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50601A - 开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开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50601A
CN115050601A CN202210192803.6A CN202210192803A CN115050601A CN 115050601 A CN115050601 A CN 115050601A CN 202210192803 A CN202210192803 A CN 202210192803A CN 115050601 A CN115050601 A CN 1150506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nob
sliding
holder
detection switch
switch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9280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然照
姜寅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0506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506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5/00Switches with compound movement of handle or other operating part
    • H01H25/008Operating part movable both angularly and rectilinearly, the rectilinear movement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axis of angular mov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9/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which is rotatable about a longitudinal axis thereof and which is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xternal to the switch, e.g. by a hand
    • H01H19/02Details
    • H01H19/10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9/14Operating parts, e.g. turn kno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14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9/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which is rotatable about a longitudinal axis thereof and which is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xternal to the switch, e.g. by a hand
    • H01H19/02Details
    • H01H19/04Cases;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9/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which is rotatable about a longitudinal axis thereof and which is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xternal to the switch, e.g. by a hand
    • H01H19/02Details
    • H01H19/10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9/28Driving mechanisms allowing angular displacement of the operating part to be effective or possible in only one dir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17/00Facilitation of operation; Human engineering
    • H01H2217/006Different feeling for different switch si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17/00Facilitation of operation; Human engineering
    • H01H2217/018Indication of switch si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1/00Actuators
    • H01H2221/008Actuators other then push button
    • H01H2221/016Lever; Rock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1/00Actuators
    • H01H2221/088Actuators actuable from different dir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5/00Switch site location
    • H01H2225/01Different switch sites under one actuator in same plan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33/00Key modules
    • H01H2233/07Cap or button on actuator part
    • H01H2233/074Snap coupling

Landscapes

  • Switches With Compound Operations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AREA)

Abstract

能够在抑制卡合部分的破损以及变形的同时容易地取下开关装置的装饰部件。开关装置具备:第一旋钮;通过被传递施加于第一旋钮的按压操作的操作力而被按压的按压检测开关;装饰第一旋钮的周围的装饰部件;及将装饰部件卡合保持的保持件,装饰部件具有被卡合部,保持件具有与被卡合部卡合的卡合部,在对于第一旋钮进行了第一行程量的按压操作时,施加于第一旋钮的按压操作的操作力不传递到被卡合部,而是传递到按压检测开关,从而使按压检测开关被按压,在对第一旋钮进行了比第一行程量大的第二行程量的按压操作时,施加于第一旋钮的按压操作的操作力传递到被卡合部,从而使被卡合部弹性变形,卡合部与被卡合部的卡合状态被解除。

Description

开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使用于车辆的电动车窗等的开关装置中,利用了如下技术:将接受来自操作者的操作的旋转旋钮通过卡扣构造安装于被安装部件(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2845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将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以往的开关装置在从被安装部件取下旋转旋钮时,需要对旋转旋钮施加用于解除旋转旋钮与被安装部件的卡合部分的卡合状态的较强的力,因此旋转旋钮的取下并不容易,并且有旋转旋钮的卡合部分破损、变形的隐患。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具备:接受向第一方向的按压操作的第一旋钮;通过被传递施加于第一旋钮的按压操作的操作力而被按压的按压检测开关;装饰第一旋钮的周围的装饰部件;及将装饰部件卡合保持的保持件,装饰部件具有被卡合部,保持件具有与被卡合部卡合的卡合部,在对于第一旋钮进行了第一行程量的按压操作时,施加于第一旋钮的按压操作的操作力不传递到被卡合部,而是传递到按压检测开关,从而使按压检测开关被按压,在对于第一旋钮进行了比第一行程量大的第二行程量的按压操作时,施加于第一旋钮的按压操作的操作力传递到被卡合部,从而使被卡合部弹性变形,卡合部与被卡合部的卡合状态被解除。
发明效果
根据一实施方式,能够在抑制卡合部分的破损以及变形的同时容易地取下开关装置的装饰部件。
另外,本申请中的装饰部件相当于以往的开关装置的旋转旋钮。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的立体剖面图。
图4是从下侧(Z轴负侧)观察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所具备的旋钮的外观立体图。
图5是从下侧(Z轴负侧)观察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所具备的装饰部件的外观立体图。
图6是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所具备的第一保持件的外观立体图。
图7是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未进行按压操作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图8是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进行了第一行程量的按压操作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图9是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进行了第二行程量的按压操作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图10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的未进行旋转操作时的旋转机构的状态的图。
图1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的进行了旋转操作时的旋转机构的状态的图。
图12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的进行了旋转操作时的旋转恢复机构的状态的图。
图13是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所具备的基板的外观立体图。
图14是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所具备的基板以及促动器单元的外观立体图。
图15是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所具备的滑动件的外观立体图。
图16是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所具备的副壳体的外观立体图。
图17是表示在配置于基板的上表面的副壳体组装有促动器的状态的图。
图18是表示在图17所示的副壳体还组装有滑动件的状态的图。
图19是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所具备的滑动件的从下侧观察的外观立体图。
图20是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所具备的滑动件(把持促动器的状态)的从下侧观察的外观立体图。
图21是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所具备的滑动机构(未进行滑动操作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22是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所具备的滑动机构(进行了滑动操作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23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所具备的第一同时操作禁止机构(未进行操作的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24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所具备的第一同时操作禁止机构(进行了按压操作的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25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所具备的第一同时操作禁止机构(进行了滑动操作的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26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所具备的第二同时操作禁止机构(未进行操作的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27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所具备的第二同时操作禁止机构(进行了滑动操作的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28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所具备的第二同时操作禁止机构(进行了旋转操作的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29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所具备的第三同时操作禁止机构(未进行操作的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30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所具备的第三同时操作禁止机构(进行了按压操作的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3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所具备的第三同时操作禁止机构(进行了旋转操作的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32是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所具备的旋钮以及第一保持件的俯视图。
图33是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所具备的旋钮以及第一保持件的XY平面的剖面图。
图34是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所具备的旋钮以及第一保持件的外观立体图。
图35是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所具备的第一保持件的下方立体图。
图36是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所具备的第一保持件的仰视图。
图37是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所具备的壳体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开关装置100的概要)
图1是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的外观立体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方便,将X轴方向设为前后方向,将Y轴方向设为左右方向,将Z轴方向设为上下方向。其中,将X轴正方向设为前方向,将Y轴正方向设为右方向,将Z轴正方向设为上方向。另外,Z轴方向是权利要求书中的第一方向的一个例子。另外,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是权利要求书中的滑动方向的一个例子。
图1所示的开关装置100例如能够用作用于进行设置于汽车等车辆的车载装置(例如电动动力座椅)的操作的开关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具有立方体形状的主体部100A和从主体部100A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地设置的操作部100B。开关装置100能够通过操作部100B分别进行按下操作、滑动操作以及旋转操作。
具体而言,开关装置100能够通过操作部100B沿中心轴AX进行向下方(Z轴负方向)的按下操作。
另外,开关装置100能够通过操作部100B进行向与中心轴AX正交的前方(X轴正方向)、后方(X轴负方向)、右方(Y轴正方向)以及左方(Y轴负方向)的各个方向的滑动操作。
另外,开关装置100能够通过操作部100B进行向以中心轴AX为旋转中心的顺时针方向以及逆时针方向的各个方向的旋转操作。
(开关装置100的构成)
图2是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的立体剖面图。图4是从下侧(Z轴负侧)观察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所具备的旋钮102的外观立体图。图5是从下侧(Z轴负侧)观察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所具备的装饰部件104的外观立体图。图6是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所具备的第一保持件106的外观立体图。
<操作部100B的构成>
如图2所示,开关装置100具备旋钮102、装饰部件104、第一保持件106。旋钮102、装饰部件104以及第一保持件106是图1所示的操作部100B的构成部件。
旋钮102是接受来自操作者的按下操作的树脂制的部件。旋钮102是“第一旋钮”的一个例子。旋钮102在最上部具有水平的平板状、并且俯视时为矩形形状的操作部102A。另外,旋钮102具有从操作部102A的下表面的中央向下方(Z轴负方向)延伸设置的轴部102B。轴部102B插通于第一保持件106所形成的环状的内侧以及壳体108的开口部108C。如图4所示,在轴部102B的下端部并且中央向下方(Z轴负方向)突出地设置有圆柱状的突起部102C。轴部102B在进行了按下操作时在壳体108的内部由突起部102C经由促动器121对按压检测开关131进行按压。另外,如图4所示,在旋钮102的操作部102A的四个角部分别设有朝向外侧突出的突起部102D。各突起部102D具有面向下方且外侧倾斜的按压面102Da。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按压检测开关,使用具有金属圆顶触点与在施加了超负荷的情况下能够弹性变形的相对较硬质的橡胶材料所构成的按压件(橡胶管座)的轻触开关,但按压检测开关也可以不是轻触开关。按压检测开关具备恢复力。
装饰部件104是装饰旋钮102的周围的部件。装饰部件104是作为接受来自操作者的向前后左右方向的滑动操作以及旋转操作(与“按压操作不同的其他操作”的一个例子)的“第二旋钮”发挥功能的部件。装饰部件104的外形具有大致立方体形状,构成立方体形状的四个边与前方、后方、左方、右方对应地设置。因此,把持装饰部件104的操作者能够直观地识别应进行滑动操作的方向。也可以对装饰部件104的表面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实施用于提高装饰性的表面加工等(省略图示)。装饰部件104也可以与进行了镀敷或者特殊涂装的另一部件卡合。装饰部件104优选的是由以树脂为主体的材料构成,但装饰部件104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也可以由金属构成。装饰部件104在上表面104A的中央具有俯视时为矩形形状的开口部104B。在开口部104B配置旋钮102的操作部102A。装饰部件104具有能够相对于第一保持件106装卸的构成。即,开关装置100能够从装饰外观设计不同的多个装饰部件104之中选择性地更换安装于第一保持件106的装饰部件104。如图5所示,在装饰部件104的内部的顶棚面104C上的四个角部分别从该顶棚面104C垂下地设置有钩104D(“被卡合部”的一个例子)。装饰部件104通过四个钩104D的每一个与第一保持件106所具备的四个卡合爪106B的每一个卡合而由第一保持件106卡合保持。
第一保持件106是保持旋钮102以及装饰部件104的树脂制的部件。第一保持件106在该第一保持件106所形成的环状的内侧将旋钮102保持为能够沿上下方向(Z轴方向)滑动。另外,如图6所示,第一保持件106在等间隔(90度间隔)地配置的四个侧面106A分别向外侧突出地设置有卡合爪106B。第一保持件106在该第一保持件106所形成的环状的外侧利用四个卡合爪106B的每一个卡合保持装饰部件104。另外,如图6所示,第一保持件106在四个侧面106A上分别以将卡合爪106B夹在之间的方式设有一对杆部106C。各杆部106C从侧面106A向上方(Z轴正方向)延伸设置,并且具有向外侧弯折的杆形状。各杆部106C具有面向上方且内侧而倾斜的被按压面106Ca。如图2、图3、图7~图9、图33、图34所示,旋钮102与第一保持件106在上下方向上重叠地配置,在俯视时配置于重叠的位置。另外,在未进行按压操作时,旋钮102与第一保持件106在上下方向上隔开与第一行程量相同的尺寸的间隔地配置。另外,旋钮102的按压面102Da与第一保持件106的被按压面106Ca在俯视时配置于重叠的位置。另外,另外,按压面102Da与被按压面106Ca在上下方向上隔开与第一行程量相同的尺寸的间隔地配置。另外,按压面102Da与被按压面106Ca的上下方向上的距离小于通过进行按下操作而使旋钮102能够在上下方向上行进的极限尺寸。因此,在旋钮102被进行按压操作时,各杆部106C的被按压面106Ca被旋钮102的突起部102D(按压面102Da)从上方施力而传递按压力。按压面102Da与被按压面106Ca的形状相对于上下方向(Z轴方向)倾斜,因此来自旋钮102的按压力转换为向水平方向(XY平面方向)的施力。由此,各杆部106C向外侧方向弹性变形。
<主体部100A的构成>
另外,如图2所示,开关装置100具备壳体108、第二保持件110、滑动件112、副壳体114、促动器单元120、基板130以及罩116。壳体108、第二保持件110、滑动件112、副壳体114、促动器单元120、基板130以及罩116是图1所示的主体部100A的构成部件。
壳体108是具有大致立方体形状且中空构造的容器状且树脂制的部件。在壳体108的内部收容第二保持件110、滑动件112、副壳体114、促动器单元120以及基板130。在壳体108的上表面108A形成有具有一定高度的台座部108B。在台座部108B形成有俯视时以中心轴AX为中心的圆形状的开口部108C。在开口部108C中插通旋钮102的轴部102B。另外,壳体108的相当于下表面的部分的整体成为下侧开口部108D。下侧开口部108D被罩116封堵。
另外,关于第二保持件110的构成,之后使用图10~图12进行叙述。另外,关于滑动件112、副壳体114、促动器单元120以及基板130的构成,之后使用图13~图20进行叙述。
罩116是封堵壳体108的下侧开口部108D的树脂制且平板状的部件。罩116利用贯通该罩116的4根螺钉117螺纹紧固地固定于壳体108。
(卡合解除动作)
接下来,参照图7~图9,对基于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的卡合解除动作进行说明。
图7是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未进行按压操作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如图7所示,在未进行旋钮102的按压操作时,装饰部件104的钩104D卡合于第一保持件106的卡合爪106B。由此,装饰部件104由第一保持件106卡合保持,不容易从第一保持件106向上方脱落。另外,如图7所示,在未进行旋钮102的按压操作时,旋钮102的突起部102D未按压第一保持件106的杆部106C。因此,杆部106C处于未发生弹性变形的初始状态。
图8是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进行了第一行程量的按压操作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在进行了旋钮102的第一行程量的按压操作时,利用设于图4所示的旋钮102的轴部102B的下端部的突起部102C按压促动器121。另外,按压检测开关131被处于按压状态下的促动器121按压。另外,如图8所示,在进行了旋钮102的第一行程量的按压操作时,旋钮102的突起部102D与第一保持件106的杆部106C相接,但未按压杆部106C。因此,杆部106C处于未发生弹性变形的初始状态。因而,如图8所示,装饰部件104的钩104D仍为与第一保持件106的卡合爪106B卡合的状态。
图9是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进行了第二行程量的按压操作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如图9所示,在进行了旋钮102的第二行程量的按压操作时,旋钮102的突起部102D(按压面102Da)按压第一保持件106的杆部106C(被按压面106Ca)。由此,如图9所示,杆部106C向朝外侧扩展的方向弹性变形,利用其前端部分将装饰部件104的钩104D向外侧方向施力。其结果,如图9所示,装饰部件104的钩104D向朝外侧扩展的方向弹性变形,装饰部件104的钩104D被解除与第一保持件106的卡合爪106B的卡合。因而,装饰部件104能够容易地从第一保持件106向上方(Z轴正方向)取下。另外,装饰部件104除了具有与第一保持件106卡合相关的形状(卡合爪106B)以外,还可以具有与第一保持件106滑动的形状。根据该构成,在操作者使用一个手指解除钩104D与卡合爪106B的卡合然后使用另一个手指施加向上方抽出装饰部件104的力之前,装饰部件104不会从第一保持件106脱离。因此,装饰部件104违背操作者的意图地脱离的隐患变小。
如此,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通过进行旋钮102的第一行程量的按压操作,能够按压按压检测开关131,通过进行旋钮102的第二行程量的按压操作,能够不使用工具等地解除装饰部件104与第一保持件106的卡合状态。因此,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能够在抑制装饰部件104的卡合部分(钩104D以及卡合爪106B)的破损以及变形的同时容易地取下装饰部件104。
另外,在进行了第二行程量的按压操作时,按压检测开关131从开关接通状态进一步被向下方压入而超行程。但是,由于按压检测开关131所具有的橡胶管座131A(“弹性变形部”以及“能够弹性变形的按压件”的一个例子)弹性变形,可缓冲施加于按压检测开关131的负载。即,按压检测开关131的触点的破损得以抑制。
另外,图7~图9的卡合解除动作在开关装置100中的四个卡合部分(钩104D以及卡合爪106B)中同时进行。即,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通过进行旋钮102的第二行程量的按压操作,能够同时解除四个卡合部分(钩104D以及卡合爪106B)各自的卡合。
另外,如图7~图9所示,在钩104D的下端部设有面向下方且内侧倾斜的倾斜面104Da,在卡合爪106B的前端部设有面向上方且外侧倾斜的倾斜面106Ba。因此,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在安装装饰部件104时仅向下方压入装饰部件104而使倾斜面104Da与倾斜面106Ba抵接,从而能够使钩104D向外侧扩张,使钩104D卡合于卡合爪106B。
(旋转机构的构成以及动作)
图10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的未进行旋转操作时的旋转机构的状态的图。图1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的进行了旋转操作时的旋转机构的状态的图。另外,在图10以及图11中,省略了壳体108以及副壳体114的图示。另外,“旋转机构”由第二保持件110与两个旋转检测开关137、138构成。旋转检测开关137、138内置有金属性的弹簧部件,具备恢复力。
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在壳体108的内部设有大致圆筒状的第二保持件110。第二保持件110由滑动件112的筒部112A能够旋转地支承。第二保持件110是“旋转部件”的一个例子。另外,第二保持件110相对于操作部100B的第一保持件106以被止转的方式卡合。由此,第二保持件110在进行了基于操作部100B的旋转操作时,与操作部100B一起绕中心轴AX的轴旋转。
另外,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第二保持件110具有从前侧(X轴正侧)的侧面向下方(Z轴负方向)延伸设置的臂110A。臂110A一体地形成于第二保持件110,即,与第二保持件110一体地绕中心轴AX的轴旋转。
如图10所示,臂110A的下端部在未进行基于操作部100B的旋转操作时位于安装于基板130的上表面130A的两个旋转检测开关137、138的中间位置的上方。旋转检测开关137、138具备可通过一部分弹性变形而在立起状态与倾倒状态之间旋转的杆137A、138A。如图10所示,在未进行基于操作部100B的旋转操作时,杆137A、138A成为立起状态。由此,旋转检测开关137、138成为断开状态。
而且,若进行操作部100B的旋转操作,则第二保持件110以及臂110A与操作部100B一同旋转。由此,臂110A使处于旋转方向的旋转检测开关137的杆137A、或者旋转检测开关138的杆138A倾倒。由此,旋转检测开关137或者旋转检测开关138成为接通状态,与操作部100B的旋转方向相应的旋转操作信号经由连接器136向外部输出。
例如图11示出进行了操作部100B向逆时针方向的旋转操作的状态。在该情况下,第二保持件110的臂110A使处于逆时针方向的旋转检测开关137的杆137A倾倒。由此,旋转检测开关137成为接通状态,与操作部100B向逆时针方向的旋转操作相应的旋转操作信号经由连接器136向外部输出。
另一方面,在进行了操作部100B向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操作的情况下,第二保持件110的臂110A使处于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检测开关138的杆138A倾倒。由此,旋转检测开关138成为接通状态,与操作部100B向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操作相应的旋转操作信号经由连接器136向外部输出。
如此,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具备:第二保持件110,由滑动件112能够旋转地支承,通过来自操作部100B的操作力旋转;以及配合于第二保持件110的旋转地被进行开关操作的旋转检测开关138。由此,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除了基于操作部100B的滑动操作之外,还能够进行基于操作部100B的旋转操作,并且能够进行基于旋转检测开关138的旋转操作的检测。在从旋转操作释放时,与旋转操作相关的部件通过来自旋转检测开关137或者旋转检测开关138的恢复力而恢复到初始位置。
(旋转恢复机构)
图12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的未进行旋转操作时的旋转恢复机构的状态的图。另外,在图12中,省略了壳体108、副壳体114以及滑动件112的图示。另外,“旋转恢复机构”由第二保持件110的凸轮面110C、滚珠118以及螺旋弹簧119构成。
如图12所示,第二保持件110具有朝向上方(Z轴正方向)形成为山形的凸轮面110C。凸轮面110C被由滑动件112保持的滚珠118通过由滑动件112保持的螺旋弹簧119的施力而从下侧(Z轴负侧)按压。
如图12所示,在未进行操作部100B的旋转操作时,滚珠118对凸轮面110C的顶部施力。由此,第二保持件110能够稳定地维持处于未进行旋转操作时的初始位置的状态。
另一方面,当操作部100B进行旋转操作时,滚珠118伴随着第二保持件110的旋转,通过来自凸轮面110C的施力,一边压缩螺旋弹簧119一边沿凸轮面110C的倾斜面朝向凸轮面110C的下摆部滑动。
而且,当接触操作部100B的旋转操作时,滚珠118通过来自螺旋弹簧119的施力,一边对凸轮面110C的倾斜面施力一边沿凸轮面110C的倾斜面朝向凸轮面110C的顶部滑动。此时,第二保持件110通过来自滚珠118的施力,向与基于旋转操作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恢复到未进行旋转操作时的初始位置。
另外,第二保持件110具有以180度间隔配置的两个凸轮面110C。伴随于此,开关装置100具有2组滚珠118与螺旋弹簧119的组。由此,开关装置100能够利用两个滚珠118稳定地从下侧(Z轴负侧)对第二保持件110的两个凸轮面110C施力。
(滑动机构的构成)
接下来,参照图13~图20,对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所具备的滑动机构的构成进行说明。“滑动机构”由滑动件112、副壳体114、促动器122-1~122-4以及滑动检测开关132-1~132-4构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滑动检测开关,使用具有金属圆顶触点与橡胶管座的轻触开关,但滑动检测开关只要具备触点与恢复力即可,不限于轻触开关。
<基板130的构成>
图13是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所具备的基板130的外观立体图。
基板130为硬质的树脂制且平板状的部件。基板130在俯视时具有四边形状。基板130在壳体108的内部以相对于XY平面水平的姿态固定地设置于罩116的上表面。作为基板130,例如使用PWB(Printed Wiring Board)。
如图13所示,在基板130的上表面130A安装有按压检测开关131以及滑动检测开关132-1~132-4。按压检测开关131配置于基板130的上表面130A的中央(中心轴AX上)。按压检测开关131的橡胶管座131A向上方(Z轴正方向)突出地设置。按压检测开关131通过橡胶管座131A的上表面被按压而切换为开关接通状态。
滑动检测开关132-1配置于比按压检测开关131靠前侧(X轴正侧)。滑动检测开关132-3配置于比按压检测开关131靠右侧(Y轴正侧)。滑动检测开关132-4配置于比按压检测开关131靠左侧(Y轴负侧)。各滑动检测开关132-1~132-4的能够弹性变形的橡胶管座132A向上方(Z轴正方向)突出地设置。滑动检测开关132-1~132-4分别通过橡胶管座132A的上表面被按压而切换为开关接通状态。
在基板130的上表面130A设有连接器136。连接器136具有沿左右方向(Y轴方向)排列设置的多根连接器销136A。各连接器销136A为金属制且棒状的部件。开关装置100通过外部连接器(省略图示)与连接器136连接而与外部电连接,能够向外部供给各开关131、132的操作信号。
<促动器单元120的构成>
图14是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所具备的基板130以及促动器单元120的外观立体图。如图14所示,促动器单元120具备促动器121与促动器122-1~122-4。促动器122-1~122-4是“驱动部件”的一个例子。
促动器121在按压检测开关131的上方以能够沿上下方向(Z轴方向)移动的方式配置。
促动器122-1在滑动检测开关132-1的上方配置为能够绕沿Y轴方向配置的中心轴旋转。促动器122-1所具备的臂部122B的下表面抵接在滑动检测开关132-1所具备的橡胶管座132A的上表面。
促动器122-2在滑动检测开关132-2的上方配置为能够绕沿Y轴方向配置的中心轴旋转。促动器122-2所具备的臂部122B的下表面抵接在滑动检测开关132-2所具备的橡胶管座132A的上表面。
促动器122-3在滑动检测开关132-3的上方配置为能够绕沿X轴方向配置的中心轴旋转。促动器122-3所具备的臂部122B的下表面抵接在滑动检测开关132-3所具备的橡胶管座132A的上表面。
促动器122-4在滑动检测开关132-4的上方配置为能够绕沿X轴方向配置的中心轴旋转。促动器122-4所具备的臂部122B的下表面抵接在滑动检测开关132-4所具备的橡胶管座132A的上表面。
各促动器122-1~122-4被配置为,其旋转轴部122A嵌合并支承于后面详细叙述的副壳体114的轴承孔114E而可旋转。另外,促动器122-1~122-4分别具有从旋转轴部122A的中央朝向中心轴AX延伸设置的臂部122B。臂部122B的下表面抵接于滑动检测开关132所具备的橡胶管座132A的上表面。另外,促动器122-1~122-4分别具有在旋转轴部122A的上方与旋转轴部122A沿相同方向延伸设置的棒状的杆部122C。
促动器122-1~122-4各自的臂部122B在未进行滑动操作时被滑动检测开关132的橡胶管座132A从下方支承,从而保持水平状态。
<滑动件112的构成>
图15是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所具备的滑动件112的外观立体图。图15所示的滑动件112是“滑动部件”的一个例子,通过来自操作部100B的操作力而滑动。如图15所示,滑动件112具有筒部112A以及滑动部112B。滑动件112是“滑动部件”的一个例子。
筒部112A是在滑动件112的中央(中心轴AX上)沿中心轴AX在上下方向(Z轴方向)上延伸设置的圆筒状的部分。筒部112A通过插通于第二保持件110的开口110B(参照图21)内而将第二保持件110能够旋转地支承。另外,筒部112A通过旋钮102的轴部102B插通于筒内112Aa而将旋钮102支承为能够沿上下方向(Z轴方向)移动,并且能够使滑动件112与操作部100B一体地滑动。
滑动部112B是从筒部112A的外周面的下端部向水平方向上的外侧伸出的具有一定厚度的部分。滑动部112B在俯视时具有大致正方形状。滑动部112B伴随着滑动件112的滑动,在副壳体114的凹部114A(参照图16)内沿副壳体114的滑动面114B(参照图16)滑动。
另外,滑动部112B以四个角部112Ba的各个进入副壳体114的四个狭缝部114C(参照图16)的各个的状态配置,从而能够使滑动件112沿水平方向(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滑动,并且限制滑动件112向上下方向(Z轴方向)的移动以及晃动。
另外,如图15所示,滑动件112具有圆柱状的保持部112C。保持部112C从滑动部112B的上表面上的角部的附近位置(俯视时与第二保持件110的凸轮面110C重叠的位置)向上方(Z轴正方向)突出地设置。保持部112C具有沿圆周方向缺口的缺口部112Ca,在该缺口部112Ca内,第二保持件110的凸轮面110C伴随着第二保持件110的旋转沿圆周方向移动。另外,保持部112C在其内部将滚珠118保持为能够沿上下方向(Z轴方向)移动,并且将配置于滚珠118的下侧的螺旋弹簧119保持为能够沿上下方向(Z轴方向)伸缩。由此,开关装置100能够通过滚珠118从下侧(Z轴负侧)对第二保持件110的凸轮面110C施力。另外,滑动件112具有以180度间隔配置的两个保持部112C。滑动件112能够保持2组滚珠118与螺旋弹簧119的组。
<副壳体114的构成>
图16是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所具备的副壳体114的外观立体图。图16所示的副壳体114是“支承部件”的一个例子,并且是将滑动件112能够滑动地支承的块状(大致立方体形状)的部件。副壳体114是“支承部件”的一个例子。
如图16所示,副壳体114具有从该副壳体114的上表面向下方(Z轴负方向)凹陷的凹部114A。凹部114A具有由沿前后方向(X轴方向)延伸的部分与沿左右方向(Y轴方向)延伸的部分构成的十字状。凹部114A是可滑动地收容滑动件112的空间。凹部114A的内底面成为滑动件112滑动的水平的滑动面114B。
另外,副壳体114在成为凹部114A的四个内角部的部分分别具有四个狭缝部114C的各个狭缝部114C。四个狭缝部114C分别是滑动件112的四个角部112Ba的各个角部112Ba所插入的部分。四个狭缝部114C分别能够使滑动件112的四个角部112Ba的各个角部112Ba在比凹部114A靠外侧滑动移动,并且限制四个角部112Ba各自向上下方向(Z轴方向)的移动。
另外,副壳体114在凹部114A的四个前端部各自的下侧分别具有四个收容部114D的各个收容部114D。四个收容部114D分别收容四个促动器122-1~122-4的各个促动器122-1~122-4。在各四个收容部114D内壁面分别设有一对轴承孔114E。一对轴承孔114E通过使促动器122的旋转轴部122A的两端部嵌入而将促动器122能够旋转地轴支承。
另外,副壳体114在其中央部(中心轴AX上)具有方筒状的支承部114F。支承部114F在其筒内将促动器121的上部支承为能够沿上下方向(Z轴方向)移动。在支承部114F的上表面形成有十字状的开口部114Fa。开口部114Fa通过使促动器121的上表面露出,能够实现旋钮102的突起部102C对促动器121的上表面的按压。
图17是表示在配置于基板130的上表面130A的副壳体114中组装有促动器121、122的状态的图。
如图17所示,在副壳体114所具备的四个收容部114D分别收容四个促动器122-1~122-4的各个促动器122-1~122-4。各促动器122的旋转轴部122A的两端部由设于收容部114D的内壁面的一对轴承孔114E(参照图16)轴支承。由此,各促动器122被可旋转地支承在收容部114D内。
另外,如图17所示,各促动器122的杆部122C配置于比副壳体114的滑动面114B靠上方。由此,能够通过在副壳体114的凹部114A内滑动的滑动件112操作各促动器122的杆部122C。
另外,如图17所示,促动器121的上部被支承在设于副壳体114的中央部(中心轴AX上)的支承部114F的筒内。促动器121的上表面从形成于支承部114F的上表面的开口部114Fa露出。由此,促动器121能够实现基于旋钮102的突起部102C的按压。
图18是表示在图17所示的副壳体114还组装有滑动件112的状态的图。
如图18所示,滑动件112配置于副壳体114的凹部114A。在凹部114A中,副壳体114能够沿副壳体114的滑动面114B(即,凹部114A的内底面)上沿水平方向(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滑动。
另外,如图18所示,滑动件112的四个角部112Ba分别以插入设于副壳体114的四个狭缝部114C的各个的状态配置于比凹部114A靠外侧。由此,滑动件112在凹部114A中能够沿水平方向(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滑动,并且被四个狭缝部114C的各个限制向上下方向(Z轴方向)的移动以及晃动。
<滑动件112对促动器122的把持构成>
图19是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所具备的滑动件112的从下侧观察的外观立体图。图20是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所具备的滑动件112(把持促动器122-1~122-4的状态)的从下侧观察的外观立体图。
如图19所示,滑动件112在滑动部112B的下侧(Z轴负侧)开口的内部空间112Bb内,相对于四个滑动方向(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分别具有一对把持部112D。滑动件112能够通过一对把持部112D把持一个促动器122的杆部122C。
如图19所示,各把持部112D从内部空间112Bb的顶棚面112Bc垂下地设置。各把持部112D在下侧(Z轴负侧)具有开口部112Da,能够从该开口部112Da嵌入促动器122的杆部122C。
如图20所示,四个促动器122-1~122-4分别配置于滑动件112所具备的一对把持部112D的下侧。另外,如图20所示,各促动器122的杆部122C从下侧(Z轴负侧)嵌入于滑动件112所具备的一对把持部112D,由该一对把持部112D把持。由此,各促动器122伴随着滑动件112的滑动而从滑动件112被传递操作力,由此以旋转轴部122A为旋转中心旋转。
(滑动机构的动作)
接下来,参照图21以及图22,对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所具备的滑动机构的动作进行说明。图21是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所具备的滑动机构(未进行滑动操作的状态)的剖面图。图22是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所具备的滑动机构(进行了滑动操作的状态)的剖面图。
如图21所示,在未进行基于操作部100B的滑动操作时,滑动件112处于其中心位于中心轴AX上的状态。
此时,如图20所示,各促动器122未被从滑动件112传递操作力,而是通过来自各滑动检测开关132的恢复力被从下侧(Z轴负侧)施力,由此维持水平状态。
而且,如图21所示,若进行基于操作部100B的滑动操作,则滑动件112在其滑动部112B收容于副壳体114的凹部114A的状态下与操作部100B一起沿滑动操作方向滑动。
由此,如图21所示,由滑动件112把持的位于滑动操作方向的促动器122和位于与滑动操作方向相反的方向的促动器122被从滑动件112传递操作力,从而旋转。
但如图21所示,位于滑动操作方向的促动器122以臂部122B被向上方(Z轴正方向)推起的方式旋转。另一方面,位于与滑动操作方向相反的方向的促动器122以臂部122B被向下方(Z轴负方向)按下的方式旋转。
其结果,如图21所示,位于与滑动操作方向相反的方向的促动器122的臂部122B按压配置于其下侧的滑动检测开关132。
滑动检测开关132被促动器122的臂部122B从上方按压,从而切换为开关接通状态。
另外,图21示出进行了基于操作部100B的向前方(X轴正方向)的滑动操作的例子。在该情况下,滑动件112与操作部100B一起向前方(X轴正方向)滑动。
由此,如图21所示,由滑动件112把持的位于前方(X轴正方向)的促动器122-1与位于后方(X轴负方向)的促动器122-2通过由滑动件112进行杆操作而旋转。
但是,如图21所示,位于前方(X轴正方向)的促动器122-1以臂部122B被向上方(Z轴正方向)推起的方式旋转。另一方面,位于后方(X轴负方向)的促动器122-2以臂部122B被向下方(Z轴负方向)按下的方式旋转。
其结果,如图21所示,位于后方(X轴负方向)的促动器122-2的臂部122B按压配置于其下侧的滑动检测开关132-2。
滑动检测开关132-2被促动器122-2的臂部122B从上方按压,从而切换为开关接通状态。
另外,在基于操作部100B的滑动操作被解除时,位于与滑动操作方向相反的方向的促动器122的臂部122B通过来自滑动检测开关132的恢复力向上方(Z轴正方向)推起。由此,位于与滑动操作方向相反的方向的促动器122恢复到进行滑动操作之前的初始状态(臂部122B为水平的状态)。此时,位于与滑动操作方向相反的方向的促动器122利用其杆部122C将滑动件112向与滑动操作方向相反的方向施力。由此,滑动件112恢复到进行滑动操作之前的初始位置(其中心位于中心轴AX上的位置)。
如此,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具备:接受操作力的操作部100B;通过来自操作部100B的操作力滑动的滑动件112;可滑动地支承滑动件112的副壳体114;被副壳体114可旋转地支承,并伴随着滑动件112的滑动被从滑动件112施力从而旋转的促动器122;以及通过促动器122的旋转而被开关操作的滑动检测开关132。
而且,在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中,促动器122在操作力释放时,通过来自滑动检测开关132的恢复力恢复到旋转前的状态。另外,受到恢复力的促动器122向滑动件112传递恢复力,使滑动件112恢复到滑动前的初始位置。
而且,在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中,滑动件112能够沿多个滑动方向滑动,对于多个滑动方向的各个方向,分别具备促动器122与滑动检测开关132。
由此,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通过滑动件112直接对促动器122施力而能够提高从滑动件112向促动器122传递操作力的动作的可靠性。
另外,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通过按照每个滑动操作方向设置促动器122与滑动检测开关132,能够提高向促动器122与滑动检测开关132传递操作力的动作的可靠性。
(第一同时操作禁止机构)
图23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所具备的第一同时操作禁止机构(未进行操作的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如图23所示,在旋钮102的轴部102B的下端部的突起部102C的周围向下方突出地设置有都为四棱柱状的四个嵌合凸部102E。另一方面,在副壳体114的支承部114F中,在四个嵌合凸部102E各自下侧的位置,都形成为四棱柱状的四个嵌合凹部114Fb分别从支承部114F的上表面向下方凹陷的形状。
如图23所示,在未进行基于操作部100B的操作时,四个嵌合凸部102E均与四个嵌合凹部114Fb嵌合。由此,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能够从图23所示的未进行基于操作部100B的操作的状态选择性地进行基于旋钮102的按压操作以及基于操作部100B的滑动操作这两方。
图24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所具备的第一同时操作禁止机构(进行了按压操作的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如图24所示,在进行了基于旋钮102的按压操作时,四个嵌合凸部102E分别进入四个嵌合凹部114Fb的各个而嵌合。由此,旋钮102向水平方向的移动被限制。由此,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在图24所示的进行了基于旋钮102的按压操作的状态下,不能同时进行基于操作部100B的滑动操作。
图25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所具备的第一同时操作禁止机构(进行了滑动操作的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如图25所示,在进行了基于操作部100B的滑动操作时,四个嵌合凸部102E分别沿水平方向移动,从而抵接于支承部114F的上表面,无法分别进入四个嵌合凹部114Fb。由此,旋钮102向下方的移动被限制。由此,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在图25所示的进行了基于操作部100B的滑动操作的状态下,不能同时进行基于旋钮102的按压操作。
(第二同时操作禁止机构)
图26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所具备的第二同时操作禁止机构(未进行操作的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如图26所示,在第一保持件106向下方突出地设置有都为四棱柱状的以90度间隔配置的四个凸部106D(“被限制部”的一个例子)。另一方面,在壳体108的开口部108C的内周缘部,朝向外侧缺口而形成有以90度间隔配置的四个第一凹部108E(“第二限制部”的一个例子)。而且,从四个第一凹部108E的各个朝向外缺口而形成有第二凹部108F(“第一限制部”的一个例子)。
如图26所示,在未进行基于操作部100B的操作时,四个凸部106D分别为进入四个第一凹部108E的各个的状态,但未卡合于四个第一凹部108E的各个以及四个第二凹部108F的各个。由此,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能够从图26所示的未进行基于操作部100B的操作的状态选择性地进行基于操作部100B的旋转操作以及基于操作部100B的滑动操作这两方。如图37所示,第一凹部108E包括壁部108Ea与壁部108Eb,该壁部108Ea以与操作部100B以中心轴AX的旋转中心被旋转操作的方向交叉的朝向设置,该壁部108Eb与旋转操作的方向大致平行地设置。壁部108Ea规定对操作部100B进行旋转操作时的角度范围。壁部108Ea设于在操作部100B仅被旋转操作规定的旋转角度时抵接于凸部106D的侧面的位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部100B从初始状态被旋转操作12°时,凸部106D与壁部108Ea抵接。第二凹部108F包括壁部108Fa与壁部108Fb,该壁部108Fa以与从中心轴AX沿XY平面方向延伸的直线交叉的朝向设置,该壁部108Fb与从中心轴AX沿XY平面方向延伸的直线大致平行地设置。壁部108Fa规定对操作部100B进行滑动操作时的操作距离的范围。
图27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所具备的第二同时操作禁止机构(进行了滑动操作的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如图27所示,在进行了基于操作部100B的滑动操作时,位于滑动操作方向的一个凸部106D进入位于滑动操作方向的一个第二凹部108F。由此,第一保持件106的旋转被限制。由此,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在图27所示的进行了基于操作部100B的滑动操作的状态下,不能同时进行操作部100B的旋转操作。
图28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所具备的第二同时操作禁止机构(进行了旋转操作的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如图28所示,在进行了基于操作部100B的旋转操作时,四个凸部106D分别在四个第一凹部108E各自的内部沿旋转操作方向旋转,从而抵接于第一凹部108E的外侧的内壁面,不能进入第二凹部108F。由此,第一保持件106向水平方向的移动被限制。由此,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在图28所示的进行了基于操作部100B的旋转操作的状态下,不能同时进行基于操作部100B的滑动操作。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凸部106D是第一保持件106的一部分的构成进行了说明,但凸部106D也可以形成为第二保持件2或者装饰部件104的一部分。在形成为任何部件的一部分的情况下,凸部106D都设置成与设于壳体108的第一凹部108E以及第二凹部108F建立了关联的形状以及配置。
(第三同时操作禁止机构)
图29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所具备的第三同时操作禁止机构(未进行操作的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如图29所示,在旋钮102的轴部102B的外周面向外侧突出地设置有四棱柱状的凸部102F。另一方面,在滑动件112的筒部112A的上缘部,朝向下侧缺口形成有凹部112E。
如图29所示,在未进行基于操作部100B的操作时,凸部102F位于凹部112E的上方,不与凹部112E卡合。由此,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能够从图29所示的未进行基于操作部100B的操作的状态选择性地进行基于旋钮102的按压操作以及基于操作部100B的滑动操作这两方。
图30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所具备的第三同时操作禁止机构(进行了按压操作的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如图30所示,在进行了基于旋钮102的按压操作时,凸部102F进入凹部112E。由此,旋钮102的旋转被限制。由此,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在图30所示的进行了基于旋钮102的按压操作的状态下,不能同时进行基于操作部100B的旋转操作。
图3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所具备的第三同时操作禁止机构(进行了旋转操作的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如图31所示,在进行了基于操作部100B的旋转操作时,凸部102F沿旋转操作方向旋转,从而抵接于滑动件112的筒部112A的上缘部,不能进入凹部112E。由此,旋钮102向下方的移动被限制。由此,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在图31所示的进行了基于操作部100B的旋转操作的状态下不能同时进行基于旋钮102的按压操作。
图32是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所具备的旋钮102以及第一保持件106的俯视图。图33是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所具备的旋钮102以及第一保持件106的XY平面的剖面图。图34是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所具备的旋钮102以及第一保持件106的外观立体图。如图32~图34所示,旋钮102与第一保持件106在上下方向上重叠地配置,并且在俯视时配置于重叠的位置。
图35是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所具备的第一保持件106的下方立体图。图36是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所具备的第一保持件106的仰视图。图37是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所具备的壳体108的俯视图。如图35以及图36所示,在第一保持件106向下方突出地设置有都为四棱柱状的以90度间隔配置的四个凸部106D。
另一方面,如图37所示,在壳体108的开口部108C的内周缘部,朝向外侧缺口而形成有以90度间隔配置的四个第一凹部108E。而且,从四个第一凹部108E分别朝向外侧缺口而形成有第二凹部108F。
另外,如图37所示,第一凹部108E包括壁部108Ea与壁部108Eb,该壁部108Ea设置为与在对操作部100B绕中心轴AX的旋转中心进行旋转操作时的方向相交叉的朝向,该壁部108Eb设置为与旋转操作时的方向大致平行。壁部108Ea规定对操作部100B进行旋转操作时的角度范围。
另外,如图37所示,第二凹部108F包括壁部108Fa与壁部108Fb,该壁部108Fa设置为与从中心轴AX沿XY平面方向延伸的直线相交叉的朝向,该壁部108Fb设置为与从中心轴AX沿XY平面方向延伸的直线大致平行。壁部108Fa规定对操作部100B进行滑动操作时的操作距离的范围。
以上,详细叙述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或者变更。
例如,在一实施方式中,作为“在进行了按压操作时弹性变形的弹性变形部”的一个例子,使用了按压检测开关131的橡胶管座131A,但并不限定于此。“在进行了按压操作时弹性变形的弹性变形部”也可以是配置于将施加于旋钮102的按压操作力传递至按压检测开关131的传递路径的任意部件。例如“在进行了按压操作时弹性变形的弹性变形部”也可以是配置在来自旋钮102的按压操作的操作力的传递路径的能够弹性变形的促动器。另外,例如“在进行了按压操作时弹性变形的弹性变形部”也可以是旋钮102的能够弹性变形的至少一部分的部位。
附图标记说明
100 开关装置
100A 主体部
100B 操作部
102 旋钮
102A 操作部
102B 轴部
102C 突起部
102D 突起部
102Da 按压面
102E 嵌合凸部
102F 凸部
104 装饰部件
104A 上表面
104B 开口部
104C 顶棚面
104D 钩
104Da 倾斜面
106 第一保持件
106A 侧面
106B 卡合爪
106Ba 倾斜面
106C 杆部
106Ca 被按压面
106D 凸部
108 壳体
108A 上表面
108B 台座部
108C 开口部
108D 下侧开口部
108E 第一凹部
108Ea 壁部
108Eb 壁部
108F 第二凹部
108Fa 壁部
108Fb 壁部
110 第二保持件
110A 臂
110B 开口
110C 凸轮面
112 滑动件
112A 筒部
112B 滑动部
112Ba 角部
112Bb 内部空间
112Bc 顶棚面
112C 保持部
112D 把持部
112Da 开口部
112E 凹部
114 副壳体
114A 凹部
114B 滑动面
114C 狭缝部
114D 收容部
114E 轴承孔
114F 支承部
114Fa 开口部
114Fb 嵌合凹部
116 罩
117 螺钉
118 滚珠
119 螺旋弹簧
120 促动器单元
121 促动器
122 促动器
122A 旋转轴部
122B 臂部
122C 杆部
130 基板
131 按压检测开关
131A 橡胶管座
132 滑动检测开关
132A 橡胶管座
136 连接器
136A 连接器销
137、138 旋转检测开关
137A、138A 杆
AX 中心轴

Claims (14)

1.一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旋钮,接受向第一方向的按压操作;
按压检测开关,通过被传递施加于所述第一旋钮的所述按压操作的操作力而被按压;
装饰部件,对所述第一旋钮的周围进行装饰;以及
保持件,对所述装饰部件进行卡合保持,
所述装饰部件具有被卡合部,
所述保持件具有与所述被卡合部卡合的卡合部,
在对所述第一旋钮进行了第一行程量的所述按压操作时,施加于所述第一旋钮的所述按压操作的操作力不传递到所述被卡合部,而是传递到所述按压检测开关,从而使所述按压检测开关被按压,
在对于所述第一旋钮进行了比所述第一行程量大的第二行程量的所述按压操作时,施加于所述第一旋钮的所述按压操作的操作力传递到所述被卡合部,从而使所述被卡合部弹性变形,所述卡合部与所述被卡合部的卡合状态被解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施加于所述第一旋钮的所述按压操作的操作力传递到所述按压检测开关的传递路径中,具有在进行了所述第二行程量的所述按压操作时弹性变形的弹性变形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变形部是所述按压检测开关所具有的能够弹性变形的按压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变形部是配置于所述传递路径的能够弹性变形的促动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变形部是作为所述第一旋钮的一部分而被形成的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位。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件具有杆部,在对于所述第一旋钮进行了所述第二行程量的所述按压操作时,该杆部从所述第一旋钮被施力而弹性变形,从而按压所述被卡合部而使其弹性变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旋钮与所述保持件在未进行所述按压操作时隔开比所述第二行程量小的规定的间隔地配置,
所述第一旋钮具有突起部,在进行了所述第二行程量的所述按压操作时,该突起部对所述杆部施力而使其弹性变形,从而使所述被卡合部按压于所述杆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杆部具有倾斜面,该倾斜面通过被所述突起部从所述第一方向按压,将来自所述突起部的按压力转换为向水平方向的施力,使该杆部在水平方向上弹性变形,
所述杆部通过在所述水平方向上弹性变形,按压所述被卡合部而使其弹性变形。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旋钮与所述保持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重叠地配置,在从所述第一方向俯视时配置于重叠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饰部件作为接受与所述按压操作不同的其他操作的第二旋钮发挥功能。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旋钮被设为能够接受来自操作者的操作力而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多个滑动方向滑动,
所述开关装置具备:
滑动部件,与所述第二旋钮连接地设置,通过被传递施加于所述第二旋钮的操作力而向所述滑动方向滑动;
支承部件,将所述滑动部件支承为能够向所述滑动方向滑动;
驱动部件,被所述支承部件支承为能够旋转,配合于所述滑动部件的滑动而旋转;以及
滑动检测开关,通过所述驱动部件的旋转而被进行开关操作,
与多个所述滑动方向分别对应地设置所述驱动部件与所述滑动检测开关,
所述滑动检测开关具有恢复力,
所述驱动部件、所述滑动部件以及所述第二旋钮在施加于所述第二旋钮的操作力被释放时,通过来自所述滑动检测开关的所述恢复力恢复到初始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旋钮被设为能够接受由操作者进行旋转操作时的操作力而以与第一方向平行的中心轴为中心旋转,
所述开关装置具备:
旋转部件,被所述滑动部件支承为能够旋转,并配合于所述第二旋钮的旋转而旋转;以及
旋转检测开关,配合于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而被进行开关操作。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收容所述滑动部件的壳体,
所述旋转部件或者所述保持件或者所述第二旋钮具有被限制部,
所述壳体具备:
第一限制部,在所述第二旋钮向所述滑动方向被操作而使得所述滑动部件滑动的状态下,该第一限制部与所述被限制部卡合,从而限制所述第二旋钮的旋转;以及
第二限制部,在所述旋转部件旋转的状态下与所述被限制部卡合,从而限制所述滑动部件的滑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旋钮具有朝向所述支承部件延伸设置的嵌合凸部,
所述支承部件具有嵌合凹部,该嵌合凹部在所述第一旋钮被进行所述按压操作而朝向所述支承部件移动时与所述嵌合凸部嵌合,在所述第一旋钮被按压操作的状态下限制所述第二旋钮的滑动。
CN202210192803.6A 2021-03-09 2022-03-01 开关装置 Pending CN11505060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37654 2021-03-09
JP2021037654A JP2022137925A (ja) 2021-03-09 2021-03-09 スイッ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50601A true CN115050601A (zh) 2022-09-13

Family

ID=83005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92803.6A Pending CN115050601A (zh) 2021-03-09 2022-03-01 开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574782B2 (zh)
JP (1) JP2022137925A (zh)
CN (1) CN115050601A (zh)
DE (1) DE10202210556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77428B2 (ja) * 2019-02-07 2022-05-30 アルプス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28452A (ja) 2005-02-15 2006-08-31 Fujitsu Ten Ltd スイッチ装置
US8901443B2 (en) * 2012-08-10 2014-12-02 Honda Motor Co., Ltd. Multi-position switch assembly for controlling a vehicle display screen
CN104885177B (zh) * 2012-12-12 2017-09-22 Ls汽车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多操作开关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293365A1 (en) 2022-09-15
JP2022137925A (ja) 2022-09-22
US11574782B2 (en) 2023-02-07
DE102022105569A1 (de) 2022-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76293B2 (en) Interior illumination device
US7122756B2 (en) Push switch
EP1750292B1 (en)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ing switch system
US20040154910A1 (en) Rotary push switch device
EP1524680A2 (en) Joystick input device
US20130037392A1 (en) Operating device
US7492353B2 (en) Joystick switching device
CN115050601A (zh) 开关装置
JP2562346Y2 (ja) コントロールスイッチ
EP0454908A2 (en) Handle operating switch
JP4317741B2 (ja) 4方向スイッチ装置
JPH09508599A (ja) スイッチ、特に自動車の舵取装置のカラムスイッチ
EP1909158B1 (en) Actuating element
CN113196200B (zh) 操作装置
CN111712895B (zh) 开关装置
US6600115B2 (en) Switching device
JP2004055392A (ja) 多方向入力装置
JP2001118468A (ja) スイッチ装置
JPH10228843A (ja) スイッチ装置
JP2006116624A (ja) 電動工具のスイッチ機構
JP3344140B2 (ja) 操作釦装置
GB2418779A (en) Sliding operation switch
JP2023518633A (ja) フラッシュライト
JP4299640B2 (ja) 接点ユニット
JPH11126535A (ja) 押ボタンスイッ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