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33574A - 收割机械 - Google Patents

收割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33574A
CN115633574A CN202210782721.7A CN202210782721A CN115633574A CN 115633574 A CN115633574 A CN 115633574A CN 202210782721 A CN202210782721 A CN 202210782721A CN 115633574 A CN115633574 A CN 1156335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in
harvesting machine
inlet
quality measuring
measuring instru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8272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乙仓进
木村幸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mar Holding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mar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mar Holdings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mar Holding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6335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335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41/00Combines, i.e. harvesters or mowers combined with threshing devices
    • A01D41/12Details of combines
    • A01D41/127Control or measu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ines
    • A01D41/1277Control or measu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ines for measuring grain quality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41/00Combines, i.e. harvesters or mowers combined with threshing devices
    • A01D41/12Details of combines
    • A01D41/1208Tanks for grain or chaff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41/00Combines, i.e. harvesters or mowers combined with threshing devices
    • A01D41/12Details of combines
    • A01D41/127Control or measu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ines
    • A01D41/1275Control or measu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ines for the level of grain in grain tan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20Off-Road Vehicles
    • B60Y2200/22Agricultural vehicles
    • B60Y2200/222Harvester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Threshing Machin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品质测定器的可靠性难以降低的收割机械。收割机械(4)具备脱粒部、谷粒箱(2)、品质测定器(1)及投入部(3)。谷粒箱(2)对谷粒进行贮存。品质测定器(1)配置于面向谷粒箱(2)的内部空间(Sp1)的位置,并对谷粒的品质进行测定。投入部(3)将由脱粒部脱粒而得到的谷粒从在谷粒箱(2)的内侧面(20)开口的投入口(21)向谷粒箱(2)内投入。从谷粒箱(2)的中心观察时,品质测定器(1)在与上下方向(D3)正交的第1方向(左右方向(D1))上配置于与投入口(21)相同的一侧。

Description

收割机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对谷粒进行贮存的谷粒箱的收割机械。
背景技术
作为关联技术而公知具备割取部、脱粒部及谷粒箱(谷粒箱,grain tank)等的收割机械(联合收割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关于关联技术所涉及的收割机械,谷粒贮存于谷粒箱内,能够利用绞龙而将谷粒箱内的谷粒向收割机械外输出。
关联技术所涉及的收割机械具备:对向谷粒箱内投入的谷粒的内部品质进行测定的品质测定器(谷粒内部品质测定装置)。品质测定器从形成于谷粒箱的顶板的开口部插入于谷粒箱内,并且以吊挂保持于顶板的状态配置于谷粒箱内。谷粒箱内的品质测定器的位置处于谷粒的投入轨迹上,在俯视观察时从左侧壁的前侧朝向右侧壁的后侧投入谷粒的情况下,将品质测定器配置于谷粒箱内的右后角落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9750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关于上述关联技术的结构,向谷粒箱内投入的谷粒直接抵碰品质测定器,所以,会持续稳定地对品质测定器施加冲击及振动,若收割机械的使用期间较长,则有可能导致品质测定器的可靠性降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品质测定器的可靠性难以降低的收割机械。
本发明的一方面所涉及的收割机械具备脱粒部、谷粒箱、品质测定器及投入部。所述谷粒箱对谷粒进行贮存。所述品质测定器配置于面向所述谷粒箱的内部空间的位置,并对所述谷粒的品质进行测定。所述投入部将由所述脱粒部脱粒而得到的所述谷粒从在所述谷粒箱的内侧面开口的投入口向所述谷粒箱内投入。从所述谷粒箱的中心观察时,所述品质测定器在与上下方向正交的第1方向上配置于与所述投入口相同的一侧。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品质测定器的可靠性难以降低的收割机械。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收割机械的概要左视图。
图2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收割机械的概要俯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收割机械的概要框图。
图4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收割机械的谷粒箱周边的概要立体图。
图5示出了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收割机械,且是将谷粒箱的上部剖开而从上方观察谷粒箱的内部空间的概要俯视图。
图6示出了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收割机械,且是图5的区域Z1的放大图。
图7示出了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收割机械,且是在将谷粒箱的顶板拆下后的状态下从谷粒箱的内部观察左侧板的概要立体图。
图8示出了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收割机械,且是在将谷粒箱的顶板拆下后的状态下从谷粒箱的内部观察左侧板的概要立体图。
图9示出了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收割机械,且是在将谷粒箱的顶板拆下后的状态下从谷粒箱的内侧观察谷粒箱的左侧板的侧视图。
图10示出了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收割机械,且是图9的A1-A1向视图。
图11示出了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收割机械,且是在将谷粒箱的顶板拆下后的状态下从谷粒箱的内侧观察谷粒箱的左侧板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品质测定器;2…谷粒箱;3…投入部;6…引导部件;4、4A…收割机械;12…取入口;13…排出口;20…内侧面;21…投入口;43…脱粒部;54…谷粒传感器;55…满量传感器;63…入口部;64…出口部;C1…中心;D1…左右方向(第1方向);D2…前后方向(第2方向);D3…上下方向;L1、L2…距离;Sp1…内部空间;X1…谷粒;X11…路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实施方式是使得本发明实现了具体化的一例,并不意图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实施方式1)
[1]整体结构
首先,参照图1~图4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收割机械4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收割机械4在作为收割机械4的主体的机体40具备行驶装置41、割取部42、脱粒部43、筛选部44、贮存装置45、动力部46、驾驶部47、秸秆处理部48及排出装置49等。贮存装置45包括:贮存谷粒的谷粒箱2;以及向谷粒箱2内投入谷粒的投入部3(参照图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收割机械4还具备对谷粒的品质进行测定的品质测定器1(参照图4)。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收割机械4在机体40还具备控制装置51、通信终端52、收割量传感器53、谷粒传感器54、满量传感器55、燃料箱及蓄电池等。即,收割机械4至少具备脱粒部43、谷粒箱2、品质测定器1及投入部3。图4是表示包括谷粒箱2在内的贮存装置45的外观的概要立体图,适当省略了贮存装置45以外的结构的图示。
本发明中所言的“收割机械”是在田地进行农作物的收割作业的机械,作为一例,包括除了收割作业以外还进行脱粒及筛选的联合收割机(联合收割机,combineharvester)等。作为收割机械4的联合收割机主要用于谷物的收割作业,一边在田地内移动(行驶)一边进行农作物的割取,并收获割取的农作物。特别是,联合收割机具有:将割取的农作物全部送入至脱粒机(脱粒部43)的普通型(通用)联合收割机;以及仅将割取的农作物的穗稍送入至脱粒机的自脱型联合收割机,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普通型联合收割机作为收割机械4的例子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收割机械4通过人(操作员)的操作(包括远程操作)而进行动作,但是,并不局限于此,收割机械4也可以是通过自动驾驶而进行动作的无人机。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收割机械4是利用行驶装置41在田地行驶的“车辆”,但是,收割机械4并不限定于“车辆”。
本发明中所言的“田地”是收割机械4进行收割作业的区域,例如,包括对水稻、小麦、大豆或荞麦等作为收割对象的农作物(农产品)进行培育的稻田、旱田、果园及牧场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收割机械4的收割对象是“水稻”,以田地是培育水稻的室外稻田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说明,将能够使用收割机械4的状态下的铅垂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D3。另外,如图2所示,以从乘坐于收割机械4(的驾驶部47)的人(操作员)观察到的方向为基准而对左右方向D1及前后方向D2进行定义。换言之,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各方向均是以收割机械4的机体40为基准而规定的方向,收割机械4前进时机体40移动的方向为“前方”,收割机械4后退时机体40移动的方向为“后方”。同样地,收割机械4向右转弯时机体40的前端部移动的方向为“右方”,收割机械4向左转弯时机体40的前端部移动的方向为“左方”。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与上下方向D3正交的左右方向D1设为“第1方向”,将与上下方向D3及左右方向D1(第1方向)的双方正交的前后方向D2设为“第2方向”。也就是说,第1方向(左右方向D1)及第2方向(前后方向D2)均是沿着水平面的方向,并且是相互正交的方向。但是,这些方向并不意图限定收割机械4的使用方向(使用时的方向)。例如,可以将与上下方向D3正交的前后方向D2设为“第1方向”、且将与上下方向D3及前后方向D2(第1方向)的双方正交的左右方向D1设为“第1方向”。
行驶装置41能够使收割机械4在前后方向D2及左右方向D1上移动。例如,收割机械4一边在稻田或旱田等田地内蜿蜒行进一边实施收割作业。作为一例,收割机械4可以在田地内从外侧朝向内侧且向右(或左)转弯的同时移动,在该情况下,收割机械4的移动轨迹是漩涡状的路径。
割取部42对田地的农作物(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为水稻)进行割取。割取部42具有拔禾轮421、切割器422、耙拢绞龙423、搬运式输送机424、旋转件425及供料室426等。拔禾轮421旋转而将农作物的穗秆向切割器422引导。切割器422将由拔禾轮421引导的穗秆切断。由此,在田地培育的农作物在穗秆的中途被切断,至少包括穗稍在内的穗秆被收割机械4割取。
耙拢绞龙423将这样割取的穗秆向供料室426耙拢。具体而言,耙拢绞龙423是:在左右方向D1上对割取的穗秆进行输送并使之汇集于供料室426的前方位置的横向输送螺杆。
供料室426在割取部42(的耙拢绞龙423)与脱粒部43之间构成用于使割取的农作物(穗秆)通过的路径的外部轮廓。在本实施方式中,脱粒部43位于割取部42的斜后上方。作为一例,供料室426是截面呈矩形的中空筒状(方筒状),并且配置为从割取部42朝向脱粒部43且向斜上方延伸。由割取部42割取的穗秆从向供料室426的前方侧开口的取入口向供料室426耙拢,并通过供料室426的内部空间而向脱粒部43输送。
搬运式输送机424配置于供料室426内。搬运式输送机424使得借助耙拢绞龙423而汇集于供料室426的取入口的前方位置并从取入口耙拢到供料室426的穗秆通过供料室426的内部而输送至旋转件425。旋转件425将由搬运式输送机424输送来的穗秆向脱粒部43送入。
脱粒部43对由割取部42割取的穗秆执行脱粒处理。在脱粒处理中,使得包含谷粒的脱粒物从穗秆分离。脱粒物从脱粒部43向下方的筛选部44掉落。
筛选部44执行针对从脱粒部43掉落下来的脱粒物而筛选出谷粒的筛选处理。筛选部44例如从斜下方朝脱粒物吹风并使脱粒物过筛而从脱粒物筛选出谷粒。
脱粒部43例如将穗秆从脱粒部43的前部向后方输送并执行对穗秆的脱粒处理。同样地,筛选部44例如将脱粒物从筛选部44的前部向后方输送并执行对脱粒物的筛选处理。
贮存装置45具有横向输送式输送机451(参照图4)、纵向输送管道452、纵向输送式输送机453、谷粒箱2及投入部3等。横向输送式输送机451是配置于筛选部44(及脱粒部43)的下方并沿着左右方向D1输送谷粒的横向输送螺杆。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横向输送式输送机451是:将由脱粒部43脱粒而得到的谷粒向纵向输送管道452的入口输送的螺旋输送机。纵向输送管道452是将横向输送式输送机451的出口与设置于谷粒箱2上部的投入部3连结的管道。纵向输送式输送机453是:在纵向输送管道452内旋转而将由横向输送式输送机451输送的谷粒进一步沿着上下方向D3进行输送的螺旋输送机。
投入部3与纵向输送管道452的上端部连结,并将在纵向输送管道452内输送的谷粒向谷粒箱2内投入。也就是说,利用投入部3而将由纵向输送式输送机453输送至纵向输送管道452上端部的谷粒向谷粒箱2内投入。其结果,谷粒利用横向输送式输送机451及纵向输送式输送机453从筛选部44输送至投入部3并利用投入部3向谷粒箱2内投入。
谷粒箱2是:对由脱粒部43进行脱粒处理而得到的脱粒物(谷粒等)进行贮存的箱体(容器)。谷粒箱2相对于脱粒部43而在机体40的宽度方向即左右方向D1上排列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当将机体40在左右方向D1上大体均等地一分为二时,脱粒部43(及筛选部44)位于机体40的左侧部分,谷粒箱2位于机体40的右侧部分。
排出装置49将谷粒箱2内的谷粒向收割机械4周围的任意场所排出。排出装置49具有排出输送路490及输送机构493等。排出输送路490是用于排出谷粒箱2内的贮存物(谷粒)的路径。排出输送路490包括:沿上下方向D3延伸的纵向输送路491;以及沿与上下方向D3正交的方向(水平方向)延伸的横向输送路492。纵向输送路491的下端部与谷粒箱2连结,纵向输送路491的上端部与横向输送路492连结。由此,谷粒箱2内的贮存物通过纵向输送路491而向上方输送,进而通过横向输送路492而在水平方向上输送并从横向输送路492的末端部排出。
另外,纵向输送路491还作为谷粒箱2开闭时的旋转轴而发挥功能。也就是说,谷粒箱2构成为:能够以纵向输送路491的中心轴为中心而在水平面内进行旋转。由此,谷粒箱2能够在闭合姿势与打开姿势之间进行移动(旋转),例如,当进行筛选部44的摆动轴承的维护等时,使谷粒箱2处于打开姿势而容易确保维护等的作业空间。在图2等中示出了谷粒箱2处于闭合姿势的状态。
输送机构493例如是:在排出输送路490内旋转而将谷粒通过排出输送路490进行输送的螺杆(绞龙)。也就是说,作为输送机构493的纵向绞龙在纵向输送路491内旋转而输送谷粒,作为输送机构493的横向绞龙在横向输送路492内旋转而输送谷粒。
秸秆处理部48将由脱粒处理产生的排出秸秆(秸秆)等排出物排出。也就是说,由脱粒部43进行脱粒处理而从脱粒物(包含谷粒)分离出的秸秆等作为排出物向秸秆处理部48输送。秸秆处理部48具有用于将排出物向机体40外部排出的排出口481(参照图1)。秸秆处理部48例如配置于脱粒部43的后方、即机体40的左后部,排出口481朝向后方开口。秸秆处理部48具有排出秸秆切割器等,对排出物进行了裁剪处理等之后将排出物从排出口481排出。但是,秸秆处理部48并非必须进行裁剪处理等。
动力部46是行驶装置41、割取部42、脱粒部43、筛选部44、贮存装置45、秸秆处理部48及排出装置49等的驱动源。动力部46具有例如柴油发动机等发动机作为动力源。另外,动力部46可以具有包括发动机和马达(电动机)在内的混合动力式的动力源。
在驾驶部47设置有:供操作者(操作员)就坐的驾驶座席、以及由操作者操作的方向盘、各种操作杆及各种操作开关等操作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驾驶部47配置于收割机械4的机体40的右侧部分的谷粒箱2的前方(参照图2)。另外,驾驶部47位于割取部42的后方且是动力部46的上方(参照图1)。
控制装置51根据操作装置受理的操作而对行驶装置41、割取部42、脱粒部43、筛选部44、贮存装置45、动力部46、秸秆处理部48及排出装置49等进行控制。控制装置51以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等1个以上的处理器、和ROM(Read Only Memory)及RAM(Random Access Memory)等1个以上的存储器的计算机系统作为主要结构而执行各种处理(信息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51是对整个收割机械4进行控制的综合控制器,例如,由电子控制单元(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构成。但是,控制装置51也可以与综合控制器分开设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51与品质测定器1、收割量传感器53、谷粒传感器54及满量传感器55连接。因而,控制装置51能够获取品质测定器1的测定结果、以及收割量传感器53、谷粒传感器54及满量传感器55各自的监测结果。在本实施方式中,品质测定器1、收割量传感器53、谷粒传感器54及满量传感器55均配置于谷粒箱2。品质测定器1、收割量传感器53、谷粒传感器54及满量传感器55的配置的详细情况在“[2]谷粒箱周边的结构”这一栏进行说明。
品质测定器1是对由脱粒部43脱粒而得到的谷粒的品质进行测定的装置。本发明中所言的“品质”包括:谷粒的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或直链淀粉含量等内部品质。品质测定器1将与谷粒品质相应的电信号作为测定结果而向控制装置51输出。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品质测定器1包括对谷粒的水分含量(水分量)进行测定的水分计。具体而言,品质测定器1具备由马达动力等驱动的一对电极辊,在一对电极辊之间将谷粒粉碎(压碎),并且基于一对电极辊之间的电阻值的变化而测定谷粒的水分含量。
收割量传感器53是:对由收割机械4收割的谷粒量、即收割量(产量)进行监测的传感器。作为一例,这种传感器包括安装于谷粒箱2内的应变仪或压电元件等冲击检测部,对由纵向输送式输送机453朝向谷粒箱2输送的谷粒与冲击检测部碰撞时的冲击力进行检测。当然,收割机械4的收割量的获取方法并不限定于此。谷粒传感器54及满量传感器55均是用于对贮存于谷粒箱2的谷粒的量进行监测的传感器。作为一例,这种传感器安装于谷粒箱2的内侧面并对贮存于谷粒箱2的谷粒进行监测。
控制装置51能够利用适当的单元而输出:获取的品质测定器1的测定结果、以及收割量传感器53、谷粒传感器54及满量传感器55各自的监测结果的信息。例如,控制装置51通过将这些信息显示于设置在驾驶部47的显示装置、或者读取到存储介质、或者利用通信终端52向外部(服务器等)发送、进行印刷而输出这些信息。另外,控制装置51还能够将这些信息例如用于贮存装置45及品质测定器1等的控制。
例如,控制装置51基本上始终对品质测定器1进行驱动并随时测定谷粒的品质。也就是说,品质测定器1处于始终获取谷粒的状态,并随时测定取入的谷粒的品质。另一方面,若由谷粒箱2内的谷粒传感器54监测到谷粒,则控制装置51使品质测定器1停止,停止向品质测定器1取入谷粒。即,若由配置于谷粒箱2内的谷粒传感器54监测到谷粒,则品质测定器1停止品质的测定。由此,能够与贮存于谷粒箱2内的谷粒的量相应地停止品质测定器1的动作。
另外,满量传感器55是对谷粒箱2内的谷粒是否达到满量进行监测的传感器。因而,若由谷粒箱2内的满量传感器55监测到谷粒,则控制装置51将这一主旨(达到满量的主旨)通知给操作员。或者,若由谷粒箱2内的满量传感器55监测到谷粒,则控制装置51可以使横向输送式输送机451及纵向输送式输送机453等停止而强制性地使谷粒向谷粒箱2的投入停止。
通信终端52与收割机械4外部的服务器等进行通信。在此,通信终端52将与收割机械4的工作状况、收割机械4的当前位置、农作物的收割量(产量)、农作物的味道(包括水分含量或蛋白质含量等)、作业时间或作业效率等相关的信息适当地发送至服务器等。在本实施方式中,通信终端52构成为:能够使用例如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System)等卫星定位系统而对收割机械4的当前位置进行检测。另外,通信终端52从服务器等接收收割机械4的驾驶支援或自动驾驶等所涉及的控制信息。
[2]谷粒箱周边的结构
接下来,参照图4~图10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收割机械4的贮存装置45的谷粒箱2周边的结构。另外,以下,采用谷粒箱2处于闭合姿势的状态下的方向而进行说明。
图5是将谷粒箱2的上部剖开而从上方观察谷粒箱2的内部空间Sp1的概要俯视图。图6是图5的区域Z1的放大图。图7及图8是在将谷粒箱2的顶板206拆下后的状态下从谷粒箱2的内部观察左侧板204的概要立体图。图9是在将谷粒箱2的顶板206拆下后的状态下从谷粒箱2的内侧(即右侧)观察谷粒箱2的左侧板204的侧视图。图10是图9的A1-A1向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及图5所示,谷粒箱2具有底板201、前侧板202、后侧板203、左侧板204、右侧板205及顶板206,大体形状形成为:在前后方向D2上较长的长方体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谷粒箱2的构成部件(底板201、前侧板202、后侧板203、左侧板204、右侧板205及顶板206)由具有足够刚性的金属制成。但是,并不局限于此,谷粒箱2的构成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由树脂制成等。
底板201是在俯视观察时在前后方向D2(第2方向)上较长的矩形的板。前侧板202是从底板201的外周缘中的前侧边向上方立起且形成为矩形的板。后侧板203是从底板201的外周缘中的后侧边向上方立起的矩形的板。左侧板204是从底板201的外周缘中的左侧边向上方立起的矩形的板。右侧板205是从底板201的外周缘中的右侧边向上方立起的矩形的板。由此,在底板201的上方的空间,四个方向(前后左右)由前侧板202、后侧板203、左侧板204及右侧板205包围。另外,顶板206是:将由前侧板202、后侧板203、左侧板204及右侧板205包围的空间的上表面封堵、且在俯视观察时形成为矩形的板。
即,谷粒箱2构成为:具有由底板201、前侧板202、后侧板203、左侧板204、右侧板205及顶板206包围的内部空间Sp1,并能够将谷粒贮存于该内部空间Sp1。前侧板202与后侧板203在前后方向D2(第2方向)上对置。左侧板204与右侧板205在左右方向D1(第1方向)上对置。底板201与顶板206在上下方向D3上对置。如图5所示,这样构成的谷粒箱2的中心C1位于内部空间Sp1内。图5中所示的中心C1是不具有实体的假想点。
在此,从如上所述那样设置于谷粒箱2上部的投入部3向谷粒箱2的内部空间Sp1投入谷粒。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如图4所示,在谷粒箱2的左侧板204的上端部设置有投入部3。具体而言,在左侧板204的上端部的前后方向D2的中央部形成有投入口21(参照图7等),投入部3安装于与左侧板204的投入口21对应的位置。投入口21在谷粒箱2的内侧面20(参照图7等)开口,投入部3从投入口21向谷粒箱2内投入谷粒。也就是说,面向谷粒箱2的内部空间Sp1的左侧板204的表面构成谷粒箱2的内侧面20(左内侧面),从在该内侧面20开口的投入口21向谷粒箱2的内部空间Sp1投入谷粒。
在本实施方式中,投入口21形成于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长方形上(参照图7等),投入部3以从谷粒箱2的外侧覆盖整个投入口21的方式固定于谷粒箱2。也就是说,如图4所示,投入部3以从左侧板204向外侧(左方)突出的方式固定于左侧板204。投入部3与纵向输送管道452的上端部连结,所以,由脱粒部43脱粒而得到的谷粒(由筛选部44筛选)利用横向输送式输送机451及纵向输送式输送机453通过纵向输送管道452而向投入部3输送(供给)。因而,投入部3将由脱粒部43脱粒而得到的谷粒从在谷粒箱2的内侧面20开口的投入口21向谷粒箱2内投入。
具体而言,如图5及图6所示,投入部3具有旋转体31和罩32。旋转体31是以沿着上下方向D3的旋转轴Ax1(参照图6)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板状的叶片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体31位于由螺旋输送机构成的纵向输送式输送机453的上方,并以与纵向输送式输送机453的旋转轴相同的轴作为旋转轴而与纵向输送式输送机453一起进行旋转。罩32构成投入部3的外部轮廓,并在与投入口21之间形成容纳旋转体31的旋转区域的空间。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罩32在俯视观察时形成为三角形。
根据这样的结构,如图6所示,关于投入部3,旋转体31朝一个方向(在此为逆时针方向)R1旋转,由此利用旋转体31推出谷粒而对谷粒进行投掷。旋转体31的旋转区域的周围由罩32覆盖,所以,由旋转体31投掷出的谷粒的飞散范围因罩32而收拢于投入口21侧。其结果,投入部3能够从投入口21向谷粒箱2内投入谷粒。
特别是,如图6所示,当设定了将罩32的后端与旋转体31的旋转轴Ax1连结的假想直线VL1、以及从罩32的后端通过且沿着罩32的内周面的假想直线VL2时,在俯视观察时,至少在假想直线VL1、VL2之间投掷谷粒X1。也就是说,在谷粒箱2的内部空间Sp1、且是在俯视观察时的假想直线VL1、VL2之间的区域,存在由投入部3从投入口21向谷粒箱2内投入的谷粒X1的主要路径X11。这样,关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投入部3,从投入口21向谷粒箱2内投入的谷粒X1主要从投入口21朝向斜右后方飞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罩32的一部分安装有收割量传感器53。由此,收割量传感器53基于投入部3向谷粒箱2内投入的谷粒的量而对由收割机械4收割的谷粒量、即收割量(产量)进行监测。
如图7~图10所示,品质测定器1具有壳体11,在壳体11内具有品质测定器1的主体(电极辊等)。壳体11形成为在上下方向D3上较长的长方体状,并构成品质测定器1的外部轮廓。在壳体11的右侧面的上部形成有取入口12,在壳体11的右侧面的下部形成有排出口13。取入口12是用于将谷粒向品质测定器1内取入的开口部。排出口13是用于将测定了品质的谷粒向谷粒箱2内排出的开口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品质测定器1在其内部将谷粒粉碎并对谷粒的品质进行测定,所以,从取入口12取入的谷粒在品质测定器1内被粉碎,并且粉碎后的谷粒从排出口13排出。
品质测定器1具有从壳体11的右侧面向右方突出的一对取入辊14。一对取入辊14位于取入口12的正下方,并通过旋转驱动进行动作而将谷粒取入至取入口12。也就是说,品质测定器1通过使一对取入辊14旋转而进行谷粒的取入及品质的测定。具体而言,在各取入辊14的外周面形成有螺旋状的肋。在谷粒载置于一对取入辊14的上方的状态下,若一对取入辊14进行旋转,则利用各取入辊14的肋而使得谷粒在一对取入辊14上向取入口12侧(即左方)移动。其结果,若一对取入辊14旋转则进行谷粒从取入口12向品质测定器1的取入,若一对取入辊14停止则停止谷粒向品质测定器1的取入。
在此,品质测定器1安装于谷粒箱2的左侧板204。品质测定器1在右视观察时配置于投入口21的后方且下方的位置(即斜后下方)。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品质测定器1配置于谷粒箱2的左侧板204中的向左方凹陷的凹部207内。也就是说,在谷粒箱2的内侧面20(左内侧面)由左侧板204的凹部207在局部形成凹陷部,内部空间Sp1以与该凹部207相应的量向左方扩大。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凹部207在俯视观察时形成为梯形(参照图5)。品质测定器1利用螺栓等紧固件而固定于凹部207的上表面(顶面),由此配置于谷粒箱2内(内部空间Sp1)。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收割机械4具备脱粒部43、对谷粒进行贮存的谷粒箱2、品质测定器1以及投入部3。品质测定器1配置于面向谷粒箱2的内部空间Sp1的位置,并对谷粒的品质进行测定。投入部3将由脱粒部43脱粒而得到的谷粒从在谷粒箱2的内侧面20开口的投入口21向谷粒箱2内投入。在此,从谷粒箱2的中心C1(参照图5)观察时,品质测定器1在与上下方向D3正交的第1方向(左右方向D1)上配置于与投入口21相同的一侧。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谷粒箱2的投入口21与品质测定器1之间的位置关系,在第1方向上采用从谷粒箱2的中心C1观察时使得二者处于相同侧那样的位置关系。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方向是左右方向D,并且投入口21形成于左侧板204的内侧面20(左内侧面)。因而,品质测定器1也与投入口21相同地配置于左侧板204。换言之,投入口21和品质测定器1均配置于:谷粒箱2的内部空间Sp1的左右方向D1(第1方向)上的同一面(左侧面)。
根据该结构,从投入口21向谷粒箱2投入的谷粒难以直接抵碰品质测定器1。因而,具有如下优点:难以持续稳定地对品质测定器1施加冲击及振动,即便收割机械4的使用期间较长,品质测定器1的可靠性也难以降低。其结果,能够提供一种品质测定器1的可靠性难以降低的收割机械4。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在第1方向(左右方向D1)上,品质测定器1至谷粒箱2的中心C1的距离L1大于投入口21至谷粒箱2的中心C1的距离L2(L1>L2)。也就是说,品质测定器1处于比投入口21更向左方后退的位置,所以,在俯视观察时,品质测定器1处于从通过谷粒箱2的中心C1的中心线Lc1观察的情况下比投入口21更远的位置。根据该结构,具有如下优点:从投入口21向谷粒箱2投入的谷粒更加难以直接抵碰品质测定器1,从而品质测定器1的可靠性更加难以降低。
然而,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收割机械4还具备引导部件6。引导部件6是:将从投入口21投入至谷粒箱2内的谷粒向品质测定器1引导的部件。通过设置这样的引导部件6,能够避免从投入口21投入的谷粒直接抵碰品质测定器1,并且能够有效地将谷粒取入至品质测定器1。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引导部件6的一部分位于从投入口21投入至谷粒箱2内的谷粒的路径X11(参照图6)上,并且将碰撞的谷粒向路径X11外引导。即,引导部件6的一部分配置于利用投入部3向谷粒箱2内投入的谷粒的路径X11上。由此,利用投入部3从投入口21投入(投掷)的谷粒的一部分会与引导部件6的一部分碰撞,从而失去动力而被向路径X11外引导。关于该结构,引导部件6使谷粒从路径X11偏离而能够利用由投入部3投入的谷粒的动力将谷粒向品质测定器1引导。
具体而言,如图7及图8所示,引导部件6具有筒状部61和保持部62。作为一例,筒状部61是形成为圆筒状的中空筒状的树脂部件,并且长边方向的两端面敞开。保持部62是用于保持筒状部61的部件,作为一例,由保持金属件构成。保持部62相对于左侧板204而对筒状部61进行保持(支承)。
在此,筒状部61以倾斜姿势保持于品质测定器1的一对取入辊14的上方。也就是说,筒状部61以使其下侧的开口面与一对取入辊14对置并且从一对取入辊14向斜右上方延伸的姿势而保持。在筒状部61的上端部形成有用于导入谷粒的入口部63。另外,筒状部61中的与一对取入辊14对置的下侧的开口面构成排出谷粒的出口部64(参照图10)。由此,引导部件6将从入口部63导入至筒状部61内的谷粒通过筒状部61的内部而引导至出口部64,并从出口部64向一对取入辊14上排出。
更详细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一对取入辊14的末端部从凹部207向右方突出,筒状部61的出口部64配置为:与一对取入辊14中的从凹部207向右方突出的部位的上方对置。因而,在从一对取入辊14向斜右上方延伸那样的姿势的筒状部61的上端部形成的入口部63位于凹部207的外侧(右侧)。而且,入口部63在筒状部61的上端部形成为:在周面的一部分开口。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通过形成筒状部61中的处于斜前上方的部位被局部切除的形状而形成入口部63。另外,入口部63侧(上侧)的筒状部61的开口面由保持部62封闭。
这样构成的引导部件6从品质测定器1向第1方向(左右方向D1)上的谷粒箱2的中心C1侧突出。在此,投入口21在第1方向(左右方向D1)上位于引导部件6的末端与品质测定器1之间。也就是说,如图6及图10所示,从投入口21观察时,引导部件6的末端位于左右方向D1(第1方向)上的右侧,品质测定器1位于左右方向D1(第1方向)上的左侧。根据这样的位置关系,从投入口21观察时,能够将谷粒从位于第1方向的相反侧的引导部件6的末端引导至品质测定器1。
另外,品质测定器1和投入口21在与上下方向D3及第1方向(左右方向D1)的双方正交的第2方向(前后方向D2)上排列配置。引导部件6具有:朝向第2方向(前后方向D2)上的投入口21侧开口并将谷粒导入的入口部63。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品质测定器1位于投入口21的后方,引导部件6的入口部63朝向作为投入口21侧的前方开口。因而,从投入口21投入至谷粒箱2内的谷粒从位于其路径X11上的引导部件6的入口部63向筒状部61导入。而且,导入至筒状部61的谷粒通过筒状部61内而从出口部64向一对取入辊14上掉落下来。这样,引导部件6能够将谷粒向品质测定器1引导。
另外,引导部件6在比入口部63更靠下方且是品质测定器1中的谷粒的取入口12的上方的位置处具有出口部64,并构成为:使谷粒从入口部63向出口部64通过。在此,入口部63在上下方向D3上配置于与投入口21相同的位置、或者比投入口21更靠下方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入口部63的上下方向D3的高度H1与投入口21的上下方向D3的高度H2在局部重叠。也就是说,入口部63的一部分在上下方向D3上配置于与投入口21相同的位置,入口部63的剩余部位配置于比投入口21更靠下方的位置。根据这样的入口部63与投入口21之间的位置关系,容易在入口部63捕捉从投入口21向谷粒箱2内投入的谷粒,容易利用引导部件6向品质测定器1引导谷粒。
然而,如上述那样,在谷粒箱2内配置有谷粒传感器54及满量传感器55。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谷粒传感器54及满量传感器55均是如下传感器:面向谷粒箱2的内部空间Sp1的表面承受来自谷粒的压力而被推入并由此对谷粒进行监测。也就是说,谷粒在谷粒箱2的内部空间Sp1中逐渐堆积,所以,若谷粒到达谷粒传感器54的位置则谷粒传感器54会监测到谷粒。同样地,若谷粒到达满量传感器55的位置则满量传感器55会监测到满量状况。
在本实施方式中,若由谷粒传感器54监测到谷粒,则品质测定器1停止品质的测定。换言之,谷粒传感器54是产生如下触发的传感器:使品质测定器1停止而使得品质的测定停止。如图9所示,这样的谷粒传感器54配置成比品质测定器1的谷粒的取入口12更靠下方。在此,假定为谷粒传感器54的监测部(实际上是具有灵敏度的部位)处于谷粒传感器54的中心,在谷粒传感器54的中心与取入口12的中心之间规定上下方向D3的位置关系。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谷粒传感器54位于以高度H3而比取入口12更靠下方的位置。根据该结构,能够在谷粒箱2内的谷粒达到取入口12的高度之前使品质测定器1停止。因而,能够避免由于品质测定器1在取入口12埋入到谷粒中的状态下进行动作而使得品质测定器1过度地取入谷粒,从而能够避免谷粒在品质测定器1内堵塞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另外,在谷粒箱2内配置有对谷粒是否达到满量进行监测的满量传感器55,满量传感器55配置成比谷粒传感器54更靠上方。在此,假定为满量传感器55的监测部(实际上是具有灵敏度的部位)处于满量传感器55的中心,在满量传感器55的中心与谷粒传感器54的中心之间规定上下方向D3的位置关系。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满量传感器55位于以高度H4而比取入口12更靠上方的位置。因而,满量传感器55位于以高度H3和高度H4的合计高度(H3+H4)而比谷粒传感器54更靠上方的位置。根据该结构,即便在谷粒箱2内的谷粒达到谷粒传感器54的高度而使得品质测定器1停止品质的测定之后,也能够利用收割机械4继续进行收割作业直至谷粒达到满量为止。
[3]变形例
以下,列举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以下说明的变形例可以适当地组合应用。
品质测定器1只要是对谷粒的品质进行测定的装置即可,作为测定对象的品质也不限定于谷粒的水分含量,例如,可以是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或它们的组合等。
另外,谷粒传感器54及满量传感器55的结构也不限定于上述结构,例如,可以是以光学式等非接触地对谷粒进行监测的方式的传感器。
另外,收割机械4并不限定于普通型联合收割机,也可以是自脱型联合收割机,还可以是联合收割机以外的收割机械。
另外,从谷粒箱2的中心C1观察时,品质测定器1在与上下方向D3正交的第1方向(左右方向D1)上配置于与投入口21相同的一侧即可,品质测定器1并非必须配置于左侧板204。也就是说,投入口21和品质测定器1可以均配置于:谷粒箱2的内部空间Sp1中的左右方向D1(第1方向)上的作为同一面的右侧面。
另外,第1方向未必是左右方向D1,例如,第1方向可以是前后方向D2。在该情况下,从谷粒箱2的中心C1观察时,品质测定器1在前后方向D2上配置于与投入口21相同的一侧。也就是说,投入口21与品质测定器1可以均配置于谷粒箱2的内部空间Sp1中的前后方向D2上的作为同一面的前表面(或后表面)。
另外,在第1方向上,品质测定器1至谷粒箱2的中心C1的距离L1未必大于投入口21至谷粒箱2的中心C1的距离L2,距离L1可以是距离L2以下。另外,谷粒传感器54未必配置成比品质测定器1的谷粒的取入口12更靠下方。另外,满量传感器55未必配置成比谷粒传感器54更靠上方。谷粒传感器54及满量传感器55原本对于收割机械4而言并非必不可少的结构。
关于引导部件6等的具体形状及尺寸等,并不限定于实施方式1中所示的例子。例如,筒状部61可以是方筒状,保持部62和筒状部61可以实现一体化。保持部62可以相对于壳体11而保持筒状部61。另外,引导部件6未必是如下结构:其一部分位于从投入口21投入至谷粒箱2内的谷粒的路径X11上,并且将碰撞的谷粒向路径X11外引导。另外,投入口21也未必在第1方向上位于引导部件6的末端与品质测定器1之间。另外,引导部件6的入口部63也未必朝向第2方向(前后方向D2)上的投入口21侧开口。另外,收割机械4也未必具备引导部件6。
(实施方式2)
关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收割机械4A,如图11所示,谷粒传感器54与品质测定器1的排出口13之间的位置关系不同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收割机械4。以下,对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标注共通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说明。
关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收割机械4A,品质测定器1具有将测定了品质的谷粒向谷粒箱2内排出的排出口13。排出口13在上下方向D3上配置于与谷粒传感器54相同的位置、或者配置为比谷粒传感器54更靠上方。在此,在谷粒传感器54的中心与排出口13的中心之间规定上下方向D3的位置关系。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谷粒传感器54位于以高度H5而比排出口13更靠下方的位置。根据该结构,能够在谷粒箱2内的谷粒达到排出口13的高度之前使品质测定器1停止。因而,能够抑制:由于品质测定器1在排出口13埋入到谷粒中的状态下进行动作而使得品质测定器1的排出口13堵塞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实施方式2的结构可以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各种结构(包括变形例)适当组合而采用。

Claims (11)

1.一种收割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割机械具备:脱粒部;谷粒箱,其对谷粒进行贮存;品质测定器,其配置于面向所述谷粒箱的内部空间的位置,并对所述谷粒的品质进行测定;以及投入部,将由所述脱粒部脱粒而得到的所述谷粒从在所述谷粒箱的内侧面开口的投入口向所述谷粒箱内投入,
从所述谷粒箱的中心观察时,所述品质测定器在与上下方向正交的第1方向上配置于与所述投入口相同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割机械,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方向上,所述品质测定器至所述谷粒箱的所述中心的距离大于所述投入口至所述谷粒箱的所述中心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收割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割机械还具备:将从所述投入口投入至所述谷粒箱内的所述谷粒向所述品质测定器引导的引导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收割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件的一部分位于从所述投入口投入至所述谷粒箱内的所述谷粒的路径上,并且所述引导部件将碰撞后的所述谷粒向所述路径外引导。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收割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件从所述品质测定器向所述第1方向上的所述谷粒箱的所述中心侧突出,
所述投入口在所述第1方向上位于所述引导部件的末端与所述品质测定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收割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品质测定器和所述投入口在与上下方向及所述第1方向的双方正交的第2方向上排列配置,
所述引导部件具有:朝向所述第2方向上的所述投入口侧开口并将所述谷粒导入的入口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收割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件在比所述入口部更靠下方且是处于所述品质测定器的所述谷粒的取入口的上方的位置处具有出口部,并构成为使所述谷粒从所述入口部向所述出口部通过,
所述入口部配置于在上下方向上与所述投入口相同的位置、或者配置为比所述投入口更靠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收割机械,其特征在于,
当由配置于所述谷粒箱内的谷粒传感器监测到所述谷粒时,所述品质测定器停止所述品质的测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收割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谷粒传感器配置成:比所述品质测定器的所述谷粒的取入口更靠下方。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收割机械,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谷粒箱内配置有对所述谷粒是否达到满量进行监测的满量传感器,
所述满量传感器配置成:比所述谷粒传感器更靠上方。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收割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品质测定器具有:将测定了品质的所述谷粒向所述谷粒箱内排出的排出口,
所述排出口配置于在上下方向上与所述谷粒传感器相同的位置、或者配置为比所述谷粒传感器更靠上方。
CN202210782721.7A 2021-07-20 2022-07-05 收割机械 Pending CN11563357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19415A JP2023015558A (ja) 2021-07-20 2021-07-20 収穫機械
JP2021-119415 2021-07-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33574A true CN115633574A (zh) 2023-01-24

Family

ID=849393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82721.7A Pending CN115633574A (zh) 2021-07-20 2022-07-05 收割机械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015558A (zh)
KR (1) KR20230014051A (zh)
CN (1) CN115633574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27868B2 (ja) 2017-12-05 2021-09-01 三菱マヒンドラ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15558A (ja) 2023-02-01
KR20230014051A (ko) 2023-0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74304B2 (en) Device for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f a crop flow in a harvesting machine
US9949435B2 (en) Equipment protection using a grain tank level sensor
US6783454B2 (en) Combine with adjustable straw guide
US7430845B2 (en) Harvesting machine with a measuring device for capturing the throughput of collected crop material
US20210195837A1 (en) Combine Harvester and Grain Yield Management System for Combine Harvester
CN115633574A (zh) 收割机械
JP2016154493A (ja) コンバイン
CN107072150B (zh) 联合收割机
JP2018038271A (ja) コンバイン用穀粒収量管理システム
JP7085978B2 (ja) コンバイン
CN111373920B (zh) 联合收割机
CN113766827B (zh) 联合收割机
CN117136710A (zh) 收割机械
JP2023175132A (ja) 収穫機械
JP2013243944A (ja) コンバイン
JP7130604B2 (ja) コンバイン
JP7495362B2 (ja) 作業機械用の燃料供給装置、及び収穫機械
WO2022158210A1 (ja) 作業機械用の燃料供給装置、及び収穫機械
CN113853928A (zh) 联合收割机
US20220217911A1 (en) Threshing Apparatus
JP2022116946A (ja) コンバインの揚穀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コンバイン
JP7159034B2 (ja) コンバイン
US20240000012A1 (en) Sensor arrangement for a combine harvester
JP7094191B2 (ja) コンバイン
JP2022116945A (ja) コンバインの揚穀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コンバイ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