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87733A - 一种3d打印载银抗菌中药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3d打印载银抗菌中药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87733A
CN115887733A CN202211498909.5A CN202211498909A CN115887733A CN 115887733 A CN115887733 A CN 115887733A CN 202211498909 A CN202211498909 A CN 202211498909A CN 115887733 A CN115887733 A CN 1158877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inese medicine
traditional chinese
polyvinyl alcohol
printing
sil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9890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887733B (zh
Inventor
王海霞
陈晨
李永圆
贾广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iled Critical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to CN20221149890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87733B/zh
Publication of CN1158877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877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8877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877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3D打印载银抗菌中药敷料及其制备方法,中药敷料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层聚乙烯醇薄膜、中药复合水凝胶与下层镂空聚乙烯醇薄膜,所述的下层镂空聚乙烯醇薄膜上设有若干的漏孔;所述的中药复合水凝胶包括固液比为0.025‑0.2g:1mL的中药活性成分与纳米银溶胶。本发明所述的3D打印载银抗菌中药敷料采用简洁的熔融沉积型3D成型工艺制备,可以通过3D扫描灵活调控敷料的尺寸,以充分贴合创面;同时,也可以通过聚乙烯醇薄膜漏孔数量、漏孔面积调整3D打印载银抗菌中药敷料的药物释放速率,满足药物的多种灵活性释放需求。且抑菌活性良好,在体外释放时间较长,能较好的满足细菌感染患者的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3D打印载银抗菌中药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用敷料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3D打印载银抗菌中药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抗菌性创面医用敷料是高端医用敷料最主要的代表,因为创面在恢复过程中极易发生细菌感染,如果不在感染早期介入治疗,细菌形成生物膜后会使抗菌治疗变得更为棘手。因此对具有抗菌性能的伤口医用敷料需求旺盛。
目前针对创面抗菌治疗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应用载药敷料,载药敷料既具有普通敷料的保湿作用,为伤口提供修复的微环境,同时能通过药物的干预对创面的愈合起到一定作用。常见的载药敷料分为两类,一类是载抗生素抗菌敷料,另外一类是载银抗菌敷料。载抗生素抗菌敷料是把抗生素掺入到敷料内用于伤口局部抗感染,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给药途径,既能有效地利用抗生素抗菌,也能利用敷料促进伤口愈合。但是这种敷料最大的弊病就是容易引发创面处耐药细菌增加和细菌生物膜的形成,且长期使用抗生素还会导致创面愈合延缓,这些都阻碍了载抗生素抗菌敷料的进一步应用。载银抗菌敷料也不是完美的,除了费用高之外,最大的问题是银用量不能太高,过高的用量会带来严重的细胞毒性。
多种中药富含生物碱,黄酮,皂苷等有效成分,在抗菌和抗炎方面表现突出。而且可以与纳米银联用协同改善治疗效果,既能减少纳米银用量,也能提升抗菌效果,应用前景广阔。3D打印是一种精细化的快速成型技术,在灵活性调控载药抗菌敷料的药物释放行为上具有突出优势。而目前基于3D打印技术构建的载银抗菌中药敷料鲜有报道。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出一种3D打印载银抗菌中药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3D打印载银抗菌中药敷料,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层聚乙烯醇薄膜、中药复合水凝胶与下层镂空聚乙烯醇薄膜,所述的下层镂空聚乙烯醇薄膜上设有若干的漏孔;所述的中药复合水凝胶包括固液比为0.025-0.2g:1mL的中药活性成分与纳米银溶胶。
进一步,所述的漏孔的面积之和小于等于所述的下层镂空聚乙烯醇薄膜与漏孔的面积之和的二分之一;所述的漏孔的数量为1-10个;所述的漏孔的面积为0.01-10cm2;所述的上层聚乙烯醇薄膜的尺寸为:长为1-20cm,宽为1-15cm,厚为0.1-0.5cm;所述的上层聚乙烯醇薄膜与下层镂空聚乙烯醇薄膜的尺寸相同;所述的中药复合水凝胶与上层聚乙烯醇薄膜的面积相同。
一种所述的3D打印载银抗菌中药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上层薄膜:通过3D打印技术制备上层立体薄膜模型,然后将熔融状态的聚乙烯醇沉积在所述的上层立体薄膜模型中,冷却后取出得到上层聚乙烯醇薄膜;
(2)制备中药复合水凝胶:在加热条件下将海藻酸钠粉末加入到聚乙烯醇水溶液中,混合均匀、冷却后,向其中加入中药活性成分与纳米银溶胶混合后得到中药复合水凝胶;
(3)制备下层薄膜:通过3D打印技术制备下层立体薄膜模型,下层立体薄膜模型的内部设置有若干的立柱,然后将熔融状态的聚乙烯醇沉积在所述的下层立体薄膜模型中,冷却后取出得到下层镂空聚乙烯醇薄膜;
(4)最后将中药复合水凝胶放入上层聚乙烯醇薄膜与下层镂空聚乙烯醇薄膜之间即制得所述的3D打印载银抗菌中药敷料。
进一步,所述的步骤(3)中的下层立体薄膜模型包括模型盖体与模型底座,所述的立柱固定于所述的模型盖体的内侧表面,所述的模型底座开设有与所述的立柱相配合的限位槽,将所述的模型盖体与模型底座组合后即制成所述的下层立体薄膜模型;
所述的步骤(3)中的立柱的面积之和小于等于所述的立柱与模型盖体内侧的面积之和的二分之一;所述的步骤(3)中的立柱的数量为1-10个,立柱的面积为0.01-10cm2,厚为:0.05-0.09cm。
进一步,所述的步骤(3)中的下层立体薄膜模型采用聚己内酯制备;所述的聚己内酯的分子量为5-8万;所述的步骤(3)中的聚乙烯醇的醇解度为97.5-99.0mol%,粘度为25.0-30.0mpa.s;所述的模型盖体与模型底座的3D打印条件均为:温度为90-120℃,打印层高为0.2-0.5mm,打印间隙为0.4-0.8mm,打印速度为6-12mm·s-1,打印压力为100-110psi,针头的口径为0.2-0.4mm;所述的步骤(3)中的3D打印技术的成型方式为熔融沉积型。
进一步,所述的步骤(2)中的聚乙烯醇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6-8%;所述的步骤(2)中的纳米银溶胶的浓度为10-20mg/mL;所述的步骤(2)中的海藻酸钠粉末、中药活性成分、聚乙烯醇水溶液与纳米银溶胶的固液比为0.1-0.4g:0.025-0.2g:10-20mL:1mL;所述的步骤(2)中的加热步骤的温度为100-120℃。
进一步,所述的步骤(2)中的纳米银溶胶由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成:将硝酸银溶液加热回流至沸腾后,缓慢滴加柠檬酸钠溶液,并继续搅拌直至溶液颜色变为黄绿色,然后将溶液冷却至室温,经离心分离上清液后得到纳米银溶胶;所述的硝酸银溶液的浓度为0.5-2mmol/L;所述的柠檬酸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2%;所述的硝酸银溶液与柠檬酸钠溶液的体积比为20-40:1;所述的加热步骤的温度为120-150℃。
进一步,所述的步骤(2)中的中药活性成分为盐酸小檗碱、穿心莲内酯或茶多酚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所述的步骤(1)中的上层立体薄膜模型的3D打印条件为:温度为90-120℃,打印层高为0.2-0.5mm,打印间隙为0.4-0.8mm,打印速度为6-12mm·s-1,打印压力为100-110psi,针头的口径为0.2-0.4mm;所述的步骤(1)中的3D打印技术的成型方式为熔融沉积型。
进一步,所述的步骤(1)中的上层立体薄膜模型采用聚己内酯制备;所述的聚己内酯的分子量为5-8万;所述的步骤(1)中的聚乙烯醇的醇解度为97.5-99.0mol%,粘度为25.0-30.0mpa.s。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所述的3D打印载银抗菌中药敷料采用简洁的熔融沉积型3D成型工艺制备,可以通过3D扫描灵活调控敷料的尺寸,以充分贴合创面;同时,也可以通过聚乙烯醇薄膜的漏孔数量、漏孔面积调整3D打印载银抗菌中药敷料的药物释放速率,满足药物的多种灵活性释放需求。且抑菌活性良好,在体外释放时间较长,能较好的满足细菌感染患者的需求。
本发明所述的3D打印载银抗菌中药敷料具有制备工艺简单、载药量高、释放度灵活、抑菌活性较好等优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上层聚乙烯醇薄膜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具有3个立柱的模型盖体与模型底座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具有3个立柱的下层立体薄膜模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具有3个漏孔的下层镂空聚乙烯醇薄膜的实体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纳米银粒子的紫外吸收光谱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纳米银粒子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盐酸小檗碱-纳米银复合水凝胶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图:其中a为盐酸小檗碱,b为纳米银,c为盐酸小檗碱-纳米银复合水凝胶,d为聚乙烯醇,e为物理混合物;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1-3所述的3种漏孔数量的下层镂空聚乙烯醇薄膜的实体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3所述的具有1个漏孔的盐酸小檗碱-3D打载银抗菌中药敷料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1、对比例1和对比例2中所述的细菌生长抑制率对比图;A为实施例1中制备的盐酸小檗碱-3D打印载银抗菌中药敷料对细菌的生长抑制效果图,B为对比例1中制备的敷料对细菌的生长抑制效果图,C为对比例2中制备的敷料对细菌的生长抑制效果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1-3中所述的3种结构的盐酸小檗碱-3D打印载银抗菌中药敷料的溶出度曲线比较图:a为实施例3的抗菌中药敷料的体外累计溶出率释放曲线,b为实施例2的抗菌中药敷料的体外累计溶出率释放曲线,c为实施例1的抗菌中药敷料的体外累计溶出率释放曲线;
图12为盐酸小檗碱-纳米银复合水凝胶和实施例1-3得到的3种漏孔数量的盐酸小檗碱-3D打印载银抗菌中药敷料的抑菌曲线比较图:a为实施例3的抗菌中药敷料的抑菌曲线,b为实施例2的抗菌中药敷料的抑菌曲线,c为实施例1的抗菌中药敷料的抑菌曲线,d为盐酸小檗碱-纳米银复合水凝胶的抑菌曲线。
附图标记说明:
1、模型盖体;2、模型底座;3、立柱;4、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试剂,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生化试剂;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本发明各实施例所述的盐酸小檗碱、柠檬酸钠、聚乙烯醇购自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聚己内酯、海藻酸钠购自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硝酸银购自天津市北方天医化学试剂厂。
下面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盐酸小檗碱-3D打印载银抗菌中药敷料的制备
1、打印片状的上层聚乙烯醇薄膜
首先设计并打印长2cm,宽1cm,高0.1cm上层立体薄膜模型,在打印机料筒内装入聚己内酯颗粒物,固定好料筒位置。打印路径为同心圆形,打印参数为层高0.2mm,间隙为0.5mm,针头直径为0.2mm,打印温度为100℃,打印速率为6mm/s,气体压强为100psi进行打印。打印结束后等模型干燥好后取出。
将5g聚乙烯醇粉末缓慢加入10mL常温纯水中溶胀,充分溶胀后升温至95℃左右溶解至形成透明均匀材质,填充至上述聚己内酯上层立体薄膜模型中,于室温下放置冷却后取出得到片状的上层聚乙烯醇薄膜。图1为上层聚乙烯醇薄膜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示意图。
2、具有立柱的下层立体薄膜模型的制备
首先设计长2cm,宽1cm,高0.1cm聚己内酯模型盖体和对应大小的模型底座,模型盖体的内侧底部设计有3个立柱(长*宽*深:0.3*0.3*0.1cm),模型底座的对应位置开设有与所述的立柱相配合的3个限位槽,然后在打印机料筒内装入聚己内酯颗粒物,固定好料筒位置。按照预先设计好的参数:打印路径为同心圆形,打印参数为层高0.5mm,间隙为0.8mm,针头直径为0.4mm,打印温度为120℃,打印速率为12mm/s,气体压强为110psi进行打印。打印结束后等模型干燥好后取出。图2是3个立柱的下层立体薄膜模型示意图。图3是具有3个立柱的模型盖体与模型底座拼合完整的下层立体薄膜聚己内酯模型。
3、具有3个漏孔的下层镂空聚乙烯醇薄膜的制备
将5g聚乙烯醇粉末缓慢加入10mL常温纯水中溶胀,充分溶胀后升温至95℃左右溶解至形成透明均匀材质,填充至上述得到的带有3个立柱的下层立体薄膜模型中,于室温下放置冷却后取出得到。图4为得到的带有3个漏孔的下层镂空聚乙烯醇薄膜。
4、盐酸小檗碱-纳米银复合水凝胶的制备
将400mL硝酸银溶液(1mmol/L)于150℃加热回流至沸腾后,缓慢滴加18mL柠檬酸钠溶液(质量分数为1%),并继续搅拌直至溶液颜色变为黄绿色。然后将溶液冷却至室温,经多次离心分离去掉上清液得到纳米银溶胶。图5为纳米银粒子的紫外吸收光谱图,图6为纳米银粒子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图。
在110℃下制备40mL 8%(w/v)的聚乙烯醇水溶液,加入0.2g海藻酸钠粉末搅拌均匀后继续于110℃下保温形成聚乙烯醇-海藻酸钠水凝胶。
将0.1g研磨过的盐酸小檗碱药粉和2mL浓度为10mg/mL的纳米银溶胶混入冷却后的聚乙烯醇-海藻酸钠水凝胶中形成盐酸小檗碱-纳米银复合水凝胶。图7为盐酸小檗碱-纳米银复合水凝胶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图:其中a为盐酸小檗碱,b为纳米银,c为盐酸小檗碱-纳米银复合水凝胶,d为聚乙烯醇,e为物理混合物,据此可以看出盐酸小檗碱-纳米银复合水凝胶中含有盐酸小檗碱和纳米银及所有辅料的特征峰,说明辅料和药物在制备水凝胶过程中并未发生相互作用。
5、盐酸小檗碱-3D打印载银抗菌中药敷料的制备
将得到的盐酸小檗碱-纳米银复合水凝胶放入上层聚乙烯醇薄膜与下层镂空聚乙烯醇薄膜之间即制得所述的盐酸小檗碱-3D打印载银抗菌中药敷料。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仅在于:下层立体薄膜模型的立柱的数量为2个,所述的盐酸小檗碱-3D打印载银抗菌中药敷料可成功制备。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仅在于:下层立体薄膜模型的立柱的数量为1个,所述的盐酸小檗碱-3D打印载银抗菌中药敷料可成功制备。
图8为上述3种漏孔数量的下层镂空聚乙烯醇薄膜。图9为组装得到的带有1个漏孔的盐酸小檗碱-3D打印载银抗菌中药敷料的示意图。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仅在于:下层立体薄膜模型的立柱的数量为15个,漏孔的数量太多,漏孔的总面积(0.3*0.3*15=1.35cm2)大于漏孔与下层镂空薄膜面积之和的二分之一(1/2*2*1=1cm2),导致中间层药物释放速度过快,敷料抑菌效果差。
实施例5
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上层薄膜的设计尺寸为长4cm,宽2cm,高0.1cm,下层立体薄膜模型的立柱的尺寸为1.3*1.2*0.1cm,立柱面积太大,漏孔面积(1.3*1.2*3=4.68cm2)大于漏孔与下层镂空薄膜面积之和的二分之一(1/2*4*2=4cm2),导致中间层药物释放速度过快,敷料抑菌效果差。
实施例6
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中药活性成分为穿心莲内酯,用量为0.4g,穿心莲内酯-3D打印载银抗菌中药敷料仍可成功制备。
实施例7
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仅在于:将步骤4中8%(w/v)的聚乙烯醇水溶液的体积增大至50mL,中间层水凝胶流动性太强,无法稳定滞留在上下两层聚乙烯醇薄膜中间,不能形成稳定的抗菌中药敷料。
实施例8
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仅在于:将步骤4中浓度为10mg/mL的纳米银溶胶的体积增大为8mL。仍在加热条件下将海藻酸钠粉末加入到聚乙烯醇水溶液中,混合均匀、冷却后,向其中加入盐酸小檗碱与纳米银溶胶混合物,由于纳米银溶胶体积量比较大,中间层无法形成稳定的水凝胶结构,流动性太强,进而无法形成稳定的抗菌中药敷料。
实施例9
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仅在于:将步骤4中盐酸小檗碱药粉的质量增大为1.5g,仍在加热条件下将海藻酸钠粉末加入到聚乙烯醇水溶液中,混合均匀、冷却后,向其中加入盐酸小檗碱与纳米银溶胶混合物,由于盐酸小檗碱溶解性不好,且加入量过大,中药药粉无法均匀分散至中间层水凝胶中,有结块和团聚现象,不容易制成稳定的中间层载药水凝胶,进而不能制得稳定的抗菌中药敷料。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仅在于:不添加纳米银溶胶,只通过抗菌中药活性成分发挥抑菌作用,抑菌效果不如实施例1所制备的敷料的抑菌效果好。
对比例2
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仅在于:不添加盐酸小檗碱药粉,只通过纳米银溶胶发挥抑菌作用,抑菌效果不如实施例1所制备的敷料的抑菌效果好。
图10为细菌生长抑制率对比图,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例,A为盐酸小檗碱-3D打印载银抗菌中药敷料(实施例1)对细菌的生长抑制效果图,B为对比例1中制备的敷料对细菌的生长抑制效果图,C为对比例2中制备的敷料对细菌的生长抑制效果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实施例1中所述的联合药物所制备的抑菌敷料对细菌的抑制率要明显高于对比例1和对比例2中单独应用药物的敷料的抑菌效果,证明联用药物抑菌敷料的抑菌效果更佳。
实施例10复合抑菌贴剂的溶出活性考察定
按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溶出度与释放度测定法”规定中的第三法“小杯法”考察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中3D打印载银抗菌中药敷料的体外溶出活性。在37±1℃下,选择pH值=7的去离子水作为溶出介质,介质体积为250mL,转速为100r·min-1,在溶出时间为30min,60min,120min,180min,240min,300min,330min,360min,420min,540min,660min,720min,780min,840min,1020min,1080min时分别取样,每次取5mL并同时补充相等体积的溶出介质,以盐酸小檗碱标品为对照品,在263nm下测定3D打印盐酸小檗碱-纳米银复合抑菌贴剂溶出物的吸光度。根据累计溶出率公式:
累积溶出率=(该点浓度*200+该点之前各点浓度之和*5)/所测成分理论含量*100%
所测成分理论含量=水凝胶重量*药物重量百分比*药物中该成分所占百分比
绘制各个时间点处抑菌中药敷料的溶出度曲线。图11为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中三种结构的抑菌中药敷料的溶出度曲线比较图(a为实施例3的抑菌中药敷料的体外累计溶出率释放曲线,b为实施例2的抑菌中药敷料的体外累计溶出率释放曲线,c为实施例1的抑菌中药敷料的体外累计溶出率释放曲线),可以看出漏孔数量为3孔的敷料释放速率最快,而单孔最慢,说明通过改变打印结构可以灵活调整抑菌中药敷料的溶出速率,为灵活性敷料制剂制备提供思路。
实施例11复合抑菌敷料抑菌活性测定
在12孔板中分别加入盐酸小檗碱-纳米银复合水凝胶和实施例1-3得到的抑菌中药敷料,然后在每个孔内加入1.8mL新鲜肉汤培养基和200μL 105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在37℃、120rpm条件下培养24h。每隔一定时间从每孔内取10μL,再与90μL肉汤培养基共培养液后,混合均匀测定OD600nm值。
根据测定的OD600nm值绘制细菌生长曲线图观察细菌生长情况。图12为盐酸小檗碱-纳米银复合水凝胶和实施例1-3得到的3种漏孔数量的盐酸小檗碱-3D打印载银抗菌中药敷料的抑菌曲线比较图(a为实施例3的抑菌中药敷料的抑菌曲线,b为实施例2对应的抑菌中药敷料的抑菌曲线,c为实施例1的抑菌中药敷料的抑菌曲线,d为盐酸小檗碱-纳米银复合水凝胶的抑菌曲线),可以看出盐酸小檗碱-纳米银复合水凝胶和三种结构的盐酸小檗碱-3D打印载银抗菌中药敷料均具有较好抑菌活性。且盐酸小檗碱-3D打印载银抗菌中药敷料药物释放时间较长,可持续达10h,具有缓释性能。且不同结构的盐酸小檗碱-3D打印载银抗菌中药敷料体外释放时长均有所区别,为进一步灵活控制体外或体内药物释放活性提供了可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3D打印载银抗菌中药敷料,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层聚乙烯醇薄膜、中药复合水凝胶与下层镂空聚乙烯醇薄膜,所述的下层镂空聚乙烯醇薄膜上设有若干的漏孔;所述的中药复合水凝胶包括固液比为0.025-0.2g:1mL的中药活性成分与纳米银溶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载银抗菌中药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漏孔的面积之和小于等于所述的下层镂空聚乙烯醇薄膜与漏孔的面积之和的二分之一;所述的漏孔的数量为1-10个;所述的单个漏孔的面积为0.01-10cm2;所述的上层聚乙烯醇薄膜的尺寸为:长为1-20cm,宽为1-15cm,厚为0.1-0.5cm;所述的上层聚乙烯醇薄膜与下层镂空聚乙烯醇薄膜的尺寸相同;所述的中药复合水凝胶与上层聚乙烯醇薄膜的面积相同。
3.一种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3D打印载银抗菌中药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上层薄膜:通过3D打印技术制备上层立体薄膜模型,然后将熔融状态的聚乙烯醇沉积在所述的上层立体薄膜模型中,冷却后取出得到上层聚乙烯醇薄膜;
(2)制备中药复合水凝胶:在加热条件下将海藻酸钠粉末加入到聚乙烯醇水溶液中,混合均匀、冷却后,向其中加入中药活性成分与纳米银溶胶混合后得到中药复合水凝胶;
(3)制备下层薄膜:通过3D打印技术制备下层立体薄膜模型,下层立体薄膜模型的内部设置有若干的立柱,然后将熔融状态的聚乙烯醇沉积在所述的下层立体薄膜模型中,冷却后取出得到下层镂空聚乙烯醇薄膜;
(4)最后将中药复合水凝胶放入上层聚乙烯醇薄膜与下层镂空聚乙烯醇薄膜之间即制得所述的3D打印载银抗菌中药敷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3D打印载银抗菌中药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的下层立体薄膜模型包括模型盖体与模型底座,所述的立柱固定于所述的模型盖体的内侧表面,所述的模型底座开设有与所述的立柱相配合的限位槽,将所述的模型盖体与模型底座组合后即制成所述的下层立体薄膜模型;
所述的步骤(3)中的立柱的面积之和小于等于所述的立柱与模型盖体内侧的面积之和的二分之一;所述的步骤(3)中的立柱的数量为1-10个,立柱的面积为0.01-10cm2,厚为:0.05-0.09c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3D打印载银抗菌中药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的下层立体薄膜模型采用聚己内酯制备;所述的聚己内酯的分子量为5-8万;所述的步骤(3)中的聚乙烯醇的醇解度为97.5-99.0mol%,粘度为25.0-30.0mpa.s;所述的模型盖体与模型底座的3D打印条件均为:温度为90-120℃,打印层高为0.2-0.5mm,打印间隙为0.4-0.8mm,打印速度为6-12mm·s-1,打印压力为100-110psi,针头的口径为0.2-0.4mm;所述的步骤(3)中的3D打印技术的成型方式为熔融沉积型。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3D打印载银抗菌中药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的聚乙烯醇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6-8%;所述的步骤(2)中的纳米银溶胶的浓度为10-20mg/mL;所述的步骤(2)中的海藻酸钠粉末、中药活性成分、聚乙烯醇水溶液与纳米银溶胶的固液比为0.1-0.4g:0.025-0.2g:10-20mL:1mL;所述的步骤(2)中的加热步骤的温度为100-120℃。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3D打印载银抗菌中药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的纳米银溶胶由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成:将硝酸银溶液加热回流至沸腾后,缓慢滴加柠檬酸钠溶液,并继续搅拌直至溶液颜色变为黄绿色,然后将溶液冷却至室温,经离心分离上清液后得到纳米银溶胶;所述的硝酸银溶液的浓度为0.5-2mmol/L;所述的柠檬酸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2%;所述的硝酸银溶液与柠檬酸钠溶液的体积比为20-40:1;所述的加热步骤的温度为120-150℃。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3D打印载银抗菌中药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的中药活性成分为盐酸小檗碱、穿心莲内酯或茶多酚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3D打印载银抗菌中药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的上层立体薄膜模型的3D打印条件为:温度为90-120℃,打印层高为0.2-0.5mm,打印间隙为0.4-0.8mm,打印速度为6-12mm·s-1,打印压力为100-110psi,针头的口径为0.2-0.4mm;所述的步骤(1)中的3D打印技术的成型方式为熔融沉积型。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3D打印载银抗菌中药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的上层立体薄膜模型采用聚己内酯制备;所述的聚己内酯的分子量为5-8万;所述的步骤(1)中的聚乙烯醇的醇解度为97.5-99.0mol%,粘度为25.0-30.0mpa.s。
CN202211498909.5A 2022-11-28 2022-11-28 一种3d打印载银抗菌中药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58877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98909.5A CN115887733B (zh) 2022-11-28 2022-11-28 一种3d打印载银抗菌中药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98909.5A CN115887733B (zh) 2022-11-28 2022-11-28 一种3d打印载银抗菌中药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87733A true CN115887733A (zh) 2023-04-04
CN115887733B CN115887733B (zh) 2024-02-27

Family

ID=864820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98909.5A Active CN115887733B (zh) 2022-11-28 2022-11-28 一种3d打印载银抗菌中药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87733B (zh)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63046Y (zh) * 2006-01-13 2007-01-31 长春吉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核孔膜复合型创伤敷料
CN102600018A (zh) * 2012-03-31 2012-07-25 华南理工大学 具有降温和促进伤口愈合作用的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99111A (zh) * 2014-12-04 2015-03-11 长春工业大学 一种三聚氰胺交联聚乙烯醇水凝胶敷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7349471A (zh) * 2017-06-16 2017-11-17 卓阮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载药缓释的复合组织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14285A (zh) * 2017-09-08 2018-02-23 李丹荣 一种三维打印结合负压冲洗一体化皮肤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7627485U (zh) * 2017-04-17 2018-07-20 河南汇博医疗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抗菌防粘连复合敷料
CN108498843A (zh) * 2018-06-13 2018-09-07 暨南大学 一种三维打印抗菌水凝胶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8081386U (zh) * 2017-06-29 2018-11-13 广东泰宝医疗器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抗菌消炎复合敷料
CN210542582U (zh) * 2019-01-17 2020-05-19 金陵科技学院 一种新型的多功能聚氨酯基纳米中药复合湿性敷料
CN111701069A (zh) * 2020-06-22 2020-09-25 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 一种创伤辅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07207A (zh) * 2020-09-16 2020-12-01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可生物降解的自粘附创口贴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76022A (zh) * 2020-09-29 2020-12-15 苏州永沁泉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创口敷料贴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77398A (zh) * 2021-07-08 2021-11-02 湖北中部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3d打印人工皮肤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21149A (zh) * 2021-08-20 2021-11-09 江南大学 一种3d打印抗菌水凝胶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28603A (zh) * 2021-11-02 2022-02-11 太原理工大学 促进皮肤伤口修复的双层不对称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22045967A1 (en) * 2020-08-31 2022-03-03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Hydrogels and methods of fabrication thereof
CN114474708A (zh) * 2021-09-16 2022-05-13 兰州大学 一种用于压电促愈合型伤口敷料制备的3d打印技术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63046Y (zh) * 2006-01-13 2007-01-31 长春吉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核孔膜复合型创伤敷料
CN102600018A (zh) * 2012-03-31 2012-07-25 华南理工大学 具有降温和促进伤口愈合作用的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99111A (zh) * 2014-12-04 2015-03-11 长春工业大学 一种三聚氰胺交联聚乙烯醇水凝胶敷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207627485U (zh) * 2017-04-17 2018-07-20 河南汇博医疗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抗菌防粘连复合敷料
CN107349471A (zh) * 2017-06-16 2017-11-17 卓阮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载药缓释的复合组织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8081386U (zh) * 2017-06-29 2018-11-13 广东泰宝医疗器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抗菌消炎复合敷料
CN107714285A (zh) * 2017-09-08 2018-02-23 李丹荣 一种三维打印结合负压冲洗一体化皮肤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98843A (zh) * 2018-06-13 2018-09-07 暨南大学 一种三维打印抗菌水凝胶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10542582U (zh) * 2019-01-17 2020-05-19 金陵科技学院 一种新型的多功能聚氨酯基纳米中药复合湿性敷料
CN111701069A (zh) * 2020-06-22 2020-09-25 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 一种创伤辅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22045967A1 (en) * 2020-08-31 2022-03-03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Hydrogels and methods of fabrication thereof
CN112007207A (zh) * 2020-09-16 2020-12-01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可生物降解的自粘附创口贴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76022A (zh) * 2020-09-29 2020-12-15 苏州永沁泉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创口敷料贴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77398A (zh) * 2021-07-08 2021-11-02 湖北中部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3d打印人工皮肤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21149A (zh) * 2021-08-20 2021-11-09 江南大学 一种3d打印抗菌水凝胶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74708A (zh) * 2021-09-16 2022-05-13 兰州大学 一种用于压电促愈合型伤口敷料制备的3d打印技术
CN114028603A (zh) * 2021-11-02 2022-02-11 太原理工大学 促进皮肤伤口修复的双层不对称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AIXIA WANG ET AL: "Preparation of berberine hydrochloride-Ag nanoparticle composite antibacterial dressing based on 3D printing technology", JOURNAL OF BIOMATERIALS APPLICATIONS, 12 December 2023 (2023-12-12), pages 1 - 12 *
JINGJUNJIAO LONG ET AL: "A 3D printed chitosan-pectin hydrogel wound dressing for lidocaine hydrochloride delivery",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C, 8 June 2019 (2019-06-08), pages 109873 *
张超: "含人脂肪来源蛋白复合物的三维生物打印墨水的创面修复效应初探", 中华烧伤杂志, 20 November 2021 (2021-11-20), pages 1011 - 1023 *
王海霞: "3D打印技术在中药创新研制与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19 June 2019 (2019-06-19), pages 236 - 24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87733B (zh) 2024-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55409B (zh) 一种大黄素纳米纤维载药系统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CN102697795A (zh) 一种抗肿瘤联合用药物
CN112830924B (zh) 大黄酸与异喹啉类生物碱抗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无载体纳米药物的制备
CN1256954C (zh) 艾叶油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92059B (zh) 一种低氧响应脂质体药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200921B (zh) 一种具有靶向作用的抗炎脂质体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15887733A (zh) 一种3d打印载银抗菌中药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57672A (zh) 一种兽用复方泰拉霉素纳米乳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20605A (zh) 一种制备治疗呼吸道炎症的厄多司坦化合物的方法
CN105503996A (zh) 一种柠檬苦素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和神经保护作用
CN113244438B (zh) 一种三维糖尿病足溃疡功能性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
CN111110720B (zh) 一种迷迭香精油纳米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2830923B (zh) 具有选择性抗菌作用的系列苯丙烯酸-异喹啉生物碱络合物及其无载体纳米药物的制备
CN103690556B (zh) 一种羟基喜树碱长循环脂质体
CN113521089A (zh) 一种黄芩苷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37415B (zh) 一种三维制霉素栓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97007A (zh) 一种治疗肠胃癌的药物组合物
CN101278897B (zh) 一种短叶苏木酚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方法
CN105198895A (zh) 一种新的柠檬苦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
CN112438975A (zh) 糖尿病治疗药物在抑菌中的应用
CN1981755A (zh) 固体脂质纳米粒作为鬼臼毒素及其衍生物载体的新剂型
CN112545979B (zh) 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灌注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7695337A (zh) 一种胆木缓释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54993B (zh) 一种吡柔比星载药明胶亚微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7442606A (zh) 补骨脂素及其衍生物在制备预防和治疗结石伴肾脏细胞死亡、炎症、纤维化的药物中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