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994A - 两轮机动车的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两轮机动车的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994A
CN1159994A CN96122473A CN96122473A CN1159994A CN 1159994 A CN1159994 A CN 1159994A CN 96122473 A CN96122473 A CN 96122473A CN 96122473 A CN96122473 A CN 96122473A CN 1159994 A CN1159994 A CN 11599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hinge portion
main support
wheeled vehicle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61224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444C (zh
Inventor
堀内忠德
林秀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99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9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44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44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HCYCLE STAND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PARKING OR STORING CYCLES; 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Z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DEVICES FOR LEARNING TO RIDE CYCLES
    • B62H1/00Supports or stands forming part of or attached to cycles
    • B62H1/02Articulated stands, e.g. in the shape of hinged arms
    • B62H1/04Substantially U-shaped stands for embracing the rear whe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202/00Motorised scoo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造工作量少、刚性度、重量轻且能降低成本的两轮机动车的支架。该支架可摆动地枢支在两轮机动车的车体下部,立起时支撑车体,收起时车辆可行驶,其特征是,该支架的枢轴部23、本体部71和操作部72中,至少枢轴部73是整体铸造成型的。

Description

两轮机动车的支架
本发明涉及在两轮机动车停车时支撑车体的支架。
现有两轮机动车的支架通常是这样制造的:将圆杆弯曲形成主支架的本体部,将带有枢轴部的钢板制托架焊接在上述支架本体部的基端部上。
上述钢板制托架是把由冲压加工形成的前后冲压板对焊而成的,其内部是空心的,由此获得刚性高且重量轻的构造。
在日本专利公报特公昭63-5313号中揭示了一种支架,它是这样制造的,即先用冲压加工准备前后一对冲压板,该冲压板将支架本体部和枢轴部形成为一整体,再将两冲压板对接并使凸缘部相互接合。凸缘部相互之间用点焊焊接,内部形成为门形中空,可保持强度并减轻重量。
但是,上述现有支架的制造中,都必须经过冲压板的加工、前后冲压板的对焊、枢轴部的形成、在支架脚下部固设接地部件等工序才能最终地制成支架,制造工作量多、焊接工序复杂,费事费力,成本也高。
虽然在内部形成中空可减轻重量,但需要用于焊接的凸缘部,把该凸缘部叠合起来焊接又增加了重量。
另外,由于焊接的热变形的影响,不易确保质量。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造工作量少、刚性高、重量轻的两轮机动车的支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两轮机动车的支架,可摆动地枢支在两轮机动车的车体下部,立起时支撑车体,收起时车辆可行驶,该支架的枢轴部、本体部以及操作部中,至少枢轴部是由铸造整体成形的。
由于至少将枢轴部铸造成一体,就不需要将钢板对焊而形成托架的工序,也不需要形成枢轴部的工序,因此制造工作量减少,可减少制造作业的麻烦和人力,能降低成本和减轻重量。
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机动车的支架中,用与上述枢轴部分开的部件形成上述本体部和操作部,将本体部基端固定在整体铸造成形的枢轴部上,可容易地制造支架。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机动车的支架,将上述本体部和操作部与上述枢轴部整体铸造成形,可减少制造工作量,在构造上也能在充分确保刚性的同时减轻重量,并能降低成本。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轮机动车的支架,在上述支架本体部外周形成肋,使本体部断面呈凹形状,可以提高支架的刚性,并减轻重量。
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两轮机动车的支架,是用沿其本体部有分型面的前后成型模铸造的,可用少的模具部件铸造支架。
图1是涉及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小型摩托车型两轮机动车的整体侧面图。
图2是图1所示两轮机动车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3是图2中的III向视图。
图4是主支架的后面图。
图5是主支架的平面图。
图6是主支架的侧面图以及表示铸模拼合的图。
图7是沿图4中VII-VII线的断面图。
图8是沿图4中VIII-VIII线的断面图。
图9是另一实施例的主支架后面图。
图10是图9所主支架的侧面图。
图11是沿图9中XI-XI线的断面图。
图12是沿图9中XII-XII线的断面图。
图13是沿图9中XIII-XIII线的断面图。
图14是图10中的XIV向视图。
图15是另一实施例的主支架的侧面图。
图16是沿图15中的XVI-XVI线的断面图。
图17是表示主支架本体部各种断面形状的断面图。
图18是另一实施例的主支架的后面图。
下面,参照图1至图8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本实施例适用于小型摩托车型两轮机动车,图1是该小型摩托车型两轮机动车1的整体侧面图。
该小型摩托车型两轮机动车1的车架是这样的:下管3从头管2向下方延伸,从下管3的下部分成二股延伸为左右一对主架4,该对主架4向水平后方弯曲而形成脚踏板部4a,再向斜上方弯曲形成上升部4b,再经过上升部4b形成后方倾斜部4c,后端左右弯曲而连成一体。
转向杆5嵌在头管2内,在其上端支承着车把6,下端与前叉7连接,前轮8轴支在该前叉7上。
在主架4的后方倾斜部4c的上方,嵌装着存物箱10,还设有能开闭存物箱10上方开口的车座11。
在主架4的后方倾斜部4c下方,配设着摆动式动力机组12,后轮13轴支在该动力机组12的后端。
发动机吊架座15从左右一对主架4的上升部4b左右连接地向后方突设着,动力机组12通过发动机吊架连杆16可上下摆动地连在发动机吊架座15上。
发动机吊架连杆16的前端通过销17枢支在发动机吊架座15的中央,发动机吊架连杆16的后端通过枢轴18枢支在动力机组12的前端下部的发动机座上。
在动力机组12的后部与主架4的后方倾斜部4c之间,安装着缓冲器19。
在动力机组12的前部,配设着气缸朝上立设的2冲程内然机20,从气缸向前方伸出的排气管21向下方弯曲后与后轮13的右侧消音器22连接。
脚踏起动杆23沿动力机组12的左侧面可自由摆动地设置着,其前端嵌在起动轴24上。
在发动机吊架座15突出的后端,主支架30可摆动地枢支在枢轴25上。
图2和图3中,发动机吊架座15的后端,轴承部15l、15r向左右突出,主支架30的基端枢轴部32夹在该轴承部15l、15r之间,枢轴25贯穿其间枢支着该支架30。
在发动机吊架座15的轴承部15l、15r的前方,形成限位壁15a,主支架30向下方摆动时,与限位壁15a接触而保持直立状态。
另外,在动力机组12的下面预定位置,配设着限位部件26,当主支架30向后方弹起时,与限位部件26接触而成为收起状态。
在发动机吊架座15上有左右凸缘部,在左侧凸缘部15b的后端、枢轴25的前面斜上方处穿设着弹簧27的安装孔15c,在该安装孔15c与主支架30的钩部35之间安装着弹簧27。
该主支架30是FCD(球墨铸铁)做成的铸件,如图2至图8所示,该主支架30由本体部31,基端枢轴部32,从本体部31的左右脚部31l、31r各端向左右延伸的接地部33l、33r,从左侧接地部33l端部弯曲并向后方延伸的操作部34,以及从左侧本体部31中央向左侧突出的钩部35构成。上述各部分32、33l、33r、34、35通过铸造与本体部31成形为一体。
此外,也可以采用铝铸件。
图4至图8中表示主支架30的单体形状。本体部31由其左右的脚部31l、31r和连接部31m构成,在立起姿势,本体部31的周缘形成为向后方弯曲的肋31a,在本体部31的内部,沿连接部31m的约整个面和各脚部31l、31r形成凹部31b。
从正视图(见图3)看,脚部31l、31r从基端向着前端逐渐变细,而如图6侧视图中虚线所示,凹部31b的深度向着前端逐渐变浅,反之壁厚逐渐变厚,因此,断面积从基端到前端是略相等的,有均等的强度。
在连接部31m的中央位置,穿设着排水孔31c。
如连接部31m的断面图(见图7)所示,连接部31m由左右弯曲的肋31a形成为扁平的凹状。
如左侧脚部31l的断面图(见图8)所示,由周缘部31a和凹部31b形成为凹状。
本体部31由该凹状在保持高刚度的同时减轻了重量。
本体部31的连接部31m的基端向左右鼓出一些,其左右端部形成枢轴部32。
在左右枢轴部32上,形成有同轴心的圆孔32a,该枢轴部32夹在发动机支架座15后端的左右轴承部15l、15r之间,枢轴25贯穿左右轴承部15l、15r枢支着主支架30。
左右的接地部33l、33r呈圆杆状,从脚部31l、31r的顶端大体向左右方向水平地伸出。
该左侧接地部33l向左方伸出后,立即弯曲伸向斜后方,到达操作部34,该操作部34的端部弯曲并扁平地鼓出。从侧面图(见图6)看,接地部33l大体垂直于本体部31地弯曲,顶端的操作部34是驾驶者的脚直接作用的部分。
从左侧脚部31l的中央向左方突出的钩部35呈板状,在其端部形成向下开口的凹部35a,在该钩部35的前面形成肋36,该肋36用于加强突出钩35的基端侧强度。
弹簧27的一端挂在钩部35的凹部35a上,另一端挂在发动机吊架座15的左侧凸缘部15b后端的安装孔15c内。该弹簧27把主支架30往发动机支架座15的安装孔15c一侧拉,可保持主支架30的立起状态和收起状态。
该主支架30是把本体部31和枢轴部32、接地部33l、33r、操作部34、钩部35铸造成形为一体的,如图6所示,用沿本体部31有分型面42的前后铸模40、41成形,可用少的模子部件制造,并可容易调节本体部31的壁厚。
由于主支架30的全部部件都铸造成形为一体,所以无需焊接各部件等的接合工序及接合夹具,制造工作量极少,从而可大幅度削减制造作业的时间和劳力,降低成本。
另外,也无须担心因焊接等而产生热变形。
上述的本体部31因断面形成为凹形状,因而可在保证高的刚度的同时减轻重量。
另外,可根据负荷状态局部地自由调节壁厚,可简单地在需要的部位一体地设置如肋36那样的肋,容易地得到必需的强度。
下面,参照图9至图14说明另一实施例主支架50。
本实施例主支架50的本体部51由左右脚部51l、51r及连接部51m构成,左右脚部51l、51r略呈圆杆状,连接部51m用与左右脚部51l、51r相连的弯曲圆杆部51a把左右脚部的两基端部连接起来。
连接部51m在脚部51l、51r的相反侧鼓出成矩形板状,该矩形的3边周缘弯曲而形成肋51b,在由该3边的肋51b和圆杆51a所围成的内部形成凹部51c。
在该凹部51c的底壁上形成左右方向的长孔51d。
在连接部51m的弯曲圆杆部51a的后面,形成长的弯曲凹部51e,该凹部51e的左右两端直达左右脚部51l、51r的基端部,该凹部51e的两侧为具有肋51f的形状(见图9和图12)。
在连接部51m的肋51b中的左右相对的肋51b上,形成枢轴部52,在各枢轴部52上形成同轴心的轴承孔52a。
左右脚部51l、51r的前端部弯曲并向外方向延伸,形成接地部53l、53r,左侧接地部53l在主支架50立起的状态时,向后方弯曲、形成端部扁平的操作部54。
在该长长延伸的左侧接地部53l与脚部51l弯曲连接处形成有肋56,在操作部54的根部也形成肋57,这些肋起加强的作用。
在右侧脚部51r上,钩部55从中央向外方突出,在其前端形成用于挂弹簧的接合槽55a。
该主支架50也是把本体部51与枢轴部52,接地部53l、53r,操作部54以及钩部55用铸造而形成一体的。
与上述实施例同样地,通过用沿本体部51有分型面的前后铸模铸造成,可以用少的模具部件制造,从而可使制造工作量少,成本低。
本体部51上形成凹部51c、51e,可减轻重量,由肋51b、51f形成为凹形断面,可提高刚度,得到足够的强度。
根据需要可以自由地改变壁厚,做成适合要求的厚度,并能简单地形成肋56、57等的加强部分。
下面,参照图15和图16说明另一个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主支架60大致上与图1至图8所示的主支架30相同,只是本体部61的左右脚部断面形状如图16所示的H字形,钩部62的端部形状也有所不同。
该主支架60至图未示的发动机吊架座的轴承部由枢轴部的枢轴63轴支着,弹簧65的一端65a挂在本体侧的接合销64上,另一端65b挂在钩部62的凹部62a内(见图15)。
如图15中阴影线部分所示,形成钩部62的凹部62a的部分呈特殊的断面形状,弹簧65的端部65b弯曲成字形,与端部65b的接合部分65c相接的接触面62b为扁平的圆弧面,该扁平圆弧面以靠近的枢轴63和接合销64之间附近为中心。
因此,如图15所示,主支架60在倒伏状态P与立起状态R之间摆动时,使弹簧65的端部65b的接合部分65c与钩部62的相接面62b的接触点连续地变化。
即,如图15所示,主支架60倒伏状态P时的接点P、中间状态Q时的接点q、立起状态R时的接点r是逐渐变化的。
由于钩部62的相接面62b为上述的略扁平圆弧面,所以,弹簧65的伸缩变化是这样的,即,从最为缩短的倒伏状态P到最为伸长的中间状态Q(见图15)的伸缩变化量减小。
因此,弹簧65的应力可以有富余,可减小簧线直径,节省材料费。
另外,本实施例中,主支架60的本体部61的左右脚部的断面形成为图16所示的H字形以保持高刚度,但也可做成如图17所示的1至9的各种断面形状,也可以构成可确保所需刚性的其他断面形状。
下面,参照图18说明将枢轴部整体铸造成形的另一实施例。
本实施例也涉及主支架70,图18是该主支架70的立起状态的后面图。本体部71和操作部72是由一根杆状钢材弯曲而成的,而枢轴部73是另外的,是用FCMW(白心可锻铸铁)制成的铸铁件,该枢轴部73与杆状钢材相互焊接。
另外,枢轴部73也可采用铝制的铸件,这种情况下上述的杆材也应是铝材。
枢轴部73与图1至图8所示实施例的枢轴部32的形状略同,在基端左右形成同轴心的圆孔73a,在立起姿势时,周缘向后方弯曲形成为肋73b,在其内部,沿连接部73m的约整个面和左右连接脚部73l、73r形成凹部73c。
从左侧连接脚部73l向左方突出的钩部74也与枢轴部73整体铸成形,在该钩部74的端部形成向下方开口的凹部74a,在钩部74的前面,形成从基端侧延伸出的肋74b。
另外,本体部71和操作部72由一根钢管构成,本体部71的基端部71m为大的弯曲状,在左右形成脚部711、71r,从该左右脚部711、71r的各端部向左右延伸形成接地部71al、71ar,从左侧接地部71al的端部再弯曲向后延伸形成操作部72。
该钢管制的本体部71的弯曲基端部71m从后方嵌合在枢轴部73的连接部73m和左右连接脚部73l、73r的凹部73c上并与其焊接,固接成一整体。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枢轴部73与钩部74铸成一体,所以,不需要将冲压钢板对焊以制造托座的工序,也不需要形成枢轴部的工序,从而可使制造工作量减少,减少制造作业的烦杂和劳力,降低成本。
即使机型不同,枢轴部73和钩部74等共有化的场合也多,在该场合下,由于仅需重新制造本体部和操作部,所以可减少投资。
上述实施例中,本发明可适用于主支架,但也可适用于侧支架。
本发明中,由于至少枢轴部是整体铸造的,所以不需要对焊钢板来制造托座的工序,也不需要形成枢轴部的工序,因此,制造工作量减少,可减少制造作业的烦杂和劳力,降低成本并减轻重量。
由于支架的本体部与枢轴部、操作部是整体铸造成形的,所以,制造工序很少,刚性高且重量轻,可降低成本。
由于在支架本体部外周形成肋,本体部的断面呈凹状,所以支架的刚性高且重量轻。
由于支架是用沿其本体部有分型面的前后成型模铸造成的,所以可用少的模子部件铸造支架,而且本体的壁厚调节简单,容易保持所需的强度。

Claims (5)

1.一种两轮机动车的支架,该支架可摆动地枢支在两轮机动车的车体下部,立起时支撑车体,收起时车辆可行驶,其特征在于:该支架的枢轴部、本体部和操作部中,至少枢轴部是整体铸造成形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机动车的支架,其特征在于:上述本体部和操作部是用与枢轴部分开的部件另外形成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机动车的支架,其特征在于:上述本体部和操作部是与上述枢轴部整体铸造成形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轮机动车的支架,其特征在于:上述本体部在外周形成肋,从而将其断面成为凹形状。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两轮机动车的支架,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架是用沿其本体部有分型面的前后成型模具铸成的。
CN96122473A 1995-10-26 1996-10-15 两轮机动车的支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444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00417/95 1995-10-26
JP30041795 1995-10-26
JP089017/96 1996-03-19
JP08901796A JP3659367B2 (ja) 1995-10-26 1996-03-19 自動二輪車のスタンド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994A true CN1159994A (zh) 1997-09-24
CN1094444C CN1094444C (zh) 2002-11-20

Family

ID=26430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612247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4444C (zh) 1995-10-26 1996-10-15 两轮机动车的支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3659367B2 (zh)
CN (1) CN1094444C (zh)
IT (1) IT1285001B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57124C (zh) * 2004-08-19 2007-12-2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动车的高压配线保护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15257B2 (ja) * 2002-05-28 2005-11-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スタンド装置
CN106741315A (zh) * 2016-12-29 2017-05-31 天津佰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支架功能的电动自行车后车架
JP6446585B1 (ja) * 2018-06-12 2018-12-26 郁夫 佐々木 ストッパー、及び自動二輪車
JP7340564B2 (ja) * 2021-06-15 2023-09-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9063U (zh) * 1991-06-25 1992-03-18 王冬来 一种便于安装的摩托车单梯
CN2147157Y (zh) * 1992-08-11 1993-11-24 钱崇明 250型摩托车单撑
JP2923829B2 (ja) * 1993-08-31 1999-07-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三輪車におけるスタンドロック装置
CN2177650Y (zh) * 1993-10-15 1994-09-21 捷安特自行车(中国)有限公司 自行车停车架踢板固定构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57124C (zh) * 2004-08-19 2007-12-2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动车的高压配线保护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444C (zh) 2002-11-20
JP3659367B2 (ja) 2005-06-15
IT1285001B1 (it) 1998-05-28
JPH09175458A (ja) 1997-07-08
ITTO960785A1 (it) 1998-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43114C (zh) 自动二轮车的后叉
CN1121330C (zh) 机动二轮车的后叉安装结构
US7997622B2 (en) Saddle-ride type four-wheeled vehicle
CN101028847A (zh) 摩托车
CN1094444C (zh) 两轮机动车的支架
CN1073036C (zh) 摩托车车体侧部处理结构
CN1073035C (zh) 小型摩托车的车架
CN1150104A (zh) 小型摩托车
CN1074503C (zh) 发动机的泵配置结构
CN1749095A (zh) 跨乘式车辆
EP3281854B1 (en) Fuel tank for saddled vehicle
CN1196616C (zh) 摩托车的燃油箱支承结构
CN1148019A (zh) 动力装置的冷却装置
CN1273345C (zh) 小型摩托车车身外罩结构
JP2002326595A (ja) 電動自転車
CN102001384B (zh) 鞍乘型车辆的底罩结构
CN1211247C (zh)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用车体构架
CN1701020A (zh) 自动二轮车
CN1718495A (zh) 摩托车
CN1200841C (zh) 两轮摩托车用的车体框架
CN1229248C (zh) 自行车用鞍座
CN1196622C (zh)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发动机支承构造
JPS60176876A (ja) 自動二輪車のフレ−ム
CN1278901C (zh) 踏板型两轮摩托车的车架
JP3701361B2 (ja) 自動二輪車の補機部品取付用ステイ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1120

Termination date: 201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