底在折叠或受冲击时,填充层可以吸收部分形变力,减小柔性基底的蠕变,进而减轻可折叠膜材结构在弯折区的折痕,保证可折叠膜材结构的结构稳定性。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1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膜材结构10,具体的,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1所示,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所具有的技术效果,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相应的结构以及术语的解释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具体的,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2所示,一种显示装置2,包括显示面板1。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2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所具有的技术效果,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相应的结构以及术语的解释在此不再赘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2可以为图22所示的手机,也可以为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产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别:电视机、笔记本电脑、桌上型显示器、平板电脑、数码相机、智能手环、智能眼镜、车载显示器、医疗设备、工控设备、触摸交互终端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的特征可以部分地或者全部地彼此耦合或组合,并且可以以各种方式彼此协作并在技术上被驱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相互结合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30)

1.一种可折叠膜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膜材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弯折区;
所述可折叠膜材结构包括:
柔性基底;
在所述弯折区,所述柔性基底第一侧包括多个第一凹槽;
填充层,所述填充层包括第一填充层,所述第一填充层填充所述第一凹槽;和/或,所述柔性基底第二侧包括多个第二凹槽;
所述填充层还包括第二填充层,所述第二填充层填充所述第二凹槽;
其中,所述第一侧为所述柔性基底在所述可折叠膜材结构处于弯折状态下时的内侧,所述第二侧与所述第一侧相对;
所述第一填充层和所述第二填充层中至少一者的弹性大于所述柔性基底的弹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膜材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非弯折状态下,所述填充层远离所述柔性基底一侧的至少部分表面与非凹槽区的至少部分表面齐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膜材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基底在所述弯折区形成多个周期性的重复单元,所述重复单元在第一平面的投影包括至少一段弯曲形状,所述第一凹槽和/或所述第二凹槽形成于所述弯曲形状起伏处的凹陷内,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柔性基底所在平面垂直,且与所述可折叠膜材结构的折叠轴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膜材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弯折区两侧的非弯折区,沿垂直于所述柔性基底的延伸方向,所述弯折区内的至少部分所述柔性基底的厚度小于所述非弯折区内的所述柔性基底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膜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复单元的周期T满足100μm≤T≤500μ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折叠膜材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弯折区两侧的非弯折区;
在所述弯折区内,所述柔性基底包括平坦区域,所述平坦区域位于相邻的所述第一凹槽之间;和/或,所述平坦区域位于相邻的所述第二凹槽之间;
所述平坦区域的表面与位于所述非弯折区的所述柔性基底在同一侧的表面平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折叠膜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可折叠膜材结构的折叠轴的方向,所述平坦区域的宽度D1满足50μm≤D1≤250μ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折叠膜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坦区域与所述填充层的交界面为圆滑曲面。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折叠膜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坦区域表面包括多个第一子凹槽。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膜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弯折区的中心指向所述非弯折区的方向,所述重复单元的周期增大。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膜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包括多个第二子凹槽,所述第一填充层包括多个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填充所述第二子凹槽;
和/或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包括多个第三子凹槽,所述第二填充层包括多个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填充所述第三子凹槽。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膜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柔性基底的延伸方向,所述填充层的厚度小于所述柔性基底厚度的一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折叠膜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层的厚度D3满足10μm≤D3≤50μm。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膜材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基底包括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
所述第一凹槽的中心与所述第二凹槽的中心在所述柔性基底的正投影错位。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折叠膜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在所述柔性基底的正投影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凹槽在所述柔性基底的正投影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膜材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基底包括所述第一填充层和所述第二填充层;
所述第一填充层和所述第二填充层包括相同的材料。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可折叠膜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填充层包括硅胶、TPU、橡胶、聚丙烯酸酯类弹性体或聚酯弹性体的至少一种。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膜材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基底包括所述第一填充层和所述第二填充层;
所述第一填充层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二填充层的硬度。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可折叠膜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填充层在第一平面的投影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填充层在所述第一平面的投影面积,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柔性基底所在平面垂直,且与所述可折叠膜材结构的折叠轴垂直。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可折叠膜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填充层的硬度大于或等于3H。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可折叠膜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填充层包括环氧材料或丙烯酸材料,所述环氧材料或所述丙烯酸材料内掺杂无机纳米颗粒。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膜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层在第一平面的投影为三角形、半圆形、梯形或矩形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柔性基底所在平面垂直,且与所述可折叠膜材结构的折叠轴垂直。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膜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层的透过率>90%,雾度<1%。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膜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层的折射率与所述柔性基底的折射率差值小于0.1。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膜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层与所述柔性基底之间设置有粘结层。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可折叠膜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层包括硅烷偶联剂底涂剂。
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膜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膜材结构的至少一侧设置有光学胶。
28.一种可折叠膜材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形成柔性基底,所述柔性基底包括至少一个弯折区,在所述弯折区,所述柔性基底第一侧包括多个第一凹槽,和/或所述柔性基底第二侧包括多个第二凹槽;
在所述第一凹槽内形成第一填充层,在所述第二凹槽内形成第二填充层,所述第一填充层和所述第二填充层中至少一者的弹性大于所述柔性基底的弹性;
加工所述弯折区的表面,以使非弯折状态下所述第一填充层远离所述第二填充层一侧的表面与所述第一凹槽两侧相邻的所述柔性基底的表面齐平,所述第二填充层远离所述第二填充层一侧的表面与所述第二凹槽两侧相邻的所述柔性基底的表面齐平。
29.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28任意一项所述的可折叠膜材结构。
3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29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211739408.1A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可折叠膜材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60923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39408.1A CN116092382A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可折叠膜材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8/209,660 US20230324959A1 (en) 2022-12-30 2023-06-14 Bendable film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39408.1A CN116092382A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可折叠膜材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92382A true CN116092382A (zh) 2023-05-09

Family

ID=862019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739408.1A Pending CN116092382A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可折叠膜材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24959A1 (zh)
CN (1) CN11609238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96832A (zh) * 2023-12-27 2024-02-0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盖板、显示模组、可折叠电子设备和盖板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17347A (zh) * 2011-11-16 2013-05-22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发光器件以及具有该发光器件的发光装置
CN108461388A (zh) * 2018-03-26 2018-08-28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衬底结构、加工方法和显示装置
CN208240682U (zh) * 2018-04-26 2018-12-14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基板和柔性显示面板
CN113611214A (zh) * 2021-08-04 2021-11-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支撑结构、柔性显示装置和贴合方法
CN113658515A (zh) * 2021-08-24 2021-11-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面板
CN114120842A (zh) * 2021-12-13 2022-03-0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CN217181742U (zh) * 2021-07-15 2022-08-1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CN115083277A (zh) * 2022-06-22 2022-09-20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5132088A (zh) * 2022-06-21 2022-09-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240557A (zh) * 2022-08-02 2022-10-25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17347A (zh) * 2011-11-16 2013-05-22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发光器件以及具有该发光器件的发光装置
CN108461388A (zh) * 2018-03-26 2018-08-28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衬底结构、加工方法和显示装置
CN208240682U (zh) * 2018-04-26 2018-12-14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基板和柔性显示面板
CN217181742U (zh) * 2021-07-15 2022-08-1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CN113611214A (zh) * 2021-08-04 2021-11-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支撑结构、柔性显示装置和贴合方法
CN113658515A (zh) * 2021-08-24 2021-11-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面板
CN114120842A (zh) * 2021-12-13 2022-03-0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CN115132088A (zh) * 2022-06-21 2022-09-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083277A (zh) * 2022-06-22 2022-09-20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5240557A (zh) * 2022-08-02 2022-10-25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96832A (zh) * 2023-12-27 2024-02-0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盖板、显示模组、可折叠电子设备和盖板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324959A1 (en) 2023-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375167A1 (en) Display screen, cover plate and display device
EP2219096B1 (en) Multi-display apparatus
EP3352044A1 (en) Mobile terminal folding mechanism and mobile terminal
CN113012579B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EP2840460A1 (en)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CN110718159A (zh) Oled显示屏及oled显示装置
CN113707018A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WO2021077909A1 (zh) 盖板、显示模组及折叠式电子设备
CN116092382A (zh) 一种可折叠膜材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888983B (zh) 盖板及柔性显示模组
CN112289840B (zh) 显示装置
CN113744632A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0428735A (zh) 柔性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9859506U (zh) 柔性显示装置
CN114050224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648622B (zh) 显示终端及其显示屏
CN113470521A (zh) 支撑层及柔性显示模组
WO2024055575A1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4170901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038315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5083277A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4724465A (zh) 一种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CN216487087U (zh) 折叠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CN115050267A (zh) 柔性盖板及显示模组
CN114442379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