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09544U - 一种管件淬火感应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件淬火感应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09544U
CN217809544U CN202221711132.1U CN202221711132U CN217809544U CN 217809544 U CN217809544 U CN 217809544U CN 202221711132 U CN202221711132 U CN 202221711132U CN 217809544 U CN217809544 U CN 2178095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current conducting
electrode
conductive plate
indu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1113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文
王正
胡分员
闵育政
伍祥
赵威
潘宇
刘军辉
张宏球
杨飞
余存虎
彭泽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Tianshu Ind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Tianshu Ind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Tianshu Ind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Tianshu Ind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1113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095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095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095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管件淬火感应器,其包括感应器总成,感应器总成包括固定盘,固定盘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感应线圈,感应线圈包括线圈本体、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线圈本体呈环状设置且与固定盘侧壁固定连接,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位于线圈本体远离固定盘的一侧,且与线圈本体一体成型并形成闭合电路,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用于与淬火变压器进行连接,还包括防偏装置,防偏装置包括安装盘和防偏轮,安装盘固定设置在固定盘远离感应线圈的一侧,安装盘为绝缘材质,防偏轮设置有多个,绕安装盘中心轴线等间距布置在安装盘外端面上,多个防偏轮组成的回转体外径与管件内径相适配。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防偏轮避免管件淬火感应器淬火过程中发生电流短路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管件淬火感应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件淬火感应器。
背景技术
对于管件内壁硬度有特殊要求的工件,通常采用淬火热处理来实现对管件内壁硬度进行调质,现有的淬火方法中,通常使用高频感应加热淬火,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交变电流输入感应器产生交变磁场,从而使贯穿感应器的金属工件表面产生感应电流,依靠电流热效应使工件表面快速加热并快速冷却的淬火工艺。
现阶段,对于一些管件内壁的淬火,通常是将淬火感应器伸入到管件内孔中,使淬火感应器和管件保持相对转动,通常情况下,由于淬火感应器需要连接冷却系统,因此,其与淬火设备上的淬火变压器相连接,不发生旋转,通过淬火设备上的旋转夹持机构来驱动管件进行旋转,对于长管件而言,通常是淬火设备对长管件的一端进行夹持并驱动其旋转,淬火感应器伸入到长管件内孔中,进行边移动边淬火,由于长管件在旋转过程中,其另一端会发生摆动,即管件两端旋转不同心,虽然淬火设备中的导向轮可对管件起承托作用,减少管件的摆动,但由于淬火感应器上的感应线圈与管件内壁之间间隙很小(通常为2-3mm),即使有稍许摆动,就有可能与管壁发生接触,导致电流短路。如想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可以加大间隙,但这样就必须增加负荷,也可降低淬火感应器移动速度。这二者都会增加能耗,加大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管件淬火感应器,来解决现有的淬火感应器在对长管件进行感应淬火过程中,容易和管件内壁发生接触,导致电流短路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件淬火感应器,其包括感应器总成,所述感应器总成包括固定盘,所述固定盘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感应线圈,所述感应线圈包括线圈本体、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线圈本体呈环状设置且与固定盘侧壁固定连接,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位于线圈本体远离固定盘的一侧,且与线圈本体一体成型并形成闭合电路,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用于与淬火变压器进行连接,还包括防偏装置,所述防偏装置包括安装盘和防偏轮,安装盘固定设置在固定盘远离感应线圈的一侧,所述安装盘为绝缘材质,防偏轮设置有多个,绕安装盘中心轴线等间距布置在安装盘外端面上,多个防偏轮组成的回转体外径与管件内径相适配。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线圈本体设置有二层,两层所述线圈本体间隔平行设置,两个线圈本体的其中一端相互连接,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水平设置在两层线圈本体中心轴线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与两个线圈本体的另外一端相连接,线圈本体顶面、底面及内周壁均设置有若干导磁片。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过渡排总成,所述过渡排总成包括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导电板及第二导电板,第一导电板及第二导电板沿厚度相互贴合,第一导电板与第二导电板之间设置有绝缘片,第一导电板及第二导电板的一端与淬火变压器相连接,第一导电板及第二导电板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相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电板、第二导电板及感应线圈其内部均为中空设置,且第一导电板、第二导电板及感应线圈的内腔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导电板上远离感应器总成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管接头,第二导电板上远离感应器总成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管接头,第一管接头及第二管接头分别用于连接冷却液管道。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感应器总成还包括喷水罩、绝缘盘及冷却管道,所述喷水罩固定安装在绝缘盘上,且喷水罩的开口端与绝缘盘固定连接,喷水罩外周圈设置有若干喷水孔,绝缘盘固定设置在固定盘远离感应线圈的一侧,安装盘固定设置在喷水罩远离绝缘盘的一侧,所述冷却管道的一端穿过固定盘及绝缘盘并与喷水罩相连接,用于向喷水罩通入冷却液。
进一,优选的,所述过渡排总成还包括第三导电板,所述第三导电板通过绝缘片与第二导电板厚度方向侧壁相连接,第一导电板和第三导电板之间连接有导电件,第三导电板内部为中空设置,第三导电板上远离感应器总成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管接头,第三管接头用于向第三导电板内腔通入冷却液,冷却管道远离喷水罩的一端与第三导电板内腔相连通。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冷却管道包括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相对于喷水罩中心轴线对称设置,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一端分别与喷水罩相连通,所述过渡排总成还包括转接件,转接件内部中空,转接件的一端与第三导电板内腔相连通,另一端位于第一导电板一侧,第一管道与第三导电板相连通,第二管道与转接件相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过渡排总成和感应器总成之间还设置有连接总成,所述连接总成包括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对称设置,且两者之间通过绝缘片隔开,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贯穿第一连接件的第一安装孔,第一导电板远离淬火变压器的一端具有开口,第一导电板及第一电极分别与第一连接件长度方向两端的第一安装孔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贯穿第二连接件的第二安装孔,第二导电板远离淬火变压器的一端具有开口,第二导电板及第二电极分别与第二连接件长度方向两端的第二安装孔相连接,冷却管道穿过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并与第三导电板内腔相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过渡排总成还包括屏蔽管,第一导电板、第二导电板及第三导电板插设于屏蔽管中,第一导电板、第二导电板及第三导电板形成的整体外周侧沿长度方向套设有若干与屏蔽管内壁相连接的绝缘支撑,屏蔽管外周圈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支撑件。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连接总成还包括连接管、第一定位件及第二定位件,连接管的直径大于屏蔽管的直径,过渡排总成远离淬火变压器的一端插设于连接管中,冷却管道至少一部分位于连接管中,第一定位件的两端分别与屏蔽管及连接管相连接,第二定位件的一端与连接管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相连接,支撑件、第一定位件及第二定位件的外径与长管件的内径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管件淬火感应器,其感应器总成上设置有防偏装置,可以使感应器总成在长管件内淬火过程中,防偏轮始终与长管件内壁相接触,可以保持感应器总成和长管件同轴设置,避免在长管件在旋转过程中发生偏摆时,造成感应器总成的感应线圈与长管件内壁触碰打火,进而避免管件淬火感应器淬火过程中发生电流短路情况,从而保证管件淬火感应在长管件内稳定可靠的实施淬火处理,同时,防偏轮使感应器总成移动的过程中始终和长管件同轴,可以保证管件内壁淬火层厚度均匀;
(2)通过使线圈本体设置为二层,且间隔平行设置,可以使线圈本体在管件内对应的面积更大,产生更多的交变磁场,在感应电流的作用下,可以使管件内表面更多区域能够快速被加热,提高淬火热处理效率;
(3)通过第一导电板和第二导电板与感应线圈建立连接,形成电流回路,同时第一导电板、第二导电板及感应线圈内部中空,三者内腔连通,可以建立起冷却液流动通道,第一导电板上设置第一管接头,第二导电板上设置第二管接头,可以在第一导电板、感应线圈及第二导电板之间循环通入冷却液,来实现为感应线圈进行冷却;
(4)通过在第二导电板厚度方向设置第三导电板,同时第一导电板和第三导电板通过导电件建立导电连接,第一导电板和第三导电板同为一导电极,第二导电板为一导电极,第一导电板与第二导电板之间,及第三导电板与第二导电板之间分别建立一个耦合面,电流同时经过两个耦合面,电流通过导电板的截面面积是传统两根导电板的两倍,由此,电流密度是两根导电板电流密度的50%,可以大大减小导电板的发热量,降低导电板冷却能耗,同时也可以提高管件淬火感应器的加热效率;
(5)第三导电板上设置第三管接头,同时第三导电板通过冷却管道向感应器总成中的喷水罩通入淬火所需的冷却液,来实现感应淬火过程中对管件内壁进行冷却,通过第一管接头、第二管接头及第三管接头的设置,使的感应线圈的冷却水以及淬火冷却水单独分开,调整淬火冷却水的流量不影响导电板、感应线圈的冷却;
(6)通过使喷水罩上连接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第一管道及第二管道分别与第三导电板内腔连通,同时第三导电板上设置多个第三管接头,可以使冷却液进入到喷水罩的流量增大,从而实现快速对管件内壁进行冷却降温;
(7)通过设置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一方面可以方便感应线圈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与第一导电板及第二导电板进行电连接,使第一导电板、感应线圈及第二导电板形成电流回路,另一方面,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设置,也方便第一导电板、第二导电板与感应线圈建立水路通道连接,另外,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设置,还可以将冷却管道穿过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来与第三导电板内腔连通,使的第三导电板内的冷却液通过冷却管道通入喷水罩中,进而在淬火过程中实施对长管件内孔冷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感应器总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感应线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感应器总成、导电板总成及连接总成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导电板总成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导电板总成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感应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感应器总成与连接总成装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
1、感应器总成;11、固定盘;12、感应线圈;121、线圈本体;122、第一电极;123、第二电极;124、导磁片;13、防偏装置;131、安装盘;132、防偏轮;2、导电板总成;21、第一导电板;22、第二导电板;23、绝缘片;24、第一管接头;25、第二管接头;14、喷水罩;15、绝缘盘;16、冷却管道;141、喷水孔;26、第三导电板;27、导电件;28、第三管接头;161、第一管道;162、第二管道;29、转接件;4、连接总成;41、第一连接件;42、第二连接件;411、第一安装孔;421、第二安装孔;30、屏蔽管;31、绝缘支撑;32、支撑件;43、连接管;44、第一定位件;45、第二定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结合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管件淬火感应器,包括感应器总成1,作为对工件表面实施感应加热的部件,为了适应管件内壁加热,特别是圆管件,感应器总成1为了能够插入到管件内孔中,感应器总成1包括固定盘11,固定盘11作为整个感应器总成1的骨架,其为绝缘材质,固定盘1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感应线圈12,在输入交变电流时产生交变磁场,并在管件内表面产生感应电流,依靠电流热效应使工件表面快速加热。感应线圈12包括线圈本体121、第一电极122及第二电极123,线圈本体121呈环状设置且与固定盘11侧壁固定连接,第一电极122和第二电极123位于线圈本体121远离固定盘11的一侧,且与线圈本体121一体成型并形成闭合电路,第一电极122及第二电极123用于与淬火变压器进行连接,通过淬火变压器向第一电极122和第二电极123输入一定频率的交变电流,交变电流汇入到线圈本体121上,在管件旋转过程中,线圈本体121产生交变磁场,并在管件内表面产生感应电流,依靠电流热效应使工件表面快速加热。
传统的淬火感应器伸入到长管件内孔中,进行边移动边淬火,由于长管件在旋转过程中,其另一端会发生摆动,即管件两端旋转不同心,虽然淬火设备中的导向轮可对管件起承托作用,减少管件的摆动,但由于淬火感应器上的感应线圈12与管件内壁之间间隙很小(通常为2-3mm),即使有稍许摆动,就有可能与管壁发生接触,导致电流短路。
为此,本实施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方案是:本实施例的感应器总成1还包括防偏装置13,防偏装置13包括安装盘131和防偏轮132,安装盘131固定设置在固定盘11远离感应线圈12的一侧,安装盘131为绝缘材质,防偏轮132设置有多个,绕安装盘131中心轴线等间距布置在安装盘131外端面上,多个防偏轮132组成的回转体外径与管件内径相适配。在本实施例中,安装盘131为绝缘材质,避免感应线圈12的电流传导到安装盘131上,防偏轮132为轴承,可以在安装盘131表面转动,防偏轮132的转动方向和管件转动方向一致。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设置下,感应器总成1在长管件内淬火过程中,防偏轮132始终与长管件内壁相接触,可以保持感应器总成1和长管件同轴设置,避免在长管件在旋转过程中发生偏摆时,造成感应器总成1的感应线圈12与长管件内壁触碰打火,进而避免管件淬火感应器淬火过程中发生电流短路情况,从而保证管件淬火感应在长管件内稳定可靠的实施淬火处理,同时,防偏轮132使感应器总成1移动的过程中始终和长管件同轴,可以保证管件内壁淬火层厚度均匀。
传统的淬火感应器上的感应线圈12均为单个设置,仅适应用于淬火面积较小的工件内表面,对于长管件而言,其内表面需要淬火面积较大,现有的感应线圈12结构在长管件淬火过程中,单位淬火面积较小,淬火感应器淬火效率低。为此,本实施例公开的线圈本体121设置有二层,两层线圈本体121间隔平行设置,两个线圈本体121的其中一端相互连接,第一电极122及第二电极123水平设置在两层线圈本体121中心轴线处,第一电极122和第二电极123分别与两个线圈本体121的另外一端相连接,由此设置,可以使线圈本体121在管件内对应的面积更大,产生更多的交变磁场,在感应电流的作用下,可以使管件内表面更多区域能够快速被加热,提高淬火热处理效率。同时,线圈本体121顶面、底面及内周壁均设置有若干导磁片124,可以进一步提高交变磁场的产生。
由于感应器总成1需要在长管件内进行移动,而淬火变压器体积在淬火设备上体积庞大,无法伸入到长管件内随感应器总成1一起移动,为此,就需要导电部件来连接感应器总成1,使其伸入到长管件中,进行边移动边淬火。
为此,本实施例在感应器总成1的基础上还包括过渡排总成,过渡排总成包括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导电板21及第二导电板22,第一导电板21及第二导电板22沿厚度相互贴合,第一导电板21与第二导电板22之间设置有绝缘片23,第一导电板21及第二导电板22的一端与淬火变压器相连接,第一导电板21及第二导电板2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电极122及第二电极123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板21和第二导电板22为铜材质,其横截面为方向结构,可以提高导电性能及散热性能。淬火变压器可以通过第一导电板21及第二导电板22向感应线圈12通入交变电流,同时淬火变压器通过过渡排总成连接感应器总成1,可以将淬火感应器伸入到长管件中,进行边移动边淬火。
由于感应线圈12在加热过程中,其自身发热温度较高,需要对其进行冷却降温,避免温度过高,感应线圈12发生融化,导致淬火加热无法继续进行。
为此,本实施例采用的方案是:参照附图3-5所示,本实施例将第一导电板21、第二导电板22及感应线圈12其内部均为中空设置,且第一导电板21、第二导电板22及感应线圈12的内腔相互连通,第一导电板21上远离感应器总成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管接头24,第二导电板22上远离感应器总成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管接头25,第一管接头24及第二管接头25分别用于连接冷却液管道。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通过第一导电板21和第二导电板22可以与感应线圈12建立连接,形成电流回路,另一方面,第一导电板21、第二导电板22及感应线圈12内部中空,三者内腔连通,可以建立起冷却液流动通道,第一导电板21上设置第一管接头24,第二导电板22上设置第二管接头25,可以在第一导电板21、感应线圈12及第二导电板22之间循环通入冷却液,来实现为感应线圈12进行冷却。
在感应线圈12加热对长管件内壁快速加热过程中,需要快速对管件内壁进行冷却以达到内壁淬火热处理要求,进而满足管件内壁硬度要求。为此,本实施例在感应器总成1还包括喷水罩14、绝缘盘15及冷却管道16,喷水罩14固定安装在绝缘盘15上,且喷水罩14的开口端与绝缘盘15固定连接,喷水罩14外周圈设置有若干喷水孔141,绝缘盘15固定设置在固定盘11远离感应线圈12的一侧,安装盘131固定设置在喷水罩14远离绝缘盘15的一侧,冷却管道16的一端穿过固定盘11及绝缘盘15并与喷水罩14相连接,用于向喷水罩14通入冷却液。由此设置,通过冷却管道16持续向喷水罩14中通入冷却液,冷却液从喷水罩14外周圈的喷水孔141中喷出,在感应器总成1边移动边淬火过程中,喷水孔141喷出的水可以实现对管件内壁进行快速冷却。
由于长管件尺寸较大,所需交变电流也大,这会造成两根导电板发热量大,能量损耗就大,相应的感应线圈12上的能量就减少,这样就导致感应淬火加热效率更低,同时导电板发热过量,也需要大量的冷却液对其进行冷却散热,造成整个淬火感应器冷却能耗增加。
为此,本实施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方案是:参照附图4和5所示,过渡排总成还包括第三导电板26,第三导电板26和第一导电板21及第二导电板22材质结构相同,均为铜材质,第三导电板26通过绝缘片23与第二导电板22厚度方向侧壁相连接,第一导电板21和第三导电板26之间连接有导电件27。由此设置,通过在第二导电板22厚度方向设置第三导电板26,同时第一导电板21和第三导电板26通过导电件27建立导电连接,第一导电板21和第三导电板26同为一导电极,第二导电板22为一导电极,第一导电板21与第二导电板22之间,及第三导电板26与第二导电板22之间分别建立一个耦合面,电流同时经过两个耦合面,电流通过导电板的截面面积是传统两根导电板的两倍,由此,电流密度是两根导电板电流密度的50%,可以大大减小导电板的发热量,降低导电板冷却能耗,同时也可以提高管件淬火感应器的加热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第三导电板26内部为中空设置,可以方便通入冷却液。第三导电板26上远离感应器总成1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管接头28,第三管接头28用于向第三导电板26内腔通入冷却液,冷却管道16远离喷水罩14的一端与第三导电板26内腔相连通。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三管接头28的设置可以向第三导电板26,同时第三导电板26通过冷却管道16向感应器总成1中的喷水罩14通入淬火所需的冷却液,来实现感应淬火过程中对管件内壁进行冷却,通过第一管接头24、第二管接头25及第三管接头28的设置,使的感应线圈12的冷却水以及淬火冷却水单独分开,调整淬火冷却水的流量不影响导电板、感应线圈12的冷却。
由于淬火过程中,需要快速对管件内壁实施冷却,因此就需要增大喷水罩14喷水的流量,为此,本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参照附图6和7所示,本实施例的冷却管道16包括第一管道161和第二管道162,第一管道161和第二管道162相对于喷水罩14中心轴线对称设置,第一管道161和第二管道162的一端分别与喷水罩14相连通,过渡排总成还包括转接件29,转接件29内部中空,转接件29的一端与第三导电板26内腔相连通,另一端位于第一导电板21一侧,第一管道161与第三导电板26相连通,第二管道162与转接件29相连通。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喷水罩14上连接第一管道161和第二管道162,第一管道161及第二管道162分别与第三导电板26内腔连通,同时第三导电板26上设置多个第三管接头28,可以使冷却液进入到喷水罩14的流量增大,从而实现快速对管件内壁进行冷却降温。
为了使过渡排总成能够和感应器总成1进行有效连接,本实施例采用的方案是:在感应器总成1与过渡排总成之间还设置了连接总成4,具体的,连接总成4第一连接件41及第二连接件42,第一连接件41与第二连接件42对称设置,且两者之间通过绝缘片23隔开,第一连接件41和第二连接件42均为导电材质,优选为铜材质。第一连接件41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贯穿第一连接件41的第一安装孔411,第一导电板21远离淬火变压器的一端具有开口,第一导电板21及第一电极122分别与第一连接件41长度方向两端的第一安装孔411相连接,具体的,第一导电板21插入到第一安装孔411中,第一电极122插入到第一安装孔411中,通过焊接方式将第一导电板21、第一连接件41及第一电极122进行固定,第二连接件42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贯穿第二连接件42的第二安装孔421,第二导电板22远离淬火变压器的一端具有开口,第二导电板22及第二电极123分别与第二连接件42长度方向两端的第二安装孔421相连接,具体的,第二导电板22插入到第二安装孔421中,第二电极123插入到第二安装孔421中,通过焊接方式将第二导电板22、第二连接件42及第二电极123进行固定,冷却管道16穿过第一连接件41及第二连接件42并与第三导电板26内腔相连通,具体的,第一连接件41及第二连接件42上开设有供冷却管道16穿过的通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可以方便感应线圈12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41和第二连接件42与第一导电板21及第二导电板22进行电连接,使第一导电板21、感应线圈12及第二导电板22形成电流回路,另一方面,通过第一连接件41和第二连接件42的设置,也方便第一导电板21、第二导电板22与感应线圈12建立水路通道连接,另外,通过第一连接件41和第二连接件42的设置,还可以将冷却管道16穿过第一连接件41及第二连接件42来与第三导电板26内腔连通,使的第三导电板26内的冷却液通过冷却管道16通入喷水罩14中,进而在淬火过程中实施对长管件内孔冷却。
作为一些优选实施方式,由于过渡排总成上的三条导电板在工作时电流强度较大,为了安全着想,过渡排总成还包括屏蔽管30,第一导电板21、第二导电板22及第三导电板26插设于屏蔽管30中,屏蔽管30可以使塑胶材质,也可以是金属材质。第一导电板21、第二导电板22及第三导电板26形成的整体外周侧沿长度方向套设有若干与屏蔽管30内壁相连接的绝缘支撑31。由此设置,可以使第一导电板21、第二导电板22及第三导电板26形成的整体通过绝缘支撑31固定在屏蔽管30中,避免其在屏蔽管30中窜动,通过屏蔽管30可以避免直接接触到导电板发生触电风险。同时绝缘支撑31,可以避免过渡排与金属材质的屏蔽管30发生电性导通。
由于过渡排总成在和感应器总成1连接时,需要连接冷却管道16,因此,过渡排总成与感应器总成1连接处直径较大,过渡排总成和冷却管道16无法插入到屏蔽管30中,造成安装不方便,这就需要将整条屏蔽管30直径加大,这样一来,就增加了成本,为此,本实施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方案是:还包括连接管43、第一定位件44及第二定位件45,连接管43的直径大于屏蔽管30的直径,过渡排总成远离淬火变压器的一端插设于连接管43中,冷却管道16至少一部分位于连接管43中,第一定位件44的两端分别与屏蔽管30及连接管43相连接,第二定位件45的一端与连接管43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接件41及第二连接件42相连接。由此设置,通过设置一段直径比屏蔽管30直径稍大的连接管43,并通过第一定位件44和第二定位件45分别与屏蔽管30及第一连接件41和第二连接件42连接,从而使过渡排总成通过连接总成4与感应器总成1建立连接。可以避免整条屏蔽管30直径都加大,从而节省了成本。本实施例中的连接管43设置有绝缘材质,优选为尼龙材质。
作为一些优选实施方式,屏蔽管30外周圈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支撑件32,支撑件32、第一定位件44及第二定位件45均呈环状设置,支撑件32、第一定位件44及第二定位件45的外径与长管件的内径相适配。由此设置,使得整个过渡排总成伸入到长管件内后,可以通过支撑件32、第一定位件44及第二定位件45与长管件内壁进贴合,一方面起到对过渡排总成的支撑,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前端的感应器总成1始终与长管件同轴,避免感应器总成1碰到长管件内壁而打火。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管件淬火感应器,其包括感应器总成(1),所述感应器总成(1)包括固定盘(11),所述固定盘(1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感应线圈(12),所述感应线圈(12)包括线圈本体(121)、第一电极(122)及第二电极(123),线圈本体(121)呈环状设置且与固定盘(11)侧壁固定连接,第一电极(122)和第二电极(123)位于线圈本体(121)远离固定盘(11)的一侧,且与线圈本体(121)一体成型并形成闭合电路,第一电极(122)及第二电极(123)用于与淬火变压器进行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偏装置(13),所述防偏装置(13)包括安装盘(131)和防偏轮(132),安装盘(131)固定设置在固定盘(11)远离感应线圈(12)的一侧,所述安装盘(131)为绝缘材质,防偏轮(132)设置有多个,绕安装盘(131)中心轴线等间距布置在安装盘(131)外端面上,多个防偏轮(132)组成的回转体外径与管件内径相适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淬火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本体(121)设置有二层,两层所述线圈本体(121)间隔平行设置,两个线圈本体(121)的其中一端相互连接,第一电极(122)及第二电极(123)水平设置在两层线圈本体(121)中心轴线处,第一电极(122)和第二电极(123)分别与两个线圈本体(121)的另外一端相连接,线圈本体(121)顶面、底面及内周壁均设置有若干导磁片(12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淬火感应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渡排总成,所述过渡排总成包括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导电板(21)及第二导电板(22),第一导电板(21)及第二导电板(22)沿厚度相互贴合,第一导电板(21)与第二导电板(22)之间设置有绝缘片(23),第一导电板(21)及第二导电板(22)的一端与淬火变压器相连接,第一导电板(21)及第二导电板(2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电极(122)及第二电极(123)相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件淬火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板(21)、第二导电板(22)及感应线圈(12)其内部均为中空设置,且第一导电板(21)、第二导电板(22)及感应线圈(12)的内腔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导电板(21)上远离感应器总成(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管接头(24),第二导电板(22)上远离感应器总成(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管接头(25),第一管接头(24)及第二管接头(25)分别用于连接冷却液管道。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件淬火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器总成(1)还包括喷水罩(14)、绝缘盘(15)及冷却管道(16),所述喷水罩(14)固定安装在绝缘盘(15)上,且喷水罩(14)的开口端与绝缘盘(15)固定连接,喷水罩(14)外周圈设置有若干喷水孔(141),绝缘盘(15)固定设置在固定盘(11)远离感应线圈(12)的一侧,安装盘(131)固定设置在喷水罩(14)远离绝缘盘(15)的一侧,所述冷却管道(16)的一端穿过固定盘(11)及绝缘盘(15)并与喷水罩(14)相连接,用于向喷水罩(14)通入冷却液。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件淬火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排总成还包括第三导电板(26),所述第三导电板(26)通过绝缘片(23)与第二导电板(22)厚度方向侧壁相连接,第一导电板(21)和第三导电板(26)之间连接有导电件(27),第三导电板(26)内部为中空设置,第三导电板(26)上远离感应器总成(1)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管接头(28),第三管接头(28)用于向第三导电板(26)内腔通入冷却液,冷却管道(16)远离喷水罩(14)的一端与第三导电板(26)内腔相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件淬火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道(16)包括第一管道(161)和第二管道(162),第一管道(161)和第二管道(162)相对于喷水罩(14)中心轴线对称设置,第一管道(161)和第二管道(162)的一端分别与喷水罩(14)相连通,所述过渡排总成还包括转接件(29),转接件(29)内部中空,转接件(29)的一端与第三导电板(26)内腔相连通,另一端位于第一导电板(21)一侧,第一管道(161)与第三导电板(26)相连通,第二管道(162)与转接件(29)相连通。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件淬火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排总成和感应器总成(1)之间还设置有连接总成(4),所述连接总成(4)包括第一连接件(41)及第二连接件(42),第一连接件(41)与第二连接件(42)对称设置,且两者之间通过绝缘片(23)隔开,所述第一连接件(41)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贯穿第一连接件(41)的第一安装孔(411),第一导电板(21)远离淬火变压器的一端具有开口,第一导电板(21)及第一电极(122)分别与第一连接件(41)长度方向两端的第一安装孔(411)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42)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贯穿第二连接件(42)的第二安装孔(421),第二导电板(22)远离淬火变压器的一端具有开口,第二导电板(22)及第二电极(123)分别与第二连接件(42)长度方向两端的第二安装孔(421)相连接,冷却管道(16)穿过第一连接件(41)及第二连接件(42)并与第三导电板(26)内腔相连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件淬火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排总成还包括屏蔽管(30),第一导电板(21)、第二导电板(22)及第三导电板(26)插设于屏蔽管(30)中,第一导电板(21)、第二导电板(22)及第三导电板(26)形成的整体外周侧沿长度方向套设有若干与屏蔽管(30)内壁相连接的绝缘支撑(31),屏蔽管(30)外周圈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支撑件(32)。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管件淬火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总成(4)还包括连接管(43)、第一定位件(44)及第二定位件(45),连接管(43)的直径大于屏蔽管(30)的直径,过渡排总成远离淬火变压器的一端插设于连接管(43)中,冷却管道(16)至少一部分位于连接管(43)中,第一定位件(44)的两端分别与屏蔽管(30)及连接管(43)相连接,第二定位件(45)的一端与连接管(43)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接件(41)及第二连接件(42)相连接,支撑件(32)、第一定位件(44)及第二定位件(45)的外径与长管件的内径相适配。
CN202221711132.1U 2022-06-24 2022-06-24 一种管件淬火感应器 Active CN2178095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11132.1U CN217809544U (zh) 2022-06-24 2022-06-24 一种管件淬火感应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11132.1U CN217809544U (zh) 2022-06-24 2022-06-24 一种管件淬火感应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09544U true CN217809544U (zh) 2022-11-15

Family

ID=83962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11132.1U Active CN217809544U (zh) 2022-06-24 2022-06-24 一种管件淬火感应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095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89846B (zh) 转向节双台阶淬火感应器及其淬火方法
CN204438769U (zh) 一种磁悬浮感应熔炼水冷铜坩埚
CN102936718B (zh) 一种多结构耦合磁场适应型旋转弧离子镀装置
CN217809544U (zh) 一种管件淬火感应器
CN210030820U (zh) 一种凸缘类零件专用淬火感应器装置
CN215328222U (zh) 一种淬火感应器
CN204392678U (zh) 用于重离子回旋加速器的高频腔体内杆冷却结构
CN102710147B (zh) 水冷高频整流装置
CN115094221B (zh) 一种长管件感应淬火装置
CN213718254U (zh) 一种电磁加热辊
CN216639588U (zh) 一种分段式喷水淬火感应器
CN202435638U (zh) 一种中频电炉感应圈的结构
CN207143287U (zh) 淬火感应圈
CN103225950B (zh) 用于真空自耗电弧炉的水冷炉室
CN211057156U (zh) 一种轴销类工件高频淬火感应器
CN207820266U (zh) 一种感应线圈加热装置
CN215887165U (zh) 一种半轴套管用表面淬火感应器
CN206799688U (zh) 多折弯工件的感应器及淬火机床
CN216639570U (zh) 一种分段式加热淬火感应器
CN209443038U (zh) 一种凸轮环梅花式加热淬火感应器
CN216585066U (zh) 一种耐磨芯轴齿部感应淬火装置
CN209636276U (zh) 齿轮感应淬火装置
CN220670178U (zh) 一种节能钢壳炉体
CN214958773U (zh) 高频电源充电模块
CN217445542U (zh) 一种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及焊接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