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43332A - 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以及使用了该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的图像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以及使用了该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的图像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43332A
CN115943332A CN202180042168.7A CN202180042168A CN115943332A CN 115943332 A CN115943332 A CN 115943332A CN 202180042168 A CN202180042168 A CN 202180042168A CN 115943332 A CN115943332 A CN 1159433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layer
layer
polarizing plate
retardation
retardation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4216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本悟士
木村智之
藤田昌邦
外山雄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108584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2013705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9433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433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1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实现在高温环境中的相位差不均得到了抑制、在高温环境中的色彩不均及漏光得到了抑制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具有:包含起偏镜的偏振片、经由第1粘合剂层贴合于偏振片的相位差层、以及作为最外层设置于相位差层的与偏振片相反侧的第2粘合剂层。相位差层由树脂膜的拉伸膜形成,且满足Re(450)<Re(550)的关系。第1粘合剂层在85℃及500小时的加热试验后的糊料偏移量为900μm以下,第2粘合剂层在85℃下的蠕变值为40μm以下。

Description

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以及使用了该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的图像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以及使用了该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的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以液晶显示装置及电致发光(EL)显示装置(例如,有机EL显示装置、无机EL显示装置)为代表的图像显示装置正在迅速普及。在图像显示装置中,代表性地使用了偏振片及相位差板。在实用中,被广泛使用的是将偏振片与相位差板一体化而成的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例如,专利文献1)。然而,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在高温环境中会发生相位差不均,其结果是,有时图像显示装置会在高温环境中发生色彩不均及漏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325560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而完成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实现在高温环境中的相位差不均得到了抑制、在高温环境中的色彩不均及漏光得到了抑制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
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具有:包含起偏镜的偏振片、经由第1粘合剂层贴合于该偏振片的相位差层、以及作为最外层设置于该相位差层的与该偏振片相反侧的第2粘合剂层。该相位差层由树脂膜的拉伸膜形成,且满足Re(450)<Re(550)的关系。该第1粘合剂层在85℃及500小时的加热试验后的糊料偏移量为900μm以下,该第2粘合剂层在85℃下的蠕变值为40μm以下。其中,Re(450)及Re(550)分别为在23℃下以波长450nm及550nm的光测定得到的面内相位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相位差层的Re(550)为100nm~200nm,该相位差层的慢轴与上述起偏镜的吸收轴所成的角度为40°~50°或130°~14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相位差层的厚度为15μm~60μm。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第1粘合剂层在85℃及500小时的加热试验后的糊料偏移量为250μm以下。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构成上述第2粘合剂层的粘合剂组合物,相对于基础聚合物100重量份,包含交联剂1.5重量份以上。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构成上述第2粘合剂层的粘合剂组合物,相对于基础聚合物100重量份,包含交联剂5重量份以上。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在上述相位差层与上述第2粘合剂层之间进一步具有另外的相位差层,该另外的相位差层的折射率特性显示出nz>nx=ny的关系。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相位差层含有丙烯酸类树脂和具有正的折射率各向异性的树脂,该丙烯酸类树脂的含量为0.5质量%~2.0质量%,该丙烯酸类树脂含有来自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结构单元70质量%以上、且其重均分子量Mw为10000~200000,上述具有正的折射率各向异性的树脂包含选自碳酸酯键及酯键中的至少一种键合基团、和选自下述通式(1)表示的结构单元及下述通式(2)表示的结构单元中的至少一种结构单元,
[化学式1]
Figure BDA0003993374270000021
[化学式2]
Figure BDA0003993374270000022
在通式(1)及(2)中,R1~R3各自独立地为直接键合、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4的亚烷基,R4~R9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1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4~1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10的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10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10的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10的乙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10的乙炔基、具有取代基的硫原子、具有取代基的硅原子、卤原子、硝基、或氰基,并且,R4~R9相互间任选相同或不同,R4~R9中相邻的至少两个基团任选相互键合而形成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按照25℃/50%RH、60℃/50%RH、60℃/85%RH的顺序改变环境的加湿TMA试验中,上述相位差层在慢轴方向上的尺寸变化率为0.28%以下。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按照25℃/50%RH、60℃/50%RH、60℃/85%RH的顺序改变环境的加湿TMA试验中,上述相位差层在贴合有上述另外的相位差层的状态下在慢轴方向上的尺寸变化率为0.28%以下。
根据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可提供一种图像显示装置。该图像显示装置具备上述的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通过在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中,将起偏镜与相位差层之间的粘合剂层的糊料偏移量以及用于将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贴合于图像显示单元的粘合剂层的蠕变值组合并最优化,能够实现在高温环境中的相位差不均得到了抑制的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其结果是,能够实现在高温环境中的色彩不均及漏光得到了抑制的图像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的剖面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  偏振片
11  起偏镜
12  第1保护层
13  第2保护层
20  第1粘合剂层
30  相位差层
40  第2粘合剂层
100 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代表性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
(用语及符号的定义)
本说明书中的用语及符号的定义如下。
(1)折射率(nx、ny、nz)
“nx”是面内的折射率达到最大的方向(即慢轴方向)的折射率,“ny”是在面内与慢轴正交的方向(即快轴方向)的折射率,“nz”是厚度方向的折射率。
(2)面内相位差(Re)
“Re(λ)”是在23℃下以波长λnm的光测得的膜的面内相位差。例如,“Re(450)”是在23℃下以波长450nm的光测得的膜的面内相位差。在将膜的厚度设为d(nm)时,可通过式:Re=(nx-ny)×d求出Re(λ)。
(3)厚度方向的相位差(Rth)
“Rth(λ)”是在23℃下以波长λnm的光测得的膜的厚度方向的相位差。例如,“Rth(450)”是在23℃下以波长450nm的光测得的膜的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在将膜的厚度设为d(nm)时,可通过式:Rth=(nx-nz)×d求出Rth(λ)。
(4)Nz系数
可通过Nz=Rth/Re求出Nz系数。
(5)角度
在本说明书中,提及角度时,只要没有特别记载,则该角度包括顺时针及逆时针这两个方向的角度。
A.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的整体构成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的剖面示意图。图示例的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100具有:偏振片10、经由第1粘合剂层20贴合于偏振片10的相位差层30、以及作为最外层设置于相位差层30的与偏振片10相反侧的第2粘合剂层40。利用第2粘合剂层40,能够将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粘贴于图像显示单元。偏振片10包含:起偏镜11、配置于起偏镜11的一侧的第1保护层12、以及配置于起偏镜11的另一侧的第2保护层13。根据目的,可以省略第1保护层12及第2保护层13中的一者。例如,相位差层30也可以作为起偏镜11的保护层发挥功能,因此,也可以省略第2保护层13。相位差层30的慢轴与起偏镜11的吸收轴所成的角度优选为40°~50°、更优选为42°~48°、进一步优选为44°~46°、特别优选为约45°;或者,优选为130°~140°、更优选为132°~138°、进一步优选为134°~136°、特别优选为约135°。
相位差层30由树脂膜的拉伸膜形成,且满足Re(450)<Re(550)的关系。相位差层30的Re(550)代表性地为100nm~200nm。第1粘合剂层20在85℃及500小时的加热试验后的糊料偏移量为900μm以下,第2粘合剂层40在85℃下的蠕变值为40μm以下。构成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的各层的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可以在相位差层30与第2粘合剂层40之间进一步具有另外的相位差层(未图示)。代表性地,另外的相位差层的折射率特性显示出nz>nx=ny的关系。通过设置这样的另外的相位差层,能够良好地防止倾斜方向上的反射,能够实现防反射功能的广视角化。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可以进一步具有导电层或带导电层的各向同性基材(未图示)。在设置有导电层或带导电层的各向同性基材的情况下,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可以适用于在图像显示单元(例如,有机EL单元)与偏振片之间导入有触摸传感器的所谓内嵌式触控面板型输入显示装置。导电层或带导电层的各向同性基材代表性地可设置于相位差层30与第2粘合剂层40之间。在设置有另外的相位差层的情况下,代表性地,可从相位差层30侧起依次设置另外的相位差层以及导电层或带导电层的各向同性基材。
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也可以具有进一步的相位差层(未图示)。进一步的相位差层可以与另外的相位差层组合设置,也可以单独设置(即,不设置另外的相位差层)。进一步的相位差层的光学特性(例如,折射率特性、面内相位差、Nz系数、光弹性系数)、厚度、配置位置等可以根据目的而适当设定。
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可以为片状,也可以为长条状。在本说明书中,“长条状”是指,长度相对于宽度足够长的细长形状,例如,包括长度相对于宽度为10倍以上、优选为20倍以上的细长形状。长条状的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可卷绕成卷状。
实用中,优选在第2粘合剂层40的表面临时粘贴着剥离膜、直到将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供于使用为止。通过临时粘贴剥离膜,能够对第2粘合剂层加以保护,并且能够形成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的卷。
以下,对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的构成要素进行说明。
B.起偏镜
作为起偏镜11,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起偏镜。例如,形成起偏镜的树脂膜可以为单层的树脂膜,也可以为两层以上的层叠体,
作为由单层的树脂膜构成的起偏镜的具体例,可列举对聚乙烯醇(PVA)类膜、部分缩甲醛化PVA类膜、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类部分皂化膜等亲水性高分子膜实施了利用碘、二色性染料等二色性物质进行的染色处理及拉伸处理而成的起偏镜;PVA的脱水处理物、聚氯乙烯的脱盐酸处理物等多烯类取向膜等。由于光学特性优异,因此可优选使用利用碘对PVA类膜进行染色并对其进行单向拉伸而得到的起偏镜。
上述利用碘的染色可通过例如将PVA类膜浸渍于碘水溶液中进行。上述单向拉伸的拉伸倍率优选为3~7倍。拉伸可以在染色处理后进行,也可以边染色边进行。另外,也可以在拉伸后进行染色。根据需要对PVA类膜实施溶胀处理、交联处理、清洗处理、干燥处理等。例如,通过在染色前将PVA类膜浸渍于水中进行水洗,不仅可以对PVA类膜表面的污垢、抗粘连剂进行清洗,而且可以使PVA类膜溶胀而防止染色彩不均等。
作为使用层叠体得到的起偏镜的具体例,可列举使用树脂基材与层叠于该树脂基材的PVA类树脂层(PVA类树脂膜)的层叠体、或者使用树脂基材与涂布形成于该树脂基材的PVA类树脂层的层叠体而得到的起偏镜。使用树脂基材与涂布形成于该树脂基材的PVA类树脂层的层叠体而得到的起偏镜可以通过下述方法制作:例如,将PVA类树脂溶液涂布于树脂基材,使其干燥而在树脂基材上形成PVA类树脂层,得到树脂基材与PVA类树脂层的层叠体;将该层叠体拉伸及染色而将PVA类树脂层制成起偏镜。在本实施方式中,拉伸代表性地包括将层叠体浸渍于硼酸水溶液中来进行拉伸。此外,拉伸可以根据需要而进一步包括在硼酸水溶液中的拉伸之前将层叠体在高温(例如,95℃以上)下进行气体氛围中拉伸。得到的树脂基材/起偏镜的层叠体可以直接使用(即,将树脂基材制成起偏镜的保护层),也可以将树脂基材从树脂基材/起偏镜的层叠体剥离,在该剥离面上层叠与目的相应的任意适当的保护层而使用。这样的起偏镜的制造方法的详细情况记载于例如日本特开2012-73580号公报、日本专利第6470455号中。将这些专利文献的记载作为参考引用至本说明书中。
起偏镜优选可以由单层的树脂膜构成。如果为这样的构成,则基于与第1粘合剂层及第2粘合剂层的最优化的协同效果,能够得到在高温环境中的相位差不均得到了抑制的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
起偏镜的厚度优选为15μm以下、更优选为1μm~12μm、进一步优选为3μm~12μm。如果起偏镜的厚度为这样的范围,则能够良好地抑制加热时的卷曲,并且可得到良好的加热时的外观耐久性。
另外,起偏镜的厚度特别优选为8μm以下。如果起偏镜的厚度为这样的上限以下,则能够抑制在高湿环境中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从被粘附物剥离、以及在粘合剂层产生泡。
起偏镜优选在波长380nm~780nm中的任意波长下显示出吸收二色性。起偏镜的单体透射率例如为41.5%~46.0%、优选为43.0%~46.0%、更优选为44.5%~46.0%。起偏镜的偏振度优选为97.0%以上、更优选为99.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9.9%以上。
C.保护层
第1保护层12及第2保护层13分别可由能够作为起偏镜的保护层使用的任意适当的膜形成。作为成为该膜的主成分的材料的具体例,可列举:三乙酸纤维素(TAC)等纤维素类树脂、聚酯类、聚乙烯醇类、聚碳酸酯类、聚酰胺类、聚酰亚胺类、聚醚砜类、聚砜类、聚苯乙烯类、聚降冰片烯类、聚烯烃类、(甲基)丙烯酸类、乙酸酯类等透明树脂等。另外,还可列举:(甲基)丙烯酸类、氨基甲酸酯类、(甲基)丙烯酸氨基甲酸酯类、环氧类、有机硅类等热固型树脂或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等。除此以外,还可列举例如硅氧烷类聚合物等玻璃态类聚合物。另外,也可以使用日本特开2001-343529号公报(WO01/37007)中记载的聚合物膜。作为该膜的材料,可使用例如含有在侧链具有取代或未取代的酰亚胺基的热塑性树脂、和在侧链具有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及腈基的热塑性树脂的树脂组合物,可列举例如:具有由异丁烯和N-甲基马来酰亚胺形成的交替共聚物、和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的树脂组合物。该聚合物膜例如可以是上述树脂组合物的挤出成型物。
如后所述,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代表性地可配置于图像显示装置的可视侧,第1保护层12代表性地可配置于其可视侧。因此,根据需要,可以对第1保护层12实施硬涂处理、防反射处理、防粘附处理、防眩处理等表面处理。进一步/或者,可以根据需要对第1保护层12实施改善隔着偏光太眼镜进行视觉辨认的情况下的视觉辨认性的处理(代表性地为赋予(椭)圆偏振功能、赋予超高相位差)。通过实施这样的处理,即使在隔着偏光太眼镜等偏光镜片来视觉辨认显示画面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优异的视觉辨认性。因此,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也可以适当地应用于可在室外使用的图像显示装置。
第1保护层的厚度代表性地为300μm以下、优选为100μm以下、更优选为5μm~80μm、进一步优选为10μm~60μm。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了表面处理的情况下,外侧保护层的厚度是包括表面处理层的厚度在内的厚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2保护层13优选为光学各向同性。在本说明书中,“为光学各向同性”是指,面内相位差Re(550)为0nm~10nm、厚度方向的相位差Rth(550)为-10nm~+10nm。
D.相位差层
D-1.相位差层的特性
如上所述,相位差层的面内相位差Re(550)为100nm~200nm,优选为110nm~180nm、更优选为120nm~160nm、进一步优选为130nm~150nm。即,相位差层能够作为所谓的λ/4波片发挥功能,
相位差层如上所述,满足Re(450)<Re(550)的关系,优选进一步满足Re(550)<Re(650)的关系。即,相位差层显示出相位差值相应于测定光的波长而变大的逆分散的波长依赖性。相位差膜的Re(450)/Re(550)例如超过0.5且小于1.0、优选为0.7~0.95、更优选为0.75~0.92、进一步优选为0.8~0.9。Re(650)/Re(550)优选为1.0以上且小于1.15、更优选为1.03~1.1。
相位差层如上所述地具有面内相位差,因此,具有nx>ny的关系。相位差层只要具有nx>ny的关系,即可以显示出任意适当的折射率特性。相位差层的折射率特性代表性地显示出nx>ny≥nz的关系。需要说明的是,这里,“ny=nz”不仅包括ny与nz完全相等的情况,还包括实质上相等的情况。因此,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可以包括ny<nz的情况。相位差层的Nz系数优选为0.9~2.0、更优选为0.9~1.5、进一步优选为0.9~1.2。通过满足这样的关系,在将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用于图像显示装置的情况下,能够实现非常优异的反射色相。
相位差层的厚度可以以能够最适宜地作为λ/4波片发挥功能的方式设定。换言之,厚度可以以可得到期望的面内相位差的方式设定。具体而言,厚度优选为15μm~60μm、进一步优选为20μm~55μm、最优选为20μm~50μm。
相位差层的光弹性系数的绝对值优选为20×10-12(m2/N)以下、更优选为1.0×10-12(m2/N)~15×10-12(m2/N)、进一步优选为2.0×10-12(m2/N)~12×10-12(m2/N)。如果光弹性系数的绝对值为这样的范围,则在将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适用于图像显示装置的情况下,能够抑制显示不均,
在按照25℃/50%RH、60℃/50%RH、60℃/85%RH的顺序改变环境的加湿TMA试验中,相位差层在慢轴方向上的尺寸变化率优选为0.45%以下、更优选为0.3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28%以下,尤其优选为0.22%以下。如果加湿TMA试验中的相位差层的尺寸变化率在这样的上限以下,则能够抑制在高湿环境中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从被粘附物剥离,能够实现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的高湿耐久性的提高。需要说明的是,在按照25℃/50%RH、60℃/50%RH、60℃/85%RH的顺序改变环境的加湿TMA试验中,相位差层在慢轴方向上的尺寸变化率例如为0%以上。另外,在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进一步具有另外的相位差层(未图示)的情况下,对于上述加湿TMA试验中的相位差层在慢轴方向上的尺寸变化率,在相位差层贴合有另外的相位差层的状态下进行测定,该尺寸变化率的范围为与上述同样的范围。
D-2.相位差层的构成材料
相位差层代表性地含有包含选自碳酸酯键及酯键中的至少一种键合基团的树脂。换言之,相位差层含有聚碳酸酯类树脂、聚酯类树脂或聚酯碳酸酯类树脂(以下,有时将它们统称为聚碳酸酯类树脂等)。聚碳酸酯类树脂等包含选自上述通式(1)表示的结构单元和/或上述通式(2)表示的结构单元中的至少一种结构单元。这些结构单元是来自于二价的低聚芴的结构单元,以下,有时称为低聚芴结构单元。这样的聚碳酸酯类树脂等具有正的折射率各向异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相位差层可以进一步含有丙烯酸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的含量为0.5质量%~1.5质量%。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质量”单位的百分率或份与“重量”单位的百分率或份的含义相同。
D-2-1.聚碳酸酯类树脂等
<低聚芴结构单元>
低聚芴结构单元以上述通式(1)或(2)表示。在通式(1)及(2)中,R1~R3各自独立地为直接键合、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4的亚烷基,R4~R9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1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4~1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10的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10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10的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10的乙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10的乙炔基、具有取代基的硫原子、具有取代基的硅原子、卤原子、硝基、或氰基。其中,R4~R9相互间任选相同或不同,R4~R9中相邻的至少两个基团也可以相互键合而形成环。
聚碳酸酯类树脂等中的低聚芴结构单元的含量相对于树脂整体,优选为1质量%~40质量%、更优选为10质量%~35质量%、进一步优选为15质量%~30质量%、特别优选为18质量%~25质量%。低聚芴结构单元的含量过多时,存在产生光弹性系数变得过大、可靠性变得不充分、相位差表现性变得不充分这样的问题的隐患。进一步,由于低聚芴结构单元在树脂中所占的比例变高,有时会导致分子设计的范围变窄、在要求了树脂的改性时改良变得困难。另一方面,即使通过非常少量的低聚芴结构单元而得到了期望的逆分散波长依赖性,在该情况下,光学特性也会相应于低聚芴结构单元的含量的微小偏差而敏感地发生变化,因此,有时难以以使各种特性落在一定范围内的方式进行制造。
低聚芴结构单元的详细情况例如记载于国际公开第2015/159928号小册子中。将该公报作为参考而被引用至本说明书中。
<其它结构单元>
代表性地,聚碳酸酯类树脂等可以在包含低聚芴结构单元以外还包含其它结构单元。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其它结构单元优选可以来自于二羟基化合物或二酯化合物。为了展现出目标的逆分散波长性,必须将具有正的特性双折射的结构单元连同具有负的特性双折射的低聚芴结构单元一起导入至聚合物结构中,因此,作为进行共聚的其它单体,进一步优选成为具有正的双折射的结构单元的原料的二羟基化合物或二酯化合物。
作为共聚单体,可举出:能够导入包含芳香环的结构单元的化合物;和不会导入包含芳香环的结构单元的化合物、即由脂肪族结构构成的化合物。
以下举出上述由脂肪族结构构成的化合物的具体例:乙二醇、1,3-丙二醇、1,2-丙二醇、1,4-丁二醇、1,3-丁二醇、1,2-丁二醇、1,5-庚二醇、1,6-己二醇、1,9-壬二醇、1,10-癸二醇、1,12-十二烷二醇等直链脂肪族烃的二羟基化合物;新戊二醇、己二醇等支化脂肪族烃的二羟基化合物;以1,2-环己二醇、1,4-环己二醇、1,3-金刚烷二醇、氢化双酚A、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等为例的作为脂环式烃的仲醇及叔醇的二羟基化合物;以1,2-环己烷二甲醇、1,3-环己烷二甲醇、1,4-环己烷二甲醇、三环癸烷二甲醇、五环十五烷二甲醇、2,6-萘烷二甲醇、1,5-萘烷二甲醇、2,3-萘烷二甲醇、2,3-降冰片烷二甲醇、2,5-降冰片烷二甲醇、1,3-金刚烷二甲醇、由柠檬烯等萜烯化合物衍生的二羟基化合物等为例的作为脂环式烃的伯醇的二羟基化合物;二乙二醇、三乙二醇、四乙二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等氧亚烷基二醇类;异山梨醇等具有环状醚结构的二羟基化合物;螺二醇、二
Figure BDA0003993374270000111
烷二醇等具有环状缩醛结构的二羟基化合物;1,2-环己烷二羧酸、1,3-环己烷二羧酸、1,4-环己烷二羧酸等脂环式二羧酸;丙二酸、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等脂肪族二羧酸。
以下举出上述能够导入包含芳香环的结构单元的化合物的具体例:2,2-双(4-羟基苯基)丙烷、2,2-双(3-甲基-4-羟基苯基)丙烷、2,2-双(4-羟基-3,5-二甲基苯基)丙烷、2,2-双(4-羟基-3,5-二乙基苯基)丙烷、2,2-双(4-羟基-(3-苯基)苯基)丙烷、2,2-双(4-羟基-(3,5-二苯基)苯基)丙烷、2,2-双(4-羟基-3,5-二溴苯基)丙烷、双(4-羟基苯基)甲烷、1,1-双(4-羟基苯基)乙烷、2,2-双(4-羟基苯基)丁烷、2,2-双(4-羟基苯基)戊烷、1,1-双(4-羟基苯基)-1-苯基乙烷、双(4-羟基苯基)二苯基甲烷、1,1-双(4-羟基苯基)-2-乙基己烷、1,1-双(4-羟基苯基)癸烷、双(4-羟基-3-硝基苯基)甲烷、3,3-双(4-羟基苯基)戊烷、1,3-双(2-(4-羟基苯基)-2-丙基)苯、1,3-双(2-(4-羟基苯基)-2-丙基)苯、2,2-双(4-羟基苯基)六氟丙烷、1,1-双(4-羟基苯基)环己烷、双(4-羟基苯基)砜、2,4’-二羟基二苯基砜、双(4-羟基苯基)硫醚、双(4-羟基-3-甲基苯基)硫醚、双(4-羟基苯基)二硫醚、4,4’-二羟基二苯基醚、4,4’-二羟基-3,3’-二氯二苯基醚等芳香族双酚化合物;2,2-双(4-(2-羟基乙氧基)苯基)丙烷、2,2-双(4-(2-羟基丙氧基)苯基)丙烷、1,3-双(2-羟基乙氧基)苯、4,4’-双(2-羟基乙氧基)联苯、双(4-(2-羟基乙氧基)苯基)砜等具有与芳香族基团键合的醚基的二羟基化合物;对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4,4’-二苯基二羧酸、4,4’-二苯基醚二羧酸、4,4’-二苯甲酮二羧酸、4,4’-二苯氧基乙烷二羧酸、4,4’-二苯基砜二羧酸、2,6-萘二羧酸等芳香族二羧酸。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举出的脂肪族二羧酸及芳香族二羧酸成分可以以二羧酸本身的形式作为上述聚酯碳酸酯的原料,也可以根据制造方法而将甲基酯体、苯酯体等二羧酸酯、二羧酸卤化物等二羧酸衍生物作为原料。
作为共聚单体,以往作为包含具有负的双折射的结构单元的化合物而被已知的9,9-双(4-(2-羟基乙氧基)苯基)芴、9,9-双(4-羟基苯基)芴、9,9-双(4-羟基-3-甲基苯基)芴等具有芴环的二羟基化合物、具有芴环的二羧酸化合物也可以与低聚芴化合物组合使用。
在能够通过上述具有脂环式结构的化合物导入的结构单元中,本发明所使用的树脂优选包含下述式(3)表示的结构单元作为共聚成分。
[化学式3]
Figure BDA0003993374270000121
作为能够导入上述式(3)的结构单元的二羟基化合物,可以使用螺二醇。
在本发明所使用的树脂中,优选含有上述式(3)表示的结构单元5质量%以上且90质量%以下。上限进一步优选为70质量%以下、特别优选为50质量%以下。下限进一步优选为1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20质量%以上、特别优选为25质量%以上。上述式(3)表示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为上述下限以上时,可得到充分的机械物性、耐热性、低光弹性系数。此外,与丙烯酸类树脂的相容性提高,能够进一步提高所得到的树脂组合物的透明性。另外,螺二醇的聚合反应的速度比较慢,因此,通过将含量抑制为上述上限以下,容易控制聚合反应。
本发明所使用的树脂优选进一步含有下述式(4)表示的结构单元作为共聚成分。
[化学式4]
Figure BDA0003993374270000131
作为能够导入上述式(4)表示的结构单元的二羟基化合物,可举出处于立体异构体关系的异山梨醇(ISB)、异甘露糖醇、异艾杜糖醇(isoidet)。这些二羟基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本发明所使用的树脂中,优选含有上述式(4)表示的结构单元5质量%以上且90质量%以下。上限进一步优选为70质量%以下、特别优选为50质量%以下。下限进一步优选为10质量%以上、特别优选为15质量%以上。上述式(4)表示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为上述下限以上时,可得到充分的机械物性、耐热性、低光弹性系数。另外,上述式(4)表示的结构单元存在吸水性高的特性,因此,如果上述式(4)表示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为上述上限以下,则能够将由吸水导致的成型体的尺寸变化抑制到允许范围。
本发明所使用的树脂也可以进一步包含另外的结构单元。需要说明的是,有时也将该结构单元称为“其它结构单元”。作为具有其它结构单元的单体,更优选采用1,4-环己烷二甲醇、三环癸烷二甲醇、1,4-环己烷二羧酸(及其衍生物),特别优选1,4-环己烷二甲醇和三环癸烷二甲醇。包含来自于这些单体的结构单元的树脂的光学特性、耐热性、机械特性等的平衡优异。另外,二酯化合物的聚合反应性比较低,因此,从提高反应效率的观点考虑,优选不使用除含有低聚芴结构单元的二酯化合物以外的二酯化合物。
本发明所使用的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优选为110℃以上且160℃以下。上限进一步优选为155℃以下、更优选为150℃以下、特别优选为145℃以下。下限进一步优选为120℃以上、特别优选为130℃以上。玻璃化转变温度不在上述范围时,存在耐热性变差的倾向,存在膜成型后发生尺寸变化、或相位差膜在使用条件下品质的可靠性变差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玻璃化转变温度过高时,存在膜成型时发生膜厚度的不均、或膜变脆、拉伸性变差的情况,另外,存在损害膜的透明性的情况。
聚碳酸酯类树脂等的构成及制造方法等的详细情况记载于例如国际公开第2015/159928号小册子(上述)。将该记载作为参考引用至本说明书中。
D-2-2.丙烯酸类树脂
作为丙烯酸类树脂,可使用作为热塑性树脂的丙烯酸类树脂。作为成为丙烯酸类树脂的结构单元的单体,例如可举出以下的化合物: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乙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降冰片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烯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烯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四氢糠酯、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琥珀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酯、马来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酯、邻苯二甲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酯、六氢邻苯二甲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五甲基哌啶酯、(甲基)丙烯酸四甲基哌啶酯、(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乙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环戊酯、丙烯酸环戊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环庚酯、丙烯酸环庚酯、甲基丙烯酸环辛酯、丙烯酸环辛酯、甲基丙烯酸环十二烷基酯、丙烯酸环十二烷基酯。这些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使用。组合使用两种以上单体的方式可举出两种以上的单体的共聚、一种单体的均聚物中的两种以上的共混物、及它们的组合。此外,也可以将能够与这些丙烯酸类单体共聚的其它单体(例如,烯烃类单体、乙烯基类单体)组合使用。
丙烯酸类树脂包含来自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结构单元。丙烯酸类树脂中的来自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优选为70质量%以上且100质量%以下。下限更优选为8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质量%以上、特别优选为95质量%以上。如果为该范围,则能够得到与本发明的聚碳酸酯类树脂的优异的相容性。作为除甲基丙烯酸甲酯以外的结构单元,优选使用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苄酯、苯乙烯。通过共聚丙烯酸甲酯,能够提高热稳定性。通过使用(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苄酯、苯乙烯,能够调整丙烯酸类树脂的折射率,因此,通过与所组合的树脂的折射率相配合,能够提高所得到的树脂组合物的透明性。通过使用这样的丙烯酸类树脂,能够得到伸长性及相位差表现性优异、并且雾度小的逆分散相位差膜。
丙烯酸类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为10000以上且200000以下。下限优选为30000以上、特别优选为50000以上。上限优选为180000以下、特别优选为150000以下。分子量为这样的范围时,可得到与聚碳酸酯类树脂的相容性,由此,能够提高最终的相位差膜(相位差层)的透明性,并且可得到使拉伸时的伸长性充分提高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重均分子量是通过GPC测定的聚苯乙烯换算的分子量。另外,从相容性的观点考虑,丙烯酸类树脂优选实质上不含有支化结构。不含有支化结构可以通过丙烯酸类树脂的GPC曲线为单峰性等而得以确认。
D-2-3.聚碳酸酯类树脂等与丙烯酸类树脂的共混
聚碳酸酯类树脂等与丙烯酸类树脂共混、以树脂组合物的形式供于相位差膜(相位差层)的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在后面C-3项中叙述)。聚碳酸酯类树脂等与丙烯酸类树脂优选可以在熔融状态下共混。作为在熔融状态下共混的方法,代表性地可举出使用挤出机的熔融混炼。混炼温度(熔融树脂温度)优选为200℃~280℃、更优选为220℃~270℃、进一步优选为230℃~260℃。混炼温度为这样的范围时,能够在抑制热分解的同时、得到由两树脂均匀共混而成的树脂组合物的粒料。挤出机中的熔融树脂温度超过280℃时,有时会发生树脂的着色和/或热分解。另一方面,挤出机中的熔融树脂温度低于200℃时,有时会导致树脂粘度变得过高而对挤出机施加过大的负荷,或树脂的熔融变得不充分。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挤出机的构成、螺杆的构成等,可采用任意适当的构成。为了得到可耐受光学膜用途的树脂的透明性,优选使用双螺杆挤出机。此外,树脂中的残存低分子成分、挤出混炼中的低分子量的热分解成分存在在制膜工序、拉伸工序中污染冷却辊、运送辊的隐患,因此,为了将其除去,优选使用具备真空排气口的挤出机。
树脂组合物(其结果是相位差层)中的丙烯酸类树脂的含量例如为0.5质量%以上且2.0质量%以下。下限更优选为0.6质量%以上。上限优选为1.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0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9重量%以下、特别优选为0.8质量%以下。像这样地,通过以极为限定性的比率在聚碳酸酯类树脂中配合丙烯酸类树脂,能够使伸长性及相位差表现性显著地增大。此外,能够抑制雾度。这样的效果在理论上尚不明确,是通过重复性试验而得到的预料不到的优异效果。需要说明的是,丙烯酸类树脂的含量过少时,有时无法得到上述的效果。另一方面,丙烯酸类树脂的含量过多时,有时会导致雾度变高。另外,伸长性及相位差表现性与上述范围内的情况相比也大多情况下是不充分的、或者反而是降低的。
出于对机械特性和/或耐溶剂性等特性进行改性的目的,树脂组合物可以进一步共混有芳香族聚碳酸酯、脂肪族聚碳酸酯、芳香族聚酯、脂肪族聚酯、聚酰胺、聚苯乙烯、聚烯烃、丙烯酸、无定形聚烯烃、ABS、AS、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等合成树脂、橡胶、及它们的组合。
树脂组合物也可以进一步包含添加剂。作为添加剂的具体例,可举出:热稳定剂、抗氧剂、催化剂失活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脱模剂、染料颜料、冲击改良剂、抗静电剂、滑爽剂、润滑剂、增塑剂、相容化剂、成核剂、阻燃剂、无机填充剂、发泡剂。树脂组合物中所含的添加剂的种类、数量、组合、含量等可根据目的而适当设定。
D-3.相位差层的形成方法
相位差层通过由上述D-2项中记载的树脂组合物形成膜、进而对该膜进行拉伸而得到。作为由树脂组合物形成膜的方法,可采用任意适当的成型加工法。作为具体例,可举出压缩成型法、传递成型法、注塑成型法、挤出成型法、吹塑成型法、粉末成型法、FRP成型法、浇铸涂敷法(例如,流延法)、压延成型法、热压法等。其中,优选能够提高所得到的膜的平滑性、得到良好的光学均匀性的挤出成型法、或浇铸涂敷法。浇铸涂敷法存在会产生由残存溶剂引起的问题的隐患,因此,特别优选为挤出成型法,其中,使用T型模的熔融挤出成型法从膜的生产性、之后的拉伸处理的容易性的观点考虑是优选的。成型条件可以根据所使用的树脂的组成、种类、对相位差层期望的特性等而适当设定。像这样地,可得到包含聚碳酸酯类树脂等和丙烯酸类树脂的树脂膜。
树脂膜(未拉伸膜)的厚度可以根据得到的相位差层的期望的厚度、期望的光学特性、后述的拉伸条件等而设定为任意适当的值。优选为50μm~300μm。
上述拉伸可采用任意适当的拉伸方法、拉伸条件(例如,拉伸温度、拉伸倍率、拉伸方向)。具体而言,自由端拉伸、固定端拉伸、自由端收缩、固定端收缩等各种拉伸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同步或逐步使用。对于拉伸方向,也可以在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厚度方向、倾斜方向等各种方向、维度上进行。
通过适当选择上述拉伸方法、拉伸条件,能够得到具有上述期望的光学特性(例如,折射率特性、面内相位差、Nz系数)的相位差层。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膜的拉伸温度是聚碳酸酯类树脂等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以下的温度。通常,在对聚碳酸酯类树脂等膜进行拉伸的情况下,在Tg以下的温度下,膜为玻璃状态,因此,实质上无法进行拉伸。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树脂膜,通过少量配合丙烯酸类树脂(代表性地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无需使聚碳酸酯类树脂等的Tg发生实质上的改变即能够实现Tg以下的拉伸。此外,虽然在理论上尚未明确,但通过在Tg以下进行拉伸,能够实现伸长性及相位差表现性优异、并且雾度小的逆分散相位差膜(相位差层)。具体而言,拉伸温度优选为Tg~Tg-10℃、更优选为Tg~Tg-8℃、进一步优选为Tg~Tg-5℃。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膜如果是在例如Tg+5℃左右、或例如Tg+2℃左右以下,则即使在高于Tg的温度下也能够适宜地进行拉伸。
像这样地,可得到构成相位差层的相位差膜。
另外,也可以使用市售的拉伸膜作为相位差膜。市售的拉伸膜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根据目的进行二次加工(例如,拉伸处理、表面处理)后使用。作为市售的膜的具体例,可举出帝人株式会社制造的商品名“PURE-ACE RM”。
E.第1粘合剂层及第2粘合剂层
E-1.第1粘合剂层和/或第2粘合剂层的特性
第1粘合剂层20如上所述,在85℃及500小时的加热试验后的糊料偏移量为900μm以下、优选为600μm以下、更优选为50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300μm以下,尤其优选为250μm以下、最优选为180μm以下。糊料偏移量的下限例如可以为20μm。通过将具有这样范围的糊料偏移量(优选糊料偏移量小)的粘合剂用于起偏镜与相位差层的贴合,能够利用与后述的控制第2粘合剂层的蠕变值所带来的效果的协同效果而实现抑制了在高温环境中的相位差不均的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糊料偏移量”是指,对于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在加热试验后从起偏镜及相位差层的端面溢出的粘合剂层溢出最大的部分的长度。
如上所述,第2粘合剂层40在85℃下的蠕变值为40μm以下,优选为30μm以下、更优选为25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15μm以下。蠕变值的下限例如可以为5μm。通过像这样地将蠕变值小的粘合剂用于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向图像显示单元的贴合,能够利用与上述控制第1粘合剂层的糊料偏移量所带来的效果的协同效果而实现抑制了在高温环境中的色彩不均的图像显示装置。蠕变值例如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来测定:将从粘合剂片切出的试验样品以10mm×10mm的接合面粘贴于支撑板。在85℃的环境中,在将粘贴有试验样品的支撑板固定着的状态下向铅垂下方施加500gf的载荷。测定施加载荷1秒钟后及3600秒钟后从支撑板偏移的偏移量,分别设为Cr1及Cr3600。将由Cr1及Cr3600并根据下式求出的ΔCr作为蠕变值。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蠕变值是将粘合剂层的厚度换算成了20μm的情况下的值。
ΔCr=Cr3600-Cr1
第1粘合剂层和/或第2粘合剂层在85℃下的储能模量优选为1.0×104Pa以上、优选为2.0×104Pa以上、更优选为5.0×104Pa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105Pa以上。储能模量为这样的范围时,容易实现上述期望的糊料偏移量和/或蠕变值。另一方面,储能模量例如为3.0×106Pa以下。
第1粘合剂层的厚度优选为2μm~50μm、更优选为3μm~40μm。第2粘合剂层的厚度优选为4μm~30μm、更优选为5μm~20μm。第1粘合剂层及第2粘合剂层的厚度为这样的范围所,能够利用与上述控制糊料偏移量及蠕变值的效果的协同效果而实现抑制了在高温环境中的相位差的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并且能够实现抑制了在高温环境中的色彩不均的图像显示装置。
E-2.第1粘合剂层及第2粘合剂层的构成材料
对于第1粘合剂层及第2粘合剂层而言,只要第1粘合剂层具有上述期望的糊料偏移量、第2粘合剂层具有上述期望的蠕变值,则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构成。第1粘合剂层及第2粘合剂层可以由相同的粘合剂形成,也可以分别由不同的粘合剂形成。以下,将第1粘合剂层及第2粘合剂层统一作为粘合剂层而对构成材料进行说明。可以通过调整构成粘合剂层的粘合剂的组成(例如,基础聚合物的种类(极性、Tg、柔软度)、分子量)、交联结构(例如,交联剂的种类、交联点间距离(交联点间分子量)、交联密度)等来控制糊料偏移量和/或蠕变值。
E-2-1.基础聚合物
代表性地,粘合剂层由含有(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氨基甲酸酯类聚合物、有机硅类聚合物或橡胶类聚合物作为基础聚合物的粘合剂组合物形成。在使用(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作为基础聚合物的情况下,粘合剂层例如由含有(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粘合剂组合物形成。(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含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主成分。
<(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
(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如上所述,含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主成分。从提高粘合剂层的粘接性的观点考虑,在形成(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全部单体成分中,(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优选为50重量%以上,作为除该(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以外的单体的其余部分,可以任意设定。需要说明的是,(甲基)丙烯酸酯是指丙烯酸酯和/或甲基丙烯酸酯。
作为构成(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主骨架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示例出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18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烷基,可示例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戊基、己基、环己基、庚基、2-乙基己基、异辛基、壬基、癸基、异癸基、十二烷基、异十四烷基、十一烷基、十三烷基、十五烷基、十六烷基、十七烷基、十八烷基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烷基的平均碳原子数优选为3~10。
作为(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单体成分,除(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以外,还可以含有含羧基单体(a1)、含羟基单体(a2)等共聚单体。共聚单体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含羧基单体(a1)是在其结构中含有羰基、且含有(甲基)丙烯酰基、乙烯基等聚合性不饱和双键的化合物。作为含羧基单体,可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羧基戊酯、衣康酸、马来酸、富马酸、巴豆酸等。这些当中,从共聚性、价格及提高粘合剂层的粘合特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丙烯酸。构成第1粘合剂层的粘合剂组合物和/或构成第2粘合剂层的粘合剂组合物中,作为(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基础聚合物)的单体成分,优选地可以包含含羧基单体、更优选地可以包含丙烯酸。
在使用含羧基单体(a1)作为单体成分的情况下,在形成(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全部单体成分中,含羧基单体(a1)的含量通常为0.01重量%以上且10重量%以下。
含羟基单体(a2)是在其结构中包含羟基、且包含(甲基)丙烯酰基、乙烯基等聚合性不饱和双键的化合物。作为含羟基单体,可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6-羟基己酯、(甲基)丙烯酸8-羟基辛酯、(甲基)丙烯酸10-羟基癸酯、(甲基)丙烯酸12-羟基月桂酯等(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丙烯酸(4-羟基甲基环己基)甲酯等。这些当中,从提高粘合剂层的耐久的观点考虑,优选(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更优选(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
在使用含羟基单体(a2)作为单体成分的情况下,在形成(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全部单体成分中,含羟基单体(a2)的含量通常为0.01重量%以上且10重量%以下。
(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优选含有均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0℃以上且具有不饱和碳双键的单体作为单体成分。作为均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0℃以上且具有不饱和碳双键的单体(a3),可列举(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甲基)丙烯酸。单体(a3)优选为均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0℃以上且具有不饱和碳双键的单体、更优选为均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0℃以上且具有不饱和碳双键的单体。
在(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中,含有单体(a3)的比例没有特别限定。含量通常为0.1重量%~40重量%、更优选为1重量%~30重量%。需要说明的是,在组合使用两种以上单体(a3)的情况下,含量为合计的含量。
作为单体(a3),可列举例如:丙烯酸甲酯(Tg:8℃)、甲基丙烯酸甲酯(Tg:105℃)、甲基丙烯酸乙酯(Tg:65℃)、丙烯酸正丙酯(Tg:3℃)、甲基丙烯酸正丙酯(Tg:35℃)、丙烯酸正戊酯(Tg:22℃)、丙烯酸正十四烷基酯(Tg:24℃)、丙烯酸正十六烷基酯(Tg:35℃)、甲基丙烯酸正十六烷基酯(Tg:15℃)、丙烯酸正硬脂酯(Tg:30℃)、及甲基丙烯酸正硬脂酯(Tg:38℃)等(甲基)丙烯酸直链烷基酯;丙烯酸叔丁酯(Tg:43℃)、甲基丙烯酸叔丁酯(Tg:48℃)、甲基丙烯酸异丙酯(Tg:81℃)、及甲基丙烯酸异丁酯(Tg:48℃)等(甲基)丙烯酸支链烷基酯;丙烯酸环己酯(Tg:19℃)、甲基丙烯酸环己酯(Tg:65℃)、丙烯酸异冰片酯(Tg:94℃)、及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Tg:180℃)等(甲基)丙烯酸环状烷基酯;丙烯酸(Tg:106℃)等。它们可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对于共聚单体而言,在粘合剂组合物含有后述的交联剂的情况下,含羧基单体、含羟基单体成为与交联剂的反应点。由于含羧基单体、含羟基单体与分子间交联剂的反应性高,因此,在为了提高得到的粘合剂层的凝聚性、耐热性时优选使用。另外,含羧基单体在兼具耐久性与再操作性方面优选,含羟基单体在提高再操作性方面优选。
作为单体成分,可以进一步使用其它共聚单体(a4)。其它共聚单体(a4)具有例如(甲基)丙烯酰基或乙烯基等具有不饱和双键的聚合性的官能团。通过使用其它共聚单体(a4),可以改善粘合剂层的粘接性及耐热性。其它共聚单体(a4)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通过使用含氨基单体、含酰胺基单体作为其它共聚单体(a4),能够提高粘合剂层的密合性。含氨基单体例如为:(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氨基丙酯。含酰胺基单体例如为:(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异丙基丙烯酰胺、N-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丁基(甲基)丙烯酰胺、N-己基(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N-丙烷(甲基)丙烯酰胺、氨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酰胺、巯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巯基乙基(甲基)丙烯酰胺等丙烯酰胺类单体;N-(甲基)丙烯酰基吗啉、N-(甲基)丙烯酰基哌啶、N-(甲基)丙烯酰基吡咯烷等N-丙烯酰基杂环单体;N-乙烯基吡咯烷酮、N-乙烯基-ε-己内酰胺等含N-乙烯基内酰胺类单体。
其它共聚单体(a4)可以为多官能性单体。通过使用多官能性单体,能够实施粘合剂层的凝胶分率的调整、凝聚力的控制。多官能性单体例如为: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四羟甲基甲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甲基)丙烯酸乙烯酯、环氧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等多官能丙烯酸酯;及二乙烯基苯。多官能丙烯酸酯优选为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
其它共聚单体(a4)除上述的共聚单体以外,还可以使用例如:(甲基)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乙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三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3-甲氧基丙酯、(甲基)丙烯酸3-乙氧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甲氧基丁酯、(甲基)丙烯酸4-乙氧基丁酯等(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2-(烯丙氧基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环化聚合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甲基缩水甘油酯等含环氧基单体;乙烯基磺酸钠等含磺酸基单体;含磷酸基单体;(甲基)丙烯酸环戊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等具有脂环式烃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苯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等具有芳香族烃基的(甲基)丙烯酸酯;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等乙烯基酯类;苯乙烯、乙烯基甲苯等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乙烯、丙烯、丁二烯、异戊二烯、异丁烯等烯烃类或二烯类;乙烯基烷基醚等乙烯基醚类;氯乙烯。构成第1粘合剂层的粘合剂组合物和/或构成第2粘合剂层的粘合剂组合物中,作为(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基础聚合物)的单体成分,优选可以包含具有芳香族烃基的(甲基)丙烯酸酯、更优选可以包含(甲基)丙烯酸苄酯。
(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中的其它共聚单体(a4)的含量优选为2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质量%以下、特别优选为5质量%以下。
(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重均分子量Mw例如为20万~300万、优选为100万~250万、更优选为120万~250万。如果重均分子量Mw为这样的范围,则可以得到耐久性(特别是耐热性)优异的粘合剂层。重均分子量Mw超过300万时,有时会引发粘度上升和/或在聚合物聚合中的凝胶化。
E-2-2.含有反应性官能团的硅烷偶联剂
粘合剂组合物可以包含含有反应性官能团的硅烷偶联剂。含有反应性官能团的硅烷偶联剂的反应性官能团代表性地为除酸酐基以外的官能团。作为除酸酐基以外的官能团,可列举例如:环氧基、巯基、氨基、异氰酸酯基、异氰脲酸酯基、乙烯基、苯乙烯基、乙酰乙酰基、酰脲基、硫脲基、(甲基)丙烯酸基、杂环基、及它们的组合。含有反应性官能团的硅烷偶联剂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在粘合剂组合物中配合含有反应性官能团的硅烷偶联剂的情况下,相对于(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100重量份,含有反应性官能团的硅烷偶联剂的配合量通常为0.001重量份以上且5重量份以下。
E-2-3.交联剂
粘合剂组合物可以含有交联剂。作为交联剂,可使用有机类交联剂、多官能性金属螯合物等。作为有机类交联剂,可列举例如:异氰酸酯类交联剂、过氧化物类交联剂、环氧类交联剂、亚胺类交联剂。多官能性金属螯合物是多价金属与有机化合物形成了共价键合或配位键合的螯合物。在粘合剂组合物为放射线固化型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多官能性单体作为交联剂。交联剂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在粘合剂组合物中配合交联剂的情况下,相对于(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基础聚合物)100重量份,交联剂的配合量通常为0.01重量份以上且15重量份以下。相对于(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100重量份,构成第2粘合剂层的粘合剂组合物优选包含1.5重量份以上、更优选包含2.0重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包含2.2重量份以上、特别优选包含5重量份以上的交联剂。构成第2粘合剂层的粘合剂组合物中的交联剂的配合量为这样的下限以上时,能够利用与上述控制糊料偏移量及蠕变值的效果的协同效果,稳定地抑制高温环境中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的相位差不均,并且稳定地抑制高温环境中图像显示装置的色彩不均。
在粘合剂组合物中配合异氰酸酯类交联剂的情况下,相对于(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100重量份,异氰酸酯类交联剂的配合量通常为0.01重量份以上且15重量份以下。
在粘合剂组合物中配合过氧化物的情况下,相对于(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100重量份,过氧化物的配合量通常为0.01重量份以上且2重量份以下。如果为这样的范围,则容易调整加工性及交联稳定性等。
E-2-4.添加剂
粘合剂组合物可以含有(甲基)丙烯酸类低聚物和/或离子性化合物。另外,粘合剂组合物可以含有添加剂。作为添加剂的具体例,可列举着色剂、颜料等粉体、染料、表面活性剂、增塑剂、增粘剂、表面润滑剂、流平剂、软化剂、抗氧剂、抗老化剂、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阻聚剂、无机或有机填充剂、金属粉、粒状、箔状物。另外,还可以在可控制的范围内采用添加还原剂的氧化还原体系。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构成第1粘合剂层的粘合剂组合物也可以包含具有反应性基团(例如,反应性甲硅烷基)的聚醚化合物。添加剂的种类、数量、组合、含量等可以根据目的而适当设定。相对于(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100重量份,添加剂的含量优选为5重量份以下、更优选为3重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重量份以下。
F.图像显示装置
上述A项~E项中记载的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可以应用于图像显示装置。因此,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也包括使用了这样的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的图像显示装置。作为图像显示装置的代表例,可举出液晶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代表性地在其可视侧具备在上述A项~E项中记载的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图像显示装置包含图像显示面板。图像显示面板包含图像显示单元。需要说明的是,有时将图像显示装置称为光学显示装置,有时将图像显示面板称为光学显示面板,有时将图像显示单元称为光学显示单元。
实施例
以下,结合实施例具体地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各特性的测定方法如下所述。
(1)糊料偏移量
将在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切出13英寸尺寸,作为试验样品。将该试验样品供给至85℃及500小时的加热试验,在该加热试验后,利用物镜(20倍)对从起偏镜及相位差层的端面溢出的第1粘合剂层的溢出量进行观察及测定。将第1粘合剂层的溢出最大的部分的长度作为糊料偏移量。观察时,进行调整使得透射光为0(零)而利用反射光进行观察。
(2)蠕变值
将在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切出10mm×30mm尺寸,作为试验样品。将该试验样品的上端部10mm×10mm经由第2粘合剂层贴合于SUS板,在试验样品的下端部向铅垂下方负载500gf的载荷。在85℃的环境中,对施加了载荷1秒钟后及3600秒钟后的试验样品与SUS板的偏移量进行测定,并分别设为Cr1及Cr3600。将根据Cr1及Cr3600并通过下式求出的ΔCr作为蠕变值。
ΔCr=Cr3600-Cr1
(3)色彩不均
将在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切出13英寸尺寸,经由第2粘合剂层贴合于玻璃板而得到了试验样品。将该试验样品供于85℃及500小时的加热试验,在该加热试验后载置于反射片(东丽薄膜加工株式会社制、DMS蒸镀膜)上,使用分光测色仪(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制、产品名“CM-2600d”)对样品中央部的反射色相a* C及b* C、以及样品端部的反射色相a* E及b* E进行了测定。将通过下述式求出的Δab作为色彩不均的指标。Δab越小,表示色彩不均越是良好。
Δab={(a* E-a* C)2+(b* E-b* C)2}1/2
(4)漏光
准备了两片将在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切出纵300mm×横185mm的尺寸而得到的试样。利用层压机将它们以成为正交尼科尔的方式贴合于厚度0.07mm的无碱玻璃板的两面,作为一次样品。接下来,在50℃、5atm的条件下对一次样品进行了15分钟的高压釜处理(将高压釜处理后的样品称为“初始的二次样品”)。接下来,将初始的二次样品供于85℃的条件下500小时的处理(将加热后的样品称为“加热后的二次样品”)。将初始的二次样品及加热后的二次样品置于1万坎的背光灯上,对漏光进行肉眼观察,按照下述的基准进行了评价。
A:没有漏光的发生。
B:稍有漏光发生,但未在显示区域发生,不存在实用上的问题。
C:在显示区域稍有漏光发生,但不存在实用上的问题。
D:在显示区域显著地发生了漏光,存在实用上的问题。
(5)耐久性
将在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切出纵300mm×横220mm的尺寸,经由第2粘合剂层贴合无碱玻璃板而得到了试验样品。将该试验样品在60℃、相对湿度95%的条件下供于240小时的耐久性试验。对耐久性试验后的试验样品进行肉眼观察,按照下述的基准进行了评价。
A:粘合剂层没有发泡、剥离等外观上的变化。
B:在粘合剂层的端部稍有发泡产生,但不存在实用上的问题。
C:在粘合剂层的端部发生了明显的剥离,存在实用上的问题。
(6)由加湿导致的尺寸变化率(加湿TMA试验)
以成为表1所示的第1相位差层及第2相位差层的组合的方式,将第2相位差膜贴合于在制造例中得到的第1相位差膜,得到了相位差膜的层叠体。将所得到的层叠体切割成20mm(第1相位差膜的慢轴方向)×5mm(第1相位差膜的快轴方向),得到了测定样品。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9中,未在第1相位差膜上贴合第2相位差膜,而是将第1相位差膜切割而作为测定样品。使用热机械分析装置,按照25℃/50%RH、60℃/50%RH、60℃/85%RH的顺序改变环境后,在60℃/85%RH下对测定样品的长度方向(第1相位差膜的慢轴方向)上的尺寸变化率进行了测定。其中,将在25℃/50%RH下的保持时间设为30分钟,将在50℃/60%RH下的保持时间设为60分钟,将在60℃/85%RH下的保持时间设为240分钟。将在25℃/50%RH、60℃/50%RH间的升温速度设为0.4℃/分。将其结果示于表1。
[化合物的简称]
以下的制造例中使用的化合物的简称如下所述。
·BPFM:双[9-(2-苯氧基羰基乙基)芴-9-基]甲烷
通过日本特开2015-25111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进行了合成。
[化学式5]
Figure BDA0003993374270000261
·ISB:异山梨醇[Roquette Frères公司制]
·SPG:螺二醇[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制]
·DPC:碳酸二苯酯[三菱化学株式会社制]
[制造例1:构成第1相位差层的第1相位差膜的制作]
使用由2台具备搅拌叶片及被控制为100℃的回流冷凝器的立式反应器构成的分批聚合装置进行了聚合。投料了BPFM 29.60质量份(0.046mol)、ISB 29.21质量份(0.200mol)、SPG 42.28质量份(0.139mol)、DPC 63.77质量份(0.298mol)及作为催化剂的乙酸钙一水合物1.19×10-2质量份(6.78×10-5mol)。将反应器内进行了减压氮气置换后,用热介质进行加热,在内温达到100℃的时刻开始搅拌。升温开始40分钟后,使内温达到220℃,在进行控制以保持该温度的同时开始减压,使其在达到220℃后90分钟达到了13.3kPa。将在聚合反应的同时副产的苯酚蒸气导入100℃的回流冷凝器,使苯酚蒸气中所含若干量的单体成分返回反应器,而未冷凝的苯酚蒸气则导入45℃的冷凝器中进行了回收。将氮气导入第1反应器中暂时恢复至大气压后,将第1反应器内经低聚物化后的反应液转移至第2反应器。接着,开始第2反应器内的升温及减压,使其在50分钟达到内温240℃、压力0.2kPa。然后,使聚合进行直至达到给定的搅拌动力。在到达给定动力的时刻,向反应器中导入氮气而恢复压力,将生成的聚酯碳酸酯类树脂挤出至水中,将线料切断而得到了粒料。
将得到的聚酯碳酸酯类树脂(粒料)在80℃下真空干燥5小时后,使用具备单螺杆挤出机(东芝机械株式会社制造、气缸设定温度:250℃)、T型模(宽度200mm、设定温度:250℃)、冷硬轧辊(设定温度:120~130℃)及卷取机的制膜装置得到了厚度48μm的相位差膜R1。相位差膜R1的Re(550)为141nm,Re(450)/Re(550)为0.82,Nz系数为1.12。
[制造例2:构成第1相位差层的第1相位差膜的制作]
使用由2台具备搅拌叶片及回流冷凝器的立式搅拌反应器构成的分批聚合装置进行了聚合。投料了BPFM 30.31质量份(0.047mol)、ISB 39.94质量份(0.273mol)、SPG 30.20质量份(0.099mol)、DPC 69.67质量份(0.325mol)、及作为催化剂的乙酸钙一水合物7.88×10-4质量份(4.47×10-6mol)。将反应器内进行了减压氮气置换后,用热介质进行加热,在内温达到100℃的时刻开始搅拌。升温开始40分钟后,使内温达到220℃,在进行控制以保持该温度的同时开始减压,使其在达到220℃后90分钟达到了13.3kPa。将在聚合反应的同时副产的苯酚蒸气导入110℃的回流冷凝器,使苯酚蒸气中所含若干量的单体成分返回反应器,而未冷凝的苯酚蒸气则导入45℃的冷凝器中进行了回收。将氮气导入第1反应器中暂时恢复至大气压后,将第1反应器内经低聚物化后的反应液转移至第2反应器。接着,开始第2反应器内的升温及减压,使其在40分钟达到内温240℃、压力20kPa。然后,进一步降低压力,同时使聚合进行直至达到给定的搅拌动力。在到达给定动力的时刻,向反应器中导入氮气而恢复压力,将生成的聚酯碳酸酯挤出至水中,将线料切断而得到了粒料。将该树脂称为“PC1”。来自于各单体的结构单元的比率为BPFM/ISB/SPG/DPC=21.5/39.4/30.0/9.1质量%。PC1的还原粘度为0.46dL/g、Mw为48000、折射率nD为1.526、熔融粘度为2480Pa·s、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39℃、光弹性系数为9×10-12[m2/N]、波长分散Re(450)/Re(550)为0.85。
使用Dianal BR80(三菱化学株式会社制)作为丙烯酸类树脂,与得到的聚酯碳酸酯进行了挤出混炼。将聚碳酸酯的粒料(99.5质量份)与BR80的粉(0.5质量份)混合,并使用定量进料器投入至株式会社日本制钢所制造的双螺杆挤出机TEX30HSS中。挤出机气缸温度设定为250℃,在处理量12kg/hr、螺杆转速120rpm的条件下进行了挤出。另外,挤出机具备真空排气口,一边对熔融树脂进行减压脱挥一边进行了挤出。将这样得到的树脂组合物的粒料在100℃下进行了6小时以上的真空干燥后,使用具备单螺杆挤出机(Isuzu ChemicalIndustries株式会社制、螺杆直径25mm、气缸设定温度:250℃)、T型模(宽度300mm、设定温度:220℃)、冷硬轧辊(设定温度:120~130℃)及卷取机的膜制膜装置,制作了长度3m、宽度200mm、厚度100μm的长条未拉伸膜。将拉伸温度设为Tg,以拉伸倍率2.4倍对该长条未拉伸膜进行了拉伸。
像这样地,得到了构成相位差层的相位差膜R2。相位差膜R2显示出nx>ny>nz的折射率特性,Re(550)为145nm,Re(450)/Re(550)为0.85。
[制造例3:构成第1相位差层的第1相位差膜的制作]
将市售的聚碳酸酯树脂膜(树脂膜的拉伸膜、帝人株式会社制、产品名“PURE-ACERM”、厚度50μm)作为相位差膜R3。相位差膜R3的Re(550)为147nm,Re(450)/Re(550)为0.90。
[制造例4:构成第2相位差层的第2相位差膜的制作]
将由下述化学式(I)(式中,65及35为各结构单元的摩尔%)表示的侧链型液晶聚合物(重均分子量5000)20重量份、显示出向列液晶相的聚合性液晶(BASF公司制、商品名“PaliocolorLC242”)80重量份、及光聚合引发剂(Ciba Specialty Chemicals株式会社制、商品名“IRGACURE 907”)5重量份溶解于环戊酮200重量份中,制备了液晶涂敷液。接下来,通过线棒涂布器在作为基材膜的降冰片烯类树脂膜(日本瑞翁株式会社制、商品名“ZEONEX”)的表面涂敷了所制备的液晶涂敷液后,在80℃下加热并干燥4分钟,使涂布膜中所含的液晶进行了取向。接下来,通过紫外线的照射使涂布膜固化,在基材膜上形成了作为第2相位差膜的液晶固定层R4(厚度0.58μm)。液晶固定层R4对于波长550nm的光的面内相位差Re为0nm,厚度方向的相位差Rth为-71nm(nx=1.5326、ny=1.5326、nz=1.6550),液晶固定层R4显示出nz>nx=ny的折射率特性。
[化学式6]
Figure BDA0003993374270000291
[制造例5:粘合剂的制备]
(丙烯酸类聚合物A1的制备)
在具备搅拌叶片、温度计、氮气导入管、冷凝器的四颈烧瓶中加入含有丙烯酸丁酯82.1份、丙烯酸苄酯13份、丙烯酸4-羟基丁酯0.1份及丙烯酸4.8份的单体混合物。进一步,相对于该单体混合物100份,连同乙酸乙酯100份一起加入作为聚合引发剂的2,2’-偶氮二异丁腈0.1份,一边缓慢搅拌一边导入氮气而进行氮气置换后,将烧瓶内的液温保持于55℃附近,进行了8小时的聚合反应,制备了重均分子量(Mw)220万、Mw/Mn=3.0的丙烯酸类聚合物A1的溶液。
(粘合剂的制备)
相对于丙烯酸类聚合物A1溶液的固体成分100份,配合三羟甲基丙烷/甲苯二异氰酸酯加成物(东曹株式会社制、商品名“Coronate L”)0.45份、过氧化物交联剂(过氧化苯甲酰)0.1份、含环氧基硅烷偶联剂(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KBM-403”)0.2份、及具有反应性甲硅烷基的聚醚化合物(Kaneka株式会社制、商品名“Silyl SAT10”)0.5份,得到了粘合剂PSA1。
[制造例6:粘合剂的制备]
(丙烯酸类聚合物A2的制备)
使用了含有丙烯酸丁酯99份及丙烯酸4-羟基丁酯1份的单体混合物,除此以外,与制造例5同样地得到了Mw180万、Mw/Mn=4.8的丙烯酸类聚合物A2的溶液。
(粘合剂的制备)
相对于丙烯酸类聚合物A2溶液的固体成分100份,配合三羟甲基丙烷/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加成物(东曹株式会社制、商品名“TAKENATE D110N”)0.1份、过氧化物交联剂(过氧化苯甲酰)0.3份及含环氧基硅烷偶联剂(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KBM-403”)0.2份,得到了粘合剂PSA2。
[制造例7:粘合剂的制备]
将D110N的配合量变更为0.02份,除此以外,与制造例6同样地得到了粘合剂PSA3。
[制造例8:粘合剂的制备]
(丙烯酸类聚合物A3的制备)
使用了含有丙烯酸丁酯76.1份、丙烯酸苄酯19份、丙烯酸4-羟基丁酯0.1份及丙烯酸4.8份的单体混合物,除此以外,与制造例5同样地制备了Mw220万、Mw/Mn=3.0的丙烯酸类聚合物A3的溶液。
(粘合剂的制备)
相对于丙烯酸类聚合物A3溶液的固体成分100份,配合三羟甲基丙烷/甲苯二异氰酸酯加成物(东曹株式会社制、商品名“Coronate L”)2.5份、过氧化物交联剂(过氧化苯甲酰)0.1份、及含环氧基低聚物型硅烷偶联剂(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X-41-1056”)0.2份,得到了粘合剂PSA4。
[制造例9:粘合剂的制备]
(丙烯酸类聚合物A4的制备)
使用了含有丙烯酸丁酯63.1份、丙烯酸苄酯32份、丙烯酸4-羟基丁酯0.1份及丙烯酸4.8份的单体混合物,除此以外,与制造例5同样地制备了Mw220万、Mw/Mn=3.2的丙烯酸类聚合物A4的溶液。
(粘合剂的制备)
相对于丙烯酸类聚合物A4溶液的固体成分100份,配合三羟甲基丙烷/甲苯二异氰酸酯加成物(东曹株式会社制、商品名“Coronate L”)2.5份、过氧化物交联剂(过氧化苯甲酰)0.1份、及含环氧基低聚物型硅烷偶联剂(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X-41-1056”)0.2份,得到了粘合剂PSA5。
[制造例10:粘合剂的制备]
(丙烯酸类聚合物A5的制备)
使用了含有丙烯酸丁酯94.9份、丙烯酸2-羟基乙酯0.1份及丙烯酸5份的单体混合物,除此以外,与制造例5同样地制备了Mw220万、Mw/Mn=3.9的丙烯酸类聚合物A5的溶液。
(粘合剂的制备)
相对于丙烯酸类聚合物A5溶液的固体成分100份,配合三羟甲基丙烷/甲苯二异氰酸酯加成物(东曹株式会社制、商品名“Coronate L”)3.0份、过氧化物交联剂(过氧化苯甲酰)0.2份及含环氧基硅烷偶联剂(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KBM-403”)0.075份,得到了粘合剂PSA6。
[制造例11:粘合剂的制备]
相对于丙烯酸类聚合物A2溶液的固体成分100份,添加了丙烯酸丁酯94份、丙烯酸甲酯4份及丙烯酸2份的共聚低聚物(Mw=4700)30份,将D110N的配合量变更为0.02份,并将硅烷偶联剂的配合量变更为0.1份,除此以外,与制造例6同样地得到了粘合剂PSA7。
[制造例12:粘合剂的制备]
相对于丙烯酸类聚合物A1溶液的固体成分100份,配合三羟甲基丙烷/甲苯二异氰酸酯加成物(东曹株式会社制、商品名“Coronate L”)12.0份及含环氧基硅烷偶联剂(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KBM-403”)0.1份,得到了粘合剂PSA8。
[制造例13:粘合剂的制备]
将Coronate L的配合量变更为2.5份,除此以外,与制造例12同样地得到了粘合剂PSA9。
[制造例14:偏振片的制作]
(起偏镜的制作)
通过辊拉伸机将厚度30μm的聚乙烯醇(PVA)类树脂膜(KURARAY制、产品名“PE3000”)的长条卷以在长度方向上达到5.9倍的方式沿着长度方向进行单向拉伸,同时实施溶胀、染色、交联、清洗处理,最后实施干燥处理,由此制作了厚度12μm的起偏镜。
具体而言,溶胀处理一边在20℃的纯水进行处理,一边拉伸至2.2倍。接下来,染色处理一边以使所得到的起偏镜的单体透射率达到45.0%的方式在对碘浓度进行了调整后的碘与碘化钾的重量比为1:7的30℃的水溶液中进行处理,一边拉伸至1.4倍。进一步,交联处理采用2个阶段的交联处理,第1阶段的交联处理一边在40℃的溶解有硼酸和碘化钾的水溶液中进行处理,一边拉伸至1.2倍。使第1阶段的交联处理的水溶液的硼酸含量为5.0重量%、使碘化钾含量为3.0重量%。第2阶段的交联处理一边在65℃的溶解有硼酸和碘化钾的水溶液中进行处理,一边拉伸至1.6倍。使第2阶段的交联处理的水溶液的硼酸含量为4.3重量%、使碘化钾含量为5.0重量%。另外,清洗处理在20℃的碘化钾水溶液中进行了处理。将清洗处理的水溶液的碘化钾含量设为2.6重量%。最后,干燥处理在70℃下干燥5分钟而得到了起偏镜。
(偏振片的制作)
经由聚乙烯醇类粘接剂在上述起偏镜的一侧贴合三乙酸纤维素膜(厚度40μm、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制、商品名“KC4UYW”),得到了具有保护层/起偏镜的构成的偏振片P1。
[制造例15:偏振片的制作]
(起偏镜的制作)
作为热塑性树脂基材,使用了长条状、Tg为约75℃的非晶质的间苯二甲酸共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厚度:100μm),对树脂基材的一面实施了电晕处理。
在将聚乙烯醇(聚合度4200、皂化度99.2摩尔%)及乙酰乙酰基改性PVA(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GOHSEFIMER”)以9:1混合而成的PVA类树脂100重量份中,添加碘化钾13重量份,将得到的混合物溶于水中,制备了PVA水溶液(涂布液)。
在树脂基材的电晕处理面上涂布上述PVA水溶液,并在60℃下干燥,由此形成厚度13μm的PVA类树脂层,制作了层叠体。
使得到的层叠体在130℃的烘箱内沿着纵向(长度方向)进行单向拉伸至2.4倍(气体氛围中辅助拉伸处理)。
接着,将层叠体浸渍于液温40℃的不溶化浴(相对于水100重量份配合硼酸4重量份而得到的硼酸水溶液)中30秒钟(不溶化处理)。
接着,在液温30℃的染色浴(相对于水100重量份,将碘与碘化钾以1:7的重量比配合而得到的碘水溶液)中,以使最终得到的起偏镜的单体透射率(Ts)达到期望的值的方式边调整浓度边浸渍了60秒钟(染色处理)。
接着,在液温40℃的交联浴(相对于水100重量份配合碘化钾3重量份、并配合硼酸5重量份而得到的硼酸水溶液)中浸渍了30秒钟(交联处理)。
然后,使层叠体浸渍于液温70℃的硼酸水溶液(硼酸浓度4重量%、碘化钾浓度5重量%)中、同时在圆周速度不同的辊间沿纵向(长度方向)以使总拉伸倍率达到5.5倍的方式进行了单向拉伸(水溶液中拉伸处理)。
然后,将层叠体浸渍于液温20℃的清洗浴(相对于水100重量份配合碘化钾4重量份而得到的水溶液)(清洗处理)。
然后,在保持为约90℃的烘箱中进行干燥的同时,与表面温度保持为约75℃的SUS制加热辊接触(干燥收缩处理)。
像这样地,在树脂基材上形成了厚度约5μm的起偏镜,得到了具有树脂基材/起偏镜的构成的偏振片。
(偏振片的制作)
经由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在所得到的起偏镜的表面(与树脂基材相反侧的一面)贴合了作为保护层的环烯烃类膜(日本瑞翁株式会社制、ZF-12、23μm)。具体而言,以使固化型粘接剂的总厚度达到约1.0μm的方式进行涂敷并使用辊压机进行了贴合。然后,从环烯烃类膜侧照射UV光线而使粘接剂固化。接下来,将树脂基材剥离,得到了具有环烯烃类膜(保护层)/起偏镜的构成的偏振片P2。
(粘合剂层的制作)
将所制备的粘合剂以使干燥后的粘合剂层的厚度达到12μm的方式涂布于利用有机硅类剥离剂进行了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隔膜、三菱化学聚酯膜株式会社制、MRF38)的一面,然后使粘合剂的涂膜干燥,形成了第1粘合剂层。
另外,除了以使干燥后的粘合剂层的厚度达到15μm的方式进行了涂布以外,与第1粘合剂层的形成同样地形成了第2粘合剂层。
[实施例1~9及比较例1~2]
将在隔膜的表面形成的第1粘合剂层转印至偏振片,制作了带粘合剂层的偏振片。另外,将在隔膜的表面形成的第2粘合剂层转印至相位差膜,制作了带粘合剂层的相位差膜。
接着,以使偏振片、第1相位差膜(相位差层)、第2相位差膜(液晶固定层)及粘合剂(第1粘合剂层及第2粘合剂层)成为表1所示的顺序的方式将带粘合剂层的偏振片与带粘合剂层的相位差膜组合,制作了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这里,偏振片与第1相位差层(相位差膜)以使起偏镜的吸收轴与相位差膜的慢轴成45°的角度的方式进行了贴合。将所得到的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供于上述色彩不均、漏光及耐久性的评价。将结果与第1粘合剂层的糊料偏移量及第2粘合剂层的蠕变值一起示于表1。
Figure BDA0003993374270000351
[评价]
根据表1可以明确,通过组合控制第1粘合剂层的糊料偏移量及第2粘合剂层的蠕变值,可得到能够实现在高温环境中的色彩不均及漏光得到了抑制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可适宜用于图像显示装置(代表性地为液晶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

Claims (11)

1.一种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其具有:
包含起偏镜的偏振片、
经由第1粘合剂层贴合于该偏振片的相位差层、以及
作为最外层设置于该相位差层的与该偏振片相反侧的第2粘合剂层,
该相位差层由树脂膜的拉伸膜形成,且满足Re(450)<Re(550)的关系,
该第1粘合剂层在85℃及500小时的加热试验后的糊料偏移量为900μm以下,
该第2粘合剂层在85℃下的蠕变值为40μm以下,
其中,Re(450)及Re(550)分别为在23℃下以波长450nm及550nm的光测定得到的面内相位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其中,
所述相位差层的Re(550)为100nm~200nm,该相位差层的慢轴与所述起偏镜的吸收轴所成的角度为40°~50°或130°~14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其中,
所述相位差层的厚度为15μm~6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其中,
所述第1粘合剂层在85℃及500小时的加热试验后的糊料偏移量为250μ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其中,
构成所述第2粘合剂层的粘合剂组合物中,相对于基础聚合物100重量份,包含交联剂1.5重量份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其中,
构成所述第2粘合剂层的粘合剂组合物中,相对于基础聚合物100重量份,包含交联剂5重量份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其中,
所述相位差层含有丙烯酸类树脂和具有正的折射率各向异性的树脂,该丙烯酸类树脂的含量为0.5质量%~2.0质量%,该丙烯酸类树脂含有来自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结构单元70质量%以上、且其重均分子量Mw为10000~200000,所述具有正的折射率各向异性的树脂包含选自碳酸酯键及酯键中的至少一种键合基团、和选自下述通式(1)表示的结构单元及下述通式(2)表示的结构单元中的至少一种结构单元,
Figure FDA0003993374260000021
在通式(1)及(2)中,R1~R3各自独立地为直接键合、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4的亚烷基,R4~R9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1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4~1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10的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10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10的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10的乙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10的乙炔基、具有取代基的硫原子、具有取代基的硅原子、卤原子、硝基、或氰基,并且,R4~R9相互间任选相同或不同,R4~R9中相邻的至少两个基团任选相互键合而形成环。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其中,
在按照25℃/50%RH、60℃/50%RH、60℃/85%RH的顺序改变环境的加湿TMA试验中,所述相位差层在慢轴方向上的尺寸变化率为0.28%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其中,
在所述相位差层与所述第2粘合剂层之间进一步具有另外的相位差层,该另外的相位差层的折射率特性显示出nz>nx=ny的关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其中,
在按照25℃/50%RH、60℃/50%RH、60℃/85%RH的顺序改变环境的加湿TMA试验中,所述相位差层在贴合有所述另外的相位差层的状态下在慢轴方向上的尺寸变化率为0.28%以下。
11.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具备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
CN202180042168.7A 2020-07-01 2021-06-07 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以及使用了该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的图像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594333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13916 2020-07-01
JP2020113916 2020-07-01
JP2021085849A JP2022013705A (ja) 2020-07-01 2021-05-21 位相差層および粘着剤層付偏光板、ならびに、該位相差層および粘着剤層付偏光板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JP2021-085849 2021-05-21
PCT/JP2021/021557 WO2022004284A1 (ja) 2020-07-01 2021-06-07 位相差層および粘着剤層付偏光板、ならびに、該位相差層および粘着剤層付偏光板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43332A true CN115943332A (zh) 2023-04-07

Family

ID=793152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42168.7A Pending CN115943332A (zh) 2020-07-01 2021-06-07 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以及使用了该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的图像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KR (1) KR20230031220A (zh)
CN (1) CN115943332A (zh)
TW (1) TW202208493A (zh)
WO (1) WO202200428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24154B (en) 1998-10-30 2001-03-01 Teijin Ltd Phase film and optical device using same
JP2001272541A (ja) * 2000-03-27 2001-10-05 Nitto Denko Corp 光学補償フィルム付き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5047556B2 (ja) * 2006-07-26 2012-10-10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光学機能性フィルム貼合用粘着剤、粘着剤付き光学機能性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085802A (ja) * 2008-10-01 2010-04-15 Sony Corp 位相差フィルム・偏光板積層体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5930636B2 (ja) * 2011-09-27 2016-06-0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
JP6014953B2 (ja) * 2011-11-09 2016-10-26 学校法人慶應義塾 粘着剤付偏光板の設計方法、液晶パネルの製造方法、偏光板の製造方法、粘着剤付偏光板の製造方法、及び、粘着剤の製造方法
JP7355583B2 (ja) * 2018-10-15 2023-10-0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位相差層付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30031220A (ko) 2023-03-07
WO2022004284A1 (ja) 2022-01-06
TW202208493A (zh) 2022-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22013705A (ja) 位相差層および粘着剤層付偏光板、ならびに、該位相差層および粘着剤層付偏光板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JP2016147949A (ja)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とそれを用いた光学フィルム
CN105739002B (zh) 偏振板
WO2021186946A1 (ja) 位相差層および粘着剤層付偏光板、ならびに、該位相差層および粘着剤層付偏光板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TWI782045B (zh) 光學膜
CN115128725A (zh) 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以及使用了该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的图像显示装置
CN115943332A (zh) 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以及使用了该带相位差层及粘合剂层的偏振片的图像显示装置
CN114641711B (zh) 图像显示装置及光学构件组
CN114402050B (zh) 带易粘接层的相位差薄膜、带相位差层的偏光板、以及带易粘接层的相位差薄膜的制造方法
CN116235101A (zh) 偏光板、附有覆盖玻璃的偏光板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13544552B (zh) 相位差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了该相位差膜的圆偏振片及图像显示装置
KR20230152587A (ko) 위상차층 부착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WO2023074388A1 (ja) 位相差層付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KR20230130568A (ko) 광학 적층체 및 해당 광학 적층체를 이용한 화상 표시 장치
WO2024106316A1 (ja) 光学積層体、画像表示装置、及び光学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CN109307901B (zh) 带触碰传感器层的光学层叠体、图像显示装置以及该光学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CN117805959A (zh) 层叠相位差膜、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17805957A (zh) 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及具有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的图像显示装置
JP2024073947A (ja) 光学積層体、画像表示装置、及び光学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KR20240011672A (ko) 원편광판 및 이를 이용한 화상 표시 장치
KR20240058783A (ko) 위상차층 부착 편광판 및 위상차층 부착 편광판을 갖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CN117178211A (zh) 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
TW202334345A (zh) 光學積層體及圖像顯示裝置
CN116125577A (zh) 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及包含该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的图像显示装置
CN117805958A (zh) 层叠相位差膜、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