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57310A - 阀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57310A
CN116057310A CN202180057938.5A CN202180057938A CN116057310A CN 116057310 A CN116057310 A CN 116057310A CN 202180057938 A CN202180057938 A CN 202180057938A CN 116057310 A CN116057310 A CN 1160573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pressure
valve body
space
refriger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5793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福留康平
神崎敏智
白藤啓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agle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agl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agle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Eagle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0573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573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9/00Devices for relieving the pressure on the sealing faces
    • F16K39/02Devices for relieving the pressure on the sealing faces for lift valves
    • F16K39/026Devices for relieving the pressure on the sealing faces for lift valves using an external auxiliary val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25B41/31Expansion valves
    • F25B41/34Expansion valves with the valve member being actuated by electric means, e.g. by piezoelectric actuators
    • F25B41/345Expansion valves with the valve member being actuated by electric means, e.g. by piezoelectric actuators by solenoi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5/00Check valves
    • F16K15/18Check valves with actuating mechanism; Combined check valves and actuated valves
    • F16K15/184Combined check valves and actuated valves
    • F16K15/1843Combined check valves and actuated valves for ball check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6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agnet, e.g. diaphragm valves, cutting off by means of a liquid
    • F16K31/0644One-way valve
    • F16K31/0655Lift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6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agnet, e.g. diaphragm valves, cutting off by means of a liquid
    • F16K31/0686Braking, pressure equilibration, shock absorbing
    • F16K31/0693Pressure equilibration of the arm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47/00Means in valves for absorbing fluid energy
    • F16K47/01Damping of valve memb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阀开度调节精度高的阀。阀(V1)具备:阀壳体(10),其形成有入口端口(11)和出口端口(12);阀芯(51),其由驱动源(80)驱动;阀座(40a),其供阀芯(51)落座;以及弹簧(85),其向与驱动源(80)的驱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对阀芯(51)施力,其中,该阀具备连通单元(21),其能够连通入口端口(11)和阀芯(51)的背面侧的空间(S)。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空调系统的阀,例如,涉及一种用于空调系统的阀。
背景技术
空调系统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压缩机,其将制冷剂压缩为过热蒸汽;冷凝器,其将从压缩机送入的制冷剂冷却为过冷液;膨胀阀,其将从冷凝器送入的制冷剂膨胀为湿蒸汽;以及蒸发器,其将从膨胀阀送入的制冷剂加热为饱和蒸汽,该空调系统具备使制冷剂按照这些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的顺序循环的制冷循环。
例如,专利文献1中的阀为电子式膨胀阀,其能够克服弹簧的作用力而通过作为驱动源的螺线管的电磁力向开阀方向驱动阀芯,调节与形成于阀壳体的阀座之间的阀开度。另外,基于通过冷凝器后的制冷剂的温度、压力来设定施加到螺线管的电流值,调节阀开度,从而将冷凝器的过冷度维持恒定。
另外,还已知以下技术:基于通过蒸发器前或通过后的制冷剂的温度、压力来调节膨胀阀的阀开度,从而调整湿蒸汽的干度,以使得通过蒸发器后所有制冷剂成为饱和蒸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53498号公报(第2页,图1)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那样的阀为通过阀芯和阀座来封闭贯通流路的提升阀结构,因此能够可靠地封闭贯通流路。然而,在专利文献1那样的阀中,从冷凝器向贯通流路供给高压的初级压力的制冷剂,因此,除了螺线管的驱动力之外,还向开阀方向对阀芯施加由制冷剂的压力产生的力,且与施加到螺线管的电流值对应的阀开度有可能因制冷剂的压力而略有不同。
本发明是着眼于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阀开度调节精度高的阀。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阀具备:
阀壳体,其形成有入口端口和出口端口;
阀芯,其由驱动源驱动;
阀座,其供所述阀芯落座;以及
弹簧,其向与所述驱动源的驱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对所述阀芯施力,
其中,所述阀具备连通单元,其能够连通所述入口端口和所述阀芯的背面侧的空间。
由此,在通过连通单元连通入口端口和阀芯的背面侧的空间的状态下,流体、例如从冷凝器流入入口端口的初级压力的制冷剂被供给至阀芯的背面侧的空间。由此,能够减少初级压力的制冷剂作用于阀芯的力的影响,因此阀提高了开度调节精度。另外,通过向阀芯的背面侧的空间供给初级压力的制冷剂,能够减小闭阀附近的驱动源的驱动力。此外,阀芯的背面侧的空间是比阀座更靠驱动源侧的空间。
也可以是,所述阀芯的背面侧的空间经由节流阀与所述出口端口相连。
由此,通过节流阀将阀芯的背面侧的空间维持为接近初级压力的压力。
也可以是,所述节流阀由所述阀壳体的引导孔和插通于所述引导孔的阀芯形成。
由此,节流阀为形成于阀芯与阀壳体的引导孔之间的空隙。由此,阀的结构简单。
也可以是,所述连通单元为与所述入口端口和所述阀芯的背面侧的空间连通的贯通孔。
由此,连通单元的结构简单。
也可以是,所述连通单元构成控制压力工作阀,该控制压力工作阀通过与所述入口端口和所述阀芯的背面侧的空间连通的贯通孔、配置于所述贯通孔的施力单元、以及被该施力单元向闭阀方向施力的工作阀芯来控制所述入口端口和所述阀芯的背面侧的空间的连通。
由此,较高的初级压力克服施力单元的作用力而使工作阀芯移动,打开控制压力工作阀,并通过贯通孔连通入口端口和阀芯的背面侧的空间。由此,在控制压力工作阀打开时,连通单元能够减小作用于阀芯的初级压力的影响力。因此,特别是在初级压力成为高压、初级压力与次级压力的差压变大的情况下,阀提高了阀开度调节精度。另外,控制压力工作阀根据需要来控制制冷剂通过的量。因此,初级压力的制冷剂泄漏量较少。
也可以是,所述阀为常闭结构。
由此,阀适合作为例如膨胀阀,其控制从冷凝器到蒸发器的制冷剂。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膨胀阀的制冷循环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实施例1的膨胀阀闭阀的情况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实施例1的膨胀阀开阀的情况的剖视图;
图4是放大示出实施例1的膨胀阀的阀室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图1的压力分布的剖视图。此外,为了示出压力分布,省略了各部件的截面的显示;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膨胀阀闭阀的情况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在实施例2的膨胀阀的阀和控制压力工作阀关闭的状态下的压力分布的图。此外,为了示出压力分布,省略了各部件的截面的显示;
图8是示出在实施例2的阀关闭且控制压力工作阀打开的状态下的压力分布的图。此外,为了示出压力分布,省略了各部件的截面的显示;
图9是放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膨胀阀闭阀时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10是放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膨胀阀开阀时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阀的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参照图1至图5对作为实施例1的阀的膨胀阀进行说明。此外,虽然实施例以膨胀阀为例进行说明,但也能够应用于其他用途。以下,将从图2的正面观察时的左右作为膨胀阀的左右进行说明。具体而言,将配置阀壳体10的纸面左侧作为膨胀阀的左侧、将配置作为驱动源的螺线管80的纸面右侧作为膨胀阀的右侧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膨胀阀V1与压缩机C、室内侧的热交换器H1、室外侧的热交换器H2等一起构成在汽车等的空调系统中使用的制冷循环R。
首先,对制冷循环R进行说明。制冷循环R在制热时使制冷剂按照压缩机C、热交换器H1、膨胀阀V1、热交换器H2的顺序循环。制冷剂通过压缩机C成为过热蒸汽,通过热交换器H1与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成为过冷液,通过膨胀阀V1从高压的初级压力减压至低压的次级压力而成为湿蒸汽,通过热交换器H2与室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成为饱和蒸汽。另外,室内的空气通过与热交换器H1的热交换而被加热。即,在制热时,热交换器H1成为冷凝器,热交换器H2成为蒸发器。
另外,制冷循环R在制冷时使制冷剂按照压缩机C、热交换器H2、膨胀阀V1、热交换器H1的顺序循环。制冷剂通过压缩机C成为过热蒸汽,通过热交换器H2与室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成为过冷液,通过膨胀阀V1从高压的初级压力减压至低压的次级压力而成为湿蒸汽,通过热交换器H1与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成为饱和蒸汽。另外,室内的空气通过与热交换器H1的热交换而被冷却。即,在制冷时,热交换器H1成为蒸发器,热交换器H2成为冷凝器。
此外,在之后的说明中,除非特别说明,制冷循环R用于制热。同样地,以制热时为基准,将热交换器H1记载为冷凝器H1,将热交换器H2记载为蒸发器H2。
参照图2和图3,膨胀阀V1配置在冷凝器H1与蒸发器H2之间。基于蒸发器H2的入口侧和出口侧的制冷剂的温度差来设定向构成螺线管80的线圈86通电的电流,膨胀阀V1中的阀50的阀开度被调整。由此,通过了阀50的制冷剂,其压力从高压的初级压力P1被调整为相对低压的次级压力P2,并且其温度也从高温被调整为低温。由此,从冷凝器H1送入的作为过冷液的所有制冷剂在通过蒸发器H2后,被调整为能够向饱和蒸汽转变的湿蒸汽的干度。
在本实施例中,阀50由阀芯51和阀座40a构成。阀座40a形成于筒状阀座部件40,该筒状阀座部件40被压入固定于阀壳体10的凹部10a。阀50通过阀芯51的前端部52的锥面52a与阀座40a接触或分离而进行开闭。
接着,对膨胀阀V1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2和图3所示,膨胀阀V1主要由阀壳体10、阀芯51和螺线管80构成。阀壳体10由金属材料或树脂材料形成。阀芯51的轴向左端部配置在阀壳体10内。螺线管80与阀壳体10连接,用于对阀芯51施加驱动力。
如图2和图3所示,阀芯51从轴向左端起依次具有前端部52、小径部53、大径部54和基部55。另外,阀芯51兼作相对于螺线管80的线圈86贯通配置的杆。
如图4所示,前端部52具备前端面52b和锥面52a,且形成为从截面观察呈梯形。前端面52b呈平坦的大致圆形。锥面52a从前端面52b向轴向右方截面恒定地延伸后,随着朝向轴向右方而逐渐缩径。
小径部53为从前端部52的轴向右端向轴向右方截面恒定地延伸的柱状体,且形成为直径比后述的贯通流路40b小。
大径部54为直径比小径部53大的柱状体,且其轴向两端逐渐缩径。
基部55为从大径部54的轴向右端向轴向右方截面恒定地延伸的柱状体。基部55的直径比大径部54小。
如图2和图3所示,在阀壳体10的轴向左端的内径侧形成有入口端口11和凹部10a。入口端口11向轴向右方凹陷,且与冷凝器H1连通。凹部10a在入口端口11的径向中央进一步向轴向右方凹陷。另外,在凹部10a上连通有沿径向贯通的出口端口12。出口端口12还与蒸发器H2连通。
此外,在制冷循环R用于制冷时,出口端口12与热交换器H1连通,入口端口11与热交换器H2连通。
在凹部10a中,通过将阀座部件40从轴向左方压入而将其以大致密封状态一体固定。
如图4所示,在阀座部件40上形成有沿轴向贯通的贯通流路40b。贯通流路40b具备锥面40c和周壁面40d。锥面40c随着从轴向左端朝向轴向右方而逐渐缩径。周壁面40d与轴向大致平行地延伸。这些锥面40c与周壁面40d的边界成为阀座40a。
另外,前端部52的锥面52a的落座于阀座40a的部分的截面积RS1与阀芯51的大径部54的最大截面积RS2大致相同。换言之,截面积RS1为前端部52的有效受压面积,最大截面积RS2为大径部54的有效受压面积。
返回到图2和图3,在阀壳体10的内部,通过凹部10a和阀座部件40的贯通流路40b构成阀室20。在阀室20内,沿轴向往复移动自如地配置有阀芯51的前端部52的一部分、以及小径部53和大径部54的一部分。
在阀壳体10的内周面上,在比阀座40a和阀室20靠螺线管80侧形成有阀芯51的大径部54的外周面能够在其中滑动的引导孔10b。此外,在引导孔10b的内周面与阀芯51的外周面之间,通过沿径向稍微分离而形成有作为节流阀90的微小的空隙。由此,阀芯51能够相对于阀壳体10沿轴向顺畅地相对移动。
另外,在阀壳体10上形成有轴向右端的内径侧向轴向左方凹陷的凹部10c。在凹部10c中,从轴向右方以密封状态压入固定有中心柱82的凸缘部82d。并且,外壳81从凸缘部82d的轴向右方固定于阀壳体10的右端。由此,阀壳体10、外壳81和中心柱82一体连接。此外,在阀壳体10的凹部10c的底面的内径侧形成有引导孔10b的螺线管80侧的开口端。
另外,在阀壳体10上形成有作为连通单元的贯通孔21,其在轴向两端的凹部10a、10c的底部彼此之间沿轴向延伸。贯通孔21形成为截面恒定,且与入口端口11和螺线管80内的空间S连通。
如图2和图3所示,螺线管80主要由外壳81、中心柱82、阀芯51、可动铁芯84、螺旋弹簧85、励磁用线圈86和套筒87构成。外壳81具有向轴向左方开放的开口部81a。大致圆筒状的中心柱82从轴向左方插入外壳81的开口部81a,且配置于外壳81的内径侧与阀壳体10的内径侧之间。阀芯51插通于中心柱82并沿轴向往复移动自如,且其轴向左端部配置在阀壳体10内。在可动铁芯84中插嵌固定有阀芯51的轴向右端部。螺旋弹簧85设置于中心柱82与可动铁芯84之间,并向阀50的闭阀方向即轴向右方对可动铁芯84施力。线圈86经由绕线架卷绕于中心柱82的外侧。在形成为有底筒状的套筒87中收纳有中心柱82的一部分、可动铁芯84、螺旋弹簧85、以及阀芯51的一部分。
中心柱82由铁、硅钢等磁性材料的刚体形成,且具备圆筒部82b和凸缘部82d。在圆筒部82b上形成有沿轴向延伸且供阀芯51插通的插通孔82c。凸缘部82d形成为从圆筒部82b的轴向左端部的外周面向外径方向延伸的环状。
螺线管80内的空间S主要为位于与阀室20隔开的阀芯51的背面侧的套筒87内的空间,包括凹部10c和中心柱82内的空间。
另外,空间S经由节流阀90与阀室20的阀座40a的下游侧连通。
由此,初级压力P1的制冷剂能够通过入口端口11、贯通孔21也流入空间S,并通过节流阀90和阀室20从出口端口12流出。
接着,对膨胀阀V1的动作、主要是开闭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对膨胀阀V1的未通电状态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在膨胀阀V1的未通电状态下,可动铁芯84通过螺旋弹簧85的作用力(Fsp)被向轴向右方按压。由此,阀芯51被向轴向右方按压,且阀芯51的前端部52的锥面52a落座于阀座40a。即,阀50关闭。
关闭时,阀50不使制冷剂通过。另一方面,阀室20的阀座40a的下游侧通过出口端口12与相对低压的蒸发器H2连通。因此,在阀室20的阀座40a的下游侧,成为流入了比初级压力P1相对低压的次级压力P2的流体的状态。
如图3所示,在膨胀阀V1的通电状态下(即正常控制时、所谓的占空比控制时),当对螺线管80施加电流而产生的电磁力(Fsol)超过螺旋弹簧85的作用力(Fsp)(Fsol>Fsp)时,可动铁芯84被向中心柱82侧、即轴向左侧拉近。另外,固定于可动铁芯84的阀芯51向轴向左方与可动铁芯84一体移动。由此,阀芯51的前端部52的锥面52a从阀座40a分离,阀50打开。
阀50使在打开时通过的制冷剂膨胀。与此同时,打开时的阀50能够将制冷剂从初级压力P1减压至次级压力P2。即,在阀室20的阀座40a的下游侧,成为流入了次级压力P2的流体的状态。
另外,构成节流阀90的微小的间隙比阀50的最大开口面积小。因此,正常控制时流入空间S内的制冷剂被保持为接近初级压力P1的压力。
接着,对作用于阀芯51的力Frod进行说明。如图5中的致密点图案所示,在入口端口11、贯通孔21、阀室20的阀座40a的上游侧和空间S中流入了初级压力P1的流体。另外,如图5中的稀疏点图案所示,在阀室20的阀座40a的下游侧和出口端口12中流入了次级压力P2的流体。此外,在图5中,阀50关闭,但即使在打开状态下也同样如此。因此,省略阀50打开时的图示。
由此,除了朝向闭阀方向作用的螺旋弹簧85的作用力(Fsp)和通电时朝向开阀方向作用的螺线管80的驱动力(Fsol)之外,在阀芯51上还分别朝向闭阀方向和开阀方向作用有制冷剂的初级压力P1和次级压力P2。
更具体而言,设闭阀方向为正、开阀方向为负,制冷剂作用于阀芯51的力是通过从初级压力P1产生的力Fp1=P1×(RS1-RS2)减去次级压力P2产生的力Fp2=P2×(RS1-RS2)而得到的。
由此,设闭阀方向为正、开阀方向为负,在阀芯51上作用有力Frod=Fsp+Fp1-Fp2。如上所述,截面积RS1、RS2大致相同,因此力Fp1、Fp2为零。因此,在阀芯51上主要作用有螺旋弹簧85的作用力(Fsp)和螺线管80的驱动力(Fsol)(Frod=Fsp+Fsol)。
如上所述,在通过贯通孔21连通入口端口11与螺线管80内的空间S的状态下,从冷凝器H1流入入口端口11的初级压力P1的制冷剂被供给至空间S。由此,初级压力P1产生的力Fp1和次级压力P2产生的力Fp2均为零,因此贯通孔21能够减少作用于阀芯51的初级压力的制冷剂的力的影响。因此,膨胀阀V1提高了阀50的阀开度调节精度。
另外,如果主要是螺线管80的驱动力(Fsol)超过螺旋弹簧85的作用力(Fsp),则阀50打开。因此,通过供给通过贯通孔21供给至阀芯51的背面侧的空间S的初级压力的制冷剂,能够减小闭阀附近、即打开被闭阀的阀50时的螺线管80的驱动力、以及将阀50稍微继续打开时的螺线管80的驱动力。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说明了截面积RS1和截面积RS2大致相同的结构,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截面积RS1大于截面积RS2(RS1>RS2)或者截面积RS1小于截面积RS2(RS1<RS2)。即使是这样的结构,相应于重叠的面积的力被抵消,仅相应于截面积RS1与RS2的差分的面积的力作用于阀芯51。因此,供给至阀芯51的背面侧的空间S的初级压力的制冷剂能够减少作用于阀芯51的制冷剂的压力的影响。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对空间S内的制冷剂的压力为初级压力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只要是接近初级压力的压力即可。
另外,节流阀90为形成于阀芯51与阀壳体10的引导孔10b之间的空隙。由此,膨胀阀V1的结构简单。
另外,本实施例的连通单元为与入口端口11和空间S连通的贯通孔21。因此,连通单元的结构简单。
另外,膨胀阀V1为在未通电状态下阀50关闭的常闭结构。因此,膨胀阀V1在未通电时能够将冷凝器H1侧的压力维持在初级压力P1,即,即使在制冷循环R停止时也能够将冷凝器H1侧的制冷剂维持为过冷液的状态。由此,即使在制冷循环R刚启动之后,也能够与正常控制时一样,使所有制冷剂在蒸发器H2内转变为饱和蒸汽以对制冷剂进行加热,因此膨胀阀V1适合作为膨胀阀。
另外,膨胀阀V1为,初级压力P1的制冷剂作用于阀芯51的前端部52的方向与闭阀方向相同。因此,即使初级压力P1突发性地升高,入口端口11内的压力与空间S内的压力的差压也会向闭阀方向作用于阀芯51。由此,能够防止膨胀阀V1无意地打开阀芯51。
[实施例2]
参照图6至图8对实施例2的膨胀阀进行说明。此外,将省略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结构且重复的说明。此外,图6和图7示出入口端口11内的初级压力P1较低的状态,图8示出入口端口11内的初级压力P1较高的状态。
如图6至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膨胀阀V2的阀壳体10中的贯通孔210由小径孔部22和大径孔部23构成。小径孔部22的轴向左端与入口端口11连通。大径孔部23与小径孔部22的轴向右端连续,且直径比该小径孔部22大。
在大径孔部23上配置有工作阀芯31和作为施力单元的复位弹簧32。工作阀芯31为球状。复位弹簧32的轴向右端固定于中心柱82,且其轴向左端与工作阀芯31抵接。这些工作阀芯31和复位弹簧32构成控制压力工作阀30,该控制压力工作阀30控制入口端口11与螺线管80内的空间S的连通。
如图7所示,在入口端口11内的初级压力P1较低的状态下,工作阀芯31被复位弹簧32向轴向左方施力,落座于贯通孔210的小径孔部22的开口端,从而控制压力工作阀30关闭。由此,入口端口11和空间S成为非连通状态。
此时,如图7中的致密点图案所示,在工作阀芯31上,朝向其轴向右方作用有入口端口11内的初级压力P1(Fp11),而朝向其轴向左方作用有复位弹簧32的作用力(FSP)和空间S内的制冷剂的压力(Fp12)(Fp11<FSP+Fp12)。
另外,如图8所示,在入口端口11内的初级压力P1较高的状态下,工作阀芯31克服复位弹簧32的作用力和空间S内的制冷剂的压力而向轴向右方移动。由此,控制压力工作阀30打开。因此,入口端口11和空间S成为连通状态。
此时,在工作阀芯31上,朝向轴向右方作用有超过复位弹簧32的作用力(FSP)和空间S内的制冷剂的压力(Fp12)的入口端口11内的初级压力P1(Fp11)(Fp11>FSP+Fp12)。
如图8中的状态那样,当控制压力工作阀30打开且入口端口11和空间S成为连通状态时,如图8中的致密点图案所示,入口端口11与空间S内的制冷剂的压力差变小。这样,在控制压力工作阀30打开时,入口端口11与阀室20内的制冷剂的初级压力P1对阀芯51的影响力变小。因此,控制压力工作阀30打开时的贯通孔210能够使阀芯51向轴向左方(闭阀方向)顺畅地动作。
这样,入口端口11内的较高的初级压力P1克服复位弹簧32的作用力(FSP)而使工作阀芯31移动,打开控制压力工作阀30,通过贯通孔210连通入口端口11和螺线管80内的空间S。由此,在控制压力工作阀30打开时,贯通孔210能够减小作用于阀芯51的制冷剂的压力的影响力。因此,特别是在初级压力P1成为高压、初级压力P1与次级压力P2的差压变大的情况下,膨胀阀V2提高了阀50的阀开度调节精度。另外,控制压力工作阀30根据需要来控制制冷剂通过的量。因此,初级压力P1的制冷剂泄漏量较少。
另外,能够从引导孔10b的内周面与阀芯51的外周面之间的微小的间隙、即节流阀90将空间S内的制冷剂向出口端口12缓慢地释放。由此,节流阀90能够维持控制压力工作阀30打开的状态。具体而言,节流阀90能够避免空间S内的制冷剂的压力急剧上升而立即关闭控制压力工作阀30的情况。
[实施例3]
参照图9和图10对实施例3的膨胀阀进行说明。此外,将省略与上述实施例1、2相同结构且重复的说明。
如图9和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膨胀阀V3的阀芯51的大径部354的外周面上形成有两条环状槽56、57。环状槽56、57分别为向外径方向开放且向内径方向凹陷的环状的槽,且其各底面弯曲成半圆弧状。此外,环状槽56、57的各底面可以是半圆弧状以外的弯曲形状,也可以是V字形、U字形等形状,还可以适当变更。
另外,环状槽56配置于比环状槽57靠轴向左侧的位置。无论是在阀50的闭阀时还是打开时,这些环状槽56、57均配置于阀壳体10的引导孔10b的比轴向两边缘靠中央的位置。即,大径部354的形成有环状槽56、57的部位及其附近构成为在与引导孔10b之间的空隙大致恒定的状态下往复移动。
当制冷剂沿轴向流过节流阀390时,在环状槽56、57内产生在周向上具有中心的制冷剂的涡流。通过该涡流,大径部354被调心成其轴心与引导孔10b的轴心一致。由此,能够减小阀芯51的移动所需的驱动力。
另外,通过在环状槽56、57内产生涡流,欲在节流阀90内沿轴向相对移动的制冷剂不易移动。因此,环状槽56、57能够防止制冷剂从空间S向出口端口12过度泄漏。
另外,大径部354的环状槽56、57在阀芯51的整个行程范围内与引导孔10b对置。因此,大径部354的环状槽56、57能够稳定地进行阀芯51的调心、防止制冷剂从空间S向出口端口12过度泄漏。
此外,环状槽也可以是一个,还可以是三个以上。另外,也可以在往复移动中向比引导孔10b靠轴向外方移动。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具体的结构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即便有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的变更、追加,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例示了基于蒸发器的入口侧与出口侧的制冷剂的温度差来调节阀开度的方式,但不限于此,只要能够基于通过冷凝器前或通过后的制冷剂的温度、压力、通过蒸发器前或通过后的制冷剂的温度、压力来调节阀开度,也可以适当变更。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例示了膨胀阀的初级压力的制冷剂作用于阀芯的前端部的方向与闭阀方向相同的方式,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初级压力的制冷剂作用于阀芯的前端部的方向与开阀方向相同。在这种方式中,阀芯也可以是截面恒定地延伸的柱状态。即,阀芯的形状也可以适当变更。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例示了通过贯通孔连通入口端口和阀芯的背面侧的空间的方式,但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较大的开口连通入口端口和阀芯的背面侧的空间,并在该开口处设置节流孔等节流部件。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例示了控制压力工作阀由贯通孔、工作阀芯、复位弹簧构成的方式,但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通过螺线管的电磁力使中心柱动作从而连通入口端口和空间的方式,还可以通过螺线管的电磁力使不同于中心柱的部件动作而连通入口端口和空间。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阀芯兼作相对于螺线管的线圈贯通配置的杆的结构,但不限于此,阀芯和杆也可以是分体的。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具有阀座的阀座部件和具有引导孔的阀壳体分体设置的情况,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在阀壳体的内周面上一体地形成阀座和引导孔。
另外,引导部不限于形成于阀壳体,例如也可以形成在中心柱的插通孔的一部分上。
符号说明
10:阀壳体;10b:引导孔;11:入口端口;12:出口端口;20:阀室;21:贯通孔(连通单元);30:控制压力工作阀(连通单元);31:工作阀芯(连通单元);32:复位弹簧(施力单元、连通单元);40a:阀座;50:阀;51:阀芯;80:螺线管(驱动源);85:螺旋弹簧(弹簧);90:节流阀;210:贯通孔(连通单元);C:压缩机;H1:热交换器(制热时的冷凝器、制冷时的蒸发器);H2:热交换器(制热时的蒸发器、制冷时的冷凝器);P1:初级压力;P2:次级压力;R:制冷循环;RS1:截面积;RS2:截面积;S:空间;V1、V2:膨胀阀(阀)。

Claims (6)

1.一种阀,其具备:
阀壳体,其形成有入口端口和出口端口;
阀芯,其由驱动源驱动;
阀座,其供所述阀芯落座;以及
弹簧,其向与所述驱动源的驱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对所述阀芯施力,
其中,所述阀具备连通单元,其能够连通所述入口端口和所述阀芯的背面侧的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其中,
所述阀芯的背面侧的空间经由节流阀与所述出口端口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其中,
所述节流阀由所述阀壳体的引导孔和插通于所述引导孔的阀芯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阀,其中,
所述连通单元为与所述入口端口和所述阀芯的背面侧的空间连通的贯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阀,其中,
所述连通单元构成控制压力工作阀,该控制压力工作阀通过与所述入口端口和所述阀芯的背面侧的空间连通的贯通孔、配置于所述贯通孔的施力单元、以及被该施力单元向闭阀方向施力的工作阀芯来控制所述入口端口和所述阀芯的背面侧的空间的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阀,其中,
所述阀为常闭结构。
CN202180057938.5A 2020-08-04 2021-07-27 Pending CN11605731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32544 2020-08-04
JP2020132544 2020-08-04
PCT/JP2021/027770 WO2022030314A1 (ja) 2020-08-04 2021-07-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57310A true CN116057310A (zh) 2023-05-02

Family

ID=80117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57938.5A Pending CN116057310A (zh) 2020-08-04 2021-07-27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72868A1 (zh)
EP (1) EP4194728A1 (zh)
JP (1) JPWO2022030314A1 (zh)
CN (1) CN116057310A (zh)
WO (1) WO202203031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53498A (ja) 1999-12-01 2001-06-08 Tgk Co Ltd 過冷却度制御式膨張弁
JP4162419B2 (ja) * 2002-04-09 2008-10-08 サンデン株式会社 可変容量圧縮機
JP2008190574A (ja) * 2007-02-02 2008-08-21 Nissin Kogyo Co Ltd 電磁弁
JP5600844B2 (ja) * 2013-02-12 2014-10-08 株式会社日本自動車部品総合研究所 電磁弁
CN110114573B (zh) * 2016-12-28 2021-06-29 伊格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容量控制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2030314A1 (zh) 2022-02-10
US20230272868A1 (en) 2023-08-31
EP4194728A1 (en) 2023-06-14
WO2022030314A1 (ja) 2022-0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316750B1 (en) Proportional solenoid valve
CN110114573B (zh) 容量控制阀
KR101955038B1 (ko) 제어 밸브
CN111492141B (zh) 容量控制阀
WO2019117225A1 (ja) 容量制御弁及び容量制御弁の制御方法
KR20130112845A (ko) 가변 용량 압축기용 제어 밸브
JP2006242413A (ja) 定流量膨張弁
JP3428926B2 (ja) パイロット作動流量調整弁
JP2006514732A (ja) 空調装置のための膨張機構
JPWO2019131703A1 (ja) 容量制御弁
EP1403577A2 (en) Solenoid valve-equipped expansion valve
US6986498B2 (en) Differential pressure valve
KR102190793B1 (ko) 전자 밸브
JP2004270975A (ja) 流量制御弁
KR101020808B1 (ko) 전자 밸브 일체형 팽창 밸브
JP4235515B2 (ja) 定差圧弁
CN116057310A (zh)
JP3882573B2 (ja) 電磁弁一体型膨張弁
JP2001343081A (ja) 定差圧弁
JP2004053192A (ja) 定流量膨張弁
CN116137884A (zh)
JP2004044673A (ja) 電磁制御弁
JP7423169B2 (ja) 容量制御弁
JP4260037B2 (ja) 膨張装置
EP4053406A1 (en) Capacity control valv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