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92141B - 容量控制阀 - Google Patents

容量控制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92141B
CN111492141B CN201880081056.0A CN201880081056A CN111492141B CN 111492141 B CN111492141 B CN 111492141B CN 201880081056 A CN201880081056 A CN 201880081056A CN 111492141 B CN111492141 B CN 1114921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spool
control
pressure
flow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8105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92141A (zh
Inventor
叶山真弘
小川义博
白藤啓吾
福留康平
江岛贵裕
栗原大千
高桥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agle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agl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agle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Eagle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4921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921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921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921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7/0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27/08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4B27/14Control
    • F04B27/16Control of pumps with stationary cylinders
    • F04B27/18Control of pumps with stationary cylinders by vary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s of a swash plate and a cylinder block
    • F04B27/1804Controlled by crankcase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7/0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27/08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4B27/1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having stationary cylinders
    • F04B27/1009Distribution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49/00Control, e.g. of pump delivery, or pump pressure of, or safety measures for,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1/00 - F04B47/00
    • F04B49/22Control, e.g. of pump delivery, or pump pressure of, or safety measures for,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1/00 - F04B47/00 by means of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49/00Control, e.g. of pump delivery, or pump pressure of, or safety measures for,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1/00 - F04B47/00
    • F04B49/22Control, e.g. of pump delivery, or pump pressure of, or safety measures for,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1/00 - F04B47/00 by means of valves
    • F04B49/225Control, e.g. of pump delivery, or pump pressure of, or safety measures for,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1/00 - F04B47/00 by means of valves with throttling valves or valves varying the pump inlet opening or the outlet open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7/0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27/08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4B27/14Control
    • F04B27/16Control of pumps with stationary cylinders
    • F04B27/18Control of pumps with stationary cylinders by vary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s of a swash plate and a cylinder block
    • F04B27/1804Controlled by crankcase pressure
    • F04B2027/1809Controlled pressure
    • F04B2027/1813Crankcase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7/0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27/08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4B27/14Control
    • F04B27/16Control of pumps with stationary cylinders
    • F04B27/18Control of pumps with stationary cylinders by vary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s of a swash plate and a cylinder block
    • F04B27/1804Controlled by crankcase pressure
    • F04B2027/1822Valve-controlled fluid connection
    • F04B2027/1827Valve-controlled fluid connection between crankcase and discharge cha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7/0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27/08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4B27/14Control
    • F04B27/16Control of pumps with stationary cylinders
    • F04B27/18Control of pumps with stationary cylinders by vary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s of a swash plate and a cylinder block
    • F04B27/1804Controlled by crankcase pressure
    • F04B2027/1822Valve-controlled fluid connection
    • F04B2027/1831Valve-controlled fluid connection between crankcase and suction cha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7/0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27/08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4B27/14Control
    • F04B27/16Control of pumps with stationary cylinders
    • F04B27/18Control of pumps with stationary cylinders by vary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s of a swash plate and a cylinder block
    • F04B27/1804Controlled by crankcase pressure
    • F04B2027/184Valve controlling parameter
    • F04B2027/1845Crankcase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7/0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27/08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4B27/14Control
    • F04B27/16Control of pumps with stationary cylinders
    • F04B27/18Control of pumps with stationary cylinders by vary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s of a swash plate and a cylinder block
    • F04B27/1804Controlled by crankcase pressure
    • F04B2027/184Valve controlling parameter
    • F04B2027/185Discharge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7/0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27/08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4B27/14Control
    • F04B27/16Control of pumps with stationary cylinders
    • F04B27/18Control of pumps with stationary cylinders by vary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s of a swash plate and a cylinder block
    • F04B27/1804Controlled by crankcase pressure
    • F04B2027/184Valve controlling parameter
    • F04B2027/1859Suction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7/0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27/08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4B27/14Control
    • F04B27/16Control of pumps with stationary cylinders
    • F04B27/18Control of pumps with stationary cylinders by vary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s of a swash plate and a cylinder block
    • F04B27/1804Controlled by crankcase pressure
    • F04B2027/1863Controlled by crankcase pressure with an auxiliary valve, controlled by
    • F04B2027/1881Suction press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ressors, Vaccum Pumps And Other Relevant Systems (AREA)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 Control Of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可变容量型压缩机起动时使控制室内的压力迅速地降低的容量控制阀,其具有:阀壳体(10);主阀芯(53),其具有与主阀座(12c)接触或分离的主阀部(53a),通过螺线管(80)的驱动力对排出口(12a)与控制口(14a)的连通进行开闭;溢流阀(59),其通过压力打开;第一流路(56),其通过打开溢流阀(59)使控制口(14a)与吸入口(13a)连通;第二流路(90),其使控制口(14a)与吸入口(13a)连通;该容量控制阀还具有:滑阀芯(52),其可往复移动地配置在套筒(83s)内,对第二流路(90)的连通进行切换,滑阀芯(52)在主阀部(53a)与主阀座(12c)抵接之后,通过螺线管(80)的驱动力进一步移动而扩大第二流路(90)的开度。

Description

容量控制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工作流体的容量或压力进行可变控制的容量控制阀,例如,涉及一种根据压力对汽车的空调系统中使用的可变容量型压缩机的排出量进行控制的容量控制阀。
背景技术
汽车等的空调系统中使用的可变容量型压缩机具备:通过发动机被旋转驱动的旋转轴、倾斜角度可变地与旋转轴连结的斜板、以及与斜板连结的压缩用活塞等,通过使斜板的倾斜角度变化来使活塞的行程量变化,从而控制流体的排出量。使用通过电磁力被开闭驱动的容量控制阀,并利用吸入流体的吸入室的吸入压力Ps、排出被活塞加压的流体的排出室的排出压力Pd、以及收纳了斜板的控制室的控制压力Pc,对控制室内的压力进行适当控制,由此,该斜板的倾斜角度能够连续地变化。
这样的可变容量型压缩机,当在可变容量型压缩机停止之后以长时间停止状态放置时,可变容量型压缩机的吸入压力Ps、排出压力Pd以及控制压力Pc为均压,控制压力Pc和吸入压力Ps处于远高于可变容量型压缩机的连续驱动时(以下有时也简记为“连续驱动时”)的控制压力Pc和吸入压力Ps的状态。由于在处于远高于连续驱动时的状态的控制压力Pc下无法适当地控制排出量,因此需要排出控制室内的流体,使控制压力Pc降低。由此,存在如下的容量控制阀,其在可变容量型压缩机起动时,能够在短时间内将流体从可变容量型压缩机的控制室内排出。
由图15所示可知,专利文献1所述的容量控制阀100具备:阀壳体110,其具有形成于使可变容量型压缩机的排出室与控制室连通的排出侧通路112a、112b的中途的第一阀室120、形成于使吸入室与控制室连通的吸入侧通路113a、113b的中途的第二阀室130、以及形成于以第一阀室120为基准与第二阀室130相反一侧的第三阀室140;阀芯150,其一体地具有在第一阀室120内对排出侧通路112a、112b进行开闭的第一阀部152和在第二阀室130内对吸入侧通路113a、113b进行开闭的第二阀部153,并通过其往复移动而进行彼此反向的开闭动作;中间连通路155(第一流路),其形成于使第二阀室130与第三阀室140连通的阀芯150内;压敏体160,其配置在第三阀室140内,通过其伸长向主阀的打开方向对第一阀部152施加作用力,并且随着作为周围的压力的吸入压力Ps的增加而收缩;接合器170,其设置在压敏体160的伸缩方向的自由端,具有环状的阀座;第三阀部154,其在第三阀室140内与阀芯150一体地移动,并且能够通过与接合器170的落座和脱离来开闭吸入侧通路113a、113b;以及螺线管180,其对阀芯150施加驱动力。另外,当在可变容量型压缩机停止后以长时间停止状态放置时,由于控制压力Pc及吸入压力Ps处于远高于连续驱动时的压力的状态,因此压敏体160因周围的压力而收缩,第三阀部154从接合器170脱离而成为第三阀(溢流阀)打开的状态。
在可变容量型压缩机起动时,当对容量控制阀100的螺线管180通电而使阀芯150移动时,第一阀部152向主阀的关闭方向移动,同时第二阀部153向第二阀的打开方向移动,由此通过中间连通路155从第三阀室140连通至第二阀室130,因此成为吸入侧通路113a、113b打开的状态。由此,控制室的处于高压状态的流体从第三阀通过中间连通路155而排出到吸入室。然后,当吸入压力Ps、控制压力Pc降低时,压敏体160弹性恢复而伸长,接合器170落座于第三阀部154而将第三阀关闭。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47661号公报(第4页、图1)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在可变容量型压缩机起动时,第一阀部152关闭主阀,同时第二阀部153打开第二阀,由此,控制室的处于高压状态的流体从第三阀通过中间连通路155并通过被第二阀部153打开的吸入侧通路113a、113b而排出到吸入室,控制室的控制压力Pc随着可变容量型压缩机的起动而降低,但在控制压力Pc降低至连续驱动时的压力附近之前,压敏体160弹性恢复而伸长,当接合器170落座于第三阀部154而将第三阀关闭时,无法进一步将流体从控制室排出到吸入室,有时无法使控制压力Pc迅速地降低。
本发明是着眼于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可变容量型压缩机起动时使控制室内的压力迅速地降低的容量控制阀。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容量控制阀具备:
阀壳体;主阀芯,其具有与主阀座接触或分离的主阀部,通过螺线管的驱动力对供具有排出压力的排出流体通过的排出口与供具有控制压力的控制流体通过的控制口的连通进行开闭;溢流阀,其通过压力打开;第一流路,其通过打开所述溢流阀使所述控制口与供具有吸入压力的吸入流体通过的吸入口连通;以及第二流路,其使所述控制口与所述吸入口连通,
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滑阀芯,其可往复移动地配置在套筒内,对所述第二流路的连通进行切换,
所述滑阀芯在所述主阀部与所述主阀座抵接之后,通过所述螺线管的驱动力进一步移动而扩大所述第二流路的开度。
根据该特征,即使在由于可变容量型压缩机起动时的吸入压力、控制压力的降低而使得溢流阀被关闭、使控制口与吸入口连通的第一流路被封闭的状态下,也可以通过螺线管的驱动力,在使主阀芯的主阀部与主阀座抵接而关闭主阀之后,使滑阀芯进一步移动而扩大第二流路的开度,从而使可变容量型压缩机的控制室的处于高压状态的流体通过第二流路而排出到吸入室,因此可以使控制室内的压力迅速地降低。此外,通过滑阀对第二流路的连通进行切换,因此可以精确地控制第二流路的流量。
优选地,在所述主阀部与所述主阀座抵接时,所述滑阀芯处于将所述第二流路保持为最小开口面积的位置。
由此,在可变容量型压缩机的连续驱动时,使主阀部与主阀座抵接而关闭主阀所需的螺线管的驱动力,小于使滑阀芯相对于主阀芯相对移动的驱动力。因此,滑阀芯不会从主阀部与主阀座抵接的状态进一步移动,第二流路被保持为最小开口面积,因此容易由容量控制阀进行压力控制。
优选地,所述主阀芯与所述滑阀芯被配置为能够在相同方向上往复移动。
由此,可以简化主阀及滑阀的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流路是在所述主阀芯上沿轴向形成的中空孔。
由此,可以在打开溢流阀时通过在主阀芯上沿轴向形成的中空孔即第一流路排出流体,因此,第一流路可以确保较宽的流路截面积,可以使可变容量型压缩机的控制室内的压力迅速地降低。
优选地,所述第二流路构成为包括设置在所述阀壳体上的贯通孔。
由此,可以从形成在主阀芯的中空孔中的第一流路和与该第一流路分开地设置在阀壳体上的第二流路这两个流路并列地排出流体,因此可以使可变容量型压缩机的控制室内的压力迅速地降低。
优选地,所述主阀芯与所述滑阀芯在径向上卡合。
由此,即使在阀壳体内主阀芯发生打开状态的动作不良,也可以通过在径向上卡合的滑阀芯沿轴向对主阀芯施加力,而使主阀部从主阀座分离。
优选地,所述主阀芯与所述滑阀芯之间的轴向的最大分离距离比所述滑阀芯相对于所述主阀芯的轴向的相对可移动距离短。
由此,即使在阀壳体内主阀芯发生关闭状态的动作不良,也可以使滑阀芯相对于主阀芯沿轴向相对移动而与主阀芯抵接来沿轴向对其施加力,因此可以使主阀芯与主阀座可靠地抵接而将主阀关闭。
优选地,在所述溢流阀上设有节流孔部,其经由所述第一流路使所述控制口与所述吸入口始终连通。
由此,通过在溢流阀关闭时由节流孔部经由第一流路使控制口与吸入口始终连通,可以对吸入室与控制室的压力进行平衡调整。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具备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容量控制阀的斜板式可变容量型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示出在实施例1的容量控制阀的非通电状态下(溢流阀打开时)主阀被打开的情况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在实施例1的容量控制阀的通电状态下(连续驱动时)主阀被关闭而第二阀被打开的情况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在实施例1的容量控制阀的通电状态下(溢流阀打开时)、滑阀芯未因螺线管的驱动力而相对于第一阀芯在轴向上相对移动而滑阀被关闭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在实施例1的容量控制阀的通电状态下(溢流阀打开时)、滑阀芯因螺线管的驱动力而相对于第一阀芯在轴向上相对移动并且滑阀被打开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在实施例1的容量控制阀的通电状态下(溢流阀关闭时)、滑阀芯因螺线管的驱动力而相对于第一阀芯在轴向上相对移动并且滑阀被打开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由实施例1的容量控制阀的第二阀芯及滑阀芯进行开度调整的第二连通路(滑阀)及吸入侧通路(第二阀)的开口面积的变化的图,横轴是由螺线管产生的第二阀芯及滑阀芯的行程,纵轴是第二连通路及吸入侧通路的开口面积;
图8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容量控制阀的非通电状态下主阀被打开的情况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容量控制阀的非通电状态下主阀被打开的情况的剖视图;
图10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容量控制阀的非通电状态下主阀被打开的情况的剖视图;
图11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容量控制阀的非通电状态下主阀被打开的情况的剖视图;
图12是示出实施例5的容量控制阀的变形例1的剖视图;
图13是示出实施例5的容量控制阀的变形例2的剖视图;
图14是示出实施例5的容量控制阀的变形例3的剖视图;
图15是示出在表示现有技术的专利文献1的容量控制阀的通电状态下主阀被关闭的情况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实施例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容量控制阀的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参照图1至图7对实施例1的容量控制阀进行说明。下面,以从图2的正面侧观察时的左右侧为容量控制阀的左右侧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容量控制阀V被组装在汽车等的空调系统中使用的可变容量型压缩机M中,对制冷剂即工作流体(以下简记为“流体”)的压力进行可变控制,从而控制可变容量型压缩机M的排出量。另外,从可变容量型压缩机M排出的流体被输送至空调系统的构成制冷循环的冷凝器C并进一步通过膨胀阀EV、蒸发器E,从而进行热交换。
首先,对可变容量型压缩机M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可变容量型压缩机M具备排出室2、吸入室3、控制室4和多个缸体4a,且具有外壳1,其划定作为使排出室2与控制室4连通的排出侧通路的连通路5、作为使吸入室3与控制室4连通的吸入侧通路的连通路6、以及兼具作为排出侧通路的作用和作为吸入侧通路的作用的连通路7。
此外,可变容量型压缩机M中设置有将控制室4与吸入室3直接连通的连通路9,在连通路9中设置有用于对吸入室3与控制室4的压力进行平衡调整的固定节流孔9a。
此外,可变容量型压缩机M具备:从动带轮8,其在外壳1的外部与未图示的V形带连接;旋转轴8a,其从控制室4内向外壳1的外部突出且固定从动带轮8;斜板8b,其通过铰链机构8e以偏心状态与旋转轴8a连结;多个活塞8c,其往复移动自如地嵌合在各个缸体4a内;多个连结部件8d,其将斜板8b与各个活塞8c连结;以及弹簧8f,其插通在旋转轴8a上。另外,在斜板8b上通过弹簧8f和铰链机构8e始终作用有力。
在可变容量型压缩机M中,通过受到控制室4内的控制压力Pc,斜板8b相对于旋转轴8a的倾斜角度会发生变化,因此活塞8c的行程量是可变的。具体地,控制室4内的控制压力Pc越高,斜板8b相对于旋转轴8a的倾斜角度越小,活塞8c的行程量减少,但当成为一定以上的压力时,斜板8b相对于旋转轴8a成为大致垂直的状态(与垂直相比略微倾斜的状态)。此时,活塞8c的行程量变为最小,活塞8c对缸体4a内的流体的加压变为最小,从而向排出室2排出的流体的量减少,空调系统的制冷能力变为最小。另一方面,控制室4内的控制压力Pc越低,斜板8b相对于旋转轴8a的倾斜角度越大,活塞8c的行程量增加,但当成为一定以下的压力时,斜板8b相对于旋转轴8a成为最大倾斜角度。此时,活塞8c的行程量变为最大,活塞8c对缸体4a内的流体的加压变为最大,从而向排出室2排出的流体的量增加,空调系统的制冷能力变为最大。
组装在可变容量型压缩机M中的容量控制阀V调整向构成螺线管80的线圈87通电的电流,进行容量控制阀V中的作为主阀的第一阀57、第二阀58、滑阀50的开闭控制,并且通过周围的流体压力进行溢流阀59的开闭控制,控制流入控制室4内或从控制室4流出的流体,从而对控制室4内的控制压力Pc进行可变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阀57由作为主阀芯的第一阀芯53和形成在形成连通路12b的阀壳体10的内周面上的作为主阀座的阀座12c构成,形成在第一阀芯53的轴向左端的作为主阀部的第一阀部53a与阀座12c接触或分离。第二阀58由第二阀芯54和形成连通路13b的作为固定铁芯83的套筒的套筒部83s的开口端面83g构成,形成在第二阀芯54的轴向右端的第二阀部54a与开口端面83g接触或分离。溢流阀59由压敏体60的接合器70和形成在第三阀芯55的轴向左端部上的阀座55a构成,接合器70的轴向右端70a与阀座55a接触或分离。滑阀50由滑阀芯52和固定铁芯83构成。
接着,对容量控制阀V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容量控制阀V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阀壳体10,其由金属材料或树脂材料形成;第一阀芯53、第二阀芯54、第三阀芯55、滑阀芯52,它们沿轴向往复移动自如地配置在阀壳体10内;压敏体60,其对这些第一阀芯53、第二阀芯54、第三阀芯55、滑阀芯52施加向轴向右方的作用力;以及螺线管80,其与阀壳体10连接,对第一阀芯53、第二阀芯54、第三阀芯55、滑阀芯52施加驱动力。
如图2所示,螺线管80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外壳81,其具有向轴向左方打开的开口部81a;有底圆筒状的套筒82,其固定在外壳81的内径侧;大致圆筒状的固定铁芯83,其从轴向左方插入到外壳81的开口部81a中,且固定在外壳81和套筒82的内径侧;驱动杆84,其在固定铁芯83的内径侧沿轴向往复移动自如,且其轴向左端部与滑阀芯52连结;可动铁芯85,其配置在套筒82的内径侧,且固定在驱动杆84的轴向右端部;螺旋弹簧86,其设置在固定铁芯83与可动铁芯85之间,且对可动铁芯85向轴向右方施力;以及励磁用的线圈87,其经由绕线架卷绕于套筒82的外侧。
在外壳81上形成有从轴向左端的径向中心向轴向右方凹陷的凹部81b,在该凹部81b中嵌插有形成在阀壳体10的轴向右端的安装部10a。
固定铁芯83由铁、硅钢等磁性材料的刚体形成,并具备沿轴向延伸并形成有供驱动杆84插通的插通孔83b的圆筒部83a、以及从圆筒部83a的轴向左端部的外周面向外径方向延伸的环状的凸缘部83c,并且,形成有从圆筒部83a的轴向左端的径向中心向轴向右方凹陷的凹部83d。另外,凸缘部83c从比圆筒部83a的轴向左端靠轴向右侧的位置向外径方向延伸,通过凸缘部83c的轴向左侧的端面和与该端面正交相连并延伸至轴向左端的圆筒部83a的外周面,在固定铁芯83的轴向左端部上形成有环状阶梯部83e。
在环状阶梯部83e中,形成有沿径向延伸的多个贯通孔83f,以与相对于圆筒部83a形成在内径侧的凹部83d连通。
此外,在外壳81的凹部81b中,在内径侧配置有固定铁芯83的凸缘部83c,在外径侧配置有阀壳体10的安装部10a,并且固定铁芯83的凸缘部83c嵌插在从阀壳体10的安装部10a的轴向右端的径向中心向轴向左方凹陷的凹部10b中。此时,固定铁芯83的凸缘部83c与外壳81的凹部81b的底面抵接,并且在使形成在圆筒部83a(套筒部83s)的轴向左端的开口端面83g的外径侧与阀壳体10的凹部10b的底面抵接的状态下相对于外壳81固定。
如图2所示,阀壳体10通过将分隔调整部件11压入轴向左端部而呈有底大致圆筒状。在阀壳体10的内部沿轴向往复移动自如地配置有第一阀芯53、第二阀芯54、第三阀芯55、滑阀芯52,在阀壳体10的内周面的一部分上形成有可供第一阀芯53的外周面滑动接触的小径的引导面10c。另外,分隔调整部件11通过调整阀壳体10的轴向上的设置位置,可以调整压敏体60的作用力。
此外,阀壳体10具备:作为排出口的连通路12a、连通路12b和作为控制口的连通路14a,它们作为使可变容量型压缩机M的排出室2与控制室4连通的排出侧通路发挥作用;作为吸入口的连通路13a、连通路13b,它们与后述的作为第一流路及中空孔的第一连通路56和作为第二流路的第二连通路90一起,作为使可变容量型压缩机M的控制室4与吸入室3连通的吸入侧通路发挥作用;第一阀室20,其形成于排出侧通路的中途;第二阀室30,其形成于吸入侧通路的中途;以及第三阀室40,其形成于以第一阀室20为基准与第二阀室30相反一侧的位置。另外,连通路13b是由固定铁芯83的套筒部83s的开口端面83g、第二阀芯54、滑阀芯52划分而成的。
此外,在阀壳体10上形成有在外径侧沿轴向贯通的贯通孔90a。贯通孔90a构成在阀壳体10的内部将第二阀室30与第三阀室40连通的第二连通路90的一部分。
第二连通路90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贯通孔90a,其在轴向上贯通阀壳体10;环状的连结空间91,其通过在阀壳体10的凹部10b中嵌插固定铁芯83的凸缘部83c而形成;贯通孔83f,其在径向上贯通固定铁芯83的圆筒部83a;以及环状槽部52b,其设置在后述的滑阀芯52的外周面52a上。另外,连结空间91是由阀壳体10的凹部10b的内周面及底面、固定铁芯83的环状阶梯部83e划分而成的。此外,第二连通路90经由与环状槽部52b连续的滑阀调整流路92始终与作为吸入侧通路发挥作用的连通路13b连通。滑阀调整流路92(第二连通路90)能够通过由滑阀芯52和固定铁芯83的套筒部83s构成的滑阀50调整开度。关于滑阀50及使用了其的开度调整,将在后面详述。
如图2所示,在第一阀芯53与滑阀芯52之间设置有压缩状态的螺旋弹簧53b。另外,当螺线管80的驱动力超过螺旋弹簧53b的作用力时,螺旋弹簧53b被压缩。
第一阀芯53构成为大致圆筒状,在轴向右端部上固定有大致圆筒状的第二阀芯54,在轴向左端部上固定有大致圆筒状的第三阀芯55,并且它们一体地沿轴向移动。在第一阀芯53、第二阀芯54以及第三阀芯55的内部,通过中空孔的连接而形成有在整个轴向上贯通并作为吸入侧通路发挥作用的第一连通路56。
压敏体60主要由内置有螺旋弹簧62的波纹管芯61和形成在波纹管芯61的轴向右端部上的接合器70构成,波纹管芯61的轴向左端固定在分隔调整构件11上。
此外,压敏体60配置于第三阀室40内,通过螺旋弹簧62和波纹管芯61的作用力,接合器70的轴向右端70a落座于第三阀芯55的阀座55a。另外,图2示出了容量控制阀V在非通电状态下被长时间放置,从而第一连通路56中的吸入压力Ps处于远高于连续驱动时的压力的状态,压敏体60收缩而使接合器70的轴向右端70a从第三阀芯55的阀座55a离开,溢流阀59被打开的状态。
滑阀芯52与第一阀芯53分体地构成,且在将轴向右端部嵌插到固定铁芯83的凹部83d中的状态下与构成螺线管80的驱动杆84连结固定,可以受到螺线管80的驱动力而向轴向左方移动。这样,固定铁芯83的形成有凹部83d的左端侧成为供滑阀芯52可沿轴向移动地配置的作为套筒的套筒部83s。另外,滑阀芯52的外周面52a与固定铁芯83的凹部83d的内周面之间通过在径向上稍微分离而形成有微小的间隙,能够沿轴向顺利地移动。
此外,滑阀芯52在通过嵌插在第一阀芯53的轴向右端部中的螺旋弹簧53b向轴向右方施力的状态下,经由螺旋弹簧53b与第一阀芯53连接。另外,在连续驱动时,由容量控制阀V控制第三阀室40内的控制压力Pc和第一连通路56中的吸入压力Ps,压敏体60成为能够收缩的状态,因此可以通过螺线管80的驱动力使第一阀芯53和滑阀芯52向轴向左方一体地移动而将第一阀57关闭(参照图3)。另外,连续驱动时的螺线管80的驱动力比螺旋弹簧53b的作用力小,不会使螺旋弹簧53b收缩,因此第一阀芯53与滑阀芯52在轴向上不会发生相对移动。此外,在由容量控制阀V控制了控制压力Pc和吸入压力Ps的状态下,压敏体60不会因周围的压力而伸缩,溢流阀59维持着被关闭的状态而配合第一阀芯53和滑阀芯52的移动而伸缩。
此外,在滑阀芯52上,在外周面52a的轴向大致中央处形成有在整个周向上向内径方向凹陷的环状槽部52b。进一步地,在外周面52a的轴向左端形成有向外径方向延伸的环状的凸缘部52c,通过该凸缘部52c的轴向右侧的端面和与该端面正交相连并向轴向右方延伸的外周面52a,在滑阀芯52的轴向左端部形成有环状阶梯部52d。
在使凸缘部52c的轴向右侧的端面从内径侧沿径向卡合到从第二阀芯54的内周面的轴向右端部向内径方向延伸的环状突起54b的轴向左侧的端面上的状态下,滑阀芯52的环状阶梯部52d被螺旋弹簧53b向轴向右方施力。另外,在第二阀芯54的环状突起54上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多个贯通孔54c,形成在第一阀芯53的内部的第一连通路56与作为吸入侧通路发挥作用的连通路13b始终经由贯通孔54c连通。
此外,滑阀芯52的外周面52a构成为比环状槽部52b靠轴向左侧的外径稍小于比环状槽部52b靠轴向右侧的外径,从而滑阀芯52的比环状槽部52b靠轴向左侧的外周面52a与固定铁芯83的凹部83d的内周面在径向上分离,形成流体能够通过的环状的滑阀调整流路92。滑阀调整流路92通过滑阀50进行开度调整,详细而言,通过滑阀芯52相对于构成滑阀50的固定铁芯83的轴向相对位置改变,能够进行开度调整。另外,如图2所示,容量控制阀V的非通电状态(第二阀58被关闭的状态)下,构成为滑阀芯52的比环状槽部52b靠轴向左侧的外周面52a的轴向的规定范围进入固定铁芯83的凹部83d内。此外,由容量控制阀V的非通电状态下的滑阀调整流路92的开度决定的第二连通路90的开口面积成为最小开口面积S1(参照图7)。进一步地,第二连通路90的最小开口面积S1可以通过调整滑阀芯52的外周面52a与固定铁芯83的凹部83d的内周面之间的径向的分离尺寸来自由地设定。
接着,对容量控制阀V的非通电状态持续的状态下的形式进行详细说明。如图2所示,容量控制阀V在非通电状态下,可动铁芯85被构成螺线管80的螺旋弹簧86的作用力、螺旋弹簧62和波纹管芯61的作用力向轴向右方按压,从而驱动杆84、第一阀芯53、第二阀芯54、第三阀芯55和滑阀芯52向轴向右方移动,构成第二阀58的第二阀芯54的第二阀部54a落座于固定铁芯83的套筒部83s的开口端面83g,吸入侧通路即连通路13a、13b被封闭。此时,构成第一阀57的第一阀芯53的第一阀部53a从形成在阀壳体10的内周面上的阀座12c离开,排出侧通路即连通路12a、12b、14a被打开(在图2中用虚线的箭头图示)。
这样,在容量控制阀V的非通电状态下,通过由容量控制阀V将排出侧通路即连通路12a、12b、14a打开,可变容量型压缩机M的排出室2内的流体从排出室2经由容量控制阀V流入到控制室4中。这是因为,排出压力Pd是高于控制压力Pc的压力。
由于具有排出压力Pd的流体流入到控制室4中,因此控制压力Pc成为比非通电状态前的控制压力Pc高、比吸入压力Ps高的压力,由关系式表示时,Ps<Pc≤Pd。因此,控制室4内的流体经由连通路9和固定节流孔9a流入到吸入室3中。这些流体的流入进行至排出压力Pd、吸入压力Ps和控制压力Pc达到平衡为止。因此,当容量控制阀V在非通电状态下长时间放置时,排出压力Pd、吸入压力Ps和控制压力Pc达到平衡,成为均压(Ps=Pc=Pd),吸入压力Ps和控制压力Pc处于远高于连续驱动时的压力的状态。这样,吸入压力Ps处于远高于连续驱动时的压力的状态,从而压敏体60收缩而将溢流阀59打开。
由于在处于远高于连续驱动时的状态的控制压力Pc下无法适当地控制可变容量型压缩机M的排出量,因此需要从控制室4内排出流体,使控制压力Pc降低。
接着,使用图1、图2、图4~图6对在可变容量型压缩机M起动时从控制室4排出流体为止的形式进行详细说明。
可变容量型压缩机M若在排出压力Pd、吸入压力Ps和控制压力Pc为均压的状态下起动,则此时的控制压力Pc处于远高于连续驱动时的控制压力Pc的状态,因此斜板8b相对于旋转轴8a成为大致垂直的状态,活塞8c的行程量变为最小。此外,可变容量型压缩机M配合其自身的起动而开始向容量控制阀V通电。
容量控制阀V从图2所示的非通电状态通过向螺线管80的线圈87通电而被励磁,产生磁力,受到了该磁力的固定铁芯83吸引可动铁芯85,轴向右端部连结于可动铁芯85的驱动杆84从动,与驱动杆84的轴向左端部连结的滑阀芯52向轴向左方移动(参照图4)。此时,第一阀芯53、第二阀芯54、第三阀芯55、滑阀芯52一体地向轴向左方移动。
由此,如图4所示,容量控制阀V使第一阀芯53的第一阀部53a落座于形成在阀壳体10的内周面上的阀座12c,在排出侧通路即连通路12a、12b之间,第一阀57被关闭(在图4中用虚线的箭头图示)。此时,第二阀芯54的第二阀部54a从固定铁芯83的套筒部83s的开口端面83g离开,在吸入侧通路即连通路13a、13b之间,第二阀58被打开。另外,通过容量控制阀V的起动时的磁力,构成第一阀57的第一阀芯53的第一阀部53a落座于形成在阀壳体10的内周面上的阀座12c,在第一阀57被关闭的时刻,第二阀58的开度成为最大,由第二阀58的开度决定的连通路13a、13b之间的吸入侧通路的开口面积成为最大开口面积(参照图7)。
此外,容量控制阀V通过在吸入侧通路即连通路13a、13b之间打开第二阀58,并列地形成以下两个流路:从控制室4起依次至连通路14a、第三阀室40、第一连通路56、贯通孔54c、连通路13b、第二阀室30、连通路13a的流路(在图4中用点划线的箭头图示);以及从控制室4起依次至连通路14a、第三阀室40、第二连通路90(贯通孔90a、连结空间91、贯通孔83f、环状槽部52b、滑阀调整流路92)、第二阀室30、连通路13b、连通路13a的流路(在图4中用实线的箭头图示)。
另外,如图4所示,在第一阀57被关闭的时刻(螺线管80的驱动力与设置在第一阀芯53与滑阀芯52之间的螺旋弹簧53b的作用力大致相同或低于该作用力的状态),设置在第一阀芯53与滑阀芯52之间的螺旋弹簧53b不收缩,构成滑阀50的滑阀芯52的比环状槽部52b靠轴向左侧的外周面52a的轴向右端与固定铁芯83的套筒部83s的开口端面83g的轴向位置被保持为大致相同,从而滑阀调整流路92的开度不从容量控制阀V的非通电状态发生变化,第二连通路90被保持为最小开口面积S1(参照图7)。因此,流入吸入侧通路即连通路13a、13b的流体是微量的(在图4的放大部中用实线的箭头图示)。
接着,可变容量型压缩机M被控制为在第一阀57关闭后增大向容量控制阀V通电的电流。容量控制阀V从图4所示的第一阀57关闭后的状态开始增大向螺线管80的线圈87通电的电流,从而产生较大的磁力,当螺线管80的驱动力超过设置在第一阀芯53与滑阀芯52之间的螺旋弹簧53b的作用力时,如图5所示,螺旋弹簧53b收缩,构成滑阀芯52的环状阶梯部52d的凸缘部52c的轴向右侧的端面离开第二阀芯54的环状突起54b的轴向左侧的端面,从而解除卡合,滑阀芯52向轴向左方相对移动以接近第一阀芯53。
由此,如图5所示,容量控制阀V使构成滑阀50的滑阀芯52的比环状槽部52b靠轴向左侧的外周面52a及环状槽部52b的一部分从固定铁芯83的凹部83d向轴向左方拔出,成为与开口端面83g相比位于轴向左方的状态,通过扩大滑阀调整流路92的开度,第二连通路90的开口面积与滑阀芯52的行程一起成比例地增加(参照图7)。
由此,容量控制阀V可以通过经由打开溢流阀59而连通的第一连通路56的流路(在图5中用点划线的箭头图示)和经由打开滑阀50而开口面积增加的第二连通路90的流路(在图5中用实线的箭头图示)这两个并列的流路,在短时间内将流体从控制室4内排出,因此可以在可变容量型压缩机M起动时使控制室4内的控制压力Pc迅速地降低。
接着,由于控制室4内的控制压力Pc降低,压敏体60的周围的压力降低,并且吸入室3内的吸入压力Ps降低,从而压敏体60伸长,接合器70的轴向右端70a落座于第三阀芯55的阀座55a,溢流阀59被关闭(参照图6)。
此外,通过保持向容量控制阀V通电的电流的大小,即使压敏体60伸长而关闭溢流阀59,也可以通过螺线管80的驱动力维持第一阀57的关闭,并且可以使设置在第一阀芯53与滑阀芯52之间的螺旋弹簧53b收缩,维持滑阀50的打开。
由此,本实施例的容量控制阀V,即使在可变容量型压缩机M起动时由于第一连通路56内的吸入压力Ps降低而使压敏体60伸长、溢流阀59被关闭、构成使控制室4与吸入室3连通的吸入侧通路的第一连通路56被封闭的状态下,也可以控制向容量控制阀V通电的电流,通过螺线管80的驱动力,在使第一阀芯53的第一阀部53a落座于形成在阀壳体10的内周面上的阀座12c而使第一阀57关闭之后,使设置在第一阀芯53与滑阀芯52之间的螺旋弹簧53b收缩而使滑阀芯52进一步向轴向左方移动,打开滑阀50,扩大第二连通路90(滑阀调整流路92)的开度,从而使可变容量型压缩机M的控制室4的处于高压状态的流体通过第二连通路90而排出到吸入室3,因此可以使控制室4内的控制压力Pc迅速地降低。另外,当第三阀室40内的控制压力Pc、第一连通路56内的吸入压力Ps降低至连续驱动时的压力附近时,压敏体60伸长,接合器70的轴向右端70a落座于第三阀芯55的阀座55a,溢流阀59被关闭。
此外,在可变容量型压缩机M的连续驱动时,通过将螺线管80的驱动力调整为不超过螺旋弹簧53b的作用力,可以将由滑阀50中的滑阀调整流路92的开度决定的第二连通路90的开口面积维持为最小开口面积S1,因此可以将从第二连通路90流入到吸入侧通路即连通路13a、13b中的流体抑制为微量,容易由容量控制阀V进行压力控制。
此外,滑阀50由可相对于固定铁芯83沿轴向相对移动的滑阀芯52构成,因此可以通过螺线管80的驱动力精确地控制第二连通路90(滑阀调整流路92)的开度,并且可以在将第一阀57关闭后对第二连通路90的流量进行可变控制。进一步地,能够通过滑阀50将第二连通路90(滑阀调整流路92)的开度控制为流体中的异物的难以侵入的程度,因此可以防止阀的设置所导致的耐异物性的降低。
此外,构成压敏体60的接合器70的轴向右端70a从第三阀芯55的阀座55a离开,溢流阀59打开,由此能够通过沿轴向形成在第一阀芯53、第二阀芯54、第三阀芯55上的中空孔即第一连通路56将流体从控制室4排出到吸入室3,因此在容量控制阀V的内部,第一连通路56可以确保较宽的流路截面积,可以使可变容量型压缩机M的控制室4内的控制压力Pc迅速地降低。
此外,由于第一连通路56和第二连通路90为并列的流路,因此不会相互干涉,不易产生能量损失,因此容易从控制室4内通过第一连通路56和第二连通路90排出流体,可以使控制压力Pc迅速地降低。
此外,由于滑阀芯52的环状阶梯部52d从内径侧沿径向卡合到第二阀芯54的环状突起54b上,因此,即使由于例如进入阀壳体10的引导面10c与第一阀芯53的外周面之间的污染物等的影响而使第一阀芯53发生动作不良,也可以使容量控制阀V从通电状态成为非通电状态,从而通过在径向上卡合的滑阀芯52对第一阀芯53施加向轴向右方移动的力,能够可靠地进行由第一阀芯53引起的第一阀57(第一阀芯53的第一阀部53a和阀壳体10的阀座12c)的打开和第二阀58(第二阀芯54的第二阀部54a和固定铁芯83的套筒部83s的开口端面83g)的关闭。
此外,以增大向容量控制阀V通电的电流的方式进行控制,通过螺线管80的驱动力使滑阀芯52相对于发生动作不良的第一阀芯53向轴向左方相对移动,使设置在第一阀芯53与滑阀芯52之间的螺旋弹簧53b挠曲而提高弹簧载荷,从而能够对第一阀芯53施加向轴向左方移动的力,能够可靠地进行由第一阀芯53引起的第一阀57的关闭和由滑阀芯52引起的第二阀58的打开。
此外,由于将固定铁芯83作为构成滑阀50的套筒,因此结构简单。
实施例2
接着,参照图8对实施例2的电磁阀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与上述实施例所示的构成部分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对实施例2中的容量控制阀V进行说明。如图8所示,滑阀芯252与第一阀芯53分体地构成,并设置有向轴向左方延伸的圆筒状的凸部252e以从轴向左端外嵌螺旋弹簧53b的轴向右端部。另外,凸部252e并不限定于在滑阀芯252上固定分体的部件,也可以与滑阀芯252一体地形成。此外,凸部252e不限于圆筒状,也可以由在周向上分离的多个突起构成,从而不易妨碍第一连通路56中的流体的流动。
此外,第一阀芯53与滑阀芯252之间的轴向的最大分离距离L构成为比滑阀芯252相对于第一阀芯53的轴向的相对可移动距离(参照图5和图6)短。
由此,即使由于例如进入阀壳体10的引导面10c与第一阀芯53的外周面之间的污染物等的影响而使第一阀芯53发生动作不良,也可以以增大向容量控制阀V通电的电流的方式进行控制,通过螺线管80的驱动力使向轴向左方相对移动的滑阀芯252的凸部252e与第一阀芯53的轴向右端抵接而向轴向左方施加力,因此能够可靠地进行由第一阀芯53引起的第一阀57(第一阀芯53的第一阀部53a和阀壳体10的阀座12c)的关闭和第二阀58(第二阀芯54的第二阀部54a和固定铁芯83的套筒部83s的开口端面83g)的打开。
实施例3
接着,参照图9对实施例3的电磁阀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与上述实施例所示的构成部分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对实施例3中的容量控制阀V进行说明。如图9所示,第一阀芯353构成为大致圆筒状,通过在轴向左端部上固定大致圆筒状的第三阀芯55而构成。
第一阀芯353在外周面的轴向右端部形成有在整个周向上向内径方向凹陷的环状槽部353b,在该环状槽部353b的轴向右侧通过环状槽部353b的内径方向的凹陷而形成有凸缘部353c。
滑阀芯352与第一阀芯353分体地构成,在轴向左端部上形成有向外径方向延伸的凸缘部352c,在该凸缘部352c的轴向右侧的端面上形成有第二阀部352f,该第二阀部352f落座于构成第二阀358的固定铁芯83的套筒部83s的开口端面83g。另外,在凸缘部352c上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多个贯通孔352g,可经由贯通孔352g将形成在第一阀芯353的内部的第一连通路56与第二阀室30连通。
另外,在凸缘部352c的轴向左端部形成有向轴向左方延伸的圆筒状的凸部352e以外嵌第一阀芯353的轴向右端部。在凸部352e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在整个周向上向外径方向凹陷的环状槽部353h,在该环状槽部353h的轴向左侧形成有凸缘部353k。
第一阀芯353和滑阀芯352通过使滑阀芯352的凸部352e外嵌于第一阀芯353的轴向右端部、并使第一阀芯353的凸缘部353c与滑阀芯352的凸缘部352k在径向上卡合而连接。
由此,即使由于例如进入阀壳体10的引导面10c与第一阀芯353的外周面之间的污染物等的影响而使第一阀芯353发生动作不良,也可以使容量控制阀V从通电状态成为非通电状态,从而通过与第一阀芯353的凸缘部353c在径向上卡合的滑阀芯352的凸缘部353k对第一阀芯353施加向轴向右方移动的力,能够可靠地进行由第一阀芯353引起的第一阀57(第一阀芯353的第一阀部353a和阀壳体10的阀座12c)的打开和由滑阀芯352引起的第二阀358(滑阀芯352的第二阀部352f和固定铁芯83的套筒部83s的开口端面83g)的关闭。
此外,通过调整第一阀芯353的环状槽部353b或滑阀芯352的环状槽部352h的轴向的形成范围,可以调整滑阀芯352相对于第一阀芯353的轴向的相对可移动距离,因此,可以以增大向容量控制阀V通电的电流的方式进行控制,通过螺线管80的驱动力使向轴向左方相对移动的滑阀芯352的凸缘部352k与第一阀芯353的环状槽部353b的轴向左端部抵接而向轴向左方施加力,因此能够可靠地进行由第一阀芯353引起的第一阀357的关闭和由滑阀芯352引起的第二阀358的打开。另外,也可以使向轴向左方相对移动的滑阀芯352的环状槽部352h的轴向右端部与第一阀芯353的轴向右端抵接而向轴向左方施加力。
实施例4
接着,参照图10对实施例4的电磁阀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与上述实施例所示的构成部分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对实施例4中的容量控制阀V进行说明。如图10所示,滑阀芯452与第一阀芯53分体地构成,通过从轴向左端面的径向中心向轴向右方延伸并从滑阀芯452的轴向大致中央向径向弯曲,而形成有作为将第一连通路56与环状槽部452b连通的第二流路的第二连通路490。
压敏体460主要由内置有螺旋弹簧62的波纹管芯61和形成在波纹管芯61的轴向右端部上的接合器470构成,在接合器470上形成有沿径向贯通且将第三阀室40内与第一连通路56连通的辅助连通路470b。
由此,容量控制阀V可以通过经由打开溢流阀459而连通的第一连通路56的流路和经由打开滑阀50而开口面积增加的第二连通路490的流路这两个流路,在短时间内将流体从控制室4内排出,因此可以在可变容量型压缩机M起动时使控制室4内的控制压力Pc迅速地降低。
另外,即使在可变容量型压缩机M起动时由于控制室4内的控制压力Pc降低而使压敏体460伸长、溢流阀459被关闭、构成使控制室4与吸入室3连通的吸入侧通路的第一连通路56被封闭的状态下,也可以使控制室4的处于高压状态的流体从形成于接合器470的辅助连通路470b流入第一连通路56,并且可以控制向容量控制阀V通电的电流,通过螺线管80的驱动力,在使第一阀芯53的第一阀部53a落座于形成在阀壳体10的内周面上的阀座12c而使第一阀57关闭之后,使设置在第一阀芯53与滑阀芯452之间的螺旋弹簧53b收缩而使滑阀芯452进一步向轴向左方移动来扩大第二连通路490(滑阀调整流路92)的开度,从而使可变容量型压缩机M的控制室4的处于高压状态的流体通过第二连通路490而排出到吸入室3,因此可以使控制室4内的控制压力Pc迅速地降低。
实施例5
接着,参照图11对实施例5的电磁阀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与上述实施例所示的构成部分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对实施例5中的容量控制阀V进行说明。如图11所示,第二阀558由形成在第二阀芯554的轴向右端的第二阀部554a和形成连通路13b的作为固定铁芯83的套筒的套筒部83s的开口端面83g构成。此外,在第二阀部554a上形成有沿径向延伸的多个狭缝554d,作为吸入侧通路发挥作用的连通路13a、13b经由狭缝554d始终连通。另外,通过狭缝554d的流体是微量的,不会对容量控制阀V进行的连续运转时的压力控制造成影响。此外,在第二阀芯554上也可以不设置狭缝而设置沿径向贯通的贯通孔。此外,也可以将第二阀芯设为不设置狭缝、贯通孔的筒形状,并在与第二阀芯的筒状部的端部相对的固定铁芯83的套筒部83s的开口端面83g上设置沿径向延伸的凹槽。
溢流阀559由形成在第三阀芯555的轴向左端部的外周面上的阀座555a和构成压敏体560的接合器570的内周面570a构成。另外,在接合器570的内周面570a上形成有向外径侧凹陷并沿轴向延伸的、作为节流孔部的多个狭缝570b,第三阀室40与第一连通路56经由狭缝570b始终连通。另外,通过狭缝570b的流体是微量的,不会对容量控制阀V进行的压力控制造成影响。进一步地,也可以将接合器570的内周面570a设为不设置狭缝的形状,并在第三阀芯555的轴向左端部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向内径侧凹陷并沿轴向延伸的多个狭缝。
此外,溢流阀559构成为:在容量控制阀V进行控制时,在吸入压力Ps较低的状态下,即使在由于第三阀芯555的移动和压敏体560的伸缩而使第三阀芯555与接合器570的轴向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的状态下,第三阀芯555的阀座555a也不会从接合器570的内周面570a内拔出。即,溢流阀559的开口面积由狭缝570b规定,在连续驱动时被维持为恒定。另外,在吸入压力Ps远高于连续驱动时的压力的状态下,第三阀芯555的阀座555a从接合器570的内周面570a内拔出,溢流阀559被打开。
此外,第二阀558(狭缝554d)的开口面积构成为始终比溢流阀559(狭缝570b)与第二连通路90(滑阀调整流路92)的开口面积之和大。
由此,在容量控制阀V的非通电状态下,在第二阀558和溢流阀559被关闭时,控制室4内的流体从接合器570的狭缝570b经由第一连通路56、第二阀部554a的狭缝554d流入吸入室3,从而可以对吸入室3与控制室4的压力进行平衡调整。另外,控制室4内的流体也可以不经由接合器570的狭缝570b而从第二连通路90经由滑阀50、第二阀部554a的狭缝554d流入吸入室3。
此外,作为溢流阀的节流孔部的变形例,存在如下的例子。如图12所示,变形例1的溢流阀659由形成在第三阀芯655的轴向左端部的外周面上的阀座655a和构成压敏体660的接合器670的内周面670a构成。另外,第三阀芯655的阀座655a的外径构成为比接合器670的内周面670a的内径稍小,从而在第三阀芯655的阀座655a与接合器670的内周面670a之间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作为节流孔部的微小间隙670b,第三阀室40与第一连通路56经由微小间隙670b始终连通。另外,通过微小间隙670b的流体是微量的,在容量控制阀V进行控制时不会对控制压力Pc的控制造成影响。
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变形例2的溢流阀759由形成在第三阀芯755的轴向左端部的外周面上的阀座755a和构成压敏体760的接合器770的内周面770a构成。另外,在接合器770上形成有沿径向延伸的作为节流孔部的贯通孔770b,第三阀室40与第一连通路56经由贯通孔770b始终连通。另外,通过贯通孔770b的流体是微量的,在容量控制阀V进行控制时不会对控制压力Pc的控制造成影响。
进一步地,如图14所示,变形例3的溢流阀859由形成在第三阀芯855的轴向左端部的外周面上的阀座855a和构成压敏体860的接合器870的内周面870a构成。另外,在第三阀芯855上形成有沿径向延伸的作为节流孔部的贯通孔855b,第三阀室40与第一连通路56经由贯通孔855b始终连通。另外,通过贯通孔855b的流体是微量的,在容量控制阀V进行控制时不会对控制压力Pc的控制造成影响。
由此,在容量控制阀V的非通电状态下,在第二阀558和变形例1~3的溢流阀659、759、859被关闭时,控制室4内的流体从第三阀芯655的阀座655a与接合器670的内周面670a之间的微小间隙670b、接合器770的贯通孔770b、第三阀芯855的贯通孔855b分别经由第一连通路56、第二阀部554a的狭缝554d流入吸入室3,从而可以对吸入室3与控制室4的压力进行平衡调整。
以上,利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具体的结构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即便有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的变更、追加,也包含于本发明。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1~3、5中,对第三阀室40具备溢流阀及压敏体等的形式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省略压敏体等,仅具备用于使流体流入第二阀室30的第二连通路90的一端的压力室,此时,也可以不在第一阀芯上形成第一连通路。
此外,在实施例1~4中也可以不设置第二阀。如实施例5那样,第二阀芯只要作为承受轴向载荷的支持部件发挥作用即可,不一定需要密闭功能。
此外,也可以是,第二阀室30设置在与螺线管80轴向相反一侧,并且第三阀室40设置在螺线管80侧。
此外,对第二连通路90的一部分形成在将阀壳体10的一端封闭的固定铁芯83的端部上的形式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第二连通路90也可以仅形成在阀壳体10上,例如也可以为在阀壳体10上穿设有轴向的孔和与该轴向的孔连通的径向的孔的形式。此外,第二连通路90也可以形成在与阀壳体10及固定铁芯83不同的其他部件上。
此外,只要阀壳体10的结构强度允许,构成第二连通路90的贯通孔90a也可以形成多个。
此外,对连通路12a、13a在阀壳体10的同一侧分别仅形成有一个的形式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只要结构强度允许,也可以在阀壳体10的周向上形成多个。
对可变容量型压缩机M被长时间放置时,排出压力Pd、吸入压力Ps和控制压力Pc为均压的形式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仅吸入压力Ps始终稍低的形式。
此外,压敏体也可以是在波纹管芯的内部不使用螺旋弹簧的压敏体。
符号说明
1:外壳;2:排出室;3:吸入室;4:控制室;10:阀壳体;12a:连通路(排出口、排出侧通路);12b:连通路(排出侧通路);12c:阀座(主阀座);13a:连通路(吸入口、吸入侧通路);13b:连通路(吸入侧通路);14a:连通路(控制口、排出侧通路及吸入侧通路);20:第一阀室;30:第二阀室;40:第三阀室;50:滑阀;52:滑阀芯;52b:环状槽部(第二连通路);53:第一阀芯(主阀芯);53a:第一阀部(主阀部);53b:螺旋弹簧(弹簧);54:第二阀芯;55:第三阀芯;56:第一连通路(第一流路、中空孔);57:第一阀(主阀);58:第二阀;59:溢流阀;60:压敏体;61:波纹管芯;62:螺旋弹簧;70:接合器;80:螺线管;83:固定铁芯;83f:贯通孔(第二连通路);83s:套筒部(套筒);90:第二连通路(第二流路);90a:贯通孔(第二连通路);91:连结空间(第二连通路);92:滑阀调整流路(第二连通路);252:滑阀芯;352:滑阀芯;353:第一阀芯(主阀芯);452:滑阀芯;459:溢流阀;460:压敏体;470:接合器;470b:辅助连通路;490:第二连通路(第二流路);554:第二阀芯;554d:狭缝;559:溢流阀;570:接合器;570b:狭缝(节流孔部);659:溢流阀;670b:微小间隙(节流孔部);759:溢流阀;770:接合器;770b:贯通孔(节流孔部);855:第三阀芯;855b:贯通孔(节流孔部);859:溢流阀;L:最大分离距离;Pc:控制压力;Pd:排出压力;Ps:吸入压力;V:容量控制阀。

Claims (7)

1.一种容量控制阀,其具有:阀壳体;主阀芯,其具有与主阀座接触或分离的主阀部,通过螺线管的驱动力对排出口与控制口的连通进行开闭;溢流阀,其通过压力打开;第一流路,其通过打开所述溢流阀使所述控制口与吸入口连通;以及第二流路,其使所述控制口与所述吸入口连通,
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滑阀芯,其可往复移动地配置在套筒内,对所述第二流路的连通进行切换,
所述滑阀芯在所述主阀部与所述主阀座抵接之后,通过所述螺线管的驱动力进一步移动而扩大所述第二流路的开度;
在所述主阀部与所述主阀座抵接时,所述滑阀芯处于将所述第二流路保持为最小开口面积的位置。
2.一种容量控制阀,其具有:阀壳体;主阀芯,其具有与主阀座接触或分离的主阀部,通过螺线管的驱动力对排出口与控制口的连通进行开闭;溢流阀,其通过压力打开;第一流路,其通过打开所述溢流阀使所述控制口与吸入口连通;以及第二流路,其使所述控制口与所述吸入口连通,
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滑阀芯,其可往复移动地配置在套筒内,对所述第二流路的连通进行切换,
所述滑阀芯在所述主阀部与所述主阀座抵接之后,通过所述螺线管的驱动力进一步移动而扩大所述第二流路的开度;
所述主阀芯与所述滑阀芯在径向上卡合。
3.一种容量控制阀,其具有:阀壳体;主阀芯,其具有与主阀座接触或分离的主阀部,通过螺线管的驱动力对排出口与控制口的连通进行开闭;溢流阀,其通过压力打开;第一流路,其通过打开所述溢流阀使所述控制口与吸入口连通;以及第二流路,其使所述控制口与所述吸入口连通,
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滑阀芯,其可往复移动地配置在套筒内,对所述第二流路的连通进行切换,
所述滑阀芯在所述主阀部与所述主阀座抵接之后,通过所述螺线管的驱动力进一步移动而扩大所述第二流路的开度;
所述主阀芯与所述滑阀芯之间的轴向的最大分离距离比所述滑阀芯相对于所述主阀芯的轴向的相对可移动距离短。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容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阀芯与所述滑阀芯被配置为能够在相同方向上往复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容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路是在所述主阀芯上沿轴向形成的中空孔。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容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路构成为包括设置在所述阀壳体上的贯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容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溢流阀上设有节流孔部,其经由所述第一流路使所述控制口与所述吸入口始终连通。
CN201880081056.0A 2017-12-25 2018-12-21 容量控制阀 Active CN1114921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48434 2017-12-25
JP2017248434 2017-12-25
PCT/JP2018/047177 WO2019131482A1 (ja) 2017-12-25 2018-12-21 容量制御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92141A CN111492141A (zh) 2020-08-04
CN111492141B true CN111492141B (zh) 2022-06-03

Family

ID=670672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81056.0A Active CN111492141B (zh) 2017-12-25 2018-12-21 容量控制阀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326585B2 (zh)
EP (1) EP3734068B1 (zh)
JP (1) JP7148549B2 (zh)
CN (1) CN111492141B (zh)
WO (1) WO201913148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20963B2 (ja) 2018-07-12 2023-02-13 イーグル工業株式会社 容量制御弁
WO2020032087A1 (ja) 2018-08-08 2020-02-13 イーグル工業株式会社 容量制御弁
CN112513460B (zh) 2018-08-08 2023-04-28 伊格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容量控制阀
CN113646528B (zh) 2019-04-03 2023-05-26 伊格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容量控制阀
JP7438643B2 (ja) 2019-04-03 2024-02-27 イーグル工業株式会社 容量制御弁
JP7504989B2 (ja) 2020-04-23 2024-06-24 イーグル工業株式会社 容量制御弁
JPWO2022044880A1 (zh) 2020-08-24 2022-03-03
JPWO2022065410A1 (zh) * 2020-09-28 2022-03-31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03417A (en) * 1967-08-07 1970-03-31 Toyota Motor Co Ltd Control valve for regulating flow of blow-by gas
JP2001165055A (ja) * 1999-12-09 2001-06-19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制御弁及び容量可変型圧縮機
JP4246975B2 (ja) * 2002-02-04 2009-04-02 イーグル工業株式会社 容量制御弁
JP4162419B2 (ja) * 2002-04-09 2008-10-08 サンデン株式会社 可変容量圧縮機
EP1852606B1 (en) * 2005-02-24 2012-06-20 Kabushiki Kaisha Toyota Jidoshokki Capacity control valve
JP5167121B2 (ja) 2006-03-15 2013-03-21 イーグル工業株式会社 容量制御弁
US8960233B2 (en) * 2009-11-27 2015-02-24 Eagle Industry Co., Ltd. Solenoid valve
JP6004261B2 (ja) 2012-08-30 2016-10-05 イーグル工業株式会社 容量制御弁
JP6064132B2 (ja) 2012-10-09 2017-01-25 株式会社テージーケー 複合弁
CN104685211B (zh) * 2013-01-31 2016-12-28 伊格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容量控制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92141A (zh) 2020-08-04
WO2019131482A1 (ja) 2019-07-04
EP3734068A1 (en) 2020-11-04
JP7148549B2 (ja) 2022-10-05
US11326585B2 (en) 2022-05-10
EP3734068A4 (en) 2021-07-14
EP3734068B1 (en) 2022-07-20
JPWO2019131482A1 (ja) 2020-12-10
US20200325881A1 (en) 2020-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92141B (zh) 容量控制阀
CN110114573B (zh) 容量控制阀
CN111684156B (zh) 容量控制阀
JP7242663B2 (ja) 容量制御弁
EP3754190B1 (en) Capacity control valve
US11536389B2 (en) Electromagnetic valve
US11555489B2 (en) Capacity control valve
JP7504989B2 (ja) 容量制御弁
US20210404570A1 (en) Capacity control valve
US12025237B2 (en) Capacity control valve
US11401923B2 (en) Capacity control valve
US11378194B2 (en) Capacity control valve
US20210363980A1 (en) Capacity control valve
CN110462212B (zh) 容量控制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