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76393A - 布线构件 - Google Patents

布线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76393A
CN115176393A CN202180016253.6A CN202180016253A CN115176393A CN 115176393 A CN115176393 A CN 115176393A CN 202180016253 A CN202180016253 A CN 202180016253A CN 115176393 A CN115176393 A CN 1151763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inear
sheet
adhesive tape
we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1625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荒井健太
江端大辅
工藤隆祐
水下昌树
西村哲也
中野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1763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763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045Cable-harness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30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on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 H02G3/305Mounting by adhesiv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30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on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Abstract

目的在于提供无论线状传输构件的种类如何均能够将线状传输构件简单地熔接于片材的技术。布线构件具备:包括熔接层的片材、包括粘接层及基材层的粘接带及上述粘接带经由上述粘接层而被固定的第一线状传输构件。上述基材层与上述熔接层熔接,上述第一线状传输构件与上述片材经由上述粘接带而将上述第一线状传输构件固定于上述片材。

Description

布线构件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布线构件。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一种在以片状形成的功能性外装构件熔敷有电线的线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372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期望多种电线简单地熔敷于片状的功能性外装构件。
此处,目的在于提供无论线状传输构件的种类如何均能够将线状传输构件简单地熔接于片材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公开的布线构件具备:包括熔接层的片材、包括粘接层及基材层的粘接带及上述粘接带经由上述粘接层而被固定的第一线状传输构件,上述基材层与上述熔接层熔接,上述第一线状传输构件与上述片材经由上述粘接带而将上述第一线状传输构件固定于上述片材。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无论线状传输构件的种类如何,均能够将线状传输构件简单地熔接于片材。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布线构件的概略俯视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沿着图2的III-III线切断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布线构件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布线构件的其他变形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公开的布线构件如以下那样。
(1)一种布线构件,具备:包括熔接层的片材、包括粘接层及基材层的粘接带及上述粘接带经由上述粘接层而被固定的第一线状传输构件,上述基材层与上述熔接层熔接,上述第一线状传输构件与上述片材经由上述粘接带而将上述第一线状传输构件固定于上述片材。基材层与熔接层熔接,并且经由粘接层而将粘接带安装于第一线状传输构件,由此,无论线状传输构件的种类如何均能够将第一线状传输构件简单地熔接于片材。
(2)也可以是,在(1)的布线构件中,上述第一线状传输构件包括第一传输线主体及第一被覆层,在上述熔接层以相同的条件分别熔接于上述基材层及上述第一被覆层的情况下,上述熔接层与上述基材层的熔接强度比上述熔接层与上述第一被覆层的熔接强度强。由此,具有与熔接层的熔接强度弱的第一被覆层的第一线状传输构件容易熔接固定于片材。
(3)也可以是,在(1)或者(2)的布线构件中,上述第一线状传输构件包括第一传输线主体及第一被覆层,上述基材层及上述熔接层为聚氯乙烯制,构成上述第一被覆层的材料为与聚氯乙烯不同的材料。由此,具有由与聚氯乙烯不同的材料形成的第一被覆层的第一线状传输构件容易熔接固定于聚氯乙烯制的片材。
(4)也可以是,在(1)~(3)中任一个布线构件中,上述第一线状传输构件为绞合线。由此,作为绞合线的第一线状传输构件容易熔接固定于片材。
(5)也可以是,在(1)~(4)中任一个布线构件中,还具备第二线状传输构件,上述第二线状传输构件包括第二传输线主体及第二被覆层,上述第二被覆层与上述熔接层熔接而将上述第二线状传输构件固定于上述片材。由此,第一线状传输构件与第二线状传输构件固定于相同的片材。
(6)也可以是,在(1)~(5)中任一个布线构件中,上述粘接带设置于上述第一线状传输构件的沿着长边方向的一部分。由此,可抑制带的使用量。
(7)也可以是,在(6)的布线构件中,上述基材层中的沿着上述第一线状传输构件的长边方向的一部分与上述熔接层熔接。由此,基材层容易与熔接层可靠地熔接。
(8)也可以是,在(1)~(7)中任一个布线构件中,上述粘接带沿着上述第一线状传输构件的周向遍及整体而设置,并且上述粘接带中的一部分粘贴于另一部分。由此,粘接带不易从第一线状传输构件脱离。
(9)也可以是,在(1)~(8)中任一个布线构件中,上述基材层中的位于上述第一线状传输构件与上述片材之间的部分与上述熔接层熔接。由此,可抑制沿着片材的宽度方向而第一线状传输构件的熔接所需的区域变大的情况。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布线构件的具体例进行说明。另外,本公开不限定于这些例示,而是由权利要求书示出,旨在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实施方式1]
以下,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布线构件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布线构件10的概略俯视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沿着图2的III-III线而切断的剖视图。图2及图3中由假想线表示的部分是熔接部WP。
布线构件10具备片材20、粘接带30、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此处,布线构件10还具备第二线状传输构件50。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及第二线状传输构件50固定于片材20。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及第二线状传输构件50向片材20的固定方式不同。
片材20包括熔接层22。熔接层22包含树脂材料,优选包含热塑性树脂材料。熔接层22的树脂材料软化而熔接于熔接对象。这样的树脂材料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能够采用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
熔接层22的构造没有特别限定。例如熔接层22也可以是具有均匀实心截面的片材(也被称为非发泡片材或者实心片材等)。另外,例如,也认为熔接层22为发泡片材等。另外,例如,也认为熔接层22为针织布、织布或者无纺布等纤维材料片材。
片材20也可以具有由熔接层22构成的1层构造。片材20也可以具有多层构造。在片材20具有多层构造的情况下,在片材20的至少一个主面出现熔接层22较佳。此处,片材20包括第一层22及第二层24。第一层22是熔接层22。在第一层22固定有线状传输构件40、50。第一层22的一方的表面成为片材20的一个主面。
第二层24由与熔接层22不同的材料形成,或者具有不同的构造。第二层24提高熔接层22所具有的功能,或者在片材20追加熔接层22所不具有的功能。构成第二层24的材料除了是上述熔接层22中说明的材料之外,还可以是金属等。第二层24的构造也可以是上述熔接层22中说明的构造的任一个。第二层24的一方的表面成为片材20的另一个主面。
第一层22的另一方的表面与第二层24的另一方的表面接触,并且将第一层22与第二层24固定。第一层22与第二层24的固定方式没有特别限定,但通过熔接或者粘合固定较佳。例如,若第一层22及第二层24的至少一方如纤维材料片材或者发泡片材那样是在表面存在空隙的片材,则树脂材料或者粘合剂能够进入空隙而固定。由此,发挥所谓的锚固效应,将第一层22及第二层24稳固地固定。
此处,以第一层22为树脂制的实心片材、第二层24为纤维材料片材的情况进行说明。此处,对第一层22与第二层24熔接的情况进行说明。换句话说,第一层22的树脂以具有流动性的状态进入第二层24的纤维之间后固化。由此,维持第一层22的树脂进入第二层24的纤维之间的状态,将第一层22与第二层24稳固地固定。
第一层22及第二层24形成为相同的大小(相同的平面形状)。第一层22及第二层24也可以形成为一方比另一方大。第一层22与第二层24接触的区域整体被固定。第一层22与第二层24也可以仅接触的区域的一部分被固定。
片材20也可以是柔软的构件。例如,第一层22是具有以软质PVC等软质的树脂作为材料的均匀实心截面的树脂层,第二层24为以PET作为材料的无纺布等,片材20成为柔软的构件。例如,片材20也可以具有能够追随于线状传输构件40、50的弯曲的挠性。换句话说,布线构件10能够在厚度方向上弯曲(折痕沿着片材20的主面那样的弯曲)。
粘接带30包括粘接层32及基材层34。此处,粘接带30是粘接层32及基材层34的双层构造。粘接层32成为粘接带30的一个主面,基材层34成为粘接带30的另一个主面。
用于粘接层32的粘接剂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此处,粘接层32及基材层34是能够重叠粘贴的组合。重叠粘贴是指在粘接带30中的一部分的基材层34的外表面重叠有另一部分的粘接层32的状态下粘接层32粘贴于基材层34。
粘接带30用于将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固定于片材20。第二线状传输构件50不使用粘接带30地固定于片材20。针对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及第二线状传输构件50向片材20的固定方式,详情将后述。
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及第二线状传输构件50分别是传输电或者光等的线状的构件。片材20作为整体而形成为扁平的形状。多个线状传输构件40、50固定于片材20,由此,布线构件10保持为扁平的形态。
设想为多个线状传输构件40、50是连接车辆中的部件彼此的构件。在线状传输构件40、50的端部例如设置有连接器C。该连接器C与设置于对象侧部件的连接器连接,从而线状传输构件40、50与对象侧部件连接。换句话说,本布线构件10用作车辆等中将各种部件彼此电(或者能够光通信地)连接的布线构件10。连接器C也可以固定于片材20。
多个线状传输构件40、50的路径根据成为连接目的地的部件的位置等而设定。多个线状传输构件40、50固定于片材20,由此,多个线状传输构件40、50保持为沿着与成为各自的连接目的地的部件的位置等对应的布线路径的状态。也可以是,多个线状传输构件40、50以支线从干线分支的方式固定于片材20。也可以是,片材20也形成为固定有支线的部分从固定有干线的部分分支的形状。此处,多个线状传输构件40、50在片材20上分支。
线状传输构件40、50包括传输线主体和被覆层。传输线主体传输电或者光等。被覆层覆盖传输线主体。例如,线状传输构件40、50也可以是具有芯线和芯线的周围的被覆层的普通电线,也可以是屏蔽线、绞合线、漆包线、镍铬合金线、光纤等。
作为传输电的线状传输构件40、50,也可以是各种信号线、各种电力线。传输电的线状传输构件40、50的一部分等也可以用作相对于空间输送信号或电力、或者从空间接受信号或电力的天线、线圈等。
另外,线状传输构件40、50也可以是单一的线状物,也可以是多个线状物的复合物(使绞合线、多个线状物集合并利用护套将其包覆的线缆等)。
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包括第一传输线主体42及第一被覆层44。第一被覆层44是在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中位于最外侧的层。第二线状传输构件50包括第二传输线主体52及第二被覆层54。第二被覆层54是在第二线状传输构件50中位于最外侧的层。
构成第一被覆层44的树脂材料与构成熔接层22的树脂材料、构成基材层34的树脂材料及构成第二被覆层54的树脂材料种类不同。构成熔接层22的树脂材料、构成基材层34的树脂材料及构成第二被覆层54的树脂材料种类相同。
例如,构成熔接层22的树脂材料、构成基材层34的树脂材料及构成第二被覆层54的树脂材料是PVC,构成第一被覆层44的材料是与PVC不同的树脂材料。在这种情况下,构成第一被覆层44的材料只要是除PVC以外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是PE及PP等聚烯烃,也可以是有机硅树脂,也可以是聚四氟乙烯等氟树脂。
这样的树脂材料也可以是无卤素的。无卤素是指不含有卤素中的氯及溴、或者即便含有也为微量。例如,在IEC(国际电工委员会)的规格中,将氯、溴各自的含有率为900ppm以下且氯及溴的总量含有率为1500ppm以下的情况定义为无卤素。无卤素的线状传输构件也被称为无卤线(例如,电线的情况下为无卤电线)等。
构成熔接层22、基材层34、第一被覆层44及第二被覆层54的材料的组合不局限于上述的内容。例如,也可以是,构成熔接层22的树脂材料、构成基材层34的树脂材料及构成第二被覆层54的树脂材料是PE,构成第一被覆层44的材料是与PE不同的树脂材料。
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使用粘接带30而固定于片材20。粘接带30安装于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并且熔接于片材20,由此,经由粘接带30而将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固定于片材20。具体而言,粘接带30经由粘接层32而安装于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另外,通过基材层34与熔接层22熔接而将粘接带30固定于片材20。
基于粘接层32的粘接带30向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的安装方式没有特别限定。此处,粘接层32及第一被覆层44是粘接层32能够粘贴于第一被覆层44的组合。粘接层32粘贴于第一被覆层44的外表面,由此,粘接带30安装于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
粘接带30沿着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的周向遍及整体而设置。粘接带30绕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的周围缠绕1圈以上。由此,无论在沿着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的周向的哪个位置,粘接带30均能够与片材20熔敷。
然而,粘接带30也可以设置于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的沿着周向的一部分。换句话说,也可以是,在第一被覆层44中,相对于设置有粘接带30的部分而沿着周向的相邻的部分露出。在这种情况下,与粘接带30沿着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的周向遍及整体而设置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由于设置有粘接带30而使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变粗的量。
粘接带30缠绕大于1圈,粘接带30中的一部分粘贴于另一部分。由此,即便在粘接层32与第一被覆层44的粘合强度弱的情况下,粘接带30也不易从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剥落。另外,即便在粘接层32没有粘贴于第一被覆层44的情况下,也经由粘接层32而将粘接带30安装于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此处,以在缠绕开始部分的基材层34的外表面粘贴缠绕结束部分的粘接层32的方式以旋涡状重叠粘贴。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粘接带30缠绕大于1圈且2圈以下。粘接带30也可以缠绕大于2圈且3圈以下,粘接带30也可以缠绕大于3圈。粘接带30缠绕的量越多,则粘接带30越不易从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剥离。粘接带30缠绕的量越少,则越抑制由于设置有粘接带30而使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变粗的量。
粘接带30被设为恒定位置缠绕。恒定位置缠绕是以缠绕开始部分的侧缘与缠绕结束部分的侧缘对齐的方式缠绕粘接带的缠绕方式。粘接带30也可以螺旋缠绕。螺旋缠绕是以粘接带30中的缠绕开始部分的侧缘与缠绕结束部分的侧缘沿着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的长边方向错开的方式将粘接带以螺旋状缠绕的缠绕方式。
粘接带30设置于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的沿着长边方向的一部分。此处,粘接带30设置于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的沿着长边方向而隔开间隔的多个部位。
在粘接带30中,基材层34的一部分朝向片材20。基材层34的朝向片材20的部分与熔接层22熔接。此处,如图3所示,在沿着宽度方向观察布线构件10时,基材层34中的位于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与片材20之间的部分与熔接层22熔接。因此,熔接部WP位于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与片材20重叠的部分。
在熔接层22以相同的条件分别熔接于基材层34及第一被覆层44的情况下,熔接层22与基材层34的熔接强度比熔接层22与第一被覆层44的熔接强度强。构成熔接层22的树脂材料与构成第一被覆层44的树脂材料为不同的种类,与构成基材层34的树脂材料为相同的种类,因此,熔接层22与基材层34的熔接强度比熔接层22与第一被覆层44的熔接强度强。此处,本说明书中的熔接强度例如能够使用在相同种类的剥离试验(例如JIS K6854的各试验)中分别进行了试验的结果来进行评价。
第二线状传输构件50将第二被覆层54与熔接层22熔接而固定于片材20。构成熔接层22的树脂材料与构成第一被覆层44的树脂材料为不同的种类,与构成第二被覆层54的树脂材料为相同的种类,因此,熔接层22与第二被覆层54的熔接强度比熔接层22与第一被覆层44的熔接强度强。
形成这样的熔接状态的方式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采用超声波熔接、加热加压熔接、热风熔接、高频熔接等各种熔接方式。另外,若通过这些方式形成熔接的状态,则线状传输构件40、50与片材20成为基于该方式的熔接固定的状态。具体而言,例如,在通过超声波熔接而将线状传输构件40、50与片材20熔接的情况下,熔接部WP成为超声波熔接部。
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粘接带30设置于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的沿着长边方向的一部分。粘接带30设置于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的沿着长边方向隔开间隔的多个部位。而且,各粘接带30的基材层34熔接于熔接层22。因此,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在沿着长边方向隔开间隔的多个部位熔接固定于片材20。
如图2所示,在沿着长边方向观察布线构件10时,在各粘接带30中,基材层34中的沿着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的长边方向的一部分与熔接层22熔接。换句话说,各粘接带30没有沿着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的长边方向整体熔接于片材20。在各粘接带30中沿着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的长边方向的一部分存在不与熔接层22熔接的部分。
然而,粘接带30也可以沿着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的延伸方向整体设置有一列。在这种情况下,粘接带30也可以沿着长边方向整体一列熔接于片材20,也可以在沿着长边方向隔开间隔的多个部位熔接于片材20。
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第二线状传输构件50在沿着长边方向隔开间隔的多个部位熔接于片材20。第二线状传输构件50也可以沿着长边方向整体以一列固定于片材20。
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及第二线状传输构件50在并行的区间中沿着长边方向在相同的位置熔接于片材20。然而,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及第二线状传输构件50也可以在并行的区间中沿着长边方向在不同的位置熔接于片材20。
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设置有1个。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也可以设置有多个。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至少设置有1个即可。也可以是,在设置有多个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的情况下,所有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的第一被覆层44由相同种类的树脂材料构成。例如,也可以是,构成所有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的第一被覆层44的树脂材料为PE。另外,也可以是,构成一部分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的第一被覆层44的树脂材料与构成另一部分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的第一被覆层44的树脂材料为不同的种类。例如,也可以是,设置有第一被覆层44为PE制的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和第一被覆层44为氟树脂制的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
包含多个第二线状传输构件50。也可以仅包含1个第二线状传输构件50。在布线构件10具备第二线状传输构件50的情况下,至少包含1个即可。也可以省略第二线状传输构件50。
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第二线状传输构件50的数量多于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的数量。也可以是,第二线状传输构件50的数量与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的数量相同,或者比其少。在将线状传输构件40、50按每种树脂材料分类的情况下,换句话说,在除了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和第二线状传输构件50的分类之外,还将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按每种树脂材料细分化的情况下,在所有种类的线状传输构件40、50中,第二线状传输构件50的数量最多较佳。由此,能够将经由粘接带30而熔接固定于片材20的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的数量抑制得较少,布线构件10的制造变容易。
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沿着多个线状传输构件40、50的并列方向而位于最外侧。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位于多个第二线状传输构件50的外侧。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也可以沿着多个线状传输构件40、50的并列方向而位于中间。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也可以位于多个第二线状传输构件50之间。
在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多个并行的情况下,多个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也可以在之间没有夹着第二线状传输构件50而在相邻的位置并行。多个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也可以在之间夹着第二线状传输构件50而并行。也可以是,2个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在沿着多个线状传输构件40、50的并列方向的两侧各自中位于最外侧。
图2所示的例子中,在一个片材20配设有多个相同直径的线状传输构件40、50。然而,多个线状传输构件40、50的直径适当地设定即可,直径不同的线状传输构件40、50也可以配设于相同的片材20。
例如如图4所示的布线构件110那样,第一线状传输构件140的直径也可以大于至少一部分第二线状传输构件50的直径。图4所示的例子中,第一线状传输构件140为USB线缆等线缆(也称为多芯电线),第二线状传输构件50为单芯电线,由此,第一线状传输构件140的直径大于至少一部分第二线状传输构件50的直径。
图4所示的线缆140包括4个被覆电线141a、141b、141c、141d。4个被覆电线141a、141b、141c、141d中的2个被覆电线141a、141b由护套143捆扎在一起而成为线缆141e。2个被覆电线141c、141d和1个线缆141e由护套144捆扎在一起而成为线缆140。在线缆140中,护套144为第一被覆层144。在线缆140中第一传输线主体为各被覆电线141a、141b、141c、141d的芯线。
也可以是,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具备屏蔽层,由此,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的直径大于至少一部分第二线状传输构件50的直径。具备屏蔽层的线状传输构件也被称为屏蔽线、同轴线等。在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中,屏蔽层设置于第一传输线主体42与第一被覆层44之间。通常,在屏蔽层与第一传输线主体42之间设置有绝缘层。也可以在线缆140设置有屏蔽层。
另外,在第一线状传输构件为多芯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作为最外层的护套。如图5所示的布线构件210那样,第一线状传输构件240也可以是没有护套的绞合线。绞合线由多个线状传输构件捻合而构成。在第一线状传输构件240中捻合的多个线状传输构件的周围没有设置有护套。图5所示的第一线状传输构件240由2个被覆电线241a、241b捻合而构成。在2个被覆电线241a、241b的周围没有设置有护套。
被覆电线241a、241b的被覆层244与片材20的熔接层22也可以是相同的材料,也可以是不同的材料。2个被覆电线241a、241b分别与片材20的接触面积也可以小于1个第二线状传输构件50与片材20的接触面积。因此,没有护套的绞合线即便被覆电线241a、241b的被覆层是与片材20的熔接层22相同的材料,也比第二线状传输构件50难以熔接于片材20。在这种情况下,没有护套的绞合线即第一线状传输构件240经由粘接带30而熔接于片材20,因此,简单地熔接于片材20。
2个被覆电线241a、241b相对于片材20而成为纵向排列的部分及成为横向排列的部分交替设置于第一线状传输构件240。此处,纵向排列是指在离开片材20的主面的方向上排列。另外,横向排列是指沿着片材20的主面排列。此外,被覆电线241a、241b相对于片材20垂直排列的部分与水平排列的部分之间的区域中的垂直排列的部分侧的一半区域包含于纵向排列部分,水平排列的部分侧的一半区域包含于横向排列部分。
第一线状传输构件240中设置有粘接带30的区域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是,在被覆电线241a、241b相对于片材20成为纵向排列的部分设置有粘接带30。另外,也可以是,在被覆电线241a、241b相对于片材20成为横向排列的部分设置有粘接带30。粘接带30也可以设置为覆盖纵向排列部分及横向排列部分双方。例如若粘接带30的宽度尺寸为绞合线的间距以上,则通过缠绕一圈的粘接带30覆盖纵向排列部分及横向排列部分双方。
第一线状传输构件240中设置有粘接带30的部分中的被熔接于片材20的区域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是,被覆电线241a、241b相对于片材20成为纵向排列的部分熔接于片材20。另外,也可以是,被覆电线241a、241b相对于片材20成为横向排列的部分熔接于片材20。包含纵向排列部分及横向排列部分双方的部分也可以熔接于片材20。
另外,第一线状传输构件也可以是带护套的绞合线。在带护套的绞合线中,也在护套的内部产生被覆电线成为横向排列的部分和成为纵向排列的部分。因此,即便成为第一被覆层的护套的材料与熔接层22的材料相同,带护套的绞合线也比第二线状传输构件50难以熔接于片材20。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带护套的绞合线的第一线状传输构件若经由粘接带30而与片材20熔接,则简单地熔接于片材20。
<实施方式1的效果等>
根据如以上那样构成的布线构件10、110、210,将基材层34及熔接层22熔接,并且粘接带30经由粘接层32而安装于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140、240,因此,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140、240经由能够简单地安装于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140、240的粘接带30而固定于片材20。因此,无论线状传输构件的种类如何,均能够将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140、240简单地熔接于片材20。
另外,在熔接层22以相同的条件分别熔接于基材层34及第一被覆层44、144的情况下,熔接层22与基材层34的熔接强度比熔接层22与第一被覆层44、144的熔接强度强。因此,具有与熔接层22的熔接强度弱的第一被覆层44、144的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140容易熔接固定于片材20。
另外,基材层34及熔接层22是聚氯乙烯制,构成第一被覆层44、144的材料是与聚氯乙烯不同的材料。因此,具有由与聚氯乙烯不同的材料形成的第一被覆层44、144的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140容易经由粘接带30而熔接固定于聚氯乙烯制的片材20。
另外,第二被覆层54与熔接层22熔接而使第二线状传输构件50固定于片材20,因此,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140、240和第二线状传输构件50固定于相同的片材20。
另外,粘接带30设置于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140、240的沿着长边方向的一部分,因此,可抑制粘接带30的使用量。
另外,基材层34中的沿着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140、240的长边方向的一部分与熔接层22熔接。例如,沿着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140、240的长边方向的基材层34的尺寸成为比熔接机(例如超声波熔接机的喇叭)的尺寸大的尺寸,由此,基材层34中的沿着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140、240的长边方向的一部分与熔接层22熔接。沿着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140、240的长边方向的基材层34的尺寸成为比熔接机的尺寸大的尺寸,由此,即便熔接机抵接基材层34的区域沿着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140、240的长边方向稍微偏离,也能够将所希望的大小的区域熔接。由此,基材层34容易可靠地与熔接层22熔接。
另外,粘接带30覆盖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140、240的整周,并且粘接带30的一部分粘贴于另一部分,因此,粘接带30不易从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140、240脱离。
另外,基材层34中的位于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140、240与片材20之间的部分与熔接层22熔接,因此,可抑制沿着片材20的宽度方向而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140、240的熔接所需的区域变大的情况。
[变形例]
对基材层34中的沿着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140、240的长边方向的一部分与熔接层22熔接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这不是必需的结构。基材层34中的沿着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140、240的长边方向的整体也可以与熔接层22熔接。
对粘接带30中的位于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140、240与片材20之间的部分的基材层34与熔接层22熔接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这不是必需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粘接带30包括向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140、240的侧方伸出的伸出部,该伸出部中的基材层34与熔接层22熔接。伸出部也可以设置于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140、240的两侧方,也可以仅设置于一侧方。
这样的伸出部例如能够通过比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140、240的半圈长的2个粘接带30相互从相反侧夹着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140、240而形成。此时,2个粘接带30的中间部相互从相反侧覆盖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140、240。2个粘接带30的端部在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140、240的一侧方或者两侧方使粘接层32彼此贴合而成为伸出部。另外,例如伸出部能够通过比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140、240的周长长的1个粘接带30的中间部覆盖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140、240,并且两端部的粘接层32彼此在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140、240的侧方贴合而形成。通过像这样设置有伸出部,即便在粘接层32没有粘贴于第一被覆层44、144、244的情况下,粘接带30也安装于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140。
也可以是,在粘接带30中,在基材层34中的粘接层32侧的面涂有底漆。也可以在基材层34与粘接层32之间设置有底漆的层。通过设置有底漆的层,粘接层32由基材层34良好地保持。底漆也可以在粘接层32粘贴于第一被覆层44、144、244之前而涂于第一被覆层44、144、244。由此,粘接带30由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140、240良好地保持。另外,也可以是,在粘接带30中,在基材层34与粘接层32之间设置有其他的层。
另外,也可以是,在粘接带30中,在基材层34中的与粘接层32相反侧的面涂有剥离剂。通过涂有剥离剂,在从带缠绕体拉出粘接带30时,拉出的部分的粘接层32不易留在残留于带缠绕体侧的部分的基材层34,从而更良好地剥离。带缠绕体是粘接带30的集合体,粘接带30以旋涡状缠绕。
在粘接带30中在基材层34的表面涂有剥离剂的情况下,即便在基材层34与熔接层22之间夹设有剥离剂的状态下开始熔接作业,也能够将基材层34与熔接层22熔接。这是由于通常剥离剂的层薄,因此,由于熔接时的热、压力等而破坏剥离剂的层等而能够使基材层34与熔接层22接触。另外,作为剥离剂,例如,也可以采用具有长链烷基的树脂、氟树脂、有机硅树脂等。剥离剂也可以是热塑性树脂。由此,由于熔接时的热而容易使剥离剂溶解,基材层34与熔接层22容易接触。
粘接带30的颜色(基材层34的颜色)与第一被覆层44、144、244的颜色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若粘接带30的颜色(基材层34的颜色)与第一被覆层44、144、244的颜色不同,则在粘接带30局部设置于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140、240的情况下,容易识别粘接带30的位置。由此,可抑制熔接机接触到第一线状传输构件40、140、240中的没有设置有粘接带30的部分。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及各变形例中说明的各结构只要相互不矛盾则能够适当地组合。
附图标记说明
10、110、210...布线构件
20...片材
22...第一层(熔接层)
24...第二层
30...粘接带
32...粘接层
34...基材层
40...第一线状传输构件
42...第一传输线主体
44...第一被覆层
140...第一线状传输构件(线缆)
141a、141b、141c、141d...被覆电线
141e...线缆
143...护套
144...第一被覆层(护套)
240...第一线状传输构件(绞合线)
241a、241b...被覆电线
244...第一被覆层(各被覆电线的被覆层)
50...第二线状传输构件
52...第二传输线主体
54...第二被覆层
C...连接器
WP...熔接部。

Claims (9)

1.一种布线构件,具备:
包括熔接层的片材;
包括粘接层及基材层的粘接带;及
所述粘接带经由所述粘接层而被固定的第一线状传输构件,
所述基材层与所述熔接层熔接,
所述第一线状传输构件与所述片材经由所述粘接带而将所述第一线状传输构件固定于所述片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线构件,其中,
所述第一线状传输构件包括第一传输线主体及第一被覆层,
在所述熔接层以相同的条件分别熔接于所述基材层及所述第一被覆层的情况下,所述熔接层与所述基材层的熔接强度比所述熔接层与所述第一被覆层的熔接强度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布线构件,其中,
所述第一线状传输构件包括第一传输线主体及第一被覆层,
所述基材层及所述熔接层为聚氯乙烯制,
构成所述第一被覆层的材料是与聚氯乙烯不同的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布线构件,其中,
所述第一线状传输构件为绞合线。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布线构件,其中,
所述布线构件还具备第二线状传输构件,所述第二线状传输构件包括第二传输线主体及第二被覆层,
所述第二被覆层与所述熔接层熔接而将所述第二线状传输构件固定于所述片材。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布线构件,其中,
所述粘接带设置于所述第一线状传输构件的沿着长边方向的一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布线构件,其中,
所述基材层中的沿着所述第一线状传输构件的长边方向的一部分与所述熔接层熔接。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布线构件,其中,
所述粘接带沿着所述第一线状传输构件的周向遍及整体而设置,并且所述粘接带中的一部分粘贴于另一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布线构件,其中,
所述基材层中的位于所述第一线状传输构件与所述片材之间的部分与所述熔接层熔接。
CN202180016253.6A 2020-02-28 2021-02-10 布线构件 Pending CN11517639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33552 2020-02-28
JP2020033552A JP7456190B2 (ja) 2020-02-28 2020-02-28 配線部材
PCT/JP2021/004985 WO2021172018A1 (ja) 2020-02-28 2021-02-10 配線部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76393A true CN115176393A (zh) 2022-10-11

Family

ID=77491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16253.6A Pending CN115176393A (zh) 2020-02-28 2021-02-10 布线构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79882A1 (zh)
JP (1) JP7456190B2 (zh)
CN (1) CN115176393A (zh)
DE (1) DE112021001342T5 (zh)
WO (1) WO2021172018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90544A1 (en) * 2005-08-05 2008-08-14 Tesa Ag Use of Adhesive Tape Comprising a Spunbonded Backing One-Sidedly Coated at Least Partially with a Pressure-Sensitive Adhesvie
JP2012003967A (ja) * 2010-06-17 2012-01-05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
JP2015090783A (ja) * 2013-11-05 2015-05-1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19003925A (ja) * 2017-06-19 2019-01-10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およ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
CN110785904A (zh) * 2018-05-25 2020-02-11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配线构件
WO2020039914A1 (ja) * 2018-08-22 2020-02-27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配線部材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14228B2 (en) * 2005-02-14 2010-05-11 Intier Automotive Inc. Trim panel with wiring harness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US10720268B2 (en) * 2014-09-23 2020-07-21 certoplast Technische Klebebaender GmbH Method of making a sheath for an elongated object
JP6365704B1 (ja) * 2017-02-23 2018-08-0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6497420B2 (ja) 2017-02-23 2019-04-10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US20180258321A1 (en) * 2017-03-13 2018-09-13 Federal-Mogul Powertrain, Llc Textile sleeve having a low melt adhesive coating with protective layer thereover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on thereof
US10297370B1 (en) * 2017-12-14 2019-05-21 Tesa Se Forming a rigid cable harness with a curable sleeve
JP7193497B2 (ja) * 2020-04-07 2022-12-2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配索構造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90544A1 (en) * 2005-08-05 2008-08-14 Tesa Ag Use of Adhesive Tape Comprising a Spunbonded Backing One-Sidedly Coated at Least Partially with a Pressure-Sensitive Adhesvie
JP2012003967A (ja) * 2010-06-17 2012-01-05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
JP2015090783A (ja) * 2013-11-05 2015-05-1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19003925A (ja) * 2017-06-19 2019-01-10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およ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
CN110785904A (zh) * 2018-05-25 2020-02-11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配线构件
WO2020039914A1 (ja) * 2018-08-22 2020-02-27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配線部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079882A1 (en) 2023-03-16
WO2021172018A1 (ja) 2021-09-02
DE112021001342T5 (de) 2022-12-22
JP7456190B2 (ja) 2024-03-27
JP2021136835A (ja) 2021-09-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23178314A (ja) 配線部材
US20230147609A1 (en) Wiring member
CN115176393A (zh) 布线构件
WO2021200158A1 (ja) 配線部材
US20220407296A1 (en) Wiring member
CN113692626B (zh) 布线部件及布线部件的配设构造
CN114342189A (zh) 配线部件
JP2022128978A (ja) 配線部材付き被着体
CN114667577A (zh) 配线部件
WO2022202667A1 (ja) 配線部材
CN115668678A (zh) 布线构件
WO2021210383A1 (ja) 配線部材
CN115362511A (zh) 布线部件
CN113614856B (zh) 配线部件
JP7459583B2 (ja) 配線部材
WO2023276609A1 (ja) 配線部材
WO2023021850A1 (ja) 配線部材付き被着体
WO2022210819A1 (ja) ホース付き配線部材
CN114651313A (zh) 配线构件
CN116761865A (zh) 熔接片及布线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