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37628U - 一种工件的内淬火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工件的内淬火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37628U
CN214937628U CN202120834573.XU CN202120834573U CN214937628U CN 214937628 U CN214937628 U CN 214937628U CN 202120834573 U CN202120834573 U CN 202120834573U CN 214937628 U CN214937628 U CN 2149376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quenching
connecting arm
coil
workpiece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3457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来宝
陈运杰
傅华
石建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xing Yijia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xing Yijia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xing Yijia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xing Yijia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3457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376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376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376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Heat Treatment Of Articles (AREA)
  • General Induction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件的内淬火装置,包括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和淬火线圈;第一连接臂的一端连接冷却液进口,第一连接臂的另一端与淬火线圈相连通;第二连接臂的一端连接冷却液出口,第二连接臂的另一端与淬火线圈相连通;淬火线圈的外围设有若干导磁体,导磁体的中部开设有一凹口,各个凹口嵌设排列在淬火线圈上,导磁体凹口的开口方向远离淬火线圈的圆心设置;淬火线圈的外侧壁上设有若干通孔;淬火时,淬火线圈垂直于中空工件并从其内部穿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淬火装置具有淬火效率高、淬火效果好、稳定性好等优势。

Description

一种工件的内淬火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件淬火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工件的内淬火装置。
背景技术
为适应于使用的需要,某些工件在加工成型后必须对其表面进行淬火,以 增加工件的硬度。对于中空的灌装或者环状工件,需要对其内表面进行淬火处理。
申请号为201310247981.5的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钢管内壁硬化淬火设备,冷却水双层铜杆端部设有感应头,另一端与中高频感应淬火变压器连接,冷却水双层铜杆通过设在淬火车基础的气动支架支撑,所述的淬火车基础上设有淬火车轨道。实现了中、大管径钢管的内壁淬火,并保证内壁淬火后淬硬层厚度均匀、硬度均匀、金相组织细密一致;冷却水双层铜杆上设置的万向滚珠支撑体可自动调整钢管,使钢管与冷却水双层铜杆同轴。
申请号为201710840851.0的发明申请中公开了一种淬火感应器,包括感应本体和导磁体,感应本体包括第一感应管和第二感应管,第一感应管与第二感应管形成空心的环状结构,感应本体内设有淬火通道,第二感应管的环状内表面向圆环中心凸出于第一感应管的环状内表面,第二感应管在圆周方向的长度小于第一感应管在圆周方向的长度,导磁体设置在第一感应管上且位于第二感应管的两侧,导磁体的内侧面向圆环中心凸出于第二感应管的环状内表面。本发明通过设置材质和横截面大小不同的感应管,使感应器产生强弱交替的交变磁场,通过感应电流的集肤效应,在轴类零件表面产生不同深度的淬火层,降低残余应力,提高淬火效果,改善轴类零件的力学性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件的内淬火装置,尤其适用于中空工件的内表面淬火处理。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工件的内淬火装置,所述内淬火装置包括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和淬火线圈;所述第一连接臂的一端连接冷却液进口,所述第一连接臂的另一端与所述淬火线圈相连通;所述第二连接臂的一端连接冷却液出口,所述第二连接臂的另一端与所述淬火线圈相连通;所述淬火线圈的外围设有若干导磁体,所述导磁体的中部开设有一凹口,各个所述的凹口嵌设排列在所述淬火线圈上,所述导磁体凹口的开口方向远离所述淬火线圈的圆心设置;所述淬火线圈的外侧壁上设有若干通孔;淬火时,所述淬火线圈垂直于中空工件并从所述中空工件的内部穿过。
进一步地,所述导磁体上位于所述凹口两侧的分别为第一导磁部和第二导磁部,所述第一导磁部的形状为近似锥台形,所述第二导磁部上位于所述凹口开口方向的侧面为斜面。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靠近所述第二导磁部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导磁体凹口的深度不超过所述淬火线圈的径向长度。
进一步地,淬火时,所述中空工件的内壁与所述淬火线圈之间的间隔距离为0.5~1.5c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为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均分别由第一边、第二边和第三边组成;所述第二边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一边和第三边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一边和第三边之间相互垂直;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的第一边上均设有固定板,所述内淬火装置通过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淬火设备上。
使用时,通过固定板将所述内淬火装置固定在淬火设备上,冷却液经冷却液进口进入所述内淬火装置,流经第一连接臂、淬火线圈、第二连接臂,然后通过冷却液出口排出。将待淬火的中空工件置于所述淬火设备上,所述淬火线圈对准所述中空工件,使所述淬火线圈垂直穿过所述中空工件,所述内淬火装置沿着所述中空工件轴向来回扫描淬火,淬火同时,所述内淬火装置外侧壁上的通孔中喷出冷却液,进一步提高对中空工件内表面的淬火效果,增加工件表面的硬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中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淬火装置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1)通过淬火线圈穿设在中空工件内来回扫描淬火,可以很好的对中空工件内表面进行淬火处理;
2)通过在线圈外侧壁上设置通孔,淬火过程中冷却液喷在工件上,提高淬火效率;
3)在淬火线圈外围设置导磁体,通过导磁体的磁场作用,可以更好的进行感应淬火,也更有利于热量的传递,提高整体淬火效率;
4)导磁体上斜面的设置,使热量可以逐步递减,大大提高淬火的稳定性;将导磁体的斜面设置在靠近通孔的一侧,斜面与通孔配合,可以更加快速均匀的带走热量,进一步提高淬火的效率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淬火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淬火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淬火装置中去掉导磁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淬火装置中导磁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导磁体;2-淬火线圈;3-第二连接臂;4-冷却液出口;5-固定板;6-冷却液进口;7-第一边;8-第一连接臂;9-第二边;10-第三边;11-通孔;12-斜面;13-凹口;14-第一导磁部;15-第二导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这些实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一种工件的内淬火装置,所述内淬火装置包括第一连接臂8、第二连接臂3和淬火线圈2;所述第一连接臂8的一端连接冷却液进口6,所述第一连接臂8的另一端与所述淬火线圈2相连通;所述第二连接臂3的一端连接冷却液出口4,所述第二连接臂3的另一端与所述淬火线圈2相连通;所述淬火线圈2的外围设有若干导磁体1,所述导磁体1的中部开设有一凹口13,各个所述的凹口13嵌设排列在所述淬火线圈2上,所述导磁体1凹口13的开口方向远离所述淬火线圈2的圆心设置;所述导磁体1上位于所述凹口13两侧的分别为第一导磁部14和第二导磁部15,所述第一导磁部14的形状为近似锥台形,所述第二导磁部15上位于所述凹口13开口方向的侧面为斜面12。所述导磁体1凹口13的深度不超过所述淬火线圈2的径向长度。在淬火线圈2外围设置导磁体1,通过导磁体1的磁场作用,可以更好的进行感应淬火,也更有利于热量的传递,提高整体淬火效率;导磁体1上斜面12的设置,使热量可以逐步递减,大大提高淬火的稳定性。所述淬火线圈2的外侧壁上设有若干通孔11;所述通孔11靠近所述第二导磁部15设置。通过在线圈外侧壁上设置通孔11,淬火过程中冷却液喷在工件上,提高淬火效率;将导磁体1的斜面12设置在靠近通孔11的一侧,斜面12与通孔11配合,可以更加快速均匀的带走热量,进一步提高淬火的效率和稳定性。淬火时,所述淬火线圈2垂直于中空工件并从所述中空工件的内部穿过;所述中空工件的内壁与所述淬火线圈2之间的间隔距离为0.5~1.5cm;通过淬火线圈2穿设在中空工件内来回扫描淬火,可以很好的对中空工件内表面进行淬火处理。所述第一连接臂8和所述第二连接臂3为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连接臂8和第二连接臂3均分别由第一边7、第二边9和第三边10组成;所述第二边9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一边7和第三边10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一边7和第三边10之间相互垂直;所述第一连接臂8和所述第二连接臂3的第一边7上均设有固定板5,所述内淬火装置通过所述固定板5固定在淬火设备上。
使用时,通过固定板5将所述内淬火装置固定在淬火设备上,冷却液经冷却液进口6进入所述内淬火装置,流经第一连接臂8、淬火线圈2、第二连接臂3,然后通过冷却液出口4排出。将待淬火的中空工件置于所述淬火设备上,所述淬火线圈2对准所述中空工件,使所述淬火线圈2垂直穿过所述中空工件,所述内淬火装置沿着所述中空工件轴向来回扫描淬火,淬火同时,所述内淬火装置外侧壁上的通孔11中喷出冷却液,进一步提高对中空工件内表面的淬火效果,增加工件表面的硬度。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6)

1.一种工件的内淬火装置,所述内淬火装置包括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和淬火线圈;所述第一连接臂的一端连接冷却液进口,所述第一连接臂的另一端与所述淬火线圈相连通;所述第二连接臂的一端连接冷却液出口,所述第二连接臂的另一端与所述淬火线圈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线圈的外围设有若干导磁体,所述导磁体的中部开设有一凹口,各个所述的凹口嵌设排列在所述淬火线圈上,所述导磁体凹口的开口方向远离所述淬火线圈的圆心设置;所述淬火线圈的外侧壁上设有若干通孔;淬火时,所述淬火线圈垂直于中空工件并从所述中空工件的内部穿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件的内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体上位于所述凹口两侧的分别为第一导磁部和第二导磁部,所述第一导磁部的形状为近似锥台形,所述第二导磁部上位于所述凹口开口方向的侧面为斜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工件的内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靠近所述第二导磁部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件的内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体凹口的深度不超过所述淬火线圈的径向长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件的内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淬火时,所述中空工件的内壁与所述淬火线圈之间的间隔距离为0.5~1.5c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件的内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为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均由第一边、第二边和第三边组成;所述第二边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一边和第三边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一边和第三边之间相互垂直;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的第一边上均设有固定板,所述内淬火装置通过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淬火设备上。
CN202120834573.XU 2021-04-22 2021-04-22 一种工件的内淬火装置 Active CN2149376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34573.XU CN214937628U (zh) 2021-04-22 2021-04-22 一种工件的内淬火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34573.XU CN214937628U (zh) 2021-04-22 2021-04-22 一种工件的内淬火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37628U true CN214937628U (zh) 2021-11-30

Family

ID=79043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34573.XU Active CN214937628U (zh) 2021-04-22 2021-04-22 一种工件的内淬火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3762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94221A (zh) * 2022-06-24 2022-09-23 湖北天舒感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长管件感应淬火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94221A (zh) * 2022-06-24 2022-09-23 湖北天舒感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长管件感应淬火装置
CN115094221B (zh) * 2022-06-24 2023-11-07 湖北天舒感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长管件感应淬火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09061B (zh) 法兰-输出轴轴颈和端面同时感应淬火技术
CN214937628U (zh) 一种工件的内淬火装置
CN103305678B (zh) 一种钢管内壁硬化淬火设备及淬火方法
CN208964980U (zh) 法兰盘内花键感应淬火感应器
CN110607426A (zh) 一种半轴类零件淬火感应器及淬火方法
CN104357621A (zh) 感应淬火细化晶粒的工艺方法
CN111926168A (zh) 一种驱动轮热处理工艺
CN105861791B (zh) 一种风电内齿圈纵向磁通感应热处理装置
CN1169972C (zh) 轮毂单元关键表面热处理方法及其感应器
CN205223290U (zh) 一种具有不同热量分布的加热淬火感应器
CN101962705B (zh) 异型件感应加热的工艺处理方法
CN204022876U (zh) 一种带定位器可调试tj移动万向节中频淬火感应器
CN204981956U (zh) 一种同时处理内外齿轮的感应器
US4720311A (en) Camshaft lobe harde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212451522U (zh) 一种销轴淬火加工工装
CN203360495U (zh) 一种弯钢管内壁硬化淬火设备
CN114703348A (zh) 一种改善超大截面锻件超声波探伤质量的锻后热处理工艺
CN109338081B (zh) 一种内半轴中频淬火设备运行处理工艺
CN218321511U (zh) 一种采用中频感应装置的磁淬火装置
CN219637280U (zh) 一种内花键感应淬火装置
CN207795849U (zh) 一种无软带三排圆柱滚子回转支承轴承
CN111172356A (zh) 活塞杆热处理用的淬火装置
CN106086355B (zh) 一种模具型面复合强化装置及方法
CN2617775Y (zh) 汽车半轴中频感应淬火感应器
CN219297578U (zh) 一种圆筒形零件的感应淬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