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99468A - 连接器单元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99468A
CN115699468A CN202180040660.0A CN202180040660A CN115699468A CN 115699468 A CN115699468 A CN 115699468A CN 202180040660 A CN202180040660 A CN 202180040660A CN 115699468 A CN115699468 A CN 1156994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connector
upper cover
rotation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4066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绫那
野崎新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6994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994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6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snap action of the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Bases; Cases formed as an integral body
    • H01R13/501Bases; Cases formed as an integral body comprising an integral hinge or a frangible pa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4Bases; Cases composed as a modular blocks or assembly, i.e. composed of co-operating parts provided with contact member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between the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连接器单元(1)具备连结在一起的多个副连接器(10),副连接器(10)具备下壳(20)和上罩(40),上罩(40)能够在正式封堵位置与临时封堵位置之间滑动移动,并且能够在临时封堵位置与敞开位置之间转动。下壳(20)以及上罩(40)中的一方具备:转动允许部(51A),其在上罩(40)位于临时封堵位置时允许转动;以及转动限制部(51B),其在上罩(40)位于正式封堵位置时限制转动,一个副连接器(10A)具备移动限制部(45),该移动限制部限制其他副连接器(10B)所具备的上罩(40)从正式封堵位置向临时封堵位置滑动移动。

Description

连接器单元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单元。
背景技术
已知有具备保持端子的基座部(下壳)和组装于该基座部且覆盖端子的罩的连接器。罩相对于基座部以能够在打开状态与关闭状态之间转动的方式组装。在罩处于打开状态时,被收纳于基座部的内部的端子露出。在罩处于关闭状态时,端子被罩覆盖(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1926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有想要将多个上述的连接器连结而作为一个整体的连接器单元来使用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在连接器单元向其他部件组装的组装作业中、使用中,若因某种原因而对罩施加意料外的力,罩成为打开状态,则有对组装作业、使用产生阻碍的担忧。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连接器单元是具备连结在一起的多个副连接器的连接器单元,其中,所述副连接器具备:端子;下壳,其具有开口部且收纳所述端子;以及上罩,其组装于所述下壳且封堵所述开口部,所述上罩能够在封堵整个所述开口部的正式封堵位置与从所述正式封堵位置偏移的临时封堵位置之间滑动移动,并且能够在所述临时封堵位置与敞开所述开口部的敞开位置之间转动,所述下壳以及所述上罩中的一方具备:转动允许部,其在所述上罩位于所述临时封堵位置时,允许所述上罩向所述敞开位置转动;以及转动限制部,其在所述上罩位于所述正式封堵位置时,限制所述上罩向所述敞开位置转动,所述多个副连接器中的一个副连接器具备移动限制部,该移动限制部通过与其他副连接器卡合而将所述一个副连接器保持为不能与所述其他副连接器分离,并且限制所述其他副连接器所具备的所述上罩从所述正式封堵位置向所述临时封堵位置滑动移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说明书所公开的连接器单元,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来限制上罩成为打开状态,能够避免对组装作业、使用产生阻碍。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连接器单元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副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副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4是图3的A-A线剖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的副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6是上罩位于临时封堵位置的状态下的副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7是在与图3的A-A线相同的位置剖切上罩位于临时封堵位置的状态下的副连接器并示出的剖视图。
图8是上罩位于敞开位置的状态下的副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9是在与图3的A-A线相同的位置剖切上罩位于敞开位置的状态下的副连接器并示出的剖视图。
图10是实施方式的下壳的立体图。
图11是实施方式的上罩的立体图。
图12是实施方式的上罩的侧视图。
图13是在实施方式中滑动部件位于临时卡止位置的状态下的接头端子的立体图。
图14是在实施方式中滑动部件位于临时卡止位置的状态下的接头端子的侧视图。
图15是在实施方式中在与图3的A-A线相同的位置剖切在内部收纳有接头端子的下壳并示出的剖视图。
图16是实施方式的连接器单元的后视图。
图17是实施方式的连接器单元的侧视图。
图18是在与图3的A-A线相同的位置剖切实施方式的连接器单元与对方部件嵌合的状态并示出的剖视图。
图19是变形例的连接器单元的立体图。
图20是在变形例中上罩位于敞开位置的状态下的副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1是在变形例中在与图3的A-A线相同的位置剖切上罩位于正式封堵位置的状态下的副连接器并示出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的概要]
(1)本说明书所公开的连接器单元是具备连结在一起的多个副连接器的连接器单元,其中,所述副连接器具备:端子;下壳,其具有开口部且收纳所述端子;以及上罩,其组装于所述下壳且封堵所述开口部,所述上罩能够在封堵整个所述开口部的正式封堵位置与从所述正式封堵位置偏移的临时封堵位置之间滑动移动,并且能够在所述临时封堵位置与敞开所述开口部的敞开位置之间转动,所述下壳以及所述上罩中的一方具备:转动允许部,其在所述上罩位于所述临时封堵位置时,允许所述上罩向所述敞开位置转动;以及转动限制部,其在所述上罩位于所述正式封堵位置时,限制所述上罩向所述敞开位置转动,所述多个副连接器中的一个副连接器具备移动限制部,该移动限制部通过与其他副连接器卡合而将所述一个副连接器保持为不能与所述其他副连接器分离,并且限制所述其他副连接器所具备的所述上罩从所述正式封堵位置向所述临时封堵位置滑动移动。
根据上述结构,由一个副连接器的移动限制部来限制其他副连接器的上罩从正式封堵位置向临时封堵位置滑动移动。在上罩位于正式封堵位置的状态下,向敞开位置的转动受到限制,因此在连接器单元向其他部件组装的组装作业中、使用中,上罩成为打开状态,避免对组装作业、使用产生阻碍。另外,由于移动限制部兼具将一个副连接器保持于其他副连接器的功能和限制上罩的移动的功能,所以结构简化。
(2)也可以为,所述上罩以及所述下壳的一方具有轴部,另一方具有接纳所述轴部的轴孔,所述轴孔的一部分成为在所述上罩位于所述临时封堵位置时将所述轴部收纳为能够旋转的所述转动允许部,所述轴孔的另一部分成为在所述上罩位于正式封堵位置时限制所述轴部的旋转地收纳所述轴部的所述转动限制部,所述一个副连接器的所述移动限制部被收纳于所述其他副连接器的所述转动允许部。
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能够将轴孔用作转动允许部以及转动限制部,所以不需要另外设置用于限制上罩的转动的结构,从而结构简化。
(3)也可以为,所述连接器单元还具备组装于所述其他副连接器的锁定部件,所述锁定部件具备:锁定臂,其具备与对方部件卡合的锁定部,能够向解除所述锁定部对对方部件的卡合的解除方向挠曲;以及挠曲限制部,其与所述锁定臂相连,与所述其他副连接器所具备的所述移动限制部卡合来限制所述锁定臂向与所述解除方向相反的方向挠曲。
根据上述的结构,由于也能够将移动限制部用于锁定臂的挠曲限制,所以不需要在副连接器另外设置用于限制锁定臂的挠曲的结构,从而结构简化。
[实施方式的详细结构]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的具体例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示例,而是指由权利要求书示出并包含与权利要求书均等的含义以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18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单元1具备层叠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五个)副连接器10和在上述多个副连接器10中的位于端部的副连接器10组装的锁定部件100。如图18所示,该连接器单元1被收纳于对方部件110的罩部111。
[副连接器10的整体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副连接器10是具备接头端子80(端子的一个例子)的接头连接器。如图2及图4所示,该副连接器10具备:接头端子80;与接头端子80连接的多个电线70;具有开口部25且收纳接头端子80的下壳20;以及组装于下壳20且封堵开口部25的上罩40。上罩40能够在封堵整个开口部25的正式封堵位置(图2至图5所示的位置)与从正式封堵位置偏移的临时封堵位置(图6及图7所示的位置)之间滑动移动,并且能够在临时封堵位置与敞开开口部25的敞开位置(图8及图9所示的位置)之间转动。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区分各副连接器10的情况下,对副连接器10的附图标记标注后缀A、B,在不区分而统称的情况下,不对附图标记标注后缀。
[下壳20]
下壳20由合成树脂制成,如图10所示,呈具有开口部25的矩形箱状。该下壳20具备:细长的长方形状的底壁21;从底壁21的一对长边垂直地竖立的一对内侧壁22;从底壁21的一方的短边垂直地竖立且将一对内侧壁22之间连接的前壁23;以及从底壁21的另一方的短边垂直地竖立且将一对内侧壁22之间连接的内后壁24。在下壳20的内部配置有从底壁21竖立的多个隔壁26。多个隔壁26配置为与一对内侧壁22平行。相邻的隔壁26之间的空间以及隔壁26与内侧壁22之间的空间分别成为腔室27,隔壁26与前壁23之间的空间成为连结部收纳部28。如图4所示,内后壁24具有分别与多个腔室27连通的多个第一电线插通孔29。各内侧壁22的一部分成为从内后壁24向前壁23的相反侧以及底壁21的相反侧延长的延伸部22A。
下壳20还具备:用于组装上罩40的一对轴部31;用于引导电线70的下导向部32;用于将上罩40保持在正式封堵位置或临时封堵位置的一对封堵突起34;以及用于引导上罩40的滑动移动的一对滑动导向件35。
如图10所示,各轴部31整体呈圆柱状,从延伸部22A朝向外侧突出。轴部31的外周面具有相互平行的第一平面31A和第二平面31B。如图6所示,第一平面31A是通过将轴部31中的与突出端相邻的部分切除而形成的切断面中的、与底壁21平行的平面。如图10所示,第二平面31B是通过将轴部31中的与内侧壁22相邻的部分切除而形成的切断面中的、与底壁21平行的平面。第一平面31A在轴部31的外周面配置于底壁21侧,第二平面31B配置于其相反侧。
下导向部32是如图10所示地将一对延伸部22A之间连接的壁,如图4所示地具备从内后壁24呈拱形状地延伸的弧状壁部32A、以及从该弧状壁部32A延伸且与底壁21平行的平板状的平板部32B。如图4及图10所示,该下壳20具有多个第一电线插通槽33。各第一电线插通槽33配置于下导向部32的内表面,是由半管状的槽壁规定的槽,从与内后壁24的连接部分延伸至平板部32B的伸出端为止,一端与各第一电线插通孔29相连。
如图10所示,各滑动导向件35是从各内侧壁22朝向外侧突出的细长的突条,与前壁23相邻地配置,并沿开口部25的开口缘延伸。滑动导向件35中的与前壁23相邻的半部分成为从内侧壁22突出的突出量相对较大的厚壁部35A,剩余半部分成为从内侧壁22突出的突出量比薄壁部35B小的薄壁部35B。
如图10所示,各封堵突起34是从各内侧壁22朝向外侧突出的突起。
[上罩40]
上罩40由合成树脂制成,如图11所示,具有:顶壁41,其呈细长的长方形状,封堵下壳20的开口部25;一对外侧壁42,其从底壁21的一对长边垂直地延伸且配置于内侧壁22的外侧;外后壁43,其从顶壁41的一方的短边垂直地延伸,将一对外侧壁42之间连接;一对固定部44,其从一对外侧壁42分别延伸;以及一对移动限制部45,其同样地从一对外侧壁42分别延伸。固定部44以及移动限制部45将一个副连接器10保持为不能与其他副连接器10分离。
如图11所示,两个固定部44相互相对地配置。各固定部44具备从外侧壁42延伸的固定片44A和从该固定片44A向内侧突出的圆柱状的固定突部44B。固定片44A呈厚度比外侧壁42的厚度小的板片状。固定片44A的外表面与外侧壁42的外表面形成同一平面。
如图11所示,两个移动限制部45相互相对地配置。各移动限制部45具备从外侧壁42延伸的限制片45A和从该限制片45A向内侧突出的限制突部45B。限制片45A呈厚度比外侧壁42的厚度小的板片状,长度及宽度与固定片44A不同。限制片45A的外表面与外侧壁42的外表面形成同一平面。限制突部45B呈比固定突部44B小一圈的圆柱状。
如图11所示,各外侧壁42具备固定槽46、固定凹部47、限制槽48、进入槽49以及轴孔51。
如图12所示,固定槽46配置于外侧壁42的外表面,是由与外侧壁42的外表面平行的第一槽底面46A和将第一槽底面46A与外侧壁42的外表面连接的第一槽侧面46B规定的槽。该固定槽46在顶壁41侧开口,朝向外侧壁42的伸出端延伸,能够接纳其他副连接器10的固定片44A。固定槽46具有固定片44A正好嵌合的宽度、深度以及进深。固定凹部47配置于固定槽46的里侧端部,是从第一槽底面46A凹下的凹部,能够接纳其他副连接器10的固定突部44B。
如图12所示,限制槽48配置于外侧壁42的外表面,具备与外侧壁42的外表面平行的第二槽底面48A和将第二槽底面48A与外侧壁42的外表面连接的第二槽侧面48B,能够接纳其他副连接器10的限制片45A。该限制槽48具有比限制片45A的宽度宽的宽度,并具有限制片45A正好嵌合的深度以及进深。
如图11所示,进入槽49配置于外侧壁42的内表面,是由与外侧壁42的内表面平行的第三槽底面49A和将第三槽底面49A与外侧壁42的内表面连接的第三槽侧面49B规定的槽。该进入槽49在外侧壁42的延伸端开口,并朝向顶壁41延伸,在向下壳20组装上罩40时允许轴部31的进入。进入槽49具有与限制槽48的宽度相等的宽度,进入槽49的里侧端部位于限制槽48的里侧端部的正背侧。
如图11及图12所示,轴孔51是配置于限制槽48以及进入槽49的里侧端部且贯通外侧壁42的孔。更具体而言,轴孔51在第二槽底面48A与第三槽底面49A之间贯通。如图12所示,轴孔51是沿与顶壁41平行的方向延伸的细长的孔,轴孔51中的靠外后壁43侧的部分成为转动限制部51B,剩余的部分成为转动允许部51A。
转动允许部51A是由具有沿着轴部31的外周面的C字的圆弧形状的第一内周面52A规定的孔部。在上罩40位于敞开位置以及临时封堵位置时,如图6及图8所示,轴部3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收纳于转动允许部51A的内部。如图12所示,转动限制部51B是由从第一内周面52A的一端延伸且与顶壁41平行的第二内周面52B、从第一内周面52A的另一端延伸且与顶壁41平行的第三内周面52C、以及将第二内周面52B与第三内周面52C连接的拱形状的第四内周面52D规定的孔部。在上罩40位于正式封堵位置的状态下,如图5所示,轴部31被收纳于转动限制部51B,第一平面31A沿第二内周面52B配置,第二平面31B沿第三内周面52C配置。若轴部31欲旋转,则第二内周面52B与第一平面31A干涉,第三内周面52C与第二平面31B干涉,由此限制轴部31的进一步的旋转。
各外侧壁42还具有接纳滑动导向件35的滑动槽53、接纳封堵突起34的临时封堵凹部54以及正式封堵凹部55。如图11所示,滑动槽53是配置于外侧壁42的内表面的槽,在外后壁43的相反侧开口,并沿顶壁41延伸。如图11所示,滑动导向件35与外侧壁42的伸出端之间的部分形成为上锁定部56,在该上锁定部56配置有从外侧壁42的内表面凹下且在上罩40位于临时封堵位置时接纳封堵突起34的临时封堵凹部54。另外,在外侧壁42中,在比正式封堵凹部55更接近外后壁43的位置,配置有在上罩40位于正式封堵位置时接纳封堵突起34的正式封堵凹部55。
顶壁41具备电线导出口57。电线导出口57是用于将电线70导出到副连接器10的外部的贯通孔,如图2及图3所示,与外后壁43相邻地配置。该电线导出口57能够在内部接纳下导向部32。
上罩40还具备上导向部58。如图4及图11所示,上导向部58呈块状,从外后壁43向内侧突出。该上导向部58具有在上罩40位于正式封堵位置时与下导向部32的内表面对置且与弧状壁部32A的内表面以及内后壁24对置的外表面,在该外表面配置有多个第二电线插通槽59。各第二电线插通槽59是由半管状的槽壁规定的槽。各第二电线插通槽59与各第一电线插通槽33相连。
[电线70]
如图4所示,各电线70具备具有导电性的芯线71和具有绝缘性且包覆芯线71的绝缘包覆部72。在电线70的末端部,绝缘包覆部72被剥离,芯线71露出。芯线71可以由一根金属线构成,也可以是将多根金属细线绞合而成的绞线。构成芯线71的金属能够根据需要而适当地选择铜、铜合金、铝、铝合金等任意的金属。绝缘包覆部72由合成树脂构成。另外,考虑到附图的易观察性,在除了图4、图7、图9、图15及图18以外的附图中,省略示出电线70。
[接头端子80]
接头端子80通过冲压加工、切削加工、铸造等公知的方法而形成为预定的形状。构成接头端子80的金属能够根据需要而适当地选择铜、铜合金、铝、铝合金、不锈钢等任意的金属。本实施方式的接头端子80由铜或铜合金构成。也可以在接头端子80的表面形成镀层。构成镀层的金属能够根据需要而适当地选择锡、镍、银等任意的金属。对本实施方式的接头端子80实施了镀锡。
如图13及图14所示,该接头端子80具备:多个端子主体81;从多个端子主体81分别延伸的多个中间部87;经由中间部87将多个端子主体81连接的连结部88;以及分别组装于多个端子主体81的多个滑动部件91。
如图15所示,各端子主体81具备呈方筒状的筒部82、呈板状且从筒部82延伸的上侧夹持部83以及下侧夹持部84。上侧夹持部83和下侧夹持部84从筒部82的一端(图15的左端)延伸,并相互对置地配置。上侧夹持突起85从上侧夹持部83朝向下侧夹持部84突出。下侧夹持突起86从下侧夹持部84朝向上侧夹持部83突出。上侧夹持突起85和下侧夹持突起86设置于相互偏移的位置。
如图13及图14所示,中间部87从各端子主体81的一端延伸,该中间部87的伸出端与连结部88连接。如图13所示,连结部88具备呈板状且弯折成山形的多个折弯部88A。
如图13、图14及图15所示,各滑动部件91呈比端子主体81大一圈的方筒状,并配置为包围端子主体81。该滑动部件91能够在仅覆盖端子主体81的一部分的临时卡止位置(图15的位置)与覆盖端子主体81整体的正式卡止位置(图4的位置)之间滑动移动。在滑动部件91的一端,突出地设置有承接用于使滑动部件91相对于端子主体81滑动移动的夹具J的夹具承接部92。
如图15所示,滑动部件91具备相互对置地配置的上壁93和下壁94。上壁93的一部分成为朝向下壁94鼓出的上侧加压部93A。下壁94的一部分成为朝向上壁93鼓出的下侧加压部94A。在滑动部件91位于正式卡止位置时,上侧加压部93A按压上侧夹持部83,下侧加压部94A按压下侧夹持部84,由此上侧夹持部83与下侧夹持部84以相互接近的方式变形,在上侧夹持突起85与下侧夹持突起86之间夹入芯线71。
[锁定部件100]
如图1及图16所示,锁定部件100具备:主壁101;从该主壁101延伸的一对腿部102;同样地从主壁101延伸的锁定臂103;以及与锁定臂103相连的挠曲限制部104。
主壁101呈具有底壁21的大约一半的长度的长方形状。一对腿部102从底壁21的一对长边垂直地延伸。两个腿部102相互对置地配置。如图17所示,各腿部102具有固定槽105以及固定凹部106,能够与副连接器10的固定部44卡合。固定槽105以及固定凹部106具有与上罩40所具有的固定槽46以及固定凹部47相同的形状。固定槽105在腿部102的伸出端开口,并朝向主壁101延伸。
锁定臂103具备从底壁21延伸的板簧状的臂主体103A和从臂主体103A突出的锁定突起103B(锁定部的一个例子)。在锁定部件100组装于副连接器10的状态下,锁定臂103能够向接近副连接器10的方向挠曲,锁定突起103B向副连接器10的相反侧突出。
挠曲限制部104具备连结柱104A和干涉部104B。干涉部104B呈细长的板状,沿与锁定臂103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连结柱104A将锁定臂103与干涉部104B连接。
[副连接器10的组装工序]
接下来,对组装上述结构的副连接器10的工序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首先,组装接头端子80。将滑动部件91组装于端子主体81,并将其保持于临时卡止位置(参照图14)。由此,接头端子80的组装完成。
接着,将接头端子80收纳于下壳20的内部。在一个腔室27的内部收纳端子主体81、组装于端子主体81的滑动部件91、以及与端子主体81相连的中间部87这一组。在连结部收纳部28收纳连结部88。
接着,将电线70与接头端子80连接。将各电线70的末端部从各第一电线插通孔29插入到下壳20的内部(参照图15)。电线70进入到腔室27内,芯线71进入到滑动部件91的内部而到达上侧夹持部83与下侧夹持部84之间的空间内。接着,夹具承接部92被夹具J按压,由此滑动部件91从临时卡止位置滑动移动至正式卡止位置。当滑动部件91被保持在正式卡止位置时,上侧加压部93A按压上侧夹持部83,下侧加压部94A按压下侧夹持部84。由此,上侧夹持部83与下侧夹持部84以相互接近的方式变形,芯线71在上侧夹持突起85与下侧夹持突起86之间一边弯折一边被夹持(参照图9)。这样,电线70向接头端子80的组装完成。
接着,将上罩40组装于下壳20(参照图8及图9)。首先,使从下壳20导出的电线70穿过电线导出口57。接着,在轴孔51内嵌入轴部31。在该阶段中,如图8及图9所示,上罩40位于相对于下壳20形成角度的敞开位置。轴部3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收纳在转动允许部51A内,允许上罩40相对于下壳20的转动。
接着,以轴部31为旋转轴,将上罩40从敞开位置转动至临时封堵位置(参照图6及图7)。当上罩40到达临时封堵位置时,滑动导向件35的薄壁部35B越过上锁定部56而进入到滑动槽53。另外,封堵突起34被收纳于临时封堵凹部54。由此,上罩40被保持在临时封堵位置。在上罩40位于临时封堵位置的状态下,下壳20的靠前壁23侧的一部分成为从上罩40突出的状态。下壳20的开口部25的除了前壁23侧的一部分以外的大部分被上罩40封堵。
接着,将上罩40从临时封堵位置滑动移动至正式封堵位置(参照图4及图5)。滑动导向件35的厚壁部35A进入到滑动槽53,由此引导上罩40的滑动移动。另外,轴部31从转动允许部51A向转动限制部51B移动。当上罩40到达正式封堵位置时,封堵突起34被收纳于正式封堵凹部55。由此,上罩40被保持在正式封堵位置。
在上罩40位于正式封堵位置的状态下,如图5所示,下壳20整体被收纳于上罩40的内部,下壳20的开口部25整体被上罩40封堵。由此,成为接头端子80整体被上罩40覆盖的状态。如图4所示,下导向部32与上导向部58对置地配置,各第一电线插通槽33与对应的各第二电线插通槽59合在一起,形成第二电线插通孔61。多个第二电线插通孔61的每一个与多个第一电线插通孔29的每一个连通。在各第二电线插通孔61的内部插通各电线70,由此电线70保持为与下导向部32的拱形状对应的弯折状态。如图5所示,轴部31被保持于转动限制部51B的内部,第一平面31A与第二内周面52B抵接,第二平面31B与第三内周面52C抵接,由此限制轴部31的旋转。从而限制上罩40的转动。上罩40所具备的固定部44和移动限制部45成为相对于下壳20的底壁21垂直地突出的状态。
[连接器单元1的组装工序]
接下来,对将多个上述结构的副连接器10与锁定部件100组装来组装连接器单元1的工序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首先,将一个副连接器10A组装于其他副连接器10B(参照图1、图17)。以副连接器10A的底壁21与副连接器10B的顶壁41对置的方式重叠两个副连接器10A、10B。当副连接器10A被朝向副连接器10B按压时,副连接器10A的固定部44进入到副连接器10B的固定槽46。通过固定突部44B越上第一槽底面46A,两个固定部44扩开变形。另外,副连接器10A的移动限制部45进入副连接器10B的限制槽48。通过限制突部45B越上第二槽底面48A,两个移动限制部45扩开变形。当副连接器10B相对于副连接器10A到达正规的组装位置时,固定突部44B嵌入到固定凹部47,固定片44A弹性复原而被收纳于固定槽46。另外,限制突部45B嵌入到轴孔51的转动允许部51A,限制片45A弹性复原而被收纳于限制槽48。由此,两个副连接器10A、10B保持为不能相互分离。
在组装有两个副连接器10A、10B的状态下,副连接器10A的限制突部45B嵌入到副连接器10B的转动允许部51A,由此限制副连接器10B的轴部31从转动限制部51B向转动允许部51A移动。因此,也限制了副连接器10B的上罩40从正式封堵位置移动至临时封堵位置。由此,也限制了副连接器10B的上罩40转动至敞开位置。
同样,依次组装剩余的副连接器10,得到五个副连接器10的层叠体。位于最靠端部的副连接器10B所具备的固定部44和移动限制部45成为不与其他副连接器10卡合的自由状态。
接着,在位于最靠端部(图1及图17的上端)的副连接器10B组装锁定部件100。锁定部件100以主壁101位于前壁23侧、锁定臂103位于内后壁24侧的方向组装于副连接器10B。当朝向副连接器10B按压锁定部件100时,副连接器10B的固定部44进入到锁定部件100的固定槽105,两个固定部44扩开变形。当锁定部件100相对于副连接器10B到达正规的组装位置时,固定突部44B嵌入到固定凹部106,固定片44A弹性复原而被收纳于固定槽105。由此,锁定部件100保持为不能与副连接器10B分离。如上所述,连接器单元1的组装完成。
在锁定部件100组装于副连接器10B的状态下,如图17所示,主壁101以及锁定臂103相对于副连接器10B的底壁21平行且隔开间隔地配置。臂主体103A具有能够在两个限制突部45B之间通过的宽度,允许锁定臂103向接近副连接器10B的方向(图16的下方向;解除方向)挠曲。如图16所示,干涉部104B具有不能在两个限制突部45B之间通过的长度。干涉部104B的一端进入到副连接器10B的一方的限制突部45B与底壁21之间,干涉部104B的另一端进入到另一方的限制突部45B与底壁21之间。若锁定臂103欲向远离副连接器10B的方向(图16的上方向;与解除方向相反的方向)挠曲,则干涉部104B与限制突部45B干涉而限制锁定臂103的进一步的挠曲。
[连接器单元1与对方部件110的嵌合]
如图18所示,与连接器单元1嵌合的对方部件110具备能够将连接器单元1收纳于内部的罩部111。该罩部111具备向内侧突出而与锁定突起103B卡合的锁定承接部112。在使连接器单元1与对方部件110嵌合时,使连接器单元1从前壁23侧进入到罩部111的内部。于是,锁定突起103B越上锁定承接部112,锁定臂103向接近副连接器10的方向(解除方向)挠曲变形。当连接器单元1到达正规的嵌合位置时,锁定突起103B越过锁定承接部112而锁定臂103弹性复原,锁定突起103B与锁定承接部112卡合,从而连接器单元1保持为不能与罩部111分离。
[连接器单元1的维护]
在连接器单元1的维护时,首先,向解除方向按压锁定臂103,解除锁定突起103B与锁定承接部112的卡合。在该状态下,从对方部件110拆下连接器单元1。接着,使副连接器10B的固定部44和移动限制部45分别扩开变形,从而锁定部件100从副连接器10B分离。接着,使副连接器10A的固定部44和移动限制部45分别扩开变形,从而副连接器10B从副连接器10A分离。同样,使其他副连接器10依次分离。分离后的各副连接器10成为允许轴部31从转动限制部51B向转动允许部51A移动的状态。
接着,关于各副连接器10,上罩40从正式封堵位置移动至临时封堵位置。由此,轴部31向转动允许部51A移动,允许上罩40的转动。接着,上罩40从临时封堵位置转动至敞开位置。由此,敞开下壳20的开口部25,能够从下壳20取出接头端子80。
[作用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连接器单元1具备连结在一起的多个副连接器10。副连接器10具备:接头端子80;下壳20,其具有开口部25且收纳接头端子80;以及上罩40,其组装于下壳20且封堵开口部25。上罩40能够在封堵整个开口部25的正式封堵位置与从正式封堵位置偏移的临时封堵位置之间滑动移动,并且能够在临时封堵位置与敞开开口部25的敞开位置之间转动。下壳20以及上罩40中的一方具备:转动允许部51A,其在上罩40位于临时封堵位置时,允许上罩40向敞开位置转动;以及转动限制部51B,其在上罩40位于正式封堵位置时,限制上罩40向敞开位置转动。多个副连接器10中的一个副连接器10A具备移动限制部45,该移动限制部通过与其他副连接器10B卡合而将一个副连接器10A保持为不能与其他副连接器10B分离,并且限制其他副连接器10B所具备的上罩40从正式封堵位置向临时封堵位置滑动移动。
根据上述结构,由一个副连接器10A的移动限制部45来限制其他副连接器10B的上罩40从正式封堵位置向临时封堵位置滑动移动。在上罩40位于正式封堵位置的状态下,向敞开位置的转动受到限制,因此在连接器单元1向其他部件的组装作业中、使用中,上罩40成为打开状态,避免对组装作业、使用产生阻碍。另外,由于移动限制部45兼具将一个副连接器10A保持于其他副连接器10B的功能和限制上罩40的移动的功能,所以结构简化。
另外,下壳20具有轴部31,上罩40具有接纳轴部31的轴孔51,轴孔51的一部分成为在上罩40位于临时封堵位置时将轴部31收纳为能够旋转的转动允许部51A,轴孔51的另一部分成为在上罩40位于正式封堵位置时限制轴部31旋转地收纳轴部31的转动限制部51B,一个副连接器10A的移动限制部45的限制突部45B被收纳于其他副连接器10B的转动允许部51A。
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能够将轴孔51用作转动允许部51A以及转动限制部51B,所以不需要另外设置用于限制上罩40的转动的结构,从而结构简化。
除此之外,连接器单元1还具备组装于其他副连接器10B的锁定部件100。锁定部件100具备:锁定臂103,其具备与对方部件110卡合的锁定突起103B,能够向解除锁定突起103B对对方部件110的卡合的解除方向挠曲;以及挠曲限制部104,其与锁定臂103相连,与其他副连接器10B所具备的移动限制部45卡合来限制锁定臂103向解除方向的相反方向挠曲。
根据上述的结构,由于也能够将移动限制部45用于锁定臂103的挠曲限制,所以不需要在副连接器10另外设置用于限制锁定臂103的挠曲的结构,从而结构简化。
<变形例>
本变形例的连接器单元120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副连接器130具备多个阴端子135(端子的一个例子)来代替接头端子80。
如图19所示,连接器单元120包括层叠的多个副连接器130和组装于上述多个副连接器130中的位于端部的副连接器130的锁定部件100。如图20及图21所示,副连接器130具备:多个阴端子135;分别与上述阴端子135连接的多个电线70;具有开口部25且收纳阴端子135的下壳131;以及组装于下壳131且封堵开口部25的上罩134。
如图21所示,各阴端子135具备:能够将作为对方侧的阳端子的突片收纳于内部的方筒状的端子连接部136;与该端子连接部136相连的端子主体81;以及组装于端子主体81的滑动部件91。端子主体81以及滑动部件91的结构与实施方式相同。
除了下壳131的前壁132具有用于使阳端子的突片插通的端子插通孔133等细节部分以外,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在本变形例中,也起到与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这样,副连接器130所具备的端子也可以为阴端子135。或者,也可以为阳端子等其他种类的端子。
<其他实施方式>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除了一对移动限制部45之外,还由一对固定部44将一个副连接器10保持于其他副连接器10,但也可以仅由移动限制部将一个副连接器10保持于其他副连接器10。或者,固定部44也可以为两对以上。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下壳20具有轴部31,上罩40具有轴孔51,但也可以为,上罩40具有轴部31,下壳20具有轴孔51。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上罩40具备移动限制部45,但下壳20也可以具备移动限制部45。
附图标记说明
1、120:连接器单元
10、130:副连接器
10A:一个副连接器
10B:其他副连接器
20、131:下壳
21:底壁
22:内侧壁
22A:延伸部
23、132:前壁
24:内后壁
25:开口部
26:隔壁
27:腔室
28:连结部收纳部
29:第一电线插通孔
31:轴部
31A:第一平面
31B:第二平面
32:下导向部
32A:弧状壁部
32B:平板部
33:第一电线插通槽
34:封堵突起
35:滑动导向件
35A:厚壁部
35B:薄壁部
40、134:上罩
41:顶壁
42:外侧壁
43:外后壁
44:固定部
44A:固定片
44B:固定突部
45:移动限制部
45A:限制片
45B:限制突部
46:固定槽
46A:第一槽底面
46B:第一槽侧面
47:固定凹部
48:限制槽
48A:第二槽底面
48B:第二槽侧面
49:进入槽
49A:第三槽底面
49B:第三槽侧面
51:轴孔
51A:转动允许部
51B:转动限制部
52A:第一内周面
52B:第二内周面
52C:第三内周面
52D:第四内周面
53:滑动槽
54:临时封堵凹部
55:正式封堵凹部
56:上锁定部
57:电线导出口
58:上导向部
59:第二电线插通槽
61:第二电线插通孔
70:电线
71:芯线
72:绝缘包覆部
80:接头端子(端子)
81:端子主体
82:筒部
83:上侧夹持部
84:下侧夹持部
85:上侧夹持突起
86:下侧夹持突起
87:中间部
88:连结部
88A:折弯部
91:滑动部件
92:夹具承接部
93:上壁
93A:上侧加压部
94:下壁
94A:下侧加压部
100:锁定部件
101:主壁
102:腿部
103:锁定臂
103A:臂主体
103B:锁定突起(锁定部)
104:挠曲限制部
104A:连结柱
104B:干涉部
105:固定槽
106:固定凹部
110:对方部件
111:罩部
112:锁定承接部
133:端子插通孔
135:阴端子(端子)
136:端子连接部
J:夹具

Claims (3)

1.一种连接器单元,具备连结在一起的多个副连接器,其中,
所述副连接器具备:
端子;
下壳,其具有开口部且收纳所述端子;以及
上罩,其组装于所述下壳且封堵所述开口部,
所述上罩能够在封堵整个所述开口部的正式封堵位置与从所述正式封堵位置偏移的临时封堵位置之间滑动移动,并且能够在所述临时封堵位置与敞开所述开口部的敞开位置之间转动,
所述下壳以及所述上罩中的一方具备:转动允许部,其在所述上罩位于所述临时封堵位置时,允许所述上罩向所述敞开位置转动;以及转动限制部,其在所述上罩位于所述正式封堵位置时,限制所述上罩向所述敞开位置转动,
所述多个副连接器中的一个副连接器具备移动限制部,该移动限制部通过与其他副连接器卡合而将所述一个副连接器保持为不能与所述其他副连接器分离,并且限制所述其他副连接器所具备的所述上罩从所述正式封堵位置向所述临时封堵位置滑动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单元,其中,
所述上罩以及所述下壳的一方具有轴部,另一方具有接纳所述轴部的轴孔,
所述轴孔的一部分成为在所述上罩位于所述临时封堵位置时将所述轴部收纳为能够旋转的所述转动允许部,所述轴孔的另一部分成为在所述上罩位于正式封堵位置时限制所述轴部的旋转地收纳所述轴部的所述转动限制部,
所述一个副连接器的所述移动限制部被收纳于所述其他副连接器的所述转动允许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单元,其中,
还具备组装于所述其他副连接器的锁定部件,
所述锁定部件具备:
锁定臂,其具备与对方部件卡合的锁定部,能够向解除所述锁定部对对方部件的卡合的解除方向挠曲;以及
挠曲限制部,其与所述锁定臂相连,与所述其他副连接器所具备的所述移动限制部卡合来限制所述锁定臂向与所述解除方向相反的方向挠曲。
CN202180040660.0A 2020-06-08 2021-05-19 连接器单元 Pending CN11569946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99366A JP7359080B2 (ja) 2020-06-08 2020-06-08 コネクタユニット
JP2020-099366 2020-06-08
PCT/JP2021/018891 WO2021251079A1 (ja) 2020-06-08 2021-05-19 コネクタ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99468A true CN115699468A (zh) 2023-02-03

Family

ID=78847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40660.0A Pending CN115699468A (zh) 2020-06-08 2021-05-19 连接器单元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38731A1 (zh)
JP (1) JP7359080B2 (zh)
CN (1) CN115699468A (zh)
WO (1) WO202125107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72559B2 (ja) 2001-02-22 2003-12-02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US6899554B1 (en) 2004-04-19 2005-05-31 Jst Corporation Dual action mechanical assisted connector
JP2006294386A (ja) 2005-04-08 2006-10-26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電気コネクタ、ワイヤハーネス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の配置方法
DE102014012038A1 (de) 2014-08-17 2016-02-18 Reichle Installation Technologies AG Kabelabgriff-Moduleinheit
JP6602105B2 (ja) * 2015-08-24 2019-11-0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193649A (ja) 2021-12-23
JP7359080B2 (ja) 2023-10-11
WO2021251079A1 (ja) 2021-12-16
US20230238731A1 (en) 2023-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47744B2 (en) Connector and a connector assembly method
US5478251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sliding cam
JP3755429B2 (ja) コネクタ
CN108493715B (zh) 嵌合连接器
JP5808504B2 (ja) 電気的なカップリングエレメント
CN112436311B (zh) 连接器
US6135824A (en) Combined connector
CN115699468A (zh) 连接器单元
KR100502029B1 (ko) 단자 잠금 구조체를 갖는 전기 커넥터
CN113661611A (zh) 连接器
CN114503373A (zh) 接头连接器
JP2020077513A (ja) 嵌合コネクタ
WO2021111826A1 (ja) コネクタ
JP2008277036A (ja) L型コンタクト
CN115769443A (zh) 连接器
CN114512859A (zh) 具有闭锁装置的插接连接器
JP5107004B2 (ja) 合体コネクタ
JPH1021986A (ja) ブロックコネクタ
EP1955417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mounting in a panel cutout
EP1024560B1 (en) Two-part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02124341A (ja) コネクタ
JP3540144B2 (ja) コネクタ
JP7428083B2 (ja) コネクタ
CN114762196B (zh) 连接器
JP7202673B2 (ja) 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