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04417A - 桑叶茶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桑叶茶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04417A
CN115804417A CN202211545505.7A CN202211545505A CN115804417A CN 115804417 A CN115804417 A CN 115804417A CN 202211545505 A CN202211545505 A CN 202211545505A CN 115804417 A CN115804417 A CN 1158044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lberry leaf
leaf tea
product
mulberry
t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4550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倩
邹宇晓
廖森泰
黎尔纳
庞道睿
陈若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riculture and Agri Food Research Institute GAAS
Tea Research Institute Guang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Sericulture and Agri Food Research Institute GAAS
Tea Research Institute Guang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riculture and Agri Food Research Institute GAAS, Tea Research Institute Guang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Sericulture and Agri Food Research Institute GAAS
Priority to CN20221154550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0441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8044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044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桑叶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桑叶原料进行预处理,制备桑叶茶粗产品;向桑叶茶粗成品中接种冠突散囊菌和鼠李糖乳酸菌,发酵,制备桑叶茶。本发明通过冠突散囊菌和鼠李糖乳酸菌发酵制备的桑叶茶,和传统桑叶茶相比,提高了桑叶茶的功能性成分含量,同时去除了桑叶的青草腥味,改善了桑叶茶的口感。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桑叶茶,在桑叶茶的功能性营养成分和口感方面都有很大提升。

Description

桑叶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桑叶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桑叶是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是蚕的日常食物,又名家桑、荆桑、桑椹树、黄桑叶等。桑叶为传统药食两用的资源。研究显示,桑叶含有黄酮、多糖、生物碱、γ-氨基丁酸等活性物质,具有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抗衰老、抗菌和抗病毒等作用。由于桑叶含有的营养物质丰富且具有多重药理活性,国内外学者在桑叶功能活性和功能食品开发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目前,桑叶已被开发制成桑叶茶、桑叶咀嚼片、桑叶干粉、桑叶营养素等食品和保健品。
桑叶茶,也指采用纯桑叶制作的产品,主要原料为桑树嫩叶,桑叶茶以冲泡为主要食用方式。由于桑叶含有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和植物纤维。桑叶茶不仅可以提高桑叶的附加值,还可以延长桑叶的保质期。桑叶茶的形式多样,主要有桑叶绿茶、桑叶红茶、桑叶乌龙茶、桑叶菊花茶等,产品保留有桑叶降糖、降脂、减肥、美容的功效,适合各类人群饮用和食用。参考茶叶工艺加工,传统桑叶茶的加工只是对桑叶的杀青和简单炒制,只是提供了桑叶功能性成分的一种简单保存和利用方式,但桑叶中营养成分的利用率很低,因此桑叶茶中的功能性成分含量较低。同时,在开发桑叶茶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桑叶中的挥发性成分复杂,且具有较重而独特的青草腥味,导致桑叶相关产品难以被大部分消费者接受,阻碍了其在食品领域的开发应用和发展。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桑叶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得的桑叶茶,提高了桑叶茶的功能性成分含量,改善了桑叶茶的口感。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桑叶茶的制备方法,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桑叶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对桑叶原料进行预处理,制备桑叶茶粗产品;
向桑叶茶粗成品中接种冠突散囊菌和鼠李糖乳酸菌,发酵,制备桑叶茶。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冠突散囊菌的菌母液和鼠李糖乳酸菌的菌母液的质量比为1:(1~10)。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冠突散囊菌和鼠李糖乳酸菌的总接种量为所述桑叶茶粗成品质量的0.1%~1%。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发酵的参数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1)湿度为70%~80%;(2)温度为20℃~45℃;(3)时间为7天~10天;(4)方式为渥堆发酵。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预处理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对所述桑叶原料进行定色处理,将定色处理后的产物进行破壁处理,得桑叶中间品,将所述桑叶中间品进行异味去除处理,得桑叶茶粗产品。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预处理后,包括向所述桑叶茶粗成品中加入植物水提液,将所得混合物进行第一汽蒸的步骤。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桑叶粗产品与所述植物水提液的用料质量比为(5~10):1。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发酵后,还包括向所述发酵后的产物中加入植物水提液,将所得混合物进行第二汽蒸的步骤。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发酵后的产物与所述植物水提液用料质量比为(5~10):1。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汽蒸和第二汽蒸工艺的参数各自独立地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1)温度为102℃~121℃;(2)时间为5min~10min。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植物水提液中的植物选自大麦、茉莉花和金银花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桑叶茶,采用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桑叶茶的制备方法制得。
与传统方案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冠突散囊菌和鼠李糖乳酸菌协同发酵,制备的桑叶茶,和传统桑叶茶相比,提高了桑叶茶的功能性成分含量,同时去除了桑叶的青草腥味,改善了桑叶茶的口感。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桑叶茶,在桑叶茶的功能性营养成分和口感方面都有很大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桑叶茶的实际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桑叶茶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公开内容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术语
除非另外说明或存在矛盾之处,本文中使用的术语或短语具有以下含义:
本发明中,涉及“和/或”、“或/和”、“及/或”的选择范围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所列项目中任一个项目,也包括相关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所述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包括任意的两个相关所列项目、任意的更多个相关所列项目、或者全部相关所列项目的组合。需要说明的是,当用至少两个选自“和/或”、“或/和”、“及/或”的连词组合连接至少三个项目时,应当理解,该技术方案毫无疑问地包括均用“逻辑与”连接的技术方案,还毫无疑问地包括均用“逻辑或”连接的技术方案。比如,“A及/或B”包括A、B和A+B三种并列方案。又比如,“A,及/或,B,及/或,C,及/或,D”的技术方案,包括A、B、C、D中任一项(也即均用“逻辑或”连接的技术方案),也包括A、B、C、D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也即包括A、B、C、D中任两项或任三项的组合,还包括A、B、C、D的四项组合(也即均用“逻辑与”连接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中,涉及“多个”、“多种”、“多次”、“多元”等,如无特别限定,指在数量上大于2或等于2。例如,“一种或多种”表示一种或大于等于两种。
本发明中,涉及“优选”、“更好”、“更佳”、“为宜”仅为描述效果更好的实施方式或实施例,应当理解,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发明中,涉及“进一步”、“更进一步”、“特别”等用于描述目的,表示内容上的差异,但并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发明中,涉及“可选地”、“可选的”、“可选”,指可有可无,也即指选自“有”或“无”两种并列方案中的任一种。如果一个技术方案中出现多处“可选”,如无特别说明,且无矛盾之处或相互制约关系,则每项“可选”各自独立。
本发明中,涉及“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第四方面”等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仅用于描述目的,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数量,也不能理解为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重要性或数量。而且“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仅起到非穷举式的列举描述目的,应当理解并不构成对数量的封闭式限定。
本发明中,以开放式描述的技术特征中,包括所列举特征组成的封闭式技术方案,也包括包含所列举特征的开放式技术方案。
本发明中,涉及到数值区间(也即数值范围),如无特别说明,可选的数值分布在上述数值区间内视为连续,且包括该数值范围的两个数值端点(即最小值及最大值),以及这两个数值端点之间的每一个数值。如无特别说明,当数值区间仅仅指向该数值区间内的整数时,包括该数值范围的两个端点整数,以及两个端点之间的每一个整数,在本文中,相当于直接列举了每一个整数,比如t为选自1~10的整数,表示t为选自由1、2、3、4、5、6、7、8、9和10构成的整数组的任一个整数。此外,当提供多个范围描述特征或特性时,可以合并这些范围。换言之,除非另有指明,否则本文中所公开之范围应理解为包括其中所归入的任何及所有的子范围。
本发明中的温度参数,如无特别限定,既允许为恒温处理,也允许在一定温度区间内存在变动。应当理解的是,所述的恒温处理允许温度在仪器控制的精度范围内进行波动。允许在如±5℃、±4℃、±3℃、±2℃、±1℃的范围内波动。
本发明中,涉及到百分比含量,如无特别说明,对于固液混合和固相-固相混合均指质量百分比,对于液相-液相混合指体积百分比。
本发明中,涉及到百分比浓度,如无特别说明,均指终浓度。所述终浓度,指添加成分在添加该成分后的体系中的占比。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桑叶茶的制备方法,制备步骤包括:
对桑叶原料进行预处理,制备桑叶茶粗产品;
向桑叶茶粗成品中接种冠突散囊菌和鼠李糖乳酸菌,发酵,制备桑叶茶。
可选地,所述冠突散囊菌的菌母液和鼠李糖乳酸菌的菌母液的质量比为1:(1~10)。
可选地,所述冠突散囊菌的菌母液和鼠李糖乳酸菌的菌母液的质量比为1:1、1:2、1:3、1:4、1:5、1:6、1:7、1:8、1:9、1:10。
可选地,所述冠突散囊菌和鼠李糖乳酸菌的总接种量为所述桑叶茶粗成品质量的0.1%~1%。
可选地,所述冠突散囊菌和鼠李糖乳酸菌的总接种量为所述桑叶茶粗成品质的0.1%、0.2%、0.3%、0.4%、0.5%、0.6%、0.7%、0.8%、0.9%、1%。
可选地,发酵的参数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1)湿度为70%~80%;(2)温度为20℃~45℃;(3)时间为7天~10天;(4)方式为渥堆发酵。
可选地,发酵的湿度为70%、71%、72%、73%、74%、75%、76%、77%、78%、79%、80%。
可选地,发酵的温度为20℃、25℃、30℃、35℃、45℃。
可选地,发酵的时间为7天、8天、9天、10天。
可选地,所述预处理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对所述桑叶原料进行定色处理,将定色处理后的产物进行破壁处理,得桑叶中间品,将所述桑叶中间品进行异味去除处理,得桑叶茶粗产品。
可选地,预处理后,包括向所述桑叶茶粗成品中加入植物水提液,将所得混合物进行第一汽蒸的步骤。
可选地,所述桑叶粗产品与所述植物水提液的用料质量比为(5~10):1。
可选地,所述桑叶粗产品与所述植物水提液的用料质量比为5:1、6:1、7:1、8:1、9:1、10:1。
可选地,发酵后,还包括向所述发酵后的产物中加入植物水提液,将所得混合物进行第二汽蒸的步骤。
可选地,所述发酵后的产物与所述植物水提液用料质量比为(5~10):1。
可选地,所述发酵后的产物与所述植物水提液的用料质量比为5:1、6:1、7:1、8:1、9:1、10:1。
可选地,所述第一汽蒸和第二汽蒸工艺的参数各自独立地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温度为102℃~121℃,时间为5min~10min。
可选地,所述植物水提液中的植物选自大麦、茉莉花和金银花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桑叶茶,采用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桑叶茶的制备方法制得。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和对比例进行进一步说明,以下具体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原料,若无特殊说明,均可来源于市售,所使用的仪器,若无特殊说明,均可来源于市售,所涉及到的工艺,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常规选择。
以下为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1原料
本实施例利用多倍体杂交育种技术,育成的多倍体杂交品种“粤桑11号”。于夏季采摘“粤桑11号”第4~10位叶。晒干,去柄,切成1cm×1cm大小,得桑叶片。
2预处理
2.1定色
将所得桑叶片放入沸水中漂烫30s,然后将漂烫后的桑叶片捞出,放入冷水中定色。
2.2物理破壁处理
将定色后的桑叶片进行超声处理,超声波的功率为400W,超声温度为30℃,超声时间为40min,取出后进行微波处理,微波功率为700w,处理时间为40s。通过超声和微波处理,可促进桑叶片物理破壁,释放异味分子和桑叶功能因子。
2.3异味去除
将破壁后的产物进行真空机处理,真空度为0.09MPa,时间45s,去除破壁处理溢出的所述异味分子,得桑叶中间品。
3.1第一汽蒸
将大麦制备的大麦水提液,喷洒在桑叶中间品上,所述桑叶中间品:所述大麦的用料质量比为7:1,同时进行第一汽蒸工艺,得桑叶茶混合物1,压强为0.09Mpa,温度为102℃,时间为10min,第一汽蒸时所述桑叶茶混合物1的含水量控制在20%。
3.2灭菌
汽蒸后的桑叶茶混合物1进行灭菌处理,温度为102℃,时间为20min,得桑叶粗产品。
3.制茶
3.1发酵
采用渥堆发酵,冠突散囊菌的菌母液与鼠李糖乳杆菌的菌母液的质量比为1:5,冠突散囊菌的菌母液和鼠李糖乳杆菌的总接种量为所述桑叶茶粗成品质量的0.6%,发酵时的桑叶茶的湿度为75%,每天升温5℃,从20℃梯度升温到45℃后保持45℃不变,发酵时间为8天。冠突散囊菌发花,和鼠李糖乳杆菌协同作用,产生金花菌,通过独特的香味掩盖挥发出来的所述异味分子,同时,所述异味分子是发酵菌冠突散囊菌和鼠李糖乳杆菌的粮食,发酵菌冠突散囊菌和鼠李糖乳杆菌能转化残留的异味分子,降低桑叶茶异味分子的含量,改善桑叶茶青草异味口感。通过发酵处理,使释放出的桑叶茶的有利功能因子含量提高,且增强桑叶茶功能因子总黄酮的释放。
3.2第二汽蒸
将发酵后的产物再喷洒上述大麦水提物汁液,再进行第二汽蒸,压强为0.13MPa,温度为102℃,时间为10min,得桑叶茶混合物2。再次提升气味品质,第二汽蒸时桑叶茶混合物2的含水量控制在20%。
3.3揉捻
将第二汽蒸后的桑叶茶混合物2放入揉捻机,连续10次加压揉捻,压强为0.12Mpa。
4干热后处理
干燥:将揉捻后的桑叶茶在温度为135℃下烘7min,取出摊凉。
低温烘干:采用热泵低温干燥技术,43℃烘干。
5包装
将烘干的桑叶茶用专用密封袋密封,包装,避光保存。
表1
实施例 质量比 接种量
实施例1 1:5 0.6%
实施例2 1:1 0.6%
实施例3 1:10 0.6%
实施例4 1:5 0.3%
实施例2
实施例2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协同发酵时,冠突散囊菌的菌母液和鼠李糖乳杆菌的菌母液的质量比为1:1,冠突散囊菌母液和鼠李糖乳杆菌母液的总接种量为所述桑叶茶粗成品质量的0.6%。
实施例3
实施例3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协同发酵时,冠突散囊菌的菌母液和鼠李糖乳杆菌的菌母液的质量比为1:10,冠突散囊菌和鼠李糖乳杆菌的总接种量为所述桑叶茶粗成品质量的0.6%。
实施例4
实施例4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协同发酵时,冠突散囊菌的菌母液和鼠李糖乳杆菌的菌母液的质量比为1:5,冠突散囊菌和鼠李糖乳杆菌的总接种量为所述桑叶茶粗成品质量的0.3%。
实施例5
使用代谢组学方法分别测定桑叶茶中挥发性异味成分含量,基于GC-MS检测平台和自建数据库检测代谢物。
(1)HS-SPME萃取:
在60℃恒温条件下,取1g桑叶茶样品,震荡5min,120μm DVB/CWR/PDMS萃取头插入样品顶空瓶,顶空萃取15min,于250℃下解析5min,然后进行GC-MS分离鉴定。采样前萃取头在Fiber Conditioning Station中250℃下老化5min。注:新萃取头在萃取前在FiberConditioning Station中老化2h。并且采用的是SPME Arrow,其灵敏度可达传统SPME纤维头的10倍。
(2)色谱洗脱:
使用DB-5MS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Agilent J&W Scientific,Folsom,CA,USA)对萃取后的桑叶茶样品进行色谱洗脱,载气为高纯氦气(纯度不小于99.999%),恒流流速1.2mL/min,进样口温度250℃,不分流进样,溶剂延迟3.5min。程序升温:40℃保持3.5min,以10℃/min升至100℃,再以7℃/min升至180℃,最后以25℃/min升至280℃,保持5min。
(3)质谱检测:
对洗脱后的桑叶茶样品进行质谱分析,使用电子轰击离子源(EI),离子源温度为230℃,四级杆温度为150℃,质谱接口温度280℃,电子能量70eV,扫描方式为选择离子检测模式(SIM),定性定量离子精准扫描(GB23200.8-2016)。
实施例6
测定桑叶茶中主要功能活性成分的含量,步骤如下:
(1)没食子酸、龙胆酸、绿原酸、香草酸、咖啡酸、丁香酸、槲皮素、表儿茶素、儿茶素、芦丁含量的测定
a标准溶液的配制
准确称取没食子酸、龙胆酸、绿原酸、香草酸、咖啡酸、丁香酸、表儿茶素、芦丁,甲醇定容,0.22μm有机相滤膜过滤,其中龙胆酸配制成5mg/mL,其他配制成1mg/mL母液。-20℃保存备测。
b色谱条件
取1g桑叶茶样品,通过HPLC系统测定,色谱条件如下:采用ZORBAX SB-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4%醋酸溶液(梯度洗脱见表2),流速:1mL/min,运行时间:55min,柱温:30℃,检测波长:280nm。
表2流动相洗脱梯度
时间(min) 乙腈(%) 0.4%醋酸(%)
10 5 95
40 25 75
45 35 65
50 40 60
(2)1-DNJ的测定
取1g桑叶茶样品,采用RP-HPLC法测定,色谱柱为ZORBAX SB-C18,检测器为G1362AVWD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54nm,流动相乙腈-0.1%冰醋酸(体积比40:60),流速1.0mL/min,进样量20μl。
(3)总黄酮的测定
取0.3mL桑叶茶提取液中加入1.5mL蒸馏水和0.09mL 5%(m/v)亚硝酸钠溶液,混匀后,25℃下反应6min,后加入0.18mL 10%(m/v)六水氯化铝溶液,静置5min后加入0.6mL1mol·L-1NaOH溶液,最后加入0.33mL蒸馏水,于510nm波长下测其吸光值。同时以0.3mL乙醇代替稀释液作空白对照。并以不同溶度的儿茶素标准品制作标准曲线。根据方程换算出样品的黄酮含量。黄酮含量结果以干基每100g桑椹中所含的儿茶素当量(mg catechinequivalents/100g dry weight)表示,简写为mg CE/100g DW。
对比例1
对比例1制备了一种桑叶茶,对比例1的桑叶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桑叶茶发酵处理时,只采用冠突散囊菌进行发酵,冠突散囊菌的接种量为0.6%。
对比例2
对比例2制备了一种桑叶茶,对比例2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桑叶茶发酵处理时,只采用鼠李糖乳杆菌进行发酵,鼠李糖乳杆菌的接种量为0.6%。
对比例3
对比例3制备了一种桑叶茶,对比例3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制备桑叶茶时,不采用发酵处理。
使用实施例5所述代谢组学方法分别测定实施例1~4及对比例1~3的制备的桑叶茶的挥发性成分含量,主要青草味成分的含量如下表3所示。
表3
Figure BDA0003979637610000111
Figure BDA0003979637610000121
Figure BDA0003979637610000131
Figure BDA0003979637610000141
使用实施例6中所述方法分别测定桑叶茶中的功能活性成分,实施例1~4及对比例1~3的制备桑叶茶中的主要功能活性成分的含量(mg/g)如下表4所示:
表4
Figure BDA0003979637610000142
Figure BDA0003979637610000151
结合表3和表4可知,本发明采用冠突散囊菌和鼠李糖乳杆菌发酵制备的桑叶茶,桑茶叶的异味分子2-戊基呋喃、己醛、己醇、(E)-2-壬烯醛、(E)-2-己烯醛、1-戊醇、庚醛、2-壬烯醛、E-2-辛烯醛、(Z)-3-己烯醇、3-辛醇、正壬醛、癸醛均低于采用单菌发酵和不采用发酵处理制备的桑叶茶;本发明的桑茶叶的功能性成分1-DNJ、没食子酸、绿原酸、香草酸、咖啡酸、丁香酸、表儿茶素、龙胆酸、芦丁、总黄酮的含量均高于采用单菌发酵和不采用发酵处理制备的桑叶茶。通过冠突散囊菌和鼠李糖乳酸菌发酵制备的桑叶茶,和传统桑叶茶相比,提高了桑叶茶的功能性成分含量,同时去除了桑叶的青草腥味,改善了桑叶茶的口感。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桑叶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对桑叶原料进行预处理,制备桑叶茶粗产品;
向桑叶茶粗成品中接种冠突散囊菌和鼠李糖乳酸菌,发酵,制备桑叶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桑叶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冠突散囊菌的菌母液和鼠李糖乳酸菌的菌母液的质量比为1:(1~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桑叶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冠突散囊菌和鼠李糖乳酸菌的总接种量为所述桑叶茶粗成品质量的0.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桑叶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酵的参数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1)湿度为70%~80%;(2)温度为20℃~45℃;(3)时间为7天~10天;(4)方式为渥堆发酵。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桑叶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对所述桑叶原料进行定色处理,将定色处理后的产物进行破壁处理,,将破壁后的产物进行异味去除处理,得桑叶中间品。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桑叶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处理后,包括向所述桑叶茶粗成品中加入植物水提液,将所得混合物进行第一汽蒸的步骤;所述桑叶粗产品与所述植物水提液的用料质量比为(5~10):1。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桑叶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酵后,还包括向所述发酵后的产物中加入植物水提液,将所得混合物进行第二汽蒸的步骤;所述发酵后的产物与所述植物水提液用料质量比为(5~10):1。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桑叶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汽蒸和第二汽蒸工艺的参数各自独立地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1)温度为102℃~121℃;(2)时间为5min~10min。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桑叶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水提液中的植物选自大麦、茉莉花和金银花中的一种或多种。
10.一种桑叶茶,采用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桑叶茶的制备方法制得。
CN202211545505.7A 2022-12-05 2022-12-05 桑叶茶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58044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45505.7A CN115804417A (zh) 2022-12-05 2022-12-05 桑叶茶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45505.7A CN115804417A (zh) 2022-12-05 2022-12-05 桑叶茶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04417A true CN115804417A (zh) 2023-03-17

Family

ID=85485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45505.7A Pending CN115804417A (zh) 2022-12-05 2022-12-05 桑叶茶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04417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09839A (zh) * 2017-08-01 2017-12-26 六安玫瑰红茶品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桑叶茶营养成分含量的加工方法
CN108850345A (zh) * 2018-06-25 2018-11-23 贵州黔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辣木叶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43008A (zh) * 2018-08-17 2018-12-21 贵州芊指岭生态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高品质红茶茶膏的制备方法
CN109221509A (zh) * 2018-09-03 2019-01-18 安康金泰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桑叶红茯茶的制备工艺
CN109527152A (zh) * 2018-10-16 2019-03-29 澧县泰溥生态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 一种多功能桑叶茶的制作方法
CN111528316A (zh) * 2019-12-27 2020-08-14 四川轻化工大学 一种发酵桑叶茶的制备方法
CN114287495A (zh) * 2022-01-14 2022-04-08 北京汉方食源生态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功能性桑叶茶的制作方法
CN115025033A (zh) * 2021-03-05 2022-09-09 上海仪玳化妆品有限公司 一种桑叶发酵组合物、制备方法、应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09839A (zh) * 2017-08-01 2017-12-26 六安玫瑰红茶品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桑叶茶营养成分含量的加工方法
CN108850345A (zh) * 2018-06-25 2018-11-23 贵州黔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辣木叶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43008A (zh) * 2018-08-17 2018-12-21 贵州芊指岭生态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高品质红茶茶膏的制备方法
CN109221509A (zh) * 2018-09-03 2019-01-18 安康金泰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桑叶红茯茶的制备工艺
CN109527152A (zh) * 2018-10-16 2019-03-29 澧县泰溥生态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 一种多功能桑叶茶的制作方法
CN111528316A (zh) * 2019-12-27 2020-08-14 四川轻化工大学 一种发酵桑叶茶的制备方法
CN115025033A (zh) * 2021-03-05 2022-09-09 上海仪玳化妆品有限公司 一种桑叶发酵组合物、制备方法、应用
CN114287495A (zh) * 2022-01-14 2022-04-08 北京汉方食源生态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功能性桑叶茶的制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76052A (zh) 一种发酵型茶汁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71721B (zh) 一种金花茶茶酒及其制作方法
CN108060041A (zh) 一种秋葵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05020A (zh) 一种高gaba保健红茶
CN101180998A (zh) 一种黄金醋茶饮料及制造工艺
CN106617047B (zh) 一种桑椹酵素及其生产工艺
CN102408965A (zh) 一种青竹米酒及制备方法
CN105559145A (zh) 一种电子烟香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88241A (zh) 一种紫山药低醇发酵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KR20120041884A (ko) 흑삼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된 흑삼
CN110463992A (zh) 一种佛手酵素粉及制作方法
CN105462743A (zh) 一种余甘子果酒的制备方法及由该方法制备的余甘子果酒
CN114246208A (zh) 一种槐米发酵提取制备果蔬保鲜剂的方法
CN103931810A (zh) 一种即溶型红茶浓缩汁的制备方法
CN108795684A (zh) 一种补血降脂红枣养生醋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17253A (zh) 一种绿茶制备电子烟香精的方法
CN110607218B (zh) 一种醒酒醋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15804417A (zh) 桑叶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05735A (zh) 一种甜玉米烟用香料的制备及其在烟草中应用
CN104694254B (zh) 红参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431106A (zh) 一种保健复合茶制作工艺
CN105794955A (zh) 一种桦褐孔菌硒化多糖制剂及其在树莓保鲜中的用途
CN113907231B (zh) 桑叶生物饮料的制备方法及产品
CN114933989A (zh) 一种植物乳杆菌及其发酵培养基与一种富含γ-氨基丁酸的桑叶茶及其制备方法
KR102623370B1 (ko) 항비만 조성물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