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94221B - 一种长管件感应淬火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长管件感应淬火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94221B
CN115094221B CN202210739268.1A CN202210739268A CN115094221B CN 115094221 B CN115094221 B CN 115094221B CN 202210739268 A CN202210739268 A CN 202210739268A CN 115094221 B CN115094221 B CN 1150942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ition row
transition
quenching
row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3926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94221A (zh
Inventor
谢文
王正
胡分员
闵育政
伍祥
赵威
潘宇
刘军辉
张宏球
杨飞
余存虎
彭泽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Tianshu Ind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Tianshu Ind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Tianshu Ind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Tianshu Ind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3926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94221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942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942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942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942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9/00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 C21D9/08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for tubular bodies or pipes
    • C21D9/085Cooling or quench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1/00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 C21D1/34Methods of heating
    • C21D1/42Induction hea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1/00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 C21D1/62Quenching devices
    • C21D1/667Quenching devices for spray quench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9/00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 C21D9/0062Heat-treating apparatus with a cooling or quenching zone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长管件感应淬火装置,其包括淬火变压器及淬火感应器,还包括过渡排总成,过渡排总成包括具有导电性能的第一过渡排、第二过渡排及第三过渡排,第一过渡排、第二过渡排及第三过渡排呈扁状中空结构,均沿长度方向延伸,第一过渡排、第二过渡排及第三过渡排沿厚度方向顺次叠合固定,两两之间设置有绝缘片,第一过渡排及第二过渡排的一端与淬火变压器相连接,第一过渡排及第二过渡排的另一端与淬火感应器中的加热线圈相连接,第一过渡排和第三过渡排之间连接有导电件。本发明通过三条过渡排的设置,可以降低过渡排电流密度,减小过渡排的发热量,降低过渡排冷却能耗,同时也可以提高淬火感应装置的加热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长管件感应淬火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淬火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长管件感应淬火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建筑工地使用的混凝土输送管或其它类似工程技术中使用的大型长管件,要求其管件内壁具有较高硬度,以减缓输送粗粒物料对管件内壁的磨损;为了满足长管件内壁硬度需求,通常是对长管件内壁以及自内壁起一定厚度区域进行热处理以提高其硬度。
目前常见的热处理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采用火焰加热后喷水冷却的淬火方法;二是采用电磁感应加热后喷水(冷却液)冷却的淬火方法。
火焰加热法由于其火焰温度不易掌握,容易过热、加热深度难以控制,淬火效果不稳定。高频电磁感应热处理是目前应用较多的一种对圆管件进行热处理的工艺方法,且多针对小口径且长度不大的短管,在针对短管件进行热处理时,电池感应热处理工艺多采用淬火感应器,淬火感应器伸入到短管件内壁中,通过短管件旋转,淬火感应器产生高频电流对短管件内壁进行淬火。由于加工管件长度尺寸短,淬火感应器在管件内位移量较小,因此淬火变压器与淬火感应器之间连接的两根过渡排(也称之为汇流排)长度较短,且由于管件长度小和口径小,淬火功率不大,不会造成过渡排发热量集聚上升。
而针对大口径且长度较大的长管件而言,为了方便淬火操作,通常情况下,将长管件进行水平夹持旋转,然后淬火感应器伸入到长管件内壁,由于淬火感应器需要在长管件内进行水平移动,这就需要淬火变压器通过较长的两根过渡排来和淬火感应器进行连接,过渡排的长度取决于长管件的长度,由此一来较长的过渡排在感应淬火过程中也会带来一定问题。
其一,在大口径且长度较长的管件中淬火时,需要的淬火时间和功率更大,此时感应淬火过程中所需的电流更大,这会造成两根过渡排发热量大,能量损耗就大,相应的淬火感应器中的线圈上的能量就减少,这样就导致感应淬火加热效率更低。
其二,因高频电流造成过渡排热量集聚上升,热量过大会造成汇流发热变形或融化,导致过渡排与淬火感应器连接失效,严重时,过渡排无法使用,从而降低整个感应淬火装置的使用寿命。
其三,过渡排发热过量,也需要大量的冷却液对其进行冷却散热,造成整个感应淬火装置冷却能耗增加。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长管件感应淬火装置,来解决在对长管件进行感应淬火热处理过程中,现有过渡排发热量较大,导致淬火感应装置加热效率低,冷却能耗增加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长管件感应淬火装置,其包括淬火变压器及淬火感应器,还包括用于连接淬火变压器及淬火感应器的过渡排总成,所述过渡排总成包括具有导电性能的第一过渡排、第二过渡排及第三过渡排,第一过渡排、第二过渡排及第三过渡排呈扁状中空结构,均沿长度方向延伸,第一过渡排、第二过渡排及第三过渡排沿厚度方向顺次叠合固定,第一过渡排、第二过渡排及第三过渡排两两之间设置有绝缘片,第一过渡排及第二过渡排的一端与淬火变压器相连接,第一过渡排及第二过渡排的另一端与淬火感应器中的加热线圈相连接,第一过渡排和第三过渡排之间连接有导电件。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渡排、第二过渡排及第三过渡排上还设置有用于向淬火感应器通水的接头总成,所述接头总成包括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及第三接头,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及第三接头分别与第一过渡排、第二过渡排及第三过渡排靠近淬火变压器的一端相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淬火感应器包括绝缘盘、喷水罩及第一冷却管道,加热线圈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绝缘盘一侧壁,加热线圈内部中空,且具有两个电极端,加热线圈的两个电极端分别与第一过渡排及第二过渡排相连接,喷水罩固定设置在绝缘盘远离加热线圈的一侧,第一冷却管道的一端与喷水罩连通,另一端与第三过渡排远离淬火变压器的一端相连通,喷水罩外壁沿其周圈设置有若干喷水孔。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淬火感应器还设置有纠偏装置,所述纠偏装置包括安装盘及纠偏轮,所述安装盘固定设置在喷水罩远离绝缘盘的一侧,所述安装盘为绝缘材质,纠偏轮设置有多个,绕安装盘中心轴线等间距布置在安装盘外端面上,多个纠偏轮组成的回转体直径与长管件内径相适配。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淬火感应器与过渡排总成之间还设置有连接总成,所述连接总成包括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对称设置,且两者之间通过绝缘片隔开,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过渡排安装孔及第一电极安装孔,第一过渡排远离淬火变压器的一端具有开口,第一过渡排与第一过渡排安装孔相连接,加热线圈的第一电极端与第一电极安装孔相连接,第二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二过渡排安装孔及第二电极安装孔,第二过渡排远离淬火变压器的一端具有开口,第二过渡排与第二过渡排安装孔相连接,加热线圈的第二电极端与第二电极安装孔相连接,第一冷却管道穿过第二连接件并与第三过渡排相连通。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淬火感应器还包括第二冷却管道,所述第二冷却管道的一端与喷水罩相连通,另一端穿过第一过渡排,第二冷却管道与第一冷却管道相对于喷水罩中心轴线对称设置,连接总成还包括转接件,所述转接件内部中空,转接件的一端与第三过渡排相连通,另一端位于第一过渡排一侧并与第二冷却管道相连通。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三接头在第三过渡排靠近淬火变压器的一端设置有多个。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过渡排总成还包括屏蔽管,第一过渡排、第二过渡排及第三过渡排插设于屏蔽管中,第一过渡排、第二过渡排及第三过渡排形成的整体外周侧沿长度方向套设有若干与屏蔽管内壁相连接的绝缘支撑。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连接总成还包括连接管、第一定位件及第二定位件,连接管的直径大于屏蔽管的直径,过渡排总成远离淬火变压器的一端插设于连接管中,第一冷却管道及第二冷却管道至少一部分位于连接管中,第一定位件的两端分别与屏蔽管及连接管相连接,第二定位件的一端与连接管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相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屏蔽管外周圈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第一定位件及第二定位件均呈环状设置,支撑件、第一定位件及第二定位件的外径与长管件的外径相适配。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公开的长管件感应淬火装置,通过设置第一过渡排、第二过渡排及第三过渡排,三者呈扁状中空结构,且沿其厚度方向顺次叠合固定,第一过渡排和第二过渡排的两端分别与淬火变压器和淬火感应器相连接,淬火变压器通过第一过渡排和第二过渡排与淬火感应器中的加热线圈构成闭环电路,通过设置导电件,将第一过渡排和第三过渡排建立导电连接,第一过渡排和第三过渡排同为一导电极,第二过渡排为一导电极,第一过渡排与第二过渡排之间,及第三过渡排与第二过渡排之间分别建立一个耦合面,电流同时经过两个耦合面,电流通过过渡排的截面面积是传统两根过渡排的两倍,由此,电流密度是传统两根过渡排电流密度的50%,可以大大减小过渡排的发热量,降低过渡排冷却能耗,同时也可以提高淬火感应装置的加热效率;
(2)第一过渡排、加热线圈及第二过渡排之间一方面建立导电连接,另一方面三者内部中空,建立起冷却液流动通道,通过第一过渡排上设置第一接头,第二过渡排上设置第二接头,可以在第一过渡排、加热线圈及第二过渡排之间循环通入冷却液,来实现为加热线圈进行冷却,第三过渡排上设置第三接头,同时第三过渡排通过第一冷却管道向淬火感应器中的喷水罩通入淬火所需的冷却液,来实现感应淬火过程中对管件内壁进行冷却,通过上述过渡排及接头总成的结构设置,使的加热线圈的冷却水、淬火冷却水单独分开,调整淬火冷却水的流量不影响过渡排、加热线圈的冷却;
(3)通过设置纠偏装置,可以使淬火感应器在长管件中淬火过程中,纠偏轮始终与长管件内壁相接触,可以保持淬火感应器和长管件同轴设置,避免在长管件在旋转过程中发生偏摆时,造成淬火感应器的加热线圈与长管件内壁触碰打火;
(4)通过设置连接总成,并具体通过设置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一方面可以方便加热线圈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过渡排及第二过渡排进行电连接,使第一过渡排、第二过渡排及加热线圈形成闭合回路,另一方面,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设置,也方便第一过渡排、第二过渡排与加热线圈建立水路通道连接,另外,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设置,还可以将通入第三过渡排的冷却水通过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与第一冷却管道及第二冷却管道建立连接,使冷却水可以通过第一冷却管道及第二冷却管道进入到喷水罩中,进而在淬火过程中实施对管件内孔冷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长管件感应淬火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公开的过渡排总成、连接总成及淬火感应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公开的过渡排总成正面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公开的过渡排总成背面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公开的淬火感应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公开的加热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公开的连接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公开的连接总成与淬火感应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淬火变压器;2、淬火感应器;3、过渡排总成;31、第一过渡排;32、第二过渡排;33、第三过渡排;34、绝缘片;35、导电件;4、接头总成;41、第一接头;42、第二接头;43、第三接头;21、绝缘盘;22、喷水罩;23、第一冷却管道;24、加热线圈;241、电极端;25、第一冷却管道;221、喷水孔;26、纠偏装置;261、安装盘;262、纠偏轮;27、第二冷却管道;5、连接总成;51、第一连接件;52、第二连接件;511、第一过渡排安装孔;512、第一电极安装孔;521、第二过渡排安装孔;522、第二电极安装孔;36、屏蔽管;37、绝缘支撑;53、转接件;54、连接管;55、第一定位件;56、第二定位件;38、支撑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结合图2-4,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长管件感应淬火装置,用来为尺寸长度较大的圆管件进行淬火热处理,来调质长管件内壁表面的硬度。本实施例的感应淬火装置包括淬火变压器1及淬火感应器2,由于管件尺寸长度较大,在具体淬火过程中,管件进行水平夹持旋转,淬火感应器2伸入到管件内孔中,通过淬火变压器1为淬火感应器2提高一定频率的电流,在管件旋转过程中,淬火感应器2利用电磁感应在管件内壁产生涡流而将管件进行加热。
由于淬火感应器2的长度有限,不能完全覆盖管件内壁,因此需要在管件内边移动边淬火,这就需要一定长度的过渡排将淬火变压器1和淬火感应器2进行连接,淬火变压器1通过两根过渡排来和淬火感应器2进行连接,将淬火感应器2伸入到管件中,通过驱动淬火变压器1水平移动,并通过过渡排带动淬火感应器2在管件中移动,两根过渡排分别作为两个电极,使淬火变压器1通过两根过渡排与淬火感应器2中的加热线圈24中构成闭合电路,淬火变压器1通入一定频率的电流,在两根过渡排及加热线圈24之间传导。
由于两根过渡排之间的耦合面积较小,在一定电流强度通入的前提下,电流在两根过渡排截面通过的面积小,由此,则导致电流密度过大,在大口径且长度较长的管件中淬火时,需要的淬火时间和功率更大,此时感应淬火过程中所需的电流强度更大,这会造成两根过渡排发热量大,能量损耗就大,相应的淬火感应器2中的线圈上的能量就减少,这样就导致感应淬火加热效率更低,同时,过渡排发热过量,也需要大量的冷却液对其进行冷却散热,造成整个感应淬火装置冷却能耗增加。
为此,本实施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参照附图3和4,采用的方案是:通过设置过渡排总成3来连接淬火变压器1及淬火感应器2。具体的,本实施例的过渡排总成3包括具有导电性能的第一过渡排31、第二过渡排32及第三过渡排33,优选的,第一过渡排31、第二过渡排32和第三过渡排33采用铜管,一方面,铜管导电性能好,另一方面散热性能好。为了增大电流通过的面积,第一过渡排31、第二过渡排32及第三过渡排33呈扁状中空结构,均沿长度方向延伸,具体的,上述过渡排为长管状,横截面为方形结构,内部中空,内部中空方便通入冷却水。第一过渡排31、第二过渡排32及第三过渡排33沿厚度方向顺次叠合固定,由此设置,使三条过渡排进行紧凑排布,一方面方便固定,另一方面减少整体体积。第一过渡排31、第二过渡排32及第三过渡排33两两之间设置有绝缘片34,本实施例的绝缘片34为耐高温材质的绝缘片34,优选为聚四氟乙烯材质,避免三条过渡排之间相邻两条之间电性导通。
在进行实际连接过程中,第一过渡排31及第二过渡排32的一端与淬火变压器1相连接,第一过渡排31及第二过渡排32的另一端与淬火感应器2中的加热线圈24相连接,淬火变压器1通过第一过渡排31和第二过渡排32与淬火感应器2中的加热线圈24构成闭环电路,第一过渡排31和第三过渡排33之间连接有导电件35,将第一过渡排31和第三过渡排33建立导电连接,第一过渡排31和第三过渡排33同为一导电极,第二过渡排32为一导电极,第一过渡排31与第二过渡排32之间,及第三过渡排33与第二过渡排32之间分别建立一个耦合面,电流同时经过两个耦合面,电流通过过渡排的截面面积是传统两根过渡排的两倍,由此,电流密度是传统两根过渡排电流密度的50%,可以大大减小过渡排的发热量,降低过渡排冷却能耗,同时也可以提高淬火感应装置的加热效率。
在感应淬火过程中,淬火感应器2会发热,需要对其进行冷却,同时淬火过程中,需要对管件内壁进行冷却,以达到淬火热处理要求。同时,在淬火过程中,过渡排也会发热,也同样需要进行冷却散热。
为此,本实施例在第一过渡排31、第二过渡排32及第三过渡排33上设置有用于向淬火感应器2通水的接头总成4,接头总成4包括第一接头41、第二接头42及第三接头43,第一接头41、第二接头42及第三接头43分别与第一过渡排31、第二过渡排32及第三过渡排33靠近淬火变压器1的一端相连接。由于上述过渡排内部中空,由于第一过渡排31及第二过渡排32与淬火感应器2进行连接,通过第一接头41可以向第一过渡排31通入冷却液,冷却液经淬火感应器2流入到第二过渡排32中,再通过第二接头42流出,实现对淬火感应器2进行换热,以实现对其冷却。通过第三接头43向第三过渡排33通入冷却液,第三过渡排33的冷却液可以为淬火过程中管件内壁进行冷却。
作为一些较佳实施例,为了实现对淬火感应器2冷却,同时对淬火过程中管壁进行冷却,本实施例对淬火感应器2做了结构设置,参照附图5和6所示,具体的淬火感应器2包括绝缘盘21、喷水罩22及第一冷却管道25,加热线圈24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绝缘盘21一侧壁,加热线圈24为环状结构,其至少有一个线圈,加热线圈24内部中空,且具有两个电极端241,两个电极端241和线圈本体一体化成型,内部也为中空。本实施例的两个电极端241分别为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加热线圈24的两个电极端241分别与第一过渡排31及第二过渡排32相连接,喷水罩22固定设置在绝缘盘21远离加热线圈24的一侧,喷水罩22与加热线圈24之间通过绝缘盘21隔开,可以避免电流通入到喷水罩22上,第一冷却管道25的一端与喷水罩22连通,另一端与第三过渡排33远离淬火变压器1的一端相连通,喷水罩22外壁沿其周圈设置有若干喷水孔221。
由此设置,第一过渡排31、加热线圈24及第二过渡排32之间一方面建立导电连接,另一方面三者内部中空,建立起冷却液流动通道,通过第一过渡排31上设置第一接头41,第二过渡排32上设置第二接头42,可以在第一过渡排31、加热线圈24及第二过渡排32之间循环通入冷却液,来实现为加热线圈24进行冷却,第三过渡排33上设置第三接头43,同时第三过渡排33通过第一冷却管道25向淬火感应器2中的喷水罩22通入淬火所需的冷却液,来实现感应淬火过程中对管件内壁进行冷却,通过上述过渡排及接头总成的结构设置,使的加热线圈24的冷却水、淬火冷却水单独分开,调整淬火冷却水的流量不影响过渡排、加热线圈24的冷却。
由于长管件在旋转过程中,会发生一定的摆动,淬火感应器2沿管件内孔平移过程中,容易发生加热线圈24与管件内壁触碰打火的问题,为此,本实施例采用了一些解决方案,具体的,淬火感应器2还设置有纠偏装置26,纠偏装置26包括安装盘261及纠偏轮262,安装盘261固定设置在喷水罩22远离绝缘盘21的一侧,安装盘261为绝缘材质,纠偏轮262设置有多个,绕安装盘261中心轴线等间距布置在安装盘261外端面上,多个纠偏轮262组成的回转体直径与长管件内径相适配。在本实施例中,安装盘261为绝缘材质,纠偏轮262为深沟球轴承,可以在安装盘261表面转动,纠偏轮262的转动方向和管件转动方向一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纠偏装置26,可以使淬火感应器2在长管件中淬火过程中,纠偏轮262始终与长管件内壁相接触,可以保持淬火感应器2和长管件同轴设置,避免在长管件在旋转过程中发生偏摆时,造成淬火感应器2的加热线圈24与长管件内壁触碰打火,从而提高淬火感应器2的寿命。
为了方便淬火感应器2与过渡排组件之间进行有效的连接,本实施例采用的方案是:参照附图7和8所示,在淬火感应器2与过渡排总成3之间还设置了连接总成5,该连接总成5包括第一连接件51及第二连接件52,第一连接件51与第二连接件52对称设置,且两者之间通过绝缘片34隔开,第一连接件51和第二连接件52均为导电材质,优选为铜材质,第一连接件51和第二连接件52之间通过绝缘片34隔开避免发生短路。为了实现第一过渡排31和加热线圈24的第一电极连接,第一连接件5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过渡排31安装孔及第一电极安装孔512,第一过渡排31与第一过渡排31安装孔相连接,加热线圈24的第一电极端241与第一电极安装孔512相连接,第一过渡排31、第一电极与第一连接件51之间采用焊接方式固定,保证连接的牢固性,同时避免冷却液泄露,第一过渡排31远离淬火变压器1的一端具有开口,可以使第一过渡排31内通入的冷却液通过第一连接件51内部的腔室流入到第一电极的腔室内。
为了实现第二过渡排32和加热线圈24的第二电极连接,第二连接件5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二过渡排32安装孔及第二电极安装孔522,第二过渡排32与第二过渡排32安装孔相连接,加热线圈24的第二电极端241与第二电极安装孔522相连接,第二过渡排32、第二电极与第二连接件52之间采用焊接方式固定,保证连接的牢固性,同时避免冷却液泄露,第二过渡排32远离淬火变压器1的二端具有开口,可以使第二过渡排32内通入的冷却液通过第二连接件52内部的腔室流入到第二电极的腔室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冷却管道25穿过第二连接件52并与第三过渡排33相连通。优选的,第二连接件52上设置有供第一冷却管道25穿过的通孔。
由于在淬火过程中,需要快速对管件内壁进行冷却降温,因此需要喷水罩22内有大流量的冷却液通入,为此,本实施例采用的方案是:淬火感应器2还包括第二冷却管道27,第二冷却管道27的一端与喷水罩22相连通,另一端穿过第一过渡排31,第二冷却管道27与第一冷却管道25相对于喷水罩22中心轴线对称设置,连接总成5还包括转接件53,转接件53内部中空,转接件53的一端与第三过渡排33相连通,另一端位于第一过渡排31一侧并与第二冷却管道27相连通。由此设置,第三过渡排33内通入的冷却液一部分通过第一冷却管道25进入到喷水罩22中,另一部分冷却液通过转接件53并由第二冷却管道27进入到喷水罩22中,使冷却液进入到喷水罩22的流量增大,从而提高淬火过程中管壁的冷却效果。
为了提高淬火过程中管壁的冷却效果,就需要提高第三过渡排33通入冷却液的流量,为此第三接头43在第三过渡排33靠近淬火变压器1的一端设置有多个。由此,通过多个第三接头43同时向第三过渡排33通入冷却液,可以提高冷却液通入的流量,保证管壁冷却效果。
作为一些优选实施方式,由于过渡排总成3上的三条过渡排在工作时电流强度较大,为了安全着想,过渡排总成3还包括屏蔽管36,第一过渡排31、第二过渡排32及第三过渡排33插设于屏蔽管36中,屏蔽管36可以使塑胶材质,也可以是金属材质。第一过渡排31、第二过渡排32及第三过渡排33形成的整体外周侧沿长度方向套设有若干与屏蔽管36内壁相连接的绝缘支撑37。由此设置,可以使第一过渡排31、第二过渡排32及第三过渡排33形成的整体通过绝缘支撑37固定在屏蔽管36中,避免其在屏蔽管36中窜动,同时绝缘支撑37,可以避免过渡排与金属材质的屏蔽管36发生电性导通。
由于过渡排总成3在和淬火感应器2连接时,需要连接冷却管道,因此,过渡排总成3与淬火感应器2连接处直径较大,过渡排总成3和冷却管道无法插入到屏蔽管36中,造成安装不方便,这就需要将整条屏蔽管36直径加大,这样一来,就增加了成本,为此,本实施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方案是:连接总成5还包括连接管54、第一定位件55及第二定位件56,连接管54的直径大于屏蔽管36的直径,过渡排总成3远离淬火变压器1的一端插设于连接管54中,第一冷却管道25及第二冷却管道27至少一部分位于连接管54中,第一定位件55的两端分别与屏蔽管36及连接管54相连接,第二定位件56的一端与连接管54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接件51及第二连接件52相连接。由此设置,通过设置一段直径比屏蔽管36直径稍大的连接管54,并通过第一定位件55和第二定位件56分别与屏蔽管36及第一连接件51和第二连接件52连接,从而使过渡排总成3通过连接总成5与淬火感应器2建立连接。可以避免整条屏蔽管36直径都加大,从而节省了成本。本实施例中的连接管54设置有绝缘材质,优选为尼龙材质。
作为一些优选实施方式,屏蔽管36外周圈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支撑件38,支撑件38、第一定位件55及第二定位件56均呈环状设置,支撑件38、第一定位件55及第二定位件56的外径与长管件的外径相适配。由此设置,使得整个过渡排总成3伸入到长管件内后,可以通过支撑件38、第一定位件55及第二定位件56与长管件内壁进贴合,一方面起到对过渡排总成3的支撑,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前端的淬火感应器2始终与长管件同轴,避免淬火感应器2碰到长管件内壁而打火。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长管件感应淬火装置,其包括淬火变压器(1)及淬火感应器(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连接淬火变压器(1)及淬火感应器(2)的过渡排总成(3),所述过渡排总成(3)包括具有导电性能的第一过渡排(31)、第二过渡排(32)及第三过渡排(33),第一过渡排(31)、第二过渡排(32)及第三过渡排(33)呈扁状中空结构,均沿长度方向延伸,第一过渡排(31)、第二过渡排(32)及第三过渡排(33)沿厚度方向顺次叠合固定,第一过渡排(31)、第二过渡排(32)及第三过渡排(33)两两之间设置有绝缘片(34),第一过渡排(31)及第二过渡排(32)的一端与淬火变压器(1)相连接,第一过渡排(31)及第二过渡排(32)的另一端与淬火感应器(2)中的加热线圈(24)相连接,第一过渡排(31)和第三过渡排(33)之间连接有导电件(35);
所述第一过渡排(31)、第二过渡排(32)及第三过渡排(33)上还设置有用于向淬火感应器(2)通水的接头总成(4),所述接头总成(4)包括第一接头(41)、第二接头(42)及第三接头(43),第一接头(41)、第二接头(42)及第三接头(43)分别与第一过渡排(31)、第二过渡排(32)及第三过渡排(33)靠近淬火变压器(1)的一端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管件感应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感应器(2)包括绝缘盘(21)、喷水罩(22)及第一冷却管道(25),加热线圈(24)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绝缘盘(21)一侧壁,加热线圈(24)内部中空,且具有两个电极端(241),加热线圈(24)的两个电极端(241)分别与第一过渡排(31)及第二过渡排(32)相连接,喷水罩(22)固定设置在绝缘盘(21)远离加热线圈(24)的一侧,第一冷却管道(25)的一端与喷水罩(22)连通,另一端与第三过渡排(33)远离淬火变压器(1)的一端相连通,喷水罩(22)外壁沿其周圈设置有若干喷水孔(22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长管件感应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感应器(2)还设置有纠偏装置(26),所述纠偏装置(26)包括安装盘(261)及纠偏轮(262),所述安装盘(261)固定设置在喷水罩(22)远离绝缘盘(21)的一侧,所述安装盘(261)为绝缘材质,纠偏轮(262)设置有多个,绕安装盘(261)中心轴线等间距布置在安装盘(261)外端面上,多个纠偏轮(262)组成的回转体直径与长管件内径相适配。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长管件感应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感应器(2)与过渡排总成(3)之间还设置有连接总成(5),所述连接总成(5)包括第一连接件(51)及第二连接件(52),第一连接件(51)与第二连接件(52)对称设置,且两者之间通过绝缘片(34)隔开,所述第一连接件(5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过渡排(31)安装孔及第一电极安装孔(512),第一过渡排(31)远离淬火变压器(1)的一端具有开口,第一过渡排(31)与第一过渡排(31)安装孔相连接,加热线圈(24)的第一电极端(241)与第一电极安装孔(512)相连接,第二连接件(5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二过渡排(32)安装孔及第二电极安装孔(522),第二过渡排(32)远离淬火变压器(1)的一端具有开口,第二过渡排(32)与第二过渡排(32)安装孔相连接,加热线圈(24)的第二电极端(241)与第二电极安装孔(522)相连接,第一冷却管道(25)穿过第二连接件(52)并与第三过渡排(33)相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长管件感应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感应器(2)还包括第二冷却管道(27),所述第二冷却管道(27)的一端与喷水罩(22)相连通,另一端穿过第一过渡排(31),第二冷却管道(27)与第一冷却管道(25)相对于喷水罩(22)中心轴线对称设置,连接总成(5)还包括转接件(53),所述转接件(53)内部中空,转接件(53)的一端与第三过渡排(33)相连通,另一端位于第一过渡排(31)一侧并与第二冷却管道(27)相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长管件感应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接头(43)在第三过渡排(33)靠近淬火变压器(1)的一端设置有多个。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长管件感应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排总成(3)还包括屏蔽管(36),第一过渡排(31)、第二过渡排(32)及第三过渡排(33)插设于屏蔽管(36)中,第一过渡排(31)、第二过渡排(32)及第三过渡排(33)形成的整体外周侧沿长度方向套设有若干与屏蔽管(36)内壁相连接的绝缘支撑(37)。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长管件感应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总成(5)还包括连接管(54)、第一定位件(55)及第二定位件(56),连接管(54)的直径大于屏蔽管(36)的直径,过渡排总成(3)远离淬火变压器(1)的一端插设于连接管(54)中,第一冷却管道(25)及第二冷却管道(27)至少一部分位于连接管(54)中,第一定位件(55)的两端分别与屏蔽管(36)及连接管(54)相连接,第二定位件(56)的一端与连接管(54)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接件(51)及第二连接件(52)相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长管件感应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管(36)外周圈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支撑件(38),所述支撑件(38)、第一定位件(55)及第二定位件(56)均呈环状设置,支撑件(38)、第一定位件(55)及第二定位件(56)的外径与长管件的外径相适配。
CN202210739268.1A 2022-06-24 2022-06-24 一种长管件感应淬火装置 Active CN1150942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39268.1A CN115094221B (zh) 2022-06-24 2022-06-24 一种长管件感应淬火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39268.1A CN115094221B (zh) 2022-06-24 2022-06-24 一种长管件感应淬火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94221A CN115094221A (zh) 2022-09-23
CN115094221B true CN115094221B (zh) 2023-11-07

Family

ID=83294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39268.1A Active CN115094221B (zh) 2022-06-24 2022-06-24 一种长管件感应淬火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94221B (zh)

Citation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0959274Y (zh) * 2006-09-05 2007-10-10 十堰天舒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曲轴感应加热淬火专用变压器
CN201473570U (zh) * 2009-09-07 2010-05-19 湘电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内齿轮沿齿沟淬火用汇流排
CN101901638A (zh) * 2009-05-29 2010-12-01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具有集成冷却装置的堆叠汇流排组件
CN203112886U (zh) * 2012-12-31 2013-08-07 西安奥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双工位钢轨中频感应淬火装置
CN203487197U (zh) * 2013-09-09 2014-03-19 綦江长风齿轮(集团)有限公司 空心轴淬火感应器
CN103981353A (zh) * 2014-05-15 2014-08-13 宝鸡中铁宝桥天元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双工位钢轨头热处理方法及双工位钢轨中频感应淬火装置
CN204185516U (zh) * 2014-11-04 2015-03-04 上海尚频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轴盘类零件端面内孔淬火感应器
CN104419814A (zh) * 2013-09-09 2015-03-18 西安邦合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双工位钢轨中频感应淬火装置
CN204509413U (zh) * 2014-12-30 2015-07-29 上海恒精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轮毂轴承的淬火感应器
CN105316464A (zh) * 2014-06-05 2016-02-10 东风(十堰)发动机部件有限公司 细长薄壁管件感应淬火变形控制装置
CN105349759A (zh) * 2014-08-24 2016-02-24 十堰天舒感应设备有限公司 复合材料输送管内外壁同时淬火机床
CN205329121U (zh) * 2015-10-21 2016-06-22 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低速大扭矩驱动轮轴的淬火感应器
CN206266658U (zh) * 2016-12-15 2017-06-20 张淑朝 感应淬火系统
CN207738804U (zh) * 2017-12-28 2018-08-17 上海恒精感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球头销的单匝仿形感应器
KR20180125651A (ko) * 2017-05-15 2018-11-26 엘에스전선 주식회사 부스덕트 시스템
CN109338081A (zh) * 2018-11-27 2019-02-15 抚州申铃汽车配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内半轴中频淬火设备
KR20190063531A (ko) * 2017-11-30 2019-06-10 엘에스전선 주식회사 부스바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부스덕트
CN110343840A (zh) * 2019-08-08 2019-10-18 恒进感应科技(十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圆环类零件的淬火设备
CN209508334U (zh) * 2019-01-02 2019-10-18 大连热处理有限公司 宽板超音频淬火感应器
CN209619384U (zh) * 2019-02-25 2019-11-12 华茂机械(肇庆)有限公司 一种树脂浇铸型超长过渡排快换装置
CN110607426A (zh) * 2019-09-05 2019-12-24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半轴类零件淬火感应器及淬火方法
CN111304417A (zh) * 2020-03-25 2020-06-19 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对双台阶法兰盘同时感应加热淬火的感应器
CN211199278U (zh) * 2019-11-25 2020-08-07 溧阳市永恒热处理有限公司 一种履带板感应淬火装置
CN211522253U (zh) * 2020-01-16 2020-09-18 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淬火感应器
CN211734411U (zh) * 2020-01-19 2020-10-23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用型模具平面及凸r角部位感应淬火感应器
CN212152376U (zh) * 2020-02-15 2020-12-15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拉延模拉延筋及类似凸r角部位感应淬火感应器
CN212451503U (zh) * 2020-05-29 2021-02-02 台州市索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感应器汇流排设备
CN212504971U (zh) * 2020-06-08 2021-02-09 洛阳用功感应加热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大直径齿轮齿面淬火的感应加热装置
CN213327713U (zh) * 2020-08-27 2021-06-01 杭州信宝格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圆柱形工件的淬火感应装置
CN214937628U (zh) * 2021-04-22 2021-11-30 嘉兴市易嘉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工件的内淬火装置
CN114006132A (zh) * 2021-06-02 2022-02-01 嘉兴模度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汇流排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MX2020005278A (es) * 2017-11-24 2020-08-13 Grant Prideco Lp Aparatos y metodos para calentar y templar miembros tubulares.

Patent Citation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0959274Y (zh) * 2006-09-05 2007-10-10 十堰天舒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曲轴感应加热淬火专用变压器
CN101901638A (zh) * 2009-05-29 2010-12-01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具有集成冷却装置的堆叠汇流排组件
CN201473570U (zh) * 2009-09-07 2010-05-19 湘电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内齿轮沿齿沟淬火用汇流排
CN203112886U (zh) * 2012-12-31 2013-08-07 西安奥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双工位钢轨中频感应淬火装置
CN104419814A (zh) * 2013-09-09 2015-03-18 西安邦合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双工位钢轨中频感应淬火装置
CN203487197U (zh) * 2013-09-09 2014-03-19 綦江长风齿轮(集团)有限公司 空心轴淬火感应器
CN103981353A (zh) * 2014-05-15 2014-08-13 宝鸡中铁宝桥天元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双工位钢轨头热处理方法及双工位钢轨中频感应淬火装置
CN105316464A (zh) * 2014-06-05 2016-02-10 东风(十堰)发动机部件有限公司 细长薄壁管件感应淬火变形控制装置
CN105349759A (zh) * 2014-08-24 2016-02-24 十堰天舒感应设备有限公司 复合材料输送管内外壁同时淬火机床
CN204185516U (zh) * 2014-11-04 2015-03-04 上海尚频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轴盘类零件端面内孔淬火感应器
CN204509413U (zh) * 2014-12-30 2015-07-29 上海恒精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轮毂轴承的淬火感应器
CN205329121U (zh) * 2015-10-21 2016-06-22 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低速大扭矩驱动轮轴的淬火感应器
CN206266658U (zh) * 2016-12-15 2017-06-20 张淑朝 感应淬火系统
KR20180125651A (ko) * 2017-05-15 2018-11-26 엘에스전선 주식회사 부스덕트 시스템
KR20190063531A (ko) * 2017-11-30 2019-06-10 엘에스전선 주식회사 부스바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부스덕트
CN207738804U (zh) * 2017-12-28 2018-08-17 上海恒精感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球头销的单匝仿形感应器
CN109338081A (zh) * 2018-11-27 2019-02-15 抚州申铃汽车配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内半轴中频淬火设备
CN209508334U (zh) * 2019-01-02 2019-10-18 大连热处理有限公司 宽板超音频淬火感应器
CN209619384U (zh) * 2019-02-25 2019-11-12 华茂机械(肇庆)有限公司 一种树脂浇铸型超长过渡排快换装置
CN110343840A (zh) * 2019-08-08 2019-10-18 恒进感应科技(十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圆环类零件的淬火设备
CN110607426A (zh) * 2019-09-05 2019-12-24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半轴类零件淬火感应器及淬火方法
CN211199278U (zh) * 2019-11-25 2020-08-07 溧阳市永恒热处理有限公司 一种履带板感应淬火装置
CN211522253U (zh) * 2020-01-16 2020-09-18 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淬火感应器
CN211734411U (zh) * 2020-01-19 2020-10-23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用型模具平面及凸r角部位感应淬火感应器
CN212152376U (zh) * 2020-02-15 2020-12-15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拉延模拉延筋及类似凸r角部位感应淬火感应器
CN111304417A (zh) * 2020-03-25 2020-06-19 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对双台阶法兰盘同时感应加热淬火的感应器
CN212451503U (zh) * 2020-05-29 2021-02-02 台州市索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感应器汇流排设备
CN212504971U (zh) * 2020-06-08 2021-02-09 洛阳用功感应加热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大直径齿轮齿面淬火的感应加热装置
CN213327713U (zh) * 2020-08-27 2021-06-01 杭州信宝格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圆柱形工件的淬火感应装置
CN214937628U (zh) * 2021-04-22 2021-11-30 嘉兴市易嘉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工件的内淬火装置
CN114006132A (zh) * 2021-06-02 2022-02-01 嘉兴模度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汇流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94221A (zh) 2022-09-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059701U (zh) 一种水冷电缆连接头
CN102528249A (zh) 聚缩电弧焊枪
CN109041395B (zh) 一种用于等离子体发生器的气冷装置和等离子体发生器
CN202045440U (zh) 一种钨极氩弧焊的内孔焊接装置
CN111372332B (zh) 一种气冷陶瓷隔热电弧加热器
CN115094221B (zh) 一种长管件感应淬火装置
CN107186322B (zh) 半裂式空心钨极同轴送丝惰性气体保护焊焊枪
CN108913848A (zh) 商用车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外圈一体式淬火装置
CN204392678U (zh) 用于重离子回旋加速器的高频腔体内杆冷却结构
CN107414263A (zh) 一种三钨极热丝tig焊枪
CN110877146B (zh) 一种增材制造送丝过程的间接电阻加热装置
CN207289135U (zh) 半裂式空心钨极同轴送丝惰性气体保护焊焊枪
CN215073095U (zh) 一种大电流下起弧的直流电弧等离子体炬
CN217809544U (zh) 一种管件淬火感应器
CN211128361U (zh) 一种用于粉末球化处理或精细涂覆的等离子体发生器
CN207022274U (zh) 一种大功率等离子喷枪
CN109137028B (zh) 一种带电过线轮的驱动装置
CN207820266U (zh) 一种感应线圈加热装置
CN208378933U (zh) 一种阶梯轴整体式淬火加热感应器
CN201520800U (zh) 热扩散装置
CN220144978U (zh) 自动等离子焊枪
CN216639588U (zh) 一种分段式喷水淬火感应器
CN215393135U (zh) 一种改进的非熔咀电渣焊枪
CN218059199U (zh) 水冷的发热体电极装置
CN2835267Y (zh) 一种导电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