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25842B - 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饰生产用注塑模具及其注塑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饰生产用注塑模具及其注塑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25842B
CN115625842B CN202211349428.8A CN202211349428A CN115625842B CN 115625842 B CN115625842 B CN 115625842B CN 202211349428 A CN202211349428 A CN 202211349428A CN 115625842 B CN115625842 B CN 1156258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mould
mold
limit
inj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4942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625842A (zh
Inventor
张仁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zhou Zhongcai Automobile Compon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nzhou Zhongcai Automobile Compon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zhou Zhongcai Automobile Compon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nzhou Zhongcai Automobile Compon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4942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25842B/zh
Publication of CN1156258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258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6258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258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03Injection moulding apparatus
    • B29C45/04Injection moulding apparatus using movable moulds or mould halves
    • B29C45/0408Injection moulding apparatus using movable moulds or mould halves involving at least a linear mov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38Cutting-off equipment for sprues or ing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40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 B29C45/4005Ejector constructions; Ejector operating mechanisms
    • B29C45/401Ejector pin constructions or mount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72Heating or cooling
    • B29C45/73Heating or cooling of the mould
    • B29C45/7312Construction of heating or cooling fluid flow chann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30Vehicles, e.g. ships or aircraft, or body parts thereof
    • B29L2031/3005Body finish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件生产设备相关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饰生产用注塑模具及其注塑生产方法,包括工作台、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第二模具上设置有注料口,第一模具上设置有第一顶料件和切料件,第二模具上设置有第二顶料件,工作台上设置有限位套筒,且限位套筒内设置有若干个弹簧螺丝,工作台上还设有两个限位顶杆。本发明的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能够在分模前通过切料件将水口切断,从而得到若干个百叶单体,省去了注塑后切断水口的工序,效率更高;本发明的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上分别设置第一顶料件和第二顶料件,能够确保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分模后自动将若干个百叶和水口推出并收集。

Description

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饰生产用注塑模具及其注塑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件生产设备相关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饰生产用注塑模具及其注塑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注塑是一种工业产品生产造型的方法。产品通常使用橡胶注塑和塑料注塑。注塑还可分注塑成型模压法和压铸法。注塑法生产零件具有成本底、节能、工期短、制作效率高等优点。汽车上的很多小零件便是通过注塑生产而来,比如汽车的空调出风口面板上的若干个可旋转的百叶,其为塑料材质,且呈流线型板状结构,两端还成型有用于轴接设置于面板上的圆柱状结构,此类零件由于其结构上的特殊性,较为适合注塑成型。
传统的针对汽车的空调出风口面板上百叶的注塑模具具有以下不足:首先,很多传统的注塑模具分为动模具和定模具,动模具和定模具的相向端成型有用于容纳注塑液的注料腔,注塑时大多时定模具位于下方,而动模具在定模具正上方升降,通过向注料腔内注入注塑液,等待注塑液冷凝成型后,便将动模具提升离开定模具,从而取出产品,但是由于实际生产中大多为一次成型多个百叶,并一次成型,成型后多个百叶之间必然存在一体的水口,而产品取出后又需要增设一道去除水口的工序,拖慢了加工进度,且动模具脱离定模具后,产品并不一定会停留在定模具的注料腔内,有可能仍停留在动模具上的注料腔内,并跟随动模具的上升而上升,由于该不确定性,很多注塑产品成型后都是人工取料,变相延长了加工时长,也增加了人工成本。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饰生产用注塑模具及其注塑生产方法。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饰生产用注塑模具,包括工作台以及能够沿工作台宽度方向滑动设置的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第二模具上设置有注料口,第一模具上沿工作台的宽度方向滑动设置有用于将百叶与水口顶出第一模具的第一顶料件和用于切断水口的切料件,且第一顶料件和切料件均弹性远离第二模具,第二模具上沿工作台的宽度方向滑动设置有用于将百叶和水口顶出第二模具的第二顶料件,工作台上在第一模具远离第二模具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用于硬抵触第一顶料件的限位套筒,且限位套筒内设置有若干个用于阻挡切料件的弹簧螺丝,工作台上还设有两个用于在切料件切断水口后阻挡第二模具的限位顶杆,限位顶杆沿竖直方向弹性顶升且限位顶杆的顶部与第一模具斜面配合。
优选的,所述工作台的底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避让通槽,所述限位顶杆设置于避让通槽的槽壁上,工作台内设置有两个平行间隔设置且长度方向与工作台宽度方向相平行的水平滑轨,所述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底部均滑动设置于两个水平滑轨上,工作台两端还分别固连有两个第一电缸和两个第二电缸,第一电缸和第二电缸的输出端平行于水平滑轨方向相向设置,且两个第一电缸的输出端与第一模具固连,两个第二电缸的输出端与第二模具固连,第二模具靠近第一模具的一端还固连有接近开关,且靠近接近开关的限位顶杆上还固连有能够被接近开关检测到的触发挡板。
优选的,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相向设置,且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相向端均成型有用于注入注塑液的注料腔,第二模具上的注料口连通至第二模具上的注料腔,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相背端分别成型有第一冷却槽和第二冷却槽,且第一模具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有连通第一冷却槽的第一注水口和第一出水口,第二模具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有连通第二冷却槽的第二注水口和第二出水口。
优选的,所述第一顶料件呈板状结构,第一顶料件远离第二模具的一端成型有滑动设置于第一模具上且用于硬抵触限位套筒的水平顶筒,第一顶料件该端还成型有两个用于硬抵触第一模具的凸台,第一顶料件的另一端成型有若干个用于顶出若干个百叶和水口的第一顶杆,每个第一顶杆均滑动设置于第一模具中且与第一模具动密封连接,其中若干根第一顶杆上均套设有用于将第一顶料件朝远离第二模具方向顶离的第一弹簧,每个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抵触第一顶料件和第一模具。
优选的,所述切料件呈板状结构,且切料件靠近第二模具的一端成型有若干个滑动设置于第一模具上的切杆,若干个切杆与第一模具动密封相连,切料件的另一端成型有同轴滑动设置于限位套筒内的顶升圆筒,且顶升圆筒同轴滑动设置于水平顶筒内,切料件该端还成型有若干根均匀分布的限位横轴,且每根限位横轴的远端均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母,每根限位横轴上还套设有用于将第一顶料件朝远离第二模具方向顶离的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抵触对应限位螺母和第一顶料件。
优选的,所述第二顶料件呈板状结构,第二顶料件上成型有用于避让注料口的避让圆孔,第二顶料件靠近第一模具的一端成型有若干个用于将若干个百叶和水口顶出第二模具的第二顶杆,第二模具远离第一模具的一端还固连有第三电缸,第三电缸的输出轴水平朝向第一模具,且第三电缸的输出轴与第二顶料件固连。
优选的,所述避让通槽远离限位套筒的一侧侧壁上固连有两个对称设置的顶升盒,两个限位顶杆分别设置于两个顶升盒内,每个所述顶升盒内均设置有第三弹簧,限位顶杆竖直朝下滑动设置于顶升盒内,且第三弹簧的上下端分别抵触限位顶杆和顶升盒,顶升盒上还固连有用于防止限位顶杆脱出的顶部封板,限位顶杆顶部靠近限位套筒的一端成型有用于与第一模具斜面配合的斜面部。
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饰生产用注塑模具的注塑生产方法,该注塑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初始状态下,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相向抵触而闭合且第二模具位于避让通槽远离限位套筒的一侧,通过注料口向注料腔内注入注塑液,之后通过向第一冷却槽和第二冷却槽内注入冷却液,将注塑液快速冷却,以使得若干个百叶和水口冷凝成型;
S2,将两个第一电缸的输出轴同步回缩,同时同步伸出两个第二电缸的输出轴,使得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同步朝着限位套筒运动,并使得切料件上的顶升圆筒抵触若干个弹簧螺丝头端的钢珠,从而切断水口,随后第一模具越过限位顶杆,使得限位顶杆顶升后阻挡第二模具;
S3,随后第一模具继续朝限位套筒运动,而第二模具不动,且第二顶料件朝着第一模具同步运动,将若干个百叶和水口顶出第二模具,并在后续移动一段距离后,使得水平顶筒抵触限位套筒,从而使得若干个第一顶杆将若干个百叶和水口顶出第一模具,并最终掉落收集;
S4,若干个百叶和水口被顶出第一模具后,第一模具停止靠近限位套筒,随后第一电缸输出轴伸出,使得第一模具反向向着第二模具运动,直至抵触第二模具,随后第二电缸输出轴回缩,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同步远离限位套筒直至运动至初始状态,等待下一次注塑。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其一,本发明的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能够在分模前通过切料件将水口切断,从而得到若干个百叶单体,省去了注塑后切断水口的工序,效率更高;
其二,本发明的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上分别设置第一顶料件和第二顶料件,能够确保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分模后自动将若干个百叶和水口推出并收集;
其三,本发明通过在避让通槽内设置限位顶杆,并在其中一个限位顶杆上设置触发挡板,配合第二模具上的接近开关,能够实现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合模分模的全自动化操作,无需人工参与加工过程,加工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3是实施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B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5是实施例的第一模具、第二模具、顶升盒和限位顶杆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6是图5中C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7是实施例的第一顶料件、切料件和第二顶料件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8是图7中D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9是图7中E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10是实施例的第一顶料件、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11是图10中F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12是图10中G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13是图10中H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中标号为:
1、工作台;2、第一模具;3、第二模具;4、注料口;5、百叶;6、水口;7、第一顶料件;8、切料件;9、第二顶料件;10、限位套筒;11、弹簧螺丝;12、限位顶杆;13、避让通槽;14、水平滑轨;15、第一电缸;16、第二电缸;17、接近开关;18、触发挡板;19、注料腔;20、第一注水口;21、第一出水口;22、第二注水口;23、第二出水口;24、水平顶筒;25、凸台;26、第一顶杆;27、第一弹簧;28、切杆;29、顶升圆筒;30、限位横轴;31、限位螺母;32、第二弹簧;33、避让圆孔;34、第二顶杆;35、第三电缸;36、顶升盒;37、第三弹簧;38、顶部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发明所注塑成型的产品为汽车空调出风口面板上的百叶5,且每次注塑均成型多个百叶5,并在将若干个百叶5之间的水口6切断后,再将百叶5和水口6收集。
参考图1至图13所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饰生产用注塑模具,包括工作台1以及能够沿工作台1宽度方向滑动设置的第一模具2和第二模具3,第二模具3上设置有注料口4,第一模具2上沿工作台1的宽度方向滑动设置有用于将百叶5与水口6顶出第一模具2的第一顶料件7和用于切断水口6的切料件8,且第一顶料件7和切料件8均弹性远离第二模具3,第二模具3上沿工作台1的宽度方向滑动设置有用于将百叶5和水口6顶出第二模具3的第二顶料件9,工作台1上在第一模具2远离第二模具3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用于硬抵触第一顶料件7的限位套筒10,且限位套筒10内设置有若干个用于阻挡切料件8的弹簧螺丝11,工作台1上还设有两个用于在切料件8切断水口6后阻挡第二模具3的限位顶杆12,限位顶杆12沿竖直方向弹性顶升且限位顶杆12的顶部与第一模具2斜面配合。
所述工作台1的底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避让通槽13,所述限位顶杆12设置于避让通槽13的槽壁上,工作台1内设置有两个平行间隔设置且长度方向与工作台宽度方向相平行的水平滑轨14,所述第一模具2和第二模具3的底部均滑动设置于两个水平滑轨14上,工作台1两端还分别固连有两个第一电缸15和两个第二电缸16,第一电缸15和第二电缸16的输出端平行于水平滑轨14方向相向设置,且两个第一电缸15的输出端与第一模具2固连,两个第二电缸16的输出端与第二模具3固连,第二模具3靠近第一模具2的一端还固连有接近开关17,且靠近接近开关17的限位顶杆12上还固连有能够被接近开关17检测到的触发挡板18。
限位套筒10和两个第一电缸15始终位于第一模具2远离第二模具3的一侧,两个第二电缸16位于第二模具3远离第一模具2的一侧,而避让通槽13位于限位套筒10靠近第一模具2的一侧,工作台1内设置有与第一电缸15、第二电缸16和接近开关17电连接的控制器(图中未示出),初始状态时,第一模具2和第二模具3相向抵触而闭合(第一模具2和第二模具3的相向端还设置有用于密封的弹性密封圈,图中未示出弹性密封圈),且第二模具3位于避让通槽13远离限位套筒10的一侧,第一模具2和第二模具3的底端相向侧留有一定间隙(该间隙用于供后续限位顶杆12顶升后阻挡第二模具3),切料件8对应端未抵触弹簧螺丝11头端的钢珠,在初始状态下向第一模具2和第二模具3内注入注塑液且若干个百叶5成型后,两个第一电缸15的输出轴同步回缩,同时两个第二电缸16的输出轴同步伸出(此处通过控制器可控制两个第一电缸15的输出轴和两个第二电缸16的输出轴同步运动,且此为成熟的现有技术,不再赘述),此后切料件8对应端开始抵触若干个弹簧螺丝11头端的钢珠,并被弹簧螺丝11头端的钢珠阻挡,随着第一电缸15和第二电缸16的输出轴持续运动,而切料件8在弹簧螺丝11的阻挡下不再运动,由于第一模具2和第二模具3持续接近限位套筒10,使得切料件8相对第一模具2向着第二模具3方向运动,并将若干个百叶5之间的水口6切断,当切料件8将若干个百叶5之间的水口6切断后,第一模具2恰能移动至硬抵触切料件8的状态,并带动切料件8将若干个弹簧螺丝11头端的钢珠抵回对应弹簧螺丝11内,随后第二模具3底部靠近第一模具2的一端开始靠近避让通槽13,且第一模具2的底端开始越过限位顶杆12,使得限位顶杆12的顶端不再抵触第一模具2底部而弹起,限位顶杆12对应端与第二模具3相抵触并阻挡第二模具3继续移动,同时带动触发挡板18上升,从而使得接近开关17检测到触发挡板18,接近开关17检测到触发挡板18后发送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信号后发送信号给第二电缸16,第二电缸16接收到信号后停止伸出其输出端,不再继续带动第二模具3运动,随后第一电缸15的输出轴继续回缩并带动第一模具2运动,使得第一模具2与第二模具3开始分离,同时第二模具3上的第二顶料件9会同步向着第一模具2运动,并将若干个百叶5和水口6顶离第二模具3,且在将百叶5顶出第二模具3后回复原位,第一模具2继续运动一段距离后,第一顶料件7开始硬抵触限位套筒10并停止运动,而第一模具2继续运动,使得第一顶料件7将若干个百叶5和被切断的水口6顶离第一模具2,若干个百叶5和水口6彻底顶离第一模具2后受自重掉落,并由避让通槽13处落出工作台1被收集,至此一次注塑完成,且第一模具2和第二模具3完成分离,若干个百叶5和水口6自动脱模并被收集,随后第一模具2和第二模具3反向运动,首先第一电缸15输出轴开始伸出,将第一模具2顶向第二模具3,第一模具2接近第二模具3后,首先与限位顶杆12的顶部斜面配合,并将限位顶杆12压下,且第一模具2抵触第二模具3完成合模,限位顶杆12被压下时带动触发挡板18下降,使得接近开关17无法再检测到触发挡板18,接近开关17检测不到触发挡板18后再次发送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信号后发送信号给第二电缸16,第二电缸16接收到控制器传来的信号开始收缩其输出轴,并配合第一电缸15,使得合模后的第一模具2和第二模具3同步朝着远离限位套筒10方向平移,直至二者回复至初始状态,准备进行下一次注塑。
第一模具2和第二模具3相向设置,且第一模具2和第二模具3的相向端均成型有用于注入注塑液的注料腔19,第二模具3上的注料口4连通至第二模具3上的注料腔19,第一模具2和第二模具3的相背端分别成型有第一冷却槽和第二冷却槽,且第一模具2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有连通第一冷却槽的第一注水口20和第一出水口21,第二模具3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有连通第二冷却槽的第二注水口22和第二出水口23。
图中未示出第一冷却槽和第二冷却槽,在第一模具2和第二模具3合模后,通过注料口4向注料腔19内注入注塑液后,再向第一冷却槽和第二冷却槽内注入冷却液,能够更快的使注塑液冷凝,从而使得若干个百叶5更快成型。
所述第一顶料件7呈板状结构,第一顶料件7远离第二模具3的一端成型有滑动设置于第一模具2上且用于硬抵触限位套筒10的水平顶筒24,第一顶料件7该端还成型有两个用于硬抵触第一模具2的凸台25,第一顶料件7的另一端成型有若干个用于顶出若干个百叶5和水口6的第一顶杆26,每个第一顶杆26均滑动设置于第一模具2中且与第一模具2动密封连接,其中若干根第一顶杆26上均套设有用于将第一顶料件7朝远离第二模具3方向顶离的第一弹簧27,每个第一弹簧27的两端分别抵触第一顶料件7和第一模具2。
水平顶筒24未抵触限位套筒10时,第一顶料件7在若干个第一弹簧27的作用下朝着远离第二模具3方向运动,直至两个凸台25硬抵触第一模具2,从而使得若干个第一顶杆26远端未伸入注料腔19内,当水平顶筒24抵触限位套筒10后,若第一模具2继续朝着限位套筒10运动,而第一顶料件7无法运动,若干个第一顶杆26便会伸入注料腔19内,并将注料腔19内成型的若干个百叶5和水口6顶出第一模具2。
所述切料件8呈板状结构,且切料件8靠近第二模具3的一端成型有若干个滑动设置于第一模具2上的切杆28,若干个切杆28与第一模具2动密封相连,切料件8的另一端成型有同轴滑动设置于限位套筒10内的顶升圆筒29,且顶升圆筒29同轴滑动设置于水平顶筒24内,切料件8该端还成型有若干根均匀分布的限位横轴30,且每根限位横轴30的远端均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母31,每根限位横轴30上还套设有用于将第一顶料件7朝远离第二模具3方向顶离的第二弹簧32,第二弹簧32的两端分别抵触对应限位螺母31和第一顶料件7。
每个切杆28的远端均成型有用于切断水口6的尖刀状结构,顶升圆筒29同轴设置于限位套筒10内且未抵触若干个弹簧螺丝11头端的钢珠上时,在若干个第二弹簧32的作用下,切料件8靠近第二模具3一端与第一模具2之间留有一定间隙,且若干个切杆28未伸入注料腔19内,而当顶升圆筒29抵触若干个弹簧螺丝11头端的钢珠,且第一模具2继续朝着限位套筒10运动后,若干个切杆28开始伸入切料腔内并将若干个百叶5之间的水口6切断。
所述第二顶料件9呈板状结构,第二顶料件9上成型有用于避让注料口4的避让圆孔33,第二顶料件9靠近第一模具2的一端成型有若干个用于将若干个百叶5和水口6顶出第二模具3的第二顶杆34,第二模具3远离第一模具2的一端还固连有第三电缸35,第三电缸35的输出轴水平朝向第一模具2,且第三电缸35的输出轴与第二顶料件9固连。
所述第三电缸35与控制器电连接,当限位顶杆12带动触发挡板18上升,并被接近开关17检测到后,接近开关17发送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信号后还会发送信号给第三电缸35,第三电缸35接收到信号后会伸出其输出轴并带动第二顶杆34伸出,且第二顶杆34和第一模具2保持同步运动,使得第二模具3内的若干个百叶5和水口6被顶出第二模具3的同时,仍留在第一模具2内,当第二顶杆34将若干个百叶5和水口6顶出第二模具3后,第三电缸35的输出轴又自动回缩,使得第二顶料件9复位。
所述避让通槽13远离限位套筒10的一侧侧壁上固连有两个对称设置的顶升盒36,两个限位顶杆12分别设置于两个顶升盒36内,每个所述顶升盒36内均设置有第三弹簧37,限位顶杆12竖直朝下滑动设置于顶升盒36内,且第三弹簧37的上下端分别抵触限位顶杆12和顶升盒36,顶升盒36上还固连有用于防止限位顶杆12脱出的顶部封板38,限位顶杆12顶部靠近限位套筒10的一端成型有用于与第一模具2斜面配合的斜面部。
图中未示出斜面部,在第三弹簧37的作用下,限位顶杆12始终受一个竖直向上的弹力,当第一模具2远离限位套筒10运动并接触限位顶杆12时,会与斜面部斜面配合,并将限位顶杆12竖直下压至避让通槽13内,而当第一模具2朝着限位套筒10运动并逐渐远离限位顶杆12后,限位顶杆12在第三弹簧37的作用下顶起并升至第一模具2和第二模具3底端相向侧的间隙内,从而挡住第二模具3,防止第二模具3继续向限位套筒10方向运动,所述触发挡板18固连于靠近接近开关17的限位顶杆12顶部。
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饰生产用注塑模具的注塑生产方法,该注塑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初始状态下,第一模具2和第二模具3相向抵触而闭合且第二模具3位于避让通槽13远离限位套筒10的一侧,通过注料口4向注料腔19内注入注塑液,之后通过向第一冷却槽和第二冷却槽内注入冷却液,将注塑液快速冷却,以使得若干个百叶5和水口6冷凝成型;
S2,将两个第一电缸15的输出轴同步回缩,同时同步伸出两个第二电缸16的输出轴,使得第一模具2和第二模具3同步朝着限位套筒10运动,并使得切料件8上的顶升圆筒29抵触若干个弹簧螺丝11头端的钢珠,从而切断水口6,随后第一模具2越过限位顶杆12,使得限位顶杆12顶升后阻挡第二模具3;
S3,随后第一模具2继续朝限位套筒10运动,而第二模具3不动,且第二顶料件9朝着第一模具2同步运动,将若干个百叶5和水口6顶出第二模具3,并在后续移动一段距离后,使得水平顶筒24抵触限位套筒10,从而使得若干个第一顶杆26将若干个百叶5和水口6顶出第一模具2,并最终掉落收集;
S4,若干个百叶5和水口6被顶出第一模具2后,第一模具2停止靠近限位套筒10,随后第一电缸15输出轴伸出,使得第一模具2反向向着第二模具3运动,直至抵触第二模具3,随后第二电缸16输出轴回缩,第一模具2和第二模具3同步远离限位套筒10直至运动至初始状态,等待下一次注塑。
工作原理:初始状态下,第一模具2和第二模具3相向抵触而闭合且第二模具3位于避让通槽13远离限位套筒10的一侧,通过注料口4向注料腔19内注入注塑液,之后通过向第一冷却槽和第二冷却槽内注入冷却液,将注塑液快速冷却,以使得若干个百叶5和水口6冷凝成型;随后控制器控制两个第一电缸15的输出轴同步回缩,并同步伸出两个第二电缸16的输出轴,使得第一模具2和第二模具3同步朝着限位套筒10运动,并使得切料件8上的顶升圆筒29抵触若干个弹簧螺丝11头端的钢珠,从而切断水口6,之后第一模具2越过限位顶杆12,使得限位顶杆12顶升后阻挡第二模具3,限位顶杆12对应端与第二模具3相抵触并阻挡第二模具3继续移动,同时带动触发挡板18上升,从而使得接近开关17检测到触发挡板18,接近开关17检测到触发挡板18后发送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信号后发送信号给第二电缸16和第三电缸35,第二电缸16接收到信号后停止伸出其输出端,不再继续带动第二模具3运动,随后第一电缸15的输出轴继续回缩并带动第一模具2运动,使得第一模具2与第二模具3开始分离,第三电缸35接收到信号后会伸出其输出轴并带动第二顶杆34伸出,且第二顶杆34和第一模具2保持同步运动,使得第二模具3内的若干个百叶5和水口6被顶出第二模具3的同时,仍留在第一模具2内,当第二顶杆34将若干个百叶5和水口6顶出第二模具3后,第三电缸35的输出轴又自动回缩,使得第二顶料件9复位,第一模具2继续运动一段距离后,第一顶料件7开始硬抵触限位套筒10并停止运动,而第一模具2继续运动,使得第一顶料件7将若干个百叶5和被切断的水口6顶离第一模具2,若干个百叶5和水口6彻底顶离第一模具2后受自重掉落,并由避让通槽13处落出工作台1被收集,至此一次注塑完成,且第一模具2和第二模具3完成分离,若干个百叶5和水口6自动脱模并被收集,随后第一模具2和第二模具3反向运动,首先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缸15输出轴开始伸出,将第一模具2顶向第二模具3,第一模具2接近第二模具3后,则与限位顶杆12的顶部斜面配合,并将限位顶杆12压下,且第一模具2抵触第二模具3并完成合模,限位顶杆12被压下时还会带动触发挡板18下降,使得接近开关17无法再检测到触发挡板18,接近开关17检测不到触发挡板18后再次发送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信号后发送信号给第二电缸16,第二电缸16接收到控制器传来的信号开始收缩其输出轴,并配合第一电缸15,使得合模后的第一模具2和第二模具3同步朝着远离限位套筒10方向平移,直至二者回复至初始状态,准备进行下一次注塑。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2)

1.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饰生产用注塑模具,包括工作台(1)以及能够沿工作台(1)宽度方向滑动设置的第一模具(2)和第二模具(3),第二模具(3)上设置有注料口(4),其特征在于,第一模具(2)上沿工作台(1)的宽度方向滑动设置有用于将百叶(5)与水口(6)顶出第一模具(2)的第一顶料件(7)和用于切断水口(6)的切料件(8),且第一顶料件(7)和切料件(8)均弹性远离第二模具(3),第二模具(3)上沿工作台(1)的宽度方向滑动设置有用于将百叶(5)和水口(6)顶出第二模具(3)的第二顶料件(9),工作台(1)上在第一模具(2)远离第二模具(3)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用于硬抵触第一顶料件(7)的限位套筒(10),且限位套筒(10)内设置有若干个用于阻挡切料件(8)的弹簧螺丝(11),工作台(1)上还设有两个用于在切料件(8)切断水口(6)后阻挡第二模具(3)的限位顶杆(12),限位顶杆(12)沿竖直方向弹性顶升且限位顶杆(12)的顶部与第一模具(2)斜面配合,所述工作台(1)的底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避让通槽(13),所述限位顶杆(12)设置于避让通槽(13)的槽壁上,工作台(1)内设置有两个平行间隔设置且长度方向与工作台宽度方向相平行的水平滑轨(14),所述第一模具(2)和第二模具(3)的底部均滑动设置于两个水平滑轨(14)上,工作台(1)两端还分别固连有两个第一电缸(15)和两个第二电缸(16),第一电缸(15)和第二电缸(16)的输出端平行于水平滑轨(14)方向相向设置,且两个第一电缸(15)的输出端与第一模具(2)固连,两个第二电缸(16)的输出端与第二模具(3)固连,第二模具(3)靠近第一模具(2)的一端还固连有接近开关(17),且靠近接近开关(17)的限位顶杆(12)上还固连有能够被接近开关(17)检测到的触发挡板(18),第一模具(2)和第二模具(3)相向设置,且第一模具(2)和第二模具(3)的相向端均成型有用于注入注塑液的注料腔(19),第二模具(3)上的注料口(4)连通至第二模具(3)上的注料腔(19),第一模具(2)和第二模具(3)的相背端分别成型有第一冷却槽和第二冷却槽,且第一模具(2)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有连通第一冷却槽的第一注水口(20)和第一出水口(21),第二模具(3)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有连通第二冷却槽的第二注水口(22)和第二出水口(23),所述第一顶料件(7)呈板状结构,第一顶料件(7)远离第二模具(3)的一端成型有滑动设置于第一模具(2)上且用于硬抵触限位套筒(10)的水平顶筒(24),第一顶料件(7)该端还成型有两个用于硬抵触第一模具(2)的凸台(25),第一顶料件(7)的另一端成型有若干个用于顶出若干个百叶(5)和水口(6)的第一顶杆(26),每个第一顶杆(26)均滑动设置于第一模具(2)中且与第一模具(2)动密封连接,其中若干根第一顶杆(26)上均套设有用于将第一顶料件(7)朝远离第二模具(3)方向顶离的第一弹簧(27),每个第一弹簧(27)的两端分别抵触第一顶料件(7)和第一模具(2);当切料件(8)将若干个百叶(5)之间的水口(6)切断后,第一模具(2)恰能移动至硬抵触切料件(8)的状态,并带动切料件(8)将若干个弹簧螺丝(11)头端的钢珠抵回对应弹簧螺丝(11)内,随后第二模具(3)底部靠近第一模具(2)的一端开始靠近避让通槽(13),且第一模具(2)的底端开始越过限位顶杆(12),使得限位顶杆(12)的顶端不再抵触第一模具(2)底部而弹起,限位顶杆(12)对应端与第二模具(3)相抵触并阻挡第二模具(3)继续移动,同时带动触发挡板(18)上升,从而使得接近开关(17)检测到触发挡板(18),接近开关(17)检测到触发挡板(18)后发送信号给控制器,所述切料件(8)呈板状结构,且切料件(8)靠近第二模具(3)的一端成型有若干个滑动设置于第一模具(2)上的切杆(28),若干个切杆(28)与第一模具(2)动密封相连,切料件(8)的另一端成型有同轴滑动设置于限位套筒(10)内的顶升圆筒(29),且顶升圆筒(29)同轴滑动设置于水平顶筒(24)内,切料件(8)该端还成型有若干根均匀分布的限位横轴(30),且每根限位横轴(30)的远端均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母(31),每根限位横轴(30)上还套设有用于将第一顶料件(7)朝远离第二模具(3)方向顶离的第二弹簧(32),第二弹簧(32)的两端分别抵触对应限位螺母(31)和第一顶料件(7),所述第二顶料件(9)呈板状结构,第二顶料件(9)上成型有用于避让注料口(4)的避让圆孔(33),第二顶料件(9)靠近第一模具(2)的一端成型有若干个用于将若干个百叶(5)和水口(6)顶出第二模具(3)的第二顶杆(34),第二模具(3)远离第一模具(2)的一端还固连有第三电缸(35),第三电缸(35)的输出轴水平朝向第一模具(2),且第三电缸(35)的输出轴与第二顶料件(9)固连;
所述避让通槽(13)远离限位套筒(10)的一侧侧壁上固连有两个对称设置的顶升盒(36),两个限位顶杆(12)分别设置于两个顶升盒(36)内,每个所述顶升盒(36)内均设置有第三弹簧(37),限位顶杆(12)竖直朝下滑动设置于顶升盒(36)内,且第三弹簧(37)的上下端分别抵触限位顶杆(12)和顶升盒(36),顶升盒(36)上还固连有用于防止限位顶杆(12)脱出的顶部封板(38),限位顶杆(12)顶部靠近限位套筒(10)的一端成型有用于与第一模具(2)斜面配合的斜面部。
2.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饰生产用注塑模具的注塑生产方法,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饰生产用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该注塑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初始状态下,第一模具(2)和第二模具(3)相向抵触而闭合且第二模具(3)位于避让通槽(13)远离限位套筒(10)的一侧,通过注料口(4)向注料腔(19)内注入注塑液,之后通过向第一冷却槽和第二冷却槽内注入冷却液,将注塑液快速冷却,以使得若干个百叶(5)和水口(6)冷凝成型;S2,将两个第一电缸(15)的输出轴同步回缩,同时同步伸出两个第二电缸(16)的输出轴,使得第一模具(2)和第二模具(3)同步朝着限位套筒(10)运动,并使得切料件(8)上的顶升圆筒(29)抵触若干个弹簧螺丝(11)头端的钢珠,从而切断水口(6),随后第一模具(2)越过限位顶杆(12),使得限位顶杆(12)顶升后阻挡第二模具(3);S3,随后第一模具(2)继续朝限位套筒(10)运动,而第二模具(3)不动,且第二顶料件(9)朝着第一模具(2)同步运动,将若干个百叶(5)和水口(6)顶出第二模具(3),并在后续移动一段距离后,使得水平顶筒(24)抵触限位套筒(10),从而使得若干个第一顶杆(26)将若干个百叶(5)和水口(6)顶出第一模具(2),并最终掉落收集;S4,若干个百叶(5)和水口(6)被顶出第一模具(2)后,第一模具(2)停止靠近限位套筒(10),随后第一电缸(15)输出轴伸出,使得第一模具(2)反向向着第二模具(3)运动,直至抵触第二模具(3),随后第二电缸(16)输出轴回缩,第一模具(2)和第二模具(3)同步远离限位套筒(10)直至运动至初始状态,等待下一次注塑。
CN202211349428.8A 2022-10-31 2022-10-31 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饰生产用注塑模具及其注塑生产方法 Active CN1156258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49428.8A CN115625842B (zh) 2022-10-31 2022-10-31 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饰生产用注塑模具及其注塑生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49428.8A CN115625842B (zh) 2022-10-31 2022-10-31 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饰生产用注塑模具及其注塑生产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25842A CN115625842A (zh) 2023-01-20
CN115625842B true CN115625842B (zh) 2023-10-31

Family

ID=84909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49428.8A Active CN115625842B (zh) 2022-10-31 2022-10-31 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饰生产用注塑模具及其注塑生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25842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604738U (zh) * 2015-01-15 2015-09-02 东莞顺联玩具有限公司 注塑模具
CN112536986A (zh) * 2020-11-04 2021-03-23 贝隆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模内切水口的模具结构
CN113858551A (zh) * 2021-09-29 2021-12-31 合肥驰奥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儿童玩具注塑模具
CN113977878A (zh) * 2021-11-12 2022-01-28 深圳市南极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模内裁切注塑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604738U (zh) * 2015-01-15 2015-09-02 东莞顺联玩具有限公司 注塑模具
CN112536986A (zh) * 2020-11-04 2021-03-23 贝隆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模内切水口的模具结构
CN113858551A (zh) * 2021-09-29 2021-12-31 合肥驰奥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儿童玩具注塑模具
CN113977878A (zh) * 2021-11-12 2022-01-28 深圳市南极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模内裁切注塑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25842A (zh) 2023-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59444A (zh) 一种用于汽车内饰和外饰零部件的免喷涂注塑模具
CN211994023U (zh) 一种基于注塑模具的浇口切断装置
CN115625842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内饰生产用注塑模具及其注塑生产方法
CN108247954B (zh) 一种具有直顶浇口强脱结构的注塑模具
CN204844652U (zh) 一种泡塑成型装置
CN217073224U (zh) 一种高效脱模的注塑模具顶出机构
CN202781804U (zh) 热成型模具
CN209504805U (zh) 一种防变形脱模机构
CN110039719A (zh) 自适应式注塑模具系统
CN215849392U (zh) 一种新型塑胶模具
CN211334417U (zh) 一种汽车格栅生产模具用脱模机构
CN211031091U (zh) 一种可自动脱模汽车凹类零件的注塑模具
CN210390003U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塑胶模具
CN110496919B (zh) 一种应用于u形工件拉伸模开模工程的仿形脱料结构
CN219006892U (zh) 一种塑料制品模具
CN219405277U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塑胶产品加工用模具
CN219946937U (zh) 一种自带防刮涂层的塑胶模具
CN217752532U (zh) 一种定模斜顶的成型模具
CN214926767U (zh) 带行位顶针结构的注塑模具
CN208497587U (zh) 一种后模深胶位二次脱模机构
CN214324059U (zh) 一种注塑模具用脱模装置
CN220219546U (zh) 一种立式注塑机快速脱模装置
CN220373832U (zh) 一种汽车配件注塑模具顶出结构
CN213260668U (zh) 一种具有压料去料机构的汽车零件注塑设备
CN218985533U (zh) 一种注塑产品快速脱模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