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61865A - 车辆用座椅及侧安全气囊的折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座椅及侧安全气囊的折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61865A
CN116061865A CN202211271645.XA CN202211271645A CN116061865A CN 116061865 A CN116061865 A CN 116061865A CN 202211271645 A CN202211271645 A CN 202211271645A CN 116061865 A CN116061865 A CN 1160618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head chamber
head
folded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7164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河村和浩
太田悠登
荒井佑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0618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618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07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vehicle sea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138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side prot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7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they are fold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138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side protection
    • B60R2021/23146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side protection seat moun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车辆用座椅及侧安全气囊的折叠方法,所述车辆用座椅具备具有头部腔室的侧安全气囊。头部腔室沿着座椅靠背的上框架被收纳。头部腔室在侧面碰撞时接受来自充气机的气体的供给而在肩部安全带与头部之间膨胀展开。这里,头部腔室构成为以被外卷折且内卷折的状态进行收纳,外卷折是指将卷折的前端从座椅前后方向的前端部向座椅外侧卷入从而卷绕成卷状,内卷折是指将卷折的前端从中间部向座椅内侧卷入从而卷绕成卷状。

Description

车辆用座椅及侧安全气囊的折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座椅及侧安全气囊的折叠方法。
背景技术
在国际公开WO2011/006560中公开了如下的侧安全气囊:从车辆用座椅的靠背的侧部区域膨胀展开的胸部部分和从靠背的上部区域膨胀展开的头部部分由单独的袋体构成,并经由管状的填充部分彼此连接。在该侧安全气囊中,由于头部部分在肩部安全带与乘员的头部之间膨胀展开,因此能够在侧面碰撞时提前约束头部。
发明内容
然而,如上述国际公开WO2011/006560所记载的技术那样,为了使头部腔室(头部部分)在肩部安全带与头部之间膨胀展开,优选将头部腔室进行内卷折来收纳并使其朝向座椅内侧膨胀展开。然而,在头部的侧方,由于头部腔室朝向头部的侧面展开,因此可能会引起擦蹭伤。上述在先技术并未针对这一点进行考虑,留有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提供车辆用座椅及侧安全气囊的折叠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车辆用座椅构成为具备侧安全气囊,所述侧安全气囊构成为沿着座椅靠背的上框架被收纳,并具有头部腔室,在侧面碰撞时,所述头部腔室接受来自充气机的气体的供给而在肩部安全带与头部之间膨胀展开。
这里,所述头部腔室构成为以被外卷折且内卷折的状态进行收纳,外卷折是指将卷折的前端从座椅前后方向的前端部向座椅外侧卷入从而卷绕成卷状,内卷折是指将卷折的前端从中间部向座椅内侧卷入从而卷绕成卷状。
根据这样的结构,侧安全气囊在侧面碰撞时从充气机接受气体的供给而膨胀展开。侧安全气囊具有沿着座椅靠背的上框架收纳的头部腔室。该头部腔室在肩部安全带与头部之间膨胀展开而提前约束乘员的头部。
这里,头部腔室以从座椅前后方向的前端部被外卷折且从中间部被内卷折的状态进行收纳。因此,在头部腔室的膨胀展开初期,在肩部安全带与头枕之间朝向座椅内侧解除头部腔室的内卷折。其结果是,头部腔室向座椅前方侧的膨胀展开不会受肩部安全带损害,能够使头部腔室的展开性能良好。之后,在头部腔室的展开中期,在头部的侧方朝向座椅外侧解除头部腔室的外卷折,因此,能够避免头部的侧面被头部腔室损伤,头部保护性能得以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这种情况下,“沿着上框架收纳头部腔室”是除了包括头部腔室的全部沿着上框架被收纳的情况以外还包括头部腔室的一部分沿着上框架被收纳的情况的广义概念。另外,侧面碰撞时除了包括检测到车辆实际发生了侧面碰撞的情况以外,还包括预测到车辆会发生侧面碰撞的情况。
在上述第一方案的车辆用座椅中,也可以是,所述头部腔室构成为,在所述头部腔室的膨胀展开时,所述头部腔室的所述中间部位于与所述肩部安全带交叉的位置的附近。
根据这样的结构,头部腔室的中间部被设为是在膨胀展开时与肩部安全带交叉的位置的附近。因而,在头部腔室向座椅前方侧膨胀展开时,解除头部腔室的内卷折直至越过肩部安全带的位置,在越过肩部安全带之后开始头部腔室的外卷折的解除。其结果是,头部腔室在可能会与肩部安全带发生干涉的区域朝向座椅内侧膨胀展开。因而,头部腔室能够确保展开空间,因此能够更可靠地越过肩部安全带。
在上述第一方案的车辆用座椅中,也可以是,所述头部腔室构成为以如下状态被收纳,所述状态是将所述头部腔室的座椅上下方向的上端部朝着乘员侧向下方折回并将折回了的下端部朝着乘员侧向上方折回之后,从座椅前后方向的前端部被卷折的状态。
根据这样的结构,头部腔室在将座椅上下方向的上端部朝着乘员侧向下方折回且将折回了的下端部朝着乘员侧向上方折回之后,被从座椅前后方向的前端部进行卷折。这样,通过将头部腔室的上端部朝着乘员侧呈波纹状折回两次,由此,在头部腔室的膨胀展开时,解除头部腔室的卷折并同时朝向座椅上方且座椅内侧解除头部腔室的波纹折叠。其结果是,在头部腔室向座椅上方侧展开而越过肩部安全带时,能够在肩部安全带与头枕之间良好地确保头部腔室的展开空间。因而,头部腔室向座椅前方侧的展开变得容易。
在上述第一方案的车辆用座椅中,也可以是,所述侧安全气囊构成为还具有躯干部腔室,所述躯干部腔室从所述座椅靠背的侧框架的侧方沿着肩头被收纳,在侧面碰撞时向躯干部的侧方膨胀展开。这里,也可以是,所述头部腔室及所述躯干部腔室由单一的袋状件构成,且构成为以从座椅前后方向的前端部被卷折的状态进行收纳。
根据这样的结构,侧安全气囊具有在车辆的侧面碰撞时向乘员的躯干部的侧方膨胀展开来约束躯干部的躯干部腔室。该躯干部腔室通过与头部腔室一起由单一的袋状件构成,由此从座椅靠背的侧框架的侧方沿着肩头被收纳。这样,通过将头部腔室和躯干部腔室由单一的袋状件构成,由此能够从侧框架的侧部经由肩头沿着上框架地收容侧安全气囊,安装容易。另外,由于能够将包括头部腔室和躯干部腔室的侧安全气囊整体从座椅前后方向的前端部卷折来折叠,因此能够减少折叠成收纳时的形态时所需的工序,制造容易。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侧安全气囊的折叠方法涉及具有头部腔室的侧安全气囊的折叠方法,所述头部腔室在侧面碰撞时接受来自充气机的气体的供给而在肩部安全带与头部之间膨胀展开。所述侧安全气囊的折叠方法构成为包括如下工序:在将所述头部腔室从座椅前后方向的前端部以外卷折的方式折叠之后,将所述头部腔室从中间部以内卷折的方式折叠。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使构成侧安全气囊的头部腔室的展开性能良好,并且能够提高头部腔室的头部保护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优点、技术意义及工业意义,其中类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类似的元件,其中: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主视图,示出侧安全气囊膨胀展开后的状态;
图2是将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局部剖开来表示的主视图,示出收纳有侧安全气囊的状态;
图3是将本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膨胀展开后的状态放大表示的侧视图;
图4A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的折叠方法的头部腔室的放大侧视图,是表示将头部腔室的座椅上下方向的上端部朝着乘员侧向下方折回的工序的图;
图4B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的折叠方法的头部腔室的放大侧视图,是表示将头部腔室的折回了的下端部朝着乘员侧向上方折回的工序的图;
图4C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的折叠方法的头部腔室的放大侧视图,是表示图4A及图4B的工序完成后的状态的头部腔室的图;
图5A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的折叠方法的图,是表示将头部腔室及躯干部腔室从座椅前后方向的前端部外卷折的工序的卷绕开始的侧视图;
图5B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的折叠方法的图,是表示将头部腔室从座椅前后方向的前端部外卷折的工序的放大剖视图;
图5C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的折叠方法的图,是表示将头部腔室从座椅前后方向的中间部内卷折的工序的放大俯视剖视图;
图5D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的折叠方法的图,是表示图5A~图5C的工序完成后的状态的头部腔室的放大俯视剖视图;
图6A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的膨胀展开时的行动的车辆用座椅的俯视图,是表示侧安全气囊的膨胀展开初期的行动的图;
图6B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的膨胀展开时的行动的车辆用座椅的俯视图,是表示侧安全气囊的膨胀展开中期的行动的图;
图6C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的膨胀展开时的行动的车辆用座椅的俯视图,是表示侧安全气囊的膨胀展开后期的行动的图;
图7A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的膨胀展开时的行动的车辆用座椅的局部后视图,是表示侧安全气囊的膨胀展开初期的行动的图;
图7B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的膨胀展开时的行动的车辆用座椅的局部后视图,是表示侧安全气囊的膨胀展开中期的行动的图;
图7C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的膨胀展开时的行动的车辆用座椅的局部后视图,是表示侧安全气囊的膨胀展开后期的行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7C来说明搭载有本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装置10的车辆用座椅14。需要说明的是,各图的箭头FR、箭头UP、箭头LH及箭头RH分别表示搭载有侧安全气囊装置10的车辆用座椅14的座椅前方侧、座椅上方侧、座椅左方侧、座椅右方侧。在使用前后左右上下这样的方向来进行说明的情况下,如无特别限定,则表示座椅前后方向的前后、座椅宽度方向的左右、座椅上下方向的上下。
另外,在图1及图7A~图7C所示的车辆用座椅14上,取代实际的乘员而就坐着碰撞试验用的假人P。假人P作为一例为国际统一侧面碰撞假人(World Side Impact Dummy;WorldSID)的AM 50(美国成人男性的中位数)。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假人称为“乘员P”。
(车辆用座椅)
如图1及图2所示,搭载有侧安全气囊装置10的车辆用座椅14构成为包括座椅座垫16、座椅靠背18及头枕20。需要说明的是,车辆用座椅14作为一例配置于车辆右侧的驾驶员座且成为座椅前方与车辆前方一致的状态。另外,车辆用座椅14成为座椅宽度方向的左右与车辆宽度方向的左右一致的状态。
座椅座垫16沿着座椅前后方向及座椅宽度方向延伸,并构成为能够支承乘员P的臀部及大腿部。座椅靠背18能够转动地与座椅座垫16的后端部连结且沿着座椅上下方向延伸,并构成为能够支承乘员P的背部。头枕20设置于座椅靠背18的上端部,并构成为能够支承乘员P的头部H。
(安全带装置)
乘员P由安全带装置24约束在车辆用座椅14上。安全带装置24构成为包括约束乘员的上身及腰部的织带26。
织带26形成为长条带状。织带26具备在被佩戴的状态下将乘员P的上身约束在座椅靠背18上的肩部安全带26A和约束乘员的腰部的腰部安全带26B。肩部安全带26A从乘员P的右侧的肩部朝向左侧的腰部倾斜地延伸。并且,肩部安全带26A的下端部穿过舌板28。
舌板28构成为能够相对于设置在座椅左侧的带扣(省略附图标记)装拆。并且,通过将舌板28装配于带扣,由此成为乘员P受织带26约束的状态。
织带26中的穿过舌板28而折回的一端向座椅右侧延伸。通过织带26中的沿着所述座椅宽度方向延伸的部分来构成腰部安全带26B。因此,腰部安全带26B的左侧端部与肩部安全带26A的下端部相连。另外,腰部安全带26B的右侧端部固定于设置在车底板上的未图示的带固定器。
肩部安全带26A的上端部卷绕在设置于车身的未图示的肩部固定器上。另外,织带26的端部卷绕在未图示的收缩器上。
(侧安全气囊装置)
如图2及图3所示,侧安全气囊装置10构成为包括侧安全气囊12、充气机42和袜形件(sock)44。
侧安全气囊12收纳在座椅靠背18的内部。侧安全气囊12固定在构成座椅靠背18的骨架的座椅靠背框架30上。如图2中示出其一部分那样,座椅靠背框架30在从座椅前后方向观察时形成为矩形框状。另外,座椅靠背框架30的左右两侧部由沿着座椅上下方向延伸的侧框架32构成。另外,座椅靠背框架30的上端部由上框架34构成。上框架34以架设于左右侧框架32的肩头(上端部)的方式沿着座椅宽度方向延伸。侧安全气囊12从配置在座椅右侧的侧框架32的侧部经由肩头沿着上框架34地被收纳。另外,侧安全气囊12以折叠成细长的棒状的状态被收纳。
侧安全气囊12通过被供给由充气机42产生的气体而膨胀。另外,侧安全气囊12通过在膨胀压力下冲破座椅靠背18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表皮而在乘员P的身体与车室内的侧面之间膨胀展开。
侧安全气囊12由形成袋体的单一的袋状件构成。侧安全气囊12具有构成座椅上方侧的上部的头部腔室12A和构成座椅下方侧的下部的躯干部腔室12B。
头部腔室12A接受来自充气机42的气体的供给而在肩部安全带26A与乘员P的头部H之间膨胀展开。头部腔室12A成为覆盖头部H的侧方的结构(参照图1)。另外,躯干部腔室12B接受来自充气机42的气体的供给而在乘员P的躯干部T(从肩部经胸部至腰部的部位)的侧方膨胀展开。躯干部腔室12B成为覆盖躯干部T的侧方的结构。关于侧安全气囊12的详细结构,将会在后叙述。
充气机42是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的气缸型的气体产生装置,充气机42的轴向是沿着座椅靠背18的侧框架32的方向。另外,在充气机42的下端部设置有气体喷出部42A。气体喷出部42A在检测到或预测到车辆的侧面碰撞时产生气体而向侧安全气囊12供给气体。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充气机42的一部分配置在侧安全气囊12的内部。充气机42具有从配置在侧安全气囊12的内部的外表面向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延伸的双头螺栓48。通过使双头螺栓48穿过侧框架32的安装孔并将双头螺栓48用螺母紧固,由此将充气机42与侧安全气囊12的基布50一起固定于侧框架32。
在侧安全气囊12的内部还设置有由布材构成的袜形件44。需要说明的是,袜形件44也称作通道、内管、整流布、扩散件。
袜形件44形成为上下端部敞开的大致筒状,从头部腔室12A至躯干部腔室12B地沿着座椅上下方向延伸。在袜形件44的后端部一体地设置有袋状的充气机插入部46。经由充气机插入部46将充气机42的气体喷出部42A与袜形件44的内部连通。因此,构成为从充气机42供给的气体通过袜形件44而向头部腔室12A及躯干部腔室12B流动。
(侧安全气囊)
以下,对侧安全气囊12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侧安全气囊12通过将例如由尼龙系或聚酯系的布材构成的两片基布50配设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并对外周部进行缝制而形成为袋状。在图3中,用附图标记“S1”示出对基布50的外周部进行缝制而成的缝制部。
侧安全气囊12的上部成为在膨胀展开时覆盖乘员P的头部H的侧方的头部腔室12A。该头部腔室12A在从座椅宽度方向观察时形成为朝向座椅下方侧配置有缝隙部分的大致C字状。在头部腔室12A的后端部缝制有带状的支承带52。该支承带52的一端安装于构成头枕20的骨架的支架36(参照图2),由此,使头部腔室12A的膨胀展开时的行动稳定。
侧安全气囊12的下部成为在膨胀展开时覆盖乘员的躯干部T的侧方的躯干部腔室12B。该躯干部腔室12B在从座椅宽度方向观察时形成为下部鼓起的水滴状,沿着座椅靠背18在上下方向上延伸。
(侧安全气囊的折叠方法)
上述结构的侧安全气囊12如上所述在折叠为细长的棒状的状态下沿着座椅靠背18的骨架被收纳。以下,参照图4A~图5D来说明侧安全气囊12的折叠方法。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A~图5D中,省略了侧安全气囊12的缝制部S1进行图示。
本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12的折叠方法大体包括第一工序和第二工序。在第一工序中,将头部腔室12A向座椅上下方向折回。在第二工序中,在第一工序完成之后,将侧安全气囊12从侧安全气囊12的座椅前后方向的前端部卷折。
参照图4A~图4C来说明第一工序。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A及图4B中,用双点划线来表示各工序中的头部腔室12A的折回线。
如图4A所示,在第一工序中,首先,将头部腔室12A的座椅上下方向的上端部朝着乘员P侧(座椅内侧)向下方折回。通过该工序,将在折回前作为头部腔室12A的上端部的部位折回而使其成为下端部。
接着,如图4B所示,将折回了的下端部朝着乘员P侧向上方折回。
通过以上的工序,将头部腔室12A在座椅上下方向上多次(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次)折回而使其成为波纹折叠了的状态,如图4C所示,折叠着的状态下的上下宽度变小。由此,第一工序完成。
参照图5A~图5D来说明第二工序。在该第二工序中,通过将基布50卷到细长的棒状的卷轴棒40上来将侧安全气囊12卷折。
如图5A所示,在第二工序中,首先,放置大致以座椅上下方向为轴向的姿态的卷轴棒40,将侧安全气囊12的基布50从侧安全气囊12的座椅前后方向的前端部朝向后端部地进行外卷折。
需要说明的是,外卷折是以将卷折的前端向座椅外侧(与乘员P对置的相对于座椅内侧的相反侧)卷入的方式卷绕成卷状的折叠方法。
在图5B中,用放大俯视图示出将头部腔室12A从座椅前后方向的前端部进行外卷折的情形。在该工序中,将包括头部腔室12A和躯干部腔室12B的侧安全气囊12整体进行外卷折。
接着,当头部腔室12A的外卷折完成至座椅前后方向的中间部M1时,如图5C所示,仅将头部腔室12A从中间部M1朝向后端部进行内卷折。从而,将躯干部腔室12B从座椅前后方向的前端部至后端部地进行外卷折。该中间部M1作为一例为膨胀展开时头部腔室12A与肩部安全带26A交叉的位置的附近。
需要说明的是,内卷折是以将卷折的前端向座椅内侧卷入的方式卷绕成卷状(卷折)的折叠方法。另外,“头部腔室12A与肩部安全带26A交叉的位置的附近”除了包括头部腔室12A与肩部安全带26A交叉的位置以外,还包括头部腔室12A与肩部安全带26A交叉的位置的座椅前方侧及座椅后方侧的位置。
通过以上的工序,如图5D所示,头部腔室12A成为作为卷绕结尾的座椅前后方向的后端部被内卷折的状态。由此,第二工序完成。
经过第一工序及第二工序折叠后的侧安全气囊12成为细长的棒状的形态。并且,如图2所示,在被收纳于座椅靠背18的状态下,头部腔室12A沿着座椅靠背框架30的上框架34被收纳,躯干部腔室12B从侧框架32的侧部沿着肩头地被收纳。
需要说明的是,头部腔室12A通过上述的第一工序而将上下宽度设定得小,因此头部腔室12A的前端(上端部)配置在比头枕20的支架36靠座椅外侧的位置。即,头部腔室12A收纳在与头枕20的骨架不重叠的位置。
(头部腔室的展开行动)
以下,对头部腔室12A的膨胀展开时的行动详细地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6A~图6C的俯视图来说明头部腔室12A的行动。
当向侧安全气囊12供给来自充气机42的气体时,头部腔室12A使座椅靠背18的上端部的表皮开裂而向座椅前方侧膨胀展开。此时,由于头部腔室12A沿着上框架34配置在与头枕20的骨架不重叠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头部腔室12A与头枕20的骨架的干涉,从而使头部腔室12A向座椅前方侧展开。
如图6A所示,在头部腔室12A的膨胀展开的初期,对头部腔室12A的后端部实施的内卷折被解除。此时,将头部腔室12A的内卷折在肩部安全带26A与头枕20之间朝向座椅内侧解除。因而,能够抑制头部腔室12A与肩部安全带26A的干涉,从而使头部腔室12A向座椅前方侧展开。
如图6B所示,在头部腔室12A的膨胀展开的中期,头部腔室12A越过肩部安全带26A并将从头部腔室12A的中间部M1对前端部实施的外卷折解除(图6C)。此时,头部腔室12A虽是在乘员P的头部H的侧方膨胀展开,但会朝向座椅外侧将外卷折解除。因而,能够避免因与头部腔室12A的摩擦而使头部H的侧面产生擦蹭伤。
接着,参照图7A~图7C的局部后视图来说明头部腔室12A的行动。如图7A~图7C所示,在头部腔室12A的膨胀展开时,在卷折被解除的同时,将头部腔室12A向座椅上下方向折回而形成的波纹折叠也被解除。若该波纹折叠被解除,则头部腔室12A的上端部会向座椅上方侧展开而能够容易地越过肩部安全带26A。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头部腔室12A朝着乘员P侧向座椅上下方向折回,因此朝向座椅上方侧且座椅内侧解除波纹折叠。因此,能够在肩部安全带26A与头枕20之间良好地确保头部腔室12A的展开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即便在将头部腔室12A的上端部向座椅下方折回一次来收纳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使头部腔室12A向座椅上方侧迅速展开的一定的效果。但是,通过像本实施方式那样将头部腔室12A折叠两次,能够减少展开时的头部腔室12A向座椅宽度方向的摆动,因此能够提高向座椅上方侧的展开性。
(作用以及效果)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14中,在侧面碰撞时,侧安全气囊12从充气机42接受气体的供给而膨胀展开。该侧安全气囊12具有沿着座椅靠背18的上框架34被收纳的头部腔室12A。头部腔室12A在肩部安全带26A与头部H之间膨胀展开,提前约束乘员P的头部H。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头部腔室12A以从座椅前后方向的前端部被外卷折且从座椅前后方向的中间部M1被内卷折的状态收纳。因此,在头部腔室12A的膨胀展开初期,在肩部安全带26A与头枕20之间朝向座椅内侧解除内卷折。其结果是,头部腔室12A向座椅前方侧的膨胀展开不会受肩部安全带26A损害,能够使头部腔室12A的展开性能良好。之后,在头部腔室12A的展开中期,在头部H的侧方朝向座椅外侧解除外卷折。由此,能够避免头部H的侧面被头部腔室12A损伤,能够提高头部保护性能。
进而,头部腔室12A的中间部M1被设为是在膨胀展开时与肩部安全带26A交叉的位置的附近。因而,就头部腔室12A而言,在向座椅前方侧膨胀展开时,解除内卷折直到越过肩部安全带26A的位置,在越过肩部安全带后开始外卷折的解除。其结果是,在可能会与肩部安全带26A发生干涉的区域中,头部腔室12A通过朝向座椅内侧膨胀展开而能够确保展开空间,由此,能够更可靠地越过肩部安全带26A。
另外,头部腔室12A以向座椅上下方向折回来减小上下宽度之后从座椅前后方向的前端部卷折的状态被收纳。因而,在沿着上框架34收纳头部腔室12A时,能够将头部腔室12A收纳在与头枕20的骨架不重叠的位置。其结果是,头部腔室12A向座椅前方侧的膨胀展开不会受头枕20损害,头部腔室12A的展开性能得以提高。
另外,在头部腔室12A中,座椅上下方向的上端部被朝着乘员P侧向下方折回且折回了的下端部被朝着乘员P侧向上方折回,由此向座椅上下方向的折回成为波纹折叠。因而,在头部腔室12A的膨胀展开时的初期,由于朝向座椅上方侧且座椅内侧解除波纹折叠,因此能够使头部腔室12A向座椅上方侧展开而越过肩部安全带26A。进而,通过朝向座椅内侧展开,能够在肩部安全带26A与头枕20之间确保展开空间。这样,头部腔室12A向座椅前方侧的膨胀展开不会受肩部安全带26A损害,头部腔室12A的展开性能得以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侧安全气囊12具有在车辆的侧面碰撞时向乘员P的躯干部T的侧方膨胀展开的躯干部腔室12B。该躯干部腔室12B通过与头部腔室12A一起由单一的袋状件构成,由此从座椅靠背18的侧框架32的侧方沿着肩头地被收纳。这样,通过将头部腔室12A和躯干部腔室12B由单一的袋状件构成,能够从侧框架32的侧部经由肩头沿着上框架34地收容侧安全气囊12,安装容易。另外,由于包括头部腔室12A和躯干部腔室12B的侧安全气囊12整体被从座椅前后方向的前端部卷折来折叠,因此能够减少折叠成收纳时的形态所需的工序,能够容易地制造。
[补充说明]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侧安全气囊12进行了说明,但当然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以各种各样的方案实施。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侧安全气囊12从乘员P的身体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侧方膨胀展开的结构,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设为侧安全气囊12从乘员P的身体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车辆中央侧)的侧方膨胀展开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侧安全气囊装置10搭载于车辆的前排座椅,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车辆的后排座椅搭载侧安全气囊装置10。

Claims (5)

1.一种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用座椅具备侧安全气囊,所述侧安全气囊构成为沿着座椅靠背的上框架被收纳,并具有头部腔室,在侧面碰撞时,所述头部腔室接受来自充气机的气体的供给而在肩部安全带与头部之间膨胀展开,
其中,所述头部腔室构成为以被外卷折且内卷折的状态进行收纳,外卷折是指将卷折的前端从座椅前后方向的前端部向座椅外侧卷入从而卷绕成卷状,内卷折是指将卷折的前端从中间部向座椅内侧卷入从而卷绕成卷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部腔室构成为,在所述头部腔室的膨胀展开时,所述头部腔室的所述中间部位于与所述肩部安全带交叉的位置的附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部腔室构成为以如下状态被收纳,所述状态是将所述头部腔室的座椅上下方向的上端部朝着乘员侧向下方折回并将折回了的下端部朝着乘员侧向上方折回之后,从座椅前后方向的前端部被卷折的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安全气囊构成为还具有躯干部腔室,所述躯干部腔室从所述座椅靠背的侧框架的侧方沿着肩头被收纳,在侧面碰撞时向躯干部的侧方膨胀展开,
所述头部腔室及所述躯干部腔室由单一的袋状件构成,且构成为以从座椅前后方向的前端部被卷折的状态进行收纳。
5.一种侧安全气囊的折叠方法,所述侧安全气囊构成为具有头部腔室,所述头部腔室在侧面碰撞时接受来自充气机的气体的供给而在肩部安全带与头部之间膨胀展开,
所述侧安全气囊的折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序:
在将所述头部腔室从座椅前后方向的前端部以外卷折的方式折叠之后,将所述头部腔室从中间部以内卷折的方式折叠。
CN202211271645.XA 2021-11-02 2022-10-18 车辆用座椅及侧安全气囊的折叠方法 Pending CN11606186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79710A JP2023068526A (ja) 2021-11-02 2021-11-02 車両用シート及びサイドエアバッグの折り畳み方法
JP2021-179710 2021-11-0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61865A true CN116061865A (zh) 2023-05-05

Family

ID=86145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71645.XA Pending CN116061865A (zh) 2021-11-02 2022-10-18 车辆用座椅及侧安全气囊的折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827171B2 (zh)
JP (1) JP2023068526A (zh)
CN (1) CN116061865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4061008A (ja) * 2022-10-20 2024-05-07 株式会社Subaru エアバッグ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31070B1 (en) * 1997-09-19 2001-05-15 Nissan Motor Co., Ltd.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folding air bag
US7549672B2 (en) * 2004-05-27 2009-06-23 Toyoda Gosei Co., Ltd. Side airbag device
DE102009033181B3 (de) 2009-07-13 2010-12-30 Autoliv Development Ab Fahrzeugsitz, Seitengassackeinrichtung und Sicherheitseinrichtung
JP5423797B2 (ja) * 2009-08-03 2014-02-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KR101595416B1 (ko) * 2011-12-28 2016-02-18 도요타 지도샤(주) 차량용 시트
JP6067489B2 (ja) * 2013-06-10 2017-01-25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6314350B (zh) 2015-06-26 2021-01-12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气囊组件及装有该气囊组件的车辆座椅
JP6973343B2 (ja) * 2018-09-26 2021-11-24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KR102625278B1 (ko) * 2019-05-31 2024-01-16 아우토리브 디벨롭먼트 아베 사이드 에어백 장치 및 사이드 에어백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JP2021054243A (ja) * 2019-09-30 2021-04-08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ファー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7449964B2 (ja) * 2020-01-23 2024-03-14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エアバッグ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136525A1 (en) 2023-05-04
US11827171B2 (en) 2023-11-28
JP2023068526A (ja) 2023-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65771B2 (ja) 乗員保護装置
KR101738555B1 (ko) 사이드 에어백 장치
JP6631369B2 (ja) 乗員保護装置
JP5999061B2 (ja) 座席搭載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JP5382199B2 (ja) 車両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WO2017010169A1 (ja) 乗員保護装置
JP2019018736A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を搭載した車両用シート
JP6940627B2 (ja) 乗員保護装置
JP2014184805A (ja) 自動車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13423617A (zh) 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具备该装置的车辆座椅,以及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制造方法
JP7341321B2 (ja) 乗員保護装置
JP6233269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を備えた車両用シート
JP7381771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16061865A (zh) 车辆用座椅及侧安全气囊的折叠方法
JP2008296722A (ja) 乗員保護装置
JP2018127110A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を搭載した車両用シート
JP2022111674A (ja) 車両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7384776B2 (ja) 車両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
CN114379500B (zh) 车辆用乘员保护装置
JP2023048897A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を搭載した車両用シート
JP2022110957A (ja) 車両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
JP2023127473A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16061868A (zh) 车辆用座椅及侧气囊的折叠方法
JP2022110956A (ja) 車両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23068528A (ja) 車両用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