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60510B - 一种升降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升降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60510B
CN112960510B CN202110379923.2A CN202110379923A CN112960510B CN 112960510 B CN112960510 B CN 112960510B CN 202110379923 A CN202110379923 A CN 202110379923A CN 112960510 B CN112960510 B CN 1129605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drive
elevator
main drive
control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7992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60510A (zh
Inventor
徐的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037992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605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605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605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605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605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6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065Roping
    • B66B11/008Roping with hoisting rope or cable operated by frictional engagement with a winding drum or shea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9/00Kinds or type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50/00Energy efficient technologies in elevators,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e.g. energy saving or recuperation technologi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对重升降梯或电梯,其能耗低、运行效率高,而且对于机房和井道的空间需求较小,在建筑施工阶段即可安装,作为施工升降梯,建筑完工后,又可作为乘客电梯,而且便于解救被困人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将主驱动设置于曳引绳上,并由副驱动带动在井道内上下运动,副驱动可通过齿轮齿条机构、摩擦轮、曳引轮、链传动机构、齿形带传动机构等带动主驱动。本发明的控制系统可以安装于主驱动,而且还可具有节能模式。副驱动上设置盘车装置,就可以在井道底部对副驱动进行盘车释放被困人员。本发明的滑轮可安装于井道的顶部,构成无机房电梯,也可将滑轮安装于架子上,架子的高度大于轿厢的高度,可随楼层的增加而升高。

Description

一种升降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升降梯领域,尤其是一种电梯。
背景技术
目前的升降梯,通常是设立一个竖直的轨道,轨道上设有上下运行的轿厢,有装于轨道一侧的,但常见的是装于轨道两侧,每个轿厢各自独立工作,没有配重,因而驱动装置的负荷较大。
目前也有带配重的曳引式升降梯或电梯,在曳引轮两侧分别通过钢丝绳连接轿厢和配重,这样较为节能,驱动装置的负荷也较小,但是配重的出现,使安装的工作量增加了很多,特别是配重导轨的安装,楼层越高越麻烦,而且配重还需要占用井道空间,浪费了宝贵的建筑面积。此外,建筑施工时需搭设施工升降梯,完工后还要拆除,之后还要在建筑内安装乘客电梯,如果施工时就能安装乘客电梯,把它当作施工升降梯,用来运送施工物料,就能避免上述的重复劳动。
从安全角度,配重在向上运行时,如遇突然减速的情况,配重块也会因为惯性,有可能从配重框内弹出,从而引发事故。当轿厢有人员被困时,在断电的情况下,就需要工作人员从底楼爬到顶楼的机房,对驱动装置进行操作,解救被困人员耗时长,且费力。
经检索,有CN108502679B公布了“一种新型无配重电梯”,其使用液压系统驱动轿厢运行,需要克服轿厢及乘客的重量做功,存在负荷大、能耗高及运行效率低的缺点。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无对重升降梯或电梯,其能耗低、运行效率高,而且对于机房和井道的空间需求较小,在建筑施工阶段即可安装,作为施工升降梯,可伴随楼层的升高而运行,建筑完工后,又可作为乘客电梯,而且便于解救被困人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将主驱动设置于曳引绳上,并由副驱动带动作上下运动,井道上方设置有若干个滑轮,曳引绳的两端分别带动两个轿厢,曳引绳的中间部分,分别绕过滑轮和主驱动上的曳引轮,主驱动的曳引轮带动曳引绳,从而牵引两个轿厢运动。当主驱动的曳引轮单独驱动时,两个轿厢呈一上一下反方向运行;当副驱动单独驱动时,两个轿厢同方向运行;当主驱动和副驱动都驱动时,则可以通过调节主、副驱动的方向及速度,控制两个轿厢以不同的速度运行,或者一个轿厢停止,一个轿厢运行。本发明的控制系统可以安装于井道、或者机房,也可以安装于主驱动上,或将控制系统和主驱动做成一体,可以减少两者之间电线的长度,节约成本和提高可靠性。控制系统的电源线可以从井道的中间层引入,较为节约电线;控制系统可通过随行电缆连接轿厢,以获取轿内人员的操作指令;控制系统也可通过无线连接方式获取轿内人员的操作指令。为了使轿厢运行更为平稳,可在轿厢、主驱动的侧面安装有导轨。为增加曳引轮的摩擦力,可在曳引轮附近增设滑轮,用以增大曳引绳在曳引轮上的包角。
副驱动可以直接安装于主驱动上,或将两者做成一体。副驱动可通过齿轮齿条机构、摩擦轮、链传动机构、齿形带传动机构等,带动主驱动上下运行;也可将副驱动装于井道的底部,通过副驱动上的曳引轮牵引钢丝绳从而带动主驱动上下运行,此时可在井道顶部设置一个副驱动的滑轮,副驱动用以传动的钢丝绳,其一端连接主驱动上方,另一端绕过副驱动滑轮上部,然后向下,绕过井道下方的副驱动曳引轮,最后和主驱动底部连接,可实现通过副驱动的转动,带动主驱动在井道内上下运动;当然,将副驱动和副驱动滑轮的位置交换一下也是可行的,只不过副驱动放在井道的底部更便于安装,而且当轿厢有人员被困时,可以在井道底部设置轿厢制动器的电动或手动的松闸装置,在副驱动上设置盘车装置,就可以在井道底部对副驱动进行盘车,移动轿厢释放人员,不需要爬到顶楼的机房进行操作,更为省时省力。
两个轿厢分别设置有各自相应的制动器,用以控制轿厢的运行和锁定。轿厢制动器可以直接安装于轿厢上,也可以安装于轿厢所对应的滑轮上。当轿厢制动器直接安装于轿厢上时,可采用卡钳的方式,使卡钳夹住导轨,卡钳动作方式可以是利用电磁线圈接通或断开控制卡钳的打开或闭合,或是液压控制方式。进一步地,轿厢制动器可以和导靴设置成一体;当轿厢制动器安装于轿厢传动所对应的滑轮上时,通过制动器锁定滑轮的转动,从而使得轿厢锁定。
滑轮可安装于机房的地面上方,成为小机房电梯;也可安装在井道的顶部楼板的下方,成为无机房电梯。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还可增设安全钳、限速器、缓冲器、导靴等升降梯或电梯系统的部件。
当把电梯用作施工升降梯,此时可将轿厢及主驱动固定,将轿厢端的曳引绳释放出相应余量,轿厢的随行电缆可视情况是否释放余量,再将井道上方的滑轮提升到新增加楼层即可,这样,电梯可随着建筑的楼层增加而升高,楼房结顶后,此电梯就作为乘客电梯,减少了施工升降梯的安装和拆除工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进行具体说明。
图1是实施例A的纵向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A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A运行控制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A另一种副驱动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B的纵向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B的俯视示意图。。
图7是曳引比为2比1的示意图。
图8是轿厢制动器和导靴设置成一体的示意图。
图9是电梯用作施工升降梯,随着建筑的楼层升高的示意图。
图10是主驱动偏置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
101-井道壁;102-井道隔墙;2-轿厢A;3-轿厢B;4-副驱动;401-副驱动齿轮;402-副驱动夹紧轮;403-副驱动齿条;5-副驱动滑轮;6-副驱动钢丝绳;7-轿厢导轨;8-轿厢A滑轮;9-轿厢B滑轮;10-主驱动曳引绳;11-控制系统;12-主驱动;13-电源线;14-轿厢A制动器;15-轿厢B制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A,参考图1和图2进行说明。图1为纵向示意图,图2为俯视示意图。其中主驱动曳引绳(10)一端连接轿厢A(2),另一端先后绕过轿厢A滑轮(8)、主驱动(12)、轿厢B滑轮(9)并连接在接轿厢B(3)上,轿厢A滑轮(8)和轿厢B滑轮(9)位于井道上方。副驱动钢丝绳(6)一端连接主驱动(12)上方,另一端绕过井道上方的副驱动滑轮(5),然后向下绕过井道下方的副驱动(4),最后和主驱动(12)底部连接,副驱动(4)的转动带动副驱动钢丝绳(6),再通过副驱动钢丝绳(6)带动主驱动(12)在井道内上下运动,为了使主驱动(12)运行更为平稳,可在主驱动(12)侧面安装导轨。控制系统(11)可以安装于井道、或者机房,也可以安装于主驱动(12)上,本实施例将控制系统(11)和主驱动(12)做成一体,控制系统(11)的电源线(13)可以从井道的中间层引入,较为节约电线。为了使轿厢运行更为平稳,可在轿厢侧面安装导轨,如图中轿厢B(3)两侧安装了轿厢导轨(7),副驱动钢丝绳(6)可通过张紧装置拉紧。
主驱动(12)设有制动装置,用以锁定驱动轮的转动;轿厢A(2)设有制动器(14),用以锁定轿厢A(2)的运动;轿厢B(3)设有制动器(15),用以锁定轿厢B(3)的运动。轿厢的锁定方式可以是在轿厢上安装卡钳, 卡钳动作时夹住导轨,进一步地,轿厢制动器可和导靴集成于一体,示意图可参考图8;也可以在滑轮上设置抱闸,通过抱闸锁定滑轮的转动,从而锁定相对应轿厢的运动。
将副驱动(4)和副驱动滑轮(5)的位置交换一下也是可行的,只不过副驱动(4)放在下面更便于安装,而且当轿厢有人员被困时,可以操作底部的副驱动(4)移动轿厢以释放人员,也可在副驱动(4)上提供一个蓄电池接口,遇到停电时可接上蓄电池进行放人操作,也可将轿厢制动器安装手动松闸机构,并将手动松闸机构延伸到底坑联动,这样放人操作就不需要爬到顶楼的机房进行,更为省时省力。
轿厢A滑轮(8)、主驱动(12)、轿厢B滑轮(9)及滑轮副驱动滑轮(5)可安装于机房的地面上,成为小机房电梯;也可安装在井道的顶部楼板的下方,或者固定在井道的顶部的空间,成为无机房电梯。
下面针对该实施例电梯的运行情况加以说明,示意图参考图3,主要考虑两个轿厢同时下行、同时上行、一上一下运行、以及任意一个轿厢单独运行四种情况。为便于说明,假设副驱动(4)顺时针转动时带动主驱动(12)向下运行;副驱动(4)保持不动,主驱动(12)顺时针转动时,通过滑轮带动轿厢A(2)向下运行、轿厢B(3)向上运行;并假设轿厢A(2)、主驱动(12)、轿厢B(3)都处于井道的中间层,此时为电梯的初始状态,例如,共9层楼的第5层,如果是总共10层,则一个轿厢在第5层,另一个轿厢在第6层。
情形1:两个轿厢同时下行。当召唤指令层都位于轿厢初始状态的下方,例如要求轿厢A到达2层、轿厢B到达3层,此时控制系统(11)的控制逻辑如下:控制系统收到召唤指令后,使轿厢A制动器(14)、轿厢B制动器(15)打开,主驱动(12)的制动装置锁闭,副驱动(4)逆时针转动,带动主驱动(12)向上运行,从而带动轿厢A(2)、轿厢B(3)同时向下运行。当轿厢B(3)运行到接近目标层时,控制系统(11)控制副驱动(4)进行减速,并控制主驱动(12)的制动装置打开,主驱动(12)顺时针转动,其目的是补偿由于副驱动减速造成轿厢A(2)的运行速度降低,以保持轿厢A(2)运行的平稳舒适性。在当轿厢B(3)到达平层位置时,控制系统收到平层信号,输出指令给轿厢B制动器(15),使其锁闭,轿厢B停止运行,此时,主驱动可断电不做功,相当于一个滑轮,副驱动(4)仍然向上运行,带动轿厢A(2)向下运行,在轿厢A(2)运行到接近目标层时,控制系统(11)控制副驱动(4)减速,在轿厢A(2)到达平层位置时,控制系统(11)收到平层信号,输出指令给副驱动(4)停止运行,输出指令给轿厢A制动器(14),使其锁闭,轿厢A停止运行。当然,为了更为可靠,副驱动(4)停止运行时,可以使用制动装置将其锁定。
上述情况,考虑到有可能在轿厢B(3)到达3层后,人员进入轿厢,会给出指令,假设此时需要向下运行到第1层,控制系统(11)在收到指令后,指示轿厢B制动器(15)及主驱动(12)的制动装置打开,副驱动(4)向上慢慢加速,使轿厢B(3)向下运行,此时需要调整主驱动的速度,以平衡由于副驱动加速造成轿厢A(2)的运行速度增加,以保持轿厢A(2)运行的平稳舒适性。相反,假设此时轿厢B人员需要向上运行,控制系统在收到指令后,指示轿厢B制动器(15)的制动装置打开,副驱动(4)向下逐渐加速,使轿厢B(3)向上运行,此时需要调整主驱动的速度,以平衡由于副驱动加速造成轿厢A(2)的运行速度减少,以保持轿厢A(2)运行的平稳舒适性。当轿厢接近目标层,和上述轿厢停止程序类似,控制系统(11)控制主、副驱动的转速,控制轿厢停在平层位置。
情形2:两个轿厢同时上行。当召唤指令层都位于轿厢初始状态的上方,例如要求轿厢A到达8层、轿厢B到达7层,此时控制系统(11)的控制逻辑和前述位于轿厢初始状态的下方类似,只不过运行方向相反,具体如下:控制系统收到召唤指令后,使轿厢A制动器(14)、轿厢B制动器(15)打开,主驱动(12)的制动装置锁闭,副驱动(4)带动主驱动(12)向下运行,从而带动轿厢A(2)、轿厢B(3)同时向上运行。当轿厢B(3)运行到接近目标层时,控制系统(11)控制副驱动(4)减速,同时主驱动(12)的制动装置打开,主驱动(12)逆时针转动,其目的是补偿由于副驱动减速造成轿厢A(2)的运行速度降低,以保持轿厢A(2)运行的平稳舒适性。在当轿厢B(3)到达平层位置时,控制系统输出指令给轿厢B制动器(15),使其锁闭,轿厢B停止运行。此时,副驱动(4)仍然向下运行,带动轿厢A(2)向上运行,在轿厢A(2)运行到接近目标层时,控制系统控制副驱动(4)减速,在轿厢A(2)到达平层位置时,控制系统(11)输出指令给轿厢A制动器(14),使其锁闭,轿厢A(2)停止运行。
两个轿厢同方向运行时,如果控制系统(11)判断两个轿厢的运行距离相等,此时,主驱动(12)无需动作,只需将轿厢A制动器(14)、轿厢B制动器(15)打开,副驱动(4)单独运行,带动主驱动(12)上、下运动,从而带动轿厢向上或向下运行,此状态控制简单、运行起来也节能高效。
情形3:两个轿厢一上一下运行。 当召唤指令层一个位于轿厢初始状态的上方,另一个位于轿厢初始状态的下方,例如要求轿厢A到达8层、轿厢B到达2层,而轿厢A(2)、轿厢B(3)均停在5层,控制系统(11)根据召唤指令,如果两个轿厢的运行距离相等,则副驱动(4)无需动作,只需将主驱动(12)的制动装置、轿厢A制动器(14)、轿厢B制动器(15)打开,主驱动(12)逆时针转动,带动轿厢A(2)向上运行,轿厢B(3)向下运行。当两个轿厢运行到接近目标层时,控制系统(11)控制主驱动(12)减速,当轿厢到达平层位置时主驱动停止,控制系统(11)输出指令给轿厢A制动器(14)、轿厢B制动器(15),使其锁闭,轿厢A(2)、轿厢B(3)停止运行,此情形非常节能高效。
当两个轿厢的运行方向相反且运行距离不相等,例如A(2)到达9层、轿厢B(3)到达2层,而轿厢A(2)、轿厢B(3)均停在5层,其控制逻辑如下:主驱动(12)的制动装置、轿厢A制动器(14)、轿厢B制动器(15)打开,主驱动(12)逆时针转动,带动轿厢A(2)向上运行,轿厢B(3)向下运行。当轿厢B(3)运行到接近目标层时,控制系统(11)控制主驱动(12)减速,同时启动副驱动(4),使其带动主驱动(12)向下运行,用以弥补主驱动(12)减速造成轿厢A(2)向上运动的速度的减少,其目的是维持轿厢A(2)的运行的平稳舒适性。在当轿厢B(3)到达平层位置时,控制系统输出指令给轿厢B制动器(15),使其锁闭,轿厢B停止运行。此时,副驱动(4)仍带动主驱动(12)向下运行,从而带动轿厢A(2)向上运行,在轿厢A(2)运行到接近目标层时,控制系统(11)控制副驱动(4)减速,在轿厢A(2)到达平层位置时,控制系统(11)收到平层信号,输出指令给副驱动(4)停止运行,输出指令给轿厢A制动器(14),轿厢A停止运行。
此外,在电梯运行的高峰时段可以设置一个节能模式,例如上班、下班时间,如果两个轿厢内呼梯指令的运行距离相差一个楼层,不论是同方向或不同方向,控制系统(11)可自动优化指令,选择运行距离短的召唤指令作为两个轿厢目的层,控制两个轿厢运行相同距离,取消到相邻楼层的召唤指令,到站后提醒到相邻楼层的乘客出电梯。例如在9:00的上班高峰期,两个处于1层的轿厢要分别到8层、9层,控制系统(11)自动优化指令,使两个轿厢运行相同距离,即都到达8层,取消到9层的召唤指令,并提醒到9层的乘客在8层出电梯。这样就减少了启停次数,从而节省时间,特别是高层建筑。通过这样优化,只需要副驱动(4)单独驱动就可以,两个轿厢的制动器也可省略,控制更简单,也更节约能源。不同方向运行的情况与之类似,只不过是主驱动(12)单独驱动。当然,这样的控制逻辑也适用两个轿厢的运行距离相差2层的情况,控制系统将选择运行距离短的召唤指令的下一层作为两个轿厢目的层,只不过两个轿厢都有乘客要走一层楼梯。
节能模式可以通过硬件启动,例如设置一个节能模式的开关,开关处于ON的状态时,控制系统执行上述操作;节能模式还可以通过软件或代码启动,例如设置一个高峰时段,当系统时间处于设定时间范围内时,控制系统执行上述操作。
情形4:任意一个轿厢单独运行。例如A(2)到达9层,而轿厢A(2)、轿厢B(3)均停在5层,其控制逻辑可有两种方式实现:方式一:保持轿厢B(3)不动,主驱动(12)的制动装置、轿厢A制动器(14)打开,启动副驱动(4),使其带动主驱动(12)向下运行,带动轿厢A(2)向上运行。当轿厢A(2)运行到接近目标层时,控制系统(11)控制主驱动(12)减速,在当轿厢A(2)到达平层位置时,控制系统输出指令给轿厢A制动器(14),轿厢A停止运行;方式二:保持副驱动(4)不动,主驱动(12)的制动装置、轿厢A制动器(14)、轿厢B制动器(15)打开,主驱动(12)逆时针转动,带动轿厢A(2)向上运行,轿厢B(3)向下运行,在轿厢A(2)到达平层位置时主驱动(12)停止运转,轿厢A制动器(14)锁闭。
综上所述,此升降机或电梯系统能满足两个轿厢同时上行、同时下行、一上一下运行、任意一个轿厢单独运行的情况。此升降梯或电梯相较于两台独立的电梯,节省了两个对重及对重导轨,节约了成本和井道空间,也节约了电梯安装的时间和劳动强度,其运行效率也得到提高。
副驱动带动主驱动的运行方式,还可以使用链传动机构、同步带传动等类似机构,例如以链条取代副驱动钢丝绳(6),以链轮取代副驱动(4)上的曳引轮,同步带传动也可用类似方式进行替代。
副驱动带动主驱动的运行方式,还可以将副驱动(4)装在主驱动上,副驱动钢丝绳(6)绕过副驱动及滑轮实现。如图4所示。
当轿厢有人员被困时,在断电的情况下,可以在井道底部安装轿厢制动器的松闸装置,工作人员进入井道底部手动操作松开困人的轿厢相对应的制动器,并转动副驱动,从而移动轿厢至平层位置,释放被困人员,不需要爬到顶楼的机房进行松开抱闸操作,更为省时省力。
接下去说明电梯伴随建筑楼层升高而运行的情况。首先可将轿厢及主驱动先固定,将轿厢端的曳引绳松开,释放出相应余量,将副驱动钢丝绳(6)一端松开,释放出相应余量,轿厢的随行电缆可视情况是否释放余量,井道上方的滑轮抱闸电线相应延长,再将井道上方的滑轮提升到上一层(包括副驱动滑轮)并固定。考虑到轿厢的高度,可在施工层搭设一个高度能容得下轿厢的架子,可参考示意图9,将滑轮固定在架子上,这样轿厢就能到达施工层。如果只需一个轿厢运行,只需将不运行轿厢那一侧的曳引绳固定即可,这样的情况在向上逐层升高时,调整更为简单。
本实施例B,参考图5和图6进行说明。图5为纵向示意图,图6为俯视示意图。其主驱动部分结构和实施例A相似,副驱动则通过齿轮齿条结构带动主驱动上下运行。副副驱动可以直接安装于主驱动上,也可两者集成于一体。具体连接方式为:主驱动曳引绳(10)一端连接轿厢A(2),另一端先后绕过轿厢A滑轮(8)、主驱动(12)、轿厢B滑轮(9)并连接在接轿厢B(3)上,轿厢A滑轮(8)和轿厢B滑轮(9)位于井道上方。副驱动(4)装于主驱动(12)上,副驱动(4)设有副驱动齿轮(401),副驱动齿轮(401)和副驱动齿条(403)相啮合,副驱动齿轮(401)的背面装有副驱动夹紧轮(402),用以夹紧齿轮和齿条的啮合,同时也有助于主驱动运行的稳定。副驱动齿条(403)装于井道隔墙(102)上;副驱动齿轮的转动带动主驱动(12)上下运动。控制系统(11)也可集成在做成在主驱动(12)上,可减少和两驱动器之间电线的长度,控制系统(11)的电源线(13)可以从井道的中间层引入,较为节约电线。为了使轿厢运行更为平稳,可在轿厢侧面安装导轨,如示意图6中轿厢A(2)两侧安装了轿厢导轨(7)。
实施例B的控制逻辑和实施例A相类似,只不过副驱动为齿轮齿条传动机构,通过齿轮驱动主驱动(12)上下运行,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副驱动带动主驱动的运行方式,还可以使用链传动机构,例如以链条取代副驱动齿条(403),以链轮取代副驱动齿轮(401);此时可在井道隔墙(102)两侧都安装有链条,相应地有2链轮和链条啮合,即副驱动夹紧轮(402)也替换为链轮;或者使用摩擦轮的方式,以摩擦轮取代副驱动齿轮(401)和副驱动夹紧轮(402),通过摩擦轮在井道隔墙(102)上转动带动主驱动运行。
实施例B伴随建筑楼层升高而运行的情况和实施例A相类似,只不过无需调整副驱动。可将轿厢及主驱动先固定,将轿厢端的曳引绳松开,释放出相应余量,轿厢的随行电缆可视情况是否释放余量,井道上方的滑轮抱闸电线相应延长,再将井道上方的滑轮提升到上一层并固定。
上述实施例是曳引比为1比1的情况(副驱动不运行,曳引绳的运行距离等于轿厢提升距离),如果为了减少曳引绳的受力载荷,也可运用曳引比为2比1的布置(副驱动不运行,曳引绳的运行距离和轿厢提升距离的比为2比1),如附图7所示,主驱动系统部分相较于实施例A来说,增加了若干滑轮,曳引绳一端固定在主驱动的主体上,另一端绕过井道上方的两个滑轮,向下绕过轿厢A顶部的滑轮,向上绕过轿厢A滑轮,再向下绕过主驱动上的曳引轮,向上绕过轿厢B滑轮,向下绕过轿厢B顶部的滑轮,向上绕过井道上方的两个滑轮,再向下固定在主驱动的主体上。进一步地,为了避免曳引绳的相互干涉,优先将其固定于主驱动上高于曳引轮的主体部分。
出于井道空间布置需要,也可将主驱动偏置,即把主驱动布置在两个轿厢的一侧,如附图10所示。
出于建筑布局需要,轿厢运行的两个井道可以相邻,也可隔开一定距离,比如一幢楼的不同单元,这样将便利建筑布局更为灵活,提高面积利用率。
在主驱动的下方,还可悬挂一个轿厢,为避免控制系统响应3个轿厢的控制过于复杂,可将主驱动的下方的轿厢作为保洁人员搭便车使用的轿厢,轿厢内不设召唤按钮,或是作为备用梯,在有一个轿厢不能用时才启用。
上述例子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本发明可以按照实施例中的原理,衍生其他诸多形式的实施例,例如,使用卷扬机牵引主驱动上下运行。因此,按本发明提供的原理和方案进行修改、替换或组合,均在本发明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升降梯,包括:主驱动、副驱动、控制系统、滑轮、轿厢、曳引绳,其中主驱动带动曳引绳,曳引绳绕经滑轮,带动轿厢运动,其特征是:主驱动由副驱动带动作上下运动,主驱动单独驱动时,两个轿厢呈反方向运行;副驱动单独驱动时,两个轿厢同方向运行, 控制系统通过调节主驱动、副驱动的运转方向和速度,可控制两个轿厢以不同的速度运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梯,其特征是控制系统安装于主驱动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梯,其特征是轿厢设有各自的制动装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降梯,其特征是轿厢制动装置和导靴集成于一体。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升降梯,其特征是主驱动还可附设一个轿厢。
6.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升降梯,其特征是滑轮安装于井道的顶部,构成无机房电梯。
7.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升降梯,其特征是滑轮安装于架子上,架子的高度大于轿厢的高度。
8.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升降梯,其特征是副驱动设有盘车装置。
9.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升降梯,其特征是:控制系统具有节能模式,在该模式下,控制系统收到两个轿厢内的召唤指令,如果两个轿厢的运行距离相差1层,则控制系统选择运行距离短的召唤指令作为两个轿厢目的层,并发出信息提示到目的层相邻楼层的乘客走出电梯。
CN202110379923.2A 2021-04-08 2021-04-08 一种升降梯 Active CN1129605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79923.2A CN112960510B (zh) 2021-04-08 2021-04-08 一种升降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79923.2A CN112960510B (zh) 2021-04-08 2021-04-08 一种升降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60510A CN112960510A (zh) 2021-06-15
CN112960510B true CN112960510B (zh) 2022-11-22

Family

ID=76281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79923.2A Active CN112960510B (zh) 2021-04-08 2021-04-08 一种升降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60510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39578B2 (ja) * 2002-11-27 2009-10-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2785982A (zh) * 2011-05-19 2012-11-21 丁长发 一种轿厢电梯的结构
CN203998531U (zh) * 2014-08-18 2014-12-10 吴晓辉 一种可调式物料升降机
CN105173979A (zh) * 2015-08-21 2015-12-23 浙江屹立电梯有限公司 无对重的大吨位载货电梯
CN211310496U (zh) * 2019-09-05 2020-08-21 快意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无对重并联电梯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60510A (zh) 2021-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91568B2 (en) Method of installing an elevator
CN109422161B (zh) 一种智能多轿厢电梯
CN111874780B (zh) 一种高速电梯降压导流罩
US9415974B2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moving a heavy load
KR102308534B1 (ko) 기계실이 필요없는 로프식 자체구동 엘리베이터
US5816368A (en) Elevator cars switch hoistways while traveling vertically
WO2002102701A1 (en) Machine house-less elevator
CN201002908Y (zh) 一种无机房曳引绳轮式电梯
US20220388814A1 (en) Method for modernizing elevator system
JP2000086109A5 (zh)
KR20040007690A (ko) 엘리베이터 장치의 승강기구 및 승강방법
CN112960510B (zh) 一种升降梯
KR102378202B1 (ko) 기계실 및 승강로 구조물이 필요없는 싱글 마스트 구조의 로프식 트윈형 탑승카 자체구동 승강기
JP4260288B2 (ja)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
CN111776898B (zh) 一种载重量和运行速率可调节的电梯
US20210155457A1 (en) Elevator system with multiple independent cars in a 2-dimensional hoistway
JP2003201074A (ja) エレベータの閉じ込め救出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4262645A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CN212450181U (zh) 一种可分离式双轿厢电梯
CN217627048U (zh) 一种自带井道采用混合牵引的电梯
CN208716655U (zh) 一种用于电梯光幕防碰装置
CN216785408U (zh) 电梯超高低音运行驱动机电一体化智能联动结构
KR102308532B1 (ko) 기계실이 필요없는 로프식 자체구동 경사형 엘리베이터
CN212425053U (zh) 一种电梯紧急缓冲保护机构
CN214527475U (zh) 无机房锁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