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73996B -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73996B
CN114973996B CN202210602554.3A CN202210602554A CN114973996B CN 114973996 B CN114973996 B CN 114973996B CN 202210602554 A CN202210602554 A CN 202210602554A CN 114973996 B CN114973996 B CN 1149739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panel
layer
circuit board
display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0255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73996A (zh
Inventor
王明强
包征
何德星
张家祥
王畅
胡宏锦
方远�
张斌
吴承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0255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7399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739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73996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96551 priority patent/WO2023231922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739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739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G09F9/335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being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OL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该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和电路板,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和环绕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包括第一衬垫区域和至少一条第一走线,在第一衬垫区域内设置有多个第一衬垫,电路板包括第二衬垫区域和至少两条第二走线,在第二衬垫区域内设置有多个第二衬垫,第一走线的两端分别与一个第一衬垫相连,第二走线的至少一端与第二衬垫相连,至少两条第二走线均为开环结构且均且均位于电路板的边缘区域,至少两条第二走线所在的布线区域具有朝向第二衬垫区域的开口,第二衬垫绑定在第一衬垫上而使至少一条第一走线和至少两条第二走线连接成近场通信天线。该显示模组降低了显示相关结构与天线之间的相互干扰。

Description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实施方式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
近场通讯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是一种非接触式识别和互联技术。其采用近场磁场通信方式,具有传输距离近、能耗低、信号不易被干扰等特点,可在移动设备、消费类电子产品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
近场通讯技术已普遍应用于电子设备上进行数据交换,要利用NFC通讯技术,需要在设备上安装通讯天线用于收发电磁波信号,而通讯天线需要占据较大的空间。现有的运用NFC通讯技术的电子设备大多是通过将独立的NFC通讯模块外置于电子设备的主板上,因此,需要占据较大的空间,不利于设备的轻薄化设计。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本公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和电路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和环绕所述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所述非显示区域包括第一衬垫区域和至少一条第一走线,在所述第一衬垫区域内设置有多个第一衬垫,所述电路板包括第二衬垫区域和至少两条第二走线,在所述第二衬垫区域内设置有多个第二衬垫,所述第一走线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所述第一衬垫相连,所述第二走线的至少一端与所述第二衬垫相连,所述至少两条第二走线均为开环结构且均且均位于所述电路板的边缘区域,所述至少两条第二走线所在的布线区域具有朝向所述第二衬垫区域的开口,所述第二衬垫绑定在所述第一衬垫上而使所述至少一条第一走线和所述至少两条第二走线连接成近场通信天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衬垫区域,在所述第三衬垫区域内设置有多个第三衬垫,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绑定在所述第三衬垫上,至少一条所述第一走线经过所述第一衬垫区域与所述第三衬垫区域之间的间隙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第一走线同层设置,任一所述第一走线的最小包围矩形位于所述第三衬垫区域朝向所述第一衬垫区域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基底、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晶体管和遮光层,所述遮光层与所述晶体管的有源层相对设置且位于所述有源层与所述基底之间,所述第一走线与所述遮光层同层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条所述第一走线包括:经过所述间隙区域的第一区段和环绕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第二区段,所述第一区段与所述第二区段同层设置且通过第一跳线串联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基底、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晶体管和遮光层,所述遮光层与所述晶体管的有源层相对设置且位于所述有源层与所述基底之间,所述第一区段、所述第二区段还与所述遮光层同层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包括至少两层布线以及连接器,所述至少两条第二走线位于所述电路板的边缘区域,所述连接器位于所述至少两条第二走线所限定的最小包围矩形的内侧,所述至少一条第一走线和所述至少两条第二走线连接成多圈天线线圈,两条所述第二走线各自的一个端作为引线端,所述引线端连接所述连接器,至少一条第二走线通过跳线跨过其他第二走线,所述至少两条第二走线中除跳线段外均同层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为柔性面板,在所述显示面板处于平直状态时,所述显示面板的弯折区域位于所述第三衬垫区域远离所述第一衬垫区域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具有多个走线层;在所述显示面板处于弯折状态时,所述电路板固定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背面上,所述电路板的最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个走线层为所述电路板的底层走线层,所述第二走线均位于电路板的底层走线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具有多个走线层;在所述显示面板处于弯折状态时,所述电路板固定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背面上,所述电路板的最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个走线层为所述电路板的底层走线层,至少一条所述第二走线经过第二跳线跨过其他第二走线,所述至少两条第二走线除第二跳线所在区段外均位于电路板的底层走线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包括至少两层布线以及连接器,所述连接器位于所述至少两条第二走线所在布线区域的内侧,所述至少一条第一走线和所述至少两条第二走线连接成多圈天线线圈,其中两条所述第二走线各自的一端作为引线端,所述引线端连接所述连接器,至少一条所述第二走线通过第二跳线跨过其他第二走线,所述至少两条第二走线中除所述第二跳线所在区段外均同层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
本公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前述的显示模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以及驱动芯片在组装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的电路板的俯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电路板与图1所示显示面板参与构成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显示面板处于平直状态。
图4是图3所示显示模组不同区域的层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显示面板处于弯折状态。
图6是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显示面板处于平直状态。
图7是图6所示显示模组不同区域的层结构示意图。
其中,1、显示面板;11、显示区域;12、弯折区域;13、第一衬垫;14、第一走线;2、驱动芯片;3、电路板;31、第二衬垫;32、第二走线;33、连接器;14c、第一跳线;34、第二跳线;4、铁氧体层;5、偏光片;6、光学胶;7、盖板;14a、第一区段;14b、第二区段;PI1、第一基底;Barrier1、第一屏蔽层;PI2、第二基底;BSM、遮光层;Barrier2、第二屏蔽层;Buffer、缓冲层;P-Si、有源层;GI1、GI2、ILD、绝缘层;Gate1、Gate2、SD、金属层;PLN、平坦化层;Cathode、阴极层;CVD1、CVD2、绝缘层;IJP、喷墨打印层;Metal1、Metal2、金属层;Insulation、绝缘层;OC、有机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公开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以及驱动芯片在组装状态下的俯视图。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的电路板的俯视图。图3是图2所示电路板与图1所示显示面板参与构成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显示面板处于平直状态。
参考图1至图3,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1和电路板3,显示面板1包括显示区域11和环绕显示区域11的非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包括第一衬垫区域和至少一条第一走线14,在第一衬垫区域内设置有多个第一衬垫13,电路板3包括第二衬垫区域和至少两条第二走线32,在第二衬垫区域内设置有多个第二衬垫31,第一走线14的两端分别与一个第一衬垫13相连,第二走线32的至少一端与第二衬垫31相连,该至少两条第二走线32均为开环结构且均位于电路板3的边缘区域,该至少两条第二走线32所在的布线区域具有朝向所述第二衬垫区域的开口,第二衬垫31绑定在第一衬垫13上而使该至少一条第一走线14和该至少两条第二走线32连接成近场通信天线。
这些实施例中,通过将电路板绑定在显示面板上,实现第一走线14与第二走线32的连接,从而将近场通信天线集成在显示模组之中。
电路板3的中部区域通常包括高速信号走线和电源走线。第二走线32位于电路板3的边缘区域,从而使得第二走线32与高速信号走线和电源走线在结构上互不干扰,也使得第二走线32与高速信号走线和电源走线在电气性能上互不干扰。
第二走线32位于电路板3的边缘区域,也使得近场通信天线所包围的面积足够大,近场通信天线激励的磁场信号强度足够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走线32所处布线区域的外边界与电路板3的边界之间的距离为0.2mm,第二走线32所处布线区域的内边界与电路板3的边界之间的距离在2.5mm至4mm的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3为柔性电路板或硬质电路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3,显示面板1还包括第三衬垫区域(图1和图3中驱动芯片2所覆盖的显示面板的区域),在第三衬垫区域内设置有多个第三衬垫(未示出),显示模组还包括驱动芯片2,驱动芯片2绑定在第三衬垫上,至少一条第一走线14经过第一衬垫区域与第三衬垫区域之间的间隙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芯片2与第一衬垫区域之间具有大于0.8mm的间隙。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驱动芯片2与第一衬垫区域之间具有1.83mm的间隙。如此宽的间隙区域至少足够设置2条第一走线14。
这些实施例中,充分利用显示面板中位于第三衬垫区域第一衬垫区域之间的空隙区域进行近场通信天线的布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3,各第一走线14同层设置,任一第一走线14的最小包围矩形位于第三衬垫区域朝向第一衬垫区域一侧。
走线的最小包围矩形指的是包围该走线的面积最小的一个矩形轮廓。
本申请中两个结构同层设置,指的是二者由同一材料层形成,并不限定二者的高度是否相等。
在这些实施例中,近场通信天线的每一圈走线均是分别经过电路板3的边缘区域以及第一衬垫区域与第三衬垫区域之间的间隙区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将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称为其正面,将显示面板的非出光面称为其背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4,显示面板还包括:基底、设置在基底上的顶栅型晶体管和遮光层BSM,遮光层BSM与顶栅型晶体管的有源层P-Si相对设置且位于有源层P-Si与基底之间,第一走线14与遮光层BSM同层设置。
遮光层BSM是位于距离基底最近的布线层,遮光层BSM与其余布线层之间的互连相对较少,遮光层BSM所在布线层中有足够多的布线空间供第一走线14使用。并且在遮光层BSM所在布线层设置第一走线14,近场通信天线对显示相关或触控相关的走线的影响更小。
具体地,参考图4,按照由显示面板的背面指向其正面的方向,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11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基底PI1、屏蔽层Barrier1、第二基底PI2、遮光层BSM、第二屏蔽层Barrier2、缓冲层Buffer、有源层P-Si、绝缘层GI1、金属层Gate1、绝缘层GI2、金属层Gate2、绝缘层ILD、金属层SD、平坦化层PLN、阳极层Anode、绝缘层CVD1、喷墨打印层IJP、绝缘层CVD2、阴极层Cathode。这些结构用于实现显示功能。该显示面板进一步还包括:缓冲层Buffer、金属层Metal1、绝缘层Insulation、金属层Metal2和有机绝缘层OC,这些结构用于实现触控功能。
本公开对于以上各个层结构的材料、结构和功能等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按照现有技术进行设定。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顶栅型晶体管的栅极位于金属层Gate1、其源漏极位于金属层SD。又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顶栅型晶体管的有源层的材料可以是多晶硅、非晶硅或氧化物半导体。又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基底PI1、屏蔽层Barrier1和第二基底PI2构成复合结构的基底。
按照由显示面板的背面指向其正面的方向,显示面板的弯折区域12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基底PI1、第一屏蔽层Barrier1、第二基底PI2、绝缘层ILD、金属层SD、平坦化层PLN。
按照由显示面板的背面指向其正面的方向,显示面板的第三衬垫区域(即绑定驱动芯片2的区域)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基底PI1、第一屏蔽层Barrier1、第二基底PI2、遮光层BSM、第二屏蔽层Barrier2、缓冲层Buffer1、绝缘层GI1、绝缘层GI2、金属层Gate2、绝缘层ILD、金属层SD、平坦化层PLN。
按照由显示面板的背面指向其正面的方向,显示面板的第三衬垫区域(即绑定驱动芯片2的区域)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基底PI1、第一屏蔽层Barrier1、第二基底PI2、遮光层BSM、第二屏蔽层Barrier2、缓冲层Buffer1、绝缘层GI1、绝缘层GI2、金属层Gate2、绝缘层ILD、金属层SD、平坦化层PLN。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屏蔽层Barrier2为双层结构,遮光层BSM位于第二屏蔽层Barrier2的两个层结构之间。
图5是本公开一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结构图。通过将图3所示显示模组的显示面板1进行弯折,将电路板3固定在显示面板1的背面。随后在电路板3背对显示面板1的一侧设置铁氧体层4,从而增大近场通信天线的磁通量。在显示面板1的正面上贴附偏光片5,并通过光学胶6将盖板7贴附在偏光片5上,从而得到图5所示的显示模组。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6,上述至少一条第一走线14包括:经过上述间隙区域的第一区段14a、环绕显示面板2的显示区域11的第二区段14b,第一区段14a与第二区段14b同层设置且通过第一跳线14c串联连接。
这些实施例中,第二区段14b近似构成一圈天线线圈,第一区段14a与第二走线32相连再构成一圈天线线圈。近场通信天线充分利用的显示面板中的可布线空间,有利于提高近场通信天线的匝数,提高近场通信天线的性能。
具体地,图7示出的是图6所示显示模组中显示面板的不同区域的层结构。与图4所示层结构不同之处有两点,一是图7所示显示模组没有与触控功能相关的层结构,二是图7所示显示模组中显示面板的金属层SD作为第一跳线14c所在的布线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基底、设置在基底上的顶栅型晶体管和遮光层BSM,遮光层BSM与顶栅型晶体管的有源层P-Si相对设置且位于有源层P-Si与基底之间,第一区段14a、第二区段14b还与遮光层BSM同层设置。
例如,参考图7,第一基底PI1、第一屏蔽层Barrier1和第二基底PI2构成复合结构的基底。顶栅型晶体管的栅极例如设置在金属层Gate1,其源漏极例如设置在金属层SD。
这种设置方式充分利用遮光层BSM所在的布线层,降低了对于显示功能相关的布线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3和图6,电路板3包括至少两层布线以及连接器33,连接器33位于该至少两条第二走线32所在布线区域的内侧,至少一条第一走线14和该至少两条第二走线32连接成多圈天线线圈,两条第二走线32各自的一端作为引线端,引线端连接连接器33,至少一条第二走线32通过第二跳线34跨过其他第二走线32,该至少两条第二走线32中除第二跳线34所在区段外均同层设置。
电路板3的中心区域可用于显示(或者还有触控)相关功能的布线,电路板3的外围区域用于近场通信天线的布线,避免二者之间在结构和电学性能上的互相干扰。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3,显示面板1为柔性面板,在显示面板处于平直状态时,显示面板1的弯折区域12位于第三衬垫区域远离第一衬垫区域一侧。
结合图5,当显示面板1进行弯折后,近场通信天线在显示模组所处平面的正投影与近场通信天线在显示面板1弯折前在显示模组所处平面的正投影是对称的。近场通信天线充分利用显示面板1的布线空间和电路板3的布线空间,并且近场通信天线所包围的面积足够大,有助于提高天线的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3具有多个走线层;在显示面板1处于弯折状态时,电路板3固定在显示面板1的背面上,电路板3的最靠近显示面板1的一个走线层为电路板3的底层走线层,第二走线32均位于电路板1的底层走线层。
近场通信天线位于电路板3的部分更靠近显示面板1,也就是更为靠近外部的收发设备,这有助于提高天线的灵敏度。
例如当近场通信天线包括一圈线圈时,近场通信天线位于电路板1的部分可以设置在同一个布线层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3和图6,电路板3具有多个走线层;在显示面板1处于弯折状态时,电路板3固定在显示面板1的背面上,电路板3的最靠近显示面板1的一个走线层为电路板3的底层走线层,至少一条第二走线32经过第二跳线34跨过其他第二走线32,该至少两条第二走线32除第二跳线34所在区段外均位于电路板3的底层走线层。
近场通信天线位于电路板3的部分中大部分走线更靠近显示面板1,也就是更为靠近外部的收发设备,这有助于提高天线的灵敏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包括: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例如是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面板或微发光二极管(Micro-LED或Mini-LED)显示面板。
本公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前述的显示模组。显示装置为任意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显示装置例如是智能穿戴设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
本公开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公开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形而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公开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则本公开的意图也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在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1)和电路板(3),所述显示面板(1)包括显示区域(11)和环绕所述显示区域(11)的非显示区域,所述非显示区域包括第一衬垫区域和至少一条第一走线(14),在所述第一衬垫区域内设置有多个第一衬垫(13),所述电路板(3)包括第二衬垫区域和至少两条第二走线(32),在所述第二衬垫区域内设置有多个第二衬垫(31),所述第一走线(14)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所述第一衬垫(13)相连,所述第二走线(32)的至少一端与所述第二衬垫(31)相连,所述至少两条第二走线(32)均为开环结构且均位于所述电路板(3)的边缘区域,所述至少两条第二走线(32)所在的布线区域具有朝向所述第二衬垫区域的开口,所述第二衬垫(31)绑定在所述第一衬垫(13)上而使所述至少一条第一走线(14)和所述至少两条第二走线(32)连接成近场通信天线;
所述显示面板(1)还包括第三衬垫区域,在所述第三衬垫区域内设置有多个第三衬垫,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驱动芯片(2),所述驱动芯片(2)绑定在所述第三衬垫上,至少一条所述第一走线(14)经过所述第一衬垫区域与所述第三衬垫区域之间的间隙区域;
所述显示面板(1)还包括:基底、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晶体管和遮光层,所述遮光层与所述晶体管的有源层相对设置且位于所述有源层与所述基底之间,所述第一走线(14)与所述遮光层同层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走线(14)同层设置,任一所述第一走线(14)的最小包围矩形位于所述第三衬垫区域朝向所述第一衬垫区域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条所述第一走线(14)包括:经过所述间隙区域的第一区段(14a)和环绕所述显示面板(1)的显示区域(11)的第二区段(14b),所述第一区段(14a)与所述第二区段(14b)同层设置且通过第一跳线(14c)串联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1)还包括:基底、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晶体管和遮光层,所述遮光层与所述晶体管的有源层相对设置且位于所述有源层与所述基底之间,所述第一区段(14a)、所述第二区段(14b)还与所述遮光层同层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1)为柔性面板,在所述显示面板(1)处于平直状态时,所述显示面板(1)的弯折区域(12)位于所述第三衬垫区域远离所述第一衬垫区域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3)具有多个走线层;在所述显示面板(1)处于弯折状态时,所述电路板(3)固定在所述显示面板(1)的背面上,所述电路板(3)的最靠近所述显示面板(1)的一个走线层为所述电路板(3)的底层走线层,所述第二走线(32)均位于电路板(3)的底层走线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3)具有多个走线层;在所述显示面板(1)处于弯折状态时,所述电路板(3)固定在所述显示面板(1)的背面上,所述电路板(3)的最靠近所述显示面板(1)的一个走线层为所述电路板(3)的底层走线层,至少一条所述第二走线(32)经过第二跳线(34)跨过其他第二走线(32),所述至少两条第二走线(32)除第二跳线(34)所在区段外均位于电路板(3)的底层走线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3)包括至少两层布线以及连接器(33),所述连接器(33)位于所述至少两条第二走线(32)所在布线区域的内侧,所述至少一条第一走线(14)和所述至少两条第二走线(32)连接成多圈天线线圈,其中两条所述第二走线(32)各自的一端作为引线端,所述引线端连接所述连接器(33),至少一条所述第二走线(32)通过第二跳线(34)跨过其他第二走线(32),所述至少两条第二走线(32)中除所述第二跳线(34)所在区段外均同层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1)包括: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CN202210602554.3A 2022-05-30 2022-05-30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149739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02554.3A CN114973996B (zh) 2022-05-30 2022-05-30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PCT/CN2023/096551 WO2023231922A1 (zh) 2022-05-30 2023-05-26 显示器件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02554.3A CN114973996B (zh) 2022-05-30 2022-05-30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73996A CN114973996A (zh) 2022-08-30
CN114973996B true CN114973996B (zh) 2023-12-22

Family

ID=829573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02554.3A Active CN114973996B (zh) 2022-05-30 2022-05-30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73996B (zh)
WO (1) WO202323192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73996B (zh) * 2022-05-30 2023-12-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00793A (zh) * 2017-06-30 2017-10-2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718577A (zh) * 2019-10-23 2020-01-2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1430370A (zh) * 2020-03-31 2020-07-1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035385A (zh) * 2021-11-26 2022-02-11 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阵列基板的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4327146A (zh) * 2021-12-31 2022-04-12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55729B1 (ko) * 2013-03-06 2014-11-03 (주)프론티어 근거리 통신 안테나 모듈 및 제조 방법, 이를 포함한 무선 통신 단말기의 배터리 패키지와 후면 커버 패키지
GB201517005D0 (en) * 2015-09-25 2015-11-11 Johnson Electric Sa Multi-frequency antenna module
CN110554526A (zh) * 2018-06-04 2019-12-10 夏普株式会社 天线线圈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11258459B (zh) * 2020-03-31 2022-10-1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3194645A (zh) * 2021-04-23 2021-07-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14973996B (zh) * 2022-05-30 2023-12-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00793A (zh) * 2017-06-30 2017-10-2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718577A (zh) * 2019-10-23 2020-01-2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1430370A (zh) * 2020-03-31 2020-07-1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035385A (zh) * 2021-11-26 2022-02-11 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阵列基板的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4327146A (zh) * 2021-12-31 2022-04-12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73996A (zh) 2022-08-30
WO2023231922A1 (zh) 2023-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41240B (zh) 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1413815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100707105B1 (ko) Ic태그 실장 액정 표시기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12711347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5826300A (zh) 半导体器件
CN114973996B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2863350B (zh) 显示屏及显示终端
CN109844953B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03247591A (zh) 半导体器件和包括半导体器件的通信系统
CN105807514A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2201677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2562503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CN112183396B (zh) 显示组件和显示装置
CN114498014B (zh) 显示装置
CN111403460A (zh) Ole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993525B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2226752A1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US11169406B2 (en) Touch and display driver integrated assembly including protective layers,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240045292A1 (en) Display module
JP2006114954A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13658957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217035038U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6231319A (zh) 电子装置
CN115331582B (zh) 集成nfc线圈的显示模组、显示装置以及制作方法
CN117133203A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