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43236A - 多楔带 - Google Patents

多楔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43236A
CN115143236A CN202210295706.XA CN202210295706A CN115143236A CN 115143236 A CN115143236 A CN 115143236A CN 202210295706 A CN202210295706 A CN 202210295706A CN 115143236 A CN115143236 A CN 1151432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b
belt
side reinforcing
fabric
fib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9570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林正吾
真铜友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ndo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ndo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ndo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ando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1432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432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5/00V-belts, i.e. belts of tapered cross-section
    • F16G5/20V-belts, i.e. belts of tapered cross-section with a contact surface of special shape, e.g. tooth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1/00Driving-belts
    • F16G1/06Driving-belts made of rubber
    • F16G1/08Driving-belts made of rubber with reinforcement bonded by the rubber
    • F16G1/10Driving-belts made of rubber with reinforcement bonded by the rubber with textile reinforce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1/00Driving-belts
    • F16G1/28Driving-belts with a contact surface of special shape, e.g. tooth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5/00V-belts, i.e. belts of tapered cross-section
    • F16G5/04V-belts, i.e. belts of tapered cross-section made of rubber
    • F16G5/06V-belts, i.e. belts of tapered cross-section made of rubber with reinforcement bonded by the rubber
    • F16G5/08V-belts, i.e. belts of tapered cross-section made of rubber with reinforcement bonded by the rubber with textile reinforc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一种多楔带,其具有多个V型肋,所述多个V型肋的每一个具有:由橡胶组合物构成的V型肋主体、和被覆所述V型肋主体的表面的肋侧增强布,所述肋侧增强布为具有第1纤维和第2纤维的纺织物,在所述纺织物中,所述第1纤维和所述第2纤维中的至少一者相对于带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倾斜。

Description

多楔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楔带。
本申请要求基于2021年3月31日提出的日本申请第2021-061066号的优先权,并援引所述日本申请中所记载的全部记载内容。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发动机(engine)、电动机(motor)等旋转动力的传动手段,广泛应用这样的方法:将带轮(pulley)固定设置于驱动侧和从动侧各自的旋转轴,并且将多楔带等传动带架设在各自的带轮上。
在多楔带中,V型肋表面被增强布被覆。
作为V型肋表面被覆有增强布的多楔带,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多楔带,其特征在于,肋表面被帆布被覆,所述帆布在预定的2个方向上伸缩自如,多楔带的带基体(matrix)透过所述帆布的布纹,并且所述多楔带利用模制制法来制造,在所述模制制法中,通过将所述肋表面的配置于带基体外周的所述帆布与所述带基体一起挤压至设置在壳体的内周面的多肋形状的模具中,同时对所述带基体进行硫化而成型,所述帆布能够配合所述多肋形状进行伸展。
该专利文献1记载了可以采用纺织布作为帆布。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0-53939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发明中,在选择纺织物作为帆布并使用专利文献1的方法来制造多楔带的情况下,纺织物不会以沿着V型肋表面的方式形成,设置于V型肋表面的纺织物可能产生褶皱。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不产生褶皱的情况下使被覆V型肋主体的纺织物成形的多楔带。
(1)本发明的多楔带具有多个V型肋,
上述多个V型肋中的每一个具有:由橡胶组合物构成的V型肋主体、和被覆上述V型肋主体的表面的肋侧增强布,
上述肋侧增强布为具有第1纤维和第2纤维的纺织物,
在上述纺织物中,上述第1纤维和上述第2纤维中的至少一者相对于带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倾斜。
上述多楔带具备由纺织物制成的肋侧增强布,并且该由纺织物制成的肋侧增强布以预定的朝向被覆V型肋主体的表面。因此,在上述多楔带中,能够在不产生褶皱的情况下使肋侧增强布被覆V型肋主体的表面。
此外,上述多楔带使用纺织物作为肋侧增强布。因此,与上述多楔带采用编织物作为肋侧增强布的情况相比,与肋带轮接触的肋侧表面的耐磨性优异。
(2)优选的是,在上述多楔带中,上述第1纤维比上述第2纤维更难伸长,并且至少上述第1纤维相对于带的长度方向倾斜。
容易在不产生褶皱的情况下使肋侧增强布被覆V型肋主体的表面。
在此,纤维的伸长的难易是通过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拉伸试验时的断裂时的伸长率来进行评价的。在本发明中,上述断裂时的伸长率越小的纤维是越难以拉伸的纤维。
此外,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构成纺织物的第1纤维和第2纤维中,第1纤维为经纱,第2纤维为纬纱。
(3)在上述多楔带中,上述第1纤维的朝向与上述带的长度方向所成的角度优选超过5°且为45°以下。
在这种情况下,更容易在不产生褶皱的情况下使由纺织物制成的肋侧增强布被覆V型肋主体的表面。
(4)在上述多楔带中,上述肋侧增强布的厚度优选为0.1mm以上0.8mm以下。
在这种情况下,更适合在确保肋侧增强布的厚度的同时,使肋侧增强布沿着肋形状无褶皱地成形。
(5)在上述多楔带中,上述纺织物优选含有纤维素类纤维作为主要纤维。
纤维素类纤维的吸水性能优异。因此,上述多楔带能够适合用作在浸水环境下所使用的带。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多楔带设置有纺织物制成的肋侧增强布。因此,与肋带轮接触的肋侧表面的耐磨性良好。
附图说明
[图1]为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多楔带的一部分的图。
[图2]为示出构成肋侧增强布的纺织物的图。
[图3]为示出图1所示的多楔带的内周面的一部分的部分放大图。
[图4A]为交联装置的剖面图。
[图4B]为图4A所示的交联装置的一部分的剖面放大图。
[图5](a)和(b)为用于说明准备形成为筒状的肋侧增强布的方法的图。
[图6A]为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多楔带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6B]为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多楔带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6C]为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多楔带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7]为示出耐磨性试验中的带行走试验机的带轮布置的图。
符号的说明
10 带主体
11 压缩橡胶层
11a V型肋主体
12 粘接橡胶层
13 背面增强布
14 肋侧增强布
14a、114a 经纱
14b、114b 纬纱
15 V型肋
16 芯线
40 交联装置
60 行走试验机
11’、12’ 未交联橡胶片
114 纺织物
B 多楔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多楔带)
图1为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多楔带B的一部分的图。
该多楔带B用于(例如)设置在汽车的发动机舱内的辅机驱动带传动装置,带周长为700mm以上3000mm以下,带宽为10mm以上36mm以下,并且带厚为3.5mm以上5.0mm以下。
该多楔带B具备带主体10,该带主体10由带内周侧的压缩橡胶层11和带外周侧的粘接橡胶层12这两层构成。带主体10的带外周侧表面粘贴有背面增强布13。带主体10的肋侧的表面设置有由纺织物构成的肋侧增强布14。此外,芯线16以在带宽方向上形成具有间距的螺旋的方式埋设在粘接橡胶层12中。
压缩橡胶层11以多个V型肋主体11a下垂的方式形成在内周侧。多个V型肋主体11a分别由沿着带长方向延伸的剖面呈大致倒三角形状的突条构成,并且并排设置在带宽方向上。压缩橡胶层11的厚度例如为2.2mm以上3.2mm以下。
粘接橡胶层12形成为剖面呈横长矩形的带状。粘接橡胶层12的厚度例如为1.0mm以上2.5mm以下。
背面增强布13例如由使用了棉、聚酰胺纤维、聚酯纤维、芳酰胺纤维等纱线的纺织物、编织物、无纺布等构成。上述纺织物是将上述纱线以平纹、斜纹、缎纹等织造而成的。
为了赋予对带主体10的粘接性,可以对背面增强布13实施粘接处理。作为上述粘接处理,例如可以列举出:浸渍在环氧树脂溶液或异氰酸酯树脂溶液中并加热的粘接处理、浸渍在RFL水溶液中并加热的粘接处理、浸渍在橡胶糊料中并使其干燥的粘接处理、以及在成为粘接橡胶层12侧的面上涂布橡胶糊料并使其干燥的粘接处理等。这些粘接处理可以单独采用,也可以2种以上并用。
背面增强布13的厚度例如为0.4mm以上1.2mm以下。
也可以设置厚度例如为0.4mm以上0.8mm以下的背面橡胶层来代替背面增强布13。从抑制在背面驱动时产生声音的观点来看,也可以将纺织物的布纹转印到背面橡胶层的表面上。
压缩橡胶层11和粘接橡胶层12均由含有交联了的橡胶成分的橡胶组合物构成。该橡胶组合物是在橡胶成分中混合含有交联剂的各种橡胶掺和剂并混炼以得到未交联橡胶组合物(原料组合物),并且对该未交联橡胶组合物进行加热和加压,使得橡胶成分通过交联剂进行交联而得的交联产物。
压缩橡胶层11和粘接橡胶层12可以由相同的橡胶组合物构成,也可以由不同的橡胶组合物构成。
此外,在设置背面橡胶层的情况下,该背面橡胶层可以由与压缩橡胶层11和粘接橡胶层12中的一者或两者相同的橡胶组合物构成,也可以由与压缩橡胶层11和粘接橡胶层12均不同的橡胶组合物构成。在多楔带B具有背面橡胶层的情况下,从抑制因带背面与平带轮的接触而产生粘着的观点来看,该背面橡胶层优选由比粘接橡胶层12稍硬的橡胶组合物构成。
作为包含在上述原料组合物中的橡胶成分,例如可以列举出:乙烯-丙烯-二烯三元共聚物(EPDM)、乙烯-丙烯共聚物(EPM)、乙烯-丁烯共聚物(EDM)、乙烯-辛烯共聚物(EOM)等乙烯-α-烯烃弹性体;氯丁橡胶(CR);氯磺化聚乙烯橡胶(CSM);氢化丙烯腈橡胶(H-NBR)等。上述橡胶成分优选使用这些当中的1种或2种以上,更优选使用乙烯-α-烯烃弹性体,进一步优选使用EPDM。
作为包含在上述原料组合物中的交联剂,可以列举出硫和有机过氧化物。
作为除交联剂以外的橡胶掺和剂,例如可以列举出:炭黑等增强材料、填充剂、抗老化剂、软化剂、硫化促进剂、硫化促进助剂、共交联剂等。
此外,上述原料组合物也可以含有短纤维,但是从与芯线16的粘接性的方面来看,形成粘接橡胶层12的原料组合物优选不含有短纤维。
用于形成粘接橡胶层12的原料组合物可以与用于形成压缩橡胶层11的原料组合物的组成不同。
压缩橡胶层11的多个V型肋主体11a的表面被肋侧增强布14被覆。然后,V型肋15由被肋侧增强布14被覆的V型肋主体11a构成。该被肋侧增强布14被覆的V型肋15的表面成为带轮接触面。各V型肋15例如肋高为2.0mm以上3.0mm以下、并且基端间的宽度为1.0mm以上3.6mm以下。V型肋15的个数例如为3个以上10个以下(图1中为6个)。
在多楔带B的肋侧表面中,肋侧增强布14的厚度优选为0.1mm以上0.8mm以下。
当肋侧增强布14的厚度小于0.1mm时,可能因强度不足在早期就产生磨损。另一方面,当上述厚度超过0.8mm时,肋侧增强布14的成形性变差,肋形状可能发生变形。
对于V型肋主体11a的表面中的肋侧增强布14的厚度,利用显微镜测定切断面中从表层起的纤维部分的厚度。
肋侧增强布14由纺织物构成。
图2为示出构成肋侧增强布14的纺织物114的图。
图3为示出多楔带B的内周面的一部分的部分放大图。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容易理解,图2、图3以及图5夸张地记载了纺织物的构成(经纱和纬纱的构成)。
图2所示的纺织物114的组织为平纹组织、114a为经纱、114b为纬纱。经纱114a是比纬纱114b更难伸长的纱。
在多楔带B中,如图3所示,由纺织物114构成的肋侧增强布14相对于多楔带B的长度方向LD倾斜设置。
具体而言,以经纱14a的朝向A与多楔带B的长度方向LD(图3中,上下方向)的角度θ成为0°<θ<90°的方式使肋侧增强布14被覆V型肋主体11a的表面。由此,通过使肋侧增强布14的经纱14a的朝向A倾斜,肋侧增强布14在多楔带B的长度方向LD和宽度方向WD(图3中,左右方向)的各自方向上具有柔软性,从而可以拉伸。
上述θ优选超过5°且为45°以下。如果θ在该范围外,则难以在制造工序中处理该肋侧增强布,从而难以形成无褶皱的肋侧增强布14。
上述θ更优选为10°以上4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以上35°以下、特别优选为10°以上25°以下。
需要说明的是,在肋侧增强布14中,经纱14a与纬纱14b的角度为90°。因此,优选的是,纬纱14b的朝向是与多楔带B的宽度方向WD的角度超过5°且为45°以下的朝向。
并且,肋侧增强布14的经纱14a与纬纱14b的角度为90°,因此,经纱14a相对于带的长度方向LD和宽度方向WD倾斜,纬纱14b也相对于带的长度方向LD和宽度方向WD倾斜。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用于肋侧增强布14的纺织物沿着经纱的朝向和纬纱的朝向当中容易伸长的朝向(通常为纬纱的朝向),以200mm/分钟的拉伸速度伸长时的20N/英寸时的伸长率优选大于60%。在上述条件下拉伸时的伸长率更优选大于70%、进一步优选大于80%。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肋侧增强布(纺织物)的经纱与纬纱的角度也可以不为90°。
即使在使用经纱与纬纱的角度不是90°的纺织物作为肋侧增强布的情况下,经纱的朝向与多楔带B的长度方向的角度θ也优选超过5°且为45°以下。在这种情况下,纬纱可以相对于带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中的二者倾斜,也可以仅相对于带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中的一者倾斜。
在本发明中,纤维(经纱和纬纱)相对于带的长度方向倾斜是指该纤维的朝向与带的长度方向不一致,纤维(经纱和纬纱)相对于带宽度方向倾斜是指该纤维的朝向与带宽度方向不一致。
作为上述纺织物的组织,例如可以列举出:平纹组织、斜纹组织、缎纹组织、以及它们的变化组织等。
肋侧增强布14含有纤维素类纤维。即,肋侧增强布14使用纤维素类纤维作为纺织物的经纱和/或纬纱。
作为上述纤维素类纤维,例如可以列举出:针叶树或阔叶树的木浆、竹纤维、甘蔗纤维、棉纤维和木棉的种子毛纤维、麻和楮(kozo)以及三桠皮(mitsumata)的韧皮纤维、马尼拉麻和新西兰麻的叶纤维等源自天然植物的纤维素纤维;海鞘纤维素等源自动物的纤维素纤维;细菌纤维素纤维;藻类的纤维素纤维;纤维素酯纤维;人造丝、铜氨纤维(cupra)、莱赛尔纤维(lyocell)等再生纤维素纤维等。
另外,含有上述纤维素类纤维的纤维也可以是将纤维素类纤维卷绕在弹性纱上而得到的包芯纱。
作为含有上述纤维素类纤维的纤维,从容易获得且实用性高的方面来看,优选含有棉纤维的纤维。
构成肋侧增强布14的纺织物优选含有纤维素类纤维作为主要纤维。
纤维素类纤维占构成上述纺织物的纤维的比例优选为5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70质量%以上、也可以为100质量%。
可以对肋侧增强布14实施粘接处理。
作为上述粘接处理,例如可以列举出:浸渍在环氧树脂溶液或异氰酸酯树脂溶液中并加热的粘接处理、浸渍在RFL水溶液中并加热的粘接处理、浸渍在橡胶糊料中并使其干燥的粘接处理、以及在成为压缩橡胶层11侧的面上涂布橡胶糊料并使其干燥的粘接处理等。这些粘接处理可以单独采用,也可以2种以上并用。
粘接橡胶层12在带厚方向的中间部埋设有芯线16,该芯线16以在带宽方向上形成具有间距的螺旋的方式配置。
芯线16由聚酰胺纤维、聚酯纤维、芳酰胺纤维等的合股纱线构成。芯线16的直径例如为0.5mm以上2.5mm以下,剖面中彼此相邻的芯线16的中心间的尺寸例如为0.05mm以上0.20mm以下。
优选的是,对芯线16实施以下粘接处理当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粘接处理:浸渍在环氧树脂溶液或异氰酸酯树脂溶液中并加热的粘接处理、浸渍在RFL水溶液中后进行加热的粘接处理、以及浸渍在橡胶糊料中后使其干燥的粘接处理。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多楔带B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图4A和图4B为示出用于制造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多楔带B的交联装置40的图。图5(a)和(b)为用于说明准备形成为筒状的肋侧增强布的方法的图。图6A~图6C为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多楔带B的制造方法的图。
该交联装置40具备:基座41、竖立设置在基座41上的圆柱状的膨胀筒42、以及设置在膨胀筒42的外侧的圆筒状的圆筒模具43。
膨胀筒42具有形成为中空圆柱状的筒主体42a、和外嵌于其外周的圆筒状的橡胶制的膨胀套筒42b。筒主体42a的外周部形成有多个分别与内部连通的通气孔42c。膨胀套筒42b的两端部分别由膨胀套筒42b与筒主体42a之间的固定环44、45密封。交联装置40设置有加压装置(未图示),该加压装置将高压空气导入到筒主体42a的内部并对其进行加压。交联装置40以以下方式构成:当通过上述加压装置将高压空气导入到筒主体42a的内部时,高压空气经由通气孔42c进入到筒主体42a与膨胀套筒42b之间,使得膨胀套筒42b在径向上向外膨胀。
圆筒模具43构成为可从基座41上装卸。安装在基座41上的圆筒模具43以与膨胀筒42之间具有间隔并呈同心状的方式设置。在圆筒模具43的内周面上,沿轴向(槽宽方向)连续设置有多个分别沿着圆周方向延伸的V型肋形成槽43a。各V型肋形成槽43a以随着朝向槽底侧而宽度变窄的方式形成,具体而言,以剖面形状与所制造的多楔带B的V型肋15的形状相同的方式形成。交联装置40设置有圆筒模具43的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均未图示),并以能够通过这些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控制圆筒模具43的温度的方式构成。
在实施方式涉及的多楔带B的制造方法中,首先,在橡胶成分中混合含有交联剂的各橡胶掺和剂,并使用捏合机、Banbury密炼机等混炼机进行混炼,通过压延成形等将所得到的未交联橡胶组合物成形为片状,从而制作了压缩橡胶层11用的未交联橡胶片11’。同样地,也制作了粘接橡胶层12用的未交联橡胶片12’。此外,准备由纺织物构成的肋侧增强布14和由纺织物或编织物等构成的背面增强布13,并根据需要实施粘接处理。优选的是,肋侧增强布14预先形成为筒状。此外,背面增强布13也可以预先形成为筒状。进一步,准备芯线16,并根据需要对芯线16实施粘接处理。
形成为筒状的肋侧增强布例如可以通过下述方法来制作。
图5(a)和(b)为用于说明准备形成为筒状的肋侧增强布的方法的图。
首先,将纺织物114裁剪成长方形以成为带状的肋侧增强布14’。此时,以使经纱的朝向相对于长边方向(完成后的多楔带中的长度方向LD)倾斜(例如)超过5°且为45°以下的预定角度的方式进行裁剪(参照图5(a))。
然后,将带状的肋侧增强布14’的2条短边对接并缝制在一起,从而成为筒状的肋侧增强布14(参照图5(b))。
这样的筒状的肋侧增强布14可以适合用于利用了交联装置40的多楔带B的制造。
接下来,如图6A所示,将橡胶套筒47套在表面平滑的圆筒筒46上,在其上依次卷绕并层叠背面增强布13、及粘接橡胶层12用的未交联橡胶片12’,然后在其上以螺旋状卷绕芯线16,进一步在其上依次卷绕粘接橡胶层12用的未交联橡胶片12’、及压缩橡胶层11用的未交联橡胶片11’。最后,将通过上述方法形成为筒状的肋侧增强布14包覆在未交联橡胶片11’上,从而成形为未交联坯(slab)S’。
此时,通过一边调整使拉伸状态均匀,一边将筒状的肋侧增强布14包覆在未交联橡胶片11’上,从而抑制成型后的带坯S中的肋侧增强布14产生褶皱。
在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也可以将带状的肋侧增强布14’卷绕在压缩橡胶层11用的未交联橡胶片11’上。
此外,在卷绕肋侧增强布时,为了容易沿着V型肋形成槽43a的形状,可以预先使肋侧增强布成形为蛇腹形,并且将该肋侧增强布卷绕在未交联橡胶片11’上。在这种情况下,更容易避免在成形后的带坯S中肋侧增强布产生褶皱。
接下来,将设置有未交联坯S’的橡胶套筒47从圆筒筒46上拆下来,并如图6B所示,内嵌在圆筒模具43的内周面侧,然后将设置有该未交联坯S’的圆筒模具43以覆盖膨胀筒42的方式设置并安装在基座41上。
接下来,加热圆筒模具43,同时如图6C所示,将高压空气经由通气孔42c注入到膨胀筒42的筒主体42a与膨胀套筒42b之间,以使膨胀套筒42b膨胀。此时,未交联坯S’被压在圆筒模具43上,未交联橡胶片11’、12’按压并拉伸肋侧增强布14的同时流入V型肋形成槽43a中,这些橡胶成分进行交联而成为一体,并且与肋侧增强布14、芯线16、以及背面增强布13复合,最终成型为圆筒状的带坯S。该带坯S的成型温度例如为100℃以上180℃以下,成型压力例如为0.5MPa以上2.0MPa以下,成型时间例如为10分钟以上60分钟以下。
然后,从膨胀筒42的筒主体42a与膨胀套筒42b之间抽走高压空气,然后取出成型在圆筒模具43的内周面上的带坯S,将带坯S切割成具有预定个数的V型肋15的圆片,并将表面和背面翻过来,从而得到了多楔带B。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对本发明进行具体地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在此,使用下述肋侧增强布,制作了实施例1~4和比较例1、2的多楔带。对所得的多楔带进行了评价。
<用作肋侧增强布的纺织物A>
作为用作肋侧增强布的纺织物,准备了平纹组织的纺织物A,其中使用棉的纺纱作为经纱,使用将棉卷绕在弹性纱上而得到的包芯纱作为纬纱。
纺织物A在以200mm/分钟的拉伸速度进行拉伸时的20N/英寸时的沿着纬纱的朝向的伸长率为77%,沿着经纱的朝向的伸长率为6%。
<用作肋侧增强布的编织物B>
准备了将棉的纺纱作为编织纱而形成的编织物,并未对其实施浸渍在粘接剂中的粘接处理。
编织物B在以200mm/分钟的拉伸速度进行拉伸时的20N/英寸时的纵行(wale)方向的伸长率为183%,横行(course)方向的伸长率为191%。
<压缩橡胶材料/粘接橡胶材料>
将混合了EPDM、含硫的橡胶掺和剂而得到的未交联橡胶组合物混炼,然后用压延辊压延,从而制作了压缩橡胶用的未交联橡胶片和粘接橡胶用的未交联橡胶片。
<芯线>
作为芯线,准备了以下材料:准备聚酯纤维的合股纱线,并进行并将其浸渍在RFL水溶液中然后加热干燥的粘接处理。
<背面增强布>
对作为肋侧增强布而准备的编织物B实施RFL处理以作为背面增强布。
(实施例1)
将利用参照图4A~图6C说明的制造方法所制作的多楔带作为实施例1的多楔带:其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使用纺织物A作为肋侧增强布,使用上述材料作为压缩橡胶材料、粘接橡胶材料、芯线以及背面增强布。在此,制作了V型肋的个数为3个的多楔带。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将纺织物A预先缝制为筒状的材料作为肋侧增强布,使得带成型后经纱的朝向与带的长度方向所成的角度成为10°。
(实施例2)
使用将纺织物A预先缝制为筒状的材料作为肋侧增强布,使得带成型后经纱的朝向与带的长度方向所成的角度成为20°,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了多楔带。
(实施例3)
使用将纺织物A预先缝制为筒状的材料作为肋侧增强布,使得带成型后经纱的朝向与带的长度方向所成的角度成为5°,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了多楔带。
(实施例4)
使用将纺织物A预先缝制为筒状的材料作为肋侧增强布,使得带成型后经纱的朝向与带的长度方向所成的角度成为50°,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了多楔带。
(比较例1)
使用将纺织物A预先缝制为筒状的材料作为肋侧增强布,使得带成型后经纱的朝向与带的长度方向所成的角度成为0°(经纱的朝向与带的长度方向一致),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了多楔带。
(比较例2)
使用编织物B作为肋侧增强布,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了多楔带。
在本比较例中,将编织物B预先缝制为筒状的材料作为肋侧增强布,使得编织物B的横行方向与带成型后的带的长度方向一致。
<肋侧增强布的成形性的评价>
根据下述基准对肋侧增强布的成形性进行了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A:确保了操作时所需的柔软性,可以毫无问题地成形。
B:柔软性较小,有时难以处理,但可以成形。
C:无法沿着V型肋主体的形状,产生了褶皱。
<耐磨性试验>
图7示出耐磨性试验的带行走试验机60的带轮布置。
在该带行走试验机60中,朝向右侧设置有带轮直径为60mm的楔带轮的驱动轮61,朝向左侧设置有带轮直径为60mm的楔带轮的从动轮62。驱动轮61被设置为能够左右移动,并且以能够施加轴向负荷的方式构成。对从动轮62施加3.8kW(5.2PS)的旋转负荷。
对于实施例1和比较例2的各自的多楔带B,以与V型肋侧接触的方式将其卷挂在驱动轮61和从动轮62上,在右方对驱动轮61施加1176N的轴向负荷DW以赋予带张力,在室温下,使驱动轮61以3500rpm的转速进行旋转,以进行170小时的带行走。然后,求出带行走前后的质量变化,从而算出其磨损率作为磨损减量。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3563223250000141
根据实施例和比较例的结果,明确了下述事项。
在实施例1、2中,由于纺织物相对于带的圆周方向和宽度方向具有适当的柔软性,容易在两个方向上伸长,因此成形性没有问题。
在实施例3中,由于纺织物相对于带的圆周方向的柔软性较小,因此在包覆纺织物时难以处理,但是通过一边均匀地调整纺织物的拉伸状态一边包覆,可以成形为肋侧增强布上无褶皱的带。
在实施例4中,由于纺织物在带的宽度方向上的柔软性较小,因此难以相对于肋形状成型,但是通过一边均匀地调整纺织物的拉伸状态一边包覆,可以制作肋侧增强布上无褶皱的带。
关于比较例1,由于纺织物相对于带的圆周方向的柔软性极小,因此非常难以包覆未交联橡胶片11’。此外,在成型时,在带的圆周方向上产生长度多余的部分,因此纺织物相对于肋形状的贴合度(fitting)变差,在成型后产生褶皱。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多楔带例如可用于汽车的辅机驱动带传动装置等。

Claims (7)

1.一种多楔带,其具有多个V型肋,其中,
所述多个V型肋中的每一个具有:由橡胶组合物构成的V型肋主体、和被覆所述V型肋主体的表面的肋侧增强布,
所述肋侧增强布为具有第1纤维和第2纤维的纺织物,
在所述纺织物中,所述第1纤维和所述第2纤维中的至少一者相对于带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楔带,其中,
所述第1纤维比所述第2纤维更难伸长,
至少所述第1纤维相对于带的长度方向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楔带,其中,
所述第1纤维的朝向与所述带的长度方向所成的角度超过5°且为45°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楔带,其中,
所述肋侧增强布的厚度为0.1mm以上0.8m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多楔带,其中,
所述肋侧增强布的厚度为0.1mm以上0.8mm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楔带,其中,
所述纺织物含有纤维素类纤维作为主要纤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楔带,其中,
所述纺织物含有纤维素类纤维作为主要纤维。
CN202210295706.XA 2021-03-31 2022-03-24 多楔带 Pending CN11514323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61066 2021-03-31
JP2021061066A JP7487137B2 (ja) 2021-03-31 2021-03-31 Vリブドベル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43236A true CN115143236A (zh) 2022-10-04

Family

ID=809790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95706.XA Pending CN115143236A (zh) 2021-03-31 2022-03-24 多楔带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16554A1 (zh)
EP (1) EP4067693A1 (zh)
JP (2) JP7487137B2 (zh)
KR (1) KR20220136122A (zh)
CN (1) CN11514323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23560B2 (ja) * 2021-01-29 2023-08-08 バンドー化学株式会社 摩擦伝動ベル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519590A (en) * 1949-12-27 1950-08-22 Gates Rubber Co Power transmission belt cover
DK8604319A (zh) * 1985-09-13 1987-03-14
JPH05222667A (ja) * 1992-02-07 1993-08-31 Bando Chem Ind Ltd 広角織布の製造方法とその装置
KR100386400B1 (ko) * 1995-01-20 2003-10-04 반도 카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전동벨트및그제조방법
JP4152014B2 (ja) * 1998-05-25 2008-09-17 バンドー化学株式会社 伝動ベル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0304103A (ja) * 1999-04-21 2000-11-02 Bando Chem Ind Ltd Vリブドベルト
US6482118B1 (en) * 1999-05-24 2002-11-19 Bando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Power transmission belt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US6827660B2 (en) * 2001-01-17 2004-12-07 Dayco Products, Llc Endless power transmission belt
JP2002235805A (ja) 2001-02-08 2002-08-23 Toyota Motor Corp 伝動ベルト
JP2004169883A (ja) 2002-11-22 2004-06-17 Mitsuboshi Belting Ltd 動力伝動用ベルト
JP4322269B2 (ja) * 2006-07-28 2009-08-26 バンドー化学株式会社 Vリブドベルト及びベルト伝動装置
JP5337795B2 (ja) * 2007-09-14 2013-11-06 ゲイツ・ユニッタ・アジア株式会社 Vリブドベルト
CN101910675B (zh) * 2008-01-25 2013-01-16 阪东化学株式会社 摩擦传动带
US7909719B2 (en) * 2008-03-14 2011-03-22 Forbo Siegling, Llc Belt
JP5222667B2 (ja) 2008-09-11 2013-06-26 株式会社プロテック 露光機用光源装置
CN104126081B (zh) * 2012-02-24 2016-03-30 阪东化学株式会社 摩擦传动带
JP5981330B2 (ja) * 2012-03-08 2016-08-31 三ツ星ベルト株式会社 Vリブドベルト
JP6224886B2 (ja) * 2012-11-12 2017-11-01 三ツ星ベルト株式会社 伝動ベル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198354B2 (ja) * 2013-03-29 2017-09-20 三ツ星ベルト株式会社 Vリブドベルト
JP6748152B2 (ja) * 2017-07-04 2020-08-26 三ツ星ベルト株式会社 Vリブドベルト
JP6505335B1 (ja) * 2017-10-02 2019-04-24 バンドー化学株式会社 伝動ベルト
US20190178339A1 (en) * 2017-12-13 2019-06-13 Gates Corporation Toothed power transmission belt with back fabric
US10704645B2 (en) * 2017-12-13 2020-07-07 Gates Corporation Bias tooth fabric and toothed power transmission belt
US11028900B2 (en) * 2017-12-13 2021-06-08 Gates Corporation Banded friction power transmission belt
US20190177889A1 (en) * 2017-12-13 2019-06-13 Gates Corporation Method of weaving tubular fabric, the fabric, and a belt using the fabric
WO2019193881A1 (ja) 2018-04-04 2019-10-10 バンドー化学株式会社 摩擦伝動ベルト
JP7194460B2 (ja) 2021-01-18 2022-12-22 株式会社A.L.I.Technologies 飛行体の識別方法及び識別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487137B2 (ja) 2024-05-20
KR20220136122A (ko) 2022-10-07
JP2022157057A (ja) 2022-10-14
JP2023160912A (ja) 2023-11-02
US20220316554A1 (en) 2022-10-06
EP4067693A1 (en) 2022-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23736B2 (ja) Vリブドベルト
KR101735084B1 (ko) 전동벨트 및 이를 구비한 벨트 전동장치
JP6652678B1 (ja) 摩擦伝動ベル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198354B2 (ja) Vリブドベルト
JP6505335B1 (ja) 伝動ベルト
JP2008100365A (ja) 伝動ベルトの製造方法
KR20220125679A (ko) V리브형 벨트
JP2023160912A (ja) Vリブドベルト
TWI695133B (zh) V型稜紋皮帶及其製造方法
CN110651137B (zh) 多楔带及其制造方法
WO2019193881A1 (ja) 摩擦伝動ベルト
CN115263996A (zh) 摩擦传动带
JP6690047B1 (ja) 摩擦伝動ベル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755430B1 (ja) Vリブドベル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530877B1 (ja) 摩擦伝動ベルト
WO2024009663A1 (ja) Vリブドベル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182477B2 (ja) 摩擦伝動ベル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254390A (ja) 動力伝動用ベルト
JP2020008026A (ja) Vリブドベル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7166633A (ja) 伝動ベルト
JP2006282763A (ja) エチレン・α−オレフィンエラストマー組成物と繊維との接着体の製造方法及び動力伝動ベル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