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696A - 空调器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696A
CN1152696A CN96112436A CN96112436A CN1152696A CN 1152696 A CN1152696 A CN 1152696A CN 96112436 A CN96112436 A CN 96112436A CN 96112436 A CN96112436 A CN 96112436A CN 1152696 A CN1152696 A CN 11526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 exchanger
mentioned
blowing fan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61124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708C (zh
Inventor
茑幸生
松月高志
江口彻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26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6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70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70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1Defros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6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compressors within refrigeration or heat pump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8Electrical aspects, e.g.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7/00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 F25B47/02Defrosting cy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02Compressor control
    • F25B2600/021Inverters there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在两个方向送风的空调器中,防止一个送风口关闭时发生冻结。备有配置在利用侧热交换器6的一侧的第1送风扇14及配置在另一侧的第2送风扇13、分别与这些风扇对应的第1送风口28及第2送风口24、以及关闭第1送风口的风门29,当风门29关闭第1送风口28时,使第2送风扇13的送风量比上述风门未关闭第1送风口时的第2送风扇的送风量大。

Description

空调器控制装置
本发明涉及备有使用利用侧热交换器调节过的空气返回被调节室内用的第1送风口、第2送风口及与各送风口对应的第1送风扇、第2送风扇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
作为现有的空调器有特开平02-115652号公报中记载的空调器,即当有来自空气过滤器的筛眼堵塞判断部的信号和来自冻结判断部的信号这两种信号输出时,增加送风装置的风量,由此来抑制因空气过滤器筛眼堵塞和送风量下降而产生的蒸发器的冻结。
还有特开平03-11253号公报中记载的空调器,即当冷气用制冷循环运转时冷气用室内侧热交换器的温度下降时,利用与其相邻的暖气用室内侧热交换器的放热来加热冷气用室内侧热交换器,防止冷气用室内侧热交换器冻结。
上述的这种现有的防止冻结的技术都是判断或推测出热交换器好象达到冻结的状态后,才进行其保护动作的。
可是,有时可通过送风通路的状态或设计来预测通常连续运转时热交换器(或放热器)的冻结。在这种情况下,最好使预防冻结的功能起作用,但如上所述,在现有技术中,如果不是在判断或推测到好象达到冻结状态之后,防止冻结的功能也就无效。
例如在备有配置在与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同一面相对的一侧的第1送风扇及配置在另一侧的第2送风扇、以及与这些送风扇分别对应将由利用侧热交换器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送回空调室的第1送风口及第2送风口的空调器中,当只从一个送风口(第1送风口或第2送风口)送风时,因为风路(特别是送风扇的位置)的关系会出现与热交换器的一面相对的送风量变得特别少的场所,虽然运转正常,但热交换器的一部分会冻结。
在现有技术中,即使在预测到这种冻结的情况下,但在检测器检测到冻结防止信号之前,冻结防止功能不起作用。
本申请的发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在预测到冻结的情况下,在检测器检测到冻结防止信号之前便进行冻结防止动作。
根据本申请发明的第1方面,是在备有用制冷剂配管至少将能力可变型压缩机、热源侧热交换器、减压装置、利用侧热交换器连接成环状的制冷循环系统以及与利用侧热交换器的一侧一体构成的热水循环放热器的空调器中,备有配置在与上述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同一面相对的一侧的第1送风扇及配置在另一侧的第2送风扇、与这些送风扇分别对应将由上述利用侧热交换器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送回调节室的第1送风口及第2送风口、以及关闭第1送风口的风门,还备有控制装置,用于在同一设定送风量情况下,当上述风门将第1送风口挡住时,使第2送风扇的送风量比上述风门未将第1送风口关闭时的第2送风扇的送风量大,通过增加送风扇的送风量,防止因风量下降造成的冻结。
根据本发明的第2方面,是在备有用制冷剂配管至少将能力可变型压缩机、热源侧热交换器、减压装置、利用侧热交换器连接成环状的制冷循环系统以及与利用侧热交换器的一侧一体构成的热水循环放热器的空调器中,备有配置在与上述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同一面相对的一侧的第1送风扇及配置在另一侧的第2送风扇、与这些送风扇分别对应将由上述利用侧热交换器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送回调节室的第1送风口及第2送风口、以及关闭第1送风口的风门,还备有由风扇控制装置和能力调节装置构成的控制装置,上述风扇控制装置用于在同一设定送风量情况下,当上述风门将第1送风口接住时,使第2送风扇的送风量比上述风门未将第1送风口关闭时的第2送风扇的送风量大,上述能力调节装置用于当上述放热器的温度低于预定的温度时,降低上述压缩机的能力,这样,通过增加送风扇的送风量,防止因风量下降造成的冻结,同时当放热器温度下降时,降低压缩机的运转能力,防止冻结。
根据本发明的第3方面,是在备有用制冷剂配管至少将能力可变型压缩机、热源侧热交换器、减压装置、利用侧热交换器连接成环状的制冷循环系统以及与利用侧热交换器的一侧一体构成的热水循环放热器的空调器中,备有配置在与上述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同一面相对的一侧的第1送风扇及配置在另一侧的第2送风扇、与这些送风扇分别对应将由上述利用侧热交换器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送回调节室的第1送风口及第2送风口、以及关闭第1送风口的风门,还备有由风扇控制装置、能力调节装置及热水控制装置构成的控制装置,上述风扇控制装置用于在同一设定送风量情况下,当上述风门将第1送风口挡住时,使第2送风扇的送风量比上述风门未将第1送风口关闭时的第2送风扇的送风量大,上述能力调节装置用于当上述放热器的温度低于预定的第1温度时,降低上述压缩机的能力,上述热水控制装置用于当上述放热器的温度低于比预定的第1温度低的第2温度时,控制热水的流向,使其向使上述放热器的温度上升的方向流动,这样,通过增加送风扇的送风量,防止因风量下降造成的冻结,同时当放热器温度下降时,降低压缩机的运转能力,防止冻结,且当放热器温度下降时,使热水流向放热器,防止冻结。
根据本发明的第4方面,是在用制冷剂配管至少将能力可变型压缩机、热源侧热交换器、减压装置,利用侧热交换器连接成环状构成制冷循环系统的空调器中,备有配置在与上述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同一面相对的一侧的第1送风扇及配置在另一侧的第2送风扇、与这些送风扇对应将由上述利用侧热交换器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送回调节室的第1送风口及第2送风口、以及关闭第1送风口的风门,还备有控制装置,用于在同一设定送风量的情况下,当上述风门将第1送风口挡住时,使第2送风扇的送风量比上述风门未将第1送风口关闭时的第2送风扇的送风量大,通过增加送风扇的送风量,防止因风量下降造成的冻结。
根据本发明的第5方面,是在用制冷剂配管至少将能力可变型压缩机、热源侧热交换器、减压装置、利用侧热交换器连接成环状构成制冷循环系统的空调器中,备有配置在与上述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同一面相对的一侧的第1送风扇及配置在另一侧的第2送风扇、与这些送风扇分别对应将由上述利用侧热交换器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送回调节室的第1送风口及第2送风口、以及关闭第1送风口的风门,还备有由风扇控制装置和能力调节装置构成的控制装置,上述风扇控制装置用于在同一设定送风量的情况下,当上述风门将第1送风口挡住时,使第2送风扇的送风量比上述风门未关闭第1送风口时的第2送风扇的送风量大,上述能力调节装置用于当上述利用侧热交换器的温度低于预定温度时,降低上述压缩机的能力,这样,通过增加送风扇的送风量,防止因风量下降造成的冻结,同时当放热器的温度下降时,降低压缩机的运转能力,防止冻结。
根据本发明的第6方面,是在用制冷剂配管至少将能力可变型压缩机、热源侧热交换器、减压装置、利用侧热交换器连接成环状构成制冷循环系统的空调器中,备有配置在与上述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同一面相对的一侧的第1送风扇及配置在另一侧的第2送风扇、以及与这些送风扇分别对应将由上述利用侧热交换器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送回调节室的第1送风口及第2送风口,还备有由风扇控制装置和能力调节装置构成的控制装置,上述风扇控制装置用于在同一设定送风量的情况下,当第1送风扇不起作用时,使第2送风扇的送风量比第1送风扇起作用时的第2送风扇的送风量大,上述能力调节装置用于当上述利用侧热交换器的温度低于预定温度时,降低压缩机的能力,这样通过增加送风扇的送风量,防止因风量下降造成的冻结。
图1是表示应用本申请发明的空调器的制冷循环系统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室内机组的一部分分解斜视图。
图3是图1、图2所示的空调器中使用的控制装置的概略图。
图4是表示由图3所示的控制装置控制风门及风扇电机的流程图。
图5是与图4中的A相连续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制冷运转时风的流动情况的说明图。
图中1:室外机组
    2:室内机组
    3:能力可变型压缩机
    4:热源侧热交换器
    5:减压装置(毛细管)
    6:利用侧热交换器
    6a:蒸发器
    6b:放热器
    7:消音器
    8:储压器
    13:送风扇(横流式风扇)
    14:送风扇(横流式风扇)
    22:风扇电机
    23:风扇电机
    24:上部送风口
    25:上风门
    28:下部送风口
    29:下风门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是表示利用本申请发明的空调器的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图。该图中,1、2分别是室外机组、室内机组,构成制冷循环系统的机器分开安装在两机组中。
室外机组1中装有能力可变型压缩机3、热源侧热交换器4、减压装置5(毛细管)、消音器7、储压器8,在室内机组2中装有利用侧热交换器6,用制冷剂配管依次将压缩机3、热源侧热交换器4、减压装置5、利用侧热交换器6、消音器7、储压器8连接成环状构成制冷循环系统。
9、10分别是细管侧备用阀、细管侧管接头,用来连接将室外机组1和室内机组2连接起来的制冷剂配管(φ6.35的细管)。11、12分别是粗管侧备用阀、粗管侧管接头,用来连接将室外机组1和室内机组2连接起来的制冷剂配管(φ9.25的粗管)。
作为压缩机3的能力可变装置,压缩机的驱动源采用感应电动机时,用变换器等控制供给感应电动机的交流电的频率,改变压缩机的转速。如果压缩机的驱动源采用直流电动机时,将供给该直流电动机的直流电斩波,进行电压的模拟控制,改变压缩机的转速。另外,在压缩机上设有容量控制阀,可用来直接改变压缩机的排出量。
还可以用电动膨胀阀代替毛细管作为减压装置5,用来与压缩机3的运转能力一致地调节减压量。
利用侧热交换器6由流过制冷剂而起蒸发器作用的蒸发器6a和流过热水的放热器6b构成,该利用侧热交换器6的放热器6b上设有第1送风扇13(横流式风扇)及第2送风扇14(横流式风扇)。通过驱动送风扇13、14,使空气依次流过蒸发器6a、放热器6b。
放热器6b通过热水入口15及热水出口16,与热水供给回路(暖气用)连接,通过改变安装在放热器6b和热水入口15之间的节流阀17的开度,可改变从热水回路流入放热器6b的热水的流量。
图2是室内机组2的一部分分解斜视图。该图中与图1相同的构成部件标以相同的符号,说明从略。20是进风栅格板,设置在热交换器6的前面(蒸发器6a一侧),将空气过滤器21夹在中间。在该热交换器6的背面(放热器6b一侧)设有送风扇13、14,它们分别被风扇电机22、23驱动。
送风扇13面对着上部送风口24设置,该送风扇13用风扇电机22驱动,使室内空气沿着进风栅格20板、空气过滤器21、热交换器6的顺序被吸入,由热交换器6进行冷却、加热、除湿后从上部送风口24送进室内。
在该上部送风口24上设有改变送出的空气的方向的上风门25和左右风向调节叶片26,能任意改变送出空气的方向。利用风门用电机27能任意/自动调节上风门25的角度,可用手动调节左右风向调节叶片26。通过改变该上风门25的角度,能将上部送风口24挡住。
送风扇14面向下部送风口28设置,通过用风扇电机23驱动该送风扇14,室内空气沿着进风栅格板20、空气过滤器21、热交换器6的顺序被吸入,利用热交换器6进行冷却、加热、除温后,从下部送风口28送进室内。
该下部送风口28上设有改变送出空气的方向的下风门29和左右风向调节叶片30,能任意改变送出空气的方向。用风门用电机31能任意/自动调节下风门29的角度,左右风向调节叶片30可用手动改变。通过改变该下风门29的角度,能将下部送风口28挡住。
32是排水软管,用于当制冷运转时(制冷剂经热交换器6的蒸发器6a循环时)及除湿运转时(制冷剂经热交换器6的蒸发器6a循环,而且热水经放热器6b循环时),使从蒸发器6a滴下来的冷凝水通过设在热交换器6的下部的排水盘排放到室外。供暖运转时,热水经热交换器6的放热器6b进行循环。
33是操作部,它设在室内机组2的上部,上面设有设定空调运转开始/停止、运转模式(制冷运转/除湿运转/供暖运转)及所希望的室温等用的各类开关及各种显示器。该操作部33的设定由电路盒34内的控制部进行判断控制。35是温度传感器,该传感器的检测值供控制部进行判断、控制用。36是电源线、37是端子板,与和室外机组1的端子板连接的信号线连接。
图3是图1、图2所示的空调器中使用的控制装置的概略图。控制装置由设在室外机组1中的控制部(如图3中的右侧所示)和设在室内机组2中的控制部(如图3中的左侧所示)构成的。用信号线及电力线将端子①、端子②、端子③之间连接起来,两控制部之间就可进行电力供给和信号的传送与接收。
图3的左侧(室内机组2的控制部)中,40是插头,将其插入室内AC100V的插座中,取得交流电。41、42、43分别是控制电路用电源、电机驱动用电源、串行通信用电源,且通过吸收噪声用的铁氧体磁心44、45及电流保险丝(额定3A)46连接到交流电源上。
47是驱动电路,它响应来自微机48的信号,控制向风扇电机22、23供给从电机电源42获得的电力。由微机48控制风扇电机22、23的方法是:当风扇电机采用直流电机时,由驱动电路47将从电机电源42获得的直流电斩波后,变为加在风扇电机上的等效直流电压,控制风扇电机的转速。另外,如果该风扇电机是无刷型的,则该驱动电路47含有与风扇电机转子的旋转位置对应地自动切换通电的定子绕组的切换电路,当对转子的旋转位置的检测需要进行规定的运算时,该运算由微机48进行。
风扇电机采用感应电动机(交流电动机)时,由驱动电路47改变从电机电源42获得的降压后的交流电的通电相位的定时,改变加在风扇电机上的等效电流,控制风扇电机的转速。这时,用霍尔集成电路等可检测风扇电机转子的转速,也可以由微机48根据转子的转速进行反馈控制。
控制电路电源41、电机电源42、串行通信用电源43、驱动电路47设在同一块电路板上。控制电路电源41对用于驱动微机48、风门用电机27、31、流量控制阀17等电气设备用的电源进行稳压,串行通信用电源43使叠加了串行通信用的信号的电压稳定。
49是驱动电路,它响应来自微机48的信号。驱动风门用电机(步进电机)27、31、流量控制阀17的驱动用步进电机17a、电源继电器50等。电源继电器50备有常开触头51,通过该常开触头51的闭合,将从插头40获得的交流电供给室外机组1。
33a、33b分别是开关板、显示板,都设在操作部33上。
52、53分别是检测利用侧热交换器6(特别是放热器6b)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及检测室温(调节室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与湿度传感器35一样,连接在微机48的A/D(模拟/数字)输入端。微机48将来自传感器的模拟信号变换成数值后,送入内部,用于控制。
54是信号输出部,它将控制信号输出给使热水在室内热水供给回路中循环的锅炉或有锅炉的系统。该控制信号是需要使热水在室内机组2的放热器6a中循环时输出的一种信号,在锅炉的情况下是供给60℃热水的信号、供给80℃热水的信号,在有锅炉的系统的情况下,除了这些信号以外,还有能接收来自锅炉一侧的控制信号(试运转信号等)的信号。
55是串行电路,它有通过光电耦合器将从微机48输出的串行信号重叠在信号线和电源的一条线之间输出给室外机组1的电路、以及通过光电耦合器将重叠在信号线上的信号取出后传送给微机48的电路。
其次,在图3中的右侧(室外机组1的控制部)中,60是微机,通过串行电路61输入从室内机组2输出的信号。该串行电路61与安装在室内机组2中的串行电路55的结构相同,通过使用这两个串行电路55、61,室内机组2的微机48和室外机组1的微机60彼此之间能发送和接收控制信号。
62是电流保险丝(额定25A),通过该电流保险丝62,从室内机组2供给交流电。该电力通过静噪滤波器63、电抗器64,供给全波整流用的二极管电桥65。该二极管电桥65与平滑用的电容器66、67、68一起对100V的交流电进行倍压整流后获得280V的直流电。该直流电被供给将6个开关元件连接成三相桥式的变换电路70,在该变换电路70中被变换成三相模拟正弦波后供给压缩机3的驱动源(感应电动机)。
为了生成任意频率的三相模拟正弦波,微机60通过驱动电路71将开关信号输出给变换电路70的各开关元件,根据从室内机组2送来的控制信号,决定任意频率。
因此,以直流140V为中心,频率及振幅受到控制的交流电被供给压缩机3的感应电动机。
72是开关电源,把通过静噪滤波器73得到的倍压整流后的280V的直流电变成开关、驱动电路70用及微机60用的稳定的直流电。74是电流保险丝(额定10A),75是电流保险丝(额定3A)。
76是风扇用电机,用来驱动向热源侧热交换器4供给热源空气的螺旋式风扇。该风扇用电机76是具有运转用电容器77的单相感应电动机,借助于继电器触点78的组合,按停止、弱风、中风、强风共4级改变转速,即改变螺旋式风扇的送风量。由微机60控制图中未示出的继电器的通电情况来切换该继电器触点78的开闭状态。
79、80、81分别是检测室外空气温度的室外气温传感器、检测热源侧热交换器的温度的线圈温度传感器、检测压缩机3的温度的压缩机温度传感器,各检测值变换成数字数据后被输入微机60,用于控制。
82是交流电流检测用的电流变压器,主要检测供给压缩机3的交流电流。该检测到的电流值变换成数字数据后被输入微机60,用于控制。
如上构成的控制装置制冷运转时的基本动作是:关闭流量控制阀17,微机48根据调节室的室温和设定温度,进行模糊运算,求出压缩机3的能力的增减量,将表示该增减量的数据作为控制数据,输出给室外机组1的微机60。除湿运转时,在室温接近设定温度之前进行制冷后,除了该控制外,还将供出热水(若负载大,则供水温度高)的信号送给锅炉或锅炉系统,控制流量控制阀17的开度,以使返回空调室的空气温度与吸入的空气的温度相差无几。
供暖运转时的基本动作是:室内机组2的常开触点51断开,停止向室外机组1供给电力,停止压缩机3的运转,微机48根据调节室的室温和设定温度进行模糊运算,控制流量控制阀17的开度,同时向锅炉或锅炉系统发送供出热水(若负载大,则供水温度高)的信号。
图4是本发明的控制装置对风门25、29、风扇电机22、23进行控制的流程图。该流程图是由微机48执行的动作,是只进行制冷运转时的流程图,是全部控制流程的一部分。
首先,在到达步S1之前,空调器进行正常运转,通过操作部的操作,上风门25及下风门29的角度被设定成手动设定状态或自动摆动状态。因此,表示上风门25及下风门29的角度的值Fuθ及Fdθ值被设定好。摆动时该值自动变化。下风门29的摆动不能设定。
同样,风扇电机22(对应于上风门25)、风扇电机23(对应于下风门29)的转数Nu、Nd同样进行设定。自动设定时,根据室温和设定温度之差,按规定的一次函数改变转速。
在步S1中,判断是否为制冷运转,不满足该条件时,进入步S7~步S10,将上风门25的角度控制为Fuθ,将下风门29的角度控制为Fdθ,且控制(上)风扇电机22的转速为Nu、控制(下)风扇电机23的转速为Nd。风门的角度与送给各步进电机的脉冲数成比例,角度“0”对应于完全关闭状态(送风口关闭状态)。微机48将各风门定位(继续输出脉冲,直到角度变为“0”为止。例如角度的分辨率为480,则输出480个脉冲即可)后,使输出的脉冲数与角度对应并存储起来,控制风门的角度。通过进行反馈控制,可使风扇电机达到任意的速度。
当满足步S1的条件时,在步S2中,将下风门的角度Tdθ变为Fdθ=0,将风扇电机23的转速Nd变为Nd=0。
然后,在步S3及步S4中,判断该空调器的能力标记(主要与压缩机3的最大输出能力对应),进入步S5或步S6、步S7。在步S5中,将现在设定的风扇电机22的转速Nu改变为Nu=Nu×(1+α2),在步S6中,将现在设定的风扇电机22的转速Nu改变为Nu=Nu×(1+α1)。α1及α2之间有α1>α2的关系。例如α1=0.1,α2=0.05。
然后进入步S7~步S10,与上述相同,将各风门的角度及风扇电极的转速分别控制为Fuθ、Fdθ(=0),Nu、Nd(=0)。这时下风门29关闭,风扇电机29处于停止状态,风扇电机22的转速与制冷运转以外的运转相比较,增大到(1+α1)倍或(1+α2)倍。
图5是与图4中的A连接着的流程图,首先在步S11中判断是否是制冷运转,制冷运转时根据步S12~步S15的判断,判断出利用侧热交换器6的放热器6b的温度T处于下述的哪个区间,并分别进入对应的步骤。
当温度T为T>10℃时(满足步S12的条件时),判定为什么控制也不进行。
当温度T为10℃≥T>8℃时,进入步S16,将使现在供给压缩机3的感应电动机的交流电频率F为F=F×1/2的信号送给室外机组1的微机60。通过执行该步S16,供给压缩机3的交流电的频率修正为F×1/2,能防止蒸发器6a的冷却能力下降,即防止其冷却能力下降到使温度T高于上述温度。
当温度T为8℃≥T>6.4℃时,进入步S17,将使现在供给压缩机3的感应电动机的交流电频率F变为F=0的信号送给室外机组1的微机60。通过执行该步S17,供给压缩机3的交流电频率得到修正,使其依次降低(例如以10Hz/分的间隔降低频率F),直至变为0(停止),在满足该步S17的期间,蒸发器6a的冷却直至停止状态。
当温度T为6.4℃≥T>0.8℃时,进入步S18、步S19,首先向锅炉或锅炉系统输出进行供出热水的信号,然后将流量控制阀17的开度打开到约为全开的30%。通过执行这些步骤,向利用侧热交换器6的放热器6b供给热水,能提高温度T。这时,供给压缩机3的交流电频率仍为在步S17中修正过的0(停止)。
当温度T为0.8℃≥T时,进入步S20,进入异常显示(显示冻结)后,停止空调器的运转。
因此,通过执行该流程,制冷运转时,关闭下风门29,挡住下部送风口28,风扇电机23停止。同时通过操作部33进行设定,使风速(风扇电机22的转速)增加10%。当利用侧热交换器6的温度T下降后,使供给压缩机3的交流电频率随着温度T下降,并且使热水在放热器6b中循环,强制提高利用侧热交换器6的温度。
图6是表示制冷运转时风的流动情况的说明图,在送风扇14停止、下风门29关闭的状态下,如果送风扇13旋转,从进风栅格板20吸入的室内空气如实线箭头Y1、Y2所示,通过空气过滤器21、利用侧热交换器6冷却后,从上侧送风口24返回调节室。
这时,由于送风扇13配置在利用侧热交换器的一侧,所以空气的流量在实线箭头Y1、Y2处不同,靠近送风扇13一侧的流量大。因此,空气的流量有Y1>Y2的关系。
本发明能使该空气的流量y2增加到使利用侧热交换器6不冻结的流量。
在以上的实施例中备有流过热水的放热器,但在因蒸发器也引起冻结而使用只有蒸发器的利用侧热交换器的情况下,本发明也能适用。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面,是在备有用制冷剂配管至少将能力可变型压缩机、热源侧热交换器、减压装置、利用侧热交换器连接成环状的制冷循环系统以及与利用侧热交换器的一侧一体构成的热水循环放热器的空调器中,备有配置在与上述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同一面相对的一侧的第1送风扇及配置在另一侧的第2送风扇、与这些送风扇分别对应将由上述利用侧热交换器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送回空调室的第1送风口及第2送风口、以及关闭第1送风口的风门,还备有控制装置,用于在同一设定送风量情况下,当上述风门将第1送风口挡住时,使第2送风扇的送风量比上述风门未将第1送风口关闭时的第2送风扇的风量大,通过增加送风扇的送风量,防止因风量下降造成的冻结。
根据本发明的第2方面,是在备有用制冷剂配管至少将能力可变型压缩机、热源侧热交换器、减压装置、利用侧热交换器连接成环状的制冷循环系统以及与利用侧热交换器的一侧一体构成的热水循环放热器的空调器中,备有配置在与上述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同一面相对的一侧的第1送风扇及配置在另一侧的第2送风扇、与这些送风扇分别对应将由上述利用侧热交换器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送回调节室的第1送风口及第2送风口、以及关闭第1送风口的风门,还备有由风扇控制装置和能力调节装置构成的控制装置,上述风扇控制装置用于在同一设定送风量情况下,当上述风门将第1送风口挡住时,使第2送风扇的送风量比上述风门未将第1送风口关闭时的第2送风扇的送风量大,上述能力调节装置用于当上述放热器的温度低于预定的温度时,降低上述压缩机的能力,这样,通过增加送风扇的送风量,防止因风量下降造成的冻结,同时当放热器温度下降时,降低压缩机的运转能力,防止冻结。
根据本发明的第3方面,是在备有用制冷剂配管至少将能力可变型压缩机、热源侧热交换器、减压装置、利用侧热交换器连接成环状的制冷循环系统以及与利用侧热交换器的一侧一体构成的热水循环放热器的空调器中,备有配置在与上述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同一面相对的一侧的第1送风扇及配置在另一侧的第2送风扇、与这些送风扇分别对应将由利用侧热交换器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送回调节室的第1送风口及第2送风口、以及关闭第1送风口的风门,还备有由风扇控制装置、能力调节装置及热水控制装置构成的控制装置,上述风扇控制装置用于在同一设定送风量情况下,当上述风门将第1送风口挡住时,使第2送风扇的送风量比上述风门未将第1送风口关闭时的第2送风扇的送风量大,上述能力调节装置用于当上述放热器的温度低于预定的第1温度时,降低上述压缩机的能力,上述热水控制装置用于当上述放热器的温度低于比预定的第1温度低的第2温度时,控制热水的流向,使其向使上述放热器的温度上升的方向流动,这样,通过增加送风扇的送风量,防止因风量下降造成的冻结,同时当放热器温度下降时,降低压缩机的运转能力,防止冻结,且当放热器温度下降时,使热水流向放热器,防止冻结。
根据本发明的第4方面,是在用制冷剂配管至少将能力可变型压缩机、热源侧热交换器、减压装置、利用侧热交换器连接成环状构成制冷循环系统的空调器中,备有配置在与上述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同一面相对的一侧的第1送风扇及配置在另一侧的第2送风扇、与这些送风扇对应将由上述利用侧热交换器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送回调节室的第1送风口及第2送风口、以及关闭第1送风口的风门,还备有控制装置,用于在同一设定送风量的情况下,当上述风门将第1送风口挡住时,使第2送风扇的送风量比上述风门未将第1送风口关闭时的第2送风扇的送风量大,通过增加送风扇的送风量,防止因风量下降造成的冻结。
根据本发明的第5方面,是在用制冷剂配管至少将能力可变型压缩机、热源侧热交换器、减压装置、利用侧热交换器连接成环状构成制冷循环系统的空调器中,备有配置在与上述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同一面相对的一侧的第1送风扇及配置在另一侧的第2送风扇、与这些送风扇分别对应将由上述利用侧热交换器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送回调节室的第1送风口及第2送风口、以及关闭第1送风口的风门,还备有由风扇控制装置和能力调节装置构成的控制装置,上述风扇控制装置用于在同一设定送风量的情况下,当上述风门将第1送风口挡住时,使第2送风扇的送风量比该上述风门未关闭第1送风口时的第2送风扇的送风量大,上述能力调节装置用于当上述利用侧热交换器的温度低于预定温度时,降低上述压缩机的能力,这样,通过增加送风扇的送风量,防止因风量下降造成的冻结,同时当放热器的温度下降时,降低压缩机的运转能力,防止冻结。
根据本发明的第6方面,是在用制冷剂配管至少将能力可变型压缩机、热源侧热交换器、减压装置、利用侧热交换器连接成环状构成制冷循环系统的空调器中,备有配置在与上述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同一面相对的一侧的第1送风扇及配置在另一侧的第2送风扇、以及与这些送风扇分别对应将由上述利用侧热交换器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送回调节室的第1送风口及第2送风口,还备有由风扇控制装置和能力调节装置构成的控制装置,上述风扇控制装置用于在同一设定送风量的情况下,当第1送风扇不起作用时,使第2送风扇的送风量比第1送风扇起作用时的第2送风扇的送风量大,上述能力调节装置用于当上述利用侧热交换器的温度低于预定温度时,降低压缩机的能力,这样,通过增加送风扇的送风量,防止因风量下降造成的冻结。

Claims (6)

1.一种空调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备有用制冷剂配管至少将能力可变型压缩机、热源侧热交换器、减压装置、利用侧热交换器连接成环状的制冷循环系统以及与利用侧热交换器的一侧一体构成的热水循环放热器,还备有配置在与上述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同一面相对的一侧的第1送风扇及配置在另一侧的第2送风扇、与这些送风扇分别对应将由上述利用侧热交换器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送回调节室的第1送风口及第2送风口、以及关闭第1送风口的风门,还备有控制装置,用于在同一设定送风量情况下,当上述风门将第1送风口挡住时,使第2送风扇的送风量比上述风门未将第1送风口关闭时的第2送风扇的送风量大。
2.一种空调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备有用制冷剂配管至少将能力可变型压缩机、热源侧热交换器、减压装置、利用侧热交换器连接成环状的制冷循环系统以及与利用侧热交换器的一侧一体构成的热水循环放热器,还备有配制在与上述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同一面相对的一侧的第1送风扇及配置在另一侧第2送风扇、与这些送风扇分别对应将由上述利用侧热交换器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送回调节室的第1送风口及第2送风口、以及关闭第1送风口的风门,还备有由风扇控制装置和能力调节装置构成的控制装置,上述风扇控制装置用于在同一设定送风量情况下,当上述风门将第1送风口挡住时,使第2送风扇的送风量比上述风门未将第1送风口关闭时的第2送风扇的送风量大,上述能力调节装置用于当上述放热器的温度低于预定温度时,降低上述压缩机的能力。
3.一种空调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备有用制冷剂配管至少将能力可变型压缩机、热源侧热交换器、减压装置、利用侧热交换器连接成环状的制冷循环系统以及与利用侧热交换器的一侧一体构成的热水循环放热器,还备有配置在与上述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同一面相对的一侧的第1送风扇及配置在另一侧的第2送风扇、与这些送风扇分别对应将由上述利用侧热交换器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送回被调节室的第1送风口及第2送风口、以及关闭第1送风口的风门,还备有由风扇控制装置、能力调节装置及热水控制装置构成的控制装置,上述风扇控制装置用于在同一设定送风量情况下,当上述风门将第1送风口挡住时,使第2送风扇的送风量比上述风门未将第1送风口关闭时的第2送风扇的送风量大,上述能力调节装置用于当上述放热器的温度低于预定的第1温度时,降低上述压缩机的能力,上述热水控制装置用于当上述放热器的温度低于比预定的第1温度低的第2温度时,控制热水的流向,使其向使上述放热器的温度上升的方向流动。
4.一种空调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用制冷剂配管至少将能力可变型压缩机、热源侧热交换器、减压装置、利用侧热交换器连接成环状构成制冷循环系统,备有配置在与上述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同一面相对的一侧的第1送风扇及配置在另一侧的第2送风扇,与这些送风扇对应将由上述利用侧热交换器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送回调节室的第1送风口及第2送风口、以及关闭第1送风口的风门,还备有控制装置,用于在同一设定送风量的情况下,当上述风门将第1送风口挡住时,使第2送风扇的送风量比上述风门未将第1送风口关闭时的第2送风扇的送风量大。
5.一种空调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用制冷剂配管至少将能力可变型压缩机、热源侧热交换器、减压装置、利用侧热交换器连接成环状构成制冷循环系统,备有配置在与上述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同一面相对的一侧的第1送风扇及配置在另一侧的第2送风扇、与这些送风扇分别对应将由上述利用侧热交换器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送回调节室的第1送风口及第2送风口、以及关闭第1送风口的风门,还备有由风扇控制装置和能力调节装置构成的控制装置,上述风扇控制装置用于在同一设定送风量的情况下,当上述风门将第1送风口挡住时,使第2送风扇的送风量比上述风门未关闭第1送风口时的第2送风扇的送风量大,上述能力调节装置用于当上述利用侧热交换器的温度低于预定温度时,降低上述压缩机的能力。
6.一种空调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用制冷剂配管至少将能力可变型压缩机、热源侧热交换器、减压装置、利用侧热交换器连接成环状构成制冷循环系统,备有配置在与上述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同一面相对的一侧的第1送风扇及配置在另一侧的第2送风扇、以及与这些关风扇分别对应将由上述利用侧热交换器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送回调节室的第1送风口及第2送风口,还备有由风扇控制装置和能力调节装置构成的控制装置,上述风扇控制装置用于在同一设定送风量的情况下,当第1送风口不起作用时,使第2送风扇的送风量比第1送风扇起作用时的第2送风扇的送风量大,上述能力调节装置用于当上述利用侧热交换器的温度低于预定温度时,降低压缩机的能力。
CNB961124369A 1995-10-23 1996-10-18 空调器控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4670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74222/95 1995-10-23
JP7274222A JPH09113014A (ja) 1995-10-23 1995-10-23 空気調和機の制御装置
JP274222/1995 1995-10-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696A true CN1152696A (zh) 1997-06-25
CN1146708C CN1146708C (zh) 2004-04-21

Family

ID=175387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6112436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46708C (zh) 1995-10-23 1996-10-18 空调器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5675976A (zh)
EP (1) EP0770830B1 (zh)
JP (1) JPH09113014A (zh)
KR (1) KR100408620B1 (zh)
CN (1) CN1146708C (zh)
BR (1) BR9605168A (zh)
CA (1) CA2180295C (zh)
DE (1) DE69616233T2 (zh)
MY (1) MY112325A (zh)
SG (1) SG43380A1 (zh)
TW (1) TW2897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0182588B1 (ko) * 1996-09-03 1999-05-01 김광호 공기조화기의 개폐제어장치 및 그 방법
JP3730808B2 (ja) * 1999-06-03 2006-01-0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空気調和機
US6568201B1 (en) 2001-11-29 2003-05-27 Whirlpool Corporation Hybrid window/split air treatment appliance
US7310966B2 (en) * 2004-01-16 2007-12-25 Harold Wagner Universal direct current brushless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EP2366958B1 (en) * 2004-01-28 2012-06-13 Mitsubishi Denki K.K. Air conditioner
JP4123276B2 (ja) * 2006-01-04 2008-07-2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EP2437669B1 (en) 2009-06-04 2016-09-07 Rotation Medical, Inc. Apparatus for delivering staples to a target tissue
MY182372A (en) * 2015-02-11 2021-01-21 Panasonic Appliances Air Conditioning R&D Malaysia Sdn Bhd Reduced power consumption in air conditioners
CN111615608B (zh) * 2018-02-19 2022-04-05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DE102022113409A1 (de) * 2022-05-27 2023-11-30 Güntner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mit einem Wärmeübertrager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Wärmeübertragers einer Vorricht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15017A (en) * 1962-03-07 1963-12-24 Vilter Manufacturing Corp Defrosting system for refrigeration installation
US4208884A (en) * 1978-04-24 1980-06-24 Popham Edward V Air defrost housing
US4404816A (en) * 1981-04-14 1983-09-20 Tyler Refrigeration Corporation Modular refrigeration assembly having air defrost system
JPS601022A (ja) * 1983-05-25 1985-01-07 Fuji Heavy Ind Ltd バス用冷房装置
JPS6089634A (ja) * 1983-10-21 1985-05-20 Sharp Corp 空気調和機の制御装置
CN1013990B (zh) * 1987-09-22 1991-09-1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送风控制装置
KR920007668B1 (en) * 1988-01-11 1992-09-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Air conditioner
JPH02115652A (ja) * 1988-10-24 1990-04-27 Sanyo Electric Co Ltd 冷凍機の凍結防止方法
JPH0311253A (ja) * 1989-06-08 1991-01-18 Toshiba Corp 空気調和機
JPH03117845A (ja) * 1989-09-29 1991-05-20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調和機の送風制御方式
US5341650A (en) * 1992-03-13 1994-08-3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having a plurality of inlets for taking in indoor air at a plurality of portions of main body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H09113014A (ja) 1997-05-02
CA2180295C (en) 2006-05-30
CA2180295A1 (en) 1997-04-24
EP0770830A3 (en) 1998-03-11
MY112325A (en) 2001-05-31
BR9605168A (pt) 1998-07-14
TW289792B (en) 1996-11-01
KR100408620B1 (ko) 2004-04-14
US5675976A (en) 1997-10-14
KR970022026A (ko) 1997-05-28
DE69616233T2 (de) 2002-06-27
DE69616233D1 (de) 2001-11-29
SG43380A1 (en) 1997-10-17
CN1146708C (zh) 2004-04-21
EP0770830A2 (en) 1997-05-02
EP0770830B1 (en) 2001-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779C (zh) 使用六通转向阀的制冷循环系统
CN1074521C (zh) 空调器
CN1119580C (zh) 用于空调器的控制器
CN1266428C (zh) 数字直流变频空调控制器
CN1146708C (zh) 空调器控制装置
US10222085B2 (en) Energy recovery ventilator with reduced power consumption
CN101571312A (zh) 一种运输装置用全变频调速冷暖型空调系统
CN1230666A (zh) 空调器
KR101055166B1 (ko) 온도센서 및 압력센서를 이용한 공동 주택 냉난방 급배기 시스템 유니트용 전동 디퓨져
CN1124445C (zh) 具有在冷却模式期除湿作干燥运行的方法及装置的空调器
CN1083091C (zh) 空调机
CN1111687C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
JPH0942802A (ja) 商用電源供給機能付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JP3526367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252432C (zh) 热泵式空调热水器
JP4259696B2 (ja) 空気調和機の試運転判断方法
CN207635445U (zh) 变频空调器
CN207299223U (zh) 变频空调器
JP3762495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092151A (zh) 空调机的控制方法
JP4236347B2 (ja) 空気調和機
JP4242979B2 (ja) 空気調和機
JPH0942803A (ja) 商用電源供給機能付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CN213237660U (zh) 一种多功能吸油烟机
CN107830571A (zh) 变频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421

Termination date: 2009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