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254A - 在双甲板电梯之间横向转送的电梯轿厢 - Google Patents

在双甲板电梯之间横向转送的电梯轿厢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254A
CN1157254A CN96117396A CN96117396A CN1157254A CN 1157254 A CN1157254 A CN 1157254A CN 96117396 A CN96117396 A CN 96117396A CN 96117396 A CN96117396 A CN 96117396A CN 1157254 A CN1157254 A CN 11572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vator
deck
car
signal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961173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B·A·包威尔
J·比塔
F·H·巴克
S·C·尹
J·K·萨尔蒙
P·本内特
A·库尼
R·C·麦卡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tis Elevator Co
Original Assignee
Otis Elevator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tis Elevator Co filed Critical Otis Elevator Co
Publication of CN11572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2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9/00Kinds or type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02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 B66B1/06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 B66B1/14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with devices, e.g. push-buttons, for indirect control of movements
    • B66B1/18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with devices, e.g. push-buttons, for indirect control of movements with means for storing pulses controlling the movements of several cars or ca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24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 B66B1/2408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where the allocation of a call to an elevator car is of importance, i.e. by means of a supervisory or group controller
    • B66B1/2458For elevator systems with multiple shafts and a single car per shaf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24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 B66B1/2408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where the allocation of a call to an elevator car is of importance, i.e. by means of a supervisory or group controller
    • B66B1/2491For elevator systems with lateral transfers of cars or cabins between hoistw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9/00Kinds or type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9/003Kinds or type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for lateral transfer of car or frame, e.g. between vertical hoistways or to/from a parking posi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30Details of the elevator system configuration
    • B66B2201/303Express or shuttle elev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30Details of the elevator system configuration
    • B66B2201/304Transit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30Details of the elevator system configuration
    • B66B2201/306Multi-deck elevator ca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将可横向移动的电梯轿厢(22、23)从第一电梯支架(26)的上部甲板转送到第二电梯支架(27)的上部甲板以及从第二电梯支架的下部甲板转送到第一电梯支架的下部甲板上。每一个都带有双甲板电梯支架的三个电梯井道由计算机程序控制。本发明同时也简要公开了用于将轿厢从电梯支架移动到电梯支架的齿条和齿轮横向移动装置。

Description

在双甲板电梯之间横向转送的电梯轿厢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第一井道把第一横向移动的电梯轿厢从第一电梯轿厢支架的下部甲板转送到第二井道第二电梯支架的下部甲板上,而将第二轿厢从第二轿厢支架的上部甲板转送到第一轿厢支架的上部甲板上,由此,使两个轿厢可同时在两个井道中移动。
传统的电梯中,提升系统中的钢绳净重限制了在使用时的传送距离。为达到超过其限度的高层建筑处,通常是把乘客送到摩天厅,然后,乘客徒步走上另一电梯,再用该电梯把乘客送往建筑中更高的楼层。然而,乘客间的走动非常无序,打乱了高层建筑中上下客流的稳定性。
建筑物内上部楼层的所有乘客必须通过该建筑物的下部楼层向上运送。因此,随着建筑物的增高,越来越多的乘客要通过下部楼层,这就需要越来越多的用于电梯井道(这里指“通道”)的建筑物空间。为了减少向建筑物上部输送足够多的乘客所需的通道数量,需要增加每一电梯井道的使用效率。例如,公知的双甲板电梯在运行高峰期可以运送双倍的乘客,由此,将所需井道数目大约减少了一半。有建议在带有多个移动的轿厢的井道中使用双吊索系统,在这种双吊索系统中,由于绳索的比率原因,上部轿厢移动的距离是下部轿厢移动距离的两倍,并且,通过安装在井道侧壁上的线性感应马达(LIMs)提供驱动力,由此减少所需的绳索。然而,双吊索系统无法用于将乘客往复送到高层建筑物的摩天厅,而且也不能使用线性感应马达,主要因为若没有平衡重,电机元件和能量消耗非常大。
为长距离输送,电梯轿厢可在第一井道的第一轿厢支架上移动,从基础楼层上升到转换楼层,再横向移动到第二井道的第二电梯轿厢支架上,并由此在建筑物内向上移动等等,这已在属于同一申请人的美国待审查系列专利申请(代理人备案第OT~2230号)的同期文献中公开。然而,在任一时间仅有一个轿厢在移动,而其它轿厢支架则在井道闲置待机。因此,尽管前述系统对到达高层建筑物有用,但对通道却是一种浪费。
本发明的目的包括提高电梯井道的利用率,在所述电梯井道中将可横向移动的电梯轿厢从一个井道的轿厢支架转送到另一井道中的轿厢支架上。
根据本发明,相邻而且交错并行的电梯井道具有双甲板轿厢支架和轿厢,轿厢可从一个轿厢支架的下部甲板转送到另一轿厢支架的下部甲板,同样,轿厢可从另一个轿厢支架的上部甲板转送到下部轿厢支架的上部甲板。依据本发明,这些轿厢能在上部和下部甲板间同时转送。
本发明提高了建筑物中电梯井道的利用率,并使电梯轿厢的运行距离是普通电梯运送距离两倍或多倍。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从下文结合附图和最佳实施例的描述中更清楚地表现出来。
图1是本发明往复运输系统简化模型的局部侧剖视图。
图2是表示用于控制图1中最下面通道内的电梯一的部分程序的逻辑流程图,其中电梯一上部甲板上带有轿厢。
图3是表示用于控制电梯一运行子程序的逻辑流程图。
图4是表示用于控制图1中中部通道内的电梯二的部分程序的逻辑流程图,其中电梯二上部甲板上带有轿厢。
图5是表示用于使两电梯同步接近转换平台的程序逻辑流程图。
图6是表示可用于本发明的第二横向移动装置的轿厢支架和轿厢的简化侧视图。
参照图1,运输系统包括:三个分开的井道19~21,每个井道中,除了载客轿厢部分外,都设有完整的电梯;一对轿厢22、23在三个井道19~21间转送。每个电梯包括:双甲板支架26~28,升降索30~32及包括有电机、滑轮和制动器的提升机34~36,所述升降机34~36设置在带电梯控制器40~42的机器室37~39内。这里,为控制之目的,井道19~21中的电梯分别指电梯一、电梯二及电梯三。电梯一在一对带厅楼层45、46和第一对转换楼层47、48间转送乘客,该转换楼层47、48为电梯一的“转换”台,又是电梯二的“下部”楼层。电梯二将乘客从第一转换楼层47、48送至第二转换楼层49、50。电梯三在第二转换楼层49、50和一对上部带厅楼层51、52之间运送乘客,该上部带厅楼层51、52有时称作“摩天厅”,它可以是餐厅楼层、观察平台,或是借助局部电梯(带或不带高速运行)使乘客达到更高(或低)楼层的厅。在电梯轿厢22、23和带厅楼层45、46、51、52上之间,可以分别通过井道门55~58出入。每个井道19~21的底部设置有公知的缓冲器60~62。每个电梯还设有其它设备,象在已知的双甲板电梯中设有的平衡重、调速器、安全设备等,这些设备对本发明来说都不例外,在此勿需表示。
每个转换楼层上都配设有横向移动装置,譬如用螺旋千斤顶装置64~71将轿厢22、23从电梯支架26~28之一输送到另一轿厢支架上,这已完整记载在属于同一申请人的美国待审查专利系列申请(代理人备案第OT-2230号)的同期文献中并将结合图6加以描述。轿厢22、23带有轮,可以从一个支架26~28的平台移动到另一个支架26~28的平台上。轿厢22、23具有一般形式(如图1右手侧所示)的门,所述门由门操作机械控制,供乘客进入下部或上部带厅楼层45、46、51、52。而且,门在转换楼层47~50上时不会打开。每个电梯备有楼层锁,在该实施例中,楼层锁包括双稳态螺线管锁舌,锁舌能移动到锁定位置,如上所述的待审查申请所示,在锁定位置处锁舌与支撑在井道的板相配合实现锁定。利用双线圈,双稳态螺线管允许一个线圈充电,实现所述锁舌的配合,解除充电之后,锁舌仍能维持配合状态;电梯移动时,反向线圈动作,使锁舌脱开,直到另一线圈再次动作,锁舌一直保持该脱开状态。楼层锁的作用在于,当轿厢从一个支架转送到另一个支架或反向转送时,能减少因钢索的拉伸变化而带来的轿厢支架26~28的误操作。所述板与横槛(图1中仅示出一个横槛60)结合使轿厢22、23可在轿厢支架26~28之间移动。象所述的待审查申请所记载的那样,每个轿厢支架26~28也有轿厢/电梯锁定系统,该锁定系统由能向轿厢内伸出并与安装在轿厢上的板配合的锁舌组成,这里并未表示。如待审查的申请所记载的那样,每个支架上还配有某种形式的近程探测器,用来检测每个轿厢22、23上的元件是否到位,以提供通常用来表示轿厢到达特定电梯的特定甲板上的信号。
在把轿厢从支架26~28中一个支架转送到另一个支架的过程中,希望保持轿厢内照明的最低电量,同时也要求维持求救铃、电话及门关闭开关所需最低信号电流。在如图1所示的往复系统中,带厅楼层45、46和51、52之间的传送对任何其它目标厅来说是没有选择的,所以,通常不需要带有全部电梯呼叫按钮的电梯操作盘。由于除了电梯一的轿厢位于下部厅45、46及电梯三中的轿厢位于上部厅51、52之外,门均不能打开,所以,当轿厢从一个支架转换到另一个支架(或相反)时,没有必要维持门的打开功能。本实施例中,如前文所述申请一样,前述用于照明及信号的电流借助于带有双侧插头-插座装置的连接电缆维持,所述插头-插座装置分别对应于装在各吊杆上的插座/插头并与之配合,所述吊杆由装在相应支架上的吊杆旋转机构控制。每个轿厢的插座/插头装置与设在轿厢支架上的一个或两个吊杆上的插座/插头装置中的任一个或两者一直保持啮合。每个吊杆上设置的插座/插头装置都设有一单稳态线圈锁舌,该线圈响应松开信号,将相应的插座/插头装置从轿厢上的插座/插头中推开,而与之脱离啮合,由此,当不使用吊杆时可使其抽回。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井道21安装在井道20的左边,紧接在井道19的上边。而且,如果需要,可如前文涉及的待审查申请那样,每个井道20、21相对下面的井道向右偏置,这种选择取决于建筑设计而与电梯无关。假如是这种情况,电梯二只需要第二吊杆与电梯三的吊杆相配合。把支架锁住在楼层的最佳方式公开在属于同一申请人的美国待审查专利系列申请(代理人备案第OT-2286号)的同期文献中。同样地,在电梯运行当中将轿厢锁在支架上的最佳方式公开在属于同一申请人的美国待审查专利系列申请(代理人备案第OT-2284号)的同期文献中。本发明中,利用简单的螺旋千斤顶系统64~71,允许每个电梯将轿厢推离电梯自身而移向另一电梯;并且,在电梯间输送轿厢的最佳方式已在属于同一申请人的美国待审查专利系列申请(代理人备案第OT-2320号)的同期文献中公开。如前述,本发明使用了相邻的电梯井道,以减少轿厢的移动距离,减少轿厢支架的宽度,增加窄槛60的宽度。而且,如采用属于同一申请人的美国待审查专利系列申请(代理人备案第OT-2288号)的同期文献中的方式,在输送过程中,通过维持通信和动力,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轿厢22、23可在电梯间移动更长的距离。
参照图2,电梯一的控制程序由具有多种功能的微处理器执行,这里并没有示出所有功能。所述功能包括对轿厢门的控制、对带有上下甲板轿厢的转换及门的控制、运行控制、所有电梯或任一电梯的移动控制等。图2所示程序通过进入点81输入,第一检测器82判断是否电梯接收到了移动方向命令(即,命令向上或向下)。假设电梯轿厢在电梯一的上甲板处且门完全打开,所述电梯一在下部带厅楼层的上甲板46处。这时,电梯没有设定方向,一个负的检测结果82将传给检测器83,检测电梯是否处在转换楼层位置。对于电梯一,转换楼层意味着电梯位于其下部和上部甲板紧邻转换楼层47、48。在这一前提下,电梯处在楼厅处,则一个负的检测结果83进入子程序84(与前述代理人备案第OT-2230号的系列申请中测试步骤90~105相同),随着门开始完全打开,该程序控制轿厢门的关闭。在门最终关闭前图2所示子程序需经多次循环,发生这种情况时,执行其它程序,并反复经过返回点85。门关闭后,步骤90设置上部转送信号,该信号使电梯到达转换楼层时将其上轿厢转送到另一电梯上。接下来,步骤91重新设置下部楼厅的厅灯,步骤92设置目标楼层是转换层,以及步骤93设置使电梯向上的命令。然后,通过返回点85进入其它程序。
在经图2所示程序的下一次循环中,检测结果82为正值,则电梯一的运行子程序通过转换点94进入图3所示程序中。
图3中,进入第一检测器95,确定电梯是否收到运行命令。起初,电梯没有收到运行命令,则负的检测结果95传给一对检测器96、97,检测上部轿厢/电梯锁或下部轿厢/电梯锁是否确实锁定。这可以是一个通过微开关或如前述与锁舌的连接配合发出的安全信号。轿厢在第一次进入电梯后(置后步骤,如后文)锁定在电梯一上,直到再次转送到电梯二(置后步骤,如后文)前一直保持锁定状态。如果轿厢在锁定状态下,则一对检测器98确定电梯一的上部和下部吊杆是否收回。假如检测结果96、97二者或检测结果98、99为负值,电梯不能运行;这时,则通过返回点102进入另一程序。如图3所示的简化实施例,仅简单绕过否定结果,确定出电梯的运行条件;而在更复杂一些的实施例中,负的检测结果96~99会产生援救信号,保证人为介入和最终疏散乘客。但是,如果任一检测结果96或97和两检测结果98、99为正值,则检测器103确认电梯是否还锁定在楼层上。最初,电梯锁定在楼层上,则正的检测结果103进入步骤104,重新设置电梯/楼层锁,然后,抽回锁舌。当锁松开后,在接下来的程序步骤中,检测结果103为负值,进入预扭子程序105,在该子程序中向电梯电机供应合适的电流,以在预先抬起制动器时支撑电梯负载。然后,步骤106命令制动器抬起,步骤107将电梯设置为运行状态。此后,计算机通过返回点102转入另一程序。一旦进入运行模式,作为电梯控制部件40一部分的电梯运动控制器(图1)将使电梯对应于速度分布图(或其它)以普通方式运行。
在经过图3所示子程序的下一次循环中,正的检测结果95将传给检测器109以确定电梯运行方向是否向下。如果是,检测结果110确定电梯是否已到达目的楼层(厅下面的楼层)的停止控制点(SCP),如已经到达,步骤111将打开带厅楼层的下部甲板45上的灯(未表示)。如果电梯没有到达停止控制点,则绕过步骤111的程序进入检测器112,确认电梯是否进入门内区域(IDZ);在到达停止控制点之前,检测结果112一般为负值,并通过返回点102进入其它程序。最终,电梯到达停止控制点,通过图3所示程序的下一次循环中,检测结果110为正值,这使步骤122以普通方式操作厅里的灯(包括电铃)。然后,检测结果113确定电梯是否到达门外区域(ODZ);最初电梯没有到达,则程序通过负的检测结果113和112进入返回点102。最终,电梯进入门外区域,通过图3的后续程序使正的检测结果113进入步骤114,门以普通方式打开。然后,程序传到检测器112,最初,负的检测结果会通过返回点102进入其它程序。
当电梯进入门内区域后,正的检测结果112使检测器115确定第二位置转换器(SPT)是否已指示电梯正处在带厅楼层的适当楼层处。如果没有指示,则一个负的检测结果115将进入子程序116,以通常的方式将电梯调整定位至带厅楼层处。之后,正的检测结果115传给检测器117,以确保电梯速度为零,上述过程不会在几毫秒内发生,因此还要通过图3所示程序而进行几次循环。在电梯整个运行过程中,它对应于电梯控制器40的速度分布图程序部分运行,控制器40控制电梯运行到楼层后完全停止;它还对应于再次调整其与楼层水平对齐的子程序116运行。当电梯完全停止后,通过图3程序将得到一个正的检测结果117,该结果会进入步骤120,重新设置制动器抬升命令,由此使制动器下降并阻止电梯钢绳系统的所有运动。步骤122重新设置方向命令,步骤123重新设置运行模式,并通过返回点102进入另一程序。
在前述情况下,即电梯从带厅楼层的下甲板45处开始起动且其上部甲板的轿厢门完全打开的情况下,电梯开始向上运行,而不是下降。因此,在步骤90~93(图2)之后、正的检测结果82(图2)及95(图3)将传给负的检测结果109,并由此绕过几个检测过程和步骤110、111、113及114。所以,当电梯向上运行时,首先是到达门内区域,这时,正的检测结果112检验楼层和速度,然后如前所示,在步骤121~123使制动器下降、重新设置方向及运行模式。
步骤122重新设置方向后,在通过图2所示程序的下一次循环中,将再次得到负的检测结果82。该结果将再次进入检测器83,但此时,电梯位于其转换楼层上,所以,正的检测结果83传给检测器128,判断上部转换信号是否已被设置;由于在前面步骤90中就已经设置了上部转换信号,正的检测结果128将会传给使轿厢从电梯一的支架26的上部甲板移动到电梯二的支架27的程序中。检测结果129确定上部推出信号是否已被设置;该信号表示轿厢正在支架26的上部甲板和支架27之间转换。最初,没有设置该信号,则一个负的检测结果129会传给检测器130以确定电梯/楼层锁是否已锁定。这里并没有示出电梯/楼层锁;在本实施例中的转换楼层上,应包括有通过接触或微开关连接到位于转换楼层上的两个电梯上的安全电路,当全部楼层锁舌伸到支架26和支架27上使二者都锁定在建筑物楼层上时,该电路可向检测器130提供一正的检测结果。当电梯一第一次到达转换楼层,锁舌已经把支架27锁定在建筑物上,但是锁舌尚不能延伸而锁定支架26。因此,负的检测结果130进入测试131以确保电梯速度仍为零,检测结果132保证制动器没有抬升,意味着锁舌可以安全配合并将电梯锁定在建筑物楼层上。这样,正的检测结果131和负的检测结果132将传给步骤133以设置楼层锁定,这使锁舌延伸并与板(例如60)配合,从而将(电梯一的)支架26锁定在建筑物楼层上。
然后,步骤134使上部连接吊杆(未示)延伸,其末端旋转并由此伸出横槛60,以使电梯插座/插头装置位于通过电梯二吊杆上的插座/插头装置能与之配合的位置。步骤135要求电梯二的上部吊杆延伸。如后文所述,这种要求通过控制电梯一到控制电梯二并使用与电梯一的检测过程163和步骤164相同的方式达到。在要求上部电梯二的吊杆进行延伸之后,计算机通过返回点85进入另一程序。
通过图2所示程序接下来的步骤中,负的检测结果82、正的检测结果83和128、负的检测结果129及正的检测结果130将传给检测器139,来确定上部连接锁定是否已建立。在本实施例中,这最好是一种信号,该信号从电梯一的电路系统向外发出,通过连接电缆传给轿厢22,再通过电梯一插座/插头上的连接器以及所述连接电缆返回,经电梯二的电路系统、又回到电梯一的电路系统。因为吊杆相互伸出需花费几毫秒时间,所以图2所示程序要循环几次,在这期间,负的检测结果139将传给步骤134和135以确保吊杆伸出。最后,吊杆充分伸出,这使三个插座/插头装置(电梯一、轿厢和电梯二)互联,从而发出完全锁定连接的信号;正的检测结果139将传给步骤140以重置上部电梯/轿厢锁,由此使锁舌抽回并使轿厢22从支架26上脱开。然后,检测器141确定电梯/轿厢锁是否脱开。只有在全部锁舌从轿厢22中脱出时,锁舌上带有的微开关或连接器才发出所述信号。由于把电梯/轿厢锁打开到开锁状态仅需几毫秒,所以正的检测结果151将通过返回点85进入其它程序。通过图2所示程序的后续过程中,最终,电梯/轿厢锁脱开,这样负的检测结果141将传给步骤142,以设置指示上部转换已经准备就绪的信号,然后,进入检测步骤143,确定电梯二下部子程序(未表示)是否确定了类似的信号。要求电梯一的上部甲板和电梯二的下部甲板在同一时间准备就绪,以同步完成从电梯一的上部甲板将轿厢转送到电梯二的上部甲板、同时从电梯二的下部甲板上将另一轿厢转送到电梯一的下部甲板上的操作。当二者都准备就绪时,负的检测结果141将通过步骤142,而正的检测结果143将传给步骤148,使移动装置66推出上部轿厢(如图1所示),即供给螺旋千斤顶装置66能量,将轿厢23从支架26的上部甲板推出,并通过横槛移动到支架27上。一旦发出轿厢推出信号,则步骤149将设置上部推出信号,指示出轿厢正在电梯之间的过渡带运行。
在螺旋千斤顶装置66的作用下,轿厢23从支架26向支架27横向移动,直到轿厢23处于支架27上的新操作位置之前,轿厢连接电缆近端一直保持连接状态。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如下文参考后图所描述的那样,电梯二控制器要求电梯一上部吊杆松开,以使锁舌将电梯一的插座/插头装置推开,使之与轿厢的插座/插头装置脱离接触。这时,因为连接锁定不再穿过电梯一的吊杆到轿厢、再穿过电梯二的吊杆及穿过电梯二控制器到电梯一的控制器而延伸,所以连接锁定中断。因此,直到电梯二要求电梯一的吊杆以后文所述的方式松开前,检测结果150一直保持正值;但是,一旦电梯一的吊杆松开,连接锁定就会中断,这样一个负的检测结果150将传给步骤151,使电梯一上部连接吊杆抽回,以保证其不干涉电梯一或电梯二的移动。检测器152确定轿厢是否充分移动到支架27的上部甲板上,以指示轿厢已位于电梯二上。当轿厢从一个支架移动到另一支架上时,如图1所示,最初它并不是充分地处在第二支架上,因此,负的检测结果152将通过返回点85进入其它程序。
在经过图2所示程序的后续循环中,随着轿厢继续向电梯二移动,将会使负的检测结果82及正的检测结果83、128和129传给检测器150。一旦连接锁定中断,负的检测结果150便进入检测器152。最终,轿厢完全位于支架27上,这使近程传感器提供一个指示轿厢位于电梯二上部的信号,正的检测结果152将传给步骤153,以重新设置上部准备信号(在步骤142中设置),直到下达使轿厢从电梯二下部甲板推出的指令之前,该信号一直保持有效。然后,步骤154重新设置上部推出信号(指示转送已经完成),步骤155重新设置上部转换信号(由此指示出在下一平台处轿厢还没有从上部甲板移开)。在这种形式下,完成轿厢从电梯一上部甲板到电梯二上部甲板的转送,并通过返回点85进入另一程序。
此时,轿厢已经实现了从电梯一到电梯二的转送,电梯一上部甲板控制器暂时搁置并待机,而电梯一将其下部甲板上的轿厢送到楼厅处并返回,直到电梯二携带轿厢23下降到第一转换楼层为止,此后,轿厢23将被转送回电梯一的上部甲板上。通过图2所示程序的所有步骤中,直到电梯一下部甲板控制器将电梯一的方向设置为向下之前,将产生一个负的检测结果82。最初,电梯一仍位于转换楼层上,则正的检测结果83将传给检测器128,检测上部转换信号是否仍然存在。当把上部轿厢转送到电梯二之后,所述信号在步骤155中重新设置,则负的检测结果128将传给检测器161,检测轿厢是否位于电梯一的上部甲板上。在这种情况下,若轿厢没有位于上部甲板上,则一个负的检测结果161传给步骤162,简单地再确认上部轿厢/电梯的锁舌是否移开。然后,检测器163确定电梯二是否准备将轿厢转送到电梯一,这种情况下,要求上部吊杆伸出。最终,下部甲板控制器(如后文所述,与上部甲板控制器一样)将使下部甲板上的轿厢门关闭,并且由于轿厢处在转换楼层上,它将把电梯的方向设置为向下。在通过电梯一上部甲板程序或电梯一下部甲板程序的后续过程中,将执行图2所示的电梯一运行程序。电梯处在下部甲板是无关紧要的,因为不管哪一程序进入图3(上部或下部甲板),如果电梯向下运行,门会打开,反之则不,而且轿厢之一将会锁定在电梯上,这样总会以满足检测结果96或97之一。如果需要,可提供简单的互锁以使图3中的子程序仅被图2中的上部甲板程序或下部甲板程序之一调用,而不是同时调用;而且,这已经超出本发明的范围。当在其下部甲板上带有轿厢的电梯到达带厅楼层时,最终其方向会被重新设置,使一个负的检测结果82传给检测器83。由于电梯处在带厅楼层处,所以检测结果83负值,并传给子程序84以关闭上部电梯门。但因为上部甲板轿厢没有提供信号以显示门的状况,所以子程序84则简单地转到返回点85,从而很快通过图2所示的程序。最终,其下部甲板上带有轿厢的电梯一再次准备向上移动。在这种情况下,将再次对电梯一设定方向,所以,一旦正的检测结果82再次进入图3(除非如所述那样互锁)。当电梯一到达转换楼层并重新设置方向后,负的检测结果82将传给检测器83。当前检测结果83将为正值并进入检测器128,而检测结果128为负值(上部甲板上没有轿厢)。这一结果将再次进入检测器161,该负的结果使上部电梯轿厢锁在步骤162中被再次重新设置,然后进入检测器163,判断是否有新的轿厢被送到该上部甲板。最终,电梯二的上部甲板的轿厢23被带回到第一楼层上,更详细的描述可参照图4,电梯二要求电梯一的上部吊杆伸出,使轿厢和电梯一之间连通,以便轿厢能转送到电梯一的上部甲板。上述情况发生后,正的检测结果163将传给步骤164,使上部吊杆延伸。在通过图2所示程序的下面几次循环中,负的检测结果161将再次使所有步骤及检测过程162~164重复。这段时间内,轿厢从电梯二的上部甲板向电梯一的上部甲板转送。
最终,电梯二的上部螺旋千斤顶装置67将轿厢23完全推到电梯一支架26的上部甲板上,这样,电梯一上部甲板的近程检测器检测出轿厢23已经处于电梯一的上部甲板。通过图2所示程序的下一步骤将得到正的检测结果161,该结果传给步骤169以设置上部轿厢/电梯锁,并且,在步骤170中松开另一电梯的上部吊杆,这种情况下,该另一电梯常指电梯二,上述过程使锁舌推开电梯二上部甲板71的插座/插头装置,由此,将吊杆与轿厢分开而远离连接到电梯一吊杆上的轿厢。然后,检测器171确定那种连通连接是否已从电梯二上分开。开始尚未分开时,连接锁定信号依然存在,正的检测结果171使计算机通过返回点103转入其它程序。一旦连接锁定解除,在通过图2所示程序的后续步骤中,步骤172使电梯一的上部吊杆收回,步骤173设置厅下面楼层的目标楼层,使上部甲板处在带厅楼层45上,并且,步骤174设置使电梯一的方向为向下的指令。
通过图4所示程序的下一步骤中,因为检测结果82为正值,所以,在电梯启动、向下运行、打开门及使其上部甲板与下部带厅楼层的下部甲板45处于水平对齐时,将重复所有的检测过程及步骤94~103。然后,如前所述重复操作。
图4中示出了电梯二上部甲板的控制程序。对电梯二的控制与对电梯一的控制主要不同有两点:由于它在两个转换楼层之间运行,所以不需要有门控制功能;并且,因为轿厢在电梯一与运行终端的电梯二之间以及电梯二与另一运行终端的电梯三之间转送,所以在每次运行过程中都应给出转送指令,而且电梯二和电梯一及电梯三都相互作用。
图4中,通过进入点176进入电梯二上部甲板控制程序。电梯二上部甲板控制程序除了在其运行的任一端向两个不同电梯之中任一个转送之外,与图2中电梯一上部甲板的控制程序相同。图4中,每一与图2中相似步骤或检测过程具有全部等效功能的步骤或检测过程用同样的符号表示。这种情况下,除了相关于电梯二而非电梯一之外的步骤或检测过程都是相同的。例如,图4中的用于电梯二的检测过程82与图2中用于电梯一的检测过程82具有同一功能。图4中正的检测结果82通过转换点94进入电梯二运行子程序,除了是关于电梯二之外,该子程序与图3中所示程序相同。图4中,没有检测器83,而用三个相关于电梯二井道端部上设置的类似检测器83a~83c代替。例如,检测结果83a确定在步骤135a中电梯一是否需要上部连接吊杆或在步骤135b中电梯三是否需要上部连接吊杆。检测结果83b确定电梯二是否应等待检测过程143a中电梯一下部的准备信号并且在步骤148a中将位于井道的下端部的上部轿厢推出,或等待检测过程143b中电梯三的下部准备信号、然后在步骤148b中将位于电梯二井道上端的上部轿厢推出。同样地,检测结果83c确定是否在步骤92a中将目标楼层设置为上部转换楼层并且在步骤93a中将电梯二的方向设置为向上,或在步骤173a中将目标楼层设置为下部转换楼层以及在步骤174a中设置方向向下。图4和图2另一不同在于,检测结果152a和152b确定轿厢是否从电梯二完全转送到电梯一或电梯三。图4中的其它功能与图2相同,不再赘述。
这里没有示出电梯三的上部控制程序,实际上,除了与电梯三有关的功能以及步骤39设置其方向向下、步骤174设置其方向向上之外,该程序与图2所示电梯一上部甲板控制程序相同。步骤173中电梯的目标楼层比上部带厅楼层少一个(有别于电梯一的场合),以允许上部甲板的乘客进入摩天厅的下部层51。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装在厅里和摩天厅里的门56~58只是用于救急和安全之目的。而且,如果需要,在每一情况下,电梯能在相同层停止,并且,如果需要,上部厅也可以用来供乘客进入上部甲板轿厢。
对于所有三个电梯的下部甲板控制程序,除术语“上部”、“下部”之外,与上部甲板控制程序是相同的,并且,与程序协调的设备可以合适方式作相应变化,这已如前文参照图2~4所述的那样,表现得相当明显。
可使用程序使两个电梯同步接近转换楼层,这样,电梯一停止,轿厢就开始在两个电梯中横向移动,以免乘客焦急。图5中,电梯一和电梯二的同步程序通过进入点180进入。第一检测器确定两个电梯是否具有同一目标楼层;如果不是,则意味着电梯一向厅里移动而电梯二向上部转换楼层移动,这时,二者没有同一点。因此,负的检测结果181通过回车点182转入另一程序。当两个电梯都开往下部转换楼层时,正的检测结果181会进入步骤183,计算电梯当前位置与电梯一目标楼层位置之间的差值即电梯一的剩余距离。类似地步骤184确定电梯二的剩余距离。然后,检测器187确定电梯一剩余距离的绝对值是否小于这些电梯通常加速所用的开始距离。如果是,同步尚不能进行,这时负的结果将进入返回点182。但是,如果检测器187指示电梯一到达正常速度曲线的最大速度部分,检测器188确定其是否已到达开始加速的曲线部分。如果是,正的检测结果188将绕过其余程序。检测器189和190用同一方式确认电梯二是否处在其速度曲线的标称最大部分内。如果不是,绕过该程序。如果两个电梯都处在其速度曲线的所述部分,通常会使所述电梯以最大目标速度运行,检测结果187~190将传给步骤192,在此步骤中计算出两电梯间的剩余距离变化值。该距离变化的绝对值在检测器193中检验,以避免不必要的速度波动而让乘客焦虑。如果上述变化值足够,则正的检测结果193进入检测器194,判断所述两电梯中哪一个的运行距离最大。如果步骤192的结果为正,则电梯一具有较长的运行距离,电梯二应减慢运行,以使两个电梯在几乎同一时间到达转换楼层。因此,正的检测结果194将传给步骤195,借助与剩余距离变化量成正比的量来调整电梯二的最大速度。作为替代形式,可通过图5中的子程序,预先调整量仅是最大速度(Vmax)的给定较小百分数,从而不影响乘客。然后,检测器196确定电梯二的最大调整速度是否小于最大速度的最小值,其中在所述最小值时乘客最为舒服。如果电梯二的最大调整速度低于某最小值,则步骤197将其设定为最小值。如果电梯二具有较长的剩余距离,则与上述类似的步骤和检测过程198~200将调整电梯一的最大速度。
本发明可采用其它同步程序,如属于同一申请人的美国系列专利申请(代理人备案第OT-2291号)的同期文献中所公开的内容。或者,如果需要,在不使用该同步程序时也能实现本发明的许多特性。
本发明公开了用简单的螺旋千斤顶系统64~71,它使每一电梯将轿厢从自身推向另一电梯;而且在电梯之间转送同轿厢的最好模式可如属于同一申请人的美国专利系列申请(代理人备案第OT-2320号)的同期文献中所述,这里参照图6作简要说明。
图6中,轿厢22的底部带有固定的主齿条250和滑动齿条253,主齿条从前至后(图6由右至左)延伸,如图所示,滑动齿条253能向右滑出或向左滑动。每个轿厢支架平台262、272上设置有四个机动齿轮。首先,辅助机动齿轮255顺时针转动,驱动辅助滑动齿条253从轿厢下面伸出至图示位置,该位置处齿条253能与平台272上的辅助机动齿轮256啮合,平台272是滑动齿条253的滑动极限。然后,辅助机动齿轮256顺时针转动,拉动辅助滑动齿条253(这时,它已经延伸到其极限位置),并在主齿条250的端部257与恰好位于图6所示辅助机动齿轮256后面的主机动齿轮(未表示)啮合之前,使整个轿厢14移动到如图6所示的右边。接着,所述主机动齿轮借助主齿条250将整个轿厢22完全拉到平台27a上,此时,弹簧使辅助滑动齿条253收回到轿厢22下面。辅助机动齿轮259能辅助将轿厢22向右移动到另一电梯支架或平台上(若有)。类似地,辅助齿轮260能辅助将轿厢从电梯支架或平台移动到图6左边(若有)的平台51上。
为将轿厢22从平台27a送回到平台26a处,辅助齿轮256反时针运转,使辅助滑动齿条253向左移动并伸出,直到其左端261与辅助齿轮256啮合。然后,辅助齿轮255向左拉动辅助齿条253和整个轿厢14,直到主齿条的左端262与位于辅助机动齿轮255后面的主机动齿轮(未表示)啮合,然后,主机动齿轮将整个轿厢向左拉动,直到其全部处在支架26a上。
这里参照了前述的所有专利申请。
尽管参照实施例表示和说明了本发明,但应当理解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作出多种变化、省略或附加形式。

Claims (3)

1、一种用于多层建筑物中的电梯系统,包括:
一组交错并行的电梯井道,每一电梯井道具有可从相应井道的下端移动到相应井道上端的双甲板电梯支架,除了所述建筑物内最下井道外,每一井道都具有作为另一井道顶端的、处于同一建筑物层位的底端,除了建筑物内最上井道外,每一井道都具有作为另一井道底端的、处于同一建筑物层位的顶端,所述最底层井道的底端带有乘客候梯厅,所述最上层的井道的顶端带有乘客候梯厅;
一组可移动的电梯轿厢,每个电梯轿厢都带有供乘客出入的门;
可选择操作的下部移动装置,用于将所述轿厢从所述第一电梯一支架的下部甲板横向移动到所述第二电梯支架的下部甲板,或者与之相反,从所述的第二电梯支架的下部甲板移动到第一电梯支架的下部甲板;
可选择操作的上部移动装置,用于将所述轿厢从所述的第一电梯支架的上部甲板横向移动到所述第二电梯支架的上部甲板,或者与之相反,从所述的第二电梯支架的上部甲板移动到第一电梯支架上部甲板;
用于检测所述任一电梯支架下部甲板上的轿厢的存在的装置,提供指示相应的轿厢位于下部甲板上的信号;
用于检测所述任一电梯支架上部甲板上的轿厢的存在的上部装置,提供指示相应的轿厢位于上部甲板上的信号;
用于检测所述井道内电梯支架位置的装置,提供指示相应位置的信号;
信号处理装置,它响应指示电梯支架之一位于相应的带厅楼层之一处的位置信号,用于提供门控制信号,以打开或关闭用来输送乘客的门,在所述轿厢门完全打开或关闭后,为所述一个电梯支架提供第一电梯运行方向命令、上部转送信号或下部转送信号,所述方向命令指示出离开所述一带厅楼层的方向,所述上部转送信号或下部转送信号分别指示出所述轿厢应从所述一个电梯支架的相应甲板之一的上部或下部甲板转送到所述电梯支架另一对应的甲板之一的上部或下部甲板,所述信号处理装置响应所述位置信号,该位置信号指示出所述电梯当前处在非带厅楼层之一的位置上、并且所述一个电梯的任一方向命令不存在而所述一个电梯的所述电梯位于下部甲板上的信号存在,或者
所述信号处理装置,响应所述一个电梯的下部转换信号,操作所述下部移动装置,将一个轿厢从所述一个电梯的下部甲板转送到所述另一电梯支架的下部甲板上,与此同时,响应所述另一电梯支架的所述上部转送信号,操作所述上部移动装置,将一个轿厢从所述另一电梯的上部甲板转送到所述一个电梯的上部甲板上;
所述信号处理装置,响应所述一个电梯的上部转换信号,操作所述上部移动装置,将一个轿厢从所述一个电梯的上部甲板转送到所述另一电梯支架的上部甲板上,与此同时,响应所述另一电梯支架的所述下部转送信号,操作所述下部移动装置,将一个轿厢从所述另一电梯的下部甲板转送到所述一个电梯支架的下部甲板上;
或者,所述信号处理装置,在不存在所述一个电梯支架的下部转换信号和上部转送信号时,提供所述一个电梯支架的第二电梯方向命令,该方向命令表示出离开所述位置的方向;以及
用于每一所述电梯支架的电梯移动装置,分别响应所述方向命令的相应命令的存在,在用所述相应电梯方向命令之一来表示的方向上,将相应的电梯支架沿它的井道移动。
2、一种电梯系统,包括:
一组交错并行的电梯井道,每一电梯井道在相应的下端层和相应的上端层之间延伸,每一所述电梯井道的一个终端层与另一所述电梯井道的一个终端层共同延伸到转换楼层上,所述电梯井道之一的下端层包括下部厅,另一所述电梯井道的上端层上包括有上部厅,而不带厅的任一所述终端层都包括一个转换楼层;
一组电梯,每一个电梯上都包括一个在所述相应井道的终端层之间可移动的支架,每一支架上带有上部甲板和下部甲板;
一组可移动电梯轿厢;
可选择操作的下部移动装置,用于将所述轿厢从所述的第一电梯支架的下部甲板横向移动到所述第二电梯支架的下部甲板,或者与之相反,从所述的第二电梯支架的下部甲板移动到第一电梯支架的下部甲板;
可选择操作的上部移动装置,用于将所述轿厢从所述的第一电梯支架的上部甲板横向移动到所述第二电梯支架的上部甲板,或者与之相反,从所述的第二电梯支架的上部甲板移动到第一电梯支架上部甲板;
用于检测任一所述电梯支架的下部甲板上轿厢的存在的下部装置,提供相应的轿厢下部甲板上的指示信号;
用于检测任一所述电梯支架的上部甲板上轿厢的存在的上部装置,提供相应的轿厢上部甲板上的指示信号;
用于检测所述井道内电梯支架位置的装置,提供相应位置的指示信号;
信号处理装置,当每一次相应的电梯朝着所述其下部甲板上带有轿厢的转换层之一运动时,对每一所述的电梯提供一下部转换信号,当每一次相应的电梯朝着所述其上部甲板上带有轿厢的转换层之一运动时,对每一所述的电梯提供一上部转换信号,所述的信号处理装置包括:用于响应当相应的另一个所述轿厢处于下部的信号或轿厢处于上部的信号存在时、所述一个电梯的电梯方向命令信号不存在的装置,
该装置还在所述一个电梯的另一上部转换信号或下部转换信号不存在时,向所述一个电梯提供电梯方向命令信号,该信号指示出从所述一层离开的方向,或
该装置还在所述一个电梯的下部转换信号存在时,操作所述的下部移动装置,将所述轿厢之一从所述一个电梯的下部甲板转送到另一个所述电梯的下部甲板,或
该装置还在所述一个电梯的上部转换信号存在时,操作所述的上部移动装置,将所述轿厢之一从所述一个电梯的上部甲板转送到另一个所述电梯的上部甲板;以及
用于每一所述电梯的移动装置,分别响应所述相应的方向命令的存在,在所述相应电梯方向命令之一指示的方向上,将相应的电梯支架沿它的井道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信号处理装置包括的装置还用于:
在所述一个电梯的下部转换信号存在时,操作所述的下部移动装置,将所述轿厢从所述一个电梯的下部甲板转送到另一个所述电梯的下部甲板,同时,操作所述的上部移动装置,将另一轿厢从所述另一电梯的上部甲板转送到所述一个电梯的上部甲板,或
在所述一个电梯的上部转换信号存在时,操作所述的上部移动装置,将所述另一个轿厢从所述一个电梯的上部甲板转送到另一个所述电梯的上部甲板,同时,操作所述的下部移动装置,将将所述一个轿厢从所述另一电梯的下部甲板转送到所述一个电梯的下部甲板。
CN96117396A 1995-11-29 1996-11-28 在双甲板电梯之间横向转送的电梯轿厢 Pending CN115725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564,703 1995-11-29
US08/564,703 US5660249A (en) 1995-11-29 1995-11-29 Elevator cabs transferred horizontally between double deck elevator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254A true CN1157254A (zh) 1997-08-20

Family

ID=24255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6117396A Pending CN1157254A (zh) 1995-11-29 1996-11-28 在双甲板电梯之间横向转送的电梯轿厢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5660249A (zh)
EP (1) EP0776850A3 (zh)
JP (1) JPH09165149A (zh)
CN (1) CN1157254A (zh)
CA (1) CA2189939A1 (zh)
ZA (1) ZA96939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56805A (zh) * 2011-11-09 2012-07-11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提高井道使用效率的电梯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85153A (en) * 1995-11-29 1998-07-28 Otis Elevator Company Synchronizing elevator arrival at a level of a building
GB2320013A (en) * 1996-12-03 1998-06-10 Otis Elevator Co Elevator shuttle system
US5816368A (en) * 1997-03-20 1998-10-06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cars switch hoistways while traveling vertically
JP2006507043A (ja) * 2002-10-08 2006-03-02 エスケープ レスキュー システムズ リミティド 避難装置及び避難方法
US7198136B2 (en) * 2003-09-11 2007-04-03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device for a multi-sky-lobby system
JP2006027902A (ja) * 2004-07-15 2006-02-02 Inventio Ag 互いに隣接して配置される少なくとも3つの垂直エレベータ昇降路を有するエレベータ設備およびそのようなエレベータ昇降路の動作方法
TWI343357B (en) * 2004-07-22 2011-06-11 Inventio Ag Elevator installation with individually movable elevator cars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uch an elevator installation
BRPI0520216A2 (pt) * 2005-04-21 2009-04-22 Escape Rescue Systems Ltd sistemas e mÉtodos de evacuaÇço
JPWO2007020674A1 (ja) * 2005-08-11 2009-02-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
WO2009054065A1 (ja) * 2007-10-26 2009-04-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の避難支援システム
KR101029982B1 (ko) * 2008-10-22 2011-04-20 주식회사 리프텍 건설용 승강장치
US9758347B2 (en) 2014-12-02 2017-09-12 ThyssenKrupp Elevator AG; ThyssenKrupp AG Arrangement and method to move at least two elevator cars independently in at least one hoistway
CN106395552B (zh) 2015-08-03 2020-03-17 奥的斯电梯公司 无绳电梯系统导轨组件
CN106477435B (zh) * 2015-08-25 2019-12-10 奥的斯电梯公司 电梯轿厢电力供应
US9598265B1 (en) 2015-09-28 2017-03-21 Smart Lifts, Llc Vertically and horizontally mobile elevator cabins
US10144616B2 (en) 2016-06-10 2018-12-04 Otis Elevator Company Cab for vertical travel with controllable orientation for non-vertical travel
DE102017219146A1 (de) * 2017-10-25 2019-04-25 Thyssenkrupp Ag Aufzuganlage mit Schachtwechseleinheiten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Aufzuganlage mit Schachtwechseleinheiten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939729A (en) * 1930-01-29 1933-12-19 Thomas W Cohill Elevator system
US2052690A (en) * 1934-08-03 1936-09-01 John T Austin Elevator
DE1912520A1 (de) * 1969-03-12 1970-09-17 Foerster Dr Med Hans Rudolf Fahrstuhlsystem fuer schnellen Massenverkehr,insbesondere in Hochhaeusern
US3750849A (en) * 1970-04-21 1973-08-07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Duplex counterweightless shuttle elevator system
DE2154923A1 (de) * 1971-11-04 1973-05-10 Adolf H Borst Personenaufzug
DE69021417T2 (de) * 1989-03-20 1996-04-04 Hitachi Elevator Eng Personenbeförderungseinrichtung.
HU213428B (en) * 1992-10-27 1997-06-30 Inventio Ag Self propelled device mainly for passanger carriing
US9615572B1 (en) 2014-12-05 2017-04-11 Pen Inc. Disinfectant spray comprising copper iodid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56805A (zh) * 2011-11-09 2012-07-11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提高井道使用效率的电梯装置
CN102556805B (zh) * 2011-11-09 2014-09-17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提高井道使用效率的电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0776850A2 (en) 1997-06-04
EP0776850A3 (en) 1998-01-14
CA2189939A1 (en) 1997-05-30
US5660249A (en) 1997-08-26
ZA969390B (en) 1997-06-02
JPH09165149A (ja) 1997-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7254A (zh) 在双甲板电梯之间横向转送的电梯轿厢
CN111108055B (zh) 智能多轿厢电梯系统
US5758748A (en) Synchronized off-shaft loading of elevator cabs
US11834298B2 (en) Method for modernizing elevator system
JPH11199144A (ja) エレベータかごの制御方法
CN1166445A (zh) 输送乘客的、带有双层隔板电梯的多电梯往复运输系统
US5829553A (en) Fail-safe movement of elevator cabs between car frames and landings
CN1125764C (zh) 双层轿厢电梯系统的运行方法
CN1090149C (zh) 一种可水平转移轿厢的电梯系统
CN117819324A (zh) 一种电梯系统轿厢对外呼的响应方法
JPH0930756A (ja) つかみ替え式循環型エレベータ
CN112960510B (zh) 一种升降梯
JPH1160091A (ja) 多連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の着床制御装置
JP2003128363A (ja) 連絡橋用エレベーターの主索調整装置
CN117800194A (zh) 多轿厢并行电梯系统提前检测层门开关的方法
CN114249196A (zh) 用于多轿厢智能并行电梯的安全控制系统及安全运行方法
EP0563035A1 (en) Improvements to lifts
CN113666221A (zh) 一种楼道间微型电梯方案
CN112850423A (zh) 一种具有大输送能力的二站式电梯及控制方法
CN117819322A (zh) 一种群控电梯系统的运行方法
JPH03195681A (ja) エレベータの運転方式
So et al. Vertical Transportation Systems
JPH08198533A (ja) 群管理エレベーター
JPH04144890A (ja) エレベータの手動運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1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patent law 199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