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43892A - 联合收割机 - Google Patents

联合收割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43892A
CN115643892A CN202211323366.3A CN202211323366A CN115643892A CN 115643892 A CN115643892 A CN 115643892A CN 202211323366 A CN202211323366 A CN 202211323366A CN 115643892 A CN115643892 A CN 1156438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haust gas
engine
pipe
intake
machin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2336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楠濑善雄
冈田晋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mar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mar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mar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mar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6438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438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41/00Combines, i.e. harvesters or mowers combined with threshing devices
    • A01D41/02Self-propelled comb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41/00Combines, i.e. harvesters or mowers combined with threshing devices
    • A01D41/12Details of comb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3/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mbustion air intake or gas exhaust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3/04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mbustion air intake or gas exhaust of propulsion units concerning exhaus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1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N1/00 - F01N5/00, F01N9/00, F01N11/00
    • F01N13/18Construction facilitating manufacture, assembly, or disassembly
    • F01N13/1805Fixing exhaust manifolds, exhaust pipes or pipe sections to each other, to engine or to vehicle bod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 F01N3/02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cooling, or for removing solid constituents of, exhaust
    • F01N3/05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cooling, or for removing solid constituents of, exhaust by means of air, e.g. by mixing exhaust with air
    • F01N3/055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cooling, or for removing solid constituents of, exhaust by means of air, e.g. by mixing exhaust with air without contact between air and exhaust gas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02Air clean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2Intake silencers ; Sound modulation, transmission or amplification

Abstract

本申请发明的联合收割机具备:割取装置3,其对田间的未收割穗秆进行割取;脱粒装置5,其对由割取装置3割取的割取穗秆进行脱粒;行驶机体1,其搭载有割取装置3以及脱粒装置5;以及发动机20,其配置于行驶机体1上的发动机室43内。割取装置3具备与脱粒装置5的前部的脱粒口连通的供料室31,发动机20具备对废气进行净化的废气净化装置50。设置于驾驶部10的驾驶操作部15配置成与供料室31相邻。并且,在驾驶操作部15的下侧设置有从发动机室43朝向供料室31连通的空腔部65a,空腔部65a的一部分在供料室31的上方开口。

Description

联合收割机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2011289928.8(该申请是申请号为201680049582.X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申请日为2016年10月7日、发明名称为“联合收割机”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联合收割机,该联合收割机一边利用割取装置对田间的未收割穗秆进行割取、一边利用脱粒装置对其割取穗秆进行脱粒而收割谷粒。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田间用的农业作业机的联合收割机(作业车辆)构成为:具备搭载有发动机的行驶机体,在行驶机体装配设置有左右一对行驶履带(行驶部),对左右一对行驶履带进行驱动控制而在田间等处进行移动,另一方面,利用割刀装置将在田间栽植的未收割穗秆的茎根切断,利用穗秆输送装置向脱粒装置输送该穗秆,并利用脱粒装置对该穗秆进行脱粒,由此收集谷粒。
并且,以往的联合收割机中,提出了如下联合收割机:在机体上方设置有用于向发动机导入新空气的预滤器(pre-cleaner),并且,在机体下方设置有用于将来自发动机的废气排出的尾管(参照专利文献1)。但是,在包含尾管的排气装置设置于机体下方的情况下,不仅会因行驶中带起来自田间的泥土等而导致排气阻力下降,而且还有可能因秸秆屑等进入而发生着火等。因此,提出了与预滤器同样地将尾管配置于机体上方的联合收割机(参照专利文献2)。
另外,近年来,基于净化环境的目的,提出了如下联合收割机,其设置有对来自发动机的废气进行净化的废气净化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3218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04247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另外,联合收割机中具备割取装置、脱粒装置等各种装置,因此,在处于割取装置的右侧的、驾驶部的下方形成有发动机室,在该发动机室内搭载有发动机。近年来,根据对于联合收割机的紧凑化、轻量化的要求,多数情况下对发动机室的大小存在制约(多数情况下发动机搭载空间狭小)。在制约较多的发动机室内不仅配置有发动机,还配置有空气滤清器、散热器之类的各种部件。
对此,如专利文献1的联合收割机那样,在设置废气净化装置以取代专利文献2的联合收割机中所设置的消声器的情况下,与消声器相比,废气净化装置的重量更大、且容量也更大。因此,在将搭载有废气净化装置的发动机设置于联合收割机的情况下,废气净化装置的配置位置不仅会对发动机室内的其它部件的配置造成影响,而且还会导致进气路径以及排气路径变长。
另外,在将预滤器和尾管固定于脱粒装置上方的情况下,会对谷物排出输送机(排出绞龙)、扬谷输送机等的设置位置造成影响,因此,将预滤器和尾管配置于后方,使得排气路径以及进气路径变长。另一方面,在使得排气路径以及进气路径缩短的情况下,从发动机、排气路径排出的热有可能会对驾驶坐席造成影响。特别是如专利文献1的联合收割机那样搭载有在高温下进行再生处理的废气净化装置的情况下,不仅排气路径排出的热会对进气路径、驾驶坐席造成影响,从发动机室排出的热所造成的影响也不小。
本申请发明的技术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研究上述这些现状而实施了改善的联合收割机。
本申请发明是一种联合收割机,其具备:割取装置,该割取装置对田间的未收割穗秆进行割取;脱粒装置,该脱粒装置对由所述割取装置割取的割取穗秆进行脱粒;行驶机体,该行驶机体装配设置有所述割取装置以及所述脱粒装置;发动机,该发动机设置于所述行驶机体上的发动机室内;以及驾驶部,该驾驶部配置于所述发动机室上方,其中,可以构成为,所述割取装置具备与所述脱粒装置前部的脱粒口连通的供料室,所述发动机具备对废气进行净化的废气净化装置,设置于所述驾驶部的驾驶操作部配置成与所述供料室相邻,并且,在所述驾驶操作部的下侧设置有从所述发动机室朝向所述供料室而连通的空腔部,所述空腔部的一部分在所述供料室的上方开口。所述割取装置构成为能够进行升降调节,在田间的割取作业中,所述空腔部的所述供料室的上方的开口部分扩大。
上述联合收割机可以构成为,所述驾驶操作部在上表面配置有操作件,并且,具有将所述空腔部的上方以及前方覆盖的侧视时呈L字形状的分隔板,在所述分隔板的上方以及前方的空间设置有与所述操作件连结的连杆机构,所述分隔板向所述供料室侧突出,在将所述空腔覆盖的面粘贴有隔热件。
上述联合收割机可以构成为,所述废气净化装置的废气入口侧配置成从所述驾驶操作部朝向所述供料室侧突出,所述废气净化装置的前表面以及上表面由所述分隔板覆盖。
上述联合收割机可以构成为,所述分隔板具备:底板,该底板将所述空腔部的上方覆盖;以及背面板,该背面板将所述空腔部的前方覆盖,所述底板设置成:朝向所述割取装置且向下侧倾斜延伸,与此同时,朝向后方且向上侧倾斜延伸。
上述联合收割机可以构成为,具备:废气净化装置支承托架,该废气净化装置支承托架的一端与所述发动机的气缸盖连结而对所述废气净化装置进行支承;以及排气管支承托架,该排气管支承托架与所述废气净化装置支承托架连结、且向上方延伸设置,由此对所述废气净化装置的排气出口管进行支承,所述排气管支承托架隔着所述废气净化装置而与所述分隔板的所述背面板平行地配置。
上述联合收割机可以构成为,在所述发动机的进气路径中,设置有由所述发动机室框架支承的空气滤清器和衰减器,所述衰减器配置于所述空气滤清器的下方、且配置于所述废气净化装置的后方,在所述衰减器与所述废气净化装置之间配置有所述排气管支承托架。
另外,一种联合收割机,其具备:割取装置,该割取装置对田间的未收割穗秆进行割取;脱粒装置,该脱粒装置对由所述割取装置割取的割取穗秆进行脱粒;谷粒箱,该谷粒箱对由所述脱粒装置进行脱粒而得到的谷粒进行贮存;行驶机体,该行驶机体装配设置有所述割取装置、所述脱粒装置、所述谷粒箱;以及发动机,该发动机设置于所述行驶机体上的发动机室内,其中,在所述谷粒箱与所述脱粒装置之间配置有所述发动机的进气路径以及排气路径,并且,在机体上方设置有:作为所述进气路径的新空气导入部的预滤器;以及作为所述排气路径的废气排出部的尾管,所述进气路径配置于比所述排气路径更靠驾驶坐席侧的位置,并且,所述进气路径中配置有靠近所述排气路径的部位的进气管。由此,由于在驾驶坐席与排气路径之间配置有进气路径,因此,能够在驾驶坐席后方使进气路径作为将从排气路径排出的热隔绝的隔离部件而发挥功能。因此,能够防止来自尾管等排气路径的热气向乘坐于驾驶坐席的操作者传递。另外,由金属管构成靠近排气路径的部位的进气管,由此,不仅能够抑制因来自排气路径的热的影响而导致的变形等,还能够确保进气路径的刚性。
上述联合收割机可以构成为,构成内部包含所述发动机的发动机室的发动机室框架从所述行驶机体立起设置,并且,在所述发动机室的上侧设置有具有所述驾驶坐席的驾驶部,所述进气管以及所述尾管与所述驾驶部的后方的所述发动机室框架连结。由此,将进气管以及尾管集中支承于发动机室框架,从而能够简化支承构造,能够提高发动机的进气路径以及排气路径的组装性以及维护性。
上述联合收割机可以构成为,具备对来自所述发动机的废气进行净化的废气净化装置。所述废气净化装置的排气出口管的排气出口插入于延伸设置至所述发动机室内的所述尾管的排气入口,所述排气管以及所述废气净化装置借助第一支承托架而支承于所述发动机,另一方面,所述尾管借助第二支承托架而支承于所述发动机室框架。即,能够将分离连接的排气出口管以及尾管分别支承于与排气出口管以及尾管分别为同一振动系统的发动机以及行驶机体。因此,排气出口管以及尾管不会受到来自其他振动系统的影响,能够防止破损或故障。另外,由于使尾管从发动机的振动系统分离,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因柴油发动机侧与行驶机体侧的振动频率的不同而导致尾管破损的可能性。
上述联合收割机可以构成为,所述尾管由内侧管和外侧管这样的双重管构成,并且,所述排气出口管插入于所述内侧管,所述第二支承托架与所述内侧管以及所述外侧管分别连结。利用第二支承托架将尾管的内侧管以及外侧管分别固定,由此能够以维持内侧管相对于外侧管的相对位置的方式对它们进行支承。
上述联合收割机可以构成为,所述第二支承托架构成为L字形状、且具备: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连结部;以及从所述第一连结部件的下端向前方延伸设置的第二连结部,所述外侧管的中途部与所述第一连结部的上端连结,并且,所述第一连结部的中途部与所述发动机室框架连结,内侧管的前端与所述第二连结部的前端连结。通过使第二支承托架构成为L字形状,能够以排气入口向发动机室内延伸的方式将尾管固定,能够在尾管将从排气出口管排出的高温废气充分冷却而向外部排出。
上述联合收割机可以构成为,所述进气管借助第三支承托架而与所述发动机室框架连结,并在所述尾管的侧方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三支承托架具有如下形状:与所述进气管的连结部分配置为比与所述发动机室框架的连结部分更靠前方。在第三支承托架中,与进气管的连结部分配置为比与所述发动机室框架的连结部分更靠前方,因此,能够设置为:在进气路径与排气路径之间设置出适当的间隙,从而能够容易地缓和进气、排气的彼此的热影响。
根据本申请发明,作为发动机室的一部分的驾驶操作部下侧由分隔板覆盖。因此,不仅能够抑制作为发热体的废气净化装置、发动机的热对驾驶部的影响,而且还能够将在发动机室内流动的冷却空气向供料室侧的开口部分引导,防止排热空气在发动机室内滞留,从而能够提高发动机室内的冷却效果。
根据本申请发明,废气净化装置配置成:从驾驶操作部左侧面朝向供料室突出,废气净化装置由分隔板覆盖。因此,不仅能够防止被发动机以及废气净化装置排出的热加热的空气向驾驶部蔓延,而且还能够防止操作者与作为发热体的废气净化装置等高温部件接触。
根据本申请发明,出口管支承托架构成为:与分隔板体的背面板同样地在左右方向(与发动机的输出轴相同的方向)上宽度较大,因此,能够将从发动机室内通过的冷却空气向供料室侧引导,能够抑制冷却空气在发动机室内滞留。另外,在废气净化装置与衰减器之间配置有出口管支承托架,因此,衰减器难以受到来自废气净化装置的辐射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左视图。
图2是该联合收割机的右视图。
图3是该联合收割机的俯视图。
图4是该联合收割机的主视剖视图。
图5是驾驶部的左视图。
图6是从左侧前方观察的驾驶部的立体图。
图7是从右侧后方观察的驾驶部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联合收割机的行驶机体上的框架结构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发动机室框架与发动机的关系的后方立体图。
图10是示出驾驶部周围的框架结构的从左侧前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驾驶部周围的框架结构的从左侧后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驾驶部的结构的从右侧前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13是驾驶部的主视剖视图。
图14是从左侧前方观察的驾驶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15是示出侧柱的框架结构的从左侧前方观察的放大立体图。
图16是从正面右斜侧观察柴油发动机的立体图。
图17是从背面左斜侧观察柴油发动机的立体图。
图18是柴油发动机的右视图。
图19是柴油发动机的左视图。
图20是柴油发动机的俯视图。
图21是从左侧前方观察的发动机室的立体图。
图22是示出尾管支承构造的立体图。
图23是示出进气系统以及排气系统的支承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24是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左视图。
图25是该联合收割机的右视图。
图26是该联合收割机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使得本申请发明所涉及的联合收割机实现了具体化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说明中,将朝向行驶机体1的前进方向时的左侧简称为左侧,同样地,将朝向前进方向时的右侧简称为右侧。参照图1~图7,对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进行说明。如图1~图7所示,具备由左右一对行驶履带2(行驶部)支承的行驶机体1。利用单动式的升降用液压缸4以能够绕割取转动支点轴4a进行升降调节的方式,将一边割取、一边取入穗秆的割取部3装配于行驶机体1的前部。在行驶机体1以横向排列状而搭载有:脱粒装置5,其具有脱粒筒51;以及谷粒箱7,其对脱粒后的谷粒进行贮存。此外,脱粒装置5朝向行驶机体1的前进方向而配置于左侧,谷粒箱7朝向行驶机体1的前进方向而配置于右侧。
从谷粒箱7的后方至上方立起设置有将谷粒箱7内的谷粒向机体外部排出的纵向输送机8。与纵向输送机8上方的承接输送部8a连结的谷物排出输送机9构成为:能够使前端的谷物排出口9a向机体侧方转动。当谷物排出输送机9从承接输送部8a接收在谷粒箱7后方利用纵向输送机8而输送到上方的谷粒时,沿水平方向朝向谷物排出口9a对谷粒进行输送,由此向收割机外的集装箱、卡车排出谷粒。另外,绞龙支架125立起设置于脱粒装置5的上表面,借助绞龙支架125而将谷物排出输送机9支承于行驶机体1上方的收纳位置。利用绞龙支架125而将谷物排出输送机9支承为近似水平姿势。
在谷粒箱7的前方且在行驶机体1的右侧前部设置有驾驶部10。在驾驶部10设置有:踏板10a,其供操作者搭乘使用;驾驶坐席10b;手柄柱(handle column)11,其设置有转向手柄10c;侧柱15,其具备主变速杆12或副变速杆13或作业离合器杆14a、14b或开关类等操作件;操作件箱17,其具备杠杆开关(lever switch)16等操作件;以及电气元件箱18,其内置有发动机控制器等。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作业离合器杆14a、14b,举例示出了分别朝向割取装置3以及脱粒装置5进行动力传递的接通、切断的割取离合器杆以及脱粒离合器杆,作为杠杆开关16,举例示出了用于对谷物排出输送机9进行操作的输送机位置操作杆。
手柄柱11配置于驾驶坐席10b的前方,并且,侧柱15配置于驾驶坐席10b的左侧,手柄柱11以及侧柱15以使得驾驶坐席10b的右侧敞开的方式在俯视时呈L字状地从行驶机体1立起设置。操作件箱17配置于侧柱15的后方,并且,电气元件箱18配置于驾驶坐席10b的后方,左右相邻配置的操作件箱17和电气元件箱18的上表面位于比驾驶坐席10b的靠背更靠上方的位置,操作件箱17和电气元件箱18以将驾驶部10的后方覆盖的方式立起设置。
对于行驶机体1,在驾驶坐席10b的下方配置有作为各驱动部的动力源的柴油发动机20。另外,在行驶机体1的下表面侧配置有左右的履带架21。在履带架21设置有:驱动链轮22,其将发动机20的动力向行驶履带2传递;张紧辊23,其维持行驶履带2的张紧状态;以及多个履带辊24,它们将行驶履带2的接地侧保持为接地状态。利用驱动链轮22对行驶履带2的前侧进行支承,利用张紧辊23对行驶履带2的后侧进行支承,利用履带辊24对行驶履带2的接地侧进行支承。
割取装置3具备:供料室31,其与脱粒装置5前部的脱粒口5a连通;以及横长斗状的谷物收割台32,其设置为与供料室31的前端连接。在谷物收割台32内将耙拢绞龙33(平台式绞龙)轴支承为能够旋转。在耙拢绞龙33的前部上方配置有带搂齿梁的耙拢卷筒34。在谷物收割台32的前部配置有推子状的割刀35。左右的分禾体36突出设置于谷物收割台32前部的左右两侧。另外,在供料室31内设有供给输送机37。此外,供料室31的下表面部和行驶机体1的前端部借助升降用液压缸4而连结在一起,利用升降用液压缸4使得割取装置3以割取转动支点轴4a(作为割取输入轴的供料室输送机轴)为升降支点而进行升降移动。
根据上述结构,利用耙拢卷筒34对左右的分禾体36之间的未收割穗秆的穗稍侧进行耙拢,利用割刀35对未收割穗秆的茎秆侧进行割取,通过对耙拢绞龙33的旋转驱动而使得割取穗秆汇集于谷物收割台32的左右宽度方向的中央部附近的供料室31入口附近。构成为:利用供给输送机37对谷物收割台32的所有割取穗秆进行输送,并将这些割取穗秆向脱粒装置5的脱粒口5a喂入。
另外,借助左右倾斜调节支点轴38而以能够进行左右倾斜调节的方式将谷物收割台32与供料室31的前部连结。具备使得谷物收割台32绕左右倾斜调节支点轴38进行转动的左右倾斜调节用液压滚筒39,利用滚筒39对谷物收割台32在左右方向上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从而将谷物收割台32、割刀35以及耙拢卷筒34水平地支承于田间地面。
另外,在脱粒装置5的脱粒室内将脱粒筒51设置为能够旋转。将脱粒筒51轴支承于在行驶机体1的前后方向上延长的脱粒筒轴52。在脱粒筒51的下方张紧架设有使得谷粒向下漏出的承接网54。另外,在脱粒筒51前部的外周面以朝向半径方向外侧的方式突出设置有螺旋状的螺旋叶片状的取入叶片。根据上述结构,通过脱粒筒51的旋转而将从脱粒口5a喂入的割取穗秆朝向行驶机体1的后方输送,并且,在脱粒筒51与承接网54之间等处进行混炼、脱粒。比承接网54的网眼小的谷粒等脱粒物从承接网54向下漏出。通过脱粒筒51的输送作用而将未从承接网54向下漏出的秸秆屑等从脱粒装置5后部的排尘口向田间排出。
另外,对脱粒室内的脱粒物的输送速度进行调节的多个送尘阀(省略图示)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枢轴装配于脱粒筒51的上方。可以根据割取穗秆的品种、性状并通过对所述送尘阀的角度调整而调节脱粒室内的脱粒物的输送速度(滞留时间)。另一方面,作为在脱粒装置5的下方配置的谷粒筛选机构55,具备比重筛选用的摆动筛选盘56,该摆动筛选盘56具有谷粒盘、粗筛、谷粒筛以及逐稿器等。
另外,作为谷粒筛选机构55,具备向摆动筛选盘56供给筛选风的扬谷风扇57等。构成为:对于利用脱粒筒51进行脱粒并从承接网54向下漏出的脱粒物,通过摆动筛选盘56的比重筛选作用和扬谷风扇57的风力筛选作用而将其筛选为谷粒(精粒等一等品)、谷粒与秸秆的混合物(带有枝梗的谷粒等二等品)以及秸秆屑等并将它们取出。
在摆动筛选盘56的下侧,作为谷粒筛选机构55而具备一等品输送机构58以及二等品输送机构59。对于通过摆动筛选盘56以及扬谷风扇57的筛选而从摆动筛选盘56掉落的谷粒(一等品),利用一等品输送机构58以及扬谷输送机60而将其收集至谷粒箱7。对于谷粒与秸秆的混合物(二等品),利用二等品输送机构59以及二等品还原输送机61等而使其返回至脱粒筒51的脱粒起始端侧,并利用脱粒筒51进行再脱粒。构成为:从行驶机体1后部的排尘口将秸秆屑等向田间排出。
接下来,参照图7~图13,对柴油发动机20的搭载构造进行说明。借助发动机架(engine bed)41而能够防振地将柴油发动机20支承于行驶机体1的驾驶坐席10b的下方。借助带轮、皮带传动系统而将柴油发动机20的驱动力向履带架21前部的行驶驱动用变速箱42、脱粒装置5等各部分传递。利用发动机室罩44将柴油发动机20的前表面侧以及上表面侧覆盖。此外,在侧柱15的下方张紧架设有作为隔热板体的分隔板体65,利用分隔板体65将柴油发动机20的上表面侧的一部分覆盖。由发动机室罩44形成发动机室43的前表面侧,由发动机室罩44和分隔板体65形成发动机室43的上表面侧。
另外,借助开闭支点轴而将箱状的风洞箱46立起设置于行驶机体1上的驾驶部10的右侧端部。水冷用散热器47立起设置于行驶机体1上表面侧的风洞箱46的收割机内侧,散热器47与柴油发动机20的冷却风扇48对置。从风洞箱46右侧面的收割机外侧开口向风洞箱46内取入外部空气(冷却风),借助散热器47并通过冷却风扇48的旋转而将除尘完毕的冷却风从风洞箱46左侧面的收割机内侧开口向发动机室43内送入,利用除尘完毕的冷却风对柴油发动机20等进行冷却。
此外,在风洞箱46右侧面的收割机外侧开口张紧架设有除尘网。因除尘网的存在而防止秸秆屑等向风洞箱46内部以及发动机室43内部侵入。另外,固定有将散热器47的整个通风范围部覆盖的方式的护罩481,冷却风扇48配置于在该护罩481所形成的开口。即,在散热器47的左侧配置有冷却风扇48,在该冷却风扇48与散热器47之间配置有风扇护罩481而对冷却风进行引导。
此外,构成发动机室框架的左右一对支柱框架71立起设置于行驶机体1上表面的驾驶部10的后侧,在左右的支柱框架71之间张紧架设有背面板体72。即,由分隔板体65、发动机室罩44、风洞箱46以及背面板体72形成(划分出)发动机室43。在发动机室43内,柴油发动机20配置为柴油发动机20的输出轴20a(曲轴)朝向左右的状态。此外,输出轴20a的左侧端部向柴油发动机20的左侧突出,在输出轴20a的左侧端部(突出端部)连结有行驶驱动带以及脱粒驱动带。从输出轴20a经由行驶驱动带而将柴油发动机20的驱动力向行驶履带2输出,并从输出轴20a经由脱粒驱动带而将柴油发动机20的驱动力向脱粒装置5输出。
发动机室罩44具备:前表面部分441,其从踏板10a的后缘向上方延伸设置;以及上表面部分442,其从前表面部分441的上端向后方延伸设置,从而该发动机室罩44构成为侧视时的倒L字形状。在发动机室罩44的上表面部分442借助座椅支承机构而搭载有驾驶坐席10b。通过双重构造而使得发动机室罩44在内部具有空间,将该发动机室罩44的左侧面与风洞箱46连结,由此使得发动机室罩44内的空间与风洞箱46内的空间连通。另外,在发动机室罩44的前表面部分441以及上表面部分442分别设置有空气导入用的开口部443。
当空气通过开口部443而从外部空气向发动机室罩44内导入时,该空气从驾驶坐席10b的下侧的发动机室罩44的上表面部分442通过并向风洞箱46内流入。因此,空气向发动机室罩44内流动,从而使得隔热效果在驾驶部10与发动机室43之间发挥作用,由此能够抑制从发动机20、废气净化装置50排出的热对驾驶部10造成影响。并且,在风洞箱46中,来自发动机室罩44的空气与由风洞箱46取入的空气汇合而向发动机室43内流入,并朝向割取装置3的供料室31而从发动机室43内通过。由此,通过使空气在发动机室43内从风洞箱46朝向供料室31通过,使得该空气作为发动机室43内的冷却空气而发挥作用。
如图9~图15所示,成为驾驶操作部的一部分的侧柱15固定于发动机室罩44的左侧、且配置于驾驶坐席10b的侧方。对侧柱15进行支承的柱支承梁框架66的一端与左侧支柱框架71的中途部连结。侧柱15具备将后方下侧切除而得到的空腔部65a且具有侧视时的L字形状,设置于发动机上方的废气净化装置50的一部分配置于空腔部65a。并且,侧柱15的空腔部65a的一部分在割取装置3的供料室31的上方开口。
如上所述,割取装置3构成为能够进行升降调节,在田间的割取作业等中,空腔部65a的一部分在供料室31的上方大幅地开口。即,当利用升降用液压缸4使得割取装置3绕割取转动支点轴4a下降而使得谷物收割台32配置于穗秆割取位置时,供料室31上表面位于与分隔板体65的底板65b分离的位置。因此,对于空腔部65a而言,分隔板体65与供料室31之间的开口部443扩大,容易将发动机室43内流动的冷却空气排出,从而发动机室43内的散热效果得到提高。
侧柱15在上表面配置有操作杆12、13、14a、14b、操作开关等操作件,并且,在柱支承梁框架66下侧具有将空腔部65a的上方以及前方覆盖的侧视时呈L字形状的分隔板体65。侧柱15具有由侧柱罩67将分隔板体65的上方及前方覆盖的构造,在分隔板体65的上方及前方的空间设置有与操作杆12、13、14a、14b连结的连杆机构。分隔板体65向割取装置3的供料室31侧突出,并且,构成为在将空腔部65a覆盖的面粘贴有隔热件的隔热板体。
在驾驶部10的侧柱15的下表面侧设置有成为左右方向上的隧道状空间的空腔部65a,设置于发动机20上表面的废气净化装置50的一部分配置于空腔部65a。构成为:能够从割取装置3的供料室31的上表面侧对发动机室43内的废气净化装置50进行目视确认。在空腔部65a的上表面和前表面设置有分隔板体65,该分隔板体65粘贴有隔热片材。在供料室31的设置部的相反侧的、发动机室43的侧部配置有冷却风扇48并形成有空腔部65a,该空腔部65a以将冷却风扇48的冷却风从发动机室43向供料室31上表面侧排出的方式形成为左右方向上的隧道状空间。
废气净化装置50配置为:以废气入口侧为左侧(供料室31侧),并且长度方向在发动机20上沿着左右方向。发动机室罩44和分隔板体65以左右排列的方式配置于发动机室43的上方,从而由发动机室罩44以及分隔板体65将废气净化装置50的前表面以及上表面覆盖。废气净化装置50的废气出口侧(右侧)由发动机室罩44覆盖,并且,废气净化装置50的废气入口侧(左侧)由分隔板体65覆盖。因此,不仅能够抑制成为发热体的废气净化装置50的热对驾驶部10造成的影响,而且还能够将在发动机室43内流动的冷却空气向供料室31侧的开口部分引导而防止排热空气在发动机室43内滞留,从而能够提高发动机室43内的冷却效果。
废气净化装置50的废气入口侧配置为:从侧柱15的左侧面朝向割取装置3的供料室31突出。并且,废气净化装置50从侧柱15突出的突出部分由从侧柱15的左侧面突出的分隔板体65覆盖,因此,不仅能够防止被发动机20以及废气净化装置50排出的热加热的空气向驾驶部10蔓延,而且还能够防止操作者与成为发热体的废气净化装置50等高温部件接触。
分隔板体65具备:底板65b,其将空腔部65a的上方覆盖;以及背面板65c,其将空腔部65a的前方覆盖,底板65b设置成:朝向供料室31(左侧)且朝下侧倾斜地延伸,与此同时,朝向后方且朝上侧倾斜地延伸。驾驶部10的踏板10a张紧架设于从行驶机体1立起设置的驾驶部支承框架70。柱支承梁框架66的一端(后端)与左侧支柱框架71连结,另一方面,另一端(前端)借助柱支承柱框架68而与驾驶部支承框架70连结。另外,柱支承梁框架66的中途部借助变速箱连结框架69而与变速箱42连结。
如图10以及图11等所示,电气元件箱18的底面支承于作为发动机室框架的一部分的左右一对支柱框架71的上部,从而固定于发动机室罩44的后方的位置。由支柱框架71支承的空气滤清器49配置于电气元件箱18的下方。左右一对支柱框架71分别对在中途部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的梁框架71a、71b以悬臂的方式进行支承,并将梁框架71a、71b连结在一起。即,左右一对支柱框架71的梁框架71a、71b构成为支柱框架71之间的梁,并且,利用梁框架71a、71b中的一方(本实施方式中为右梁框架71b)对空气滤清器49进行支承。
电气元件箱18配置于在发动机室43的后方设置的空气滤清器49的上方,从而,不会直接受到从发动机20以及废气净化装置50排出的热的影响。即,在电气元件箱18与发动机20之间配置有空气滤清器49,因此,能防止发动机室43内排出的热将电气元件箱18加热,从而能对电气元件箱18的内部装配的各电子元件进行保护。
作为驾驶操作部的一部分的操作件箱17配置成与电气元件箱18的左侧(脱粒装置5侧)相邻。左右相邻配置的电气元件箱18以及操作件箱17彼此连结。操作件箱17与左侧支柱框架71的上端以及脱粒装置5的右侧面连结,并被支承配置于侧柱15的后方的位置。具备将脱粒装置5的右侧面前方和左侧支柱框架71连结的前方支承框架127,操作件箱17的左侧下端与前方支承框架127的相对于脱粒装置5的连结部连结。
如图9~图11所示,在发动机室43内,柴油发动机20配置成:发动机输出轴20a沿着左右方向,并由发动机架41能够防振地支承于行驶机体1。如图11~图20所示,在柴油发动机20的气缸盖91的一侧面(后侧面)配置有进气歧管19。气缸盖91载置于内置有输出轴20a和活塞(省略图示)的气缸体92上。在气缸盖91的另一侧面(前侧面)配置有排气歧管83。即,在柴油发动机20且在隔着输出轴20a的两侧部,分开配置有进气歧管19和排气歧管83。输出轴20a从气缸体92的左右两侧面朝向左右外侧突出。
在气缸体92的左侧面固接有飞轮壳体93。在飞轮壳体93内设置有飞轮94。构成为:将柴油发动机20的驱动力从对飞轮94进行轴支承的输出轴20a的左端侧朝向变速箱42取出。此外,在气缸体92的下表面配置有油盘95。在气缸体92的右侧配置有冷却风扇48,并与冷却风扇48对置地设置有散热器47(参照图8以及图9)。
即,在柴油发动机20,在与输出轴20a交叉的一侧部(气缸体92的右侧面侧)配置有冷却风扇48,在与输出轴20a交叉的一侧部的相反侧的另一侧部(气缸体92的左侧面)配置有飞轮94。废气净化装置50的废气取入侧(排气入口侧)位于飞轮94附近,废气净化装置50的废气取出侧(排气出口侧)位于冷却风扇48附近。
若以该方式构成,则来自冷却风扇48的冷却风吹至废气净化装置50中进行净化处理后的废气所通过的废气取出侧(排气出口侧),由此使得净化处理后的废气温度降低。在废气净化装置50中进行净化处理之前的废气所通过的废气取入侧(排气入口侧)距冷却风扇48较远,冷却风难以吹至此处。因此,净化处理前的废气保持高温,能够适当地维持废气净化装置50的净化性能。并且,能够使净化处理后的废气温度降低并向外部排出,从而能够防止例如田间的秸秆屑等着火。
在进气歧管19配置有将再循环用的废气取入的废气再循环装置(EGR装置)96。空气滤清器49经由后述的涡轮增压器105的压缩机箱107以及废气再循环装置96而与进气歧管19连接。被空气滤清器49吸入并进行了除尘及净化后的新空气(外部空气)经由涡轮增压器105的压缩机箱107以及废气再循环装置96而向进气歧管19输送,由此向柴油发动机20的各汽缸供给该新空气。
上述结构中,从柴油发动机20排出至排气歧管83的废气的一部分经由废气再循环装置96以及进气歧管19而向柴油发动机20的各汽缸回流。因此,柴油发动机20的燃烧温度下降,来自柴油发动机20的氮氧化物(NOx)的排出量降低,并且柴油发动机20的燃油效率得到提高。
在柴油发动机20的各喷射器97连接有与燃料箱(省略图示)连接的燃料泵98和共轨99。在气缸盖91的进气歧管19的设置侧配置有共轨99以及燃料过滤器100,在气缸体92且在进气歧管19的下方配置有燃料泵98。此外,各喷射器97具有电磁开闭控制型的燃料喷射阀(省略图示)。在燃料泵98的排出侧连接有共轨99,在圆筒状的共轨99分别连接有柴油发动机20的各喷射器97。高压燃料暂时贮存于共轨99内,经由共轨99而向柴油发动机20的各汽缸(cylinder)的内部供给上述高压燃料。
上述结构中,利用燃料泵98向共轨99对柴油发动机20的燃料进行压送,该燃料作为高压燃料而蓄积于共轨99。并且,对各喷射器97的燃料喷射阀分别进行开闭控制,由此将共轨99内的高压燃料向柴油发动机20的各汽缸喷射。即,通过对各喷射器97的燃料喷射阀进行电子控制而以高精度对燃料的喷射压力、喷射时期、喷射期间(喷射量)进行控制。因此,能够减少从柴油发动机20排出的氮氧化物(NOx)。
在气缸盖91的前侧且在排气歧管83的上方配置有涡轮增压器105。涡轮增压器105具备:内置有涡轮的涡轮箱106、以及内置有鼓风机叶轮的压缩机箱107。涡轮箱106的废气取入侧与排气歧管83连结。在涡轮箱106的废气取出侧连接有废气净化装置50的排气入口管81。即,从柴油发动机20的各汽缸排出至排气歧管83的废气经由涡轮增压器105以及废气净化装置50等而向收割机外排出。
压缩机箱107的供气取入侧借助供气管108而与空气滤清器49的供气取出侧连接。压缩机箱107的供气取出侧借助增压管以及废气再循环装置96而与进气歧管19连接。即,利用空气滤清器49进行除尘、净化后的新空气从压缩机箱107经由增压管而向废气再循环装置96输送,然后,向柴油发动机20的各汽缸供给上述新空气。
为了对从柴油发动机20的各汽缸排出的废气进行净化,具备将柴油发动机20的废气中的微粒状物质除去的废气净化装置50(柴油颗粒过滤器(DPF))。在废气净化装置50内设有氧化催化剂111以及烟尘过滤器112。从柴油发动机20的各汽缸排出至排气歧管83的废气经由废气净化装置50等而向收割机外排出。构成为:利用废气净化装置50而减少柴油发动机20的废气中的一氧化碳(CO)、碳化氢(HC)、微粒状物质(PM)以及氮氧化物(NOx)。
废气净化装置50构成为:俯视时沿与柴油发动机20的输出轴20a(曲轴)平行的方向较长地延伸的横长的长条圆筒形状。在废气净化装置50、且在飞轮94附近的部位设置有将废气取入的排气入口管81,在废气净化装置50且在冷却风扇48附近的部位设置有将净化处理后的废气排出的排气出口管82。将废气净化装置50的废气移动方向一端侧和废气移动方向另一端侧借助左支脚体113以及右支脚体114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而支承于气缸盖91的左右侧面。即,借助左支脚体113以及右支脚体114而在柴油发动机20的上表面侧安装有废气净化装置50。废气净化装置50以使得圆筒状的废气净化装置50的长度方向朝向柴油发动机20的左右方向的状态位于排气歧管83的上方。
如图13~图15所示,废气净化装置50的废气取入侧(排气入口侧)位于分隔板体65的下方,废气净化装置50的废气取出侧(排气出口侧)位于发动机室罩44的下方。在废气净化装置50的废气取入侧设置有排气入口管81,在废气净化装置50的废气取出侧设置有排气出口管82。废气净化装置50的排气入口管81借助涡轮增压器105的涡轮箱106而与柴油发动机20的排气歧管83连结,由此使得排气入口管81和排气歧管83连通。在脱粒装置5与谷粒箱7之间延伸设置有尾管84,排气出口管82与尾管84连通。从柴油发动机20的排气歧管83排出的废气从废气净化装置50经由尾管84而向收割机外排出。
废气净化装置50配置成从侧柱15的下方朝向供料室31伸出,在侧柱15的下方张紧架设有分隔板体(隔热板体)65。并且,分隔板体65配置于发动机室罩44的双重构造部附近的高度位置。因此,对于废气净化装置50等的加热,能够利用作为隔热板体的分隔板体65而简单地对侧柱15侧的线材或线束进行保护。另外,能够防止从在侧柱15的上表面的操作板体开口的各杆12、13、14a、14b的导槽等朝向驾驶坐席10b的操作者排气。
如图16~图21所示,排气出口管82朝向行驶机体1的左右方向中央侧折弯,此外,在分隔板体65的下方(脱粒装置5与谷粒箱7之间的入口附近)朝向后方折弯。即,排气出口管82在俯视时呈S字形状。因此,废气净化装置50和排气出口管82的长度方向中途部以在俯视时呈与柴油发动机20的输出轴20a的轴线方向平行的形状地延伸的方式相邻。排气出口管82的后端侧和尾管84的前端侧连通。
借助出口管支承托架115而将排气出口管82支承于废气净化装置50支承用的左支脚体113。出口管支承托架115构成为包括:中继托架116,其从左支脚体113的后方中途部向上方延伸设置;以及连结托架117,其从中继托架116的上端朝向发动机室43内(右侧)延伸设置。出口管支承托架115在连结托架117的上缘与排气出口管82的弯曲部分连结而对排气出口管82进行支承。
如图5~图15等所示,尾管84将废气从脱粒装置5与谷粒箱7之间向后方上侧排出。尾管84的前端侧朝向下方折弯,尾管84的中途部朝向上方延长,尾管84的后端侧以在行驶履带2的后部上方朝后方延伸的方式折弯。即,尾管84在侧视时呈曲柄形状。尾管84的后端侧朝向后方且朝向斜下方开口。另外,尾管84的后端侧以后端开口部朝向脱粒装置5侧的方式朝向后方且朝向左斜侧延伸设置。尾管84的前端侧的排气入口内径形成为大于排气出口管82的后端侧的排气出口外径。尾管84的排气入口以松动嵌合状与排气出口管82的排气出口嵌合。因此,外部空气被负压从排气出口管82的排气出口与尾管84的排气入口之间的间隙向尾管84的内部吸引。
如图15~图23所示,尾管84由内侧管84a和外侧管84b这样的双重管构成,内侧管84a的外侧和外侧管84b的内侧由多个隔离件(spacer)84c连接,在外侧管84b的内侧固定有内侧管84a。在尾管84的前端(排气入口),内侧管84a从外侧管84b突出,排气出口管82的后端(排气出口)插入于尾管84的内侧管84a的前端(排气入口)。内侧管84a沿废气移动方向而延伸设置至外侧管84b的中途部。由此,在废气从排气出口管82向尾管84流入的同时,外部空气从排气出口管82与尾管84之间的间隙流入,由此利用外部空气对在尾管84内流动的废气进行冷却。
借助尾管支承托架118而将尾管84支承于左侧支柱框架71。尾管支承托架118与尾管84的内侧管84a以及外侧管84b分别连结,并且,与从左侧支柱框架71分支出的进气排气路径支承框架122连结,由此将尾管84支承于左侧支柱框架71。进气排气路径支承框架122位于左侧支柱框架71的后方左侧,并从左侧支柱框架71的中途部以与左侧支柱框架71平行的方式向上方延伸设置。
尾管支承托架118构成为L字形状、且具备:连结板(第一连结部)119,其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以及连结管(第二连结部)120,其从连结板119的下端向前方延伸设置。尾管84的外侧管84b的中途部焊接固定于连结板119的上端,并且,连结板119的中途部借助中继板121而与进气排气路径支承框架122连结。内侧管84a的前端焊接固定于连结管120的前端。尾管84的内侧管84a以及外侧管84b各自的前端借助多个隔离件84c而连结在一起,一个隔离件84c与连结管120连结,由此将内侧管84a固定于尾管支承托架118。
尾管84借助尾管支承托架118而固定于支柱框架71,另一方面,排气出口管82借助出口管支承托架115而固定于发动机20。即,能够将分离连接的排气出口管82以及尾管84分别支承于与排气出口管82以及尾管84分别为同一振动系统的发动机20以及行驶机体1。因此,排气出口管82以及尾管84不会受到来自其他振动系统的影响,能够防止破损或故障。另外,由于使得尾管84与柴油发动机20的振动系统分离,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因柴油发动机20侧与行驶机体1侧的振动频率的不同而导致尾管84破损的可能性。
使得尾管支承托架118构成为L字形状,由此能够以使得排气入口向发动机室43内延伸的方式对尾管84进行固定,从而能够在尾管84将从排气出口管82排出的高温废气充分冷却并向外部排出。利用尾管支承托架118分别对内侧管84a以及外侧管84b进行固定,由此能够维持内侧管84a相对于外侧管84b的相对位置而对它们进行支承。
另外,在尾管支承托架118的两端位置分开固定有内侧管84a和外侧管84b,因此,能够以高刚性对尾管84的双重管构造进行支承。在与内侧管84a的排气出口部分相对的位置处,外侧管84b与连结板119连结,由此,隔着隔离件84c并利用连结板119而将内侧管84a的排气出口部分固定。因此,利用尾管支承托架118对延伸至外侧管84b内中途部的形状的内侧管84a的两端进行支承,从而能够以截面同轴的方式对内侧管84a和外侧管84b进行固定。
借助中继板121而将尾管支承托架118固定于进气排气路径支承框架122的背面侧。尾管支承托架118的连结板119形成有沿上下的长度方向上下排列的调节长孔,利用螺栓以能够调节上下安装位置的方式将尾管支承托架118紧固连结于中继板121。另外,中继板121形成有沿左右的长度方向上下排列的调节长孔,利用螺栓以能够调节左右安装位置的方式将中继板121紧固连结于进气排气路径支承框架122。因此,通过调整尾管支承托架118以及中继板121的紧固连结位置,能够简单地调整尾管84的支承位置,能够吸收加工误差、组装误差。此外,可以将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调节长孔设置于连结板119,另一方面,可以将在上下方向上较长的调节长孔设置于中继板121。
空气滤清器49与作为从外部取入空气的新空气导入部的预滤器85连通。预滤器85与尾管84同样地配置在脱粒装置5与谷粒箱7之间,并向脱粒装置5以及谷粒箱7的上方延伸设置。借助预滤器支承托架126而将预滤器85固定于扬谷输送机60的前表面,并将该预滤器85配置于扬谷输送机60的前方。借助波纹管86而将预滤器85的下端(进气出口)与由金属管(铁管)构成的进气管87的上端(进气入口)连结。
进气管87在比尾管84更靠右侧(驾驶部10侧)的位置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并借助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波纹管86而与在脱粒装置5的上方配置的预滤器85连结。即,柴油发动机20的进气路径配置于比排气路径更靠驾驶坐席10b侧的位置,并且,进气路径中的靠近排气路径的部位的进气管87由金属管构成。进气管87配置于侧柱15后方的操作件箱17的后方,并与尾管84一同被左侧支柱框架71支承。即,操作件箱17配置于侧柱15的后方、且配置于尾管84以及进气管87的前方的位置。
通过这样构成,使得操作件箱17以及进气管87排列配置于驾驶坐席10b与尾管84之间。因此,能够使操作件箱17以及进气管87在驾驶坐席10b的后方作为将从尾管84排出的热隔离的隔热部件而发挥功能。因此,能够防止来自尾管84的热气向乘坐于驾驶坐席10b的操作者传递。另外,进气管87由金属管构成,因此,不仅能够抑制因来自尾管84的热的影响而导致的变形等,而且还能够确保进气路径的刚性。
进气管87借助进气管支承托架123而固定于左侧支柱框架71,并配置于与尾管84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本实施方式中,进气管87的下端(进气出口)位于与尾管84的前端(排气入口)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进气管87的上端(进气入口)位于与尾管84的后端(排气出口)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此外,上下高度方向上的、进气管87的设置区域可以大于尾管84的设置区域。
进气管支承托架123与进气管87的中途部连结,并且,与从左侧支柱框架71分支出的进气排气路径支承框架122连结,由此使得进气管87支承于左侧支柱框架71。进气管支承托架123焊接固定于进气管87的中途部的外周面,并且,在背面具备螺栓孔,从而借助螺栓而紧固连结于在进气排气路径支承框架122固定的中继板124。中继板124焊接固定于进气排气路径支承框架122的上端,并且与进气管支承托架123的连结部分向进气排气路径支承框架122的前方延伸设置。因此,进气管支承托架123在比尾管支承托架118更靠前方的位置处固定于进气排气路径支承框架122。
中继板124构成为俯视时的曲柄形状,在前方具备与进气管支承托架123的连结部,另一方面,在后方具备与连结于尾管支承托架118的中继板121的连结部。即,中继板124构成为俯视时的曲柄形状,从而能够在中继板124的前后方将进气管支承托架123和尾管支承托架118固定。另外,中继板124中,与进气管支承托架123的连结部分从进气排气路径支承框架122向左侧延伸设置,并与一端连接于脱粒装置5的右侧面前方的前方支承框架127的另一端连结。此外,在中继板124的背面侧,与后方支承框架128的另一端连结,该后方支承框架128的一端与脱粒装置5的右侧面后方连接、且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
通过将进气管87以及尾管84集中支承于进气排气路径支承框架122,能够简化支承构造,从而能够提高发动机20的进气排气路径的组装性以及维护性。另外,利用中继板124能够将尾管支承托架118与进气管支承托架123的相对位置固定,因此,能够配置为在进气路径与排气路径之间设置有适当的间隙,从而能够容易地缓和吸入气体和排出气体彼此的热的影响。此外,与进气管支承托架123以及尾管支承托架118连结的中继板124以在前后方由与脱粒装置5的前后方分别连结的前方以及后方支承框架127、128夹持的方式而连结。因此,利用脱粒装置5能够确保进气排气路径支承框架122的刚性,从而能够以高刚性对发动机20的进气排气路径进行支承。
发动机20的进气路径中,用于使来自预滤器85的进气音衰减的衰减器88设置于空气滤清器49与进气管87之间。衰减器88配置于进气管87的下方,并经由上游侧进气中继管89而与进气管87的下端(排气出口)连通。上游侧进气中继管89具有俯视时的U字形状,与位于比进气管87更靠前方的位置的衰减器88的左侧面的进气入口连结。
如图16~图22所示,利用在进气管支承托架123的下方与左侧支柱框架71连结的衰减器支承托架129以悬臂的方式对衰减器88进行支承,并将该衰减器88配置于废气净化装置50的后方、且配置于在侧视时处于发动机20的EGR装置96与尾管84之间的位置。另外,上游侧进气中继管89在尾管84的下方迂回弯曲而与衰减器88连结。
衰减器88配置于空气滤清器49的下方左侧,利用下游侧进气中继管90而将衰减器88的进气出口与空气滤清器49的进气入口连通。进气中继管90位于空气滤清器49的下侧且位于衰减器88的右侧,构成为主视时的L字形状,并将排气入口侧与衰减器88的右侧面连结,另一方面,将排气出口侧与空气滤清器49的下表面连结。
另外,在废气净化装置50与衰减器88之间配置有对排气出口管82进行支承的出口管支承托架115。出口管支承托架115的连结托架117配置于与衰减器88相同的高度位置,衰减器88的前表面由出口管支承托架115的连结托架117覆盖。由此,衰减器88难以受到来自废气净化装置50的辐射热。出口管支承托架115的连结托架117与分隔板体65的背面板65c同样地构成为左右方向(与发动机20的输出轴20a相同的方向)上的宽度较宽,因此,能够将从发动机室43内通过的冷却空气向割取装置3的供料室31侧引导,从而能够抑制冷却空气在发动机室43内滞留。
在发动机室43内,空气滤清器49和衰减器88在俯视时配置于左右侧,另一方面,进气管87和衰减器88在俯视时配置于前后方。因此,能够有效且紧凑对发动机20的进气路径的各部件进行配置,因此,能够缩短进气路径。另外,在发动机室43内,空气滤清器49和衰减器88在废气净化装置50的后方隔着排气出口管82而左右相邻地配置。因此,在发动机室43内,能够抑制构成发动机20的进气路径的各部件受到来自作为高温发热体的废气净化装置50的热的影响,并且,能够提高构成发动机20的进气排气系统的各部件的配置效率。
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顶棚敞开型的联合收割机为例对驾驶部10进行了说明,但是,如图24~图26所示,也可以在作为驾驶部10而搭载有内部装配有驾驶坐席10b的驾驶室10x的联合收割机中应用本发明。图24~图26所示的联合收割机构成为:在驾驶室10x的下方构成有发动机室43,能够从供料室31的上表面侧对发动机室43内的废气净化装置50进行目视确认。另外,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在驾驶室10x的后方配置有发动机20的进气路径以及排气路径,尾管84以及进气管87集中支承于对驾驶室10x进行支承的发动机框架。
此外,本申请发明中的各部分的结构并不限定于图示的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以下,基于附图,对使得本申请发明所涉及的联合收割机实现了具体化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说明中,将朝向行驶机体1的前进方向时的左侧简称为左侧,同样地,将朝向前进方向时的右侧简称为右侧。参照图1~图4,对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进行说明。如图1~图4所示,具备由左右一对行驶履带2(行驶部)支承的行驶机体1。利用单动式的升降用液压缸4以能够绕割取转动支点轴4a进行升降调节的方式,将一边割取、一边取入穗秆的割取部3装配于行驶机体1的前部。在行驶机体1以横向排列状而搭载有:脱粒装置5,其具有脱粒筒51;以及谷粒箱7,其对脱粒后的谷粒进行贮存。此外,脱粒装置5朝向行驶机体1的前进方向而配置于左侧,谷粒箱7朝向行驶机体1的前进方向而配置于右侧。(参照图3)。
附图标记说明
1 行驶机体
3 割取装置
5 脱粒装置
7 谷粒箱
15 侧柱
16 杠杆开关
17 操作件箱
18 电气元件箱
20 柴油发动机
31 供料室
43 发动机室
44 发动机室罩
49 空气滤清器
50 废气净化箱
65 分隔板体(隔热板体)
65a 空腔部
65b 底板
65c 背面板
66 柱支承梁框架
82 排气出口管
84 尾管
84a 内侧管
84b 外侧管
84c 隔离件
85 预滤器
86 波纹管
87 进气管
88 衰减器
113、114 支脚体
115 出口管支承托架
116 中继托架
117 连结托架
118 尾管支承托架
119 连结板
120 连结管
121 中继板
122 进气排气路径支承框架
123 进气管支承托架
124 中继板
125 绞龙支架
126 预滤器支承托架
127 前方支承框架
128 后方支承框架
129 衰减器支承托架。

Claims (6)

1.一种联合收割机,其具备:
割取装置,该割取装置对田间的未收割穗秆进行割取;脱粒装置,该脱粒装置对由所述割取装置割取的割取穗秆进行脱粒;行驶机体,该行驶机体装配设置有所述割取装置以及所述脱粒装置;以及发动机,该发动机设置于所述行驶机体上的发动机室内,
所述联合收割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联合收割机具备:从所述发动机取出废气的尾管;以及使所述发动机从外部取入空气的预滤器,
所述预滤器配置于所述行驶机体的左右中央侧,并且,将所述尾管和从所述预滤器取入外部空气的进气管支承于从所述行驶机体立起设置的支柱框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柱框架与所述脱粒装置连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尾管在所述脱粒装置与和所述脱粒装置横向排列地载置的谷粒箱之间朝向所述行驶机体的后方延伸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柱框架为构成所述发动机室的发动机室框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滤器配置于所述脱粒装置与以横向排列状搭载的谷粒箱之间。
6.一种联合收割机,其具备:
割取装置,该割取装置对田间的未收割穗秆进行割取;脱粒装置,该脱粒装置对由所述割取装置割取的割取穗秆进行脱粒;行驶机体,该行驶机体装配设置有所述割取装置以及所述脱粒装置;发动机,该发动机设置于所述行驶机体上的发动机室内;以及驾驶部,该驾驶部配置于所述发动机室的上方,
所述联合收割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发动机具备对废气进行净化的废气净化装置,
在设置于所述驾驶部的驾驶操作部的下方设置有所述废气净化装置。
CN202211323366.3A 2015-10-16 2016-10-07 联合收割机 Pending CN11564389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04987 2015-10-16
JP2015204987A JP6484158B2 (ja) 2015-10-16 2015-10-16 コンバイン
PCT/JP2016/080029 WO2017065117A1 (ja) 2015-10-16 2016-10-07 コンバイン
CN201680049582.XA CN108135130B (zh) 2015-10-16 2016-10-07 联合收割机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49582.XA Division CN108135130B (zh) 2015-10-16 2016-10-07 联合收割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43892A true CN115643892A (zh) 2023-01-31

Family

ID=58518041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23366.3A Pending CN115643892A (zh) 2015-10-16 2016-10-07 联合收割机
CN202011289928.8A Pending CN112425351A (zh) 2015-10-16 2016-10-07 联合收割机
CN201680049582.XA Active CN108135130B (zh) 2015-10-16 2016-10-07 联合收割机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89928.8A Pending CN112425351A (zh) 2015-10-16 2016-10-07 联合收割机
CN201680049582.XA Active CN108135130B (zh) 2015-10-16 2016-10-07 联合收割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484158B2 (zh)
KR (1) KR102095662B1 (zh)
CN (3) CN115643892A (zh)
WO (1) WO201706511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10069351A (ko) * 2001-03-13 2001-07-25 정영선 보안, 안전장치를 가능케하는 축을 이용하는상,하덮개구조의 유골용기
JP2019000079A (ja) * 2017-06-19 2019-01-10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7080021B2 (ja) * 2017-06-21 2022-06-03 株式会社クボタ 農用作業機
WO2019053738A1 (en) * 2017-09-14 2019-03-21 Tirth Agro Technology Pvt. Ltd. SELF-PROPELLED AXIAL FLOWER HARVESTER
JP7101581B2 (ja) * 2018-09-28 2022-07-15 株式会社クボタ 収穫機
CN111918546B (zh) * 2018-03-28 2022-09-20 株式会社久保田 收割机及作业机
CN110617138B (zh) * 2018-06-19 2022-08-23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半喂入联合收割机、收割机
JP7404189B2 (ja) * 2020-06-30 2023-12-25 三菱マヒンドラ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CN112492967A (zh) * 2020-11-03 2021-03-16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一种用于高茎秆作物的收获机及其方法
JP2023184167A (ja) * 2022-06-17 2023-12-28 ヤンマ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16224A (ja) * 1998-10-08 2000-04-25 Iseki & Co Ltd コンバイン
CN2561966Y (zh) * 2002-07-30 2003-07-23 梁少明 空气压缩机进气滤清消声器
CN2875885Y (zh) * 2006-01-25 2007-03-07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消音隔热作用的汽车前壁板结构
JP2008072927A (ja) * 2006-09-20 2008-04-03 Yanmar Co Ltd エンジン吸気構造
JP5461170B2 (ja) * 2009-12-29 2014-04-02 三菱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5908222B2 (ja) * 2011-06-10 2016-04-26 株式会社クボタ 収穫機
JP5945475B2 (ja) * 2012-08-24 2016-07-05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5968764B2 (ja) * 2012-11-15 2016-08-10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コンバイン
MY171022A (en) * 2012-12-19 2019-09-23 Iseki Agricult Mach Combine
JP5995708B2 (ja) * 2012-12-27 2016-09-21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2015015938A (ja) * 2013-07-12 2015-01-29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6292888B2 (ja) 2014-01-10 2018-03-14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コンバイン
JP2015142514A (ja) * 2014-01-31 2015-08-06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6158113B2 (ja) 2014-02-13 2017-07-05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作業車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095662B1 (ko) 2020-03-31
CN112425351A (zh) 2021-03-02
CN108135130A (zh) 2018-06-08
JP6484158B2 (ja) 2019-03-13
WO2017065117A1 (ja) 2017-04-20
KR20180034574A (ko) 2018-04-04
JP2017074027A (ja) 2017-04-20
CN108135130B (zh) 2020-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35130B (zh) 联合收割机
JP6489638B2 (ja) コンバイン
JP5968764B2 (ja) コンバイン
JP5235564B2 (ja) コンバイン
CN107249301B (zh) 联合收割机
JP2010083331A (ja) コンバイン
JP6245758B2 (ja) コンバイン
JP6226299B2 (ja) コンバイン
JP2016189786A (ja) コンバイン
JP6226298B2 (ja) コンバイン
JP6542098B2 (ja) コンバイン
JP6353353B2 (ja) コンバイン
JP2015119680A (ja) コンバイン
JP2015119678A (ja) コンバイン
WO2015098580A1 (ja) コンバイン
JP6209137B2 (ja) コンバイン
JP2016146772A (ja) コンバイン
JP6173207B2 (ja) コンバイン
JP2016131547A (ja) コンバイン
JP7197454B2 (ja) コンバイン
JP2018197109A (ja) コンバイン
JP2015119679A (ja) コンバイン
JP2016029894A (ja) コンバイ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