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83277A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83277A
CN115083277A CN202210713679.3A CN202210713679A CN115083277A CN 115083277 A CN115083277 A CN 115083277A CN 202210713679 A CN202210713679 A CN 202210713679A CN 115083277 A CN115083277 A CN 1150832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module
bending
bending region
cover plat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1367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冲
王盼盼
周军
朱修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1367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8327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0832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832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包括弯折区和非弯折区,弯折区和非弯折区相邻排布;显示模组包括层叠设置的柔性屏和支撑件,至少位于弯折区内的支撑件上设置有第一容置槽,第一容置槽位于支撑件的朝向柔性屏的一侧;第一容置槽中设置有应力释放件。应力释放件能够缓解和释放弯折区的显示模组受到的应力,对弯折区的显示模组起到保护作用,从而避免弯折区的显示模组的各膜层之间疲劳失效,以避免弯折区的各膜层之间剥离,从而防止出现反拱鼓泡现象,能够保证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因此,本申请提供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显示模组不易出现反拱鼓泡现象,从而能够保证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面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柔性显示面板具有折叠、大角度弯曲、卷曲等特殊产品形态,从而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例如,折叠式显示面板,在显示面板展平状态下,可以获得较大的显示面积;在显示面板折叠状态下,可以具有较小的收纳体积,便于携带,从而得到广泛的关注。相关技术中,显示模组可以包括显示面板和支撑件,支撑件位于显示面板的背光面,以对显示面板形成支撑。
然而,上述显示面板容易出现反拱鼓泡现象。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显示模组不易出现反拱鼓泡现象,从而能够保证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弯折区和非弯折区,弯折区和非弯折区相邻排布;显示模组包括层叠设置的柔性屏和支撑件,至少位于弯折区内的支撑件上设置有第一容置槽,第一容置槽位于支撑件的朝向柔性屏的一侧;第一容置槽中设置有应力释放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显示模组可以包括弯折区和非弯折区,弯折区和非弯折区相邻排布。弯折区的显示模组可以弯折和展平,从而可以实现显示模组的折叠和展平。显示模组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柔性屏和支撑件,支撑件用于对柔性屏形成支撑。至少位于弯折区内的支撑件上设置有第一容置槽,第一容置槽位于支撑件的朝向柔性屏的一侧,第一容置槽中设置有应力释放件。应力释放件能够缓解和释放弯折区的显示模组受到的应力,对弯折区的显示模组起到保护作用,从而避免弯折区的显示模组的各膜层之间疲劳失效,以避免弯折区的各膜层之间剥离,从而防止出现反拱鼓泡现象,能够保证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弯折区包括第一弯折区和第二弯折区,第二弯折区位于第一弯折区和非弯折区之间;
第一容置槽位于第一弯折区;和/或,第一容置槽位于第二弯折区。
这样,第一容置槽的设置方式较多,能够适用较多的场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容置槽位于非弯折区的靠近弯折区的一侧。
这样,非弯折区的显示模组对第二弯折区的显示模组的作用力较小,能够缓解第二弯折区的显示模组的折痕和反拱鼓泡现象。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容置槽的槽深与支撑件的厚度的比例不小于0.8;
和/或,沿第一容置槽的槽底至槽口的方向,第一容置槽的开口面积逐渐增大。
这样,第一容置槽的槽底尺寸较小,能够保证支撑件的强度,对柔性屏形成较好的支撑。第一容置槽的槽口的尺寸较大,能够保证支撑件的弯折。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应力释放件的韧性大于支撑件的韧性;
和/或,应力释放件的弹性大于支撑件的弹性;
和/或,应力释放件的柔性大于支撑件的柔性。
这样,应力释放件能够较好的满足显示模组的弯折性能,缓解弯折区的显示模组的折痕和反拱鼓泡现象。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包括盖板,盖板位于柔性屏背离支撑件的一侧,第一弯折区和第二弯折区中的至少一者的盖板中设置有第二容置槽,第二容置槽中设置有透光件,透光件的折射率与盖板的折射率不同,且靠近第二容置槽处的盖板与透光件形成抗反射结构;
可以实现的是,沿第二容置槽的槽底至槽口的方向,第二容置槽的开口面积逐渐增大。
这样,抗反射结构能够从视觉上缓解弯折区的显示模组的折痕。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容置槽的槽口位于盖板的背离支撑件一侧的面上,透光件的折射率小于盖板的折射率。
这样,抗反射结构能够降低环境光照射在抗反射结构上的反射现象,以从视觉上缓解弯折区的折痕。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容置槽的槽口位于盖板的朝向支撑件一侧的面上,透光件的折射率大于盖板的折射率。
这样,抗反射结构能够降低环境光进入到盖板后照射在抗反射结构上的反射现象,以从视觉上缓解弯折区的折痕。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沿盖板至支撑件的方向,透光件包括层叠设置的多层透光层,且多层透光层的折射率依次增加。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中的显示模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可以包括显示模组,显示模组可以包括弯折区和非弯折区,弯折区和非弯折区相邻排布。弯折区的显示模组可以弯折和展平,从而可以实现显示模组的折叠和展平。显示模组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柔性屏和支撑件,支撑件用于对柔性屏形成支撑。至少位于弯折区内的支撑件上设置有第一容置槽,第一容置槽位于支撑件的朝向柔性屏的一侧,第一容置槽中设置有应力释放件。应力释放件能够缓解和释放弯折区的显示模组受到的应力,对弯折区的显示模组起到保护作用,从而避免弯折区的显示模组的各膜层之间疲劳失效,以避免弯折区的各膜层之间剥离,从而防止出现反拱鼓泡现象,能够保证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本申请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发明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处于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处于展平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容置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容置槽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容置槽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容置槽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容置槽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容置槽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容置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容置槽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容置槽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容置槽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透光层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显示模组; 100a-弯折区;
100b-第一弯折区; 100c-第二弯折区;
100d-非弯折区; 100e-第一非弯折区;
100f-第二非弯折区; 110-支撑件;
111-第一容置槽; 112-第一槽侧壁;
113-第一槽底壁; 114-应力释放件;
120-柔性屏; 130-第一粘接件;
140-第二粘接件; 150-盖板;
151-第二容置槽; 152-透光件;
153-抗反射结构; 154-透光层。
具体实施方式
相关技术中,显示模组可以包括柔性屏和支撑件,支撑件位于柔性屏的背光面,支撑件可对柔性屏形成支撑。另外,支撑件在外力作用下,可带动柔性屏转动,从而实现柔性屏的折叠和展平。例如,显示模组可以呈水滴形弯折状态,显示模组可以包括第一弯折区、第二弯折区和非弯折区,第一弯折区和非弯折区通过第二弯折区连接。
然而,以内折叠显示模组为例,显示模组在水滴形弯折状态时,第二弯折区的显示模组受到第一弯折区的显示模组的压应力;另外,第二弯折区的显示模组向外弯折而对该区域的显示模组产生拉应力,使得第二弯折区中的显示模组受到的剪切应力较大,第二弯折区的显示模组的各膜层之间容易疲劳失效,导致各膜层之间剥离,从而出现反拱鼓泡现象。
基于上述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显示模组可以包括弯折区和非弯折区,弯折区和非弯折区相邻排布。弯折区的显示模组可以弯折和展平,从而可以实现显示模组的折叠和展平。显示模组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柔性屏和支撑件,支撑件用于对柔性屏形成支撑。至少位于弯折区内的支撑件上设置有第一容置槽,第一容置槽位于支撑件的朝向柔性屏的一侧,第一容置槽中设置有应力释放件。应力释放件能够缓解和释放弯折区的显示模组受到的应力,对弯折区的显示模组起到保护作用,从而避免弯折区的显示模组的各膜层之间疲劳失效,以避免弯折区的各膜层之间剥离,从而防止出现反拱鼓泡现象,能够保证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将结合图1-图14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可以包括显示模组100。显示装置可以为电子纸、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超级个人计算机、导航仪等具有显示模组100的移动或固定终端。
显示装置可以为可折叠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可以为内折叠显示装置,或者,显示装置可以为外折叠的显示装置。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100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显示模组100可以包括柔性屏120,柔性屏120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为OLED)显示面板,微发光二极管(Micro 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为Micro LED或μLED)显示面板,或者,液晶(Liquid CrystalDisplay,简称为LCD)显示面板。
柔性屏120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出光面和背光面,出光面可以用于显示画面,背光面为柔性屏120的与出光面相背设置的另一面。
如图1所示,显示模组100可以包括支撑件110,支撑件110位于柔性屏120的背光面,支撑件110用于对柔性屏120形成支撑,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用户按压柔性屏120塌陷而影响使用体验。
示例性的,支撑件110可以是金属材料形成的金属薄片(例如钢片)。当然的,支撑件110还可以是其他的材料形成。
如图1所示,显示模组100可以包括弯折区100a和非弯折区100d,弯折区100a和非弯折区100d相邻排布,即弯折区100a与非弯折区100d相邻设置。弯折区100a和非弯折区100d的数量均为至少一个,一个弯折区100a和一个非弯折区100d交替设置。例如,弯折区100a的数量可以为1个、2个、3个或大于3个的任意数量。非弯折区100d的数量可以为1个、2个、3个或大于3个的任意数量。
本申请实施例以弯折区100a的数量为1个,非弯折区100d的数量为2个,两个非弯折区100d通过弯折区100a连接为例进行说明。
如1和图2所示,两个非弯折区100d可以包括第一非弯折区100e和第二非弯折区100f,弯折区100a位于第一非弯折区100e和第二非弯折区100f之间。位于弯折区100a的显示模组100可以被弯折和展平,位于非弯折区100d的显示模组100可以是平面,从而实现显示模组100的折叠和展平。
如图1和图2所示,显示模组100可以包括展平状态和折叠状态,显示模组100所处的状态,也是柔性屏120、支撑件110和显示装置所处的状态。
如图2所示,展平状态是指显示模组100的各个部分大致处于同一平面的状态。此时,第一非弯折区100e、第二非弯折区100f和弯折区100a大致处于同一平面上,第一非弯折区100e和第二非弯折区100f之间的夹角为大致呈180度。在展平状态下,显示模组100的显示面积较大,以保证较好用户体验。
如图1所示,折叠状态是指显示模组100的弯折区100a被弯折,弯折区100a分别与第一非弯折区100e和第二非弯折区100f连接的两端被折叠,且在显示模组100的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此时,第一非弯折区100e和第二非弯折区100f的显示模组100在显示模组100的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第一非弯折区100e和第二非弯折区100f之间的夹角大致为0度。在折叠状态下,显示模组100以及具有该显示模组100的显示装置的体积较小,方便显示装置的收纳和携带。
可以理解的是,当用户在使用显示装置时,显示模组100可以是处于折叠状态、展平状态以及两者之间的任意状态,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制。
支撑件110与柔性屏120连接后,用户通过支撑件110向可柔性屏120施力,支撑件110可以带动柔性屏120在展平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切换。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可以为内折叠显示装置,即,当显示装置处于折叠状态时,被折叠的柔性屏120位于支撑件110的内侧,支撑件110可以保护柔性屏120。此时,第一非弯折区100e和第二非弯折区100f的柔性屏120之间相向设置。
显示装置处于内折叠状态时,弯折区100a的显示模组100受应力(压应力和/或拉应力)作用发生形变,而各个膜层之间的恢复能力有限,在反复弯折和展平过程中,位于弯折区100a的显示模组100会出现折痕。
如图1所示,显示模组100可以呈水滴形弯折,两个非弯折区100d的柔性屏120之间的距离较近,可以减少外部灰尘进入到该两个柔性屏120之间,从而保护柔性屏120。弯折区100a可以包括第一弯折区100b和第二弯折区100c,第二弯折区100c位于第一弯折区100b和非弯折区100d之间。如图2所示,两个第二弯折区100c之间设置有第一弯折区100b,第一弯折区100b和第一非弯折区100e之间通过其中一个第二弯折区100c连接,第一弯折区100b和第二非弯折区100f之间通过另一个第二弯折区100c连接。
一方面,第一弯折区100b和第二弯折区100c的显示模组100在反复弯折和展平过程中会出现折痕。另一方面,第二弯折区100c的显示模组100受到第一弯折区100b的显示模组100的压应力,第二弯折区100c的显示模组100向外弯折而对该区域的显示模组100产生拉应力,使得第二弯折区100c中的显示模组100受到的剪切应力较大,第二弯折区100c的显示模组100的各膜层之间容易疲劳失效,导致各膜层之间剥离,从而出现反拱鼓泡现象。
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可以为外折叠显示装置,即,当显示装置处于折叠状态时,被折叠的柔性屏120位于支撑件110的外侧,柔性屏120能够在折叠状态实现显示功能,以满足不同的显示场景需求。此时,第一非弯折区100e和第二非弯折区100f的柔性屏120之间相背设置。
显示装置处于外折叠状态时,第一弯折区100b和第二弯折区100c在反复弯折和展平过程中会出现折痕。另外,第二弯折区100c会受到第一弯折区100b的拉应力,第二弯折区100c向内弯折而使该区域的各膜层受到压应力,从而使得第二弯折区100c的各膜层受到的剪切应力较大,第二弯折区100c的显示模组100容易出现反拱鼓泡现象。
本申请实施例以显示装置为内折叠显示装置为例进行说明。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100的各膜层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显示模组100可以包括第一粘接件130,第一粘接件130位于柔性屏120的背光面。第一粘接件130可以位于柔性屏120与支撑件110之间,第一粘接件130用于连接支撑件110和柔性屏120。例如,第一粘接件130可以为泡棉胶,在显示模组100弯折时,泡棉胶能够缓解显示模组100受到的应力。
继续参考图3,显示模组100可以包括盖板150,盖板150位于柔性屏120的出光面,盖板150对柔性屏120起保护作用,避免刮擦损坏柔性屏120。盖板150与柔性屏120之间可以设置有第二粘接件140,第二粘接件140用于连接柔性屏120和盖板150。例如,第二粘接件140可以为光学透明胶、光敏胶等。
需要说明的是,反拱鼓泡现象可以是显示模组100中的各膜层之间剥离而导致的。例如,第一粘接件130与柔性屏120、第一粘接与支撑件110、第二粘接件140与柔性屏120、第二粘接件140与盖板150等中的至少一者可以出现剥离而导致反拱鼓泡现象。
本实施例中,至少位于弯折区100a内的支撑件110上可以设置有第一容置槽111,第一容置槽111位于支撑件110的朝向柔性屏120的一侧,从而可以降低弯折区100a的支撑件110的刚性,使得弯折区100a的支撑件110较易弯折。
其中,第一容置槽111中可以设置有应力释放件114。应力释放件114能够缓解和释放弯折区100a的显示模组100受到的应力,对弯折区100a的显示模组100起到保护作用,可以缓解弯折区100a的显示模组100的折痕;另外,可以避免弯折区100a的显示模组100的各膜层之间疲劳失效,以避免弯折区100a的各膜层之间剥离,从而防止出现反拱鼓泡现象,能够保证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应力释放件114还可以对柔性屏120形成支撑,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用户按压柔性屏120塌陷而影响使用体验。
示例性的,在展平状态时,应力释放件114的朝向柔性屏120一侧的面和支撑件110的朝向柔性屏120一侧的面可以齐平,从而能够为柔性屏120提供较为平整的表面,形成较好的支撑。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粘接件130与应力释放件114均可以由有机材料形成,相比于第一粘接件130与支撑件110之间(有机材料与无极材料之间)的连件,第一粘接件130与应力释放件114之间(有机材料与有机材料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较高,从而可以降低第一粘接件130与支撑件110之间剥离的风险。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力释放件114的性能进行说明。
示例性的,应力释放件114的韧性可以大于支撑件110的韧性。其中,韧性是指物体柔软不易折断的性能。应力释放件114的韧性较大时,应力释放件114的拉伸性能较好,不易断裂,可以满足较小的弯折半径。
示例性的,应力释放件114的弹性可以大于支撑件110的弹性。其中,弹性是指物体发生形变后,能恢复原来大小和形状的性质。应力释放件114的弹性较大时,应力释放件114形变之后较易恢复,不易产生折痕;另外,应力释放件114对柔性屏120的支撑效果较好。
示例性的,应力释放件114的柔性可以大于支撑件110的柔性。柔性是指物体柔软的、易弯的、或易形变的性质。应力释放件114的柔性较大时,应力释放件114对位于其附近的膜层的作用力较小,另外,应力释放件114对其附近的膜层的受力起缓冲作用,从而保护其附近的膜层。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容置槽111的设置位置进行说明。
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第一容置槽111可以位于第一弯折区100b,从而可以减小第一弯折区100b的显示模组100对第二弯折区100c的压应力,对第二弯折区100c的显示模组100起到保护作用,从而避免第二弯折区100c的显示模组100的各膜层之间疲劳失效,以避免第二弯折区100c的各膜层之间剥离,从而防止出现反拱鼓泡现象。另外,还可以缓解第一弯折区100b的显示模组100受到的压应力,对第一弯折区100b的折痕起到缓解作用。
第二种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第一容置槽111可以位于第二弯折区100c,从而可以缓解第二弯折区100c的显示模组100受到的拉应力,对第二弯折区100c的显示模组100起到保护作用,从而可以缓解第二弯折区100c的折痕和反拱鼓泡现象。
第三种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第一容置槽111可以位于非弯折区100d的靠近第二弯折区100c的一侧,从而可以在第二弯折区100c受力时,能够对第二弯折区100c的显示模组100的形变提供空间,以缓解第二弯折区100c的显示模组100受到的应力。另外,可以减小非弯折区100d的显示模组100对第二弯折的显示模组100的作用力,从而进一步缓解第二弯折区100c的显示模组100的折痕和反拱鼓泡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三种第一容置槽111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单独实现,也可以组合实现。第一弯折区100b、第二弯折区100c和非弯折区100d的靠近弯折区100a的一侧的至少一者中可以设置有第一容置槽111,从而缓解弯折区100a的折痕和反拱鼓泡现象。例如,图7所示,第一弯折区100b和第二弯折区100c均设置有第一容置槽111时,相邻两个第一容置槽111可以合并为一个容置槽;或者,相邻两个第一容置槽111可以独立设置。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容置槽111的形状进行说明。
如图7-图9所示,沿第一容置槽111的槽底至槽口的方向,第一容置槽111的开口面积逐渐增大,即第一容置槽111的横截面面积可以逐渐增大,第一容置槽111的槽底尺寸小于第一容置槽111的槽口尺寸。其中,横截面可以为平行于显示模组100所在平面的截面。第一容置槽111的槽底尺寸较小,能够保证支撑件110的强度,对柔性屏120形成较好的支撑。第一容置槽111的槽口的尺寸较大,能够保证支撑件110的弯折,另外,能够使得应力释放件114与第一粘接件130的接触面积较大,应力释放件114与第一粘接件130的连接稳定性较高。
图5所示,第一容置槽111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槽侧壁112,以及位于两个第一槽侧壁112之间的第一槽底壁113,第一槽侧壁112可以为平面或者弧面,第一槽侧壁112的形状较为简单,制备难度较低。另外,第一槽底壁113可以为平面或者弧面,第一槽底壁113的形状较为简单,制备难度较低。当第一槽侧壁112和第一槽底壁113均为弧面时,第一容置槽111的槽壁可以整体为弧面,槽壁各处受到的应力较为均匀。例如,沿第一容置槽111的槽底至槽口的方向,两个第一槽侧壁112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示例性的,沿第一容置槽111的槽底至槽口的方向,第一容置槽111的横截面面积可以处处相等,第一容置槽111的形状较为简单,制备难度较低。
示例性的,第一容置槽111的槽深与支撑件110的厚度的比例可以不小于0.8,第一容置槽111的槽深与支撑件110的厚度的比例可以为0.8、0.82、0.84、0.86、0.88或大于0.8的任意比例。从而可以使得设置有第一容置槽111的支撑件110较好的实现弯折,第一容置槽111中应力释放件114能够较好的缓解弯折区100a的折痕和反拱鼓泡现象。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位于弯折区100a的盖板150设置有第二容置槽151,第二容置槽151中可以设置有透光件152,透光件152的折射率与盖板150的折射率不同,且靠近第二容置槽151处的盖板150与透光件152共同形成抗反射结构153。抗反射结构153用于降低环境光在该处的盖板150上的反射现象,从而在视觉上缓解第二容置槽151所在的显示模组100的折痕。例如,透光件152可以为高透光的材料形成,以避免对示模组100的出光率的影响。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容置槽151的设置位置进行说明。
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一弯折区100b和第二弯折区100c中的至少一者的盖板150中可以设置有第二容置槽151。可以在第一弯折区100b的盖板150中设置有第二容置槽151,即在第一弯折区100b形成抗反射结构153,从而在视觉上降低第一弯折区100b的显示模组100的折痕。或者,可以在第二弯折区100c的盖板150中设置有第二容置槽151,即在第二弯折区100c形成抗反射结构153,从而在视觉上降低第二弯折区100c的显示模组100的折痕。或者,可以在第一弯折区100b的盖板150和第二弯折区100c的盖板150中同时设置第二容置槽151,即在第一弯折区100b和第二弯折区100c同时形成抗反射结构153,从而在视觉上降低第一弯折区100b和第二弯折区100c的显示模组100的折痕。其中,第一弯折区100b和第二弯折区100c中的第二容置槽151可以是独立设置(图11),或者,相邻两个第二容置槽151可以合并为一个容置槽(图12)。
如图12和图13所示,第二容置槽151可以位于盖板150背离柔性屏120(支撑件110)和盖板150朝向柔性屏120的至少一侧,即第二容置槽151可以位于盖板150沿厚度方向相对两侧的至少一侧。
示例性的,如图12所示,第二容置槽151可以位于盖板150的背离支撑件110的一侧。第二容置槽151的槽口位于盖板150的背离支撑件110一侧的面上,该侧的第二容置槽151中设置的透光件152,透光件152可以为第一透光件。此时,第一透光件的折射率小于盖板150的折射率,靠近第二容置槽151的盖板150与第一透光件形成的抗反射结构153可以为第一抗反射结构。第一抗反射结构能够降低环境光照射在第一抗反射结构上的反射现象,以从视觉上缓解弯折区100a的折痕。
示例性的,如图13所示,第二容置槽151可以位于盖板150的朝向支撑件110的一侧。第二容置槽151的槽口位于盖板150的朝向支撑件110一侧的面上,该侧的第二容置槽151中设置的透光件152,透光件152可以为第二透光件。此时,第二透光件的折射率大于盖板150的折射率,靠近第二容置槽151的盖板150与第二透光件形成的抗反射结构153可以为第二抗反射结构。第二抗反射结构能够降低环境光进入到盖板150后照射在第二抗反射结构上的反射现象,以从视觉上缓解弯折区100a的折痕。
示例性的,第二容置槽151可以同时位于盖板150的背离支撑件110的一侧,以及盖板150的朝向支撑件110的一侧。即同时设置第一抗反射结构和第二抗发射结构,从而更好的从视觉上缓解弯折区100a的折痕。其中,可以在第一弯折区100b和第二弯折区100c中的至少一者设置第一抗反射结构;另外,可以在第一弯折区100b和第二弯折区100c中的至少一者设置第二抗反射结构。
示例性的,透光件152可以为单层结构,也可以为多层结构。当透光件152为单层结构时,其结构较为简单,制备难度较低。如图14所示,当透光件152为多层结构时,沿盖板150的厚度方向,透光件152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两层透光层154,透光层154的数量可以为2层、3层、4层或大于4层的任意层数。沿盖板150至支撑件110的方向,多层透光层154的折射率可以依次增加,从而能够降低环境光照射在抗反射结构153上的反射,以从视觉上缓解弯折区100a的折痕。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容置槽151的形状进行说明。
示例性的,如图12所示,沿第二容置槽151的槽底至槽口的方向,第二容置槽151的开口面积逐渐增大,即第二容置槽151的横截面面积可以逐渐增大,第二容置槽151的槽底尺寸小于第二容置槽151的槽口的尺寸。第二容置槽151的槽底尺寸较小,对盖板150的强度影响较小,盖板150的抗刮擦能力较强。第二容置槽151的槽口尺寸较大,能够使得透光件152朝向环境光的面积较大,对环境光的抗发射效果较好。
例如,第二容置槽151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槽侧壁,以及位于两个第二槽侧壁之间的第二槽底壁,第二槽侧壁可以为平面或者弧面,第二槽侧壁的形状较为简单,制备难度较低。另外,第二槽底壁可以为平面或者弧面,第二槽底壁的形状较为简单,制备难度较低。当第二槽侧壁和第二槽底壁均为弧面时,第二容置槽151的槽壁可以整体为弧面,槽壁各处受到的应力较为均匀。
示例性的,沿第二容置槽151的槽底至槽口的方向,第二容置槽151的横截面面积可以处处相等,第二容置槽151的形状较为简单,制备难度较低。
可以理解的是,在设置有第一容置槽111的区域中,第一容置槽111覆盖该区域的面积,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第二容置槽151与第一容置槽111类似,不再赘述。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数值和数值范围为近似值,受制造工艺的影响,可能会存在一定范围的误差,这部分误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认为忽略不计。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弯折区和非弯折区,所述弯折区和所述非弯折区相邻排布;
所述显示模组包括层叠设置的柔性屏和支撑件,至少位于所述弯折区内的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容置槽的槽口位于所述支撑件的朝向所述柔性屏一侧的面上;所述第一容置槽中设置有应力释放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区包括第一弯折区和第二弯折区,所述第二弯折区位于所述第一弯折区和所述非弯折区之间;
所述第一容置槽位于所述第一弯折区;和/或,所述第一容置槽位于所述第二弯折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槽位于所述非弯折区的靠近所述弯折区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容置槽的槽深与所述支撑件的厚度的比例不小于0.8;
和/或,沿所述第一容置槽的槽底至槽口的方向,所述第一容置槽的开口面积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应力释放件的韧性大于所述支撑件的韧性;
和/或,所述应力释放件的弹性大于所述支撑件的弹性;
和/或,所述应力释放件的柔性大于所述支撑件的柔性。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任一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所述盖板位于所述柔性屏背离所述支撑件的一侧,所述第一弯折区和所述第二弯折区中的至少一者的所述盖板中设置有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容置槽中设置有透光件,所述透光件的折射率与所述盖板的折射率不同,且靠近所述第二容置槽处的所述盖板与所述透光件形成抗反射结构;
优选的,沿所述第二容置槽的槽底至槽口的方向,所述第二容置槽的开口面积逐渐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置槽的槽口位于所述盖板的背离所述支撑件一侧的面上,所述透光件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盖板的折射率。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置槽的槽口位于所述盖板的朝向所述支撑件一侧的面上,所述透光件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盖板的折射率。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盖板至所述支撑件的方向,所述透光件包括层叠设置的多层透光层,且多层所述透光层的折射率依次增加。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显示模组。
CN202210713679.3A 2022-06-22 2022-06-22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50832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13679.3A CN115083277A (zh) 2022-06-22 2022-06-22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13679.3A CN115083277A (zh) 2022-06-22 2022-06-22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83277A true CN115083277A (zh) 2022-09-20

Family

ID=832530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13679.3A Pending CN115083277A (zh) 2022-06-22 2022-06-22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8327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92382A (zh) * 2022-12-30 2023-05-0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膜材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66344A (zh) * 2017-04-01 2018-10-16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0196509A (zh) * 2018-02-27 2019-09-03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JP2019191465A (ja) * 2018-04-27 2019-10-3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カバーガラス付光学積層体、およびこれら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カバーガラス付画像表示装置
CN111415586A (zh) * 2020-03-30 2020-07-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E102019201665A1 (de) * 2019-02-08 2020-08-13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Display-Stack für eine Anzeigevorrichtung
CN112150923A (zh) * 2020-09-17 2020-12-2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CN112789674A (zh) * 2018-09-21 2021-05-1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包括抗反射层和防眩层的柔性显示装置及包括其的电子装置
CN113393770A (zh) * 2021-06-23 2021-09-1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模组及柔性显示装置
CN113707018A (zh) * 2021-08-26 2021-11-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4120833A (zh) * 2021-11-26 2022-03-01 赛德半导体有限公司 超薄玻璃盖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16793195U (zh) * 2021-09-16 2022-06-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66344A (zh) * 2017-04-01 2018-10-16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0196509A (zh) * 2018-02-27 2019-09-03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JP2019191465A (ja) * 2018-04-27 2019-10-3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カバーガラス付光学積層体、およびこれら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カバーガラス付画像表示装置
CN112789674A (zh) * 2018-09-21 2021-05-1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包括抗反射层和防眩层的柔性显示装置及包括其的电子装置
DE102019201665A1 (de) * 2019-02-08 2020-08-13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Display-Stack für eine Anzeigevorrichtung
CN111415586A (zh) * 2020-03-30 2020-07-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150923A (zh) * 2020-09-17 2020-12-2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CN113393770A (zh) * 2021-06-23 2021-09-1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模组及柔性显示装置
CN113707018A (zh) * 2021-08-26 2021-11-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6793195U (zh) * 2021-09-16 2022-06-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4120833A (zh) * 2021-11-26 2022-03-01 赛德半导体有限公司 超薄玻璃盖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92382A (zh) * 2022-12-30 2023-05-0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膜材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23669B2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a bending area and a panel-sheet coupling layer
US20230316956A1 (en) Foldable display module and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US20200139672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protective cover window
CN111445792A (zh) 显示装置
US20240157669A1 (en)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apparatus
WO2021169697A1 (zh)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KR20210086745A (ko) 표시 장치
CN110718159A (zh) Oled显示屏及oled显示装置
KR20170117340A (ko) 가요성 디스플레이 스택업 및 배열 방법
US10964918B1 (en) Display screen and terminal
EP3764196B1 (en) Display device
KR20200124059A (ko) 벤딩 영역에서 다른 두께를 가지는 보호층을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플렉서블 전자 장치
CN106842406A (zh) 导光单元和显示装置
CN115083277A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KR102442043B1 (ko) 폴더블 표시장치
CN112689789B (zh) 可折叠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2689864B (zh) 可折叠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219066346U (zh) 显示装置
CN116092382A (zh) 一种可折叠膜材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220151082A1 (en) Display device
CN115050267A (zh) 柔性盖板及显示模组
US11177458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shock absorbing layer
CN113112923A (zh) 曲面盖板和可弯折显示装置
CN114286972A (zh) 折叠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折叠显示装置
CN217133928U (zh)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盖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