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091C - 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091C
CN1083091C CN95103252A CN95103252A CN1083091C CN 1083091 C CN1083091 C CN 1083091C CN 95103252 A CN95103252 A CN 95103252A CN 95103252 A CN95103252 A CN 95103252A CN 1083091 C CN1083091 C CN 108309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compressor
control
room
heat conver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51032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860A (zh
Inventor
铃木秀明
星隆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88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8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09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09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25B49/022Compressor control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25B41/26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of fluid flow revers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7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 F25B2313/0274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using one four-way val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为了提供在房间冷却时和房间供暖时,能选择最佳控制,进行高效率运行的空调机。其中:压缩机是由四通阀2选择性地切换从压缩机1流出的制冷剂的流向,可房间冷却及房间供暖的压缩机,房间冷却的控制由以置于压缩机1的吸入侧的第一温度传感器10和置于室内热交换器5的第三温度传感器12的温度检测为基础,控制膨胀阀4的开度使过热度为一定值的控制,房间供暖的控制由以置于压缩机1的输出侧的第二温度传感器11的温度检测为基础,控制流量调整膨胀阀4的开度使其达到给定的输出温度的控制。

Description

空调机
本发明是关于使用了带有电动式膨胀阀的制冷循环,能够进行房间加热或房间冷却的空调机。
空调机是有由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膨胀阀、室内热交换器依次连接构成的制冷循环,在该制冷循环内一面使制冷剂状态变化一面循环从而进行室内空气调节的设备。
日本特开平4-356664公开了一种冷冻循环装置。
在能冷却或供暖的空调机中,具备改变制冷剂流动方向的四通阀,制冷时把压缩机输出的制冷剂切换到室外热交换器一侧,制冷剂以室外热交换器沿减压器室内热交换器顺序流动返回压缩机,使室内冷却。即在冷却时使上述室外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室内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
另一方面,在供暖时把压缩机输出的制冷剂切换到室内热交换器一侧,制冷剂从室内热交换器沿减压器室外热交换器顺序流动返回压缩机,使室内供暖。即在供暖时使上述室内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室外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
而且在运行中要根据空调负荷(相当于室内温度和设定温度的差)控制压缩机的转速,对应于空调负荷发挥最佳的制冷或加热能力。
作为膨胀阀可用开度可调的膨胀阀。又,检测蒸发器内的制冷剂的过热度(蒸发器入口的制冷剂的温度和出口的制冷剂的温度差),不管转速变化与否,只要此过热度为一定值,则控制膨胀阀的开度。
总之,过热度比一定值大时增加膨胀阀的开度,增加流向蒸发器的制冷剂的数量。过热度比一定值小时减小膨胀阀的开度,减少流向蒸发器的制冷剂的数量。
由该过热度的控制,保持过热度为一定值可得到良好制冷能力(效率系数),同时,因确保一定的过热度,防止液态制冷剂返回到压缩机的液体回流现象。
以前,无论是房间冷却还是房间供暖,都通过由过热度控制为主体的控制进行上述制冷循环的控制。
在此,对以上所述的以过热度控制为主体的控制,有下述的应解决的课题。
该过热度控制因为是由检测过热度,即检测蒸发器的制冷剂入口温度和出口温度的差(制冷剂的饱和温度的过热量)进行控制的,所以在室内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的冷却运行时,直接控制用于室内空气调节的热交换器(以下成为利用侧热交换器),应该是非常好的控制方法。
一方面,供暖时蒸发器变为室外热交换器,不是利用侧热交换器。但是,因为过热度控制是对压缩机的吸入制冷剂的温度的控制,所以也就是间接控制作为输出制冷剂的温度的冷凝器(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吸入温度。因此间接地进行利用侧热交换器的控制。
但是,因供暖时上述蒸发器位于气温低的室外,与冷却房间时比较过热度不能大,往往在进行上述过热度控制时,不能适当地控制上述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制冷剂温度。为此,供暖时的效率低。
鉴于以上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供暖和冷却时能选择适当的控制,运行效率高的空调机。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机,包括:由压缩机、室内热交换器、膨胀阀、室外热交换器依次连接构成的,还有在房间冷却运转和房间供暖运转之间切换工作流体流向的流路切换阀的制冷循环;检测在所述室内热换器内的工作流体的过热度的检测装置;检测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工作流体的出口温度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应所述空调机的负载控制压缩机转速的装置;在房间冷却运转时为使由所述过热度的检测装置检测出的过热度达到设定值而控制所述膨胀阀的开度,同时,在由所述出口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出的出口温度达到设定温度以上时,停止使过热度为一定值的控制,在所述出口温度低于设定值后降低所述压缩机的转速,并且,使所述出口温度低于设定值以下而控制所述膨胀阀的开度的控制装置;在房间供暖运转时为使所出口温度的检测装置检测出的出口温度达到设定值而控制所述膨胀阀的开度的控制装置。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机,包括:压缩机,该压缩机具有密闭机壳、设置于该机壳内将压缩后的高压工作流体充满该密闭机壳内部的压缩部、设置于该密闭机壳内切换出口侧与进口侧的流路切换阀;由所述压缩机、室内热交换器、膨胀阀、室外热交换器依次连接构成的,通过切换所述流路切换阀,切换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侧和进口侧以选择房间供暖运转和房间冷却运转的制冷循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连接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配管上的第一温度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室内热交换器内,检测所述室内热交换器内的制冷剂温度的第二温度检测装置;以第一、第二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出的制冷剂温度为基础控制所述膨胀阀开度的控制装置。
在上述空调机中,在房间冷却时,所述控制装置根据由所述第一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出的吸入制冷剂温度和由所述第二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出的制冷剂蒸发温度算出过热度,为使该过热度为一定值地控制所述膨胀阀的开度;在房间供暖时,所述控制装置根据由所述第一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排出制冷剂温度,为使该排出制冷剂的温度为一定值地控制所述膨胀阀的开度。
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房间冷却时进行过热度控制,房间供暖时进行输出温度控制,可以直接对冷却时作为蒸发器而供暖时作为冷凝器的室内热交换器进行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冷却运行中,压缩机温度异常上升时,同时控制输出温度,可以防止压缩机的损坏。
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是有切换阀内藏型的压缩机,用一种温度检测装置,可以检测冷却时从室内热交换器排出的工作流体的温度及供暖时流向室内热交换器的动作流体的温度,以该温度为基础,进行空调机的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可以用第一、第二温度检测装置检测的温度为基础,在冷却时进行过热度控制,在供暖时进行输出温度控制。
图1(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进行房间冷却时的系统及控制电路构成图,图1(b)是表示房间供暖时的四通阀的构成图。
图2表示第二实施例的压缩机的纵向剖面图。
图3(a)是切换阀的俯视图,图3(b)是沿(a)中I-I线的纵向剖面图,图3(c)是沿(a)中II-II线的横向剖面图。
图4(a)是房间冷却时的系统及控制电路构成图,图4(b)是房间供暖时的构成图。
以下,参照附图对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进行说明。
首先,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该第一实施例适用于用了以前使用的一般压缩机的空调机。
图1(a)中1表示的是压缩机(CP)。此压缩机1沿图中箭头(1)所示方向吸入制冷剂,压缩后,向箭头(口)所示方向输出。在压缩机1的吸入侧及输出侧连接图中2表示的四通阀,图1(a)表示四通阀在中间的状态。
在此中间状态,压缩机1的输出侧与室外热交换器3用管路连接。在该室外热交换器3上依次用管路连接膨胀阀4及室内热交换器5,室内热交换器5通过四通阀2与压缩机1的吸入侧用管路连接。
再者,上述压缩机1是所谓能力可变式变频式压缩机,它可根据图7表示的变换电路所对应于的房间冷却或供暖负荷进行控制。还有,上述膨胀阀4是对应于输入脉冲数开度连续变化的脉冲电机阀(PMV)。
又,上述室外热交换器3置于图中未示的室外部分内,在室外部分内设置了图中8表示的室外风扇。该室外风扇8将室外空气导入到上述室外热交换器3,该室外热交换器3和室外的空气间进行高效率的热交换。
又,室内热交换器5置于图中未示的室内部分内,在室内部分内设置了图中9表示的室内风扇(横流风扇)。该室内风扇9有将室内空气导入到上述室内热交换器5,并将热交换后的空气吹向室内的机能。
图1是表示进行冷却时的管路(冷却循环)的。即,预先将上述四通阀2设置在中间状态,从上述压缩机输出的制冷剂用实线箭头表示,依次通过四通阀2,室外热交换器3,膨胀阀4,室内热交换器5及四通阀2返回到压缩机1。
再者,进行供暖时,四通阀2如图1(b)所示进行切换,从压缩机1输出的制冷剂,如该图及图1(a)中用虚线箭头表示依次通过四通阀2,室内热交换器5,膨胀阀4,室内热交换3及四通阀2返回到压缩机1。即,构成供暖循环。
下面说明该空调机的控制系统。
如图1(a)所示,在压缩机1的吸入管路处安装第一温度传感器10,在输出侧管路处安装第二温度传感器11。上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0检测压缩机1的制冷剂吸入温度(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11检测压缩机1的制冷剂输出温度(冷凝器的制冷剂入口温度)。
又,在室内热交换器5的大致中间位置安装第三温度传感器12。该第三温度传感器12在室内热交换器5作为蒸发器的房间冷却时被使用,检测制冷剂的蒸发温度。
一方面,如前所述,在上述压缩机1上连接变换电路7,再将变换电路7连接到商用交流电源14上。变换电路7对电源14的电压进行整流,变换成与指令相对应的频率的电压,以该电压使设置于上述压缩机1内的电机工作。
再者,将商用交流电源14经过降压变压器16接到控制部分18。再将前面说的四通阀2、膨胀阀4、室外风扇8、室内风扇9、第一~第三温度传感器10~12、变换电路7、图中19表示的遥控式操作器(以下简称遥控器)及20表示的室内温度传感器分别连接到该控制部分18。
即,控制部分18是控制空调机全体的,通常,藏于设由前述室内部分(未图示)内的电气部品箱内。下面结合空调机的运转说明该控制部分18的功能。
首先,说明房间冷却时的运转。
上述控制部分18,将四通阀2置于中间状态使压缩机运转,则从压缩机1输出的制冷剂通过四通阀2、室外热交换器3、膨胀阀4、室内热交换器3、四通阀2返回压缩机,房间实施冷却运行。
冷却运行时,用于室内空气调节的热交换器(以下称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室内热交换器5作为蒸发器的功能。
又,该控制部分18,根据设置于上述室内热交换器5内的室内温度传感器20检测的室内温度Ta和由遥控器19设定的温度Ts的差值(=Ta-Ts)控制压缩机1的转速F(变换电路7的输出频率)。这样使压缩机1对应冷却负荷地进行工作。
还有,设第一温度传感器10的检测温度(吸入制冷剂温度)Ts和第三温度传感器12的检测温度(蒸发温度)Te的差值(=Ts-Te)为置于室内热交换器5内的制冷剂的过热度SH,在规定的控制时间(20秒至50秒左右)检测。
上述控制部分18,当检测的过热度SH为一定值时,在上述控制时间(20秒至50秒左右)控制膨胀阀4的开度Q。这样,直接控制利用侧热交换器(室内热交换器5),可使制冷循环的功率系数保持良好。
一方面,如果第二温度传感器11检测的输出制冷剂温度Td在设定值T2以上,其检测温度低于所定的设定值T1后,压缩机1的转速降低,且控制膨胀阀的开度使输出制冷剂温度Td为设定值T1(输出温度控制)。至此,可有效地防止压缩机1的异常加热,从而有效地防止压缩机1由于烧结等造成的破损。
按照以上的控制,上述控制部分18在房间冷却时进行以过热度控制为主体的控制,只有在上述压缩机1的制冷剂输出温度Td异常上升时才切换到使输出温度一定的输出温度控制。
下面说明供暖运转。上述控制部分18,如图所示切换四通阀2后,使压缩机1运转,从压缩机1输出的制冷剂通过四通阀2,室内热交换器5,流量调节阀4,室内热交换器3及四通阀2返回到压缩机1。进行供暖运转(图1(a)虚线箭头所示)。
在房间供暖运行中,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室内热交换器5作为“冷凝器”的功能。
又,该控制部分18,检测出由遥控器19设定的温度Ts与室内温度传感器20检测的室内温度Ta的差值(=Ta-Ts)作为空调负荷,对应于该空调负荷控制压缩机1的转速F(变换电路7的输出频率)。这样使压缩机1对应供暖负荷地进行工作。
还有,设第二温度传感器11的检测温度(输出制冷剂温度)Tt作为输出温度,在规定的控制时间(20秒至50秒左右)进行检测。
上述控制部分18,以检测温度Tt成为一定值地在上述控制时间(20秒至50秒左右)控制膨胀阀4的开度Q(输出温度控制)。这样,可直接控制流入利用侧热交换器(室内热交换器5)的制冷剂的温度,可保持制冷循环的功率系数高。同时,可防止压缩机1的异常加热,有效地防止烧结等损坏。
根据以上控制,上述控制部分18在房间供暖时进行输出温度控制,不进行过热度控制。
如果以这样的构成,有下述的效果。
第一,空调机在房间制冷时进行以过热度控制为主体的控制,进行供暖时进行以输出温度控制为主体的控制。
如果这样构成,不仅在进行冷却时即便进行供暖时也可直接控制作为利用热交换器的室内热交换器5,所以具有可进行室内空气调节的最佳控制的效果。
即,象前面说明的那样,即便在供暖时由过热度控制控制冷循环也是可能的。进行房间加热时的过热度控制,是以控制制冷剂的过热度即供暖时成为蒸发器的室外热交换器3内的制冷剂的温度,来控制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室内热交换器5内的制冷剂的温度。
所以,用该控制方法,对于房间冷却时可以直接控制利用侧热交换器,往往在房间供暖时只能间接进行利用侧热交换器的控制。为此,用该控制方法在房间供暖时,有不能准确进行利用侧热交换器(室内热交换器5)的控制,从而担心不能发挥效率(功率系数)。
但是,对于本发明,在供暖时由输出温度控制可直接控制作为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室内热交换器5的制冷剂的温度,所以,无论是进行冷却时还是进行供暖时均能进行利用侧热交换器的最佳控制,根据运转条件高效率(功率系数)地进行空调。
第二,有容易进行供暖时控制的效果。
即,进行供暖时,因室外温度低,与进行冷却时比较过热度的幅度不能大(不能使制冷剂过热)。所以,在进行供暖时进行过热度控制的场合,有控制幅度小,控制困难的缺点。
又,进行供暖时,根据蒸发器中制冷剂的过热度,压缩后的制冷剂的输出温度可直接影响是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室内热交换器的发热量。
对这一点,本发明的情况下,因为在房间供暖时由于可进行与过热度大小无关的输出温度控制,所以空调机的控制变得容易了,而且有对应于房间供暖进行最佳控制的效果。所以有根据运转条件高效率(功率系数)地进行空调的效果。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所示空调机是使用了图2中25所示的四通阀内藏形流体压缩机作为压缩机。再者第二实施例所示除压缩机25(切换阀)以外的构成要素与上述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所以,对于同一构成要素有相同符号的省略其详细说明。
该四通阀内藏形流体压缩机25,如图2所示,有密闭的机壳26、设置于机壳26中且压缩从机壳26外面吸入的低压制冷剂同时将压缩后的高压制冷剂从机壳26输出的压缩部分27、置于上述机壳26内使阀体28旋转且切换向机壳26外的高压制冷剂的输出管路及向上述压缩部分27的低压制冷剂的吸入管路的圆形四通切换阀29。
四通阀29如图3所示,在圆周方向间隔90°设置了三个螺杆30~32的阀座33,三个螺杆30~32由如图2所示的配管35~37,分别与室外热交换器3、机壳26内的压缩部分27及室内热交换器5相连接。
以下把上述各管路35~37分别称为室内热交换器侧管路35、室外热交换器管路36及压缩部分管路37。
如图3(b)、3(c)所示,在安装于上述阀座33的下面的上述阀体28上,设置驱动该阀体28且选择连通上述三个螺杆30~32(各配管35~37)中的两个的连通槽38和使残余螺杆连通机壳26的连通孔39。
连通槽38和连通孔39如图3(c)所示,平面看是相似形,但有如同图3(b)所示不同点是,前者在阀体28上不贯通,后者是贯通的。
再者,用网格表示的部分40被固定于上述阀体28上,与阀体28上的连通孔39结合。设定阀体28的回转角度的制动器。
又,在阀体28的外周面,在圆周方向固定着分成S极42a和N极42b的圆筒状永久磁铁42。而且在永久磁铁42的外侧如图中43所示以一定间隙相对地由电磁铁延伸出一对支片44。
所以,使电磁铁43动作,上述一对支片44磁化,再改变其磁性,由支片44和永久磁铁42的吸引力或排斥力驱动阀体28旋转。
由于这种构成,房间冷却时阀体28被驱动转动,连接于室外热交换器3的室外热交换器管路35通过连通孔39与机壳26内连通,连接于室内热交换器5的室外热交换器管路37通过连通槽38与压缩机侧管路35连通。
表示该状态的模式是图4(a)。
图中25是四通阀内藏形流体压缩机。表示了切换阀29内藏于压缩机25内的状态。
在压缩机25的机壳26中充满的高压制冷剂通过切换阀29的阀体28上的连通孔39流入室外热交换器侧管路35,如箭头所示流入室外热交换器3。制冷剂一面发生状态变化一面依次通过室外热交换器3、膨胀阀4(减压器)、室内热交换器5,从室内热交换器侧管路37流入流体压缩机25的切换阀29。切换阀将制冷剂通过连通槽38导入压缩部分侧管路36,再导入机壳26内的压缩部分27。
据此,构成房间冷却循环,室外热交换器3作为冷凝器,室内热交换器5作为蒸发器起作用。
在房间供暖时,阀体28受到驱动而转动,连接室内热交换器5的室内热交换器侧管路37通过连通孔39与机壳26内连通,连接室外热交换器3的室外热交换器侧管路35通过连通孔38与压缩部分侧管路36连通。
表示该状态的模式是图4(b)。
压缩机25的机壳26中充满的高压制冷剂通过切换阀29的阀体28上的连通孔39流入室内热交换器侧管路37,如箭头所示流入室内热交换器5。制冷剂一面发生状态变化一面依次通过室内热交换器5、膨胀阀4(减压器)、室外热交换器3,从室外热交换器侧管路35流入流体压缩机25的切换阀29。切换阀29将流入的制冷剂通过连通槽38导入压缩部分侧管路36,再导入机壳26内的压缩部分27。
据此,构成房间供暖循环,与进行冷却的情况相反,室内热交换器5作为冷凝器,室外热交换器3作为蒸发器起作用。
下面,说明空调机的控制系统。
如图3及图4所示,在室内热交换器侧管路37上安装第一温度传感器45。因为,室内热交换器侧管路37在房间冷却时作为压缩机的制冷剂吸入管,在房间供暖时作为制冷剂输出管,所以,第一温度传感器45冷却时检测制冷剂的吸入温度(室内热交换器入口温度)在房间供暖时可以检测制冷剂的输出温度(室内热交换器入口温度)。
所以,第一温度传感器45是一个传感器,可以起到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温度传感器10、11两个传感器的作用。
又,在室内热交换器5的大致中间的位置安装了第二温度传感器46。第二温度传感器46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三温度传感器12具有相同的作用,所以,室内热交换器5作为蒸发器用于房间冷却时,检测制冷剂的蒸发温度。
还有,因为其他构成要素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所以,具有相同符号,省略其构成及功能的说明。但是,如上所述,用第一传感器45可检测制冷剂的输出温度和吸入温度,所以,和第一实施例比较传感器的数量少一个。
下面说明空调机的控制。
第二实施例的空调机的控制部分18和第一实施例进行相同的控制。即,进行冷却时,以第一温度传感器45和第二温度传感器46检测的温度差SH=Tsu-Te即过热度为基础,进行保持过热度SH为一定值地控制膨胀阀4(PMV)的过热度控制。
又,房间供暖时,以第一温度传感器45检测的制冷剂输出温度Tt为基础,进行输出温度Tt为一定值进行控制膨胀阀4的输出温度控制。
再者,压缩机25(驱动电机(如图2中47所示)),控制部分18对应于室内热交换器5的室内温度传感器20检测的室内温度Ta和由遥控器19设定的温度Ts的差值控制转速F(变换电路7的输出频率),进行对应于空调负荷的控制。
根据这类构成有以下说明的效果。
第一,空调机在进行冷却时进行以过热度控制为主体的控制,在进行供暖时实行根据输出温度的控制的控制,所以可得到和上述第一实施例所说的第一、第二的效果同样的效果。
第二,第二实施例的空调机与第一实施例的比较有用少数的传感器可进行房间供暖或房间冷却运行的效果。
即,在第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压缩机1和四通阀2分离,压缩机1的输出管及吸入管无论是在进行供暖还是在冷却时总是输出管和吸入管。为此,房间冷却时,要由安装于吸入管的第一温度传感器10检测制冷剂的吸入温度,而在房间供暖时,要由安装于输出管的第二温度传感器11检测制冷剂的输出温度,必须分别进行检测。
但是,第二实施例的压缩机25是四通阀内藏形,所以,在冷却时和供暖时可以切换输出侧和及入侧,室内热交换器侧管路37在冷却时作为吸入管供暖时作为输出管起作用。
为此,仅用安装于室内热交换器侧管路37的第一温度传感器45就可在冷却时检测制冷剂的吸入温度,在供暖时,检测制冷剂的输出温度。
所以,如果据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比较可使传感器的数量少一个。据此,控制系统被简化,有可简单地进行控制的效果。
再者,以前的例子说明的以前的压缩机,房间供暖时和房间冷却时都是进行过热度控制,所以必须在压缩机的吸入管、输出管、室外热交换器的中间部分及室内热交换器的中间部分安装总共4个温度传感器。
所以,如果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话,在供暖时和冷却时切换控制,且压缩机25采用四通阀内藏形压缩机,有用以前的二分之一的温度传感器且可进行高效率空调运行的效果。
还有,对于四通阀内藏形压缩机25因为以前把压缩机和四通阀相连接,所以无需必要的管路是其特征,所以有可简化管路构成的效果。
还有,本发明不只限定在上述第一、第二实施例,在不改变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可产生各种变形。
例如,对于上述第一、第二实施例,切换制冷剂流通路线的切换阀2是两个四通阀,但不限于此,例如五通阀亦可。
如上所述,本发明对于可以进行选择切换房间冷却及房间供暖两种运行的空调机,房间冷却运行的控制是对过热度进行控制,房间供暖运行的控制是对输出温度进行控制。
如根据此类构成的话,与房间供暖时和房间冷却时进行同样的过热度控制的情况进行比较,在供暖时可直接对作为利用侧室内热交换器的室内热交换器的进行控制,可进行高效率的运行。
又,有即使在房间供暖时过热度不大的情况下,也能进行最佳的供暖运行的效果。
再有,作为压缩机,采用在机壳内内藏切换阀,可进行吸入侧和输出侧切换的压缩机的情况下,有可以减少温度检测装置的数量,用简单地控制方法进行高效率空调运行的效果。

Claims (3)

1.一种空调机,包括:
由压缩机、室内热交换器、膨胀阀、室外热交换器依次连接构成的,还有在房间冷却运转和房间供暖运转之间切换工作流体流向的流路切换阀的制冷循环;
检测在所述室内热换器内的工作流体的过热度的检测装置;
检测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工作流体的出口温度的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对应所述空调机的负载控制压缩机转速的装置;
在房间冷却运转时为使由所述过热度的检测装置检测出的过热度达到设定值而控制所述膨胀阀的开度,同时,在由所述出口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出的出口温度达到设定温度以上时,停止使过热度为一定值的控制,在所述出口温度低于设定值后降低所述压缩机的转速,并且,使所述出口温度低于设定值以下而控制所述膨胀阀的开度的第一控制装置;
在房间供暖运转时为使所出口温度的检测装置检测出的出口温度达到设定值而控制所述膨胀阀的开度的第二控制装置。
2.一种空调机,包括:
压缩机,该压缩机具有密闭机壳、设置于该机壳内将压缩后的高压工作流体充满该密闭机壳内部的压缩部、设置于该密闭机壳内切换出口侧与进口侧的流路切换阀;
由所述压缩机、室内热交换器、膨胀阀、室外热交换器依次连接构成的,通过切换所述流路切换阀,切换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侧和进口侧以选择房间供暖运转和房间冷却运转的制冷循环;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于连接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配管上的第一温度检测装置;
设置于所述室内热交换器内,检测所述室内热交换器内的制冷剂温度的第二温度检测装置;
以第一、第二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出的制冷剂温度为基础控制所述膨胀阀开度的控制装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在房间冷却时,所述控制装置根据由所述第一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出的吸入制冷剂温度和由所述第二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出的制冷剂蒸发温度算出过热度,为使该过热度为一定值地控制所述膨胀阀的开度;
在房间供暖时,所述控制装置根据由所述第一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排出制冷剂温度,为使该排出制冷剂的温度为一定值地控制所述膨胀阀的开度。
CN95103252A 1994-08-19 1995-03-03 空调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309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9550594A JP3457743B2 (ja) 1994-08-19 1994-08-19 空気調和機
JP195505/94 1994-08-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860A CN1118860A (zh) 1996-03-20
CN1083091C true CN1083091C (zh) 2002-04-17

Family

ID=16342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510325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3091C (zh) 1994-08-19 1995-03-03 空调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3457743B2 (zh)
KR (1) KR0166137B1 (zh)
CN (1) CN1083091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08946C (zh) * 2003-08-29 2008-08-06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冷冻系统
CN100453922C (zh) * 2004-04-09 2009-01-2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干燥装置
KR100624808B1 (ko) * 2004-12-28 2006-09-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냉난방 동시형 에어컨의 사방밸브 절환 실패 판단 방법
KR100988617B1 (ko) * 2006-02-02 2010-10-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US20110209485A1 (en) * 2007-10-10 2011-09-01 Alexander Lifson Suction superheat conrol based on refrigerant condition at discharge
JP2012159255A (ja) * 2011-02-02 2012-08-23 Toshiba Carrier Corp ヒートポンプ式熱源機および加温システム
JP5999171B2 (ja) * 2014-12-26 2016-09-2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CN104534760B (zh) * 2015-01-26 2017-06-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膨胀阀控制方法、装置和空调机组
UA124195C2 (uk) * 2016-02-04 2021-08-04 Франке Текнолоджі Енд Трейдмарк Елтіді Холодильний пристрій з клапаном
KR101809964B1 (ko) * 2016-09-20 2018-01-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8759003B (zh) * 2018-04-27 2021-04-0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099555B (zh) * 2018-08-21 2019-10-29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真空度检测判断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JP6914451B2 (ja) * 2018-09-28 2021-08-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24595U (ja) * 1984-01-30 1985-08-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圧縮機
JPS60226667A (ja) * 1984-04-26 1985-11-11 株式会社東芝 空気調和機の制御方法
JPS63311051A (ja) * 1987-06-10 1988-12-19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ヒ−トポンプ式空気調和機
JP3253104B2 (ja) * 1991-06-03 2002-02-04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0166137B1 (ko) 1999-01-15
CN1118860A (zh) 1996-03-20
JP3457743B2 (ja) 2003-10-20
JPH0861790A (ja) 1996-03-08
KR960008212A (ko) 1996-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521C (zh) 空调器
CN1083091C (zh) 空调机
CN1180207C (zh) 空调机
CN1898505A (zh) 冰箱
CN1072348C (zh) 在室外单元上连接多个室内单元的空调机
CN100351584C (zh) 空气调节器以及用于控制其运转的方法
CN1139195A (zh) 制冷装置、使用该制冷装置的空调机及该空调机的运行方法
JP2015500453A (ja) 冷却システム内部の騒音を低減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JP2010107181A (ja) 冷凍装置
CN104075494A (zh) 冷冻循环装置和具有该冷冻循环装置的空调机
US11898769B2 (en) Condenser fan rotation restriction system
JP5766061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231731C (zh) 包括附加的加热器的热泵空调系统及其操纵方法
CN1823228A (zh) 用于控制冷却系统的压缩机的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52696A (zh) 空调器控制装置
CN1892129A (zh) 空调器的制冷运转方法
JP3996404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132845A (zh) 空调机的除霜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06551C (zh) 空调机
JP2010107180A (ja) 冷凍装置
JP6643632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KR102194017B1 (ko) 드레인 펌프를 구비하는 공기 조화기
CN220287604U (zh) 新风除湿系统
CN216159369U (zh) 一种冷凝机组中的直流电机控制结构
CN1324274C (zh) 多级空调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0417

Termination date: 201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